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0 17:43: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件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级英语 文化教学 文化
高级英语课不仅仅涉及语言知识,还要传达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为跨文化交际做准备。教育部在2000年3月重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就要求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但我们不能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完全混为一谈,外语教学的重点仍然是语言本身,文化教学将一直处于外语教学活动的从属地位。那么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本文将从高级英语文化教学的前提、内容和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讨论。
一、文化教学的前提:教师的文化知识
英语文化教学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但要做好这一点,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然而,由于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以及旧有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条件的局限,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文化功底较为薄弱。在高级英语教学中仍然沿用基础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只重视语言本身的教学而忽视语言文字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忽视或无力进行中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也很少关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高级英语所用教材语言难度较大,题材广泛,文化因素普遍而繁杂,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功底,还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高级英语教材含有大量繁杂的文化现象。为便于讨论,本文将高级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大类,这样对文化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知识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知识,在高级英语教材中大量存在,往往成为理解英语篇章的主要障碍,因此知识文化的教学是高级英语阶段文化教学的重点。交际文化包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实际行为等,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最难以驾驭的内容。
1 知识文化
知识文化的积累是理解和欣赏高级英语课文的必要条件。对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以及社会制度的了解有利于正确理解特定语境下的英语语言,并能更加准确地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如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第一课“where do we gof rom here?”。学生需要了解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反文化运动以及女权运动等时代背景,才能理解马丁路德为何呼吁黑人放弃与白人的冲突。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来争取权利。第五册的“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这篇课文,描述的是一位现代的美洲印第安人对故土的热爱、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其文化的纪念。只有我们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与风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从作者那似乎是纯粹的景物描写中,真正体会到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这个勇敢民族命运的深深叹息。
在高级英语课文中还经常出现一些典故,其主要来源是《圣经》、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希腊和罗马的神话故事。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第一课“where do we go from here?”中的“lion”,“lamb”,“vine”和“figtree”等名称便来自《圣经》,表示一种和谐和睦的理想生活状态。此类文化现象在高级英语教材中比比皆是,因此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这种知识文化,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 交际文化
交际文化包含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它们并不直接表现出来,成为可感可视的文北成分,而是隐藏在文化表象之下,构成文化教学的难点。交际文化的核心应是价值观,它可以“主宰或影响人权观、劳动观、婚姻观、发展观、平等观、宗教观、法制观、道德观、个体与群体观等。”michael presser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它们是最深层次的文化,我们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价值观。”外语学习中。思维方式也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有与目的语思维方式直接联系。才能
真正达到。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使用同一文化的思维模式及语言表达方式,则能传递正确的信息;否则,很可能传递错误信息。英语教学就是引领学生养成跨文化意识。认识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而高级英语阶段的教学更加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
高级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能否有效地进行英语文化的教学决定着高级英语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进而对英语人才的文化素质产生直接影响,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1 差异对比
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本国文化与语言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比如,由于文化差异,在荚汉语言中存在不少看似相同实则相异的表达。相对来讲,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如果与源语相同或相近,外语学习的难度就小一些:如果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与源语有差异,差异越大,困难就越大。对比法是克服这种问题的有效办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一些表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的英汉表达,让学生找出这些表达的异同,从而对英汉文化差异。特别是英汉文化在价值观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2 课堂讨论
若课文内容涉及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会准则、道德标准等文化内容时,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教师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文化议题,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搜集资料,对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异同进行对比,并归纳英语文化特征。课堂讨论力求脱稿,各抒己见,时间可长可短,讨论进程由教师主导。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课文“two kinds”反映了两代人、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引导学生对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做一番对比和讨论。将极大地加深对课文内涵,特别是对这对母女关系的理解。这种方法能促进主动学习,符合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年级学生的培养要求。
3 必要阐释
在教材中的有些文化内容完全超出学生现有知识结构,教师应尽可能用简捷明了的语言对教材中的这些有特定含义、难以理解的文化内容进行直接阐释。把艰涩深奥之处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学习《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四课“professions for women”时。有这样一句:“she was utterly unselfish,if there is a chicken,she took the leg;if there is a draught she sat in it,”学生可能会颇感费解:既然无私,为什么还专吃美味的鸡腿:穿堂风让人凉爽而惬意。有什么牺牲可言?其实,英国人的最喜欢吃的是比鸡腿更嫩的鸡胸脯肉:而在较高维度的岛国,坐在有穿堂风的地方并不惬意。靠近壁炉的地方才最舒适。这样的解释会令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结束语
高级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文化的教学。但我们须“从文化的角度教语言,而不是从语言角度教文化。”英语文化的教学贯穿于高级英语教学始终。通过对比、讨论以及教师的讲解,语言文字所反映出的外国文化。将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重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分析批判的能力。而且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一、校园文学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思路
(一)工作思路
通过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建设促进校园文学的发展,充实校园文化建设。
1.物质层面。以文学社团为载体,以社团刊物、文学沙龙等为平台,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校的室内外环境装饰、布置等物质条件有意识地加入一定的文学内涵,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文学渗透,如在中文系所在楼层的柱子上悬挂古今中外文学大家的照片和简介,建立昭通文学陈列室等。举办各类文学活动,营造文学创作氛围,夯实文学创作基础。
2.制度层面。建立健全《昭通学院文学社团管理办法》等专项制度,有意识在其他管理制度中渗透文学建设意识,实现心理体验和引导。例如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校园文学社团的建设;教师发表的文学作品与学术论文具有同等地位,都可以参与职称晋升;学生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作为能力分纳入综合考评内容等。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使得师生们对文学的爱好和需求得到主动发展,形成良好的制度氛围。
3.精神层面。在学习人类社会尤其是与昭通师专有关的优秀文学成果的同时,精神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培养开拓进取的气质和健全高尚的人格。在学习生活的环境中营造校园文学的核心感召力,利用文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构建具有昭通学院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校园文学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学会思维,传授学生基本的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写作、创作能力。
2.通过环境熏陶、创作实践等方式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使这些成果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品质。
3.以文学鉴赏、文学创作实践、文学讲座、文学创作大赛等各类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处理自身的意志、情感、理性等方面的问题。
4.通过各类文学活动加深学生的知识背景,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审视、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学校领导重视,尽最大努力提供资金保障和场地保障。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学建设的重视最早可以追溯到“野草”创立之初。校长李力亲自参加“野草”文学社成立大会,书法家陈孝宁亲自题写刊名。这个优秀传统被后来的历任校领导继承并发扬,如今更是形成了制度。
(二)文学社团活动如火如荼。金秋九月对于农民来说是收获的季节,而对于昭通学院的各个社团来说,却是播种的日子。“野草文学社”是拥有超过一千会员的社团,在五、六千人的地州院校中也许是仅此一家;再加上“太阳潮读书社”等文学社团的推波助澜,这是一支何等浩浩荡荡的文学大军啊!这些种子撒播到昭通的山山水水,又怎能不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师生创作薪火相传。如果说《守望者》等校园文学刊物是学生们的练兵场地,那教师们的创作则是飘扬的旗帜。宋家宏、李骞等老师已经转战昆明,但依然经常回来做文学讲座,参加文学沙龙;杨昭、吕翼等则坚守昭通,带着一帮文学爱好者激扬文字;2008年加入队伍的年轻教师符树芬已有六十余万字见诸各文学报刊;2011年有近10本诗集及专著公开出版发行的著名女诗人夏玲调入我校,加强了文学创作及教学队伍。
(四)文学平台多层建设。在传统领域,各种文学活动、刊物发行一如既往。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有记录可查的文学讲座、文学沙龙、文学研讨会、文学创作大赛等活动有40余场。同时,多层次开发其他文学平台:2006年,语文教育专业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同年,成立“昭通文学现象暨文学评论中心”;2010年,昭通师专文学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挂牌,同年,昭通市文学人才培养基地落户学校;2011年,中文系网站增设“昭通文学”栏目;同年,昭通文学陈列室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陈列室收集了目前昭通作家群发表的大多数作品。它成为昭通学院的一个亮点,成为对外介绍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窗口和阵地。这些文学平台的建设为校园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囊,输送了丰富的营养。
三、工作成效及取得的经验
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如今已经是中国文坛的热名词,而昭通作家群雏形的形成与20世纪80年代昭通师专(昭通学院前身)活跃的校园文化密不可分则是大多研究者的共识。1982年底,昭通师专成立了第一个文学社团“野草”,与当时昆明师院的“银杏”共同书写校园文学活动的新篇章。随后成立“荒原”文学社。荒原“野草”生生不息,昭通学院先后云集了曾令云、陈孝宁、宋家宏、黄玲、胡性能、李骞、杨昭等一大批知名作家学者,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积极参与和示范作用对校园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野草”、“茂林”等十余个文学社团活跃在校园里;《野草》《茂林》等十余种刊物成为学校生生不息的独特风景。野草文学社的创办者们也许没有想到一颗野草却长出了茂盛的虬枝:“1995年,该社刊物《守望者》跻身‘全国百佳民间文学报刊’;‘荒原’文学社社长夏天敏、野草文学社社长雷平阳先后成为鲁迅文学奖得主。”当年的文学爱好者如今成为了文学大家或新秀:1999年,云南省作家协会首期签约作家23人中有7人与昭通学院有割不断的联系,夏天敏、雷平阳、黄玲、李骞、胡性能、樊忠慰是昭通师专的教师或学生,而军旅作家刘广雄则是在师专校园内长大的;其他从昭通师专走向文坛的知名作家及文学新秀可以列出曾令云、宋家宏、吕翼、刘洋、沈洋等一大串名单,截至2012年9月,学院师生进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有雷平阳等8人,进入云南省作协的有樊忠慰等23人。荣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奖、人民 文学奖、十月诗歌奖等文学奖项不胜枚举。
其实,以上只是昭通学院校园文学发展比较突出的风景,而昭通学院校园文学更大的意义在于这里有肥沃的文学土壤和丰富的文学营养!这里有厚重的文学积淀和三十年薪火相传的文学执着!更多的默默无闻的学生受到文学的感染与引领。
四、校园文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示范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校园文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校园文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校园文学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平台;校园文学是校园文化积淀的一种显性载体。学校需要一种氛围。校园文化重在涵养、重在熏陶、重在本文选自《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4年第4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感染,而校园文学恰恰对此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学能起到文化积淀的作用,进而影响和改变一方水土,一方习俗,一方人民。著名学者与作家余秋雨先生便常在他的“文化散文”中启示人们:从长远历史看,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荣辱兴衰之命运,往往取决于该国家与该地区的文化积淀深度如何,教育发展程度如何。校园文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生力军,也必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起到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校企协同
1目前我国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现状
1.1高职院校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意识缺乏
纵观全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大多数教育模式还是处于“教师教,学生模仿”的阶段。认为高职学生入学前的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应该更多地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会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与决策。殊不知,知识脱离了实践只是纸上谈兵[1]。
1.2企业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意识的缺乏
虽然每年年底都会有大量企业来校招收实习生,在毕业季的校园招聘会上也会看到国内外各大知名企业。但是真正愿意长期和高校合作开展协同育人模式的企业少之又少,大部分企业与高校合作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因为开展协同育人模式,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成本,而且前期由于是培养人才,投入大,收益小。但是企业需要理解的是,在协同育人模式中,企业前期培养的人才,在后期可以服务于本企业的相关岗位。这不仅能够为企业创造收益,还能够解决大量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2]。
1.3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通过媒体经常会发现很多大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会出现结不到工资、工资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企业不买保险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现阶段我国对于在校大学生外出实习的相关劳动法还不够完善,学生自身缺乏维权意识,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大多都忍气吞声。最后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避免学生与企业引起法律纠纷,干脆不让企业进入校园。
1.4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模式的单一
有的高职院校虽然会和企业合作,但也只是为了提升就业率,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因此,造成了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实习,只会让学生参与流水线上的生产。而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大赛、合作项目研发等却很少见。同时,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企业管理模式,很多学生娇生惯养惯了受不了企业严格的管理模式,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偷懒、无故旷工等情况,也会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3]。
1.5高校自身教研水平不足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模式,企业需要新产品的研发,必定需要新型的科研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与本科院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再加上有的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不足,实验室所配置的仪器长期没有更新,导致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无法提升。这样企业为了自身效益自然会寻找科研能力更强的本科院校。虽然有的教师会主动与企业合作,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但是大多数高校老师仍然是以学校教学为主,把与企业合作的工作当作自身的兼职来对待;有的教师由于长期在学校教学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也很难处理好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关系,最后导致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生产效率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
2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德国刚刚结束二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为了使本国经济迅速崛起,德国教育家哈肯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旨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下,要求各级各类政府和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助。其目的是不但能够让学生习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本国经济。纵观国内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国产技术就是不如国外技术,这与我国在职业技术方面教育的缺陷密切相关,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社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缺陷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为了能够让高职院校与企业更好地开展协同育人模式,笔者针对以上弊端,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了以下建议,以期能够为国内各大高职院校更好地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模式,提供建设性意见。
3.1高职院校成立校企研究合作小组
高职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研究小组,组长应由学生的就业处领导担任。小组的职责包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优势学科,将符合要求的企业引入校园,例如,可以让高级酒店中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老师。目的是将酒店的优势和特色向学生介绍,介绍在高级酒店中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处理办法,学生还可以利用周六周日参观酒店,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尝试性地参与酒店的管理。由于酒店的经营是以营利为目的,我们在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同时,当然不能让企业吃亏,为了长久的合作,我们必须要让企业也能够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当企业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校方利益受到损害时,这时候研究合作小组就需要出面调解,与企业管理高层制定出完善的调解机制,从而制定出解决双方矛盾的方案。
3.2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多样化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不能够单纯的只是实习,实习最大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各种能力都还需要提升。因此,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应该包括:参观、培训、见习、参与企业管理项目、游学等。例如,参观可以让学生了解酒店的发展史、酒店的文化等,可以让学生增加对工作的兴趣;定期参加酒店的培训可以增强学生的工作业务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懂得如何将自身知识应用于实践;见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酒店的工作程序、管理制度,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参与企业管理项目可以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会管理方法与制度,可以让学生为成为管理人员的目标而奋斗;通过参与企业游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酒店的文化与管理制度,综合各级各类的酒店的风格,学生也可以向自己见习的酒店提出相关建议。
3.3校企双方制定行为约束合同
由于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没有社会经验,为了保障学生的教学活动可以有序地正常进行,以及酒店的经营和管理的顺利开展。校企双方必须制定行为约束合同,要求酒店管理人员在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教学科研相关任务。在酒店参观、见习、培训的学生也应该遵守酒店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若双方有一方违反合同,则根据规章制度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罚。
3.4校企共同制定受益模式
校企协同合作不能损害企业的利益,也不能损害校方的利益,找到校方与企业共同受益的切入点。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受益,而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培养社会应用技术型人才。校企双发协定好,由培养人才有校方和企业共同培养,但最后培养的人才必须服务于该企业,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企业不能损害校方利益,校方也不能影响企业的经济盈利。
3.5企业应遵守劳动法等相关法律
学生是社会弱势群体,没有社会经验。企业应该遵守劳动法等相关法律,为在企业工作的学生购置相关医疗保险等商业险。学生工作时应该保证工作环境的健康,工作时间严格按照劳动法超过8h则应该另算加班工资。同时学生在企业工作应该与企业正式员工一样享受同等福利待遇,薪资发放不能拖欠。
1、首先制定学习计划,认真查漏补缺,狠抓薄弱学科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努力将学生复习状态调整到最佳,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寒假学习!
比如:每天学习时间最少保持在7-8小时(上课时间包括在内);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9:30-21:30。
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但主要是以保证每科的学习时间为主。例如:你数学定的是2个小时,但2小时过后任务还没有完成,建议你赶快根据计划更换到其他的复习科目。千万不要出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局面。
晚上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建议把安排设置为机动,目的是把白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完成的任务再找补一下。
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擅长/喜欢和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不要前赶或后补作业。记住,完成作业不是目的,根据作业查缺补漏,或翻书再复习一下薄弱环节才是根本。
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吧!
寒假中,要认真、客观地对期末考试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同学们在分析“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后,为自己制定一套寒假学习计划,并坚持实施。
因为寒假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所以,寒假学习中要多补习“瘸腿科目”,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如果是,则要抓紧寒假时间,多补弱科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瘸腿科目”拉分。
2、有计划的梳理学科要点,形成知识体系与纲要结构
成绩落后生要静下心来,加强概念、单词和公式的记忆,将初二初三教材上的概念、规律、公式等知识梳理一遍。首先可初步整理出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考 点,找到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使每块知识形成体系。其次要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再次,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课本中的 知识点融汇在一起,理出线索,留在中考后期复习用。
对于语文学科,文科目中文言文有欠缺的同学,可以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通读一遍,掌握相关词语的用法,并在练习中巩固。
数学:平面几何比较重要,在寒假消化老师课堂上讲的基本知识。要多看公式及相关题型,多做证明题,培养解题思路。
英语:听英语广播、看阅读、记单词、朗诵课文,复习必须掌握的语法。每天坚持用半个小时背单词,把不能背诵的单词整理成小卡片,便于随时复习。
物理:掌握电学、力学重要的原理和公式。力学中,分析题比较多,要多做练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要好好复习,并掌握解题方法。
化学:由于初三才学,接触比较晚,感觉生疏,主要就是看课本,夯实基础。
3、收集和整理做过的错题,选择中考真题及时训练
寒假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尽量多做历年中考真题。在做完一套真题试卷后,要及时核对答案,看看哪些题目丢分,弄清丢分原因。通过做真题可了解中考命题范围、题目深浅以及相关题型。
同时,还要把做错的题记录在错题集里,或用红笔作上记号,便于下一次复习。比如,英语若是客观题丢分,要认真研究该题失分的原因,数学或其它科目也可以 用此方法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汇总在一起,记在事先准备的小册子上,开学后请教老师。通过有选择性的做中考真题,可以体会 和熟悉中考题型,同时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使训练更有效。
4、有序安排寒假作业,有选择的让孩子进行“家教”或学科辅导
寒假里,完成寒假作业往往会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放假前两天拼命把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以后的时间光顾着玩,到了开学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另一种是先尽情 玩,直到快开学的前几天才慌忙写作业,保量不保质。因此,寒假要有计划性的安排每天应完成的书面作业,不要作业量要求起伏变化太大。
在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后,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家教”或学科补习。应注意到,过多的假期补课会使学生厌学,并容易发生重复训练。好的课外辅导班和家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但是不要过分依赖家教或辅导班。
关键词:文化艺术学校;建筑设计;动静交织;情景交融
1引言
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始建于1959年,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现形成舞蹈表演、音乐、话剧与影视表演、锡剧表演四大主干专业。多年来,学校以“实践性教学”为先导,以开放的教学理念打造艺术教育的品牌,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并在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上领先于省内同类艺术中专学校。舞蹈专业是该校的优势专业,也是江苏省示范专业;锡剧表演专业是市政府重点扶持的特色专业,市政府每年拨专款培养锡剧后备人才,传承锡剧艺术。目前,学校拟搬迁,重新建设校区,并扩大规模,努力形成艺术专业集群,初步形成规模效益。
2项目概况
无锡文化艺术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藕塘职教园区,在文良路南、显山路东侧、华学路北侧地块中部,规划建设用地7.02hm2(105.35亩)。项目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整个地形比较规则,南北方向长411m,中轴东西方向长170m,场址建设环境优美,中部偏北有自然河道穿过,地势较平坦,南部与拟建设中的市法警中心相邻。建筑基地面积70234m2。办学规模为在校生2000人。地上总建筑面积要求做到38690m2。新校区拟分为文化课教学区、影视动漫舞美设计教学区、戏剧表演教学区、音乐专业教学区、舞蹈专业教学区、实验剧场实训中心、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
3规划理念
现代的教育理念主张“走出课堂”,因此,采取江南式院落的形式,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彼此交流思想、收集信息的平台。见图1的鸟瞰图,本方案注重课堂内外的穿插与交融,强化建筑室内与室外的渗透和流动。这种空间处理以及绿色生态的表现使学生充满活力、想象、灵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寓教于境,寄情于景。
4动静交织
整个校区各建筑间采用多层次的立体连廊连接,具有传统江南园林的神韵;同时,立体化的动线实现了步移景异,既方便学生课间快速转换场所,也提供了多元化的花园平台及艺术舞台,丰富了学生的户外活动。各个教学部分单体全部以园林式游廊连接,使其彼此间联系便捷而又有所隔离,整体建筑布局灵活,功能合理,适合教学活动。校园由北至南,从动到静,给学生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以院落、连廊、骑楼联系着主要的办公、教学区域,通过景观连廊连接着各类活动空间。
4.1入口空间
基地呈狭长形,仅西侧与显山路紧邻,自然地成为了交通出入相接的道路。因此,主、次出入口均应与显山路相接。(1)主入口设置于基地西侧的主干道显山路,主入口处设计具有艺术气息的大门,大门内侧与东侧的教学楼,南侧的行政楼共同围合形成园林式入口广场,与北侧的实验剧场和专业教学楼隔河相望(图2)。(2)次入口设置于地块的南侧,通过建筑周边的环路于主入口相接。次入口紧邻运动操场,有利于运动操场与宿舍区的总体布局,把喧闹的运动场与安静的宿舍环境区分开,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4.2功能空间
文化艺术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其功能复杂,门类繁多,需要首先梳理各类功能空间分类,实现动静分离互不干扰,但又需相互联系紧密,方便学生上课、生活;同时需充分考虑校园分期建设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4.2.1以教学活动分区整观地块,贯穿基地中部偏北的自然河道将基地划分为南北两块。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动态的、相对较喧闹的实验剧场和各类专业教学楼组合成剧场专业教学楼区,集中放置在这条河北侧地块。将实验剧场放置在显山路和文良路交叉口东南侧,既有利于实验剧场对外服务,又有利于实验剧场未来实现与校区共享的商业模式,方便剧场和专业楼之间相互调用。而将相对静态的文化课教学楼、影视动漫楼、行政楼、学生活动中心和图书楼放置在河南侧地块中部,通过立体花园平台紧密组合成行政教学楼区。设计轻盈的连廊横亘在自然河道之上,像江南园林中轻盈的虹桥,将专业教学楼区与行政教学楼区诗意般地连接在一起。文化课教学楼、影视动漫楼,行政楼,学生活动中心和图书楼通过立体花园平台紧密组合成行政教学楼区。串联该区域的立体式空中花园平台不仅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楼与楼之间的沟通,也为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场所,吸引学生课间走出教室,平台上跳跃的层次丰富的游廊系统不仅能遮阳挡雨,结合校园的入口广场,也是整个校园文化艺术景观的。4.2.2剧场专业教学楼区实验剧场和舞蹈专业课教学综合楼直接对接组成剧场专业教学楼区,若干练功房紧邻实验剧场侧台和剧场化妆间,极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和利用率。各类专业练功房轴线尺寸为标准的正方形,面积为200m2左右,最大的练功房400m2左右,层高达到7.8m,净高约7m。剧场舞台达到了净高23m,台口高10.6m,以满足学生走场的标准要求。剧场专业教学楼区结合舞台的下沉空间设置地下停车库和地下设备用房。4.2.3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部位,设置艺术化的游廊空间。大厅、楼梯部位采用落地玻璃,将优美的绿化引入室内,使得内外空间相互渗透、交融,创造出文化生态建筑的空间形态。4.2.4以生活活动分区整个建筑布局关系清楚,建筑空间非常丰富,既照顾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也考虑了整体的建筑效果。(1)食堂、洗浴中心及宿舍楼放在地块南端靠近公共花园一侧,远离园区主干道,形成后勤生活区。食堂后场既可隐秘不干扰其他空间,同时也为宿舍区创造了静谧、舒适的休憩环境。(2)食堂和洗浴中心均在一层铺开,极大提高了面积利用率,省却了垂直交通面积和不便。食堂可满足两个承包者的独立使用。其上安置了音乐琴房,琴房设于食堂的上方,与教学区建筑群在布局关系上若即若离。既能使响亮的音乐声与教学区隔离开,又能学生上课时身心愉悦,也有效阻隔噪音,减少干扰。(3)考虑到艺校男少女多,比例不协调的矛盾,本案将男生宿舍设置在洗浴中心之上,同时在男生宿舍楼的东侧布置了独立的专家公寓,考虑到专家的年龄都偏大,特此配备了电梯。女生宿舍一期宿舍与二期宿舍通过一层的管理用房连接起来。方便女生宿舍管理的同时也节约了管理的成本和面积。宿舍房间均为六人标准学生宿舍,设置两个厕位,两个洗漱台盆,可进行简单洗漱。每个房间均设有阳台。(4)运动场看台位于宿舍区的西侧,看台下方设置储藏间。节约面积成本的同时丰富了建筑空间的效果。
4.3交通流线
4.3.1出入口校区对外共设两个车行出入口,均位于西侧主干道显山路一侧。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又同时满足消防的需求。另外,校区西北角实验剧场由于有对外经营的需要,故设置一个对外的人行入口广场。4.3.2车行系统交通流线清晰易读,门卫可以同时控制进出校园和实验剧场外来车辆。本案沿地块周边设置了双车道宽的机动车道,贯通了舞台装卸场、食堂后场等辅助后勤广场,同时,沿车道设置停车位,方便日常使用。原则上限制机动车深入校内行驶(消防除外),基本实现了人车分流。鉴于对校内交通安全的考虑,道路规划在满足学校常规使用的前提下,注重控制行车干道尺度。校区的主干道规划宽6米。校园内车行道路尽量靠近校园周边,减少车辆对教学环境的干扰,校园内的各个功能区则挂接在主路上,联系便捷顺畅。车行交通以外的广场和硬地以步行空间为主,从而达到校区内“人车分流”的目的。沿主要建筑周边设置消防车道,满足校园消防要求。4.3.3步行系统步行系统通过二层贯通的游廊连接,实现了立体化步道,动感十足,步移景异,能够满足师生行走到校园内任意建筑空间。校园步行系统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出发,院落,绿化,水池和硬地共同构筑起师生活动的骨架,形成人性化的步行空间;完善的步行系统与的车行系统有机结合,使校园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园林生态校区。校园内,各教学楼之间、教学楼与行政楼之间设置连廊步行通道,使教学区和活动区的联系极为方便。连廊上串联着主要建筑的入口,形成连接各建筑的灰空间。4.3.4.静态交通校园内充分考虑了机动车与自行车的停放问题,机动车辆停放分为地上和地下停车方式。考虑到机动车辆的普及,校区考虑集中地下停车,地下车库位于自然河道的北侧,集中设置在专业教学楼区地下,可以与实验剧场的地下空间结合在一起建设,节约建设成本。地下室面积为10334m2,设计200辆左右的地下停车位。主要校门附近设置地上临时停车位,校区内各类机动车辆的停放就近分散安排于各功能区建筑附近。非机动停车主要设置在地上,方便师生停放。
5情景交融
5.1江南水乡建筑风格
借鉴无锡江南水乡的城市肌理,提炼江南建筑神韵,整个校区建筑单体采用江南水乡的格调。新艺校建筑功能复杂多样,有效面积使用率要求高,本案在设计中尽量使建筑布局紧凑,压缩不必要的公摊面积。总建筑面积为49010.0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8676.0m2,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0334.0m2。
5.2建筑设计
文化艺术学校建筑设计不同于其他建筑设计,因其学习科目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建筑空间组合的规范性。校园各类建筑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相互呼应,和谐共存。校园规划方案单体建筑造型的主要风格特征以现代、简洁、质朴为原则,结合传统文化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功能,综合考虑经济和美观因素,力求真实合理的结构形式、典雅的建筑体形、自然的空间形态,细致的建筑细部和统一的建筑色调,体现舞蹈艺术的优雅空灵,营造出既体现传统江南园林神韵,又现代宜人的文化艺术校园的建筑环境氛围。
5.3充满艺术灵气的立面造型
注重标志性建筑的立面设计,整体校园立面色彩以传统江南建筑灰白为基调,注重建筑造型简洁美观,充分与江南传统文化相融合,以一种张弛有度的姿态,呈现出整个校园的面貌,谦虚稳重之中不乏一种自信豪迈之气。立面造型强调其文化内涵、精品意识和学校建筑特色,良好的建筑群体造型在城市中产生独特的标示作用,同样也会增加其亲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建筑的收放自然有序使自然环境要素与校园空间相互融合,形成多层次的丰富的空间组合形态。本设计充分运用点、线、面结合,曲直相间、刚柔相济的造型手法,以现代简洁的处理使建筑产生鲜明的个性,尺度适宜的实墙面与玻璃面虚实对比,体现现代建筑形体感强、简洁宜人、极具艺术灵气的风格特点。
5.4景观绿化
为了使校园整体布局不过于零散,有分有合,我们合理的整合了功能相近的空间,使其趋于相对围合形成组团,咬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多层次的主题景观,也实现了步道的趣味化、立体化,达到步移景异的江南式园林的感觉。如,实训艺术广场景观、剧场入口广场景观、校园入口广场景观、行政文化中心景观、宿舍景观花园等等。清晰的景观脉络,结合院落小品烘托出一个开阔、现代、绿色的校园环境。每个小院落中布置开放的景观空间,营造出优美的环境,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所和可驻留的空间,景观绿化与教学体系相辅相成。主干道与步行空间均是绿化的主体,作为学生遮荫避雨的天然屏障。鸟语花香,水声潺潺,为整个校园的生活增添活力。希望莘莘学子在自然、活泼、趣味的环境下舒缓压力,放松心情找到学习的乐趣。我们致力于体现那个如诗如画的清丽江南。不但要在外观上营造一个绿色的学术氛围,更要塑造一个清新隽永的文化艺术的精神家园。
6结语
通过对无锡文化艺术学校建筑空间的设计分析,其动与静交织、情与景的交融展现了一个开放的艺术气息极强的院校形象,它不会使人望而却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亲近感,学子走进校园渐渐融入其中。感受身处其间的舒适和心境的平和,同时暗喻了这个学校的广阔胸襟。
参考文献:
[1]杨洲.艺术•学院•空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学楼设计创作[J].建筑学报,2007(8):14-21.
[2]孙天文.动静虚实千百年传统与现代空间概念之比较与分析[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2):10-13.
一、学校文化管理的内涵
笔者认为,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标的尊重人性的管理。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开发人的潜力是文化管理的基本特征。
所谓学校文化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以师生共同价值观念和信念的确立为核心,通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激励和规范师生的行为,增强群体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整体提升。
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来说,只要有管理,就有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学校管理也同样存在,不过,与企业不同,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文化群体”,这个“文化群体”的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学校是最有必要实施文化管理也必须实施文化管理的机构。
二、学校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学校的主体要素,使学校实施文化管理成为必然。那么,现代学校如何构建文化管理模式呢?
第一,要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
教师有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认同文化管理的内涵,才能自觉地参与文化管理。同时,这也是教师育人素质的基本要求。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首先是道德素养。“正人先正己”,“治学从教,贵在有德”,说的就是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是做教师首要的和必要的条件。学校要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使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具有文明的教学仪态和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要培育教师的现代化思维方式。教师的现代思维方式包括求真意识、理论意识、创新意识、批判意识和主体意识等。学校要大力倡导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教师提供必要和必需的教育理论读物,开展教育理论探究活动,鼓励教师树立问题意识,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要把工作反思作为教师发展的推动力,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用崭新的现代教育视野,引导教师自主发展。要把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适时地体现在学校文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引领教师形成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课堂观,从而刷新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育境界,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师以现代教育思维方式思考教育、思考学生、思考自身发展、思考文化管理,自觉地成为学校文化管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
第二,要全力建设师生发展的“精神家园”。
归属感、被尊重的价值环境、有效的精神对话平台、融洽关爱的心灵空间,是“精神家园”的重要特征。学校要尊重师生个性,引导个体之间也认同个性价值。然后在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个性,这两个方面就构成了尊重的内容。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对话交流机制,领导与群众、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之间都可以进行自由平等的心灵交流,从而实现价值认同和境界提升,营造一个融洽关爱的心灵空间。同时,要引领集体舆论的正方向。这是因为,集体舆论就是集体存在状况的表达,透过集体舆论,可以看到一个集体的精神世界。正确引领了集体舆论,也就把握了文化管理的正确导向,实现群体“精神境界”的提升。
第三,文化形态的呈现要以文化管理为核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文化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要以文化管理为核心,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发挥其文化管理功能。
具体到制度文化,不仅是指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注重制度的内涵,特别是制度层面深处的人文色彩。作为文化形态的制度应深含着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体现着人的需求和愿望,成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保障。
精神文化要立足于教师的信息需求和心理健康来建设,发挥好“信息推力”和“精神激励”的作用。其中,信息推力的有效支持就是读书学习。学校要有计划地增购新书、报刊、杂志,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要为教师培训提供支持,满足教师发展的信息需求。同时,要完善各种奖励和先进评选措施,通过开展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激励教师自主发展;并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多形式地疏导教师的压抑情绪,让教师愉悦发展。
关键词:阅读文化;高校;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250-02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学生的阅读仍围绕应对考试而开展,局限在对于考试课程的学习。虽然为了高考学生读书不少,但是更多的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由于学生并没有掌握真正的阅读方法,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阅读指导,因此在其对于阅读的思维模式上依旧停留在盲目的选择之中。阅读是对于师生开展的一项心灵建设工程,不仅仅是时间、经历和金钱上的投入,它更是学生智慧和技巧的融合。因此图书馆要通过塑造优良的校园阅读文化的行为方式,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一、强化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高校学生在高考之前并没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图书馆,或者仅仅与初高中的图书馆或者公共图书馆的接触,但不能达到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进入大学之后面对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化管理,便出现了很多学生不会利用或者是不能够很好利用图书馆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图书馆可以从强化学生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等几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新生入馆教育。从大学生入校开始入手,以新生适应性教育为契机,以讲座形式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分布,图书馆的基本使用方法,图书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电子数据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这样就能使大学生在经历过高考之后,从紧张学习计划中释放出来的空余时间得以填充,并且能够熟悉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为强化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其次,通过讲座或者在课堂中夹杂阅读方法的传授,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专业课教师或者图书馆资深工作人员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此外鉴赏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十步阅读法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可行的读书方法。将这些有价值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在其固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强化阅读方法,使其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再次,通过在学生中开设社科信息检索、图书分类法等阅读技巧课程,以加强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高校学生对于信息的检索量是巨大的,但是更多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明晰如何检索,如何使用数据库,甚至不了解如何使用电子阅读浏览器。因此在有必要将图书馆学的一些基础课程作为全校通识类必修课程进行修读,高校图书馆自身参考咨询服务人员可以作为任课教师,对其进行授课,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传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才可能使学生更好利用图书馆。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高效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最后,高校图书馆可以与教务处或创业教育学院联合,开辟学生“读书工程”。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一定的图书阅读量,进而撰写读书报告、读书心得,通过专业老师的评阅,最终获得相应学分。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馆藏资源量,在分析不同背景学生阅读需求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阅读书目以供参考。并根据不同书目配备不同的指导教师,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阅读进行约束要求以及专业指导,同时这种修学分的方式还可以减轻学生通过考试取得学分的压力,使学生将阅读方法合理利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数量,还能保证其阅读质量,提高阅读的深度。
二、以阅读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阅读情商
阅读活动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需要人们长期以来在对图文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解、吸收、积累并将其转化为个人意识形态。阅读情商是读者求知行为整体的情绪和适应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读者对于阅读的一种认知体现。它直接影响着阅读活动开展的效果和范围。此外,高校图书馆对于高校学生具有教育作用,应肩负起对于高校学生阅读情商提升的重任,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赢得师生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关注,使高校学生更加自主地走进图书馆,走进阅读。从而在学校环境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建设校园阅读文化。
高校可以每学期举行一次图书集市活动,为学生提供打折图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趣味海报以及展览等形式鼓励学生在图书馆进行阅读活动;同时可以向学生及当地图书馆发出捐赠图书的倡议,甚至联系书商尽量安排图书集市活动;以高校图书馆为主要阵地,联合学校学生社团开办专业性阅读类刊物报纸,学生社团进行全部工作流程实现自我管理,高校图书馆派专人作指导并给予支持;图书馆举办读书讲座、读书问卷调查、读书经验交流、文学沙龙,诗文朗诵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
此外,高校图书馆要为阅读活动做好保障工作。图书管理员及管理者们保证图书馆一直对学生常开,并且一切资源使用便利。在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的同时,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交流和互动。关注国内外读书活动的信息动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与时尚接轨,不断更新活动内容,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读书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发挥学生读书沙龙的作用,组织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大赛等活动。高校图书馆的活动一般是针对学生的,很少有教师参与(例如互动讲座、交流会之类也只有极少部分的教师参与),而且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本校范围内。对于图书馆而言,服务对象并不仅仅是学生,也应该包括本校的教师,还可以是其他高校的教师、学生,资源服务共享才能使读书活动意义更深远。
团队名称:
寺庙文化及宗教社会意义学习实践团
负责人班级、姓名:
国贸1301B 刘玉玺
实践的时间、地点:
实践内容的介绍:
上午10点,我们小组成员按照计划拟定准时在学校集合,然后自学校出发,乘车约一小时到达陶然亭地铁站。开始寻找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法源寺。当我们辛苦找到法源寺之时,我们的心中没有因为炎热天气而引起的一丝烦躁之感,而是缕缕喜悦之感涌上心头,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炎热的天气。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马不停蹄的按照计划好的展开行动。我们先是全体参观了法源寺,“布局严正,宽阔庞大”是我们对法源寺的第一印象。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像。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整个法源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无处不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每个游客也都很虔诚,安静并不失严谨的做着自己的事。
紧接着我们在寺外分发早已制作好的调查问卷,通过收集数据更好的分析宗教对普通人的影响。在分发问卷时,许多游客和我们成了好朋友,他们在了解了我们的用意后,热情的帮助了我们,同时和我们就宗教的意义与我们展开了讨论,使我们获益匪浅。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按行程依次去了雍和宫和白云观,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我们不同的经历收获了相似的感受——宗教指导着人们向更美好的事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