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2 21:36: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跌倒坠床护士长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神经科;预防跌倒/坠床;护理
Neurological patients prevent fall/drop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the bed
Li Cunzhen wang li ChuJingYao
Yan '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650051 kunming in yunnan province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summary neurologist patient care to prevent fall/drop of bed. Methods: after reading related literature material at the same time, summarize neurologica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prevent fall/drop of nursing bed. Results: with the risk of occurrence of fall prevention/bed high-risk patients 386 cases, occurrence of fall/bed (3 cases), in addition to a case of a fall/drop bed after skull CT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obvious abnormal intracranial earlier; Fall, when the other two patients to bed beside the bed there are families and carers, inspection found no apparent change.Conclusion: completes the admission assessment, strengthen the neurologist have fall/fall risk high-risk patients nursing bed, attach importance to health education and take effective, safety precautions, is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prevent the fall/bed is the key to manage adverse events.
【 key words 】 neurologist. Falls prevention/drop of bed;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35-02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患者自身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1],在全国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已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卫生部将防止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作为评价医疗和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神经科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多伴有意识障碍、烦躁、肢体功能障碍等,易发生跌倒/坠床的不良事件,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而且还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还可能会引起患者死亡以及医疗纠纷。为了降低患者跌倒/坠床风险,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对2013年1月―12月收住的有发生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386例(其中3例跌倒/坠床)的预防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3年1月―12月收住有发生坠床/跌倒风险的高危患者386例,发生3例跌倒/坠床坠的病人,其中男性283例,年龄1/12-92岁,女性103 例,年龄2-84岁。
2 护理
2.1评估病人跌倒/坠床危险性程度, 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即时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患者跌倒/坠床危险性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我科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跌倒/坠床
评估表来评估,具体方法见下表:
2.2预防坠床/跌倒的护理措施
2.2.1评估病人 ,高危险患者床头挂标识,并做好床旁交接班
2.2.2 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应专人看护,床应上护栏,防止病人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约束四肢(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说明使用的目及注意事项,取得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签知情同意书),约束带的松紧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加强病房巡视,两小时放松一次,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及完整性,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2.3 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神经科患者急症较多,大多数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3],患者易产生急躁的情绪,总想自己独立的坐、立、行,但往往不能独立完成,是造成跌倒/坠床的主要原因。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家属患者活动能力障碍情况,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教会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首先,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先用建侧肢体给患侧肢体做被动运动,增加肌力及关节的灵活度;其次,指导患者先练习在床上坐,坐稳后在缓慢起床,床边站立,坐下,上、下床活动,然后由家人陪伴在病房或者走廊练习行走;最后在练习、下楼梯。
2.2.4 老年患者,老年人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衰退,导致平衡功能下降[4]。反应慢,再加上疾病的影响,身体虚弱,及易发生跌倒/坠床。因此,责任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预防跌倒/坠床的方法、重要性以及不良后果,嘱咐家属应有专人陪护。
2.2.5婴幼儿、儿童,患儿对跌倒/坠床没有风险意识,而且自制力差,又好动,及易发生跌倒/坠床。责任护士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告知患儿及家属有跌倒/坠床的风险以及产生的不良后果,嘱咐家属应有专人陪护。
2.2.6 特殊用药的患者,尤其是神经科的患者因疾病因素,常会使用镇静安眠、脱水、利尿、降压、扩血管、降血糖药等。使用镇静安眠药,患者会头昏,反应迟钝;使用脱水、利尿、降压、扩血管药,患者会血压下降、头昏;使用降血糖药会使血糖降低,导致低血糖反应,易发生跌倒/坠床的不良事件。因此,应加强巡视病房,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避免坠床/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2.2.7 病区环境应安全,病室布置合理、整洁。为便于病人的抢救、治疗、休息以及安全的需要,房间内设日光灯、床头灯、墙角灯;床头、厕所安装呼叫器,床头呼叫器应放在患者随手容易拿到处;走廊内的照明光线应充足,并设有扶手,卫生间厕所安装手扶拦;各病室内有防滑标志,对高危患者,床边应加用护栏。
2.2.8 健康宣教,做好入院评估,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强调容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场所,如:厕所、走廊、楼梯等。对于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肢体功能障碍、行动不便容易跌倒/坠床的患者,建议家属陪护;对因家属无法陪护者,应详细说明病情以及跌倒/坠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免发生医疗纠纷。指导患者安全的活动方法,如:改变时应遵守“三部曲”,平躺30秒,坐30秒,站30秒,再行走[5];当人改变,由卧位改为站立或蹲位/坐位改为站立时;若改变动作过快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可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头晕,患者容易因站立不稳而发生跌倒[6]。指导患者及家属生活用品应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鞋子大小合适,鞋底应有防滑功能。加强巡视病房,消除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病人安全,防止跌倒/坠件的发生。
3 跌倒/坠床的应急处理
病人发生坠床/跌倒时,应立即查看病人的全身情况、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是否有变化,通知医生共同处理,安慰病人及家属,协助处理,加强防护措施。针对当时的情况进行抢救或紧急处理,防止出现严重后果。情况严重时报告护士长及科主任,决定是否进行相关检查,如:CT、摄片等。严密观察病情,按需要治疗,并做好记录及交接班。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填写“不良事件报表”上报医教科、护理部。科室立即召开事件分析讨论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做好防护,确保病人安全。
4 讨论
跌倒/坠件是护理不良事件其中的一种,一旦发生,应该正确面对,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或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尽可能消除隐患,对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的患者做好入院评估,严格履行告知义务,交代患者、家属及陪护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免发生医疗纠纷。掌握患者的病情,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视健康宣教,采取有效、安全的预防措施,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安全为重心的服务理念,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跌倒/坠件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霞,李萍华,胡慧萍. 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
[2]陆明凤,李文娟 预防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在神经外科病房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8)
[3]唐娜,王非凡,李春桥,陶敏.神经内外科预防性护理风险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3, 19(11)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防坠床;跌倒;住院患者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戴明与上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PDCA循环的概念,其构思来源于信息犯规原理,通过计划(plan P)、实施(do D、检查(check C)以及处理(action A)4个阶段进行的规范化管理,以期达到全程互动、质量监控以及细节量化等高效管理目的,旨在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1]。而在住院患者风险因素分析中发现,患者住院期间坠床、跌倒可归类于突发不自主、非意愿性的改变,患者坠落或跌倒在地可导致骨折、软组织损伤等不良临床结局,同时也可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直接影响。现分析PDCA循环在预防住院患者坠床、跌倒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5年1月~12月坠床、跌倒风险的住院患者190例,男103例,女87例,年龄50~90岁,平均(72.5±8)岁。190例患者主要为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及其他疾病。
1.2方法 住院患者运用PDCA循环管理w系进行住院管理,首先进行住院患者坠床、跌倒风险因素分析,结合实际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现总结因素及护理方法如下:
1.2.1计划阶段 ①坠床、跌倒安全隐患原因分析:?K患者因素:如老年患者肢体活动能力较差,肢体偏瘫或残疾,体能相对较为虚弱,易出现头晕;或年龄较低机体尚未发育健全的人群;?L环境因素:如病房内或走廊内无扶手,病床旁无置物架,患者常需自行拿取物品、病房内或走廊内潮湿、光滑等;?M护理因素:其主要与病房护理人员匮乏、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有关,护士不能够有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以及准确的高位风险评估,家属陪护不能够提供专业、具有针对性的住院陪护,对跌倒、坠床的危害性认知不足,并且缺乏足够的预防意识,安全防范意识不足[2]。②制定防范措施:?K进行患者坠床、跌倒高危险评估。?L对预防坠床、跌倒不良事件相关知识培训。?M加强护患交流、宣教、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履行告知义务,减少危险性。?N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
1.2.2实施阶段 ①由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坠床、跌倒风险评估方法,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能主动识别高风险住院患者并及时纠正、给予干预措施;②要保持病区内地面干净、干燥,病房内以及走廊处不得放置障碍物,保证病区光线充足,检查病区扶手是否牢固,并在患者易触及的地方安装呼叫器;③护理人员须在患者入院时结合《住院患者坠床、跌倒风险评估与防范记录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评工作,对于≥4分的患者需在住院期间每7 d评估一次,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变化、治疗方式等根据风险等级制定评估频率,住院期间需根据等级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管理措施;④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注意对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护理;⑤加强巡视,落实巡视制度,一级护理患者安排监护病房,24 h监护,二级护理患者每2 h巡视一次,夜间对高危患者巡视1次/h。主要包括:①引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利于患者心理健康及病人角色的改变;②患者住院期间严禁穿戴不合适的鞋、衣物等,选用安全、可靠、合适的助行器协助患者活动;③要求陪护人员应随时陪伴,预防跌倒、坠床等事件的发生;④注意患者服药后情形,若感头晕、软弱无力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并请告知医护人员;⑤若患者意识不清楚或乱动时,为维护患者安全,需予以使用约束带;⑥至卫生间入厕时,陪伴请勿随意离开患者;⑦病房之医疗设备如有损坏或使用不便时(电灯等),请立即通知医护人员予以处理;⑧教导偏瘫患者应由健侧边的床缘上下床;⑨有高危跌倒病人的标识,必要时使用护栏。
1.2.3检查 ①护理人员需每日定时病房环境安全进行检查,要求地面干燥、干净,在外易发生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地点设立安全警示,保障病房安全通道畅通,光线、卫生良好;②组织医院护理指控小组定期对护理服务以及跌倒、坠床相应风险事件的风险评估以及措施落实情况督导,若发现情况应及时给予处理;③定期评估病房内护理人员对防坠床、跌倒的预防知识是否掌握及知晓率,对发生的坠床、跌倒不良事件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与制度,并要求病区内的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学习。
1.2.4处理 检查调查结果中的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危险因素并在每月集中讨论、分析鱼骨图,结合分析结果设计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进一步降低住院患者坠床、跌到时间的发生率,保障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身心健康安全,提升护士对住院患者安全的责任感以及防范意识。
2结果
本组调查研究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19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190例患者住院期间共发生跌倒、坠床风险事件4例,患者出院时评估可见患者及其家属对住院期间坠床、跌倒防范知识掌握程度均提升90%以上。
3讨论
在现代医学中PDCA循环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其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目的性、完整计划性与系统性、高度评价作用的医疗管理体系[3],应用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提升住院患者护理管理效率,可有效预防患者坠床、跌倒的发生,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以及住院护理满意度,对降低医患、护患纠纷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190例患者发生坠床、跌倒事件4例,所以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对坠床、跌倒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增加了患者的安全,降低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及不良纠纷,是对住院患者预防坠床、跌倒事件非常有效的运用工具,提高了护士长科学管理水平,同时丰富了护士防范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的能力及知识,降低发生率,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护理服务的开展,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
[2]詹婉群.防跌倒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的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5):661-663.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38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11-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发生的48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护理不良事件均属于医院管理考核评价标准中护理不良事件要求上报范畴。
1.2方法根据北京地区医院管理考核评价标准实施细则中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分类类别(口服用药错误、静脉用药错误、压疮、管路滑脱、跌倒和坠床)进行统计和分析。所有资料均输入管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48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有管路滑脱,主要以胃管脱出为主,其次为尿管脱出,深静脉导管脱出;跌倒不良事件中发生在洗漱间,病人未遵守住院规章制度私自离院而发生跌倒,病人去水房打水时跌倒,病人进行功能检查时跌倒,病人自取尿壶时不慎跌倒;静脉用药错误因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发生,护士交接班不清导致,护士告知病人不到位发生,带教不严而造成;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未及时给病人采取加床档等安全措施造成的,发生均是由于陪护人员看护不当所致;口服用药错误中护士查对不严造成,由于护士告知病人不到位而导致病人连同药物外包装服下的事例;,压疮事件均发生在年龄偏高的老年卧床病人,其中在入院时已有皮肤压红。其他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机器故障、留置针折断、热水袋烫伤、血标本采集错误、药液外渗、紫外线照射伤及病人眼结膜、血压计汞外漏等,均为个例事件。
3原因分析及对策
3.1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证每例病人的安全是2013年病人安全目标中的又一明确规定。但在临床工作中查对制度执行不严的事件却屡屡发生。具体表现在加药时不检查药品的质量及有效期而导致给病人应用过期药物;用药时查对不到位,到病人床前不核对床号及姓名就应用药物而造成的错误用药;更为突出的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事例是1名护士将病人胸腔引流管误当成静脉留置针将液体输入了胸腔。这些事件的发生均给病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也给医院的护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将各项工作制度,尤其是查对制度落实到位。首先,护理部要求在进行各项操作过程中,对病人识别的准确性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病人识别的方法。为此,规范了住院病人腕带佩戴制度,以利于护士在进行操作过程中作为识别病人身份的一种有效措施。其次护理部在全院科室范围内要求使用各种管路标识,以利临床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明确核对。护理部加强制度执行度的检查和督察。
3.2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临床各项护理操作都有相应的流程和规定,护士在工作中如不能很好地执行操作规程,势必会出现不良事件。本次调查中的护理不良事件中因未执行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有下列几种情况:护士在治疗台上摆放的液体未按医嘱顺序执行而造成的两组抗生素连续输注,导致病人误解为错误用药而引发的护患意见分歧;输液袋中未配药而事先在药袋外注明病人床号、姓名、药物及剂量,造成的未加药就给病人输注的事例;发药时未发药到口,造成病人将带有外包装的口服药一同服下,导致病人经历两次胃镜下取异物的痛苦。其次,护士在交接班过程中因粗心大意,抱着以为有人查对过了或者还会有人再查一遍的心理从事工作,体现在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这些事例的发生,都无疑说明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此点,护理部要求质量控制护士长及临床科室护士长,要动态修订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使之真正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执行力度;病区护士长要加强对护士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护理行为。
3.3病人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管理是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缺陷控制,通过缺陷控制使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护理工作的工作性质紧张繁忙,加之频繁的倒班,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风险大,突发事件常见。护士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许多护士在工作中有疲惫不堪的感觉,出现工作注意力难于集中,易扰,最终使护士不能做出正确判断而产生不良事件。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要关心、支持护士,减轻护士工作的心理压力,提高护士适应能力,要了解护士,除通过沟通让护士宣泄自己的压力外,还要采取有效的减压方法,减少此类原因引发的护理不良事件。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带教老师由于不能严格要求护生,未尽到责任,对不良事件认识不足,把护生当成减轻工作的帮手,让护生独立执行医嘱、执行护理操作,未做到“放手不放眼”。护生由于渴望尽快掌握专业技术,往往较主动实践,尤其是性格外向、大胆、主动性强的,他们常过于自信,此时带教老师过于放手,由于他们临床实践过少,错误判断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实践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58-02
神经内科是住院病人发生护理意外比较多的科室,发生意外的结果很有可能会给患者造成比较严重的身心损害。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的安全是维护患者利益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为了能够确保病人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防范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2011年12月之后,我科室针对以往发生意外事故的经验,采取了相应的安全管理的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1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总结
1.1漏液导致患者局部软组织发生坏死神经内科偏瘫的患者比较多,偏瘫一侧患者的肢体的血液循环不好,如果在患者偏瘫侧输液就很有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局部组织发生坏死。另外对于神经内科的危重病人如果使用升压药物的时候发生外渗现在也容易发生患者的软组织坏死。这主要是以为内这一类的药物有着比较强烈的收缩血管的作用,所以要及时处理才能够避免危险的。
1.2发错药或者是加错针水这一类不良时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严格的对检查制度进行执行,或者是在输液高峰时段患者的呼叫铃比较多,护士手忙脚乱而发生错误,也有因为手抄的输液卡上面的字迹比较潦草,患者看不清楚床号和姓名所导致的错误。
1.3坠床、跌倒神经内科的患者偏瘫比较多,患者多行走不便,如果没有家属的陪伴,很容易发生跌倒等危险。因为危重病人比较多,患者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果陪同的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或者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经验不足等,很有可能会发生跌倒和坠床的情况。
1.4走失走失多发伴有老年痴呆患者精神障碍的患者,这些患者需要24小时有人陪同和看管,不然很容易发生走失的现象。
2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2.1对自愿上报不良事件的进行鼓励当在护理中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进行对事件进行必要的补救,发出必要的警示,对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总结,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处罚当事人,这样往往会出现瞒报不良事件的行为。所以在临床上要对护士多鼓励,鼓励他们自愿上报不良事件,对出现的问题多总结,总结避免再次发生事故的主要措施。在晨会上要对所存在的不安全的因素做出必要的讨论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转变护士怕出事故的心态。
2.2严格落实必要的查对制度要教育护士每天严格执行必要的查对制度,中二十做好护士工作的重要法宝,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如果实践中需要进行分工合作的群体护理工作,则要求各个班次的护理人员做到严格的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另外再输液的时候责任护士之间应当进行交叉检查,治疗的高峰时间护士长应该加强巡查,所有的治疗必须要经过2人以核对才能够用在病人身上。
2.3加强对于患者的饮食指导在神经内科的病人床边上应当配有吸痰的装置,对于轻度吞咽障碍的患者,应该让其保持半流食喂食,患者进食的速度一定要慢,同时严密的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着呛咳的现象。对于中度的吞咽困难的冰热则应该通过鼻饲喂食,每次在喂食之前吸净痰液,同时拍打患者后背,另外要经常的用手触摸病人皮肤的温度。天寒时,要及时为患者加盖毛毯,以免患者发生冻伤。另外要告诉患者家属,对于存在着感觉障碍的病人一定要使用防止患者烫伤,如在使用热水袋的时候最好是先试下温度再给患者使用。
3结果
4讨论
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病人发生意外事件的比例明显降低。在临床上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护理体系,是提升护理安全最为重要的保障。医院的护士和护士长都要树立“安全隐患从为消失”的思想,使得护士能够对护理安全的隐患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自查自检,在检查中如果发生安全隐患则要及时地进行反馈,进行必要的整改,另外还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为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毅梅.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J].中外医疗,2011年18期.
[2]段梅花.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新理念与新做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1期.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对策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1]。保证护理安全是保障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护理系统上报的23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范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护理系统上报的230例护理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分级标准采用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中不良事件分级标准: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I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 但并未造成伤害。Ⅱ级:事件造成轻微伤害, 生命体征未发生改变, 需要对其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造成中度伤害, 患者的部分生命体重发生改变, 要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并作简单处理。Ⅳ级:造成重度伤害, 生命体征发生明显改变, 需要提升护理级别并进行紧急处理。V级:导致患者永久丧失。Ⅵ级:严重不良事件, 导致死亡。
1. 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即百分比统计不良事件分类、患者损伤结局和涉及不同年资护士所占的比例。
2 结果
2. 1 ①不良事件分类:跌倒/坠床97次, 占42.18%;给药错误66次, 占28.70%;管道滑脱27次, 占11.74%;采血标本错误、输液渗漏、烫伤均发生9次, 比例均为3.91%;其他13次, 占5.65%。②患者损伤结局:参照香港医管局关于不良事件管理办法分级标准, 0级7例(3.04%), Ⅰ级146例(63.48%), Ⅱ级60例(26.09%), Ⅲ级15例(6.53%), Ⅳ级1例(0.43%), Ⅵ级1例(0.43%)。③涉及不同年资护士所占比例:护士121名(52.61%), 护师85名(36.96%), 主管护师24名(10.43%)。1~5年106名(46.09%), 6~10年57名(24.78%), 11~15年42名(18.26%), >15年25名(10.87%)。
2. 2 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①安全意识欠缺:因安全宣教不到位或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的患者跌倒/坠件占最高比例。大部分事件发生在夜间, 患者入睡或起床入厕时发生, 老龄患者占多数。②缺乏严格的制度及操作规程, 监管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不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和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护士长日常工作较为繁忙, 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力度不够, 没有做好环节质量检查工作, 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③护士缺乏对患者正确评估的能力, 与患者沟通能力欠佳: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 缺乏临床工作经验, 对风险认识不足, 对患者评估不全面, 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加之护理工作繁琐紧张, 很容易使护士出现消极倦怠心理, 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
3 防范对策
①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经常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定期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 对阶段时间内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提高对评估和沟通重要性及风险管理的认识,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增强优质服务意识, 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②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制定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重点检查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 强化护士查对意识。③加强护理安全监控:鼓励各科室将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主报, 以作参考。护士长重点检查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患者评估及安全宣教情况, 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管, 做好高危患者的质量追踪检查, 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以及护理人员的资质进行弹性排班, 确保护理质量的安全性。
4 结论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反映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数据之一。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提高风险意识, 保证各项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 强化执行力, 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 消除各种护理隐患, 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1跌倒以及坠床
神经内科患者常常带有偏瘫、头晕以及行走不便等临床症状,在院期间如果没有家人陪伴,常常会发生跌倒。因神经内科所收治的危重病人较多,患者常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如烦躁、抽搐等症状,如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或是陪护人员缺乏一定的护理知识就会很容易发生坠件。
1.2窒息
脑干病变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喉、构音不清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如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的饮食护理不当或未能及时为患者吸痰就有可能导致窒息的发生。
2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在病区设置护理小组长
对于有多个病区的医院,院方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为每个病区安排一位小组长,选择时应该挑选专业知识较为扎实、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沟通、管理、协调以及工作能力、能够根据科室内的护理纠纷、错误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同时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和很好的遇事应变能力与急救能力的资历较老的护士,小组长主要负责排查可能影响病区护理工作安全的因素,及时了解各方面患者的信息,确定病区内的潜在或是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
2.2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件
在处理院内的意外事件时,不应首先处罚当值护士,而应以发出警示、积极补救以及院内共享经验教训为指导思想,尽量去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承认自己的护理工作中的错误,在每日例会上,对病区内前段时间内存在以及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使得护理人员将原本的怕出错的思想硬性转变为去主动思考在自己的护理过程中哪里可能会出现意外。
2.3在院内普及查对制度
每天向护理人员强调查对制度的重要性,教育护士查对制度前辈们用心总结的结果,是护士日常护理工作的法宝以及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群体合作的护理工作,要求病区内的每位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环环相扣,只有让每位护理人员都具有避免意外发生在自己这里的想法,才能真正发挥出查对制度的作用。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如药房给予患者的口服药物必须要经过2人核查后才能给予患者服用;输液时的输液卡、药液等必须经过2人核实后才能进行配药输液。
2.4变革工作流程,防治意外事故的发生
院方应该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对药品进行分类放置,对于高危药品,应该采用醒目的标语进行标识。每天安排固定班次的人员对药品进行管理,必须要做到先领先用,防止药物过期,避免护理人员因工作繁杂而疏忽了对于药品细节的查对进而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患者的输液卡应该采用机器打印而并非手抄,防止因为抄写的字迹潦草导致看错患者姓名、药名等等。
2.5加强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监察,掌握偏瘫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
应该禁止在偏瘫患者饿的上下肢进行输液,提供护理人员自身的输液技术,防治输液渗出的发生并正确有效的处理渗出输液,杜绝组织坏死。护士应该加强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监察,除定期对患者进行巡视外,每次在进入病房后都要检查患者的输液是否发生渗出,一旦发现有输液渗出,则应立即停止为患者输液,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3结果
通过加强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后,神经内科病人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0.75%下降至0.2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比较见下表1。
4讨论
4.1加强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有效降低了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后,神经内科病人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0.75%下降至0.24%,在所发生的3例意外事件中,1例为加错药液,因为在输液过程中使用了多穿输液器并且加强了巡视,在为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就被当值护士发现。1例是坠床,对患者的各项安全措施均做到位了额,但患者未能听取护理人员的警告,擅自起床进而发生坠床。1例是走失,这是因为患者家属的疏忽,进而导致了患者的走失,但事后很快便找回患者。
4.2建立了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了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 细节管理;血液内科;防跌倒;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133-02
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据报道,每年每例住院患者会发生1.4次跌倒[1]。有研究显示,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住院患者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指标[2-3],《中国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将防范和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列入其中。血液内科患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跌倒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本研究回顾了2011年1~12月在血液内科发生的6例跌倒病例事件,护理人员对存在的问题及跌倒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把血液内科患者高危跌倒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12月本科血液病住院患者73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4例,女377例,年龄5~84岁(平均47.8岁),急性白血病283例,慢性白血病5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69例,淋巴瘤56例,多发性骨髓病67例,过敏性紫癜45例,贫血待查70例,其他83例。将2012年1~12月本科血液病住院患者796例作为干预组,其中,男391例,女405例;年龄3~86岁(平均49.1岁),急性白血病312例,慢性白血病7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65例,淋巴瘤83例,多发性骨髓病59例,过敏性紫癜56例,贫血待查61例,其他89例。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患者防跌倒的护理方法,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防跌倒标识等。干预组采用如下细节管理办法:
1.2.1 全面动态评估 自2012年1月起正式启用入院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所有新入院和转科患者2 h内由责任护士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以确定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值。评估项目为表格式评分制。评分项目:年龄> 65岁或< 10岁(1分)、认知异常(1分)、视觉异常(1分),体能包括头昏、乏力、白红蛋白≤ 90 g/L(4分)、精神状态为躁动躁狂(4分)、行为能力(1分),药物包括利尿剂、镇痛剂、降压药、降糖药、化疗(1分),总分值13分。责任护士对每位患者进行量化评分,跌倒危险因子总分≥4分者筛选为高危跌倒/坠床患者。对高危患者护士做好健康宣教,交待防跌倒注意事项,并在护理记录上体现,床尾挂醒目“防跌倒/坠床”警示标志,做好交接班。高危患者需每周评估2次,待病情稳定,总分
1.2.2 改善住院环境 病室保持整洁,照明充足,物品摆放有序,病床高度合适,配有床栏,将传呼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走廊通畅,不堆杂物,设有扶手;厕所浴室应使用防滑地砖,设有扶手。厕所应有坐式便器,防止患者蹲下站立时晕倒。
1.2.3 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护士是预防患者跌倒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重视在职人员培训,使每位护士自觉建立安全信念和意识,熟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核心制度,掌握安全知识和跌倒评估及预防的相关技能,能辨别高危人群,熟悉运用护理干预技能。
1.2.4 重视健康宣教 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疾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对于化疗患者护士应详细讲述化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化疗后的营养指导。对贫血卧床患者做到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5],如厕或行走时最好有人搀扶。防跌倒健康教育要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增加患者及家属的自我安全意识。
1.2.5 加强督查力度 科室组建安全管理小组,每周检查在院有跌倒风险患者的护理质量,检查内容包括跌倒评估完成情况及评估是否与病情相符,跌倒护理措施是否执行及时有效,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相关知识知晓度与配合情况。记录检查结果,将发现的跌倒隐患及时上报护士长,并组织科室全体护士讨论,给出督导纠正,强化预防跌倒的观念,规范跌倒护理措施。
1.2.6 增进护患沟通 当患者被确定存在高危跌倒因素时,护士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沟通,详细交待预防措施,使其明白患者目前所处的状态及需要家属配合的内容。通过沟通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1.2.7 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对预防患者跌倒不重视,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没有加强这方面的意识,以致缺乏对血液内科患者的安全保护意识。
2 结果
对照组住院患者发生6例跌倒,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35~83岁,其中,38~50岁1例,51~60岁1例,61~70岁2例,71~83岁2例;白班(8∶00~18∶00)4例,前半夜(18∶00~24∶00)1例,后半夜(24︰00~8︰00)1例。3例如厕起身时跌倒,1例走路时滑倒,1例绊到仪器电线跌倒,1例起床穿鞋时跌倒。2例无任何损伤,2例手臂软组织受损,1例右股骨颈骨折,1例造成颅内出血。干预组对住院患者实施了细节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无一例跌倒事件。
3 讨论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担,也可能给医院带来纠纷。防范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护理质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6],也是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血液病是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主要治疗手段是激素和化疗,长期的患病和治疗,身体日渐虚弱,极易发生跌倒。本研究回顾2011年1~12月6例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年龄
每年有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1/2的80岁以上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7],与老年人体质虚弱、感觉平衡及应急能力低下、活动能力差、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感觉迟缓、反应差等有关。
3.2 环境
大多数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于地面潮湿、光线不足、狭窄的过道。住院病房的硬件设施,如不适宜的家具及卫生设施,患者不合身的病人服,以及易滑倒的鞋;浴室或过道缺少扶手而引起跌倒[8]。
3.3 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血液的携氧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头昏、心慌、体力不支,引起跌倒;白血病患者出现脑转移时,表现为意识改变,定向力差导致跌倒;多数患者由于长期的激素治疗,骨质疏松更加明显,下床活动不当或活动幅度过大均有可能导致跌倒,引起病理性骨折[9]。
3.4 药物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引起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液内科大部分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大便次数增多,需经常上厕所;神经毒性反应引起肢体麻木,肌肉功能系统紊乱而引起肌肉无力;化疗后进食少而发生低血糖反应;另外,有些患者化疗期间使用镇静催眠药后,引起嗜睡、头晕、共济失调等而引起跌倒。
实施防跌倒细节管理加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对高危患者给予有效的保护措施,为预防患者跌倒提供了保障。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及时对患者实施安全教肓,增进了护患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成磊,胡雁,吴金珠.《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指南》的设计和初步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67-269.
[2] Pearaon A,Wiechula R,Court A,et al.The JBI model of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J].JBI Reports,2005, 3(8):207-215.
[3] 徐建鸿.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38-39.
[4] 文朝阳,钟慧仪.癌症患者与疲劳[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67-768.
[5] 库洪安,詹燕,于淑芬.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 37(2):143-144.
[6] 陈月娟,王荣,余小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5,5(5):56-58.
[7] 钱黄静,张丽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58-59.
[8] 宋江丹.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医药研究与临床,2004,4(2):81-83.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迎接等级医院护理评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品管圈的基本知识,成立品管圈组织,制定活动方案,通过自愿报名,选择22个试点小组,活动结束后制定标准化流程,在全院推广应用。结果: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静脉输液重穿率、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腹泻率、电话随访空号错号率、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均低于活动前(P<0.05),正确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率、住院患者腕带使用的规范率均高于活动前(P<0.05)。活动后病区管理、住院患者护理质量、消毒隔离、急救药品及器械、护理病历得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活动后护士掌握了管理工具的使用,增强了护士解决问题、沟通协调能力和责任心,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精神。结论:开展QCC活动在迎接等级医院复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营造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良性氛围,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团队的凝聚力,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管理;等级医院评审;护理质量;应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01
QCCapplicationinmeetlevelhospitalevaluation
WANGLong-feng(TaizhouPeople’sHospitalofJiangsu,Taizhou225300)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qualitycontrolcircleactivityinmeetingthelevelofhospitalnursingreview.Methods:Nursingdepartmenthadstaffedtolearnbasicknowledgeofqualitycontrolcircle,establishedorganizationofthequalitycontrolcircleorganization.Throughvoluntaryregistration,wehadselected22groupsformakingexperimentthathadmadethestandardprocessaftertheactivitiesinhospital-wideapplication.Results:Aftertheeventsinhospitalizedpatientsmissadoserateoforalmedication,intravenousinfusionheavywearrate,postoperativeenteralnutritiondiarrhearate,telephonefollow-uprateofemptynumberwrongnumber,hospitalizedpatientsfallingoutofbedtheincidenceoffalls,inpatientincidenceofphlebitis,pressuresoreswerelowerthanbeforetreatment(P<0.05).Therighttoarrangetheorderofintravenousinfusionrate,standardizedrateofhospitalizedpatientswashigherthanbeforetheeventwristbands(P<0.05).Aftertheeventwardmanagement,hospitalpatientcarequality,disinfectionandisolation,emergencymedicinesandequipment,medicalcarescoreswerehigherthanpriortotheevent(P<0.05).Aftertheeventsofnursesmasteredtheuseofmanagementtoolstoenhancethenursetosolvetheproblem,communicationskillsandsenseofresponsibility,improvethenursesworkmotivationandteamwork.Conclusions:QCCactivitiescarriedoutinthemeeting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hospitalreviewandcreatebenignatmosphereofcontinual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care,improvestheoverallqualityofnursingandteamcohesion,continuousimprovementinthequalityofnursing,andwasworthytowidelyapplication.
KeywordsQualitycontrolcirclemanagement;Hospitalaccreditation;Qualityofcare;Application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指的是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结合成一个小团体(圈圈),然后分工合作,通过成员分享想法或提供改善工作流程及方法的建议[1],充分激发个人潜能,通过PDCA循环发现查找问题,确定解决方案,持续实施改进,应用各种统计手法进行分析,建立标准化规范文件,提升服务质量、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品质[2]。将QCC引入医院后,对医院的工作质量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3]。为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我院护理部作为全院的第一个试点部门,按照《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结合《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要求,我院护理部在全院范围内针对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QCC管理的方法,深入开展QCC活动的探索和试点,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有着90多年历史,本地区最大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同时也是本地区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分南北两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共有45个护理单元,11个大科。为迎接等级医院的复评,护理部从2012年6月~2014年1月在全院22个护理单元开展QCC活动,设立QCC活动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圈名、圈徽、活动主题。22个QCC小组分布在全院各个大科,其中南内科2个、北内科3个、南外科2个、北外科3个、肿瘤科2个、感染科1个、骨科1个、妇儿科2个、重症监护病房(ICU)1个、手供科2个、门诊部3个。22项QCC涉及专科护理5项、护理服务3项、基础护理3项、患者安全4项、护理管理3项、健康教育1项、延续护理1项、护理操作1项和护理文件书写1项。选择活动前(2012年7~9月)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54.3岁。活动后(2014年1~3月)住院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6.2岁。活动前后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QCC活动前按常规管理,QCC活动后按QCC管理,具体如下:
1.2.1成立护理QCC管理小组为迎接等级医院复评,保障QCC管理活动有序、高质进行,护理部成立护理QCC管理小组,由分管护理质量的副主任担任组长,专人负责,制定整个活动的计划及督查活动推荐情况;大科护士长为副组长,负责本科QCC管理活动的技术指导,解决出现的问题等;病区护士长为组员。
1.2.2组织品管圈管理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2012年6月始,护理部利用护士大会、护士长例会进行宣传发动,讲解品管圈活动的重要性,活动的具体步骤与要求等;邀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品管圈管理知识的讲座,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用循证的方法收集QCC的有关知识,组织全院性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对QCC的认识[4],护理部购买了品管圈丛书,每个护理单元一册,并作为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工具书,病区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护理部下发《开展品管圈管理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活动通知,要求科室自愿报名,护理部提供人力、设备、理论和技术支持等,在实施过程中与科室共同探索,及时沟通,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尽量使QCC活动规范。
1.2.3科室成立品管圈组织新的评审标准制定,很多条款涉及质量持续改进,为了提供优质护理,保障患者安全,规范护理行为,持续质量改进;改变护理理念,创医院服务品牌,护理部鼓励每个护理单元自愿自发地成立QCC,每个单元均可报名,最后根据报名情况,经研究决定在22个病区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展开活动。圈员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一般为6~10名人员组成,负责指导、督促实施整改措施和问题反馈,圈长是推行QCC活动的原动力和灵魂人物,由圈员互相推选产生圈长,一般由护士长或科护士长担任,也有的科室邀请护理部人员担任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项目设计、措施制定、检查;圈长结合圈员的性格、能力、职务来决定工作分工(秘书、调查、统计等),制定相应的职责,并召开圈员会议,确定圈名、圈徽等。圈名是由圈员共同决定,富有持久性及象征工作性质和意义的名字,开展活动主题的圈名如效能圈、骨力圈、星火圈、心声之圈、甜甜圈、Good圈、生命圈等。QCC小组活动基本程序遵循PDCA循环,具体步骤如下:
1.2.3.1确定活动主题品管圈活动单元围绕科室上半年质量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患者家属经常投诉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结合科室工作特点,小组成员提出7~10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圈员通过召开QCC讨论会,使用脑力激荡法,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根据上级对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采用5,3,1打分标准,圈员进行集体表决,按得票多少确定,最后提出一个主题实施改进,并陈述选定的理由,如内科的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新生儿科的降低新生儿钙剂外渗发生率、输液室的降低静脉输液重穿率等。通过QCC活动达成圈员统一的意见和方法,共同拟定实施计划表。
1.2.3.2制定活动计划(1)现状调查,2012年7月份成立QCC活动的护理单元,收集2012年1~6月分活动主题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计算出活动前的现况值。(2)设定预期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3)通过脑力激荡法进行原因分析。分别从人(护士、医师、患者、工人)、物(物品、药物、材料)、环(环境、环节)、法(制度、方法、操作、管理)4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画出因果图(鱼骨图),即:P(plan)制定实施计划,包括5W1H(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处,who由谁做,what做什么,how怎么做);D(do)组织实施;C(check)检查确认(包括中间修正);A(action)调查改善[5]。(4)整改措施。针对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来思考对策,全体圈员就每一评价项目,依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指标进行对策选定,圈员采用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实施改进,每一对策由专人负责,并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实施改进措施。(5)效果确认。实施后总结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数据统计。采取柏拉图进行改善前后的效果对比;计算出目标达标率、进步率。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6)制定标准化流程。对品管圈改善后的工作情况,制定出标准化的流程,由护理部下发到全院,要求在全院各病区按标准化的流程实施,护理部进行跟踪检查。
1.3评价标准护理指标评价为护理部在QCC活动前后现状调查,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比较活动前和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静脉输液重穿率、正确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率、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腹泻率、电话随访空号错号率、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腕带使用规范率的指标评价。护理质量评价采用护理部设计的护理质量评分标准,护理部质控组成员定期或随机对全院病区进行检查,比较活动前和活动后护理质量评价,活动前后均为45个病区,护理质量各项目满分均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或χ2c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活动前后各住院患者主题内容发生率比较(表1)
2.245个病区各项护理质量检查得分比较(表2)
2.3无形成果通过QCC活动,护理人员掌握了护理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的使用,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更加准确熟练地运用PDCA循环,解决了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大量问题;规范了护理工作流程(如口服药给药流程、预防静脉炎的流程),增强了员工自发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中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工,每个人都可以提问题和对策,既给予圈员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体现了每位圈员必须对团队负责,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3讨论
3.1QCC活动营造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良性氛围2011年中国医院协会编著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将质量持续改进,尤其是在给药、标本采集、围手术期、预防患者跌倒、压疮等环节的管理列为重点。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持续改进,探索符合工作实际及患者需求的改进模式,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是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我院护理部从2012年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并组织了品管圈比赛,由院领导、职能科室领导及有关专家担任评委,现场公布评选结果,由院领导颁发奖状和奖金,通过QCC能够给护士一个展示的平台,在激烈的角逐中让护士展示自我、体验成就感、锻炼演讲能力,并借助医院内各种有效的宣传工具(展板、院报、OA网等)和在不同场合以多样化的形式倡导QCC活动,护士价值得到体现,护士对护量质量持续改进充满了信心;每项品管圈成果均举行会,要求制作PPT讲解,为了在发表会上展示精彩,QCC小组和圈员会前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和积极向上的压力,整个护理团队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护理质量持续改善的氛围。
3.2开展QCC活动后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品管圈活动早期是开展工艺、管理方面的改进,近年来,逐渐推广到医疗卫生行业质量改进上。品管圈活动在新加坡、台湾地区医院广泛开展,效果肯定,而在国内尚处于萌芽状态,我院护理部从2012年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活动的成果,护理部通过文件形式下放标准化流程到各护理单元,各病区针对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照标准流程进行改进,护士长、护理部各质控小组进行督查,达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表1结果显示,在活动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静脉输液重穿率、正确安排静脉输液顺序率、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腹泻率、电话随访空号错号率、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住院患者腕带使用的规范率均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显示,活动后护理质量各项检查得分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院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3.3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我院45个护理单元,护理人员培训参与率95%,护理人员对QCC活动知晓率为100%,直接参与率50%以上;护理人员已充分认识到QCC活动符合科学的管理理念,运用品管圈管理,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人翁意识,一线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展示。培养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护士的质量意识。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并形成良性循环,护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护士进行自我工作总结,对做好的方面加以肯定,把需要改进的地方标示给大家,这样大家自然会相互比较,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的差距,积极寻找改进工作的方法,从而使护理组的整体素质从不了解到了解、从被动到主动、从不作为到有所担当,得到了自信和快乐,增强了责任意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3.4QCC活动前后护理团队精神的提高护理品质改进最终目的在于追求卓越,在护理管理体制内进行一场永无止境的变革,从尊重人性出发,QCC活动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能使护士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6,7]。因此,通过QCC活动,有利于形成团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全体护理人员在一个平等、友善而有意义的工作环境中做事;对共同关注的问题,圈员能够及时统一认识;这样不但提高了护理组的凝聚力,还对护理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品管圈活动增强了护理人员互帮互学和共同提高的意识,运用品管圈管理,便于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3.5存在的不足在品管圈活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单元选的主题不够恰当,品管圈管理手法的运用不够娴熟、效果评价的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结论
综上所述,新的评审标准将质量持续改进,尤其是在给药、标本采集、围手术期、预防患者跌倒、压疮等环节的管理列为重点,说明护理质量在医院评审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适应新的医疗形式下新的等级医院评审的需要,将QCC引入医院后,对医院的工作质量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7]。我院今年5月顺利以较好的成绩通过了省等级医院的复评,取得的成效得到了省检查组专家的一致好评;通过QCC活动使护理人员主动学习评审标准,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基层护士主动关注科室管理质量、安全隐患的预防及护理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频数及时机对预防质量,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并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对迎接等级医院的复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余春华,吴洪美.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201-1203.
[2]校爱芳,冯国琴.品管圈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210-212.
[3]梁铭会,刘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37-39.
[4]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5]张艺,姜秀文,张鸣,等.品质管理圈活动促进护理品质改进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104-105.
[6]李斌,邝蕾,周桂萍.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抢救记录规范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B):2248-2249.
[7]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