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鸟教案

小鸟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15 23:28: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鸟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鸟教案

第1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绿

根:垂伸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评: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评: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评: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第2篇

[关键词] 糖尿病;手术;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a)-0040-02

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由于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其手术风险相对非糖尿病明显更高,容易导致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如何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是降低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的关键,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而关于这两种麻醉方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还有待临床进一步的探讨[2]。该次研究通过对2013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其手术麻醉方式分别为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以比较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治疗,均具有糖尿病史,其空腹血糖达到7.0 mmol/L,餐后2 h血糖达到11.1 mmol/L[3]。此次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获得其同意,且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为50~85(67.84±14.51)岁,糖尿病病程为2~16(9.13±4.59)年,包括23例胆结石患者、12例子宫肌瘤患者、15例阑尾炎患者;观察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为51~85(68.06±13.42)岁,糖尿病病程为2~17(9.75±4.64)年,包括22例胆结石患者、13例子宫肌瘤患者、15例阑尾炎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对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进行控制,使患者的血压、血糖维持在稳定水平,确保患者水电解质保持平衡、尿酮呈阴性,禁饮。麻醉前45 min,于患者肘部建立静脉通路,将乳酸钠林格溶液注入,再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采用0.04 mg/kg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 mg/kg丙泊酚、1.5 mg/kg琥珀胆碱,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1.5 L/min的速度给予患者氧化亚氮与氧气混合气体、浓度为1%~2%的异氟醚吸入,并间断静脉注入维库溴铵、芬太尼;观察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麻醉,采用穿刺针于患者T9~10至L3~4椎间隙进行穿刺,将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和浓度为0.33%的丁卡因注入,达到阻滞范围(T4~L5)即可,再给予1 mg/kg哌替啶、0.05 mg/kg氟哌利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手术后3、24 h的血糖情况,并于术后24 h对患者的尿酮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酮阳性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

麻醉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增高(P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手术后3、24 h的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酮阳性率

术后对患者的尿酮进行检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尿酮呈阳性,其尿酮阳性检出率为4%,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尿酮呈阳性,其尿酮阳性检出率为18%,观察组患者的尿酮阳性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是一种外科治疗手段,通过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达到去除病变、修复损伤的效果。由于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故在手术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胰岛分泌功能出现障碍,在麻醉后或手术后容易出现血糖增高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机体由于受到外界刺激,往往会生成儿茶酚胺,释放大量的皮质醇及胰高糖素,导致糖原分解能力逐渐增强,葡萄糖的吸收受到影响,血液中的糖含量异常增高,表现为血糖增高,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是临床治疗伴有糖尿病的手术患者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于糖尿病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出现血糖增高,与手术麻醉密切相关,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至关重要[5]。临床上的常见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其中,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的大X皮层投射系统无法阻断伤害性刺激的传导,导致患者的儿茶酚胺分泌过多,进而导致患者的神经兴奋性增强,容易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较为不利,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手术被迫中断[6]。硬膜外麻醉主要是通过将物直接注入到椎体中,可使物的药效直达中枢神经,对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神经的传导进行有效阻断,从而减少儿茶酚胺等活性物质的分泌,使患者机体内环境保持稳定,血糖代谢维持正常状态,从而减轻手术操作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7]。

该次研究旨在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尽管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均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但麻醉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选用硬膜外麻醉,不仅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糖影响较小,还可降低尿酮阳性率,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110-111.

[2] 桂俊杰,郑守权,南美红,等.探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21):36-37.

[3] 王颖.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7(7):164.

[4] 郭东升.不同麻醉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水平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50-51.

[5] 荣学武.麻醉在糖尿病病人外科手术中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5):113.

[6] 玛杰初.为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3):189-190.

第3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甘精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安全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13-0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到2012年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患者的病史均超过1年,并且都经过过主要治疗。其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24例,患者的年龄最小的为63岁,最大的为78岁,平均年龄为71.3岁。患者的体重指数在20到29千克每平方米之间。所有患者在最近两个月期间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差,并且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超过10%。所有接受研究的对象经过全面的检查均排除心肌梗塞、脑出血、脑血栓、各种肿瘤以及高热感染等不能够顺利通过本次研究的疾病。

1.2方法采用随机的方式将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有25例患者,一组作为甘精胰岛素组对其采用甘精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一组作为中效胰岛素组对其采用中效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均在晚上21点前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用量为:最开始的时候,分别以甘精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用量为全天的一半,剩下的用量采用门冬胰岛素,将门冬胰岛素均分成三组,于每餐前采用皮下折射方式注射。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可以在早餐前对中效胰岛素组患者注射一定量的中效胰岛素,没经过两三天的治疗就根据病人的血糖情况调整一下甘精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这两种基础胰岛素的用量。每天三餐前后和患者睡觉之前分别采用指尖测试的方法测试患者的血糖水平。在入院时对患者的血红蛋白糖化水平、血常规、尿常规、心肺肝等进行全面的检查,经过两周的治疗之后再对患者相应的指标进行检测,统计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指标变化情况。

1.3治疗效果评定经过两周的治疗之后,患者出现全身危重疾病或者是胰岛素全面的使用量不低于1IU/kg.wt,患者就应该退出本次试验研究。患者全天血糖水平均低于4.0mmol/L的为低血糖,患者空腹时血糖水平≤7.8mmol/L或者是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水平≤11.1mmol/L定义患者的血糖水平达标。

1.4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对于治疗过程中得到的相应数据统计资料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如果得到P

2结果

2.1入院之前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比表见表1。

2.3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都通过了本次试验研究,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低血糖,中效胰岛素组患者有6例出现了低血糖。两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并且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中效胰岛素组患者的(P

3讨论

通过本次试验研究可以得到两种胰岛素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均能够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并且这两种胰岛素在治疗老年糖尿病的过程中均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的重大疾病而退出治疗,这说明两种胰岛素在治疗老年糖尿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医用价值。通过最终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可以得到,甘精胰岛素能够使患者的血糖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达标时间相对较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量相对较低,发挥效果的作用时间更长,控制效果更加有效,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比例比较低,因此,甘精胰岛素性对与中效胰岛素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

因此,综合考虑甘精胰岛素在治疗老年糖尿病过程中,注射次数少、用量少、出现低血糖风险的概率小、血糖波动范围小、药效时间长等诸多的优点。在临床上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相对于中中效胰岛素更高。

参考文献

第4篇

1.1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为2006年9月~2007年4月在本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0例,年龄65~87岁,病程1~15年,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使用优泌乐25 (A组)和使用优泌林30R (B组)各20例,两组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均相匹配,比较差异不显著。并且均为经二种或二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治疗一个月以上,疗效不满意,未达标者,空腹血糖(FBG)≥8.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BG) ≥15.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且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也无严重心脑血管损害者。

1.2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在停用所有口服降糖药之后,仍继续按以往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优泌乐25组使用优泌乐25 (双相赖脯胰岛素25/75,美国礼来公司生产)早、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优泌林30R组使用优泌林30R(人胰岛素30/70,美国礼来公司生产)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为期26 w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的起始剂量均按每日早0.2 U/kg、晚0.1 U/kg计算,在每周监测血糖的基础上调整胰岛素用量,每次增减2~4 U,分别在治疗13、26 w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7个时间点血糖(三餐前后、睡前,每周测一次7个时间点血糖各取平均值)、HbA1c、尿微量白蛋白(尿Alb)、体重(BMI),并以问卷形式记录治疗开始时和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实验结束时胰岛素使用剂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且在治疗开始和结束时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指尖血糖采用美国强生稳豪型血糖仪测定,HbA1c和尿Alb由德国拜耳公司提供的快速测定试剂盒,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由本院生化室统一检测。

1.3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用x±s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及组内治疗前后对照均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40例患者均按要求完成试验,两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前与治疗后13、26 w进行BMI、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检测,差异均不显著。

2.2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HbA1c在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6 w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

表1两组治疗前后BMI、尿Alb、HbA1c的比较

表2两组治疗前后7个时间点血糖水平比较(单位mmol/L)

2.3不良反应:40例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皮疹等,两组患者均有轻中度低血糖发生,使用优泌乐25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0%较使用优泌林30R组低血糖发生率40%显著降低(P

2.4使用药物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均按血糖控制达标要求接受了26 w的药物治疗,优泌乐25组和优泌林30R组初始量各为(12.6±3.8)U/d和(12.6±4.6) U/d,治疗26 w结束时两组使用剂量为(28.2±8.4)U/d和(32.6±6.4)U/d比较差异不显著,但优泌乐25组胰岛素用量较优泌林30R组少。

2.5问卷调查:患者表示使用优泌乐25后血糖较前控制良好,生活质量提高,生存信心增强,且易于接受再继续治疗,并对优泌乐25用药时间满意。使用优泌乐25组与使优泌林30R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分别为(90% vs 60%,P

第5篇

【关键词】 数学课堂;促进生成;有效利用

一、目前教学的现状描述

现象一:机械复制

教学中教师把教案当做亦步亦趋的向导,教师完全是教材、教案和教参的复制者.

现象二:缺乏机智

教师虽有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意识,但缺乏有效调控的智慧. 动态资源的生成策略.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课前精心设计是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只有充分地预设,教师才能灵活应对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

1. 考虑学习起点——学会“预设”

【案例】 1:在教授“认识小数”一课时,我先引领学生明白了1角可以用0.1元这样的小数来表示,接着出示1分,问:“你还能用这样的形式来写吗?”学生便这样写:00.1元. 面对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我追问:“他写对了吗?小数点有什么用?”生:“小数点能告诉我们个位在哪里. ”师(指着00.1的小数点):“小数点在这里,个位在哪里?”生:“在小数点前面第二位. ”师:“刚才0.1的个位在小数点前面第一位,现在又说在小数点前面第二位了,这样行吗?”生:“不行. ”师:“那怎么办呢?”这时我及时找准学生真正学习的起点,(生成性资源0.1和00.1),把这些资源纳入教学预设之中,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1分应该表示为0.01元.

2. 利用知识生成——学会“评价”

教师切记不要将学生有创意的见解当成“异端歪说”,要耐心地倾听,并适时地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和引领. 提升学生的感悟,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案例】 2:在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的时候.

生(突然站起来):(30,45) = 30 ÷ 2 = 15. 师(吃惊):你是怎样想的?生(自豪地):45 × 2 = 90,是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30 ÷ 2 = 15就是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

面对奇怪的解法我没有立即肯定或否定,而是把它作为“生长性”资源. 在学生们或肯定、或否定、或迟疑中拉开了研究的序幕. 经过验证和推广,这种解法是正确的. 大家都向这名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这无形中既保护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3. 把握生成契机——学会“引领”

教师要善于机智地捕捉课堂教学生成和变化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并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在教师的引领下擦出思维火花生成新的亮点.

【案例】 3: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长颈鹿和小鸟”时,(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 生:“42 ÷ 6 = 7(间)”. 师:“如果飞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叔叔又该为小鸟们准备几间房间呢?”生:“48 ÷ 6 = 8(间). ”师:“如果现在飞来还是48只小鸟不变,每间房间多住2只小鸟,长颈鹿叔叔又要为小鸟准备几间房间呢?”生:“48 ÷ 8 = 6(间).”师:“上面的三个算式,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第三个数呢?”这样在学生理解包含除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升,抽象出数学模型:总只数 ÷ 每间只数 = 间数,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总数变了,每份数变了,但求间数的方法没有变. 同时我有意把第四幅图的算式排在第一个,然后让学生说说各自有什么发现,对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提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了,商反而变小了的规律.

二、动态资源的利用策略

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是课堂生命的“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加灿烂,更显生机.

1. 错误的动态资源——借题发挥、大放异彩

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错误. 教师有效地挖掘利用好错误动态资源,可以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激发学生探究的心里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

【案例】 4:在教授“梯形面积计算”时,有一道题:梯形的上底是1.4米,下底是3.5米,高是2米. 求它的面积. 一名学生这样回答:1.4 + 3.5 = 4.9(平方米). 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阵阵笑声. 此时我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让这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思路独特而奇妙:梯形的高是2米,求面积时要除以2,乘2与除以2抵消了,实际上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 此时让学生讨论 ,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的是上底加下底和,不符合题意,正确地列式是(1.4 + 3.5) × 2 ÷ 2;但计算时可以采用这名同学的方法,比较简便. 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恰当评价,不仅改正了题中错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长了智慧,学会了学习方法.

2. 差异的动态资源——因势利导、共同提高

第6篇

一、活动案例实录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

2.引导幼儿懂得诚信,知道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鸟的图片一张。

2.没有小鸟的教学挂图四幅。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

(1)出示小鸟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小鸟的好朋友都有谁?

(2)今天小鸟给小朋友带来了它和它的好朋友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完整讲述故事《去年的树》。

提问:(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2)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请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分段欣赏故事。

(1)出示挂图一,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2)出示挂图二,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3)出示挂图三,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4)出示挂图四,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4.讨论:

(1)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a.请幼儿自由讲讲为什么喜欢小鸟?

b.教师小结:小鸟很讲诚信,答应的事情一定做到。

(2)小鸟找不到大树的心情怎样?说明小鸟和大树的感情怎样?

小结:小鸟和大树有着深厚的感情,找不到大树很伤心很着急。

(3)如何不让小鸟和大树分开?我们如何爱护环境。

小结:爱护环境,不乱砍树木,少用一次性纸巾、一次性筷子等。

5.让我们一起帮小鸟去找个新大树朋友吧。

活动结束。

二、案例诊断分析

1.活动目标表述主体不一致,目标把握不到位。

在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做的事加以表述,如:“使幼儿……”,“启发幼儿……”,“引导幼儿……”;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加以表述,如:“会……”,“体验……”,“感受……”。在同一活动中,表述的方式不统一是不恰当的。一般来说,活动目标的表述,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表述其行为变化较合适。从以上明显可以看出,目标1“认真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是以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的,而目标2“引导幼儿懂得诚信,知道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和目标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出现“引导幼儿”和“激发幼儿”这两个行为动词均是用教师所做的事情表述目标的,可见目标1和目标2、3的行为主体是不统一的,目标2、3的行为主体改为幼儿比较合适。因此,笔者认为活动目标可以改为:目标1“认真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目标2“懂得讲信用,答应人家的事情要做到”;目标3“萌发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2.活动材料表述不够清晰,不能不目了然。

一般活动准备包括物质准备(或材料准备)、经验准备和情境创设三方面内容,但是不是说每次活动都必须考虑三方面,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安排活动准备。此次活动需要的材料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的材料,但是无论材料是多是少,均应该表述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比如本次活动的活动准备就显得表述模糊,不够清晰,且活动准备不够丰富。以上的“小鸟的图片一张”和“没有小鸟的教学挂图四幅”均应归类为物质准备(或材料准备)。此外,因为开头是以谈话“小鸟的好朋友都有谁?”进行导入的,所以小朋友应该掌握“好朋友”的概念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添加一个经验准备“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3.活动设计不合理,内容过于空泛不生动。

活动过程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活动开始(或导入部分)、活动进行(中心环节)和活动结束。其中活动进行部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核心部分和中心环节,在语言活动中,尤其是故事活动中,更应该循序渐进,各环节层层递进。在第一环节通过谈话教师导入故事之后,第二环节教师通过完整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知道故事的名字和里面的人物,大概了解讲了什么事情,但幼儿仍然不能理解故事的具体内容。接下来第三环节“请幼儿观看教学挂图分段欣赏故事”,通过挂图可以具体直观地帮助幼儿更深刻地了解故事的每一段内容,教师可一边操作挂图一边讲述故事。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原案例的第三环节改为“边操作挂图边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内容”。第四环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集中自由讨论交流,可以围绕小鸟和树的友谊,也可以围绕小鸟讲信用的品质,还可以围绕爱护树木和珍惜环境等方面自由讨论,无论从哪个角度,教师都应该充分让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并大胆说出理由。

此外,从原教案的活动过程内容可以看出,活动过程的内容比较简单,不够具体生动,而且教师在原案例中没有具体呈现师幼互动,而是以肯定陈述的语言表达出来,笔者认为这也是案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三、活动方案修订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并感知小鸟与大树的真挚情感。

2.萌发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小鸟的图片一张,没有小鸟的教学挂图四幅等。

经验准备:基本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倾听的欲望。

(1)出示小鸟的图片,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

师: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看:小鸟的好朋友都有谁?

(2)教师正式导入主题。

师:(小结)原来小鸟的好朋友有这么多,有天空、白云、森林,对了,还有树。

2.完整讲述故事《去年的树》。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有关小鸟和好朋友“树”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去年的树。下面,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一下。

教师讲完故事后提问。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师: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边操作挂图边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完整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挂图一,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师:小鸟和树为什么是好朋友?你从哪里听出来的?分别的时候它们说了什么?

(2)出示挂图二,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师:春天来了,小鸟为什么要回来?

师:小鸟回来了之后找到树了吗?看到了谁?

师:树桩告诉小鸟树到哪里去了?小鸟听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3)出示挂图三,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师:小鸟来到了山谷,看到了谁?找到了大树吗?

师:工厂的大门告诉小鸟大树变成了什么?小鸟听到后做了什么事情?

(4)出示挂图四,请幼儿观察并和老师一起讲述。

师:小鸟来到了村子里,看到了谁?找到火柴了吗?

师:小女孩告诉了小鸟什么?最后小鸟找到大树了吗?大树变成了什么?

师:看到火光小鸟心情怎么样?小鸟做了什么事情?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边看着挂图,一边听老师再讲一遍这个故事。(教师边操作挂图边讲述故事)

5.集中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并请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并大胆说出理由。

(1)师:小鸟每次找不到大树的心情怎么样?说明小鸟和大树的感情怎么样?

师:(小结)小鸟和树是好朋友,它们感情很好,小鸟找不到大树时很伤心很着急。

(2)师: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师:(小结)小鸟很讲诚信,答应了好朋友“树”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3)师:那么小朋友想想看,怎样才能不让小鸟和大树分开?

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保护大树,爱护环境呢?

第7篇

围绕这个目标,我将所有的学生按照年龄和基础的不同分编成几个班,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用尽可能用丰富多变有趣的手法来表现美术的方方面面,既不强求孩子的作品跟老师的一样,更不要求和其他孩子一样,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我教孩子画小鸟,练习圆、半圆、三角形的组合图形,我通常是先引导孩子回忆并联想曾经见过的各种小鸟,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画一画,评一评。总结出小鸟的基本形是圆、半圆与三角形的组合,色彩是丰富多变的。然后我会利用至少三个课时教孩子运用[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三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现小鸟。一、剪纸拼贴画,二、简笔画,三、写生临摹加想象画。同时,每一节的课后作业我都会要求孩子带着课堂所学知识去重新观察分析生活和书中的小鸟,然后在新课开始的时候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对于每一个孩子我都会设法找出一个优点,当堂在他们的《美育周记册》上画上红色的星星、月亮、太阳等等,以资鼓励。对于学生的作品,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练习,我都会认真地将它们悬挂在教室里,经常地找个理由点评一番,充分地肯定优点,慎重地、建议性地指出不足。比如小鸟的头画的不圆,我会微笑着说:“哎呀,小鸟是不是不听话,被他的妈妈打了一锤,把头给砸扁啦?”如果孩子画的小鸟身子太小,我会说:“小鸟好可爱呦,有点像大头儿子哦。再画一个身体大点的,强壮点的鸟儿做它的小头爸爸,好吗?”这样一说,孩子多半会带着快乐的好玩的心情再画几只鸟出来。时常是2-3个小时课都上完了,许多孩子还不愿意放下画笔回家。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我带了几个孩子上附近的山上写生,有位路过的老者询问:你这是教美术、素描还是简笔画呢?这话初一听似乎老者还挺懂行,细一琢磨其实是个外行。可以断言,这位老者对美术是一知半解,对少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更是一窍不通。

经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都知道,美术不仅仅是拿笔在纸上绘画。如果说美术是一座四层楼,绘画则是这四层中的一层,另外三层分别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雕塑。而素描和简笔画呢,则不过就是这搂中的钢筋或几小块砖。在我的日常美术教学中,对第一次来学习美术的孩子和家长,我总是这样讲解美术的分类和学习目标:美术好比是一个人,我们的四肢可分别代表美术的四大门类;学习美术就是要学习如何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如果说美术像语文的话,那么简笔画就像其中的夸张手法,而学习素描就有点像语文课上学字词语法,那么写生呢就好比是写日记。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不可能只学写日记,更不可能把夸张手法作为主课讲上一学期。但是奇怪的是,目前社会上就有很多课外美术辅导班把简笔画教孩子一画就是一两年!搞的很多家长对美术产生误解,以为孩子学美术就非得学简笔画,学素描就非得画石膏,也不考虑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随便进个美术班就算学美术了。实在是荒谬。

我认为,4-14岁的孩子学美术应该尽可能地教孩子了解、接触到美术的各大门类。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接受能力分班教学。围绕造型、色彩和创意这三个基本要素,综合运用绘画、工艺、雕塑等多种表现技巧引导孩子从美术的角度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美的鉴赏力和表现力。我的美术教学以激发保护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坚决反对美术教师图省事,一味地只教孩子学习简笔画。对于3-6岁初学美术的孩子,我更主张孩子的家长尽可能地陪同孩子一起学习,以便配合老师对孩子的美术学习给以经常性的,相对比较理性和科学的辅导。目前为止我带了5个这样的课外美术辅导班,我叫做美育亲子班,每班有6-10个学生各带6-10位家长,孩子的学习兴趣及作品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家长陪同的班级。

请看本人为3-6岁幼儿课外美术教育亲子班所上的课外美术课教案之一。

课题::连环画《大头儿子、魔力小鸡和无头小鸟、》

教具:苹果和橘子

目的:1、教孩子认识基本形之梯形、圆形和半圆形的组合

2、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程:

一、复习巩固:为按时到校、完成作业和发言积极的学生画小红星

二、导课:将提前装入苹果和橘子并盖上布的小桶放在画桌上,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我自己编的童话故事:

在这个水桶里有一个大头儿子、两只魔力小鸡和许多丢失了脑袋与尾巴的小鸟。不相信吗?听完我的故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边讲变画)大头儿子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想跟妈妈玩,:妈妈说:好好学习吧,不然就落后了。想跟爸爸玩,:爸爸说:我忙着给咱家挣钱呢!愁的大头儿子吃不下、睡不香,胳膊瘦成了俩对勾,两条腿瘦成了俩面条,一走路就只打颤。

两只会魔法的小鸡看见了,非常同情大头儿子,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但是眼泪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于是小鸡施展魔法将大头儿子变成了一群自由飞翔的小鸟,逃离了城市,来到了广阔的田野。

可是这群小鸟也实在是太贪玩了,玩的什么都忘了。忘了学习,忘了回家,甚至连自己的脑袋和尾巴都给玩丢了,稀里糊涂地就飞到了我的画室,被我关在了这只水桶里。

不知道魔力小鸡又会把他们变成什么样呢?想看看吗?还是先来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他们的形状、数量与质地吧。

三、请孩子们轮流伸手在水桶里摸,摸后不许说出声,只能悄悄地告诉自己的家长。提醒孩子说清三个问题:1什么样(软硬、粗细、大小、形状等)?2、变成了什么?3、有多少?

全部摸完后,再轮流说一遍,然后请来得最早的同学打开水桶上的布,让大家看清楚里面的东西:一只苹果和两只橘子。

再次设问:老师骗人了吗?

总结:老师只是发挥了一下想象力,根据它们的不同的特点编了一个故事。同学们想试一下吗?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能编出比老师更有趣的故事。一起来画吧。

四、边讲边

第8篇

一、学习内容

1.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

2.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二、学习目标

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跳跃的基本动作,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三、教学思路

让每个学生通过唱中游、游中练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四、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1)课堂常规(略),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2)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唱儿歌―进入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

(2)学生唱―编―跳―练―评,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1)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2)唱儿歌―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

(3)学生唱、唱创、创评、评,展示创编内容。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1)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2)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五、案例分析

1.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遵循学生课堂上的心理活动发展过程,进行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仅起到适时的诱导和点拨;在技能的学习时,不再是以往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的老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学生实践后教师再点拨,这样循环往复(注意老师的点拨要有层次性、渐进性)。开始课上利用游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快乐。学生们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着欢乐的小鸟自由地飞翔。“嘟”一声哨响,教师迅速做出集合的手势,学生们快速跑向教师,学生们在慌乱中总算把队伍站好了,但有两个学生却找不到自己的位子。教师故作急切的样子说:“这两只小鸟迷路了,谁能帮他们找到家?”大家很快帮助两个迷路的小鸟找到了自己的家。

这样的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跳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创编练习。教师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地练习,自我展示风采,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