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银行监察合规员工作

银行监察合规员工作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19 10:18: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银行监察合规员工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银行监察合规员工作

第1篇

关键词:银行案防工作 风险控制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85-02

一、当前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

温州银行自2011年初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银监会开展“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在案件防范、排查、整改以及长效机制构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针对各业务条线排查中暴露的各个内控薄弱环节、操作风险点,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从推进合规建设、改革机构架构、改造业务流程、完善制度体系、导入经济资本、改进考核体系、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构建内控案防长效机制,深化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风险意识。一是在全行开展“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主题教育活动,稳步推进“制度大梳理”、“合规大教育”、“风险大排查”、“执行力大推进”、“内控大评比”五大活动。活动期间,在内网开设“案例天天讲”栏目,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学习,加强员工内控合规警示教育,强化员工风险意识和案防意识。二是面向高管,以参观展览、听取讲座等形式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从岗位特性入手,警醒高管人员防范职务犯罪。三是面向各级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通过不定期通报、下发金融案例分析,组织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案防意识。四是面向新入行员工,开展“银行业案件防范和职业道德教育”,从源头上筑牢防腐倡廉思想防线。

2.全面开展制度梳理,规范制度管理。一是在2011年6月底制订了《业务制度管理办法》,对全行业务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二是由合规部牵头,制定制度梳理初步方案,于2011年上半年向总行各部室、分支行(营业部)发出制度建设意见、建议征求的通知,征求现有制度建设存在的缺陷、不足,业务操作流程设计的不合理和存在的风险隐患等意见建议,并采取调查了解,学习同行,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全行180个规定、办法、操作规程进行制定、修订、合并、补充和废止。目前已将制度梳理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使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更具有可操作性。

3.开展全面排查,防范风险隐患。一是以风险全覆盖为原则,制定大额不良贷款排查方案,确定排查标准和范围。二是加强抵(质)押物权证管理。在全行范围内开展抵(质)押物风险排查,修订《抵(质)押物权证管理办法》,实施抵(质)押物集中管理。三是开展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专项调查,对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情况及我行新增不良贷款进行全面分析。

4.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管控能力。一是建立总行、分行、支行三级组织机构体系,科学界定三级机构之间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管辖行的枢纽作用,让管辖行在柜员调配、客户经理管理、资源分配等基本职能中发挥应有的管理作用。二是强化条线管理。为适应总分支三级架构管理模式,设立零售信贷部、个人金融部、信用卡部,加强对小企业、个人信贷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公司业务,信用卡业务的条线管理机制和营销框架,坚持“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的原则,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三是加快审计体制改革。在分行设立审计部门,试行分行内审人员派驻制,分支机构内审部门负责人与专职审计人员由总行委派,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四是健全监察监督管理。在四家异地分行以及鹿城区以外的四家管辖行设立监察室,其余管辖行设立纪检组,建立机构健全、监督有序的监察体系。

5.完善考核机制,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一是完善分支机构考核机制。在考核内容上从经营效益、业务发展、资产质量与内控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二是提高内控管理在考核分数中的占比。将合规经营管理职责落实情况列入各分支行考核指标体系,取消业务发展指标中时点存款任务指标和考核指标,并对《2011年分支行经营目标考核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将内控管理考核指标由原来的15%调整为20%。三是完善薪酬管理。邀请第三方咨询公司重新设计员工薪酬管理体系,明确薪酬由固定薪酬、可变薪酬和福利性收入等构成。基本薪酬不高于其薪酬总额的35%,分支行高管绩效薪酬根据年度经营考核结果,在其基本薪酬的3倍以内确定,对重要风险岗位员工,其绩效薪酬的40%以上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并特别规定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薪酬的延期支付比例应高于50%,有条件的应争取达到60%。如果高管人员和员工在职责内的风险损失超常暴露,将全部追回已发放的绩效薪酬,并停止发放所有未支付部分薪酬。

二、在风险控制、特别是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2篇

【关键词】合规风险 商业银行

据巴塞尔银监会2005年04月29日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高级文件,合规风险指因未遵循适用于银行活动的法律、法规、条例、相关的自律组织标准和行为准则而导致银行受到法律和监管条例制裁、重大财务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的“规”内涵丰富,分四个层面:(1)合大规,国家和外部监管机构颁布的基本法律、条例和标准;(2)合中规,市场管理和行业协会倡导的执业规则;(3)合小规,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行为规范;(4)合社会道德规范。

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建立规范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但推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内外环境非常复杂,银行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苛责性和推进合规管理工作的严峻形势,认识到合规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处于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一、合规管理环境分析

第一,宏观环境。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化经营试点,银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将对合规风险管理形成极大挑战;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尚未建立起协调一致的监管机制,监管标准不一,监管法规缺位。第二,中观环境。法律法规环境不断变化;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商业银行上市使公众提高了对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充分性的要求,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日甚。第三,微观环境。银行的组织模式仍然是部门银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原有的合规管理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监控、测试、计量,跟不上风险管理的新形势;银行综合化经营后可能还面临部门间业务交叉重叠、责任不清的情况,阻滞合规管理的有效性。总之,商业银行须认识到,引入合规管理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变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极大地降低风险;但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银行实施流程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变革契机,故商业银行应持积极的态度稳健推进合规管理工作。

二、合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除合规管理环境制约因素外,银行内部对合规管理的认知歧误、合规管理建立基础错位、合规部职责定位的不准确等诸多问题也阻滞了合规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合规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对合规风险和合规管理存在认识误区。将合规风险简单等同于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在内容上有交集但并不等同,且事实证明,把合规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在操作环节和人员上设卡,效果也微茫,合规风险仍然在银行内部大量存在并不断变换手法;合规风险具有全局性特征,是三大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主要诱因。认为合规管理仅仅是合规部的职责――事实上,银行声誉来源于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具备正确的判断力、恪守最高的职业操守和严格遵从法律规定,任何员工不合规的行为都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灾难;分身乏术的合规官不可能没有监控盲点;因此,合规管理是上至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下至每位普通员工的职责,银行上下均必须主动合规。

第二,合规管理工作的建立基础错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客户需求的服务响应质量不高,不严格执行内部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甚至有章不循的现象大量存在,出了纰漏时部门间相互推诿,难以追究责任。其原因在于合规管理仍然建立在“部门银行”的基础上,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合规风险控制的缺陷。银行必须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风险管理,实现合规风险管理与银行政策程序的评估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第三,合规部门职责定位不准确。我国银行的合规管理工作更多地局限于合规教育和培训、实施监督检查、管理反洗钱工作、组织责任认定等职能,与巴塞尔银监会高级文件中提出的“合规风险的识别、监测、测试、量化、评估和报告”等职责相比,尚存较大差距。原因在于合规管理起步较晚,合规官大多是由内控、监察、稽核和法律等部门平移而来,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合规风险管理培训,对合规管理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合规管理经验欠缺。

第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纷繁芜杂缺乏系统化梳理,风险管理经验的传承机制缺失。由于对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缺乏及时修订和系统化的梳理,制度体系不够系统化和清晰简洁,制度上存在真空地带,制度可执行性较差。在具体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延续上,仍主要依靠言传身教而非依托于具体的政策和程序,风险管理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风险管理经验的传承机制缺失。

第五,缺少先进的合规管理工具。国际先进银行均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合规管理工具,主要包括授权控制、受关注者名单、吸收新客户操作程序、可疑交易监控等。但我国银行业对合规风险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没有整合银行内部的历史数据和经营信息。

第六,员工风险管理意识滞后,合规文化缺失。银行比较重视风险和经营理念的教育培训,但重发展速度而忽视风险防范、重市场拓展而轻内部管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风险意识和经营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合规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1)员工诚信正直的道德观念和合规意识不强;(2)薪酬激励机制扭曲;(3)银行内部相互博弈,制约了政策和程序的制定与执行效力;(4)“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不良文化仍然是银行内的鬼魅幽灵。

三、有效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为了建立规范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完成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为基础的包括合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等基本制度在内的可持续改进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必须针对前述问题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有效推进合规管理工作的进行。

第一,转“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基础,将产品创新与业务流程再造、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映射衔接,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统一封闭流程,推广流程管理理念,实现业务条线的垂直化管理,提高对合规风险的监控能力。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将合规管理从“以任务为中心”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将合规建立在持续测试和验证的基础上,实现对合规管理与业务流程的评估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第二,准确定位合规部职责,制定并落实合规工作计划。合规部要积极主动地调查识别合规风险,及时提供合规支持和咨询服务;监测辖内机构合规事项,分析报告合规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成因,提出评估意见和整改措施,并确保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合规工作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合规培训以提升员工合规意识;将绩效考核、薪酬奖惩与合规职责的履行情况挂钩;用文件记录各运营单位的合规表现并定期向利益相关者出具报告,确保公司合规管理目标的实现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营环境。

第三,加快“规”及风险点的梳理工作。对现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准则等进行统一梳理,避免制度产生相干性或真空地带,将规章制度转换为具有执行力的政策和程序;清理合规风险点并构建动态的合规风险数据库,其内容涵盖监管部门的合规风险提示、合规风险案例、合规风险隐患;充分发挥合规部在对接外部监管中的枢纽地位,由合规部门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规则、风险提示和监管意见进行消化吸收后,分解给各业务部门或其它后台部门,并从合规角度提出执行外部监管要求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确保合规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理顺合规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为保证合规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1)将合规部门的预算管理与其工作目标保持一致,而不取决于业务部门的盈利状况;增添合规风险管理履职情况对业务部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摒弃以业务量或利润为单一考核指标的做法;(2)避免合规部与业务部存在利益冲突,避免合规官兼任的非合规任务与其合规职责存在利益冲突;确保合规官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而不用顾虑受到报复或冷遇;(3)以制度化形式明确合规风险报告路线中每位人员的职责,规范报告方式、要素、格式和报告频率等,以及被报告人临机处理的规范要求。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作机制,标准化评价标准和工作方法,理顺合规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实现合规管理的有效互动;充分协调工作计划,确保检查范围充分,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并共享检查成果和信息。

第五,实现合规管理工作的电子化。尽快将IT技术应用于合规管理,建立电子化管理系统和完整的工作程序,设计合规风险的监测指标和评价指标,对合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法律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时维护更新系统,实现信息采集、信息共享、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的全面优化。

第六,严格实施问责制,完善诚信举报制度,建立合规官再监督制度。

第七,引进3K型(3K――Know your authority,Know your business,Know your customer )复合人才,全面普及合规教育和培训,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

作者单位:张开春,江南大学;吴园一,江南大学金融研究所;周伟荣,中国银行无锡分行

参考文献:

【1】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compliance and the compliance function in banks,省略, Apr 2005.

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行为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监管的日趋深入和自身内部控制需要,各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员工行为规范教育、监督等管理工作,从制度、措施、手段上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创新。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商业银行重大风险事件及案件频发,反映了该类行重经营轻管理、放松员工行为监督的现状。因此,对基层商业银行来说,把握员工行为特征管理现状,探索当前复杂形势下的员工行为管理新思路、新方法,既是内控案防的现实要求,也是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基层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现状

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内部控制的持续强化,各行已初步形成“员工行为管控”组织管理体系。

(一)建立了管控制度体系,但监督管理方式有待整合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先后制定了《员工职业行为守则》、《员工行为禁止规定》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等,构建了“正面有规范、反面有禁止、违反有处罚”的员工行为规范制度体系,明确员工行为规范和行为“”以及惩处结果,各级行通过组织学习教育、贯彻落实,促使员工谨记在心、行止有序、规范从业。

因员工行为涉及思想道德、职业规范、业务管理等多个层面,其管理制度由商业银行不同部门制定,具体涉及人力资源、监察、合规及相关业务管理等部门,员工行为管理无牵头管理部门,使得各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同专业部门有不同要求,不能形成合力,员工行为监督资源及方式亟待整合。

(二)实行了案件防范责任制,但履职考核有待强化

各基层商业银行根据《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明确全行案件防范工作实行“行长负总责,分管副职和部门负责人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的工作机制;一些基层行还结合本行实际,制定了《员工行为动态管理办法》,在指导思想上融入“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员工,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突出提高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

从负面效应看,基层机构负责人在内控案防、员工行为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认识、精力、手段等方面的制约,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同时,上级行制定考核办法时,往往重经营指标、放低风险管理权重,在考核计分时,以“不出大事”来简单衡量基层负责人履职效果,使一些基层行内控履职应履未履、过程控制应控未控、员工违规行为应纠未纠。

(三)开展了员工不良行为排查活动,但排查手段有待创新

近年来,随着外部风险持续渗透,各基层行开展了员工异常行为的排查活动,重点排查员工是否参与非法集资、违规担保及经商办企业等。各基层行通过谈话了解、问卷调查、社会走访、日常考察、业务检查、风险管理信息、举报等渠道和方式,收集了解员工行为动态,发现可疑线索,及时处置,切实消除案件风险隐患,扎实推进案件事故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起到了一定威慑作用。

从员工异常行为排查方式看,存在工具手段不足问题,监测范围较窄,不能覆盖员工全部异常行为。一是系统监测方式未能同步升级。从暴露的重大风险事件分析看,违规手段不断翻新,相应的系统数据资源、监测模型研发却难以同步跟进。二是现场检查的局限性制约了检查的深度广度。受检查时间、业务种类、样本抽取、检查人员技能等诸多影响,检查方案所包含的要点难以有效覆盖和全面查清。三是反侦察手段大大增加了操作风险管控难度。一些蓄意违规人员更专注研究检查方法,采取弄虚作假、掩盖真实交易等手段规避监测检查,使隐藏的问题长期不被暴露。

二、员工行为控制的难点问题及成因分析

目前,从基层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实际效果及员工行为管控现状来看,存在方法较单一、缺少有力抓手和硬性控制等管理难点,员工行为管控方法与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形式轻内容,影响了活动开展收效

尽管基层银行依据监管形势及本行管理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内控案防活动,但在实际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内控文化传导逐级衰减情况较为突出,系列内控文化活动往往被基层行简化成为读文件、走形式,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内控文化引导与外部诱惑的博弈日趋激烈,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部分员工极易受社会诱惑和不良倾向的渗透,少数意志薄弱者心理失衡、私欲膨胀,置管理规定于不顾,谋取不正当利益,如某基层银行员工贪图高回扣私自代售理财产品案、虚构房贷及小企业贷款手续,使该行声誉和资金损失巨大。

(二)重经营轻管理,削弱了制度执行力

目前,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唯指标论”意识较强,对内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重营销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当市场、服务与管理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制度为营销让路,甚至以创新名义突破制度约束,打球,片面追求经营业绩。这种以业绩论英雄、重数字轻控制的结果是过程管理失效、风险隐患聚集,如少数管理人员本应承担机构内控案防重要职责,却暗示甚至直接参与、指使下属违规操作业务,负面影响较大。

(三)重理解轻处理,违规行为未能有效抑制

一方面,违规处理标准比较宽泛,在处罚标准及情节严重程度掌握上有较大弹性;另一方面,基层行严格管理和严格问责工作有所弱化,特别是处罚机构在对违规责任人处理时,往往从保护、理解的角度出发,处理层次能低则低,力度能小则小,警示效应不足,未能引起全行重视;监测或检查发现问题、异常苗头时,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责任追究方面,酌情或不予处理,未能做到以处促纠,一定程度上滋长了此类违规行为,极易引发重大事故、案件。

(四)客观上不可测因素众多,控制手段滞后

一方面,不可测因素多,预防难。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员工行为取决于多个条件,任何一起事件、社会气候都会对员工思想行为造成影响。银行不可能对员工的生活圈、社交圈、消费圈情况了如指掌,特别是八小时以外。另一方面,控制手段滞后,覆盖面不广。目前。控制手段主要是“人盯人”的方式,监督的手段也比较单一。机构部门负责人主要通过个别了解谈话、社会走访、人事考察、业务检查、员工报告等方法,完全依赖于信息量的多少和机构负责人的判断,科学性、有效性有待提高。

(五)主观上存在认识模糊、在岗人员素质不高现象

一方面,少数管理人员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对人的行为控制有“侵犯个人隐私”的嫌疑,会影响干群关系,甚至认为“员工行为动态排查”都是多余的、无效果的。另一方面,从基层银行人员配备情况来看,柜员、营销、管理人员配备都较紧张,新员工上岗,老员工的换、轮岗,一般是跟原先岗位人员跟班学习,甚至只是简单的交接后就上岗。同时,一些重要岗位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由于无合适人选,使得一些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未能轮岗,为维护优质客户的稳定,一些营销只进行了形式上的轮岗。

三、加强员工行为控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将制度约束、技术控制、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有效的员工行为控制机制,是完善基层行内控管理、化解重大隐患、抵制重要风险发生的重要举措。针对基层商业银行存在的管理缺失,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员工行为的管控。

(一)培育员工的企业行为文化,使之成为影响和支配员工行为精神力量

企业行为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作风、管理智慧、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包括共同行为规范理念和具体岗位行为规范理念。对基层银行来说,行为文化主要包括行长行为、模范人物行为、员工行为等。行长是一个行文化的旗手,应具备领导的才智和科学决策能力,以自我领导力,放射人格魅力,影响全行员工。模范人物是优秀商业银行文化价值观的“人格化”代表,应成为本行员工学习的榜样、员工仿效的标杆,为本行员工行为规范和积极进取指明方向。

(二)引入标准化管理手段,防控员工异常业务行为的发生

员工行为标准化就是为企业中每一个部门和岗位订立行为标准,包括每一个部门和岗位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及实现工作的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对基层银行来说,实行业务行为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是抑制和杜绝员工的违规行为发生的重要举措。标准化工作包括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在异常行为防控工作中,首先要制定异常标准和控制措施,如明确岗位作业标准、安全标准、具体风险特征及控制标准,组织培训,使员工熟悉岗位标准要求;通过控制约束、岗位分离、事中控制等方式,推行标准贯彻。

(三)实行综合治理,加强员工行为的激励约束

一是整章建制,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二是营造尊重、理解、关心员工的氛围。领导理解员工的心态和正当要求,关注员工的物质、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为员工搭建有用武之地的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排查工作要横到边、竖到底,对排查出来的不良行为,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人员采取教育转化、诫勉谈话、回访监督、离岗待岗等方式,及时消除不良行为和安全隐患。四是建立台账,对员工的异常行为、帮促活动等进行详细记录,确保帮促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且要公布违规情况,发挥监督和威慑作用。

(四)健全管理工作制,强化员工行为动态管理

一是信息反馈制度。由商业银行各级机构、各专业部门要公布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收集行内外有价值的信息,构建信息网络。二是定期分析制度。通过员工思想行为动态分析会,对员工思想行为做出评价,确定重点关注人员,落实帮教、转化、监督、管理工作。三是沟通谈话制度。机构、部门负责人要加强与员工,特别是重点关注对象的沟通谈话,及时了解员工思路动态、化解不良情绪。四是排查处置制度。组织对员工行为排查,发现苗头及异常情形,及时跟踪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突出手段创新,探索人防和技防监测新途径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风险 风险管理 内控管理

一、引言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表明,银行的有效运作依赖于有效的内部控制,银行业务越发展,对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就越高。随着会计核算一体化的全面开展,业务的不断拓展,为了适应新时期里各项业务的新型性、多样性、复杂性和风险性,作为基层银行,作为经办各类具体业务的各个网点,更要把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二、商业银行实行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在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下,基层行围绕发展,在考核绩效体现的感召下,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开拓,轻管理的现象,尤其是部分网点负责人,对管理工作比较忽视,而基层的管理部门受其左右,在管理力度上难以加强,措施难以落实。因此把管理工作当作一项根本工作内容,必须进一步明确基层行的管理经营思想,管理无小事,不管理会出大事,严格管理才能保证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狠抓管理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要突出网点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实时控制,把好第一关,抓好第一线,增强和加大对柜面业务的管理力量和加大管理力度,不断创新检查管理方式,严密各种账务及印章交接手续,对监管不到的业务要重点检查,杜绝业务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为防范重大业务差错事故及案件,保证业务发展顺利进行,加强核算质量,建立内控管理的长效机制,支行领导和员工首先要树立内控管理必须常抓不懈的观念,对过去发生的案件和事故中出现比较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要在制度、流程和机制上查找原因,并举一反三,拿出防患于未然的办法和措施。内部控制制度定得再好、再完善,如果没有严格的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更何况内控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通过实践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所以内控制度贵在执行二字。要真正执行落实内控制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基层行内部应该建立一套以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分工协作为原则的严密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应严格岗位分工,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每位员工按各自工作的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在自我检查监督,自我控制保护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岗位之间设一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牵制机制,各岗位的员工要对自己所办业务的合规性和真实性负责,同时每项业务还应有一专门岗位对之全过程检查,以便及时纠正问题。同时还应注意组织机制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防止出现随着管理人员级别的升高其所受内部控制的约束力越小的情况出现,加强基层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自身监管和对下级的监督,以有效防止银行基层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

第二,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岗前和在职员工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增强法纪观念,提高业务素质,使他们懂得法律,精通业务并执行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廉政教育,引导员工敬业爱岗,自觉的遵纪守法,经得起外部物质世界诱惑和考验;加强对员工进行案例教育,提高员工对违章、违规操作危害性的认识,从而自觉维护和执行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应是银行内控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金融业,应站在时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建立学习型银行。培训要有系统性,订立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达到的目标。

第三,建立起责任明确的内部激励机制,严格考核,明确奖罚。目前在内控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奖惩不明现象严重,这是导致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应对执行制度好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对违规违章的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可将员工的执行制度情况与奖金和职务升降挂钩,既给权力又给压力和动力。

第四,严把用人关。对干部和重要岗位的人员配备要考察其综合素质,可以采取跟踪考核制度,确保管理人员与所承担的职权相适应,有能力组织和负责处理业务,对市场分析、交易和管理技巧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深知业务风险的内涵,严禁员工对某一客户给予不正常的特别优惠。各级领导更应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遵守规范制度的模范。

第五,对员工岗位实行定期和不定期轮换制,正确应用交叉检查原则,使银行每个人,每项业务都处于被检查,被监督范围内。

第六,注重员工之间以及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沟通,达到工作上的和谐,提高员工的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同时不断改善工作条件,营造优美、协调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对银行产生归宿感,尽职尽责,把自己的工作与银行兴衰联系起来,从而自觉执行制度。职工愉快、高昂的工作情绪有助于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疲劳,从而减少人为错误。

第七,加强内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业务素质、道德修养、对企业内控文化的认同度直接影响到内控质量的优劣。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任职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让业务素质低、管理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的内控管理人员淘汰出局。其次,建立并完善考核制度,由纪检、监察、人事、专业职能科室对内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考评。再次是进行内控管理岗位轮换制度,通过岗位轮换及时发现问题,杜绝隐患。再次,弘扬“三铁”精神,维护“三铁”信誉,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

第八,加大规章制度“回头看”的力度,对各种检查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抓整治情况,层层落实,并要与考核和问责制挂钩,确保做到“件件有落实”。抓好制度落实工作。制度已建立,关键在落实,不能让制度写在纸上,喊在口上,落不到行动上。制度一开始能否落实,关键在严检查,检查过程中认真坚持“四个结合”。即:自查与互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执法检查互结合。检查时必须以有关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规定、办法、操作流程为依据,以会计核算、账务核对、资金实时清算、现金管理、空白重要凭证管理、库房管理、特殊业务管理、印押证管理、权限卡管理等为依据,以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严密手续、维护账款安全为重点,促进会计核算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并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检查程序,切实做到查前有提纲、查时有记录、查后有报告、有相关责任人处理意见,检查要有一定的覆盖率和频率,涵盖主要业务和重要风险点。

参考文献

[1]顾京圃.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第5篇

一、合理制定经营目标,确保全年各项指标的完成

年初,本着“效益优先”的原则,根据省联社给我社制定的各项经营目标任务,结合我社上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了各网点组织资金目标和任务,并于元月一日召开首季组织资金工作动员大会,进一步提高全员的思想认识,明确组织资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二月份对各营业网点反复进行算帐,合理设定各项财务指标,与各网点主任签订经营目标责任制,修改和完善了经营管理综合考核办法,为各网点明确了经营方向和责任目标。十一月份,根据各网点经营目标实际完成情况,结合本地市场经济变化特点,及时调整各网点经营目标,为今年利润计划的顺利实现进一步奠定基础。截止11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各项余额为******万元(含贴现****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不良余额为****万元(不含抵债资产),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各项的比例为*%(含贴现),比年初的*%下降了*个百分点;全辖盈亏轧差合计账面盈余****万元,比去年同期增盈****万元。预计至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各项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不良余额为****万元,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为*,比年初下降*%;全辖实现各项收入为****元,各项支出****万元,账面盈余****万元。

二、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努力增收节支

1、根据上年财务管理经验,结合今年改革实际情况,以“总量控制,效益优先,以收定支,超额审批,超限停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为原则,控制水电费、公杂费、邮电费等费用全年限额,业务招待费严格按照利息收入的5‰序时列支,其他费用开支必须报经联社审批,并下批复作为年终考核认账因素。同时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又给每个网点额外增加了****元费用,从而保证了各网点经营和管理所需各项费用的开支。

2、规范财务行为,合理控制财务开支。继续执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和《费用结报制度》,在联社费用管理委员会管理下,详细规范了财务开支的范围、标准、审批权限、程序等,不断完善了费管会的管理制度,对于核定费用以外的费用开支,一律提前上报费管费研究、审批。截止11月末,经费管会研究审批通过的各项费用为******元,其中:各项垫支费用*****,购买的低值易耗品费用为*****元,各种修理费用为******元,营业外支出为****元,其他各项费用为*****元。

3、减少非生息资金的占比,加强应收利息的管理。截止11月末,我社应收利息帐面余额为***万元,已超过银监部门的风险控制警戒线,我部根据实际情况,在主任室的要求下,坚持“谁分片地区,谁负责清理”的原则,对各网点进行跟踪督促,限期清理。截止11月末,应收利息余额为***万元,预计年末将全面完成应收利息的清理工作。

三、及时清收违规投资,规范投资行为

根据银监部门和省联社清理违规投资的要求,加大了对违规债券和保险投资的清收力度,通过采取上门催收洽谈、电话追问和网上查询、委托出售等方式,及时清收了申银万国****万元国债和保险投资****万元。目前仍有保险投资**万元未收回,正继续与太平洋保险公司洽谈给付;密切关注南方证券托管工作,债权一经确定,及时清收南方证券****万元国债投资。为规范投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营,我部于今年十月制定了《**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投资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资金拆借、债券买卖、债券回购等投资业务行为。十月份以来,委托省联社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购买债券*****万元,同时与省联社进行短期资金拆放业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四、申请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万元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切实用好国家资金支持政策,根据国库院《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操作办法》(银发[20**]181号)、《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方案实施与考核指引》(银发[##]4号)文件精神,一季度制定了《**市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及降低不良计划书》,在报经**银监分局批准后,一边请**会计师事务所清产核资,同时进行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采取措施清收和降低不良,在二季度成功申请发行了中央银行专项票据**万元,并在二季度末达到了提前申请赎回的条件。

五、充实资本金,增强自身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根据农村信用社“资本自聚、资金自筹、经营自主、盈亏自负、风险自担”的要求,通过宣传发动,募集股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必备程序,共增扩股金****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三农”的服务,同时自身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六、加强内控建设,堵塞经济案件的发生

1、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操作,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各营业网点依法合规经营,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我们修改和补充了《**市农村信用社违反业务管理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处罚办法》,把内控制度考核分为财务会计部分、信息科技部分、资金营运部分、监察审计部分、安全保卫部分、人力资源部分、资产保全部分共七个部分,详细、完整地制定了各项业务操作规程的处罚办法,以处罚为手段,有效地规范了各项业务操作规范,提高了全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加强了风险防范,防止违章违法行为的发生。

2、10月21日至25日,开展了“会计互审大检查”活动,我部会同监察审计部选择了*****等五个营业网点,组织全辖**个网点的主办会计,分五组对这五个营业网点以会计互审的形式对会计出纳业务核算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互审组全面调阅了被检查营业网点的传票、账册、报表、登记簿等会计档案,结合日常业务,对会计出纳业务过程中好的做法和不是之处进行了总结,并形成会计互审工作底稿,就互审情况进行了交流。活动结束后,我部同监察审计部对一些操作业务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以后会计辅导、检查的重点和方法,此次活动不仅适应了新的业务系统操作要求,规范会计出纳业务的操作行为,而且进一步完善了内控制度,杜绝了安全隐患。

七、加强账户管理、现金管理及人民币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今年以来,为加强我社账户管理和现金管理,配合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业务监管的需要,分别进行了账户管理检查、大额现金检查。检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现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各基层网点首先展开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上报我部;第二阶段,我部对各网点自查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报告报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第三阶段,配合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对各网点进行抽查。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如违规支取现金、违规开设基本账户等进行通报,结合处罚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并要求限期整改。检查通过现场指导、问题讨论等方式,促进了基层网点内勤员工相关业务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规范了我社账户开立、变更、撤销和人民币现金存、取等业务操作行为,进一步确保了我社依法合规经营。7月份,结合全市开展“反假宣传周”活动,积极开展了反假币宣传活动,在真州农贸市场、新城镇街道等地进行宣传,反假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内勤员工防假、反假的能力,而且也提高市民防假意识和对假币的识别能力,有效地预防了金融犯罪,防范了金融风险。

八、加强培训,强化辅导,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1、利用会计例会之机,组织各网点主办会计学习了《代收行政罚没款操作说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规程》等文件。在综合业务上线后,对全辖各网点主办会计、记账员、储蓄员分别进行了操作业务培训,并进行理论和操作实践考试,对考试合格者方允许上岗。今年以来,我部下发了三期会计业务培训资料,分别是《出纳业务培训资料》、《会计凭证编制及装订规范标准》和《**市农村信用社报表填制说明及相关要求》,并根据《出纳业务培训资料》的内容,单独对出纳员进行了一期培训。通过多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了内勤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了内勤人员适应上线后新的业务系统操作要求。

2、会计检查与辅导。每个季度对全辖各营业网点的会计出纳基本制度的落实、工作质量、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现场纠正,并针对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罚款和通报,促进各网点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九、下一年度工作目标

1、加强柜面人员业务培训与考核,组织技术练兵、技能评级等,努力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2、开展柜员制调研,争取尽早实行柜员制。

第6篇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全员控险防案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很多风险的产生都是源于内部员工责任意识差,没有爱岗敬业;道德意识差,利用职务岗位之便谋己私利;县委书记王效力讲过一句话“你身在一个岗位上,你就想岗位的事,你不要想这个岗位有多大权力,我能得到多大好处”,值得我们警示,风险防范意识差,漠视岗位之间的约束控制;法纪意识差,意气用事违规操作。从思想教育入手,切实解决员工存在的思想问题是控险防案的思想基础。因此,在管理中,从上到下要坚持爱岗敬业的精神,遵守职业道德,遵章守纪,用实际行动践行管理理念。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不流于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风险警示教育、法规法纪教育,不能把教育活动看作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之事,不能把教育活动只挂在嘴上而不落实在行动中。要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教育,如:监管部门案防考试、观看检察院反贪警示教育片、深入监狱听警示感想教育、时事专家教育讲座等,让员工真正树立“行兴我荣,行衰我耻”的理念,激发员工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事业观,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精神,强化员工风险意识和法规法纪观念。同时要为思想教育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撑,让员工真正对信合事业忠诚负责,真心愿意为农村合作银行发展尽心尽力。

二、着力内部控制,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过近些年的改革发展,农村合作银行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经过监察审计部门查处违规违纪人员,给予一人降职、一人撤职、一人免职、两人停薪、三人返岗、一人取消中层待遇等处理。但是,制度执行力仍有待加强。一是要树立制度先行的理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产品的经营,新业务的拓展,都必须先有规章制度,在制度设计的框架内运行。二是要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信合事业经营形势的变化和业务发展需要,围绕“综合经营管理和依法合规经营大整顿”为契机,规章制度该废止的要及时废止,该修订完善的要及时修订完善,让制度做到与时俱进,力求制度出台科学合理。三是要细化岗位职责、业务操作规范和行为管理办法。让职工明确自己的权力和职责,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做什么,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使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工作环节、各项业务操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真正形成责权明确、制约有效、奖罚分明的高效控制体系。四是要强化制度执行。现在发生的很多案件,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因为制度没得到有效执行,制度流于形式,成为摆设。要强化员工的制度执行力,不能用同志之间的信任代替了规章制度;要树立执行制度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别人负责观念,树立正确的同事观、朋友观;让规章制度在思想上、行动上落到实处,发挥其控险、防案、保安全、促发展应有的效能。

第7篇

操作权界定不明晰是产生操作风险的根源之一

一般来讲,由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银行职员违规操作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主要有两种情况,无意失误和故意作案。无意失误仅仅是由于能力所限而操作不当酿成失误,究其实质是人力资源的素质问题。故意作案则是银行职员利用操作权界定不明晰而导致的。尤其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防范上固有的缺陷,导致了银行职员在操作上无法做到责权利相匹配,部分银行职员在利益一定的情况下会极力推卸责任,而在责任一定的情况下,会极力追求私利。

而且,由于操作权边界不清,在职员个人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职员会乱用廉价的操作权,相应地凸显了职员控制权的高价值。加剧了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岗位“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情况的发生。反映出现实中职员的内部轮岗工作难以落实,即一旦职员有了一个好的岗位,就不愿意下来,别的职员试图竞争,也不容易得手。由于换岗权的使用会产生较大的代价,银行内部就不容易形成人力资源的充分竞争,每一回换岗都需要高层以强制方式来进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银行员工操作权界定不清晰客观上导致员工不愿意承担责任,甚至是为故意作案创造了条件,最终导致因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频发。

几条建议

虽然操作权界定不明晰是操作风险产生的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操作权界定明晰,其操作风险就能得到根治。一方面,操作权明晰界定的成本与银行收益之间存在两难冲突,银行在未能将操作权明晰界定的情况下,操作权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模糊度;另一方面,明晰的操作权,必须有配套的制度建设才能有效的防范因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因此,建议如下:

整合IT平台,进一步明晰操作权。IT平台具有高效、客观、统一、规范的特点,处理标准一经设定,不容易更改,也不是哪一个人就可以随意更改的,更改时需要经过一整套严密的程序,不容易受到人为的干扰。而且,IT技术在界定操作权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实现了制度功能,即规范的功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后果怎么样,会得到什么奖惩,可以在职员心目中形成稳定的预期,也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银行绩效预期。通过整合IT平台,操作风险自然就可以控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同时,操作权界定是一个竞争的过程,没有竞争体现不出每一个岗位操作权的相对价值,所以需要制订相应的规范,在银行内部和外部形成充分竞争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

作为银行监管部门,应设立由各家银行内控专业人员列席的常设机构,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科技手段,从源头上防范风险。比如用法规手段,规定各单位通过网上银行,及时监管自己的资金等。

增强稽核系统的独立性。关键是要对稽核系统进行垂直管理,直接对董事会、总行的行长负责。这样的体系在国外运用得很多,效果很好,中国的银行也应借鉴这种模式,保持稽核队伍的专业化、独立性和有效的控制能力。

改进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现在一些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对其监督和内部控制考核的不到位,他们确实没有把银行经营好当作他们的目标。为此,银行应从上到下建立良好、有效、正向的激励考核机制,以使高级管理人员能一心一意为了银行的经营而努力工作,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控制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

第8篇

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发现,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的认识还相对粗浅,不能有效划分操作风险管理功能的职责界定,基层合规文化建设和教育相对落后。操作风险管理职能分散于业务条块中,如各家商业银行大多由保卫处负责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防范员工的职业道德风险,由内审部门进行传统的业务处理、要害风险岗位等的稽核工作。部分商业银行还专门成立了风险控制部,处理包括操作风险在内的各类银行风险,有的行则由主要进行业务操作的部门(如清算中心)负责操作风险调控。这样,容易导致操作风险防控职能弱化。3.操作风险防范的手段和技术相对滞后。调查发现,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诸如关键风险指标、风险数据库、风险评估指标等操作风险考核指标体系,或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完整,没有完整地覆盖到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缓释、控制和报告等程序和环节,缺乏有效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对易发操作风险的环节、岗位的防范手段和措施还相对欠缺,特别是对新业务、新系统在推出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还略显被动。

1.从业人员工作岗位频繁变动加大了潜在的操作风险隐患。商业银行业务的核心是由人来操作和完成的,因此,操作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人员的风险。当前部分商业银行前台业务操作人员更换频繁。这一方面不利于前台业务人员的队伍稳定,同时也增加了业务操作风险。此外,部分商业银行高管人员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强,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内控、重规模轻质量,也是增加潜在操作风险的另一人为因素。

2.对操作风险的监控效力发挥不足。目前,商业银行大多建立自身的内部监控机制,诸如会计业务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会计检查等监控体系,银行内部也相应设立了审计稽核体系等。调查发现,商业银行内部虽设立了审计稽核部门,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审计稽核监督部门监督作用只局限在对下级机构的检查稽核方面,而对本级机构监督作用明显薄弱,形成了监督部门权威性不强,监督效力低的被动局面。

二、提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议

1.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风险管理并不是杜绝风险,而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控制风险、驾驭风险和经营风险,为业务发展服务。商业银行应及时对现有规章制度、内控机制进行全面清理,查漏补缺,充实完善,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内容有交叉和重复的,进行归类整理;对内容有冲突的,与上级行基本规定相抵触的,及时修正;对出现制度真空,无章可循的,及时弥补制订;对有章不全的,及时补充完善。在清理和修订的基础上,理顺和健全各种以基本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操作规程为主要形式,形成以部门制约、岗位制约、权限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办法体系。

2.转变风险防范观念,增强操作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操作风险防范中人为因素主观作用的发挥。将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纳入到整个银行风险防范的关注范围,通过教育、培训、目标管理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队伍的管理、监督和约束,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此外,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管理人员的管理,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提高操作风险的控制能力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完善和强化风险监督预警与风险防范控制机制与手段。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建设,加快研制、完善预防操作风险预警系统,对操作风险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覆盖所有操作风险的监控体系,运用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同时,不断创新操作风险管理方法,采取量化管理和模型化管理手段,确保与信息安全相关资源、技术等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及时防范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升风险预防能力,严防各类操作风险和案件的发生。

4.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加强合规管理与教育。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以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的。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确保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避免因业务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而发生的各类差错和事故,甚至案件。同时,要倡导和强化全员合规文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操作风险控制,积极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使其清晰了解、掌握和遵守统一标准化行为规范,以及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使风险意识真正融入到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让员工真正认识到自身岗位关键风险点,形成防范风险的有效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