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学校本研修总结

中学校本研修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03 10:13: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校本研修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学校本研修总结

第1篇

一、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学历教育的校本化

学历教育是教师研修的内容之一,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拓宽教师的知识背景,改善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传统的教师学历教育以函授为主要形式,这种形式存在的问题:一是集中面授时间长,工学矛盾大,进修成本高;二是专业设置少,不可能顾及到中小学每一个专业的所有教师;三是内容也只能以经院式通识性的理论课程为主,以致出现学历提升了,文凭拿到了,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大。为了搞好学历教育,我们提出开拓创新,努力使学历教育校本化。我们和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联合办学,通过远程网络,让教师不受时空的限制,足不出校就能完成学历提升的教育。我们面向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开设了27个本、专科专业,参加学习的教师结合本职工作通过在岗自学教材、教授视频辅导、同事互助研讨、网上作业答疑等多种形式进行个性化的校本化的学,深受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历教育的校本化。2005年以来,我市网络学历教育共录取2535人,至2010年已有1524人顺利毕业,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二、因地制宜,不断追求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校本化

我们所说的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每一个在职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的一定课时的专业教育,这是一种全员的非学历继续教育:二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业务部门为了一定的目的要求、组织开展的各类专题或骨干培训,如校长及各层级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各学科新教师或骨干教师培训等。十一五以来,我们采用了两项措施:一是通过网络实施全员的非学历继续教育。(1)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合作。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合作,为中小学教师开设的270多个专题和课程,每年组织需要参加全员培训、需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数千名中小学教师,结合本校本岗位本人的具体实际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的校本培训。(2)提供校本化继续教育平台。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研发,通过自学教材、视频辅导、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考核等方式,对全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有效教学、”“塑健康心理,做阳光教师”的全员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为所有需要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的教师提供了校本化的继续教育平台。

二是将各类专题培训班办到基层的学校,实现教师研修的校本化。近年来,我们和以往一样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举办了各种专题培训班,有校长培训班、教导主任培训班、小学(语文、数学、外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班等。为了使这一类专题骨干培训实现校本化,这几年除了理论的通识的专家讲座集中在进修学校进行外,更多地把培训班放到基层学校。在培训中,做到培训工作与学校的管理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听汇报、看资料、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观摩活动、听课评课、研讨交流等形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将培训落到实处。

三、以课题为抓手。对实验学校进行校本研修的指导

为了适应形势,努力实现教师研修的校本化,十一五期间我申报了“校本研修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市级重点立项课题。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除了组织本校的专业教师进行理论的研究外,还组织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地方专家对实验学校进行校本研修的指导。五年来,我们结合课题组年度的工作会议,分别到昭关中学、丁伙中学、双沟中学、昭关小学、丁伙小学等实验学校进行现场的研修指导。专家组帮助学校分析学校的教师队伍状况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状况,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还帮助学校制定新一轮的校本研修计划。几年实践下来,效果显著,反响很大。《人民教育》、《江苏教育通讯》等报道了丁伙中学、双沟中学在这方面的做法,我们通过各种会议、培训班和刊物、教苑网向全市推广,起到了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功效。

第2篇

一、健全一校多址下的校本研修机制,提高校本研修实效

1. 从“人”的发展出发,制定校本培训目标

康有为纪念小学合并了原来的正南小学,办学规模扩大了,从两个校区变成了四个校区。两校的学校文化背景有不同,教师个体的教育追求以及文化底蕴上的都有一定的不同。所以针对一校多址的校本培训,学校明晰的认识到:校本培训有较详尽的发展规划,这是培训的前提。培训的主体是教师自己,是教师的反思、“觉醒”。追求特色是培训的关键,目标在于形成“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教育教学理念。

培训目标人本化。即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已有经验,通过培训,不仅要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其自身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

培训目标层次化。根据教师的年龄、任教时间、教育教学水平及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培训内容综合化。采取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专题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外出考察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2. 从“人”的发展出发,提高以研促培的实效

学校在“有为”课题的统领之下,整合各学科已有的小课题,以课题为引领,开展适合我校一校多址的校本培训。如结合课题研究学习理论,提高理论水平;结合课题研讨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结合课题成果推荐,提高总结经验、应用经验、再获经验的能力等等。通过课题研究,把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起来,激励教师自觉主动参与,并在参与中不断吸取、更新和提高,不断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

二、拓宽校本研修内容,增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根据学校一校多址及教师的现状,我们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师德修养,发展对学生的爱心和专业献身精神,同时还帮助教师更新知识能力结构。基于这样的情况,每学期我们都切实制定好教师研修的计划,研修的内容尽可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努力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1. 研修内容与提升教师的个人价值追求和专业发展相结合

结合学校合并及实行职效工资的环境下,原来两所学校教师的奉献精神与经济价值取向有了不同层面的变化,对付出与所得有了不同层面的了解,导致在工作追求、人生价值追求出现了以经济收入为衡量的状况。学校针对目前教师思想的变动,设置了《对教师职业的新认识》的校本研修系列内容,使教师正确处理好经济收入与提升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使校本研修内容与提升教师的个人价值追求和专业发展相结合,增强了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2. 研修内容与提高学校的课题研究水平相结合

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研修的内容之一,让教师们在研中学、在研中练、在研中悟,使教师与课题一同成长,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学校课题研究水平。

第3篇

独木不成林,跨校联片研修的价值自无需多言。但在很多地区,这种有价值的方式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观念的障碍,还有制度建设的不足。仅仅依靠教育管理部门的文件或口头推动,以及校长之间的个人关系,这种交流学习很难长久深入。

上海基础教育的务实和扎实有目共睹,长宁区在推动区内学校跨校联片研修上所积累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教育管理部门,以及有心的校长借鉴。

校本研修强调“校本”,绝不是囿于一校之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跨校联片的协作研修实际上是一种空间延伸、放大的校本研修,也是一种广义概念的“同伴互助”。长宁区近年来围绕不断深入推进校本研修项目实践,在跨校联片校本研修中所采取的主要实施策略是:

在区域内的中小学,共构成小学、初中“校本研修学校基地群”各两个,高中“校本研修学校基地群”一个,最终形成长宁区中小学整体推进校本研修的良好态势。

另一方面,由区教育学院和特色学校(优势学科学校)组成学科教学中心或基地,一是建立“小学学科基地”,二是建立“初中学科工作室”。依托名教研员和区域内的名师,建立了区域资源统整的初中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工作室;三是建立“高中学科中心”。

以项目合作的形式进行校际协作,是长宁区开展联片校本研修的又一方式。区教育局专门下发了《长宁区校际项目合作交流实施办法》,共确定7 所实验性学校与14 所普通学校结对,涉及到教研组建设、校本研修、数字校园建设、校园文化、青年教师培养、学校管理等23个项目。

此外,区内同质态的学校之间普遍加强教学互访,从而大大增加了教师间的交流机会,使教师间彼此了解熟悉,也使合作程度大大加强,目前,区内多数学校都自发地在同质的学校之间寻求合作伙伴系统,而彼此的教学互访普遍以“预约―准备―课例―研讨”的交流过程被固化下来,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互动和合作。

在加强区域联片的校本研修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各个层面的制度建设,除了学校内部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基于校际协作、联片研修的各项制度也在不断总结形成。

合作协议书

例如:愚园路第一小学与协作学校共同签订的《校际合作互动研修战略伙伴协议书(修改稿)》明确规定:

研修形式

1.在校际间开展单一学科不同年级的研究活动,如数学、英语学科。

2.在校际间开展单一学科相同年级的研究活动,如语文学科。

3.在校际间开展专题研究。围绕大家感兴趣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由各校名师领衔的专题研究项目组或工作室开展研究,从而使研究内容更加集中,研究资源更为丰富。

4.在校际间开展教师论坛。

研究内容

1.听课、评课活动。

2.课例、案例、关键教育事件研究。

3.教研组建设与研究的经验介绍。

4.各校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5.专家辅导报告。

6.教学流程的管理。

7.教研活动的功能与任务,组织与规范。

8.教师的个人专题研究的经验介绍。

保障措施

1.设立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顾问组、工作小组。

2.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3.建立各层次的例会制度。

4.逐步建立校际合作互动研修的相关制度以及校际合作互动研修的课例、案例集。

5.双方的合作方式没有排他性,双方在合作的同时,都可以和其他相应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6.双方的合作关系是互利互惠的,所有内容与服务提供均为免费。

在制度层面加强联片研修协调运作、整体提高区域校本研修水平的基础上,长宁区校本研修工作得到了比较深入、有效的开展。

最初,长宁区的新古北中学、新光中学、教院附中等同质态初级中学逐步聚合到一起,探讨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话题,后来,这一群体逐步发展到区域内的十四所初中。目前各校正在研究以合作互动形成教学研究合作的共同体,即建立“多校联动工作室”。

所谓“多校联动工作室”,也就是以学科为单位,由同质态学校中的学科带头人领衔,凝聚同质学校同一学科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进行专题性校本研修的联合组织。以发现与解决同质态学校在本学科教育中碰到的困难问题为落脚点,合作互动、资源共享,以强带弱、整体推进。

为规范和确保“多校联动工作室”的校本研修,“十四校”课题组制定了相关具体制度,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择要展示一部分:

1.备课要求

(1)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备课思路,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思路进行备课。

(2)工作室教师备课要备三维目标,要备个体学生,备教学情景的多种可能性,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3)工作室成员集体备课要努力做到“四统一”、“四突出”和“一体现”。“四统一”为教学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统一;“四突出”为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点;“一体现”为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

(4)工作室主任要关心研讨课的备课,落实备课专题,重视集体备课,多校联动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及练习的研究。

2.听课要求

(1)听课教师要提前三分钟进入教室,听课过程中不交头接耳,关闭手机或调至振动状态,上下课应与学生一起起立,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2)听课前一定要先了解教材内容要求,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听课。

(3)认真听课,不做与听课无关的事。

(4)听课过程中要有较详细的记录,包括教学过程、板书和简短评论(或建议)。

(5)听课时注意发现并挖掘“关键教育事件”。

(6)听课时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听教师的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记教学实录和教学评点;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影响。

(7)工作室成员每学期校际听课不少于开课总数量的三分之二。

3.评课要求

(1)在评课时,先请开课教师说课,即叙述自己课的设计思路、反思上课效果。

(2)所有教师要对公开课发表看法与感受,积极发言,对优化课堂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3)评课要有方向,学会评教学思想、评教材处理、评教法运用、评学法指导、评教学过程、评教学效果。

(4) 听课教师要对本节课提出多种设计思路,提出多种情景创设的可能。让与会者都收获不同层面的体会与感悟;对于听课中发现的需及时解决的问题,评课中应坦然地向教师反馈。

(5)工作室主任要以商量的态度和教师共同分析和评议,不以检查、组织者的身份自居、不把自己观点强加于教师,评课对事不对人,力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评课文化。

制度既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引领,它推动着我区“十四校”课题组由一个松散的组织向高效、合作、协调的联合体迈进提升,也带动了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聚焦关键教育事件

把“关键教育事件”的实践研究置于联片乃至区域性校本研修活动的重要位置。所谓“关键教育事件”,是指那些能强化当事者(或者参与者)的原有教育认知、或引起当事者(或者参与者)原有教育认知冲突的事件,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事件过程,也可以是一个重要的片断,或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关键教育事件往往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或团队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按“关键教育事件”的属性或范围进行分类,从课堂教学领域、学生养成以及教师教育和专业成长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关键教育事件解剖。

例如在课堂教学领域中,课堂教学各个流程、环节中的关键事件及其影响(如“导入”、“探究”、“总结”等),课堂教学中相关教学方法运用中的关键事件及其影响(如“教师的提问与理答能力”、“小组的交流讨论与有效合作学习”等),影响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若干非课堂教学技术中的关键教育事件(如“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良好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素质习惯”等)都很值得研究。

第4篇

校本研修这一新型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的推广,为历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自我发展提出了一个良好的解决之道。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校本研修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研修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一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和教研的需要。特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如下:

一、研修目标

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手。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动笔, 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校本研修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我着重从德育出发,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研修工作落到实处,在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

一、良好的师德,是自我教育完善的需要。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刻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能够把握新课标“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精神,特别对新教材体系和内容安排做了学习和研究,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提高了自己备课和讲课教学水平。

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带给我的学生是一种音乐学习的轻松,明朗而高效的节奏感,严肃而活泼的氛围,重学法指导,重合作意识的培养,重情感交流。在新课标下,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要放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趋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音乐知识;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我坚信,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适应了我的授课模式以后,渐渐地从对我的课堂发生兴趣转向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我是发自内心地感动于这种良性的循环。同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能够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实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去爱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我们应该用先进的理念、恰当的方法带给学生鲜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现代社会有用之才。我愿用这一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在知识的海洋里播种与收获。愿我们的生命在收获与播种的海洋里飞溅出璀璨的花朵。

校本研修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三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刻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厩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它分两个层面:第一、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就是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如果之前骨干教师也没有很多经验积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进行联动的实践研究,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骨干教师之间的一次次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第二:将骨干教师先行实践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作为与其他教师联动研究的主题。具体的流程与做法是:

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它经历了(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在走进课堂上示范课)(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师参与评价)(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中老年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第二阶段:以其他教师实践为主的螺旋式研讨阶段。它经历了(1)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设计教学方案)(2)初步尝试(先由一位教师尝试课堂实践,再由执教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其余教师参评)(3)再度重构设计实践(骨干教师组织再次修改教学方案,其余逐一上重建课,再反思再重建)(4)反思、总结、提升(执教老师谈过程中的体会,骨干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作总结提升,并对主题研究作动态调整)。

第5篇

过去的一学年,我区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不松手,致力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教师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年中,我区共培训在职教师4826人,其中高中教师486人,职高教师241人,初中教师1263人,小学教师2265人,幼儿园教师465人,幼儿园园长71人,小学校长35人,全员培训任务~完成。此外,我们还对191名新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岗前培训,对225农村教师进行了学历提高培训,完成了市级骨干115人、省级骨干25人的送培任务。

一、初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为实现我区基础教育二圈层第一,成都市一流和职业教育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学年初明确提出了我区教师培训的工作思路,即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校本,覆盖全员,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实现我区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各校以行事历的形式落实校本研修工作,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在我区已初步确立,有效地规避了校本研修的风险,教师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建立健全了培训机制,完善了评价制度

1、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前几年的培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为培训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区教育局近年来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对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细则》、《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工作规范,要求学校做好五个方面的保障:第一,机构保障。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牵头,教导处或教科室主管并由专人负责;第二,制度保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月考、期总评,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第三,文化保障。学校以校长为首带头学习带头举办讲座,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让每位教师都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不断反思更新自我;第四,经费保障。学校每年都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龙泉实验小学、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还对教师培训经费进行了分类使用,只要教师外出学习都极力支持。学校也千方百计为老师寻找和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航天中学、龙泉中学、同安中学、洛带中学一年利用暑假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就达数万元。大兴小学一年为教师订阅学习用书达4000元以上。各学校都投入了资金加大了培训力度;第五,技术保证。利用校内外的一切可能调动的技术资源,加强与校外有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为教师上网交流提供便利。由于学校努力做好了这方面的保障,使得校本研修得以有效开展。

2、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

过去,我们对教师培训的考评过于刻板,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我们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和学校三个层面对教师教育评价机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让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内的组织文化、结构和领导角色,实现文化重构,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确定了教师教育的工作重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师资培训忽视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软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悟出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教师实践才是师资培训走出效果不彰的必由之路。为突出培训实效,我们确定了我区师资培训抓校本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两个工作重点,初步实现了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和教师研修学习的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第一、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育局建立了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旺成同志为组长的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有关文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过程管理,把师培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奖励先进,从评价激励、督促协调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强化对教师教育的组织领导。

第二、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区教研室紧紧围绕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核心制订了相应的操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网络教研,整合力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于一体,把区教研室建成资料资源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学校行动跟进,教师主动发展。我们要求各校从校情出发,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针对本校亟需解决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借助外脑开展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研究课程的有效实施,营造研究氛围,关注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二)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学习能动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继续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好教师的学习问题上。区教育局在本学年度教师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六个一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变革学习方式。一是要主动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更是一份责任,把它作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二是学有特色。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掌握已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创新知识,更新技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观察和思考问题。三是要求结合实践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对原有知识进行再认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行为,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四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学。要求教师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对待。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去分析,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不断改进学习手段。《龙泉教育》网的建立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建立起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全新机制。教师通过《龙泉教育》网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正在一步步形成。

四、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师培训的操作办法

1、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校和教师确定目标。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找准培训的切入口。在校本培训中,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力求解决被培训者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使教师知道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是重要的,是能够用于他们实际工作的。教师则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立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体系。

2、转变角色,关注个体,重视教师的能动性。

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中要求培训者成为引领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催化者,关注学员的需要和期望,正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允许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校制定培训规划、计划时,既规定学校培训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又给教师富有较为宽泛的自我发展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预设有效的问题,注重培训的实践性

在上一学年度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各校进行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设想。同时,区教研室每周两天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培训的问题和需求。在本年度制定规划时,我们要求培训者要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使教师处于激活状态,进行独自思考和反思。在培训中运用互动式的问题,注重调动参与教师的热情,进行了有效的双向沟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学习状态。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帮助教师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通过自我评价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4、创设共生愿景,共享教育资源。

在各级培训中我们十分强调为教师的学习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合作的氛围。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始终处于一个平台,培训者作为平等之中的首席发言人,与教师充分交流,实现经验共享。为充分挖掘教师在学习中的集体智慧,培训者总是充当激发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给教师贴是与否的标签,让教师在培训中享受着自我评价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校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将集体研究成果上传到《龙泉教育》网与全区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并以文字的形式推荐到龙泉《课改在线》上进行刊登。

第6篇

一、增强校本研修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

学校在长期的教师研修中,结合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对教师的专业研修内容和校本研修的模式做了如下梳理:

教师专业研修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研修(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能力研修(教学实践的能力、教学经验积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专业品质研修(师德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专业意识研修(敬业精神、开放心态、创新品质等),专业情感研修(钟情教育、专情学科、钟爱学生等)。

校本研修模式包括:课题带动模式、听课评课模式、例课引导模式、师徒结对模式、讲座提高模式、外出取经模式、以点带面模式、交流研讨模式(沙龙、茶座、交流、展示等)、反思总结模式、校际互动模式(校际教学共同体)。

梳理的目的:一方面,使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做到“胸中有丘壑”,形成比较完整的研修体系。通过梳理,我们在校本研修的年度计划中,尽量做到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和有效结合。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宣传,使得参与研修者做到心中有目标,提醒自己完善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查漏补缺,更好地领会每次校本研修的目的,以便更有效地参与。

实践证明,在众多的模式中,“课题带动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宣传课题研究意识,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引导和支撑教师的深度发展。然而,一个学校省市立项的课题数量有限,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有限。在大力加强校本研修的今天,2013年我校推出“项目研究”活动,推动课题研究的草根化、普遍化。项目启动后,经过自主申报、专家组考核,最终21个校本研究项目通过了审核,研究方向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工作;合作形式包括教研组、备课组、团队或个人组团等;研究内容切入口小、针对性强,富有现实意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以一年时间为基本时限,制定出过程管理、成果展示和考核的相关制度,推动“项目研究”扎实开展。

二、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

如果说对研修内容和形式的梳理是横向的划分,那么教师专业发展的纵向延续是值得重视的另一个问题。由此,学校针对教师的不同年龄、资历、学历等情况,实施分层指导,力求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由于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都具有阶段性特点,全体教师自然处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实际,将苏州市景范中学教师发展学校学员分为基石工程班、新苗工程班、新秀工程班、星光工程班、名师工程班、青蓝工程班,制定了《景范中学教师发展学校各班学习目标任务》。

三、提升教师参与研修的自主性

当前,每所学校都重视教师的学习,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活动,包括教职工大会、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班主任会议、党员活动、青年教师学习班、行政干部学习班等。教师学习时间表面上看很多,但教师比较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习效率,同时这种集体学习的时间也使得教师缺乏个人学习时间。

专业发展说到底关键是教师的个人学习。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发掘出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让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自己的人。在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教师学习也应该朝这一目标迈进。为此我们提出今后在校本研修方面努力实现“三化”。

1.活动主题化

大量的学校学习,甚至集体备课常常是比较随意的,其中真正具有专业分量的学术性、研讨性内容较少。这需要主持会议者设定好学习的主题,确定好主讲人,确定好讨论话题。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迁移到教师研修中来,真正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

2.形式多样化

每所学校每周都有固定的教职工学习时间,但是全校教师坐在一起,如果没有共同话题,没有贴近全体教师的会议内容,学习很难有效果,以至于教师的会风与学生的“课风”有天壤之别。另外,学校部门众多,并且每个部门都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想要有所作为,如团委组织的青年教师学习班,党委组织的党员学习班,德育处组织的班主任学习班等,结果教师都没有充裕的时间坐下来好好学习。

结合两方面,可以尝试如下的学习方式: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主题,同时进行。设想在某个周三下午四点之后,教师讲坛开讲,班主任论坛开讲,青年读书班开讲,党旗下讲话宣讲,学术沙龙开讲,主题鲜明,并实现通告,教师们各取所需,分赴学习场所。这样人数相对分散,人员相对统一(想法、兴趣、专业发展类型的统一)。如此的小班化学习更易于产生思维有形和无形的碰撞。如果能走出“选修课”的第一步,提供多种选择,就一定能够调动听讲者的学习自觉性,将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7篇

一、初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为实现我区基础教育“二圈层第一,成都市一流”和职业教育“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学年初明确提出了我区教师培训的工作思路,即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校本,覆盖全员,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实现我区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各校以行事历的形式落实校本研修工作,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在我区已初步确立,有效地规避了校本研修的风险,教师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建立健全了培训机制,完善了评价制度

1、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前几年的培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为培训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区教育局近年来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对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细则》、《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工作规范,要求学校做好五个方面的保障:第一,机构保障。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牵头,教导处或教科室主管并由专人负责;第二,制度保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月考、期总评,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第三,文化保障。学校以校长为首带头学习带头举办讲座,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让每位教师都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不断反思更新自我;第四,经费保障。学校每年都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龙泉实验小学、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还对教师培训经费进行了分类使用,只要教师外出学习都极力支持。学校也千方百计为老师寻找和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航天中学、龙泉中学、同安中学、洛带中学一年利用暑假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就达数万元。大兴小学一年为教师订阅学习用书达4000元以上。各学校都投入了资金加大了培训力度;第五,技术保证。利用校内外的一切可能调动的技术资源,加强与校外有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为教师上网交流提供便利。由于学校努力做好了这方面的保障,使得校本研修得以有效开展。

2、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

过去,我们对教师培训的考评过于刻板,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我们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和学校三个层面对教师教育评价机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让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内的组织文化、结构和领导角色,实现文化重构,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确定了教师教育的工作重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师资培训忽视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软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悟出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教师实践才是师资培训走出“效果不彰”的必由之路。为突出培训实效,我们确定了我区师资培训抓校本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两个工作重点,初步实现了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和教师研修学习的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第一、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育局建立了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旺成同志为组长的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有关文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过程管理,把师培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奖励先进,从评价激励、督促协调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强化对教师教育的组织领导。

第二、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区教研室紧紧围绕“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核心制订了相应的操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网络教研,整合力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于一体,把区教研室建成资料资源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学校行动跟进,教师主动发展。我们要求各校从校情出发,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针对本校亟需解决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借助外脑开展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研究课程的有效实施,营造研究氛围,关注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二)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学习能动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继续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好教师的学习问题上。区教育局在本学年度教师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六个一”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变革学习方式。一是要主动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更是一份责任,把它作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二是学有特色。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掌握已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创新知识,更新技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观察和思考问题。三是要求结合实践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对原有知识进行再认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行为,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四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学。要求教师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对待。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去分析,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不断改进学习手段。《龙泉教育》网的建立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建立起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全新机制。教师通过《龙泉教育》网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正在一步步形成。 「 1

四、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师培训的操作办法

1、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校和教师确定目标。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找准培训的切入口。在校本培训中,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力求解决被培训者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使教师知道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是重要的,是能够用于他们实际工作的。教师则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立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体系。

2、转变角色,关注个体,重视教师的能动性。

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中要求培训者成为引领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催化者,关注学员的需要和期望,正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允许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校制定培训规划、计划时,既规定学校培训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又给教师富有较为宽泛的自我发展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预设有效的问题,注重培训的实践性

在上一学年度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各校进行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设想。同时,区教研室每周两天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培训的问题和需求。在本年度制定规划时,我们要求培训者要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使教师处于激活状态,进行独自思考和反思。在培训中运用互动式的问题,注重调动参与教师的热情,进行了有效的双向沟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学习状态。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帮助教师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通过自我评价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4、创设“共生”愿景,共享教育资源。

在各级培训中我们十分强调为教师的学习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合作的氛围。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始终处于一个平台,培训者作为平等之中的首席发言人,与教师充分交流,实现经验共享。为充分挖掘教师在学习中的集体智慧,培训者总是充当激发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给教师贴“是与否”的标签,让教师在培训中享受着自我评价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校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将集体研究成果上传到《龙泉教育》网与全区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并以文字的形式推荐到龙泉《课改在线》上进行刊登。

五、全面高效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通过督导检查,各校完xx师培训任务质量很高。龙泉中学的学科组建设,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部的集体备课、课题研究与网络教研,龙泉实验小学的行政领导深入课堂研究与资源中心建设,航天中学、洛带中学、同安中学的青年教师培训等都很有特色。许多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六个一”活动,建立健全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由于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课堂质量提高上,聚焦在队伍建设上,努力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一批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茁壮成长。我们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我区教育质量一定能再上新台阶。

第8篇

我们的行动策略是抓教研,强队伍――积极开展“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校本研修。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情绪,决定着学生的情感;教师的今天,影响着学生的明天,也决定着祖国的未来。因此,我们立足实际,开展了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校本研修,在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教师发展为本校本研修的目标

(一)教师成为自主学习者

通过校本研修引导教师自觉的在日常专业生活中学习,强化自我学习能力。在学习的目的上,教师能注重结合实际问题,掌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内容上,能注重与自身工作需要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注重所学知识的互相联系与实际应用。

(二)教师成为合作者

我们的校本研修将合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让教师通过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学会与学生合作,全身心的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学会与同事通力合作,从不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完成;学会与家长合作,积极开拓校内外教育资源。

(三)教师成为研究者

我们力求通过校本研修使教师从行动者变成为研究者。教师逐步形成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敏锐地发现问题,能对发现的教育问题进行多方面分析剖析,能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综合的创造性的形成解决新问题方案,在着手试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修正、完善。

二、以教师发展为本校本研修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学校实际,加强校本研究

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研究的目的。我校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校本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通过自身实践和学习名家的课堂,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与指导,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找出自己的差距,明确奋斗的目标。

(2)建立规章制度,确保校本研修高效务实。我们认真落实“五有四保证”,“五有”即教研活动有研究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研究记录,有延伸目标,有研究措施。“四保证”即时间有保证,人员有保证,地点有保证,实效有保证。通过抓好“五有四保证”的落实,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极开展教研月活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份为我校“教研活动月”,我校以教研月活动为载体,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校本研究。每学年2次的教研月活动成为我校校本研究的一大特色。教研月活动中,我们以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先导,以听课活动和业务学习为主线,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坚持“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原则和“全年下功夫,月内出成果”的策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对教研工作进行总结和评比,对先进个人和教研组进行表彰奖励,从而把教研活动推向新的,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总结和提高教学经验,构建校本教研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强化队伍,狠抓教师专业成长

1.制定规划,实行分层培养

学校实行分层培养规划:学校组建专门的班子,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摸底排查,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和建议上的基础上,制定出全校教师培养规划方案;年级组针对本组实际,制定年级组教师培养计划;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出奋斗目标,制定出符合自己成长的发展规划。学校教务处为每一位教师都建立了教师发展档案,记录发展过程,积累翔实材料,每学期教师要写出自己的总结。

2.以老带新,实施青蓝工程

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成才的目标,要求他们“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过关,四年成熟,五年成才”。采取拜师求教,结对帮扶,苦练基本功,鼓励进修等方式,确定一个奋斗目标,制定一个成才计划。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师傅,有计划有要求地对徒弟进行培养指导,要举行拜师仪式,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学期结束,对师徒进行考核。

3.重点培养,实施名师工程

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交流研讨和评价活动,对中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大力扶持,提供展示水平和成果的舞台,定期举办教师学术成果交流会和报告会,聘请专家学者讲学,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积极宣传和推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树立榜样,扩大影响,使一部分教师尽快走上名师之路,以名师促进名校建设。

4.激励先进,实行业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