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3 04:56: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研究生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制药工程领域 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甘特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2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其中包括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所承担的教育使命,是努力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工程,还具备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充实制药企业,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工程技术问题,实现药品的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
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1]最大特点是,获得这种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有明显的某种特定的职业背景,如工程师、教师、律师、金融分析师等。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建立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质量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而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针对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所以教育部2009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让在校有更多精力学习的同学接受专业的教育,毕业之后能更快的投入实际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阶段培养
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在校学习阶段大体可分课程学习阶段、学位论文完成阶段、实践实习阶段等。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之相比,增加社会实践环节所占比重,比如山东大学药学院要求全日制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在读期间必须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研究生缺少生产实践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申请答辩。可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视。要想实现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需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体现出与科学学位的不同。
2.1 课程学习阶段的培养模式
科学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划分主要是从培养目标的不同来归纳的:前者主要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学位,后者则是以“专业”实践为主要方向的学位。[2]既然培养目标不同,那么在课程上就应该有不一样的设置。依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学位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另外结合国家培养综合人才的要求,作为工学学位的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将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分为专业知识、实用技能和文化素质三个模块。专业知识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用技能,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实践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升[3]。
人文素质课程的开展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大研究生的视野,进而拓宽研究生的思维,达到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科学学位相比,专业学位应加强实用技能板块的授课比重,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专题研讨、团队学习、实验教学、模拟训练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最新动向。
在授课的时间上,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的是一个学期到一年的时间,目前山东大学药学院是对专业学位的授课基本集中在一个学期,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第三年有去企业的实习,缩短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践实习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触工作实践,毕业之后能更快的适应工作。
2.2 学位论文完成阶段的培养模式
研究生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学位论文。山东大学药学院最新版的《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应用一年左右时间从事制药工程领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应直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以培养研究生具备在制药工程领域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4]以上对研究生导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既要满足学术深度的要求,又要与实际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这种情势下,迫切需要“双导师”培养模式的诞生。
对于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所谓“双导师”是指学校导师和制药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学生的一种模式:学校导师负责学生提升研究生的理论水平,企业导师负责提高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双导师制想要发挥作用,不流于形式,那么就要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不是一味的和科学学位一样,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占相当比例[3],而应该加大对社会实践的考核比重,将社会实践考核合格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基础要求。
2.3 实践实习阶段的培养模式
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实践实习是必须经历的环节,在这一阶段的培养最能提升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促使研究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
这一阶段的实效很关键的一部分在企业和企业导师,那么在这一阶段建设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能明确企业和企业研究生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便于对研究生的考核和管理。研究生有稳固的社会实践基地,也能研究生在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有连续性,长期坚持有助于形成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培养模式。
3 甘特图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全日制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越来越大,同时有很长时间不在学校的特点,如何实现对研究生的有效管理,帮助研究生顺利的完成培养阶段的各个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甘特图也称横道图,是1912年美国人亨利甘特提出的一种按时间进度标出的工作活动图。[5]甘特图是对简单项目进行计划与排序的一种常用工具。用于解决负荷和排序问题时较为直观,它能使管理者先为项目各项活动做好进度安排,然后再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进行监控工作。[6]
鉴于甘特图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引用作为研究生培养管理中的一种方式,这对现阶段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作为研究生管理人员,可以将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的培养计划制作成甘特图,将主要精力调整到每个阶段最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保证研究生按期完成各项任务;作为研究生导师,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类别的增多,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的培养要求,为更好的区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的区别,保证培养的进度。研究生导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规划,将学生从课程学习、实验室熟悉、分配课题、查阅文献、正式课题研究、实践实习、和学位论文书写按时间进度要求制作成甘特图,定期提醒导师每个学生近期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协助导师监督检查研究生完成进度,并根据进度完成情况不端优化对研究生的培养管理。
甘特图的引入对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企业实习的一个学期时间内,导师和研究生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甘特图提醒自己和研究生应该最关注哪方面的事情,从而实现管理的计划性、有序性,也能增强研究生导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能起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1996-07.
[2] 赵岩,朱爱军.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6):73-76.
[3] 赵岩,徐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2(9):115-118.
[4] 山东大学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2012.
临行前的那几天,每天的晚饭是她跟父亲唯一坐下来面面相对的时刻,可父亲总是没什么胃口,一桌菜往往浪费一大半。父亲说:“以前每次你说要出去,我们都知道你大概什么时候回来,也就没什么感觉。这一次感觉真的不一样。唉,吃饭吃饭。”他每次都是以叹气结束对话,或者没说完就放下碗筷去了卫生间洗脸,留下方婕一个人在饭桌上眼泪直流。
2011年6月17日,方婕踏上了间隔年旅行之路,出发之前,她身上只有一张8月底从印度飞往泰国的亚洲航空公司的机票。除了做义工之外,她计划先从上海出发到再到尼泊尔,进行一段旅行,等完成了在印度的义工体验,她准备去泰国,之后的旅行计划,她打算到时候再决定。
位于印度加尔各答的“垂死之家”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创建的一个慈善机构,专门收留病患、孤儿、垂死者等弱势人群,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来到这里。
从一本叫做《迟到的间隔年》的书中,方婕读到了关于“垂死之家”的信息。
2009年,当孙东纯把他的天涯热帖《迟到的间隔年》出版成书时,间隔年已经是个时髦词汇。更早一些时候,2008年,豆瓣上就成立了一个“休学辞职去旅行”的小组,迅速蹿红,成为热门小组。孙东纯的故事基本能够概括“休学辞职去旅行”小组成员们的终极向往——丢下大城市中的好工作,背包就走,花很少的钱完成一段漫长的旅行,在途中结识陌生人,做义工,遭遇各种离奇的事……也许最后还能像孙东纯那样在旅途中找到婚姻伴侣,找到新的生活主题。
“休学辞职去旅行”小组目前成员已经超过16万人,它还不是豆瓣上唯一的间隔年小组。以间隔年、休学旅行、辞职旅行、义工旅作为关键词,在豆瓣上能搜索到的活跃小组至少有30个。当然,不是这些小组中的所有人最终都会真正踏上间隔年的旅程,他们之中最后能够成行的大约是这样一些人——80后,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一些积蓄,英语能力尚可,有一定的交际能力,有些小文艺,可能会在旅行结束之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文章。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都带着深深的困惑踏上旅程。
在欧美,原版的“间隔年”本来是特指大学生在升学间隙或毕业之后,进行一次为期一年的长途旅行,在旅行途中,他们会参与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为了在步入社会之前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创办人汤姆·格里菲斯曾说:“好好经营自己的间隔年,对年轻人的未来就业有很大的帮助。这一年的经验,可以对未来雇主展现自己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决策力。”
可在方婕等人看来,间隔年倒更像是逃离现在的雇主及生活的一种方式。
2010年夏天,方婕毕业于同济大学护理系,跟其他许多实习护生一样,大四那年,她每天忙碌在实习医院大大小小的科室里,练习操作、交出科资料、写毕业论文、投简历、参加面试。她毕业后如愿进入了位于上海徐汇区的一家三甲医院。
“对我的父母来说,这份工作是事业单位的编制,可以让很多人羡慕。可是我从毕业到退休,几十年的路,我一眼就可以看得到头。”方婕说,“一眼看得到头”,这是一件让许多年轻人感到绝望的事,方婕也不能接受。
工作半年后,方婕递交了辞呈。即便父母无法从内心理解和赞同她的做法,但他们还是同意在两年之内负担她的生活开销。
辞职之后的她反而更颓废了,不再需要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在家无所事事,突然感觉自己站在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得不知何去何从。直至2011年4月,她决定去进行间隔年旅行。
看起来朴实、文静,一直按部就班成长的方婕,其实内心深处渴望着那种更不平凡的生活,她想给自己一些时间去实现一下梦想,哪怕之后回来再继续工作。“离开了这四面白墙,我能有更广阔的天空,不在这个岗位上,我依然可以帮助别人,不过是用其他的方式。”
“垂死之家”就成为她选择的方式。
在“垂死之家”做义工没有任何报酬或者补贴,机构也不提供住宿和膳食,只是早上总部有象征性的简单早餐,上午工作期间约10点半有一次休息时间,义工可以喝奶茶和吃饼干,算是点心。虽然在那里工作的义工需要自己支付个人的一切开销,但前去做义工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垂死之家”里住的大多是重症病患或孤独老人。义工们在工作过程中,经常要直面死亡,但工作内容并不复杂,包括为病患收洗衣服、喂饭、修剪指甲或者协助其上厕所、做复健等。还有一些工作需要一定经验,例如伤口换药、胃管给药、测血压等。方婕曾经是个护士,“垂死之家”里的修女安排她做一些比较专业化的工作,包括直接进“手术室”工作。
垂死之家的“手术室”简陋又狭小,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两个放置药品的柜子。有些病人的伤口并不深,表层消毒换上新的敷料就可以了,有些人的伤口却每天都在腐烂,严重的甚至露出整个白色的骨关节。
“这样的景象对我一个护理专业的人来说,仍然是很震撼,因为有一些伤口是我在国内医院都没有遇到过的,伤口不大但很深,透过皮肤隐约可以看到白色的虫子在肌肉里蠕动,必须狠下心用镊子伸进伤口里把那些小虫子一条一条夹出来。”有时候方婕知道这样做根本不可能完全清除掉所有虫子,可是还是不能停下来,消毒伤口,敷上敷料,第二天继续。
由于“垂死之家”里没有,病人不停地叫喊着扭动着,加上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让这项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有的志愿者根本就不想接触,只是站在门口看一眼就走了,也有进来尝试的,可还是受不了,走出门瘫坐在椅子上。如果碰到意识不清楚的患者,志愿者经常会被打。
即使是量血压这件小事,方婕以前在医院里碰到的困难无非是病人不在病房,或是手上打着静脉针需要在腿上重新找动脉,而在这里,几乎每个需要测量血压的人都骨瘦如柴,血压计的袖带绑了一圈又一圈,听不到,拆开了又重新绑,为了确保没有听错读数,每个人至少要量三次才敢写下血压数。第一次做完一套流程下来,方婕已经浑身是汗。
方婕觉得,自己在“垂死之家”做义工几个月下来,最大的收获是是发掘了自己关爱别人的能力。像她一样的国内普通年轻人,很少有场所去直面他人的痛苦,思考死亡的意义,也较少有机会认真踏实地通过言行举止去关爱别人。
有了这些感悟之后,本想把钱花光了再回家的她决定给将要过生日的妈妈一个惊喜,从她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泰国提前买了飞机票回国。
不过间隔年后,方婕没有再回到医院工作,而且一直没有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她似乎对平凡的生活更畏惧了,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胜任一个整天坐办公室的工作。现在,她暂时在为国内一家旅游网站做一些边旅行边收集资料的工作。
那3个月的间隔年旅行一直让她回味不止,她觉得自己通过它经历了挫折、孤独、成长、邂逅、友谊、爱情、贫穷、给予、关心、死亡、家庭等一系列元素,而在正常的生活中,要体验其中任何一项,都要耗费不知多少时间。
有一天,当刘小顺看到自己头发上出现了一块硬币大小的斑秃,他下定决心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
他踏上间隔年的旅程,开始了所有长途旅行者将经历的一切——从不敢开口跟外国人说话,到交往世界各地的朋友;从好奇新鲜,到享受其中,再到无法自拔。“旅行是毒药,让人上瘾。”但他也承认,旅行不能解决生活的所有问题。间隔年之后的烦恼,依然一样不少。
刘小顺承认,旅行是毒药,让人上瘾。
刘小顺和孙东纯一样,在旅行归来后用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叫《放下一切去旅行》。但他现在会克制自己向外界宣扬辞职去过间隔年的行为,“就像一个电影导演拍了枪战片,但他的目的并不是让观众们都跟着去玩枪一样。”
在间隔年旅行之前,刘小顺的生活很规矩,朝九晚五上下班,下班回家打打游戏、看看电视、见见朋友。
刘小顺研究生毕业之后落脚在南京,在江苏电视台里做编导,与其余三十几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一起负责一档家庭栏目剧,主要内容是中老年人爱看的家庭纠纷、婆媳矛盾故事。由于是日播剧,双休日不播出,一个月只有23个节目要制作,僧多粥少,如果这个月没有节目做的话,只能拿到很少的基本工资。
更苦闷的是,他发现公司的规矩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过春节,火车票不好买,想请假早几天走都请不下来。我工作了三年,从没休过年假。”
他只能利用公共假期开始短暂的旅行,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山西……能够在几天的公共假期中成行的目的地他几乎都去跑了一遍,慢慢地,这已经无法满足他越来越大的“胃口”,他总期待着更远的目的地。每一次都意犹未尽地回到现实生活,然后继续在铺天盖地的“不去旅行就会憋死”的论调中迷失。直到“间隔年”这个概念进入他的视野,他打算疯狂一次。
他提前了一年开始计划,一位身在上海的工程师朋友Jared和他一起安排好了一个大致的东南亚旅行行程,两人共花了48个小时抢到了两张亚洲航空的廉价机票。
“到时候真能去吗?”Jared问他。Jared知道刘小顺工作的地方几乎没有人敢请年假。
“那我就辞职。”尽管只是一时冲动说出来的话,但辞职这件事就像一根刺扎到了刘小顺心里,痒痒的。
“我在电视台度过了备受煎熬的三年。”开始失眠、掉头发、长小肚子。“如果我不做出改变,我马上就要变成我最讨厌的生活麻木、目光呆滞的‘成年人’了。”刘小顺承认,不管外表怎么改变,内心希望自己还是母亲去世时的17岁。
在发现了头顶的那块斑秃之后,他正式下定了决心。2011年2月14日,下起鹅毛大雪的那个情人节,自称一直“优柔寡断”的刘小顺办完辞职手续,头也不回地离开办公大楼。
“如果我不辞职的话,按照我当时存钱的进度,再过十个月,我的钱就足够在南京买套小户型付个首付了。但是我只有一个人住,租房跟买房又有什么区别呢?”
离职之前,刘小顺和电视台的同事们一起吃饭,他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辞职去旅行的举动,不过他还是说:“站在20岁至30岁的尾巴上,除了工作再工作,我希望做一点老了以后都不会后悔的张狂的事情。”
这句话显然触动了在强大工作压力下的所有人的神经,同事们纷纷举起酒杯向刘小顺表示祝贺,“辞职快乐。”
刘小顺拿着存了半年的几万元钱,开始了没有结束日期的长期旅行。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东南亚,从东南亚回到云南,经过四川藏区,中间又去了西安、河南,一路回到上海。他在上海休整了一个月,然后再次上路走川藏线。
这一次相当漫长的旅行之后,有一个在旅途中认识的朋友给刘小顺介绍了一份武汉的工作,在一个网络视频公司做编剧。他拿着简历去面试,不到1个小时,公司就决定聘用他了,面试他的副总经理对他说:“你的旅行让你变得很特别。”而且薪水也是他想要的数字,并能直接向副总经理汇报工作。
当时他确实打算留在武汉继续工作下去。
但理想的薪水和职位还是没有旅行有吸引力。不到半年,刘小顺再次辞掉了网络视频公司的工作。他说:“我就像一只飞了很久的鸟,突然被关在笼子里了,好吃好喝但不开心。”似乎只有旅行能让他觉得自己有血有肉、有感受力了。“在外旅游一年可以写一本书,但是我上班一整天却连一条140字的微博都写不出来。”他说这是他再次离开的理由。
最近他准备把自己“打包”到南半球——2008年10月1日起,新西兰政府向中国公民开放假期工作签证(Working Holiday Visa),为中国的年轻人提供每年1000个进入新西兰旅游并短期工作的名额。这种签证能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去新西兰体验生活,同时不需要提前寻找工作赞助或者参与昂贵的大学交换生计划。
刘小顺申请到了2013年去新西兰打工环岛旅行一年的签证,他已经在憧憬着“追落日、爬雪山、在猕猴桃果园里当农民”的生活了。
不过在出发前往新西兰之前,刘小顺又踏上了前往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的路。这次是为他的第二本游记积攒素材。
他原先以为旅行会改变一个人很多的东西,旅游一年回来就会脱胎换骨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但是间隔年过后,“我还是那个自己。”如今摆在刘小顺面前的问题,是他该如何应付自己的“后间隔年”时期。直白一点,就像很多朋友问他的那样,“接下来,你准备找什么工作?”
刘小顺说:“没有计划,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旅行作家,多出几本有影响力的游记,而不是昙花一现。
司天骄属于通过间隔年获得了新能量的典范,她似乎也很乐于向人们传播这件事,在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显得愉快和自信。
她对原本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大的不满,职业很不错,总之是惹人羡慕的那种。
“你打算去多久?”
“不知道,可能到没钱的时候回来,或者,就等想回来的时候再回来。”
听说司天骄把工作辞了打算出去旅行的人,都会诧异地问为什么。如果说刘小顺和方婕还存在工作不顺心、生活太过于平淡的问题,那么,在其他人看来,司天骄确实没有逃离现实的理由。
25岁的司天骄于2010年毕业于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毕业后顺利得到上海一家五百强外企的销售管理培训生职位,薪水不错,工作自由。在上海,有亲密的朋友,有温馨的小屋。
“由于是管培生,我在公司里很受重视,同事和领导给予了很大的期望。我必须告诉别人我确实很好,但是我知道我其实还差那么一点。”间隔年是司天骄刚上大学时就有的想法,本想毕业后用一年的时间去旅行,但是毕业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所以就耽搁了。工作一年多后,司天骄还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年轻的时候要做点不顾后果的事。”凭着这一句话,司天骄一个狠心,瞒着父母辞去了在上海的工作,偷偷办好签证订好机票,“紧锣密鼓”地准备自己的间隔年。
临行前,司天骄向父母“摊牌”,面对极力反对的父母,她用自己的一套“对策”应付了回去,“间隔年不是纯玩、纯旅行,我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比如义工。趁着年轻,出去看看世界,磨炼自己。我相信通过间隔年可以更明确自己要走的路和方向。”就这样,父母最终同意了女儿的决定,但不提供任何经济支持。
靠着工作一年存下来的钱,2011年6月底,司天骄开始朝着东南亚出发,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旅程。
过了安检后,面对飞往吉隆坡的那架飞机,司天骄和朋友通话时哭得一塌糊涂。她感觉自己把自己亲手苦苦建立起来的安全世界毁了,她想去找一个新的世界,但是不知道能否找到,也不知道那个幻想中的世界是否真的合适自己。“我不知道下了多大决心才逃避老板和同事的信任,逃避外人看起来那么好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逃离自己习惯的安全范围,把自己送往未知的恐惧。”
“面对那架飞机,当时我想的是,我是否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脱和自由。”
在东南亚的三个月中,司天骄走过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新加坡五个国家,有匆匆浏览,有长久居住。她对景点的兴趣不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人待着看书,或者逛逛那些城市里的偏僻角落,在城与城之间的空地游荡,她觉得这才是间隔年的真正意义——思考和独处更重要。
她每天晚上才规划第二天要去哪里,似乎去哪里也都无所谓,唯一需要控制的是预算,她一共准备了大约1.5万元左右。她有三大基本原则:住最便宜的旅馆,吃简单的饭菜,收门票的景点很少去。
Shirely是司天骄在柬埔寨做义工时遇到的中国台湾女孩,她给了司天骄很大的鼓舞。
Shirely在加利福利亚州长大,会讲一点台湾腔的中文,她有着说出来让人咋舌和所谓“精英”的背景和经历——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曾经在华尔街的德意志银行工作过三年,之后觉得精疲力尽,于是辞职,独自旅行六个月,其中包括徒步穿越亚马逊热带雨林,然后,进入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之一的沃顿商学院攻读MBA。MBA的暑假期间,她来到了司天骄工作的Sao Sary Foundation,对这个基金会进行调查和走访,并帮助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制定一个5年规划和筹款计划,听起来这非常像咨询公司要做的事情。
司天骄和Shirely对食物和茶有非常相似的偏好。每天晚上当工作结束后,她们会拿出袋装茶,烧一壶水,喝茶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情,交换自己对于世界的想法。
Shirely说之前在投行工作的时候,她忙到都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每天麻木地工作十几个小时,停下来的时候只想睡觉。但是那六个月的旅行,让她有大把的时间面对自己,她觉得自己用辞去高薪工作换来的旅行完全让自己获得了满足。
在司天骄眼中,Shirely代表了新一代的美国精英女性:独立、学历高、能力强,很早就享有财务自由,重视精神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勇气。司天骄觉得很奇怪,和Shirely短短相处的两个多星期中,自己一年中对于未来的困惑在她们的对话中迎刃而解。
司天骄旅行归来后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回归的过程也相当幸运,她在美甲店兴奋地与美甲师聊旅行的事情时,被坐在身边的女士发现,这位女士正是司天骄现在供职的猎头公司的HR,司天骄喜欢和人打交道,猎头工作很合她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