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4 09:00: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通信科技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创新动力来源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多数原因是年轻好胜和不甘人后,如果普通高校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去锻炼自我,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则会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ShenTsui-lien认为导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意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国外的名校相比,我们的高校在塑造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做的工作亟待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动力和热情不会凭空产生,若普通高校的学术氛围原本就淡薄,加之缺乏宣传与教育的引领,就会营造一个安逸的校园生活环境,无法产生创新热情。
二知识储备量薄弱
1.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发散思维
在创新思维的开发上,我国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从发展良好的外国高校来看,除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氛围之外,关键还在于创新教育模式,他们在课程设置、教师教学等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接受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培养出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进入高校之后依然保留着过去的学习方式,因而普通高校也更难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
2.知识储备陈旧更加难以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事物、新知识都在急剧增长,同时陈旧过时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知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改造世界是因为知识具有价值,所谓知识陈旧本质上就是知识价值的减少或丧失,若放任陈旧的知识充斥学生的头脑,不及时更新,他们的思想就会停滞不前,难以创新。当前教育模式下,知识储备陈旧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因为书本知识的更新换代远不及信息时代新事物的传播速度,知识储备原本薄弱的学生对于书本的盲目崇拜也导致知识更新的过程更加艰难。
3.知识储备薄弱对创新勇气的影响
从心理角度讲,知识储备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在某一领域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能使人产生怀疑的勇气,这种勇气让人突破陈旧的观念而催生出新的想法,在自信与勇气的推动下,新的想法才会得以实践,而这种勇气就是创新的勇气。在当前高校严进宽出的模式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这种薄弱的知识储备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对于创新的不自信。从心理上学生觉得自己不具备创新的能力,也无法产生创新的勇气。
三学校资金与设备缺乏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5-0092-04
科技期刊载文信息包括期刊刊载论文中包含的信息及刊载论文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些相关信息。[12]对于期刊编辑和办刊单位来说,统计分析载文信息可以为改进编辑工作、评估期刊现状和制定期刊发展规划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36]科技期刊编辑是办刊单位的骨干力量,日常工作中接触的是载文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应该有意识地肩负起统计分析载文信息的重任,为编辑工作的改进和期刊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科技期刊载文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
(一)载文量信息
载文量包括期刊的总载文量和期刊下属各学术性栏目的载文量等。总载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在某时期内吸纳和传递学术信息的能力,是衡量某期刊在同类期刊中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7]各学术性栏目的载文量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了期刊的学术方向,也反映了某时期内的学术动态和热点。载文量的变化则反映了期刊稿源和编辑出版工作的稳定性。因此,通过统计分析期刊的载文量信息,既可以了解期刊在同类期刊中的水平和地位,又可以了解某行业的学术动态,为期刊的准确定位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作者群信息
作者群是期刊刊载学术论文的作者的集合体,是期刊的“衣食父母群”。通过对作者群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作者群的特点,为采取合理的措施吸纳更多优质的稿源提供参考。期刊的作者群同时也是期刊的读者群,所以对作者群的统计分析也可以为期刊的出版发行和宣传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作者群分布
作者群分布包括作者群的地域分布、所属单位分布、年龄分布和职称分布等。[8]科学研究通常与地域和研究群体有重要的联系,所以作者群的地域和所属单位分布可以反映某项研究的热点区域。作者群的年龄和职称分布可以反映从事某项研究的主力群体,职称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核心作者群统计分析
核心作者群是指在某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较多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群体。核心作者群通常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能够对某个研究方向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的取得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核心作者群可以相对稳定地为期刊持续提供高质量的稿源,是期刊正常出版和期刊影响力的保证。所以,统计分析期刊的核心作者群及其特点可以为维持和扩大核心作者群提供参考。
(三)合著信息
合著论文是指作者有两位或多位的论文,论文合著率是指合著论文占期刊总论文量的比例。[9]论文的合著率可以从侧面反映研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是否需要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一般来说,论文合著率越高,研究的复杂程度越高,涉及到的学科专业越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合作越密切。
(四)基金项目资助信息
论文基金项目资助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成果及论文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受到基金项目资助的研究,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都经历过同行专家的严格论证和把关,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而且基金项目资助的级别越高,研究成果及论文的学术水平往往也越高。所以,基金项目资助下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的论文一般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影响力,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已成为当前评估论文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10]
(五)关键词信息
关键词是从文章题名、摘要和正文中抽取的能够简洁、直接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1]对关键词的统计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揭示学科的研究特点、结构及内在相关性,反映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对期刊的定位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2]
1.关键词数量
科技期刊刊载的论文一般都要求有关键词,不同期刊对关键词的数量要求也不太一致。论文关键词个数的多少虽不能直接反映论文水平的高低,但不能过少或过多。对于科技期刊来说,论文的平均关键词数量的稳定性侧面反映了期刊编辑和出版的规范程度。通过对关键词数量的统计分析可以为规范编辑工作提供参考。
2.关键词出现频次
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说明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越多,该领域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少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该方向或领域较为冷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较少,成果和论文较少;另一方面可能是该方向的研究具有前瞻性,所以从事该方向研究的较少,取得的成果也较少。对于出现较少频次的关键词要注意统计分析,这对于办刊单位和编辑及时把握学术动态和调整期刊学术栏目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
(六)引文信息
科技论文中引用以前发表的文献既是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又是对所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引文信息包括引文来源、引文类型、平均引用文献数量和引文语种等。通过对引文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论文作者更注重从哪些途径获取文献、更侧重于参考哪一类文献、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把握等。一般来说,刊载论文的引文来源和类型越丰富、引用文献数量越多、引文语种越多,说明论文作者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把握越全面。
(七)审稿专家信息
审稿专家为论文的学术性和先进性把关,审稿环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论文的学术质量。科技期刊编辑应注重对审稿专家信息的统计分析:一方面,编辑要统计审稿专家的联系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大的学科来说,通常又分为许多细小的研究方向,编辑还要统计分析审稿专家的研究方向,提高送审的准确性和效率。除此之外,编辑还可以统计分析审稿专家的审稿效率、审稿态度,筛选优秀的审稿专家;统计分析审稿专家的性格特点,便于工作过程中更好地与之进行交流与沟通。
(八)载文收录信息
载文收录是指科技期刊论文的摘要或全文被国内、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的情况。目前,国内的数据库主要包括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商业数据库,国外的主要有SCI、EI 和 ISTP三大检索系统,以及其他行业内的数据库等。[13]论文部分或全文被数据库收录后,读者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库检索和下载论文摘要或全文。所以,对论文收录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期刊及论文的受认可程度及影响力,为评估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和影响力提供参考。
(九)载文被引信息
载文被引是指科技期刊论文被其他期刊、书籍等出版物引用的情况。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期刊的受关注度越高,期刊的影响力越大。[14]衡量论文被引情况的指标包括被引频次、被引率、篇均被引次数、高被引频次论文分布、被引论文年份分布、被引论文作者分布、施引期刊分布等量化数据。因此,统计分析期刊的被引信息可以为评估期刊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情况提供参考。
二、统计分析科技期刊载文信息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做好稿源吸引工作
科技期刊的稿源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作者的自由投稿,这是期刊主要的稿源;二是开辟专栏时对专栏所属领域专家的约稿;三是对行业权威专家的约稿。做好这三方面稿源吸引和邀约是确保载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吸引作者自由投稿,科技期刊编辑要了解作者的特点和兴趣,关注学术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期刊的宣传工作及与作者的沟通工作。此外,无论是开辟专栏时对专家的约稿,还是对行业权威专家的约稿,编辑都要首先了解这些专家的研究方向和特色研究领域,了解专家的联系方式和性格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约稿。所以,在吸引稿源和约稿过程中,了解作者的信息、学术动态和专家的研究方向等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通过对以往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恰恰可以获取这些信息。
(二)有助于提高送审准确性和审稿效率
审稿环节的把关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质量,是论文编辑和出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审稿环节涉及论文的送审、与审稿专家的沟通和审稿意见的反馈及整理等,也是非常繁琐的一个环节,审稿环节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稿件的出版周期。
在审稿环节中,合理地利用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可以为审稿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在送审时,利用载文信息统计分析数据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找到“小同行”审稿专家,提高送审的准确性。在选择审稿专家时,根据对以往审稿周期的统计分析数据,可以选择审稿效率高的审稿专家。由于通过统计分析掌握了审稿专家的相关信息,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更方便地与审稿专家进行沟通。所以,载文信息的统计与分析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审稿工作的准确性和审稿效率。
对于编辑工作者来说,利用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编辑工作。基于统计分析获取的学术热点和动态信息可为编辑对稿件的审读提供参考;获取的专业术语可为编辑加工和修改稿件提供参考;根据关键词统计分析结果,编辑可以更好地对论文关键词进行把握,提出意见,以提高检索率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根据对摘要内容及结构的统计和分析,有助于编辑对论文的摘要进行修改和加工,提高所刊论文的规范性。
(四)有助于改进期刊出版发行和网络传播工作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做好期刊出版发行和网络传播工作是期刊持续发展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保证。通过利用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可以了解期刊的读者群信息、载文的网络传播情况,对当前的读者群和载文传播情况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载文信息还可以了解不同传播途径的载文传播情况,了解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播效果,获取载文传播的新途径和发展动态,为期刊出版发行和网络传播策略的调整和规划提供参考。
(五)有助于进行期刊的定位及发展规划
期刊的定位是期刊的创办者根据市场调查情况,对期刊的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主要栏目、主要内容、发行方式等诸方面内容的确定。在市场调查过程中,将本期刊与同行业、同类科技期刊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进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本刊载文信息的统计分析可以分析期刊的运行情况,找出自身的不足,为进一步改善办刊水平提供参考;通过将本刊的统计分析数据与其他期刊的统计分析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判断本刊的水平和位置,为下一步的发展和定位提供依据。
三、统计分析科技期刊载文信息的途径
(一)基于商业化数据库的载文信息统计分析
目前,国内外许多公司或出版集团都建立了商业化的科技论文全文或摘要数据库,例如国内的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国外的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旗下的ScienceDirect数据库、Thomson Scientific公司ISI Web of Knowledge检索平台下的三大引文库(SCI、SSCI和A&HCI)等。这些数据库的出现为载文信息的统计与分析提供了方便。
利用这些商业化数据库,可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载文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1.许多大型的且覆盖范围比较广的数据库都提供部分载文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功能,可以利用商业化数据库自带的这些功能来统计分析载文信息。商业化数据库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一般是普适性的,可以对部分载文信息实现横向和纵向比较,利用起来比较简单,但不同的商业化数据库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不尽相同,所以编辑需要事先了解不同的商业化数据库分别提供了哪些统计和分析功能,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功能。
2.对于部分载文信息,商业化数据库没有提供统计分析功能,此时就需要编辑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商业化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来检索相关的载文信息,然后再利用相关软件和方法来统计分析这些载文信息。这种方法的定向性很强,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特殊需求,但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工作量比较大,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功底和掌握一些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及方法。
(二)基于编辑个人掌握信息的载文信息统计分析
除了商业化数据库中收录的出版论文中的信息,每个编辑在吸引稿件、组织审稿和进行稿件的编辑加工等环节也会掌握一些重要的载文信息,例如作者的研究“小方向”信息和审稿专家的单位、地域、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与作者和审稿专家相关的第一手、最准确的信息,也是商业化数据库无法获得的信息,更是非常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因此,编辑对所掌握的这些载文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有必要的。编辑统计分析载文信息可以借助于不同的工具或软件,例如可以利用office软件中的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分析和查询,也可以利用专用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一步对数据信息进行专门的统计分析。总之,科技期刊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自己较为熟悉的软件,选择性地统计分析自己需要的载文信息,改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强,杨忠民,许建礼,等.《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30年刊载论文统计分析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1):122126.
[2] 孙凡.《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影响力及网络传播趋势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8):211216.
[3] 田美娥. 基于中国知网的《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统计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6):9699.
[4] 胡竹萍,龚雪,王曙明,等.《暖通空调》杂志文献统计数据对分析受众群体需求的启示及思考[J].编辑学报,2011,23(增刊):6972.
[5] 胡小洋,游俊,赵燕. 文献计量分析: 专业编辑的可选学术研究方向――以江汉大学1980年以来三大索引收录论文的统计分析为例[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5458.
[6] 史丽文. SCI引用《水土保持学报》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4):334336.
[7] 陈亦强.《高等教育研究》2000―2002年载文统计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6):101105.
[8] 金伟.《编辑学报》1995―2004年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编辑学报,2006,18(1):7880.
[9] 杨光,纪淑文,王宪.《太阳能学报》创刊以来载文及作者群的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1,22(3):246249.
[10] 冯向春.《化工学报》1998―2002年论文作者统计分析[J].化工学报,2004,55(11):19251927.
[11] 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440446.
[12] 安秀芬,黄晓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关键词的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6):661663.
[13] 张诗乐,刘雪立,盖双双.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在 WoS 数据库被引情况统计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990993.
[14] 潘志萍.《环境昆虫学报》2001―2010 年载文被引统计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 2012,34 (2): 259263.
The Statistic and Analysis of Paper Information in Technical Journals
LI Juan
(Periodical Pres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China)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G301 河北中医药学报
W012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67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004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014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11 河南科学
K526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1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H356 河南农业科学
A05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84 河南中医
Q004 核动力工程
Q002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Q001 核技术
C092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Q009 核科学与工程
H042 核农学报
A084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K505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R535 红外技术
C035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R084 红外与激光工程
A039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03 湖北农业科学
G334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E111 湖泊科学
A028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K01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6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48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A055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G041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G336 护理管理杂志
G987 护理学报
G503 护理学杂志
G654 护理研究
G734 护士进修杂志
E141 华北地震科学
R046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H032 华北农学报
R752 华东电力
X003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T02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5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103 华南地震
G340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J004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1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A05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525 华南预防医学
A021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43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G044 华西药学杂志
G294 华西医学
G07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J03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03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A00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新入选 CODE 期刊名称
A025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T011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Y0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N011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33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02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A061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E1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G05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R008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59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008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W590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G288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G662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G523 内科理论与实践
E104 内陆地震
A026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11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G513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P004 内燃机学报
W002 泥沙研究
U504 酿酒科技
A110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665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H071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T034 农药
T924 农药科学与管理
H404 农药学学报
H279 农业工程学报
Z008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H773 农业环境与发展
H278 农业机械学报
H286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H222 农业现代化研究
V032 暖通空调
H219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U602 皮革科学与工程
U604 皮革与化工
G759 齐鲁医学杂志
N041 起重运输机械
E02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E361 气候与环境研究
E352 气象
E566 气象科技
E359 气象科学
E001 气象学报
E633 气象与环境学报
* X532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X018 汽车工程
X013 汽车技术
P001 汽轮机技术
* G595 器官移植
Y009 强度与环境
C007 强激光与粒子束
X021 桥梁建设
U018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G061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Hofstede国家文化理论;科技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创新是企业占据市场、持久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家提高经济实力,参与国家竞争的重要标志。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而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淀的观念体系、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1]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持久性,会通过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规则制度等多个方面对科技创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尝试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Hofstede的国家文化理论分析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双重影响,从而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1、Hofstede的国家文化理论
在针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差异的研究中,荷兰学者H· G ·Hofstede的国家文化理论具有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Hofstede通过对IBM公司11.6万名员工进行文化价值观调查,归纳出文化差异的四个维度: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主义/女性主义。到20世纪80年代,Hofstede将Michael·H·Bond针对中国的研究融入自己的文化差异研究,总结出第五个维度:长期倾向/短期倾向。具体而言,五个文化维度如下:
(1)权利距离:指一个组织或机构中权力的不平等分配程度。权力距离通过组织中权力较小的成员的价值观表现。在权力距离大的文化环境中,组织成员对权力的差异持认可态度,对权威的极大尊敬,称号、身份及地位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反之,在权力距离小的文化则提倡组织内成员互相尊重、平等相处、充分交流。[2]
(2)不确定性避免:指一个社会考虑自己利益受到不确定的事件和模棱两可的环境威胁时,通过正式的渠道来避免和控制不确定性的程度。[3]在高不确定性避免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较低,性格外向活泼,同时呈现出焦虑、忙碌和不安,为此,需构建各种社会法律和规章制度以减少不确定性。相反,低不确定性避免社会中的人则显得更加冷静、随遇而安,他们能够包容各种未知情形和不确定性事件,但也比较抗拒规则的束缚,追求多样性和自由的生活。
(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人们强调群体关系及对团体的忠诚,个人的身份以群体成员关系为基础,群体保护个人来换取个人对群体的忠诚。个人主义是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4)男性主义/女性主义:Hofstede基于社会性别的分工将文化分为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男性主义社会中,社会性别分工明确,男性负责追求事业、地位及物质财富,而女性则守护家庭、养育子女。相反,女性主义社会中,主导价值观是关心他人、重视生活质量,强调谦逊和关注生活环境,地位和物质不作为成功的标志。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没有显著差别。[4]
(5)长期倾向/短期倾向:即一个民族的长远观念或短期观念。Michael H·Bond将这个新发现的文化维度命名为“儒家精神动力”,特指儒家思想在东方文化中产生的影响。具备长期倾向的社会倡导坚韧和节俭精神,以动态的观点考虑事物发展,注重长远利益;短期倾向则更关注眼前利益,保证个人或组织的稳定性,以静态的观点看待周围环境,特别强调对过去传统的尊崇。
2、基于五个维度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及其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Hofstede的国家文化理论中,列举了74个国家五项指标的得分并进行排名。其中,中国文化的五项指标数值为:权力距离80分,个人主义20分,男性主义66分,不确定性回避30分,长期倾向118分。[5]下面根据这五项分数所呈现的特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及其对科技创新产生的影响作用。
(1)权力距离
中国文化的权力距离得分为80,在74个国家中排名12,属于高权力距离文化类型。这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统治不可分离,中国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以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君威统治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结束。自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作为封建等级统治的主导思想,儒家倡导等级森严的礼教制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等社会关系都表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特征。这种权威统治和遵从心态至今仍然深入人心,中国人普遍接受等级的差异。而科学倡导自由探索、为真理献身、敢于质疑的精神。学术研究上,论资排辈,遵从权威,一些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学者无法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权威特征抑制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思想,也不利于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2)不确定性避免
中国文化的不确定性避免得分为3,总排名68,有较高的不确定性避免反应。儒家文化一直倡导中庸之道,安分守己、明哲保身,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对不确定性包容性较低。儒家强调人们严格遵守秩序,以维护君主政权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的观念使人们固步自封,丧失个性,追求稳定保守的生存状态。而科技创新需要的是善于质疑、打破常规、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熊彼特认为科技进步是“非连续的范式转移”,即“创新性毁灭过程”,是对以往认知、观念的颠覆再造。显然,中国人长期形成的保守观念,使得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主动求知求变的动力,习惯用以往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处理,科技创新的意识也被逐渐弱化,明显抑制了科技创新思维的发展。
(3)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中国文化的个人主义得分为20,在74个国家中排名56,属于高度集体主义文化类型。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个体对群体的服从与归属,在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重整体、轻局部、重和谐、轻竞争。这种集体主义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当今学科发展纵向化和交叉化,科学研究已经不能单靠某一个研究者就能有所创新,必须依靠大量信息的交换和团队的合作。1901年到1972年间28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三分之一是与他人合作而获奖,可见,科技创新是需要协作的。[6]另一方面,过于强调集体主义,为维护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会挫伤个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中国的集体主义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度,注重“关系取向”和 “身份取向”,强调维护人际关系网的稳定。[7]这种对关系的重视会导致小集体主义,使个人过于依赖团体的社会资源而缺乏创新拼搏的热情,不利于整个社会创新意识的普及和推广。
(4)男性主义/女性主义
中国文化的男性主义得分为 66,在74个国家中排名13,具有明显的男性主义特征。“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一直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即使现在倡导男女平等,女性更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事实上社会中男性和女性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女性在各行各业担任领导职务的比例仍大大低于男性。[8]而且,市场经济制度下,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更加物质化、功利化,权力和财富是衡量个人成功的标志。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推崇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步入仕途,治理国家,政治色彩浓厚,这种对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视符合男性主义的特征。
科技创新的过程漫长艰辛,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因此需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中国自古倡导“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种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促使学者在科研攻关中不畏挫折,不动摇、不放弃,直至实现目标。另外,男性主义倡导的理性思维也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从而做到权责清晰,保证科研团队的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
(5)长期倾向/短期倾向
中国文化的长期倾向得分为118,在39个国家中位列第一,是典型的长期倾向文化类型。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勤俭节约、持之以恒的美德,坚持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发展,人们熟知的典故“滴水穿石”、“愚公移山”表明中国人重视恒心和毅力。而且,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积累,所谓“不积畦步,无以致千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都说明中国人对待学习持有踏实、勤奋、坚忍不拔的精神。科技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经历了长期的量变积累最终到达质变,创新就是一种质变,新思想、新发现的产生是以过去的学习积累为基础,因此传统文化这种长期规划的特点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知识储备,使科学研究更具务实性和规划性,有助于中国学者在创新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持之以恒。
结论
在Hofstede的国家文化模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五个文化维度中表现出明显特征:高权力距离似的年轻学者遵从权威,阻碍公平竞争机制的构建;高度的不确定避免,使得研究者思维僵化,墨守成规,这两种特征对科技创新都会产生抑制作用。高度集体主义特征会对科技创新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男性主义特征体现出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能帮助研究者克服困难,并建设合理有序的创新制度;长期倾向注重研究的积累和总结,能为科技创新提供质变的基础,这两种文化特征都会科技进步和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项目资助:2007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软科学研究基地。
参考文献:
[1]邓厚平.传统文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8):42.
[2]陈春花,刘国江.中国文化的特征分析及对组织学习的影响[J].理论与改革,2006,(6):129.
[3]陈东平.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及其评价[J].江淮论坛,2008,(1):124.
[4]李文娟.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与跨文化研究[J].社会科学,2009,(12):127.
[5]Geert Hofstede,Gert Jan Hoftede.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 [M].NV:Mc Graw Hill,2005:161-211.
[6]魏书敏,刘君雯.从Hofstede的文化视角看中国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34.
1类平衡探测-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类平衡探测-正交频分复用技术(QBD-OFDM)结合类平衡探测编码技术和OFDM技术[14]。OFDM信号数据被分为多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有两个符号的数据。在相同的数据块,第二个符号中的信号是和第一个符号中的信号在运算符号上是相反的。经过理论推导,发现二阶互调制失真、直流电流、可以完全消除,而且接收机的灵敏度可以提高3dB,因此可以提高信噪比。我们采用QBD-OFDM技术,实现了可达到2.1Gb/s实际物理数据速率,并使传输距离达到2.5m。图1为所提出的QBD-OFDM实验的原理。实验中,QBD-OFDM信号由任意波形发生器(AWG)产生,经过低通滤波(LPF)、电放大器(EA)和偏置树(BiasTee)后调制到红绿蓝发光二极管(RGB-LED)不同颜色的芯片上。经过自由空间传输后,在接收端由棱镜聚光后,用滤光片将3个波长的光分开,最后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探测器接收。然后进行后端的均衡与解调算法处理。结合波分复用(WDM)和类平衡探测子载波复用,很好地利用了多色LED的波分复用,提供了更多的传输信道。利用类平衡探测技术很好地避免了OFDM提供更多子载波时的峰均功率比(PAPR)限制,有效提升了多色LED传输速度,提高了系统误码率(BER)性能,同时增加了可见光通信的传输距离。图2给出QBD-OFDM技术和直接探测光正交频分复用(DDO-OFDM)技术的对比。两个子信道带宽为,Sub1:6.25~56.25MHz,Sub2:56.25~106.25MHz。每个子信道对应的调制阶数分别为,红光:256正交幅度调制(256QAM)和128正交幅度调制(128QAM),绿光:128QAM和64QAM,蓝光:128QAM和128QAM。因此,红光、绿光和蓝光的数据速率分别为750Mb/s、650Mb/s和700Mb/s,总数据速率达到2.1Gb/s,实验距离可以达到2.5m。在距离为0.5m时,红绿蓝3色对应的Sub1、Sub2两个子信道的BER提升为25.6dB、31dB、30.3dB、25.8dB、21.8dB和19.3dB。当可见光通信系统的通信距离增加时,系统误码率会增加,这是因为距离增加导致系统接收到的光信号减弱,系统信噪比降低,误码率增加。继续增加距离会使BER超过前向纠错码的门限,为使距离增加,就要使系统的传输速率降低。蓝光LED采用QBD-OFDM和DDO-OFDM的对应的Sub1、Sub2两个子信道的星座图如图2(d)的(i)、(ii)、(iii)和(iv)所示。
2无载波幅相调制技术
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CAP)是正交幅度调制的一个变种多阶编码调制技术,可以使用模拟或数字滤波器,实现灵活的子带划分和高阶调制,减少了计算的复杂性和系统结构,在数字用户线路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载波幅相调制信号可以表示如下:s(t)=a(t)?fI(t)-b(t)?fQ(t)(1)这里a(t)和b(t)是I路和Q路的原始比特序列经过编码和上采样之后的信号。fI(t)=g(t)cos(2πf)ct和fQ(t)=g(t)sin(2πf)ct是对应的整形滤波器的时域函数,它们形成一对希尔伯特变换对。假设传输信道是理想的,在接收机端两个匹配滤波器的输出可以表示如下:这里mI(t)=fI(-t)和mQ(t)=fQ(-t)是对应的匹配滤波器的脉冲响应。利用对应的匹配滤波器在接收端就可以解调出原始信号。我们采用了无载波幅相调制技术,结合先进预均衡与后均衡算,后均衡算法采用改进级联多模算法(CMMA),实现了1.35Gb/s可见光传输系统实验[15]。实验原理图和实验装置图如图3所示。图4(a)到图4(c)为采用改进CMMA均衡算法所测得BER和距离的关系。实验中,每个波长上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将不同用户的信号分别调制到3个子载波上,每个子载波调制信号带宽为25MHz,调制阶数为64QAM,因此每个子载波的传输速率为150Mb/s,每个波长的传输速率为450Mb/s。在发射和接收的距离为30cm时,经过波分复用后该系统总的传输速率达到1.35Gb/s。图4(d)对比了CMMA和改进CMMA的性能,改进CMMA性能要优于CMMA,尤其是在第3个子带更为明显。
3频域均衡单载波调制技术
基于频域均衡的单载波调制技术(SC-FDE)是基于单载波的高频谱效率调制技术,该调制技术频谱效率和OFDM一致,复杂度一致。可见光通信系统是一个非线性非常严重的系统,OFDM存在PAPR的缺点,高PAPR对于可见光系统是一个非常大的缺点,而SC-FDE相比于OFDM具有一定优势,因为SC-FDE拥有更小的PAPR,其调制/解调原理如图5所示。SC-FDE调制技术和OFDM过程基本一致,但SC-FDE技术把IFFT变换从系统发射端移到了系统接收端。采用SC-FDE技术,使用RGB-LED波分复用技术和高阶调制格式,并在频域采用预均衡和后均衡技术,可以在LED3dB带宽只有10MHz的条件下取得3.25Gb/s的速率[16]。如图6(a)所示。该速率是在发射和接收距离小于1cm条件下测得,预均衡后的带宽为125MHz,红光和绿光都采用512QAM,蓝光则采用256QAM。图6(b)、图6(c)和图6(d)分别为红绿蓝3色BER与距离的关系,并给出了每种颜色光有无预均衡的性能对比。
4结束语
E639 地理空间信息
E315 地理信息世界
E305 地理学报
E310 地理研究
E527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E024 地球化学
E142 地球科学
E115 地球科学进展
E00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E153 地球物理学报
E308 地球物理学进展
E656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300 地球学报
E549 地球与环境
V031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E357 地学前缘
* S741 地域研究与开发
E306 地震
E150 地震地质
E307 地震工程学报
E118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E143 地震学报
E112 地震研究
E362 地质科技情报
E139 地质科学
E026 地质力学学报
E009 地质论评
E127 地质通报
E010 地质学报
CODE 期刊名称
E151 地质与勘探
E525 地质与资源
E132 地质找矿论丛
G005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G02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E301 第四纪研究
R007 电波科学学报
R673 电测与仪表
R003 电池
Z015 电镀与环保
T508 电镀与精饰
T598 电镀与涂饰
R010 电工电能新技术
R043 电工技术学报
R740 电光与控制
N067 电焊机
D036 电化学
R088 电机与控制学报
R045 电机与控制应用
N027 电加工与模具
R011 电力电子技术
A199 电力建设
R654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N102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R07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S019 电力系统自动化
R750 电力需求侧管理
R090 电力自动化设备
R044 电气传动
R058 电气自动化
R039 电网技术
R116 电网与清洁能源
R684 电信科学
R754 电讯技术
R019 电源技术
R055 电子测量技术
R021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R651 电子产品世界
R067 电子技术应用
R036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R512 电子器件
R724 电子设计工程
R001 电子显微学报
R006 电子学报
R022 电子与信息学报
R020 电子元件与材料
J023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62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H006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A030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U014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002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57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J028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944 东南国防医药
P003 动力工程学报
P018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F014 动物分类学报
F022 动物学研究
F043 动物学杂志
CODE 期刊名称
F231 动物营养学报
X034 都市快轨交通
G542 毒理学杂志
T241 断块油气田
N070 锻压技术
N082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G920 儿科药学杂志
C071 发光学报
G874 法医学杂志
U013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U053 纺织学报
G893 放射免疫学杂志
G608 放射学实践
Y006 飞行力学
Y571 飞航导弹
K002 非金属矿
D022 分析测试学报
D005 分析化学
D026 分析科学学报
D004 分析试验室
D062 分析仪器
D015 分子催化
D035 分子科学学报
H845 分子植物育种
V052 粉煤灰综合利用
M105 粉末冶金工业
M039 粉末冶金技术
Q006 辐射防护
Q005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H051 福建林学院学报
H268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265 福建农业学报
A078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G024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A029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003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M505 腐蚀与防护
G068 复旦学报医学版
A001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Y019 复合材料学报
B029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G957 腹部外科
G338 腹腔镜外科杂志
A034 甘肃科学学报
H844 甘蔗糖业
G879 肝胆外科杂志
G690 肝胆胰外科杂志
G803 肝脏
H045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E048 干旱气象
E020 干旱区地理
E105 干旱区研究
M050 钢铁
M013 钢铁钒钛
M027 钢铁研究
M019 钢铁研究学报
D020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B002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R038 高电压技术
T001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ODE 期刊名称
T002 高分子通报
D021 高分子学报
A080 高技术通讯
T078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E358 高校地质学报
T016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B003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C056 高压物理学报
E005 高原气象
V021 给水排水
N105 工程爆破
E360 工程地质学报
S712 工程管理学报
N049 工程机械
V030 工程勘察
V033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C002 工程力学
C073 工程热物理学报
N590 工程设计学报
B031 工程数学学报
T003 工程塑料应用
* J064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N064 工具技术
K018 工矿自动化
T563 工业催化
J057 工业工程
N110 工业工程与管理
P009 工业加热
V010 工业建筑
P005 工业炉
Z013 工业水处理
G025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N037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Z032 工业用水与废水
G207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X579 公路
X022 公路工程
N039 功能材料
M502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503 功能高分子学报
E601 古地理学报
E304 古脊椎动物学报
E022 古生物学报
G478 骨科
R047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Y013 固体火箭技术
C103 固体力学学报
W007 管理工程学报
W018 管理科学
W008 管理科学学报
W025 管理评论
W016 管理学报
H226 灌溉排水学报
R026 光电工程
R082 光电子技术
C09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C097 光散射学报
N015 光学技术
N033 光学精密工程
C050 光学学报
CODE 期刊名称
R097 光学与光电技术
C037 光子学报
* R547 广东电力
光纤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国鸿.浅谈光纤设备通信原理及其布线技术[J].港口科技.通信与导航,2007.
[2]潘远翠.浅谈光纤通信市场的发展[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高小梅.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青年科学,2010.
[4]李文娟.光纤通信新技术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3:87-88.
[5]肖宏.关于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硅谷,2013,01:253+251.
[6]林海彬.探讨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4:25.
[7]王小龙.浅谈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1:75+78.
光纤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夏坚.浅析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1(04):40-41.
[2]李彬,赵静娟.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探讨[J].通信技术,2013(07):14-15+18.
[3]李刚.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5(11):65-66.
[4]张越.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2(09):102+208.
[5]陈晓岚.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3):34.
光纤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孙捷,杨佳,任德昊,谭毅.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122
[2]陈琳,施正一,朱武,杨俊杰.光纤通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34,(4):73-77.
[3]李书旗,朱昌平,陈小刚.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32-133。
[4]曹雪,李新营.光纤通信实验教学的优化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1):97-99.
[5]周建华,邱琪,周晓军.光纤通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2003,5(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