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学生操作课培训总结

医学生操作课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21 11:57: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生操作课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医学生操作课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诊断学;呼吸内科;临床示教

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诊断学理论课枯燥抽象,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诊断学的临床示教见习课是理论课的重要补充,使学生认识到理论课枯燥的知识点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可以得到验证。因此诊断学临床见习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诊断学的重要性。现就近年来作者在诊断学呼吸内科临床示教见习课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在临床示教见习课中的充分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临床见习课教学质量的保证。首先教师应具备带教的资质,熟悉标准的体格检查,课前要做好示教内容的准备,明确教学大纲的难点、重点,而且能熟练掌握每种正常呼吸音及异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及听诊的特点。由于肺部听诊、叩诊是重点,示教课虽有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模拟呼吸音、多媒体软件模拟呼吸音,但仍与真实情况有差异,如在病人听诊上出现类似的呼吸音时,部分医学生短时间内无法直观、形象地理解掌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临床示教时加以强化。另外,由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及家属对年轻的医学生信任程度低,担心在示教的过程中易导致病情加重而拒绝示教,因此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沟通,提前联系准备临床示教病例,示教前病例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由于临床见习与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最大的差异在于是真实患者的典型体征,学生在对病人直接的体格检查中获得第一手的、准确的资料,因此尽可能多准备不同体征、症状的病例,如教学需要,还应准备标准化病人。经过训练的标准化病人,可以模拟不同的主诉病例,提供恒定一致的病史资料,可以训练学生的问诊技巧[2]。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多组教学间相互请教,交流经验,组间的典型病例可以相互分享学习,而且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艺术,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2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及医患关系处理技能的培训

医德教育铸造医学生的灵魂和品质,医德教育贯穿整个医学教育的过程。现今的医疗服务已日趋多元化,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对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诊断学的临床示教见习课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的第一步,因此在进入见习阶段前要进行相关培训,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及医德医风教育,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医生的观念和形象;正确处理医护、医患关系,注意相互协作,相互沟通[3]。在此培训的基础上,带教教师尤其要重视加强训练医学生与病人的交流能力,教会学生掌握“诊断问诊的艺术”。由于大多医学生首次接触患者时,如患者欠配合,容易激起学生害羞、惶恐、自卑的心理,经过反复的训练或使用标准化病人,逐步掌握介绍自己,学会使用过渡性语言,有助于医学生获取患者的病史资料。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熟悉体格检查,注意患者的保暖,尽量减轻患者不适的感觉,言辞中透露关心与尊重。

3加强培训问诊的技巧

问诊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可为查体、诊断性的辅助检查及诊断提供依据。问诊要求内容准确、可靠、完整,以避免漏诊及误诊。但由于医学专业术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医学生向病人询问病情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或用身边熟悉的事物打比方,使病人更易理解并提供相应准确的病史资料。问诊是带教的重点,诊断学见习前要告知学生课前要重点掌握呼吸内科的症状学及体征,如呼吸系统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呼吸内科临床询问病史时,要求学生对上述几种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性质、缓解或加重的因素,并围绕病人重点诉说的症状,再详细询问病人有无其他部位或全身伴随症状。在医学生问诊带教中,带教教师要始终在场,以便及时指出问诊的不足。由于呼吸内科中基础疾病多,老年患者的病程长、症状多,有反复就医住院的病史,医学生在对这类患者进行病史采集时常偏移主题,带教教师应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回到询问的主题,并鼓励学生使用病人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询问病史,比如说胸痛的性质,是否像“针刺样或像石头压住一样”,咳痰的量或咯血的量,尽量寻找患者身边的容器进行容积比对,使患者更容易理解并给出相对准确的病史。

4强化医学生体格检查的技能培训

体格检查是诊断学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呼吸内科的常见病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再结合体格检查即可做出快速的初步诊断,从而指导下一步诊疗方案的确立。诊断学见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熟练掌握体格检查的顺序和方法,辨别正常和异常的体征。在理论课后、临床见习前,要求学生掌握正常体征的检查及判别,反复多次观看体格检查视频,务必做到手法正确、操作规范、不遗漏检查内容。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设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室,心、肺、腹触听模型系统,大小与真人接近,解剖定位清楚,各听诊区标识准确,学生可以在模拟系统上反复练习,如胸部的触诊、叩诊及辨别每种正常呼吸音与异常呼吸音的部位及性质,只有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在接触病人时才能更沉着冷静。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教学虽能缓解临床教学压力,但部分学生使用仿真模型后对接触临床病人有抵触情绪,因此医学生通过对病人的查体,把握各种异常体征会更形象、更具体,这是模拟教学所无法替代的[4]。除模拟系统教学外,还采用教师示教和学生自己查体相结合法。即在见习时,教师示范查体,学生分组练习,同时教师全程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手法。指导医学生在病房见习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时注意对患者的关心和尊重,进行呼吸系统肺部查体时要强调两侧对称比较,尤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双肺均可闻及哮鸣音,如未进行详细的双侧呼吸音听诊对比,极可能疏忽气胸的存在。而且详细的体格检查可以为及时的辅助检查和治疗争取时间。查体后要求学生依次按“视、触、叩、听”列出体征,教师点评补充纠正,指出学生疏忽或遗漏的体征,如患者允许可以让学生再次重新检查,并分析遗漏的原因。严格的训练可以为今后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5诊断学示教见习中引入PBL教学法教学

由于诊断见习课时间有限,运用PBL教学方式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6]。PBL教学方法即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使临床思维贯穿其中。通过询问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获得病人的资料,并进行整合分析及推理,找出可能的病因。比如患者主诉“胸痛”,应考虑发生胸痛的缓急、诱因、部位,伴随症状,常见于哪些疾病,与活动是否相关,体格检查发现患者一侧触觉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明显减弱,考虑是什么原因引起等。在学生收集病历资料后并要求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提出可能的诊断,提出所有可能引起胸痛的疾病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在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应就搜集的资料说出自己的见解,带教老师对讨论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方向进行,鼓励启发为主,以保证整个讨论达到预期的效果。见习课前应提出教学目标及考核目标[7],学习任务清晰化可提高教学的效果。见习课结束要进行考核及点评,强化学生的诊断思维。

6小结

第2篇

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后,然后进行下一个模块触诊的讲解、实习和总结,通过将教学内容分时段、分模块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④最后,老师将上述2个模块整合起来,对重点的内容进行强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堂课教授内容的记忆。CBL教学法的应用八年制医学生临床诊断学教学的主要目是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采用了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CBL(Case-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该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病例为基础,通过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①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选择典型的病例;②制定教学方案,准备提问的问题;③组织实施:如:在讲解"腹部异常发现及其鉴别"的内容时,将八年制医学生6-8人分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见习。带教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典型肝硬化腹水"的病例,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当见习医生,对该病例进行诊断。运用SimMan/ECS高级综合模拟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模拟病人进行腹部检查,经过视、听、叩、触诊断后,归纳总结腹部检查结果,分析腹水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对该病人还需要做哪些相应的检查进一步确诊。带教老师全程指导,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言,最后,进行总结对学生回答不完全的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

我们根据八年制医学生的特点,采用渐进式培养的模式。①将八年制医学生分为4-5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的时间在临床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参与查房,使学生对病人的临床表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②老师根据当天所检查的病人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实例分析的思路;③让八年制医学生参与科室每周定期的临床病例讨论,鼓励他们进行发言,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病例的诊断中,通过参与临床疑难病例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得到提高。我们采用了分时段讲解式授课、CBL教学以及临床实践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八年制医学生临床诊断学见习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结果学生的反馈很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才是各个行业竞争的关键,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医疗体制改革所强调的重点之一。为进一步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近年来国内部分一流的医学院校开始试办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八年制医学教学所培养的是适合时展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临床医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目前,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医学教育尚有一些差距[5-8]。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不能适应足八年制医学生的教学,因此,有必要对八年制医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1-3,9]。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相继在探索适合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如:吴等[9,10]在八年制儿科见习教学阶段,通过组织学生病例讨论、开设专题讲座、采取责任导师制等各种举措,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张等[11-13]从重视教学准备人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内科学教学,重视三基训练和临床思维的培养、灌输循证医学观念、培养科研意识,使学生全面提高,取得较好效果。邓等[14]在产科见习中采用SP问诊和PBL病例分析教学,使八年制医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和诊疗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栗等[15]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如:合作教学法、分站模块式教学法、CBL教学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八年制医学生外科技能进行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学科[4],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将繁多的见习内容讲完然后进行操作练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将每节课所要完成的见习内容进行规划,突出重点,分时段、分模块进行见习,这样,老师刚讲完一块内容学生紧接着就进行操作训练,容易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八年制医学生临床诊断学教学的主要目是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因此在授课时,我们采用CBL教学,以典型病例为中心,以教师提问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教育,结合归纳法,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汇贯通能力。然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我们采用了渐进式培养模式,让学生参与病房查房及病理讨论,对临床病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进行分析和判断[13]。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我们虽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但是,始终要发挥带教老师的的引导作用,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掌握临床诊断学的见习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八年制医学生临床诊断见习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很适合八年制医学生的教学,值得推广。

作者:杨幼波 安 谢艳红 王成红 陈科 莫朝晖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科教研室

第3篇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人,年龄18~21岁,均为五年制本科生。其中50人作为观察组,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基础上加入预实习模式。50人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执行教学。

1.2研究方法

(1)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在第1~5学期不安排实践教学,在第6~7学期安排配合临床理论课程的教学见习,在第8~期安排毕业实习,在第10学期安排毕业临床技能考核,即教学见习与毕业实习两段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2)预实习模式

①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等;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等;了解医院的环境、布局、各科室职能等;熟悉医院规章制度、患者就诊流程等;熟悉临床科室的工作制度和内容;熟知接诊基本常识、医患沟通技巧;了解医患纠纷的防范技巧等;初步掌握病史采集、病例分析及临床各项基本技能操作等。

②教学安排

预实习的教学安排,以“两阶段、三自主、一强化”为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努力构建“早临床、零接轨、不断线”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预实习分职业认知阶段和技能强化阶段。在第1、2、3学年后的暑假安排3次预实习的职业认知阶段,每个暑假安排10天。在毕业实习前安排预实习的技能强化阶段,共24学时;学生自主联系预实习单位。学校要求,学生在家庭所在地就近自主选择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如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卫生所(室)、疗养院、个体诊所以及疾控中心、卫生防疫站等;学生自主安排预实习形式。学校认可并推荐学生采取以下预实习形式:观察调研、跟师学习、志愿服务等;学生自主总结预实习收获。学校认可并推荐学生采取以下总结形式:撰写调研报告、记录学习日志、制作志愿服务汇报ppt、书写一份医疗记录(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首次病程、抢救记录)等;临近毕业实习前,学校安排学生在实验中心,应用教学模拟设备,进行临床常用的20余项技能操作的集中培训。

(3)评价。

①职业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实习中期,向带教老师发放《实习生职业综合素质评分表》,要求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生的表现打分。《实习生职业综合素质评分表》包括:①遵规守纪,坚守岗位;②尊师重教,勤奋刻苦;③医德医风,严格操守;④临床专业知识;⑤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力;⑥病情观察与评估能力;⑦知识应用能力。⑧临床思维方式、方法;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⑩无菌观念与技术,每项10分,共计100分。我们得到100名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成绩,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②技能操作毕业考核。在学生毕业前夕,组织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每人随机抽取一项临床常用技能进行考核,满分100分。我们得到100名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学生的成绩比较。两组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成绩、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3.1预实习能有效强化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我们从学生的调查报告、学习日记等文字总结中可以看到,在职业认知阶段的预实习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充分体会到医生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心,树立了远大的奋斗目标。学生通过及时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对照,不仅深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而且发现所学知识的不足,从而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从实习带教老师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评分上,我们发现,学生通过早期接触患者、医生、医院,锻炼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临床思维,巩固了专业思想,职业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强化。

3.2预实习能有效提高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在技能强化阶段的预实习中,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明确了临床常见技能的操作标准、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同时,学生通过在教学模拟设备上的反复操作练习,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技术,弥补了实习中由于《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带教老师的不放手、患者的不配合等原因造成的动手机会少的缺憾。从毕业技能考核成绩来看,技能强化阶段的预实习有效提高了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3.3预实习能有效完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基础理论课-临床理论课-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在前4个学年的理论课学习中,医学生已经习惯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过程。第5学年的毕业实习开始后,医学生直接面临“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医院”的巨大挑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如接诊患者手忙脚乱、医疗记录书写不规范、缺乏与患者的沟通、医疗法规制度不了解、临床技能操作不熟练等,从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第4篇

关键词:临床教学;麻醉科;七年制

中图分类号:R6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4-092-03

七年制医学生培养制度是为培养高层次医学应用与研究人才而设立的长学制医学教育模式,如何提高七年制医学生的教学质量是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医学培训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结合。为了达到七年制学生的培养要求,应在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学能力,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训。我科通过临床带教实践,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七年制医学生的临床培养等有一定的心得,现总结出来供参考。

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鼓励学生早期深入临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临床医学的本质是实践医学。七年制医学生,不但要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从事临床工作的能力,在毕业时达到高年资住院医生的水平。医学生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逐渐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最终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七年制医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理论扎实,但进入硕士阶段时因为接触临床时间短,与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相比,缺乏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并且硕士阶段只有2年。因此,对他们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显得重要。

我院目前承担临床医学七年制教学任务,提倡早接触临床、多接触病人、提高讲习比、开展小班课教学等,从临床医学七年制2001级起,进行临床“全程见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即临床教学从总论部分结束后(内、外科学约第四周、各专科第二周)即安排上午见习,下午授课的方式,一直到该课程结束。通过全程见习安排,学生普遍认为掌握知识效果好,学习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与临床接触较多,有助于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选择临床工作中常接触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克服了以往临床课教学见习方法的弊端;以往多采取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后期安排全天临床见习,这种见习方法的弊端在于见习时间过于集中,学生理论与见习脱节。全程见习对这种见习方法进行了彻底的改变,内、外科学从各章节的绪论结束后,大约在第四周即安排见习,一直到内外科学结束,时间长达半年。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和整合,理论课学时大幅度减少,而见习内容进行调整后,多安排了一些医疗操作技能、临床病例讨论和分析。每次见习每组人数少于10人,减少了对科室工作的干扰,有利于学生与带教老师的面对面交流,提高见习效果。制定了见习手册,记录和考评学生每次应该见习的内容和已经掌握的内容、见习效果等。

七年制医学生的麻醉学教学可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五年制学生基本相同,都是在理论课教学结束后参加一周的临床实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麻醉学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另一部分是针对选择麻醉科作为毕业论文课题方向的学生,这些学生将来很可能选择麻醉科作为自己的专业,所以对他们的培养主要按照麻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要求进行。由于受麻醉学自身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影响,近年来七年制医学生选择麻醉科作为专业方向的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他们进入麻醉科以后,对他们的教学培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麻醉学理论与临床技能培训,科研能力培训,外语学习。

2 麻醉学理论与临床技能培训,重点是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学训练和自学能力提高

麻醉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临床麻醉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病人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麻醉实习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麻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建立临床思维模式,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病人的临床问题;通过自学扩展知识面,以解决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提高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我科采取麻醉实习教学的具体方法有:①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麻醉工作的危险性时刻存在,秩序井然的工作程序、正规的技术操作、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是避免麻醉事故、实现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为此,在带教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各种麻醉规范性教育,如品使用常规,麻醉仪器和各种监护仪的操作规程,各种麻醉技术的规范性操作等。实习学生从术前访视、麻醉管理、病人术后PCA到术后随访,实行一带一,高难度操作实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②编写各种麻醉常规:学生们刚进入临床实习时,突然接触到各种麻醉技术操作和品的使用,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此,我们认真编写了各种麻醉常规,各种麻醉方法的麻醉前准备及适应症、禁忌症、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物的常用浓度、使用方法等,起到了帮助实习生克服畏难情绪、迅速适应临床教学的作用。③要求学生写出麻醉前计划。为使学生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科室要求学生写出麻醉前计划,内容包括术前访视病人、评价病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制定麻醉实施方案,并就围结麻醉手术期病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等提出自己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每周带教老师根据麻醉遇到的问题给麻醉实习组一个的专题,如麻醉前准备(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等)、椎管麻醉(解剖、生理、病理、药理、适应证、可能的意外和并发症等)、全麻病人的术中管理、全麻病人的术后复苏、术后疼痛治疗等。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利用教科书、图书馆的杂志书刊、因特网等查询最新的医学信息,在工作中向老师咨询。可以分工合作,每个人重点针对每个问题查阅资料。每周抽时间进行讨论。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麻醉手术期间,病人常有一些并发症发生,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常由多种因素所致,处理必须针对病因。采用专题讲座和病历讨论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和处理一些疑难,危重病人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通过自觉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习医师对病人手术期间生理机能全面调控的能力。

七年制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基础性的,而现代医学发展极为迅速,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在临床工作中迅速得到应用,因此在基础理论知识训练中,要以新理论、新知识为重点,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 科研能力培养和专业英语学习

关健强等曾对麻醉医学专业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用人单位对麻醉学专业毕业生的整体评价较高;麻醉学专业毕业生遵纪守法、工作态度认真,麻醉学专业毕业生的医学知识,临床技能的优良率在65%以上;但学生的科研能力,外语使用能力优良率不足50%。因此,我科在临床教学别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和专业英语的学习。

我们按照麻醉科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采取课题引导的培养方式进行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有:①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有专人负责对学生进行技术辅助与支持,协助解决课题完成中的技术问题。导师须严格审定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技术路线。指导研究生科研思路的建立必须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原则。有必要组织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及导师进行充分的课题论证,明确科研思路、实验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具体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使课题设计尽量严谨,切实可行,使研究生从中学习建立科研课题的基本概念和思路。②其次,我们也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做到勤读书、勤思考、勤上网、勤实践,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真正学会运用严谨的科研思维方法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研究能力,实验技巧,写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切实提高,为今后可能从事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由于临床学科科研设备和条件的相对限制,研究生培养可以充分利用基础学科的相关研究组已建立的实验方法、技术手段和设备条件,这样既可缩短建立科研方法和预实验的时间,又对现有的设备、仪器、试剂加以充分利用,节约了研究生经费。

我科从2002年开始,坚持对麻醉专业本科实习生开展医学英语教学,主要学习麻醉方面的专业英语,使学生对常用麻醉专业的英文术语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学习医学英语打下一定的基础。

科室根据各位教师具体情况,安排英语功底较好的讲师(主治医师及以上教师)轮流主讲,鼓励自愿申请主讲;由英语水平较高的教授、副教授等教师进行评讲及答疑。除法定节假日外,每天科室朝会(交班)后,在不影响临床麻醉工作的前提下,抽15~20分钟来学习医学英语。以Miller Anesthesia、Clinical Anesthesiology等本专业著名专著为教材,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麻醉学亚专业自选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临床麻醉、危重医学或疼痛学方面的新理论、新药物、新技术等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作为学习内容,每周更换一次学习内容,主讲教师在前一周末将下周要学习的内容抄写到黑板上。可由主讲教师全面讲解、翻译和领读;也可临时指定学生朗读和翻译,教师评讲和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常见的语法现象、医学词根、词缀和医学单词的读音规则以及基本构词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医学专业词汇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在麻醉科进行临床和科研培训期间,我们会要求学生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与应用能力的提高:①阅读指定外文参考书;②阅读课题相关文献,在了解课题相关进展的同时提高外语的阅读能力;③适当参加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口语交流能力。

通过这种专业英语教学,可督使教师自觉学习本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逐步提高全科教师的专业水平、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医学英语方面的水平,通过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中文表达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几年来,在全科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特别是科室主任的大力支持、指导和督促下,效果良好,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

4 教学效果评估与考核

目前我科采用教学组评估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考核七年制学生的临床培训效果,基本上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学生临床技能水平进行评价。但其缺点是标准化程度不高,评价的客观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麻醉学理论和外语应用能力的考核办法也正在探索中,未来希望能找到对七年制医学生适用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均比较好的考核评估办法,使七年制学生通过麻醉科的培训,能够初步达到麻醉科第一年住院医师的标准,并具有足够的科研潜力,为今后从事医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认为,首先应保证教学质量,建立医学院校的学生考试制度,对我国现行的医师制度逐渐完善和统一,并进行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早一点进入临床实习,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临床实际工作,对疾病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领悟。要改进临床教学方式和手段,除适当增加临床教学的时间外,还应缩小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使学生能够得到教师更细致的指点。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及临床带教医生的教学水平。我们认为只有不断地探索、总结,改进我国现有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使其更加完善,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质量的医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陈培刚.影响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56-57.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快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3):3-4.

[3]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S].2001.

[4] 郭立,曾诚,于小松,等.我国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工作第二轮评估总体报告[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1-4.

第5篇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90-02

生理学实验课是基础医学课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多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探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学实验对学生了解人体生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术及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验证生理学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方法,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生理学实验教学这一环节对于整个医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利用生理学实验课的特点与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对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创新。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实验教学成功的保证

带习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生理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每一名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如在动物麻醉时,必须强调要严格控制麻醉剂量和麻醉深度,过深或过浅都将严重影响实验结果〔2〕。可结合麻醉失败的例子提醒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一定要以认真、严谨、仔细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稍有不慎就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乃至危及生命。进行科研必须要有严谨求实的作风,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生理学实验中不要一味强调应产生怎样的实验结果,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如果在实验中出现与理论不一致的实验结果,应引领学生找出出现问题的症结〔3〕。

生理学实验大部分由各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这就要求小组成员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以便顺利完成实验。所以,上实验课时带习教师必须反复向学生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心、分工明确,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以上措施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2灵活多样的前期培训是实验课顺利进行的必要准备

生理实验课是医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真正面对活体实验动物的实验课程,许多带习教师都强调,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操作,不能依赖带习教师完成实验。可是在实验操作中有很多的手术操作,例如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等都是在此之前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如果在上第一节实验课时就进行正式的动物实验,要求学生在带习教师的讲解和示教之后,就能记住所有的操作步骤及要点并进行操作,难度确实是太大了。何况每一节生理学实验课本身的内容较多,而且时间有限,如果带习教师对学生不进行帮助,完全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实验,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其实产生这样的矛盾,究其原因是实验课程的设置不是很合理。如我们上第一次生理学实验课,做的是“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虽然学生在操作之前,带习教师已经示教了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并且详细讲述了操作的要领、技巧、重点强调了注意事项,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蟾蜍时,都十分胆怯,仅在“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这一步就花了很长时间〔4〕。第一次实验就要求学生进行很多手术操作,而之前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操作时都十分小心、谨慎,结果实验所用时间远远超出了实验课给定的课时。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急于完成各项实验项目,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操作过程中也忽视了许多细节,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例如:用中指和大拇指握持眼科剪。最后,在带习教师的催促下仓促结束实验。这样的实验课安排对于学生来说,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若要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其实并不难,我们可以在上正式的活体动物实验课之前,进行专门的前期培训。在前期培训中可以介绍常用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中常用的动物及其主要解剖结构、手术操作、仪器的连接、注意事项等,并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5〕。在前期培训中,学生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和掌握手术操作上,在正式实验时就明白该如何正确操作了,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带习教师示教的时间,学生也可以在规定的课时内顺利地完成实验。前期培训应结合不同的实验、不同的实验动物、不同的操作特点来设置,穿插于每一次活体实验课前,以保持其指导性和连续性。而前期培训课时的长短、授课的方式也可以根据不同院校、不同课程及不同课时进程灵活设置。

3充分发挥视频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是改善实验课授课环境和提高授课效率的必须

视频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是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教学中非常普及的教学手段,在生理实验课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上实验课时首先利用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对实验进行详细的讲解,尤其是实验步骤及方法。视频和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感性认识〔6〕。

以往高校教师在生理实验课中开设新实验,大部分采用带习教师先做示教,随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和示教的不可重复性等因素,对一些特别重要的操作,有些学生不能清楚地观看到。针对上述情形,我们用数码摄像机和照相机拍摄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录制实验结果,对所拍的内容进行编辑、剪辑、配音,制成视频和网络教学资料,为改革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条件。利用该视频,可以改变以往先由教师示教,再由学生动手的传统模式,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利于拓展知识面,且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可以反复使用,更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7〕。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带习教师应在实验桌旁进行监督指导,但绝不能代替学生操作,实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实验完成后,带习教师一定要作实验小结,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作出正确的结论;带习教师还应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原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进行纠正和强调;并适当引导学生把实验结果与临床问题联系在一起,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生理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生理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勤思考、多动手,从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其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从长远来看,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进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才能大大提升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4参考文献

1秦晓群,邓汉武,邓恭华,等.机能实验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2:1.

2张洁,沈字玲.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医学生素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523-2524.

3陈克敏.实验生理科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

4范少光.人体生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

5林满华,刘新光,李春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26-227.

6范淑红.实验教学环节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17(3):156N157.

第6篇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肾内科;临床见习

中图分类号:R692-4

临床实习生是一个刚完成理论学习向实践转换的特殊医学生群体,如何加强对他们的临床培训,是每个临床科室都面临的问题。肾内科不但专业性强,疾病种类繁多,知识更新快,而且手术操作较多、患者病情多危重,要让实习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的完成培训工作,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对肾内科临床实习生运用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

2012年9月-2015年1月所有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共6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2人)和对照组(32人),每组又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8人,每组产生一名组长)。

二、研究方法

1、教师培训:

课前每份PBL教案选择一种肾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等),由教师编写详细的教案和指导大纲,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预测,并在肾内科病房寻找典型病例,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在多媒体课件中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临例或教学模型演示等。

2、实施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即LBL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以教材为蓝本, 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

(2)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4个实验组每组挑选一例典型病人,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提前一周拿到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进行资料检索和交流、探讨,同时提出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第二步:每组选一名学生在PBL教学课上对本节课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进行10-15分钟讲解。

第三步:让管床学生对所挑选病人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归纳病史特点,制定出诊断、鉴别诊断和提出治疗措施,其他同学作补充,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言。

第四步:由一名学生代表做总结发言。

第五步: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引导、归纳、总结、扩展,同时注意适当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第六步:本次课结束时,为下次的讨论课设置提出问题。

四、讨论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自学、讨论为主要形式。它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鼓励和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增强实践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对所学知识有更好地理解,便于记忆[2]。近年来PBL教学法在国内外医学教育中十分流行,在中国已经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我国很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PBL教学法的探索和研究。

肾内科专科性强,内容复杂、抽象、枯燥,不易理解,在有限时间内学生很难系统掌握,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兴趣不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是肾内科临床教育研究的方向。PBL教学以学生为核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职能则由教转化为导,指导学生在开放情境中通过多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4]-[6]。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标志,它涵盖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7]。PBL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在肾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通过课前查阅文献,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体会主动获得知识的成就感;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介绍肾内科专业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肾脏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课堂以小组为单位采集病例及讨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并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语音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临床基本技能、对肾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及肾脏解剖、病理生理、临床的内在联系有了进一步认识,拓宽临床思维,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这将使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终身受益。同时教师、学生课堂上相互讨论,教师再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予以总结,不但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本研究结果显示,PBL教学法不论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积极性、提高了R床思维逻辑能力、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演讲能力方面,还是在学生出科时的病历书写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出科考试笔试成绩方面与LBL教学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传统的教学法LBL,由于填鸭式灌输,在加强理论知识方面是有优势的,但对知识的记忆却是短暂的。

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自主学习能力,捕捉、整理各种信息价值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挥,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PBL教学法使教师和学生都受益[8]。

当然PBL也有不足之处,如前期准备工作花费时间精力多,讨论时间太长、重点分散等,在医学教学过程中若全部采用PBL教学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但也会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所以,在PBL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科室等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并兼顾LBL教学法和辅以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肾内科临床教学效果。

总之,PBL教学模式符合现代医学教育发展方向,有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仍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地修订与完善。在肾内科见习教学中,倡导创新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见习教学质量,从而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爱平,张晓春.医学本科生PBL教学评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1):1625.

第7篇

关键词:临床见习;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06-03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医学生的教育质量不仅与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有关,更与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关系密切[1]。但临床见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临床见习管理的实践,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期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教育质量。

一、临床见习现状

1.临床科室对见习教学重视不够。临床见习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临床带教老师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意识、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但实际带教过程中却常常出现对见习教学重视不够的现象。(1)带教老师安排不合理。由于带教老师均有较为繁重的临床工作和科研任务,对于临床见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在对临床见习课的检查中发现,个别临床科室带教师资良莠不齐,甚至安排年轻老师带教。而这部分老师临床经验不足,教学能力较差,甚至个别教师自身知识不丰富,在带教过程中讲授临床基本知识层次不清,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临床病史采集和基本的临床诊断。(2)教学准备不充分。在检查中发现,个别临床科室在带教中,没有统一的见习教案、CBL教学未提前发放给教学内容,病案问题设计不规范,各组老师带教内容不一致,不能保证教学的同质性[3]。

2.见习教学理念不正确。带教老师对学生完成见习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见习教学应以老师示教为主,学生问诊查体为辅。教师应该带着学生在病员床旁按照临床见习教学规范演示完整的病史采集过程,然后再选择一个学生进行问诊,在选择学生问诊时,应该每次选择不同学生,以便让所有学生都有直接操作的机会,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问诊技巧及操作能力、病史采集能力及与病人沟通的能力。(1)个别科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个别教师认为临床见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要在学生采集完病史后于他们一起讨论就行了。于是将学生带到病人床旁,让学生根据理论课上教授的内容自行采集病史资料。(2)个别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虽然也在病员床旁观察学生询问病史,但基本不纠正和引导学生正确采集病史。而学生刚刚学习临床理论课程,从未接触过临床病人,根本没有临床思维能力,直接问诊会处于无序状态,导致病人焦虑和反感。不仅不能让学生建立正确临床思维能力,反而会导致病员反感学生见习,因而不愿再让学生见习。

3.见习教学病员资源不足。(1)高等教育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跨越性发展,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实行扩招政策,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数量大幅增加,教学资源尤其是临床教学资源的增加跟不上扩招所致的医学生增加速度,致使临床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出现教学用房、师资、教学病例的相对缺乏。因此教学医院部分科室存在见习时无患者的现象,从而影响临床见习无法正常进行。(2)因为目前医疗环境变化,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和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认为自己没有义务成为学生的见习对象,因此不愿配合示教工作。因此选择示教病例难度增大,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而学生缺乏沟通技巧的训练和缺乏信心使得学生与患者沟通方面存在障碍。在此情况下,取而代之的是在学习室或教室讨论病例。将大课便小课现象,无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课堂所学知识。(3)部分疾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偶发性等,譬如皮肤科的疾病中典型的大疱疹,一年难得见到几例,无法在上课期间让学生见习。

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某些科室存在其特殊性[6]。例如,创伤外科教学涉及到外科学的所有学科,其患者具有危、重、急的特点,择期手术病人少,术前体征难以见到,就诊时间无规律[4]。儿科学教学中患儿解剖结构、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加上患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病痛[5]。妇产科学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心理上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过分自尊和敏感,患者往往拒绝在学生面前面前展示自己的私密部位,特别是会拒绝有异性在场。因此,科室的特殊性也会导致见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4.学生积极性不高。(1)调查发现,医学专业出于喜欢而自愿报考的学生只有37.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并非对医学专业感兴趣[6],可能这部分学生对医生这一职业了解不够深刻,并未做好准备面对医生这一职业可能存在的困难。(2)学生们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经过了十二年的紧张学习,且中小学教学基本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进入大学学习后,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完全的改变,部分学生放任自流,因此可能出现学生学习不够投入,或者学习方法不当,在基础理论阶段的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导致在临床学习阶段因学习吃力而出现懈怠现象,进而出现在见习期间迟到、早退甚至缺席现象。

二、提高临床见习质量的解决途径

针对临床见习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特殊性问题,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发挥医院临床教育实践基地功能以及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提出解决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建设。提高临床见习质量,必须要有一套完整可行的见习制度,学生见习考勤、考核制度,包括见习过程随机抽查、学生见习日志查阅、教学联席会获取信息、收集学生日常意见和建议、学生评教等。另外,督导专家监督指导制度及带教质量考核评价奖惩制度也必不可少,例如见习效果等与个人业绩挂钩;成绩突出者,在评优、工资晋级、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从而有效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7、8]。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临床教学工作,提高临床教学的管理水平,量化学生的见习质量。

2.提高临床见习重视度。首先,学校和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临床见习,认识到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其次,强化带教教师教学意识,让带教教师认识到自身的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引导临床医生积极参与教学工作,使医疗、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给带教教师更多时间熟悉临床带教计划、钻研带教方案和研习带教内容,保证带教质量。学校方面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多部门多层次、多角度监管。要求学生组和班主任加强学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临床见习对今后的临床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见习积极性。

3.加强临床见习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是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保证临床见习的常规性开展的必要条件,在整个见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3]。包括领导的不定期抽查管理,督导组专家有序的监督管理,教学管理组的随时监督管理,以及各教研室之间相互的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意见,并对见习不够重视、带教质量较差的科室,限期整改并监督整改过程。同时也督促了学生认真听课,以确保学生临床见习的有序开展,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4.协调部分科室困难。对承担见习教学任务的科室,临时出现临床病例不足的情况,学校相关部应积极协助带教科室与其他科室联系,尽力解决病员不足的问题,确保见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带教质量。

5.加强临床带教师资教育与培训。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带教教师的责任感、积极性及对教学的投入程度均直接影响临床教学质量。(1)加强带教老师培训,保证临床教学质量。首先应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充分认识到临床教学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其次,加强带教教师的教学技能,对带教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岗前培训,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课前试讲、观摩教学、集体备课、说课等多项培训,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带教效果,促进整体教学水平[9]。(2)见习内容集体备课,以保证见习教学的同质性。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应包括:教研室主任、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老师、理论课教师及其他参加带教的临床老师,并可邀请教学督导专家、教务管理人员参与,根据理论课内容和科室现有病人现状,讨论带教的内容、方法和技巧。

6.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及资源,确保见习教学质量。(1)充分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形象生动的特点,增强学生对重要体征的记忆和理解[10]。(2)充分利用临床技能中心的作用,培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一是临床技能中心拥有较大数量的仿真模拟人,可充分利用仿真模拟人见习临床基本技能,以解决临床见习资源的不足,例如仿真模拟人体模型可以模仿人体脉搏、血压、心跳等重要体征,更可以通过后台的控制人员发声和医生进行对话,并可用相应的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等等,提高医疗质量。二是临床技能中心拥有一套完整的“临床思维培训系统”,可提供临床需要的各种数据包括检验、检查工具,同时可根据各带教科室的要求进行设计病员、病情等[11]。因此,可充分利用临床思维培训系统,训练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再采用多样化的临床教学病例虚拟病人进行病症诊断工作,逐步训练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3)手术示教系统的运用。不论内科的手术还是外科的手术,均能在现场外进行观看,教师可以通过正在实施手术与场外带教老师实施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观看手术过程。或进行手术视频保存,经过剪辑后让学生观看,以达到见习的目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4)灵活机动示教。对于难见疾病,可以采用先留住病人,及时组织学生先见习,然后再上理论课的办法。或者通过制作微视频录制难见病例,理论课后让学生观看。

7.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见习是一个学习、吸收、应用、再学习、再吸收、再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是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重要手段。(1)PBL教学模式。结合以教师为中心的示教方法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PBL以及病案讨论等方法是有效地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12]。同时,可以将失败案例写成病案,让学生讨论失败的原因,以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以挽救病人生命。(2)情景教学模式。部分学科可以充分利用情景课教学,老师给出知识要点,让学生在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上自编自演,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3)标准化病人演示,以补充病员不足。经过培训的标准化病人能比较准确地演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对于病种不齐的科室,充分利用标准化病人(sp)解决部分疾病的模拟诊断[13],以克服临床教学中或测验中难以找到具有针对性的病例的问题。(4)加强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人文关怀意识。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教学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并有老师进行解说,而后进行实际操作。同时以实验动物为对象进行外科常见的手术。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强化无菌观念,又能通过对实验动物的关怀,教导学生珍视生命。

8.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临床见习中除了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外,思想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教育内容之一。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不仅要尊重教师,也要尊重患者。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在见习过程中可以组织医学生观看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宣传片[14],或者让具有优良作风的老教授谈谈医德医风重要性,还可以组织医学生讨论。具体的要做到爱护病人,保守患者的秘密,处处体现为患者考虑的医学人文理念。

三、总结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它是医学教育中促进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化的重要一环。临床见习既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强化,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牢固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临床见习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针对这些问题,只要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并采取多样化的临床教学模式,就能保证临床见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振想,孟燕,高小虎,等,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2):159-160.

[2]张焰,马虹,董吁刚,等.以医学教育新理念指导临床见习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0):1088-1089.

[3]孙士波.临床见习中带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86-2387.

[4]刘朝普,张连阳,黄显凯,等.创伤外科学见习带教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2):87-88.

[5]曾超,李亚蕊.儿科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532-533.

[6]张丹哗,孙冬英.临床见习现状及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9,(4):57-59.

[7]喻萍,钟临锋,蒋立量,等.医学本科生临床见习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4(6):24-26.

[8]陆定,袁方,厉有名,等.加强临床见习教学改革提高临床带教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10-11,27.

[9]王琪,毛荣,刘晨.见习环节管理对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8-20.

[10]韦焕能.新形势下临床见习的困惑及相应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102.

[11]王娜,蔡定彬,孙丽,等.医学模拟教育与临床见习的改革研究现状[J].现代医院,2008,8(1):96-97.

[12]赵彬梅,王金平,向国春,等.军医大学五年制本科生临床见习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2,41(18):1881-1896

第8篇

关键词:慕课;医学教育;改革;探索

一、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人将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称之为网络时代(Web时代),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网络越来越多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了解彼此的信息,或者在闲暇时候进行娱乐,这已经变成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作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教育,也受到了互联网的青睐,各种在线教育视频网站,网络公开课也已经渐渐深入我们的教育和学习中。自从2012年之后,人们往往将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称之为“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音译过来就是“慕课”。

二、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医生对于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创术、处理以及查询,从而有效的达到异地疾病的诊治、医学远程教育、卫生保健以及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等目标。利用慕课涉及到的远程医学教育主要有病理学、皮肤病学、内科学、外科学、精神病学、牙科学、医学影像以及咨询和会诊、手术示教等学科。慕课是医学院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走向医疗卫生岗位后终身学习知识的一个方便途径,也是医学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医务人员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更新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三、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探索慕课作为一种较为新潮的教育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青睐和认可,也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来审视它给我国医疗领域制度变革、诊疗水平提升、就医条件改善,尤其是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带来的优势。

(一)远程医学教育领域

纵观国内外医学慕课的发展进度,从实际应用上来说,国际上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中国因远程教育起步比较晚,慕课尚存在着体系不成型、医学教育理论不完备以及远程医学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等缺陷,使得现在慕课在我国还处于课堂搬家、黑板搬家、书本搬家以及形式缺乏创意等状况,还存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学习较为被动以及不注重效果等等,这使得慕课跟传统教育模式相差不大,并没有完全体现现代网络普及慕课的信息化所带来的进步和创新。

(二)临床医学模式领域

医学教育模式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但是这些模式跟慕课在类型和功能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区别,特别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其差异更为突出。现在,对慕课医学教育技能培训的主要模式包括:带徒模式、器官系统模式、问题学习模式以及临床表现模式等,这些模式既相互独立,又交叉渗透,其主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使学习者能尽快地接触临床知识、掌握临床技能和培养沟通能力。

(三)临床技能培训领域

本文的重点是阐述慕课在临床技能培训方面的重要性,从临床技能培训的角度来考察远程医学教育的实际应用意义。现有医学临床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行为主义来学习理论指导,然后对医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过于强调现在临床带教老师的作用,忽略了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而将临床技能培训视为一个教学行为模仿和修正的过程,故影响了临床技能训练的有效性。慕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模仿和修正的过程,而是一个如何构建认知的过程。主要是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老师提供示范,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示范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也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地位。由于现有的临床技能培训实践机会较为缺乏,临床能力培养缺乏序贯性,而现有的临床教学训练大多以音频和视频的模拟技术作为基础,同时一对一的操作,这就大大限制了学习者的参与范围和其积极性。慕课可通过网络技术,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人体器官的各个模型,为医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形象的三维模型;并且为真实的手术训练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还可以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培训的交互以及协同作用。鉴于目前临床技能培训方面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外科医生培养方式、虚拟手术培训和计算机仿真培训等方式,慕课传授医学技术的方法并没有得以推广使用。

四、总结

由于现代通信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医学教育领域,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受到了新的挑战,不管是在医学教育还是临床见习或者实习方面,其主要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均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现有的远程医学教育的特点,结合现代医学教育的实际需求,系统分析了现代医学教育、医学教育模式以及临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进退得失,将相关的医学教育理论进行重新梳理,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提出了慕课在我国远程医学教育技能培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我国广大的医学工作者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学教育培训方法,也为我国利用网络慕课来进行医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郭,陈学飞.中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到MOOC[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