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0 01:02: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必修四政治知识点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课堂小结 类型
课堂小结在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阶段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终结阶段,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更进一步的回顾、总结及升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小结的类型多种多样,在不同的章节中,每节课的课堂小结都不是一概而论的,这就需要教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个类型的课堂小结,以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下面笔者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小结的类型进行了归类探讨,并附以实例,以便更好地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小结的类型进行理解与选择利用。
一、提纲式课堂小结
即教师在课堂小结阶段上,对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理清教学线索,提炼精要。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简洁的文字、图形或表格等方式,进行提纲式的课堂小结,通过这种课堂小结方式,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教学重、难点知识,梳理知识脉络,使学生在课后的复习中,能更快地回顾并记忆所学内容。同时,也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自己的网络知识体系,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整个学科的重点知识。
如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三中对文化的作用理解这一知识点,用文字描述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如果单从文字的理解与简单地对文字进行背诵来掌握这一知识点的话,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而这时,对于这一段话的理解,我们可以采用提纲式的课堂小结,以简洁的图形来概括文字所描述的知识,帮助学生们清晰地了解课堂上所教的重点知识,梳理好知识脉络。以下为小结部分的提纲图形:
二、反思式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提问,让学生以个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进行交流,找出问题的最佳答案。这种类型的课堂小结给了学生一次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升华,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并通过回答问题来复习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了畅谈自己对学习的体验、感受和收获的机会。这种形式的课堂小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学会交流和分享。
如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点理解中,在学完重要知识点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交流,再请出每个讨论小组的发言人来阐述他们的答案。通过不断更正、提示与补充,让每个学生理解该问题的答题须从中化民族精神的地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三个方面全面地进行分析与理解,既让学生更好地记忆了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与交流中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全面地把握回答问题所必须掌握的要点。
三、实践式课堂小结
根据在课堂上学习的新知识,教师设定出相对应的与生活相关联的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这一主题进行与知识要点相联系的实践活动。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联系,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点,快速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还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的小结中,可以结合当时的佳节――中秋节,让学生当堂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一张以传播中秋节文化为目的的简报,既让学生体会了文化传播的手段及意义,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吸收知识,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联想式课堂小结
联想式课堂小结是指学生在经过了一定知识点的积累之后,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与已学过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些既相关又相异的概念、原理、知识点,这时,就可以采用联想式的课堂小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联想到本堂课中所学知识点相关的其他学习内容。此类的联想式课堂小结,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又能促使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理解,对学生的学习与自我归纳能力有非常好的提升作用。
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中,当我们学到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时,可以引导学生与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相联系,让学生把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进行联想对比,进而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能运用的课堂小结方法却并无固定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因课因人而异,决不能生搬硬套。此外,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还应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课堂小结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参考文献】
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再配以“礼乐制度”,就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四大组成部分。而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其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76年到1840年。在这期间,我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围绕“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方面展开,辅之以“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政治文明体系。其知识结构如下图:
一、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1.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即“家天下”,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传承方式,主要存在于从夏朝到战国的先秦时期,即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不过除了“王位世袭制”,世袭制还包括多层次内容,它从奴隶社会延伸到封建社会,直到1840―1949年间被逐渐打破。其知识结构如下图:
我们有时候会把“诸侯世袭制”归入到“爵位世袭制”之中。但是前者只存在于奴隶社会,后者则可以涵盖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社会形态,而且可以表现为奴隶社会时期“卿”、“士”的世袭制,封建社会时期“王”、“伯”、“侯”、“贝勒”、“格格”、“都尉”“骑尉”等的世袭制。在奴隶社会,爵位世袭制其实就是“世卿世禄制”,即爵位与封地合一,以封地作为受爵者的收入保障,而到了封建社会,爵位就与封地分离了。
“司马””、“司徒”、“史”等姓氏都是从官职转化而来的,这就说明,先秦时期部分职官曾在部分家族内世代传承过,这就是“职官世袭制”。相似的是,“屠”、“陶”、“卜”、“巫”等姓氏来源于职业,这就说明“四民(士、农、工、商)分业”由来已久。在封建社会,“职官世袭”的情况很少见到,即使在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子弟也不是接任原官,但是“四民分业”的存在时间却较长,直到近代才被打破。
君位世袭制保证了统治的连续性,而“四民分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世袭制也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不公平等弊端,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2.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另一个产生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发生变化但延续了下来的政治制度。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或一鼎,天子驾六,天子八借、诸侯六惰、卿大夫四、士二,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七教(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朋友、宾客),都是礼乐制度的具体表现。礼乐制度有利于和睦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使我国成为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但是由于它在本质上是等级制度,其引导的和谐其实只是一个假象。
3.分封制。
在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中,分封制无疑最具分量,它的发展历程直接影响着奴隶社会的盛衰。部分学者也把封建社会的“封王制”看做分封制的表现,但它们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管理模式,封王制是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分封制是把土地和人民授予受封者,而除了汉初郡国并行时有“封疆裂土”之外,封王制授予的只有爵位。因此在我们进行知识整合时,分封制并不包含封建社会的封王制。其相关知识体系如下:
其中,“王畿”、“占卜”、“天子’等词需要强化记忆,“郡国并行制”、“井田制”和“内外服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理解。“郡国并行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知识体系:
“井田制”属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内容,我们可以融合必修2的相关知识而成体系。至于“内外服制度”,它本身属于课程范围之外的知识,只需大体理解即可。
例(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第12题)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解析:其中“氏于国,则齐鲁秦吴”就是分封制的延伸知识。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国君的称谓也日趋模式化,如“齐桓公”、“晋文公”、“秦孝公”等均采用“国名+谥号+爵位”的构成格式。地名中也多含分封制要素,如“燕赵”、“齐鲁”、“荆楚”、“三秦”、“三晋”、“吴越”和郑州的“管城”等。本题答案选C。
4.宗法制。
宗法制的杨知识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大小宗”,它的知识结构如下:
其中,理解“嫡长子继承制”的关键在于明晰“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含义,对“大小宗”知识点则要分辨“大宗”与“小宗”的区别以及互相转换。至于“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知识点,最主要的是应内化下面的示意图: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我们将之细分为两个体系:“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此二者在本质上都是集权体制且互相渗透,但也有明显差异:中央集权主要关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专制主义则侧重于构建君主与臣民的关系。由此,我们可分别构筑两大主题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的知识内化过程中,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可以结合必修2和必修3教材进行理解,我们该把重心放在政治方面,且集中于地方管理方面。其中,“郡县制”与“行省制”是同―个层级的概念:
对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和宋朝四大制度、明朝“三司分权”、明清“改土归流”等制度和措施来说,我们主要应从以下方面来细化知识体系:①该制度和措施的时间适用性。②该制度和措施所涉机构的主要功能,该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异变?③该制度和措施是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
与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系构成相似,君主专制知识体系中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可以结合必修3教材进行理解。至于政治方面,“选官制度”模块可以留后细研,而“外戚”、“宦官”与“皇帝”之间的关联必须厘清,“朝议”、“谏议”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对君力的规范必须从深层次明晰。当然,我们学习的重心还应放在“中央官制”模块。“皇帝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创新,我们需要系统总结:①时间适用性。②夏商周“王”、战国“王”,“皇帝”、“总统”和“主席”的制度性区别。③皇帝的权力。④特殊用语及身份象征,如关于服色的规定;⑤制度特征。
其他中央官制,则应在对比中强化理解,并分析“分权”与“制衡”的不同:
3.选官制度。
为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状,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立足于素质教育,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出“四步教学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步教学法”是通过“制定目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巩固”这一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习目标以具体形式传递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落实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师生合作探究来学习有关内容,最后组织学生总结、实践等巩固所学知识。
1 制定目标
教育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指标。目标的制定,是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中具有目的性、方向性、主动性和计划性的一次切实可行的措施,关系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1.1 明确目标。为了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运用恰当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三个方面: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四步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学习社会科学知识,自觉进行思想教育,自学能力技巧),每节课的具体的学习目标。
1.2 制定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将教学目标以题目的形式呈现出来,题目范围包括阅读提要、知识重点、思想觉悟、能力技巧等,题目的类型包括填空、选择、阐述、实践等类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给学生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后一个题目一般是: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思考题,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在学习普遍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2《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目标:
1.2.1 编写阅读提要
1.2.2 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1.2.3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最大特点和本质
1.2.4 人民民主的职能和时代内容
1.2.5 坚持人民民主的必要性
2 学生自主学习
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会产生明确的学习动机。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分三个阶段、六个方法:阅读、思考,阅、笔记,归纳、提高。
2.1 阅读、思考。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思考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只有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自主学习才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阅读应分层次:泛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精读重点部分,理解疑难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阅读有关内容,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2.2 查阅、笔记。查询有关辅导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顺教材线索,落实知识点。养成作笔记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便于以后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文字批注、问题思考、心得体会等。
2.3 归纳、提问。要求学生在全面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归纳知识要点,总结学习方法,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和思想觉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请教同学,相互探讨,也可以请教教师。同时学生可以针对教材,结合实际提出新的学习目标。
3 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教师教育和学习学习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进行知识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习的方法进行点拨,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准备地掌握知识,才能深刻具体地受到教育,使思想政治教学真正做到知识、能力、觉悟、行为达到统一。
3.1 内容检查、方法点拨。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学习方法点拨。对学生存在的不恰当的自学方法,要加以纠正,从而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3.2 综合评价。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取得的进步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的学习效果。
4 巩固
巩固,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反复的有效的强化,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4.1 加强概括。只有通过浓缩、提炼,才能达到高度概括和升华,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地记忆和掌握。首先,是内容概括,教师或学生通过复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全面回顾。其次是重点概括,通过“提问―陈述―板书”,将知识条理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再次,是主题概括,落实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将知识和觉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行动的动力。
4.2 注重理解识记。对重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要指导学生朗读记忆,根据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作业。作业要求字迹端正、内容正确。并让学生明确,作业是形式,掌握知识才是目的。因此,要求学生做到一边做作业一边理解记忆。
4.3 强调应用。应用就是将所学的知识指导实际,并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应用,使知识上升为能力,并形成觉悟,从而转化为行为,让知识、能力、觉悟、行为得到和谐的统一。如在教学普遍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2中的《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这一内容时,提到中学生正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可以安排这样的一组问题:
4.3.1 你是如何看待政治生活的?
4.3.2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4.3.3 你还能提出哪些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研究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征
所谓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传统课堂的师生角色及教学顺序。翻转课堂由课前和课上两部分组成:一是在课前时间,教师为学生准备视频课程,以便学生在课外学习知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进度,也可以重复观看视频。二是在课堂中,学生完成作业,对作业中的疑惑、不解,可以互相讨论,或者直接向老师提问。翻转课堂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和集中讲授中解脱出来,有充分时间和精力一对一指导每个学生。与传统课堂相比较,翻转课堂有以下特征:
(一)教学过程重新分配
教学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阶段。传统课堂中,教师在课上进行集中讲授,对知识进行初步的讲解。学生在课下通过作业的方式,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翻转课堂中,把知识传授放在课前,学生通过自学,达到初步理解知识的目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上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业时可以相互交流,小组协作讨论,师生深度交流,个性化指导[1]。
(二)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的知识拥有者、演员,转变为学生身边的“教练”和学习活动的导演。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的中心,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角色发生了变化,翻转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讲台下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而是教学活动中积极的参与者。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所需的知识,自己决定学习时间、地点、进度。总之,翻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2]。
(三)微课成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中,短小的微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把讲解知识点的过程制作成不超过10分钟的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接受能力进行观看并做笔记,也可以暂停思考,不用担心遗漏知识点。阶段性复习时,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课前制作教学视频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以教学视频为载体。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讲解知识,其中,视频效果、时长、讲授方式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视频时长控制在十分钟之内最佳,并伴有交互性环节,抛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样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前教学视频的制作不是简单地述说知识点,而是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记忆内容包括三类: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利用知识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元认知知识,即如何理解抽象的概念。以《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中“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为例,概念性知识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概念。程序性知识是利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社会的导向作用,或者新形势下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创新层出不穷等社会现状。元认知知识是把社会意识分解成思想、道德、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不同的形式。记忆是低水平的学习结果。理解是在记忆基础上转化、解释和推断。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与“物质与意识”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二)设计课堂活动
1.独立探索
课堂上,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反思总结等学习活动,对视频中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分析。所以,课堂活动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从开始时逐步指导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探究学习,把尊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贯穿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建构知识体系。以《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中“社会发展规律”为例,在课前知识理解基础上,学生通过分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独立探索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协作学习课堂活动中,小组协作是学生完成作业、解决疑问的关键。小组人员在2~5人之间,小组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在小组协作中检查自己想法是否正确,可以吸收别人优异的想法。教师要选择适当的题目,题目不能过于简单,没有讨论价值,也不能太有争议性,很难实现协作目标[3]。
3.反馈评价
翻转课堂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协作中的参与程度及表现,成果展示等。以《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中“社会基本矛盾”为例,在课前学习阶段,有学生提出疑问,宏观调控是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这是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是高水平的学习结果。
三、实施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视频制作质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掌握拍摄、后期剪辑和添加字幕等多项技能,拍摄出情感丰富、互动性十足、生动的视频,避免单调、平铺直叙地讲授知识。教师在网络平台上随时关注学生学习进度,并与学生交流,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性。翻转课堂中有很多互动活动,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尤其班级人数多的情况下,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当学生对某些知识产生疑问时,学生更多地会在乎自己的面子,不懂装懂。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将问题表达出来,促进良性循环和互动。实施翻转课堂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激励又是挑战,是自下而上的变革,教师应抓住机遇采用合理方式,使“翻转课堂”的内涵和教育理念得以倡导,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作者:单小雪 单位:大连市第十五中学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发教育研究,2013(02).
一、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优化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但出于习惯,不少教师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表达“粗线条”为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上,很少甚至不直接接触课程标准,教学中把新教材上已经删掉的或已经降低难度要求旧教材上的理论内容又重新放入新教材的教学中,以致走进了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怪圈”,可见新课程教学只有以课程标准为根本要求,才能恰当地控制教学总量,准确定位教学难度。
二、研究新教材的特点,优化对新教材的把握
中专思想政治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的“学材”,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要求有了十分重大的改变。教师要在深入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并作为根本规范的基础上,指导新教材的研究、使用,提高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1.明确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明确有哪些知识放到了必修模块,有哪些放到了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中服从并服务于本学科的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基本理论观点和主要概念等知识作为载体来支撑的;相关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理论逻辑结构。
2.重视总体控制,开展探究活动。要分析必修课教材删减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仅供学生自由选学,呈现方式有何特点。在面向全班学生开展必修课教学时,不应该随意把删除的内容再补回来;不能轻易地把降下来的难度再按旧教材的要求提上去,而要明确定位每个知识点分别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于新教材超越课标最低要求的知识,教学中变为需要补充的一些课标中不作要求的知识,要适当关注,分层要求。
3.正视理论学习,走出认识误区。不能因为新课程的学科知识仅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的理论支撑,不再以学科理论体系为主构建课程内容,就误以为新课程完全降低了或淡化了基础理念和主干知识。新课程的理论知识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更强调了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要求。
三、以学生为主体,优化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教材是学材”的理念下,围绕着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一课改大方向,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向学生学习,学会在课堂上倾听,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尊重、激发、保护和保持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热情和信心,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1.优化活动设计。内容上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值得探究的问题展开活动,做到恰如其分;时机上要把握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奋点展开活动,宜探究时主探究,做到恰逢其时,在学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新课程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2.规范程序要求。活动前要做到内容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师生均要及早准备;活动中要做到时间有保障,学生能感觉、能体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展示充分;活动后要做到有总结,有提升。这样才能使活动教学既致力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又注重了理论基础的归纳、理解和掌握。
四、强化实践环节,优化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定位 目标 效率 方法 习惯 人文 反思
1 把握内容 定位目标
1.1 重视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广东省新课程改革最开始是教材的改变。必修内容由原来的三个模块增加为四个模块,增加了《文化生活》,同时还有选修内容。并且对原有的模块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和改变,强化了教材的生活逻辑,弱化了学科逻辑;在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的繁、难、旧等弊端。所以在教授的过程中都能感觉到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紧张,特别是高考方案出台后,许多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采取“求稳”的对策,对知识进行扩充加深,导致教学容量与课时的矛盾进一步突出。
针对这个矛盾,要注重从教学设计角度来梳理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模块内容不是单一的线索而是立体网状的综合体,所以按照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所编排的政治课的课时,首先把握了解整个模块的内容,思考本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进行精心设计,这种设计不仅是对本模块的一个单元或者一课的设计,也贯穿与其他模块的关系,实现相对完整的设计。这样既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也可以更充分的利用教学时间。特别是到了高三阶段,新授课已经结束,而各科都压的很紧张,所以怎样能够实现有效课堂,怎样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知识点,所以高三进行第一轮复习,不再是知识点的单个分析,而是从脉络上整体把握,所以我通常不再使用课件,而是板书,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结构。以课、以单元、以模块。象穿珠子一样把一课、一单元、一个模块的知识点串起来。可以说对模块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是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这一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1.2 重视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目标设计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设计:
一是立足高考:身为一名高三老师一定要对高考的测试目标、测试方式、测试内容、测试难易程度等等作到心中有数,只有明确高考的方向,才会避免复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只有备考复习与测试目标相符合,高考时学生才会发挥最好的水平。才不会将高考题与难题等同起来,才不会盲目地去做大量的难题,也不会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二是针对教材: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存在一个落差,即课标表述的弹性、原则性、选择性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性、操作性和确定性的矛盾。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把课程标准“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课堂教学。目标可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这样既体现了对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要求,又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理念。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不可能全部学生都高分,不可能全部答150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自己成绩,除了老师教授过程中对学习目标的确定,还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学会自己对自己学习目标的确定。
1.3 重视计划安排,做到准备充分
周密科学的复习计划是高效率系统地完成学习的前提。每一阶段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时间安排?等等都必须计划好。教师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鹜远,不切实际,否则,将会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将自己的计划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
第一阶段:当年7月——8月选修内容讲授
第二阶段:当年9——来年2月末完成四本必修的第一轮复习。学生完成广州市备考指南的系统复习用书的练习,并且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讲评。
第三阶段:从来年3月初——广州市的“一模”之前,组织学生做综合试卷,这些综合试卷既包括模块试卷,也包括模拟试卷,老师对这些综合试卷认真的讲评,希望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做综合试卷的能力,有较为充分的准备参加广州市的“一模”考试。
第四阶段:从广州市的“一模”考试之后——5月30日之前,采取两周共做三套试卷,试卷来源主要是广州市教研网上的各地模拟试卷,有的是全卷采用,有的是采取几套试卷的剪贴组合,其余的时间交给学生回归课本,认真记忆和理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自行调节和安排)。
第五阶段:考前的心理辅导。
2 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2.1 严格要求、养成习惯
细节决定成功,能力源于基础。总结近几年政治高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做起来不难,得高分不易。考场上高手的水平往往是不相上下的,而他们的高、低之分源于平时对细节的重视程度,源于对基础的把握程度。如学生在考试中的不规范答题,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的教学。
在学生刚进高三就详细讲解答卷细节要求。例如:在制定位置答题、严格审题确定模块范围、答问答题要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字体清晰,大小适中、限时练习、语言表达准确、有效提取信息等等,训练学生学会答高考试卷。
2.2 重视基础,建构体系
新课标的实施的目标是以教材为依托的能力的提高,所以高考最重要的是抓好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记忆、答题方法的训练。面对新教材,要引领学生把握基础,对知识点分层次和结构牢记,这样能够做到万变不离其中。一直以来,很多老师都认为高三应该有三轮复习,第一轮抓“点”(抓基础)。第二轮抓“线”(整专题);第三轮抓“面”(综合复习)。由于时间紧、赶进度,很容易造成一轮复习“夹生饭”,二轮三轮“炒冷饭”,基础没打好,能力上不去。所以在上届高考备考中我们只进行两轮复习,通过老师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第一轮以网络状知识结构让学生通过记笔记的形式在老师的帮助下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对基本概念、原理、模糊点、易混淆点的记忆,同时配以基础训练,并适当讲解答题方法。在这个阶段达到学生经过听课、分析、总结,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自己梳理整理出来的东西更好记忆。第二轮以模块训练、高考模拟的形式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空白之处或者记忆不准确的知识点,这个阶段是强化式的训练,强化学生对模块内部以及模块之间的知识点的掌握。在这样的过程中,即夯实了基础,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这个过程中,适当的给学生课堂看书时间,因为我们学校是全寄宿制的学校,学生无法支配自己的时间,每天晚上做完各科作业后几乎就该下晚自习回宿舍了,因此,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来看书,而我认为看书比做题更重要,所以,将课堂的时间让出来给学生去看书,从广州市的“一模”考试以后,一直将看、练、讲三者结合起来,一直持续到高考之前。
2.3 小题大做,认真阅读
我经常对学生说:做一题,要得一题。高考切忌题海战术,这样一方面会使学生提前进入疲惫期,另一方面面对太多的题目,使学生无所适从,失去方向和题感。所以高三要适度把握在每一阶段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这就需要老师精心选题,让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复习和巩固知识点。
学会重新阅读省、市以及其他几套比较重要的试题,不止是阅读一次,要多次阅读。阅读时要认真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把不足的地方逐一落实。在一模只做模拟试卷,训练一下把握时间能力的准确性。
材料分析题难度大,失分多,平常就应该引起重视。在训练中,要深入挖掘,解读出它蕴涵的全部信息。学会小题大做,做题时根据材料、结合教材,进行多角度的拓展思维,尽量回答出所有的知识点。要注意无论材料怎样变换,它考的总是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点。训练的时候,要切忌主观性,离开教材泛泛而谈。
2.4 纠正错题,实行面批
我让每一个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库(因为每一个学生的错题有差异)让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类(以题型、以模块)建立学生自己的错题档案,同时,作为老师,对学生错题要有归纳,所以每一次考试,我都会全批全改,将每一位学生做错的题我会记录下来,我在改试卷的时候都会把学生选择题每道题多少人错了用正字表示出来,对问答题每张卷子出现的问题随改随时在纸上记下,以便在讲题时有针对性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误区和盲点。
如果全班有10个以上的学生错了,我会利用课堂的时间在全班讲,如果错的学生在10人以下,我会利用晚上上晚自习的时间一个一个的给学生面批。在面批的过程中,顺便将不同学生的知识空缺给补上,这样做对于老师来说比较辛苦,但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利。这样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又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的做法我一直坚持用。“二模”以后,几乎每一套卷子都是面批,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看书,这样一来,学生的看书和试卷的讲评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
2.5 联系时政,融为一体
政治学科的高考特点是紧密结合时政热点,不仅有关于热点的记忆性选择题,而且大部分都是以热点为背景材料的试题,所以热点多,材料多,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学生面对时事政治和教材无所适从,甚至顾此失彼。我认为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整理和搜集时事政治,对一些热点不要挖得过广过深,只要知道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就行了。复习时事热点的时候,要联系教材,找准它与教材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知道它考的是教材里哪一个知识点。另外,对非常熟悉的时事术语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等,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到心中有数。
2.6 基本教学思路
基础知识不厌其烦,常强调、勤总结、形成条链
基本训练不宣过难,低起点、小阶梯、以易破难
知识点找细找全,细分析、深挖掘、发展全面
重点难点反复再现,强刺激、深烙印、增长才干
3 注重心理、人文关怀
好的教师是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而不是以学生成绩好坏来给学生定位的教师。在高三的一年中,很多学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和过程,从充满自信的努力,到无望的想放弃,从兴奋期到疲惫期,从高效率到面对临近高考的压力失眠抑或恐惧等等,所以在每一个阶段,作为老师,能否给学生以自信、开导、帮助、关怀、解压,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讲授知识还要重要的。
3.1 培养兴趣,自觉学习
很多同学对政治学科不是很感兴趣,是不可能积极主动的学好政治的,所以,要提高成绩,首先要让学生认同这个学科,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仅仅学习知识点,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坚持是培养自己的毅力、恒心的过程,是形成自己的性格习惯的过程,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等等。
3.2 树立信心,执著前行
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暗示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每一次的考试,有的学生在进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努力但是没有好的成绩回报而放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而骄傲,所以这个时候,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提醒,特别是对待差生。在这一年中,我无数次找学生谈心,针对每个个体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坦然的面对成败。鼓励他们凭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毅力、扎实的本领迈向高考。
特别是二模后,很多学生会进入紧张的状态。学生考前的过分紧张,是因为缺乏自信而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于是,我比以往更高频率地给学生们以成功的反馈。热情的鼓励、适当的赏识,可以使学生们鼓起自信的风帆。当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或有价值的,就会自觉地持续努力,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不断取得成功。把原来看似消极的被动的应试,转化成在强烈表现欲驱使下的渴求的一场挑战。尽量使学生在高考期间达到学习的兴奋点,而不是疲惫期。
4 高考成绩、引发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 课程体系 变化分析
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才能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教育界同样如此。教育要跟现代化建设相合拍,要为学生的综合发展着想,因此,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必然的。新课程标准自从落实以来,教育的不同层面上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使教育再现了生机和活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史实,还使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深层问题,从而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以史为鉴。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探讨高中历史课程体系发生的种种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从灌输知识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转变
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新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出现了多元化。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体系中,注重的是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目的是在应试中获得高分,而没有将历史学科深刻的人文性和情感价值观发掘出来,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历史的感触也比较僵硬。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这三个要素突出出来,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对历史知识的剖析和深刻挖掘,总结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实践学习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历史老师的引导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减轻对老师的依赖程度。
第二个变化是,高中历史新的课程体系中,对课程目标的概括十分具体,包括总目标、模块目标等,学生从这些目标中就可以得知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且可以认识到具体的要求。比如高中历史“程朱理学”一节课中,要掌握程朱二人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这些观点的提出与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这些观点的文化本质是什么等等。不同层级的课程目标中都有详细要求,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再单纯背诵书本知识。
二、课程体系专题性突出
以往的历史教材编排中,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和从中国到世界的层次来编写历史教材,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著都按照这个原则,这样编排有一个弊端,就是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历史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重复的,会造成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的编排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就是改变了直线式的历史内容的编排,而转为专题性的历史知识编排。比如,必修一设置为政治制度的学习,涵盖了我国历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和国外的重点政治制度;必修二则设置为经济史专题,将我国不同时代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汇总。这种专题性的编排,有助于对历史内容进行归纳,而且与初中时代学习的历史没有重复,就相当于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有利于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在历史必修教材中,每一册都设置了不同的版块,这些版块也是一个小专题的汇总,不同版块之间既有独特性,又有割不断的联系,能够进行比较学习,有助于知识体系之间的融会贯通。
三、兼设必修课和选修课
高中历史课程分别设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以前就存在,不是新课标实施以来的新发明,但是新课标落实阶段的高中历史必修课和选修课,与之前的必修和选修是存在着很大区别的,尤其体现在课程的结构方面。以往的历史选修课,就是直接将一个阶段的历史知识划归到选修行列内,但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选修课的设置是将必修课中的某些知识点进行细化,进行扩充,目的是满足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更多追求,开拓学生们的知识面,学历史的目的不只是应试,还在于人文素养的一种提升。例如,选修教材中有一个“重大历史改革事件回顾”的专题,实际上是从必修一中的政治制度这个专题中延伸出来的,它讲述得更加详细和具体,能够结合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共同思考历史,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历史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以上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变化,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论述了新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二,与新课程标准精神相一致的历史教材编排出现改观,不再是线性历史,而是专题性历史研究,不同的专题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体系,进行归纳和比较;第三,高中历史设置的选修课和必修课较之以前,更加合理和完善,选修课不是一个阶段的历史知识,而是对某一专题的细致研究,能够扩大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
【参考文献】
[1]吴卫东,骆伯巍. 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07(05).
[2]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2007(05) .
备课组需要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共同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措施,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关措施。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2021高二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1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备课组建设的精神,高二下学期,高二备课组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中心,踏实学习,认真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1.坚持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备课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学期,我们一方面坚持每周的定时定点备课外,还在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同时,不定期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每次主要由主讲人主讲,然后再相互研讨,确定每单元,甚至是每份练习的重点、难点及其突破的方法,案、统一练习和作业,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必须一起研讨解决。遇到不清楚、难以把握的内容共同研究。
2. 坚持互听课制度
除了在无课情况下必听学校组织的每节挂牌课之外,我们英语备课组还要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新教师听了老教师的课后,可以迅速地掌握每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把握教学的整体框架,同时也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而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老教师听了新教师的课后,也获益非浅。在坚持听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定期检查备课笔记
“不上无准备之课” 是我们备课组一直坚持的准则。案,定期检查,规范要求,是我们备课组的一贯作风。严格的纪律和教师的高度自觉性是我们备课组能出色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4. 统一作业、练习,坚持讲评
在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基础过关练习,并做到及时批阅和讲评。而平时每一堂课前或课后,对一些基础知识则坚持采取听写、翻译或课堂提问的方式,重点学生重点培优补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对一些基础很差的同学进行补习,真正体现备课组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5.很抓基础,夯实双基
每一单元的单词和词组逐个过关,对每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讲清讲透,随堂练习,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向课堂要质量,提高年级的整体英语成绩。
总之,我们高二英语备课组是个团结向上、很有凝聚力的备课组,在教学上认真负责,工作上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保持好的做法和工作作风,不断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为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作出大的贡献。
高二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2
一、指导思想
高二学生将于20xx年x月x日—x日进行学业水平测试,依据学校、年级领导的思路规划,根据本届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高二备课组经过研讨分析,制定了关于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计划。
二、面临形势:
1、时间短。从现在(2月初)到考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2、任务重。政治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范围是:必修一、必修二、必修四共三本书;时政;今年还增加了民族团结的内容。
3、期望高。学业水平考试关乎学生的毕业,关乎学校的声誉。无论是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期望值都很高。
三、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的形势,我们高二政治组的全体教师经过仔细的研讨,确定以下备考策略:
1、备课组内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备课组对整个备考思路进行商讨。在备课组内部,4位老师团结协作,重视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分工合作,有事一起协商解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依纲据本、重视基础。对考点的研究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同时,要比较研究近两年考过的知识点。研究题型的变化,了解关注重点。从考点或知识点入手进行知识整理,梳理知识体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全面进行复习。整理和梳理基础知识,要把握五点。即要点、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在这一阶段要做到要点过关,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考点清晰,热点熟练。我们将采取教学案一体化式复习,每课编写一份学案。重视抓好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认真研究《20xx年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将了解、理解、运用的知识有侧重的讲解,力求将《考试说明》中的各知识点落实到位。每份学案后,会有相应的基础练习。在挑选练习题时,以基础题和易错题为主。
3、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技巧培训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可以归纳答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技巧。如审题技巧包括审材料,审设问,审题眼,审答案。特别强调:对于材料,要深入挖掘,解读出它蕴涵的全部信息,并找准与教材和时事的切入点,从而规范设计试题答案。并注意适度关注热点掌握知识重点。
主观题一向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每份复习学案后会出一至两道主观题,重视讲解解题方法、总结归纳答题方式,消除学生对主观题的抗 拒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选择题则强调找出关键词解题,引导学生慢慢积累和总结解题方法。
4、加大力度做好分层教育工作。我们依据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中学生的语数外以及政治成绩对应情况把全年级进行分类。首先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激励他们要高度重视水平测试。其次进行分类指导,总体目标是保C,优秀生争取冲A,普通生达B,困难生争取C。落实到具体人,切实做好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帮扶工作。
5、关注和用好各方考试资源。关注省市县各级考试主管部门以及教研部门的最新动向,搜集各地模拟题,从中获取一些有时效性的信息,针对水平测试,对信息进行整合与思考。
高二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3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20xx年我们将继续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根据学校和教务处本年度教学工作要点,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教学教法,积极开展各类学习、研讨活动,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落实“高质量,有特色”的目标要求,实现“‘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工作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二年级的历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努力!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集体备课,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1、以学期教学进度为标准,学进度,统一资料,统一练习,精选学习情景材料,扩充教学内容,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了解掌握学情,开展希望班师生的交流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3、研究课标和现代教育思想,研究考试说明和学科指导意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组内学术研讨,开展拓展型课程的集体备课活动。
4、定时定点,规范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成员及时到教室阅览室集中,按集体备课工作安排,认真开展集体备课。
(二)加强高一高二高三互动教研,把握高考方向,交流高二会考的经验和课改经验与反思。以备课组为载体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实抓常规教学——踏踏实实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⑴课堂上,做到精讲到位,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从点、线、面、体(立体)的知识,上课求质量不求进度,真正提高课堂实效。文科班实验班重抓培优扶尖,勤抓帮困促稳,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⑵课后布置适量作业,做到及时巩固。作业方式以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相结合;检查方式以定期上交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订正方式以集体订正与个别面批相结合。
⑶通过阶段测试和点评,检验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每月底备课组各科要进行一次自测,自测时间和方式由任课老师协商决定。
⑷加强听课评课,学习优点,指出不足,提高实效性。
(四)以科研促教研。围绕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学习方式优化”、“提高课堂实效”等方面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五)积极参加县市等单位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加强兄弟学校的教研交流。
高二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4
本学期高二政治备课组将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法研究为主线,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全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根据学校工作要点和高二会考纲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高效务实地开展工作。
一、备课组基本情况
全组三位老师:李虹莲任教1、2、11--13班(备课组长),陈泽辉任教3-7班,王妙婧任教8--9班。
二、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工作。
1、本学期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悟新课程的核心理论, 探讨新教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继续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加强学科建设,加强集体备课,做学习型和创新型教师。
2、认真参加各级各种教研活动,如公开课、推磨听课和新教师汇报课,并认真做好笔录, 以便在校教研活动时间能相互交流,借鉴其他老师的宝贵经验。
三、加强常规教研,提高备课组整体水平。
1、加强常规检查和教研活动,对部分课堂教学进行课题评议,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不断取得教学的点滴进步。
2、结合年级学段特点,加强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探索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通过集体备课提高学科整体教学水平特别要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的迅速提高。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使本组的教师能利用资源库的资源进行备课,达到资源共享。
4、坚持多媒体教学,发挥自身教学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作适当的、灵活的处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开发本学科的课程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6、备课组长认真做好组内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认真参与校主管部门主持召开的备课组长会议并及时向组员传达相关的会议内容和精神。
四、用个人的认真、备课组的配合积极支持和关注学校整体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1、做好师带徒工作,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组内积极推磨听课和评课,积极配合教研组及学校的活动;
2、积极做好平时段考的出题和评卷工作,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及时总结。平时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研论文,不断进步和提高。
高二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本5
高二下学期是学生整个高中外语学习的关键时期,我们计划在高二上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继续培养理解、分析和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高中系统的学习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树立新观念,继续钻研新大纲,探索教材教法。进一步明确任务性教学和其他教学理论相结合,探索培养学生全面语言能力的路径。
二、教学工作
1、加强备课组建设。全组成员以新大纲为本,认真钻研新教材。
1) 按教研组的安排,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保证备课的时间和质量,每周至少保证半天的时间。备课时重点考虑教法和课外读本的处理,特别是对新教材的教法,要认真把握。中心发言人要有明确的重难点,对疑难点要有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以取得相对统一的见解。本期还要注意和高考逐渐接轨。
2) 开展组内研讨;转转课,并展开讨论,认真分析长短,相互促进。
特别是加强本教学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形成一个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较强教学能力的集体。
2、必修课:本期教学知识覆盖面和词汇量仍然大,所以,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在上好教本的同时,要特别考虑拓展学科的课外知识,人文知识,加强课外阅读的补充和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 抓好单元教学,突出单元教学重点。认真学习任务性教学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
并注意和其他教学理论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而且得到能力的培养。
2) 增强教改意识。要整体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文化品味,重视指导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要引导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对淡化知识系统,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感能力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还要采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写作
a. 根据教材的编写体例,把教本上的写作内容与学生练笔结合。
b. 本期拟作作文每单元1次。
c. 作文批改要讲实效,要调动学生参与,可先由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由老师点评,对其得失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倡学生写后记或重作,以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d. 对优秀的作文可进行交流。
3.充分利用电脑,投影仪,磁带,录像,影碟机等电教手段,适当的时候使用多媒体教室,使英语课堂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搞好我校的网校工作,制作各单元的电子文本。
4.认真准备本期教学内容、英语演讲比赛等。
三.教学内容
1.高二英语教材(下)UNIT 1---UNIT 10
2.语法:① 复习定语从句 ② 学习不定式的用法
③ 学习动词分词的用法 ④ 学习名词性从句 ⑤ 学习倒装句
四.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