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08 11:56: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青少年体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青少年;人际关系;远离网络
Teenager human relations problem mental state guidance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Shen Yun-chan
【Abstract】In the teenager big and parts of person is because of human relations association existence missing but drive network game captive, if already the teenager of network addiction can hinder to use Chen2 Hui's classmate of mental state guidance method, we want ~only help moderate good this teenager and parents of relation, with teacher of relation, and classmate and friend of relation, they settle will come out the shadow of network game, from conjecture the world return to reality medium come
【Key words】Teenager;Social interaction;Keep off a network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都是与人际交往密切联系的,任何一个人,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初中学生刚进入青春期,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对社会欲求不满,渴望平等:在观念上与父母、老师产生碰撞,反抗性强;在情绪上波动较大,不能自控,易烦躁不安;在心理上普遍感到孤独寂寞。再加上部分同学认为枯燥的学习中,考试竞争压力太大,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淡薄,于是网络进入他们的生活,那些学习意志力薄弱、缺少知心朋友的学生如获至宝,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网上聊天,都使他们异常兴奋。上网时学习、考试的压力消失殆尽;现实中无法说的话、没人听的牢骚,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倾诉的对象;网上聊友同病相怜,内心的孤独感和青春的烦恼烟消云散;游戏中的偶像令人崇拜,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和希望。总之,网上那个虚拟的世界中似乎一切都比现实轻松、美好。所以,试图逃避困难、追寻幻想的学生纷纷迷上网络。据说,他们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时特有的兴奋感,来自大脑受网络符号刺激而分泌的“快乐吗啡”,好像吸毒者的体验一样[1] 。
其实许多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都感到与父母、老师、同学交往有困难。这类青少年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多次的失意,他们只有把情感交给了电脑,上网聊天或者打游戏,且迷恋其中不能自拔。
案例分析:
学生陈辉,从小就由他爷爷奶奶带大,在家里一直娇生惯养,一切事情全部由爷爷奶奶包办,自理能力不强。小学四年级时,陈辉被父母带到张家港(她父母打工的地方)读书。由于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的差异,一直是爷爷奶奶掌上明珠的陈辉,有点对父母不满,对学习环境不满。认为生活上无法与父母沟通,学习上无法与同学沟通。在心情极度烦闷的情况下,跟随另一个打工子弟第一次进了网吧。陈辉后来告诉我:他第一次看到别人打游戏,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当时只是在旁边助威,就兴奋极了。忘记了爸爸妈妈的训斥――说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忘记了在学校里的烦恼――因语言的障碍找不到玩耍的伙伴而引起的孤独感。后来他学会了打游戏,更是沉迷其中,成绩直线下滑。父母发现孩子迷上网络游戏后,劝说、痛打了他几次,发现控制不住他上网,就决定带他回老家读书。又怕爷爷奶奶娇宠他,他妈妈干脆不出去打工了,在家专门陪她上学放学。这样,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上升了,以很好的成绩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小有名望的中学。
离家远了,必须住校,他的妈妈继续回到张家港做工,他再次成了留守儿童。问题又出现了:首先是宿舍内务整理不好,班级文明分被扣掉,常遭到室友的抱怨;其次是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小学时都是他的家人帮他安排学习时间的),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又受到老师的批评。手忙脚乱的在新学校生活、学习了一个月后,他回家哭闹着要转回临近的学校读书。家长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了解情况后,先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又与家长一起做陈辉的思想工作。后来我了解到,当时他人虽然留在了教室,但自卑心理又开始作怪了:紧张的学习使他觉得不安,他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他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他,摆放物品要他去,扫地也叫他(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值日工作)。他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与升学成绩比是一落千丈。玩网络游戏的陋习再次萌生,经常偷溜出宿舍去黑网吧。
分析陈辉的案例,发现陈辉的两次坠入网络游戏漩涡的原因很相似:都是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
第一、陈辉与父母关系紧张:从爷爷奶奶处得道的宠爱,到父母住处(张家港)后受到的严格要求,陈辉与父母的沟通有了阻碍,而且父母与之沟通定没有爷爷奶奶多,他的心理发生了第一次变化,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第二、与张家港的同学无法交流:由于语言不通(农村的孩子都说方言),陈辉从同学处不能获得明确的自我价值感,加上无法在父母处任性而为,心灵感到孤独,在同伴的引导下,心理发生了第二次变化,以致不愿学习想去玩游戏。
第三、与中学的同学交往困难:在同宿舍里,同伴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了一个学生是否对学校生活感到满意。陈辉在宿舍里因内务整理不好,常遭到同学的抱怨,同学关系开始紧张;在进行卫生值日时,他认为别人有意为难等,使他无法与室友正常交往,同学关系进一步紧张。到教室忙于完成作业,没时间与同学沟通,造成了他独来独往的、自卑的性格特点,他的心理发生了第三次变化,渐渐的他不满意于学校的生活了。
第四、与老师的关系欠协调:学生以完成作业为天职,而陈辉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当然会找他谈话了,师生关系开始不融洽。结果他在学校的最后一点自信、归属感和依赖感都消失殆尽,他只有把自己的情感交给电脑,到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中去找朋友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实行了如下的辅导计划:
首先、转变陈辉的思想。让他意识到当时他所处的危险处境,若不改正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如上网容易得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表现为不上网时会情绪低落、失眠、生物钟紊乱、食欲不振、精力不足、思维迟缓、自我评价低、甚至会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等。人际交往能力差会影响个性发展,如自卑、孤僻、产生焦虑感等,而长期焦虑压抑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的程度虽然因人而异,但也不可小觑。因为焦虑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学习心理来说,焦虑会使留守儿童害怕学习、逃避考试,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经常发呆、思维停滞等;从生活意义来说,焦虑使得留守儿童无法正确的认识、评价生活中的某一情境,也就无法作出与该情境相适应的及时又有效的行为反应;从社会生活意义上来说,焦虑可以影响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人格特性的形成,导致恶性循环,进而发展到极端可能的各种焦虑障碍,如:认知方面的敏感、多疑、思维混乱,生理方面的失眠、胃口差,行为方面的逃避、退缩、缺乏各种行为技能等 [2] 。只有其思想转变了,才能配合辅导。
其次、制定周密的计划,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他远离网络。我把系统脱敏法和厌恶法综合起来运用,与其家长配合,让他明白:父母不可能为他服务一辈子,他必须学会独立生活,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计划。开始让他周三、周六晚各上一小时网,由他父母陪着,不准打游戏,渐渐的是周六只上半小时,后来让他只要有上网的念头,就想象电脑键盘上有他害怕的大青虫躺在上面,而厌恶那个键盘。具体做法是:辅导第一周的学习、生活计划是我与其母共同协商为他制定,在学校有我监督实行,在家有其母监督实行;第二周的计划是在我们帮助下,陈辉自己调整制定的,仍然是我们配合监督实行;第三周的计划完全放手让他调整制定,由班级同学帮助监督实行。这样花费了近三周时间,终止了他成天想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的念头。
最后、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他的交际能力。崇高的理想即长远目标的制定是个体努力奋斗的动力,近期目标的达成是个体自信心的体现。因此我们帮助陈辉制定长远的目标、明确最近达到的学习目标、每天完成的学习、生活任务。让他学习上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缓和师生关系,生活上有问题请同学帮忙,当然自己能做的一定得自己做。其实从辅导的第一天起,我就安排了他同宿舍的两个同学与他同时进出做作业、吃饭、打扫卫生等。到了第三周陈辉已经有几个互相信任的同学了。一段时间后,陈辉说:“我以前就是朋友太少了,没人与我一起商量着学习、做事,遇到困难就想上网来逃避。有时候我也极力控制着自己不去想上网打游戏,但是好像有一种邪恶的力量,又似狂暴龙卷风在拉着我向那里跑,我挣扎过一次又一次,都克服不了贪玩的念头。现在想想,就是因为那时没有明确的生活、学习目标,整天懵懵懂懂混日子造成的。我现在每时每刻都有事情做,每时每刻都想着还有哪件事没做好,生活很充实,也没时间想上网的事了。”
这样经过时间的检验,我的辅导计划彻底改变了陈辉的人生态度,让他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生活很充实,远离了网络的诱惑,使身心健康成长。
总结和建议
其实青少年中大部分是因人际交往存在缺憾而被网络游戏俘虏的,若已经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我建议妨用陈辉的心理辅导方法,只要我们帮助协调好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及朋友的关系,这类青少年定会走出网络游戏的阴影,由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中来。
参考文献
[1]陈一筠 刘文利 《引领孩子度青春――孩子迷恋网络游戏》中国妇女出版社第115页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质类型体力活动
2004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大学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众所周知,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体力活动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也是指在基础代谢的水平上,身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体力活动不足是健康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它与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结肠癌和其他一些重要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体力活动概念研究其与体质健康的关系。体力活动的内涵比我们通常所说的体育锻炼更加丰富,体力活动涵盖体育锻炼。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力活动概念研究新时期大学生体质、体力活动现状及相互关系,研究对象是湖南工业大学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88份,有效488份(其中包括大一128人,大二126人,大三116人,大四118人)该方法主要从大强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步行和静坐4个方面评价体力活动水平。大强度体力活动是指身体需要努力发挥潜能,呼吸变得非常急促,时间上必须至少持10min的活动,如搬重物、有氧训练、激烈的体育锻炼或竞赛、快速骑车等;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是指需要付出中等水平体力,呼吸较安静时更急促一些,时间上也必须至少持续10min的活动,如搬较轻的物体、匀速骑车或打双人乒乓球等;步行则是指那些至少维持10min以上的步行活动。(本实验主要采取方法)
2、SAS9.0数据统计法。数据统计采用SAS9.0统计软件处理,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论文格式范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体质基本情况 身体素质,简称体质。是指人体在各种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体育论文,在中枢神经调节的基础上,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灵敏、耐力、柔韧、速度等机体能力。经调查分析大学生体质总体良好, 经时间检验,不同性别得分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体质综合得分、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均优于女生; 女生良好率、及格率则高于男生。进一步说明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比女生好是由于体质达标优秀率较高所致。普遍而言男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为9.5%,女生低体重发生率为24.5%。男女生各组体力活动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男生正常体重组一天中大强度活动时间、中等强度活动时间、步行时间略大于肥胖组,静坐时间比肥胖组少。女生的情况与男生相反,肥胖组女生大强度、中等强度活动反而多于体重正常组。
(二)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
1.后天条件的影响
日本著名运动生理学家石河利宽教授曾以身高为例指出:“遗传因素能不能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美国学者克莉指出:“在过去一世纪内,人类的身高体重的增长主因是由于较好的营养和疾病减少”。日本的一位研究者曾用电脑对1-3年级学生的身高增长率进行过分析,发现影响身高的先天因素仅占23%,而后天因素中的运动占20%,营养占31%,环境占16%。也就是说,人体的体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先天因素影响的,这些先天因素可以通过后天的体育锻炼和保健工作得到合理的改善。由此可见,遗传虽然是人的体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条件,与一个人体质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关系,对人的性格、身体机能、体形、免疫力、寿命等许多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但遗传对人的体质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的,最终人们体质的强弱主要还是取决于后天的环境、体育锻炼、营养和卫生保健等条件影响着的。
2.体育理念的确立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好坏,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变本加厉的升学竞争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听闻部分地区初中毕业取消了体育中考体育论文,此举正好把“多余的课,多余的时间”给其他考试的文化课“加餐”,以期提高考试成绩。青少年学生在如此思想的引导下,根本不去“浪费”不可多得的宝贵学习时间来做那些“可有可无”、“多余”的锻炼与运动。因此,“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个成长理念还没有深入青少年学生当中,潜在影响了大学生体育意识的树立。大学生的体质水平下滑,固然与中学时期注重升学率、锻炼时间少、不重视体育锻炼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缺少兴趣、锻炼时间少、锻炼效果不佳、锻炼设施短缺等因素有关。
3、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强度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如下表:
(表一) 每周的运动时间统计表
年 级
性 别
0-5小时(人)
6-10小时(人)
11-15小时(人)
16-20小时(人)
21小时以上(人)
人数合计
大一
男
24
9
4
1
1
39
女
18
8
1
27
大二
男
9
21
6
2
38
女
8
14
2
1
25
大三
男
4
9
14
8
35
女
11
10
2
23
大四
男
18
13
3
34
女
20
4
1
25
人数合计
112
88
32
13
1
246
占总人数百分比
45.5%
35.8%
13%
5.3%
0.4%
关键词:体育游戏;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科学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47-01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是从人们生活娱乐性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密不可分。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的教育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体育游戏的开展简单易行效果好。同学们是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形式教学,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可多可少,简单易行,便于普及和开展。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品行的发展及非智力的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体育游戏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国内外体育游戏的发展看,都把体育游戏与育人密切联系在一起。
1、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从内心世界发出的支持自身行动的源泉。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尝试把一些相对比较单调、枯燥但又比较重要、需要反复练习的技术动作,设计成体育游戏,然后让学生加以练习,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而且练习效果也比较好。
2、发展智力,提高身体素质。人的大脑发育情况是与人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有关。在游戏中,学生创造力、认识力、接受能力等得到培养和锻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智力发展。以“贴膏药”游戏为例,既要迅速判断其他人的位置,又要在自己被“贴住”的时候迅速摆脱;在“传球接龙”的游戏中,既要迅速将球传给同伴,又要保证球不落地耽误时间等等,这些游戏既需要学生靠积极的思维、敏捷的判断力,又要在关键时刻迅速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不断的运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能力,增强学生肺活量以及其他运动器官的功能,最终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3、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具有差异性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和生活都是相对不利的。体育游戏利用其竞争性,利用其不断产生的胜负结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取得胜利,并感受胜利带来的自信和失败带来的遗憾,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最终改善学生的心态,达到改善其心理素质的作用。
三、体育游戏的选择与运用
1、科学性原则
要配合教材选择或编创游戏体育游戏的目的是服务于体育教学,因此在体育课上选择或编创体育游戏时应以教材为依据,考虑教材与游戏的相互关系,选择能配合教材相关游戏实施教学。因此,作为辅助练习的游戏,选择一定要科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引导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好感和兴趣。所以,体育游戏的选择必须要根据体育课的任务来确定,避免随意性。
2、安全性原则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惯彻安全原则,对游戏的各个环节均应作“安全检查”。一看设计的动作是否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动作幅度较大时,应考虑避免发生肌肉拉伤的具体对策。二看游戏的组织教法是否合理?在使用投掷或负重器械时,要考虑避免因器械使用不当或掷出、拾回投掷器材的时机不妥而发生的伤害事故。三看规则制定是否严谨?如“反应追拍”游戏中不准推撞或重拍游戏者,跑动的线路也要予以规定,以免发生伤害故事。四看场地的安排是否注意了安全因素?如每队、每人之间的左右距离、前后间隔是否恰当,在狭窄的活动场地中,还要考虑避免因周围的障碍物引发的意外事故等。
3、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又一本质特征,如果体育游戏缺乏趣味性,将从根本上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应根据参加体育游戏的人群特点和素质、技术及智力水平,在游戏的竞争性、动作的设计、胜负的判定以及游戏的情节等方面多下功夫。增加体育游戏的竞争性,主要从游戏的活动形式和分组两方面考虑。一般来说,各种,内容和各种形式的接力游戏,竞争较为激烈,而实力大致平衡的分组是公平竞争基础、趣味竞争的保证.提高动作设计的趣味性,主要是看动作设计是否新颖、惊险(惊而无险)、象征和有一定难度。在制定判定胜负的方法时,为增加趣味性,可同时兼用记时和记数法,也可运用个人得分法结合团体积分法以及限制加倍记分法等等。而游戏中考虑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进行方法,主要出现在少儿体育游戏中。
4、游戏的讲解示范。教师应位于游戏者都能听得清和看得见的地方进行讲解和示范。讲解的内容包括:体育游戏的名称、目的、方法、规则和结果,其中应特别讲清楚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讲解的语言简明扼要,生动而又形象。使游戏者一听就明白,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讲解的方式要因人而异,有所区别。如对青少年,应当多启发诱导,可采取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对高中以上的学生,可结合讲解,只示范某些比较复杂和关键性的动作(如易犯规的动作或有技术要求的动作等),使学生对该游戏有了直观的,正确的概念之后,游戏才能顺利进行。有些较复杂的游戏,还可采取“尝试改正”的方法。
现代的体育教学都强调: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育思想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的教学中深入人心。而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
参考文献:
[1]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陈剑昌.刘连山.苗广明.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