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4 08:48: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阳光工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医院共青团 凝聚工程 成才工程 阳光工程
1.实施凝聚工程,团结青年,增强医院发展的思想引力
当代青年是一个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的群体,吸引和凝聚青年是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五年来,我院团组织深入实施“凝聚工程”,不断凝聚组织、凝聚思想和凝聚作风,有效地团结和引导青年。
1.1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凝聚组织
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做到同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和同步考核。
创建“五四”红旗团组织。根据院党委的部署,医院团组织全面开展“五四”红旗团组织创建工作,五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团委成功创建省“五四”红旗团委,还建成省“五四”红旗团支部2个、市“五四”红旗团组织4个、医管中心级“五四”红旗团组织10个,省、市级“五四”红旗团组织数量位居全市卫生系统首位。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先后组织40余名团干部来我院参观交流团建工作。
创新支部团建工作体系。探索新机制,团委制定并下发了《团支部建设目标任务书》,对团支部工作实施了以平时量化考核、年度汇总分级和党团联合表彰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创建新载体,团委构建了团工作信息平台和推广了团支部电子台账,建立团属网络“群”组织(QQ群)15个,覆盖300余名团员青年,医院网站团工作信息300余篇,扩大了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
健全团员个人评价机制。依托团员和团干部信息数据库,团委科学设立对团员年度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指标,五年来,共组织1200余人次参加团内年度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气氛,涌现出江苏省优秀团干部1人、无锡市优秀团员(干部)4人、市医管中心优秀团员(干部)30人等先进人物,1人当选为无锡市第十八次团代会代表。
1.2坚持理想与信念,不断凝聚思想
针对新时期团员青年思维方式多样化的特点,院团委弘扬时代主旋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探索青年思想工作新方法。
主题教育持续化。院团委每年开展团内主题教育活动,2008年开展了“医院发展与青年责任”、2009年开展了“科学发展 与青年作为”、2010-2011年开展了“青春使命,建功人医”、2012年开展了“创先争优健康行”、2013年上半年开展了“走基层、听心愿、办实事”等团内主题教育,团员青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五年来,累计开展团内学习教育80余次。
内容载体多样化。院团委先后开展了“学理论、明院情、做贡献”网络竞赛、“卫生青年还少什么”大讨论、 “五四”青年大讲坛、“青春使命,建功人医”英语演讲比赛、寻找“我身边的青春榜样”、“我来说个党的故事”、纪念建团90周年等多项活动,载体的多样化进一步凝聚了青年的思想,增强了共青团活动的生命力。
思想分析制度化。院团委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和青年工作生活中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通过每月团工作例会、每季团内思想动态分析、每年离团青年座谈会以及定期巡视、工作督查等方式,分析青年队伍的主要思想倾向,找出问题,制定举措,落实责任,认真解决。
2.实施成才工程,培养青年,增强医院发展的人才潜力
倡导全面发展型青年,争做临床研究型青年,乐当责任奉献型青年,我院团委全面实施“成才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堪当重任的青年人才。
2.1推进文明号创建,造就全面发展型青年
完善工作体系。制定《青年文明号考核细则》,实施动态管理。“双争”领导工作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党总支参与;各文明号由主任、护士长亲自挂帅、党总支、团委、团支部组成督查小组,有力推动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
深化创建内涵。举办“薪火相传九十载,青春文明展风采”青年文明号工作展评会,开展爱心捐助困难学生和结对帮扶社区老年居民活动,公开并落实服务承诺92条,重新设计并印制服务卡1万余张,有效地提升我院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内涵。
突出服务亮点。开展“一号一亮点”活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省级文明号急诊科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市级文明号消化内科、儿输液室推出了“希望之光”垫付金、“缩短输液等候时间”等特色服务。另外,结合专科医疗特点,市级文明号神经外科和医学检验科,推出了“渐进式康复操”和为行动不便患者义务上门采血服务举措,为医院医疗业务工作增色不少。
五年来,我院青年文明号新创建成功率和复评通过率均达到了100%,各级青年文明号数量达到12个,位居全市卫生系统首位。
2.2深化志愿者服务,造就公益奉献型青年
打造院外志愿品牌。在院党委的指导下,院团委积极打造院外志愿服务品牌:以南禅寺为基地,创新设立党团员志愿者服务基地;以社区居民为对象,推出“杏林春风”志愿服务工作;以“春运”、“教师节”和“重阳节”等为节点,开展了主题志愿活动。五年来,我院累计开展院外志愿活动300余次,服务群众7万余人次,为建设“幸福无锡”贡献了力量。
培育院内特色服务。2010年起,院团委全面启动“志愿者医院服务”活动:组织本院青年志愿者开展“红色飘带”活动,发动实习医护志愿者开展“绿袖套”行动;引导高校学生志愿者开展“假日义工”项目;招募社区老年志愿者开展“银发义工”服务。三年来,各类院内志愿者共服务病人5万余人次,为广大患者就诊提供了方便。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做好各项志愿服务的同时,院团委组织青年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困难群众奉献爱心。“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我院青年志愿者进入病房为来锡治疗的地震伤员提供爱心服务;“4.20”芦山地震后,我院青年和职工纷纷为震区献爱心,捐款达1.9万元、捐物达9箱。五年间,我院组织300余位青年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0000多毫升,彰显了人民医院青年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3.实施阳光工程,快乐青年,增强医院的精神动力
院团委大力推进“阳光工程”,让团员青年在完成繁重的医疗工作的基础上,放松身心,快乐生活。
3.1三大沙龙寓教于乐,陶冶青年情操
院团委先后举办了英语、科技和文艺等三大青年沙龙活动50余次,参与青年达1700人次,进一步提升了青年的人文素养。
英语沙龙活动绘声绘色。团委举办青年英语沙龙30余次,邀请无锡市一中、韦博国际英语、天一中学等单位外籍教师和“无锡洋雷锋”唐磊定期前来授课,与青年医务人员“面对面”进行口语交流,增强了团员青年们的临床口语应用能力。
科技沙龙项目可圈可点。以“我为课题加一分”为主题,团委开展青年科技沙龙10余次,邀请赴境外进修的医务人员讲课,为青年讲解科研方法、论文写作、课题申报、医疗前沿等内容,有效提升了青年医务人员的课题参与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文艺摄影沙龙有滋有味。开展青年文艺(摄影)沙龙活动7次,邀请摄影专家讲解摄影技巧、分析典型作品和组织摄友采风,让大家充分感受摄影艺术带来的乐趣。此外,团委组织了“映像人医”摄影展,展出100多件本院职工的摄影作品,编印“映像人医”摄影画册。
3.2阵地建设精彩纷呈,丰富青年生活
院团委积极开拓青年活动阵地,不断丰富青年文体生活,为他们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组织青年读书活动。院团委在院图书馆设立青年图书专架,并与工会联合举办“午间职工书屋”,为广大青年提供了精神食粮;定期青年推荐优秀影视剧、“共赏美文”;开展“读红色经典,庆党的华诞”读书竞赛,让青年在读书中接受党的先进理论、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实施青年绿色行动。五年间,我院团组织累计栽种树苗200余棵,为团员发放青年生态文明卡350张。在连续四年组织青年赴新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前提下,今年5月,院团委成立青年生态环保志愿者队,参与院内植绿护绿,并另辟蹊径打造“共青林”绿色基地。为建设美丽医院贡献一份力量。
开展青年文体运动。利用工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运动。组织青年前往马山、宜兴、绍兴等地旅游踏青;组织青年开展电影观摩、野外拓展、歌手大赛等文娱活动。医院男子足球队拓宽活动范围,与南通、江阴及本市东绛、锡北等医院足球队开展友谊赛20余场次,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3.3需求诉求尽力化解,解决青年难题
倾听青年诉求、帮助青年解忧。医院团组织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千方百计帮助青年排忧解难。
开展团内“1+1”谈心。每年年初,团委组织开展团内“1+1”谈心活动,帮助青年分析问题,寻找对策,迎头赶上。2011年起,院团委启动了“永远跟党走――青春邀约”青年访谈活动。五年来,累计开展团内谈话600余次,增加了团干部与普通青年的交流和互动。
论文关键词 招标投标 公证 阳光工程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公证机构坚持原则、严格程序、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的特点日益显著,在招投标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证机构如何防范风险,顺利实现监督职能,确保招标投标活动开标过程的公正公平,推动招投标阳光工程,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一、公证介入招标投标活动的重要性、合法性
招标投标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根据招标单位的申请,依照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招标投标双方的主体资格和有关文件和材料进行审查,对整个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现场法律监督,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的一种非诉讼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11条(五)项规定,公证机构可以办理招标投标事项。招标投标是一项众多单位参加,程序复杂严谨,充满激烈竞争的重大经济活动,这项活动一旦开始,各方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防止招标过程中各种违法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出现,招投标双方都迫切需要寻求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证机构此时参与进来对保证招投标活动能够按照公平、公开、诚实信用、择优中标的原则进行,是当事人都普遍采取的一种简便、有效的自我保护的法律手段。因此,我们对项目招标程序的合法性把控,对整个招投标过程的系统梳理,对各环节风险点的识别至关重要。
二、公证在招投标活动中的审查、监督、防控风险的作用
招标公证程序主要分为受理、审查、现场监督和出具公证书四个阶段。在实践中,这四个阶段在招标投标公证中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衔接、贯穿始终的全过程。整个招投标都要把握“公开”的原则,要求招标信息公开、程序公开、开标结果公开。公开的基础上要强调“程序”二字,因为结果的合法,是建立在各个招投标环节、细节程序合法的基础上。
(一)缜密审查、严格把关、强化受理阶段风险防范
审查环节非常重要。《公证程序规则》第51条规定:“公证处办理招标投标、开奖、拍卖等公证事项,承办公证员应亲临现场,对其真实性、合法性予以审查核实”。经对申请人所提交的材料的审查,对符合规定办证条件的,公证处应委派两名以上公证人员(其中应至少有一名为公证员)参加整个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现场监督。现场监督是指公证人员亲临现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每个环节进行监督,并予以证明的活动。在现场监督阶段,公证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招标文件要求的时间、地点、程序、原则和方法进行;对其中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查验有关人员的身份,审查投标方的投标资格;对招标投标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重要事项给予现场证明。根据招标投标活动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内容,公证员的现场监督活动也要有所侧重。笔者认为除严格审查《招标投标公证程序细则》第九条规定的需着重审查的事项,还要重点把握住两项审查:一是对申请人资格的审查。现在申请人大部分由原来的业主申请变成招标公司申请,所以在要求招标公司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招标资质证书等基础材料时,最重要的是要招标公司的中标材料,因为现在的招标公司项目招标由原来的指定变成现在的中标,招标公司也需要经过投标、开标、中标后才能取得项目的招标资格。二是对招标项目的程序性审查。主要审查:公开招标的,在招投标网上的开标时间的确定是否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即开标时间),最短不少于二十天,如果对招标文件有澄清或修改的,也必须是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十五天前。如果符合上述条件的,予以受理。
(二)审时度势,把握细节,确保招投标的公平诚信
投标人资格的审查一般是由招标在出售标书时就已经审核,笔者认为公证员审查的重点是投标人交纳保证金的时间不符合招标人的要求、机构拒绝接收标书时,双方对保证金的递交时间的确认,应根据双方提供的银行汇款单来确认。其次是对可以接收的标书是否密封完好的审查。这项工作一般是由公证员进行,大部分开标会议议程中有一项就是“由公证员宣布标书密封情况”的安排,此时需要提前了解招标文件上关于招标文件上规定的标书的密封条件,如在标书什么位置上加盖“密封”章才算密封完好。这里需要注意如果投标单位用单位公章密封文件的,是应该废标的,因为投标时递交的文件不能体现具体某一个投标人的任何信息。因为招标文件规定了标书的截止时间,但并不规定递交标书的起始时间,如果投标人在开标前几天递交标书,接收标书后信息外泄,容易出现被修改投标报价风险,这也是招投标中“公平”体现。第三是对投标截止时间的监督。要求公证员严格把握接收标书的截止时间。为了避免招标人与投标人的时间出现误差,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要求招标机构拨打北京时间的报时电话“12117”,打开免提,提示大家截止接收标书的时间。对投标时间的把握是控制投标、串标的一个最大的风险点,每延误一秒就有可能存在因为投标底价泄露致使施工单位修改报价延误递交标书,或者投标单位互相串通投标价控制整个平均报价,影响中标结果的情况,如果接收了这些迟到的标书对其他投标单位不公平,违背了的公平原则。投标时间截止后公证员要核对标书的接收情况,报名多少家,递交了多少家,要做到门清,如审查投标单位是否达到三家、各标段有多少家、投标单位对这个标段中标价等等,所有投标单位和业主在开标时基本根据这些信息就能算出自己中标的机率有多大。
(三)规范程序,明确职责,做好开标现场监督
开标是整个招投标公证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对招标人来说关系着是否能选择优质的施工队伍,投标人是否以合理的价格中标。开标开始后要格外关注唱标,一一核对标书报价,做好记录,对于大小写不一致的,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执行。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开标时,投标文件中开标一览表(也就是报价表)的内容与投标文件中的明细表内容不一致时,应以开标一览表(也就是报价表)为准。开标一览表的内容是经过唱标人向所有投标人公示过的,这是“公开”原则的体现,在招投标这种大型的活动中,公开的信息优先于不公开的信息,是作为招投标原则予以确认的。
另外开标过程中,笔者认为公证员要检查公证的授权书公证书,虽然招标文件中一般不规定公证员必须检查,但是现实中经常发现在开标过程中授权书公证书存在假证现象。诸如盖名章公证处公证员与所盖公章公证处不符;公章应该盖在日期上,假公证书却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XXX公证处”上等等。但对于假的公证书能不能成为业主废标的理由,是要看招标文件上规定的,公证员发现假公证书,可按照司法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2000年12月15日的一个联合通知《关于认真做好依法必须进行招标项目招标投标公证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第五条规定来进行,该条规定的具体内容是“公证机构对公证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记录好反映给业主。在开标结束时,对符合规定的程序、方法、原则的开标活动,公证人员应当场宣读开标公证词。开标结束后,在开标记录上签字,并将投标人签字确认过的开标记录表复印一份存档。
目前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一般需要公证处公证的有两项,一是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对具体负责投标工作人员的授权书的公证,另一个就是开标现场的公证。授权书公证看似简单,但内涵名目颇多。如为广东某单位投标办理授权书公证,该项目涉及金额近百亿,却因公证书上钢印不清评标时被专家废标,但这个投标单位的报价在开标及评标过程中的综合评价为第一名,投标单位通过广东省交通厅、广东省纪检委来查询这个公证书的真伪。我们当时找到卷宗及交费发票的底联证明确系我处出具,因投标单位在办过公证后为了给公证书套页码,多次过打印机,结果把钢印熨平了,只有仔细地看才能看到钢印外圈轮廓。查明原因后中标单位把原来因投标实际发生的费用补贴给投标单位后双方协商解决了问题。从这个案例得出,即便一个简单的公证我们也要严格按程序办理,要做好公证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公证质量。
三、适时记录,合理归档、秉公执法
开标现场监督的公证书的归档。《公证法》第35条规定“公证机构应当将公证文书分类立卷、归档保存”,这项规定使公证文书材料的立卷归档不仅是一个工作要求,而且成为一项法定的职责。档案的特点是记录的原始性,使它具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性,使档案具有凭证的作用。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开标价的记录至关重要,它关系着每个投标单位一年的盈亏。曾经有一个单位在开标结束后到公证处查询开标记录,原因是记录与他们的报价不一致,查后发现是一致的,原来是是投标单位做标书的时候,领导定好了标价,但是做标的同志填写错了。所以,每次开表后,公证人员对整个现场监督活动都应认真制作记录,并存档,特别是对现场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当事人的解答、采取的措施、对投标箱、标书、投标方的资格审查的结果、发表的现场公证词等更要做出完整、准确的记录。这不仅是公证文书立卷归档的需要,也是日后发生疑问、纠纷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凭证,切不可草率从事。
[论文关键词]农村人才 职业教育 人才需求 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的专业化、职业化、多元化的高素质农村人才。农村人才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劳动力转移、现代农业建设等密切相关,是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整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起关键作用,为有效实施“新农村”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人才现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农村人才开发步伐加快,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农村人才总量不足,其中有些行业、学科的专门人才缺乏程度更为突出,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并且农村人才质量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相关统计,我国有579.1万农村人才,仅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0.6%。农村各类人才总量占农村人口总量的比例小。实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且多数是通过自学成才,接受正规的培训少,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工作中凭经验多,靠科学知识少,限制了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这些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荷兰农民90%以上受过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德国农民70%以上受过中等农业职业教育。
另外,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具有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现代农民,他们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果断作出决策,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市场。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产业化农业、都市农业等都需要创新型农村人才的探索、创新和发展。而我国农村创新型人力资源占总数不足1%,这反映了我国农村高层次人才的匮乏程度。
我国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较突出,因此,构建合理的农村人才结构是保障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类农村人才,包括实用人才、专业人才等,实用人才如种植、养殖、加工能手,经营创业型、转移输出型、技能推广型、传统工艺型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专业人才涉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环境保护、农业、规划、法律等领域。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笔者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进行了农村人才现状调查发现,种植、养殖人才所占比重较大,技能型、经营型人才比重较小。从事加工方面人才有所增加,但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农村专业人才集中在教育、卫生、农业、科技领域,缺乏环境保护、规划、法律方面的人才。我国农村人才结构的不科学与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高素质农村人才开发与培养是现在职业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
二、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这些重要论述都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农业与农民教育的重视,也为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1 为农村输送大量农村人才。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各类农村人才,职业教育对于培养各类农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农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求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获得执业资格。这与我国农村人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形成对比。面对农村人才的缺乏,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就需要向农村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向农村延伸,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0笔者调查发现,农民急需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的科学指导,同时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较为强烈。因此,职业教育要面向并服务农村这个大市场,为农村培养大量的各领域的人才,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 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我国农村人力资本质量较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缺乏对农民实施系统的教育与培训是其主要原因。日本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看做振兴农村和农业、扭转农业地位下降的根本措施;丹麦建立了面向千家万户的农业咨询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适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3 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职业教育面向农村服务可以为上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培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近年来,农业部依托“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旨在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科学种养水平。截止到2009年底,中央财政对于包括“阳光工程”在内的农民累计安排专项补助资金51.5亿元,培训农村劳动力2247万人,已形成专业农民、产业工人、创业农民和科学素质提升相互补充、四位一体的培训格局。
三、基于农村人才开发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1 强化面向农村的服务意识。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三农”的办学宗旨,而要将面向“三农”落到实处,化作农村职业教育自觉的行为,就必须不断强化面向农村的服务意识。职业教育必须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多种类、高层次农村人才,也要为农村人才的开发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中职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灵活多样,服务经济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明显加强,为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应继续深化改革,要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注重实效。培养大批既掌握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农业中专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使他们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力量。高等职业教育应更加自主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搞好科技下乡与支教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制度,形成激励与制约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农村的特色和优势,将办学的重心下移到广大农村,启动“大学生村官”等培训工程,与农村生产一线部门联合办学,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人才。同时围绕农村各项事业,因地制宜,为农民提供各种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面对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开发的需求,职业教育应转变传统落后的人才观念,注重提高学生各项素质,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技能型农村人才。首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主要目标。对此,职业教育应该走出应试教育和盲目就业的误区,一方面为了应对考试,忽视基本农村实用技能的教学;一方面忽视基本的专业教学,缩短学制,盲目就业,使得职校培养目标无法实现。对此,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应既进行农业技能培训,又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切忌把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教育。其次,根据农村人才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职业教育面向农村,为新农村服务,如何设置适合农村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应充分认识到专业设置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性,在专业设置上应主动分析当地的农村人才需求的种类、数量、结构特征等,灵活设置专业。
笔者调查发现,黑龙江省依安县农村人才需求总量较大,特别是在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的实用型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另外,对于教育、法律、文化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当地的职业教育学校应根据这种需求结构灵活设置相关专业。因此,职业教育应积极走出校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劳动就业市场进行研究论证,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受教育者的生产与社会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当向非农产业延伸,适当地增加市场经济、企业管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方面的内容,培养能生产、会经营、善组织、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加强专业设备教学硬件建设,真正让学生在所学专业中业有所专。再次,加强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能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应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应全面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有效地加强实践教学,必须把学生的操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环节,形成制度,强化“双师”素质,且具备更强、更高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农村实用技能的提高。积极与农村在人才培养、科学技术革新、技术开发与推广等领域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农村各项实践活动,切实掌握农村实用技能,使其成为真正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实用型人才。
一、什么是幸福教育?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就是在教育中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它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的能力。
二、实施幸福教育的途径
1.构建幸福校园。幸福的校园,应该有精美雅致的校园环境、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和促学净思的校园氛围。学校布局应落落大方、科学合理;学校建筑应庄重神圣,错落有致。要把外在的高雅华美与内在的精神内涵统一起来,努力营造温馨儒雅的优美环境、和谐向上的精神氛围;因情置景,因爱生美,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学校、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的情感,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具体的建设上,应该着眼于以下三方面。
(1)全员参与。集思广益,系统规划。当师生置身于校园时,他们会感觉这里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创造,这种主人翁的意识和自豪感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2)外部环境。注重发挥显性文化的教育作用,让每一片叶子都能抒情,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以个性化的语言去展现师生风采,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以多种方式呈现,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
(3)内部环境。创设“文化长廊”,班级环境的布置兼顾共性与个性,实验室的布置突出功能,办公室的布置则突出规范和温馨,以唤起师生的愉悦和思考,使师生工作着、学习着、并健康快乐幸福着。
2.成就幸福教师。领悟幸福内涵,教师先行。只有事业型教师才能享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感,为此,提出“幸福教师”的标准:①人格能得到充分的尊重。②有较好的经济待遇。③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作团队。④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⑤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的追求目标。⑥有良好的专业成长平台。⑦每个人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⑧有过硬的业务素质。⑨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⑩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怎样才能成就幸福教师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学校的教师管理策略和思想。
(1)建章立制,有规可依。一所学校没有规章或规章制度不健全,将给管理带来混乱,无章可行,长期争论,做事无准则,衡量无标准。因此,学校必须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不管对什么人,在制度面前一视同仁,执行制度公开公正,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使师生的行为得到规范,使学校工作能沿健康轨道前进。
(2)宽松环境,强化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凡学校重大决策、重大事情、重要文件、各项考核一律实行校务公开,尤其关系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重大事情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等都一律实行校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便于学校民主管理;建立校长信箱,广纳群众意见,使广大教职工都能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上来,人人出力,人人有责。
(3)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利用各种场合解读学校的幸福教育办学理念,让所有教师将其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在工作中能创造性的理解并执行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精神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4)构建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系统,让教师职业成为干净的、高尚的职业,校园成为精神特区,教师的行为区别于其他职业者,思想言行不能有一点污渍,否则就会污染学生,影响教师的人格修养。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就是让教师远离庸俗、远离铜臭、远离低级趣味,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就是构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师德师风考核体系,定期开展系列讲座,并结合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5)塑造一支有力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学校领导班子的标准是:有事业追求和很强的责任意识:有坚定的教育理想;有高尚的情操(勤政和廉政);有思想(能做课题、能写论文,能开讲座);有实干精神(深入基层);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能上好一门课,管好一个部门);有奉献精神;有大局观;有合作意识;有创新精神。按照这10项要求,构建一套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6)搭建良好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要让教师幸福,就要让教师有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因此构建一套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尤为关键,我的具体设想是:
①构建“书香校园”。修建教师书吧,组织读书沙龙,撰写读书心得。同时,将教师业务学习纳入绩效考核。
②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化成长短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让每位教师有追求、有目标。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内涵发展,多渠道、多方位地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时空,组织赛课、论坛、观摩、学习、参观、讲座等各种活动,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让老师们在新鲜中去工作、在工作中去创造、在创造中去感受成功、体验幸福,
③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的目的在于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鼓励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开展校本教研,开展课题研究,让青年教师始终处在不断钻研、不断探索的状态之中,真正体验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在提升中体验快乐;促进和带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开展校内业务竞赛,通过教案设计、课堂教学竞赛和观摩,评选教学业务能手等,全方位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业务提升的平台。实施“名师工程”的目的是满足教师发展需求,鼓励和引导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让教师们在专业化成长中体验幸福感。“名师工程”主要是推介名师、树立标杆、扩大影响、形成职业激励;同时,加强考核,落到实处,制定教职工奖励制度,改变工资分配体系,将教师和班主任分为见习、合格、骨干、首席四个序列,每个序列制定相应的申报、考核、评聘、奖励标准。
④建立完善教学考核制度。改变备课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建立完备的教学资源库,同时按照幸福课堂的要求,将教师的教学常规要求和目标要求纳入考核制度。
(7)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学校民主管理。阳光工程,既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举措,更是满足教师“尊重需求”的最大化体现。学校自觉规范、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尊重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健全学校教代会制度,尊重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推行民主治校;关注教师生活幸福,改变教师校园生活方式,努力为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举办教师艺术节、健身节、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活动,让学校成为教师的心灵家园。
(8)提升办学效益、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如果说学生的幸福是教师创造的,那么教师的幸福就是学校创造的。让老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教育才能成为一种让人幸福、令人羡慕的职业,幸福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张扬。
(9)实施“形象工程”增强教师归属感,提高教师的团队意识,构建学校和教师发展共同体,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和教师个体的发展休戚与共,让“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真正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3.培养幸福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为了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幸福教育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奠基幸福的人生。
(1)学校应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把幸福、教育与生活统一起来,通过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觉自制、积极乐观、随和通达的品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发展的一面,关注社会中美好的东西,关注人性中善的一面;使学生摆脱“占有式”的幸福,正确处理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关系,培养学生树立合理的金钱观、消费观、享乐观;帮助学生适应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幸福,学会表达幸福感受,学会分享他人的幸福,学会创造幸福。
(2)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使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教育中真正体验到理智思考的愉悦与学习的乐趣,增进自身的幸福感。
(3)打造“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民主合作、其乐融融”的幸福课堂和减负提质的自主课堂。“幸福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出创造性劳动,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质量。自主学习要具备两个要件:一是意识强烈的学习动机;二是明确的学习思考路径。实施幸福教育,就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最重要的事,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规律学习。要坚持四个“强调”:一是强调课堂上让学生探究自主思考的问题:二是强调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三是强调学生获得自主发现的体验;四是强调学生自主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论文摘要】: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政府 管理 社会 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以来,采购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支撑点之一,在宏观调控经济、节约资金、抑制腐败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从运行的实践来看,政府采购要进一步发挥调整总量平衡,优化经济结构,参与国际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作用,还存在亟待规范和完善的问题。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我国实 行政 府采购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支撑点;与此同时,采购行为、采购方式得到进一步规范;专家评审机制、限时办结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等得到进一步落实;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在收到良好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规范和完善。
一、政府采购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违规审批现象时有发生。政府采购必须坚持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主,并且通用类项目应当委托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组织实施。现实中,有些单位一味强调特殊性,有些采用改变项目名称等手段,想方设法规避公开招标和集中采购,一些部门游离于监管部门的控制而自行采购或变相自行采购,既违反了《政府采购法》及其他相关政策、 法律 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影响了“制度效益”的实现,也损害了政府采购的公信力和本应达到的社会经济效果。
机构缺乏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有的政府采购机构组织开标、评标却无监督人员监标;有的机构把自身经济收益放在第一位,对采购程序等有关规定能松则松、能宽则宽;有的采购机构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把关意识,对有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现象,放任自流。照顾人情关系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采购人在采购文件中设定特别参数,倾向性十分明显,变相指定中标人,有的采购人与供应商私下通谋,采取种种方式规避法律,帮助陪标、窜标和围标;有的采购人代表在参与综合评审活动中,不讲原则,故意照顾人情关系,导致评标结果不公平。
个别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有的评审专家对项目的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不熟悉,无法合理评价投标文件;有的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匆匆完成评标,评标质量不能令人信服;有的专家不能坚持独立评审,过分迁就采购人和采购机构的意见;有的专家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不熟悉,对评标程序、评标内容、评审规则缺乏了解,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裁量;有的专家利用自己的身份,主动与采购人和供应商联系,为采购人“包装”替供应商“代言”,直接影响了公平、公正原则。
对供应商质疑投诉处理不当。有的政府采购机构和采购人对供应商质疑消极应对,敷衍塞责;有的屡找借口,推托责任;有的置之不理,将矛盾上交。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政府采购管理者及参与人在审批、组织和评审政府采购项目时,把关不严、执法不力、利益驱动、责任意识淡漠。
政府采购欠缺节制意识。作为社会 公共 事业,政府采购节制意识的提高,采购行为的公开、公正、透明,只有在尊重社会公众的正当合法权益、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实。
二、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与完善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立法,建立有效的异议、申诉和救济机制,健全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应允许政府采购 合同 的双方当事人通过磋商、仲裁、司法或行政等手段维权,保证采购实体、供货商、承包商或服务提供者的正当权益。同时,制定出台有关分散采购管理办法、部门集中采购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机构监督考核办法、供应商质疑处理办法、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最大限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尽可能地减少权力寻租。重视采购目录和采购方式。拟定政府采购目录时要广泛征求政府采购参与人的意见,凝聚大家的智慧,科学划分通用项目与专用项目的内容,合理确定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货物服务项目公开招标数额标准,充分体现出政府采购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最大限度地消除政府采购活动中的人为因素。同时,要推行采购方式审批责任追究制,不断规范财政部门的审批行为。
严格对政府采购机构的监管。集中采购机构要依法采购、注重规则,其它采购机构要合法经营、诚信服务。严格对政府采购机构的监督考核,要从工作业绩、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方面进行量化评价。从现代政府采购团队 文化 建设的角度,结合诚信原则,使服务变成品牌,变成展示政府采购形象的载体,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加快财政支出改革服务。
强化对评审专家的管理,加强 人力 资源 建设。一是要把好“入门关”,既要大胆引进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又要慎之又慎,努力在政府采购专家的引进机制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引进与需求一致, 道德 审查与专业审查并重,破格与资格并举,特别要重视对专家实践经验的审查。二是要把好“监督关”,要制定科学严格的专家评审工作制度、专家评审工作信息反馈制度和诚信制度,把专家的评审行为置于各方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专家清正廉洁和客观公正的思想意识。三是要把好“审验关”,要制定监督考核办法,充分利用对专家资格核验复审的时机,从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水平、执业能力、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建立起评审专家的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加强采购队伍建设,提高采购从业人员的采购执行能力。实现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化,将政府采购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确保政府采购活动的正常开展,使政府采购工作真正成为体现效率和效益的阳光工程。所有政府采购管理者和参与人,应注重公正道义素养、专业权威素养、信息吸纳素养和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配合意识、自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重视监督检查。强化职能监督、重视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有效监督的作用。特别是要注重培育纳税人的权利意识,使纳税人积极监督政府采购行为。来自纳税人的监督针对性强、效率高,能有效节约政府组织监督的制度 成本 ,也是实现政府采购经济目标和效益目标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在当今市场上,许多行业都面临着同质化问题。因此,企业应着重考虑如何在竞争中形成差别化优势。本文探讨了差异化营销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差异化营销的几种策略,并对差异化营销策略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技巧进行了阐述。
在当今市场上,由于技术、人员、信息的公开性和及时性,使得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需求快速变化,顾客日益追求个性化。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差异化营销策略,为避免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思路。
一、差异化营销的内涵及产生背景
所谓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有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良好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结构日益不断变化,个性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而由此产生的差异化营销理论也应运而生。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导致差异化营销理论的产生。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下,任何一个企业,要想满足消费者的所有个性化需求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等,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
二、差异化营销的几种策略
企业进行差异化营销的手段千差万别,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性能、特征、式样、设计、耐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即某一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上明显优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从而形成独自的市场。产品差异化可以是产品任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与众不同,其中最常见的是产品质量、功能上的改进。在满足顾客基本需要的情况下,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产品是差异化战略追求的目标。
(二)形象差异化
形象差异化是指通过塑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企业或品牌形象来取得竞争优势。塑造形象的工具有名称、颜色、标识、标语、环境、活动等。企业通过强烈的品牌意识、成功的CI战略,借助媒体的宣传,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从而对该企业的产品发生偏好,一旦需要,就会倾向于选择该企业的产品。
企业巧妙地实施形象差异化策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为了突出自己纯天然的形象,农夫山泉在红色的瓶标上除了商品名之外,又印了一张千岛湖的风景照片,无形中彰显了其来自千岛湖的纯净特色。2001年,农夫山泉推出“一分钱”活动支持北京申奥;2002年推出“阳光工程”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体育教育事业。通过这样的公益服务活动,农夫山泉获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提升了品牌价值,实现了形象差异化。在短短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形象差异化策略对农夫山泉产生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市场差异化
市场差异化是指由产品的销售条件、销售环境等具体的市场操作因素而生成的差异。市场差异化包括销售价格差异、分销渠道差异和售后服务差异。
实行市场差异化可以使消费者将本企业产品的价格、服务、渠道等和其他企业区别开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个性形象。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市场差异化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没有差异的市场营销方式很难有市场。
但是,差异化的实施也存在一定风险,企业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企业自身的实力、消费者心理和竞争对手的优劣等多方面因素展开适合自己的市场差异化,避免无意义差异化、过分差异化及竞争者模仿等不利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三、差异化营销策略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一)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应把科学、缜密的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作为基础。因为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顾客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方面的差异,准确地把握“顾客需要什么?”在此基础上,分析满足顾客差异需要的条件,要根据企业现实和未来的内外状况,研究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实力去满足顾客的需要。
(二)差异化应恰到好处
实施差异化策略要加强市场营销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注意顾客的反馈。因为任何营销策略实施成功与否,最终进行裁决的是作为上帝的顾客,得不到顾客的认可,再完美的策略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布局。只有通过顾客的反馈,才能准确地判定是保持、强化还是撤退自己实施的营销策略。只有消费者认可的差异才会带来价值。过分的差异可能造成两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一,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第二,可能带来成本的增加,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从而抵消差异带来的价值。因此,适度差异原则是差异化营销的重要原则。
(三)实施差异化贵在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顾客的需求会随之发生变化,昨天的差异化会变成今天的一般化。竞争对手也是在变化的,尤其是产品式样、包装、价格、广告、售后服务等,很容易被那些实施跟进策略的企业所模仿。因此,任何差异都不会永久保持。要想使本企业的差异化策略成为长效药,出路只有不断创新,用创新去适应顾客需要的变化,用创新去战胜对手的模仿跟进。
(四)要及时延展和升级
任何的差异化价值都是有时效性的,因为需求、技术、竞争等因素都是不断在变化的,环境或前提条件的变化都可能会让企业原来非常有效的差异化价值失效。因此,企业应该与时俱进,在继承过去的品牌无形资产的同时,适当地延展和升级。
总之,企业在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时,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适合自己的决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瑾,浅谈差异化营销[J]商场现代化,2007(4)
一、建筑私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现状
台州的职称工作沿着改革、发展、完善的轨道,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主线,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畅通申报渠道,平稳推进,健康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市职称工作的覆盖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得到了快速提升,结构进一步改善,成长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职称工作的服务环节进一步简化,职称工作的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尤其是对建筑行业企业影响较大,随着专业人才总量大幅增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益也在不断提高。但问题也不少:
1.相关部门工作不到位。由于部分职改部门对建筑私企不够了解,就职称工作对建筑私企发展重要性认识的不充分,工作措施缺位,尤其与建筑私企间的沟通缺少衔接,宣传渠道不畅通,致使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了解职称政策的信息渠道较少,直接影响了建筑私企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的积极性。
2.建筑私企对职称评审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城乡建设速度的加快,各建筑企业忙着招投标、做工程,抢占建筑行业市场份额,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职称评审工作的关系认识不足,有组织申报职称的不多,尤其在“家庭式”的中小建筑私企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有的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但不知道员工还需要评职称;有的企业倒是想帮助员工申报职称,但是没有能力为员工提供帮助,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还有的企业担心员工评审职称提高薪酬或者跳槽,造成成本提高和队伍不稳定的情况出现,干脆进行限额申报甚至故意不申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申报评定。
3.部分建筑私企专业技术人员自身不够积极。有些建筑私企在薪酬分配上主要看业绩,或者说看员工能接到多少业务和做多少个项目,与职称高低没有直接联系,因此,部分人员就没有申报职称的动力和意愿,表现得有点“淡漠”。
4.建筑私企中员工人事关系混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建筑私企中项目挂靠的情况非常普遍,这就带来了员工的人事关系的混乱,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比较频繁,队伍的稳定性较差,直接导致不少专业技术人员错过了申报时机和业绩的积累。
5.缺乏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现行的《部分系列破格申报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条件(试行)》浙职改办[1992]23号和《建设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实行)》人职发[1995]93号等相关评价条件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制定的政策,与当今经济发展和建设事业现状有所脱节,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弊端,尤其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因素的评价方面过于原则,不易操作,从而使学历、资历和一些非技术因素因其有硬指标而在评审中占了过大的比重,可以说是造成重资历、轻能力、轻实践的论资排辈的现象的“理论根据”,科学的、符合建筑行业特点的标准就更加不用说了。
6.造假情况严重。在建筑行业企业中,有部分人员材料制作粗糙,提供材料造假,对科研成果、工程项目等业绩造假较为普遍。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因造假而受到处罚。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在台州私营经济较为发达,建筑业产值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千多亿元,同比增长20.2%,这些与日益庞大的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息息相关,对于他们来说,职称评审是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科学认定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目前,在建筑私企中,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等级与工资福利相关联,与企业承接某些业务量以及资质晋升密不可分。为了行业的发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创新职称工作,为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征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台州近年来的探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1.政企联动,加强政策宣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基层人事部门和建筑私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相关机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形式加强对职称评审工作的政策宣传,提高建筑私企高层和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评审有关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明确职称评审工作对单位和个人长远发展的潜在作用,积极鼓励并以实际行动支持所属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称申报。
2.延伸服务,强化业务培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把服务进行延伸。主动深入企业发放服务联系卡,建立企业联系走访制度,召开职称评审工作实务培训会,及时准确地将职称评审工作安排、评审程序和方法、政策规定、申报条件要求、各类申报表格对外公布,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掌握职称申报的程序和申报过程的具体要求,以便他们保质保量地做好职称申报工作。同时加强对建筑私企人力资源管理干部的业务培训,以利于职称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实务操作能力。
3.拓展思路,完善评价条件。建筑私企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申报职称的人员一样,同样需要提供计算机证、外语证、论文等配套硬件,而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常常在生产一线,没有规律的时间去系统学习外语、计算机和写论文,更没时间脱产培训和考试,因此他们的申报材料往往缺项,使得他们不能参加职称评审。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在庞大的建筑私企专业技术人员中,还有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但不具备规定学历(没达到学历或者达到学历层次而专业不符)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就无法按国家现行评价政策进行职称评审,这与企业的发展以及个人愿景有很大的冲突,为有效缓解这一现状,在国家规定的政策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科学合理的适合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职称评价条件就很有必要。如台州市就根据当地建筑企业的实际和行业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台了《台州市建设工程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条件(试行)》,该规定有如下几个亮点:一是统一了申报范围、申报专业、申报程序、申报渠道,为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开通直通车,打破常规,采取动态管理模式,随时咨询,自主申报,定期评审,统一发证,尽可能规避因学历以及人事关系混乱等问题造成无法申报的现状。二是明确了破格晋升的相关条件,为优秀的建筑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构筑了绿色通道,尤其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虽然不具备规定学历、没有取得相应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就可以破格直接申报中级职称,这主要考虑申报人员的能力、业绩以及实际贡献。三是创新评价手段。将考评结合的方式成功的运用在破格直接申报人员的评审中,在申报过程中,组织专家对他们进行相关专业技术业务方面的现场面试,不合格者将不能提交评委会评审。在保持现有相关手段的同时,努力开发新的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符合专业技术人员成才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建筑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进手段。另外,台州市还尝试了在非公企业单位中开展工程系列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晋升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结合工作,建筑企业积极性很高。事实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政策目前还处于自发的、基于建筑行业自身需要的探索阶段,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特别是在具体标准尺度控制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摸索,以便规范、系统起来,形成科学的、统一的评价条件,作为《试行条例》的补充,由国家颁布,为提高职称的评审质量起到保障作用。
“十一五”以来,全市农委系统从实际出发,围绕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服务效率、构建良好的体制机制,开展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效。
一是加强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长远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市农委重点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2010年市农委系统的省级学科带头人、享受国贴和省贴专家及市级中青年专家达20人,比2005年增加33.3%;其中一人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两人为省劳模,四人为市劳模。同时加强了全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2010年全市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141人,比2005年增长40.69%;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增长47.30%,推广研究员(正高)增加6倍。加强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每人每年继续教育培训不少于72个课时,促进知识更新和结构改善,增强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本领。全市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实践,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和推广成果。这次全市农业上共有四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由市农技推广中心等6个单位完成的“安徽省沿江棉花超高产轻简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市种植业管理局等3个单位完成的“早籼饲料稻种植养殖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分别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二是加强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科技示范培训等新型农民培训达19.21万人(次),投入资金5833.7万元,分别是“十五”的4.25倍和5.30倍。由于强化了科技示范户建设,培养了一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初步形成一支“土生土长”的农技队伍,这些“田秀才”、“土专家”成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实践者、示范者和传播者,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生力军。目前,全市农村人口每万人有农技人员5.15人,占比比200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