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9 10:28: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统计博士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音频系统的设计定位
不同的节目类型有不同的系统需求,我们在建设系统前一定要对系统的用途进行准确的定位,并结合客观实际将系统的定位与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理念进行有机融合。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及其音频系统正是客观实际和技术创新有机融合的结晶。
湖北经视在2004年初自筹资金购置了湖北经视大厦,并决定在28楼建设演播室系统。由于层高等先天建筑条件的不足,限制了制作大型节目的可能,为此,台领导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将28楼演播室定位为新闻资讯演播室。又因场地的限制,我们不能为确定的三个新闻资讯演播室都配备控制室,于是,台领导因势利导,打破一个演播室配备一个控制室的传统做法,将三个演播室共用一个控制室,把28楼演播区打造成为一个新闻资讯演播室群。这种创新设计弥补了演播室先天建筑条件上的种种不足,将功能性和实用性融于一体,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很好地解决了不同自办节目需要同时进行直播以及录像的矛盾。
因此,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音频系统的设计定位就是:一、保障重要新闻栏目的安全直播。二、满足至少两个演播室同时进行不同栏目的录像需求。
二、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音频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音频系统必须安全可靠
如上文所述,我们的音频系统要保障重要新闻栏目的安全直播,因此,音频系统必须安全可靠。而系统的安全可靠首先就体现在系统不能因设备或线路故障而出现信号中断或指标极度劣化的情况。所以,在设计音频系统时,我们充分考虑信号流程的安全性,采用并行通路的冗余设计,进出信号尽量做到多路径、多共享;在硬件设备上也准备了足够的应急备份措施。
(二)音频系统必须简洁直观
在系统的设计之初,台领导就预见到随着自办节目的增多和直播栏目的时间延长,技术人员的数量可能会出现较大的缺口,而短时间内又不可能补充进足够的人员,因此,现有人员的轮岗及一人多岗势在必行。基于此,我们的音频系统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设计得简洁直观,因为简洁直观的系统构成和设备连接可以极大地缩短培训时间,让轮岗及一人多岗的技术人员能更加自信地进行工作。
(三)音频系统必须扩展灵活
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发现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已逐渐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并预见到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将进入全媒体时代。因此,我们设计的音频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预备了足够的通路来应对互联网、卫星、数字微波等各种可能增加的信号源。
(四)音频系统必须方便维护
音频系统的运行维护是其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工作之一。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一定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发展潮流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设备、器材,如此,在出现硬件故障时,我们才可以迅速解决问题,以高质、高效的运行维护来保障我们音频系统的稳定。
三、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音频系统的解构
(一)演播室群各个演播室的话筒及线路接口设计
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由三个小演播室组成,我们分别称其为一号、二号和三号演播室。一号演播室中装有蓝厢,用来做虚拟演播厅和蓝屏抠像,并留有6个话筒卡侬接口;二号演播室为实景,是湖北经视品牌民生新闻栏目《经视直播》的主演播室,留有5个话筒卡侬接口;三号演播室也为实景,一般用作湖北经视另一品牌栏目《笑长开讲》录像使用,留有5个话筒卡侬接口。随着栏目中越来越多全媒体元素的引入,现有接口数量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了。
(二)演播室群音频系统核心结构的解析
我们在进行系统建设时,新闻直播音频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主、备皆为模拟调音台的全模拟系统;以数字调音台为核心,以模拟调音台为备份的数字、模拟混合系统;主、备皆为数字调音台的全数字系统。当时应用最普遍的是数字、模拟混合系统,因为其兼具数字系统的便捷和模拟系统稳定的优点。但是,结合我们音频系统的设计定位和演播室的客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目前的系统不宜采用模拟调音台。如前文所述,我们三个演播室需要接入调音台的话筒通路就有16个,还有主、备播出服务器、四台录像机、两台CD机、数字效果器、电话耦合器、四路外来信号等等信号源设备。如果使用模拟调音台,其至少需要具有50个以上的通路,它的价格及物理尺寸都是我们接受不了的。而我们的音频系统除了要保障重要新闻栏目的安全直播外,还要满足至少两个演播室同时进行不同栏目录像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的备份调音台除了起到备份作用外,还有独立承担节目制作的任务。所以,我们只能采用主、备皆为数字调音台的全数字系统。综合价格及使用习惯等因素,我们最终选用YAMAHA DM2000及YAMAHA DM1000分别作为主、备调音台。因此,我们音频系统的核心结构为:三个演播室的话筒信号经过话筒分配器,其它信号源信号经过音频分配放大器分别送到YAMAHA DM2000及YAMAHA DM1000调音台,在两个调音台上再分别进行混音,直播时两个调音台的混音输出信号分别送到二切一的应急开关,以保证安全播出。在多个演播室同时进行录像时,两个调音台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演播室,各自选取所需的信号源,完全分开进行混音,混音输出信号按要求各自输出到不同的录像机,从而满足制作需求。
(三)录像机的信号源设计
我们采用录像机作为记录载体,在控制室设置了四台录像机。其中,一号录像机是由主台YAMAHA DM2000进行信号源的灵活调度;二号录像机录制备台YAMAHA DM1000信号;三号、四号录像机固定录制二切一应急开关输出信号。同时,四台录像机都可以当作放机使用。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拔掉了二号和四号录像机的声音输出线,这样的设置保证了能在三个演播室同时进行录像工作,以及在重要栏目的直播时有两台录像机录制相同的节目声音信号,保障了记录载体的安全。
四、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音频系统的应用
(一)日常两个演播室同时录像时的应用
在日常的节目制作中,一号和三号演播室通常在下午同时工作:一号演播室采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录制《咵天》、《法眼看天下》等栏目,三号演播室录制湖北经视品牌栏目《笑长开讲》。三号演播室采用YAMAHA DM2000混音制作,四号录像机录制;一号演播室采用YAMAHA DM1000混音制作,二号录像机录制。我们还充分利用数字调音台场景的设置、存储和调用功能,将两个演播室通常的混音状态存在DM2000的97号场景和DM1000的15号场景,以方便值班人员调用。
(二)重要新闻栏目直播时的应用
目前,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承担的新闻栏目直播任务主要是每天中午的《经视一锅鲜》和每天下午的《经视直播》。在直播时,DM2000和DM1000就是主、备关系,而且还是全程热备份。正常状态下,DM2000承担播出混音,DM1000的所有有用的通路推子都推上,置于“0”刻度处;一旦DM2000不能正常工作,立即使用二切一应急开关,将输出信号由DM1000输出,值班人员马上到备台进行播出混音。
五、几点体会
(一)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不同的信号源会加入到我们的音频系统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尽可能多地预留音频接口及系统通路,否则,会给工作带来麻烦。如前文所述,我们在三号演播室留有5个话筒卡侬接口,本以为制作新闻资讯栏目足够了,但在连接《笑长开讲》图文点评的制作系统时,节目需要3个话筒通路、3个音效通路。这就缺少了1个通路,于是,我们只得采用不平衡的接法,用一根三芯话筒线传输了两路音效信号,这样就降低了工作效率。
攻读专业博士学位的教学计划的原则(如年限、形式、水平、质量等)均参照学术性博士学位(PHD)的标准,只是在招生、课程的侧重点,培养方向、论文的性质、实践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
培养目标
美国专业博士学位设立的伊始就是为了适应愿意从事实践性职业,而不愿从事研究和教学的那部分人的要求。它以培养实践高层次应用人才为目标而区别于以培养学术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性博士。所以对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培养目标就可以大体上总结为: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使之具有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并要求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培养目标与PHD有显著差别,所以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招生、课程设置、培养经费、实践要求、导师、论文要求等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招生
博士生招生是博士教育的首要环节。招生的状况直接影响培养质量,所以美国大学十分重视博士的招生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与分化的速度急剧增长,社会对不同层次与规格的人才的渴求,导致了博士教育多样化格局的形成。美国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首先就体现在招生方面。总的说来,“美国式”招生制度的特点在于:不单纯以分数取人,注重全面考察,尤其重视学习能力;招生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基于以上两点,其专业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招生对象的实践能力就成为考察重点。例如,工程博士的招生对象虽然有一些来自学士或硕士,但是更多的来自工业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中下层管理岗位。这些人从事过工程实践工作,具有很强的全方位的工程能力。
另外美国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也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要。在相对“饱和”的专业领域,招生较平稳,发展较缓慢;而那些“兴旺”的学科,如工商管理、工程、教育、医疗卫生领域专业博士的生源则较多,发展也较快。这与美国高校一向所奉行的“服务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
课程设置
博士生入学后首先进行课程学习,这是美国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特点。对攻读专业博士学位的博士生的培养,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它注重专业知识及相应的实务教学。选修课要求侧重职业或专业的需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专业博士的培养方式主要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学校和企业、科研部门联合培养,在实施课程培养计划过程中,大学和企业各派一定数量的教师讲授课程,强调在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中进行科研。
在外国语的要求上也比哲学博士PHD要低。专业博士学位一般要求精通一门外语或者以其他学科如数学或统计学代替而PHD则通常要求精通两门外语。对于这方面的差别,作者认为可能起源于二战后的认识问题。那时美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学术中心,美国学术界那时也忙着“国际化”,外语学习对掌握国际学术新动向,发展新知识,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培养面向实践的专业人员来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而且外语学习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对于培养实践人才的专业博士降低外语学习要求,而把有限的学习时间用于专业学习,则被认为是最恰当的。所以二战后许多专业博士学位并无外语要求或不十分苛求,只是随着发展一些专业博士学位才提高了对外语学习的要求,但仍低于PHD的要求。这只是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一致性的结果。专业博士学位既然树立了自己的培养目标――面向实践,注重应用性,它就应该建立适应目标的课程体系和要求。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要求
美国的专业博士生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往往要求专业博士生有若干时间(一般为1~2年)的相关专业的实际经验。例如,医学博士研究生有“住院见习期”。工程博士研究生则要求至少一年的“工业见习期”。在此期间,学生往往需要常常往返于大学和资助博士论文的公司企业,接受大学导师和专业工程师的双重指导,从事研究和设计开发的创造性工作。
经费来源
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美国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政府拨款在整个经费中占的比例下降,其他渠道筹措资金比例上升。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国家拨款经费的紧张,而学校与企业横向合作的经费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许多企业确实需要高水平的人才加入,所以许多企业愿意对专业博士选定的有实践背景的论文和实际应用性的科研项目给予资助,这部分资金成为专业博士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之一。例如,学生进入见习和论文写作阶段后,可以作为公司、企业的“见习生”,由见习单位支持博士生的选题,并为他们提供薪水和设备仪器及研究经费等。对于专业博士学位教育来说,由于接近实践容易为企业带来现实效益,因此就更易于吸引企业投资,这种筹资方式所得资金占的比例较之于PHD大一些。
论文要求
关键词:美国;研究生教育;启示
收稿日期:2007―03―05
作者简介:郭小曼(1973―),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学研究。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一百多年来的研究生教育历史,使美国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据《亚洲华尔街日报》调查,亚洲学者认为全世界最好的10所大学中有8所是美国大学。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据CBD(CommerceBusinessDaily)调查,全世界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44所大学的前20名中,就有16所是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①这些大学对培养美国高级人才起着重大的战略作用。认真研究这些大学的办学经验,尤其是其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美国研究生教育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1861年耶鲁大学授予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博士学位。这时期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小,全国开设研究生课程的学校尚不足10所,研究生总数不到400人,取得博士学位者不到60名。②1876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成立,开创了美国现代大学的新纪元,标志着美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到1900年,美国已有1150所大学设立了研究生课程,其中1/3的大学设立了博士学位课程。③二次世界大战对于美国研究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战争的需要刺激了美国国防、科技教育的发展,战后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美国培养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的著名大学正朝着以培养研究生为重点的研究生大学的方向发展。正如世界高等教育权威学者本•戴维所指出的:“美国20所左右的著名大学,尤其是他们的研究生院,被人们承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致力科研和培养科研人员的园地。”④到了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案》及1961年美国成立的全美研究院委员会(CGS)对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60年代起,美国研究生的教育发展得很快,研究生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本科生的增长速度。到1976年,研究生人数从23.7万增加到126万,增长了4.3倍。⑤据美国的教育统计报道,美国现有各类大学3638所,其中在读研究生243.2万人,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数比例5.9:1;在一些著名高等院校,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数比例大约为1:1。
二、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所有国家中规模最大的。早在80年代,许多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耶鲁、斯坦福等大学的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已大于1,而全国学士学位与研究生学位之比已达5:2。许多学者认为,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1862年,哈佛大学的一位著名学者托马斯•希尔曾说过:“如果我们学校的天才只被限于知识的灌输,而不是为拓展知识做出贡献的话,那么现在是我们成立一个新机构、去拓展知识的时候了”。⑥一百多年来,正是本着这种积极开拓的精神,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才不同于其他的几个教育发达国家,有了自己显著的特点。这也使美国成为至今为止世界上公认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
(一)有一套严格的研究生考核淘汰制度和高标准的论文要求
美国研究生在录取后要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学生只有通过全部的课程,才有资格进行论文的撰写。而博士研究生要求更加严格,在博士论文的撰写前,要参加一次跨学科的综合考试,只有通过这次考试才能成为正式的博士候选人,获得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机会。据统计,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在10%~15%,名牌大学30%~40%。博士论文是博士培养计划的最终体现,是对博士生最重要的要求,也是其完成学业的关键。美国CGS(CouncilofGraduateSchool,研究院委员会)的一项政策明确规定,博士论文要达到两个目的:(1)它是一种取得学业成就的训练及经验,表明申请博士学位者有在该研究领域独立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2)它对于知识有创造性的贡献。⑦为了保证博士论文的质量,由校董事会任命的调查小组经常把最近的博士论文作为培养计划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论文,评价一个学生是非常困难的。论文是成就的历史记载,博士培养计划的共核。”⑧
(二)美国研究生教育能够积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研究生教育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互动并形成良性发展态势。与德国不把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与国家需要直接对应不同,美国研究生教育自始至终与国家战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美国科学研究的主要部分都是放在大学里,由导师和研究生来完成。这就赋予了美国研究生教育以极端重要的责任,科学研究自始至终是美国博士生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能力是衡量博士生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所以美国各大学普遍重视研究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而美国在军事、宇宙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等方面的大批科研成果都有大量研究生的参与。正如菲利普.G.阿特巴赫所言:美国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一种相当独特的结合,一方面是学校机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甚至保守性,另一方面是具有适应新的需求和方向的调节能力。”⑨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发展战略的互动方面,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问题,确立历史的具体的有现实针对性的教育质量观,使美国研究生教育始终保持较高的整体质量、宏观质量、体系质量。
(三)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系统、灵活并和科研紧密结合
美国非常重视课程学习,尤其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基础课程授课时数的比例逐年上升,专业课程学习时间逐渐下降,研究生院为学生提供可供选修的课程。而且在教学计划上具有灵活性,学生对选修课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特点和兴趣,参加本系、本院和其他各大学的课程设置,制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个人学习计划。其中有些课程是本系的,有些是跨学科和跨系的。研究生院既规定了必修课,又规定了选修课,这样既有共同计划,不放任自流,又充分发挥了研究生个人的特长和创造性。美国各大学普遍重视研究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在军事、宇宙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等方面的大批科研成果都有大量的研究生参与。并且大学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因为企业拥有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及先进设备,研究生在这种环境中科研能力提高得很快。
(四)美国研究生教育注重开放性和国际性
当代美国研究生的培养特别注重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开放性和国际性。通过各种校内和校际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会、研讨会,校内和几个学校联合邀请外国的专家、教授举行讲座和做专题报告,一般来说这些报告都代表了该领域在国际学术上的先进水平。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以开阔视野。从60年代起,美国学校为达到广收人才,开放思想,教育面向世界,实行国际化办学,以各种优越的入学条件,吸收了大量外国留学生。60年代末,在美国留学生人数为134000人,目前已增至360000人,其中40%以上在攻读硕士以上学位,有100多所大学,外国留学生人数在千人以上。据统计,每5个研究生中,就有2个是外国学生。美国大学任教的教师中,外国教师也占了相当比例。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使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得以从开放的环境中汲取营养,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交流。如美国在航天工程技术、超导工程、高能物理研究、生物化学工程等技术领域保持世界先进水平,都是通过科学研究国际化所取得的。
三、美国研究生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进程以及教育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不墨守成规,敢于积极探索。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经验不一定都适合我国的国情,但还是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改革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重视跨学科课程的学习
就目前而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当加强基础学科、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以及跨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学校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学生不仅可以跨专业、跨系,还可以跨学校进行学习。为研究生的培养奠定宽厚的知识基础和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注重在科研中培养研究生,使学生获得宝贵的经验,做到系统的课程学习与扎实的科研训练相结合,突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原创性。加强系统的课程学习,在全校内进行资源整合,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进行指导。这对研究生学习更广阔的知识发挥研究生的独创性很有益处。
(二)改革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制度提高淘汰率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存在着严进宽出的局面,美国的学生较容易取得入学资格,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努力,就会被淘汰,淘汰的比率约占三分之一。美国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国原有的应试制度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与单一,因此要对原有的考试体制方面大力革新,考核内容应是全面系统的,重点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不能把入学考试作为录取研究生的唯一标准,招生工作应由各校自主进行。招生的专业和人数应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并结合国家科学发展情况。在培养方面导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科研活动,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研究性的、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美国学者梅黑幽在其专著中阐明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发展智力,而不是进行机械的训练,因此应该把研究生教育看成是对学生在科学探索方面的教育。”大学应重视在课堂上锻炼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导师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实验工作自己动手,教师只是起指导、顾问的作用。另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接触不同风格的老师接受不同思想的熏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注重学科的渗透和结合,提倡学生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分别去不同的地方,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思想。这样可以避免“近亲繁殖”,学生容易开拓创新,也易于青出于蓝胜于蓝。
(四)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多样化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日趋多样化,不仅需要科学家、大学教授,更需要大量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等应用型人才。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多样化。多样化不仅要体现在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学位,而且在每一种学位中,也要根据社会需求灵活制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从90年代以来,美国为适应社会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所有硕士学位中,具有专业应用方向的硕士学位占85%,只有15%是学术型的。在博士生层次,全美有500多个学科可授予博士学位,有47种学位与专业应用方向有关。
注释:
①王英杰.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9.
②③符娟明、迟恩莲.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5.
④滕大春.今日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7.
⑤孙沉鲁.美国研究生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大学学报,2000,(2)75.
⑥NathanM.PuseyAmericanHigherEducation1945-1970〔M〕.Boston:HavardUniversityPress,1978.87.
⑦TheDoctorofPhilosophyDegree.APolicyStatement〔J〕.WashingtonD.C.CGS,1990.(2)12.
关键词:旅游环境 旅游者 破坏对策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097-01
自从19世纪40年代托马斯・库克成立首家旅行社以来,旅游业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一定地位。旅游在世界各个地区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二战以来,世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国都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提升本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因子。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始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初期,在20世纪末我国旅游的发展也进入到全盛时期。起先人们都片面的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无污染工业”。事实上,旅游同人类许多其它活动一样也会产生环境污染。我们在开发景区、使用景区造成景区资源环境污染;旅游者进入景区旅游一些无意行为、有意行为对景区环境破坏。该篇文章我们仅讨论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影响成因及建议对策。
1 旅游者破坏旅游环境行为原因分析
对于2013年“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的报到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丁锦昊小朋友跟随其父母到文明古国埃及旅游,在参观金字塔时就在某一处留下了到此一游的笔迹。在我国各个景区几乎都能见到这样的行为,旅游者随意在名贵古树木、古城墙、古石刻上刻某某到此一游;旅游者随意践踏花草、随地丢垃圾等等比比皆是。就其原因笔者经过探究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1.1 我国历史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国古人给我们遗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学作品。我国古代文人就有到处游历的习惯,上从孔子开始延至今日。他们在所到之处都会留下应景之作。从而给我们留下久远的、具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坡的《赤壁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传世经典佳作。我们有统计数据显示古人遗留作品60%是与风景有关。所以有相当旅游者受这样历史因素影响模仿名人,希望自己名字长留景区,被后人敬仰,从而采取在景区树杆、石头、护栏等处刻字留名,破坏风景区良好环境。
1.2 旅游特性影响
旅游具有异地性、暂时性特点。旅游者在到了旅游目的地之后离开其日常生活的环境以及日常所承担的角色导致道德感约束力的下滑,出现另一情景下道德判断标准。谢彦君教授曾经说过,旅游所具有的异地性、暂时性特征加上旅游在本质上对愉悦的追求往往诱发旅游者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异乎寻常的倾向性。国外知名学者Malcom crick曾经写过,旅游世界是由许多倒逆现象构成的,从工作到玩耍;从节俭到挥霍;从约束到自由;从有责任感到自我放纵,对某些人而言旅游是从相识生活中枷锁的一种挣脱,它可以不承担义务,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不受限制。在这种不受限制、道德感约束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就会出现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随意刻画、随地乱扔垃圾、随意踩踏花草等等。
1.3 从众效应影响
从众究其字面含义即合群、随大流。由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真实的或是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人的行为观点的变化,也就是说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即服从于群众意见。有这样一个例子,在美国有所地质公园拥有大量的硅化木(又称石树,由于火山喷发和地层突然断裂,植物被埋于地下,在隔氧高温的环境下,经过漫长的石化作用,木材中的有机质被地下水中的硅质矿所代替,又经过地层抬升等地壳运动,将这些木化石推出地面,于是形成了硅化木。)数量众多的硅化木造就了公园的奇特景观,但是公园管理者发现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硅化木被偷窃。公园管理者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能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于是找到心理学家要求给予帮忙。心理学家在硅化木较多的三处分别树立了不同的牌子,第一块牌子写着“您继承的遗产每天都在减少,每年有14吨硅化木失窃,尽管一次只拿一小点”;第二块牌子写着“很多游客偷拿了硅化木,破坏了公园内的自然景观”;第三块牌子写着“为保护本公园的自然景观,请不要带走硅化木”。心理学家发现第三块牌子所起到的效果最好。前两块牌子会给人另一种意思的暗示就是每年有那么多人偷拿硅化木,如果我不拿我就吃亏了。有这样从众心理的作用,收到的效果很差。在有些地方的导游词介绍中总会有这样的段子“该城墙的砖历史悠久,具有镇宅辟邪的作用,所以每年城墙的砖都会失窃很多”。很多旅游者在听了这样的导游词后觉得城墙的砖如此神奇,如果我不拿一块回家,那我岂不是亏了。我们的传播媒体每年在节假日期间都会集中大量报到旅游景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引发旅游环境的破坏。运用从众理论不难分析这种报道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比正面效应更多。游客会误解这种不文明、破坏环境行为是常态,既然别人能做,那我也能做,且不会有羞耻感。
2 旅游者破坏旅游环境行为建议对策
2.1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制定、实施
我们制定切实有效的法规政策,从制度层面保障对旅游者的约束,给旅游者强有力的震慑作用。现有这方面的法规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等。其中201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就是一部很好的法律,我们还期望更多这样的法律出台。
2.2 加强景区日常管理工作
景区日常管理工作要跟得上。我们设置合理的垃圾桶数量,方便旅游者丢弃垃圾;我们设置合理的旅游者步行路径,方便旅游者在景区的行走;我们配备数量适宜的景区检查工作人员,在景区开放时间不间断、有规律的对景区进行巡查,做到及时发现并处理旅游者在景区的不文明、破坏环境行为。
2.3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有效宣传(电视、报纸、宣传标语、宣传画册、书本),使旅游者树立旅游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大众媒体应多从正面进行宣传报道;我们导游也应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给旅游者营造出良好氛围,从而减少旅游者不文明、破坏旅游环境行为。
2.4 加强旅游者道德感教育
都说我们国家现在是一个道德感滑坡的时代,那么这样就更有必要让我们加强旅游者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养,从道德层面对其提出要求达到减少旅游者不文明、破坏旅游环境行为。
参考文献
[1] 何佳梅.旅游环境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3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3] 刘贵勤,冯兴东.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4] 杨英.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3(11):194.
[5] 王晓华.旅游者伦理悖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6] 马静.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1.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博士生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22-02
博士生教育是继硕士生教育之后的更高一级教育,它是高等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的地位高低、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其他层次教育的发展,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1]。
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博士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我国2000~2009年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统计(不含军事学)如图1所示[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授予博士学位人数由2000年的11383人增加至2009年的49698人,10年间增加了4.37倍。随着博士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确保其培养质量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这个四个国家的博士生培养进行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博士生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德、英、美、日等国博士生培养特点概述
1.德国博士生培养
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德国大学以其高质量的博士生培养体系闻名世界。德国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初期以“师徒式”为主,它强调师徒间的人格、情感和学业继承关系,是一种研究型的博士生教育形式。德国在采用“师徒式”培养模式的前提下,还采取了一些保障措施,如:在博士生录取上严把关、博士论文必须达到出版水平、全院教授集体把关博士评审和口试考察博士生的全面知识等基础要求[3]。另外,为了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德国在博士生培养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如引入了现代的结构化管理模式和建立研究生院,这对增加博士生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及更新培养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4]。
2.英国博士生培养
长期以来,英国博士生教育以精英教育顶上的皇冠而著称于世,英国是欧洲最早迈出博士生教育改革步伐的国家,继承了德国哲学博士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英国博士培养改革传统的“师徒式”模式,以研究生院、博士训练中心以及高校与多方机构紧密合作等组织形式进行博士生培养[5-6]。此外,英国博士培养改革以雇主需求为导向,博士生培养更注重应用能力、与就业相关的可迁移性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6]。
3.美国博士生培养
“专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产生于美国工业革命时期,建立在学院制基础上,是一种教学―科研型模式,实现了在研究生教育层次上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协作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建立在专业式基础上的,它是一种教学―科研―生产结合型的模式,它是现代新科技革命以及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一体化、协作化的产物,体现了大学、科研机构与社会在更深、更高层次上的密切关系。
美国的博士生培养是在借鉴和移植“欧洲模式”的基础上经改革创新而形成的博士生培养方式,为当今国际社会公认和效仿的成功典范[7]。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在借鉴德国“学徒式”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生院制度,使博士生培养趋于结构化;实行导师制与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制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即博士生除了获得第一导师的指导之外,还会得到博士论文指导委员会其他成员的指导,使博士生指导实践趋于结构化[8]。
4.日本博士生培养
日本的博士生教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日本博士生培养引进了德国的“师徒式”和美国的研究生院制度,同时也发展了“产官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和“研究室”为主的教育科研模式,逐步形成了“师徒式”、“专业式”、“协作式”等培养模式相互融合的创新模式。日本的博士生培养注重通过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展博士生的科研实践活动,通过研究项目培养博士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9-10]。
二、德、英、美、日博士生培养的启示
德国、英国、美国、日本这四个国家博士生培养的特色及改革,对我国博士生培养有以下方面的启示:
1.实行双导师制或导师小组制
我国的博士生培养最初借鉴德国“师徒式”培养模式,主要以单一的导师培养模式为主,即一个博导带若干个博士生,这种培养模式的益处在于导师的责任明确,但随着现代学科领域的迅速发展,新学科、新专业不断出现的同时,交叉学科也在增多,很多创造性成果往往会出现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交叉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导师能具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博士生的指导与培养单靠博导一人是难以胜任的,因此应实行双导师制或导师小组制,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吸收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人员,共同协作指导,形成学术梯队稳定和科研环境宽松的研究小组[10-11]。
2.采取多样化的博士培养
德国、英国、美国、日本这四个国家博士培养包括多种类型:研究型博士、专业博士、工程博士、项目博士和新路径博士等多种博士学位类型,其中专业博士、工程博士、项目博士和新路径博士等类型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具备很高的实践水平和职业技能,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同方面的要求。目前,我国博士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研究型博士和专业博士,其中研究型博士生是我国博士生培养的重点,到2009年末98%是研究型博士。可见我国的博士类型比较单一,培养的博士过分强调学术性、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国要采取多样化的博士培养类型,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发展的趋势[5,8]。
3.强化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
德国、英国、美国、日本这四个国家博士生培养的一个共同点是都以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创新能力贯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博士生培养同样强调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原创性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加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可以从改革博士生招生制度、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学位论文保障体系、健全淘汰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等方面来提高我国博士生的创新能力。[12-14]
参考文献:
[1]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从单一走向双元模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我国历年学位授予情况统计图[EB/OL].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http://,2014-8-30.
[3]陈洪捷.德国哲学博士“博”在哪里?――基于20世纪初哲学院《博士培养条例》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74-77.
[4]陈正.德国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国外研究生教育,
2012,6(1):53-57.
[5]许明.近年来英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8):57-61.
[6]褚艾晶.以雇主需求为导向的英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69-73.
[7]孙希.美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
2007,1(2):48-52.
[8]沈文钦,王东芳.从欧洲模式到美国模式:欧洲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8):69-74.
[9].中美日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J].石油教育,2011,
(6):50-53.
[10]张晓瀛,马东堂.日本国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57-59.
[11]徐瑞华.我国博士教育培养模式:借鉴欧美形似而神不似[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4):86-90.
[12]吴爱样,禹智潭.以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为契机努力提高我省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1-2):170-172.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可视化
广义的互动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通常所说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1]。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将互动的作用和影响运用到某一具体课程或具体教学情境的教育领域当中,创造出互动式教学的新方法,随着方法的不断成熟完善,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教学范式,即互动式教学模式。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个主题而形成具有稳定而成熟的理论体系的教学范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基于“互动”、“建构”这些重要的思想,融合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思想。互动式教学理念的进步在于它促进了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推动了不对等的交流向平等的交流转变;促使静态的交流向动态交流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转变;使学生由接受向创新、创造转变;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2]。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互动式教学理念逐渐完善,但由于我国的教育背景存在差异性,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一直停留在起步阶段,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广遇到了瓶颈[3]。目前,我国关于互动式教学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以往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分析,往往是在综述文章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主观总结和解释,受个体主观经验影响较大,难免产生错误或者不当归类和总结[4]。本文利用知识图谱技术,以中国知网的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为基础,绘制了目前我国近15年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技术为文献综述的科学计量提供了可能[5],不仅便于研究者更直观清晰地了解互动式教学的发展现状,还为今后互动式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数据支撑。
一、资料来源
通过网络镜像版进入中国知网,手动检索中文期刊总库和硕博士论文库,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互动式教学、【年限】2001年―2016年、【来源类别】核心期刊,精确检索后并手工导出检索的相关参考文献。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1.确定纳入分析的数据资料。
利用计算机导出检索到的期刊论文(352篇)及学位论文(196篇),共548篇,删除会议、广告、无摘要和关键词等无关性文献共22篇,最终确定符合标准的526篇文献纳入统计分析。
2.统计关键词,提取高频关键词并生成词篇矩阵。
利用Bicomb软件[6]的提取、统计等功能对符合分析标准的526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得到关键词共计1458个。其中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献是王秀芝的“案例教学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该文2006年被发表至今已被引用135次,根据普莱斯计算公式M=0.749(Nmax)1/2,得出M=8.7026。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抽取频次阈值≥6的关键词41个并将其作为高频关键词(见表1)。41个高频关键词的呈现频次合计587次,占总频次的25.63%。
表1 互动式教学研究高频关键词表
采用Bicomb软件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词篇矩阵是下一步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它表明的是高频关键词在纳入分析的文献资料中出现的情况。最后利用SPSS20.0将文本形式的词篇矩阵转化为共词相似矩阵(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的Ochiia系数相似矩阵表(部分)
3.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形成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利用件SPSS20.0对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生成聚类分析树状图(见图1)。在聚类分析树状图中,纵坐标数字对应的是互动式教学领域的高频关键词,横坐标数字表示聚类关键词之间的距离。横坐标数字越小,表明关键词彼此更易相聚,关系越密切,相似度越高,因此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进行归类及展示其整体研究的热点内容[7]。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互动式教学领域分为七类。分类一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学生、教师、英语教学等6个关键词;分类二是关于互动教学的策略及互动能力研究,包括交际能力、教学策略等4个关键词;分类三是关于互动式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及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研究,包含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互动式教学法3个关键词;分类四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包括教学互动、学习活动……教学质量等8个关键词;分类五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等6个关键词;分类六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包括策略、问题等6个关键词;分类七是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及实验教学当中的研究,包括实践、课堂互动……实验教学等8个关键词。
4.多维尺度分析,生成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利用软件SPSS20.0导入相似矩阵(表2)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生成以互动式教学为结点的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2)。
图2 2001-2016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显示:近15年我国互动式教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四大领域。领域划分情况基本与聚类划分情况一致,领域一对应分类四和分类六;领域二对应分类一和分类二;领域三对应分类三和分类五;领域四对应分类七,主要涉及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
三、讨论
本文以526篇文献为研究基础绘制了近15年来我国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图谱结果显示互动式教学研究热点主要分布于四大领域,每一领域都有其研究特点。
领域一:关于课堂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及互动类型(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等)、互动式教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策略和教学效果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以高等院校的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为研究载体或对象,如桑彦彪、罗志远等人对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其研究论述的结果一致,都指出将互动式教学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8],教学互动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而进一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9]。此外,还有学者将互动式教学结合理科(如大学物理)、工科、医学、体育、声乐等各类学科的研究。孟永东在探讨关于互动式教学大纲在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高校使用的教学大纲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文件,但在很多高校存在不被重视、未发挥其作用等现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理念距离西方还有一定距离,为此他针对工科类核心专业课程的特点总结提出了互动式教学大纲的功能要求及设计思路[10]。该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从理工到文艺体,不同研究者针对学科特点开展学科互动教学的探索研究,努力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领域二:关于互动教学这一模式的教学策略及互动主体(学生、教师)的相关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多应用在英语、汉语等语言教学当中,以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每年不乏研究者对英语互动教学进行相关硕博士论文研究,从小学英语到中学英语乃至于大学英语、从英语写作到口语、从理论到实践、从现状与对策到行动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如黄婷婷、吕洁在对小学英语互动教学的硕士论文研究中都指出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现状和困境,并从创设语言的互动情境、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出了一致的建议措施。
领域三:关于互动式教学对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素质教育形式要求下,互动式教学法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发展。该领域多通过双语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开展有关研究。
领域四:关于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当中的实践研究及基于多媒体等媒介的互动模式研究。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实验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合适的教学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互动式教学法逐渐被运用在化学生物等有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如陈素琴、陈迪妹通过探索和实践设计性实验的互动式教学法有效提高师生的实验教学、研究、设计及创新能力[11]。与此同时,“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MOOC、微课等新的学习方式不断被提出,互动式教学法在新教育时代下的优势和契合性也开始被研究者发现和应用。如有研究者将QQ群的社交功能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互动教学研究。
四、未来研究展望
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检验平台、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辅助,从而不断探讨与完善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12]。有关互动式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涉及理论、教学实践及教学手段,其中领域一、领域二的研究面较广、研究者关注较多、已有研究成果也较多;而对于领域四,互动式教学在实验教学及“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新学习方式当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未来可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5(02):55-63.
[2]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04):65-66.
[3]敬.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4(10):119-121.
[4]张斌贤,陈瑶,祝贺,等.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04):17-25.
[5]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05):4-10.
[6]崔雷.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用户使用说明书》[S/OL].http:///detail/qianheit/5545693.2014-02-28.
[7]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27(5):70-72.
[8]罗志远.互动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9]桑彦彪.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互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10]孟永东.关于高校核心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大纲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4(03):34-35.
[11]陈素琴,陈迪妹.化学专业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64-67.
――一位信息服务商这样说。他说,虽然强迫订制短信的服务取消了,但单独一条收你高价的招数还有人在用。他有一次给10万个手机用户发了同样一条短信:情人节快乐。大多数用户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每人被扣两元,一天内他就分了10万元。
我们的生活平时交给学校,一到假期就交给培训班。
――小学生之间流传的一句话。本来应该好好放松休息的暑假,现在却成了家长们替孩子查漏补缺的最佳时机。许多小学生的家长都早在暑假之前就替孩子报了N个培训班,可以说,暑假是孩子们的第三学期。
患者压根就不相信医生的处方。
――一些医院的统计数据表明,约有30%的处方流出医院,这其中既有自行到药店买药者,也有对医生处方不信任者而不交钱取药者。
病人来了就一定会得病。
――济南一家区级医院的一位男科门诊医师向记者自曝男科门诊的种种骗术
(广东龙川宇凯推荐)
如果我还他一个童年,我就要欠他一个成年。
――旅居英国的一位华人回国,看到自己上初中的侄子,一天到晚不是辅导就是培训,还有做不完的作业。他就对弟媳说,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最起码要正常一点。弟媳苦笑一声说,就业形势那么严峻,竞争压力那么大,如果我还他一个童年,我就会欠他一个成年――将来如果他不成才,会怪我的。
不考试作弊不学术作假。
――上海11所高校的研究生代表在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的诚信论坛上,共同通过了“上海高校研究生诚信纲领”,向全市研究生发出打造“诚信人才”的倡议。
论文评阅费、答辩费各1000元,请外地老师的交通费2500元、住宿费1500元、谢师宴4000元、送给老师礼物将近5000元……
――大连一位博士研究生小林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花费。这笔钱对于他这样一直求学没有工作的穷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大数目,尽管进行了种种压缩,但是实际花费还是过了万。就这样,比起他的师哥、师姐,花费还算是低的。现在,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考上不容易,能毕业尤其不容易。
这笔钱如果到了中国高校手里,第一个用途很可能就是拿来盖楼,添置实验室。
――英国诺丁汉大学得到了一笔1000万英镑的奖金。学校决定以5万英镑的年薪,从世界各地引进200名优秀人才。一位中国大学校长听说后非常感慨。
耳朵里的东西有磁性,用铁一吸就会出来。
1926 年,海明威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小说的扉页上印着女作家葛楚斯坦因的一句话:你们全是迷惘一代。从此,迷惘一代便成为美国一个新的文艺派别的名称,成为文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接受的术语。由于这部小说的成功,一时间海明威也成为这一流派的代言人。
从广义上讲,迷惘一代指的是一个同龄人的文学团体,一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艺术和文化的理论集合体,也是一个人物、事件背景的复合体,是以一群文化人为代表的一个时代。从狭义上讲,它指的是战后开始写作的一些青年小说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包括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等。
二、迷惘的一代的研究
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 2004-2013 十年内以迷惘的一代为主题的学术性论文总计 401 篇,其中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 292 篇,发表在硕士、博士论文和各种会议上的论文共109 篇。从数量上来看,在 2004 年至 2013 年期间,由 2004 年发表的 20 篇,逐步增加到 2013 年的 57 篇。其中篇数最多的是 2012 年的 67 篇,可见关于迷惘的一代这个主题从2004年到2013年逐渐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且在 2012 年达到顶峰。从学术论文研究层次来看,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文学作品这两个方面。
通过对搜集的学术论文进行分析,从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入手,研究迷惘的一代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海明威及其代表作的研究和对菲茨杰拉德及其作品的研究。
1. 对海明威及其代表作的研究
提到迷惘的一代,不得不提到最具代表性作家海明威。经过对 2004-2013 年间发表的相关论文的分析,关于海明威及其代表作的研究论文共 123 篇,其中主要分析了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15 篇)、《老人与海》(7 篇)、《乞力马扎罗的雪》《永别了武器》各 5 篇和《白象似的群山》(4 篇)。
由于迷惘的一代一词最早出现于海鸣威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小说里,因此《太阳照常升起》被视为迷惘的一代中的典型作品。作品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美英青年游荡在巴黎的生活状态,虽然作者没有直接描述残酷的战争场面,但是通过主人公在战后的艰难爱情表现人们内心的失望和悲哀。爱情的死亡意味着人们精神价值的死亡和人生目标的死亡。表现了战后青年一代的迷惘。
2. 对菲茨杰拉德及其作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