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31 19:16: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好习惯成就好人生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我国的大文豪鲁迅从小就养成了“时时早,事事早”的好习惯,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当年鲁迅在三味书屋中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他十三岁时,祖父被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鲁迅每天要去当铺当完东西买完药才去上课。一日,鲁迅迟到了,老师生气的将他狠狠批评了一顿。鲁迅听了,没有为自己做任何辩解,而是点点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第二天,他早早的来到学校,并在书桌的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惜时如金,养成了“时时早,事事早”的好习惯。而正是这个好习惯,一直激励着鲁迅战斗一生。
说完鲁迅,再来说说现代着名散文家朱自清吧。朱自清从小就酷爱读书,视书如珍宝。在中学时,他常把家里给他的零花钱送进书店,拼命买书读。在大学最后一年时,朱自清去逛书店,看到一本定价14元的《韦伯斯特大字典》。他想买下来,却没有那么多钱。无奈之下,他只好当了自己的皮衣,买回了那本字典。朱自清正是凭着酷爱读书的好习惯,如饥似渴的丛书中汲取知识,才有了后来他在文学上的建树。
由此可见,好习惯是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坏习惯而葬送了弥足珍贵的生命。相反,那些一生与好习惯为伴的名人,最终推动了时展的车轮。
2007年九月,沐浴着铁岭市教育年的春风,承载着清河区区委、区政府的厚爱,我们第一小学于开学前喜迁新居。崭新的校舍、全新的领导班子、几校合一的新成员,打造了一所由24个教学班构成的新的第一小学。继承原一小的光荣传统,我们将学校特色定位于养成教育,把“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的校训牌匾挂在教学楼前醒目的位置。因为我们深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为此,几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育人观念,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为依托,以“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为载体,强化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着力推进“养成教育特色校”建设,努力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育人氛围,提高了德育工作实效,促进了学生发展,收到了一定效果。
一、树立养成教育人人有责观念,构建全员育人的管理机制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由校长陈红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德育处领导及值周生组成考核小组,每天对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反馈。
2.明确养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德育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提升学校内涵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我们在工作中主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重点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确定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品质。二是重点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诚信为人、诚肯做人。三是重点开展养成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清河区第一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完善师生值周检查制度,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建立一支作风正派、思想过硬、业务精良、方法先进、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师德案例和教育反思,引领教师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教育事业的典范。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突出做好学科养成教育渗透。充分利用各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二、打造艺术化育人环境,营建快乐和谐育人文化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教育行为之妙在赏心,学校环境建设之妙在悦目。清河区第一小学在校园结构布局上,按照人文化、生态化的构想,处处体现校园环境的艺术化。学校铁艺围墙、方砖操场、塑胶跑道、人造草坪足球场、自动化大门、现代化教学楼、学生水冲厕所等在建校时就围绕着整体设计的原则,追求和谐,融教育性与美感于一体。写在教学楼二楼阳台上的校训醒目耀眼;教学楼楼门两侧的办学目标、校风、学风等一目了然。通过校训、校风等标语造型设计透射出独特的校园感染力,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校园净化、绿化,通过开展“每人一棵树,我与小树共成长”的活动和关系单位的帮助,我校于07年秋开辟了桃李园,栽种了环校人中杨和垂柳,为师生营造赏心悦目的氛围,并使之与优美动听的音乐相配合,使学生在优雅的视听环境中耳濡目染,使高尚的品德和艺术修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教学楼正厅悬挂着教育方针;楼道的两旁有提示学生遵守纪律、保护环境、轻声慢走等警示牌。走廊墙壁围绕校训“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幸福人生”张贴了“老师的话”,让学生在亲切的感觉中感悟好习惯的重要。在各班教室外的墙壁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启迪学生美好心灵,促进学生健康、自主、和谐地发展。教室布置窗明几净,有班风、国旗。桌椅横竖成线,窗台有花,“班级风采”板报图文并茂。成立校园广播站,发挥广播系统的作用,让校园成为欣赏艺术的殿堂,愉悦学生心灵,提高美的感受和艺术修养。课外活动规范化,通过学生艺术节等各种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好艺术教育活动课,通过绘画、手工、器乐、舞蹈、合唱等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三、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拓展课程资源大世界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我们着重在课堂上下工夫,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的带头作用。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更是拓展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只要你细心,在现行小学教材中,到处可以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而学校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对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直接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我们学校在充分利用这些教材的同时,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了校本教材《小学生礼仪规范细则》、《小学生要养成的良好习惯》、《乡韵》、《弟子规》,把它们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学校定期抽查。由于校本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孩子们的书包里时刻装着这些书,除了在校本课上学习外,他们还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翻阅,用以对照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品德和习惯。
一、班会背景
通过家长会和家长交谈,对学生的观察,并且与个别学生交流后,发现学生存在着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因此适时开一次有关养成好习惯的班会课是当务之急的事。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养成好习惯的认识,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的习惯虽然是个人的事情,但实际上小小的习惯会有巨大的影响,好的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坏的习惯使人失败,习惯决定命运,为了我们的未来命运,必须养成好习惯。
三、班会重点
明白习惯对人的影响以及不良习惯和良好习惯的表现。在实践上知道纠正不良习惯、建立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及方法。能够自己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实践。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本课教学课件
五、班会过程
(一)同学们好!什么是习惯呢?请全班同学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两掌相对,十指交叉。注意观察大拇指的位置),这就是自然而又固执的习惯。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
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初中三年,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阶段,更是我们进入青春期独立的人格逐渐形成的阶段。最要紧的是养成好习惯。或者说,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二)交流空间
让学生说自己的习惯,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发言后进行简单的分类,分为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并总结良好的和不良的。
师:以自身的经历和体验谈谈下面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
1、早晨上学迟到的理由:“闹钟没响”;“自行车坏了”;“看错时间了”……
2、“两操”迟到,跑操不好,不认真锻炼。
3、自习课玩耍,说小话,学习不专注。
4、不认真看书复习,每天只是应付作业。
5、随地扔垃圾,不将废弃物放入指定位置。
6、值日、清洁劳动不认真,应付了事。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评。在发言的过程中强调不良的和良好的习惯的影响,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纠正不良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习惯。
不良的习惯可能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可能是我们人生之舟驶向成功彼岸的暗礁,可能是我们长途跋涉时鞋里的细沙。
(三)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
1、爱动脑筋,爱观察,爱提问。
2、有钻研精神,喜欢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善于集中精神,排除干扰。
5、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经常使用工具书、参考书。
7、喜欢阅读,有意识地拓宽知识面。
8、今日事,今日毕。
9、经常与同学讨论问题。
良好的行为习惯:
1、言语要文明,见面问声好。友善共相处热情礼相待。“请”、“你好”、“对不起”、“谢谢”等文明用语应常挂嘴边,不说污言秽语,不给别人起不文明的绰号。
2、衣着应端庄,仪态要规范。
3、领物取物,主动排队,相互礼让,井然有序。
4、他人宿舍,非请莫进;他人财物,未准莫取。
5、走道楼梯,人来人往,你谦我让,主动留道。
6、弱小贫困,帮扶资助;残疾病患,文明相待。
7、桌面墙面,莫乱涂画;垃圾杂物,弃置有道。
8、进出校门,主动下车,微笑致意。
9、上课考试,休息时间,尊重他人,保持安静。
10、升旗仪式,庄严肃穆,着装整齐,端正严谨。
教师归纳:以上这些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去培养和坚持,它们将为我们明天的成功奠基。
(四)心灵体操
同学们讨了不良习惯的危害,了解了很多好的习惯和坏习惯,现在测试一下自己一天时间的利用率高不高
看我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时间类别
所需时间
上课时间
自习时间
你利用了的课余时间
平均每节课多少分钟后才能集中精神听课
上课时发呆时间
自习课上闲聊、发呆时间
自习课上找、借东西所花时间
学习时间=上课时间+自习时间+真正利用的课余时间-发呆时间-闲聊时间-借东西时间。一天时间的利用率=学习(工作)时间/24小时。
1、算算你的时间利用率高吗?
2、主要是什么习惯产生的影响?
教师根据学生时间利用率的高低,和同学们共同探讨怎样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五)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已经了解了很多好习惯和坏习惯以及对我们的影响,同学们商量看看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形成好习惯?在改变不良习惯,形成好习惯工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班主任 )老师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对展示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怎样纠正不良的习惯?
1、第一交一些能够管束自己的朋友。
2、第二用暗示法来提醒自己。
3、第三用写日记的方法来管束自己。
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
1、写名言名句贴在桌上警惕自己。
2、可以请老师同学督促自己。
3、可以每天定下一个目标,时刻检查自己。
4、强化意志,战胜自己。
托尔斯泰六七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后来他还培养了收集名言警句的习惯;把自己关在书屋里,终日与书为伴,专心读书是他一生都在坚持的习惯。丰富的积累,成就了他的世界名着:《战争与和平》。
每天放学回家,我首先会静静地坐在桌前,拿出课本温习当天的课程,那一幕幕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拂过。然后,我会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写作业。最后,我还会把第二天老师要讲内容预习一遍。温习、作业、预习,这个习惯从小至今我坚持了五年。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自己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良好的习惯陪我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习惯让我时间更加富裕,学习更加轻松,心情也更加不亦乐乎!
两年前,我喜爱上了竹笛。开始几个礼拜,我连最基本的“多来米发”都吹不出。笛子发出“呼呼呼”的难听枯燥的鼾声,令我沮丧。妈妈对我说:“万事开头难,坚持,才能改善。”于是我就每天坚持练习,时间再紧,游戏再好玩,我都要挤出时间,摸一会,吹一会,琢磨一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笛声越来越动听,我能吹出小桥流水,也能奏出万马奔腾。今年我顺利通过了笛子八级专业考试。在暑假“华夏艺术风采”活动中,荣获了金奖。艾迪生说:“天才等于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我想说,习惯是咬紧牙关坚持出来的;习惯就是这99%的汗水。
习惯成自然!当您没有好习惯时,请用一个好习惯去征服这个坏习惯。当您有好习惯的时候,那就坚持下去,让它为自然。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才能促进其终生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以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人格道德,进而使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实现教育纲要提出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两全”目标。
一、习惯是人生的基石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巨大的力量。所谓习惯,是“由于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如人们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或者说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良好习惯是指符合一定道德倾向、社会风尚的行为方式,良好习惯对个性人格道德的形成完善有积极作用,对人格成长终生有益,对社会、对集体、对国家有益。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我们的道德也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孩子小的时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比较快。在这一时期好习惯的养成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曾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儿童不能等,它的骨骼正在形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儿童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少成若天性也,习惯若自然也”说的就是从小习久成性,长期习惯是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因此,习惯养成教育就是人生的基石,只有养成好习惯才能成就好人生。
二、习惯的成因何在
心理学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证明,习惯形成的基础是行为熟练。行为熟练在有关行为规范的知识基础上形成,并在反复练习中得以巩固,这种动作或行为的练习,是有目的多次进行的,可以使受教育者的动作能够为本身得到完善、准确进而达到成熟、逐渐形成习惯,反映个性人格。不良习惯的形成,常常是由于学校、家长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认识不清,学生多次不合理道理要求的行为侥幸得逞,行为人没有受到制止或者收到批评教育,有又被不良行为所获得的个人欲望的满足而产生的。不良习惯的产生也许是偶然的现象,但是一而再、再而三,便形成了不良习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防范于未然,防微杜渐。要注意从小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习惯如何培养
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切实把对学生的良好习惯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我们对小学生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呢?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知之深,行之切。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完全没有“知”的行,是盲目的行,没有“行”的知,是无效的知。古人说,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只有具备正确的深刻的道德认识,才能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进而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才能知道为何行动和怎样行动,并把正确的行为坚持下去,表现出道德的自觉性和一贯性。就拿尊敬国旗教育来说,如果教师不向学生讲清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来之不易,不向学生提出在升国旗时的行为要求,学生就不可能有尊敬国旗的意识和行动。但是,如果光进行道德认识方面的教育,不让学生亲自参加升国旗仪式的行为实践,那么仍然不可能培养学生对国旗出自内心的尊敬之情。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学生日常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得以提升,有机地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适度合理,拾级而上。习惯是一种能力,一种定型性的自动化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甚至艰难养成的过程。由他律到自律,有外化到内化,并不是单纯的道德认识,而是知情意行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的。改掉儿童已有的不良行为和已经养成的不良习惯,需要采用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递减不良行为的次数和频率。作为教师和家长,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努力从一个个小的目标开始,由无数的小目标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达到教育效果。比如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可以引导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读15分钟,每天都把读书体会写下来,哪怕是一句话。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对小学生的行为要求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要准确可信要合理适度,只有这样循序渐进,让孩子拾级而上。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一、文化熏陶
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学校教育颇具意义,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优秀的学校教育,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笔者所在的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九小学选择“竹的文化”定位校园文化,旨在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竹的文化”。由于竹的自然属性与人的道德高尚这一特点相契合,这样,竹的特性被拟人化,于是,竹超越了植物形象,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十九小选择“竹的文化”定位校园文化,正是希望借竹寓意丰富的形象,托竹言德,让学生融入中华文化之中。
1.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既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竹的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文化具有三个意义。
第一,竹为“个个”。“竹”字由“个个”组成,这启发我们以“用真爱和智慧塑造每个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优质立校、素质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目标,共铸“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校训,锤炼“崇德、尚学、创美”的校风,树立“乐教、善教”的教风和“好学、会学”的学风。
第二,以孝治校。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即奉献。真正的孝道,是“小孝于父母,大孝于天下”,是对众生的大奉献。可见,竹之“奉献”与孝道的“奉献”异曲同工。因此,我们希望以竹为楷模,以孝治校,即要求学生从孝顺父母开始,最终成为为民族与国家奉献的人。
第三,借棋育奇。竹玉竹临风,顶天立地,即卓尔。据此,我们倡导棋类教育,鼓励学生在下棋中眼观六路,常出妙招,愈挫愈勇,心定神豪。我们更致力于培育“雄观大局,卓尔不群”的学生,以期他们担当大任,有所作为。
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代表学校文化的规范,它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第一,学校管理。具体有三点。其一,以人为本,一视同仁。竹外直而中通,襟怀若谷。据此,学校从行政至保安,从活动到用品,大家一视同仁,不分高下。其二,传递书香,悦读无限。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即奋进。据此,十九小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精神核心,大力弘扬校园阅读文化,旨在使师生、家长领悟阅读的真谛,并在阅读中思考与升华。具体活动例如:师生、家长定期开展读书汇报,学生定期评选“阅读之星”。其三,级组团队,担当职责。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即担当。据此,十九小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对卫生、礼仪、纪律以及服务他人或集体等进行评比,担当职责,精益求精。
第二,课堂管理。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即正直。据此,十九小在课前带领学生复习校训、班训;在课中要求学生坐姿如竹挺,精神昂扬且聚精会神。
第三,课间管理。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即乐群。据此,十九小安排学生在大课间齐跳竹竿舞,并吟诵与竹有关的诗词,以使他们享受童年的乐趣。
第四,教师管理。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即质朴。据此,十九小提倡师道尊严从仪容开始。例如,学校邀请专家指导教师的着装打扮,力求朴素而不失大方,可亲恰似青竹,并对打扮适宜者颁发“青竹奖”。
第五,学生管理。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即操守。据此,十九小主张精心培育“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觉,生活自理”的学生,并对各项优异者颁发“春笋奖”。
3.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既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又是学校文化的有机载体。其一,标志文化。学校东北角与东南角长势旺盛的翠竹,正门墙壁上巨幅的竹画,古色古香展板上的竹诗,随时在提醒人们,这是竹的世界。其二,环境文化。竹石相辅,草木掩映,即安静。楼上楼下,一尘不染,即干净。其三,设施文化。无论楼道、厕所,必有名言、标语,鼓励、提示学生;不管课室、走廊、图书角与漂流书屋,总让学生信手随读。这就是十九小――“美丽的花园、严谨的学园、活泼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
二、教师榜样
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既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又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重要要求,还是我校一直倡导并已形成的教师文化。根据新形势下教师面临的种种机遇、挑战等,十九小要求教师养成五个工作好习惯(与学生共同学习,积极为同事解忧,合理计划、安排时间,善于调节心理状态,勇于创新和反思),旨在让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师风范,并自觉提升校园生活质量。
例如,“与学生共同学习”。具体有三点。其一,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值得尊重;学生的善良天性,应该敬畏。因此,教师要把教学提高到生命教育的高度,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最终和学生一起抒写人生的华彩篇章。其二,学校应以“功夫显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效果显在学生素质上”为中心,认真组织教师修炼“内功”。此外,教师应逐渐成长为热爱学生、热爱工作和热爱生活的人,并努力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其三,学校要求教师努力完成五个工作。一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并善于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爱好。二是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并对学生及时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育。三是相信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担任不同的职务,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自主精神。四是赏识、学习每个学生的长处,并注意为他们创造被学习、被赏识的机会。五是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修养程度,让学习成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书籍(《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和《课堂行为有效管理策略》等),以使教师认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又如,各学科组组织教师针对关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相关规定及校训的落实畅谈想法。
三、家校共育
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有助增强教育工作的力度,因此,十九小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积极作用,力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例如,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十九小树立并践行“怀家长之心,尽教师之责”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尤其针对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大多为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以及市区学生家长的特点,努力构建家长学校的新模式,并进一步提升健全家长学校的建设水平,最终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从理论上讲,家长学校是系统开展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的家教能力和家教质量、树立正确成才观的有效途径。因此,十九小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在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和保障经费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力求构建切合实际、最具实效的家长学校。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十九小家校联合教育的做法不仅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更实现了四个具体目标。其一,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了出色完成任务,教师争相努力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这样,他们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其二,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素质,规范家长行为,促进家庭文明程度的提高。其三,使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更为密切,不仅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肯定,更让尊师重教的气氛越发浓郁,最终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其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既实现对学生的全程教育和管理,又优化德育大环境,还形成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最终增强德育实效。
四、未来展望
[关键词]教育;衔接;细节;发展
当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时,老师们意识到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一张试卷定终生的教育现状会彻底改变。因此,引领孩子在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中快乐学知,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成为了学校的办学方向。但在实现这些理念时,往往容易忽视一些细节,下面就从小学教育的应有视角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立足衔接,为学生的精神养成引航
新生进入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都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学校怎样让这份热情转为一种持久的精神和行为,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重点不是让学生考多少分,而是要让他们保持爱学习的热情和精神。为此,一年级学生进入学校,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浅显的入学教育,从精神和情感上让学生接受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并为自己是一名小学生感到光荣,从而为之付出努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还要遵守一些规定,知道小学和幼儿园不同,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尽快进行好角色转换。开学初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幼小衔接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并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同步,共同架起家校教育桥梁,在学生这张白纸上书写最美的图画。
在小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前夕,可以在知识、情感、学习等方面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做好中小衔接工作。在知识的衔接上,我们可以把初中教师请进校门,围绕“小学的课堂教学如何与中学接轨,小学的哪些知识还需加强”等专题对学校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在情感衔接上,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中学,让孩子和七年级学生同上一堂课,共同参与课外活动,初步感受中学学习和生活,让孩子向往中学的生活。不会因为学生要进入中学学习而不布置暑期作业了,而是针对部分学生认为小学毕业了可以不学习了的思想进行引领。告诉学生,小学毕业只是你整个人生学习生涯的一个小总结,学习的脚步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我们要继续学习,因此老师要鼓励和教育学生利用假期好好看一些书,语文、英语老师应把新课标中的一些学生必读名著推荐给学生看,数学老师把画图能力、计算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方面的知识加以整合,让学生假期练练笔,当然也可以要学生把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写成数学日记,在回顾快乐数学学习生活的同时温习梳理以前所学知识。这样做的结果无法用分数检测,但我们实实在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作铺垫,为学生在知识、情感、心理等方面做准备,使学生的学习精神能保持永恒,能顺利进入中学学习。
当然,衔接工作并不只是停留在两头,其实学生每升入一个新年级,教师都要对学生说或写上几句祝贺语,恭喜学生圆满完成一年的学习任务,并祝贺他们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年级学习,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等。简短的话语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生都会鼓足劲,以极大的热情确立新目标,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关注细节,注重过程,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引路
细节决定成败,教育就要关注细节,注重过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非常清楚一个有成就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支撑,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大家都意识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知道好习惯成就好性格,好性格成就好人生。所以,一个学校的未来发展就应该定位于关注细节,注重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课时,学生要认真听讲,要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对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学生老师要注意观察其一言一行,帮助他们延长上课认真听讲的时间,养成倾听的习惯。上课倾听能力的培养落在了实处,何愁学生会学不到知识,教学质量怎会不高?教育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做实,只要我们把想到的做得到的事情做得富有成效,学生就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新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新课程的实施。同时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成长,主动积极地学习。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让事物适应时代和发展规律,就需要教师形成一切以生活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新的教育思路。新的课程改革,改变的不仅是学生、教师、学校,还有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与素质?学生能力的提升,也会反过来刺激新课改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在新课改下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习惯的好坏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同样,学习也是这样,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学习习惯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条件。首先,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通过鼓励学生开口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积极的学习。例如,在教授初一教材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学生自己提问,二元一次方程与我们前面学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主动积极地学习。其次,让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人们总是在思索中前进,归纳和总结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实施下去。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由此可见,总结、反省是让人学会学习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通过归纳,整理便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次,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强烈的自律性,求知欲等都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只要抓住时机,给予引导,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训练思维能力
中国古代教育提倡“技长者以为师”,说的就是教师要教授别人,首先自己的知识得丰富,可以说明教育者本身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书育人,传授知识,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基本素质技能过硬,还体现在能够科学地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学会转变成会学,从而提高学生能力的专业技能。思维能力,指的就是学生面对问题时,那一瞬间的想法,他们会怎么办?当面对困难时,首先通过观察事物的特征,了解事物的各种性能,再把已知材料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它的基本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怎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的思维能力,要求教师要从思维的模式上去探索,去引导。从现象的分析对比中,得出初步结论,并在头脑中升华,做出总结概括,然后判断推理,从而指导行动。比如,在讲授“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复习一下整数,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对比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紧接着列出有理数的概念、范围,再出示无理数,逐步引导学生先分析,对比,再做出概况,然后具体化。通过一系列的讲解及课后的辅导及复习,学生就会对有理数与无理数部分的知识结构掌握得更加清晰。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体现学生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