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儿进餐礼仪

幼儿进餐礼仪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22 23:20: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进餐礼仪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幼儿进餐礼仪

第1篇

小班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小班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礼仪交往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把幼儿礼仪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目的多途径地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礼仪启蒙。在实施过程中,我有效地运用了以下途径。

一、礼仪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每周我会按期初制订的小班礼仪培养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个礼仪教学活动。在礼仪教学中,我常用的方法有:

1、故事法

以故事为载体,“富理于情、富教于乐”,使抽象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认识观念,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如: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礼仪,我借助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漏嘴巴,漏嘴巴为什么不好,在情景模拟中,老师表演大公鸡,幼儿表演吃饭的小弟弟,幼儿为了不让大公鸡吃到米粒,个个都专心用餐,看不到东张西望的坏样子,不知不觉中幼儿学会了正确的进餐礼仪:眼睛看着碗,一手扶着碗,一手舀米饭,张开大嘴巴,嚼呀嚼,咽下去。

2、儿歌法

如在“穿衣礼仪养成活动中”,在第一组幼儿(小班分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可是在活动中幼儿在伸衣袖的时候,总习惯性地把另一只小手放开,这样就造成手伸不到衣袖里,衣服始终穿不到身上,幼儿很无奈地又要寻求帮助。于是,我在第二组幼儿教学中,改变了教学策略,根据班级孩子喜欢朗诵儿歌的特点,创编了一首短小的儿歌,并且配上形象化的象声词,如呜呜开火车、拉拉、哈哈等,孩子们边学边记忆儿歌,很快解决了难点。

3、情景法

情景的合理设置,能给礼仪教学活动带来无限生机,能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发其内部情感,让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并达到行为上的认同。同时,使幼儿行为习惯能自动化养成,礼仪交往的主动性、持久性得到提高。

如在礼仪教学活动“学好样”中,当出示受偶小兔向幼儿问好时,幼儿会高兴地向小兔问好,当长颈鹿帮助了小兔,在老师的暗示下幼儿就会主动学说小兔和长颈鹿的对话“谢谢你,长颈鹿阿姨。”“不用谢。”当活动结束时,我会有意识地和幼儿互说“再见”,幼儿也会跟小兔和长颈鹿说“再见”。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幼儿礼貌用语和文明礼貌的习惯。

第2篇

为了更好地完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必须以“六个支架”作为抓手,用正确的理念来引领课程游戏化的进行。“六个支架”包括: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正确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用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掌握幼儿园课程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重新认识幼儿的生活活动,注重游戏化;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实现观念的改变。这些都是“六个支架”的主要内容。下面将以布置幼儿活动室桌椅作为切入点,说说如何掌握“幼儿园课程环境”这个支架,更好地进行课程游戏化的发展。

一、呈半圆形摆放,音乐游戏很有“律动”

很多幼儿音乐欣赏游戏需要幼儿协作完成,如欣赏的时候需要大家安静倾听,歌唱的时候需要让彼此听见合唱,而打击乐器的使用则更需要彼此配合。以《小蚂蚁》这首歌曲为例,在欣赏的时候,可以将桌椅布置成半圆形,每一个幼儿距离音箱的位置都是相同的,这有助于幼儿在相同的前提下捕捉音乐的旋律。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启发,如启发幼儿领悟:“要像小蚂蚁一样合作,才能够演奏出这样好听的音乐。”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安排幼儿和相邻座位的同伴一起讨论要如何伴奏,然后尝试使用乐器来打击出《小蚂蚁》的节奏。半圆形的座位能够让幼儿彼此看到对方,更好地进行交流,让音乐游戏更具亲切感,而幼儿在使用乐器尝试自编自演的时候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律动。

呈半圆形放置的桌椅能促进幼儿共同感受音乐节律,更投入地交流自己在欣赏音乐中的感受,促进幼儿对音乐的辨别能力和感受能力的提高,在律动中更好地感悟音乐。

二、围成U形,语言游戏很有“故事”

在进行“万能宝宝”这个语言游戏的时候,幼儿除了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外,倾听能力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将桌椅摆放成U形能够让幼儿的倾听更加集中,更好地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倾听效果,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游戏中的故事性。教师在游戏前可以告诉幼儿:“其实每一个宝宝都是万能宝宝,可以用‘水’来做很多事情,大家谁能用‘水可以用来……’讲一个小故事,说说自己能够用水做什么事情呢?”U形的桌椅也能够让幼儿相互之间提高倾听效果,使幼儿更好地和自己周围的人进行语言交流。有的幼儿说:“水可以喝,我讲一个乌鸦喝水的故事。”而此时其他幼儿立刻提出:“刚刚已经说过这个了。”由于U形桌椅的设计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看到彼此,听到彼此的声音,所以幼儿在听故事玩游戏的过程中互动交流的感觉就更强烈。

语言游戏中将桌椅安排成U形,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相互交流、感受故事,还能让教师在幼儿参与语言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观察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更好地认识幼儿。

三、小组摆放,进餐游戏可以“竞争”

在进餐游戏的时候可以将桌椅按照小组的形式摆放,然后让幼儿根据就餐活动中的相关项目来进行比赛。比赛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让幼儿进行个性化餐桌设计,用自己在手工区完成的作品布置桌椅,并设置相关的主题,如“小鸭嘎嘎桌”“喜羊羊桌”等。此外,还可以进行文明礼仪比赛,进行“餐桌好习惯”的比拼,让幼儿在就餐前先复习自己要遵守的就餐礼仪,如安静、专心地进食,保持桌面整洁,不挑食等,然后在幼儿完成就餐之后评选一个就餐礼仪完成得最好的小组。每一次就餐活动中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些有趣的活动课,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进餐兴趣,让他们养成健康的就餐习惯。在就餐游戏中合理摆放桌椅能够促进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在竞争中强化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六个支架”理论的支持下,幼儿教师可以从改变桌椅的摆放形式做起,给幼儿更多的游戏空间,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更好地控制幼儿活动室,更独立地进行游戏。

参考文献:

[1]刘旭辉,曾 翔.幼儿园趣味性桌椅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10).

第3篇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5.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第4篇

别将餐桌变成说教孩子的阵地

吃饭本是温馨愉悦的气氛,但是现实中,不少家长却利用这个时间来说教孩子,将饭桌上的指责取代了家庭教育。如“你今天都干什么了?”“为什么又犯了错?”“幼儿园怎么又淘气了,每次说你都不改呢?”随着父母的“咄咄逼人”,孩子极力反抗自卫,致使餐桌上的氛围顿时变得紧张兮兮、乌云密布……这样的晚餐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父母的责问、训斥会使得孩子精神压力紧张,食欲也就消退,容易会形成不良的条件反射,使得孩子一到吃饭时精神就特别紧张,影响消化和吸收,长久很容易产生厌食症,或者产生心理上的疾病,对于亲子关系来说更是得不偿失。再者,孩子在用餐时受到训斥伤心掉泪,边吃边哭,很容易在抽泣时将食物吞咽到气管里去,引起烈的呛咳,甚至呼吸受阻,危及生命。因此,千万不要将餐桌变成说教孩子的阵地。

TIP在餐桌上家长尽量少说负面的语言:“不可以!”“不准!”“马上关掉!”“不要来烦我!”“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让餐桌成为孩子学习的平台

比起说教孩子,其实餐桌上有更重要的东西传递给孩子。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摆筷子、勺子、端碗,饭后帮忙收盘子、抹桌子这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孩子通过做这些小家务,慢慢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学会分担,学会为大家服务,谁都没权利随便要求别人伺候自己。”家长还可以在餐桌上给孩子示范或强调一些基本的进餐礼仪。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览无余,而良好的进餐礼仪,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有莫大帮助。因此,在吃饭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示范一些好的进餐礼仪,如主动帮助长辈摆碗筷、夹菜的时候不许满盘子乱翻、尝过的东西不能再放回盘子里、不大声说话、吃饭的时间不能过长等等。这些好的行为习惯,都可以在餐桌上慢慢渗透给孩子。

餐桌上的交流应以分享为主

一家人聚在一起分享晚餐,全家团聚,互相问候一天的生活,交流生活中的趣事,分享一日所见所闻。因此,吃饭的时候,家长尽量关掉电视、手机,全家一块专心地吃饭,讲讲开心的事,让吃饭范围变得轻松、舒适。

第5篇

关键词:儒雅教育;儒雅环境;儒雅宝贝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23-01

《荀子・荣辱》曰:“君子安雅”,并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可见博学多才、温文尔雅自古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历史发展到今天,如何培养根植于传统、着眼于未来的儒雅公民,更应该是我们教育者需要积极思考并努力探索实践的课题。在学前期,幼儿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都还未定型,各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儒雅教育便是给予孩子一个儒雅的人生起点,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何在幼儿园推进和实施儒雅教育,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可以尝试:

一、创设温馨童趣的儒雅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于教育而言,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该积极地创设和利用环境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立足“儒”,突出“雅”,从环境建设入手,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无处不“儒”、无处不“雅”的温馨园所,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条走廊都成为“童趣的画”、“优雅的诗”。比如,我们通过谈话跟幼儿一起制定出要遵守的“儒雅公约”,并将公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布置在走廊和公共区域,时刻提醒幼儿我们要一起履行和遵守的规则。这是我们的《儒雅公约――宝贝篇》:我会“你好”和“拥抱”。我会“笑眯眯”和“感谢”。我能自己背书包――小孩拿包,大人空手。我要自己脱外套――挂起来或叠整齐。我想整理学具柜――锻炼条理性。我能独立吃午餐――学会排队,享受安静。我要自己换换鞋――锻炼独立生活能力。我想自己穿衣服――小孩动手,老师帮忙。以上制定的《儒雅公约――宝贝篇》只是幼儿园众多环境公约中的一部分,“儒雅公约”之“教师篇”、“家长篇”也都展示在相应的公共区,通过儒雅的环境创设来影响幼儿、老师和家长,使儒雅教育形成三位一体的家园合力。

二、开展最具儒雅典范的国学课程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在简洁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众多道理,也因此成为许多幼儿园进行品德教育的素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汲取《弟子规》中的精髓,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对孩子进行儒雅教育,使孩子们从中沐浴着经典文化,锻造着儒雅的品行,学国学,讲国学,更来用国学。为了让幼儿真正的理解《弟子规》的精髓,我们将《弟子规》深化到幼儿的生活当中。在盥洗室的墙壁上,图文并茂挂有“便溺回,辄净手”,在水池的小镜子前写着“冠必正,钮必结”,每天进餐时,老师都会朗诵“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并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路遇长,疾趋揖”、“长者先,幼者后”等儒雅行为。读书是为了明理,在每天诵读《弟子规》的同时,我们结合《弟子规》中的语句向幼儿讲明正确的行为规范,做得好的可以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做得不好的要及时改正。通过《弟子规》中的一些生活细节方面的学习,孩子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到学校问声好,小朋友讲礼貌,室内不吵闹;吃饭时不争抢,轻嚼慢咽莫吵闹,西餐礼仪要记牢;小猫走路静悄悄,人多时候别拥挤,互相谦让有秩序。许多孩子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主动做老师的小帮手,争当班级的儒雅宝贝。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财富,更是儒雅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弟子规的教学,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逐渐成为一个儒雅宝贝,将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儒雅公民。

三、策划中西融合的礼仪活动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孟德斯鸠说:“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如此看来,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把文明礼仪视为做人的一件大事。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幼儿园,我们围绕“儒雅宝贝懂礼仪”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旨在培养讲礼仪、懂礼貌的国际小公民。每周一是幼儿园的“礼仪日”。这一天,园长和“儒雅宝贝”一起在大厅向每一位来园的孩子、家长热情地用中、英文问早,提醒孩子们穿标准校服,自己背好小书包,大方地走进教室。上午的8:40~9:00是“礼仪日特别活动”,老师们会提前准备一系列有关礼仪的歌曲、故事、儿歌、情景短剧等与孩子们一起表演和分享。中、大班的孩子还能大胆地尝试做小主持人,孩子们都很喜爱这样的活动,在说说唱唱跳跳中,来学做一个受欢迎的儒雅宝贝。每月幼儿园还会安排孩子们品尝一次美味的西餐,小面包、罗宋汤、牛排、蔬菜沙拉、甜品一应俱全。我们合理利用外教资源,来自美国、英国的外教们手把手的教幼儿如何享用西餐,知道西餐的进餐顺序及刀、叉的使用方法,在就餐过程中真切地感受西餐礼仪的文化内涵,在中西融合的氛围中,培养富有个性、讲礼仪、懂礼貌的儒雅宝贝。

综上所叙,开展儒雅教育,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培养儒雅公民,要从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园开始实施,作为教师,要在教育之中深化儒雅教育的思想,给孩子一个儒雅的人生起点。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儿童 礼仪行为 养成 教育

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生活的每时每刻,而且具有具体明了、简明易懂、操之易行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和极为重要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文明礼仪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了。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

1 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因此,我们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前,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努力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要求教师在上班时不穿拖鞋,不披长发,幼儿招呼要回礼。在行为上,要求老师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仪表上衣着大方,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在工作中,要爱生如子,关心学生,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对待同事团结谦让、互敬互帮。努力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努力为幼儿良好的精神氛围。

2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而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分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仪表仪态礼仪包括:仪容、形体礼仪、穿着礼仪、坐立行的姿态。

3 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常规教育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这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 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教育以样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二) 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己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寝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寝室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三)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四)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几年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4 将礼仪教育列入幼儿教育课程之中。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手工课《做灯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象剪刀、胶水等。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这样一来,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因跑、跳的时候撞到别人了,老师可以随机教育,让幼儿向别人说“对不起”。我在组织幼儿上体育课《好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要求幼儿要和别人友好相处,不能抢东西玩;当你在街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时,要主动打招呼。走的时候要说“再见”。在语言课中,我们通过故事、谈话、情景表演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语言课《小熊你早》,我们通过故事中的内容,向幼儿讲解礼仪方面的知识。“小熊很有礼貌的,它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别人都说:早上好!小朋友,你们也要向小熊学习哦!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结果,我们班的幼儿通过学习这故事,每天早上都会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孩子们都说:“我也要向小熊一样有礼貌,做一个好孩子!”

5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教育因素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例如:为使幼儿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在家里还可以提醒幼儿启发幼儿帮大人做事;有客人来时,让他拿糖果来招呼客人;让他照顾别人家的小弟弟、小妹妹等等。所以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各项礼仪的表现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目标。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消除幼儿二面表现。

总之,在两年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通过“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生活化的礼仪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活动,将礼仪行为养成内容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活动之中,变理性的说教活动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幼儿通过实践活动,礼仪行为得到规范,同伴之间团结友爱、礼让友好、互相合作,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涌现出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为孩子们创设一块绿地、一个水池、一个花园,为幼儿提供亲自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播种、浇水、锄草

幼儿园设置了班级自然角植物园地,种植了多种各式花草;开辟了园、师、幼共建小菜园等。每一类树木和花草都有挂牌及简单的品种介绍,孩子们在每天的浇水呵护及观察记录活动中,不断感知环保的重要性。生态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在日积月累的护绿行动中体会到人与大自然息息相联的关系,成为孩子们认识大自然的直观教具,使她们萌发了爱护环境的感情。

二、让每一个墙角、每一块墙壁都变成一个教育阵地,每一幅组画都为孩子们增添乐趣,让孩子从小接受环保教育

幼儿园的每个活动室、室外、梯间的墙壁、走廊等每个角落都加以了利用,设计各主题教育的宣传画等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利用橱窗、张贴标语等文字环境,通过全园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及班级的童言稚语谈话活动,为幼儿提供环境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提高幼儿无意学习的能力,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立体空间的教育网。如:在走廊里悬挂了师生共同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环保挂饰;在幼儿洗手的地方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图案、标志,告诉幼儿节约用水的方法,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各班以“环保小卫士”、“蓝色海洋”等为题的主题墙设置,形象生动具体,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变废为宝,美化环境

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共同收集安全无公害的废旧材料:布片、海绵、各种饮料瓶、果冻壳、纸杯子、塑料杯子、纸盒、报纸等等,一起巧手“打扮”绿色家园,同时,我们还适时地开展主题为“创设环境语言丰富绿色空间”的活动,要求每班教师从教育性、艺术性、操作性与环保性为出发点,细致观察,捕捉课程中幼儿最为关注的一部分,由此及彼,生成主题系列活动,并留下幼儿活动的痕迹:绘画、剪报、手工创意制作、童言稚语等。教师通过巧妙设计、合理布局,让班级主题墙焕发生命活力,洋溢着个性美。自然角里生机盎然,师生共同种植的植物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活动不仅丰富了“环境育人”的内涵,丰富了教师们在环境创设方面的素养,同时也让孩子们在绿色环保的空间中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教师们以身作则,用忘我的工作态度,用自己的“绿色概念”, 关注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刻,把绿色教育内容渗透在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园组织孩子进行的种植活动、观察活动、户外的教学活动组织等,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美与和谐;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如:春季,在保育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种植活动(土豆、胡罗卜、小白菜等品种)幼儿在种植过程中观察,用绘画形式记录生长发育情况;夏季,我们会教育幼儿要节约使用水电,空调使用温度不低于26℃;秋季,教师与孩子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冬季,教师组织幼儿积极开展冬季锻炼活动,用运动代替人造“春天”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珍惜粮食和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同时也为倡导低碳生活作出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

五、开展愉快教育,将绿色教育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及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

在每年的大班“幼儿毕业典礼”、“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中,幼儿身穿与家长共同利用废物制作的服装进行时装表演,巧妙的构思赢得满堂的喝彩;情景剧《我给地球洗个澡》等优秀环境教育节目,都吸引了许多观众,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亲子运动会,在运动会召开之前,为了让孩子们对环保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幼儿园的老师们设计了许多有关绿色环保的教育活动,“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爱护自然”等环保知识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故事、儿歌,让孩子们感受到环保对于人类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为了让运动会的游戏内容更多彩,运动会召开之前的两周,家长们就和孩子们一起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收集起来,分类放在幼儿园大楼门口的废旧物品收集处,还把废旧材料变成了好玩又有趣的健身玩具;环保运动游戏的设计方案更透露出教师们的智慧。在分级部召开的运动会现场,各个游戏项目有趣而又渗透着环保的理念,每个比赛都聚集了热情的家长和幼儿,大家在比赛运动中体验到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六、采用绿色饮食,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优质食粮

特色膳食:每月召开的膳食会议、每学期举行的“美食在刘”厨艺竞技活动,都会邀请各年级的家长现场观摩厨师们的烹调技艺,品尝各种菜式、点心,现场给厨师和点心师打分;每周的食谱展示和刘网站的“绿色食谱栏目”天天吸引着家长观看和品评;每日进餐前,老师用生动、有趣的介绍来激起孩子食欲,激发进食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和进餐礼仪。同时,在不同的节日里来临时,开展不同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各种传统节日渊源。中秋节,让孩子听老师讲中秋节的来源,到厨房观看月饼的制作工作过程,让孩子一起布置迎中秋的环境,一同品尝月饼的滋味;元宵节,组织大班级孩子进行包汤圆的主题活动,把她们制作的汤圆煮熟,请中、小班级的弟弟妹妹品尝;端午节,请全园的小朋友吃各种各样的粽子,在吃的过程中,品尝粽子的滋味、粽子的来源和关于粽子的介绍,激发了幼儿的食欲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和进餐礼仪。

第8篇

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094―01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家长、老师对孩子幼儿园进餐问题非常关注。“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强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因此,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照顾孩子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孩子的心理加以保护。因此,进餐问题已不能仅仅从身体健康考虑,还必须从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健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人员之间缺乏沟通。日常工作中,老师和保育员虽有缜密的计划和安排,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但是在进餐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握、操作顺序、操作节奏上都有一定的纰漏,比如老师的学习活动或餐前谈话没有结束,保育员已经开始按照规定时间分发餐具;又如,在冬季饭菜盛好幼儿进桌用餐时,饭菜已经冷却。

2.餐厅进餐环境缺乏温馨气氛。进餐的活动室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幼儿的食欲。(1)噪音。餐厅外有多余人员走动或讲话,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减少进食量。(2)室温。餐厅温度过低,饭菜易凉;温度过高,会造成孩子烦躁,降低孩子食欲。(3)整洁度。餐厅杂乱,如玩具乱放,地上有纸屑杂物等,会影响孩子进餐的注意力。

3.家园之间缺乏沟通。幼儿在幼儿园进餐时,因为有一定的要求,并且自身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往往完成得比较出色。但是在家中,他们经常表现出和在幼儿园截然不同的表现。再加上家中长辈对孩子言行的宠爱和放纵,导致孩子进餐的良好习惯不能和幼儿园同步进行。

二、解决策略

1.环境创设的适宜性。

(1)开展安静的餐前活动。安静的餐前谈话能够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让孩子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孩子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之前因游戏的结果而产生的消极状态慢慢转化为积极;通过注意的转移使心情不好的孩子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这一系列举措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2)酝酿愉快的用餐气氛。为了保证幼儿吃饭时的良好情绪,老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能处理问题或批评幼儿。我们要保证幼儿的进餐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我们可以在进餐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和餐后阶段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播放曲目可以是幼儿熟悉的小夜曲、轻音乐、钢琴曲等,使幼儿的心情平复下来,安静、愉快地用餐。

2.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1)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培养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进行。比如,吃饭时的用餐礼仪,有的孩子咳嗽、打喷嚏时冲着别人或冲着碗,不捂嘴或扭头,污染了自己和别人的饭食,极不卫生。我们可以在饭后,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在打喷嚏时鼻子里的喷嚏会喷多远。如果不把鼻子捂起来,会把病菌传染给别人,同时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2)通过多种形式来巩固培养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出现一些吃饭掉米粒、餐具乱扔、洗手方法不正确,没有秩序、没有正确的漱口、擦脸的不良现象。作为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的开展,如,讲述故事“漏嘴巴的大公鸡”,运用音乐节奏认知古诗“悯农”引导幼儿吃饭不掉米粒;中班的幼儿可以以情境表演“娃娃家”,让幼儿感受餐具乱扔的凌乱场面,然后让幼儿将餐具收拾好,体验环境整洁的好处,从而使幼儿懂得整理餐具的重要性。

3.注意家园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1)家庭当中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要一致。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而父母的教育观念相对他们比较理性。所以,父母要把良好进餐习惯的观念传输给孩子的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