发布时间:2023-02-08 02:32: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华少年教学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的瑰宝在民族音乐文化的比例中占有很大分量,黄梅戏作为安徽灿烂的民族音乐遗产应该被每一个安徽人熟知,但是由于种种观念影响,在安徽戏曲文化的学习中,缺少有关黄梅戏的传播和教育。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在党的十报告中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都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优秀的民族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黄梅戏作为安徽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对其重视与学习,对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大学生加强对民族音乐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能够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史的了解,让学生在与世界其他不同音乐文化的比较欣赏中,正确认识各民族的风格特点,以此培养开放性思维的音乐视野。
二、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多元文化发展的浪潮中,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文化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是由于各种文化的互相交融,好的精髓的东西我们吸收了,但是不好的糟糠的东西也悄然而至,并且很快就被我国一大部分青少年所热衷和追捧。对于音乐文化来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时,欧洲兴起的爵士乐就给古典音乐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国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在改革开放以后,一股韩流、日朝风的流行音乐以不可抵挡的趋势席卷整个中国,给我国的民族音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流行音乐中总有低级、颓废、庸俗、矫揉造作的歌曲被青少年所接受。这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不良影响。相反,我国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却不被他们接受,甚至排斥。其实流行音乐能让广大青少年喜爱并接受就在于它通俗易懂,比较切合他们的心灵需要。能够在歌词中找到自己成长的足迹,认为流行音乐是在诉说他们的心情,谱写他们的故事。他们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自己逝去的青春,流行音乐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从这个角度出发,社会似乎应该对青少年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矛盾的一面,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激情和快乐时,也给他们体内注入了毒素和渣圾,给他们的思想上和心灵上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大幅度降低,歌词给人以庸俗的感觉,这大大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大众传播媒介的美学意识到必须讨人高兴和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注意,他不可避免的成为庸俗的美学。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和渗入,庸俗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美学观和道德。”[6]当前一些流行音乐缺乏高尚的文化内涵和良好的审美价值观,比如歌词中所吐露诸如“人生”、“爱”、“痛苦”等词语已经失去自身所包涵的丰富内涵,这种格调低俗、情感过腻的流行音乐必将使青少年陷入哀怨缠绵的感情世界里,导致他们意志消沉、学业荒废。这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三、创建“戏曲新唱”式教学模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前大部分青少年沉浸在流行音乐的海洋里,而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很多戏曲音乐经现代元素的包装,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很多戏曲也被流行歌手完美演绎。教师就应该以此作为突破口,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为切入点渗入到黄梅戏,通过聆听、对比、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黄梅戏曲的兴趣。“戏曲新唱”式教学法就在于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主旨,创建的一种新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黄梅戏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下面结合2015级音乐表演专业具体阐释《音乐欣赏》教学中所用的“戏曲新唱”式教学方法所做的教案及总结报告。教学题目:欣赏流行歌曲《黄梅戏》教学过程(一)带着问题欣赏歌曲《黄梅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聆听思考问题1.黄梅戏出自什么地方?2.歌曲戏曲唱段选自哪里?3.音乐旋律上有什么样的感受?师生交流: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1.出自于安徽安庆地区2.女驸马3.旋律抒情、舒展、流畅。教学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聆听音乐,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短时间内对歌曲《黄梅戏》的创作背景和旋律特点有个大致的了解。(二)听赏流行歌手慕容晓晓演唱的《黄梅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聆听思考问题1.这首通俗演唱版本有什么风格特点?2.相比较戏曲,更喜欢哪一个版本,为什么?师生交流:用心听赏及感受、体验通俗歌手演唱《黄梅戏》的风格特点。1.慕容晓晓演唱运用了通俗歌词加戏曲唱段,使声音更有立体感,非常的清澈、悠扬。2.很多女同学都喜欢戏曲唱段,因为音乐更加抒情、悠扬。大多数男同学较喜欢流行演唱风格,声音比较嘹亮、洒脱。教学设计意图:聆听不同版本的《黄梅戏》,可以引导学生对演唱风格、歌词、旋律、演唱情感等方面不同的辨别,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三)教唱歌曲《黄梅戏》教师活动:1.跟随钢琴伴奏教唱歌曲《黄梅戏》,需注意歌词内容,歌曲的情绪。2.熟练演唱后,抽查学生独唱,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师生交流:刚开始,由于对黄梅戏不熟,学生不够积极,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鼓励他们张嘴,用优美的琴声激发他们演唱的热情。独唱环节较麻烦,需要文艺委员带头去演唱,然后鼓励其余的同学去演唱。教学设计意图:音乐欣赏课,教唱歌曲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上的气氛,另一方面能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熟练演唱后必能加深对黄梅戏的了解。(四)拓展欣赏韩再芬演唱黄梅戏曲《女驸马》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聆听思考问题1.这两首作品有是什么相似处?2.谈谈自己的看法。师生交流:用心听赏及感受、体验黄梅戏曲《女驸马》的演唱特点。1.谈到了黄梅戏曲的继承和发展。由于黄梅戏曲深受听众喜爱,为了迎合时代的潮流,音乐家激发创作灵感,创作了富有时代气息的通俗歌曲《黄梅戏》。2.该剧通过讲述冯素贞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新歌中女驸马经典旋律多次出现,一方面表现出人们对于黄梅戏的喜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时代的热情召唤。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对《女驸马》的聆听,加深对黄梅戏的印象,意识到黄梅戏曲经久不衰的魅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五)课堂总结教师活动:通过对于歌曲《黄梅戏》欣赏,谈谈对黄梅戏曲文化的看法?师生交流:1.黄梅戏的唱腔两百年前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依然用不同方式传唱,说明了黄梅戏强大的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魅力。2.多元文化的发展造就了如今通俗、戏曲唱法的混搭,树立学生用多元文化的理念去看待戏曲文化。教学设计意图:最后播放歌曲《黄梅戏》,目的是与课前相呼应,让学生沉浸《黄梅戏》的旋律中,回味无穷。课后总结: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面对焕然一新的教学内容,怎样更好地传授学生戏曲文化知识,是每一个老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戏曲新唱”是我根据当前社会的一种音乐潮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自创的教学法。内容乍一看比较空洞,会让学生摸不着头绪,其实不然,学生喜欢流行歌曲,那我就从戏曲新唱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但迎合了他们的品位(喜欢通俗歌曲),还能开拓他们眼界,认识戏曲的魅力。
四、在高校创建浓郁的戏曲文化环境
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受一个环境氛围的影响,所以在高校创建一个良好而浓郁的黄梅戏曲文化环境,对于学生重新树立以黄梅戏曲文化为母语的安徽民族音乐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一)开设黄梅戏曲课程学校保证每月开设一节黄梅戏曲课程,从音乐鉴赏课中调剂使用。声乐教师保证学生每学期末能够演唱一首黄梅戏作品。并且作为评比学生优良成绩的重要依据。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走进黄梅戏曲》内容,这样一方面会促进老师更加认真的去研究黄梅戏曲文化,另外通过这一教学氛围可以调动学生们学唱黄梅戏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二)建立黄梅戏曲社团组织学校要根据黄梅戏曲剧种和学生兴趣爱好、专长实际,建立黄梅戏曲社团组织,为校园戏曲群体和个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推动校园戏曲养成,并鼓励开展校际交流合作。各学院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戏曲社团,在活动时间、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三)通过校广播站、宣传栏开设黄梅戏曲专题校广播站和宣传栏都是宣传知识的重要工具,必须要好好利用它去做好黄梅戏曲文化的传播。在校宣传栏上需要定期的设置黄梅戏专栏,展示相关的地方戏曲素材、表演艺术家的剧照和演出相片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黄梅戏曲文化的风采。广播站需要定期在课间和午休时间播放黄梅戏曲,使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黄梅戏曲文化的魅力。(四)举办黄梅戏曲表演比赛学校定期举办一些黄梅戏曲表演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或比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比赛的主题是黄梅戏曲表演。比赛的形式可以是班级与班级之间或者学院与学院之间的较量。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比赛中寻找到乐趣,还能使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学习黄梅戏曲文化。(五)定期观看黄梅戏曲演出学校配合黄梅戏曲专业院团、民间戏曲社团组织,采取流动舞台车进学校、演出小分队进校园等方式,组织学生每年观看一场黄梅戏曲演出,逐步做到每个学期观看一场戏曲演出。(六)邀请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来校讲课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戏曲知识讲座,邀请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的黄梅戏专业演员、退休的黄梅戏工作者等进学校举办知识讲座、开设公开课。组织聘请黄梅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戏曲票友担任校园戏曲辅导员,定期开展戏曲辅导。
五.结论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怎样更好地传授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是每一个老师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戏曲新唱”是根据当前社会的一种音乐潮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作的教学法。内容乍一看比较空洞,会让学生摸不着头绪,其实不然,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对戏曲音乐不感冒很正常,认为戏曲离他们太远,找不到感觉。从戏曲新唱的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但迎合了他们的品位(喜欢通俗歌曲),还能开拓他们眼界,认识戏曲的不同唱法,提高音乐审美的能力。怎样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戏曲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课题。黄梅戏是我国戏曲文化的宝贵财富。弘扬戏曲文化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黄梅戏曲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但是当前在安徽,无论是音乐界、教育界还是宣传界,黄梅戏曲文化遭到忽视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我们再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将给中国戏曲文化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作者:刘畅 张艳 单位:铜陵学院
参考文献:
[1]金铁霖.民族声乐的学习和训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谢嘉幸.历史进程中的“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字舟云.关于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解读[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2):69-72.
[4]李梅.论民族音乐高师传承的定位与发展[J].大家,2010(11):43.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13课,这首诗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颂的名篇。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缅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的慷慨激昂的诗,这首诗具有意象独特,情感表达强烈等特点。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意象和象征。
教学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注意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采用诵读、析读、悟读、赏读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象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3、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4、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向学生渗透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3、理解诗人以独特的、具体可感的意象抒发深沉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
1、加强诵读,体会诗作的意象和象征。
2、自由探讨诗歌的主题以及深沉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究,提升关于诗歌的答题能力。
4、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为主要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点
重点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读。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握诗歌内在的感情基调。
难点
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意象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教学突破
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的认识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中应采用图片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并且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诗歌的意象和象征的作用。
学法指导:深情朗读——找出意象——感悟内容——发掘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备好课
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观看图片,畅谈感悟
出示一组日军侵华图片,让学生谈感悟。
(设计目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涉及的时代背景中,由此导入课文)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他是地主的儿子,因为命相克父而被寄养在奶妈家中,为贫苦农妇哺养,对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他自称为“悲哀的诗人”,早期诗歌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感情深沉,格调昂扬。代表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这些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他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1985年获得法国颁发的文学艺术勋章,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诗歌写作背景: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品读诗歌,领悟情感
1、初读,读准节奏;
本环节主要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节奏,并能根据节奏朗读诗歌。
朗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范读、抽学生试读进行。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 / 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 / 用嘶哑的喉咙 / 歌唱:
这被暴风雨 / 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 / 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 / 吹刮着的 / 激怒的风,
和那 / 来自林间的 / 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 / 我死了,
连羽毛 / 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 / 我的眼里 / 常含泪水?
因为 / 我对这土地 / 爱得深沉……
2、研读,读出感情;
本环节主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重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本环节通过名师范读、学生表演朗读、名家配乐诗朗诵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
3、赏读,品味思想
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品读,体会诗中渗透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设计目的:读诗是享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四、借助意象,认知象征
1、小小拦路虎——意象。让学生明白意象定义并能快速找出文中意象。
2、普通拦路虎——象征。通过举例、作诠释等方式,结合课文让学生明白象征作为一种表现手法的涵义,能找出文中意象的象征义。
(设计目的:弄清意象和象征两个概念的涵义)
五、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合作学习,攻下四个问题——
问题:1:小鸟的歌声应该是“清脆的”或者“婉转的”,可是诗人却用 “嘶哑”一词来形容自己的歌声,这是为什么?
问题2:“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的?
(设计目的:为读懂诗歌打基础,提升答题能力)
六、分析诗歌,发掘主题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在诗歌中,诗人以鸟的形象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歌唱祖国,歌唱神圣的民族战争,这种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通过诗人的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
(设计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朗读—— 找出意象——感悟内容——发掘主题,领会发掘主题之法,达到思想教育目的)
七、拓宽视野,渗透德育
运用幻灯片闪现“”事件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事件”的认识,《宪法》,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不容侵犯。
(设计目的:通过当前政治热点问题“事件”让学生谈谈对“事件”的认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渗透法制教育。)
八、寄语学生,鼓励自强
课后寄语: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在《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情景材料;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2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僵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教师空洞、抽象、乏味的说教中解脱出来,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体验、感悟、探究来发现知识,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
情景材料作为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着眼于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可信、可感,是极具说服力的教学情景载体。它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的重要意义与实践参与性的不可替代性是不言而喻的。好的情景材料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具有可信可感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情景材料的选用应注意把握好哪些原则呢?笔者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性质和设计理念,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反思,提出了情景材料的选用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其所处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与生活。如何有效地发掘这一丰富的学生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俗话说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既然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在传授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就不能脱离生活,而进行传道士式的抽象说教。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中,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生活是真实的,只有来自于生活实际,情景材料才会可信可感、才会有说服力,学生才能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知、去判断、去探究新知。可以说,真实性是情景材料选用的前提与依据。而杜撰编造的情景材料,不但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脱钩,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更严重的是,学生知情后,会失信于学生,破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方向性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性质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方向及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情景材料的选用上,必须坚持思想品德课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以此来引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认识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吃透选择情景材料的标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比如在设计“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材选用了“谈起今天的美好生活,小青一家有说不完的话”这一情景材料。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小青一家的对话,启发学生思考小青一家从过上好生活的主要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民心所向,也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上述案例的成功,就在于情景材料所蕴含的正确的方向性。
三、时政性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决定了时政性在该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选用情景材料时,必须对材料的时政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只有这样,教师所选的材料才能紧扣时代的脉搏,抓住社会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解决学生面对社会存在的困惑与问题,才能使学生将社会生活与知识,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有力促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民主、关注未来的意识,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与树立。如在设计“艰苦创业,与时俱进”这一教学时,我们既要让学生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要让学生懂得,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的今天,一些人开始自满,一味追求物质的高享受,甚至有物质浪费的不良倾向,一时间,生活上攀比,工作上懈怠之风盛行。那么,如何教育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呢?教师一方面要列举历史上实干兴邦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另一方面更要结合学生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让学生体会到,艰苦奋斗是复兴中华的时代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光荣使命。为此,我们可选用、等中央主要领导带头践行中央提出的“八项纪律要求”,出行不封路、不扰民、接待廉洁从简,反对奢侈浪费的情景材料。让学生体验、感悟,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大力倡导和发扬,必须与时俱进。
四、人本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是“立人”,教师角色的职能是“促进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尊重学生,体现青少年文化的特点,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善于利用具有青少年文化特点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将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学生自主发展相吻合。因此,教师在情景材料的选用上必须体现人本性原则。比如在设计“弘扬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选用三月五日“学雷锋活动日”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景材料,让学生说出自己参加活动所受到的教育,得到的启发,进而引导学生认识雷锋助人为乐、不求回报、从小事做起的一生,体现了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光大。从而使学生受到了美好心灵的陶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发展相融合。
五、实践性原则
新版义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因为思想品德本质上不是一套知识体系,必须做到知行统一。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将思想付诸行动,并自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程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必须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也就决定了该课程在情景材料的选用时,必须注重实践性。让学生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参、体验、感受、了解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如在设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我们可让学生对自己家乡或生活区域内的河流污染情况在课前进行社会调查,找出造成河流污染的原因,污染的状况,造成的危害,提出预防河流污染的方法,然后在课内分组交流讨论,从而得出: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结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抽象概念;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287-02
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要确定这一部分内容的总体教学策略,即问题情境是教学切入点;学生经验是教学的基础;实践操作是重要形式;实际应用是良好的土壤。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创意与教学策略的探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在空间与图形学习上的效率。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与图形”观念,并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呢?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做法,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认为对人的认知形成规律是从“动作”形成“表象”,从“表象”建立“概念符号”。“表象”就是知识结构向学生知识结构转化的中介,是学生抽象概念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图形表象的建立。
一、提供现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以学生熟悉的搭积木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如:在教学《整理房间》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年龄和属相,请属龙的小朋友起立,学着龙的样子舞一舞;属兔的小朋友向老师招招手,学着小兔子跳一跳。再告诉学生像这样按照属相的不同把全班小朋友分成了两类,就叫做分类,从而导入新课。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接着,我又设计了“整理房间”、“摆放物品”、“分球活动”、“分铅笔”、“分小朋友”等活动,在每个活动中让学生汇报:“你能把这些物体分为几类,怎样分?”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中,他们很快明白了分类的好处和意义。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及时整理学具和书包,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二、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如“你说我摆”、“观察与测量”、“有趣的图形”、“动手做游戏”等,在合作中进行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乐趣。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探索方式,不断提高思维水平。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不应简单地、机械地让学生模仿、记忆教师和书本上的语言。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提出:“你能和同学一起完成下面的测量和计算吗?①计算《中国少年报》的面积;②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③你还能计算什么面的面积?”
三、注重各部分教学内容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空间与图形的四个部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学中应注意互相渗透。如《标准》中指出的“描述物体的相互位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又如“周长”一课,结合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等知识来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四、加强直接感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之一,把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作为数学方面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位置与顺序”一课,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又如“认识物体”一课中的练习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得到自由发挥,并能感受复杂物体的形状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教学
《标准》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观察与测量”一课中,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他们可能不用标准的测量工具,而是用铅笔、绳子……作为测量工具,于是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教师不仅要关注测量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能否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又如,一位教师在第一次上“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用多媒体显示课本上的图:火车与直升机的运动,并问学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回答:火车是直着向前走的;车轮带动车走;火车是靠燃料推动走的等。这时教师慌了,不知如何引导下去。课后这位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尽量排除非本质的干扰,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于是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这次多媒体显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和吊扇,学生观察。老师问: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学生答:不同。师: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生:缆车、升降电梯的运动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平平地直走;而风车和吊扇又是一类,因为它们是在固定地旋转。这次改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对平移与旋转的感知当中。
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设动态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在“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方面做了一些粗浅尝试,但无论在认识还是实践上,都有许多尚待完善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继续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索,以便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育 主动学习 生动活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95-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骄傲的成果,无论是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还是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条件,都反应出我们综合国力的增强。然而,我们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要想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时代中脱颖而出,在国际社会更有话语权,人才就成了我们最基础也是最可靠的保证,所以我们国家一直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无论是21世纪人才培养计划,还是一系列人才扶植计划都可以体现出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与重视。
到底如何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除了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之外,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都是一步一步积累而来的,在我们关注中等、高等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小学教育上,帮助孩子们打牢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启发起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数学这一学科,它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与灵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使学生觉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和学习的态度,一节好的数学课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少年儿童的教育
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说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1900年,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先生的感慨,继而他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唤似乎还在耳边,一个多世纪已经悄然而过了。时间走了,我们的希望还在,我们今天仍然有这样的信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想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要想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就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小学教育作为初等教育,也是基础教育,是为受教育者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的教育。这对普遍提高社会的文化水平,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小学教育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由法律作出规定,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凡是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就必须入学接收教育,由法律保证实施体现了强制性的规定,义务教育还是免费的,入学儿童只需缴纳一定的书本费,而不需要缴纳学费和杂费,其他费用由国家教育经费支出,是国家必须保障的一项公益性事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小学教育的重视。
2.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功能
课堂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在现代教育中被广泛使用,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往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崭新的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的教育方式。所以就有一些西欧国家开始使用班级教学的方式,法国最早划分年级,德国的一些学校还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表和任务表。真正奠定班级课堂教育基础的事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其著作《大教学论》,被后世广泛研究学习,并根据他的设想进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在我国,最早的班级的出现是清政府在北京创办的,这是我国现代课堂的雏形。1905年后,科举制被废除,教育方式也由旧私塾向新式学堂转变,后逐渐发展形成我们今天的课堂。
在课堂中,老师给学生讲解知识,再通过学生的反应和回答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有自己的教材,有全班学生这样一个学习的氛围,把知识程度相仿的学生放到一起进行教育,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老师同时给几十名学生上课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并且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备课,教学使得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有目的的学习也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往往忽视了数学的本质,荷兰著名的教育家弗赖登诺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诚然,我们学习数学不能脱离实际,尤其是对小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求知欲,小学数学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不能只有填鸭式的教育,孩子需要对数学的理解和认同,一味的只知道给学生灌输知识,却无法解释其所以然,只让学生照着书本读、背。这样孩子们根本无法接受,这样长此以往,哪里还有什么学习兴趣可言?现实却是我们现在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许多老师为了所谓的“平均分、升学率”,忽视了学生最基本的需求。另外,学习室一件快乐的事,是一件主动的事,所以小学的数学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去汲取知识,寓教于乐,将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转化成日常生活中可知可感的具体事物,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事让学生去感受生活,培养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学数学课堂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要想使小学数学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老师们就要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花更多的时间去制定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案。可以适当的添加动画元素进行讲解,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要深刻认识小学数学的本质,要把数学的思维方法运动到现实社会中,时刻保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放到实际生活中也使学更容易接受。还应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使用学生的语言,口头语言是最主要的,教师的发音准确,语音优美,会更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交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平时多表扬学生则更容易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学习产生一种热情,保持一种积极性更好的投入学习。在课堂上要多听学生说,这包括学生的问题与困惑,学生解决难题的思考过程,还有学生对自己上课的感受。在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互动,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要使小学的数学课堂生动活泼,是使学生们在愉悦欢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它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我国又十分重视这一基础教育,所以对现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予以重视,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力,促进孩子们的进步,保证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孔企平. 对新加坡小学数学课程特色的分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06,12:80-84.
[2]王万良. 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 课程.教材.教法,2006,01:77-80.
[3]曹培英.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06,06:40-45.
[4]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09:77-81.
关键词:初中英语;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67-02
合作学习是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与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学习 ,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 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交往 。当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有效地加大了学生语言的实践量 ,培养了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收到了不少成效。然而,许多合作学习活动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之后, 学生却一无所获。笔者通过几年初中英语的教学实践,现就如何解决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
1.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刻。一是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有偏差。有些教师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认为在课堂上不时地就某些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了。这种对于合作学习的浮浅认识, 只会导致把合作学习当作课堂教学组织的终极目标来追求, 为合作而合作, 表面热闹, 实则无效。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为小组合作设计的学习任务不合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不当,合作仅仅成为课堂组织形式的点缀, 并无实效, 这样会导致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降低。三是教师的评价常带有片面性。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重小组整体, 轻成员个体; 或重对合作成果的评价, 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肯定。
1.2 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不强。首先,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缺乏自信心,往往不愿意参与合作学习,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则乐于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他们往往在合作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致使其他组员处在被动地位,造成小组活动的整体积极性不高。其次,学生由小学升入中学,学习科目增多,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较大,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准备时间,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布置的学习任务过重,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如何讨论,致使合作过程沉闷、不积极,背离了合作学习的宗旨。
1.3 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目标。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参与意识关系密切,通过合理的分组,能够有效活跃合作学习的气氛。而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分组工作不够重视,分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讨论就会过于散漫,偏离学习主题。目前,学生合作学习缺乏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出的问题缺乏讨论性,造成学生偏离讨论主题;其次,合作学习的初衷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对讨论的内容做了充分准备,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学生对讨论问题缺乏资料,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最后,教师过分使用合作学习,造成讨论目标的不明确。
2.解决合作学习问题的对策
2.1 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实行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小组合作是课堂唯一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认识到?自主、探究、合作 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个主要特征, 三者关系密切, 且不能互相取代。自主和探究被忽略, 则学生的学习就缺少了主动的情感和态度, 没有了自主发现、 自主分析、 自主解决,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升。我们的教师只有全面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 才能使合作学习得到有效地落实和开展。
2.2 帮助学生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讨论话题,一方面要结合教材知识的重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过难或者过易。过难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过易则会让学生失去讨论的乐趣。同时,选择的话题还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有话可说。我们以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 为例,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都是有话可说的,所以,在本章节运用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 I want to be …为合作学习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3 合作分工明确, 均衡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在组织小组活动时, 时常只是下达? 小组讨论一下吧 之类的简单指令, 却没有具体分工和说明。这将会导致小组讨论变成了能力较强、 性格开朗学生的?一言堂 。他们代表小组发言的机会偏多, 而绝大多数小组成员则成了听众。故教师要采取得力措施, 组织好小组合作, 不要让合作学习名存实亡。我们在小组组建之初就应备了或多或少的思维切换意识。通过教学活动中的有意识导入, 一个学期的时间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改善, 再通过循序渐进的三个学期的学习, 学生是完全可以克服思维的障碍, 从而更有信心地去学好英语, 用好英语。
2.4 注重合作学习评价原则的整合。合作学习注重对小组集体评价的同时, 也应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 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集体目标的实现。合作学习注重对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 更应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只有对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作出恰当的评价, 才能准确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倾向, 才能对各小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 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方面作出真实有效的评估。我们在评价合作学习时, 通过不断地实践, 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期末累计最多的小组可分得更多的三好学生名额。组内按成员笑脸多少排序, 居前的组员即为三好学生。这样个体评价和整体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都得到了较好的整合,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基础英语教育阶段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 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探讨、尝试和研究 。
参考文献:
[1] 冯伯平.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合作学习[J]. 考试(教研),2012(7).
[2] 秦丽静.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的探究[J]. 考试周刊,2011(23).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学艺术;修养
一、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与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习惯等关系密切。为了能更好地体现“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提升教师素质。
1.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充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有效教学的指针,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为更好地践行新课程,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教师必须及时了解那些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深远性的现代教育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顺利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情境,为未来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可见,更新教育观念是新时期提升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
2.完善知识结构
完善的知识积累,是教师运筹帷幄的资本;完善的知识积累,是教师“倾倒学生”的宝库;完善的知识积累,是教师“决胜千里”的利剑。如今,知识经济一日千里,师生之间已是“一桶水”和“一滴水”之间的关系了。教师备课要有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避免课堂上尴尬局面的出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有高度和力度,这样才能避免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教师教学资源的选择要有精度和准度,这样才能避免内容拖沓、重点旁落,做到这些需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
3.提高教学修养
学生在学习中,心理状态决定学习效率。心理状态好时求知欲强烈而持久;心理状态差时,感受性明显下降,会产生学习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修养,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能力去吸引学生。教师要历练自己的语言,力求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有艺术感染力;教师要历练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顺利推进或提升教学;教师要历练自己的情感,做到赞扬与批评、挚爱与严格都是没有功利的。真情关爱、温暖、激励等行为,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和亲近感。
4.反思教学行为提高自己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无用功,避免课堂低效或无效,将有效课堂落到实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提高课堂实效的必由之路。为此,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做到:课前思、课中思、课后思。思课堂的亮点、思课堂的遗憾。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成螺旋式上升,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艺术化,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把反思与日常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便可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二、提高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恰当的教学艺术能推动学生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能使学生个性魅力得到张扬、个性智慧得以闪光。可见,提高教学艺术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切入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把改进教学策略、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提高教学艺术的途径很多,教师要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精益求精。
1.利用学生的心理期待预设问题
“心理期待”是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内驱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心理期待预设问题,制造悬念,以此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比如,上课伊始,教师可以通过解题,单刀直入,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为他人排忧解难的心理期待。思维活动主动开启,学习动力十足。如,在学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内容时,学生期待解决的问题有:中华文化包括哪些?中华文化为什么能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优良历史文化传统有哪些影响?心理上的期待鼓励他们到教材中寻找答案,提升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资源意识,服务学生
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坚强后盾。教材、案例、热点追踪、焦点访谈等等都是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服务课堂、服务知识、服务学生的原则,多积累这些教学资源,并科学合理地驾驭这些教学资源,让这些教学资源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它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政治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教师平时可以收集一些中国外交成就的镜头(申奥成功、加入世贸、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在讲《改革开放》内容时,它是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的强有力证据。收集我国前几次人口普查的文字资料,在讲述《人口问题》时,用它来说明中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进一步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项基本国策。
3.关注社会热点
思想品德课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紧密。教师在教学中,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既可以激发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的兴趣,又可以在运用课本知识解决热点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思想品德学习的魅力。实践证明:社会热点问题,可以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增添活力;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搭桥铺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方位地利用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保护环境》内容时,出示一组“受到污染的城市和乡村”的图片,再播放电影《2012》片段,师生共同提炼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引导学生思考为了明天的生存该怎样做?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为解决环境问题献计献策。
总之,教育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相信只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留有一颗永不言败的探索者的心,就会取得令自己满意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互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2]李新荣.提高初中思品教学质量构建生动有效课堂[J].读写算:教研版,2012(13).
【关键词】设计 消化 主动学习
【Abstract】The part of content design were conducted For food digestion in the stomach and small intestine In this paper, In line with teachers as the auxiliary, the students as primarily , which used multimedia, case teaching method, problem teaching method, flip the classroom, experiment method and scene demonstration method, etc, guiding students, convention of passive learning into active learning, Inspiring students thinking, cultivating their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it probably made students develop a good eating habit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health.
【Key words】design; digestion; Active learning
1 目标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食习惯,关注自身卫生健康。
(1)知识目标:掌握盐酸的主要作用;掌握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
(2)能力目标:通过家兔实验,观察胃肠运动,能够说出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
(3)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健康饮食。
2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胰液中消化酶的作用。
(2)难点: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
(3)能力训练任务与案例。
1)能力训练任务:本着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每个学生自己查阅,消化系统的疾病有哪些?学习胃溃疡的临床症状,检查,以及治疗的相关药品。
2)案例:患者,男性,35岁,持续性腹痛2月,不剧烈,进食后加重,发病以来,精神状态可,曾服用过奥美拉唑,654-2等药物治疗,无缓解,遂来就诊。诊断:胃溃疡,慢性肠炎。
3 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分三部分讲授: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
3.1 胃内消化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说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吗?它们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假设:冬天吃冷饮,你自己有没有胃不舒服?让学生思考,上网百度搜索,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温故而知新:胃的解剖结构,上接食管,下接十二指肠,胃的入口叫贲门,出口叫幽门。
(3)提问让学生思考:胃液的成分有哪些?胃怎样消化食物?如果喝了大量酒精,或者长期吃药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吗?胃液主要成分有水、胃酸、胃蛋白酶、粘液和内因子。
(4)观看视频动画和广告:食物在胃内的消化过程;胃病药广告。
3.1.1 胃酸的作用
(1)翻转课堂:学生讲课,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将网络上的一些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全班,共同学习。由一组学生讲解,学生(主持人):胃酸是无色酸性液体,胃黏膜中有一种特殊的细胞叫壁细胞,它是一个盐酸的“制造车间”。胃内的盐酸有什么生理作用呢? 学生甲:杀菌作用:饮用水和食物中含有细菌,它们很难闯过这第一道“酸防线”,被胃酸消灭,导致 “全军覆没”。学生乙:消化蛋白质:盐酸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易被消化,举例: 肉、蛋、鱼、奶含有的蛋白质较多,胃内的胃蛋白酶,在盐酸作用下被激活,进一步消化蛋白质。学生丙:促进胰液、胆汁分泌:胃酸进入小肠后会间接地促进胰液和胆汁这两种消化液分泌,前者是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主力军”,后者则是消化吸收脂肪必不可少的物质。学生丁: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2)总结:胃酸缺乏,铁的吸收减少,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
3.1.2 胃蛋白酶原
(1)观看图片并思考:复方胃蛋白酶散(药)使同学们产生兴趣,思考这个药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利用的是什么原理?这个药起什么作用?
(2)课外知识延伸,卫生教育:常吃宵夜,会得胃癌,因为胃得不到休息。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3.1.3 黏液和碳酸氢盐
(1)提问并思考:黏液和碳酸氢盐构成的屏障有什么作用?盐酸为什么不会侵蚀胃粘膜本身?
(2)举例:讲述一个身边发生过的例子:急性肠胃炎。
(3)教育:不能空腹饮酒,有些药需饭后服用等。
3.1.4 内因子
(1)指导探究:内因子的作用是什么?若内因子分泌不足,会出现哪种贫血?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结:若内因子分泌不足,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2 小c内消化
3.2.1 胰液
(1)分析案例,加强临床联系,学以致用:患者,男性,48岁,因暴饮暴食后突发上腹部持续性刀割样疼痛一天,疼痛向左腰背部放射,呈束带状,伴腹胀,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问题: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是什么?
(2)让学生们思考并讨论:该患者是急性胰腺炎,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暴饮暴食,分析病例后,给予饮食保健。
(3)归纳、总结:胰腺分泌的胰液是一种无色无嗅的碱性液体,胰液的消化酶有①胰淀粉酶②胰脂肪酶③蛋白水解酶。
3.2.2 胆汁
(1)举例并让学生思考:卧薪尝胆;胆结石;胆囊炎
(2)知识拓展:少吃油腻食物,切勿暴饮暴食。
3.3 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
(1)实验法学习胃和小肠的运动,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动手能力,加深学生的印象。
家兔麻醉后解剖腹部,暴露胃和小肠,学生们观察到胃有紧张性收缩,蠕动,小肠有分节运动。在小肠上滴加乙酰胆碱,观察小肠的收缩有何变化,学生们看到小肠剧烈收缩,都惊讶起来,都喊着,“收缩加强了,加强了太神奇了。”
(2)布置任务:表演胃内和小肠内的消化:学生一:我是一个苹果,现在要到人体的消化系统中一游,去探索人的消化系统的奥秘;学生二:我是口腔,当我尝到美味的食物后,我要细嚼慢咽,一边讲一边表演,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学生三:我是胃,当食物从食管到达胃后,即开始胃内消化,通过胃液的消化后,通过胃的运动将食糜推入十二指肠;学生四:我是小肠,食糜到来后,即开始了小肠内消化我有胰液,胆汁,小肠液,三大法宝共同消化食物。通过我的消化和运动,营养物质变成了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4 作业布置
如何预防胃病?
参考文献:
[1]唐丽娟.“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4,7:25-27.
[2]郑跃.“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思路分析[J].现代教育,2012,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