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6 21:33: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经验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总体情况。今年以来,**镇持续优化人才服务,通过各村微信群、“海丝**”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大对人才各项政策的宣传,积极推动人才摸底、高层次人才申报、人才项目申报等工作。目前,我镇有泉州市高层次人才5名(涵盖第二至第五层次)、南安市高层次人才13名、申报企事业单位“人才之家”2家。
二、工作开展情况。上半年,镇党委定期到各村了解工业、农业生产和人才需求状况、指导人才工作。在服务活动中组织相关人员到基层听取征求意见,并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课题形成调研报告。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加强东大村百香果生产基地建设,建成宫占村荔枝标准化基地和金中村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选派1名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基层服务;推荐3名专业技术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入选南安市农民讲师团;获评泉州市高级人才称号2名,南安市高级人才称号4名。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指导金山水稻专业合作社、金桂荔枝专业合作社、东联优质稻推广协会开展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荐东联优质稻推广协会参评福建省十佳农技协。
完善农村人才信息库。按照包村挂点要求,各包村挂点班子负责各挂点村农村实用人才情况摸底调查,并适时充实完善镇本地发展人才信息库,还建立完善了我镇铜鼓籍在外人才信息库,使各类人才基本情况一目了然,为镇党委、政府提供了丰富详细的人才资料,充分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人才总量不足。由于我镇地处南安北部半山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存在人才资源较少、人才质量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大部分人才主要集中在政府、医疗、教育等部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养殖业、种植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接下去,我镇将加强人才工作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借助村级换届,充分挖掘党政人才,提高自身培养人才的能力。以集聚各类人才为着力点,做好人才的信息收录工作,继续把未发现的人才收录进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完善全方位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王店镇辖区共1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人口3.9万人。2013年上半年王店人社服务中心主要围绕就业、培训、人才、劳动保障监察及城乡居保等开展工作,落实各项任务,基本情况如下:认真落实服务企业用工 “百千万”工程,我镇输送人力资源参加市重点企业招聘会,在镇内组织专场招聘会一次,先后共组织569人参加重点企业招聘会,完成任务的189.6%;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3人,完成任务的103%;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7%;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3人,完成任务的157.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6人,完成任务的107.2%;办理就业登记证103人,完成任务的103%;新增实用人才入库51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12人,均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落实“志、能”关爱工程,村、社区共输送26人参加就业培训,完成任务的65%;帮助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51户,带动就业216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7.5%和135%;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待遇发放工作,确保全覆盖,我镇城乡居民共16051续保,征收保费2183700元,续保率97%,新增扩面426人,扩面率2.49%;加强劳动关系的协调,在企业成立劳动从事争议调解组织7个;加强人社宣传,完成宣传报道6篇。各项目标任务按要求均实现双过半,多个指标已全部或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作法
(一)加强学习、武装思想
1、积极参加人社系统“道德讲堂”等学习活动,深入学习陈家顺同志的事迹和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工作服务水平及敬业奉献精神,提升塑造良好的部门形象。
2、继续抓好效能建设,严格上下班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以行风评议活动为契机,严格自查自纠,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集中进行了整改,并制定了整改方案。
(二)创新工作方法助推城乡居保的续保和扩面工作
我镇为确保2013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和新增扩面工作任务按时完成,各村在工作中集思广益、发掘新思路,形成工作经验在全镇交流推广,用爱心和责任为参保居民架起一条条“绿色通道”,倍受广大参保居民的欢迎。
1、发送温馨短讯。“××女士(先生),祝您工作愉快。2013年城乡居保缴费已经开始,请您及时来办理续保手续,谢谢!同心村委会。“一条条温馨的祝福,让远在他乡工作创业的乡亲倍感亲切,又让他们及时回乡或者委托亲友办理了参保手续。类似短讯,全镇共发一千多条,90%的人收到短讯后进行了续保。
2、设立养老专户。同心村有十多人集中在宜昌打工创业,回乡参保非常不便,书记赵斌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们设立了养老保险专户,为他们办理了参保手续。这一经验迅速在全镇得到推广,受到外地务工创业人员的广泛欢迎。
3、实行帮扶服务。王店镇泉河村将2013年续保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党小组长,并规定每一个党员干部负责2名贫困户,实行“手拉手“服务:即对个别困难户实行由党员干部帮助先行垫付代缴政策。各村纷纷效仿抓落实,缓解了困难户缴费压力,有效推进了全镇续保工作进度。
在全镇广大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镇5月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率已达97%,计划在6月底完成全部工作任务。
(三)不断优化就业环境,努力扩大和稳定就业
1、认真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完善了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一是成立工作专班,集中时间,以村为单位,对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培训情况、转移渠道、行业分布以及转移和未转移富余劳动力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并建立了实名制登记台帐,统一各村电子录入,建立了全镇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特别对全镇已转移外出务工人员重新登记录入,建立了台帐。
2、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我镇大力鼓励和扶助城乡劳动者创业,建立创业人员台账,政策上对他们优惠,资金上对他们优先,积极为他们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并对他们的创业状况进行跟踪服务,极大的鼓舞了城乡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据统计,我镇上半年共帮助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 51户,带动 就业216人,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积极分子。
3、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促进就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做好“志能”激发创业就业的摸底调查工作,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不同情况,为他们介绍不同的学习培训内容,共组织26人到市就业培训中心参加学习,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促进就业,现在他们部分已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4、落实“二进、三访”,做好镇内规模企业、市内重点企业的用工服务工作。深入木店工业园区和双莲工业园区进行企业用工调查,对两个园区的企业特别是新增企业如红旗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中塑管业有限责任公司、精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对这些企业的生产状况、劳动力使用情况、企业所需用工数量、种类及待遇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登记,并把这些情况报市人力资源市场备案。并深入到1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对各村(社区)劳动力就业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建立台账。特别对未转移就业富余劳动力进行了摸底调查,对这些未就业人员的就业愿望、就业能力进行了全面了解登记,建立了王店镇2013未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实名制台账。为了服务企业用工,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013年4月27日上午,王店镇2013年服务用工企业大型招聘暨咨询洽谈会在湖北家嘉油脂举行。华强化工、新成石墨、红旗电缆、中塑管业、豪山陶瓷、宝加利陶瓷等14家企业参加了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工种94个,需求岗位人数817个。王店镇邮政储蓄所、王店镇司法所、当阳市就业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在现场为参会企业及应聘人员提供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法律援助及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政策解答。共有四百多人参加现场应聘,达成就业意向147人。2013年正月初八组织169人参加市企业用工招聘会。上半年共组织富余劳动力569人参加重点企业用工招聘会。
(四)加强劳动关系的协调
1、成立了我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积极参加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的培训,成立机构,并在仲裁院的指导下熟悉各项政策、明确调解流程,通过现场旁听和典型案例的学习积累工作经验。
2、在规模企业广泛成立基层调解组织。目前,在我镇规范企业成立调解组织7个。
(五)抓好实用人才建设与管理
1、做好我镇乡土拔尖人才的管理。对我镇乡土拔尖人才进行了调查登记,建立了我镇实用人才库104人,并发挥他们的优势,鼓励扶助他们创业并带动就业。
2、做好我镇实用人才新增入库工作。上半年实用人才新增入库51人,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申报12人,均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1、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
2、要提高行政效能,打造部门形象。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 实行承诺服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开展优质服务, 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2003年学院实质性合并后,明确成人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理顺关系,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这一时期,学院不仅成功地申报了六个成人高等教育专科专业,并正式开始招生,还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财经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书,设立了函授站。2003年我院的成人教育招生人数就突破了3000人,从2006年开始,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我院成人招生数量逐年萎缩,根据这些情况,学院提出了成人教育稳定规模,提高质量,适应市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并结合为区域经济服务和行业服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其他职业培训。自2004年以来,我院先后被国务院扶贫办、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农业厅确定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教学点、贵州省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定点学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定点学校和“阳光工程”培训定点学校。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0余人。
2根据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2.1成人教育的管理机制要灵活、高效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机制,是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院教职工都要摆脱对成人教育的传统的、陈旧的观念,加强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间的衔接和沟通。主动架起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学院要建立有利于成人教育发展的管理机制,扩大成人教育办学的自,拓展成人教育的办学空间。依托行业、企业办学,尤其是继续教育方面,学院结合行业、企业的需要,制定培养、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岗中、岗后的培训工作,建立长期稳固的实训、培训基地。
2.2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结构体系要全面更新
成人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从教育对象来讲,学员作为成人,社会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强,学习的动机更明确、更有针对性。但成人学生年龄距离大、学历参差不齐,记忆力较差,工作、学习、家庭负担比较重,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这使得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难以克服上述矛盾。那么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就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学分制作为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以学分代替学年、以指导性教学代替指令性教学,以弹性计划代替刚性计划,以选择代替排课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作为成人教育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困难。例如,选课数量不足、品种单一、师资缺乏与水平偏低、教学资源不足以及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等。因此,在现实条件下,成人教育必须更新理念,树立服务的思想,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成人教育中在职人员所占比例较大的情况,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及时调整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和设置。面对有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学生,满足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课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从实际出发、使教学结构体系更符合学生和工作需要。
2.3成人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对成人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传统的课程教学、广播、电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根据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社会所有成员的特点,加强远程网络教育建设的力度,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造,适应成人教育自学为主的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工学矛盾,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学习效率。因此,成人教育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迅速高效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尤其是对成人函授、业余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的形势,通过对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能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以灵活机动的开放式教育手段和方法为传统教育提供有力的辅助,可有效地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院要加大对相关设备的投入和相关技术人员、师资的培训,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构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虽然国家给大学生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深入基层工作和到中西部工作等。然而,来自人社部门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全国至少有71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的问题。
而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学校、企业和国家共同努力。对于高校来说,对大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辅导不失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从职业生涯辅导六大模块入手建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将会给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带来有利影响。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构成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应遵循动态化和长期化的原则,应贯穿学生从进入大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与大学生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辅导。依据大学生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包括如下六大模块。
1.自我认知模块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之一就是知己。所谓知己,则是正确全面的认识自我,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价值观、情商等进行全面认识。在该模块里,重点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和看重什么。通过对自我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的认识和了解,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该模块通常在大一阶段进行,可以采用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帮助被试者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智商、能力倾向、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分析被试者在以上几个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2.环境认知模块
职业生涯规划的另一个前提条件即是知彼。所谓知彼,是指需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就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对相关职业的影响。通过分析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充分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分析、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把握环境因素的机会和风险,以利于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找机会,规避风险,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该模块可以放在大二阶段进行。要了解就业环境,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一些资深的专业人士、亲戚朋友或校友的关系,主动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的行业特点,了解职业信息。其次,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以后的入职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了解更全面的职业信息。最后,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借助于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广泛了解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方面在政策法规上有何变化,经济形势的走向,以及时掌握对本专业有利的信息。
3.专业认知模块
专业认知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明确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初步形成职业生涯发展意识。该模块一般在大一、大二阶段实施。要了解所学专业,首先,帮助学生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掌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信息;其次,了解本专业的主干学科和研究方法,以主干学科为线索,循序渐进地获得本专业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再次,应帮助学生明确专业的设置方向和设置空间,以便于学生能够在专业细化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确定自己专业的游移空间和更改的可能性大小;最后,应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软硬条件设置,包括对专业师资队伍、可利用的硬件设施条件等。
4.考研辅导模块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择业的竞争愈来愈烈,大多数学生把目光锁定在了考研这一方向上,而对于高校,也把考研作为大学毕业生高层次就业的另一出路,因此便诞生了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各种考研辅导班也应运而生。如何使学生的考研学习更具针对性,需要学校的职业辅导老师根据每个院系的专业设置,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考研辅导。该模块一般可以在大三阶段开始实施。主要结合本专业的研究方向、考研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深入了解掌握本专业的研究方法,探究各个高校在研究生初试和复试过程中的专业和能力要求,以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修养。
5.求职辅导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择业观念的辅导,其二是择业技巧的辅导。择业观是指大学生对择业的目的、意义、方式、空间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应。目前,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目标过于理想化,普遍向往经济发达地区,而不愿去蕴藏着大量就业空间的中西部和农村基层。此外,大多数大学生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导致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心态不够端正,频繁地更换工作,致使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产生了不良认识,不愿意花重金培养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因此,应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看清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调整择业观念,走出象牙塔,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到能够充分实现其价值的中西部和农村基层就业。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好就业、择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为以后更好地择业积累工作经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自强、创业光荣的时代精神,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校作报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克服创业的畏惧心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使大学生在择业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除了进行必要的择业观念辅导之外,还应传授学生一些有效而实用的求职技巧,以帮助他们抓住机遇,尽快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首先,应该指导大学生如何收集就业信息。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越广泛,其成功就业的机会就越大。传授大学生如何从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网络、招聘会、职业介绍所、报纸杂志等渠道筛选整理对自己有用的职业信息。其次,传授求职材料制作的技巧。一份好的简历,相当于一块敲门砖,是踏入成功之门的第一步。所以对大学生的求职材料的内容、特点、格式、编写顺序等方面进行指导,使用人单位快速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将会提高成功就业的机率。再次,应向大学生传授一些自我推销的途径和技巧。提醒大学生在自我推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积极主动、谦虚谨慎、突出重点和亮点、实事求是等。最后,应该对大学生的应试技巧进行辅导,包括笔试和面试的具体目的、方法、常见的面试提问的应答技巧等,通过辅导,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优势。
6.职业实践模块
现在的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经历和工作经验,因此,进行职前实践辅导变得愈来愈重要。该模块主要在大四阶段进行。应以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巧训练为主,重点开展与求职择业相关的技能培养、模拟招聘、毕业实习见习等相关活动。在学生参加职业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应引导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职业针对性和目的性,构建与未来职业目标相一致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学校应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搭建职业实践训练的平台,比如校企合作、建立校办工厂,为学生联系假期实习和毕业见习的工厂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实践中去,强化专业基础,反思教育与实践落差,积累工作经验,以利于更好地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施途径
如何有效地将职业生涯辅导模式贯穿于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涯之中,涉及到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实施途径。其具体实施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介入
课程介入是指通过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形式来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以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成熟。通过课程讲解,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方面的指导。在教学形式上,主要有开展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面试等方式,以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层次认识。
2.专题辅导
专题辅导是指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主题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等,旨在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诸如可以开设“认识自我”、“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辅导”、“考研辅导”、“创业辅导”等主题讲座,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
3.教学渗透
教学渗透指在学科或专业教学中,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意识与技能等。学科或专业教学的内容中包含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素材,比如教师在专业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灌输学生专业方面的认知,对考研课程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在教学渗透的过程中,应遵循相融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巧妙地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贯穿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之中。
4.人才测评
人才测评是采用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方法对人的能力、性格、兴趣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测量并作出定性或定量描述的过程。通过人才测评,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认识自我、恰当地定位,以利于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做到人职匹配,更好地发挥自我的能力和特长。
5.实践训练
在校大学生通过几年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一般都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往往缺少工作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而用人单位又非常看重这些方面。在校的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平时的闲暇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多参加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和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入职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 龙立荣,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136-140.
[2] 雷开春.大学生职业辅导理论概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6,(4):65-68.
[3] 马奇柯.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的设计与应用[J].心理与就业辅导,2002,(6):40-42.
论文关键词:招生;技能下乡;弹性学制;学分制;品牌学校
一、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现状及困难
目前各技工院校基本实行自主招生、自主录取,本地初高中应届和往届毕业生、社会青年或下岗人员都可报名,甚至有些学校可在全国范围内招生。而根据人社厅有关规定,技工学校农村学生、部分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前两年可获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涉农专业学生可享受免学费政策,部分家庭困难学生还能额外获得一次性特困补贴2000元左右。即使在这种政策下,技工学校要想招收足够的生源,也存在着一定困难。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全国初、高中毕业生总量在下降,高中、普通高校不断扩招;另一方面还有社会偏见的因素,尽管社会就业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眼下,仍有不少家长与学生认为技工地位低下,待遇差,“低人一等”,“让孩子上技校家长脸挂不住”或“上技校只能当工人”等陈旧观念仍然流行。此外,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壁垒等,很多技校的招生工作人员根本不能进入初高中校门。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开拓思路、另辟蹊径,促进招生工作发展。
二、送技能下乡,吸引农村学生及剩余劳动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技工学校应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劳动预备制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2011年春节后,许多企业陷入招工难的困境,“用工荒”难题已从东部沿海企业扩至全国,其背后原因众多。原因之一就是“8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而“80后”、“90后”一代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在学历、思想和职业诉求上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他们对工作的诉求已不仅限于赚钱,他们会考虑到福利,会考虑工作之余的文化娱乐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渴望被肯定,被认可。而由于一些“80后”员工自身技能不足,适应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地对待岗位和待遇问题,所以不停地跳槽,造成企业岗位不稳定,员工流动性大等问题。
技工学校在农村开设烹饪、服装加工、电子、电器维修等实用性强的培训班,一方面能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使进城务工人员“劳有所专”,缓解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在农村开设各种技能培训班,吸引周边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增加技校的生源,促进技工院校的招生工作开展。
三、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以就业促招生
学分制管理以一定的选课自由度为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选课自愿,学生可按个人条件,学习兴趣,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来选课。一方面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促其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技工学校的专业有一定的实效性。入学时是就业形式很好的专业,而三年毕业后市场人才需求可能已经饱和,而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可以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直接步入企业,保证就业质量。同时学生通过岗位的实践锻炼增加工作经验,明确自身还缺少哪些知识和技能,再回学校进行剩余学分的学习,有针对性的提升专业素质。
通过灵活机动的学分制管理,给学生一片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跨年级、跨专业选择课程模块,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有选择学习形式的自由,灵活的弹性学制既便于特困生半工半读克服经济困难,适应广大农村学生和现实状况,又能保证就业的高薪、高质量,从而吸引他们报读技校,解决技校“招生难”的困扰,走出当前的“低迷”状态。
四、创品牌学校,树品牌专业,提升学校竞争力
(一)打造精品专业。以市场为导向,学以致用,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在专业建设中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特色;同时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产、学、研相结合,将教师送到企业,在一线推动教师的教学创新,根据不同院校特点,打造精品专业。
(二)打造精品课程。打造精品课程,就是要由一流的教师队伍设计出一流的教学内容,用一流的教学方法讲授最前沿、最具实用性的教材。打造精品课程是集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为一身的整体建设。
(三)打造品牌教师。首先学校要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品牌教师建立成才的平台,使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其次是学校的品牌定位,有了学校的品牌定位,教师也要有相应地根据学校的要求及自身的特长优势确定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再是营造环境,学校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实施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建立教师培训制度。最后是教师品牌包装,教师的品牌要适当的包装,学校要经常对品牌教师的事迹向社会、家长、学生宣传。
关键词:林业;科技推广;构建和完善
一、构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建立适合不同经济的林业科技推广模式 应该针对不同属性的林业科技确定不同的林 业科技推广模式。对于公共产品性质的林业科技,由于推广应用的受益面是整个社会公众,推广该类 我国林业科技推广之所以面临“线断、网破、人 散”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 合理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应逐步建立人员能 进能出、职称能上能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施展 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重在社会评价和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体现岗位绩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以及适应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应予重奖表彰。创新推广管理机制,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完善考评制度,将林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林农对林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将林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对县以下林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倾 斜政策。完善林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实行评聘分开,取消终身制,不断提高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其供给与消费达到社会最优状态,实行政府主导的推广模式。在机构设置上要明确行政执法、社会公益及一般推广机构的性质,合理设置。遵循“保住一头、放活一片”的原则,对公益性、法律法规授权、委托执法的机构,应由财政负担经费。 对私人物品性质的林业科技,由于其排他性、竞争性的特点,科技推广模式应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府以宏观指导为主,加强对各类推 广组织的管理。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团、大户进入林业科技服务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层经营性科技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要素市场,借助市场这一媒介,通过公平的技术交易,加快科技的推广应用。
二、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具体方案
推广组织以营利为目的,以多渠道、多方式、快速地向用户推广科技,使尽可能多的用户接受并使用。从自身利益考虑,各类组织在新技术推广前一般要进行技术可行性论证,选择市场需求好且效益高的科技,因而推广的效率高。这种新型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按市场来运作,科技推广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强化推广工作的力度。靠优质服务和示范带动来推动林业科技向新的方向发展,在提高县级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者整体素质的同时,要加大乡镇推广体系的建设力度。通过聘用、标语、宣传车、广告牌及发放实用技术资料等,加快成果转化速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普及林业 科技知识,推广实用技术,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不断增强成果转化意识,牢固树立“科技兴林”的战 略思想,并在农村和林区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兴林”“科技致富”的氛围。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培 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手段,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基层推广队伍。各级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 吸纳高、中级林业科技人员到推广工作站第一线。建立样板,以点带面。有计划地组织村社干部、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等进行林业科技。要抓好岗位培训,在加强职工学历教育的同时,继续举办各种专业学习班,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函授教育等形式,培养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使广大群众逐步掌握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林业科技知识,正确认识产业结构调整中科技应用和推广的重要性,不断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进程。把需要推广的新成果和新技能。从整体上提高科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培养并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服务意识强、有农村工作经验和乐于奉献的优秀科技推广队伍。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在林业生态、产业、市场体系建设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再生产过程中,通过试验、示范、干预、交流等手段,把新科学、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传播 和传授给林业生产经营者,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更新技能、更新观念,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能来发展林业,获取最大的社会、生态、经济综台效益,促进农村和林区的经济发展。
加强资金投入技术,进行小区试验,小面积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切实体会到林业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有计划地向林农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索质。
提高林农科技素质各种环境,建立有利于成果推广应用的各种机制,建立一个高效率、反应灵敏、快速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而林业技术推 广工作,则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有力支柱。各级林业部门及领导,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 和《科技成果转化法》。把加强科技推广工作作为 提高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 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使林业推广形成产业体系、实现科技兴林的战略措施来抓,推动我国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三、结束语
构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要从根本上改变林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介普及林业知识,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各类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林业生产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使生产者掌握和运用更多、更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辛永清.林业科技推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推动作用[J].发展,2007(4):24-24.
[2]陈金明.关于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201-213.
关键词:新加坡;教学工厂;教学设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
前不久,笔者与北京、江苏等省市的职业院校校长、教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了一个月,深刻地感受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组织文化——组织无界化,终身学习,意识超前,处处创新;接触到了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识渊博,技术高超,肯拼肯干,精益求精;看到了其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工作情境真实;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其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正是“教学工厂”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课程,使南洋理工学院取得了教学上的成功。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是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院长为了使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推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新的办学理念。这种理念渗透在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甚至体现于学校教学机构的设置与校企合作企业的选择上。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缩短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距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接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秉承“用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思想,把工厂目前使用的先进的机器设备装进实验室,让学生去看,去操作,去理解,不惜投入巨额资金保证教学所用的教学设备实用、超前,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如工商管理系的传媒教学企业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学生超市;保健护理科学系的智能病人、X光透视仪;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的医药制造设备、食品酿造设备以及裕廊化工科技中心(新加坡政府投资4000万新元而建设的教学实训基地)等等,为学生研发项目、体验工作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缩短了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即能胜任岗位工作。
师资队伍素质与企业接轨林靖东院长认为:“教材、师资和工业项目是‘教学工厂’的关键要素。”南洋理工学院招聘的教师不仅要有大学以上学历,而且要具备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这些教师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学识,带来了他们的工作经验,而且带来了企业的人事关系,带来了企业项目。正是有了这些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才保证了“教学工厂”企业项目教学的实施。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坚持“六超越”的培训原则,即超越现有工作经验,超越现今的职位,超越现在所处的部门,超越现今状况,超越理工学院之外,超越国土。并确立了终身学习理念,建立了一整套教师专能开发系统。通过实施教职员技能转型计划,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府进修学习,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学院规定20%的教师要进行专职项目开发1~2年,并实行轮换制,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及与企业合作的延续性),使教师能力多元化,以适应新领域及多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了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与企业接轨课程可以说是“教学工厂”的血液与灵魂,没有与市场相衔接的课程,“教学工厂”将无法运转。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开发,一是要满足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依据经济发展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开发专业、设置课程。二是要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开发课程时第一件事就是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成立有企业人员参与的课程开发小组,实施课程开发。三是课程开发工作完成后,要提请有企业资深人士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董事会论证、批准。这些措施保证了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在课程实施之后,还要定期研讨,随时根据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修正。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开发与研究,是“教学工厂”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工程师与教师、学生合作研究项目,使教学与项目相融合。通过项目研究,为教师提供与企业沟通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前沿技术,积极超前地进行专业开发准备,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进行新专业与新课程的开发,同时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提高,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使学生得到真实工作环境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意识与创业精神。在课程安排上,“教学工厂”吸取了德国“双元制”的经验,第一年学习基础课,让学生掌握宽广的从业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二年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半年学习应用性课程,半年搞工业项目设计,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启示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深化改革和迅速发展的时期,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立足本土,立足本校,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
(一)实训基地建设要借鉴“教学工厂”理念
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生产流水线、经营管理模式引入校园,使教学过程和生产、科研、经营过程融合在一起,不仅让教师能更加真实地教,也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学。加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企业真实环境的了解,以便今后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得到企业的认可。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保证用于生产经营的实训设备真实、先进,生产技术、经营手段要适当超前。因为人才培养对于现实的人才需求有一定的滞后期,现在培养的学生往往要等到两三年以后才能就业,只有在学校学习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所运用的技术、知识不会落后于时代,使培养出的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实训基地要具有综合性和规模,以满足多层次教学的需要,不仅要满足本校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满足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功能于一身,起到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
经营管理实训要有经营业务,生产、科研实训要有企业项目或研发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企业的经营、生产和项目研发,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确保有关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与时俱进并适当超前,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最适用的人才和最好的服务,保证学生在未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站稳脚跟。
实训基地要实行产业化运作模式。实训基地往往投资数额巨大,仅用于教学,其工作任务不饱满,特别是营销、物流等类型的实训基地,如没有经营业务,实训只能是一种模拟训练,而且许多生产技术进步速度快,设备更新换代快,一旦设备技术落后,需要进一步投入巨额资金。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设备的资源优势,提高设备设施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实训基地可以在完成学校专业实训任务的基础上,直接从事经营活动。一方面在取得经济效益之后,将部分利润重新投入到实训设备建设上,节约政府资金的投入或弥补政府对专业资金投入的不足,保证实训基地具有持续运作的资金,使实训设备得到不断更新,形成循环式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参与、体验真实的生产经营过程提供保证。
(二)师资队伍的素质要能够有效地运作“教学工厂”
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这也是南洋理工学院获得成功的关键。我们的教师队伍结构还不尽合理,理论型教师多,实践型教师少,教师大多来源于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出校门即进校门,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这样的教师队伍已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
制定相关政策,多渠道引进“双师型”教师可以引进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内部培训机构教师和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通过引进,逐步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的职业培训能力。南洋理工学院所招聘的教师一律具有5年的企业工作经验,招聘后根据其原来所在企业的薪资水平及来校后所从事的工作灵活制定工资标准。但就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待遇而言,很难吸引“双师型”人才。因此,院校必须在住房、科研经费、薪酬、业绩奖励、岗位安排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以保证新增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能满足职业院校特色教学的需要。
加速培养现有师资,使其尽快具备“双师”素质职业院校现有教师学历较高,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较强,所缺少的只是实际工作经验。为此,学校应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安排教师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或实践,参加企业的专业技术工作,参与或承接企业的科研项目。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师获得前沿专业知识,而且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质量控制过程和管理规范,使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增强。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和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科技服务与开发,实行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开展科技服务与开发活动,既可加强与生产科研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也可为教师创造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技能水平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研究项目当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南洋理工学院每个系都有自己的业务发展部,为企业或学校开发项目,不仅要满足企业现实的需要,而且要走在企业的前面,超前研究、超前培训。
(三)课程体系与内容要为“教学工厂”量身定制
课程体系与内容一要实,二要新。因此,在新课程开发中,教师要深入到行业企业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了解企业各岗位的能力要求,搜集与学生就业工作岗位相关的资料用于开发课程。也可以聘请企业具有较高文化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牵头进行课程开发,确保开发的教材更加适应能力标准的需要。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指导 心态措施
一、高职学生的就业心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办学规模上看,高职在校生总数已经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一半以上。高职学生就业工作,既关系到广大高职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其就业率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毕业生又是怎么想的呢?笔者对部分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近七成的毕业生对就业没有摆正心态,对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择业时不肯从基层、从低处做起,有大部分学生存在“职业贵贱”观念。因此,他们对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担扰;普遍认为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学历的要求都很苛刻,并且薪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设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找一个离家近、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只有极少数学生有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
归结起来.高职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心态:
(一)依赖性太强。认为就业是学院、父母应解决或能解决的事,不少学生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的社会关系,缺乏自己解决就业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消极等待而又抱着观望的态度。
(二)就业定位不准确。很多人都梦想能拥有一份好工作,这份工作最好既轻松,又能带来财富、名声、地位,为人称羡,但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却不了解,自我评价偏高。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把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美好或过于艰难,直接导致期望过高或悲观失望。
(三)就业的矛盾心理。对自己缺乏正确的分析,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而是盲目攀比,有的想找一份“比较好听的工作”,存在“职业贵贱”观念,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等种种原因,没有信心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四)就业竞争意识不足。缺乏健康自信的竞争观,有一种自卑感,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人际关系太复杂.自己难以适应。有的学生选择升本或出国留学以争取一个缓冲期,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竞争中,宁可选择成为S0H0一族。
(五)缺乏正确择业观。由于就业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所以学生在择业初期,往往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位,等到到处碰壁后,才发现该岗位竞争激烈,于是只能被动地改变求职方向,另谋他职。
(六)创业意识淡薄。一种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创业意识不强,创业信心不足。另一种是有创业激情和欲望,可是因缺乏必要的创业资金而不得不放弃。
二、应对措施
笔者认为很多大学生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历简单,没有经受过挫折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遭遇挫折,则感到失落、悲观、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针对这些情况,笔者通过不断地摸索,就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思考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供高职教育战线的同仁共同探讨。
(一)联系实际,强化就业思想教育。
就业是毕业生面临的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从校园走向社会,能否使毕业生充分做好走向社会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实现人生的第二次飞跃,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是关键,摆正就业心态是核心。
求职就业,不应总盯着“热门”.没有永远热门的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旧的行业不断消失,新的行业不断产生。近几年来.就业市场中冒出不少新兴行业,如游戏、动漫、影视等,都吸引了不少人才。新兴职业之所以能在市场中独领。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就业观念转变是息息相关的。一开始,它也许并不是热门,只是追求的人多了,才成了时尚。如果这时介入该行业,难度将会非常大,而且应当充分考虑兴趣、能力,以及就业磨合期和这一职业的未来前景。
其实,如今整个社会对于“职业贵贱”的观念愈来愈淡,那些过去被人视为“下等人”干的工作,现在反而更能锻炼人的本领、磨练人的毅力和发挥个人的潜力。西方国家的许多毕业生,很少是按专业对口工作的.许多人都是从推销员、收银员乃至在餐厅打工起步.然后一步步走上新的岗位。比起“抢短线”的激进行为,在择业中搞“长线投资”更为理智、更具个性。
以智能求生存。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也在不断变化,要使自己成为就业市场的“常胜将军”,就需要不断地“充电”。除了本行工作外,还应当熟知一些专业以外的事务,以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不仅要成为专门人才,还要成为一个适合时展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现在大部分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的是潜力。主要是专业知识水平、应变能力、拓展能力、社会经验和吃苦耐劳的工作心态。学生要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除了具备常说的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外,还要有适应目前时代变化和社会变革的能力,要有灵活的就业观念,做到高能低就,择业就业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明确“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绝对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企业发展的要求。
强化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摆正就业心态,要使学生一人校就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没有哪一种工作能提供完全的保障.没有哪一种工作是真正的热门行业,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磨练与挑战,在就业市场上,就要做到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既要充分认识到一切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地方就是理想的岗位,也要充分认识到,经过社会基层的磨练,也是人生成长的必经历程。要取得一份较为实际同时又富含理想色彩的工作,关键在于要有健康的、奋进的就业观念。是金子就总会发光,要以饱满、热情的心态昂然走向社会,迎接挑战。
(二)结合社会就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应聘能力与动力。
大部分毕业生对社会缺乏了解.缺乏充分的和必要的应聘经验和应聘技巧,心理素质不高,对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因此,高职院校在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工作中,除了加强学生的择业就业心态的思想教育工作外.还应重点加强对学生择业、就业应聘能力及应聘技巧的提高和指导,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落到实处。
1.注重学生的“职场体验”。在平时邀请专家、企业负责人来校进行模拟招聘面试;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用人单位招聘,指导教师亲自带队,组织学生到企业面试,积累面试经验;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体验“职场”生活。
2.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到每位教师责任上.与每位学生谈话,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分析与总结,指出其优势与不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成才意识.从而做好就业前的各种准备,为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3.组织家长会活动。建议以系或专业为单位,定期召开毕业生家长会,通过向家长介绍就业形势与状况,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而取得广大家长的支持和对学生就业工作的大力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和家庭在就业工作上形成合力,使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就业课程学习和就业指导专题讲座,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要占一定的学分,主要课程内容是:进行专业思想、就业前景等教育;职业生涯设计、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职业道德和择业观、职业测评和就业心理;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分析、求职技巧、模拟面试。加强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学院除了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重视以外,还应多邀请社会成功企业家来学院给毕业生做专场讲座。
5.倡导学生主动就业。除了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教育和就业实践机会外,指导教师还应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就业,鼓励毕业生主动走向社会.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
6.提倡毕业生自主创业。许多毕业生创业意识很淡薄,教师应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7.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服务。我国高职学生中有百分之七八十来自农村。据《人口研究》杂志2008年报道,留在农村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以上水平的只占5.6%.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0.5%。新农村建设一线迫切需要服务于农民生产的实用型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技术型人才.推动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的管理型人才。
8.鼓励毕业生参加含金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认证,为就业增加筹码。
9.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毕业生劳动法律知识教育。许多毕业生对劳动法律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与企业签订合同时有许多疑虑:不知道会不会上当受骗.往往举棋不定、迟疑不决,因而失去了就业机会。对劳动法律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就业质量,应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指导,加强劳动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以主动服务为切入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形成就业推荐,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1.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1)收集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就业信息,经“就业职能机构”实际了解、核查属实后及时更新到就业信息网和学院宣传栏上,加强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的内容、信息量、更新频度、在线答疑等栏目,提高其影响力,实现学院、学生和企业的三向互动。使就业渠道更方便、快捷,为学生节约人力物力、掌握就业提供大量高效的信息。
(2)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与公关,建立学院与用人单位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①走访各企业单位,“走出去”。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定期和单位人事主管领导沟通联络.考察和了解毕业生的实习情况和专业水平,反馈的信息不仅可供其他毕业生参考,还可为教学改革和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依据。通过走访,不仅使我们对企业用人要求、行业信息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还为学生带回了相关的就业信息。
②召开企业座谈会,“请进来”。培育就业市场的重要环节就是了解就业市场。“就业指导中心”可邀请各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界人士来学院座谈.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在为教学、实训部门提供教改依据的同时,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拓宽学生就业信息渠道。
2.组织、开展毕业生的宣传、推广策划活动。
组织、开展毕业生的宣传、推广策划活动.有利于提高该校毕业生在社会、在行业的认知程度.如我院开创的“视觉感观商城”。“视觉感观商城”是数码媒体系创办的一个网络虚拟空间.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团队在虚拟的商城中以团队形式成立商铺,在商城中建立自己团队的品牌,并在商铺中展示作品和介绍团队成员,向外界宣传自己。此“商城”对外推出,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在学习、吸收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与其他团队进行比较,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掌握更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而且学会交流、合作、互助.还让外界对数码媒体系学生有进一步的认识,为学生们踏出校园、步人社会打好根基,奠定基础。现已建立了十多家商铺,其中Isstudio团队的动画作品(qq原始人篇》分获深圳腾讯公司动画设计大赛二等奖:第二届联想杯nash大赛第二名和最佳创意奖等。通过这些举措,不少单位慕名而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加大力度组织校园招聘会,形成就业推荐。
通过登门走访、电话信函等多种方式邀请企业进入校园招聘,主动“促销”。有些学校每年举办各类专场校园招聘会高达20余场,就业高峰期时密度可达到每两周一场。可以吸取同类学校的经验,加大密度举办校园招聘会,以优质服务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方便。
4.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就业教育与就业保障中的作用。
学院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不仅为教学提供了第一手市场需求资料,使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专业方向符合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就业市场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对于新世纪的高职教育而言.实习基地已经突破原有的含义,成为学生就业的又一重要渠道。以我院数码媒体系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我们紧密依托现有的十多家实习基地(如:麦金数码、打折地带、丰彩集团、通软科技、天意输出、精彩集团、京华网络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文化和要求.学生则以“一样的学历,不一样的能力”赢得了企业的信任。最近,有三位学生被“广州麦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聘用。主要承担视频编辑和动画制作。有五位学生被“北京珠穆朗玛广告公司广州部出版的《打折地带》杂志”聘用,主要承担图片的拍摄、处理以及编辑排版等设计工作。他们良好的专业技能、敬业的工作态度,很快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