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1 07:00: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书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金砖书写板 金砖书法 绿色书法教育 返璞归真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是中国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其与中华民族精神浑然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当前,改变书法功利取向,书法艺术要落尽铅华见本真,彰显书法艺术审美、育人、怡情、健体、养心的功能。当书法教育回归课堂时,应该大力倡导绿色书法,达成书法教育真正的价值取向。
一、创新书写工具,开启绿色书法之门
书法应该是纯粹的、天真的、自然的、环保的,一句话,应该是“绿色”的。然而,时过境迁,翰墨丹青很难在普通教室里泼墨挥毫。教师怕弄脏教室,学生怕弄脏衣服,再加上学校墨书法教育普及成本不菲,教育经费难以为继。传统书法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需要另辟蹊径,开辟出绿色书法教育途径,推进书法教育顺理成章地进入课堂。一种用毛笔蘸水在“金砖”上练习书法的绿色书法教育模式悄然推广开来,并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故宫史记材料中记载了乾隆下江南时,在金砖上写下了“不涩不滑,省墨省纸”八个大字。他回去时带了十块金砖,让其皇子在金砖上进行书法练习。现在设计开发的以苏州本地泥土制成的金砖书写板,是一种新的书写工具,质地坚硬细腻的金砖具有宣纸的质感,易书写,易挥发,有利于一堂课上完后,下堂课继续可以书写。在金砖上练字能达到在宣纸上练字的效果。金砖书写板的创生是对毛笔书法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改变了在宣纸上练写毛笔字的传统方式,生成了“低碳高效”的绿色书法教育。
书法育人理念下,培植学生的绿色书法理念已是刻不容缓,传统毛笔书法所用的墨,学生在校园内信手涂鸦,破坏了优美的校园环境,所用宣纸的原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破坏长期被人们忽视,环保意识也应该成为书法育人的内容。我们要改变当前评价学生书法水平只看书法考级的等级和书法作品的获奖证书,更要注重于写一手漂亮的字,做一个高尚的人。运用金砖书写板进行书法教学是书法教育的一次变革,催生了“低碳高效”的绿色书法教育理念。
二、创新传统书法教学,绽放绿色书法蓓蕾
学校的传统书法教学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在学生没有养成书写习惯、没有培养出对书法艺术兴趣时,随着时间的深入,学生会衍生倦怠,学习书法就会漫不经心。所以建设专用书法教室、美化书法教室,使其弥漫着书法艺术情趣,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用的书法课桌比普通教室的书桌宽大,适合学生练写毛笔书法。学生在舒适优美的书写空间里,有利于学习书法的持久性、稳定性。
金砖书法室比其他专业书法室性价比更高。因为其不用价格贵的宣纸和墨,如果一个学生一堂书法课练写两张宣纸,上千人的学校就要支出教育经费近千元。长此以往,学校书法教育成本支出就是一笔昂贵的经费了。而金砖书写板和水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可以反复使用,因此,书写廉价方便、低碳高效。因此,建设金砖书法室,开设金砖书法校本课程是节能环保、低碳高效的绿色书法教育的发展之路。
金砖书法是一种水书法,是传统书法主干上旁逸斜出的艺术枝丫。学生学习书法是长期过程,有了金砖书法这种水书法学习方式,可以大量降低书法学习的高耗性,节省书法教育成本。但由于水书法其自身的致命缺陷是书法作品昙花一现,无法长期保存,最终还得凭借墨书法的艺术手段来展现其书法成果,所以说水书法教育是墨书法教育的辅助手段。
三、返璞归真,达成绿色书法要义
书法能把书者的个人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折射出来,故有“书如其人”“书为心画”之说。书法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学校的书法教育的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巧在授法,重在练能,贵在养习。小学书法教育,先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内驱力,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书法家成才的故事、向学生展示书法艺术作品等,利用视听感受来驱动学生学习书法的内驱力。学习毛笔书法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夯实书法基本功,正确的书写姿势、运笔姿势、气息吐纳等基本功就是书写规范。印刻九宫格的金砖书写板,适合学习者了解书写汉字的空间布局、笔画穿插,以及对审美取向和毛笔特性的记忆训练,形成持久的书法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最终达成书法艺术在实践个体心中根深蒂固。
绿色书法教育的本身是美的教育,归根结底,绿色书法教育的本质是以美育心的教育。书法教师专业性不仅仅体现在书法艺术上,更要彰显在书法的道义上。书法课堂上,教师要利用书法艺术的特质施以道德精神的熏陶。如练写一个“林”字,书法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在金砖上把字练写好,更要发掘汉字的育人功能,一个木就是一棵树,两个木造就一片林,树多成林,人多力量大,亿万中国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不可摧。再看左边的木,一捺谦让成点,为的是右边的好朋友“木”站得舒服。右边的木的长撇变成短撇,那就是谦让是相互的,笔画懂得谦让礼仪,小学生更应该讲究为人处世的礼节。一个字就是一个做人的道理,一行字就是一个成人的准则。总而言之,运用金砖书写板开展绿色书法教育目标诉求是:练就高尚的情操,成就完美的人生。
绿色书法教育引领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持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金砖书写板就是对书写工具的创新,金砖书法教育就是对书法教育的创新,创生了绿色书法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传承创新中源远流长、流光溢彩。
参考文献:
嗨!大家好,我叫张屹林我有一个拿手绝招——书法。
刚接触书法的时候我不知道书法是什么东西,但当我认识了左老师以后才知道书法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利用动物毛发制成的笔进行书写的方法。
我先从点、横、竖、撇、捺、挑、钩、折。这八个最基本的点画写起我一路凯歌的写完了这些点画心里想:“哎呀!真没想到,我还以为多么难呢!”左老师说:”张屹林,书法是越往后越难的不要骄傲,一骄傲就退步了。“我不相信依然很骄傲,可是我不知道一个大困难正向我慢慢走来。正当我我得意洋洋准备往前”杀“的时候。突然,出来了一只“拦路虎”,这只”拦路虎“就是健字。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我写这个字写了四个月也没写过。我骄傲的神态不见了。反而我却厌倦学书法了。于是我说:”妈妈,学书法好难呀,我不想学了!“妈妈说:”为什么?”我说:“唉,”健“子太难写了我不想学了!”“这么一点小挫折就放弃了!“妈妈说。又一次上书法我满怀自信的来了,才写了一行就突破了。为什呢有句俗话说的:“治病要找病根。”我把这个字当成病号,把我当成医生,我发现这个字要略靠右一点,我找到了“病根”就要改正我把它治好了也就突破了!这只”拦路虎“终于被我打败了!打这起我就爱上书法,喜欢上书法了!
自从我练上了书法我的字就栩栩如生了,我的绝招够绝吧!
山东东营胜利十七中三年级:张屹林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6―0089―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书法已经走进中小学校园,进入了课堂。《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小学低年级“用铅笔写正楷字”,小学三至四年级“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小学五至六年级“继续用毛笔写楷书”,初中阶段“继续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综上可以看出,楷书是书法启蒙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将楷书作为书法启蒙字体是大部分人的共识,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但是,《纲要》仅仅把唐楷作为书法启蒙书体,笔者认为还是有些以偏概全。第一,楷书不仅仅是唐楷,魏碑、晋楷也有经典;第二,书法启蒙不一定师法“欧颜柳赵”,魏碑也有经典范本。
一、魏碑与唐楷的区别
唐楷在书法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是书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整个唐代出现了像欧阳询、虞世南、薛稷、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钟绍京等一大批楷书大家,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罕见的。唐楷不论笔法还是结构,都具备完整的“法度”。完整的法度,在笔者看来也是一把双刃剑,其功在于完善了楷法,其害是不利于书法启蒙,是初学者的“紧箍咒”。由于“取法乎上”,要求太严,目标太高,浑身是“法”,常令初学者望而生畏,高山仰止。
首先,唐楷的笔法太精细。起笔、运笔、收笔一丝不苟,初学者很难掌握,很容易在笔法面前失去信心产生迷惘。老在“法”外徘徊,得不了“法”,自然会挫伤儿童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其次,就算笔法能过关,但由于结构太严谨,一笔不到位,就会导致整个字失败,一字不到位,有可能导致整个章法失败。像褚遂良、柳公权的楷书运笔以提为主,对运笔要求很高,成年人学习都要费一番功夫,它考量的是书写者对毛笔高超的驾驭能力。一个低年级学生,他的手指末梢神经都还没有发育完善,让他们去写唐楷确实有些勉为其难,这样的教材安排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不论接受何种知识都应该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书法也然。如选择“门槛”低的范本,也就是“法”少一些的楷书范本,魏碑作为启蒙教材,会更符合教育规律,教学效果也会优于唐楷。
二、魏碑的特点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形成的,大都是楷书,也称魏楷,主要以石碑、墓志铭、摩崖、造像的形式存在。就目前发现的数量来看,总量至少在1000件以上,其中的精品有《龙门四品》《龙门二十品》等。魏碑作为一种过渡性书体,它上承汉碑之变迁,下启隋唐楷书之先河,是楷书发展史上卓然挺立的一块里程碑。魏碑成就了后世的许多书法名家,如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宋代米芾 、元代赵孟\,清代的包世臣、康有为、赵之谦,以及现代的弘一法师、于右任等。当代,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历届国展中,楷书作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魏碑,这说明当代成年人也喜欢写魏碑。那么,魏碑究竟好在哪里?
清代康有为在他的《广艺舟双楫》中是这样评价魏碑的,他说,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魏碑的美学价值在于它楷书的“法”尚不成熟,如《爨龙颜碑》《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石门铭》《始平公造像》等,点画丰富多样任意挥洒,结构因势赋形不受拘束,章法天真烂漫无常态定势。唐楷讲究藏头护尾,运笔以提为主笔法难以入门,而魏碑凌空取势露锋起笔,以按为主,符合儿童的书写特点。
三、教学方法
儿童书法启蒙的教学要求不能过高,这个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热爱书法的热情,培养其良好的书写习惯,让书法逐步成为学生的个人爱好。
关键词:中学书法教学;中学生;书写能力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无纸化进程迅猛发展,实用}P}强的硬笔书法都距离我们渐行渐远,而强调传承性、艺术性,强调个性风格的软笔书法在学校教育中更是越来越处于式微的境地,中考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业大有毫不留情地将这古老的艺术甩出中学教学体系的态势。木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书法课开设的意义和有效书法教学模式方而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中学书法教学现状
(一)时展的影响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等多种快捷便利的沟通手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很快成为主流形式,相反提起笔书写汉字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这也是影响当先学生书写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校园环境的影响
书法课程长期以来不被学校重视。学校相应课程开发、资源配备不足,缺乏专业书法教师,外聘教师成为解决途径之一,更多的语文教师成为了书法课程的承担者,但其中许多教师自身书法教学经验不足,这便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师范类大专院校书法专业生源相对偏少,学生毕业后大多不愿意到中学担任书法教学工作,这无疑对中学书法教学产生了影响,以致中学书法教学工作长期得不到良好规范性发展,无法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
(三)家庭环境因素影响
虽说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仍然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从众心理的影响,他们在观念上认为字写得好坏与否并不重要。此外,家长自身写字的机会减少,很少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书法稍重视的家长会为孩子买一些字帖,让其自行练习,但这样的方式缺乏技巧性,较难掌握,对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起到激发作用。此外,在这个凡事都讲求效率的“速食时代”,家长希望孩子的书法学习能立即见效,在孩子经过短时间学习未达到效果便马上让他们放弃,而这种观念会严重损害孩子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二、提升中学书法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通过书法赏读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当学生被书法所包藏的无穷魅力征服的时候,书法的有效教学就会水到渠成。《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止是在这种心情和境沉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通过这样的碑帖赏读既能t解苏轼的人生际遇和心灵世界,又能顺势入情,提高审美能力,进一步地让学生体会到书法的真谛,读懂“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二)提升教师的书法教学能力
普及中学书法教育。首先应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国家还不可能大面积设立培养书法教师的专门机构,书法师资的建设只有先走在职进修和短期培训的道路,各级师范院校可以有计划、有目地举办中学书法教师培训班,并认真抓好在校学生的书法艺术教育和书写能力训练,使他们学成后能够适应中学书法教育的需要,各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书写基本功训练,选拔书写素质好的教师参加各类书法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和在职进修,全面提高其书写水平及其书法教学技能,造就一批素质较强的专职和兼职书法教师。如此一来,逐步形成“书写水平高的教师培养出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书写水平高的学生又成为书写水平高的教师”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各地应当创办专门的书法教师培养机构,尽快造就大批的书法教育人才,为大力普及我国的书法教育开创新的局面。
(三)制定完善的书法教学评价
书法是一门艺术,而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在评价时教师往往以“优秀”、“良好”、“中等”、“合格”等简单片面的评价语或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忽略了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情感、能力、技法、个性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或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只是注意对学生整个字或整个作品进行笼统的评价。在评价中知识注重同学之间横向的比较评价,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评价,这种评价都不是多元化的评价,不会产生积极效应,甚至打击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向上性。明确各阶段教学目标是进行评价的前提。
设计科学的民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才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和能力。
书法教学的考核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总体上说,要特别关注书写态度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形成,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应该通过发展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钱方法.在写字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J].青少年书法,2008,09.
[2]姚璞汉.中学书法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西部教学参,2009,2.
书法是讲究“心手相应”的技能,技能的形成是进行高级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条件。技能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由一系列实际动作组织起来的完善而合理的活动方式,它表现为身体的肌肉、骨骼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而心智技能则是把特定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按一定的程序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书法技能的训练是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结合的活动,其中书法的书写过程可纳入动作技能的范畴,而读帖、临帖时的思维活动以及创作中的心态等因素则可归入心智技能的范畴。在书法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总是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书法创作和练习都需要“心手相应”,写出来的字是脑的活动通过手的运笔“外化”的结果。
书法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磨砺过程。古代书论历来强调技能的熟练,正如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书法“所贵熟习精通,心手相应,斯为美矣。”技能的熟练,是经过反复练习所形成的达到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此时意识对动作的控制程度减至最低。要将技能发展到熟练的程度,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这些因素决定了书法学习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按照书写姿势、笔画线条练习、间架结构分类练习等顺序进行学习和训练,每个阶段根据不同的任务反复练习,从对字形的局部掌握到整体掌握,再到大脑与动作的协调完善,进而加强动作的熟练和节奏,循序渐进,将局部的用笔联合成一个协调化的运笔模式,运笔速度加快,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最后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临摹是书法技能形成的不二法门,故有“初学不外临摹”之说(见周星莲《临池管见》)。任何技能都是通过模仿和联系获得的,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学习如何塑造好线条形态最常用方法是临摹。临摹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记忆的过程,包括对汉字笔画、结构和对指、腕、臂动作的观察和记忆。
二、观察学习:规则的获得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知觉过程,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学生通过观察,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偃仰、向背,墨色的浓淡,运笔的节奏,整体的风格、神韵等变化万端的线条组合产生鲜明而具体的感受和感性认识,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在学习书法技能的过程中,观察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静态观察。先观察碑帖或范字中点画的形状特征,如侧点、竖点、挑点,悬针竖、垂露竖的异同等等;其次,观察结构特征,看每一点画起笔、送笔、收笔的正确位置,点画间的呼应、交错、揖让和向背等关系,左右、上下偏旁的相对位置,上下左右偏旁所占空间的宽窄、四边留白的多少以及线条间的疏密等等,判断整个间架主体的形状是何种方形,外形是正或斜。
第二,动态观察。观察老师动作:先看握笔松紧;其次看起笔、行笔、收笔的方向、速度、力度,笔锋的提按顿挫;再次感受手感和运力(指力、腕力、臂力)。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观察对正确的动作规则和结构规则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准备。
提高观察有效性的关键是对注意力的训练。初学者临摹一般要求尽量逼真,但范字提供的信息很多,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这些信息并不容易。一般来说,读帖时的注意都属于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随意注意,维持注意最有效的办法是明确其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各种强化增强其完成任务的愿望。在没有明确目的指导下的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注意对象,他可能对范字的各个部分都泛泛地加以注意,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书法教学中可以将目标任务分解,例如第一步只需注意范字的基本笔画,第二步只需注意范字的结构规律等等。这样目的明确,每次注意指向的范围小,集中性更好,对技能的形成更为有利。另外,临摹不成文的或不懂内容的字帖也不利于维持注意。因此在书法教学过程中,融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诗词或国学经典的教学,相应临写一些诗词或经典,或者对碑帖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既是对智力活动的合理组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对维持注意十分有利,同时对文化底蕴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熏陶等更是大有裨益。
三、记忆与表象融合:自由创作的起点
临摹还涉及到记忆的问题,包括对碑帖的形象记忆和对运笔的动作记忆。心理学理论认为:信息刺激在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建立暂时联系,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种“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临摹就是要将古人法帖中的“信息刺激”——即所蕴含的基本技巧、表现方法等,通过重复模仿训练,在大脑中建立联系和留下痕迹,不断积累后变为自己的能力。记忆是整个书写过程不可或缺的,临摹的成效与记忆的深浅是成正比例的。
传统意义上的临摹一般包括摹、临、背三个阶段。摹的方式很多,有仿影、描红、双钩、单钩等等;临主要指对临,传统的书法教学常常利用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将方格切分,让学生容易掌握笔画、偏旁的位置,最终达到去格临写的水平。当然,对临并不一定要用笔写在纸上,有时候也可以通过读帖来完成,正如姚孟起在《字学忆参》中说:“古碑无不可学,汉代摩崖,手不能摹者摹以心,心识其形,手亦从之。”背指背临,或者称为“默临”,就是书写者不对照字帖,凭记忆将字形、笔画和神态写出来,即使手中无笔,也能将所习之字的笔画、结构、运笔一一在脑海中放映。摹、临、背的训练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识记、保持和重现的过程。摹写主要是训练对笔画的识记,而对临则主要是训练对间架结构、大小、高低等位置要素的识记。这种识记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以保持。背临实际上就是对前期摹写和对临所得到的经验进行回忆和再认。类似背临的这种“尝试回忆”是强化加深记忆更有效的办法。所以,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不断稳定和深化的记忆过程,它们对记忆力的训练各有侧重,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偏废。
通过摹、临、背的记忆训练,使学习者对范字形象和运笔动作形成较为稳固的心理表象。心理表象不再是事物形象的简单再现,而是经过复合、融合,达到比知觉、比个别表象更丰富、更深刻的水平。学习者一旦能建立起记忆表象与运笔写字的联系,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指导手的动作,再省察动作过程与原有表象的差别,不断完善动作和表象,那么线形的临写就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对书法艺术语言本质的思考和把握。
传为王羲之所作的《题〈笔阵图〉后》中,曾经详细描述创作前的心理活动过程:“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也就是说,自由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记忆的延伸和再加工。时下有些书法教育工作者,急于求成,采取直接写成作品给学生临摹的方法去应付各种比赛和展览,在比赛中屡屡获得成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这种方法打破了记忆形成和深化的链条,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离开了老师的书稿就很难进行独立创作。
结语
书法是一门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历代书论中也有不少关于书法教育的论述,但这些成果往往是个人经验的总结,而且十分零散,几千年来,中国的书法教育模式基本上停留在继承这些经验性的总结层面。这些总结中有不乏精彩的、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性的论述,但也有不尽合理的部分,这些都需要运用现代的科学认识去甄别和总结。心理学作为研究教育的有力武器,也应该被应用到书法教学中去,建立系统的书法教育中的心理机制理论,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张桂光.书法教程.广东教育出版社,1987.
[3]于魁荣.儿童书法生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1991(6)
[4]陈振濂.书法教育学.西泠印社,1992.
[5]高尚仁.书法艺术心理学.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
[6]胡三元.从模仿到创造——浅谈书法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语文学刊.2001(4).
[7]张积家.普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莫雷主编,何先友,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学生有家长、社会的支持,有比较充裕的精力、时间和机会学习书法。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接受知识快,有无机会接受书法教育,对于一生有无书法能力有着决定意义。中学不设置书法课,中学时期荒废书法学习,参加工作后很难亡羊补牢。
书法是严格讲究法度的。“练拳要踢踏,写字要呼啦”。成年后写出的汉字,随意“呼啦”定与法度无缘,不可能不影响信息传递与交流,更有碍于观瞻。汉字书法的诞生独一无二。中学生作为中国的未来,如果一生都写不出漂亮的祖宗流传下来的汉字,岂不是人生的遗憾?我们的中学教育有无责任?
书法是文化人的外表。古代科举,没有较高的书法水平是不能录取的。因此,中国历代的进士、举人、拔贡、秀才,都有一套卓尔不群的书法本领,其书法作品之漂亮,都能令今人拍案称奇!如果
一个博导、教授或者企业家,写出的汉字龌龊怪诞,花样翻飞,或者不继承传统而自我标榜“创造”、“现代化”,汉字却使中国民众不认得,或笨拙得令人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那只能称作荒唐怪异,这与其身份相称吗?能引起人们内心的尊重吗?博导、教授或者企业家都是由中学生发展而来的,我们的中学教育应当未雨绸缪,设置书法课,从人生的早期开始解决和杜绝这个问题。
书法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先生在《楷书要论》(《楷书要论·笔法·序》,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中指出:“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她的真正属性是文化。她既是东方文化的核心,也是西方美学的盲点。”书法学习需要下深功夫,短期内不可能蹴而就。中学不开书法课,人生自幼学不到书法,这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未来很难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中学有必要尽快设置书法课,为继承发扬这项传统文化创造出优良环境。
书法课的设置同其它学科的设置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书法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又与其它学科拥有共性,互通信息。如与音乐、体育,三者语言不同,表现结果不同,但讲究法度、节奏、韵律内涵的精神却息息相通。
书法课的设置可以直接促进中学生外语、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的学习。书法的内容,大多是美文、格言、诗歌、警句,蕴藏着广泛而深刻的文史知识和哲学道理;中学生作文,有多少引进精辟的格言警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身价空前高扬?而书法中的格言警句都是精粹,书法课中中学生自然会受到相关的熏陶,临摹中自然会烂熟于心,作文中应用自然会得心应手。
书法课的设置有助于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健康成长。书法的形象,静中有动,具有节奏美、力量美。可以说,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赏心悦目的过程,既可以澡雪学生的审美情操,又能够颐养学生的精神。历代书法家多高寿,就是明证。
中学设置书法课,应以楷书为主。理由有二:一是学以致用。楷书对于篆书、草书等程式来说,更容易辨认,在全社会更为流行,更为通用,更为实用。二是循序渐进。学习书法,有规律可循;我们只能顺从规律,不能改变规律。没有楷书作基础,学习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则事倍功半,要学好是根本不可能的。楷书由篆书、隶书发展而来,首先学习楷书,将来可有效地学习篆书、隶书,进而学习行书、草书。
中学设置楷书课,教材根据需要与意愿,一个学校选定颜体、柳体、欧体、赵体楷书中的一种范本,结合该体书法理论范本,形成一种系统,不可多选。
比如,选定欧体楷书范本,可结合节录当代书法家田英章先生著的笔法、结构、章法理论著作,合并编成一种欧体系统教材。如是,在一个拥有一定数量中学的地方,诸体楷书的学习就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个地方培养出来的中学生,就会有不少能写出一手较漂亮的汉字来。
1、书法养神
《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而书法之动是专一不杂、养神之动,动中含静。勤习书法则使人于浮华喧闹中平心静气、荡涤心灵。孩子们则能通过学习书法祛除躁动,凝神静虑,陶冶情操。
2、书法养心
耐心恒心,细心微也。学习书法是一个持续、持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细心、恒心,为养成良好习惯奠定基础。
3、书法养目
书法贵在心悟手出,耳濡目染,而观察最为重要。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书法尤其注重眼的观察能力。
4、书法养美
书法教案:点
点的写法
教学目的:
1.了解斜点、横点、竖点、撇点的写法。
2.比较四种点的形态特点及用笔方法的不同点的写法。
3.学习书写这三种点。
教学重点:
1.点的写法比较四种点的形态特点及用笔方法。
2.学习书写带有“点”笔的几个字,注意运笔方法及间架结构。
教学准备:笔、墨、纸、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请学生欣赏几幅书法作品,点的写法激发学习软笔书法的兴趣。表扬前几节课中表现认真的同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今天呀我们学习“点”的写法,看看哪些同学的点写得最漂亮。
3. 板书课题
4. 现在我们先来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学习“点”的写法
1. 出示四种点,它们是一家四兄弟,请你仔细来观察,怎样才能分得清?
学生观察后说不同: 斜点、横点、竖点、撇点
2. 师教写“斜点”
(1) 师边范写边强调要点:起笔逆锋 、顿笔、提笔回锋。
(2)生再随师一起练写
(3)小组评议
(4)师评:左点注意不要写成“粗头”
(5)生再练写
3. 同样方法教学生学写横点、竖点、撇点
4.(1)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评议
三、毛笔字书写指导
1.小黑板出示:主、六、依、户、文、官、半、尚
2.师范写“主”,生观察师的运笔方法。注意斜点不要写成粗头
3、生练写
4.评议
5.出示“六”字
(1)这个字由几个点组成?分别是什么点?
(2)生观察后回答
(3)师范写
(4)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