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8 14:16: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养殖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蛋鸡;饲养管理;冬季
冬季温度过低时,鸡的体温散失加快,饲料消耗增加,致使产蛋量减少,鸡体消瘦,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冬季必须做好鸡的饲养管理工作。
一、防寒保暖
蛋鸡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6~18℃,16~24℃时,蛋鸡产蛋率较高。当鸡舍温度低于5℃时,产蛋率下降,低于0℃时产蛋量显著减少,低于-10℃时停产,同时还会增加饲料的消耗量,所以适宜的鸡舍温度是提高母鸡冬天产蛋率的关键。因此,入冬前应堵塞迎风口面的窗户,装好玻璃或塑料薄膜;随时检查四壁及屋顶,在修补除换气孔窗以外的所有孔洞及裂缝的同时,适当提高饲养密度或加厚垫料,采用这种方法可使鸡舍温度提高5℃以上。垫料要干燥,经常翻动,与鸡粪混合,促进微生物活动,使其发酵,达到厚垫草的目的。另外,坚持每天听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的突然袭击。
二、补充光照
光照能促进性腺的分泌,从而促进产蛋,蛋鸡每天需16h的光照,但是冬季昼短夜长,自然光照短于12h,不能满足蛋鸡对光照的需要,因此,需人工补光。一般1m2鸡舍地面有2.7~3.0W白炽灯光源就能保证光照强度,灯离地1.8~2.0m,灯与灯之间3m左右,灯与灯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一般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10Lx,舍内各处光照均匀,保持灯泡清洁,否则影响光照强度。另外,凌晨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的低温对处于睡眠状态的鸡所造成的冷刺激最严重,因此早晨4时开灯喂料,使鸡在温度低的时候开始采食和运动,增加机体产热量,以提高其抵御寒冷的能力,缓解冷刺激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晚上8时即可关灯。补充光照时间一旦确定,就要准时开、关灯,持之以恒,切不可时断时续,忽早忽晚。
三、通风换气
养鸡场多采用高密度饲养,冬季许多养殖户为了给鸡舍保温,都将鸡舍门窗紧闭,有的养鸡户甚至整个冬天也不打开1次,致使鸡舍内有害气体氨、硫化氢、二氧化碳增多。氨和硫化氢浓度过高时,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导致产蛋量下降,进而降低经济效益。因此,要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以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清新,一般可利用中午比较暖和时打开门窗进行换气,并注意不要让冷空气直接吹向鸡体,更要防止贼风。另外,为有效清除或降低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可撒过磷酸钙,每周0.05kg/m2或30mL/m3,进行过氧乙酸喷雾,每周1次。舍内的粪便、污物要每天清扫,也可降低氨和硫化氢浓度。
四、控制鸡舍湿度
舍内的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最高不得超过75%。要经常检修饮水系统,避免水管、饮水器或水槽漏水淋湿鸡体、饲料,造成舍内湿度和鸡体散热加大。要保证排水畅通,及时排除舍内污水。
五、注意饮水
蛋鸡的饮水量与气温高低有直接关系,水温过低会明显降低鸡的耗水量。这是因为鸡饮低温水后会增加体热的损失,加重冷应激,同时对消化道黏膜造成不良的刺激,甚至引起痉挛,而影响消化和吸收。因此冬季饮温水为好,最好饮大蒜水,能健胃,促进食欲,助消化,而且能提高鸡的抗病能力,对鸡瘟、鸡白痢等都有预防作用。水量偏少也会影响产蛋量。一般来说,喂干料时鸡的饮水量约为采食量的2倍,若连续36h不给饮水,母鸡产蛋量下降直至停产,因而要保证产蛋鸡的饮水。
六、改善营养水平
冬季气温低,体热容易散失,需要更多的营养维持正常体温,产蛋也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为保持高产稳产,必须改善营养以满足鸡体抵抗寒冷和产蛋的需要。首先,增加日粮的能量水平,提高玉米、稻谷等能量饲料的比例,亦可添加适量油脂,适当减少麸皮、米糠等粗纤维饲料,并依产蛋情况适当增加日粮。其次,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全面满足蛋鸡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可提高蛋鸡产蛋量。另外,每隔几天喂点碎辣椒,以刺激食欲,增加鸡的抗寒力,同时夜间补喂1次粒料。:
七、疾病防疫
冬季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和慢性呼吸道病等。对于这些疾病,除了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外,还要按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按程序有条不紊的免疫,使产蛋鸡获得较强的抵抗力,以防止疾病在鸡群内扩散,从而在产蛋相对较少的冬季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八、减少应激
各种应激反应都会造成鸡产蛋量下降或停产。因此,要保持鸡舍内外及周围环境安静,禁止高声播放音响、鸣笛等,以防鸡受惊吓而影响产蛋。饲养人员要穿着固定的工作服,严禁穿着红色衣服进入鸡舍,工作时动作要轻缓,严禁外界人员和车辆进入鸡舍。要堵塞鸡舍及鸡场内外的鼠洞,定期在鸡舍及鸡场内外投放鼠药以消灭老鼠;要防止犬、猫、鼠等进入鸡舍惊吓鸡群。如有应激因素存在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对由于应激反应造成的产蛋量下降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健康,王玉红,崔春生,等.谈谈冬季的饲养管理[J].河南畜牧兽医,2007,28(2):40.
[2]张桂新,张明江.产蛋鸡冬季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吉林畜牧兽医,2006(3):36-37.
1.1促进畜牧养殖人员自身养殖水平的提升
虽然我国的畜牧养殖历史比较悠久,但是当前养殖的模式以及养殖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很多畜牧养殖人员难以得到有效的技术支持。再加上养殖人员自身养殖技术和知识水平方面所产生的限制,使得畜牧养殖人员普遍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养殖问题,却不知道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因此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推广畜牧养殖的先进技术,就可以帮助畜牧养殖人员更好的了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养殖的技术,从而促进他们养殖水平的提升,有效的解决在畜牧养殖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大力的推广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还可以对养殖技术加以进一步的规范,从而降低畜牧病死的发生几率,有效的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1.2促进农村畜牧养殖行业的全面发展
在农村地区加大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可以对农民们的养殖行为加以规范,从而降低生产所需要的成本,促进生产产品质量的提升,满足社会各界对于产品质量的需求。这样通过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还可以推动整个农村畜牧养殖行业的大力发展,确保畜牧养殖行业的健康运行。
2当前我国农村在畜牧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畜牧养殖人员对于先进技术在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由于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历史比价悠久,因此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人员也在养殖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养殖方式。此外畜牧养殖人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比较有限,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学习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不注重对于先进技术的学习。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于新技术不愿意去学习,学习的能力和应用的能力也不高,这样就给技术的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2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方式还不够完善
当前在对畜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时主要是采取宣传或者是培训等方式,这些方式的效果十分的有限,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当中,难以使得养殖人员能够真正的掌握以及熟练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其实每一项新兴技术在进行应用和推广之前,都应该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
2.3所推广的知识不够先进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人员所掌握的养殖技术相对都比较陈旧,甚至很多的知识停留在了几年之前,这样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于畜牧养殖技术的实际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了经济方面的限制和制约,推广的知识不够先进,没法让畜牧养殖人员阅读到最新的期刊,也没有能力提供给他们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2.4投入方面存在着不足
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在畜牧养殖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才的培训等方面都存在着投入不足的现象,投入不足也已经成为了农村畜牧养殖先进技术推广工作当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如果投入的经费不足,那么就会影响到相关书籍和刊物、设施的购置,技术人员的知识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这样就使得推广的养殖技术难以真正的满足畜牧养殖行业的实际需求。要想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水平,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上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来加以优化和完善。
3优化我国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建议
3.1提升推广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
对于农村地区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来说,一个十分重要的主体和力量就是推广的人员,因此要想提升技术的推广水平和推广质量,首先就需要提升推广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原有的技术推广人员也要定期的组织培训,对于那些年龄比较小,文化基础比较好的人员也要进行一定的培训,这样就可以拓宽他们的学习途径,鼓励他们投入到自主的学习当中。
3.2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
对于我国的农村畜牧养殖行业来说,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资金的投入,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加大对于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和建设,此外知识的更新以及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引进等方面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虽然推行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已经有了五年的时间,也积累了丰富的推广经验,但是仍然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资,对于培训工作加大组织和重视的力度,对于所需要的物资也要及时的供应。可以采用印刷和发放科普材料等方式来对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加以推广和普及,还需要购置一些必备的生产和检验设施。
3.3丰富和完善推广的形式
当前我国在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所采取的推广方式没有及时的更新,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推广的效果和技术的普及。针对上述的情况和现象,就需要相关的技术推广人员不断的采取措施来丰富和完善推广的形式。首先应该建立起推广的基地,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展开相关项目的实验以及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以招收一些学员,在学员完成学习毕业之后,就可以让他们直接的参与到养殖过程当中,这样同传统的说教方式相比较,可以取得更好的普及效果,提升农民的应用水平。
4结语
1蜜源植物特点
固原市主要蜜粉源植物有紫花苜蓿、红豆草、枸杞、刺槐、百里香、椴树、黄芪、党参、向日葵、密花香薷和荞麦。在蜂群繁殖和生产中的辅助蜜粉源植物有山桃、白桦、丁香、苹果、草木樨、蚕豆、西瓜、南瓜、西葫芦、小茴香、枣树、白刺花、盐肤木、沙棘和玉米等[2]。主要蜜源植物均集中在夏秋两季,面积大,分布广,花期交错,花期长。由于地形和小气候的不同类型,形成了同种蜜源植物的不同花期。6月初马牙蚕豆、红豆草、紫花苜蓿、枸杞相继开花流蜜。7~8月芸芥、百里香、向日葵、小茴香、密花香薷、荞麦等蜜源又相继开花流蜜,这为中蜂养殖提供了非常充足的物质基础。
2蜂箱类型
从前期的调查中看到,中蜂箱有树桶、意标箱和自制的蜂箱。树桶蜂箱的蜂群群势都较强,缺点是蜂群失王时难更换蜂王。意标箱有的蜂群都能达到满箱,自制的蜂箱巢框太高,还有待改进,目前正研制适合本地区中蜂养殖的新蜂箱。
3中蜂优化养殖方法
3.1培育适龄采集蜂
为了让中蜂能优质高产,在蜜源大量开花流蜜时有强群可采蜜,需在3月前40天左右开始繁殖蜜蜂。可以采取补足饲喂(白糖∶水=2∶1)后进行奖励饲喂(白糖∶水=1∶1)[3],这样蜜源大量开花流蜜时就可以有大量青壮年蜜蜂参与采集,蜂蜜的产量和品质会上一个档次。
3.2适时加脾繁殖
适时加脾繁殖很重要,加早和加迟都会影响蜂群发展。当蜜蜂在保温板外密集时,可以加进第一张脾,当蜂王在加进的脾上产卵孵化成小幼虫后且蜂群中蜜粉充足时可加入第二张脾,依此类推,加入第三张及更多的脾,到蜜源开花流蜜时就会有强群采蜜。
3.3中蜂不应无王
取蜜中蜂无王群在大流蜜期会因情绪低落等原因而采集不积极。树桶等老法饲养的蜂群因蜂王老化等原因在流蜜期会分蜂,处理不好就会失王,所以在蜜源流蜜时一定不要出现分蜂,否则会影响蜂蜜的产量和质量。
3.4随时保持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
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是为了保持在蜜源集中并延续开花流蜜的地区高产稳产,同时也可避免巢虫危害及其它疾病的发生。
3.5育王换王
为了保持中蜂蜂群可持续发展,采集蜜源和来年蜂群有活力,尽量在半年后用人工育王的方法换去老王和性状不好的蜂王,只有好的蜂王才能保证蜂群健康稳定的发展。
3.6夏季应遮荫喂水,冬季加强保温
紫花苜蓿等蜜源大流蜜时正值炎热的夏季,所以蜂群应摆在遮荫好的地方,饲喂干净的水。秋季固原地区比较寒冷,蜂群保温非常重要,有的用稻草放在蜂箱周围和下面,然后在边上用砖砌起比蜂箱高的墙,上面用石棉瓦盖起,达到保温效果。
3.7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
因夏秋季节雨水多,湿度大,容易爆发中蜂囊状幼虫病,蜂群下降很快。当发现蜂群中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首先是换王,其次是用事先消毒杀菌的蜂脾和蜂箱换去原蜂箱和脾。对换下的蜂箱和蜂脾用福尔马林浸泡消毒杀菌,然后加强蜂群的饲养管理,及时给其喂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3.8留足越冬饲料
固原地区冬季较冷,越冬时间长,所以无论是旧法饲养的蜂群或是新法饲养的蜂群都应留足越冬饲料,尤其是树桶蜂箱。
4中蜂养殖技术优化的效果
经过近年来对固原的泾源、隆德和西吉等地方的中蜂养殖户的现场考察指导,养蜂经济效益较显著,养殖中蜂80~100群的蜂农每年收入3万~5万元,蜂蜜单价普遍在50元/kg左右。现在固原的蜜蜂资源对蜜粉源植物利用不足,仍有较大空间进行中蜂规模饲养[3]。如果定地再结合小转地饲养,蜂蜜产量可能会更高,经济效益会更显著。
5讨论
【论文关键词】小龙虾;池塘养殖;种植水草;苗种放养;科学饲喂;日常管理
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1938年传入我国,现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虾类的重要资源品种。小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它不仅是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时也是我国大量出口的淡水水产品。安徽省2009年小龙虾价格达到12~22元/kg,超过了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近年来,小龙虾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工养殖小龙虾不但可以解决市场供求矛盾,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9年进行了小龙虾的池塘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选择与清整
池塘净水面积1866.67m2,坡比1∶3,水深1.2m,长方形,宽度为40m,池塘四周为浅水水域,宽度为1.5m。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透明度30~50cm,pH值6.8~8.5。进排水方便,配增氧机1台。冬季排干池水,挖除池底过多淤泥,加高加宽塘埂,沿塘埂四周埋设网片80cm,网片上端缝挂20cm塑料板。进排水管均用60~80目筛绢过滤,防止小杂鱼卵和敌害生物进入[1]。池塘进水保持水深10cm,用生石灰1200kg/hm2溶化后均匀泼洒于池中,7d后用发酵过的猪粪6000kg/hm2撒于池底,5~7d后将池塘水深加至50~70cm。
2种植水草
小龙虾食性杂,摄食的水草有眼子菜、轮叶黑藻、凤眼莲、水浮莲和水花生等,沿池塘四周浅水处10%~20%面积种植轮叶黑藻和水花生,供小龙虾摄食,同时为小龙虾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2-4]。“虾多少,看水草”,水草多的池塘养虾成活率高,但也不能过多,种植水草面积以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5为宜。此外,池塘底部用水草扎成草堆,每堆5~10kg水草,沉于水底,放450堆/hm2,用绳子系住草堆,绳子另一端漂浮于水面。小龙虾养殖池栽植水草,不仅是小龙虾重要的天然饵料来源,而且也是小龙虾栖息、隐蔽的场所,但是当水草生长过于旺盛时,应捞出一部分水草,以免影响小龙虾的生长。
3苗种消毒与放养
小龙虾能与不同的鱼类混养,放养模式可以春季、秋季放养幼虾,也可以夏季放养种虾。小龙虾种苗从野外河沟捕捞,虾苗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附肢完整[5-6]。从野外捕捞或收购小龙虾苗时,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虾苗,不能购买离水时间过长或用药捕获的虾苗,否则成活率不高。放养前经严格消毒,鲢鳙鱼种从附近渔场购买。小龙虾苗和鲢鳙鱼种均用4%食盐水浸洗10min,以杀灭体表细菌和寄生虫,放养时间在3月。小龙虾规格为3cm,放养30万只/hm2;鲢鱼规格为25cm,放养3107尾/hm2;鳙鱼规格为26cm,放养1018尾/hm2。
4科学饲喂
小龙虾食性杂,以水体中有机碎屑、水生植物和动物尸体为食,喜食人工投喂的各种饲料。饲料采用鲤鱼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5%左右。每天投喂2次,8∶30—9∶30投喂1次,16∶00—17∶00投喂1次。投喂饲料“四定四看”(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龙虾摄食情况),一般日投喂量以池塘存虾总量的3%~5%调整。此外,每周投放水草2250kg/hm2,投喂切碎的鸡肠子等动物性饲料15~30kg/hm2。
5日常管理
小龙虾幼苗放养后,为了提高池塘水温,初期保持水深50cm,后期随气温升高应逐渐加深池水,通过调节水深来控制水温,使水温保持在20℃以上[7-8]。根据池塘水色、天气情况、虾的活动及摄食情况,调节加水和施肥,一般每15~20d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左右;每20d泼洒1次生石灰,每次用量为75~150kg/hm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cm,溶氧量4mg/L以上,pH值7.0~8.5。7—8月高温季节,根据天气和池塘溶氧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小龙虾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能在湖泊、河流、池塘、稻田等各种水体中生长中国。
6收获
小龙虾在池塘能够自然繁殖,10月发现有龙虾苗活动后用拉网把成虾全部捕捞出售,利用原池培育小龙虾苗种,以解决翌年生产所需苗种问题。
7参考文献
[1]张桂芝.浅谈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08(6):55-56.
[2]王建国.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要点[J].齐鲁渔业,2008,25(2):46.
[3]耿俊.稻田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24.
[4]任红艳.小龙虾养殖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7(12):21-22.
[5]徐海强,轩子群,周嗣泉.淡水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2009(11):23-24.
[6]周文宗,李洪涛.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07(4):43-46.
论文摘要总结了池塘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建设、种苗放养、河蟹的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指导这一水产养殖新模式的推广。
2005年以来,泗阳县大力推广池塘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模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提高了经济效益,开辟了水产养殖新模式。现将其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建设
河蟹喜静易受惊,养蟹池塘应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能排能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土或者壤土的地方,一般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0.7hm2左右,pH值为6.8~9.0,最佳pH值7.5~8.5,透明度为40cm左右,蟹池较浅的可在塘内侧开挖0.8m左右、宽3~4m的蟹沟,便于河蟹高温季节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沟底。防逃墙要求高50~60cm,埋入土内10~20cm,材料可用水泥板、钙塑板、石棉瓦等。进排水都要用较密的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封好套牢,以防养殖对象逃逸和敌害随水进入。
蟹池要进行清整消毒,保持水深10cm,用1050~1500kg/hm2生石灰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如果时间仓促,也可用漂白粉消毒,石灰药效7d左右,漂白粉药效2~3d,沟塘内要移植苦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塘内应放养水浮莲、蒿草等浮水及挺水植物,供蟹觅食或者附着,为蟹放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开春清塘大约1周后放鲜活螺蛳4500~7500kg/hm2,让其自然繁殖,螺蛳作为河蟹的活饵并清除部分残饵,大螺蛳也可被成蟹扎碎吃掉。
一般在池塘的一端或者中央深水处用网围开辟出面积为蟹池1/5左右的暂养区,将河蟹集中培育到5月初,待池塘中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数量再将河蟹放到池塘里。
2种苗放养
一般2月下旬至4月初,水温5~10℃时开始放养蟹种,养蟹要选用长江亲蟹繁殖的蟹苗,1kg蟹苗数在16万只左右,经过4d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出池时池水盐度在5‰以下。蟹苗色泽纯正,游泳爬行活跃。要求放养的蟹种大小适中,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活跃,附肢齐全,无病无伤。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放7cm左右鳜鱼种450~750尾/hm2。从外地购回的幼蟹,经长途运输离水时间较长,应将幼蟹连同包装袋放在水中浸泡2~3min,取出放置10min后再放入水中浸泡2~3min再取出放置。如此反复2~3次后,放入5‰的食盐水中浸泡10min后再放入暂养区内进行强化培育。蟹种放养一般应选择持续晴暖天气,水温较高时投放,以提高河蟹的成活率。
一般产蟹300kg/hm2以上的商品蟹可投放优质蟹种60~75kg/hm2,产蟹450kg/hm2以上的应放蟹种90~100kg/hm2,产蟹750kg/hm2以上的应放蟹种150~180kg/hm2。
3河蟹的饲养管理
3.1饵料投喂
投喂原则:按蟹不同发育生长时期,精饲料、青饲料、粗饲料和动植物性饲料科学搭配。蟹是杂食性动物,其饵料为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和人工商品配合颗粒饵料。
常见的植物性饵料主要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豆饼等谷物饵料以及南瓜、西瓜皮等多种蔬菜;动物性饵料主要是小鱼、小虾、螺蛳等低栖动物以及动物内脏等。投喂量要根据个体增重、温度的升高逐步增加。一般按照“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刚下池时多喂动物性饵料以增加其体质,逐渐搭配粗饵料至6月下旬。到9月初高温季节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防止河蟹性早熟。9月中下旬起加大动物性饵料投喂,增加河蟹营养积累,以利蟹黄和蟹膏的增长,有利于增加河蟹个体重量和质量,同时积极开发廉价动物饵料源来降低成本。
投喂方法做到多点定位、定质、定时,少量多次。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4~5时投喂为主;定量即根据蟹的生长阶段季节具体气候而掌握投饵量,18℃以下按蟹体重5‰左右投喂,18℃以上按11‰左右投喂,即根据蟹体重保证蟹吃足,忌忽饱忽饿;定质即培育蟹种前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后期以植物饵料为主,白天投喂量占总量的30%,傍晚占70%,以第2天略有剩余的量来掌握;定点即每10~20m2设1个固定的投饵点,以防投饵不均引起争食残杀,也便于检查摄食情况。
3.2水质管理
池水初期偏肥,后期偏瘦。蟹种刚下池时水位保持50~70cm,以利水温升高,促使幼蟹活动生长,以后逐渐加深水位。炎热的夏季,为了保证池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必须保证水深在1.2~1.5m。平时定期换水。要勤于巡塘,观察蟹的动态,随时冲水换水,使水域保持良好水质。换水时要先排池底老水后灌外河新鲜水。
3.3病害防治
(1)细菌性疾病。腹部附肢腐烂,红肿。用1mg/kg
土霉素或呋喃西林泼洒,或0.1~0.2g/kg的土霉素拌饵投喂。
(2)甲壳病。初期背壳出现分散的红斑点,以后连成一片,进一步发展为中间溃烂,周围黑色,可泼洒15~20mg/kg生石灰加以控制。
(3)纤毛虫病。病蟹背甲出现白色弩状物,生长缓慢,食欲差,由聚缩虫、累枝虫引起,可用0.25~0.40mg/kg孔雀绿或5~10mg/kg福尔马林(40%)治疗。
(4)生物敌害。主要有水蛇、青蛙、蟾蜍、水老鼠、鸟类等。要搞好预防设备,阻拦它们进入蟹池,一旦发现及时捕杀。
平时要做好池塘消毒清池工作,选择优良蟹种放养,放养时消毒,做好水质管理,饵料投喂荤素搭配合理,保持水面积1/3~3/5的水草,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消毒,调节水体生态环境防病。防病用药时要充分考虑混养的鳜鱼,防止用药不当造成鳜鱼的死亡。
4日常管理
1.1雏鸡的环境控制
出生雏鸡对温度的反应相当敏感,适宜的温度是保证雏鸡成活率高的必要条件。在早期应严格控制温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更不能忽高忽低。温度过高时,雏鸡张嘴喘气,远离热源,饮水次数增加。温度过低时,雏鸡互相拥挤,扎堆,接近热源,常听到“吱吱”的叫声,不爱饮食。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好动,分布均匀,采食积极,雏鸡不同日龄对温度的要求如下:1周龄为33~35℃,2周龄30~33℃,3周龄27~30℃,4周龄24~27℃,5周龄21~24℃,6周龄19~21℃。
1.2湿度雏鸡要求
相对湿度达55%~65%,为防止高温下雏鸡脱水过多,前3d相对湿度应提高到70%,要保持饮水器中不断水,如达不到要求湿度,可在炉子上放一个壶用蒸汽来补足湿度。
1.3密度饲养
密度应饲养方式的不同而异,地面平养密度应小些,网上饲养密度可大些,密度过大则室内空气污浊,容易发生啄羽,啄肛等现象。雏鸡的饲养密度为:1~2周龄,平面饲养25只,立体饲养60只;3~4周龄,平面饲养25只,立体饲养40只;5~6周龄,平面饲养12只,立体饲养27只。
1.4光照
正确实行光照计划,可有利于雏鸡采食和增进食欲,促进雏鸡的生长发育,光照强度不要过强,以防止啄癖现象的发生。雏鸡前3d视力较弱,为保证采食和饮水,每天光照20~23h,强度一般以10Lux以下为宜。每15m2鸡舍1周龄内用1个40W的灯泡,悬挂于离地面2m处,第2周龄开始换用25W的灯泡,第3~6周龄时逐渐过渡到自然光照。
1.5通风
雏鸡代谢旺盛,群居密集,由于呼吸排泄散发出大量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超过一定浓度就会危害雏鸡健康,所以要及时通风,排除有害气体,换进新鲜空气。
1.6雏鸡开水和开食
出生雏鸡应先开水后开食,饮水器要注意规格要求,以保证饮水清洁和雏鸡安全,每百只雏鸡配备自动饮水器3只,饮水器的水面高度应调节到高于雏鸡背部2.5cm处。刚孵化出来的雏鸡第一次喂食一般称为开食,通常要求在出壳后24~36h内进行开食,开食要求饲料大小适中,容易啄食和消化,一般多采用碎米、小米、碎玉米等谷粒饲料。开食时可把饲料放在浅的食槽内,或撒塑料布上均可,饲喂次数在10日龄前每天6次,10日龄后至35日龄时每天5次。
1.7断喙
断喙的时间在1~12周龄均可进行,一般在7~10日龄进行,应选用适宜的断喙器,烧灼时间为2.5~3.0s,不能太快,否则会造成止血不完全。断喙长度应切去上喙的1/2,下喙的2/3。在断喙前后2d可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断喙后料桶或者料槽中的饲料应有一定的厚度,以方便鸡采食。
2产蛋期的优质高效养殖技术
2.1转群蛋鸡的产蛋期
一般是21~72周龄,转群过程中对鸡的健康状况应加强检查,只选择合格的鸡转群入笼,主要注意眼睛、体重大小、胸腿发育、羽毛状况等,把病、弱、残、过瘦或过肥的鸡剔除,以便于管理。转群时先放好饲料和饮水,同时鸡舍灯光放暗一些,减少对鸡群的干扰。为了减少应激反应和增强抵抗力,转群前后3d应投喂维生素C或抗生素,转群后鸡群所喂的饲料、喂料的时间、光照的时间,甚至鸡舍温度的调整等尽可能循序渐进。
2.2科学饲喂
应根据各品种或品系的营养要求,把日粮配方调整到产蛋鸡的水平,鸡群进食后增加照明度,使鸡迅速饮水和采食,待普遍饱食后,降低照明度或关灯,使之安静休息。必须注意蛋白质与能量的比例,产蛋率达50%时,要调整钙、磷喂量和比例,以满足产蛋期对营养的特殊要求。
2.3合理光照
应按照品种和品系要求的光照制度灵活掌握,考虑到产蛋高峰期达到16~17h的光照要求,每天逐步增加光照实数,光照强度一般应到5~20Lux,必须注意,光照亮度必须始终高于育成鸡舍的光照亮度,光照时间不得缩短。
3产蛋高峰期
饲养管理产蛋高峰是指产蛋母鸡产蛋率达到85%以上的时期,早熟高产的罗斯褐父母代母鸡在科学的饲养管理下,在28~32周龄时即可达到产蛋高峰期,产蛋率高达94%左右,高峰维持期4~8周。而一般的高产蛋鸡多在32~34周龄时方达到产蛋高峰,产蛋率达88%~94%。产蛋高峰期要掌握以下几个饲养环节:适期调整日龄,自开产到产蛋高峰,新母鸡处于边生长边产蛋的阶段,要适时达到产蛋高峰,必须在开产后就注意蛋白质与矿物质的补充,才能获得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效果。产蛋高峰期间,产蛋鸡的生长发育已基本趋于停止,以后增重的部分多为脂肪,其摄取的营养物质多用于产蛋需要,因此必须根据产蛋率、蛋重、气温、体重的情况给予最适量的蛋白质水平。当产蛋曲线缓缓下降时,蛋白质的供给水平也要相应减少。
4疾病防治
为了确保产蛋鸡的高产蛋率,必须为蛋鸡创造一个宁静和适宜的环境条件,鉴于高产蛋鸡对于营养水平要求较高,同时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产蛋任务繁重,常易患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到健康和产蛋量,为此必须加强防疫卫生工作,但切记在产蛋期间进行接种疫苗和驱虫工作。
5鸡场卫生与防疫
严格执行日常性的防疫规章制度,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同一栋鸡舍不能饲养不同日龄的鸡,鸡舍谢绝参观,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生产人员和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区前要在消毒室洗澡消毒后,更换消毒后的衣裤和鞋帽,经消毒室消毒后方可进入。场门口或者生产区入口处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出人员和车辆必须经消毒后才能进入。消毒池内的消毒液需及时更换,并维持在一定的高度和浓度。保持鸡舍地面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饲槽、饮水器,并定期洗刷,保持空气新鲜,光照、通风、温度和湿度符合饲养管理卫生要求。进鸡前、雏鸡转群前、成鸡出售后等,鸡舍及设备、用具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闲10~14d。定期进行场内环境消毒,及设备带鸡消毒。种蛋及孵化室使用前后,均要用甲醛等药物进行消毒,经常清除鸡舍附近和鸡场的垃圾、杂草。定期进行灭鼠、灭蚊蝇和灭蟑螂工作,清理场内卫生死角,消除蚊蝇滋生地。
在生产养殖过程中,不管采取怎样的养殖模式,水环境直接关系到了养殖成败,网箱养殖长吻鮠对水环境的要求也很高。根据长吻鮠的生物学特点,网箱养殖所选择的水域应该达到以下标准:水位、水量必须相对稳定,枯水季节水深也应在3-4m以上,水面要求开阔向阳,风浪不宜过大,否则对于固定网箱和长吻鮠的生长都会带来不利因素。在水域类型选择上,最好选择水库、湖泊等大型水体,如果条件较好的人工渠道、天然河流、长江故道等也可以合理利用,但设置网箱的地方水流速度一般要求低于0.4-0.6m/秒。网箱设置区域的水质要求良好,各项理化指标必须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关键是水体不能有工业污染和明显的生活污染。设置处的水域的水体透明度一般要求接近于80cm,最好选择贫营养型、中营养型水体。
2.网箱设施准备。
网箱的选择应根据养殖鱼体的大小规格,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根据长吻鮠在常温养殖条件下一般为“一年鱼种,二年成鱼”的特点,网箱养殖长吻鮠可分为鱼种养殖和成鱼养殖两种,下面将分别予以介绍。鱼种养殖:投放鱼种规格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投放当年繁育的体长3cm的鱼种入箱,年底养成均重50-100g左右的大规格鱼种;另一种是投放当年繁育的体长10cm的鱼种,年底养成同样规格的鱼种。采取第一种入箱规格的苗种,网箱购置应为目大0.8cm和1.5-1.7cm两种,箱体规格可选择3m×3m、4m×4m、4m×5m、5m×5m×(2-3)m的开口网箱,单层和双层都可以使用。投放第二种规格鱼种入箱,则只要求购置目大1-1.5cm的一种网箱直接养成,也可购置目大1-1.5cm和2.0cm两种网箱养成,箱体规格与前面介绍的一致。成鱼养殖:投放上年养殖的大规格鱼种入箱,经一季饲养达体重500g/尾左右的商品鱼,采用这种方式只需购置内网目2-2.5cm,外网目3-3.5cm的双层网箱便可直接养成上市规格的商品鱼。网箱安装一般在投放鱼种前一个星期进行,新网箱要提前半个月浸泡,开口网箱水上超高一般为0.5-1m,网箱四周悬挂重物,使箱体正常张开成形。
3.苗种投放。
投放网箱养殖的长吻鮠种苗大小规格要求上比池塘养殖要求高得多,要求体质健壮、匀称、体表无伤、鱼体无病、规格大小一致。网箱养殖投放苗种的密度与计划产出量和产出规格、水环境的条件好坏以及放种规格大小有关,不能凭空盲目制定产出计划量,要根据各方面的综合条件来衡量,总的原则是既要充分利用网箱的有效空间,而又不是单纯追求单位产量水平高低。投放鱼种的规格一般都是稍大一些的较好,而产出的规格则主要针对市场需求而定,即怎样的规格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高,就养成怎样的规格商品鱼再上市。
4.日常管理。
网箱养殖长吻鮠一般都在网箱中设置食台,食台可根据条件用尼龙绢布绷制而成,也可以利用面积适中的大塑料盆、簸箕等制作,将食台悬挂在网箱某角距离箱底20cm处,苗种饲养阶段应在网箱四个角落都设置面积稍小的食台,以便鱼体摄食均匀,避免个体大小差异过大。投喂长吻鮠一般可选用长吻鮠专用标准饲料或鳗鲡饲料等营养价值高的沉性饲料。投喂前用清水按要求揉成团状,分成大小适宜的小团状后投放于食台之上。饲料的质量必须符合长吻鮠的生长营养需要,并保持新鲜,不霉变。长吻鮠的每天投饲次数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而不同,苗种期为3-4次,成鱼期为2-3次,日常生产中还要根据鱼体大小、温度、天气、鱼体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饲量按网箱中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预算,每天的投饲量也应根据其他因素而定,每天投饲量以1-2小时内食完为宜。网箱养殖长吻鮠安全管理中应重点抓好防逃、防盗、防毒、防网箱搁浅、防大风大雨造成的自然灾害。
5.病害防治。
网箱养殖长吻鮠的常见病主要为细菌性病,如肠炎病、白头白嘴病、烂鳃病。网箱养殖长吻鮠发生鱼病后一般采取浸泡、遍洒、挂篓方法并结合内服药饲进行治疗。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预防。
由于网箱设置于相对而言较大的水体,一旦发生鱼病流行时,往往为时已晚,而且用药治疗效果差。因此应严把苗种质量关,运输、放养操作过程中要细心,坚持早晚巡箱,投喂饲料坚持“四定”原则。
(2)诊断要及时、准确。
生产操作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鱼体活动的异常以及鱼病的发生,经准确诊断后及时用药治疗,对于那些一种病症有多种致病因子或并发多种疾病时,必须仔细分析比较,参照有关病害防治技术资料,有必要时请有关专家确诊,切忌满目用药,一旦发生病害应引起足够重视,不能存有不以为然的想法。
(3)用药操作细心科学。
1基于海参生存环境下刺参养殖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越,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刺参作为海参家族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参类,成为了时下最为流行的养生滋补佳品,而随着海水的污染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刺参已经非常罕见,对于目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根本无法满足,这也为刺参养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2基于海参生存环境下刺参养殖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总结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作为刺参养殖行业来说,抓住机遇,扩大发展的第一步是要认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才能扩大发展。目前我国刺参养殖产业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刺参种植的问题,市场需求的扩大化大大的刺激了养殖产业,但是也留下了严重的隐患,由于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很多海参育苗厂家未经选育就大量投放到生产阶段,导致优良品种越来越少,这样下去必然会给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其次是养殖环境和池塘建设的问题,同样是由于市场需求激增,很多养殖者为了谋求暴力而认为破坏海参生长规律,养殖密度过大,根据报道很多地区的标准池塘参苗放养量竟然达到了4万头,如此的密度必然影响刺身的生长质量,另外还有很多不良养殖者为了节约成本,对于养殖环境不甚重视,在养殖池建设或者改造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池底的净化,有的换水系统设计不当,或者选址不佳,淡水时常灌入,不仅严重影响了刺参的生长和产量,同时也会导致刺参病害发生概率大大增加,给刺参的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基于海参生存环境下刺参养殖技术探讨
3.1海水温度的控制
刺参作为海参家族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参类,其对于生长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这点的发现和控制也是提高刺参产量的根本途径。经过我国海产养殖技术人员的长期实践研究表明,刺参生长最为适宜的温度是10~27℃,但是不同阶段的刺参其需要的环境温度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例如幼体海参也就是俗称的稚参,其在20~27℃的海水中会有很快的生长速度,一旦海水温度超过27℃,稚参生长就会出现停滞,温度继续升高至30℃时,稚参就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而随着稚参的不断生长,其对于海水温度的需求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刺参生长至20mm左右的时候,海水的温度就要调整至20℃以下,以保证刺参能够继续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当刺参生长之50~150mm时,这时最为适宜的温度是10~17℃,当刺参进入繁殖期的时候,要将海水温度调整至17~20℃,以促进刺参产卵。
3.2海水盐度的控制
刺参的生长对于海水盐度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其对于盐度较低的海水适应能力不是很强,是比较典型的狭盐性海洋动物,对于海水盐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对海水的盐度给予严格的控制,实践表明,养殖海水盐度的降幅与刺参的死亡率呈正比,但是随着刺参的生长,其耐低盐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当刺参进入成熟期和繁殖期之后,海水温度调整至20℃以下时,这个时候刺参对于低盐海水耐受能力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这时需要保证海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盐度范围之内,确保海参能够顺利产卵。
3.3光线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