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1-31 23:07: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

第1篇

营口市鲅鱼圈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20年,在区卫健局及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为宗旨,牢固疫情防控体系,稳固发展服务模式,使本中心的妇幼卫生工作取得成效。现将2020年本中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妇幼健康服务持续改善

(一)孕期保健管理

1、以维护母婴安全为重点,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分级管理。

以两个系统管理和死亡控制为重点,加强群体保健工作。一是全面开展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妇,由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专科管理,并与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立转诊制度,以瘢痕子宫孕妇、高龄孕妇保健为二级预防重点,为全区的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服务工作从检查到随访,对高危人群重点健康指导,二是通过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的系统管理、妊娠风险筛查与全程追访,开展危重孕产妇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强化各助产机构产科质量管理,落实《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着力加强危急重症救治。建立保障母婴安全协调工作机制,确保转诊救治网络覆盖所有助产机构。三是探索开展孕期内分泌、营养等专科服务,加强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专病管理。

2、综合施策降低剖宫产率,强化爱婴医院管理。

我区2018年的剖宫产率平均高达60%—70%,在区卫健局领导及妇幼科带领下,中心妇幼基层科组织开展有效的业务培训,开展病历点评,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倡导纯母乳喂养,提高助产技术水平,以及提高产科质量管理体系,逐步降低了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目前全区剖宫产率逐步下降,截止2020年12月,全区剖宫产率平均为58.20%。开展纯母乳喂养率54.98%。

(一)儿童保健管理

1、加强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结合不同发育阶段特点,重点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和心理发育评估、听力和视力筛查,为家长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心理行为发育、口腔保健、常见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开展儿童保健门诊特色服务,提高全区儿童健康素质。

本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以儿童生长发育及儿童口腔保健门诊服务工作为特色服务,在开展的儿童入园体检中,通过疾病筛查,龋齿患病率72.3%,肥胖患病率3.87%,消瘦患病率1.12%,对于儿童龋齿患病高势态,本中心组织开展“关爱牙齿,口腔健康”涂氟活动,通过微信抖音科普宣传,到幼儿园与家长互动科普宣教,得到广泛社会影响,通过开展儿童口腔涂氟和口腔健康检查工作,有效抑制有害细菌、坚固牙齿、增强牙齿抵抗力,进一步降低了幼儿的龋齿患病率。对于发现生长迟缓、矮小儿,通过骨龄测评,邀请省级儿童生长发育专家坐诊,实现医联体转会诊流程,给予了科学的临床指导,儿童生长发育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3.改善儿童营养

加强儿童肥胖监测和预防。将监测重点放在全区托幼机构,联合托幼保健员建立儿童膳食管理制度,组织营养专家开展儿童营养膳食知识培训,引导儿童科学均衡饮食,强化个性化营养指导,加强体育锻炼,预防和减少儿童肥胖发生。实施儿童营养综合干预项目。

(二)妇女保健管理

1.全面保障妇女健康

针对妇女生理特点,普及生殖健康和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规范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老年期生殖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2020年妇女常见病筛查率58.31%。

推进妇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城市低保、特困、低收入等困难家庭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项目,不断完善救治保障。逐步扩大了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覆盖范围,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完善妇女医疗保障。

2、推进青春期和更年期保健

探索开展青春期、更年期保健。指导青少年合理膳食和心理健康,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社会实践。针对更年期妇女健康需求,开展大众化的健康教育,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对更年期妇女提供健康状况筛查评估,营养、心理、运动咨询指导,不断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四)生殖保健管理

大力推动避孕节育服务均等化。设立避孕药具自动发放机,向所有育龄群众免费提供。在“5.29”计生协会纪念日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广泛开展避孕节育咨询指导,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降低人工流产率。

(五)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1.全面推进一级预防

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宣传,积极推进婚前保健服务,目前全区婚姻男女主动参检意识弱,婚检人数少,婚检率未达到50%标准。实施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为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19项孕前优生服务。

2.不断加强二级预防

逐步扩大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覆盖面,加强人员培训和网络建设,持续推进NT检查、唐氏筛查、无创DNA、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等适宜技术管理和推广。

3、逐步落实三级预防

稳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面,重点开展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听力障碍筛查。

(六)、《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的管理:

2020年制定下发了“鲅鱼圈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规定,规定中明确了区卫健局委托我机构的各种职能,2021年初开展了各助产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督导检查,规范了工作流程,严格掌控《出生医学证明》补发及年代久远首次签发。强调了《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的法律严肃性,切实做到我区《出生医学证明》及时签发、严格签发、违规不发;严把《出生医学证明》补发和需要“亲子鉴定”首发这一关,确保《出生医学证明》的真实有效。

(七)、扎实开展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评审工作

2020年鲅鱼圈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参加了2次市级评审活动。一是受营口市教育局委托,做为专家组评估考核成员,参加了营口市2019年度四星级幼儿园评估定级及复查评审工作,通过此次综合复检工作,鲅鱼圈一批幼儿园能够在原有水平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造,有效贯彻“保教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提升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也发现了部分园在食堂建设、儿童膳食、健康检查、传染病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均给与了反馈,并对幼儿园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可操作性的建议,是对幼儿园工作的一次检验和提升。二是受营口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委托,做为督导小组成员,参加营口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督导检查,督导组随机抽查了鲅鱼圈区6家幼儿园。抽查结果,其中优良3家、合格2家、不合格1家,通过此次检查,检查组对我区的卫生保健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中心以星级评审为契机,以市级督导为指导,积极开展了2020年全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督导工作,我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管理已有了稳步提升,顺利过渡到从硬件管理向软件内涵管理迈进的阶段。

二、妇幼健康事业今后发展情况

(一)持续完善妇幼健康体系。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国发[2011]24号)、国家发改委等十八个部委印发的《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发改社会[2019]160号)要求,按照本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在“十四五”期间建立一所标准化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重点提高功能业务用房和设备配备。完善妇幼保健体系,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绩效考核管理,积极做好全区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工作。

(二)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

在疫情防控期间,继续做好医疗保健机构防控管理工作,建立主体责任制,做好孕妇、儿童健康防护知识宣教,重点加强各助产机构、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指导。详细规划就诊流程,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加强饮食卫生、手卫生等防控。

(三)进一步提升母婴安全保障水平。

2021年一季度剖宫产率有回升,2021年3月剖宫产率为 61.89%。今后全力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制度,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规范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加大助产围产专项技术培训力度,健全危急重症应对机制和诊疗预案,提升围产助力技术水平,重点实施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2021年全区剖宫产率降到45%以下,严控剖宫产率指标不反弹。巩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稳中有降的态势。

(三)努力提升儿童保健能力。

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实施健康儿童行动计划,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儿童健康管理,广泛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工作,预防和控制龋齿疾病的发生。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改善托幼机构卫生环境和条件,深入开展儿童营养与膳食、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以及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指导,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5%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控制儿童肥胖发生率。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四)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水平。启动出生缺陷人才培训项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救治能力。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广泛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婚前保健和咨询指导,推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完善服务模式,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和服务质量,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65%以上。规范孕前咨询和孕前、孕早期医疗保健服务。指导城乡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及多种营养素,预防神经管缺陷。落实一级防治措施,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提高产前筛查服务覆盖率和产前诊断水平;落实二级防治措施,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及报告率;落实三级防治措施,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确诊病例的治疗和干预,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

(五)建全妇女全生命周期疾病定期筛查。

针对妇女生理特点,在青春期、育龄期、孕产期、更年期、老年期,分别给与生殖健康和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妇女特殊生理时期的健康问题。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制度,定期开展《妇幼工作培训会》,与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利用了宣传阵地、主流媒体、网络媒介开展丰富的宣传活动。做好妇女常见疾病治疗随访工作。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到80%以上。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能力,逐步扩大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覆盖范围,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能力与防治水平,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规范的干预和治疗,开展喂养、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实行跟踪管理。

(六)大力开展孕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加强合理膳食指导,避免孕期营养失衡,降低妊娠期疾病发生率。为孕前、孕产期和哺乳期妇女等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指导,合理补充营养素,预防和治疗孕产妇糖尿病、贫血等疾病,减少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生。强化爱婴医院管理,促进母乳喂养,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0%以上;开展科学喂养与营养素补充指导,促进合理添加辅食,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儿童营养性疾病。

2021年,新形势带来新挑战,我们将继续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我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补齐短板,提升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防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调整扩增服务资源,履行好妇幼公共卫生职责,以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提高母婴保健服务质量为目标,为保障我区广大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为实现“十四五”妇幼规划,全中心职工将勠力同心,为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第2篇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批示,全面落实省、市、区三级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施策,有序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力争重建工作取得最大效益和最好效果,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工作目标

全力开展抗灾自救,确保我镇洪灾灾后重建工作实现五大目标:一是受灾群众有放心饭吃、有放心水喝、有安全住房住、有足够衣物穿,让受灾群众安心开展灾后恢复重建;二是做好防疫消毒工作,确保灾后无疫病;三是恢复农业生产,确保灾后粮食产量不下降;四是受损基础设施全面恢复,确保全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井然;五是受灾企业全面恢复生产,确保有效实现全年工业经济目标。

三、基本原则

(一)先急后缓、有序推进。救灾与生产统筹抓,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运行后提高的顺序,优先安排住房、农村饮水等民生领域重建任务,确保受灾群众如期入住,灾区农村饮水设施如期恢复。在先期重点保路通、保电通、保讯通、保水通(人畜饮水)、保生产运行的基础上,处理好重建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关系,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结合“十四五”规划及灾害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有序安排一些重在提高防灾救灾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自救为主、外援为辅。引导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通过外出务工、恢复生产,增加收入、减少损失;整合各类资源,及时准确上报受灾信息,配合上级做好灾后核查损失、恢复重建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捐助,帮助受灾地区重建美好家园。

(三)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灾后重建体制。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行其职,全力做好本地区、本行业的灾后重建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受损房屋维修重建工作

1、核实灾情。由镇村两级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对损毁住房的受损程度和安全情况逐户评估界定、分类造册,由镇规划办根据受损情况明确修缮或重建等措施。

2.做好人员安置。将无房居住的群众分类安置:动员受灾群众暂时投靠亲友;动员受灾的老年群体前往敬老院、养老院居住。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关注因洪涝灾害影响生产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及时给予民政救助。

3.房屋修建。房屋新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原则上实行就地建设,由镇国土所、农综站牵头落实,简化手续,迅速做好受灾群众房屋灾后重建规划、选址及审批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规划办、民政办、农综站、各村(居)

(二)农村安全饮水及水利设施修缮工作

1.核实灾情。由各村(居)核查村内自来水管网及水利设施损毁情况,汇总后报镇水利站,由镇水利站统一联系修缮。

2.饮水供应。主动联系供水公司,配合供水公司展开自来水厂设备更新及修缮、自来水管网修缮;组织自来水厂对饮用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并严格进行饮水消毒。

3.水利设施修缮。根据受损水利设施汇总情况,统一上报区水利局,留存设施受损前、修缮后相关图片资料,争取修缮资金;由各村(居)组织施工队伍先行修缮对群众恢复生活生产影响较大的重点受损水利设施,施工完成后镇水利站负责现场核定施工费用,待后期相关政策资金到位以补贴形式发放到村(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用水。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水利站、各村(居)

(三)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1.核实灾情。由镇农综站、村两委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核实各村(居)受灾田地情况,分类汇总农作物、畜禽动物受灾情况,汇总后统一上报区农业农村局。

2.农作物恢复生产。(1)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受灾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对成灾和绝收的田地提出补救补种等建设性意见,做好技术培训,种苗、肥料、农药联系,对接种植大户、自主发展产业贫困户,帮助申报保险理赔。(2)鼓励农户抓紧时间补种生长期较短的农作物品种,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将受损率降到最低。(3)组织人员清理农田积水、疏通积水沟渠,缩短农作物受淹时间,减少农作物损失。组织受灾群众做好受灾农作物的田间管护,及时供应肥料、农药等。(4)镇农综站负责单独统计此次贫困户、边缘户群体因灾受损情况以及恢复种植所需种苗数量、种类、所需金额,由各村(居)帮助贫困户先行购买种苗,镇财政整合相关救助资金据实拨付到村(居)。

3.畜禽业恢复生产。(1)组织畜禽技术人员深入受灾地区,调研并指导受灾养殖户,提出补养补救意见,各村(居)帮助。(2)组织人员对受淹养殖场进行排水抢救,及时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死亡的畜禽动物,并及时进行受灾圈舍及周边环境消毒防疫等工作;(3)引导受灾群众完成损毁圈舍修缮或重建;(4)组织养殖户对现存畜禽进行再免疫,确保灾后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确保灾后不发生人畜共患病。(5)镇农综站负责单独统计此次贫困户、边缘户群体在发展自主产业中因灾受损情况以及补养所需牲畜幼苗数量、种类、所需金额,由各村(居)帮助农户先行购买种苗,镇财政整合相关救助资金据实拨付到村(居)。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农综站、各村(居)

(四)工业生产恢复工作

1、明确受灾情况。由镇经发办主动调研镇内企业受灾情况,明确受灾具体数据,汇总后统一上报区经信局。

2、指导恢复生产。(1)由镇领导开展“四送一服”进行企业,了解企业受灾后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联系解决供电、供水等问题。(2)指导受灾企业清理受淹厂房场地,抢修受损设备,做好设备及厂房的再检修。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经发办

(五)基础设施恢复工作

1.交通设施

(1)核实灾情。由镇农管办牵头核实镇内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受损情况并留存相关图片资料,汇总后上报区交通运输局。

(2)明确修缮任务。根据区交通运输局下达修缮或重建任务,迅速组织施工队伍开展交通设施修缮。针对重点受损路段,由各村(居)牵头先行修缮,施工完成后镇农管办负责现场核定施工费用,待后期相关政策资金到位以补贴形式发放到村(居)。

2.电力通信设施

由各村(居)上报各村电力设施受灾情况,汇总后由镇供电所核实受灾情况,统一上报市城郊供电公司。镇政府配合供电部门开展电网维修、电网架设等工作任务。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农管办、镇供电所、各村(居)

(六)贫困人口防致贫、防返贫工作

由各村(居)统计上报村内贫困人口受灾情况,突出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镇农综站、扶贫站对接,帮助产业受灾贫困人口申报“深贫保”理赔,同时加强走访帮助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扶贫工作站、镇农综站

(七)校园校舍恢复工作

由镇中心校组织人员对全镇所有校舍进行排查,及时清理排除积水,上报校舍因灾受损情况至区教育局,积极申报修缮资金。受损校舍要确保在9月1日前改造完毕,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中心校

(八)地灾及耕地修复工作

由镇国土所牵头对镇内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山坡、丘陵开展灾害点除险排查、隐患整治工作,及时消除潜在的灾害隐患,加快对受损耕地修复工作,确保能够复垦补种。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国土中心所

(九)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由卫生院牵头,村级配合广泛宣传灾后卫生防疫知识,动员组织受灾群众对洪水浸泡过的区域进行全面消毒、防疫,防止各类传染病和疫情的发生。做好药品组织和技术指导,组织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等防治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镇卫生院、镇计生办、各村(居)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村(居)、各部门要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省市区各级有关灾后恢复重建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对灾后重建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

(二)成立组织,分工负责。对于灾后恢复重建的9项具体工作专门成立由责任领导担任组长的9个专项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及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贯彻落实,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全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