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导师育人工作总结

小学导师育人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31 21:51: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导师育人工作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导师育人工作总结

第1篇

教师自我鉴定

时光荏苒,从20xx年8月踏上三尺讲台至今已近一年,抛去曾经初入社会的稚气,回想曾经的几分期待,几分担忧,而今这些似乎都已成为值得缅怀的回忆。通过一年来努力地工作和不断的学习,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获益良多。

一、思想品德教师年度考核自我鉴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良好的师德。因此一年来我坚持进行品德修养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深知具有人格魅力的重要性,并一直努力去做到。平时,我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共同进步。

二、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认识到不断提高,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自身的学识的重要性。所以,工作以来,我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除了参加新教师培训,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术,将所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虽然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学到了很多并将继续学习。在这一年里,我担任七年级的语文和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我积极虚心的听取指导师及其他同事的意见,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并及时反思,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致力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注意与学生的交流、适时的引导学生,致力于营造“快乐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并学有所获。

三、班主任工作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书”,更要懂得“育人”。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很多方面还处于很懵懂的阶段,班中有许多学生吵闹、调皮乃至执拗,所以任务更是艰巨。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有监督学生早读,初一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节课后,广播操开始,老师也要到操场监督学生做操。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组织一节主题为“认识自我、宽待他人”的主题班会。经过本节班会,学生更加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也开始宽容他人,会多用礼貌用语了。回顾班主任工作,我的最大感触是:对学生要有一颗包容的心。犯错误是学生的不可少的。每一个学生都在错误中成长。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加以批评,也要给予改正的机会。

经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丰,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提高。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待高;其次,可能是年轻气盛吧,在处理教学中有些事情时还过于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便是我此刻的心情写照,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定能改善不足,发扬优点,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

个人工作鉴定范文

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思想方面,我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争取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培优辅差是今年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尖子生来带动、促进后进生的提高。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还常给班干部定时开会,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班干部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

年度工作自我鉴定

第2篇

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在我的心里,一向装着这样一句话: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一向是这样要求自我的,也以此为宗旨来教育学生。一起来看看新学期高一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篇,欢迎查阅!

新学期高一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1

对于高一新生,经过第一学期的磨合、规范,学生基本适应了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也基本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同学之间更是得到了有效的融和。在这种大势已定的情景下,即使再有部分学生调入本班,也会很容易将其同化,所以下一步的任务主要就是再给学生一新的目标。

让学生,在新鲜的管理中得到自律,在不断的规范中找准定位,在明确的方向中看到期望。对于基础欠缺的学生,帮其树立信心找到期望感受成功,至关重要。所以,下学期的任务是在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给学生供给机会展示才华、增长自信。

一、进一步强化养成教育。

教书先育人,这是我教学教育的不变准则。我始终认为:常规好,仪容仪表好,学习,自然也会很好。遍观高一年级学生,无一不是存在做事不规范的问题。要么是自我为中心严,不欣赏同学;要么是懒散应付,学习目的十分之不明确,学习不认真。

养成教育,应当说在这一届学生身上尤其欠缺,但作为高中生,很多习惯已经定型,且基本人人都有问题。这就决定了养成教育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否则,贪多嚼不烂,造成无所不备无所不寡的结果。具体计划如下:

1、在教育资料上,重点放在抓常规。

迟到、穿校服、学生仪容仪表,两操,室内外卫生带桌罩、课桌物品摆放、值日、礼貌礼貌等方面的教育上。学习成绩的取得,并不完全决定于聪明智慧,很大一部分因素都在非智力方面。学习搞不好的学生,基础差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问题是没有进取心、没有好习惯。

但,这种习惯的培养又不能完全从学习上去做,因为在学习找不到成就感的学生已经麻木了,已经对这方面的教育充耳不闻了。要想真正到达目的,必须曲线射门,以另一种的方式达这一目的。从日常生活、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再引导其将本事迁移到学习上,不失为一中有效措施。

2、在教育时间上,分时段完成。

担当班主任,又身兼两个班的英语教学,精力实在有限,不可能同时全部完成。更何况,学生问题较多,对于他们来说集中要求解决,也是难以翻越的高山。这就决定了,这一系列的养成教育必须分步进行,每次一个重点,解决一个再进行下一个。

为此,我决定最短每周解决一个问题,解决完一个,找一个负责人,继续执行着。保证劳动果实继续保有的基础上,稳步前进。积少成多,逐渐把问题解决,逐步让学生成为完善的人。并且必须要把这些常规检查制度化,由班委进行定期检查。

3、在教育方式上,班主任有效引导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的,所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及时的沟通和引导就变得很重要了。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优点缺点、家庭环境、性格特点,仅有了解,才有沟通,有了沟通,才有深入人心的引导和帮忙。

二、构建良好的班级精神面貌。

团体需要凝聚力,班级需要昂扬向上的班风和良好的班级文化。比如我们班的班训是:得意失意,永不在意!提高退步,永不止步!这是全班同学一齐选出的口号,反映同学的心声。班级墙上贴着班规和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等的职责,时刻提醒同学们努力上进。

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应倡导同学们养成良好习惯,这是无形的财富。欢乐学习、热爱生活,班主任能够发起跑步锻炼活动、鼓励同学们每个午后齐声唱歌,振奋精神……诸如此类的方法有助于构成互助互爱、简便但不失努力、愉快但绝不倦怠的班级氛围。同时强化常规管理,创设正常有序的学习环境。

三、进一步做好信心教育。

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的作用。不管学生基础如何差,习惯如何不好,毕竟这是改变不了的现实。这就是自我的学生,必须要应对,并且还必须有所改变。对于这样的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信心问题。

由于长期的考试不梦想(相对),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心态发生了变化,毫无斗志可言。这就决定了,我的教育必须是唤醒式的教育。要每位同学牢记班训:得意、失意、永不在意!提高、退步永、不止步!

上学期“超越自我”的信心教育方法,这学期继续坚持,并尽可能的丰富化。为此,我设计了“我的学习我做主”的自我监督形式,资料涉及到励志格言、成绩激励、听课状态自我监督、作业自我解决、疑难解决办法、学会欣赏和家长评语等。

让学生在不断刺激中自我惊醒,自我监督,自我竞争。天天一小步,一年一大步。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增强自信,进取进取,不断超越。

四、用活力梦想鼓励学生。

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正是有活力的时候,我们应当调动他们的进取性,而不是压制。班里成绩差的学生也学习地很进取,因为我要给了每一个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学习是有节奏的,该玩的时候不要强迫学生学习,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所以,在调理好学习节奏的前提下,同时用热情鼓舞学生,才能使整个班级齐心向上。

多理解、多鼓励,少批评。把学生看成是与我一样的成年人,他们有比较成熟的想法,他们不需要我们过多的说教,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当他已经认识到自我的错误的时候,就不要再批评了,否则,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五、常与学生谈心。

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一般的学生,我都能常与他们谈心,鼓励他们提高。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我常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并关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我能鼓励他们慢慢提高。而对于后进生,要求他们在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努力向前。异常是针对学生关心的学习成绩问题,在期中考试之后,就学生的成绩,我有计划的和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做了交流,并给了他们一些提议。

六、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

对于表现有提高的学生,能与他们家长交流,对他们的孩子进行表扬,并要求他们继续配合学校的工作;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必要的时候也能要求他们家长共同教育管理好孩子。

新学期高一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2

时光荏苒,回顾与学生一齐走过的风风雨雨,不禁感慨万千。这半年来,我们成功过,失败过……但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已不在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师生能在这段旅途中携手互助,同舟共济,茁壮的成长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艺术水平、教育方法、组织管理本事、以及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影响着班级建设、巩固和发展,影响着学生成长的速度和趋向。我认识到作为班主任,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还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

一、用爱心激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开展梦想教育

虽然大部分学生刚开学时是带着对高中、甚至对大学的向往来学习的,有必须的学习热情。但多数同学因基础较差,听讲有必须困难,在开学一个月后,学生中出现了一种畏难情绪,有部分学生甚至想到退学。针对这种情景,我们班组织几两次以梦想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们讲梦想、树梦想,学习那些以坚定梦想支撑而努力拼搏人士的事迹,让学生明白努力在今日、期望在明天。

二、运用掌握的教育和心理学规律,科学的进行班级管理,让这个班级和谐、温暖。

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正处于“多事之秋”,教育管理者仅有走进他们心中,才能顺利的处理和解决可能和已经出现的问题,才能和学生搞好关系,各方面关系才能捋顺,整个班级才能和谐。我充分利用自我掌握的心理和教育学知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使整个班级呈现出进取向上、相互关爱、团结自律的良好风气。

三、用各种方式开展如何做人、如何提升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礼貌行事

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中,很多时候学会做人比学会学习重要的多,学习好会让一个人受益几年,学会做人则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

“孝顺,心中充满爱,对人真诚但不懦弱,尊重但不谄媚,不欺软怕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坚持原则,有内涵、高素质”是我教育学生做人的中心思想。点滴教育融入了平常的管理中,上“礼仪修养”课,开展主题班会,辩论会等,让学生的行为更加礼貌,素质得到提升。

四、加强养成教育,构成勤奋好学的良好班风

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及其它时间加强宣传力度,调动团体力量制定班级管理量化细则,构成团体的规范;采用班务值日制约束全体同学,让学生养成自觉守纪、自我控制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成才的动力,我把学习问题常挂在嘴边,常常提醒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学生们在这一学期中都能团结友爱、勤奋向上。

五、抓住各种机会,及时与学生、家长及科任教师交流、沟通

除了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之外,我也常与个别学生进行应对面的谈话。经过平时的观察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交流,资料包括多方面:学习问题、表现问题、思想压力问题等等。同时,经过家长来校或打电话询问等形式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及时解决问题。经过班主任与家长的配合,及时把学生错误行为制止在萌芽的状态。

六、进取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我的良伴、知己,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教师的劳动,树立教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七、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本事及综合知识水平

“学博为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想,绝大多数学生都渴望一位博学多才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仅要教育指导学生,还要及时更新自我的知识,改变观念。信息时代中,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所以,必要时我们也不妨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我这一学期做的都是一些当为之小事,但这些小事又关系到每个学生家长的期望,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前进方向,所以做得好坏,影响深远,职责重大。

新学期高一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3

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在我的心里,一向装着这样一句话: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一向是这样要求自我的,也以此为宗旨来教育学生。时间飞逝,转眼一个学期又将结束。我将这一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学会关爱,营造团结向上的班团体。

一个班,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忙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团结向上的。

1、“偏爱”后进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我“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团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团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团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我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2、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

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

3、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级体的一面镜子,他们期望教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进取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二、实施自我管理,培养班干部管理本事。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进取因素调动起来,才能构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所以,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

当然,班规的具体资料每学期都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不断提高。

新学期高一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4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了高一年六班的班主任。高一是为高考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回首一学期来的班主任工作,我能够本着对学生、学校和家长负责的原则,牢记教会学生做人和学习两大主题,结合学校和本班的实际情景来开展工作,过程有欢乐也有辛酸,结果较为充实有效。现将本学期的工作要点具体总结如下: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任何一名学生,我们首先要教给他们的是做人的道理,道理教得好,他们受益的将是一辈子。因而,我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时间,对于一周来班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就事论事,讲明道理,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事道理的教育。尤其是加强对个别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要求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努力营造进取、健康、向上的和谐班团体。

二、常规工作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配合学校开展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学生基本上能严格要求自我的仪容仪表,在规定时间内能自觉穿好校服,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学生能遵守严格的请假制度,做到不旷课。能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碰到教师多数时候也能主动问好。

三、抓好学生的学习。

把书读好,学会学习是学生在校的最重要目的。异常是相对于高一年的学生来说,离高考还有必须有时间,而这段时间对于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十分重要。因而我想方设法来促进学生学习:

1、努力创造良好的学风,根据不一样的周校历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要求他们对于学习应常抓不懈并要求他们时常自我反省,反省近一段时间的得与失,并想出相应的措施解决存在的不足,以期不断提高。

2、加强与科任教师的交流,配合科任教师的工作,把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揉成一条绳,共同创造完美的未来。异常是在期中、期末考临近时期,更是加强与科任教师的合作,共同抓好期末复习工作,并要求协同科任教师安排好各科之间的复习时间,防止出现各科争着抢时间的现象。

3、举行了两次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英语的兴趣,我一再的给学生强调这两门功课在以后高考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对取得提高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针对期中考情景,在期中考后进行了一次学生的学习方法交流主题班会,学生交流自我的学习方法,改掉不良的学习方法,开始培养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

4、常表扬学习认真和学习提高的学生。对于勤奋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以树立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针对期中考考试中成绩优秀和提高较大的学生,及时地进行奖励。

5、常与学生谈心。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一般的学生,我都能常与他们谈心,鼓励他们提高。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我常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并关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我能鼓励他们慢慢提高。而对于后进生,要求他们在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努力向前。

异常是针对学生关心的学习成绩问题,在期中考试之后,就学生的成绩,我有计划的和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做了交流,并给了他们一些提议。

6、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对于表现有提高的学生,能与他们家长交流,对他们的孩子进行表扬,并要求他们继续配合学校的工作;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必要的时候也能要求他们家长共同教育管理好孩子。

四、努力创立一个民主的班团体。

经过公开竞选的方式让学生选出他们满意的班干部,让班干部真正起到学生管理学生的作用,而班主任更要对班干部进行培养。许多事情我都能征求学生和班干部的意见,由生活委员自收自管班费,并定期公开班费收支情景。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结与回顾。当然,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的不足。对于一名工作不满两年的班主任来说,我明白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去学习,我也将不断提高自我,突破自我,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争做一名合格班主任。

新学期高一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

这一年的一(7)班的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了娇人的成绩。“军训优秀连队”、“期中考试优胜班级”、“礼貌班级”、“跑操比赛、团体长跑比赛第二名”的荣誉一个接一个被一(7)班囊括。班级管理工作走在了平行班的前列。

总结2018,展望2019。

一、用爱心激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开展前途梦想教育。

虽然大部分学生刚开学时是带着对高中、甚至对大学的向往来学习的,有必须的学习热情。但多数同学因基础较差,听讲有必须困难,在开学一个月后,学生中出现了一种畏难情绪,有部分学生甚至想到退学或者转职校的想法。针对这种情景,我们班组织了“我的梦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讲梦想、树梦想,学习那些以坚定梦想支撑而努力拼搏人士的事迹,让学生明白努力在今日、期望在明天。

二、用各种方式开展如何做人、如何提升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礼貌行事。

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中,很多时候学会做人比学会学习重要的多,学习好会让一个人受益几年,学会做人则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孝顺,心中充满爱,对人真诚但不懦弱,尊重但不谄媚,不欺软怕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坚持原则,有内涵、高素质”是我教育学生做人的中心思想。点滴教育融入了平常的管理中,从“礼貌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班会,让学生的行为更加礼貌,素质得到提升。四、加强养成教育,构成勤奋好学的良好班风。我充分利用班会课及其它时间加强宣传力度,调动团体力量制定班级管理量化细则,构成团体的规范;采用班务值日制约束全体同学,让学生养成自觉守纪、自我控制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抓住各种机会,及时与学生、家长及科任教师交流、沟通。

除了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之外,我也常与个别学生进行应对面的谈话。经过平时的观察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交流,资料包括多方面:学习问题、表现问题、思想压力问题等等。同时,经过家长来校或打电话询问或信息、微信等形式与学生家长联系,让家长了解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及时解决问题。经过班主任与家长的配合,及时把学生错误行为制止在萌芽的状态。

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本事及综合知识水平。

“学高为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想,绝大多数学生都渴望一位博学多才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仅要教育指导学生,还要及时更新自我的知识,改变观念。信息时代中,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所以,必要时我们也不妨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提高。

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20__年的暑假,我专程利用休息时间到北京开放大学,努力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并获得“中小学家庭教育中级指导师”的证书。为了工作中更得心应手,这一年,我抽业余时间,努力并坚持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了全国心理咨询师的考试,并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第3篇

一、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主要工作回顾

(一)领导重视,统一认识,成立机构,健全制度,保证义务教

育课程改革实验顺利推进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实验工作。

*年9月,我市成立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负责课程

改革的宏观决策,统筹规划,组织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

责课程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和协调工作。*年9月,我市召开全

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副市长李卓彬、教育局局长华同旭、教

育局副局长陈茂林到会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市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作了

动员和部署。*市教育局先后颁发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

意见》、《关于我市中小学*年秋季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的通

知》、《*市推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制

定和颁发,为我市课改工作提供了依据。

参照市的做法,各区、县级市也组建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一般由区、县级市政府主管领导亲自挂帅,加强领导的力度。颁发各种文件指导、监控和规范课改实验工作。截止*年1月,我市各区、县级市共出台关于课改的有关文件153项,从制度上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我市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了《*课改通讯》,目前已出9期,登载课改文件,宣传课改理念,报道课改动态,交流课改经验,对促进课改信息畅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认真学习,强化培训,把握课改精神实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坚持新课程实验的正确方向

教师是直接推动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新一轮课改成败的关键。切实抓好新课程实验相关人员的全员培训工作,决定着课改实验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我市对新课程师资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共举办培训1585场次,培训665706人次。其中,*区共举办培训328场次,培训588900人次;番禺区共举办培训82场次,共培训13444人次;海珠区共举办培训550场次,培训11538人次……。我市新课程教师培训内容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大类,通识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改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现代课程理论,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评价改革等内容。学科培训内容包括:学科的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使用说明,新教材的教学建议,新教材的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

在培训方式和培训策略上,强调培训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突出参与式,体验式培训。许多区、县级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芳村区采取“由点到面、辐射互动、研训结合、保证实效”的原则,实施三级培训的策略;*区把新课程培训分为“两段”、“三类”,即“岗前培训”和“后续培训”两段,“通识培训”、“学科专业培训”和“校本培训”三类;荔湾区以先导性培训、全员性培训、同步性培训、研究性培训、骨干培训构成集中性培训,通过业务部门经常性到校调研指导等方式开展过程性培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培训,帮助教师把握课改精神实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标准,为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教研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实施

各级教研部门是引领与推进新课程实验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以课改作为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教研室作为课改参谋部、指挥部的作用,使教研室成为课改工作的研究室和指导室、教学管理的业务室、教师培训的导师室、收集与传递信息的情报室,教研员成为课改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研究者和促进者。特别是各级教研部门开展的听课调研活动,通过面对面与教师、学校的对话交流,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的肯定与欢迎。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加强对课改实验工作的宏观指导,*市教研室中小学各学科针对我市课改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就目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发展要求、评价方式、课程资源开发、保障条件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指导意见注重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提供指导。

中小学各学科教研会是经常性开展新课程实验教研工作,促进课改工作深化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近三年来,中小学各学科教研会为实施新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为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作好理论准备。各学科教研会都组织了全体理事以及各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了多次的理论学习,重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去认识本次课程改革的实质,使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义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如:地理教研会采用了“集体学习、科组学习与个人学习”三结合的方式,音乐教研会先后在*城区和番禺组织教研员进行了现代课程理论的学习。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新课程的基本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例如,中学数学教研会在市教研室中数科直接指导下,制定了通过科研课题研究引领和常规的教材教法研究这两个互动的平台、互动的策略去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在*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的引领之下,对其中包含的一百多个子课题分成6个子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的专题研究。同时,以这些专题研究为依托,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了教材教法分析,到农村薄弱学校对口“扶贫”等工作。化学教研会加强对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由市教研室化学科牵头,成立了“*市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中心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重大课题;沟通各区(县级市)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信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到学校听课调研,及时提出对教学质量提高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策略。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教师上岗培训。三年来我市实施的市、区、学校及教研会举办的四级培训中,市教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此外,还开展了一些专题学习,例如英语教研会开展的英语课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教学方式的转变、任务型学习的模式、教与学的策略、评价测试理论、合理处理教材等。四是开展课题研究,建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例如化学教研会提出了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带动对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英语教研会成立了5个专题理论研究小组:高考备考策略研究小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小组、学生发展性学业评价研究小组、初中新教材教法研究小组和竞赛小组。每年召开年会,为教师们提供了宣读论文、交流心得的平台,并开展了论文评选活动。音乐教研会启动了《开展中小学生音乐创造活动的研究》课题。目前各区已基本完成选点、确定实验班级和实验人员、进行方案研究等实验工作。五是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许多教研会向教师提出了要求:在每堂课的实施过程中在要对照新课标认真备好课,在课程实施中做好课堂空间的管理、课堂时间的管理、课堂行为的管理。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进行课后反思,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进,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许多教研会还不定期地举办优质课的观摩、学习活动,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录像”、“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五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教研会在教研活动上多次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指导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例如英语教研会通过举办“初一英语词汇竞赛”、“初一英语手抄报”、“初二英语听力竞赛”、“初三英语综合能力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TopShow”表演等活动来刺激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六是开展发展性评价研究,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如信息技术学科教研会按照*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规划,组织各区、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探讨与研究,构建适宜本区教学实际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以校为本开展教研,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是打造学习型学校,创办学校特色的重要举措,是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实现理念与实践相统一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活动在各区、县级市学校蓬勃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区以区域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举办了“*区小学校本教研研讨会”;芳村区积极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新模式,如对比教学模式、课例分析模式、课题研究模式、观摩研讨模式、学校沙龙模式、论题答辩模式等,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从化市召开了“以校本教研为主线,以案例研讨为突破口,推动农村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的现场会;荔湾区全区启动了“校长负责、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个人反思”的校本教研;白云区构建了以区教研室为指导、以学片为核心、以学校校本教研为主体的三级教研网络;天河区采取“以点带面、滚动发展、从局部到整体、层层推进”的工作策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如“联系人工作制度”、“区域校本教研评估制度”、“校本教研沙龙与开放日交流制度”、“教研员体验教学制度”、“联片教研工作模式”等,被教育部定为《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项目》国家基地。

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重点,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组织开展新课程观摩课、优质课、研讨课共8683节,其中,海珠区多达3476节,从化达1030节,*区达888节。这些活生生的课例一方面反映了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对这些课例的研讨,又推动了新课程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课题引领,深化科研,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科学化水平

以科研带动课改,以科研提升课改,把教育科研的重心转移到课改实验中来,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策略。课改实验启动以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问题形成研究课题,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课题展开行动研究,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生活的一部分,校校有课题,人人勤钻研已蔚然成风。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申报立项关于新课程实验的科研课题共计1894项。其中番禺区达686项,*区达638项。越秀区以区域性三大重点课题《教学行动研究与现代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研究》、《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性评价研究》统领新课程实验的教育科研工作。天河区颁布了《新课程实施研究课题指南》,开展课题负责人培训,并通过评估、规范全区的科研工作。*区实施课改实验与与教育科研同步,形成“实验过程课题化,实验总结科研化”的经验。黄埔区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为思路,从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理解和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花都区在全区各校建立和完善科研制度,加强立项课题管理,把集体备课和一般教研活动纳入科研轨道,开创了“一般教研科研化”的新思路……

(五)加强课程管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课改实验损失,保证课改实验质量

义务教育新课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加强课程管理,以保障新课程的正常、良性、有效运转。我市按照广东省关于“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课程设置模式”的要求,确定课程设置,认真做好教材选用工作。各区、县级市根据*市教育局制订的《*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试行)》,制订本区、县级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实施意见,并指导学校编制科学可行的周课程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市和各区(县级市)由教育行政领导、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代表组成教材选用委员会,从有利于课改的稳定推进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出发,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认真确定本区、县级市的选用教材。各区、县级市按规定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积极开发地方与校本课程,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共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549门,其中番禺区多达171门,海珠区达152门。

评价是加强课程与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教育局颁发了《*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意见(试行)》,以发展性评价作为*市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核心主题,推进了我市在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有力促进新课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一批试点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两年来先后在市六中、南武中学、人民中路小学、*市卫生学校召开了四次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现场会,以《*课改通讯》为阵地,出版了三期《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专刊》,多层面、多角度展示了我市中小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为防止课改过程中轻视知识,忽视质量的倾向,切实保证和提高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质量,*市教育局*年6月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的通知》,建立全市性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抽测制度,加强对学生学业质量的监控。到本学期为止,我市已在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各年级进行34科次纸笔质量抽测,在二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组织英语口语和生物等学科的非纸笔抽测。并对已进行抽测科目的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发现问题,改善教学,有力地保证了我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最大限度降低了课改所带来的质量损耗,确保了课改实验的质量。

(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形成区域性推进新课程实验的策略与特色

我市区域广阔,不同区、县级市之间经济、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新课程实施。各区、县级市结合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逐步形成了区域性推进课改实验的不同策略和特色。*区以“整体启动,同步推进”为原则,以“分段视导,全程跟进,全面指导,分点突破”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策略,注重试点带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试点检测校、学科试点和中心备课组的示范、辐射作用。天河区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等组成课改专家组指导课改实验,以评价改革研究作为推进新课程实验的突破口,深入开展学生成长记录袋研究、口语评价研究、学生学业多元评价研究;建立由教研室牵头,基础教育科、督导室、区进修学校、电教站参与的联合督导工作机制,全方位了解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和解决课程改革实验进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确保课程改革依法规、按计划、创造性地实施。从化市针对农村山区县市的特点,提出了“着眼整体、着力乡镇、以城带乡、以研促改”的工作思路,采取“以校本教研为主线,以案例研讨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农村课改向纵深发展”的工作措施,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山区推进课改实验的有效途径。番禺区确定了理念先行、机制保障;培训提升、研究推动;评价导向、典型引路;专项突破、深化改革;把握契机、实践创新的总体思路,构建了“区—片—镇—校本”和“教研员—特约教研员—中心教研组成员”的教研网络及督导评估机制,开展教学新秀、十佳青年教师、优秀案例等评比活动,促进大区域课改工作。……

(七)及时总结,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课改实验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交流借鉴是提升课改实验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编制、出版关于新课程实验的论文集、案例集,召开报告会、研讨会、现场会是进行课改实验工作总结、交流的重要途径。截止*年1月,各区、县级市编制、出版反映课改实验成果的论文集、案例集共计544件,其中,*区、海珠区分别多达162件。各区、县级市在课改实验中组织召开新课程专题报告会、研讨会、现场展示会共计1437场次,其中海珠区达379场次,*区达234场次,从化市达157场次。这些类型会议中,现场展示会因其准备充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参与面广,研讨深入而辐射范围广,影响力较大。如:*年4月*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场会在*区召开,700多人参加了大会,*区的做法及经验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示范辐射作用,大大推进了我市课改实验的进程。*年4月的“*区小学校本教研研讨会”,200多人参加了现场研讨活动,*区校本教研的做法及经验得到推广,也进一步推进了对校本教研的研究与探索。从化市于*年3月和*年12月的两次课改现场会,展示了他们在农村地区推进课改实验工作的探索与突破,参加研讨人数均超过1000余人,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各区、县级市的课改现场会不仅在全市范围内搭建了一个探讨问题、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平台,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水平和工作成效。

二、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初步成效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课程意识的增强,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并不断转化为教学行为

新课程实施以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以及在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内容与实质逐步理解、认同,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改革之中,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校长的管理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生观的转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不仅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得到体现,这与以往教学中“目中无人”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发现,很多实验教师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开始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兴趣与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结论,同时注重学生思考、比较、选择、判断、质疑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衡量学生。

其次,课程观的转变。新课程实验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仅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而是对课程内容不断解读、不断创新,对课程资源不断开发、不断整合,增强了课程调适意识与课程创生意识,新课程让教师感到了一种民主、开放的文化氛围,给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再次,教学观的转变。新课程实验中教师不再把教学过程当成简单的“讲授——接受”过程,而是成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对话与交往的过程,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与分享的过程,师生成为了“学习共同体”。

教师观念的更新,课程意识的增强,端正了教学指导思想,大大改变了教学面貌。正如*三中在总结中所说:我校在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以来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互动教学、开放式考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等日益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迸发出积极投身课改的热情,学校的课堂教学也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中在总结中写道:课改以来学校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教师启发式教学多了,学生提问和发言多了,课堂气氛也变得十分活跃起来。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段被大量使用,往日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现象已基本得到遏制。形成多种多样的学生评价方式,考试分数已经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一个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理念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大的动力,也是促进课改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我市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提高,对课标的理解日益加深,对新课程实施的自觉性日益增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验在我市正积极推进和稳步实施。

(二)以课堂教学优化为新课程实施的中心,促进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教师角色有所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沿着有效的方向发生积极的变化

课堂上的变化是衡量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市继续深化课堂教学优化研究,探索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设计—实施—评价”全过程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优化活动。在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大量的课堂教学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市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并积极地尝试和探索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途径与原则。可以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总体面貌在新课程推动下还是发生了较大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课堂教学目标的变化。老师们注重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想象、试验、质疑、发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经历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结论与过程有机融为一体,知识、能力与情感和谐发展。

(2)课堂上师生关系走向民主、平等,课堂气氛变得和谐与活跃。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出现了平等、民主的关系,课堂的气氛格外活跃与和谐,大大克服了原有课堂上教师“一言堂”与“一讲到底”的沉闷状态。

(3)教与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纵观全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法日趋灵活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有所尝试和运用,照本宣科、单纯说教的现象正在减少。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价值引导者、新课程的探索者与研究者。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教师不再拘泥于按教案的程序机械展开教学,而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大胆质疑;在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较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有趣味,学得有成效。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做到重组内容,整合资源,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搭建阶梯、拓展思维、引导探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4)课堂日益走向开放,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在新课程实验的课堂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思想有所解放;教材不再是死的教材,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调整、拓展,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突破了课堂的时空局限;学生与老师更加紧密地交流与沟通,可以有各自独立的理解与个性化的表达,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与辩析,师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在课堂上教师注重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成份,运用教育机智,适时调整预设环节和改变教学策略,展现了师生活动的真实性与鲜活性。

(三)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缩小了实施的课程与学生获得的课程之间的落差,保证了大面积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中,始终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重点,紧紧把握课程标准,理解各门课程的育人目标与内容特点,认真钻研新教材,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努力掌握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我们一致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市教研室在充分理解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教学实际,制定了《*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现阶段研究专题,以及教研方式改革等等,帮助教师更好理解新课程,把握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这些学科指导意见,可以说是我市教研人员与实验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进行积极探索的阶段成果。

除此之外,各学校、各学科在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图书资料、网络媒体、社区家庭都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建成了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库,教师的教学真正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重要转变。在这方面,我市大部分学校都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将网络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开发、积累、创造了大量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资源,扩大了教师的视野,超越了狭隘教学内容的束缚,激活了师生经验,丰富了师生的生活。尤其重要的是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育教学智慧,不断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力支持了新课程的实施。

(四)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与技术得到广泛普及与运用,新的适应新课程实施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正在建立

两年多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与支持作用。发展性评价功能的全面性、评价目标与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以及重视过程、重视评价对象的接受性等先进理念逐步为广大教师所理解,多元评价技术与方法得到普及,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与学生、教师的发展过程自然融合,使评价真正发挥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发展性评价理论与方法,在新课程的实践探索活动中积极尝试,改革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创造了大量鲜活的、有一定价值的评价研究经验。比如,我市初中历史学科的开放性考试实验,小学数学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探究,中大附中的多元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华康小学的“表现性”评价探讨,广大附中运用发展性评价进行作文分点升格训练的经验,南武中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123中学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方式”,协和小学为学生建立“小学生品德发展评价手册”,109中学“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六中开展初中语文听力水平发展性测试与评价的探讨,等等。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步步探索的足迹,标志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理念正不断为广大教师所理解、所运用,并在新课程实验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调控、促进等作用,一个包括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以及相关评价在内的、具有*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正在发展中逐步构建。这个评价体系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理念、内容、形式方面都带有创新性,重视了传统评价方式与现代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市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成果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方法与技术已在我市众多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杠杆。一些学校以发展性评价研究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学校内部考试改革,初见成效。

(五)适应新课程实验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课程创生与开发能力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开设,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新的学校文化正在建设之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赋予了学校和教师较大的自的同时,也对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我市基层学校在努力重建学校管理方式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首先表现在校长管理观念和角色的转变,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充分信任教师,依靠群体力量和智慧,增强教师自主意识创新评价制度,都是大家共同的做法。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各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制定了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保证了新课程在学校层面的落实。比如,越秀区豪贤中学就十分注重探索在新课改视角下的学校管理策略,在新课改中重建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再生学校课程文化;海珠区实验小学则以过程管理、教师管理、质量管理为内容构建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有效推动了新课程实验目标在基层学校的有效实施与达成。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课程设置中给予学校一定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空间,一方面体现在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之中某些内容的开放性,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国家设置、地方指导,更重要的是由学校自主开发;另一方面是三级课程管理概念下提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这都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应该说,*市中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市教研室对*年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专项调研结果分析,我市有很多学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比如海珠区52中学、芳村区何香凝纪念学校、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区中星小学、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白云区江高镇中心小学等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做了深入、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学校的实施策略与课程体系特色。作为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的增城石滩港侨中学确定了《增江河流域探究》作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主课题,该课题主要结合增城的母亲河“增江河”沿岸的文化、历史、环境、生态、风土人情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整合学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探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索的精神;海珠区教研室中学部以群体力量参与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指导,发挥了很大作用。

此外,我市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资源优势,依据学生发展需求,积极开发富有个性的学校课程。比如,广雅中学就有《简明校史》、《信息技术》、《学习方法指导》等十多门校本课程的开发,89中学的《科技·人文·绿色》综合课程,97中学的《艺术人生》、《健康人生》和《情系珠江》,番禺区星海中学的《心理健康》,白云区矿泉中学的《校园文化》课程,南武中学的活动类课程等等都是比较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市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过程中,还有一个做法是用课题引领的方式进行试点,作为广东省和*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广东地域文化资源的课程价值及其开发策略”和“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市教研室牵头,在*市内15所中小学进行试点,通过“培训——总结——开发——研制——推广”的程序,开发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总结出不同的开发路径与模式,在国内相关领域和一定范围内产生很大反响,其课题也纳入了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之中。近日,作为该课题研究的首批成果——由东川路小学、协和小学、京溪小学、环市西路小学、石湾中心小学编写的五本著作正式出版,体现了我市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另一个在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滚动立项的课题——“*市中学语文学科教师编制实施校本课程的研究”是从学科角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十多所中学开展研究,阶段性成果也在整理之中。从全市范围看,尽管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仍有很多误区,开发的课程的水平也有高有低,但是仍不乏一批有一定价值与水准的校本课程涌现,为新课程实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将为学生个性张扬、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在促进各种社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将大大推动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

(六)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新课程实验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契机。所以,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1)课程理念与课程意识的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主体精神的确立,整体意识的增强,不局限于学科知识的理解与传授,使老师们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教学中的问题。

(2)专业知识的扩张,学习能力的提高。按照新课程实验的要求,老师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真正地成为终身学习者,不仅向书本学,向同伴学,还要向学生学,到社会实践中去学,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教学技能。

(3)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的提高。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习课程设计的理论与技术,学习选择和利用书本之外的课程资源,学习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他们在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

(4)教研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新课程实验所提倡的校本教研已在我市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学校创设的一种新的教研文化和教研方式。广大教师在理论引领之下参与到学校课程实施的研究之中,发挥集体的力量,互帮互学,开展研讨,探讨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性、普遍性的问题,并对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与策略,这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不仅创造了一种合作、探究的教研文化,也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另外,在新课程实验中各区县、各学校围绕着新课程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广泛地开展行动研究,使这种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蔚然成风,逐渐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工作的需要,由此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并以科研带动课改,以科研提升课改实验水平,这应该说是新课程实验带给我们的可喜变化,也是课改深入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我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这次课程改革由于时间紧迫,涉及面广,理论上准备不足,实践上各种条件不够充分,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我市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与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特别是学校一级课程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

这次课改,国家在课程管理体制上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明确了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和最终落脚点在学校,因此,学校的课程管理意识和水平,将对新课程实验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旧的课程管理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当前在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课程管理的意识不强,课程管理水平仍然不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把课程管理简单视为课程执行,把课程管理过程看成是一种机械的“上传下达”的被动过程,从而在课程实施中以标准划一的课程内容要求学校和教师,使不少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出现了趋同的倾向。二是在课程管理上存在有厚此薄彼,随意加减课时的现象。某些学校在管理上仍然以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目标,把管理的重心过多地向某些传统的考试科目倾斜,同时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削弱了对“非考试科目”的投入,使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得不到全面落实。有部分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最能体现学校课程管理自主性,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具有不可低估作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实施或是有名无实,或是以课外活动取代课程的实施;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脱离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重形式轻内容、重材料编写轻开发过程等现象不在少数。在新课程实验中,学校如何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课程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有选择地开设地方课程和有针对性地开发学校课程,提高学校管理课程的能力与水平,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二)对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结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理解尚有偏差

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理念的更新,还是在课程实施方面的要求都较以前历次课程改革的力度大,触及面广,然而,不少学校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偏差。

在对新课程目标的理解上,一方面是混淆了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区别,常常把理想的课程目标当成标签,机械地把它贴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以至许多课堂教学常常缺乏学科特点,目标欠具体,内容重点、难点不清楚;另一方面是人为地肢解课程三维目标,某些新课程实验课例把教学过程割裂为实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若干个阶段。把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割裂开来,看不到它们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是需要统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同时实现的。

在对新课程内容结构的把握上,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方面是改革步子不大,拘泥于教材,过分偏重知识教学的情况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是矫枉过正,出现了过多以学生活动取代知识学习的现象,如部分课堂教学削弱间接知识传授的力度,把课程实施重点放在学生通过体验构建知识体系,把获得直接知识与接受人类发现、整理的间接知识的过程人为地割裂开来;部分教师把教学内容的重点过多地偏向与学生兴趣和经验相联系的生活内容,而忽视了学科内在的规律,把强调课程面向生活、教学联系现实与重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对立起来。

在教学资源的处理上,存在着过于依赖文本和忽视文本两种倾向。一方面不少学校和教师仍然把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忽视生活资源,缺乏充分利用文本以外课程资源的能力和信心,以致学生所关注的教学内容比较匮乏,课堂教学成为搬运教材和教参的过程;另一方面,有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网络资源和其他非文本资源的作用,而忽视了文本资源包括教材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导致了教学过程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常常忽视了我国传统教学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尽管令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但是一些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活动,形成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在对待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在摒弃了过去的“满堂灌”的做法之后,不少教师在运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由于忽视了课程的内容,忽视了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要,不加区别地一律把“讨论”、“互动”派上用场,甚至在难以形成问题的内容上也让学生去开展“探究”和“发现”,割裂了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之间的联系,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同时也出现了课程实施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弱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倾向,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课程实验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广大的一线教师。但从当前面上的情况看,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成为阻碍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绊脚石:一是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教师在专业修养和学习能力、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还有待加强。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常常是脑袋指挥不了身体,思想上认识了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但陈旧的教学手段仍在使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一时难以彻底改变,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东西仍然残留在教学过程之中,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还不太多,形成了新课程要求与实践之间的较大的落差。二是许多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学科型的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广大教师参与新课程实验的目标落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正确地把新课程目标密切相关的三个方面融合成有机整体,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将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经验、面向生活与社会的变革和适应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需要等方面,我们的办法还不多。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一些办学条件困难的学校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或因缺编而随意顶替,甚至不能正常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三是当前教师的负担普遍过重。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发展,广大教师的学习任务、教学任务不断加大,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空间有所缩少,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束缚。

(四)新课程实验的保障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支持系统尚需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各级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应该把课程改革当作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但是,当前仍有一些政府部门,在思想上对课改重视不够,把课改等同于一般的教学业务工作,认为那仅仅是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的事,在经费投入、教师工作量计算、学校资源配备、班额控制等配套措施上给与的政策保障还远远不够。部分地区对新课程实验的投入不足,新课程实验所需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较为突出。当前,适应新课程要求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的场室、实验设备、活动器材,在许多一般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显得严重不足;实验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等)的实验仪器标准迟迟没有下达,使学校实验设备的配置滞后;另外,中学新教材要求部分学科的实验量和实验内容较原教材要增加3倍左右,但教学所需要的实验室却没有增加,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课堂教学的要求。

由于对新课程实验重视程度有差距,我市当前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新课程实验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方面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受地域、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学校办学条件所致外部条件上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思想观念、工作态度、改革措施等内部原因带来的差距。个别区、部分学校对新课程认识不到位,培训走过场,措施不落实,对新课标、新学科、新教材的研究缺乏力度,新课程实验工作推进缓慢,与先进的地区、学校存在较大的反差。

课程改革并非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因为它关乎到整个国家今后的发展水平,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是,当前社会各界对课改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均较低,家长对课改的理解也远远不够。学校在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的活动中,难以得到社区以及各类文化、体育机构的支持,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服务场所等配套设施远远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社会舆论尚未形成有利于课改健康发展的氛围,常常出现学校轰轰烈烈搞课改,社会和家长却对学校的做法大泼冷水的现象;社会和家长均不同程度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偏向。保障条件不完备和支持系统不健全,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开展。

下阶段新课程实验工作进一步深化的对策与意见

针对前一阶段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今后的新课程实验,我们将继续坚持“积极稳妥,逐步深化”的推进策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理解新课程实验的精神实质,把握课改大方向,积极探索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措施。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级政府要更主动、更积极地支持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开展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促进教育发展是政府所承担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放在本地区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上,充分调动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加大对新课程实验支持的力度,继续在人力、物力和各种配套政策上为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新课程实验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要积极、主动协调社会各级部门和相关机构,要通过各类媒体继续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报道,为新课程实验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关心、支持课改成为全社会的一个共识。

(二)各级教育职能部门和中小学,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继续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各项工作

各级教育职能部门,要尽快拟定新课程实验设备设施配套计划,逐步充实新课程实验的各项物质条件;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教师培训工作,特别是强化管理者的培训,努力把校长培养为认识明确、引领到位的课改先行者;市、区(县级市)教研部门要积极做好新课程实验的调研、指导工作,继续完善市、区(学片)、学校三级教研网络的建设,为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创设空间,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保障。

要充分发挥中小学各学科教研会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作用,各学科教研会要在新课程培训、教学研究、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近期,*市教育局教研室准备颁发《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学科指导意见》,各级教研部门和学科教研会要认真抓好指导意见的落实,以促进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开展。

中小学要继续提高课程管理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制度;要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的能力;要善于利用学校在社区的优势,利用家长学校和学校开放日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家长展示新课程实验的过程和成果,争取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对新课程实验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正确把握新课程实施的内涵和把课改工作重心向薄弱环节倾斜

正确把握新课程实施的内涵,要求学校和广大教师要正确认识课改的方向和课程实施的内涵,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教学内容改革与课堂教学优化为重心,促进我市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新课程实验,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案验证,而且还是一个充满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当前,我们要重点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存在的落差问题,在努力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的关系、学生主体参与与教师正确引导的关系、各种教学方式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课程实施中文本资源和各种课程资源的关系及其综合运用、开展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和加强质量监控的关系等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促进广大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

把课改工作的重心向薄弱环节倾斜,是根据课改需要而提出来的一项工作策略,指的是为推动课改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把新课程实验的重点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学生倾斜。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的基础性教育,新课程实验决不是为了培养少量优秀的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因此,下阶段新课程实验的工作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要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我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采取政策倾斜、对口帮扶、分层指导、分科突破等手段,努力缩小我市各类地区、各类学校之间在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差距。另外,对部分困难学生,要注意调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等,鼓励他们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发展,通过课改大面积提高我市义务教育质量。

(四)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社会网络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感到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匮乏,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十分狭隘,仅仅把它局限在教科书、教参、教辅资料上,而不注意组织师生挖掘和利用符合学生经验、易于形成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由于课程资源意识淡薄,导致了大量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被加工、转化成为课程内容,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一方面是继续充分运用学校现有设施,如扩大图书阅览室的功能,开辟学校植物园、动物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把整个学校变成学生可参与的学习空间;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如建立种植、养殖园等劳动基地,或与学校周围的工厂、部队、乡村等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是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本校所处的环境资源,如地处农村的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城市学校的社会、科技、文化资源等等,将其转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各级行政部门要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相互转化的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的互相联系与共享。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使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相互转化成为可能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继续完善*教育科研网、*教研网、*名师网和各学科教研网的功能,强化它们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五)深化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其导向与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