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11 06:16: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生活化教学理念论文

第1篇

一、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马克思辩证主义思想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他们才会记得更清楚,学生日常的生活实践会影响他们思维的发展,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检验知识,那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讲解政治知识,那必定能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加深。 

(一)生活化教学可以推进教育的改革 

传统的政治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知识时,主要是根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编排,勾画重点知识。新课改后,这种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合快速发展的今天了,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的,而如果教师还是用以前的教学方式,是培养不出复合型人才,满足不了国家发展的要求。 

(二)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但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并且高中阶段,我国大多采用的是寄宿制管制,学生对外界的了解很少,如果教师教学采用生活化教学,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热点,也可以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的认识,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事物本质的分析,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全面提高学生的发展。 

(三)生活化教学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会让学生读读背背,也不管学生理解与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出社会以后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并且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多大的兴趣。生活化教学,把生活和理论结合起来讲解,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知识,在学习中理解生活,两者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在课堂中也就更加有效率了。 

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教师就必须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为考试而学、为成绩而学、为高考而学,这样学生的学习乐趣是非常低下的,也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了解班上学生的发展特点,看他们对哪一方面的知识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多给学生讲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将学生的生活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二)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要精心挑选教学内容 

政治教材中,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也有大量的事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准备把所有的案例都分析给学生,这不仅会让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也让学生感觉学习内容繁多,学习起来力不从心。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要精心挑选和当下热点问题相联系的教材知识,然后重点讲解,对教材中平常的案例就让学生了解一下即可,不用多加分析。因为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繁多,如果教师把教材中所有的案例都分析给学生,那必定会浪费教学时间,还会让学生觉得政治内容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就容易产生厌学感情,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选择性的选择教学内容,这就足以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三)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足以勾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也许刚开始学生的激情是有的,但如果一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话,就容易让他们审美疲劳,最终使学生厌烦政治的学习。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案例分析、活动教学、合作探究等,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不同时间的学习中,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教学方式,就可以把他们的学习好奇心激发出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 

(四)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 

既然是生活化的教学那么教师就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感觉在平时的生活中来学习知识,促进学生融入到要学习的政治知识中去。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政治知识的生活化气息。比如:在讲解“神奇的货币”这个知识点时,在引入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面值的货币,然后让学生起来回答各种货币分别可以买什么,通过这样让学生先认识到货币和生活的联系,接着教师再给学生讲解知识点。 

(五)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制定恰当的评价体系 

第2篇

“生活化教学”就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知识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在教学上,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以“三维目标”为导向逐步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认识到历史教学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知识点,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历史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1.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历史课堂除了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使用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各种历史素材,如,学生家的老照片、观看过的历史影像资料等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来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1)情景复现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学生的学习是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生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的认识;学生的历史认识不应该只是概念上的理解,而应该是通过对历史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抽象认识。

(2)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其理论是学习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从社会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加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使历史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知识。发掘生活中的历史知识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历史课堂教学以实际生活为真正指南和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一环。

2.适当运用乡土教材

乡土史资源具有感性、生动和直观的特点,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长和生活的地区紧密相关,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亲切感,产生去了解探究的强烈欲望,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导向、诊断、促进和激励的功能,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课程改革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1.评价内容综合化,凸显学生生活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强调对评价对象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关注,从三维目标出发,对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重在感受、体验、理解与运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则注重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评价方法多样化、生活化

(1)档案袋评价法

历史科档案袋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放进一些足以能够反映其学习进步与成绩、基于情景活动的实物材料,如,历史小论文、历史考察报告、历史随笔、历史小制作等。

(2)表现性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重视过程,重视质性,历史活动课上很适合采用表现性评价法。如,在以“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为辩论主题的历史活动课上,学生慷慨陈词,针锋相对,课堂气氛活跃。这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材料分析归纳整理能力、心理素质、思维的敏捷度、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发展情况评价的很好佐证材料。

三、历史生活化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了解任课班级学生的情况,处理好间接、直接经验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想状况等一般状况外,还要具体了解每个班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情况,如,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对历史课程的态度、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的方法、对历史教师的希望等,甚至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困惑、疑虑等也要有所了解,以便在筹划课堂教学工作时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历史教师的语言修养和运用语言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富有智慧、有时代特色,通俗易懂,就一定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启发学生。

(三)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兴趣;节奏;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同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同时倡导具有实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活动。旨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河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兴趣培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兴趣培养也是不得不提到话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学科,兴趣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是这样一门既抽象又具体的学科,特别是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培养,仅仅依靠老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是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因此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中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中,散文的创作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稍不注意就会使文章无法突出重点或者直接变成议论文,而很多学生写议论文的时候长篇累牍的排比句、理论解说、缺少实例作为佐证,使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不得要领。如果语文老师能够在每节课的开始都能利用五分钟为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作为作文写作的素材积累,或者拿出几篇比较优秀的议论文、散文、叙事文等各种文章进行分析,除了讲名人事迹的故事,也可以帮助学生搜集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像“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等歌颂社会好人好事的新闻,都能够成为学生语文写作的素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分类齐全的素材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兴趣的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期,我们要把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通过帮助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向上的情感,以及学习激情,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合理教学节奏的把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时间只有仅仅的45分钟,然而每节课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点却很多。而且经过研究,学生在课堂上15分钟后,大多都不能专心听讲,游离于课堂,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就要改变这种问题,在教学过程处理上,要注意快慢适宜、详略得当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即课文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若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作为教师具备科学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第4篇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多年职高语文教学的教学工作者,认为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职高应用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应用文来源于生活,所以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然后再重新审视生活,服务生活,在学习中生活。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的来说,生活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方式,其实质仍是实践教学。换言之就是要求我们职高老师“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照本宣科。”

一.职高语文教学大纲对应用文教学的要求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分成三个模块,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各模块对应用文的要求也各有侧重。基础模块:“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职业模块:“掌握调查报告、说明书、广告词、策划书、求职信、应聘书等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语言简明、得体,内容符合要求。”拓展模块:“能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写作总结、说明书、记录、海报、简报等应用文,做到格式规范,文字表述正确,内容符合要求。”

在具体实施教学中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规范施教,认真施教,不能因为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就对他们降低要求,甚至忽略不讲。教师在施教之前要研究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目标明确,事半功倍。分析这三个模块的要求,是同中有异,各有特色。共同点都强调了格式规范和文字表述问题,不同点在于基础模块和学生当前生活联系密切,职业模块在这方面没有具体阐述,拓展模块则从学校生活向职业生活转变。从深度来看对文字表述能力要求逐步提高。

二.职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应用文写作教学目标就是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培养社会生活需求的高素质技工人才服务的。当前,技工人才相对匮乏,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高速的发展势头,中央为此在2005年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高职类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才。

为培养具有突出专业能力的学生,我们需要贯彻以专业课程为主,以文化基础课程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而职业高中学生又同普通中学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大多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将来技术的劳动者,实用性和实践性是其对专业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提出的共同要求。职高生的语文学习,必须加强同专业的联系和渗透,必须加强语文知识运用和具有语文实践的作用。只有这样,职高语文教学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既具专业技能又具人文素养的人才。

三.职高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应用文教学内容都直接来源于生活实际。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选用的应用文都为生活常用文体,比如专用书信、求职类文体,工作中常用的计划、总结等等。由于今后工作与生活的需要,选用的应用文体大多贴近生活,贴近专业。那么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就必须审时度势,紧随时代步伐,紧贴生活实际,选用与生活、工作、专业紧密结合的文体进行教学。

在应用文教学内容的选用和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尤其要结合实际,联系学生专业与升学需求实际,要简化理论,凸显实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所以我们要将日常生活题材当作教学的最佳资源,开发生动的教学课题。比如,为学生提供符合专业特色的案例,举办迎合学生就业口味的应用文写作活动等,在学生的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素养的提升。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同应用文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之便讲解规章制度或者说明书的阅读与写作方法;文秘专业,可以通过让学生为校办、团委、学生会等组织担任文书,全权负责撰稿等形式来提升专业水平和写作水平;旅游专业,可以通过导游实践来提高演讲稿、解说词的写作能力。当我们将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实践教学”和“生活教育”的教学理念。

四.职高应用文写作教学形式生活化

教学的形式上也要以生活化为目标。但现在的教材基本上还多停留于理论的讲述上,尽管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编排模式仍旧侧重于范文分析加原理陈述的形式。那么,对于很多职高的教师来讲,就很容易导致照本宣科、无从下手等情况的发生。我们发现,学生所上的应用文写作课程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其实,教材是死教材,教师才是活教师。如果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活泼新颖,就必须采用活的形式,也就是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案例,设置不同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作出合理的安排。

第5篇

一、以“有效课堂”为主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技能培训和课堂教学研究。

我们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把德育课堂打造成“有效课堂、活力课堂”。在第五周,全组老师为陈xx老师打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这一课。陈xx老师也非常投入、认真。在本校、职专进行了多次磨课,最后在xx的展示获得了市教研员周xx老师的“完美的一课”的高度评价。在第十九周,我们又开展了教学评价研究,陈xx老师为组员做了《多元评价学生》的讲座,对新课程下职高政治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开展了有益的探讨。

二、积极开展“学为中心”研讨,全组成员共同参与研究,逐步推广“学为中心”活动。

在期初,教研组积极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县、校有关“学为中心”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端正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路,把“学为中心”落实具体教学行动上:如第十三周,林明贵老师、张明飚老师分别执教《文明交往》、《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华文化》。林老师亲切理性、注重生成教学,张老师擅长启发、富有亲和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19周县文化课调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我组李世际老师再次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这节《构思创业项目》打破传统,独辟蹊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受到与会领导、老师一致好评。

三、继续开展基本功磨练提升活动。开展“换主题换地点换形式不换人”的系列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备课、说课、上课的有效性。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案例评选、论文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组织参加校展示课活动。通过发挥名师引领、骨干带头,带动我组整体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的提升。

(2)积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参加市里在文成的市德育理事活动,更好地拓宽教研视野和思路,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3)鼓励教师人人参加论文撰写,全面提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本学期教师的论文数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陈xx老师的《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在xx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教学设计《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获县一等奖;冯xx老师的论文分获省三等奖和县三等奖。黄xx老师的论文《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实践意识的评价——中职政治课教学创意评价主题研讨活动设计》获县三等奖;《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获县三等奖;《中职政治课教学,催开人文教育的绚丽花朵》获xx市职成教论文(案例)评选三等奖;学生论文《“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获xx市二等奖、县一等奖。

(4)开展”以学定教“为核心的课题研究活动,提高课题结题质量,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供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教研组课题《学为中心模式下小组合作的开展》顺利结题,

第6篇

一、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是国内外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共同追求

在人类社会早期,教育和生活是融为一体的。但后来学校教育的形成和极端化,以及工业社会里科学主义对教育的统治,使得教育越来越远离人的生活世界。基于对科学主义世界观及其对教育负面影响的反思,一些哲学家、思想家从不同侧面提出教育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观点。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1859~1938)认为,教育必须与生活世界相联系才“有意义”,“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意义的基础”。杜威(1859~1952)针对美国教育严重脱离儿童现实生活的状况,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他认为生活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皮亚杰(1896~1980)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者具备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新的知识和观念是在已有观念与新观念的冲突融合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一定的生活情境,唤醒学习者的已有经验,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

在建构主义的观点看来,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也不是把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的简单过程。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教师和学习伙伴合作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由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的过程。

我国关于教育教学的生活化研究与实践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早在19世纪30年代,作为杜威的学生,陶行知(1891~1946)发展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他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其基本观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此外,陶行知还在其创办的“晓庄学校”中践行其教育思想。

近年来,国内教育界针对多年来知性教育、应试教育远离生活、学生知行脱节的弊端,借鉴杜威、陶行知、皮亚杰等人的观点,又开始探讨教育教学向生活的回归。这既表现在发表了一批关于生活教育的论文和专著;更表现在基础教育系统新课程改革中带有引领意义的、教育向生活回归的系统研究与实践。最为突出和有代表性的是以南京师大鲁洁教授和华东师大叶澜教授领衔的教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鲁洁教授提出了德育的生活化概念,认为“当代德育无视道德的实践特性,导致边缘化、外在化、知识化”。叶澜创立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一方面宣传生活化的理念――教育要通过培育师生的生命自觉回归生活;一方面致力于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教学实践,这集中体现在以她所主持的国家级课题为引领的、历时数年、几乎覆盖全国城乡的中小学、纳入新课改的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优化实践教学、重视虚拟实践的同时,一些教师也开始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寻求教改的新突破。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是该课程的内在要求

在探讨为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是该课程的内在要求之前,我们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首先,理解何为“生活”。从字面上看,“生活”就是生存、活着。但从哲学意义上讲,“生活”不仅仅是生存、活着,“生活”是指处在主体间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需要、创造意义的过程。以此推导开来,所谓“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提升个体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为旨归的特殊的生活实践过程。从严格意义上讲,教学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泛指在各种场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而狭义的教学,专指在学校的课堂中,被用来进行的专门的教学活动。本研究所指的生活化中的教学,特指狭义的学校里的课堂教学。

那么,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呢?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活化”,是相对于该课程传统教学的外在化、教条化、知识化和过分政治化而言的。它特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背景出发,透过对生活现象的认识、探寻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形成正确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教学。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不是一种外在的人为设计,而是符合和凸显了该课程的内在要求。

首先,可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本功能。笔者以为,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过分偏重育人中的社会功能尤其是意识形态功能而产生偏颇;而近年来的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回归其个体功能中的人本功能。即在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发挥其促进个体成长的生存功能、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活化恰恰可以发掘和强化其人本功能,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学会生活,驾驭生活,追求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活。

其次,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改变课程过于知性化,高、空、大,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的现状,变“三脱离”为“三贴近”,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在融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健康成长需求间的有效对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理论传授与学生成长相结合之教改目标。

再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实现教育对象认知、认同与内化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纯的知性教育,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不但要了解和记住一些理论和知识,还要做到认知与信仰的统一,认知与行动的统一。要达到这一目的就一定要在教学中强化体验和情感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活化恰恰可以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机链接,启发和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建构价值,确立信仰,得出结论。

最后,增加授课教师的自豪感与价值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活化有助于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发挥其创造力和潜质,促进其专业成长,进而促进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模式的特点与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模式是指,运用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打破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的、从理论出发―实践验证―回归理论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生活出发―理论导引―回归生活的范式转换,建立起以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为中心、以学科知识和基本理论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下面我们可以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步骤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以及教学评价的综合化,来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实施要点。

教学目标生活化。即要在教学中贯彻生活化的理念,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从一维转向多维,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还要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认知、选择和驾驭能力,提高其在复杂生活中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获取更多的生活智慧、能力与技巧,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教学内容生活化。从不同层面或分类看,教学内容生活化中所指的生活,囊括了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积极、真实、具有典型意义和正面导向的,能链接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经验,拓展学生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其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认知和感悟的。

教学步骤生活化。其一,确立生活主题。即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确定一个师生、生生可以共同探讨的话题,为教学生活化搭建平台。其二,创设、营造或再现一定的生活情境,通过提问、设疑、辨误等方式调动情绪,启发思考,为后面的互动、合作和深入探究提供条件。其三,师生以相关理论和知识为指导,通过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共同探究生活问题。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在深入思考和碰撞合作中,从多元化答案中确定个人见解和选择。其四,在理论指导下升华生活选择,用理性的力量驾驭感性生活,通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加工和提炼,得出结论,确立信仰,在更高的起点上设计和践行新的更加美好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旨在克服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在社会生活的主题中,借用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的理论、观点、方法和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从教材语言、学术语言到生活语言的转化。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促进探索与共享。教学资源丰富性主要是指,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途径从国内外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中获取形式多样、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鲜活案例。

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应该形式多样,且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发展,促进其自我认识与精神成长。为此,要做到评价标准的层次化和个性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既要注重学生的认知状况,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行为等)和评价方法的多维化。做到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课堂考试与社会实践考核相结合,以及适当加大考试中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的比重等。

第7篇

关键词:数理思维;观察;推理;体验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活化教材: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知识的能力

数学科目有着独特的知识架构和知识体系,数理逻辑贯穿于整个体系的始终,学会观察、推理、归纳总结等方面是学好这门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在遵循数理逻辑的基础之上,很好的整合文本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找到“纲”,又能掌握“目”。在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中,有关三角形这一知识板块内容相对比较集中,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较为广泛。一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把这一部分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精讲、细讲。在涉及到《多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边》、《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文本知识和多媒体等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整合。可以以点、线、面的思路,将这一部分知识呈现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识辨、推理、归纳等途径深入理解这部分知识。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一些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教案设计的思路和顺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些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的孩子们迷茫、无助而又渴望的眼神。这种将知识“条块化”、碎化的做法已被教学实践反复的证明,无益于授课效果的提升,无益于学生学习趣味的培养。

二、活化教法:强化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在甘肃全面实施已有五个年头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使课程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新景象。作为教师,我们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学习情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断的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也明显的优于以前,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的思路、式样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每位教师都在朝“高效课堂”、“优质课堂”的方向努力。期间涌现出了许多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些新鲜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几乎都有着共同的价值导向,即教无定法、活化教法。在全市优质课比赛中,荣获赛区一等奖的一位老师的课,生动的给我们诠释了活化教法的丰富内涵。这位老师讲的课题是《三角形的边》,整节课并没有按照课本知识按部就班的讲述,而是通过展现生活中与三角线有关的图片、事例,不断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观察三角线的各个变的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最后他在幻灯片上展示了一幅包含有很多三角线的桥梁。让孩子们数一数这栋桥梁共有多少个三角线,比较他们之间的边。这样自然而然的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将艰涩、难懂的三角形的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融汇贯通了。通过这节课,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而且懂得了如何运用知识解读生活中的诸多现象,为他们创造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活化练习:拓展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

中学阶段,是孩子们身心成长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孩子们贪玩、好动、富有正义感、富有激情,精力充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这些生理心理方面的特征和表现决定了中学阶段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不能打体力战,更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情趣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学科目每天都有大量的习题要做,教师每天也都要批改大量的作业。有些教师为了片面的追求分数,而给孩子们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有些孩子到深夜了孩子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这种拔苗助长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孩子们过早的厌倦了数学,更谈不上什么兴趣爱好了。

新课标背景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更新观念,要重新定位课业作业的功能,不断改进考察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应活化课后练习的方式和方法。传统的课后作业仅仅让孩子们完成课本、练习册、习题册上的习题而已,不利于拓展孩子们数理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尝试让孩子们运用数学知识制作建模,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设计家用电器的模型。譬如: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等模型。还可以让孩子们尝试设计家居、交通工具的模型等等。通过制作模型,使孩子潜移默化的掌握了书本知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其次,应活化练习的内容。数学练习题不应仅仅局限于数理的运算与推理,也可以让孩子们尝试运用数理逻辑撰写论文,让孩子们运用数理逻辑来解读社会中的诸多现象,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再次,还要把握练习的尺度。无论是书面作业,还是实践性作业,都不能过量,否则也会适得其反的。

四、活化教学设计:营造课堂气氛提升授课效果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结合生活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43-01

高中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理运动形态、相互作用、物质结构组成等基础自然科学的学科,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广泛的联系。然而,在我国长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因过于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使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生了脱离,从而使物理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转化成为以知识传递为主的唯理性活动。

1 物理教学中创设课堂生活化的需要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通常将课本当成习题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掌握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这种长期的机械式学习氛围中,不但不能做到对于物理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还严重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教育方式还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逐渐丧失。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元素,积极将书本里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不太注意对于生活环境中物理现象的把握,同时不能有效地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很难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玩”的心理特点,积极营造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物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2.1 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长期的相关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即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对物理的爱好。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对于物理的学习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合理的生活化情景,以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例如当教师在讲授关于生活安全用电知识时,可以首先建立一个这样的情景:在用洗衣机洗衣服时,将手放进洗衣机里有时会有很麻的感觉;当用电饭锅做饭,用铁勺触及电饭锅时,手部偶尔也会这样的感觉。因学生对于这种场景已非常熟悉,很快就会对这样一个问题产生好奇。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此时有些同学会想到,是因为用电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而发生了漏电现象。手部会有麻的感觉,是因为用电器没有设置接地线。当用手触摸用电器时,人身体发挥了接地线的作用。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可以对回答相对较好的同学给以一定的口头奖励。此时会激发其他的同学对于类似问题的思考,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个机会,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之中。最后再让学生提出一些避免漏电给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方法,并让他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勤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2 教学方式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活事例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以让他们感觉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当在引导学生探究与摩擦力大小相关的两个因素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以所熟悉的自行车为例,让学生去分析其各个部分对于摩擦力知识的运用。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以下看法:①自行车的轮胎有一圈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样可以通过增加自行车与地面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从而避免自行车出现打滑现象。②自行车在刹车时,刹车橡胶垫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车轮的转动。当手部所用的压力越大时,刹车橡胶垫对车圈产生的压力就会越大,车轮的转速就会降低。当橡胶垫与车圈之间不再发生相对滑动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滚动摩擦就开始转变为滑动摩擦。从而阻碍自行车的运动,使其停下来。甚至还有些同学想到了自行车的轴承、车把转动处等部位中钢珠的作用,他们认为钢珠的存在是将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于是还提出,通过经常涂抹油可以使接触面发生相对分离,以大大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学生的回答确实让笔者感到很惊讶,于是笔者深深感觉到,这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通过学生用所学知识对于生活问题的解决,来增强他们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教学过程中体现生活元素,提升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及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体现生活元素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互动的集体中来。为此,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条件,并安排合理的教学活动来体现物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独特魅力。同时应注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参与情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作用。

笔者在开展“研究电磁感应”一章教学工作时,选择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先自己猜想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原因,然后采用推理及实验的方式来证明他们自己的推断。最后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报告中还应包含研究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此学生提出了磁场方向、运动方向等对感应电流造成影响的各种猜想。同时,同学们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做了很多实验,最后他们还写出了《浅析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影响感应电流方向因素之我见》等的实验报告和小论文。学生在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研究情境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团体合作的方式,提升了他们人际关系智能。

结语

将课本知识充分与生活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为此,在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借鉴这种教学方式,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的拓展。同时,教师应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高层次物理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