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7 09:15:4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园素质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素质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体、智、德、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此,我们幼儿园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与尝试。
一、重视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幼儿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成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个性鲜明的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交往、掌握方法、增强本领。《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要着眼于"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加强目的性,重视发展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为让幼儿得到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必须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采用各种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去学习和活动。
二、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探索教师的教育素质。
1、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要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园孩子中外地孩子较多,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关注较少,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能根据这些孩子的特点,在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做到:大目标装在心中,小目标经常调整,以保证幼儿的学习。如大班语言活动:阅读"我的小手真能干",教师借助幼儿自己的演示,引导幼儿说出一系列关于"手"的汉字,并组词,使幼儿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愿望,从而培养幼儿认识汉字的兴趣,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
素质教育讲究效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至今仍重上课,忽视将教育渗透与幼儿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我园在实践中,要求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时时有教育。倡导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如户外活动"爬坡",不仅要让幼儿掌握爬的技能,还要让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意志,培养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品质。
3、面向全体,因人施教
素质教育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提出的,而是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宜的教育,促使幼儿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因人施教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了解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不同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孩子以不同的发展机会和条件,特别是对待那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并患有某种特殊缺陷的幼儿,教师能注意做到接纳,善于对待。如去年大班有个孩子,先天发育不良,已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各方面的发展都比同年龄的孩子慢,针对这种情形,我们的教师先从该幼儿的兴趣入手,观察了解该幼儿的活动情况,对该幼儿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为他建立个案,在活动中,注意考虑到该幼儿的特殊性,适当的降低难度,发现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帮助他树立自信,获得成功。该幼儿升入小学后,已能基本适应小学生活,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科学有效的实施途径,能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培养幼儿广泛浓厚的兴趣爱好,重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1、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幼儿的智力活动依赖与兴趣。"学前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得到新的感受,新的知识,新的体验。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样样都想试一试。但他们的兴趣又都是随意的,脆弱的,短暂的。在教育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幼儿兴趣的引导、保护、培养和强化,努力使幼儿从小就培养对事物的浓厚兴趣。
如:在幼儿兴趣的培养方面,由于新大班幼儿的绘画基础较低,我们进行了培养三步曲,涂色-模仿-创意,逐步培养幼儿兴趣,现在,孩子们一听说美术活动个个兴奋地手舞足蹈。
2、强化幼儿习惯的养成
学前期是个性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累。"幼儿知识经验有限,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他们模仿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因此,我们从小班幼儿入园就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为道德的启蒙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做好新生入园工作,进行常规训练;通过节日活动,培养礼仪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大胆交往的能力。
3、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
【关键词】幼儿;素质;挫折;合作;创新
一、首先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为了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求教师要明确当前及今后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因为教师只有不断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未来,才能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才能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要明了当前及今后幼儿教育的技能性要求,努力提高技能训练的自觉性,使自身的技能不断提高。其三、教师要研究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掌握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对教材的研究处理能力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面临问题时产生新的思维方向和方法的能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历史前进的进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无从发展,没有创新就无从进步。
二、提升幼儿抗挫折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举例说明:前些年新闻媒体上曾经报道过的《夏令营的较量》,中国孩子在中日夏令营中的表现实际上是差强人意的,他们表现出的独立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明显低于日本的孩子,这点不得不令人担忧,也因此掀起了一轮挫折教育大讨论以及关于青少年能力培养的思考。抗挫能力差的表现:①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哭闹。②受不了一点批评,光爱听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③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④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⑤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一说就哭。⑥不敢承认错误,老是用哭来推卸责任。⑦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想找大人帮忙就是想放弃。⑧从不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从不分析失败的原因。另外,媒体上也经常报道,有的孩子因为受了点委屈就跳楼,许多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这些案例比比皆是,其实都是缺乏抗挫能力的表现,曾经有一个专家对幼儿受挫能力进行过调查,结果有55%的孩子顶不住失败的打击,31.2%的幼儿认为自己没有经过挫折,承受能力不强。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为什么在挫折面前,我们的孩子显得那么脆弱?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
三、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一)开展分享活动,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幼儿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教师可以定期的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体验交往的乐趣。
(二)善于发现优点,创造与集体交往的机会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非常注意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幼儿期正是人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行为由于受具体形象思维的限制,很多东西都是靠模仿得来的,所以老师或父母的身体力行对其行为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能力;教育研究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发人们重新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能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只有在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未来的幼儿教师们掌握更新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
一、音乐教育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考虑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逐渐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解决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这一普遍现象,是我们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乐才能高低取决于内在的音乐性有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我们身边的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了人的音乐能力,尤其是早期儿童音乐能力的普遍存在。儿童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表现能力都明显超过成人。为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从过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到如今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作了重大的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教学模式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专业是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而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成本上却无法做到。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是我们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新尝试,采用的方法是有分有合,用小组“合”的方法解决共性问题,用个别“分”的方法解决个性问题、因人施教,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一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教学效果显著。只有幼儿教师的音乐能力加强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
二、音乐教育要注重“音乐欣赏”教育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欣赏能力、表演技能、创作技能三个方面。音乐欣赏能力又可以分解为对音乐音响的整体感知能力、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能力。我们在一些幼儿教师开设的公开课中发现,幼儿教师往往只重视技能训练,在制定音乐教育目标时,也往往是单一的技能目标,只要孩子会唱会跳了,就认为目的达到了。如果没学会,就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直到学会为止,结果却忽视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这种状况尽管有所改变,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是以唱唱跳跳为主。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技术陶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说道:“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情感教育,这种目标是通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来达到的。”以上理论说明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幼儿教师牢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领孩子步人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当然,音乐技能课与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它们都是为了完成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学前儿童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得到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从大体上看,不外乎歌唱、欣赏和韵律活动这三类,但是每一类活动又可以演变出十分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唱歌活动可以和语言、节奏、律动、舞蹈相结合;音乐欣赏可以和情境创设与戏剧表演、情感体验、想象与绘画、主题旋律的演唱和节奏乐演奏,以及自由的舞蹈动作创编等相结合;同时,可以将音乐游戏贯穿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全面的展现、锻炼、培养和提高。
三、音乐教育要研究教育对象
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必须对每一个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行十分细致深人的观察、记录和分类,熟悉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感受和记忆、表现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以满足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的不同发展和需求,切实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发展。如,有的学生歌唱的音准不是太好,但是节奏感不错,那么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通过舞蹈、律动等节奏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鼓励她们大胆地展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音乐天分。又比如,有的学生嗓音条件不好,不适合歌唱,那么教师就鼓励他学习乐器、键盘等。总之,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跳舞、弹琴、欣赏等音乐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在音乐活动过程中主动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FOSS作为现行美国科学项目中内容最丰富(content-rich)的教育项目,为教师、儿童、家长甚至是社区的参与,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资源支撑。
(一)教师资源包(Teacher’sToolkit)[5]
由数百位科学教育工作者精心编制的教师资源包,是FOSS教育项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FOSS是一套以主题单元为组织体系,以围绕主题进行的一个个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因此每一个单元都配有一套教师资源包。它帮助教师了解这一单元的全部内容和如何对单元进行教学,同时提供一些教学辅资源,如学生记录纸复印模板,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的评价工具等。2012年推出的第三版FOSS教师资源包,由“探究活动指导”和“教师资源手册”两个分册组成。①第三版保留了原有FOSS“教师指导手册”中经典的活动概要、探究材料清单和使用方法、探究活动过程指导,并将原先的FOSS理念介绍、教师指导资源等整合到新的“教师资源手册”中。同时,还增加了“如何在户外开展FOSS探究活动”“FOSS网站的数字资源与使用”“以科学为中心的语言学习”和供学生使用的“科学记录本”等内容,更加强调教师对FOSS提供的课堂内、课堂外和网络平台资源的综合运用。
(二)工具箱(equipmentkit)
以主题为单位的抽屉式箱子是FOSS教学的百宝箱。它为教师提供了实现教学所需的几乎所有材料。每个工具箱内的材料可供一个班32个学生使用,包含除活的物体、食物以及由教师提供的少量办公用品,如胶带、记号笔或者剪刀等之外的全部材料。比如针对幼儿园“成双成对的动物(Ani-malsTwobyTow)”这个主题,工具包就会提供养金鱼的水槽、鱼饲料、水草、用以刺激金鱼穿过的小管道,以及让儿童自主观察的透明小杯等。
(三)FOSS科学资源手册
这是FOSS开发者专门围绕某一具体单元的科学概念编写的科学文章或故事。这些材料的内容贯穿于每个单元的每一个探究活动之中,目的在于让儿童获得直接的科学体验之后,能够通过阅读对科学概念进行抽象,或利用科学原理解释自己的探究过程。譬如在幼儿学习“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个主题的过程中,对“木头”这种材料的探索就会需要幼儿在观察、比较不同的木头之后,阅读资源手册里《椅子的故事》和《你是个小小科学家吗》等内容。学习这些材料,为幼儿的动手操作经验和抽象的科学概念之间架设了思考的桥梁,扩展了幼儿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四)FOSS网站(FOSSweb)
网站为实现儿童、教师、家长和开发者精心筛选的来自多种渠道的课程资源之间的互动,以及引导儿童和家长自主开发利用更广阔的社会课程资源提供了平台。每一个主题单元都有儿童和家长一起操作的互动科学活动,科学资源手册上的阅读材料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动画版本。学生可以在网站上进行扩展学习、交流讨论,或者向科学家们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得重要的课程更新信息、数字教学资源,比如教师准备录像(Teacher’sPreparationVideo),设计自己的班级数据库,为学生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对学生进行网上评估。FOSS网站还为针对FOSS开展的教师专业发展机会提供信息。
二、FOSS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点
(一)建立了素质教育课程资源全面、生态开发利用的体系
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影响着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和质量。窄化、片面的课程资源概念时常制约着我们获得开放的幼儿素质教育课程资源,也使得幼儿创造性培养、科学艺术素质培育方式呈现单调性和僵化性。FOSS为我们展现的首先是全面的课程资源开发观。从其教师资源包的设计到科学资源手册与网站的建立,学生自拍科学照片的共享平台,再到网站提供的各种社会科学教育资源索引,可以看出,FOSS并没有将课程资源局限于与学习者直接相关的物质材料,而忽视以人为载体的因素(如教师、学生)、广阔的社会资源和富于时代特征的网络资源,相反它充分意识到了,课程资源应当是那些“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6]在操作上,它将“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如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7]通过有机的编排整合为一体。其次,FOSS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体系还是一套充满内在动力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将课程资源中“人的因素”纳入到课程开发的范围之中,并且提供保障机制让这些因素发挥持续的作用,为FOSS提供更新。FOSS每年为教师们提供针对新老科学教师不同程度的工作坊和专业培训,确保FOSS课程资源正确、有效的使用。FOSS还设有学区数据库,定期收集和分享各学区教师们使用FOSS的创新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FOSS还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互动的持续性儿童科学素养和科学教学研究项目。来自实践的反馈检验和催化着FOSS的调整。如最近正在进行的FAST项目就在验证FOSS形成性评价和网络工具相结合的有效性。[8]
(二)课程资源的筛选直接服务于素质教育的目标
素质教育课程资源服务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对目标素质的认知和对如何才是有效培养该种素质的教学指导的体认,引导着素质教育课程资源的选择与编订。以美国国家科学标准为指导,FOSS首先明确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结合“动手做科学”是学生最有效的学习科学的方式这一理念,FOSS开发组的科学教育家们选择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科学领域和科学概念,进行课程资源搭建,包括生命科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之所以选择这些领域,原因在于它们不仅能够横跨尽可能多的不同科学分支,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与不同的生物、物体或材料互动。让学生通过难度不断增加的一系列有关关键科学概念的探究活动,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最终具有主动、有效参与科学活动的能力。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重视儿童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量的研究证实:做中学的模式,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策略,以及开放的自由探索,对儿童创造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9]FOSS倡导的正是科学探究、动手做、阅读、展示、讨论等主动学习方式。给学生一个科学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inquiry-basedmethod)。长期以来,FOSS项目没有学生教材,只有一些活动记录纸以及教师临时分发的反馈材料。项目的设计者认为真实的生活是没有教材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和提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提供查找所需资料的场所等。事实证明,这些精心设计但看似松散自由的活动总是让幼儿兴奋不已,充满乐趣与收获。(四)课程资源的呈现强调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升,它不仅面向全体幼儿,而且以幼儿的全面素质培养为目的。素质教育视域下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必秉持着这样的原则:在课程资源筛选和编订的过程中,所有幼儿,无论其生理、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如何,都应该也必须有机会使自己成为有良好素质的人;素质教育不是单一的特长培养,课程资源的利用应以实现幼儿的多种相关能力培养为导向。在此,FOSS同样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一方面,FOSS与“为视力受损和身体残障儿童设计的科学活动(SAVI/SELPH)”项目合作,将专门为有特殊需求儿童设计的科学活动和科学材料融入到FOSS的每一个主题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其每一个活动都设置了一个叫做“面向所有学生的FOSS(FOSSforAll)”的环节。为视力受损的学生、有其他身体残疾的学生和有文化差异的学生提供特殊的活动建议和材料使用指导。例如,为了使视力缺陷儿童能够准确度量100毫升的水,FOSS为这些儿童提供了在100毫升处打有小孔的量杯,帮助学生通过判断水的溢出获得精确的度量。[10]另一方面,FOSS非常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其他学科能力的结合与发展,在FOSS第一版和第二版的“教师指导用书”中,每一个主题都会有一个“跨学科扩展指导”内容,告诉教师如何通过这个科学主题促进学生在语言、数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学习。认识到儿童科学读写、科学表述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对自身探究活动设计的表述、分析和结果呈现,新版的FOSS专门设置了“以科学为中心的语言学习”,以科学活动为引导,促进儿童英语语言能力的进步。同时,FOSS的小组探究、实验设计等活动亦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发展平台。
三、瓶颈与启示:FOSS引发的课程资源构建思考
(一)素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资源的有限性
总有教育工作者认为素质教育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才能更好的实现,理由在于搞素质教育需要太多的资源保障。事实上,来自自然和来自社会的课程资源无限广博,只是具有外在性、对象性,它不会自觉地进入课程领域,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去认识和开发。尽管FOSS被视为目前教学资源最为丰富的项目,它也同样不可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自然世界里的所有一切资源。课堂所能够为素质教育提供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然而,FOSS的成功就在于它不仅以全面的课程资源观为指导,使得各种具有教育潜能的潜在课程资源进入教育过程,扩展了课程资源的实现形式,还建立了引导幼儿进入最全面的科学资源库———自然世界的桥梁。通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等科学素养,让幼儿获得自由探索世界的能力,成为自主发掘周围世界教育资源的主体。这对我国幼儿素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尤其是显性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如何建设幼儿素质教育资源颇具启发。
(二)素质教育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的有效性
在我国幼儿素质教育实践中,不乏各种花哨的课程元素,但常常出现打着素质教育大旗进行各种看似热闹实则低效甚至无效的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如何确保教师利用已然存在的课程资源进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引起重视。从教学材料的使用、探究活动指导到学生形成性评价,FOSS为教师提供了全面的、易于操作的步骤指导。首先,“工具箱”所提供的探究材料的全面性避免了教师实施幼儿素质教育难以获得适宜的实验器材的困扰;其次,分步骤指导教师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课程材料,为有成效的教学提供了保证。如,某个活动要求幼儿探索金鱼和孔雀鱼。教师准备录像和指导手册就会告诉教师饲养这两种鱼的注意事项,以及怎样为水位做标记以观察水位的变化等。再则,“探究活动指导”为教师提供了与主题单元相应的科学知识背景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关键问题(FocusQuestions),确保教师真的能够在学生自由的探究中、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有质量的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素质教育课程资源利用中家长和社会资源介入的效率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58-01
一、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幼儿园指导性文件的要求。体育教育能够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健康,它属于全面发展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管理条例》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的综合发展。鉴于此,幼儿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幼儿园教育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是启蒙性和全面性的,能够将其划分成艺术、科学、社会、语言和健康等几项内容,健康是首要的,而体育在推动人的健康上是德育、智育和美育所不能及的,这充分地表明了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活动是孩子体育教育的启蒙时期。处于婴儿期的小孩由于受到直接作用的事物而出现行为上的改变,会移开事物,小孩的心理活动也能够改变或者是停止。在学前的幼儿阶段,因为幼儿受到不断教育与成长的影响,语言系统与皮质抑制发展,所以能够自觉性地发展自身的行为,并且可以让自身的行为与比较远的目的相服从,这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形成。幼儿的这种个性在其终身当中都留有一定的痕迹,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要求幼儿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对幼儿实施启蒙教育和增强幼儿的体育观念,并且能够奠定幼儿的终身体育。除此之外,在幼儿阶段,要求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能够推动幼儿生理的健康发展,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有效地防止疾病与不良体形的出现,这有效地确保了幼儿将来各个成长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为幼儿的终身体育打下了一定的生理基础。
3.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属于人先天具备和后天形成的一种品质的综合和稳定的特性。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3类6种,也就是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3类,6种就是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所涵盖的劳技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以及政治素质教育。在新的世纪,教育部指明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应当立足于幼儿时期,通过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激发和启迪孩子的智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体制。而要求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教育和保育的有效统一,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体育教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1.增强幼儿园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观念。目前形势下,幼儿教育工作者们对体育教育的观念还较为狭隘,总是关注体质论。他们没有意识到体育教育涵盖了运动训练学生、体育心理学、人体科学等诸多学科,它牵涉到人的生理、社会性、心理、意志情感等各个方面。为此,这就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只有在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指导下,才能够在教学实践活动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具备与时俱进的体育运动发展意识。可以结合下面的两个方面对幼儿实施体育教育:一方面,有效地统一幼儿的运动发展能力以及教育与运动环境,从整体上思考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体育教育并非单纯性的户外体育活动,而是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智力、情感等各个方面实施体育教育,从而有效地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2.幼儿园设备与场地器材的健全。倘若幼儿园实施体育教育的硬件条件达到了一定的要求,那么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就能够实现理想的效果。良好的硬件条件有利于幼儿体育教育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可是,当前形势下幼儿园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备等硬件条件还面临着分配不科学和不合理的情况。为此,要想健全幼儿园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备等硬件条件,需要创设一种有益和良好的环境。第一,市级以上的教育主管部门需要高度地重视幼儿教育,确保足够的幼儿教育投入,实现不同地方的发展要求,进而使得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性减少。第二,教育不但是国家的职责,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都需要创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确保幼儿能够获得更加完善和标准化的体育教育。
3.科学组织体育教育中幼儿的运动负荷。教师应当以人体生理机能获得的通常性规律“上升”,再到“稳定”最后到“下降”来组织体育活动。事实表明,通常幼儿的生理机能在一开始的时候有着比较快的上升趋势,然后在某个时间段内实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然而这个时期的持续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幼儿承担急剧改变的负荷能力比较低,最后的时候又慢慢地降低。其中,上升、稳定、降低这几个时期是互相联系的和密不可分的。对于幼儿来讲,因为幼儿的体育基础、身体健康状况、年龄特点以及气候条件、教学安排、体育项目的特点等的不一样,他们上升时期坡度和时间以及最高时期的持续时间和高度的不一样,再者,幼儿担负急剧改变负担量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结语:综上所述,幼儿体育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们来讲,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实施体育教育,从而使得幼儿体会到一种愉悦感。
参考文献:
[1]周岩.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09,12(4):71-73.
[2]温婷.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改革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 素质
幼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提高幼师的素质对于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也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优良品质的关键。幼儿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幼儿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并且学会合作和学习,是以培养幼儿素质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素质教育下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性
(一)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性
幼儿园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的素质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品质,尤其是对学生的个人品行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幼儿身心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影响着幼儿的个人性格的发展以及个人品质习惯的形成。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者能够全面发展,即能够使得教育者能够在生理、心理以及智力等多方面得到成长。在素质教育下要求教育者能够充分尊重幼儿的尊严和自尊,尽可能挖掘幼儿的潜力。这对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性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事实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幼儿的素质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高素质的幼儿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幼儿的整体能力的提升。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的教育,就需要加强对幼师的素质的提升。此外,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保证幼儿园素质教育能够落到实处的关键,如果幼儿教师只是机械地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新知识,造成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够,从而影响素质教育的最终结果。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育理念,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素质的提高对促进幼儿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创建利于幼儿发展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和氛围应该是和谐、友爱、宽容、民主的,一个安全平等的精神环境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师在幼儿园精神氛围的构造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则为营造教育氛围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其自身精神品质的提高以及个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养成。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幼儿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觉到被尊重和同学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让他们保持轻松愉快和自信乐观的态度,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素质的提高在营造幼儿园氛围以及塑造幼儿的成长精神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帮助幼儿个性的形成
教师在幼儿的个性形成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则表现在充分尊重和热爱幼儿,改变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下,对幼儿的指示性教学,尤其是受长期以来我国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大多只重视幼儿的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和精神品质的培养。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其中一点便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增强对幼儿的关心和帮助,热爱和尊重幼儿,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丰富教学,不仅要重视幼儿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注重幼儿性格和个性的养成,注意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幼儿能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需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尤其是幼儿,他们正处于对世界和社会充满好奇的阶段,心理发展还存在许多的不成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积极的引导。幼儿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通过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来影响学生,并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并且加强对幼儿的关注,在其个性成长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以身作则,树立幼儿的行为模范
幼儿正处于模仿和学习的重要时期,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除家庭以外的第二成长环境,环境和周围的人对其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幼儿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还更加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格特征以及一言一行,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幼儿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可以说,教师为人处世的态度,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各方面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每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对于幼儿来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模仿的过程,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则有利于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以身作则,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在幼儿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典范和学习对象,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加是幼儿的行为模范。因此,基于此,幼儿教师则更加需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只有自身素质的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做好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做到时时有教育,处处有教育。
(四)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促进幼儿园的道德教育
教师素质的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加强教师的个人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应该具有的道德观念和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最近几年,因为教师道德素质缺失引发的教育难题和教师的行为失范时有发生。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也成为了当前幼儿园发展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和内容。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在幼儿园内部形成和谐的道德氛围,并且提高幼师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幼儿教师应该充分珍惜本职工作,维护自己作为幼儿教师的社会形象,这对于提高幼师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幼师是孩子生活和处事的重要模范,培养幼儿做人的素质和原则对于提高幼儿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从其自身的角度提高了其自身的道德素质,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幼儿园道德氛围的形成,并且在幼儿当中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模范和典范,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素质的提高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对幼儿教育普遍重视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总的来说,只有不断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丰富幼儿教育,提高幼儿教育
的质量。总的来说,教师素质的提高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妮妮赵微幼儿园教师参与科研的现状及其对自身专业与园所发展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67-01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迎合“应试教育”。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仅违反了幼儿教育规律,还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剥夺了幼儿幸福的童年。那么,如何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阻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实际上也是幼儿教育向教育的庸俗化、幼儿园向幼儿家长的功利取向妥协的结果。为了迎合社会不正确的衡量一所幼儿园好坏的评价观,一些幼儿园不得不教幼儿认字、背诗,做算术题,背诵英语单词。为迎合幼儿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急功近利思想,一些幼儿园借鉴小学做法,纷纷打出各种特色班、实验班的招牌。趋利性、媚俗化使一些幼儿园放弃了正确的办园理念,背弃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规程》是我国幼儿园管理的重要行政法规,是管理幼儿园的基本依据。《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单行法规文件。幼儿园应当认真学习贯彻《规程》和《纲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的办园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小学化”。
三、回归幼儿教育本位
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重要的在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不再举办特色班、实验班: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再过分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
四、加强保教队伍建设
为了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逐步按照“一教两保”的要求配备保育员,以突出保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同时建立园本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积累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园本教研活动,立项课题开展纠正防止“小学化”的教改实验研究;鼓励保教人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和专业素质,提高幼儿保教质量。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实际上也是幼儿教育向教育的庸俗化、幼儿园向幼儿家长的功利取向妥协的结果。为了迎合社会不正确的衡量一所幼儿园好坏的评价观,一些幼儿园不得不教幼儿认字、背诗,做算术题,背诵英语单词。为迎合幼儿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功近利思想,一些幼儿园借鉴小学做法,纷纷打出各种特色班、实验班的招牌。趋利性、媚俗化使一些幼儿园放弃了正确的办园理念,背弃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规程》是我国幼儿园管理的重要行政法规,是管理幼儿园的基本依据。《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单行法规文件。幼儿园应当认真学习贯彻《规程》和《纲要》,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的办园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小学化”。
三、回归幼儿教育本位
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重要的在于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不再举办特色班、实验班;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再过分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
四、加强保教队伍建设
为了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幼儿保教队伍。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逐步按照“一教两保”的要求配备保育员,以突出保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同时建立园本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积累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园本教研活动,立项课题开展纠正防止“小学化”的教改实验研究;鼓励保教人员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和专业素质,提高幼儿保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