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9 05:25: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品德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与下一课《同情还是取笑》为同一单元,同属于“团结友爱”的教育内容,两课有相似之处,都是教育学生对待弱者要有仁爱之心,能够尊重弱者。本课侧重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弱小,不欺负小同学。下一课则侧重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取笑别人。
爱护弱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也是当今社会应提倡的美德。对于四年级学生,虽然总的讲,他们还是处于儿童期,还是被社会保护的对象,但这时他们已有了强与弱的意识。对于比他们小的同学,多数能做到关心、爱护,但是也有些同学,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不能主动相助,个别同学拿小同学开玩笑或欺负小同学。因此,有必要从小对他们进行爱护弱小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使他们懂得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弱者,懂得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同情、爱护幼小的情感,从道德认识上,提高学生爱护、帮助幼小的意识。
本课的难点在于具体的行为指导和情感培养上。教学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把爱护幼小落到实处。
本课导入部分设计了“说一说”栏目,通过一幅图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切入本课要讲的主题。这样设计,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同学的位置上,体验小同学的困难;另一方面直接向学生提出了“如何对待幼小”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课文采用回忆的形式,通过李小玲回忆自己上一年级时受到大同学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告诉学生爱护幼小的道理。课文共讲了三点:(1)通过建立友谊班的事例,说明大同学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小同学;(2)通过四(1)班同学帮助一年级同学扫雪和张燕关心帮助李小玲的事例,说明小同学由于年纪小,缺乏经验和能力,需要大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大同学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小同学的道理;(3)以张燕批评和制止欺负小同学的事例,说明欺负弱小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和制止。
教法建议
1.本课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课前,可对本班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和不太好的情况作一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年幼时,被人关心爱护或受人欺负的感受,反思自己应怎样对待小同学。以此,激发学生对幼小的关爱之情和愿意帮助弱小的道德动机,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幼小的好品德。
3.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对一些欺负幼小的事例不宜过多渲染,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4.要注意课后的延伸教育,建议开展与低年级建立友谊班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爱护弱小。
教学设计示例
第九课 爱护幼小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爱护幼小是一种美德,欺负幼小是不道德的行为。
2.知道小同学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大同学理应关心、爱护小同学。
情感:
1.对幼小有同情爱护之情,愿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幼小。
2.对欺负弱小的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见到小同学有困难,主动关心。帮助。
2.不欺负弱小,对同学中欺负弱小的行为能给予批评和制止。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在校园里、在马路上、在家里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了困难时,你会想到谁呢?
师:大家自然会想到一些年龄比我们大的人,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比我们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
2.当比我们年龄小的人遇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小结: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爱护幼小的同学。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师:新学期的一天,新星小学的李小玲起得特别早,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2.交流(说一说):故事中的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讨论:为什么应当爱护幼小?以什么行动关心、爱护幼小?
三、激发感情,指导行为
1.说说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请你把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讲给大家听。
2.现在,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也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低年级的小同学呢?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出示四组辨析题)
3.比一比:小组交流、讨论。
4.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
5.小辉和陈刚该怎么做呢?
(听录音故事)
6.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来,我们在帮助小同学时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想点办法,而且办法还要得当。
四、总结全课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爱护、帮助小同学,希望同学们能付诸行动中,把爱护幼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板书:美德)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段“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教育,既是诚实教育,又是文明礼貌教育。向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儿童时期,不少孩子有过随便拿、随便翻别人东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有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当然,他们不是偷偷摸摸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归自己,而是未经主人允许就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走。出现这种现象大致是由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从心理上讲,儿童一般是出于喜欢别人的东西,眼前急需要的东西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或是对别人的新鲜物品比较好奇,才去动用别人的东西。认为先拿去用一用,用完之后再还给人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有时候就忘记归还,再加上儿童年龄小,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他们往往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问题,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很难想到自己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哪些不良后果。这种行为虽然不同于“偷”,但也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这种坏毛病发展下去成为习惯,将会腐蚀孩子的幼小心灵。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导恶则从恶,导善则从善。从小重视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具有特殊意义。
教法建议:
1.对本课的教学定位要准,教师应把握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从而明确:他们随便拿别人东西是因为自己喜欢、想玩或需要,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就拿走去用,这与占小便宜,想要别人的东西不一样,更不是小偷、小摸的行为。但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没有礼貌的行为。
2.本课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向学生渗透推己及人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学会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认知:
1.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尊重别人、没有礼貌的表现。
2.知道随便拿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3.结合事例说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后果。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使学生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不高兴)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图画课上你正要给树叶涂上颜色,发现绿色笔被别人拿走了。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
当别人随便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要用时会很着急,对拿走东西的人产生不满,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过渡导语: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还会引来哪些不好的后果呢?下面让我听一个小故事。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放音频(课文第1段)
1.小组交流:
(1)松鼠欢欢在采松果时,小口袋不够用了,他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的图2)
(2)松鼠欢欢为什么没告诉熊大婶,就拿走了她家的水桶?
2.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师:松鼠欢欢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请大家往下听
放音频(课文第2段)
1.小组交流:
(1)欢欢拿走了熊大婶家的水桶以后,熊大婶家发生了什么事?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3)
(2)熊大婶为什么这么着急?
2.全班交流:
欢欢该不该随便拿走这个水桶?为什么?
3.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会使东西的主人要用时找不着而着急,造成麻烦,耽误事情。因此,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为别人着想的不礼貌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是很不应该的。
师:欢欢知道错了吗?它后来又是怎样做的呢?咱们继续听。
放音频(课文最后一段)
1.同桌互相说说:
(1)松鼠欢欢听到熊大婶的喊声后,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4)
(2)欢欢为什么要道歉?
2.小结: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知道错后,应该立即道歉,求得别人的原谅。
3.全班展开讨论:
如果确实需要用别人的东西,应该怎样做?
4.小结:
别人的东西如果确实需要用,必须要得到主人的允许,而且用完后还要及时还给人家,以免人家着急,给人家添麻烦。
过渡导语:
松鼠欢欢改正了错误,懂得了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请你们帮下面这些同学想一想,遇到这些情况,他们该怎样做呢?
三、看一看。(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看书(“看一看”中的图1)
1.说一说:
这位同学可以把小江的新篮球拿回家去玩吗?为什么?他应该怎么做?
2.小结:
别人的东西即使自己特别需要,特别想玩,也不能随便拿走,因为这东西不是自己的,如果想拿走,必须得到主人的允许,玩完后要及时归还。
看书(看一看中的图2)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1)这位同学可以拿出小琴书包里的画册看看吗?
(2)为什么不能随便翻别人的书包?
(3)她应该怎么做?
2.小结:
随便翻别人的书包,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千万不能这样做。
过渡导语:
咱们明白了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来帮帮小芳。
四、议一议。(加深理解用完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的道理)
出投影片(“议一议”中图)
1.认真看图。
2.讨论:
小芳哪点做错了?
请你告诉她应 该怎样做?
3.小结:
向别人借东西时,不仅要得到主人的允许,用完后还要及时归还,否则会让人家着急,给别人添麻烦。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和比较不同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发现农村中学在思品学科教学中引入“教学案”。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案”,即教案学案一体化,把老师的教案与学生学案连为一体,以达到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使学习活动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教学案”教学模式流程
“教学案”就其内容而言,分为课标解读、相关热点、网络知识构建与梳理、知识小结、典型例题分析、拓展训练六个部分,整个“教学案”在每一部分、每一阶段都为学生设计了学习方法指导、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的内容要求相当全面并有一定深度,以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内容及提高学习能力。
为了能够在第一轮复习中科学合理使用“教学案”,首先,教师应改变备课模式,新的备课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教学案”草稿拿出;组长初审后提前两天发给全体组员,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形成正式文本。在“教学案”编写中,要遵循主体性、导学性、层次性、探究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基本编写原则:即编写应具备明确的复习目标,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复习方法和复习策略的指导,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体系,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拓展性问题,提供检测复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注意“教学合一”等。其次,要实行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一天将“教学案”发给学生,第二天师生共用“教学案”开展课堂教学。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提出一些使用要求:
1.拿到“教学案”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课本复习,对于生疏的或理解上存在困难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以便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在使用“教学案”时切实遵循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堂复习时要善子总结,如总结一些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解题心得等,力争在复习及练习的过程中形成对开卷考试的真正理解。
同时,在使用“教学案”开展课堂教学时,对教师也有一些要求:
1.原则上不允许再给学生布置额外的课外作业。
2.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复习,只在关缝处加以点拨指导。
3.在复习课中要努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和方法训练的指导。
4.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四精四必”:“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指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二、“教学案”结构模式
优秀的“教学案”,大体_上包括这几个环节:课标解读―相关热点一网络知识构建一知识小结一反馈练习等。
1.课标解读:目的是准确定位本节所授的教学内容,扣住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
2.相关热点:主要是链接时事。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做到理论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3.网络知识构建: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一般是让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自己阅读后对知识进行自主梳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通过互助学习的方式,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4.知识小结:这一环节可让学生自主小结,也可由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三案六环节”模式,“三案”包括学案、教案、巩固案,“六环节”包括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二、教育教学要求
(一)“三案”设计
1.自学案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预习完成后,教师把预习案收来,全批或批阅一半,从学生的解答中了解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发现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讲解,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自学情况,带着疑问进课堂,有针对性地学习。
2.教案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要精选探究例题,充分体现教学互动的原则,一课时以设计三个左右探究问题或例题为宜,探究要层层推进,螺旋上升。
3.巩固案的设计。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有试题,有活动任务,有拓展迁移。作业量要适当,可以设计A、B层次,以利于不同学生的选择。
(二)“六环节”具体实施流程
1.自学质疑环节。学生先认真阅读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认真自学。通读教材、分析归纳、梳理、感悟,完成学案中问题,对于自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或标记或整理,为下一步的小组交流提供素材。
2.交流展示环节。交流解决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利用教室黑板进行展示,多人参与。教师的课堂资源意识要强,注重动态生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互动探究环节。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交流,通过“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每位学生的困惑。教师做好巡视、检查、督促,为精讲做好准备。
4.精讲点拨环节。教师针对学生通过合作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与讲解,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要切实做到“三讲三不讲”,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给学生思考、巩固的空间。
5.矫正反馈环节。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
6.迁移应用环节。学生自主完成当堂练测后,教师不要忙于对答案、讲答案,让学生讨论一下答案,学生在合作讨论、相互订正中受到启发,由各小组汇报小组成员做题情况。教师再进行点拨释疑,并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讲解。
(三)教师教学要求
1.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精心实施教学过程,要注重课堂实效。
2.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要不断创新,结合学科特点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学质疑的热情,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丰富互动探究的资源,增强精讲点拨实效,扩大课堂信息容量等,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在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及它们的四声,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字,写的是字母z,“字”提示z、zi的音,小女孩写的字母“z”提示z的形。第二幅图用小刺猬的“刺”提示c、ci的音,小刺猬的形状提示c的形。第三幅图是一条正在吐丝的蚕,吐丝的“丝”提示s、si的音,蚕的形状和蚕吐出的丝的形状提示s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母z、c、s和单韵母ɑ、e、u的拼音练习以及三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z、c、s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是认读字词,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
z、c、s的发音及zi、ci、si的整体认读、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z、c、s的发音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z、c、s 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会zi、ci、si 3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它们的四声。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学生发z、c、s的音有一定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在说话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读准“字”“刺”“丝”的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感知z、c、s的读音。然后教师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特别强调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咬着舌尖发音。教师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发音要领。
教学字母的形,要充分利用图,还可以用口诀记忆:“小2 z,半圆c,半个8字就是s。”
(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整体认读音节前面已出现过。教学zi、ci、si的读音时,只需告诉学生,把字母z、c、s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zi、ci、si的音。可以对比着发音:z—zi,c—ci,s—si,体会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发音的相同和不同处。还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是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的,韵母i在这里不读“衣”,不能用来与声母拼读,要整体识记。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要打乱顺序读,反复练习。结合四声练习,告诉学生标调时要去掉i上面的点。
(三)拼音练习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拼音方法,自己练习拼读,然后指名拼读,同学评议,教师指点。重点练习zuo、cuo、suo三个三拼音节。最后利用本课的情境图,练习带调拼读音节。
(四)书写指导
z、c、s三个声母都是一笔写成。着重指导写s,它是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半圆,再向右半圆,像阿拉伯数字8的半边,要写正,不能歪。
(五)认读字词,读儿歌
本课要认的五个生字在儿歌里都可以找到,教学时要利用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认字。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巩固音节,拼读zuò、cuò,在老师指导下读通儿歌。
2.学生画出生字读读,启发质疑。如,题目上怎么有标点符号?“了”的音节为什么不同?“一”的调号怎么不一样?
3.师生共同释疑。(1)题目是打比方说的,不是真的过桥。(2)“了”有两种读音,一种读le,这课生字读le,“对了、错了、过了桥”都读le,另一种读liǎo,拼音字母以后会学到,现在可先记住读liǎo,过不了的“了”。(3)“一”的声调会随着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变化(不必讲具体),朗读时要按所标的声调读。
4.教认生字,注意读准三拼音“做、过”,区别“了、乐”的音和义。
5.引导学生找一找儿歌中学过的音节,比一比,谁找得准,谁拼读得好。
6.熟读儿歌。
(六)扩展活动
1.学生回家做声母z、c、s的卡片,并读给家里人听。
2.读一读,比一比。
z—zic—cis—si
zi—zɑci—cusi—se
3.数一数,今天你在数学课上过了几座桥。
(七)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书写指导
1.跟老师一起书空。观察z、c、s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说说发现了什么(都占中格)。
2.在课本上描红,注意笔顺和写字姿势。
3.在自己本子上写两遍,一定把声母的“家”找对。
4.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字母。
5.同桌或自选伙伴交换看一看,比一比谁写得好。
6.老师巡视、观察、听同学们议论。
7.请写得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一写,让大家欣赏。
8.美美地读一读漂亮的字母。
五、资料袋
z、c、s的发音方法 发z时,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憋住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形成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c的发音部位、方法跟z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发s时,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
z、c、s都是舌尖平伸发音,因而也叫平舌音。
儿歌
紫色树,紫色花,
紫花开了结紫瓜,
紫瓜柄上长小刺,
过程;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069―01
素质教育和成功教育,都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个案或者实例的分析、评价,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方法。狭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通过对具体法律案例进行分析、评论,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方法。本文指狭义上的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1.精选案例。精心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在备课时,要挑选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典型法律案例,去粗取精,所选案例应当真实、生动、简练,富有时代感,精选的案例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典型性。它们代表着同类案例的共同特点,应当反映司法实践的规律和特征,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较大反响或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例。二是针对性。所选案例一定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应该针对学生的自身实际选取相应案例,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从而使其从中受到生动的法律教育。三是现实性。我国正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所选案例应反映这一社会现实。案例应该是源于生活,直接来自于司法实践,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选择本地区发生的典型案例,使案例更加贴近现实。
2.展示案例。展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一操作过程应讲究艺术性和灵活性。展示的时间既可以在导入新课时,也可以在讲述知识之前或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知识时展示,也可以在讲完某一单元或章节时使用。展示案例的方式主要有:一是让学生阅读案例;二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案例中的内容;三是运用投影仪展示案例;四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案例;五是通过故事、漫画等形式展示案例;六是可以让学生以演小品的方式展示案例。
3.剖析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关键的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价值和教育价值,关系着该方法运用的成败。因此,一定要把案例分析透彻、深刻剖析原理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隐藏在其中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分析案例时应紧扣教材内容,切忌漫无边际。
4.点评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中总结升华的一个环节。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一个中肯的评价,肯定其成绩和合理的观点与分析,指出其分析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补充性讲授。教师在此的作用就是画龙点睛。点到为止,不宜做过长的总结。点评案例时,要层次清晰,紧密联系法律知识,认真总结,击中要害,升华提高。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法律知识。案例教学法为法律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授界面,在教学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单一化的记忆转化为多角度、多视觉的记忆、理解、掌握知识。这必然刺激和增强学生的大脑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观察图、说图意。
教学方法
游戏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真棒!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表现得更出色。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分析”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99-02
当前,全社会空前地关注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需求是高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专业课程建设必须要紧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熟练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推动课程改革为着力点,切实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食品分析”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内容包含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和仪器分析多项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抓好“食品分析”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夯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基础,扩大专业建设成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食品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食品分析”教学主要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中基本采用“流水宣讲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这使得教师成为计算机操作者,教师的肢体语言受到极大限制,甚至难以发挥出特有的人格魅力。教师流水似的将课程内容一一播放,多媒体课件内容多,信息量大,画面播放速度快,学生来不及认真地思考和笔记,一味被动接受。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缺少了双向的交流,这种上课形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反而成为一种更加高强度的灌输式教学。实验环节基本采用“保姆式”教学,实验指导教师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试剂配制、仪器调试、样品处理等。学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对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和要领一一明确,逐项示范,学生在做实验时基本上以“模仿”为主,照葫芦画瓢,基本不用去想“为什么”。这样的实践教学,几乎不可能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实质意义上的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学生大多在实验室里照着都会做,但在独立操作时就两眼摸黑,两手抓瞎,既不会配制试剂,也不会调试仪器。
二、“食品分析”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设计理念的更新
“食品分析”是一门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因此有必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理念,以融会贯通为要求,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一要明确培养目标。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二要突出食品科学课程特色。突出农业高校食品专业传统特色,即在农产品加工和贮藏、保鲜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优势;突出民族地区发展食品专业的地方特色优势,尤其要注重培养新疆特色果品的样品处理能力。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思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既全面又突出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甚至是班级授课群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精选教材和参考书,条件成熟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实验环节教材要走基本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的路子,根据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把新仪器、新设备、新方法加入实验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更新实验。目前“食品分析”仪器大多是依据色谱、质谱、光谱等理论开放设计的仪器,在教学内容上也要着重突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紫外光谱等常见的分析方法和仪器使用。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相对于黑板、挂图具有图片丰富、一目了然等特点,现阶段需要改进的就是要制作综合性的多媒体教学片,适当地增加一些音频和视频内容,使教学幻灯片界面集文字、动画、试听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掌握好多媒体教学的节奏,不宜过快,要给学生留够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增强课堂互动性。要对课件进行不断的更新,及时地增补专业关注度高的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2.增强实验课程的实效性。实践操作能力一定是在严格的实际动手过程中逐步掌握和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分析”这门课来讲,首先,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要改变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块的现状,将理论讲授穿插到实验课程中,把实验课程作为消化理论知识的平台,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其次,要改变实验教学包办制,就要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变为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做常用仪器的配置,仪器的组装和调试,尤其要将样品处理纳入实验内容。再次,要尽可能地合理分组,通过诸如任务调换和操作验证等方法,尽量地增加每个学生操作的机会。
3.多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注重学校学习和校外生产相结合。在完成一定的理论学习后,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尤其是生产企业参观,让学生更真切地把书面知识与感官感受结合起来。结合市场需求,向学生提出“考证”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食品检验工证书等,既引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就业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教学评价改革
(一)教学效果评价改革
要改变原来完全依靠学生成绩优秀率来衡量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把学生“做”的过程纳入评价体系中,参考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工作量、实际样品处理能力,实验完成能力等过程因素,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
(二)成绩评价的改革
要改变传统的一张卷子定成绩的做法。采取综合评定的考核方式,综合课堂学习表现、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等多个环节进行成绩评定,尤其是要加大实验操作环节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可以对获取课程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采取课程免试记为优秀的办法,鼓励他们考证。
四、结语
总之,教学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食品分析”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养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具备熟练操作能力和严谨工作态度的学生,这是“食品分析”这门这课程改革的方向。我们应认准这个方向,脚踏实地地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玉堂.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教改初探[J].科技导刊,2012(9):5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