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优秀社团申报材料

优秀社团申报材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02 16:19: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优秀社团申报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优秀社团申报材料

第1篇

在为期3天的出访活动中,我们观摩了参赛作品公众展示、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与赛事主办方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Society for Science&the Public,简称SSP)主席伊丽莎白·莫林寇拉(Elizebeth Marincola)进行了会谈。出访行程虽然略显紧张,但通过赛事主办方的介绍和活动现场的观摩,对STS竞赛的组织实施、专家评审、宣传推广、人才跟踪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做好国内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工作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赛事介绍

每年9月前,SSP会在官方网站下一届活动的活动规则和申报细则。凡在校注册的符合大学入学条件的12年级美国学生(相当于国内高三学生)均可报名参加。参赛学生需提交个人基本情况表、研究项目表、辅导教师推荐表、指导科学家表、专家推荐表、学习成绩表等一系列表格和一项个人科研创新作品。次年1月初,SSP入围半决赛学生名单;1月底入围决赛学生名单;3月中旬举办决赛和颁奖典礼。

决赛阶段,除进行专家问辩、素质考查、颁奖典礼等竞赛内容外,组委会还安排参赛学生参观科技场馆、文化设施,并有机会得到美国总统接见,向总统介绍参赛作品。

评选程序

STS评选程序包括资格审查、初评、复评和终评4个阶段。SSP聘请各学科顶级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参赛学生提交的申报资料进行资格审查、申报材料测评(初赛和半决赛)和现场问辩考查(决赛),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确定最终奖项(前10名排序,后30名不排序)。

奖励内容

在英特尔公司的支持下,STS竞赛为参赛学生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奖励。决赛总奖金高达63万美元,前10名优秀学生可获得2万~10万美元的奖金,第11~40名各奖励7500美元,入围半决赛的学生和所在学校各获得1000美元奖金。

从1942年第1届活动至今,主办方共奖励了21771名决赛和半决赛学生,奖金共计1630万美元。

此外,40名入围决赛的学生还将各获得1台英特尔笔记本电脑。

第72届Intel STS活动情况

2013年,STS有来自美国本土42个州、哥伦比亚特区、关岛和2所海外学校的1712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资格审查、初评和复评,40名学生入围最终决赛,其中女生19名、男生21名,华裔学生9名。

决赛期间,由12名来自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哈佛大学医学院、缅因州立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加州分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马里兰州医学院、华盛顿医学院、芝加哥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参赛学生进行为期2天的综合素质考查和1天研究项目问辩。

3月12日下午,本届活动颁奖典礼在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隆重举行,主办方邀请了众多科技、教育和新闻界嘉宾出席。

在暖场酒会和正式晚宴结束后,颁奖仪式正式开始。首先,场内多角度LED屏幕播放本届活动决赛视频集锦,让与会嘉宾了解本届赛事基本情况和组织过程。随着主持人的逐一介绍,40名决赛学生上台。美国科学与公众社团主席伊丽莎白·莫林寇拉和英特尔基金会执行主席温蒂·霍金斯(Wendy Hawkins)现场颁发了前10名奖项。来自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的Sara Volz获得了一等奖和10万美元奖金。她的研究项目是“用人工方法制取出一种高含油量的藻类细胞种群,制造出既经济又可再生的生物燃料”。华裔学生Kensen Shi获得了第6名。

第2篇

兰溪市厚仁中学是创建于1956年,是一所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提出了"厚德修身、博学立业、艺术育人、儒学兴校"的办学宗旨,以"创建艺术特色学校,培养艺术特色人才"为目标,现学校正努力申报浙江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

我校致力于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搭建各种平台,而"艺术"作为离人类心灵最近的文化活动,能够带给学生多样化的想象、思考和感受,因而好的艺术教育就能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提供最丰富的体验。基于此,学校汇聚校内外资源,不断探索艺术教育的内涵,寻找最有效的艺术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人文底蕴。我们希望艺术教育不仅仅是高中学习的一部分,还能成为学校精神的一部分;我们期待在厚仁中学的校园里,艺术不是曲高和寡的文化形式,而是师生们可以共同欣赏并享受的美好生活。

一、 举全校之力,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

我校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抓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了对于艺术教育的管理,形成了清晰而实效的管理网络。

1、健全网络,责任到人

我校的艺术教育管理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统领全校艺术教育工作;副校长王晓峰老师作为直接分管艺术教育的副组长,具体抓实学校的各项艺术工作,从全校三个年级艺术课程的实施与质量监控到重点社团的扶植与管理,整体规划,目标明确;在具体操作层面,美术老师李胜林负责学校艺术类专业社团的发展;教务处指导并监督艺术课程的实施;德育处团委负责学校大型艺术活动的开展;相关艺术老师具体落实课堂教学和带教一个艺术类专业社团。管理网络清晰、职责明确,工作有成效。

2、整体规划,有序推进。

每学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有专项对于艺术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使全校师生了解明确艺术教育的整体要求,同时也对艺术教育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有完整的了解。今年我校在"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出,除了确保基础课开设外,加强各类艺术、美育等拓展类课程的开发和开设,做到全校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艺术体育拓展课,并通过学分考核纳入学生综合评价。

3、加强管理,有效落实

为加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教务处定期检查艺术教育相关课程的实施方案和教师教学文章等;德育处团委每学期要求特色社团如舞蹈队、铁塘画社等提交工作计划和小结,并且通过升旗仪式、广播台、校园橱窗等各种宣传媒介展示舞蹈队、铁塘画室等教学成果。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的展示与宣传,进一步内化了艺术教育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作用,也从组织上保障了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 聚集体智慧,提升学校艺术教育水平

1、专业引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的美术教师39周岁,工作能力强、个体素质高,在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李胜林老师在全市的艺术学科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兰溪市美术教坛新秀,兰溪市高中美术优质课第一名,美术教育教学论文经常在省地市评比中获奖,课堂教学深受欢迎,带领的学生社团铁塘画室越来越成熟。此外他还为经常参加各级优质课、名师、骨干教师的评委工作,为了拓展个人知识水平,课余时间还不断进行美术创作,学习美术教学理论,体现了李胜林老师扎实的美术功底和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教学状态。我校优秀的艺术教师正是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中的奠基石。

2、丰富课程,引领学生走进艺术殿堂

我校非常注重艺术基础课程的开设,从高一到高三,每周一节艺术课,切实落实艺术通识教育,艺术课程覆盖面达到100%.教学中每个年级的侧重有所不同:高一年级以艺术作品的鉴赏进行教学。通过作品的欣赏,以及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以人文线索贯穿教学过程,在感知艺术作品的同时,了解相关艺术知识技能,体验艺术的魅力,提升审美情感。高二年级以绘画技法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旨在通过基础性教学,对学生进行艺术基础知识的普及,也为高年级的艺术学习奠定基础。高三年级则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使用自编的校本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注重与高一高二年级的衔接,要求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综合时代背景,把艺术与科技、政治、民族、历史等相关内容综合起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综合思考问题,拓展学生学习视野,提高自主学习兴趣,推进艺术教育的实效。例如我校在高三年级教学的内容有:美术高考专业辅导,篆刻兴趣班的开设。

3、学科整合,提升美育教化功能

艺术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仅需要通过相对专业的课程来传授知识,也在各类学科中渗透和闪耀着审美和人文思想的光辉。我校在逐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大文科"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多角度、多方位地传递美育教育的观念。如语文学科中,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非此即彼的价值观的不科学性,因此在教授经典的作品时更加注重内容与形式,言与意的高度融合。语文课堂中老师们以情动人,注重对课文情感的挖掘,开掘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去读、去品、去思,使学生读出感动,品出激情,思出理趣。慢慢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语文教师和语文课程,把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人文底蕴等"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情感,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氛围,逐渐营造出师生共同享受并依赖着的美丽而和谐的校园文化。

三、 创多种途径,搭建学生艺术活动的舞台

我们还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各种艺术活动的舞台,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勇敢地表达情感、用课堂里的知识储备阐述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表现内心的冲突等。

1、依托"艺术节",创设艺术实践环境

厚仁中学的艺术节从2004年开始,到今年已有10年了。作为一个学校的品牌项目,艺术节为厚仁中学的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也为厚仁中学热爱艺术的学生创设了一个分享感悟,交流才能的机会,更丰富了厚仁中学艺术课程的素材。每年的艺术节持续一个月的时间,通过各种文艺表演和综合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艺术实践和表演的舞台,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借助社团,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除了每年的艺术节,我校的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舞蹈队、动漫社、铁塘画社、文学社、、广播台等都是学生们课余生活中趋之若鹜的地方。每周2个课时的固定教学时间和中午45分钟的学生自由活动时间保证了社团和兴趣小组在新中如火如荼的开展。

我校舞蹈社团是学生艺术团中刚刚自发建立的一个,创建于2013年,是集合全校各个年级的舞蹈爱好者的学生舞蹈团体。除了承接学校大小庆祝联欢活动的演出任务。经过全团成员的共同努力,现在学生的舞蹈水平已经相当出色。

铁塘画社的学生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文学社的社员更是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佳绩。

3、学校创建平台,为学生个体成长助推

从舞蹈队等学生社团走出来的学生们也代表着学校艺术教育中的点点成绩。不少学生因为有这方面的才能,参加播音主持的专业考试都能顺利通过,文学社的社员不少也被大学录取到编导专业,铁塘画室的成员也升入了各级各类的大学的艺术类专业,成就了学生自己的梦想。

在各社团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学生,学校还特别为他们搭设了个人展演的舞台。在学生节期间,一次次个人专场在新中的校园中绽放,如个人摄影展、个人画展、个人诗歌朗诵专场、 个人舞蹈专场等等。以上这些都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师生们的认可和好评。校园中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氛围,学生们更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我校近年来所有艺术类特长生100%考入高校。

我们深深感到,艺术教育正不断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功助推加力!

四、 建评价机制,保障艺术教育的有序开展

1、评价机制,激励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为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效,学校每年根据艺术教师开展课程的情况,结合其课堂教学评价和课堂成效与带教社团的成果,进行年终评定。在某些方面如社团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在各类评优中给予支持和倾斜。如社团的辅导计入教学工作量,成功举办一次活动也给予一定的津贴,学生获奖也会给予物质上肯定和精神上的鼓励。

2、课题研究,挖掘学校艺术教育内涵

探索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除了评价机制的保障,也需要科研课题的研究。2010年我校在兰溪市课题《农村普通高中美术特色创建的实践与研究》中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阐明了高中艺术教育对于高中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也更坚定了学校在办学宗旨统领下积极并坚持加强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五、 汇多方资源,引领学校艺术教育持续发展

我校的艺术教育立足于校园的同时,也注重挖掘社会资源,逐渐形成了良好而稳定的校园艺术教育环境。

1、专家指导,引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在近年的艺术教育探索中,我校建立了一支卓有生机的艺术专家指导团,成员有各个大学的艺术专业教师,专业艺术辅导机构的专业教师以及艺术领域的专家。市艺术学科的教研员更是我校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教学给予指导和帮助。除此以外,学校还利用强大的校友资源,充实艺术指导团,对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不仅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导,也为我们的具体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他们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感受艺术的魅力,让艺术走进校园,让艺术走进学生们的生命里。

2、走出校园,感受高雅艺术氛围

除了邀请专家和表演团队走进校园,师生们也走出校园感受专业剧场、专业音乐厅里的各类文艺演出。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院校,听专家讲解,深入浅出地感受艺术的风采。参观各种画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此外,我们还积极营造优美的环境氛围,注重利用环境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

在多年的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感到,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不遗余力地搭建各种舞台,提供各种机会,尤其在艺术教育方面,引领学生学会审美、积累人文素养、提升综合能力,是一个幸福而快乐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升和教育的过程。

我们更在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实效?如何使艺术教育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如何使高雅艺术为当今的学生所喜闻乐见?如何整合学科资源,使艺术教育进一步融入学校的课程?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如何切实打造更多优秀而尖端的艺术社团?如何使"艺术"真正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第3篇

财经学院围绕学校工作要点和本年度的工作规划,以学校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为重点,注重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体教师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财经学院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财经学院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财经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财经党支部立足专业特色与优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主题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主题教育取得实效。不断增强财经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名师引领,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了更好的完成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任务,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以学校第三批课改为契机,我院组建了6个教学团队,教师参加“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等专题研讨会及各类培训30余次。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XX被评为哈尔滨市第37届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第十届教学名师;金融会计教研室主任XX艺被评为哈尔滨市教育系统新时代“四有”好老师。2019年有15人次获得学生技能大赛教师指导奖。

(三)利用超星平台,全面开展课程建设

利用学校超星课程平台,建设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证券投资分析》和6门一般建设课程《经济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VBSE财务综合实训》、《网页设计与制作》。其中《证券投资分析》、《市场营销实务》两门课程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由教师XX、XXX、XXX和江海证券红旗大街证券营业部的资深投资顾问陈光卓组成的教学团队在省教育厅举办的2019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中,荣获二等奖。

(四)以科研促教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完成了2项课题的结题工作,还有3项课题在研中,新申请1项课题,参编教材一部,发表8篇论文,其中XX主持的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获得优秀课题。

(五)突出以赛促教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高。

财经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2019年财经学院参加国家、省市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共计12个项目,16个参赛队,79人参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9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2个。其中两支参赛队进入国赛,常青老师带队参加的第六届中国零售新星大赛,取得国赛二等奖;徐婷婷老师带队参加的2019全国沙盘模拟经营赛,取得国赛三等奖。

(六)首次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校企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2019年10月12日,在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公布的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中,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荣获“网店运营推广”和“智能财税”项目全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这是我校首次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金融管理专业与江海证券哈尔滨红旗大街营业部和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阿城牌路大街营业部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协议合作框架内,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实训、技能大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员工培训、教学改革、实践课程开发、双元师资建设等项目上开展深度合作。在江海证券指导下,金融管理专业年初建成“金融综合实训中心”,设备先进,全面仿真,兼具教学、学生实训、大赛承办等功能。在申报哈尔滨市职业院校“双元培育”重点专业时,金融管理专业与江海证券红旗大街证券营业部深度合作,共同申报“双元培育”重点专业建设,期待在未来开展更加深层次合作。

与哈尔滨狂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率先在电子商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建成校内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2019年并被评为省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七)积极参加学校职业教育周活动,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积极参加学校职教周活动,财经学院在VBSE财经综合仿真实训中心举办“走进校园体验日”活动,开展VBSE财务综合实训体验课、教学成果展示、专业技能展示等活动,宣传校园文化,展现专业建设成果。在职业教育周期间,财经学院各个专业开展了一系列“走进企业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以“服务发展,喜迎百年华诞;促进就业,锻造工匠人才”为主题的学校首届学生“职院工匠”评选活动,共有6项作品参赛,5个作品获奖。

(八)财经学院学生专升本再创佳绩。

我院20学生共有145名学生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其中有68人成功考入理想院校。这既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财经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结果。

(九)就业指导成效突出。

财经学院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实习就业机会,为学生就业开拓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次召开双选会、招聘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十)教育管理规范运作,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财经学院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落实学生三级管理责任制,实现了各项工作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素质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特色增强,本年圆满完成了“啦啦操”“篮球赛”“接力赛”“大合唱”,收到良好效果。

二、财经学院2018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财经党支部立足专业特色与优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主题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主题教育取得实效。不断增强财经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学业帮扶、经济帮扶、心理帮扶”等形式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需求。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现状,财经学院实行“专兼职辅导员制”,党员教师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了 “衣物送温暖,让爱永传递”志愿爱心捐赠活动,教师们纷纷从家中带来羽绒服等衣服,为学生的冬天送去了一份温暖。

财经学院党支部坚守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以育人为本,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主题教育的实际效果,扩大主题教育影响力。用实际行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正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目标。

(二)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财经学院重视对教师的培养,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加大国培和省陪的力度,突出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教师参加“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等专题研讨会及各类培训30余次。严格执行课堂教学管理,加强听课、督导的工作力度。聘请符合兼职教师标准的企业管理精英或技术骨干在岗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实习效果。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XX被评为黑龙江省第十届教学名师。金融会计教研室主任XX被评为哈尔滨市教育系统新时代“四有”好老师。2019年有15人次获得学生技能大赛教师指导奖。

利用学校超星课程平台,建设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证券投资分析》和6门一般建设课程《经济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VBSE财务综合实训》、《网页设计与制作》。其中《证券投资分析》、《市场营销实务》两门课程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对接行业、企业标准,突出各专业应用和实训,所有课程都在建设之中。曲艺老师负责的《证券投资分析》作为重点建设课程之一,在省教育厅举办的2019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中,由教师XX和江海证券红旗大街证券营业部的资深投资顾问陈光卓组成的教学团队荣获二等奖,体现了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也体现了校企合作的优秀成果。

(三)加强校企合作

2019年10月12日,在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公布的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中,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荣获“网店运营推广”和“智能财税”项目全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这是我校首次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为做好相关申报工作,财经学院按照学校安排,以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为依托,积极认真准备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的申报材料,同时完善教学实训条件,达到试点条件要求,取得申报成功。我院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与企业深度融合,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金融管理专业与江海证券哈尔滨红旗大街营业部和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阿城牌路大街营业部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协议合作框架内,在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实训、技能大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员工培训、教学改革、实践课程开发、双元师资建设等项目上开展深度合作。在江海证券指导下,金融管理专业年初建成“金融综合实训中心”,设备先进,全面仿真,兼具教学、学生实训、大赛承办等功能。在申报哈尔滨市职业院校“双元培育”重点专业时,金融管理专业与江海证券红旗大街证券营业部深度合作,共同申报“双元培育”重点专业建设,期待在未来开展更加深层次合作。

与哈尔滨狂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率先在电子商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建成校内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基地,2019年并被评为省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

积极参加学校职教周活动,在职教周期间,财经学院开展了“走进校园体验日”活动,邀请远航会计公司等行业企业走进校园、走进实训室,共同参加了VBSE财务综合实训体验课,参加教学成果展示、专业技能展示等活动,向社会宣传校园文化,展示专业建设成果。同时,财经学院各个专业开展了“走进企业活动”: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XX带领学生去家得乐、比优特超市卖场观摩交流,对照卖场相应的班组、岗位观摩师傅们的操作,详细观察和比对两家企业在各方面的差异;会计金融教研室主任XX老师带领金融管理专业学生走进江海证券哈尔滨红旗大街证券营业部进行参观交流;XX老师带领18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走进阿城韵达快递和国通快递进行参观交流。让学生们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收获颇丰。

参加学校组织的以“服务发展,喜迎百年华诞;促进就业,锻造工匠人才”为主题的学校首届学生“职院工匠”评选活动,共有6项作品参赛,曲艺、张建蕊《金融管理专业技能展示微视频——匠心筑梦·技能金融》、李鲲、徐婷婷《ERP沙盘创业精英赛》、常青《门店数据分析技能展示》、王文娟 赵伟《物流配送》、谭雪梅 闫雨《会计人职场必备技能—会计手工记账示范》5个作品获奖。

(五)加强教育管理规范运作

财经学院在常规管理工作中,扎扎实实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开学时安排教师各就各位,日常监督检查教师授课情况,有问题及时解决,在期末做好下学期分课、订教材、排课、组织外聘教师批阅试卷等工作。在这一年的不定期检查中,财经学院老师均严格执行授课计划进行教学,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相符合。学期中,教师调(停)课、代课都严格按照学院的规定执行,没有私自调课现象。教研室主任对本教研室教师考勤,无迟到、早退、提前下课的情况。同时,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对授课教师听课、评课检查,每位教师都对上课的内容做了许多增加,更加丰富和完善了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知识。

财经学院规范各类教学文件的收集整理,促进教学档案走向规范化,为教学评估奠定了良好基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教学任务繁重的境况下,本教研室教师仍都能按照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布置和批改作业。每位教师都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2019年,财经学院学生工作始终本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育育人”的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指导思想,按照院党委、学生处和学院的要求,以本年度学生管理工作计划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使财经的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地开展。

1.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德育工作水平

财经学院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及日常管理,壮大辅导员队伍,财经学院辅导员队伍由李淑玲书记作总指挥,XX主任为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带领四位辅导员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九月新生入学,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的距离。财经学院没有辜负院领导的厚望,学生在校期间未发生重大事故和问题,学生素质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秉着“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学生工作上从不放松。

2.加强学生日常工作管理,保证学生工作有序进行    

严格遵照《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要求,确保学生日常管理顺利进行。

1)加强学院行为规范的学习。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最基本的就是遵守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此来修身,增强内在素质。因此,本学期学生入学后财经学院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各项管理规定和行为守则。通过学习,加强了学生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了解与自身行为的约束,增强了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保证了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有序进行。

2)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学生日常管理制度有效实施,财经学院加大常规管理工作力度,做到学生管理严、细、实、恒。日常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管工作的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寝室卫生检查,早晚自习检查,上课出席情况检查,参加活动情况检查,以及日常表现情况检查等。对于这几项情况的检查。

进行良好的就业指导教育。提前对2017级实习生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提高财经学院的就业率。

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财经学院一直秉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奖助学金的评比工作。助学金的评比使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奖学金的评比目的使成绩优异,品格良好的同学继续努力。评比工作严格按照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综合审查,做到奖助评比透明化。

学费收缴工作,经过学院组织动员,辅导员耐心工作,财经学院学费收缴完成99%以上。

做好学生专升本动员工作,财经学院20毕业生专升本65人,位居学校第一名,四、六级英语考试,省二、国家级计算机考试报名数通过率也是全学校最多。

3)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

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校园活动的内容丰富,都吸引着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为了丰富财经学院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现学生精神风貌。财经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精彩的篮球赛、啦啦操比赛、运动会、百年校庆大型表演均取得优异成绩;组织沙盘社团,民族舞社团,瑜伽社团,金手指社团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了丰富财经学院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现学生精神风貌。财经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职教周活动展现财经学子的专业技能;啦啦操、篮球赛……展现财经学子的多才多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两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的引导和奉献精神的教育,以及教育学生要具有诚信意识。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流领军型人才偏少; 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急需要建立;兼职教师聘任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第4篇

上海市应届生落户打分细则:非上海生源应届生进沪落户标准分72分通知7大要点

一、引进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紧缺急需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是加强人才强市,培养和集聚各类人才的重要措施,对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市各有关部门、各高校和用人单位要从保持和增强上海人才优势出发,认真做好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为吸引优秀人才进沪就业营造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居住证和户籍吸引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服务,强化以积分制为主体的居住证制度的主渠道作用。优先满足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紧缺急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落户需求。

二、为了保障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沪就业创业的合法权益,各用人单位应按照《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办法》(附件1)和《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办法》(附件2)的要求,及时为本单位录用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办理进沪就业的相关手续。用人单位在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时,不得在协议中规定毕业生如未能办妥落户手续则与其解除就业协议等相关内容。

三、严格规范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管理,用人单位须作为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及居住证积分申请的主体,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其他单位、个人申报。中介机构派遣人员不属于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范围。

四、相关主管委办局、在沪央企、市属单位、部分区县等申请材料受理经办的机构(以下简称受理经办机构),要认真审核下属(辖)用人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并在5月10日前提交《受理经办机构基本情况及下属(辖)用人单位登记表》。

五、相关主管委办局、总部在沪央企、区县、市级及以上开发园区要结合20xx年度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20xx年5月20日前,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教委,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推荐引进非上海生源毕业生重点用人单位(以正式公文报送),并填写《20xx年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推荐重点用人单位情况登记表》(附件4)。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根据20xx年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实际需求予以研究认定。对于20xx、20xx、20xx年重点用人单位退工率较高的,20xx年将不再认定为重点用人单位。

六、各高校要认真做好20xx年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相关政策和具体手续办理方式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引导毕业生到本市重点用人单位、重点领域就业,并认真为其做好相关申报材料的鉴证工作。各高等学校应该加强管理,严格审核毕业生的有关材料,确保毕业生材料的真实性。市学生事务中心审核发现弄虚作假的,应取消毕业生落户申请资格,并向市教委报告。市教委将向有关学校通报情况并督促学校依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申请人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承诺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严禁弄虚作假,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视情节轻重,暂停直至取消其申请资格,并将失信信息记入诚信记录。对已骗取的本市常住户口、居住证予以注销。对构成犯罪的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各受理点要根据《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办法》,切实做好受理及相关服务工作。

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办法

一、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

(一)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统一办理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手续。

外地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领取《通知单》手续。

(二)《通知单》的第一联用于毕业生去用人单位报到,第二联用于办理《居住证》积分对应材料。同时,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为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出具去外省市落户所需的《就业报到证》。

(三)领取《通知单》受理截止时间为20xx年12月31日。

二、申领《上海市居住证》

(一)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其实际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设置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领《居住证》。

(二)申办材料

申请办理《居住证》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当提供以下基本材料:

1.《上海市居住证》申请表;

2.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

3.拟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住所证明:

居住在自购住房的,提供相应的房地产权证复印件(验原件)。

居住在租赁住房的,提供由房屋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复印件(验原件)。

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的,提供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证明。

居住在亲戚朋友家的,提供居(村)委出具的寄宿证明。

4.期限为6个月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复印件(验原件)以及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证明。

三、申请居住证积分

(一)已持有居住证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申请积分的,可通过互联网登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模拟估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委托用人单位向注册地区(县)人才服务中心申请积分。

(二)持证人和受委托的用人单位须提交的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包括:

1.持证人有效期内的《居住证》;

2.《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

3.劳动(聘用)合同;

4.承诺无违反国家和本市计划生育政策的材料;

5.承诺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材料;

6.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社团法人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证书等)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和磁卡。

除上述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外,持证人还应提供《居住证》积分指标项目对应的材料。《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可作为应届毕业生积分指标的对应材料。

四、其他

不符合本办法申领条件的,可至本市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按规定办理居住登记或以其他条件申请《上海市居住证》。

上海市应届生落户打分细则: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办法一、申办条件

用人单位是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直接落户的申办主体。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用人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以及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且在受理截止日前一年(20xx年5月31日前)注册登记(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除外)、信誉良好的各类直接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用人单位,如确需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原则上须在20xx年5月10日前由其主管政府部门、所在区县政府或园区主管机构的人力资源工作部门,以正式公文形式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予以受理。

凡用人单位20xx年办理直接落户后毕业生已全部与其解除劳动(聘用)关系的,对该用人单位20xx年提出的落户申请不予受理。

(二)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已与第(一)款规定的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直接录用协议);

2.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和行为;

3.应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以下情况不属于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范围。

1.中介机构派遣人员;

2.培养方式为委托、定向或在职培养的毕业生;

在职培养毕业生指在校期间有用人单位为其在上海市缴纳社会保险的毕业生(本人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除外)。

二、申请材料

申请办理本市户籍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由用人单位递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填写完整并签字加盖公章的《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户籍申请表》(含申请材料清单);申请表须在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以下简称就业创业服务网)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上填报后下载打印(申请材料清单将根据网上填报内容自动生成,须一并打印提交)。

(二)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的《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个人信息表》(含学习成绩评定和学校推荐意见;表中所涉及学习成绩等级以相应绩点进行评定,学科(专业)代码与学科(专业)名称必须按照教育部相关学科(专业)目录填写,自设专业须填写上级学科名称和代码;表格可在就业创业服务网上下载)。

(三)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推荐表。

(四)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协议书如含有毕业生未能办妥落户手续将解除就业协议内容的,不予受理)。

(五)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务部门盖章的成绩单(按学期分列)。

(六)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务部门或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复印件。

1.外语水平证书一般应在毕业生毕业学校或培养单位考点取得。所学专业属体育学类(一级学科)和艺术学门类的毕业生可免于提交。

2.计算机等级考试应由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文科(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门类)专业本科毕业生须提供一级及以上证书,理工科(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专业学生须提供二级及以上证书。毕业研究生及艺术学门类、体育学类、数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气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免于提交。

(七)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在其最高学历学习阶段所获奖项证书的复印件(验原件),包括以下:

1.校级以上(含校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受理截止日前尚未领到有关证书的,须提供发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并在20xx年6月30日前提交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盖章的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2.国际性、全国性竞赛(含: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以上奖项含地方赛区,不含专项竞赛)获奖证书。

(八)用人单位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非法人企业须另提供以下材料(已连续3年获准受理落户申请的,只需提交下述第4项材料):

1.上级法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且注册资金一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2.20xx年上级法人的自主招聘授权书原件(当年有效);

3.上年度在职员工在沪社保缴纳通知书复印件(用人单位加盖公章);

4.上年度在沪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税单复印件(用人单位加盖公章)。

(九)毕业生在本人最高学历学习期间获得发明专利证书,须提交专利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专利登记簿副本不受理),并须提供经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在本校网站上公示无异议、由带教导师签名的书面证明材料原件(公示证明样表可在就业创业服务网上下载),落户申请人应为该专利首次申请时的发明人,不包含该专利首次申请后变更的发明人。

(十)在本市出资创办企业(不含股份转让、后期补注入资金的创业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应与其创办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在受理截止日前提出落户申请,并须提交以下材料:(其中1、2、5项须在提交落户申请材料时提交,3、4、6项可在20xx年12月20日前补交)。

1.公司非零注册验资证明,公司注册成立时间应于20xx年5月31日前;

2.由毕业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创业情况报告》及20xx年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申报表(可在就业创业服务网下载);

3. 20xx年度内连续3个月所创办企业为员工(包括毕业生本人)缴纳社保单据复印件(验原件),如毕业生本人因户籍原因无法缴纳社保的,须提供其本人未在沪缴纳社保的证明;

4. 20xx年度内连续3个月所创办企业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或企业所得税税单复印件(验原件)及经营往来发票复印件(验原件);

5.所创办企业营业场所情况的相关材料:

如属自购房,须提交自购房产权证复印件(验原件);

如属租房,须提交租赁房屋产权证和租房合同复印件(验原件);

6.所创办企业营业场所缴纳的公用事业费单据复印件(验原件),包括水电、通信、物业账单等。

(十一)其他材料:

1.毕业生父母因 支边支内户口由上海市迁出的,须提供:

⑴由父母当年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因支边支内户籍迁出上海的证明;

⑵父母双方或一方支边支内工作经历证明;

⑶由公证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2.毕业生父母双方户口已迁入上海市的,须提供:

⑴父母双方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⑵由公证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3.毕业生已婚且配偶户口为上海市常住户口的,须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之一:

⑴毕业生为博士毕业生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⑵毕业生为硕士毕业生的,其户籍在沪配偶为博士学历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⑶毕业生为硕士毕业生的,其户籍在沪配偶为硕士学历(或中级职称)的,须提供以下材料之一:

--结婚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结婚不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被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户籍进沪满3年,验原件)。

⑷毕业生为硕士毕业生的,其户籍在沪配偶为本科学历且结婚满5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⑸毕业生为本科或专科毕业生的,户籍在沪配偶为博士学历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⑹毕业生为本科或专科毕业生的,户籍在沪配偶为硕士学历(或中级职称)的须提供以下材料之一:

--结婚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结婚不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被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户籍进沪满3年,验原件)。

⑺毕业生为本科或专科毕业生的,户籍在沪配偶为本科学历且结婚满5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除上述材料以外,如用人单位认为确有必要,可提交其他相关材料或有关说明。

三、申报流程

(一)受理经办机构所属(辖)用人单位按以下流程申报:

1.各受理经办机构须在20xx年5月10日前向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交《受理经办机构基本情况及下属(辖)用人单位登记表》(附件3)。

2.各受理经办机构所属(辖)用人单位登录就业创业服务网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在网上填报相关申请信息,核对无误后网上提交给相应受理经办机构。

3.各受理经办机构所属(辖)用人单位须备齐单位和毕业生的相关书面材料,由人事工作专员带好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原件及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至相应受理经办机构进行现场申报。

4.各受理经办机构确认相关网上填报信息和纸质材料一致,审核通过后,在网上提交相关申请信息并预约时间,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递交纸质材料。

(二)其他用人单位按以下流程申报

如用人单位无相对应受理经办机构,可登录就业创业服务网上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在网上填报相关申请信息,核对无误后网上提交给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按照预约时间携相关纸质材料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进行现场申报。

四、受理期限

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申请的集中受理时间为即日起至20xx年5月31日。

五、审核依据

依据《20xx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在就业创业服务网另行公布),对用人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予以评定。

【20xx年进沪落户标准分为72分】

六、受理单位、联系方式及结果查询

详见就业创业服务网,咨询电话:64829191。

第5篇

本学年度,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突出质量立校与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用作为换地位、用成就换尊严、用奉献换形象、用今天换明天”的信念,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工作思路:

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推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改进教师评价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质量的恢复性增长,进而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三、具体内容: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坚持业务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为达到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唤醒教师的读书需求。在教师发展规划中,每位教师制定每学年的读书学习计划,并上报教科室,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2、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通过一年的努力,“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离我们预设的目标还相差较远,有的老师仅仅在公开课中加强了研究和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很少,还有极少量的教师对其兴致不高,知之甚少。今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力争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今年10月和11月举办“四有”生本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以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组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委组,进行量化打分,实现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力争80%达到优秀的目标。

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教研组长研究课活动,10月份举办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在明年2月上旬举办新进教师汇报课,下旬举办高三第二轮复习探讨课,3月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4月举办中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3、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认真执行《远安一高备课组量化评估方案》,备课组长要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备电子教案,尝试学案导学的做法。高一备课组要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在学法上进行指导,9月份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二年级备课组在培优辅差上加强研究,制定计划,在明年5月份完成远安一高培优辅差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三备课组要加强高考的研究,提升复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研究,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培优的研究要加强,尽快出成绩。

(二)教科研工作方面

4、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用课题带动教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课题研究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课题研究采取分阶段进行,分级要求,并以制度做保证进行考核奖励。

省市级课题研究要有组织有计划,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积极协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整理资料和汇报结题,并在教研组内推广实践,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学校对其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并按照《远安一高教改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对课题组给予奖励。

小课题研究(包括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要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本着“低起点、小切口、短周期和大影响”的原则确立。学校平常的教学研究主要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小问题,课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教师的教研要强调问题解决,不搞花架子。一般在一年完成,并把研究的成果以论文形式写出来,学校汇编成册,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优奖励。

在9月15以前,教研组长对本组的课题进行摸底,对本学年的课题研究写出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课题、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成员、课题实施方案等。

5、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按照《远安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可采取先分学科小规模研究再分教师全范围研究的策略,逐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做大做强。本学年,由教科室与高一年级具体实施。

以科技体育艺术节活动为契机,教研组每学期开展1~2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语文组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活动;外语组的口语比赛,书法比赛;化生组的环保社团活动等等。

(三)教师队伍培养方面

6、加强师德建设

教书是一种职业,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规范;教师是一种事业,它需要用心去做,它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具备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本学年,我们将丰富教师师德档案内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八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结合学生评教。一学年进行师德评比,树立师德标兵(一个学科一至二名),进行表彰和宣传。

7、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启动“名师工程”

(1)建立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主要包括“三定两勤”,即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勤学习和勤总结,同时把个人课题研究,读书计划,,个人博客建设等纳入发展评价体系。在今年10月15日以前,教师完成个人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教师本人、教研组长和教科室各持一份。

(2)在明年5月前,完成年度感动一高十大教师和“远安一高名师”的评选,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大力宣传其事迹,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储备人才和教坛新秀,鼓励全校更多的教师争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会、论坛等组织。给教师评职晋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8、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1)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请专家进校讲学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联系挂靠一个学校,签订协议,教研组长在今年10月20日前列出计划,定期把教师送出去学习,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周期,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及时获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一切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安排均由教研组长决定,统筹兼顾,做好记载,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在教研组内汇报,并有关材料上交教科室存档。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坚持师徒结对,双方签订三年培养计划。促使以老带新、共同提高;要求青年教师学理论、做习题集、写课后反思,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本年级大型联考统考,促使其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3)坚持举办《远安一高教育论坛》,给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教育论坛活动。谈谈学习教育先进理论后的感悟,谈谈读书后的收获,展示课题研究过的成果,给出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建议等。组内教研活动,也应为教师提供发表教育思想的平台,把优秀的教师推荐到学校讲,三年里争取人人都有机会讲一次,还可以请外面的专家和社会人士讲。

第6篇

关键字:钻石结构模型 班集体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10-03

美国著名的组织理论家W・理查德・斯格特(W・Richard・Scott)在《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到:“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①而高校班集体作为一个微观的组织,其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也具有其突出的作用和特点。

但是,当今高校大学生处于一个开放的新时代,由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风气转变等方面的各种新问题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加之,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较开放、自我意识较强烈、思想易波动,所以,如何加强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发挥班集体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要载体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组织研究中,笔者认为利维特的钻石结构组织模型便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加强高校班集体建设的路径。

1 利维特的钻石结构组织模型

根据利维特对组织的研究,其认为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都会包括社会结构、参与者、目标和技术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见图1)。之后,理查德・斯格特等学者提出,环境要素在组织分析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组织主要包括社会结构、参与者、目标、技术和环境五个基本要素。而在涉及加强高校班集体建设的问题时,笔者认为这五个要素也是缺一不可的。

2 钻石结构组织模型在高校班集体建设中的运用

在充分认识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加强高校班集体建设。本文试图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将班集体建设看作一个组织,运用利维特的钻石结构模型来系统分析班集体建设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对这五个要素的内容加以探讨,为高校班集体的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2.1 目标要素

组织的目标是指其要达到的目的,即组织参与者力图通过其行为活动而达到的目的,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要素。班集体作为一个微观组织,其目标即为成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成员提供了共同的目标奋斗,从而能够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然,对于班集体来讲,目标也是具有层次性的,既包括班集体建设的长远目标,也包括班集体建设阶段目标。

高校班集体建设的长远目标就是促成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其对班集体建设是具有指导性的。只有确定了班集体建设的长远目标,才能够将班集体建设的各种资源优化利用。而且高校班集体的长远目标只有在得到集体成员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不偏离方向,使团成员能够凝聚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不断奋斗。一个班集体必须始终坚持长远目标,这是班集体开展一切工作和活动的首要标准,亦是班集体建设意义之所在。

高校班集体建设的阶段目标是根据学校及班集体自身发展规划而设定,是长远目标分阶段的细化。高校班集体有着不同的班情,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面临不同的情况,所以,班集体应当能够根据学校的规划、班体自身的情况、成员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班集体建设阶段的目标。因此,对于高校班集体建设来讲,阶段目标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推动并为实现长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结构要素

社会结构是指组织参与者关系的模式化和规范化,包括“规范结构”和“行为结构”两部分,其中“规范结构”包括了价值观、规章制度和角色期待,“行为结构”指“既存的秩序”②。笔者认为,具体到班集体层面,社会结构要素即是班集体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它反映出班集体的价值理念、目标和发展期待。

2.2.1 加强班集体的组织建设

加强班级组织建设是班集体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的组织建设是班级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班级的组织建设中,应当重视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的作用。首先,要按照“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的思路,积极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同时,在学校的学生骨干培养体系中,应把班长、党(团)支部书记、宿舍长等学生干部纳入培养体系,为其提供培训、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并建立针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考核与奖励制度。此外,为了积极引导班级做好思想建设和学生日常教育工作,还应将全面的学生教育纳入到班集体建设中。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在学院领导和辅导员的指导下,通力合作,有效配合,充分发挥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主体和示范作用。

2.2.2 班、党、团、宿舍共建,全面推进班集体建设

坚持班级、党(团)支部、宿舍共建,充分发挥班级的组织作用、党(团)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和宿舍舍风的影响作用。细化教育和管理单元,有效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激发班级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吸引成员共同参与班集体建设,将自身利益与班集体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班集体建设。

2.2.3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体系建设

学校、学院高度重视班集体建设在学校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套包括组织制度、保障制度、评优制度、监督制度在内的、比较完整的班集体建设运作体系,为班集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2.4 加强班集体的制度建设

班集体的组织建设为制度建设搭建好稳定的平台,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而班集体各项建设与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在制度的规范与引导下有序进行。制度建设应当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目标进行制定。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制度的可行性,应当联系班集体的实际情况,综合、细致地考虑各种问题。其次,要注意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既要对学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也要有教育功能。最后,好的制度也应当具备长效性,即能够满足当前管理的需要,也能够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此外,还要注意制度建设的灵活性,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与制度自身的执行和改进提供一定的空间,灵活应对各种情况,既要能“收”有约束,也要能“放”有空间。由此,完善的制度建设才能够为班集体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保障,确保班级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2.3 参与者要素

组织的参与者是指那些出于各种原因而为该组织作出贡献的机构或个体。班集体建设的参与主体是学生,除此之外,还有管理者、教师和辅导员等。这些参与者都是班集体作为一个组织运行过程中的行动者,正是他们的观念、认识、态度、努力、遵从或不顺从,影响着班集体这个组织,构建和决定了班集体这个组织的结构,影响和决定了班集体的组织化程度。广义地说,家长也可以是班集体的参与者,只是他们的参与方式不同于前者,对班集体组织化的影响作用大小取决于前者的认识、态度和行动。

2.3.1 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班集体建设

班级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接触的最重要的组织,虽然现在校园里有各式各样的社团组织,但是班集体依然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本组织载体,其基础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主体、组织的直接参与者,其参与的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组织化程度及协调程度,另外学生自身的观念、态度、素质、能力等也与班集体息息相关。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性,加强班集体的归属感,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乐意参与到这个组织中,这是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主观能动因素;另一方面,可以使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位置,即“一人一个角色的全体参与”,这使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成为可能。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班集体组织才能够有效地运作。

2.3.2 构建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成长方面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而针对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在班级建设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三方联动机制,可有效地促进班集体的有效建设和稳健发展。针对辅导员,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贴近学生、了解学生、促进成长为原则,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考核重点。针对班主任,通过制度建设,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进班主任制度,切实发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针对任课教师,建立完善任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沟通协调机制。三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进班集体建设。

2.4 技术要素

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包括组织拥有的技术装备和其参与者的操作技巧。斯格特说:“所有的组织都拥有技术,但组织在对技术的理解、程序化或者有效化上都有差异。”③笔者认为在高校班集体建设中,“技术”主要表现为班集体建设的奖励激励策略。

高校班集体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它既需要班集体自身的练好“内功”,也需要在学校层面为其注入活力,这就需要完善的评选和奖励机制,评选工作是重要的一环,奖励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评选和奖励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是推动班级建设蓬勃发展的巨大动力。在评选和奖励工作中,除了要全面动员、重点选拔,更要注重宣传工作,学习典型。以务实高效的评选工作,推动全校的班集体建设。评选之后,对于涌现出的优秀典型也要创新方法,予以奖励和宣传。

在评选工作方面:首先,要注重前期组织动员和引导,通过三级推动,即以学校牵头组织,学院具体实施,班级、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式来开展动员与引导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参评班级的指导,注重以评审加强班级的过程建设,对满足评审要求的班级进行统一的视频制作指导,包括脚本编写、视频素材收集、制作技巧交流等,同时对班级申报材料进行了修改和充实。此外,要加强宣传,“以点带面”宣传典型,在宣传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手机报、通知、讲座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不仅注重在前期工作中深挖班级典型,也注重在后期评选结束之后的典型事迹宣传。在后期工作中,可以通过引导全校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开展评论和投票、组织先进班级到各个学院进行宣讲等方式进行典型事迹宣传,为广大在校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为班集体建设提供努力的方向,以便达到班级自我学习、自我建设的目的。

在发挥奖励机制方面,要对评奖评优工作进行适时地合理调整。首先,要完善集体评奖评优制度,不仅应将学习成绩、组织建设、道德遵守纳入评奖评优内容,也应将宿舍达标纳入考核,以便为班集体全方位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能够适时调整奖励比例和金额,对班集体中的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优秀宿舍等在增加名额数量的同时,提高奖励比例与金额,从而形成系列奖励措施,推进高校班集体建设。此外,也要拓展思路,引入新的奖励方案,除了前文提到的评优内容之外,也要有所创新,可以依据参评班级在思想政治素质、学风建设、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等各方面表现科学设置评分权重,引导班级建设方向,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扩大班集体建设的影响。

由此,完善的评选和奖励机制对于加快班集体建设的步伐,促进班集体建设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5 环境要素

环境作为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环境与组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相反的,不良的环境会导致组织运作出现问题。因此,高校班集体建设要十分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班集体的环境要素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主要是指班集体内部的氛围、学风、班级特色文化;外部环境包括整个高校的校风、学风,甚至是整个社会大环境。

2.5.1 明确班集体建设重点,加强学风建设

只有明确班集体建设的重点,才能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班集体的各项发展。在班集体建设中,应将学风建设作为班集体建设的重点,鼓励班集体以学风建设为主题召开班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可参与其中,听取学生对学风建设的建议和意见,并与学生深度沟通,加强交流与指导。而且,也要积极引导班级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从整体上把握班级学风建设的方向,建立健全班级学风建设管理体制,形成班委会、团支部通力合作的学风建设工作组,积极开展学习动员会、总结交流会、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全面做好班级学风建设,提高班级成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通过班集体的学风建设,推动优良班风的形成和班集体各项工作的开展。

2.5.2 发掘班集体的特色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组织区别于其他班级组织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特质,是一个班级的根基,对于班集体的凝聚、约束与鼓舞具有隐形的驱动力。班集体的特色文化既需要内力,培育养成,也需要外力上,助推发掘。在内力养成上,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在活动中增强班集体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在外力助推上,学校可以通过以评促建,组织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以及最佳团队的达标评优活动,通过评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大力开展班级特色文化活动。此外,学校还应当为班集体提供机会与空间,比如在每年寒、暑假,可以鼓励组织各班级和学生成立实践团队,使班级成员在志愿服务中收获与成长,既可以促进人才培养,也能够对班级的团队建设和特色文化的形成提供支持。

2.5.3 弘扬典型事迹,为班级建设树立风向标

充分运用网络、平面媒体、讲座等宣传形式,展示优秀班集体的典型事迹,发挥榜样作用。通过优秀班级影响和带动其他班级,引导他们向优秀班级学习科学的建设经验,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达到班级自我学习、自我建设的目的。

3 结语

高校要重视班集体建设,在班集体建设中注重发动各方力量,把学风建设作为重点,以学风促班风,做好班级思想和组织建设,挖掘班级特色文化,以评促建,推动班集体建设的健康发展。

而高校班集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班集体开始成为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着力点,是校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④。高校班集体建设就是要求教育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班级建设成班集体,从而实现学校育人目标,促使学生个性充分发展⑤。

加强班集体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强化班集体的功能,形成团结进步、文明向上、包容创新、学风良好的班集体也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班集体作为大学校园最基础的自然组合与支撑,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对于优良校风的维系、校园文化的培育、和谐校园的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在发动各方力量的基础上,才能推动班级建设的健康发展,它需要科学规范的方法保障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持续性与传承性。总的来讲,高校班集体建设是培育未来人才、促进高校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结合时代特色,把握时代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不断挖掘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新思路,积极探索新经验。

参考文献

[1] W・理查德・斯格特,著.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黄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 肖冬梅,肖万飞.对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7):91-92.

[3] 吴衍涛,李广松,宋伟,等.高校学生班级建设问题实证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5-97.

[4] 叶玉平.高校班集体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254,256.

[5] 钱程.高校班集体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6(3):99-102.

注释

① W・理查德・斯格特,著.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黄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

② W・理查德・斯格特,著.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黄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6.

③ W・理查德・斯格特,著.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黄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