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8 17:59: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读书汇报交流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营造氛围,读中积累
首先,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厅廊文化设计上,可以将许多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搬到橱窗里,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就能阅读欣赏;还可以在橱窗里准备优秀文学作品的推荐介绍,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向学生开放阅览室,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借阅。精心设计以班级为单位的读书角,制定完善的管理和借阅制度,让学生在这方小天地里既是读书小会员,又是负责管理、组织活动的小主人,使他们兴趣十分高涨。
其次,号召家长为学生树立榜样,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一二年级学生可以让家长每天大声的领读、范读,在听读中孩子会逐渐领悟语句结构的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逐步具备广泛的阅读基础。中高年级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读书看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另外,号召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放到他们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他们随时阅读。例如,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家长会上要求家长把优秀的课外读物放在家中孩子经常活动的地方,比如放在电视机旁边,放在孩子的玩具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2.搭建平台,活动中积累
(1)成立读书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交流读书感受和经验的机会。在读书俱乐部里,学生通过内容表演、配乐朗诵、谈心得体会等形式来汇报自己的读书情况,这样,不仅使学生读书的兴趣倍增、语言得到丰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赏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开展读书竞赛,促进语言的积累。如成语联赛,知识竞赛,故事演讲比赛,赛诗会,创编诗歌大赛等活动。在创编诗歌大赛活动中,孩子创编的安全歌谣生动形象,如一位学生写道:“小学生年纪小,安全知识要记牢,防盗防水防煤气,交通规则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先左后右看仔细,年纪小来本领大,人人争当小卫士。”看似稚拙,却比较讲究和谐压韵,这也不失为创作吧。开展古诗过关赛、诗歌朗诵、口头作文等竞赛活动。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为学生开列古诗的篇目,要求学生每学期会背古诗多少首,定期进行验收。
(3)利用晨读时间进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内容:背诵名篇名句、成语接龙、美文欣赏、百科知识交流等。低年级可以每日一句,中高年级开展新闻联播活动,引发学生关注国事、家事、天下事。还可以进行新闻联播后的点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无形中变的深刻。
(4)把读书活动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开展“我为父母读书报”,“我为家长讲故事”等活动,这些活动会得到大多数家长的支持,在家庭也能掀起读书热,孩子影响父母,父母激励孩子,学生在这全方位的读书活动中得到了质与量的双重提高。每个学期老师可规定必读的课外书和一定量的自选课外书并把它下发给家长,起到保证监督的作用。
(5)开展“七个一”活动。
①每节课前一段精彩片段欣赏,学生要简单说一说好在哪里。
②每天一句名言警句,利用推普角征集。
③每周一本好书推荐,在“红领巾广播”中增加“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的栏目,定期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并根据书中情节组织抢答赛或读后感征文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读书讨论。
④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师要结合课标要求向学生推荐读书篇目,指导学生怎样选择好书、怎样读书,督促学生读书,从中吸收精华。
⑤每周一次新闻交流,引导学生收集新闻资料,开展“我是小小播音员”活动,每月评比一次优秀播音员。
⑥每月班级举办一次读书汇报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既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又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为写作打好基础。
⑦每学期一次课本剧表演,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材料中的,丰富学生的语言感受。
另外,还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等,比一比谁知道的书目多,谁背诵的精彩篇目多,谁写的读后感多……把这些通过评比台显示出来,让进步看得见,让阅读插上翅以此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3.留心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生活中,有许多能令人动情的场面,却往往稍纵即逝。学生一般不留心这动情的瞬间,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时机。留心生活,及时收集作文素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一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二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老师可以这样引导:“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多观察,多积累,为写作积累素材。还要引导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写观察感悟,记录下生活精彩的瞬间。结合实际开展“两记”结合活动,即读书笔记和日记结合,让学生真正做到了随看随记,随记随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开展各种积累活动,让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畅谈读书的感想,领悟做人做事的真谛。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二、目标与要求实施小学“读书、写字、诵读”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地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形成“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逐步形成认真读书,善于写作,规范汉字的行文书写的文化氛围。
三、方法与措施:
1.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开发校本课程,每两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着,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一、二年级写填空式读书笔记,三、四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2、加强图书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要着力做好图书室装备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学生报刊读物种类多,数量足,不少于5种,班级各类报刊累计不少3份;每学期向师生提供不少于3本的必读书目。学校要有专用阅览室,力求面积足、采光好、布置美。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各班级配有学生兼职图书联络员,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的开展借阅活动,保证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开辟“跳蚤”书市,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要利用校园空间,合理地设置阅读文化环境,让师生主动亲近阅读。定期推荐一些可读的优秀书目,以供教师和家长选择引导孩子读书。
3、倡导师生同读,实现师生共进。
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把文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无论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还是奥妙无穷的科学知识;无论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无不以书的形式传承至今,书籍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从促进师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领教师和学生,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故事讲述、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教师每人每年购置2本图书,订阅1份报刊(必是教育杂志)。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每学期都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着讲座”,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要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写一幅字的“三同”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4、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小书法家”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强化考核评比,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各部门要狠抓计划落实工作,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以评比促提升。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
6、加强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时空以阅读课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创设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利用校园空间,合理设置阅读文化环境(如廊道文化、阅读墙、标语牌、宣传栏、校园花木文化、班级图书角等)
2、建立健全班图书管理体系,每班配有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收发工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和同学们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配齐班级的报刊,建立健全报刊管理制度。
(二)常规性过程管理
1、每学年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
2、使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3、定期开设“语文名着阅读讲座”或“名着欣赏讲座”。
4、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5、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沙龙活动、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6、定期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奖”、“最佳读书小报”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五、活动阶段: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
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开辟三大阅读时空:
(1)充分利用《阅读与写字》这门新课程,在比较正规的时间段,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指导方式,例如:开启词句百宝箱、美文美段赏析、读书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2)充分利用早读、午间、课前五分钟、放学十分钟等零散的阅读时间段,培养语文值日生,开设晨曦书简,带领学生欣赏优美词句段或古诗词,使阅读时时在、处处有,使学生天天采到果实,寻到宝藏,及至打开知识的大门。
(3)发动学生把好书带回家,和家长共读一本好书,开辟出家庭这块阅读的馨香乐园,使阅读成为家庭的一种习惯,使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开展交流活动。例如,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谈谈读书心得。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同时,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评供大家欣赏。
4、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在用好教材以外,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学习课文《开天辟地》后,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5、利用板报和每天诵读《日有所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做书签、古诗文诵读、绘制读书小报、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具体安排3月份:
1.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广泛宣传读书活动的意义,让学生懂得“我的眼睛因好书而明亮,心灵因好书而澄清,品德因好书而高尚,灵魂因好书而纯洁。”
对于小学生而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任务要求主要有:一是寻找信息,学生必须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阅读文本中原始的信息相联系,以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二是解释原因,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阅读文本中提供的不同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三是思考文本的内容,要求阅读者把在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并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评价文本中的观点,即怎样去证明、维护自己的观点。
基于以上认识与思考,本节课拟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以“淘书”为载体,让学生在对比、联系阅读各类图、表、文中获得相关信息,做出简单的推论,进而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
【文本创生】
1.阅读材料1:《六年级课外阅读书目一览表》(下发,人手一份)。
2.阅读材料2:本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结果(下发,人手一份)。
3.阅读材料3~5:好书介绍单3份(下发,人手一份)。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六年级课外阅读书目一览表》以及“本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的阅读,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策略――“对比、联系、整合”,在此基础上获取信息,做出简单的推论。
2.通过对“本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好书介绍单”的对比联系阅读,学习将“对比、联系、整合”的阅读策略运用到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以及运用信息形成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都带来了什么好书?小组内相互介绍一下。
二、略读表格,提取信息 ,明确任务
1. 谈话导入:课件呈现阅读材料1《六年级课外阅读书目一览表》。
(1)如果让你选,你最想看哪本书?为什么?
(2)如果要从中挑选出大家喜欢看又值得看的书,你们觉得最好还要了解哪些信息?
2.明确任务:出示课题“淘书之旅”。
二、试读图表,尝试推论,学习策略
1.出示材料:课件呈现阅读材料2“六(4)班同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
2.师生共读:初步了解统计图的构成(标题,竖轴,横轴,图标说明)。
3.师生动笔:学生书面小结课外阅读情况,教师同步小结,写在作业纸上。
[六(4)班同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
我班实际人数51人,回收问卷51份。经统计,今年到目前为止,我班同学图书阅读量在8本以上的有46人。对于同学们课余阅读的书籍类型,调查统计如下表:
从以上材料中,我得出以下结论(至少写出1点,语言尽量简洁):
5.明晰概念:补充资料,认识非连续性文本。
三、联读多份材料,形成观点,运用策略
1.下发阅读材料3~5:自读好书介绍单,读完想一想:如果让你推荐一本,你打算推荐哪一本?
2.临时分组:基于个体选择,全班完成分组。
3.合作学习:形成推荐理由。
(1)明确任务。课件呈现: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①小组讨论推荐理由,用关键词表达,写在卡纸上,把字写大一点。
②派代表汇报。 ]
(2)小组讨论,完成推荐任务。
4.汇报交流:强化阅读策略。
(1)代表汇报,交流阅读策略。
(2)教师示范,强化阅读策略。
四、总结全课,强化策略,延伸阅读
五、板书设计
[[ 获得信息做出推论形成观点 ][非连续
性文本] ]
【专家评课】
本课较好地体现了以下五种意识。
课程意识。本节课无论是主题的确定、学材的创生还是形式的设计,都是教师自己完成的。课程改革走到今天,不能只停留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从学习内容上进行重构与创生,这才是课改的关键所在。实施这一步很难,但我们的脚步必须迈出去。
板块意识。本节课两大板块,一是试读图表,学习策略;二是联读图文(表),运用策略。板块之间有联系,又有递进,教学目标指向明确,教学推进自然流畅,课堂体现了一种简约之美。
方法意识。每一节课的学习,教师一定要为方法、策略而教,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体验。怎么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徐老师的课自始至终都凸显了这一点,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阅读,学会了“这一类”的阅读,这是真正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
策略意识。徐老师特别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获得信息―做出推论―形成观点。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操练,还把这种学习的策略清晰地呈现在板书上,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学本意识。这节课,从学材开发上,无论是做的、看的、学习的,都来自于学生;从教学策略上,徐老师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师生形成了平等的学习共同体。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徐老师以生为本的理念和意识。
一、培训目标:
以着力提升教师有效学习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培训实效性为重点,以“立足课程、聚焦课堂,提升技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逐步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
二、培训对象
红卫路小学全体在岗教师。
三、培训内容
第一板块:研修专业
目的:分别通过舞蹈、合唱、素描、色彩、队列、田径相关项目和阅读策略的培训,提升音乐、美术、体育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内容:音乐:舞蹈和合唱;美术:立体制作和色彩;体育:队列和田径相关项目;语文:阅读策略。
第二板块:研读专著
目的:以读书分享的形式交流,树立现代知识观和教育观。
内容: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拓展教师视野。
要求:结合老师们的阅读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反思,不断更新育人观念,树立现代知识观、教育观、学生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第三板块:研学课标
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为主要内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各校区分学科教研组,研读20xx年修订的各科《课程标准》。
要求:帮助我校教师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
第四板块:研究教学
目的:各教研组研读教材,撰写教案。
内容:(1)学科教材研读,熟悉教材;(2)撰写教案,选取典型案例,研讨课堂教学技能。
第五版快:信息技术
目的: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12学时)
内容:一是教学资源的获取,掌握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检索、加工与利用的基本方法。二是简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简单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三是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四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技巧与方法。
要求:一、根据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配备的班级多媒体设备、交互式软件的特点,创新培训方法,采用“边示范,边练习”以及互动研讨等培训方式,确保教师“人人会”。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完成规定学时、研讨、作业、考核等任务。
四、具体安排:
(一)专业研修
1、参加人员:全体音乐、美术、体育教师和部分语文教师。
2、内容:音乐:舞蹈和合唱;美术:立体制作和色彩;体育:队列和田径相关项目;语文:阅读策略。
3、培训时间地点:音乐:8月15—16日,师范附小一小;
美术:8月17—18日,阳光中学;
体育:8月19—20日,z实验学校;
语文:8月24—26日,望湖小学。
(二)集中培训(8月20—29日;作息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
日期方式参训对象内容地点负责人具体要求
8.20 上午讲座全体教师师德培训报告厅胡昕
下午分组 讨论全体教师教师职业道德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指定教室(分教研组进行)
8.21上午互动 培训20xx年8月—20xx年8月进入我校的教师新进教师培训报告厅z新进教师:学习红卫路小学的各项常规(打包成电子稿);集中互动培训 其他教师:学习课标、研读教材
下午
8.22上午讲座全体教师“课题研究方法与实践”专题讲座报告厅z
下午分组 研讨全体教师各课题组制定本学期课题计划和课题研究方向指定教室(分课题组进行)江毛顺请课题组长假期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书籍,对下学期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做规划
8.23上午学科专题讲座全体语文 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专题讲座报告厅z
全体数学 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专题讲座二楼 会议室z
下午读书 分享全体教师读书分享报告厅石英梅老师在暑假期间,选读一本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书籍,认真撰写读书心得,以备交流。
8.24上午汇报 展示全体教师课例研究汇报报告厅胡燕敏 胡昕各课例研究组做好汇报准备
下午汇报 展示全体教师“自育自学”课题组汇报报告厅各课题组做好汇报准备
8.25上午讲座1全体教师学校资源平台的使用报告厅z
讲座2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报告厅
下午讲座全体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报告厅
8.26上午上机 操作全体教师学校资源平台的使用各校区 微机室胡燕敏 卢淑娟考核分两项内容: ①红卫路小学资源平台使用 ②请老师们进入下面网址http:///有相关题库请认真学习,信息技术考核是现场答题,现场出分。
下午现场 考核全体教师红卫路小学资源平台使用的考核各校区 微机室
8.27上午同伴 引领全体教师课标解读(主讲:教研组长)指定教室z自我回顾。反思一学年以来在所任学科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的,以案例呈现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如何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等,每人准备文字材料以备交流。
经验 分享全体教师交流在课堂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指定教室
下午研讨全体教师研读教材(阐述分析本册教材),讨论学进度;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指定教室各备课组进行学科教材研读,熟悉教材
8.28集体 备课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老师抽课题备课指定教室z①提前公布课题,全员撰写教案。②分组研讨,选取典型案例。②教师代表现场讲解教学设计③再次修订教案,反思内化。
8.29无生 上课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指定教室z提前确定好每位老师抽课题和授课的具体时间地点。
备注:
1、请每一位老师结合暑期培训内容,针对每一项活动提前做好准备,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2、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各位老师要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及时反思、总结,并按要求填写“培训参与录”。所有参训教师于8月28日下班前把“校本培训参与录”交到教研组长处。
一、扎实有效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管理工作
(1)努力激活、培养教师日常学习习惯
总结教师假期学习工作。补订教学刊物,保证每组两本,加强本学期教师业务学习,教学笔记字数至少10000字,上不封顶,骨干教师利用博客和空间加强网上学习和反思教育教学实践,自主浏览学习网上的教育资源。大部分中青年教师能做到经常浏览教育类报纸的电子版;经常去教育网站淘宝;经常去教育论坛交流;经常去名师博客取经,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2)不断调整阶段教研,不同层次不同平台历练教师
本学期教研分五个阶段,每一阶段工作重点既有侧重又有兼容。
第一阶段:注重听取常态课,发现捕捉教学常态问题,积累问题针对性开展教研。
第二阶段:教研组活动汇报课,注重解决小主题研究问题,检验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手拉手教研活动研讨,先组内研讨——送教下乡——回校反思,写出送教随笔。
第四阶段:深入作各学科研究课,分级别参加学区、县、市级评优。
第五阶段:各年级制定复习计划,深入研究复习课,领导下组具体督导期末工作。
具体过程:
分阶段召开了全体教研组长会,包组、包学科班领导深入到每一个教研组具体指导教研工作,备课、讲课、听课、研讨、反思、实践,各项工作都落到了实处。每位领导听课至少80节,最多达到160节。骨干教师做到广泛涉猎教育教学网站的文章,潜心研读名家专著,并通过网络经常与同行们、专家们交流教育教学的有关问题、探讨课改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分析教学中的成败得失,通过与同行和专家的交流、探讨、分析,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并把自已的学习心得、教学经验以及对教育教学的领悟及时进行整理,上传到学校教研论坛网站,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并经常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或网上教研形式,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沙龙活动,
分三个阶段检查了所有学科教案及学生作业,客观评价、诊断,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注重教学成绩过程性评价,从单元检测至期中考试,次次严格把关,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侧重五六级,加强检测重在分析重在提高成绩的研究。
2、校本培训
(1)各主抓领导分别就主管学科多次作了理论培训。
(2)举行了学区骨干教师大讲堂活动。13位教师作课,并进行了理论讲座,所有听课教师交流了评课材料。扎实、有效的骨干教师大讲讲堂活动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搭建了有益的平台,将更好地促进我校教研活动的开展。
(3)分别对七个课题成员进行研究过程培训和开题、结题培训。
3、校际间教研活动。
两位英语教师一位数学教师参加县进修学校组织的到**学区、榆树林子学区的送课下乡活动,并结合教学实践作专题研讨。
(2)请进来研讨活动
**小学、**小学、**学区**中心小学、****小学主抓学科的领导及该校相关学科教师来我校参加校际间英语学科、毕业班教学的教研活动,实现了教学相长。
4、教学评优活动:此活动历时近一个半月,五学科教师分别参加了学区、县组织的教学评优活动,县内四学科科获得了特等奖,市内分获一二三等奖。
5、教科研活动
6、围绕教学开展的课外活动
(1)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
班级创建了博客,学校雏鹰电视台进行了读书成果展示。五年级组创办了《初荷》小报,学校分二个周检查了读书活动成果汇报。并做出了调研总结,有力推进师生读书活动的开展。全校评出220名读书之星,进行调查问卷,通过课堂检测活动,成果评选活动评出全校“十佳读书之星”。
(2)举行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校艺术节作品及节目评选、学前儿童综合水平抽测活动。
(3)课外活动小组成立。成立了管乐队,鼓乐队、书法、绘画艺术小组。
7、提供反思平台,积累教学经验。
整理教师教学随笔,学区骨干大讲堂,手拉手活动材料,结集校刊《教苑》40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7篇文章在学区《观点》上交流。
8、教学领导与毕业班教师倾心扑在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从宏观考虑,制定提升细则及奖励政策。组织六年级五次综合测试,并对成绩情况分析出多方原因,提出改进工作策略。每项工作有督促、有检查,定期量化,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毕业班工作做到了环环紧扣,不失控。每位领导具体分工负责六年级科学,同上早晚自习,确保小考取得优秀成绩。
二、综合评价教师学生,分项进行奖励
1、评选优秀教研组
2、评选优秀听课笔记、业务学习笔记、优秀教学设计、网上学习博客空间。
3、评选教学成绩优秀、优胜班级。
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小学语文课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构建口语交际模式的阅读课。经过探讨,我总结了以说为主线的模式:预习自说──朗读仿说──讨论互说──总结评说。
1.预习自说。阅读总建立在学生对课文预习的基础上,而预习情况反馈,提供了交流学情空间,拓展新知。应让学生自说预习中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疑难。
2.朗读仿说。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训练任何一种语言能力都离不开读,特别是“对话”可让学生自选角色朗读,读中感悟真情。通过模仿表演反复训练,自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讨论互说。阅读是一种个性色彩极强的活动,通过对课文感知,学生有了“第一印象”,教师放手让学生解疑问难,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学生畅谈对课文的理解,创造乐说、会说、能说的氛围。
4.总结评说。阅读教学中对问题探究,课文朗读,习题训练等都要指导小结评说。让学生在分析、梳理、归纳的思维训练中培养口语表达的具体性,严密性,提高表达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尽情倾吐内心的感受,实现同学间的信息沟通与启迪。
这一教学模式把阅读和听说融为一体,学生说中感知课文,说中感悟课文,读中积累语言,说中品析课文,真正学会语言。
二、开展活动,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动手、观察、体验、想象、创新。开展活动,能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听、说、交往的能力。
1.引导“玩”中说。学生的自我表述只有在自由自在的空间才得以孕育、诞生。如《踩气球真有趣》活动课,让学生在草地围圈而坐,蓝天白云,绿树草地,鸟鸣蝉叫,孩子们回到大自然的境界里,进入最佳氛围,学生互相追逐,出现许多不同的有趣场面。这时引导学生自主看说,选择观察对象,摄取说的素材;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评语言,评内容,评仪态)。这种自由、和谐、愉快的氛围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最佳“土壤”。
2.引导“做”中说。凡学生自己经历或亲手做的事,说起来总是那么绘声绘色,感情丰富。如《比比谁的手巧》活动课,课前让学生利用废弃材料自制小作品,做做说说;课中介绍作品,互相评说;课后开展销会,产品推销,创设交际过程。
3.引导“议”中说。教师根据训练要求,设计话题,让学生根据话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如上《我心中的老师》口语交际课,可设计:①创设情境,激发说趣;②老师示范,提出要求;③小组讨论,相互介绍;④相互采访,自由评议。
三、关注社会,寻找口语交际的源头
生活是口语训练的主要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巧搭“说”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舞台’冲,观察表达。如开展“爱”的系列口语交际活动可作如下设计:
系列一:《爱我家庭,从真做起》说话课,以学生孝敬长辈为材料进行同桌互说,汇报评说,培养学生关心长辈的真情。
系列二:设计《爱我校园,从小做起》说话课,以学生做好事为材料进行练说,激发学生爱校的情感。课前开展“我们的校园我们爱”的活动,课中分小组汇报交流自己所见所闻。同时在别人说话中参与评价,最后去采访做好事的同学。从而使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情感的教育活动。
系列三:开展“爱我环境,从近做起”调查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环境的污染情况,明确环保重要性。
课前阅读有关环境知识书报,使学生心有环境。并按水源、空气、居民小区三方面调查记录。课中以水源为例,明确说话要求,先说污染,再说危害,最后说想法,同桌互说,巩固要求。然后分组自由讨论“空气”和“居民小区”的情况。课后延伸,进行跟踪调查,做“环保小卫士”,评选“环保小卫士”。这样让学生调查社会、多角度观察,学生纷纷把改造家乡环境的想法说出来。
四、展开想象,拓展口语交际的视野
一、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提升阅读能力
自从加入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时时刻刻都感受着新教材的魅力:新颖的理念。精致的构思。巧妙的编排,优美的语言……捧着教科书,真的让人爱不释手。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有趣,正是培养孩子们阅读能力的好材料。
(一)遵循大语文观,加大识字数量,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打好阅读基础。
识字量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识字教学,突出了字族识字与字理识字,遵循了汉字的识字规律,先独体后合体。有利于学生系统识字。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我努力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培养识字的能力:如让学生给生字编字谜,编顺口溜,运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等识字游戏,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识字,进而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之中,增加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使阅读提前实现。
(二)以演助读,激发阅读欲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就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不断去思考和探索。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低年级学生因缺乏情感经验,知识储备又很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把课文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努力扮演各种角色,从而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如:在教《回声》《标点符号的争吵》《书里的蚂蚁》《春天来到深山里》等课时,我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通过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将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表达出来。孩子们兴致很高,表演各有特色,模仿的角色声情并茂,观看的同学则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这样的演一演、改一改,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激发了阅读的欲望。
(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树立开放意识”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之一。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长春版小学语文课本在编排体例上做了很大改革,即每个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课文。针对这样的编排体例,我在教学中,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基本教学模式,把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在单元内容教学前,我以单元前的引言为切入点,预先布置学生去寻找与本组单元主题相关的作品进行阅读,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课文的大意,知道本单元内的所有课文都是围绕哪个主题讲述的。
如教学《春天带我去散步》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春天里动、植物的变化。在教师引导下,同学们按照课文的语言格式,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我还带领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一次回顾,既回顾阅读内容,又回顾阅读方法,并向外拓展。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课下收集的与本单元相关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汇报各自的阅读感受。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既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品经典名篇,提高阅读品位
俗话说:“一本好书,就是一座沧桑的古城。”神游其间,仿佛进入了知识的迷宫,欣赏“古城”,便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人心交流。现今的图书市场可谓是琳琅满目,因此,在学生的阅读中要有所选择。我通常把品经典名篇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名家名篇,而且在课外的阅读书目中国家教育部也列出了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目,通过经典名篇的阅读赏析,不但让学生从中进一步体会著名作家的思想感情,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经典名篇的熏陶和感染,引起对文学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培养人格魅力。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在前苏联时期曾获过斯大林文学奖。学生们通过阅读这部名著,不但对文章内容加深了理解,学会了如何欣赏优美的词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同时也会使学生们懂得:能够咬着牙做事情的就是保尔。如何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保尔,柯察金就是榜样。品读经典名著,无疑对孩子的思想品格培养也会大有裨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轻松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透彻地启迪自己的心灵,这就是品读经典的最大好处。
三、创设平台,体验阅读的成功喜悦
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冲动。我努力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课本内外的优秀短文,指导他们进行阅读。
(一)指定阅读篇目,分享阅读成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我从长春版配发的自读课本中有目的的选取指定篇目布置学生阅读,并及时交流阅读情况,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我还建议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看报,以创造一个适于阅读的良好家庭气氛。
(二)创办班级图书角,使学生享受读书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养成一种阅读习惯,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我还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摆放着同学们自己推荐的经典图书,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阅读。这种氛围,不仅使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为了一种自觉行动,而且也使他们在读书中分享了彼此的快乐。
(三)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一、鼓励学生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的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要求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牢记脑中,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百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实践,感受生活情趣,不仅是学生充实和丰富作文“材料库”的源泉,也是诱导和激发学生有感而发,解决作文“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等问题并开拓学生作文思路的最有效途径。
二、增强学生自信,培养作文兴趣
有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件很难甚至可怕的事情,对于这些学生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课堂上启发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补充。提供一些他们关心的材料,让他们尝试写出自己的认识,只要能做到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其他不做过多要求。久而久之,他们不会再害怕写作,随着实践内容的扩展,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作文是生活实践、思维与语言的统一。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课外读书活动中要通过多种形式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使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也能有成功的体验,找回写作的信心,使他们不再遮遮掩掩,能够畅所欲言,并积极参与到班级其他活动中。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生活经验丰富了,表达能力也会有很大提高。再也不会把作文当作是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通过写作来自我表达,通过写作来与人交流。
三、养成读书习惯,构建写作氛围
也有部分学生喜欢作文,但平时知识积累不够,总是在写作之前浮想了许多内容,可在下笔时,又无话可说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学中,我们除了让他们参加例行的课外读书活动,还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明白知识的来源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并深刻领悟知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很多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可以找到一个切入口,或是在自己有疑惑的地方,主动去发现、探索、解决。比如查阅资料、专家咨询、做实验写报告、上网搜索等等, 这样主动获取的知识更真实更牢固。而更重要的是在得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会有更多的,更为理性的实践认识,这不正是作文素材、作文思想的源泉吗?给予必要的指导,就能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的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而我们的学生并没有主动读书的习惯,总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胡乱读一些。教师可在班级建立读书角,开展读书报告会,指导他们选书,陪他们读书,交流读书的体会,定期出版班级报纸。
报纸是生活中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信息文化传播形式。应该说报纸的生活气息较浓,学生对此也比较熟悉,工作不算复杂,学生也颇有兴趣。经过热烈的讨论,我们定出一位主编(负责排版)、五名责任编辑(负责审稿)、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并把报纸分为“每月十大新闻”“一事一评”“美文共赏”和“广而告之”(介绍好的学习法)四个版块,每月出一份。“每月十大新闻”是记叙本月学生所听闻的有意义的新鲜事件,要求叙事简明扼要,像电视里听到的;“一事一评”是对你所感慨的一件事进行评论,要求分析到位,用语得体;“美文共赏”是刊登学生的真实感人且言辞优美的散文或诗歌等。由于学生们是首次办报,其中也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第一份报纸月初着手创办,直到当月月底才付梓。笔者印了20份,学生传阅着看这份刊着“旧闻”和“都可以倒背如流”的文章的报纸爱不释手,语文课上我也时不时提提报纸上的内容,学生兴致勃勃。一份报纸真的将学生和语文课拉近不少。一学期不到,竟然有学生提到市里某某报纸上有哪些地方措辞不当,哪些地方有病句或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