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2 18:24: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知识目标:
黄帝其人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期的禅让。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讲故事和短评的形式,培养学生表述能力以及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思想目标:
通过学生讲述的历史传说故事,使学生感受到黄帝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以及炎黄子孙对黄帝的崇敬,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炎帝与黄帝的贡献,尧舜禹和禅让制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实质。
教学设计:
本课可通过在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基础上,由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和教师讲解深化知识形式,使学生形成某些正确的历史观点。
板书:远古时代的传说故事会
几个主要传说: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远古时代的历史,除了考古发掘材料是可靠的以外,古书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神话与传说也是值得注意的。它虽不完全真实可信,但和可靠的材料相对照,却也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我们中国人,无论在祖国还是在海外,每当提到炎黄子孙这个充满感情的词的时候,总是心情激动。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尧舜禅让又是怎么一回事?远古时代的一个个传说将帮助我们揭开一个又一个谜底。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远古时代的一些传说故事。
学生讲故事之后,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解,运用问答法。
注意讲解:
1、“炎帝与黄帝”一目,叙述了炎帝、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这部分内容属于古史传说。由于这些传说见之于古代历史记载,并且经常为人们所引用,教师在这里应引导学生将这部分材料与大汶口文化后期的考古材料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历史感。炎帝、黄帝、蚩尤是约四千多年前分别居住在我国西方、北方和南方的三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在向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发生了冲突,也产生了联系。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以及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适应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发展趋势,奠定了日后华夏族形成的基础,因此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在这里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和材料阅读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2、尧舜禹的禅让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讲清它的关键在于: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第二,被推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第三,禹治水成功,说明为群众办事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3、大禹治水的传说可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可贵的工作精神。还要指出禹身分转变直接关系到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建立。
补充资料:
1、炎帝与黄帝
炎帝,姜姓,号神农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方(今陕西南部岐山一带)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是原来居住在我国西北(今陕西北部)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蚩尤为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九黎原住在我国东南部(今山东、安徽一带)。三个部落联盟逐步向我国中部地区推进。结果是九黎最先进入。当炎帝也推进到我国中部地区时,与九黎遭遇,双方发生冲突,经过长期斗争,九黎得胜。炎帝被迫逃往涿鹿(今河北怀来县或涿鹿县),与早已移居在那里的黄帝联合,共同对抗九黎,这就是“涿鹿之战”。九黎战败,蚩尤在战斗中被杀。九黎的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另一部分南下与苗蛮部落联盟居住在一起。炎帝和黄帝在共同打败九黎后不久,他们之间又在阪泉(今河北怀来县)地方发生了大冲突,这就是“阪泉之战”。最后炎帝被打败,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盟结成了新的联盟。炎帝、黄帝和部分九黎结成一体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尧、舜、禹的禅让
部落联盟设联盟会议,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该会议的成员。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兜(Huāndōu)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才推举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舜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用禹治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舜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的禅让,已经可以看出原来老的联盟首领已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因此,当时的禅让制在实质上仍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导入环节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时间有限,通常只有3~5分钟,因此必须短小而有效。但有些导入平淡无奇、拖沓冗长、偏难……在新授课时通常起不到良好的铺垫效果。导入不精彩会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对新课的期待降低,注意力会渐渐不集中,课堂气氛渐渐沉闷,而学生听课状态不佳往往会使教师讲课的情绪变差,这两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堂课失败。
导入因其重要性备受语文教师的关注,然而对孩子学龄特点的漠视、对课标精神的忽视,使导入往往无的放矢,高耗低效。低年段语文课堂导入尤其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课标中的相关要求。利用具有启发性、形象性、新颖简洁且充满趣味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可以有效激发低年段孩子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开拓思维,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失败导入的问题透视
笔者经过梳理,发现低年段语文课堂中失败的导入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有些导入过于难,忽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储备,不但没有起到激趣的作用,反而使课堂冷场;有些导入过于“偏”,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导入与文本的关联程度不高,使学生兴奋点偏离了主题;有些导入过于“繁”,设计复杂而且冗长,偏离了教学的重点,使课堂增负减效。
表现之一:忽视起点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某教师在教《狼和小羊》时说:“孩子们,让我们来比一比谁掌握的成语多,大家想玩这个游戏吗?”一听到玩游戏,同学们都热情高涨地答:“想玩!”“先请同学们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同学们一听,都傻眼了,愣了半天,只有一个同学答出了:“狼心狗肺。”老师如获至宝,赶紧追问:“这个成语中的‘狼’有什么特点?”这时,同学们都面面相觑,默不作声,老师只好话锋一转:“同学们还能说出带‘羊’的成语吗?”某个孩子答出了:“羊入虎口。”老师又马上追问:“这个成语中,‘羊’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们还是答不出,这时的课堂就彻底冷场了。虽然后面正式学习课文时,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同学们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了,但是一开始的不成功导入,学生的学习情绪一直不高,参与面不广,导致整堂课效率低下。
其实,用说成语的方式提问,让学生概括狼和小羊的特点,这样的导入用在高年级或许可以,但用在低年级就不合适了,教师并没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提问。如果老师能用简笔画画出凶恶的狼和柔弱的小羊,在学生的一片崇拜声中适时提问:“喜不喜欢狼和小羊,为什么?”我相信,同学们很快就能说出狼和小羊的特点。
表现之二:南辕北辙
一位教师在上《大禹治水》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都很喜欢孙悟空吧,觉得他很厉害。他会七十二般变化,手中的金箍棒更是助他除魔降妖。你们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从哪儿得来的吗?传说大禹治水时,测定海水深浅的神铁留在了东海,就成为东海龙宫的镇海神针。斗一样粗,二丈多长,重13500斤,后来被孙悟空得去,称为‘如意金箍棒’。那么,大禹治水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老师本想把“孙悟空”请来帮忙,使枯燥的课文变得生动有趣。老师也了解低年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但是,作为中国古典名著的《西游记》很多学生在上学前就多少接触过,对孙悟空及金箍棒的兴趣立刻被唤醒,学生不由自主地问了很多与金箍棒相关的问题,对大禹治水的故事反而没有了学习热情。
低年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限,把握不好学习方向,就会南辕北辙使错了力气,课堂变得低效甚至无效。如果老师能直接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背景导入,既满足了小朋友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又能很好地为课好铺垫了。
表现之三:拖沓冗长
某一位教师在教《欢乐的泼水节》时,她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里面生活着56个民族,你知道有哪些民族吗?”学生回答之后,她又追问:“你了解这个民族吗?你知道这个民族有哪些特别有趣的风俗?”因为话题开放,学生很兴奋,畅所欲言。三分钟过去了,尽管很多孩子还在不断举手,老师赶紧说:“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再让同学们发言了。你们知道傣族人的生活吗?”老师请了几位学生回答,但都没有说到要点,于是自己从傣族人居住地、服饰、饮食特点以及风俗人情方面逐一介绍,最后聚焦到泼水节这一民俗,又花了十几分钟。下课铃响,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也在意料之中。
《欢乐的泼水节》以介绍民族风俗特点导入也无不可,但是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无需展开,讲到傣族时,只要播放一段傣族人民生活的视频,就能让学生们全面直观地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生活。
另外,有的教师教学风格比较开放,喜欢跟学生开开玩笑、卖卖关子,时间花了,收效甚微;还有的教师在导入时过分地夸大自己的作用,把导入变成了个人的展示舞台,学生看得欢,但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理解的内容也相当有限,可谓是“热闹之后一场空”。
二、成功导入的策略建构
导入要想成功,教师就要注意其与文本之间的关联程度,帮助学生把握关键点。导入的难度不应太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此外,还应了解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为整节课的教学落实课标精神做好准备。
策略之一:激发好奇,产生学习期待
1.故事导入
本着“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的原则,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创设故事情境的导入方法,寓教学于故事之中,带学生入情入境。例如:笔者在上《“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外国朋友,他的名字叫汤姆,汤姆是美国纽约市一位非常著名的建筑大师。他小时候特别喜欢钓鱼,有一次,他跟爸爸夜晚出去钓鱼,发生了一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情。到底是怎样一件事呢?”这样的导入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勾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拉近了学生和主人公汤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主观上去了解汤姆,关心汤姆,从而对文本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
人人都爱听故事,低年级的学生更爱听故事。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能丰富低年级孩子的情感,通过故事牵线搭桥,很容易把学生们从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教授新课时,教师们如果能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补充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文本对话就容易多了。
2.谜语导入
在一节新课开始时,教师巧妙设置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努力又能解开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有效保持和延长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一个谜语,一个动作就可能带来一阵欢笑,一片温馨,使得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3.游戏导入
某教师在教授《雨后》时是这样设计的:先齐读课题,接着设计了两组词语接龙游戏,学生分别以小组为单位,用开火车回答的方式来参与这种词语接龙的填空游戏:第一组是针对上课的要求设计的:大声地
( )、认真地( )、快乐地( );第二组是巧妙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 )的树梢、( )的泥裤子、( )的小辫。因为简单、容易操作,又是用游戏的方式,低年级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争着为自己的小组增光。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既达到了课堂要求,又通过认真浏览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真是一举数得。
洛克在《教育漫话》里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要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同时儿童的情绪和注意的紧张程度都比较高,是实施教育的好时机。安排游戏导入新课,让儿童开始上课就享受乐趣,而且能在乐中诱发他们的创造激情。
策略之二:紧扣课标,导入坚守本位
1.质疑导入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须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读书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读懂书,才能真正做到无疑。一位教师在上《“黑板”跑了》第一课时,先简单介绍安培的生平,再板书课题,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发现了引号,老师马上追问:“黑板为什么加引号?”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这不是真的黑板,有的学生说为了突出黑板在课文中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说黑板怎么会跑呢……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任何评价,只是说:“等我们学完课文,答案不用我说,你们自会了然于心。”多么巧妙的回答,可以想象同学们是带着怎样认真钻研的精神来学习这篇课文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了。这位教师真正起到了点拨、引路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的质疑能力应从小注意培养和训练,导入环节也可有为。
2.谈话导入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阅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新课导入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展开,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从而落实课标精神。某位教师在上《母亲的恩情》时,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再板书“母亲”这个词,让学生认真看,仔细读。教师娓娓道来:“读到‘母亲’这个词,同学们的脑海中可能会想起一个动作,一个词语,一个表情,一幅画面,谁来说说?”一个学生答:“妈妈总是抚摸我的头。”教师总结:“这是爱的抚摸。”一个学生答:“妈妈总爱唠叨。”教师答:“爱的唠叨你能品味出来吗?”另一个学生答:“我妈妈总是辅导我学习。”师答:“这是爱的责任促使她这样坚持下来的。”教师又请了两个同学回答,最后教师总结:“这一切都是母亲给我们的爱,赋予我们的恩情!”
这位教师谈话导入的切入点很巧妙,由母亲联想到的动作、词语、画面,人人都有话说,而谈话的中心都是围绕母亲的爱和恩情展开的,为学习课文的感情基调做了很好的铺垫。
3.想象导入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新课标里也要求阅读课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低年级教学中,还可让导入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然走进老师设计的童话世界情境中。例如:一位教师上了一堂口语交际课——续编故事。上课伊始,她没有一进教室就走上讲台跟同学问好,而是站到一旁默不作声。这时一个学生戴着小鹿的头饰慢悠悠地走进教室(这是事先安排好的),才走了几步,另一个学生戴着小白马的头饰急急忙忙向他跑来,“小鹿”问:“小白马,这么着急干什么去啊?”“小白马”把嘴巴凑到“小鹿”耳朵边说着悄悄话。此时,老师请学生想象小白马会对小鹿说什么,小组合作把故事续编下去。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演练结合,把故事续编得有声有色。
我欣喜。作为一名参与式教学培训的县级专家,在这几年的参与中收获着,发展着。很多的老师从中发现实现教育公平的契机,发现实现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可能,借着项目组严谨、科学的培训东风,努力学习,再把学到的参与式理念、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摸索出符合教师自身特点,符合学生学龄特征的行之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趣效双赢。
我震撼。此次教学竞赛不仅充分展示了教师在参与式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学风格,还证明了参与式教学的确是人人快乐参与,个个获得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有效方式。参与式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是一种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观。在这种理念指引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自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比赛的每个环节,无一不渗透着人人参与,个个发展,趣效双赢的主导思想。并且打破以往只看台上不看台下,只看老师不看学生,只看课内不看课外的传统做法,采取按照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情反馈、参赛教师反思四个环节分别打分的方式,对每一位参赛教师的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第一个教学设计评环节中,主要评价教师是否把握住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是否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过程是否能实现教学目标,此次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否检测等。在第二个教学过程环节中,主要评价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应变能力,语言魅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生生互动是否积极,学生是否能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等。在第三个学情反馈环节中,主要评价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组织的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最后一个教师反思环节,主要评价教师是否在参与中获得发展。综上所述,虽不能把所有环节的评分标准罗列出来,但仅此几点也不难看出,参与式教学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发展,又关注教师的发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既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参与式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优化学习小组,有效设计学习活动3个方面入手。1?郾培养倾听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沟通交流中得到发展,其中最为关键且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就是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只有会听,才会交流,才能抓住中心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爱听,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澜沧县参赛教师执教《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从任务的交代,活动的衔接,对学生的评价,全过程贯穿了倾听能力的培养意识。比如,用规则强化倾听要求,用言语奖励倾听认真的同学:“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当好小小监督员监督老师是否读得准确。”当有同学指出老师读漏了一个字时,执教老师非常欣慰地表扬学生是最棒的小监督员,于是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兴致勃勃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说,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课堂组织既紧凑又生机盎然,学生听完课意犹未尽。
2?郾优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小组合作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授课时不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课堂教学留给大家的印象将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讲解,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听讲的画面。在此次教学比赛中,有些教师随意分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小组中学困生养成了依赖优生的习惯,懒得动脑,不愿动手。而学困生较多的小组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多,活动后得到的收获不太令人满意,对合作探究活动产生了厌烦心理。有的小组在讨论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课堂显得比较乱。
有些教师在分组时下了一番苦功,在开展教学时,首先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教师为什么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组员怎样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组长的职责是什么,并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位学生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其次是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教师强调小组间团结协作,以小组对抗赛、小组成员接力赛、开火车游戏、组间正反辩论等形式组织教学。这样的课人人参与、人人振奋、人人投入、人人有收获,使课堂学习充满活力,学生的集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体现。这样开展参与式教学,既促进了学生间的积极互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发挥了优秀生的学习潜能,又增强了学困生的自信心。
3?郾有效学习活动的设计。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首先,任何游戏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要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不要为了开展学习游戏和学习活动都搬到教学中来,这样反而起不了很好的作用;其次,游戏活动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尽量满足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教师可以从儿童普遍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入手,从平时与儿童交往的经验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儿童强烈求知欲的游戏活动,帮助儿童在趣学、乐学的学习活动中尽快达成教学目标。最后,游戏活动的操作性要强,教师少讲、精讲,将语言实践的空间与机会还给学生。例如,此次参赛的德钦选手余湘老师在进行生字教学的过程中,自制生字红果任务单,这任务单里既包含了学习生字的方法指导,又强化难认字的记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书写、纠错、找方法,把生字红果摘下来。这样,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本课所学生字,还有效提高了自主学习汉字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操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42-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操作能力,是新的世纪、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创新意识、实践操作能力,使之成为善于思考、乐于创造个性鲜明的人才呢?
在我的数学课堂 教学上,我是这样做的:
1 巧设导语,激思启疑,调动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好奇、好胜心强,情感容易触发。我正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设计导语时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可感情景,让他们置身其中,由此积聚情感,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使学生的思维在我还未讲解新知识之前已置身于求知的前沿,由此来唤起创新意识。
如:讲小学五年制第八册课本中《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一上课教师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平时都是老师出题考大家,你们想考考老师吗?好,今天,我们调换角色,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我很快就会判断出是否有约数2、3、5。相信吗?来,试一试。
这样一说,同学们可高兴了,尤其平时学习差的,更是绞尽脑汁出数,想难倒我。有的说:867461 有的说:9999999988......因为,我已经掌握规律,当然对答如流。这下学生傻眼了、服气了,一个个迫不及待的问:"老师,你是咋知道的?"这时,我慢慢地非常自豪神秘地说:"其实,老师也不是神仙,只不过比你们领先掌握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而已。你们想知道?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另外,我还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不同对象的学生采用了直接导入法、设问导入法、启迪导入法、组装导入法、添字导入法、变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学起与思,思源于疑"。产生了疑惑、困惑,引起了思考、好奇,便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知识,创新从这里开始起步。
2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已明确指出: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得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把现成的知识和理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有目的、有计划的悉心指导,把发现和创造这些知识的思维过程交还给学生,使他们在观察、思考、分析、综合中掌握所学的内容,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因而,无论讲什么类型的课我都精心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设计合理的教法学法,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再现过程中来。
比如在讲五年制小学第九册课本中《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概念总结法则的。
①、请每位同学拿出准备好的12跟小棒,让他们根据算式12×12 1234×12×1412× 56的意义取相应根数的小棒,让学生说说如何想的?
生答:因为12×12表示12的12也就是把12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所以
12×12=12÷2=6 12×34=12÷4×3=9
12×56=12÷6×5=10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②、练习:20×35 100×710
③初步尝试:4×23 12×37
使学生产生矛盾,并引导学生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矛盾(4×23=4÷3×2=34×2)由此转化成分数乘以整数
④再次尝试2×512 19×217
⑤引导观察,总结法则
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所学内容,而且完全成为探索新知识的主人,参与到知识的再现过程中来,学会了学习,增长知识和智慧,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
3 大胆创新,精设议论题,还给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
每一个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教师最怕学生在课堂上胡扯乱说一气,尤其是做公开课时,因此就像大禹治水一样,上课总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得紧紧的,让他们的思维总沿着自己挖好的渠道走,但我认为作为跨世纪的青年教师,应扯下怕出丑的面纱。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平等的、新型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的、大胆的思维空间翱翔,使他们在辩驳争论中获得新知。
比如小学五年制第七册有这样一道归一应用题:
"某修路队要修一条长3600米的公路,5人修了1500米照这样计算,余下的几天修完?"
我除了引导学生用课本上的解除法外3600÷(1500÷5)-5,(3600-1500)÷(1500÷5)外,还启发学生开动脑子,小组讨论,又发现了
5×(3600÷1500)-5 5×(3600÷1500-1)
5×[(3600-1500)÷1500] 5÷1500×3600-5
5÷1500×(3600-1500)等五种方法。
由于我的数学课学生发言自由惯了。而且提错了,不指责。疑对了,疑好了,更是给予鼓励,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求疑的积极性,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过有时,说真的会出现令我很难堪,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件,那是今年三月份的事。
一天,县教研室组织几个学校五年级数学教师来听课,提前又没有给我打招呼。当我进教室准备上课时,抬头一看,慌了!这一节是复习课处理练习十的10-12题和学习巩固39页的9-11题,这怎么办?没办法复习课就复习课吧!你说气人不气人,当处理学习巩固39页的第11题:
"加工一批零件,甲4小时加工了120个,乙5小时加工了175个,甲乙两人的工效比是多少?甲的工效比乙的低百分之几?"时,在我和学生一块解答出了这道题,并让学生说出了思路:
第一问(120÷4):(175÷5)=30: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