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4 09:43: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图书馆调研部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包括老师们对阅读活动参与的主动性、阅读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性、图书馆课程的有效实施性。为此,本学期图书馆计划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校园图书室计划制定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校园图书室计划制定一
20--年图书馆将紧紧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工作要点,以“深化改革年”为契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措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中心工作提供完善的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强和优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1、认真做好年度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及网络数据库资源的购置计划。科学使用好文献购置经费,组织好年度图书采购招标工作,保证数量增长的同时兼顾质量建设。
2、落实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所购及续购的各类网络数据库的安装使用及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同时加快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数据量增长10%左右。
3、根据纸质新书及电子图书出版状况,调整纸质图书采购品种及数量,增加新书品种,减少复本量,适量增加电子图书,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
4、调整报刊收藏结构和品种,重点收藏与学校重点学科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重点期刊和其他利用率较高的期刊,确保博士点建设相关学科文献的购置,力争相关学科文献达到较好保障。
5、进一步调整馆藏布局,继续做好图书转库工作,力争完成5万册图书转密排书库工作。
6、积极挖掘网络免费资源,有效使用CALIS、CASHI以及协作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7、鉴于当前书籍价格上涨和数据库续费不断涨价等实际情况,努力争取学校更多的经费支持,尽力满足师生对文献信息的新需求。
二、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1、积极倡导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教育工作,通过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职工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拓展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图书馆和各部门业务学习制度,根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制定较为详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每月进行业务学习不少于2次。
2、积极探索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做好书目推荐、图书评论、导读等阅读指导,推进移动阅读、网络阅读方面的技术服务。
3、继续开展好“读者服务月”活动,深化优质服务工作,针对师生不同层面的服务要求,制定不同的活动计划,丰富活动内容,完善运行机制。
4、大力拓展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开展与其他协作图书馆的联合建设与服务,发挥CALIS、CASHL和BALIS文献传递在共知共建共享方面的作用。
5、加强课题服务工作的力度,积极与科研处及申报、立项课题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完成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的跟踪服务不少于10项。建立学科馆员管理办法,探索和实践学科馆员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开展深层次服务模式。
6、深入教学院部,积极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宣传和推介,或采取与数据库商合作等多种方式,到院部进行使用介绍。继续制作电子版新书书目发送给相关学院,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和利用新资源。
7、加强与各学院之间的直接联系,积极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工作,举办10场以上专题培训讲座。按照需求,组织师生来馆培训,采用演示与实习操作相结合的讲座形式,广泛宣传图书馆资源和使用方法。
8、做好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管理工作,调动和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开展多形式的志愿活动。
9、维护好图书馆网络及设备,做好馆内的网络技术服务,保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并为读者提供技术服务。
三、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1、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转变工作作风,改正“”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班子建设,切实落实整改措施;提高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抓好每周的政治理论学习,利用各种有效的渠道和载体,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2、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活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防范宗教渗透校园工作。
3、加强常规服务工作的管理,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和劳动纪律管理。做好督导检查工作,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4、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民族团结工作,认真落实《新疆财经大学文明单位管理办法》,继续制定和完善图书馆创建校级文明单位工作实施方案,保持荣誉,力争获得校级文明单位。
5、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注意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
6、加强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引进具有计算机、图书馆学科背景的硕士研究生,改善人员和学历结构。加强对职工的学习培训,多派出职工进行疆内馆际交流,参加学习班和会议交流。
7、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根据群众意见确定调查研究项目,重点做好有关职工工作生活方面的调研、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情况的调研、读者服务调研和学科服务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及时改进工作。
8、继续修订和完善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制度修订后形成并印制新的《新疆财经大学图书馆制度汇编》,以制度建设促进和规范图书馆事业发展。
9、加强科研工作,制订相关措施,围绕图书馆工作和服务制定研究选题,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从事与图书馆专业、技能相关的研究工作,以工作带科研,以科研促工作。
10、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严格遵守消防条例,积极做好防火、防盗、防尘的安全工作。做到经常盘点及巡视安全死角,确保图书馆财产的安全。力争获得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1、切实做好工会、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集体活动,全面促进图书馆和谐发展。
12、做好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努力改善办公设施条件,争取更新部分工作用电脑,提高工作效率。
校园图书室计划制定二
图书管理工作是非常繁琐而又神圣的。管理的是图书,传播的是文化和思想。现将20--年学校图书馆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图书馆工作自始自终强调读者第一、服务育人、文明规范、科学现代化的服务理念。师生是学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图书馆提供的书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文明、整洁、清新的馆容馆貌,学生阅览室为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造就良好的阅读场所;
二、工作目标:
1、加强阅读、宣传指导。定期开展“好书推荐”工作,使学生喜爱阅读,并在阅读中培养情感,陶冶情操。
2、坚持做好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集体阅读课活动;为了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会读好书。让学生品赏优美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佳作,从中获得美的发现和感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
3、做好全校各班图书角图书管理工作;
4、做好学校教材征订、发放工作,确保课本发放及时到位;
5、在图书馆业务水平提高方面,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进行思想教育,端正服务态度;
三、具体工作:
1、管好用好图书资料,为教育教学服务。
2、为高一新生和新来教师办发借书证。对调离学校的教师做好清退图书,注销其借书证的工作。
3、图书角图书发放工作;
4、教师阅览室做到每天报纸及时上架,每周学校宣传栏报纸更新及小管理员培训工作;定期向各教研组推荐各学科期刊。
5、科学管理各类书刊资料。利用电脑出色地完成图书和资料的借出与归还情况,并定期进行汇报。
6、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及时宣传并推荐新书和图书馆各项活动信息;
7、利用学生阅览室,做好期刊阅读、整理工作;
8、培养优秀的管理队伍。对各班级图书管理员定期培训,建立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服务精神,热心工作,规范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借阅制度。
9、做好书籍的修补与整理。定期检查,整理好书报,杂志资料,及时修补损坏的书籍。月底、年底做好资料的整理和装订保管工作。
10、填写好各项登记表。为规范管理,便于查找;
11、认真贯彻落实《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管理规范》的要求,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
12、热情接待参观图书馆的来宾。
13、完成好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14、搞好图书馆各室的环境卫生,给读者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阅读氛围。
四、图书馆工作始终如一,以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管理要有章有序,有始有终,使图书馆所有图书资料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让图书馆成为我校的文明窗口单位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园图书室计划制定三
我校图书馆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之,学生最喜欢的校园场所,然而这些远远没有达到最终的目标,在硬件和阅读活动不断开展的基础上,这学期图书馆重点工作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方面将阅读活动和学校的各项工作相结合,活动更入人心,更有特色,同时着力在老师中间推广阅读,包括老师们对阅读活动参与的主动性、阅读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性、图书馆课程的有效实施性。为此,本学期图书馆计划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一、做好开馆准备,有序逐步放开
开学前两周处理丢卡、转学生办卡、召开“小管”会议强调本学期工作要求、培训三年级小管的工作、家长义工排班调整、入馆礼仪强化、班级图书角选书、班级挑选英文图书等等相关事宜。处理好开馆的准备工作,让图书馆有序逐步地开馆。
二、阅读活动和学校的各项工作相结合
本学期是非常忙碌的一学期,如爱心周、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等几个重要的全校性大活动,为了让阅读活动不增加师生额外负担,本学期阅读活动将与学校各项活动相结合进行,让阅读像日常常规一样深入人心。本学期重点是科技读书节,在上学年举办的全员参与性科技体验活动受到学生喜欢,本次科技读书节,将继续采用全员参与性方式,与创客合作,让学生体验更多的创新体验活动。另外,读书节期间还将举行各种科技类的主题活动。
三、阅读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性
推广阅读本不该是语文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个学科老师的责任,以往只有个别学科的某些老师在尝试推广阅读,本学期希望借助智慧课堂评比的契机,让更多愿意尝试的老师也能渗透阅读内容进入学科课堂,这样既不增加学科教师的负担,也是一种新的课堂形式的挑战。
图书馆工作行事历:
二月份:
1、开馆准备;
2、部分新书录入、上架;
3、转学生、丢卡生补办图书证;
4、阅读课正常入馆;
5、学期初入馆礼仪的整顿;
6、阅读课量化表的发放;
7、挑选班级图书角图书(各班100本);
8、英文绘本入班登记;
9、寒假作业上交及展示;
10、召开“小管”会议;
11、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和行事历;
三月份:
1、第二轮“故事爸妈团”开讲;(储霞负责)
2、为儿童哲学教学研究提供资源支持;
3、故事哥哥姐姐讲故事的招募、培训、开展(午间);
4、与教导处商定如何将阅读融入智慧课堂评比中。
5、与大队部合作策划读书节活动。
四月份:
1、科技读书节启动仪式;
2、科技读书节全员体验活动;
3、第三届“小牛顿”班级科普知识初赛;
4、“小牛顿”科普知识擂台赛决赛;
5、“故事爸妈团”主题:科技主题;
6、组织各班开展科技主题的班级读书会;
7、更换挑选班级漂流图书;
8、结合学校森林课堂设计阅读活动;
10、主题展示:科技创造未来
11、世界读书日——校长为图书馆当一天义工;
五月份:
1、与大队部商定阅读与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融合方案;
2、带领学生、家长、老师挑选图书;
3、主题展示:有趣的职业介绍
4、“故事爸妈团”主题:有趣的职业介绍
六月份:
1、归还班级图书。
2、期末图书清点;
3、布置各年级段暑假阅读作业;
4、商定阅读之星、最优小管;
5带领优秀小管、家长前往书店挑选书籍作为奖励;
前言
在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下,我国公共图书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已经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并且目前已经成为社会中多个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也因此使得,服务弱势群体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任务。但是需要注意,目前为止,我国很多地区公共图书馆都在教育、服务弱势群体的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服务深度不够,服务工作进行的不顺利等,因为这些原因使得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的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关工作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并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对服务方案作出合理的优化,从而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稳定发展。
一、教育弱势群体分析
弱势群体也被成为弱者群体,脆弱群体。根据社会工作,社会学界,社会政策等达成的共识对弱势群体进行表述。弱势群体指的是一些由于存在某些障碍从而导致的缺乏政治、经济等处在社会的不利地位上的人员群体。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将弱势群体划分为两大类:生理型弱势群体,社会型弱势群体,生理型弱势群体主要包括残疾人,长期有病者,处境艰难的未成年等,而社会型弱势群体则包括下岗职工,进城发展的农民工,农村地区收入较低的人员,生活贫困的群体,由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而被淘汰的务工人员。
弱势群体受到一些客观条件限制,从而使得他们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处在劣势状态中,所以他们需要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及时帮助。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弱势群体出现了新的特点,信息贫困,他们由于社会地位低,素质低等种种原因,因而得到的信息较少,目前正处于数字信息贫瘠阶段,所以他们在信息资源的掌握,信息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都处于劣势。信息资源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它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这种财富还直接决定了人员是否有创造其它价值的途径。所以有关工作人员更应该积极承担起帮助弱势群体、服务弱势群体等工作。
二、公共图书馆教育弱势群体服务现状
1.服务制度不完善
对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来说服,服务制度是确保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例如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相关制度已经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的某一地区的图书馆在2010年5月份制定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规范》,在制定的约束下,工作人员积极的做好服务工作,并及时对服务工作提出创新性的思考。但是目前在我国某些公共图书馆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例如并未及时制定服务规范,使得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教育工作缺乏有力的参考,从而影响到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缺乏专业化的服务人员
目前我国某一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工作中存在专业化人员缺乏的情况,例如某些人员对相关文献检索的方式过于落后、检索速度慢,个别服务人员在弱势群体服务的过程中存在服务观念落后,不知道如何与文盲人员进行沟通,导致服务工作工作被动[1],如此一来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工作效率,还对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3.调研工作落实不到位
公共图书馆的某些工作人员在对弱势群体做出调研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化,例如一些人员在询问部分读者对目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满意度的环节,当读者说出建议时,工作人员并没有将读者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记录下来,只是记在脑海中,由于没有进行登记,从而导致在后期的服务过程中依然采取的是之前的服务方式,忽略了读者的主观感受,读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带来投诉,严重影响了公共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三、公共图书馆教育弱势群体服务的优化方案
1.建立并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相关制度
《中国公民图书馆管理规范》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中弱势群体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我国有关人员服务弱势群体的主要依据。所以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弱势群体的相关工作中将《中国公民图书馆管理规范》作为参考,积极建立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服务制度,从而将服务弱势群体工作作为公共图书馆建设工作的一部分[2],并加强对相关服务制度的不断完善、改进,通过利用法律手段确保弱势群体的教育、服务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确保服务制度的贯执行。在制定建立并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几点:
1.1以公共图书馆法规作为主要依据,并根据图书馆发展、服务工作等实际情况,建立起有实用性的弱势群体服务制度。
1.2对工作人员、部门负责人等的职责做出明确,同时还要对服务弱势群体的工作计划、服务模式等进行科学的表述,从而为弱势群体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础。
1.3在相关制度的完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指定人员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以便于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教育工作进行评价,有助于及时发现在服务弱势群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第一时间做出改正。
1.4将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实际工作效果进行挂钩,实现规范化管理,从而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只有认真做到这几点,才可以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弱势群体工作有法可依[3],有章可循,从而确保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ψㄒ祷?人才的培养
图书馆是弱势群体服务工作的主要场所,同时还是提高弱势群体文化程度的场所,对弱势群体来说,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工作方式,服务态度等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文化程度,文化取向。所以为了有效的提升弱势群体的文化程度,价值取向,图书馆的有关工作人员首先要提高对相关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还要在服务过程中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2.1管理人员要及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图书馆资源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文献检索速度以及检索能力,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使他们掌握手语,心理学,盲文等多项内容的沟通方法,以便于实现工作人员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友好交流。
2.2大力培养高素质、组织能力强的人员来作为管理人员,首先对这些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提高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关注度,并要求他们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成为基层人员工作的榜样。
2.3加强对目前图书馆服务管理体制的完善,积极开展更具特色的弱势群体服务工作交流大会,例如设立专门的服务课程,对弱势群体信息的获取、文化程度提高等问题做出重点探讨。
3.强化调研工作,构建弱势群体服务型数据库
由于弱势群体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所以只有先充分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不同读者的不同爱好,才能够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有针对。图书馆必须拥有专门组织人员,强大的服务力量,并委派人员深入到弱势群体的生活区域,从而进行实地调研,掌握更全面的信息资料。在具体调研环节,不仅要了解弱势群体日常活动种类、还要掌握他们参加各种集?w的活动[4],例如友谊赛,业余健身活动等,同时还要对他们的收入、开销等内容的相关信息作出分析与研究;了解不同身份读者的不同阅读感受、精神需求,向他们询问阅读后的意见或者建议,认真做好记录,为改进服务方式奠定坚实的基础;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还要加大与有关部门、机构的合作力度,例如妇联,残疾人协会,失业保障中心,劳动就业机构等,进行友好合作,以便于从这些部门了解到弱势群体更多的信息内容;根据以上调研以及相关信息记录等内容,构建弱势群体服务型数据库,并在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将读者潜在的需求做出详细的登记,同时对不同身份读者的需求进行对比分析[5],从而在服务工作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对公共图书馆资源信息的要求,建立长期稳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信息辅助系统。
4.提高弱势群体相关人员的素质
由于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低,信息素养较为薄弱,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途径少,所以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弱势状态日益严重。因此为了减少有关部门的压力和难度,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提高弱势群体相关人员的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利用好图书资源的优势,从而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和培训的机会,积极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意识以及生存能力[6],让他们可以在培训活动中搜集更多的知识信息。定期组织弱势群体相关人员参加免费讲座、专业研讨等活动,也就是采用多种方式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并在此过程中及时引导他们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来判断信息来源的准确性、真实性,通过对信息进行筛选,从而将垃圾信息做妥善的处理,有效提升信息的利用率。
1 书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上有著名的 “书理学”三原则:书是基础,人是关键,用是目的。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也有 “图书馆学五定律”,即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1.1 推荐书目(纸质书)
推荐书目是针对一定的读者对象或针对某一专门问题,经过精心选择而编成的书目,供读者学习某一门知识或了解某一事件,也包括为配合专业学习的专业阅读书目。
目前,很多读者读书存在局限性、盲目性、急功近利性。很多读者有对知识的渴望,可由于缺乏阅读能力,找不到适合自己读的书籍。有的读者只是盲目地看别人在看什么,而不知道到底自己需要什么。有的读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很难获得真正的知识。推荐书目的出现不仅引导读者读哪些书,指明读书的先后次序,还会进一步指导怎样阅读。
1.2 电子书
以手机为媒介如国家图书馆推出的 “掌上国图”,该服务包括移动数字图书馆、短信服务、国家图书馆 WAP 网站、手机阅读和国图漫游五部分。
以电脑数据库为媒介的电子图书,如南京市金陵图书馆数字资源大体包含图书杂志、期刊论文、试听资源、地方文献、试用资源、其他资源六大板块。
电子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已经对传统阅读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推广应当适应时代的变化, 有专人对读者进行指导和辅助,提供与时俱进的阅读方式,协助阅读设备的使用等。
2 人
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要特点是交流,交流主要是馆员和读者之间的交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吸引读者。
2.1 青少年
青少年不仅是国家未来的主人,还肩负着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 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就显得至关重要。婴幼儿是奠定阅读习惯的基础阶段,青少年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
少年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建立全民阅读的基础。倡导全民阅读,应从儿童抓起,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养成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研究的意识;提供优秀的少年读物,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建立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完善少儿图书馆建设,让中国的小读者可以做到“有困难找图书馆”。
2.2 弱势群体
阅读推广的工作重点,应该是阅读困难群体,包括低识读能力人群、低幼与学龄前儿童、残障人士、农民工子弟及农村留守儿童、经济困难人群等,这是由图书馆的基本理念所决定的。公共图书馆应当根据本地区弱势群体对图书馆和阅读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阅读服务。最大限度的维护弱势读者的权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无限的服务中去。
2.3 阅读推广人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首先要进行读者调研,研究读者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了解读者需求。为使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常办常新,需要培养阅读推广人。公共图书馆应成立一个机构,专门负责阅读推广的策划、宣传和实施,即推广活动部;要有专人负责审议、决策推广活动部的推广方案,还要有专人参与和监督。这样,有了完善的工作机制,责任明确,目的性强,宣传到位,就可以保证推广活动的顺利实施。
2.4 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作为读者阅读的引路人,不仅要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娴熟的计算机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阅读推广技能。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帮助和辅导读者在众多的文献信息中迅速获取所需的信息,解答读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另外,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主导读物选择方式,重视读者的阅读偏好,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此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服务中融入人文关怀,让读者从内心感受到图书馆的美好。
3 生活
3.1 亲子阅读增进亲子关系
阅读应该越早越好,甚至可以从零岁开始。一项研究表明,与年仅 6 个月的婴儿一起阅读,有助于儿童早期的语言和识字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丰富婴儿的情感,并且亲子阅读可以让孩子和宝宝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进行交流,增进亲子关系。
3.2 快乐阅读
从小就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他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光荣的事情。公共图书馆应为青少年提供宽阔的经典阅读平台, 使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对经典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并从中收益。经典著作的阅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经典书籍,潜移默化的完善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
3.3 创建学习型和谐社区
现代社会的休闲娱乐丰富多彩,如电视、网络、游戏、KTV、电影院等,居民受到物质生活干扰,不能像以往一样专心阅读,阅读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市级图书馆应该利用在街道社区设立的小型图书馆,制定相应的阅读推广计划,吸引居民用阅读充实假期生活,帮助居民提高阅读能力和习惯,建设学习型社区。此外,由社区图书馆组织的阅读推广活动能给陌生的居民提供一个互相认识、互相学习的机会,将有助于改善人们之间日渐冷漠的邻里关系,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3.4 全民阅读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专家认为,全民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设立国家级的全民阅读条例以规范和保障各类阅读活动非常必要,其法律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图书馆 战略规划 流程设计 实证研究
[分类号]G250
自现代图书馆诞生以来,图书馆个体与事业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从工作计划到长期计划,再到战略规划乃至战略管理的过程。就性质而言,图书馆早期的发展规划受限于独立的视野和静态的理念,而新兴的战略规划则为突破这些局限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框架。图书馆的规划阶段包括了战略分析和战略制定等功能活动环节,战略分析关注组织的历史背景,确定组织的发展目标;战略制定涉及战略活动的信息输入、匹配、决策等。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对战略规划流程的合理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相关研究综述
总体而言,在规划的具体实施中,图书馆需要展开从数据采集到需求调查,从方案制定到实施准备的4个阶段,并在实践运作中进行大量的评估工作。具体细分,国外学者将规划程序描述为7个步骤:发起和同意战略规划程序;识别组织任务;阐明组织使命;任务和价值观;评估外部环境以明确机遇和挑战;评估内部环境以明确优势和劣势;确定战略重点;设计规划方案和实现战略重点。新时期较为著名的是Bryson在《公共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规划》一书中构建的“战略变革周期”(strategy change cycle),包含启动规划过程、明确组织权限、明确使命与价值观等10个环节。印第安那大学Bloomington图书馆的规划实践证明,该流程的应用的确能实现更为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绩效。
作为整个战略管理总体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战略规划主要涉及环境分析、方案制定等环节,可以形成若干规划模型。Evans和Ward在讨论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信息机构的专著中,提出以环境扫描为先导,以任务明确为目的的战略规划模型。其中,环境扫描为总体战略的设计提供基本的决策依据,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在环境信息、组织能力、资源和上级机构的限定基础上得以确立,这些因素为战略规划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战略规划的制定包括设置一系列的目标和计划,进而明确针对各项计划的具体任务。目前最盛行的图书馆战略管理模型PDCA(Plan,Do,Check,Act)将以上流程更为简练地划分为:包含确立绩效评价标准的战略规划;会计组织行为的战略实施;针对最初和补充的目标进行实施效果评价的战略检测以及针对人员和其他各类资源进行匹配目标式调整的行动方案。最著名的图书馆战略管理专著之一:《规划与结果:公共图书馆变革过程》将战略管理中的规划环节细分为考察社区(愿景与需求)、考察图书馆(满足需求、明确愿景)、分析资源、选择服务策略、撰写使命、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优选方案。
国内学者从思想体系、目标体系、评价与选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探讨战略管理的步骤与要素,主张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包括启动、分析、确认、业务规划、实施、反馈与评价等6个阶段;也有仅限于规划阶段的划分观点,认为制定战略规划应有6个步骤:环境状况与趋势分析、制定目标、制定战略重点、制定行动计划和划分阶段、制定实施战略的行动方案及提交中选方案。
关于战略规划的流程研究为图书馆实践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指导作用的发挥空间尚有待大力拓展。与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相比,我国的战略规划现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用以指导实践的规划理论在科学化、系统化等方面亟需深化和提炼。柯平教授对此总结出的研究不足包括: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不高,对于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整体协调研究深入不足,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环境中的图书馆战略新举措尚未有较深入研究,尤其是缺乏实证基础上的战略模型研究。作为连续而有规律的行动序列,流程既是针对可执行的战略行为的具体计划,也是保障决策、实施正确性的思维模式,具有实务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当图书馆传统形成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作为一种行为范式沉淀下来,在变化的环境中逐渐变成阻碍其战略规划进程的不利因素时,新的流程探索与构建便显得日益重要。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以及理论的演进,均体现出以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为对象的系统性认识的重要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极为匮乏,亟待加强,这也成为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 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的实证研究
2.1网络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于2010年1月至4月利用搜索引擎、站点聚合、相关链接等途径对全球各大洲的图书馆网站进行大样本的抽样调查,登录各馆网页,对其战略规划基本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涉及以中、英文为主要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工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各种类型。最终访问528个图书馆站点,涵盖3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从地域划分的角度来看,各大洲的样本包括北美洲118个,大洋洲18个,欧洲46个,亚洲346个。由于我国图书馆作为重点考察对象,故亚洲的样本比例较大。具体而言,国外馆185个,国内馆343个;在国内进一步划分,东部195个,中部76个,西部49个,港澳台23个。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图书馆事业随之较为兴盛,机构数量众多,抽取样本数也较多,港澳台地区的图书馆网站有其不同于大陆的特色,故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抽样调查。从类型划分来看,高校图书馆(313个)的比例最高,达59.28%,其次是公共图书馆162个(30.68%),包括国家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在内的其他类型53个(10.04%)。从规划文本的公布情况来看,拥有规划文本的图书馆仅149个(28.22%),没在网站上公布的有358个(67.80%),另有21个(3.98%)图书馆的网页始终无法打开。
本研究按照从外表特征到内容属性的调查思路,设计了形态和宣传策略两个维度,包含战略规划文本的链接层次、隶属模块、表现形式、多语种、连续性版本、辅文献等若干考察对象。针对不同国家、地区和图书馆类型进行比较、剖析,探求规划现状中的地域和系统差异,以此明确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发展特点、现实差距和提升空间。
2.2文本调查与分析
战略规划文本的内容分析是探寻图书馆规划活动特征与规律的很好途径,国内外学者通过客观地辨析文本不同层面的属性,对各自关注的现实问题形成具备实证价值的研究推论。本研究对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收集、整理并翻译的283篇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进行针对外表形态、内容属性和版本特征的全面分析。
就全球范围而言,所有规划文本的规划主体涵盖公共馆、高校馆、其他类型馆和协会(学会)组织。涉及的地区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亚洲以及国际性组织。本研究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9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以超过0.9作为判别发达国家的标准,涉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占73.1%和26.9%。按中外维度划分,国内馆的规划文本占17.0%,国外占83.0%。在国内图书馆的48份规划文本中,涉及的地区包括:东部(43.8%)、中部(25.0%)、西部(14.6%)、港澳台(12.5%)及全国性组织(4.2%)。
无论国内外地区之间的比较,还是不同类型规划主体之间的剖析,大样本的规划文本均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为揭示当前图书馆界的规划现状提供从文本物理形态到战略思维诉求的实证依据。对战略规划文本的考察涉及了制定机构、规划时长、量化指标、高频词语等在内的形态特征,包含了“战略管理路径”和“战略保障体系”两个维度共20个内容要素在内的内容特征,以及针对体例结构、核心理念、规划实践等在内的版本特征。
2.3专家调查与分析
对战略规划未来理想状态的预期是一个需要综合洞察力的主观综合判断过程,通常要依靠相关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对研究对象做出判断、评估和预测。专家调查方法旨在汇集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相关专家的意见,本研究根据图书馆网站调查和战略规划文本的内容分析结果,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针对图书馆发展的战略环境、管理流程及规划文本框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编制了一份旨在考察战略规划应然状态的专家调查问卷。2010年3月至9月,面向全国范围内的业界领导、教授、资深图书馆员工等实施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首先在小范围的专家人群中进行预测试,吸取反馈意见并认真修改完善后,按照重点精选与随机抽样结合的方式向全国专家开放电子或纸版问卷100份,最终回收78份,个别填写有问题的问卷经反复沟通交流,最终获得专家的有效填答,总体有效回收率78%。
从地域上看,本次专家调查涉及北京、广东、福建、天津等10余个省市。从组织类型看,涉及高校馆、公共馆、科学馆、中学馆、军队馆以及教学机构等。从调查对象的身份看,涉及包括馆长、书记、副馆长在内的图书馆领导(含个别学校领导)、教授/副教授、研究馆员(研究员)/副研究馆员等人群(包括武汉大学彭斐章教授、北京大学吴慰慈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长著研究员等知名学者)。很多专家的多重身份使不少问卷反映出馆长与教授、部门主任与研究馆员等的综合意见。总之,本次调查涉及各类图书馆和教学、科研机构58个,具备了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3 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总体流程
本研究为构建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从多个方面寻求理论与实践的依据。其中:①借鉴国内外的战略管理理论,吸收适合公共部门的原理、方法,以此探索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实质和规律;②考察国内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现状,从我国与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中寻求发展方向;③分析国内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从体例结构、内容要素、形态等层面揭示战略管理指导性文件的属性特征;④通过业界专家的意见征询,明确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理想预期以及深化、创新管理流程的方略。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关于图书馆战略管理活动,尤其是战略规划流程的清晰认识。至此,能够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框架图形式描绘整个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行动序列。本研究提出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总体流程框架,如图1所示:
这一流程框图揭示了战略管理,尤其是战略规划实践的基本运作原理,从组织机构的建制到战略要素的分析,从战略方案的拟定到规划文本的编制,体现出图书馆战略规划活动的一般性发展规律。
图书馆战略规划总体流程作为最高层次的组织管理形式,战略管理是图书馆从日常业务管理到未来发展管理的一个思维转变过程。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划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战略评价三个阶段,三者通过运作、监控和反馈机制相互关联,循环递进。赵益民等曾将战略规划阶段细分为战略规划分析和战略规划制定两个环节,前者包括图书馆基本使命的确立以及对内外环境、利益相关者、战略资源和变革预期的分析;后者包括战略定位、计划编制和方案优化等步骤。本研究提出更为详尽的图书馆战略规划环节与步骤的划分方案:整个战略规划流程包含组织保障、目标确立、方案拟定和文本编制等4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中包含若干行动步骤,具体如下:
3.1组织保障环节
・设立专职机构,组建专门的战略规划部门,争取人员、经费、设施、时间等方面的资源支持,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为战略规划以及后期的实施与评价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
・收集基本信息,清查该馆的馆舍、设备、文献、技术、人力等资源,收集、整理历年来包括主管部门在内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该馆发展历程、各类资源现状、宏观和微观统计数据、相关制度规程、相关规划文件、组织内部观点、社会需求意向等信息的掌握,为规划制定提供科学的现实依据。
・确立核心信念,明确图书馆的社会使命,提炼核心价值观,提升组织文化层次,打造组织凝聚力,普及、强化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步骤是由馆务会启动战略规划进程,由此设立的图书馆战略发展部负责收集基本信息,起草战略发展的核心信念,向馆务会申报,确立后向全馆员工推广。
3.2目标确立环节
・分析战略环境,针对政治、经济、读者、资源等图书馆战略发展的内外部主要影响因素,辨析、明确若干最有可能面临的未来预期情景,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分别拟定不同演进态势中的背景选项。
・确立战略目标,以图书馆的战略使命为宗旨,以主要的社会功能为分析框架,在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的框架下,明确图书馆的现实定位,从馆藏建设、读者服务、业务管理、信息技术等主要领域制定图书馆在可预期的未来中的发展目标。
・评价组织资源,通过对设施、管理、服务、读者、形象等图书馆战略发展所需资源的差距评价,检测基于物质条件预期变革可行性的客观基础,辨析面向该馆发展目标的资源缺口。
・评价支持意愿,通过对读者、员工、资源供应商、上级主管、相关文化机构等图书馆战略发展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意愿评价,检测基于社会认知的预期变革可行性的主观基础,对图书馆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面对预期变革的意愿反应进行评价,厘清发展进程中来自各方的支持与阻力。使命确立和环境分析为图书馆发展愿景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合理、可行的理想发展预期通过愿景展望得以描述。同时,图书馆发展现状与理想预期在战略资源和利益相关者意愿层面表现出的差距又通过可行性分析反作用于组织愿景的修订与完善,最终的分析结果为战略规划制定奠定科学决策的基础。
3.3方案拟定环节
・明确战略定位,旨在确定战略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和策略方针,根据战略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结果,确定竞争与合作的发展定位,选择适宜的进取、协同、聚焦、培育等战略模式,以促进核心竞争优势与能力的高效构建。
・编制行动计划,通过图书馆内外部发展要素的相关匹配,在趋势预测和需求响应的基础上,制定战略行动计划,划分战略实施领域,将战略目标细化、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实践举措。
・优化实施方案,通过图书馆组织功能与战略行动计划的衔接,以提高战略绩效水平为目标,从业务部门和社会职能的交叉维度以及总体战略、职能战略、业务战略、行动计划等纵向维度,对行动计划的实施顺序和取舍调整做出科学判断,为高效地实施战略规划进行策略性的重组与优化。战略定位、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是战略规划制定的主要内容,三个步骤将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将战略意图明确化、书面化,以此保障战略蓝图的科学绘制,促进战略方案的协同实施。
3.4文本编制环节
・草案拟定,旨在将规划分析与制定的结果明确化、书面化,即依照规范的文本结构框架,拟定用以指导实践的纲领性文件。
・通过获得各利益和权力团体及个人的修改意见,谋求各方的支持、认同。
・修改定稿,通过促进馆内管理层的战略思想的高度统一,完成纲领性文件的编撰,获得全馆(代表)大会通过。
・宣传推广,通过在馆内外公示战略文本,扩大影响,促进实施、监督与评价,以此推进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广泛理解与认同。此外,图书馆编制的战略发展纲领性指导文件还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呈交、报批,并具备定期修订、补充的更新机制。除了基本的编制工作步骤,就战略规划文本自身而言,有一个从体例结构到内容要素的丰富、完善的构建过程。体例结构涉及使命、愿景、目标、任务、计划等主体模块,内容要素分管理路径和保障体系两大类,共同形成核心的必备要素与次要的备选要素。
以上从组织保障、目标确立、方案拟定到文本编制的主要环节体现了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度化、具体化和显性化过程。整个流程涉及的对象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必须以结构与功能均统一为整体的全局性思维考察流程中的各活动要素,辨析其相互制约和依赖的关系。尽管各工作步骤中的方法更具操作性,但整体性优化和求解的原则应该贯穿始终,系统思维的流程设计能够将活动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
在组织结构、功能和运行机理的作用、影响下,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表现出若干鲜明的特性:①目标的价值性――流程追求战略绩效的提升,强调社会职能的实现;②系统的均衡性――流程两端的输入与输出总是在图书馆的组织运作中表现出一定的均衡状态;③时序的动态性――流程中的环节、步骤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通常不会静止不前,停止流转;④结构的层次性――嵌套的概念使得“子流程”的现象随处可见,大的管理程序往往能够被分解为小的操作步骤,如战略规划文本的形成推广步骤即可细分为起草、征询、公示、报批、宣传、修订等具体操作程序;⑤方向的多样性――串联、并联、反馈现象时常出现,如馆务会与图书馆战略发展部之间的工作交接、流转,确立战略目标与评价组织资源、评价支持意愿之间的支持、反馈等多种流程导向的表现形式会对图书馆战略规划的输出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
4 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的行动方案
流程框架是以框架图的形式表现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行动序列,静态的图示尚不具备足够的操作性,需要从部门分工、时间安排等方面予以管理程序上的明确,从更加贴近实践的角度设计行动方案。
为确保战略规划活动的顺利开展,本研究根据广泛参与、积极调动的原则,进行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任务分工;同时,根据各环节、步骤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制定图书馆战略规划时间进度,以此明确规划人员及相关组织、个人的规划工作参与环节,并划定各项任务的起止时间(见表1)。
表1中每行的“”符号代表该步骤的负责人(部门),承担组织开展具体规划工作的任务。“咨询顾问”是通过提供配套的管理工具来引导、协助规划活动的专业人士,“其他”类型的参与者包括图书馆的读者和相关的友邻部门、机构,这些群体或个人对战略规划的参与程度虽然不高,但在规划分析和文本编制的意见征询等环节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员工代表、其他员工和图情委员(常见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则以相应的文化部门专家为代表)在该馆核心信念确立的过程中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战略发展部作为承担图书馆战略规划分析与制定任务的专职部门,从创建之初便全程参与,负责各项议题的组织开展、规划结果和加工、整理。
各参与部门和人员仅为举例,特定的图书馆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增减。任务分工并非绝对的职责划定,实际操作中,图书馆应遵循参与度的最大化原则,促使读者、员工等核心群体以不同形式参与到不同的战略规划环节中,以此体现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实质和战略价值导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2;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21-01
近年来,在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规划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站到了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基层图书馆正在通过向特定行政区域内的村民提供各种表现形式的服务来满足人们了解社会建设、国情动态和文化知识的愿望。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基层图书馆要立足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基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质量。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价值
1.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城乡不同的经济结构体制对文化系统的建设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经济发展的失衡映射到精神领域表现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常住人口知识层次和综合素质的低下。据最新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全部人口总数是13.7亿人,其中农业人口为6.74亿,占到总人口数的50.32%。没有受教育或教育水平极低的人数达到将近2亿,他们中的百分之九十生活在农村。以上数据显示出了在农村加快知识普及和信息传播速度的重要性,也体现出了基层图书馆建设是我国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章节。
2.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进程。
新农村文化建设位于全国文化事业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健全且健康的农村文化内容对一国的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构建体系完善、内容积极、形式多样的新农村文化,离不开基层图书馆,尤其是农村中开放图书馆及其他一些具备图书收藏功能的馆所作保障。在农村文化馆、文化站建设还未完全步入正轨之前,基层图书馆等的筹建事宜仍然需要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宏观视域之下,将其视作完善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传播公益文化的服务基地,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文明窗口,从根本上做到从外在物质条件上满足农民知晓信息和学习知识的权利,同时也缩小城乡间居民的知识鸿沟,加快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
3. 有利于确保城乡居民享受文化信息服务权利的均等化。
无条件知晓信息权和享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人生权益,这一点不受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然而,闭塞的农村地区因受困于种种不便利条件导致农民在需求与现实之间出现了尴尬局面。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农民往往会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特别待遇”,无法像城市居民那样平等自主的享受到图书馆相应的服务。基层图书馆的建立和完善,可以确保城乡居民享受到平等无差别的图书信息服务,让全社会认识到基层图书馆囊括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大家庭中。就目前情况来看,完全均等化的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尚不能马上实现,分布在新农村中的基层图书馆依然要依托更高一级的图书馆求得发展,共同践行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先进理念,借助于各地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逐步建立起基层图书馆中的电子阅览室,在此基础上以广大农民为服务对象,着力打造我国新农村地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紧跟时展带来的良好机遇,以更方便、更快捷、更贴近农民的服务方式,逐渐减少城市与农村地区在接受知识和信息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之间文化和信息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二、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的指导策略
要将基层图书馆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浩大的工程之中,除了正确把握宏观政策之上的基本要求外,还需在执行的时候确保方向的正确性和内容的正当性,只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才能够帮助建立更加切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和有益于当下农民提高自我素养的基层图书馆。
1.立足新一代农民的实际需求,走联合协作式的发展的道路。
正处于起跑线上的农村基层图书馆存在着诸多不足,一些困难和问题成为阻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这一阶段,基层图书馆的筹建者要认清主要矛盾,善于以问题为突破口寻找改进契机,寻找能够帮助基层图书馆走上快车道的辅助力量。也就是说,基层图书馆应立足新农村建设,从新一代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其他条件联合多个单位团体走协同发展的道路。例如,可以与对“三农问题”研究占据绝对优势的本省农业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借他们的专业资源和众多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弥补自身在农业馆藏资源方面的不足。另外,还可加强与相邻地域之间基层图书馆或更高一级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打破长时间形成的区域分割劣势,引导不同资源在不同区域间的自由流通和免费共享。同时,还可借助热心于农村“文化脱贫”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力量,帮助基层图书馆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撑。
2. 丰富涉农文献和图书资源是创新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石。
从现实状况来看,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有关农业生产技术方面信息的需求量最大,在解决了这一需求之后,他们才会寻求更广范围内的知识和资讯。基于此,基层图书馆首先应与具有充足农业文献资源库的农业院校图书馆取得联系,将对方的文献资源优势借鉴到本馆、本地方。鉴于农村图书馆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一问题,在构建基层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时,应当加强涉农文献资源库的建设,重视特色农业文献和知识资源的采集工作,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图书馆藏资源体系。
3. 从根本上保证新一代农民的需求是创新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导向。
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是农民,改善新一代农民的精神境界和整体风貌是创建基层图书馆的根本目的。因此 ,在创新基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之前,通过走访、发放问卷、电话访问等方式对村民的需求进行实际调研,彻底了解各村、各村民对信息需求的具体情况,以此为制定图书馆工作计划安排和优化图书馆服务的主要依据,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基层图书馆创建后的服务质量。
4. 创新基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基层图书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中的分支,是需要政府给予支持的一个重点领域。新时期的服务型政府要将基层图书馆的筹建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从国家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层面强化基层图书馆的创建意识。国家的支持和政府的带头作用是基层图书馆创新工作的重要保障。
5.做好人才、技术和经费保障工作是创新基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创新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是经费、人才和技术有保障,尤其是当基层乡镇不具备吸引人才就业的情况下,更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给于高度关注,加大在人才引进、技术研发和资金引流方面的投入。从这几方面完善基层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软件设施,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自从1984年位于巴尔地摩的马里兰医学图书馆推出参考服务电子检索(ElectronicAccesstoReferenceService,EARS),电子邮件参考服务并没有得到用户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模式日益得到扩展和流行。1992年出现了全球闻名的AskERIC服务(EducationalReferenceInformationCenter,ERIC);1995年出现了因特网公共图书馆(InternetPublicLibrary,IPL)。近年来,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日渐成为图书馆界研究与实践的热点,而且其理论研究与具体实施始终是相伴而生、互相促进的,研究论文多是由实例考察、经验总结及问卷调查所得。随着VRD2003及VRD2004年会的召开,以及不断涌现并实施运作的虚拟参考咨询项目及广泛应用,理论对实践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实践的迅速成长也向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如高投入与低用户问题[1]、商业性咨询竞争问题、人员短缺问题、服务质量保障问题等。
相比之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则与虚拟参考咨询不同。图书馆知识管理也一度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热点,但至今鲜有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案例出现,致使图书馆知识管理似乎演变为令人憧憬而又难以触及的空中楼阁。也许,知识管理过于理想化而不便落脚于图书馆;也许,图书馆需要通过完善管理来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寻求适当的切入点。
那么,如何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寻求适当的切入点?什么是最适宜于充当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切入点?反观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研究与实践现状,笔者认为,二者在客观上存在着诸多契合面,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均可为对方带来新的思路与发展转机。
2解读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按照美国图书馆参考与用户服务协会(ReferenceandUserServicesAssociation,RUSA)的最新定义,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仅指参考馆员与用户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实时、异地交流,主要包括聊天(chat)、电视会议(videoconferencing)、网络语音(VoiceoverIP)、共同浏览(co-browsing)、e-mail与即时消息(instantmessaging),在线数字参考信息源只为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寻找答案提供支持而不能算做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本身[2]。但本文出于探讨的便利拟采用广义上的字面理解:“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是指图书馆参考馆员(或学科专家)通过互联网络,利用数字资源,为图书馆用户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即以互联网络为传播手段、以数字资源与参考馆员知识储备为参考信息源、以参考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为服务形式。
因其以互联网为交互介质而非面对面(in-per-son)所以称其为“虚拟”,但其中的“参考馆员”、“数字资源”、“图书馆用户”却是实在的。若寻求概念间的对应,则可以认为“互联网”对应“虚拟”,“数字资源”对应“参考”,“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即为“咨询”。
“数字资源”是经过组织整理的序化的显性知识资源,可作为参考信息源供参考馆员检索利用(如各种数据库、问答知识库),也可供用户浏览参考(如FAQ、学科导航、学习中心、网上工具书等)。“虚拟”服务形式是指网络交流手段(这正是RUSA所强调的),包括e-mail形式、网络表单形式、chat实时咨询、电视会议(videoconferencing)、网络语音(VoiceoverIP)等形式。目前已经有咨询软件实现了e-mail与chat、videoconferencing、VIP之间的无缝整合(如QuestionPiont、LSSI的Toolkit等)。“虚拟”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管理策略,通过管理创新实现数字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充分共享是合作虚拟参考咨询的基本精神。图书馆参考咨询的虚拟化克服了传统条件下资源共享存在的主要障碍,真正实现了显性知识资源与隐性知识资源的同步共享。
“参考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则是整个咨询服务流程的主体因素,从中可充分展示出参考馆员检索知识与咨询技巧方面的“隐性知识资源”,以及用户的信息素养。可以说,上述的“数字资源”与“网络交流手段”都是以后二者的存在为基础的,唯有“参考馆员”与“用户”有效利用“数字资源”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手段才能实现整个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效益最大化。这也是国外研究者多把研究重点转向参考馆员培训与用户调查方面的原因,而且有的国外图书馆把“InformationLiterature(信息素养)”作为参考咨询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如加州大学的TheInformationLiteracyProgram@UCLA项目。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因图书馆的功能与任务而异。有的侧重“参考馆员”与“用户”的充分交互,即动态的以“咨询”为特点的服务模式。如UCLA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网站上提供的服务形式仅有:inperson(现场面对面)、bytelephone(电话咨询)、e-mail(电子邮件咨询)。多数图书馆则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既有实时(chat)或非实时(email)的动态交互,又有FAQ、学科导航、学习中心等序化的静态知识资源供用户浏览或检索。如美国Askalibrarian联合咨询网站[3]上赫然呈现着Chat与Search两个服务图标,位于美国南加州的MCLS(MetropolitanCooperativeLibrarySystem)的24/7Reference[4]虚拟咨询服务可以在实时交互的等待间隙浏览该馆自建的虚拟图书馆、学科导航等数字资源。有趣的是,我国图书馆的参考咨询网站多表现出静态展示特色,而国外图书馆则动态交互色彩较浓,这也许是因为我国图书馆参考咨询的传统在“参考”,而外国(尤其美国)图书馆参考咨询的传统则在“咨询”的缘故。
3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涵义与内容分析
图书馆对图书进行管理的工作自古有之,但“知识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在企业界,这是因为二者在概念理解上侧重点不同。企业知识管理侧重于员工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即隐性知识显性化,这需要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来实现;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习惯上理解为对社会显性知识进行序化组织整理,使之更方便图书馆用户检索利用。
然而,随着图书馆工作重心由文献信息组织向知识服务一线倾斜,馆员的知识储备与服务技能日益受到重视,对馆员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逐渐提上日程。尽管目前对图书馆具体实施知识管理的进展状况还没见正式文献报道,由于图书馆精神是致力于推动全社会知识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知识导航和知识服务的时代使命正促使图书馆业界进行一系列的业务流程重组与管理改革,对知识管理的实施已部分地从知识服务逐渐扩展到图书馆组织内部的管理学意义上的知识管理。这就使图书馆知识管理面临着双重任务:图书馆组织自身知识的管理任务及社会知识产品的专门管理任务。图书馆对自身具有的知识的管理,如同一个企事业单位对自己作为一级组织的无形资产的管理一样,是与传统的人、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并行的一种管理内容。管理的对象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显性知识如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技术文档、企业机密文件等;隐性知识如企业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头脑中的管理经验、技术人员头脑中的创新思路、工作人员中积累的工作技巧等。社会知识资产的管理包括图书馆编目、文献流通、馆际互借,以及目前图书馆界正积极开展的“知识导航”或“知识服务”等知识内容的管理与服务。前者属于管理学范畴,后者属于图书情报学范畴[5]。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双重任务(内部管理与外部服务)决定了其实施内容包括:(1)显性知识的生产与组织管理,即对社会客观知识的数字化存储、信息化加工、网络化传递生产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主要是包括传统馆藏文献的数据库生产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组织管理。最终产品是馆藏书目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网络学科导航等序化的数字信息资源。这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物质基础与参考信息源,其丰富与优化程度是图书馆一直关注与投入的重点,也是最能体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特色与优势的地方。(2)馆员隐性知识资源开发。在知识管理中,人不是与其他管理要素或对象一样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来加以管理和控制的资源客体,而是具有精神文化的主体。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与社会文化、人的愿望、激情、意志等精神物质相关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目前任何组织机构实施知识管理的核心部分,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也同样面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宽松环境,以使馆员自主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问题。(3)建立知识库与知识联盟,促进知识应用和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就是知识库,知识库的建立过程也是馆员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其中存储着大量的专门知识以供日后参考。这些知识包括有关用户服务的问题及其解答或解决方案、专利、特殊技术等,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阅、使用,供员工学习。以信息咨询台的统计数字为例,有资料表明,咨询台收到的多达80%的用户提问其实在以前已经解决过了[6],这表明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的问答知识库其实即可理解为简单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知识管理系统,问题只需要解决一次,然后将解决方案保存于知识库中。这一方面可以使图书馆员迅速地回答大部分已经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更加复杂的或首次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图书馆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激发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知识联盟意味着知识服务的合作与知识资源的共享,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与追求境界,也是图书馆的核心思想与优良传统,如合作采访和编目中心、合作文献提供中心、合作互借中心、合作咨询中心等都有成功运作案例
4二者的契合关系
知识管理与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契合关系主要指知识管理对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理念的影响以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对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的影响。
4.1将知识管理理念导入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虽然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得比较成功,但同时也面临着高投入与低用户、人员短缺、服务质量保障、商业性咨询竞争等问题,需要理论研究提供宏观上的引导与新理念的导入。从上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涵义与内容分析可知,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的内容包括显性知识的生产与组织管理、馆员隐性知识资源开发以及建立知识库与知识联盟,正好对应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的数字资源“参考”、参考馆员通过网络手段与用户的交互“咨询”以及“问答知识库”与“合作咨询”的建立。其实,数字参考信息源的建设就是知识管理中对显性知识的生产与组织管理;参考馆员咨询过程就是馆员隐性知识资源发挥的过程;咨询记录经过筛选、标引、组织后形成问答知识库即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合作咨询联盟既实现了知识资源共享,又实现了人力资源共享,是完全意义上的知识联盟与知识共享。所以,将知识管理理念导人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是有理论依据的,也是可行的,必将为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新的思路与理念,从而有助于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与虚拟参考咨询一样,知识管理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来实现。应用于企业界的知识管理系统软件早已出现,而应用于图书馆的多是指虚拟参考咨询软件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所以,目前知识管理能提供给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在理念层面。鉴于“虚拟”(网络交流)形式(如e-mail、instantmessaging、chat、co-browsing、VoiceoverIP与videoconferencing)的完善关键取决于技术的强势与资金的雄厚,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对于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参考信息源组织建设即显性知识的生产与组织管理,二是参考咨询馆员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及显性化。前者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重点,也是图书馆界一直努力在做的工作;后者的讨论主题主要集中在参考咨询馆员的知识固化、培训、激励与管理领域,也是目前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薄弱环节。在人员管理方面,2003年VRD会议上国外学者有的认为,当前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领域的文献没有对管理、领导和团队合作等技能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强调[7]。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之父Green在1836年将图书馆参考服务界定为“建立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个性化联系”,这要求参考馆员不仅要了解馆藏,还要了解读者,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与交流技巧。相对与其他图书馆部门,参考咨询服务部门是最能体现馆员隐性知识资源即“Knowhow(知能)”的地方。随着传统参考服务向虚拟参考服务的发展,参考馆员除了原来参考馆员所需的专业知识外,基本的电脑和网络常识,尤其是对电子资源的了解,也是其需要具备的;此外他们的打字速度要快,思维要敏捷,能即时回复用户的问题,以避免让用户等待。所以,如何通过知识管理保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咨询队伍,将成为影响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因素。(1)确认参考馆员的知识产权与法律地位。在欧美国家,自1850年以来相继制定的图书馆法中都确定了图书馆员的专业地位,有专门的图书馆员资格认定制度,图书馆参考馆员被列为与律师、会计师和医生同等的专业人员,享有稳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2)强化图书馆知识管理双重任务中的组织自身知识的管理任务,促进全员参考咨询意识的形成。在我国,从图书馆领导者、馆员到读者,参考咨询意识都有待提高,致使我国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仅停留在“参考”而不易向“咨询”深入,网站内容多表现出简单的静态展示特色而缺乏个性化动态交互。提高参考咨询意识,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在图书馆改革、可持续发展计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体现知识管理与服务第一的理念,馆员要把为读者解决多少问题的咨询能力作为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像医生和律师那样,能够真正为每一个不同的对象解决不同的问题。(3)关注参考馆员情感需求的满足与技能知识的更新。“粘在了咨询台旁”常出自于美国一些非常优秀的参考馆员之口,一线参考馆员时常感到他们的意见被轻慢。这一描述告诫我们,必须重视一线参考馆员的心理压力及情感需求,建立合理、有效的参考馆员工作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
当然,参考咨询馆员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激励及显性化不是知识管理应用于虚拟参考咨询的全部。但是,由于目前咨询馆员成本已构成实时虚拟参考咨询运行成本中的最大份额,以致许多实时虚拟参考咨询项目因不堪馆员成本的重负而被迫停止运转或举步维艰,迫切需要在这一领域首先导入知识管理思想与理念。同时,实时虚拟咨询软件功能设计、数字参考资源组织、虚拟参考工作流程与运作机制等等都需要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的渗透与发挥。
4.2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的切入点
如上所述,“知识管理”作为一个先进理念,它在图书馆的实施应是全方位的(包括对内管理与对外服务),也是根本性的(涉及到图书馆一系列机制改革与组织文化建设问题),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也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文献[8]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起步时的范围相对狭义一些,努力的目标相对简单一些,或许更可能取得成效。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关注的领域首先应该在于“Knowhow(知能)”,以及关于它的支撑范畴,以它们为研究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宜暂且定位于专业技能和专业化服务人才群体的建设。并设想建立一个全新的服务管理机制,这个机制的重点在于图书馆服务领域,建立一个鼓励参考、咨询工作者把个人的技能、经验加以整理,使之成为系统化的知识,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提供所有图书馆工作者“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操作领域,需要实践的内容应该有;建立专家咨询服务档案,经过系统加工、科学整理,形成个人专业服务技能的物化形态——文献利用专业技能“知识库”。这样的“知识库”可以提供图书馆社会服务人员共享,成为具体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也可以进入互联网,向全社会具有文献检索、利用的需求者提供“知识共享”。为保证图书馆管理变革进程的稳定和不可逆转性,应首先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彻底打开“单位人”的枷锁,允许和鼓励具有专业技能者以“社会人”的身份,自由地流动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行业内外。
图书馆参考咨询的虚拟化、智能化与合作化已经使这一设想成为现实。“问答知识库”作为虚拟参考咨询流程的重要环节已经在一些成熟的咨询软件(如QuestionPiont、LSSI的Toolkit等)中成功运作,特别对于合作虚拟咨询,“问答知识库”更是不可或缺,需要有“本地知识库”、“总台知识库”、“中心知识库”“全球知识库”等的支持。在国外,知识管理开始在一些图书馆部分地实施,并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知识管理应用软件,也主要是指参考咨询服务领域。例如美国Ithaca大学图书馆,利用一个检索参考信息知识元的系统Refquest对参考咨询问题、答案和信息来源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检索。用户可以输入任意的词对没有标引的文章和标引过的词表进行检索。参考咨询人员则定期把最近用户常问的问题和将来用户可能会感兴趣的问题添加到数据库中。Refquest系统会把简短的答案、注释以及链接到其它网站和图书馆联机目录的URL的记录保留起来,参考咨询人员可根据Refquest系统保留的记录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管理。再如美国Multnomah县公共图书馆,利用一个类似于票务系统的信息分发系统InformationDispatch对图书馆的中心馆和分馆的年度参考工作进行分析,充分利用E-mail,数据库引擎和网络工具改进参考工作的工作方式,并对处理的次数、问题的类型、服务的区域提供信息和统计跟踪。图书馆也可以利用InformationDispatch进行数据的统计、问题类型的分析、资源使用发展情况的收集、参考工作计划和其它图书馆信息的管理[9]。还有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YaleUniversityScienceLibraries)正进行的知识管理工具的调研,他们目前努力的第一步是考察试用EndNote引文管理软件(citationmanagementsoftware)。EndNote是用来管理书目引文的程序软件,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可把大量的参考咨询检索从在线书目数据库转移到所建的EndNote数据库,并能通过MicrosoftWord或WordPerfect产生出各种格式的书目记录[10]。
参考咨询场所的异地化与虚拟化也使参考馆员或咨询专家的构成与身份趋向社会化与层次化。美国VRD的ASK-A服务就是由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专家队伍提供。美国公共图书馆IPL(InternetPublicLibrarv)从1995年开始提供网络参考服务,其咨询回答人员由大量兼职职员组成,学生和志愿者负责大部分的咨询问题,专业咨询职员专门回答其中的难题,这种有效的人员组合能使咨询解答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用。ARL(美国研究图书馆)的调查显示,目前最常安排的人选是参考馆员,其次是学科专家,一般馆员、图书馆学研究生也会支援。Ferris州大学图书馆利用人员整合的模型提供chat服务的成功经验也值得借鉴[11]。
综上所述,目前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不宜求大求全,可以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作为切入口先行动起来,因为国外在这一领域已经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同时,由于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必须通过显性知识资源与隐性知识资源的有机结合与互动转换才能实现,不论从工作流程还是从软件功能方面,正是知识管理核心内容的体现。随着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成熟运作,将会逐渐带动图书馆其他部门对知识管理先进理念的导入与吸收,从而实现整个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SteveCoffman,LindaArret.ToChatOrNottoChat-TakingAnotherLookatVirtualReference.Searcher,2004(7,8)
2DefinitionofVirtualReference.[2004-09-10]./rusaTemplate
3Askalibrarian联合咨询网站.[2004-08-30]./
424/7Reference联合咨询网站.[2004-08-30]./
5任全娥.目前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类型调查分析.图书馆建设,2005(2)
6陈培钢.浙江省高校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调查与分析.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4)
7JaneKinkus,JenVenable.Qualitiesneededtosuccessfullyleadadigitalreferenceprogram:Learningfromprojectmanagersinotherindustries.[2004-08-21].
8王宗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探索——“新世纪图书馆管理变革的散思”之二.图书馆建设,2003(2)
9Perez,Ernest.KnowledgeManagementintheLibrary--Not.DatabaseMagazine.1999,22(2):75,4
自从1984年位于巴尔地摩的马里兰医学图书馆推出参考服务电子检索(Electronic Access to Reference Service,EARS),电子邮件参考服务并没有得到用户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模式日益得到扩展和流行。1992年出现了全球闻名的Ask ERIC服务(Educational Reference Information Center,ERIC);1995年出现了因特网公共图书馆(Internet Public Library,IPL)。近年来,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日渐成为图书馆界研究与实践的热点,而且其理论研究与具体实施始终是相伴而生、互相促进的,研究论文多是由实例考察、经验总结及问卷调查所得。随着VRD2003及VRD2004年会的召开,以及不断涌现并实施运作的虚拟参考咨询项目及广泛应用,理论对实践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实践的迅速成长也向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如高投入与低用户问题[1]、商业性咨询竞争问题、人员短缺问题、服务质量保障问题等。
相比之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则与虚拟参考咨询不同。图书馆知识管理也一度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热点,但至今鲜有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案例出现,致使图书馆知识管理似乎演变为令人憧憬而又难以触及的空中楼阁。也许,知识管理过于理想化而不便落脚于图书馆;也许,图书馆需要通过完善管理来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寻求适当的切入点。
那么,如何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寻求适当的切入点?什么是最适宜于充当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切入点?反观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研究与实践现状,笔者认为,二者在客观上存在着诸多契合面,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均可为对方带来新的思路与发展转机。
2 解读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按照美国图书馆参考与用户服务协会(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RUSA)的最新定义,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仅指参考馆员与用户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实时、异地交流,主要包括聊天(chat)、电视会议(videoconferencing)、网络语音(Voice over IP)、共同浏览(co-browsing)、e-mail与即时消息(instant messaging),在线数字参考信息源只为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寻找答案提供支持而不能算做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本身[2]。但本文出于探讨的便利拟采用广义上的字面理解:“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是指图书馆参考馆员(或学科专家)通过互联网络,利用数字资源,为图书馆用户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即以互联网络为传播手段、以数字资源与参考馆员知识储备为参考信息源、以参考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为服务形式。
因其以互联网为交互介质而非面对面(in-per-son)所以称其为“虚拟”,但其中的“参考馆员”、“数字资源”、“图书馆用户”却是实在的。若寻求概念间的对应,则可以认为“互联网”对应“虚拟”,“数字资源”对应“参考”,“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即为“咨询”。
“数字资源”是经过组织整理的序化的显性知识资源,可作为参考信息源供参考馆员检索利用(如各种数据库、问答知识库),也可供用户浏览参考(如FAQ、学科导航、学习中心、网上工具书等)。 “虚拟”服务形式是指网络交流手段(这正是RUSA所强调的),包括e-mail形式、网络表单形式、chat实时咨询、电视会议(videoconferencing)、网络语音(Voice over IP)等形式。目前已经有咨询软件实现了e-mail与chat、videoconferencing、VIP之间的无缝整合(如QuestionPiont、LSSI的Toolkit等)。“虚拟”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管理策略,通过管理创新实现数字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充分共享是合作虚拟参考咨询的基本精神。图书馆参考咨询的虚拟化克服了传统条件下资源共享存在的主要障碍,真正实现了显性知识资源与隐性知识资源的同步共享。
“参考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则是整个咨询服务流程的主体因素,从中可充分展示出参考馆员检索知识与咨询技巧方面的“隐性知识资源”,以及用户的信息素养。可以说,上述的“数字资源”与“网络交流手段”都是以后二者的存在为基础的,唯有“参考馆员”与“用户”有效利用“数字资源”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手段才能实现整个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效益最大化。这也是国外研究者多把研究重点转向参考馆员培训与用户调查方面的原因,而且有的国外图书馆把“Information Literature(信息素养)”作为参考咨询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如加州大学的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 @ UCLA项目。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因图书馆的功能与任务而异。有的侧重“参考馆员”与“用户”的充分交互,即动态的以“咨询”为特点的服务模式。如UCLA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网站上提供的服务形式仅有:in person(现场面对面)、by telephone(电话咨询)、e-mail(电子邮件咨询)。多数图书馆则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既有实时(chat)或非实时(email)的动态交互,又有FAQ、学科导航、学习中心等序化的静态知识资源供用户浏览或检索。如美国Ask a librarian联合咨询网站[3]上赫然呈现着Chat与Search两个服务图标,位于美国南加州的MCLS(Metropolitan Cooperative Library System)的24/7Reference[4]虚拟咨询服务可以在实时交互的等待间隙浏览该馆自建的虚拟图书馆、学科导航等数字资源。有趣的是,我国图书馆的参考咨询网站多表现出静态展示特色,而国外图书馆则动态交互色彩较浓,这也许是因为我国图书馆参考咨询的传统在“参考”,而外国(尤其美国)图书馆参考咨询的传统则在“咨询”的缘故。
3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涵义与内容分析
图书馆对图书进行管理的工作自古有之,但“知识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在企业界,这是因为二者在概念理解上侧重点不同。企业知识管理侧重于员工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即隐性知识显性化,这需要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来实现;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习惯上理解为对社会显性知识进行序化组织整理,使之更方便图书馆用户检索利用。
然而,随着图书馆工作重心由文献信息组织向知识服务一线倾斜,馆员的知识储备与服务技能日益受到重视,对馆员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逐渐提上日程。尽管目前对图书馆具体实施知识管理的进展状况还没见正式文献报道,由于图书馆精神是致力于推动全社会知识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知识导航和知识服务的时代使命正促使图书馆业界进行一系列的业务流程重组与管理改革,对知识管理的实施已部分地从知识服务逐渐扩展到图书馆组织内部的管理学意义上的知识管理。这就使图书馆知识管理面临着双重任务:图书馆组织自身知识的管理任务及社会知识产品的专门管理任务。图书馆对自身具有的知识的管理,如同一个企事业单位对自己作为一级组织的无形资产的管理一样,是与传统的人、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并行的一种管理内容。管理的对象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显性知识如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技术文档、企业机密文件等;隐性知识如企业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头脑中的管理经验、技术人员头脑中的创新思路、工作人员中积累的工作技巧等。社会知识资产的管理包括图书馆编目、文献流通、馆际互借,以及目前图书馆界正积极开展的“知识导航”或“知识服务”等知识内容的管理与服务。前者属于管理学范畴,后者属于图书情报学范畴[5]。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双重任务(内部管理与外部服务)决定了其实施内容包括:(1)显性知识的生产与组织管理,即对社会客观知识的数字化存储、信息化加工、网络化传递生产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主要是包括传统馆藏文献的数据库生产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组织管理。最终产品是馆藏书目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虚拟图书馆、网络学科导航等序化的数字信息资源。这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物质基础与参考信息源,其丰富与优化程度是图书馆一直关注与投入的重点,也是最能体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特色与优势的地方。(2)馆员隐性知识资源开发。在知识管理中,人不是与其他管理要素或对象一样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来加以管理和控制的资源客体,而是具有精神文化的主体。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一种制度安排,更是与社会文化、人的愿望、激情、意志等精神物质相关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目前任何组织机构实施知识管理的核心部分,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也同样面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宽松环境,以使馆员自主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问题。(3)建立知识库与知识联盟,促进知识应用和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就是知识库,知识库的建立过程也是馆员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其中存储着大量的专门知识以供日后参考。这些知识包括有关用户服务的问题及其解答或解决方案、专利、特殊技术等,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阅、使用,供员工学习。以信息咨询台的统计数字为例,有资料表明,咨询台收到的多达80%的用户提问其实在以前已经解决过了[6],这表明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的问答知识库其实即可理解为简单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知识管理系统,问题只需要解决一次,然后将解决方案保存于知识库中。这一方面可以使图书馆员迅速地回答大部分已经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更加复杂的或首次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图书馆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激发图书馆员的工作热情。知识联盟意味着知识服务的合作与知识资源的共享,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与追求境界,也是图书馆的核心思想与优良传统,如合作采访和编目中心、合作文献提供中心、合作互借中心、合作咨询中心等都有成功运作案例。
4 二者的契合关系
知识管理与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契合关系主要指知识管理对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理念的影响以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对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的影响。
4.1 将知识管理理念导入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
虽然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得比较成功,但同时也面临着高投入与低用户、人员短缺、服务质量保障、商业性咨询竞争等问题,需要理论研究提供宏观上的引导与新理念的导入。从上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涵义与内容分析可知,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的内容包括显性知识的生产与组织管理、馆员隐性知识资源开发以及建立知识库与知识联盟,正好对应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的数字资源“参考”、参考馆员通过网络手段与用户的交互“咨询”以及“问答知识库”与“合作咨询”的建立。其实,数字参考信息源的建设就是知识管理中对显性知识的生产与组织管理;参考馆员咨询过程就是馆员隐性知识资源发挥的过程;咨询记录经过筛选、标引、组织后形成问答知识库即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合作咨询联盟既实现了知识资源共享,又实现了人力资源共享,是完全意义上的知识联盟与知识共享。所以,将知识管理理念导人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是有理论依据的,也是可行的,必将为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新的思路与理念,从而有助于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与虚拟参考咨询一样,知识管理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来实现。应用于企业界的知识管理系统软件早已出现,而应用于图书馆的多是指虚拟参考咨询软件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所以,目前知识管理能提供给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在理念层面。鉴于“虚拟”(网络交流)形式(如e-mail、instant messaging、chat、co-browsing、Voice over IP与videoconferencing)的完善关键取决于技术的强势与资金的雄厚,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对于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参考信息源组织建设即显性知识的生产与组织管理,二是参考咨询馆员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及显性化。前者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重点,也是图书馆界一直努力在做的工作;后者的讨论主题主要集中在参考咨询馆员的知识固化、培训、激励与管理领域,也是目前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薄弱环节。在人员管理方面,2003年VRD会议上国外学者有的认为,当前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领域的文献没有对管理、领导和团队合作等技能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强调[7]。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之父Green在1836年将图书馆参考服务界定为“建立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个性化联系”,这要求参考馆员不仅要了解馆藏,还要了解读者,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与交流技巧。相对与其他图书馆部门,参考咨询服务部门是最能体现馆员隐性知识资源即“Knowhow(知能)”的地方。随着传统参考服务向虚拟参考服务的发展,参考馆员除了原来参考馆员所需的专业知识外,基本的电脑和网络常识,尤其是对电子资源的了解,也是其需要具备的;此外他们的打字速度要快,思维要敏捷,能即时回复用户的问题,以避免让用户等待。所以,如何通过知识管理保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咨询队伍,将成为影响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因素。(1)确认参考馆员的知识产权与法律地位。在欧美国家,自1850年以来相继制定的图书馆法中都确定了图书馆员的专业地位,有专门的图书馆员资格认定制度,图书馆参考馆员被列为与律师、会计师和医生同等的专业人员,享有稳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2)强化图书馆知识管理双重任务中的组织自身知识的管理任务,促进全员参考咨询意识的形成。在我国,从图书馆领导者、馆员到读者,参考咨询意识都有待提高,致使我国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仅停留在“参考”而不易向“咨询”深入,网站内容多表现出简单的静态展示特色而缺乏个性化动态交互。提高参考咨询意识,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在图书馆改革、可持续发展计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体现知识管理与服务第一的理念,馆员要把为读者解决多少问题的咨询能力作为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像医生和律师那样,能够真正为每一个不同的对象解决不同的问题。(3)关注参考馆员情感需求的满足与技能知识的更新。“粘在了咨询台旁”常出自于美国一些非常优秀的参考馆员之口,一线参考馆员时常感到他们的意见被轻慢。这一描述告诫我们,必须重视一线参考馆员的心理压力及情感需求,建立合理、有效的参考馆员工作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
当然,参考咨询馆员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激励及显性化不是知识管理应用于虚拟参考咨询的全部。但是,由于目前咨询馆员成本已构成实时虚拟参考咨询运行成本中的最大份额,以致许多实时虚拟参考咨询项目因不堪馆员成本的重负而被迫停止运转或举步维艰,迫切需要在这一领域首先导入知识管理思想与理念。同时,实时虚拟咨询软件功能设计、数字参考资源组织、虚拟参考工作流程与运作机制等等都需要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的渗透与发挥。
4.2 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作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的切入点
如上所述,“知识管理”作为一个先进理念,它在图书馆的实施应是全方位的(包括对内管理与对外服务),也是根本性的(涉及到图书馆一系列机制改革与组织文化建设问题),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也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切入点。文献[8]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起步时的范围相对狭义一些,努力的目标相对简单一些,或许更可能取得成效。研究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关注的领域首先应该在于“Knowhow(知能)”,以及关于它的支撑范畴,以它们为研究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宜暂且定位于专业技能和专业化服务人才群体的建设。并设想建立一个全新的服务管理机制,这个机制的重点在于图书馆服务领域,建立一个鼓励参考、咨询工作者把个人的技能、经验加以整理,使之成为系统化的知识,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提供所有图书馆工作者“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一个操作领域,需要实践的内容应该有;建立专家咨询服务档案,经过系统加工、科学整理,形成个人专业服务技能的物化形态——文献利用专业技能“知识库”。这样的“知识库”可以提供图书馆社会服务人员共享,成为具体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也可以进入互联网,向全社会具有文献检索、利用的需求者提供“知识共享”。为保证图书馆管理变革进程的稳定和不可逆转性,应首先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彻底打开“单位人”的枷锁,允许和鼓励具有专业技能者以“社会人”的身份,自由地流动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行业内外。
图书馆参考咨询的虚拟化、智能化与合作化已经使这一设想成为现实。“问答知识库”作为虚拟参考咨询流程的重要环节已经在一些成熟的咨询软件(如QuestionPiont、LSSI的Toolkit等)中成功运作,特别对于合作虚拟咨询,“问答知识库”更是不可或缺,需要有“本地知识库”、“总台知识库”、“中心知识库”“全球知识库”等的支持。在国外,知识管理开始在一些图书馆部分地实施,并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知识管理应用软件,也主要是指参考咨询服务领域。例如美国Ithaca大学图书馆,利用一个检索参考信息知识元的系统Refquest对参考咨询问题、答案和信息来源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检索。用户可以输入任意的词对没有标引的文章和标引过的词表进行检索。参考咨询人员则定期把最近用户常问的问题和将来用户可能会感兴趣的问题添加到数据库中。Refquest系统会把简短的答案、注释以及链接到其它网站和图书馆联机目录的URL的记录保留起来,参考咨询人员可根据Refquest系统保留的记录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管理。再如美国Multnomah县公共图书馆,利用一个类似于票务系统的信息分发系统Information Dispatch对图书馆的中心馆和分馆的年度参考工作进行分析,充分利用E-mail,数据库引擎和网络工具改进参考工作的工作方式,并对处理的次数、问题的类型、服务的区域提供信息和统计跟踪。图书馆也可以利用Information Dispatch进行数据的统计、问题类型的分析、资源使用发展情况的收集、参考工作计划和其它图书馆信息的管理[9]。还有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Yale University Science Libraries)正进行的知识管理工具的调研,他们目前努力的第一步是考察试用EndNote引文管理软件(citationmanagement software)。EndNote是用来管理书目引文的程序软件,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可把大量的参考咨询检索从在线书目数据库转移到所建的EndNote数据库,并能通过Microsoft Word或WordPerfect产生出各种格式的书目记录[10]。
参考咨询场所的异地化与虚拟化也使参考馆员或咨询专家的构成与身份趋向社会化与层次化。美国VRD的ASK-A服务就是由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专家队伍提供。美国公共图书馆IPL(Internet Public Librarv)从1995年开始提供网络参考服务,其咨询回答人员由大量兼职职员组成,学生和志愿者负责大部分的咨询问题,专业咨询职员专门回答其中的难题,这种有效的人员组合能使咨询解答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用。ARL(美国研究图书馆)的调查显示,目前最常安排的人选是参考馆员,其次是学科专家,一般馆员、图书馆学研究生也会支援。Ferris州大学图书馆利用人员整合的模型提供chat服务的成功经验也值得借鉴[11]。
综上所述,目前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不宜求大求全,可以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作为切入口先行动起来,因为国外在这一领域已经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同时,由于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必须通过显性知识资源与隐性知识资源的有机结合与互动转换才能实现,不论从工作流程还是从软件功能方面,正是知识管理核心内容的体现。随着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成熟运作,将会逐渐带动图书馆其他部门对知识管理先进理念的导入与吸收,从而实现整个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 Steve Coffman,Linda Arret.To Chat Or Not to Chat-Taking Another Look at Virtual Reference.Searcher,2004(7,8)
2 Definition of Virtual Reference.[2004-09-10].ala.org/rusaTemplate
3 Ask a librarian联合咨询网站.[2004-08-30].askalibrarian.org/
4 24/7 Reference联合咨询网站.[2004-08-30].247ref.org/
5 任全娥.目前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类型调查分析.图书馆建设,2005(2)
6 陈培钢.浙江省高校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调查与分析.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4)
7 Jane Kinkus,Jen Venable.Qualities needed to successfully lead a digital reference program:Learning from project managers in other industries.[2004-08-21].vrd2003.org
8 王宗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探索——“新世纪图书馆管理变革的散思”之二.图书馆建设,2003(2)
9 Perez,Ernest.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Library--Not.Database Magazine.1999,22(2):75,4
10 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library.yale.edu/science/services/km.html.[2004-06-12]
2基于知识信息社会选择学说的信息管理新概念逻辑
2.1对信息管理相关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的界定对于信息管理(本文所谈的信息管理均包括知识管理在内,即取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包含关系〔4〕)的确切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共识,知识信息社会选择学说为准确把握信息管理概念及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信息管理范畴内的一切活动围绕“社会选择”而展开。作为知识信息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同化与异化的具体表现,在知识信息管理语境下的社会选择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客观性:知识信息社会选择是社会发展历史中固有的、稳定的、统一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普遍性:社会选择广泛地存在于各类与知识信息管理工作相关的社会活动中。(3)渐进性:就整个人类社会的泛在知识信息选择更替看,须经历由个别到一般、局部到整体、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而缓变过程,理解社会选择的涵义时要坚持相对原则,对知识信息认同度日趋升高或降低等事实也应视为选择。此外,由于知识信息的价值具有跨学科多重复合性特点,在考察其社会选择问题时应加以区别对待,例如,虽然某一学科规律随着学术进步在该学科内渐趋淘汰,但其作为一种科学史料在科学史研究范畴内(或作为哲学现象在哲学研究范畴内)仍有一定价值,不能笼统地谓之“已被舍弃”。(4)双边性(交互性):在社会选择形态由特定主体的个别选择上升到社会公共选择的信息交流过程(须借助语言工具完成)中,在不同选择主体之间(甚至同一选择主体的不同认识时期)必然存在既有分歧又有化解、既有隔阂又有沟通、既有冲突又有协作的矛盾关系,当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机构作为一种专门从事信息管理工作的独立社会分工逐渐形成并出现于历史舞台之后,以上矛盾便在社会公共生活层面集中转变为社会公众与信息管理机构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此信息管理机构指出版,图书,情报等各部门,本文以下的社会选择论述均基于此种社会关系,不再包括社会个体之间的选择关系),任何一种选择现象必是信息机构工作人员与相关公众(主要指原创者和利用者)双方共同的选择,当两者意见出现分歧时便存在权利博弈问题;由于选择的主体同时又是社会权利主体,而传播活动中的知识信息选择行为又具有明显的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共存的特点(这里不涉及与传播、变换行为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除了与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性质相联系的影响因素外,通常在工作制度设计上根据“机会均等,公平分配,合理规划”的原则,在以知识信息客体为中心(正向传播)的共同选择中,面对众多个体利益主体,编辑被赋予代表公共利益、具有公信力和公权力的角色,掌握最终决定权,受众在出版传播过程中须服从编辑选择,即侧重知识信息社会选择的集中性、纪律性;在以知识信息主体为中心(反向传播)的共同选择中,面对众多个体利益客体,用户被赋予代表公共利益的角色,掌握最终决定权,馆员在文献服务过程中应服从用户选择,即侧重知识信息社会选择的民主性、自由性。实际上,这种以“信息公平”为权利特征的制度安排正是因后文3.3节中所述的逆向选择而产生的结果,其根本的原因是为了适应知识信息充分进化的需要。(5)动力性:社会选择是知识信息演变过程中从局部上诸状态相互变换达到整体上彻底进化发展的依据、根源和动因;正是由于社会选择的作用,才使知识信息演变过程得以按一定规律循环运动。(6)分布性:类似于生物进化论、分类学中所指出的“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物种之间具有明确的界限,并且实现繁殖隔离,以新种的形式成为生物系统线的基本环节,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相应地在信息管理学中有“知识信息组织分类是知识信息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不同知识组织之间具有相对明确的界限,并且实现相对的创新隔离,以新知识门类的形式成为知识信息链的基本环节,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播、变换和社会选择的结果”,大量统计数据和经验事实亦证实,知识信息的主、客体相互选择现象呈现显著的定向分布特征,并且在数量级上具有梯度分级的差异,从而决定了知识信息按不同层次组合分类的客观基础。体现在图书馆工作中,对不同组织层次加以唯一标签,即是标引工作,对同一组织内部的知识信息进行特征揭示,即是编目工作,作为知识信息选择的辅助手段,它的作用是支持同一主体、同一目的前提下的传播范围不断伸缩变化,为知识信息的创新演进设定相对的隔离边界,最终完成一组有内在相关性的连续选择序列。上述选择的主体与客体因受知识信息分类的影响也表现出离散化、结构化、单元化的分布形态(如专业读者,学科馆员,专业数据库,专业分馆等分化产物),这同属逆向选择结果。
2.2信息活动五状态迭代模式若截取历史横断面,知识信息不断创新发展的循环往复过程基本遵循五种元状态迭代模式:以原初态为输入,经过内部的传播、存储、变换态等一系列处理环节,以终末态为输出,主要跨越了编辑出版系统与图书情报系统两视阈〔5-7〕(本文不考虑知识信息采用实物性载体与实况性载体的情形,只研究知识信息采用记录性载体的情形,这里的记录性载体包括磁盘,磁带,胶片,印刷品等介质,以及作为物性记忆器官的人脑)。其中:(1)原初态是指信息机构与社会公众双边选择过程起始端点上的信息,即双方约定开始选择、内容确定的原始知识信息(如编辑出版系统中作者撰稿、记者采访后形成的原始稿本,图书情报系统中的零次文献等),具有离散性、粗放性、自发性、无序性等特点。(2)传播态包括正向、反向两种,传播对应于“遗传”与“继承”,正向传播态是指出版传播机构以知识信息的确定内容为基础,对出版物进行印刷复制及发行目标配置后的可传播状态,即同一知识信息客体相对于不同知识信息主体的传播状态;反向传播态是指图书情报机构面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者,将收藏的知识信息以元数据及知识空间方式提供用户检索遍历的状态,即同一知识信息主体相对于不同知识信息客体的传播状态,均需借助一定的媒体来加以实现。(3)变换态是指知识信息内容与形式的变换,变换概念对应于“变异”与“创新”,本文所定义的“变换”系特指信息机构管理工作所介入的、由社会公众与信息机构管理工作人员在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前提下共同完成的变换,如出版工作中的一校、二校、三校编辑修改、图书情报工作中的一次、二次、三次文献整理等操作,非指社会公众在创造性研究工作中独立完成的变换,信息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变换均不具有独创性质,以此区别于信息科学的其他研究领域。(4)如果将传播态视为知识信息内部的运动形式,变换态视为知识信息外部的运动形式,则存储态主要是指知识信息在连续运动过程中一定范围内相对静止的状态,位于相邻两运动状态之间。(5)终末态是指信息机构与社会公众双边选择过程结束端点上的知识信息,包括在选择中最终被舍弃的知识信息和通过选择后适应用户需求的知识信息。说明:①五种状态是对所有信息活动的归纳总结,在实际的特定信息管理机构业务活动中并不都是必须存在的(例如,退稿作品只经历了原初态和终末态);另外,教育工作与知识信息管理有一定的交叉重合区域,从知识传授的意义上看教育可视为“以人脑为载体,知识信息存储态为本征状态,以教育标准为选择标准”的知识信息管理,但毕竟较为特殊,本文不予讨论。②“传播态”与“变换态”前后顺序并不严格固定。③原初态和终末态实际并不具有与实体状态相同的地位和性质,它是从双边选择关系的时间边界角度定义的,从全局上看它从属于某种“传播态”,“变换态”或“存储态”,只在研究中有必要时才作为一种独立的状态对待之。
2.3社会选择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典型表现形式社会选择在图书情报机构中的主要作用阶段及常见表现形式如表1所示。
3知识信息社会选择学说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启示图书情报工作的事业兴衰与自身社会选择行为的成败休戚相关,这是由前文所述的知识进化论逻辑所严格规定的:社会选择工作符合知识信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之演变轨迹的图书情报机构势强,反之,相互违背的图书情报机构势弱,以保障知识信息的进化。
3.1深刻理解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矛盾从哲学本质上考察,可认识到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矛盾在于人类社会对知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知识信息管理、交流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在信息机构信息管理工作的日常业务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机构(这里限于图书情报机构)内部、外部的知识信息社会选择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统一性表现为:信息机构外部(用户)与内部(馆员)的社会选择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互相渗透,馆员在业务实践中既要适应用户的知识信息选择主流趋势,又应当引导用户保持正确的知识信息选择方向,馆员要时刻注意主动捕捉或被动接受用户的选择意见,与用户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向用户推荐得到公认的先进知识产品;其对立性表现为:内、外部社会选择的相互斗争,相互背离,相互排斥,随着用户选择的日益前沿化、复杂化、个性化,原有的馆员选择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因而必然要求其及时改善信息资源条件,优化知识组织与服务流程,更新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力求达到新的统一,从而形成鞭策图书情报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3.2全面了解社会选择趋势图书情报工作者应积极与社会紧密接触,全面观察了解当前知识信息社会选择的趋势动向,其途径涵盖原初态,终末态,反向传播态,变换态等阶段〔8-9〕,对应的典型措施有:积极走入科研、文教、出版等知识信息集中程度较高的社会领域调研探询当前社会知识创新的热点、重点、焦点;调取图书情报流通部门的业务统计资料;观察各类知识信息被大型检索系统收录或被出版传媒系统选择的情况;从经济、科技、文化宏观走势中判断当前知识信息结构状况,或从成功情报案例及典型用户学习思维过程中关注知识信息的处理方式。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形式,上述各过程都可以引入专家评议,充分利用专家(集体)更具权重的学识智慧,避免目光短浅造成的失误。知识信息被多向观察的过程实质上就对应于信息管理学中“知识信息评价”的实施过程。在此场景下,既包含对过往选择情况的统计分析,又包含对未来选择情况的预测展望,既有信息管理部门内部的间接评价,又有全社会知识密集部门的直接评价,所观察的结果既反映了社会选择的演变态势,又揭示了各类知识信息的普世价值。
3.3有效扩大社会选择范围图书情报工作者对社会选择还负有延伸其范围、丰富其内涵之责任,前文所述的社会选择仅指对于知识信息本体的选择,属跨具体社会形态的通用范式(或信息管理的微观层次),鉴于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全面认识,显然还应当使社会选择概念覆盖知识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全过程,例如:推广到反向传播方式的选择,决定是采用智能数字网络传播还是沿袭传统的卡片编目、定位查询式传播;推广到文献载体(或载体状态、文本语种)的选择,决定是采用数字化信息资源还是纸质出版物;推广到经营方式的选择,决定是采用政府支持的公益化运作还是独立市场经营;推广到组织管理方式的选择,决定是采用业务垂直管理还是机构扁平管理;推广到行业法规的选择,决定是实行政府规划指导还是允许民间自由竞争。从理论建构角度来理解,上述范围推广的本质可视为知识信息对社会环境的逆向选择,即知识信息按其进化诉求与生存诉求来选择当前社会图书情报领域的信息载体,媒体,流程,技术,精神文化,产业(事业)格局,人员素质,语言,道德,法制等结构性元素,从而推动图书情报事业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