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1 23:53: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分子化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实验;科研项目;人才培养
随着高分子科学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工业的各个部门,新的高分子聚合反应、聚合方法和新的高分子材料层出不穷。高分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学生深入理解高分子化学理论课程和进行高分子化学材料研究的必备课程,对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1-3]。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评分等。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实验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完,最后实验报告能够拿到合格的成绩就足够了,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对过程和细节的深入思考,因此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4-6]。高分子化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高分子化学实验应该进一步体现这种发展趋势。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采用科研项目与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也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创新人才添砖加瓦。
1传统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一般是固定的,即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示范、学生根据教材的实验目的和老师的要求进行程序化操作、学生课后撰写实验报告并交给老师、教师根据实验结果的优劣进行实验报告评分等。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少会对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细节等进行思考与讨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要最后的实验考核是合格的就足够了,因此学生们往往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做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实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但是难以督促学生学以致用,导致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完全分离开来的,难以结合在一起。另外,这种固定模式和程序化的实验课程,难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分子化学的发展与变化日新月异,高分子化学实验也应该进一步体现这种变化趋势,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高分子化学的与时俱进。然而,由于实验室资源与资金的缺乏,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经常是几年都固定不变的,对学科的新发展、新知识、新变化没有吸收与提升。这种内容固定、操作按部就班的实验课程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难以引起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的热爱与兴趣。
2科研项目与高分子化学实验相结合
高校教师一般会以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基础,进行相关科研项目的申报。这些科研项目相对于高分子化学实验来说,都是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因此,将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对高分子化学实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1科研项目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堂的意义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传统的高分子化学主要以传统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素、涂料等为主,相应的高分子化学实验也是以合成或改性传统高分子材料为主。随着高分子科学的发展,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新材料层出不穷,这不仅体现在生活、军事、工业等领域的新型功能材料。在科研项目中,高分子化学材料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高分子化学领域的科研项目在化学领域的教师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涉及到的高分子化学材料通常具有较好的新颖性。因此,将科研项目的内容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堂,不仅能够丰富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同时,教师也可能从学生们的思考与讨论中,获得新的想法。
2.2科研项目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堂的方法
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时间一般比较长。在等待的过程中,学生基本是在聊天,有的学生甚至在打游戏,很少有同学利用这个时间对实验进行思考或者讨论。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不利于实验的开展。即使后面实验出现了问题,学生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寻找原因。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在等待实验的过程中,将科研项目中较为简单且与实验有联系的部分拿出来与学生讨论。首先,将教师科研项目中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拿给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与自己的实验比较分析,并结合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知识,让学生提出问题。进一步,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先自己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与老师进行讨论。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根据以上讨论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并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入教师所在实验室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例如,传统高分子化学实验中,有一部分实验内容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如果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有涉及到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者本体聚合的内容,就可以拿出来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课堂之外的新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实践”这一过程,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为将来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课题研究或科研项目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3将科研项目内容融入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一般会有多个老师负责。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或专技特长。高分子学科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具有比较强的应用性。因此,根据带教老师的研究领域,可以对现有的一些高分子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在“双酚A环氧树脂的制备”实验中,主要内容是环氧树脂的制备和环氧值的测定,而没有涉及到环氧树脂的应用。如果带教老师的研究领域和科研项目与环氧树脂相关,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内容,在与其他带教老师及实验中心讨论后,适当增加实验内容及应用。例如,可以增加不同制备时间下环氧树脂的制备实验,研究不同反应时间对环氧值的影响。同时,将具有不同环氧值的环氧树脂进行粘结实验,研究反应时间对环氧树脂粘结性能的影响。这种将科研项目内容与高分子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保留了经典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内容,同时丰富了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方式,改变了传统高分子化学实验内容一层不变的局面。此外,这种目的导向性的高分子化学实验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4将科研项目的资源与高分子化学实验共享
由于资金或平台的限制,大学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往往只进行最基础的研究,学生缺少进一步深入探索的机会与平台。而许多高校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科研资源或平台,因此,可以利用高校教师的实验室资源和平台,为那些对课程实验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机会。例如,在“线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实验中,主要内容是线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和固化,没有涉及到酚醛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能。众所周知,酚醛树脂的耐热性、拉伸性能、耐压性等影响了酚醛树脂的应用。尽管这些性质属于高分子物理领域范畴,但却是研究酚醛树脂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该实验课程结束后,可以带领对酚醛树脂感兴趣的同学,进入研究酚醛树脂教师的实验室。将学生实验得到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并要求学生提交相关的实验报告和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与认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提前了解和掌握一些实验内容与技术,为将来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工作打下基础。
2.5鼓励学生将高分子化学实验内容拓展为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
目前贵州多所高校面向本科生开展了多种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例如大学生开放性实验、“互联网+”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创新计划等。这些项目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科研项目与平台的支持。在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通过将科研项目与高分子化学实验相结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思考与创新,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由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尚有不足,他们提出的想法往往还有所欠缺。教师可以通过上述提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实践”模式,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直至最终确定出比较可行的思路和方案。大学生创新项目,一般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和创新能力,且申请的项目要有一定的新颖性,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方面下功夫。将大学教师的科研项目与高分子化学实验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科研思维,有助于学生将实验内容拓展为创新研究项目。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教学实践、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O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35-0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分子科学与物理、工程、材料、生物、医药以及信息等众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密不可分。作为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的高分子化学课程,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并称为“五大化学”,已经被大多数理工科、师范类高校作为化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或是选修课。它以有机合成为基础,与化工原理、数学等学科紧密联系,其中包含了诸多的概念、反应推理,内容多,抽象难懂、学习难度大,同学们普遍反映较为枯燥,因此如何上好高分子化学这门课,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我们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作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和探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注重绪论课的教学
第一堂课通常是老师简单的介绍本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一些要求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讲授教学内容,而作为一名讲授高分子化学课的主讲教师,发现高分子化学绪论课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由于同学们对诺贝尔奖都具有极大的兴趣,首先,以专题形式介绍获得诺贝尔奖的高分子科学家的学术贡献,学习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史,从而认识科学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从1920年德国Staudinger发表了“ 论聚合 ”的论文,高分子概念的确立;50年代Zigeler和Natta发明配位聚合催化剂,解决了丙烯难以聚合的问题,使石油裂解产物得到充分利用,对化工业的贡献巨大;80年代麦克德尔米德发明导电高分子,直到现在功能高分子得到大力发展。同时,通过举例介绍高分子科学在工业、农业、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环境、建筑、生物医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分子与我们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密切关系。如应用可降解的聚乳酸作为手术缝合线,可进行自降解吸收而不必进行拆线;应用在航空航天及国防上的各种特种高分子材料,以及现在我们日用的食品保险膜、塑料袋,所穿的衣服材质涤纶、尼龙和聚酯纤维等全都是高分子材料。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高分子材料与人民的生活、工业生产都是息息相关,从而认识到高分子化学的重要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课程内容
高分子化学是以聚合反应和聚合物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为主线,主要包括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聚合物分类、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以及离子聚合方法等主要内容。在教学中,由于课时以及一些客观原因,不可能对全部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因此需对高分子化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重组和优化,更好的完善教学内容体系。首先,保证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讲解,其中,对传统经典的高分子理论即:高分子的基本概念、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以及自由基共聚进行重点讲解。例如,在讲授自由基聚合的时候,需重点讲授聚合机理和热力学、聚合速率及动力学和聚合度及其分布等内容,其中的阻聚、缓聚等内容作简单介绍就可。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排序,注重对各知识点进行重组和精炼,兼顾高分子化学最新的科技进展,适当增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热点的教学比例:如活性自由基聚合、ATRP聚合、RAFT聚合、生物医用高分子、超支化高分子、自组装高分子等内容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在有限的学时分配中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高分子化学有“ 五多” 的特点: 内容多、概念多、头绪多、关系多、数学推导多。由于高分子化学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果都是采取以老师在台上从头讲到尾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听课感觉枯燥,凭空想像难以理解。因而在讲课方式上采取形式的多样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运用多媒体中图片、文字、声音和动画等方式来辅助教学,使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二、有意识地运用互动式教学,避免照本宣科,像有些认知性的章节采取让学生分成小组,课下一起准备PPT,课上让小组派代表来讲课;讲解公式推导的时候,让学生参与进来,和老师一起推导演算;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高分子化学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邀请本校从事高分子方向研究的老师来给学生就高分子科研的最新进展与动态做专题报告;三、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代表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因此互连网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运用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在校内的教学论坛上,通过高度的资源共享,让学生能随时查阅学习,发挥网络辅助教学快捷的优点。与此同时,授课教师将自己的电子邮件和QQ号公布给学生,当学生学习上碰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及时快捷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促进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作为一名主讲教师,在这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老师要想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陈腐,能跟上科技的脚步,在课堂上能多给学生传授一些关于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身的专业知识层次水平不断提升对于保证上课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主讲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提高自己: 首先在上课之后需要多读专业文献,跟踪最新科研进展,把一些研究热点和前沿介绍给学生,利用学生对科研前沿的兴趣和热情来促进教学。同时,将本学院老师的科研研究工作或自身科研研究内容和最新进展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如讲授聚合方法的时候,本人就自己的研究方向 “应用ATRP或RAFT可控聚合方法,合成一系列分子量可控的用于癌症治疗的功能性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拿到课堂上和学生讨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 “活性可控高分子聚合“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研热情;第二,教师同时需要多参加以促进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学术性话题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如每两年一度的高分子年会,了解高分子各领域的最新的研究动态,开阔眼界;并且现在每届高分子年会都有”关于高分子教育与学科发展的分会”主题,做报告的是高分子界的一些大牛和大家,对启发我们的教学和研究有非常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多听一些名家名师的讲课,学习名家名师的讲课方法,找出差距,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在一线教学的任课教师,面对一群头脑活跃、求知率强、渴望新鲜事物的年轻大学生,我们在教学上需要不断的学习进步,推陈出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 王槐三. 寇晓康.《高分子化学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3] 王国建.高分子通报,2012,(11):97-100.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1月,是以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化学、化工研究开发机构。2001年按照中国科学院战略布局调整,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转制为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但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毕业派遣等均以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名义在科学院研究生院统一管理下进行。
本所拥有不对称合成和手性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催化与环境工程研究发展中心、高分子化学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皮革化工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析测试中心5个研究开发机构。拥有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在不对称合成及手性技术、生物医学材料、皮革化工材料及环境友好材料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催化技术及新型催化剂、绿色化工、新型储能材料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本所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省、部、委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取得了一大批国内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0多项,申请专利452 件(其中发明专利433件),获授权专利189件(其中发明专利171件)。
现有研究人员300余人,其中研究员44人,博士生导师21人,兼职博导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目前在读博士生90人,硕士生68人。
近年来,本所导师带领研究生相继在“PNAS”、“Angew. Chem.”、 “JAC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了系列文章,其中的两篇论文荣获2007年度中国首届“汤姆森路透卓越研究奖”(该年度全国共7篇化学论文荣获该奖)。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 5月出版的《200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报道,在“SCI 2001—2005光盘版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在2006年被引用篇数研究机构前50名”表中,我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127篇,引用次数555次,位列全国研究机构第33名及我国西南地区研究机构中第二名。
中科院研究生院在我所研究生中设有“科学院院长奖”、 “朱李月华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迄今为止,我所研究生中先后有2名同学的论文分别在2008年、2010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名同学获中科院“50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8人获优秀奖,还有若干名同学获得“朱李月华奖学金”。2005年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应邀参加在德国举办的第55届诺贝尔获奖者大会。
博士生毕业后出国深造的约占30%,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约30%,就业率。
博士生招生专业:有机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关键词: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98-02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偏重理论课,专业实验课所受重视程度不够,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实验。针对现存问题,笔者所在高校进行了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鉴于此,高分子材料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应着力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作用,提高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比重
正确认识实验教学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基础。高分子材料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这两个方面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连贯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但比理论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际,强调动手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由于以往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因而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课时少,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比重相对较小。为改变这一状况,本实验课程新增了60课时用于综合性实验教学,另外还新增了课时用于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这样,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课时大幅增加,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
二、引入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集中实验教学有其本身的优点,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实验作风。然而,所有专业实验都集中开课的话,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提高,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调动,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集中实验的缺点,需要做大幅的改革。在学生接受了一定的集中实验训练,具备基本实验技能之后,新增了综合性与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以激发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该部分专业实验设置为开放性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课表选择实验时间,预约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可提高学生的实验主动性,也能解决实验场地与时间难以安排的问题,从而弥补了集中实验教学的缺陷。
三、补充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并将科研仪器用于实验教学
由于全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仪器设备人均占有率下降,并且部分专业实验教学仪器设备老化。通过申请专项经费,补充更新了实验教学设备,保证学生能及时开展实验。同时,针对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为缓解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不足,学院测试中心为学生专业实验提供免费测试分析服务。笔者所在学院测试中心由仪器分析中心和高分子材料加工中心两部分组成,属于211工程和985项目投资建设的公共实验平台,具有较大的规模,总面积达900平方米,拥有50余台先进精密的大中型仪器设备,并且高端先进仪器设备还在不断地引进当中。此外,还有双螺杆挤出机、注射成型机、开炼机、密炼机和平板压机等加工设备,面向高分子材料加工研究方向。该中心能为专业实验教学提供强大的分析测试平台支撑。学院还动员各课题组参与实验教学,并可免费使用各课题组自有的仪器设备。
四、对实验教学各部分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分阶段进行教学
1.加强基础实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高分子材料专业基础实验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侧重于某个反应、某个性能、单一操作的基本训练,以巩固和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是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基本环节。通过这些基础实验的训练,为后续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创新型实验打下了基础。根据高分子材料三门专业课的内容,可以安排如表1所示的20个基础实验,基本涵盖了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
2.增加综合性实验,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实验要求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去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验问题,其目的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性实验的选题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还要兼顾可行性和实用性,难度也要适中,最好能涵盖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这三部分内容。综合性实验要体现多门课程的融合,实验操作涉及多种实验技能的运用。在之前专业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再通过综合性验的训练,让学生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实验技能的过程,掌握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高分子材料专业综合性实验安排在基础实验之后进行,在大学第六个学期开课,综合性实验目录如表2所示。
3.通过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提高创新能力。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本质上属于“真刀真枪”的科研工作,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新型高分子材料实验的设计,训练学生实验的构思、设计能力。学生与指导教师互选,共同确定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课题研究背景与创新性,明确研究目标,提出具体实验方案。与指导教师讨论,修改、确定实验方案,最后撰写实验设计报告。在上述实验设计训练的基础上,可通过学校的PRP(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Program)项目,开展创新性实验工作,这是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第二部分内容。PRP项目是我校专门为本科生开展创新性实验提供的科研项目,有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师生互选,共同申报该类项目,学校批准后实施。PRP项目在老师指导下进课题组实验室完成,属于开放式实验,包括课题立项、开题、中期汇报和结题答辩四个过程。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是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由指导教师提出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实验方案与具体步骤,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最后总结,写出实验项目报告。通过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训练,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逐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采用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并重的评价方式
学生实验成绩的评价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以往基本上依据实验报告做评价的方式存在严重弊端,需要进行改革。新的实验成绩的评价注重操作、注重过程、注重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实验教学类型,成绩评价有以下三种方式。对于基础实验,出勤和实验预习报告占20%,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验结果占50%,实验报告占30%。对于综合性实验,实验开题报告占30%,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验结果占50%,实验报告占20%。对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考核成绩由实验总结报告成绩和项目答辩的成绩组成,分别占60%与40%的比重,强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上述五个方面的改革实践,并通过这一系列专业实验的科学训练,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能熟悉使用常见专业实验仪器,达到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得到加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为毕业论文及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卞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析――借鉴美国大学理工科实验教学及管理经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6C28.
[2]韩哲文高分子科学教程[M].第2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专业阅读;经典;记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051-03
作者简介:王艳丽,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学学科高分子。
随着高校招生和教学规模的扩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出现。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和辅助方法就是专业性阅读。专业性阅读是指学生从专业出发或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推荐书目、论文、报告,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方向感和兴趣,并可以获得相关需要的专业知识信息,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阅读习惯,锻炼了学习方法。那么学生该如何去进行专业性阅读呢?
一、专业性阅读方法的探究
1.概况
在我国,对于阅读的指导主要偏重于人文与大众化的书籍,而对于专业性阅读则处于比较盲目和随意性的阶段。这种无目的性阅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更多地是造成了大批量图书资源的浪费,使学生在对专业知识探索和学习时走了不必要的弯路,尤其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方向发展。[1]
2.方法探究
当人们拿到一本专业书籍时,有时感到无所适从,太多的不明白,有时发现过于专业而深刻乏味的知识使读者不愿把学习和探索坚持下去。而专业性阅读方法则主要针对如何去阅读和怎样阅读专业书籍,并能从该书籍中获取专业知识信息,以达到提高读者的专业素养水平。本文依据从事高分子材料专业多年教学的实践,就关于理工类大学生专业性阅读提出了一些想法,具体建议如下:
(1)主动性阅读。对于理工类专业性书籍,由于知识的专业性比较强,相对于人文类书籍比较枯燥深刻,所以要求学生学会主动去学习,去钻研。主动性阅读不仅是指学生从自我意识上主动、自觉地去阅读以获得相关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从书中发现问题并去探索解决的方法以致解决它,这才是主动性阅读。正如在读《高分子化学》时,在绪论里就知道了许多高分子上的专业名词,那么此时读者就可以对这些专业术语提出诸如某些高聚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怎样、如何制备、实际中如何生产和应用等问题,而后顺着自己提出问题的思路去深研、理解这本书和相关的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一些新问题便会产生,这样发展下去,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经历,在阅读中开展积极而创造性的思维,以期获得阅读理解的高质量与高速度。[2]
当然,在主动性学习时,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不一定都能通过自己的深究就可以解决,此时院校应给予学生支持,组建相应的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当学生遇到或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相关的小组可以帮助解决或指导其如何去解决,这样不仅保持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精神,从而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更加富有热情和信心。[3]
(2)经典式阅读。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一文中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于之可窥见一斑。[4]而这里所讲的经典主要是指像《论语》、《红楼梦》等这些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其实在理工类专业知识探索上也可以提出经典式阅读,其经典式阅读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从院校角度出发,根据专业的性质和层次性建立并不断完善不同专业的经典式阅读体系。如高分子专业,从性质上有《高分子化学》、《功能高分子》、《塑料成型机械》等各个方向的各种专业书籍,也就是组成了高分子专业一个大的阅读体系;再从其专业细化方向上和层次化上去完善的体系,就是像《高分子化学》与《塑料成型机械》,则是不同专业程度上的书籍。经典书目体系的健全是需要对专业的性质和层次有深刻理解的,完善、科学的专业经典书目体系是专业的标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为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5]
其次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经典式阅读不仅指理工类院校的一些相应的专业性基础课,像高分子专业的《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是经典书目,当然也包括在专业具体发展方向上的一些书籍,对这些书籍,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层次、目前可接受的深度和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可主要去阅读和深究的那些经典书籍。忽视了经典的层次化,就不能展开有效的阅读。经典式阅读不仅可以帮助读者解决诸多专业性的问题,也为读者自身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目标性阅读。在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文中提到的目标性阅读,是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6]即目标性阅读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去实施。从狭义上讲,是指学生在为获取某一个明确的知识点或信息时所使用的阅读方式,就是当阅读中遇到一些问题或某一专业术语需要借助其它工具书、文献或杂志时,就要求使用目标性阅读了。狭义上的目标性阅读也就是直接利用相关的工具书、杂志或其它信息直接找到对应的信息点,去解决单个问题后,又重新回到原来的阅读中。当然,这样的阅读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探索时间,也锻炼了读者查阅工具书和文献的能力。
广义上的目标性阅读,就是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要时刻意识到必须有所理解、有所获得。目标性阅读与主动性阅读有一定的重叠性,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断思考,给自己每一阶段的阅读定一个目标,并在完成一阶段的阅读时,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看目标是否符合阅读所获得的价值。当然,必须考虑阅读的目标如何制定,其实可以通过阅读书或章节的绪论来定自己的目标,也可以由教师来指导确定学生一阶段的阅读目标。
进行目标性阅读时,除了时刻思考之外,还要求读者必须注意阅读的层次性。理工类学科的学习要求必须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来对待,在阅读中来不得半点虚假、轻浮,从自己的基础出发,一步一个目标地攀登科学高峰。
(4)记录式阅读。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确,对于理工类专业知识来说,知识点的众多和某些知识体系的复杂,就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理解知识,也易于掌握。[7]记录式阅读不仅指简单的读书笔记,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其一,当专业性阅读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时,可以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最好明确是哪版书目及其页码,这样方便在以后的温习或查阅中知道问题的根源,并可以对当时的思考思路重新审视,回顾当时的思考有否或现在有没有新的解决思路,等等。其二,就是对阅读的内容做阶段性总结并予以记录。其实,总结就是对一阶段的专业阅读的一个思考与温习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巩固阅读成果,也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三,就是记录阅读时对专业知识可能提出的一些自己的看法或对专业方向发展的展望。有些想法可能是别人已经提出,只是读者自身还没有了解到,而有些想法或看法则可能仅仅读者所思所想,这样的想法看法比率可能很小,但是当读者不断地提出并去探讨时,这样的可能性就会变大,并可能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不小的贡献。
(5)合作化阅读。是从集体的角度提出的,就是要求以合作的精神去阅读,不仅要彼此互助,还要彼此监督,营造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的阅读氛围。在主动性阅读中提到的小组就是合作化阅读的一个方面,而小组的性能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时所遇到的问题,还要适时向学生提出一些专业性问题。还有,就是大家对最近通过专业阅读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提出的一些关于专业的见解进行讨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也有使学生获得新的或独到见解的可能,更使得教师了解到学生在专业知识认识上有哪些不足和欠缺,以方便补缺补差。
文中的专业性阅读方法可能还有不妥、不完善之处,但专业性阅读方法是在探究理工类专业知识时行之有效的方法,则是经验所得。并且,完善和健全专业性阅读方法体系不仅可以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校节约教学资源,培养专业方向性强和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生。社会和院校应不断去完善和健全专业性阅读方法体系,学生也应积极投入到专业性阅读中去,用自己的实践,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去完善和健全自己拥有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国峰.浅谈大学生阅读及服务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9(4).
[2]曹英多.论读者在阅读理解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J].同济大学学报2012,2(02).
[3]徐滨.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2005,7(6).
[4]赵岩,李岩.经典阅读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纪桥,2010,24(3).
[5]丁剑刚,王生钰.试论经典阅读的目的与方法[J].山西大学学报,2003,26(5).
关键词:卓越计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43-0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而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湖北工业大学已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资格,为地方输送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且已经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卓越计划”已经申报待批。为保证以上本科质量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结合本专业高分子材料加工的鲜明特色,本专业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旨在进一步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并引入环境友好材料和环保生产的理念,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以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为特色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具体将从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课程体系改革、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创建、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质量培养监控体系的建立等几方面进行落实。
一、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创建于1978年,有30多年的办学经验,其高分子材料加工的鲜明特色得到省内外同行的认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湖北省第一批重点学科,该专业也是湖北省第一批品牌专业,现有教师中近一半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在师资、教学条件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省内有着如顾地科技、武汉金牛、武汉华丽环保、武汉三力塑胶、湖北三环汽车工程塑料、武汉天诚型材、宜昌长欣塑业、湖北洋田塑料制品等一大批高分子材料加工企业,多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98%以上。因此,本专业提出“卓越计划”培养目标旨在强化学生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并依托绿色轻工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引入环境友好材料和环保生产的理念,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以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为特色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改革
1.理论课程体系改革。本专业围绕着高分子材料加工特色,将主干课程分为高分子材料基础理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及设计、高分子材料检测与分析四个课程群:①高分子材料基础理论课程群: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学;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群:聚合物成型工艺学、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共混改性、塑料机械等;③塑料模具及设计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含课程设计)、工程图学、塑料模具,模具CAD/CAM(含模具课程设计)等;④高分子材料检测与分析课程群: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仪器分析、塑料材料检测与标准等。根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将目标和标准进行分解和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然后督促教师对现有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具体对大纲中各知识点进行细化,明确各门课程及各知识点在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过程的角色和作用;这样就从原来相对单一的专业课程逐渐转变为以工程专业课程、工程实践课程为主体、自然科学课程为基础、人文社科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与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应课程模块化的要求,教师不仅加强知识储备,还要改变以往主要依赖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着力开展基于项目的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专业课程实验或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构建了本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但目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专业课程实验或设计方面,以往各门实验课实验教学中都有各自独立的教学大纲,相互之间没有交叉、衔接,且出现重复教学现象,没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不出作为专业实验教学的系统性;而且实验项目中验证性实验比例仍较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少。其次,在三大实习方面,由于学校实习经费有限,且实习企业集成化、自动化、连续化程度较高,实习过程中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地看和听,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为了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各环节脱节的缺陷,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本专业设计了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这个“三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其中基本技能层主要依托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成型工艺学、高分子研究方法、塑料检测与标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主要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高分子科学的基本理论,锻炼学生关于高分子合成、加工、检测等方面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设计系统化主题以贯穿整个基础实验的教学,使之形成有机整体,如围绕苯乙烯开设苯乙烯的乳液聚合、苯乙烯的成型加工、红外光谱法鉴定聚苯乙烯聚合物、聚苯乙烯分子量测定(粘度法)、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凝胶渗透色谱法)、聚苯乙烯熔融指数的测定、聚苯乙烯力学性能分析、聚苯乙烯热性能分析等实验。在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中,除依托机械设计、模具设计等科目的课程设计外,主要是通过综合实验全面检验学生从高分子合成、加工到检测各方面的能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主要依托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三大实习和毕业设计。其中三大实习是工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2]。本专业三大实习主要依托顾地科技、武汉金牛、武汉三力塑胶、武汉天诚型材、宜昌长欣塑业等高分子加工企业完成,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对聚合物挤出、注射、吹塑等加工工艺及设备、常见塑料管型材配方设计、废料回收再利用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另外在生产实习环节通常根据学生兴趣会分流部分学生到岳阳石化橡胶合成事业部进行高分子合成方面的实习。实习环节采取分散实习方式,实行双导师共同指导,改变原来集体实习走马观花的弊端,更好地培养其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落实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3]。但是目前各高校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过程流于形式的居多。其原因主要是校企双方还没有做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期望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优势,给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及就业机会以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培养高技术人才;而企业则期望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宣传企业的形象,并依靠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高校没有品牌与优势,企业就得不到高效的人力和技术上的支持,也就会失去接受高校实习的积极性。所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正常运行关键是我们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能确实帮企业解决一些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事实上在本专业以前的实习实践中,也有老师带领学生科研小组赴企业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后的实习环节,我们将要求教师事先与实习企业充分沟通,由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出几个技术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成立几个攻关小组,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入企业实习。这样不仅能更好地锻炼自己,还可以为企业做出贡献。只要这些工作得到企业的认可,双方沟通交流起来就容易得多,也才可能使建立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得到真正的落实,实现校企双赢。
四、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主要是要强化教师实践背景,构建一支既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双结构型”教师队伍。因此,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要有准备、有计划地选送年轻教师进企业,进车间,锻炼至少半年时间,与企业深入接触,了解本专业目前最新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现状;并依托现有的橡塑成型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负责人担任本专业兼职教师,承担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指导任务,并计划把一些有实践技能特长,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业兼职教师引进课堂。在毕业设计环节,实施“双导师制”,采取校内与企业双导师培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教师身上博采众长。
五、质量培养监控体系的建立
建立校内质量监控、联合培养企业质量监控、社会评价等三个层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1)加强教学过程监控,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首先组织教师对本科培养计划制定的原则进行学习,对本专业培养计划进行解读,对课程模块设置、实验实习教学环节的比重、课程考评方式等进行讨论,完善本专业培养方案;同时组织教师开展经常性的研讨,对教案、课件、教学方法等进行交流和讲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其次,组织教师对学校制定的理论课堂教学和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内涵进行深入学习,让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去改进。其三,针对指标体系,狠抓落实,实施全面的考核与评价,如加强教师和学生督导组的工作,不仅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师的实验指导也要进行检查和评价,同时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2)建立健全校企联合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每年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更新实习实践教学大纲,并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实习实践是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在实习过程中,导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更要多与学生交流,多提问。实习实践的成绩包括了回答问题、实习态度、答辩以及实习报告等部分。(3)建立社会评价监控体系。首先要关心学生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并建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其次与毕业生保持常态联系,通过他们了解本专业就业形势的变化、专业知识结构的变化,并建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评价和反馈体系,据反馈信息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使本专业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沈春晖,董丽杰,熊传溪.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J].教育改革,2011,(9):13-14.
[2]刘宇艳,于海洋,龙军,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高分子通报,2011,(11):102-106.
[3]陈欢,庞洪江.浅谈卓越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2,(12):83-84.
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文件中强调,本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是,要以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全面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促进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由教育部的《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文件可以看出,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人才的培养,最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针对教育部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具体现状,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专业教育基本能化学工业的基本理论,与新时期化学工业发展相适应,与我国重点院校化工专业教育接轨。根据延边化学工业发展特点及对化工行业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专业建设向有地方特色的大口径教育发展。专业建设结束后,本专业师资队伍、实验设施、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延边地区培养化工类高级技术人才。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达到专业培养要求,培养具有厚基础、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新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要求。新专业培养计划具有更宽的社会适应面,受到社会的欢迎。目前,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专业的发展,在专业课程及实验课程的设置上,借助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相关课程设置,确定我们的课程体系。即在考虑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同时,采取了拓宽学生专业基础,综合高分子材料与化工两方面的专业课程。新的专业培养计划在老化工的基础上,加入了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理论课,如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学、功能高分子、聚合物加工工程、高分子膜材料等。同时筹建了高分子基础实验室以及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实验室等。新教学计划更注重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对原有课程进行了整合,对课程内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的变动。但是专业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需求来不断调整,更新,而且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2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条件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大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它要求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了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本科教学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必须做好实验室建设工作。本专业在2001年之前由于普通存在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现象及本专业建立时间较短的原因,除专业基础实验室条件尚可之外,均达不到及格标准,且基本为验证性实验,与专业“重视能力和创新”的培养目标差距很大。随着延边大学“211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专业实验室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实验开出率达100%,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上升到接近50%以上。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有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专业实验室,化工仿真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室等。通过“211工程”的建设,实验室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其中化工专业实验室从20世纪70年代建成到现在几乎没有投资改善。实验室建设的主要任务:①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室;完善化工专业实验室以及化工仿真实验室;②加强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及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③逐步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
3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1]。校外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主渠道,通过校外基地的实习可以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遵循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原则。目前我们已经跟图门炼油厂、石岘造纸厂、开山屯造纸厂和吉林等建立了良好的厂校关系,建立了学生毕业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为我校化工行业学生进行校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提供了有利保证。在实习基地建设上,一方面加强校内的组织和协调,整合校内资源,另一方面,对外要加强联络和沟通积极争取校外资源,主动聘请现代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座,参与我们的实践教学,能够全面锻炼学生,又可过大学校专业影响,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稳定的、管理先进的、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教学实习基地,
4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0多年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发展迅猛异常,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与生物、药学、环境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发展更快,因此,化工基础课和化工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按照新的内容体系编写和修订教材,并且将部分科研成果写入教材,设计为实验,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有利于提高他们从事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能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精简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条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归纳式教学法。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加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建设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集中优秀教育资源,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当前,全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优劣和教育水平的高低,成为学校能否生存、发展的首要因素,而建设一支高级师资队伍,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资助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一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形成一支素质较高,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师资队伍。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从学位结构上看,博士4人、硕士5人;硕士以上学历者目前占教师总数的75%,基本形成了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合理的、精干的学术梯队。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①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鼓励教师不断摄取现代文明成果,并把它应用于教学及科研当中;②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参与率,提高科研档次,以科研带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危急意识,形成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简称CA,是世界最大的化学文摘库。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重要的化学、化工及相关学科的检索工具。《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世界上150多个国家、56种文字出版的16000种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资料汇编、技术报告、新书及视听资料,还报道30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的专利文献。收录的文献占世界化学化工文献总量的98%,该数据库是世界化学化工领域最权威的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创刊于1907年,由美国化学协会化学文摘社编辑出版,CA报道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化学家感兴趣的所有领域,其中除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外,还包括冶金学、地球化学、药物学、毒物学、环境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CA特点:收藏信息量大、收录范围广。
二.荷兰《医学文摘库/医学文摘》
《医学文摘》收集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还包括与医学相关的许多领域(生物医学工程、卫生经济学、医学管理、法医学等)。创刊第一年只有8个分册,目前有42个分册,各分册的文摘统一用英语刊出,每一个分册代表一个学科。EM各分册根据其学科的大小和收录文献量来确定年卷期的多少,各分册根据文献量的多少,每年出1-4卷不等,每卷出8、10、12期不等。收录期刊达5400余种,其中属于纯医学类的有3000种左右,这类期刊中的大部分论文都以文摘形式报道;属于与医学相关学科类的有2400余种,对这类期刊的论文只选有关文章做摘录。EM与IM所收集期刊的交叉量为1700余种。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用英文出版的大型医学文摘,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二次文献之一。
三.俄罗斯《文摘杂志》(简称PЖ/AJ)
于1953年创刊。收录了全世界130多个国家的66种文字的科技文献,包括22000多种期刊、10000多种图书、6000多种连续出版物、15件发明证书和专利以及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等。是目前世界上引用出版物最多、报道量最大的一套文摘刊物。其所收录几乎包括了所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四.美国生物科学数据库(BIOSISPreview简称BP)
《美国生物科学数据库》是由美国生物科学信息服务社(BIOSIS)生产的世界上最大的有关生命科学的文摘和索引数据库。BP收录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00多种期刊和1650多个会议的会议录和报告,每年大约增加28万条记录。报导的学科范围广泛,涵盖所有生命科学内容,其中包括(不局限这些学科):空间生物学、农业、解剖学、细菌学、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s)、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生物物理、生物技术、植物学、细胞生物学、临床医学、环境生物学、实验医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
五.《科学文摘》(ScienceAbstracts,简称SA)
《科学文摘》(ScienceAbstracts)是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出版的检索性情报期刊。1898年创刊。供查阅有关物理、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和控制方面的学科文献,简称SA。该刊主要报道由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的情报服务处搜集的文献,其来源包括世界各国出版的各种文字的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资料、专利和图书等,取材较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