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3 03:32: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乌鸦爱妈妈课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保持,又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因此凡是生动的,具体形象的,形式新颖的,色彩鲜艳的事物,就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而运用电化教学恰恰符合孩子的这一特点。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一节课中, 教师要巧妙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触景生情。因为鲜明、形象、 生动的情景会使幼儿产生相应的联想,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幼儿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喜新、好奇、求趣。在语言故事“懒惰的小蜗牛”教学中,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激情,我制作了课件,上课时,当我打开课件,屏幕上伴着轻快的音乐,一只小蜗牛缓缓爬出,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小蜗牛、小蜗牛” 抓住时机,我又敲了一下键盘,一幅幅美丽的动感图画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这样把孩子们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二、借助电教,自主识字 增强幼儿语言表达力
课件作为一种能将文字、图象、动画、声音等诸多内容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方式,特别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现和提高。是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充分表现出来,使生硬的文字记忆,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游戏体验。例如,在续编诗歌“梦”时,当屏幕上出现小草、小花、露珠闭上眼睛时,屏幕上就出现“小草爱做梦、小花爱做梦---小露珠爱做梦”同时音箱中还会传出稚气的朗诵声看到这样的画面,很多幼儿都不由自主的跟着读了起来,而且表现得非常积极。由于形、声、光、色浑然一体,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不一会,就收到了非常好得效果。在记住生字的同时,我又趁热打铁,让幼儿讲述自己小草为什么会做绿色的梦?小花的梦为什么是红红的?露珠的梦为什么是圆圆的?幼儿兴高采烈讲了一遍又一遍。
三、利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化难为易。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教学中,视听结合,形声同步,调动了幼儿的听觉、视觉、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积极进行。 在教幼儿学习《乌鸦喝水》这一故事时,单凭用嘴讲很难使幼儿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根据教材内容, 我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制作了课件,即让幼儿看到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又能让幼儿理解水为什么会升高的道理,幼儿的认识过程随着电教媒体显示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进而形成科学的理论。这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发展认识,掌握事物内在联系的发展过程。
四、创设情境 体会情感
多媒体课件能把无声语言变成生动的画面,加上悠扬的音乐,超越了时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景之感。通过设置情境,帮助小学生体验、认识事物,培养审美情趣。在故事《太阳妈妈》中给幼儿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充满诗意的画面,而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幼儿目观其形、耳闻其声,让他们看到这幅画面,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随着教学的深入,课件所塑造的太阳妈妈的卡通形象已经为幼儿喜爱,太阳妈妈的旅行牵动着他们的心,这时课件着重表现的是太阳妈妈所体现出来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孩子的爱,太阳妈妈照到小河的脸上,看到这样的画面让幼儿身临其境,内心完全感受到了这个故事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
五、拓展思维 发展幼儿想象力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然而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对初学的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创设让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张大嘴巴动天君――愿读会读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读是综合分析,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因此,读书的形式要尽量追求多样化,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读书保持着盎然的兴趣,读出实效.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在指导读第一节时,我先化静为动,让学生们表演“踮起脚尖儿”,孩子们“蹑手蹑脚”的,接着学生们悄悄地小声地读,透露出他们对诗句的理解,表达出他们对老师深情的爱。在指导朗读第二节时,让学生从心底亲切地呼唤“老师,老师,”抓住“夜夜”这个词表达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爱,学生朗读极其深情。在理解“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时,我启发学生想象,老师又香又甜的梦里会梦到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师生之间的互爱之情。课文中的学生为什么要在老师的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呢?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内容2、3、4、5小节:“我们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心中装满美好的愿望,是希望――”我要求学生品读诗歌,找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中互相读读,讨论讨论,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作者要在老师窗前栽紫丁香的原因,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最后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中,学生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熏陶,体会了诗歌语言的特点及语文知识“押韵”,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二、借助直观吸眼球――轻松解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观具体形象思维。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课件、插图、实物等,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想一想等等,加强直观,丰富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解读文本。
如在学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利用动画直观形象展现,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皮毛传播种子;豌豆靠弹力传播种子的过程。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学生不但轻松地学完了课文,也对这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记忆忧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他们观察周围世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在学习“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这句话感知内容意思时,我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蒲公英的孩子,你会怎样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土地?学生的表达和表演是多彩的,有的学生张开双臂做飞翔状,有的孩子做降落伞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和妈妈告别等等,让学生自由地去创造,去想象,利用知识经验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
三、回归生活趣活动-----情境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表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熟悉的人、事、物,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地运用“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诵读表现情境”等方法,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头饰、道具、课件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模仿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诵读课文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王二小》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了尽快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教学伊始,我便播放童声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并展示相关图片,用“音乐渲染情境”法,把形、声、情、意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王二小故事产生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学过程中,我又创设了“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日本鬼子让王二小带路及发现上当后的凶恶嘴脸的情景,再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情境”进行情境表演,最后让学生回馈原文读句子,通过“诵读表现情境”,感悟生情,学生演得逼真,读得有声有色,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文中情感。
四、授之以渔会学习――培养能力
“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取得能力的过程,并导致积极行为,创造一个新期望的未来。”这句话强调了“会学”才是提高素质的关键。因此,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识特点,我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重点句”、“从课题入手”等方面质疑问难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读、思、划、议”等解疑释难的策略,在自主探究中读懂课文。
一、别具一格的活动开头
在歌唱活动中,幼儿只是从感性上去认识歌曲,无法真正去理解歌词的内涵和歌曲的优美,幼儿的歌唱主要还是处于人云亦云、呀呀学语的阶段,要想让学生情绪高涨地参与到歌唱活动中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别具一格的活动开头来调动幼儿的情绪。幼儿教材里纳入的每首歌曲都表达着各自不同的内容、传递着各自不同的情感,有的高亢,有的抒情,歌唱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范唱去传递歌曲的情感,去凸显歌曲的风格,同时去刺激幼儿的听觉器官,使得幼儿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激发起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激情。如我园一位老师在教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生活时,自己首先进行了有感情的范唱,同时配以动画,画面中乌鸦妈妈生病了,小乌鸦顾不得玩儿,忙着辛勤地捉虫子,然后回到家中一口一口地喂给乌鸦妈妈吃,教师动情的歌唱、动画中深情的画面和抒情的旋律一下子调动起了幼儿的情绪,幼儿对歌曲中的艺术形象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仿佛自己就是那只小乌鸦,自己也要好好地爱自己的妈妈,于是幼儿学唱歌曲的强烈欲望就显现在幼儿稚嫩的脸上,不能不说有时候教师的感情范唱也是一次别具一格的活动开头。
二、生动有趣的图谱结合
在幼儿的歌唱活动中,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就是图谱结合法,就是利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去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让幼儿身临其境,既激发了幼儿的音乐情绪,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降低教学的难度。例如我园的一位老师在组织歌唱活动《苹果歌》时,先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个苹果园,一棵棵苹果树的枝头上挂满了诱人的大苹果,接着跟幼儿谈话:“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到了苹果园,想不想摘下这些诱人的苹果呢?”小朋友齐声高喊:“想”,接着这位老师就让小朋友一边听歌曲一边模拟摘苹果,小朋友们有的结合歌唱内容做着摘苹果的动作,有的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创编着动作,此刻从幼儿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他们那种高涨的情绪,幼儿先是眼球被一大片苹果树所吸引,接着耳朵又被歌曲所吸引,幼儿好像自己就置身于那片苹果树中,悠然自得地摘苹果、吃苹果,教师无需多言,幼儿就能够轻松地理解歌曲、掌握歌词了。再如在学习《炊事员阿姨忙又忙》时,我课前事先让班上的幼儿装扮成了炊事员的阿姨,让这些小炊事员阿姨根据我设计的一些节奏练习洗菜、切菜等,虽然动作稚嫩,但是简单创编的图谱结合在一起还是以非同一般的引力激发起了幼儿的歌唱热情的。
三、形式多样的演唱方法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学生为本 重视兴趣 重视交流 重视参与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笔者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积极实践探索,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发挥学习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轻松地学习。归纳起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三重视”,即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交流和参与意识。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一事物的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基础。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因此他们很难完成自己不感兴趣的、不愿意做的事,如果教师再不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则会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疲劳、厌倦、反感的情绪,甚至出现拒绝学习的行为,“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在于教师采用充实、丰富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活泼新颖、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注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与趣味巧妙结合。并善于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情感和联想。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
如在《北京有个金太阳》这堂课中,课的一开始就通过课件向同学们展示首都北京的名胜古迹,并让学生置身于《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中,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音乐欣赏《小青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乐谱,我出示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挂图,并根据曲调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贴出各种形态的小青蛙,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画面中体验青蛙的情绪。
再如教学认识休止符这一课时,我用直观教具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将椅子排成十字路,在路口用硬纸筒设红、绿两个交通灯,请学生戴上红绿灯头饰,手拿八分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卡片,再请部分同学扮演司机,当车行至十字路口,由扮演红灯的小朋友出示休止符,当出现不同时值的休止符时,司机按出示的符号停止前进,而持绿灯卡片的小朋友也要按灯放行,这样学生不仅在形象的、有色有声的游戏中掌握了音乐知识,而且在变化的音乐中得到了节奏训练。
二、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心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自身情感拨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激感动力。针对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经常接触的事情实施细致的教育。凡事抓小、抓细、抓身边,切忌假、大、空,导致学生感到迷茫、无从下手。与学生细心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蹲下身来,走进他们的世界,贴近他们的心灵,与他们真心交朋友。只有通过和学生的零距离交流,把音乐形象中的崇高思想和情感揭示出来,音乐对学生才有意义。
如教授《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通过生动的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感动了孩子们,连小动物都知道长大以后要回报妈妈的一片爱,而自己的妈妈已经老了,自己应该照顾她,小乌鸦成了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教授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时,用自己对祖国、国旗的热爱感染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联想天安门和奥林匹克赛场上升国旗的激动场面。不但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帮助学生把情感融入音乐中,从而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之中。
三、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增强学生自觉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修养。但是如果只是一遍一遍地唱、奏会很枯燥,因此要不断变化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兴趣。
我在课上开展了一次音乐游戏,在放音乐之前我告诉孩子们这段音乐是讲两只小动物一起做游戏的故事,请他们听了以后动脑筋用合适的动作表现出来。听完一遍接着放第二遍时,孩子们马上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一开始学小兔跳,听见音乐变了马上改成熊走路……由于这音乐十分符合小动物的特征,A-B-A的段式十分明显,孩子们在变换动作时卡得也很准,因此几乎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理解了这首曲子,并且用动作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我发现,孩子们自己动脑筋理解表现的东西特别喜欢再听一遍、再来一遍。在孩子们要求我放第三遍时,有学生提议女孩子演小兔,男孩子演熊,孩子们都同意,高兴地开始分角色表演,效果很好。
鉴于这次游戏收到的良好效果,我在接下来的课中加入很多表演唱,基本上都是孩子们自己主动创编的动作,孩子们十分喜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科自身的特殊教育功能,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巧设德育点,以声传情,以情育人,使音乐教学真正发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同时,从多种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学校的艺术教育中,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只注重“教”,而不“导”,教师没有合理地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素材。《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正确认识到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深入理解,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应把音乐艺术的美与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使学生在音乐的广阔天地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以课堂为阵地,巧设德育重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版面新颖,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可以轻松、愉快地引导学生感悟歌曲中的思想精髓和德育内涵。如歌曲《红星歌》跳跃起伏的旋律,坚定有力的节奏,唱出了对红星的赞美,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与追求。在学唱前,教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虽然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但还要向潘冬子那样争做一名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新世纪好少年。又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中,教师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并提问:这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国旗。教师又问:国旗上面镶嵌着的图案是什么?学生回答:五颗金星。教师讲解:五颗星星象征的意义———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教师紧接着再问:你们会在哪里经常看到国旗伴随着国歌冉冉升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说在校园里每星期一的早晨都举行升国旗、奏国歌,还有的学生说在电视里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时,升国旗、奏国歌……课堂的气氛不断高涨。这时,教师引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边放歌曲,边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重大节日时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学生边听边看,从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等方面加深对国旗的认识,明白国旗代表着祖国的尊严,体会国旗的神圣,同时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爱国旗、爱祖国的种子。
二、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在音乐剧表演中渗透德育
音乐剧表演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小小音乐剧走进课堂,它不仅可以拓宽思路,打开学生的视野,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还能在表演中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教《小蜜蜂》时,教师让学生扮演小蜜蜂、花儿、绿树等角色,他们被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所吸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不管担当什么角色,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在表演中,孩子们台词简洁,语气入情。虽然他们表现的不是很完美,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流露真情,在表演中感受、体验音乐的美。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采用音乐剧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小乌鸦是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孩子们利用扮演小乌鸦的角色,通过给“妈妈”盖被子、测体温、喂药等表演入情入景,场面感人。扮演小乌鸦的学生说:“在表演时,我想起了自己生病时被妈妈照顾的情景。”教师及时问:“如果你的妈妈现在就站在眼前,你最想和妈妈说些什么呢?”学生含着眼泪说:“妈妈爱我才照顾我、关心我、心疼我。”我想说:“妈妈———我爱您。”还有的学生说:“等妈妈老了,我一定会照顾她。”通过表演,孩子们真正理解了妈妈的爱,多了一份孝顺和体贴,懂得感恩。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水平,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相互协作、和谐共处的能力。
三、巧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各种课型中渗透德育
灵活把握时机,巧妙掌握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音乐教师不能使用说教式教学模式,使音乐与德育分离,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德育融入到音乐游戏、音乐故事等各种课型的体验感受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寓教于乐、寓教于理。音乐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集体、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在角色中学习音乐。如《小青蛙找家》是一首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小青蛙东奔西跑寻找自己家的故事。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活泼可爱的形象。在音乐游戏中,学生们佩戴小青蛙的头饰,伴随着音乐很快投入到游戏情节中。学生们通过音乐游戏不但把迷路的小青蛙送回了家,还到小青蛙家里做客,同时希望学生们能向小青蛙那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懂得在生活中保护益虫、保护动物。如在《蜗牛与黄鹂鸟》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黄鹂鸟、小蜗牛、葡萄架等角色。每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在音乐课中,教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名家传记与音乐的创作背景等内容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勇敢机智、不怕牺牲,最终献出宝贵生命的悲壮故事。要让学生“动情”,教师用音乐故事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欣赏中,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生长在祖国的温暖怀抱里学习、成长是多么快乐、幸福!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努力学习的欲望也得到无限延伸。学生也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全面发展,长大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歌表演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适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为满足学生们的兴趣提供了精神和物质上的丰富内容。如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将具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教给学生,《我的家乡日喀则》的舞蹈表演有藏族风味。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团结是一家,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借助课外艺术舞台,在活动中渗透德育
音乐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联系,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在课外艺术活动中渗透德育。可化无形为有形,既直接形象,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积极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以表演形式为手段,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锻炼。首先,借助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渴望展示自己,获得教师、同学的认可。后进生也是如此,虽然成绩不好,但他们也有闪光点,课外艺术活动就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他们或唱或跳或演,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学的尊重和教师的赞扬,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学生重新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其次,借助课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在各种课外艺术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后,都会有颁奖仪式。当获奖学生上台领奖时,有的学生一边行礼,一边用双手接过奖状或奖品,同时会对颁奖教师说,“谢谢老师”;而有的学生则直接领取奖状没有谢意。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表扬有礼貌的领奖学生,希望学生要养成懂礼仪、讲礼貌的好习惯。最后,教师借助课外艺术活动,还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主要形式。如音乐教师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唱比赛,在训练时学生知道和谐优美的声音是通过刻苦努力换来的;在表演中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久而久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全班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德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重视德育是每位教师的义务和责任。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循循善诱,加强德育渗透,启迪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使德育之花在艺术的土壤中盛开得更加美丽灿烂!
作者:孙金艳 单位: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音乐;美学;培养
1.激情营氛,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的特点,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觉全部都调动起来,根据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能将歌词、旋律、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
《那达慕之歌》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情录入硬盘。在导入时,先让学生听腾格尔的《天堂》,当熟悉的音乐一放出,学生就知道到了草原,然后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你知道的蒙古都有什么?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也进入辽阔的草原,也参与了那达慕的盛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2.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旋律的高低、音准的准确、节奏的把握都需要学生高度地集中精力去倾听和学唱,而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唱歌曲的课堂效率。
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对于两声部的歌曲学生很容易随着主声部的音调走调,所以基本学生都厌唱,并且学的时间长了精力极度不集中。为了让学生在学唱时做到集中精力,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
3.直观形象,突破教学难点
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的学习、难点旋律的演唱、各种记号的运用等,如果仅仅通过简单的口头传授和示范,大部分学生难以接受,也不能把歌曲的意境很好地表达,所以多媒体教学在解决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知识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形成准确的内心节奏,把难懂的知识通过媒体直观的辅助用最快的速度在大脑中清晰地记忆下来。
例如,欣赏曲《草原巡逻兵》的主旋律,让学生会记住并且会哼唱靠单纯的教授难以达到。为了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自然地在大脑中留下印象,可以在每一次主旋律出现的时候将旋律显示在屏幕上,一只活泼的小马图像在音符的上面根据节奏的长短跳跃闪现着,学生跟着小马有节奏地唱着主旋律。这样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视、听、唱紧密结合,听赏两遍,难点主旋律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既解决了难点,又有利于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的提高。
4.丰富想象,激发创造能力
音乐欣赏感受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教学有声有形的情景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不仅会演唱歌曲,从音乐节奏等方面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在上这堂课时,笔者将春天的视频录像设置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清水秀的大自然清新艳丽的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红花、小黄鹂鸟、小溪流等在高兴欢唱“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欢快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嘴里不停地说出春天里会唱歌的其他事物,并且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春天里欢乐舒畅的动作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轻点鼠标选择自己喜爱的“美丽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渠道自主学习歌曲,并进行歌词的创编,让学生在充分的欣赏、想象、创造中体会春天的喜悦心情。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一、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定义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作品,从而获得对音乐本身的感知、理解、体验、想象及表达的过程。在活动中,需要幼儿具备一双“音乐的耳朵”,充分调动自身听觉的主动性,通过倾听,感知、认识、理解音乐的形象,感染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的内涵,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再把音乐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趣味、有情感的艺术活动。
二、教师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对欣赏活动控制多,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处于主体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控制者的角色,幼儿的主体地位常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1)教师对幼儿的指导语过多。有时,幼儿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的地把“标准”答案告之;(2)教师对幼儿的限制过多。如要求幼儿安静地听,不能有多余动作。
2.教师更侧重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幼儿音乐情感难共鸣
许多教师觉得,音乐欣赏活动,只要幼儿会唱这首歌,会懂这个旋律就可以了,往往忽视了幼儿情感方面的发展目标。因此,幼儿很难理解乐曲中的情感成分,引起情感共鸣就更难了。
3.教师指导策略单一,幼儿不能融入音乐世界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没有哪一种指导策略是适合于所有乐曲的,因此,教师要根据音乐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合的策略进行指导,并促进各种指导策略的有效结合使用。然而,许多教师常使用单一的指导策略,甚至都不使用,如打击乐器在幼儿园就很少使用,更别说花时间去制作多媒体课件了。
4.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内涵理解不够,幼儿音乐想象力不足
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这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教师要熟悉音乐,思考怎样营造积极的心理气氛……然而,很多教师在活动中,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让幼儿机械地“听”音乐,这样,只会让幼儿越来越觉得这项活动是无趣的,久而久之,便对它失去了兴趣。
三、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虽然能直接地感受音乐,但是,要独立欣赏音乐并能理解作品中所蕴藏的内涵是有困难的。因此,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幼儿给予指导,从而使活动顺利开展,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
1.通过形象生动的游戏策略,引导幼儿音乐表演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音乐欣赏活动以游戏形式来开展,一方面,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在游戏中不断获得音乐知识,不断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音乐欣赏能力。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等都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常采用的游戏。如在欣赏歌曲《小老鼠打电话》的活动中,我采用表演游戏的形式,分别为男女幼儿准备了猫和老鼠的头饰和一部自制的电话,先请幼儿联系自己以往打电话的经验,再请他们以猫和老鼠的身份练习歌词中的对话,最后进行表演。通过游戏,幼儿更能理解歌曲中所传达的一种诙谐的情绪。
2.通过歌词故事化策略,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情感
柏拉图认为:“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功能,让幼儿保持着对音乐的兴趣,在活动中,根据音乐的特点,我会运用歌词故事化策略进行指导,即:将一些故事性强、情节丰富的歌词内容改编成一个生动有趣且符合音乐欣赏要求的故事,再加上一些丰富的表情、动作,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活动的内容呈现给幼儿,使其更易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故事性强的歌曲,于是,我就把它创编成一个故事,并且注意自己的表情变化及肢体动作:“很久以前,有只小乌鸦,它飞到一条小路上,路边开放着野,可漂亮了。(高兴)可是它没有吵闹,也没有停下来玩耍,而是赶回家,为什么呢?(奇怪)哦,原来它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窝里飞不动了。(难过)可是,它每天都出去找虫子回来,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吃。(欣喜)因为它没有忘记过,是妈妈把它养育大的。这只小乌鸦是不是很懂事啊?”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大致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及其情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为接下来的音乐欣赏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3.通过环境创设策略,引导幼儿融入音乐世界
(1)专门性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的环境创设。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每次在活动前,教师要根据本节的具体活动进行思考:应该创设一个怎样的环境能更好地服务于活动并且能让幼儿也参与环境的创设,这样,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环境较熟悉,用起来也得心应手,这对于促进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帮助很大。例如:在欣赏歌曲《玩具进行曲时》前,先请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展示在活动室的柜子上。这样,孩子们好像来到了一个玩具店,兴奋极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有了许多愉快的体验。在歌曲创编的环节中,幼儿更是信手拈来,活动进展得很顺利。
(2)渗透性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的环境创设。德国音乐家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于儿童生活的教材,才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音乐欣赏活动应联系幼儿的一日生活实际及其年龄特点,才能让幼儿更好地保持对活动的兴趣。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有更多成功愉快的体验,引导幼儿发现、倾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美妙的音响。通过倾听和比较,幼儿慢慢地就会辨别各种声音,而且还能进行生动、丰富的想象。
另外,教师可以在活动室中设立一个音乐角,在那里投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供幼儿欣赏,通过比较和学习,加深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和积累。
4.通过画音乐策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技术;创编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64-02
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改的深化,现代教学媒体逐渐替代了传统教学媒体,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创造小学音乐立体化课堂,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建音乐立体课堂,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开展即兴创编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一、创设情境,优化教学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材中着重强调了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儿童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也最能集中注意力。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新的技术手段为音乐教师打开了一条音乐教学改革的新路。多媒体技术具有变静为动、声像兼备的特点,这也正符合儿童注意力容易集中于有图像、有声音的事物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课堂中使用富于变化的图像、欢快的音乐、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不仅给音乐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容易模仿,便于即兴创编。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整合,将幻灯机、投影仪、电视等电教媒体相结合,将音乐教材制作成像简单的故事片一样,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再创作,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小乌鸦爱妈妈》歌曲教学中,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我采用了分组表演音乐剧的方法,用饶有兴趣的故事情节和教师配合以丰富的表情动作,深深地吸引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意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思维。在教唱《春天在哪里》时,为了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我先提问同学们应该在哪里找到春天,让他们用画笔把找到的春天画出来。当在课堂上导入“鸟语花香”的录音时,学生们手中拿着画好的烂漫的山花、碧绿的田野、快乐的小鸟,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地进入到了歌曲的意境中去,学得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快。在编排这这首歌舞蹈的时候,同学们自己画的图画还可以拿到手中表演,效果很好。
二、提高效率,化解难点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如:歌词“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熟悉歌词以后,小朋友都可以根据画面的提示,分别表演小学生和小鸟的对唱。小学生在完成了自己的表演创编以后,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在同学老师的面前尽情地展示。如在教第二册《数蛤蟆》时,在经过幻灯片教学展示以后,学生已经学会了歌词并且了解了每只蛤蟆的嘴和眼睛、腿之间数字倍增关系之间: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这个时候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可以鼓励学生用“蛤蟆跳”的方式来表演,周围的学生们在游戏中都放声唱起来。
三、直观教学、感受快乐
小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听音乐和唱歌时都会身不由己地手舞足蹈,这种表演动作多比较简单,缺乏艺术美感。如果在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而且可以纠正一些不规范的动作。我们不但不阻止这些看起来使课堂秩序与效果变差的行为,而且鼓励学生放开地表露情感,鼓励他们的创作表演,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火车开了》这一课里,我设计了课件,课件中有好几个火车开动的动画,有火车从远到近的,火车从启动到飞奔的,火车钻山洞的,当用鼠标点击时,动画的播放事是无声的,我让学生分成小组给火车配音。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利用节奏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表现火车开动的不同情景,这样孩子们不仅很快地掌握了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而且还让他们有了一种成就感。又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时,先播放歌词中所涉及的小动物片段,然后教师给学生带上头饰或稍加装扮,把学生称作“小象们”、“狮子们”等,并让让学生模仿影片中小动物的叫声及行走时的样子,再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创编动作。这样,学生们创编的动作就比较生动而富有感情了,这时孩子们都显得非常活跃兴奋,就连平时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开始接受并积极参与,充满创新的欲望。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更广泛地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多媒体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全面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