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30 04:37: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人生的境界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刘 墉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倘若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一辈子做人,怎样算是做好了人?

一辈子处世,怎样算是成功的处世?

不如阔达的心态,人生在世,无非是让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

曾经沧海之后,再去看世情,无非是云淡风轻,不过是日升日落般的泰然了。

寻找大象

刘东伟

在大山的深处,一个人迹罕至的村庄,有一个被遗弃的采石场,在采石场的附近住着一个老人,他能够用石头雕刻出最精美的大象。

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偏僻小村,花钱购买老人的大象,博物馆将他的作品列为珍品展示给参观者。

很多的雕刻家都试图雕刻出与之媲美的大象,但都没有成功,因为老人的大象非常强健,同时又显得非常温和、智慧、庄严和快乐,没有人能够雕刻出这样的大象。

有一年冬天,一位年轻的雕刻家找到了老人:“请问,我能不能看看您是怎样雕刻大象的?”

“我的孩子,”老人说道,“我无法教你怎样雕刻大象,我只能告诉你怎样去雕刻石头。”

年轻人非常失望,因为雕刻石头他早就非常熟练了,但是他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就是为了能向老人学习,所以他还是说:“太好了,您就教我怎样雕刻石头吧!”

一连几个月,他跟随老人每天一早就到采石场去,他们整天在那里敲打石头。

时间流逝,春天来了又去了。年轻人学会了很多过去闻所未闻的石雕手艺。在一个清爽的夜晚,秋天的落叶在微风中起舞,老人对年轻人说:“你已经学得很好了,我的孩子,你现在的切割、雕刻、磨光技术都和我一样精湛,我已经没有什么技艺能教给你了。”

年轻人知道自己还是不会雕刻精美的大象,所以他说:“可是我还有些东西没有学会,就让我再跟您学一个季节吧!”

于是,当凛冽的寒风又一次在烟囱边呼啸,当冰雪再一次覆盖了大地,老人和年轻人开始在工棚里工作。工棚里满是从采石场运来的石块。老人长时间地凝视着这些石头。

“您在做什么?”年轻人问。

“我在寻找大象。”老人缓缓地说,“这里有一头,这里有一头,另外这里也有一头。”他说着,用手指着那三块石料。年轻人把这几块石头看了又看,但是他只看到石头。

“大象在哪儿?”年轻人问。

“你难道看不见它们7”老人反问道,“它们就在石头中,你应该明白。”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年轻人困惑不已。

“我的意思是我在石头中发现了大象,当我能看清楚这一切,我就开始雕刻石头,然后将大象解放出来,然后每个人都能看见大象了。从这三块石头中你真的什么都看不见?”

年轻人再一次审视了那几块石头。“不,”他最后回答,“从这三块石头中我什么也没发现。但是我在你放在门旁的那块石头中发现了一些东西。”

第2篇

台湾永和豆浆集团董事长,1985年在台湾注册“永和豆浆”的商标,1999年,永和豆浆落户上海。如今,永和豆浆已在大陆铺开500余家连锁加盟店的巨型网络,年产大豆约10万吨,销售额超过20亿元。

他是穷人家的孩子,

他的事业从零起步。

他是海事专业毕业,

他的梦想是周游世界。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成了一名推销员,

也是偶然的机会让他做起了豆浆生意。

但是面对每一次偶然的机遇,

他都全力以赴。

他喜欢自我突破,

他说突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接受《中国连锁》记者采访时,林炳生用这三句话来形容自己创业三个阶段的感受。

“我喜欢去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做事情,应当做一场就是一场。”林炳生说,人生的不同时期会处于不同的境界,只有善于突破,才能有所提升。

林炳生,台湾人,祖籍福建福州。他所创立的“永和豆浆”目前己有连锁店500多家,整个永和体系年销售额20多亿元。

最好的推销员

林炳生出生在穷人家庭,当兵退役后,到学校读海事专业。林炳生说:“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四海为家,到处游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台湾,年轻人一般的工资是几千元新台币。跑船是收入较高的工作,收入相当于600美元/月,虽然比较累但是林炳生觉得值。

1982年,林炳生在毕业后就到船运公司申请跑船的工作。录取之后,要办理出国手续,需等待三个月以上才能正式上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炳生无所事事地呆了近一个月,“每天没有目标,吃了睡,睡了吃,然后是到处游荡,这样的日子很让人难受。”

正在这时,台湾美商胜家缝纫机公司招聘业务员,闲不住的林炳生应聘当了业务员。“我想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去跑跑业务。我当时比较内向,和女孩子讲话脸就红,在很多人面前讲话腿就发抖,我觉得跑业务可以自我调整,也可以让我得到磨炼。”

当时美商胜家缝纫机公司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缝纫机公司,林炳生被培训了一天之后,就开始实战。三天下来,一无所获,林炳生产生了退意,但是当他看到单位有一位同事做了三年,业绩还不错,就决定坚持下来。“别人做三年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能做呢?”林炳生说。

缝纫机用户主要是家庭主妇,家庭主妇每天都要去买菜,林炳生觉得菜市场是个不错的推销场所。他每天都去菜市场卖缝纫机,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理他,能说上话的更没几个,但他还是尽力让客户留下资料,然后去访问客户,最后成交。

“我是一月份进入公司的,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在第三个月的时候,我成为公司个人销售额的第一名。公司还为此奖励我到日本和韩国旅游12天。”林炳生说,“当时年轻人能出国旅游是非常少的事情。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而且算一算收入比跑船还要好。”

“我想,做业务有可能会成为我创业的基础。我改变了人生的方向,成为了一名推销员。”林炳生说。

带领团队“扫街”

在美商胜家缝纫机公司做到第二年的时候,林炳生被提升为业务主管,带领一个销售团队,负责一个片区的业务。

做了业务主管的林炳生不再自己到处跑业务了,他需要考虑的是团队业绩。但是一个月下来,他所带领的团队业绩并不理想,只完成了任务额度的47%。

“当时负责销售方面的领导找我单独谈话。他说,你们是新团队要不指标变一下,打个六折吧,如果你们的业绩能做到60%那就不错了。”

没有完成任务,大多数人可能会愿意降低指标,但是林炳生觉得是对他的一种污辱,他认为这是别人看不起他。第二天,他在团队的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们的业绩不打折扣,我们的目标是超过任务30%。

林炳生所带领的团队共8个人,在这之前,团队都是各自行动,会有一些推销售员比较散漫。后来他改变了做法,把团队进行分工,一个人负责一条路,路边的客户一户一户拜访,或一个人负责一栋楼,一层一层来拜访客户。

“我们几个工作和生活都步调一致,早晨共同出发,中午一起吃饭,休息时一起在公园里休息。如果我们中有三个人完成了业绩,那么另外五个人就会压力很大,动力很大。这样大家就形成了一个竞争且协作的团队,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凝聚力。”林炳生很自豪地说。

一个月下来,团队的业绩做到了目标任务的137%,一跃成为公司团队业绩的第二名。不久之后团队业绩又跃升为公司第一名,让人刮目相看。

到工作满三年的时候,林炳生向公司提出了辞职。

“当时公司领导很不理解并找我谈话。你的业绩做得这么好,为什么要离职呢?并告诉我公司总部已经在考虑让我到公司培训部做主管了。”但是林炳生认为,虽然他在公司已经取得了一些业绩,但他在公司的上升空间是有限的,因为公司很重视学历,而他所读的海专只相当于中专,这样的学历在公司是比较低的。

“我想,当自己还年轻的时候需要去挑战自我,所以我决定重新去做业务。”林炳生说。

同时打两份工

林炳生决定重新去做业务的时候,台湾有两种业务是比较火爆的,一种是卖房子,一种是卖保险。因为卖缝纫机是一台一万多台币,但是卖房子是一套一百多万台币,他觉得这在业务上会是一个上升和挑战。

林炳生最后选择了去卖房子,并和一位同事约定了一起行动。当他们俩提出辞职的时候,公司高层非常难过,最后林炳生的同事被公司留住了。

重新开始跑业务的林炳生,在卖房这一条路上走得并不顺畅。当时台湾卖房子都是暗卖而不是明卖,卖房的难度超过了他之前的想象。

“那时候台湾买房子的人都不喜欢到中介那里去买。所以我们都说不是中介,而是房东的一个亲戚。我们与房东签合同,把一些房子过来,然后再来销售出去。”林炳生说,“因为你把房子过来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时间到了,哪怕是你马上要签单了,那也没有你的份了。如果碰到好房东,最多也就给你几千台币的广告费。”

卖房子很难,这使得林炳生的收入也变得非常低。因为生活所迫,为了赚更多的钱,他把自已的时间安排得非常紧。白天他跑卖房子的业务,晚上再去跑出租车。他在跑出租车的时候,还会在货备箱里带上卖房子的业务手提箱。

“我当时在台北市跑出租车,比如我要到台北的中和、永和、土城等地去,而我的客户也在那里,那我就顺路到那里去拜访我的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能得到客户的签单。”林炳生有一个月卖掉了四套房子,很不可思议的破了公司纪录,但是公司也只收入八万台币。”

在卖房子的时候,林炳生很自然地接触到了顶让业务,“实际上相当于现在的中介转租业务。比如说你在做一个门面做得不好,想转出去,你不知道应当怎么转租出去,我们顶下来,然后转租给别人。”

顶让业务比卖房子好做许多,林炳生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他用80万台币顶下来一个门面,第二天早上就87万给台币转租出去了。

做豆浆是个辛苦活

与豆浆结缘,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一次林炳生在永和接到了一个豆浆厂的顶让业务,店主报价65万台币。林炳生看了厂子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想顶下来自己做。但是林炳生没有钱,“我当时在台北买了房子,花了二十几万台币,一个月还要还一万多台币的贷款。当时我跑车子一晚只能赚500块。”

没有钱怎么办呢?幸好当时林炳生的人际关系比较好,大家都比较信任他。最后他找互助会(台湾民间借贷组织,利息较高)借了20万台币,他的一个同学一个同事各拿了15万台币,他大哥拿了10万台币,这样就有了60万台币。

“我跟业主讲,我们就不做转让了,我们想60万拿下来自己做。结果老板同意了。这样我就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林炳生说。

林炳生与几个合伙人进行了分工,有人负责磨豆浆,有人负责煮豆浆,有人负责分装,有人负责出售等。

“我们有一个煮豆浆的大铁桶,一次能把300毫升的瓶装满500瓶,当时是用自来水龙头冲装瓶,清洗的时候是用沙轮机上带钢丝球来洗,这样非常累。”林炳生说。

做了段时间后,负责煮豆浆的同学熬不住了,他觉得是用生命在工作,没有时间休息,就不做了。林炳生只好让他的大哥来煮豆浆。

半年之后,与林炳生合伙的同事也不做了,“他说,做得这么辛苦,也赚不到什么钱,还看不到什么希望,要不就你们一家人自已做算了。”

林炳生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大姐也参与进来。后来因为人手问题,林炳生又让弟弟林建雄也参与进来,最后变成了一家人共同经营这个小豆浆厂了。

1985年林炳生在台湾注册了“永和豆浆”商标,第二年,成立弘奇食品有限公司。

因为当时所谓的豆浆厂不过是个小作坊,做得不规范,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品质问题、销售问题。“有段时间都面临着做不下去了的窘况,大家都有放弃的想法。”说到这里林炳生深深地叹了口气,似乎当年的艰难一下子齐注心头。

“那时候我想,如果放弃了那又做什么呢?所以我最后还是说服大家坚持了下来。”林炳生说。

价格大战头破血流

虽然选择了坚持,但如何才能走出困境,仍然是一个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林炳生决定对产品进行创新。

林炳生的豆浆厂针对豆浆店专门生产了浓缩豆浆,只要按比例兑上水,就能熬出豆浆,“最初,小店主都不愿意要我们的产品,但是用了我们的产品后,小老板们可以节省很多劳动力,再也不用半夜里爬起来磨豆浆了。最后大家都接受了我们的产品。”

林炳生不仅生产浓缩豆浆,还生产豆浆包装饮料,供应台湾的学校、便利店、卖场。给林炳生带来更大市场的是台湾当时的通路革命,当时台湾出现了许多超市,林炳生可能通过连锁超市把豆浆销往全岛。

最早林炳生生产的永和豆浆需要冷藏,后来他开发了能常温保质一年的豆浆。这样,永和豆浆就可以长年在超市里出售了。

渐渐地,永和豆浆的销量越来越大,每天都有数万瓶豆浆饮料的销售量。永和豆浆的产品跟不上了,林炳生开始让别人代为加工,后来,林炳生在台湾中部买土地、盖厂房、买设备,把产量做大,并做成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的服务。不久,永和豆浆成为第一家获得GMP食品认证的企业,并且通过了美国FDA认证。

但是当永和豆浆的市场越做越大的时候,也面临了另一个很大的问题――市场上的模仿者越来越多。对于一些本身就是做食品的企业来说,生产豆浆的门槛很低,他们只需要增加一台做豆浆的设备就可以开始生产。一时间市场上涌现出了很多品牌,甚至有些盗用永和豆浆的品牌。

一些牛奶生产厂商,在销售的时候,买牛奶送豆浆。只生产豆浆的企业成了这些企业的牺牲品。而在通路上,每年渠道都提高很多的费用。价格上不去,而促销负担又很重,不促销就没有销路,最后大家竞争得头破血流。

因为竞争激烈,哪怕是销量很大的豆浆厂也赚不到钱。当时有一家做牛奶的企业,做到了市场份额第二名,竟然毛利润为-6%,算一算还亏钱,根本就不可能赚钱。

“当你把一个市场做成了一个机会的时候,你就会面临很多的模仿对手。”对于这样的状况林炳生很无奈。

批发在大陆行不通

1992年,林炳生第一次到祖籍福建探亲,在福建的餐馆里吃了一次早餐。

他发现餐馆里的早餐没什么可吃的。吃完早餐,他给店家付了一块钱,店家找他三毛。当他伸过手去接的时候,发现那三毛钱非常油腻,他不敢接,就说不要了吧。

看到大陆的早餐市场没什么可吃,而且还不卫生,林炳生认为这是一个契机。1992年,他在大陆开始注册商标,1995年开始做销售。

在台湾,林炳生主要做批发业务,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到了大陆之后,他仍然像在台湾一样做供应链销售。当时永和豆浆的产品在成都、长沙、武汉等地都有销售。但林炳生不久发现,在大陆做批发竟然收不回来钱。

“当时一些企业说要试卖。我们的原材料需要支付现金,然后交货给渠道还付运费,但是卖出去之后,经常收不到钱。”在大陆开拓业务的经历,让林炳生觉得这样做不行,投入会是一个无底洞。

1997年,林炳生和一些朋友开始合作在大陆开店。两年的时间里,永和豆浆就开了五家合作店,还开了十几家加盟店。

看到大陆的发展势头如此好,林炳生决定把发展重心转向大陆。“当时我觉得大陆的市场非常大,我们要花大的精力投入来把这个市场做好。当时就派我的弟弟林建雄来到浦东开门店拓展业务。”

1999年,林建雄来沪开创“永和豆浆”的连锁事业。

当时永和豆浆在上海浦东崂山路一家居民区开了一家店。店还没开,只是做了一个价目表,放在门口,当地的老百姓就议论,给这家店算命,不出三个月就会倒闭。

当时在永和豆浆新店隔壁的隔壁有一家小吃店叫做新亚大包,在上海很有名,装修也和永和豆浆差不多。当时新亚大包的豆浆售价是一块钱、油条也是一块钱,永和豆浆店的价格都是两块。在店门口还有早上摆摊的推车,他们的豆浆、油条都只卖5毛钱。

“我认为消费者的定位是很重要的。推车上的豆浆是谁去消费?一般是民工,他们不管卫生不卫生,能解决生存问题就行。新亚大包的定位就是小区里的市民,而永和豆浆的定位是白领。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们的店没有倒闭,反而是门口卖油条的小摊贩没有了,几年前新亚大包也不见了,只有我们一家一支独秀还在那。”林炳生说。

打造豆浆全产业链

然而,在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永和豆浆”也不得不承受随之而来的品牌之争。全国各地出现众多冠以“永和”字样的豆浆店。

这些店多数冠以“永和豆浆”的招牌,各店的装潢近似,经营模式、产品种类、服务方式与林家的“永和豆浆”店大同小异,都为顾客提供豆浆、油条、大饼等中式餐点,导致消费者莫衷一是,甚至当有山寨永和豆浆店被曝油条铝残留量超标五倍多时,消费者把责任算到永和豆浆头上的事情。

但是面对竞争的硝烟,林炳生并未满足于一城一地的店面之争,而是打造豆浆产业链。

对于一家专营豆制品的企业而言,优质的原材料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先进的生产工艺是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的有利保障,完整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更是打造产品口碑和树立企业形象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让消费者对永和豆浆有一个更深的认知,让永和成为豆浆的代名词,我所想的是怎样做出最好的豆浆。”为此,在六、七年前,林炳生在黑龙江建设了有机食品生态园种植基地,选用东北三江平原黑土地非转基因大豆,从源头上奠定了产品的高品质标准。

“现在我们在吉林舒兰、黑龙江延寿各有了一个年产2万吨的生产线,2万吨豆粉大概会产生4亿人民币的销售额。”林炳生说,“我们在牡丹江有一个生态园,占地37公顷,将来会成为我们种植示范基地,包括五谷杂粮生产、包装、观摩,并将成一个豆浆博物馆和度假培训中心。”

现在,永和豆浆的加盟商越来越多,有很多加盟商因为加盟永和豆浆而致富。林炳生介绍说:“我们的加盟店里,单店年获利超过百万的在百家以上。很多区域加盟商,在当地开了十家以上的分店,最多的已经开到了30多家,如温州的加盟商。一些区域加盟商年获利超过了数百万。”

林炳生非常重视供应链的能力。为了强化供应能力,永和豆浆设立了上海华东总部、哈尔滨东北总部、深圳华南总部、天津华北总部、重庆西南总部、西安西北总部等三大两小五个总部,分管不同区域。

“因为中国市场实在是太大了,我们为了服务好每一个区域,所以服务辐射不能太远。一些地方的仿冒店来了,但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服务投入,结果是他们只能给人外表相像的模仿,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精髓。我们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我们的店开过去了,模仿我们的小店就不见了。永和豆浆要打造豆浆行业‘种、产、销全产业链’。”

加强品牌建设

在全产业链打造初步形成的时候,林炳生更加重视“永和豆浆”的品牌建设,他明确提出,“要用品牌来经营这一产品!”

2010年,永和豆浆入驻世博会。

“房租很高一个月二十多万,然后抽成是百分之十几,一般来说都会赔本,我们的计划是亏损100万,当作是广告预算。”林炳生说,“但是入驻世博园之后,四百来平米的地方,平均每天的人流量超过三千人,超过了我们之前的预计。我们不但没有亏损,而且还实现了盈利。”

2011年大S徐熙媛成为“永和豆浆”的形象代言人。

“之所以邀请大S作品牌代言人,看重的不仅是她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大S与永和豆浆品牌理念相契合。我们的代言人大S是吃素的,吃了十年以上,天天都喝到永和豆浆。”林炳生说,“有很多品牌的代言人是与产品没有关系的,但是我们的代言人是钟爱我们产品的,这非常不容易。同时也反映了我们产品的健康。”

面对在社会上造成极大影响的豆浆门事件,林炳生向记者解释:“永和的还原豆浆更健康。因为永和豆浆制作的过程包括烘干、脱皮、去芽等工序,把其中的嘌呤去掉。此外永和豆浆还去除引起胀气的因子。新工艺加工出来的豆浆更健康,保证充分吸收的同时也不会引起打嗝胀气,适合的受众范围也更广。”

第3篇

【邱传伟先生,翠玉盟珠宝公司董事长,香港九龙玉器工商联会名誉会长,香港九龙翡翠珠宝鉴定中心有限公司主席。所管理的优艺集团下辖:博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优艺防污保养服务有限公司、优艺室内空气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邱艺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优艺害虫防治有限公司。凭借专业和专注,在物业管理、传授太极、珠宝等许多领域都取得成功,他坚韧如玉,专注前行,玉石之上,是包容与温润的人生境界。】

与玉为伴,君子之品

人人都爱美玉,其色泽艳丽、晶莹锡透,更符合中国人含蓄、平和、温雅、亲切的性格,从古至今,深受国人喜爱。邱传伟先生是资深玩家,赏玩玉石,畅意人生,颇有一种传统的儒雅智者风范。

他热爱玉石翡翠,然行业现今面临着短暂的困境,言语间满是对玉石行业的期盼和建议,他坚韧如玉,专注前行,玉石之上,是包容与温润的人生大境。

在香港九龙广东道玉器一条街,这里遍佈着全港密集的玉器批发市场,邱传伟先生的翠玉盟珠宝公司便是坐落於此。川流不息,从香港、内地、国外慕名而来的玉石珠宝爱好者穿梭在各家店铺,鍾意者爱不释手,爱玉者们互相讲述着对美玉的理解,材料、工序、及珍贵程度。作为香港九龙玉器工商联会名誉会长,香港九龙翡翠珠宝鉴定中心有限公司主席,在玉器行业20多年,可谓是资深的玉石爱好者,顾客时常向其讨教玉石的鉴定,哪怕不会购买,他总会不厌其烦的为其讲解,因为对真正的玉石爱好者来说,分享美玉的过程,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

美好的东西总是给人美的享受,这或许也是为什麽宝石备受推崇的原因,不单单是其自身的稀少,而且是能夠让人赏玩它时,由内而发的心情愉悦。

其翠玉盟珠宝公司经营的玉石大多以翡翠为主,翡翠习惯上又称为缅甸玉,是缅甸出产的硬玉,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区,翡翠矿床储量最大,很早就开採宝石级翡翠,供应世界各地。庄重典雅,润泽细腻,浑然天成,乃世间珍稀之物,随着不断开採,原石也面临着匮乏,从而直接导致价格上涨。邱传伟先生对此深感忧虑。

“缅甸原石已经一年多没有公开竞拍,翡翠价格上涨远远超出了行业的想象,从整个行业和国民经济来看,我们做生意不是这样,我们需要稳定一点,大起大落不好,价格涨得太厉害就不合适了。”当然这也是有众多方面的原因,“玉石上涨的指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仅仅间隔一年多的时间,玉石原石的开採价格超出之前的很多倍。一个原因是国内购买力的提升,很多人疯狂去买,带动了价格。还有就是缅甸自身行业的发展,这个可能有很大关繫。缅甸比以前富裕多了,这几年他们卖翡翠积累财富。缅甸竞爭很厉害,现在我们採购原石,他们出价很高。”价格暴涨对行业的影响太大了,买不到原石怎麽做生意?这个价钱比一年多前超出了几倍,成本太高。邱传伟先生心知肚明,原石价格继续上涨对行业的打击是巨大的,但要想让这个大环境有所改观,並不是一两个人能夠做到的。自己有原石,所以不怕价格上涨,仅仅为了自己,这种想法是自私的。“我们要整个行业发展起来才有作用,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下我们个体才能健康的成长起来。”所以说,行业的稳定跟我们自身的繁荣是息息相关的。他专业的分析着珠宝行业的现状,这个现状是急需改善的,邱传伟先生也一直为此而努力。

专业与专注,造就稳健事业

邱传伟先生的人生经历,跨越多个行业,坚持不懈,靠着一份执著,尝试着不同的人生故事,这已足夠让大家对他的成功充满新奇。据他回忆,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在德国一个跨国公司,担任管理方面的职位,当时一年连升三级。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两个月就升级了,他跟老闆说试用期没有过,老闆说,试用期是给不努力工作的人定的。他自我评价,只是耐心的做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情。

敢於尝试和专业践行,或许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品质。所以现在遇到各种困难,並不能难倒他。早在1984年,他就开始物业管理行业,当时他也是刚刚接触新的行业,但迅速靠着出色的一条龙服务和完善的管理,在香港物业管理行业有口皆碑,辉煌时期,其提供的清洁业务在香港有很多五星级酒店跟其合作。物业管理公司一路延伸到广州等地,现今他已把公司的部分业务交由弟弟打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玉石行业中。多年的两岸物业管理业务往来,他从中看到了整个社会、许多行业的发展,见证了香港及国内的发展。把这个经验借鉴到玉石行业,也能夠看到了许多变化。

企业犹如做人,有其专注的情怀,在任何行业成功,都是迟早的事。面对现今玉石行业的现状,邱传伟先生一直强调,只要同行做好本分,不以次充好,遵守行业规律,保持价格平稳发展,整体形势比较逐渐转好。“想要整个行业发展起来,不能夠只想着自己,整个行业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希望同行玉石价格保持合理的水準,销量就会上升。並不是价格越贵就越受欢迎,看事情要看远一点,才能发展起来。玉石行业少部分人的炒作行为,打乱了行业的市场秩序。”他从小就对玉石锺爱有加,投入这个行业,只是为了把这份热爱,传达给更多懂得玉石的人,尽自己的一份力,让行业稳定发展,所做的努力,同行都有目共睹。

正因为对行业的用心及玉石鉴定方面的深厚功底,邱传伟先生被推举为香港九龙玉器工商联会名誉会长、香港九龙翡翠珠宝鉴定中心有限公司主席。他感谢同行们的赏识,深知责任重大,实事求是的作风,多年来一心向行业传递着正能量。在他眼中,玉石的品质鉴定容不得半点沙子,真就是真,假就是假,这是作为玉石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只会留下诟病,抹黑这个像美玉一般美好温雅的行业!

玉润人生

第4篇

【关键词】丰子恺散文 消解 人生困境 途径

丰子恺的散文素享盛名,其“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的美学追求将日常生活中的常态描写得深刻而富有韵味,令人在轻松阅读平凡生活万象的同时使内心的压抑、焦虑和种种不适意得到稀释和消解,实为一剂治疗浮躁焦灼心情的良药。

1“远功利”,重视精神生活,保持心灵的高洁和精神的超脱

人类的烦恼和痛苦来源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来自精神方面的困扰

更为严重。失去生活目标,再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无法真正活得自在洒脱。丰子恺不止一次地提醒人们“做人不能全为实利打算”,也就是要以精神上的追求来化解永无止境的物质追求,消解人生的痛苦。要做到“远功利”,悠游于精神世界,就必须以“绝缘”的态度看待世事,消解功利物欲。“我们在世间,倘只用理智的因果的头脑,所见的只是万人在争斗倾轧的修罗场,何等悲惨的世界!”因此,人需要用绝缘的方法来看世界,屏去因果理智的一切思虑,张开纯粹的眼睛,看到一个艺术的灿烂的世界,从而美丽而且幸福着。“绝缘说”的观照方式所派生出的就是“超脱”,“使心地暂时脱离尘世”的人生观,平和达观、淡泊人生的心态和人生态度,能够让人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苦乐悲喜,在被一些外在的东西所困扰时,能够坦然放下,不必患得患失;能够以距离审美观照身边的事,尤其在身处逆境时,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不怨天尤人,安之若素,调适自我达到内心的平衡。

现实生活中的诱惑太多,欲望无止境,我们穷尽一生也不会追求到自己满足的境地。也许只有以精神生活代替物质生活,才能返朴归真,不被文明的翳障所遮蔽,不被表面的繁华所诱惑。丰子恺所提倡的这种生活方式为在尘世中苦苦追寻劳碌的人们注入一支清凉剂,他点醒我们去感悟人生,思考人存在的意义,也许我们需要的原本并不需要这么多。

2“归平等”,用同情和博爱之心构筑理想的乌托邦

深受佛学思想影响的丰子恺,完全用众生平等的观念看待自然的众生灵,为实现万物的平等,他用宗教的“护生”“护心”精神来改造人类的生存状态,建立理想的乌托邦。他憧憬“天下如一家,人们如家族,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的大同世界,更在童话《赤心国》里构筑了他的理想社会。《蝌蚪》、《蜜蜂》、《忆儿时》、《敬礼》、《清晨》等文章中对蝌蚪、蜜蜂、春蚕、鱼蟹、蚂蚁等众生灵表达了自己的爱护、同情、甚至敬意。在平时,甚至对没有生命的器物他也毫不吝啬的投诸感情。如在静物写生中,“想象茶壶是一位坐着的母亲,两只茶杯是母亲膝下的两小儿。两小儿挤得太近了,怕母亲不舒服;两小儿离得太远了,怕母亲不放心。”用这种处理艺术的态度来处理人生,用写生画的看法来观看世间,中国传统思想中最高的精神文明——“民胞物与”、“万物一体”在丰子恺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把天地万物作为人的道德关怀对象,使物我浑然一体,寻找、发扬善良人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是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异化的根本途径。 转贴于

3“获自由”,以生活情趣滋养心灵,在艺术中自由生活

丰子恺十分讲究生活趣味,注重趣味的追求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关于生活的艺术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与现代人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不谋而合,同时也给现代人化解庸常生活提供了借鉴。

在日常生活中,丰子凯善于发现雅趣、创造雅趣,怡然享受着雅趣带来的心灵滋养,将生活变成了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胡桃云片》、《吃酒》、《湖畔夜饮》、《沙坪的酒》、《塘栖》、《闲居》、《我的烧香癖》等文章中就生动描写了吃糕点、饮酒、旅行、居家、点香等琐屑小事所蕴涵的生活雅趣。甚至在躲避轰炸的时候,他仍能从中发现趣味,获得人生的快乐与满足。《宜山遇炸记》中记述了全家仓皇避难的经过,却写得轻松雅致:“这时候老幼十人,连司机及几位搭客,都吃着粽子,坐着闲谈。日丽风和,天朗气晴。倘能忘记了在宜山‘逃警报’,而当作在西湖上picnic(野餐)看,我们这下午真是幸福!从两岁的到七十岁的,全家动员,出门游春,还邀了几位朋友参加。真是何等的豪爽之举,风雅之事!”经过丰子恺诗意眼光和艺术心态的点化,“一茶一饭,我们都能尝到其真味;一草一木,我们都能领略其真趣;一举一动,我们都能感到其温暖的人生的情味。”在他的笔下,生活体验已升华成审美的玩味,平淡的日常生活亦转化成一种知足自娱、优游自得的人生境界。丰子恺将生活审美化,以诗意感悟人生的生活态度启迪我们,从超越的角度、以审美的心态从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超拔出玄淡高远的人生境界,学会享受生活,创造快乐自由的人生。

4“得天真”,葆有童心护卫人类心灵

丰子恺爱孩子,他用独到的眼光来发掘和表现儿童生活中的童真童趣,向往其所代表的理想人性,试图通过对儿童世界的描写忆起自己的黄金时代,抚慰处在冰冷灰暗的成人世界中的心灵。从《华瞻的日记》、《儿女》、《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给我的孩子们》、《作父亲》、《送阿宝出黄金时代》、《标题音乐》等随笔和众多儿童相漫画中可以看出他的爱还体现在关注儿童精神生活,保护个性,始终以张扬孩子的自然天性为第一要义。他喜欢孩子的童真稚拙,倾慕孩子的率真自然,和丰富想象,他艳羡着孩子们的世界的天真和广大,甚至认为孩子们都有大丈夫气,人世间的各种伟大的事业都是具有孩子们似的大丈夫气的人所建设的。在丰子恺的心中,童心的境界是人世间的纯正、和平和幸福的境界,“在那里可得到refreshment[精神爽快,神清气爽],以恢复我们的元气,认识我们的生命。”正像孔范今所说,“……丰子恺频频回首往昔、顾盼儿女,找寻的正是失落已久的自然人性的家园,借以抗拒世间陌路般的冰冷与种种现实的压迫。”“得天真”是他的终极追求,以儿童的精神来改造异化的成人世界,才能消解文明的进程中人的异化带来的痛苦。

“远功利、归平等、获自由、得天真”,是丰子恺为对抗人生困境提出的几种途径,他用最真挚的感情、最朴实的文字告诉我们: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美好,原来生命可以这样精彩!

参考文献:

[1]丰子恺.关于儿童教育[A].丰子恺文集(第2卷).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252-253.

[2]丰子恺.东京某晚的事[A].丰子恺文集(第5卷).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128.

[3]丰子恺.桂林艺术讲话之一[A].丰子恺文集(第4卷).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17.

第5篇

【关键词】老子;无为;见素抱朴;道;天人合一

老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伟大的哲学经典。《道德经》在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翻译出版,是在全世界拥有读者最多的中国古代著作,老子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鲁迅更是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今天依然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研究老子思想尤其是老子的人生观对现代社会生活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笔者就从解析老子的“无为”思想出发,来谈谈老子的人生追求。

一、无为――老子人生追求的思想基础

谈到老子,很多人甚至教科书都会将其与“消极避世”相联系,这是对老子思想的广泛误解,而究其根源主要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误读导致对老子思想理解的偏差。“无为”思想时常被误读为不作为,因而老子的人生观被曲解为消极避世,我们要理解老子思想,不能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通读《道德经》就会发现,老子对世界的认识是透彻的,老子的“无为”思想是深邃的。

“无为”在《道德经》中的首次出现是第二章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一次出现老子就开宗明义,说“无为”是圣人的处事法则。第三章又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十七章和四十八章都写道“无为而无不为”,可见老子的“无为”并不能理解为不为,“无为”的结果是无不治、无不为,而“无不”有两个意思,“有”和“没有什么不”,也就是说“无不为”可以理解为有为和没有什么不能为两个含义。如何为呢,老子在第七十七章写到“圣人为而不恃”,第八十一章写“为而不争”,可见“无为”的真正含义是不妄为,不以功利的目的去为,而是依照规律的自然发展,在自然而然中去作为。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把老子的“无为”解读为“无意于为,没有自己的目的和追求”,笔者认为这同样是对老子的误读。《道德经》第三章写到“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在这里就是一种治国的方略,而其目的就是使国家“治”。第二十九章写“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这里无为是一种做事方式,而“无败”是其追求。第四十三章则直接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老子说“无为”是有其好处的,教导我们要善于利用“无为”的方式去做事。由此可见,老子的“无为”思想非但消极,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积极入世的。

“有无相生”、“无之以为用”、“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无为“思想是老子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体现,做事的时候不一心想着所以达到的目的,心无旁骛把当前的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到极致,不用刻意去追求结果,取得好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都是在“无为”中自然成就有为的典范。如果说“无为”是老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那么老子处无为之事追求的什么呢?

二、复归婴儿――老子人生追求的思想境界

老子主张为“无为”而成其事,功成名就,金钱与权力随之而来,这就是老子的追求吗?对此,老子在《道德经》里做了明确的回答:“功成而不居”、“功遂身退”,很显然金钱与权力并不是老子所追求的,而且老子对利益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

《道德经》第十二章中说,“无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认为外在的声、色、货、利对人是有害的,无休止地追逐名利,最终,利禄、名声和权势必将毒害了自己。所以,他告诫世人不要贪求耳目口鼻等感官欲望的满足,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道德经》第九章又写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老子认为金玉满堂,并不能够长久,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给自己留下祸根。贪慕权位利禄得寸进尺;恃才傲物耀人眼目,这些是应该引以为戒的。否则,富贵而骄,便会招来祸患。过多的财富不但不能长久且对人有害,面对利益,我们要努力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以至无知无欲,没有名、物之知,没有巧、利之欲。而最能保持这种朴素天性的,就是知欲全无的婴儿。所以,老子提出“复归于婴儿”,像婴儿一样保持纯洁朴实、恬静无欲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这不只是老子个人的道德修养之道,也是老子对管理国家提出的治国方略。如果人人都保持自身本来的纯朴状态,内心淳厚无妄念,行为朴素而自然,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没有巧诈与欺骗,盗贼也就没有了。

三、道――老子人生追求的终极归宿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以“道”字开篇,“道”也是其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眼,可以说整个《道德经》都是围绕着一个道字展开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才是老子终其一生的追求。那么,“道”到底是什么呢。

虽然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是不可言说的,但是在后面的篇幅里还是为我们竭尽所能的对道作了一番描述。《道德经》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十四章中写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第二十五章说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它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也事物发展的规律,即存在万物之中又是万物的根本。道,即抽象又具体,即不可捉摸又有迹可循,老子把道总结为:“玄之又玄,众秒之门”,道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洞悉宇宙天地万物变化奥妙的门径。

道如此高深、玄妙,对道的具体运用老子也举例作了具体说明,《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说:“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第三十七章写道:“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为政为民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他,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宾服。

那么如道是如何存在的呢?《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字在这里是效仿的意思,“自然”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然界的自然, “自然”一词在《道德经》第十七章就已经出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是,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自然”在这里是形容词,即事物自然而然的存在,自然而然的发展。“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也是同样的意思,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纯然自然,本来如此。道衍生万物而任其自然发展,并不对万物妄作干涉,这便是“道”的存在方式“无为”。而正是这种“无为”,使得万物蓬勃生长,生生不息。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人人都能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学到不同的道的智慧,“身先”、“民治”、“成其私”、“成其大”、“为天下贵”、“为百谷王”,而老子自己所追求的道,却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而是整个生命过程。见素抱朴、处无为之事,与道法一致,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天道长久,不生不灭,将自己化入天道,是一种超越物质而在精神意义上的追求。“道乃久,没身不殆”,这,正是老子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第6篇

摘要:亨利 沃兹沃思 郎费罗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杰出的诗人。《人生颂》是一首慷慨激昂、催人奋进、乐观向上的人生颂歌。本文试图运用前景化理论作为支撑,从语音过分规则化,词汇词汇过分规则化和语法过分规则化三个层面来分析郎费罗《人生颂》一诗的文体特征。

关键词:郎费罗;人生颂;前景化

一、前景化理论的发展及其实现模式的构建

“前景化”是从绘画艺术中引进的术语,指人们在感受视觉艺术的过程中需要把立体与其背景区别开来。在文体学理论中,“前景化”的概念来源于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的论述,经过布拉格学派学者穆卡洛夫斯基、雅各布森、利奇和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等学者的阐发、加工与发展而最终形成 (刘世生、朱瑞青,2006)。1964年布拉格学派学者穆卡洛夫斯基在《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一文中较完整地阐述了“前景化”的概念。穆卡洛夫斯基认为“前景化”是“自动化”的对立面,是对一种行为的“非自动化”。雅各布森(1960)提出的“投射学说”则强调了“前景化”的另一个方面:平行。雅各布森对诗的功能语言学标准是“等价原则”。

二、《人生颂》的前景化分析

《人生颂》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本诗4句一节,共计36句,分为9节。分4个部分来讨论诗人眼中的人生。下面我们运用前景化理论从语音过分规则化、词汇过分规则化和语法过分规则化三个层面来分析《人生颂》一诗的前景化的文体特征。

1.语音过分规则化:

语音过分规则化包括音位模式和节奏模式。对于韵律层面的前景化处理独具匠心,巧妙安排格律韵式,结合多种押韵结构,体现诗歌节奏之美。

郎费罗的诗歌深受英国传统诗歌的影响,技巧娴熟,音韵优美。本诗共九节,以四行诗的形式写成,韵脚为abab ,隔行押韵。其中韵脚有所变化,单数行用阴韵,宽厚凝重,委婉平和;双数行用阳韵,音韵清灵,短促有力。两者交叉使用使全诗充溢跳跃感、节奏感,优美动听。

2.词汇过分规则化:

词汇的过分规则化指词汇的重复。词汇的重复分为直接重复和间接重复, 直接重复主要是具有表意功能, 它的目的是强化主题。间接重复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衔接功能, 它在表意的同时具有篇章的构造功能。郎费罗这首诗突出的词汇过分规则化是“life”的直接重复和间接重复的运用。该诗题为A Psalm of Life,为了突出“life”这一主题,作者在诗中六次提到“life”,强化了诗歌的主题。

3.语法过分规则化

语篇中语法的过分规则化主要是通过重复和平行结构实现。而在本诗中,语法的过分规则化还体现在修辞层面的前景化处理。该诗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段,有力的突出了诗歌主题,增强了诗歌的立体形象,扩展了诗歌的内涵。

排比。诗人在诗歌中多次使用了简洁有力的排比,增强了气势和渲染力。如第5 行“Life is real ! Life is earnest!”(人生即真, 不能虚度),第17 、18 行“In the world’s broad field of battle , In the bivouac of Life ?”(在世界辽阔的战场,在人生临时的营站) ,第19、20行“Be not like dumb ,driven cattle ! Be a hero in t he strife!”(别像默默的牛羊任驱赶! 要争做英雄,能征善战!),最后一行“Learn to labour and to wait.”(要学会苦干,还要学会等待)排比的反复使用,强调了作者的情绪,增强诗歌的气势,语气连贯,有节奏感。排比的使用把作者想要表达的道理阐述得严密透彻,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头韵的运用。如诗歌的第三行:“For the soul is dead that slumbers”;第四行中的:“And the grave is not its goal”;第八行:“Was not spoken of the soul”;第十七行:“In the world’s broad field of battle”等诗句中的soul and slumbers;grave and goal;spoken and soul;broad and battle都是典型的头韵修辞手法。此外,诗歌中还在多处使用了同样的修辞手法。头韵的运用,一方面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另一方面使全诗显得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结语

本文依据文体学理论,从前景化角度对朗费罗的《人生颂》进行分析和欣赏。朗费罗充分利用诗歌语言的前景化处理方法,从诗歌的语音层面,诗歌的韵律层面和诗歌的修辞层面,借用多样的语言手段表现了心灵最深处的真情实感,劝勉人们和自己要坚忍不拔,知难勇进不因暂时的挫折而气馁。这是一首充满激情、催人奋进的赞歌,诗中明快的音韵、严谨的结构、娴熟完美的修辞和激情乐观的精神至今依旧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美感,唤起人们对世界的美好情感,给后人带来极大的鼓励。

参考文献:

[1]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7,34,37-43.

[2]陶洁.美国文学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23-145.

第7篇

钱买不来单纯的生活

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尔写过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到意大利一个偏僻的小渔村旅游,他在海边看到一个青年渔夫躺在渔船上晒太阳打瞌睡。他觉得这个场景很美,他俩便聊起天来。旅行者对渔夫说:“你这么年轻,不应该躺在这里,应该出海打鱼。”渔夫问:“然后呢?”“卖钱。”“然后呢?”渔夫又问。“买到一条大渔船,然后再打鱼,再买一条大的渔船。”“然后呢?”渔夫还问。“然后……可以在船上打瞌睡。”渔夫笑笑:“我现在不就在晒太阳了吗?”

我们应该正视平凡的生活。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不会是可歌可泣、轰轰烈烈的,而只是由平凡组成。这种平凡的生活,包括心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踏实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它们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础和核心。

我去年去了一趟不丹。这是一个弹丸之地,只有几十万人,但是很有意思。他们把幸福作为治国目标――政府每做一个决策,一定要调查一下,这个决策能否让人民快乐。这个国家治理得相当有序,医疗、教育全免费,自然环境保护得非常好。不丹的一项重要国家收入是靠旅游,但他们限定每年旅游入境人数只有五千人左右,并且他们的签证是要国王亲自审批。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国民的幸福指数比GDP更有价值。

生命真正快乐,才能实现其价值。真正值钱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亲情、爱情是这样,真正的健康也是如此。当然并不是说金钱是没有用的,在这样一个商品社会里面,我不主张太清高,钱还是有用的。只是钱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你不能为了这个钱去牺牲那些最好的东西,你应该把钱作为去为那些最好的东西服务的手段、工具,金钱永远不能成为目的。

找到心灵所向

心灵应该丰富,灵魂应该宁静。其实一个人有丰富的心灵的话,他应该比较容易感到宁静。现在好像人心惶惶,人们到处在外寻求名利来抚慰自己,却很少从内心去探索和生活有关的东西。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你内心仍然比较空虚。如果你真是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有一个很充实的内在生活的话,你就不会太在乎名利,因为你有好得多的东西,那些东西给予你的享受比名利大得多。

现在很多人的价值观是盲目、糊涂的,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随大流,他觉得大家都在争的东西就是好东西,这个人是可悲的,他不能当自己的主人。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有自我认识:你想要什么,能要什么,什么东西对你是最好的,一定得想想这个问题。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人人都有心灵的家园。它有两层含义:内在的,就是丰富的心灵,丰富的精神生活。还有一个外在的含义,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你做的所有的事情,不能全是上司指挥、生活安排的。

有时候人的职业和事业可能不吻合,你的职业可能并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为了生存必须做的,但你千万不能放弃你内心真正喜欢的事业。

我从北大毕业以后,被分到广西一个山沟里面,做县政府的理论干事,后来分到一个县委党校当教员。当时我做的事情是给公社干部读报纸,传达上级指示。这些差事和我喜欢的哲学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我很快理清楚了我应该怎么做决定:如果我很看重成功,我可以去拍领导的马屁,求得升迁,掌握更多权力来实现自由;或者我就按自己的本性做,自己给自己松绑。我选了后者,我对领导直言自己的观点,我坚持看书,写文章,不顾人家说:“周国平还是一个臭知识分子,骄傲,脱离群众……”我还是想要精神生活。

跟教育孩子的理念一样,我把优秀作为第一目标,把成功作为副产品。我自己是这样走过来了,老天最后给了我机会。只要你真的优秀,真的坚持,你还是能得到你应有的成功的。

第8篇

1、我生活主要负责一宿舍楼的执勤工作,由于一宿舍楼的的场地和环境限制,给我们生活部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特别宿舍是过于分散.

2、由于原有生活部的干事人员缺乏,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使我生活更加完善,我们还另招进了几名新的干事。新干事上任后,表现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为每个人安排的任务,大家基本都能出色的完成。

3、为了能让我们生活部的干事,在宿舍检查中得到合理的分配,我们结合各位的课程表安排了宿舍执勤,并将制成表的形式发放到每一位成员手中。

4、为了生活部的每一位成员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生活部先后建立了QQ群和网站,并及时最新消息,还将生活部每位成员的联系方式打印后发放给每一位成员。

5、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们发现生活部的干事没有以前那样的认真,达不到我们所要的效果,经过我们向系学生会提出申请,在周末晚上召集生活所有的成员开了生活部会议——各干事的自评总结会议。通过此次会议,干事已经没有了思想问题,工作由开始的不想干、怕苦、觉得丢脸变成了现在的愿意去干、不怕苦、不怕丢脸了,并且想去把它干好,干得漂亮。生活部的干事有了明显的进步,当然效果也非常明显,并超出我们所想象的效果。

二、工作交流

1、为了加强各系部的工作交流,我们主动与院自管会生活部联系,交流各自的工作经验,我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两系生活部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

2、主动与学生会的其它部门进行沟通,听取其他部门的计划,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工作,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

3、我部在刚开始展开工作时,由于我们中大多是大一的新生,对很多的情况都不了解。而在此时,各部门的老干部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4、积极配合其他系部及上级的工作。

三、学生会干部培训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同学,我系生活部的干部和干事都积极地参加了院上和系上的各种培训。通过培训,我们对生活劳动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的干事对生活劳动部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方法。对在生活劳动部工作的开展也有了许多积极的想法。为生活部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许多的好的建议。

四、管理制度

1、加强干事的出勤情况管理,我们实行考核制度,每周生活部2位助理都会到集合点对每位干事打考勤,并作好每一位成员的出勤情况作好记录。

2、实行人性化管理,淡化等级,增进沟通,给予朋友般的关怀。但在工作时,就一定要非常认真。一切都要按照规定来办事。在平时的生活中,那么我们就是同学、是朋友。

3、我们每周都开一次例会,方便上周的工作总结,以及下周的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