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劳动教案

劳动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05 09:43: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劳动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劳动教案

第1篇

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明辨法理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是案例教学的参与者,学生应该从以往被动的接受知识者变成主动探索者,案例教学形式上脱离了书本理论的讲解,但实际上是对理论传授效果的更高要求。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方法不同,因此在案例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应该尽量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力。只有保证每个学生在理论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再讨论案例才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布置讨论的案例后,学生要在课外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资料收集,只有这样才能使案例讨论体现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感到学习负担并未减轻,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模式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能使学生会更加觉得轻松愉快,学习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知识和能力并重原则

知识和能力并重原则是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法理知识的过程中,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重点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操作应用能力。教育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人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其完成某项活动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能力的发展必定以知识的积累为前提,在掌握和运用知识过程中来加以实现、并影响知识掌握的速度和知识的运用效率。法学案例教学法就是要运用教育学理论,要求教师在传授法学理论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和引导并用原则

启发和引导并用原则是指教学活动以启发启迪为引领,激发学生从事积极的智力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从质疑问题、答疑解惑中理解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主动精神。讨论案例法的运用,使教学活动的互动氛围浓厚,使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法律案件时,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对学生的思考在认真分析,指出不足的基础上,明确思维方法,切实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法理和增强能力的教学目的。

案例教学的实施

(一)课前分析案例

例如在讲解“劳动争议的处理及简易程序中的先行调解”这个问题时,给出这样的案例让学生讨论:“王某是某电网公司员工,在从事高空作业时受伤,为赔偿问题与电网公司发生争议。王某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处理争议?”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派代表发言,讨论要有根据,能以理服人。

教师在出示案例后还可以提出如下思考题:你对这一事件作何分析?你能考虑哪些可选择方案?你最倾向于哪一方案,为什么?你的实施计划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在学生自由讨论的同时,教师以巡回讨论小组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运用法理分析案例、结合法条解决案例,帮助学生提高以案明法的思维能力。关于这个案例的回答,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同学A的分析是,王某可以向本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同学B的分析是,王某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讼。同学C的分析是,王某可以不申请劳动仲裁而直接向法院。同学D的分析是,王某如果进行诉讼并按简易程序处理,法院开庭审理时,可以申请先行调解。

(二)课中分析案例

课堂中案例讨论首先是分析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讨论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针对讨论的案例及时进行分析、讲解,梳理思维过程,归纳规律性的知识。针对四位同学的分析,教师要讲明:“同学A和B表述了劳动争议解决的一般程序,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同学A和B的分析符合这一规定,是解决本案的正确方案。同学C的分析将劳动争议案件混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忽视了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是解决本案的错误方案。同学D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工伤赔偿案件的特殊规则的角度分析本案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4条的规定,法院在开庭审理工伤赔偿案件时,应当先行调解。从而可以肯定同学D的分析是正确的”。

第2篇

一、 劳动有益于思维发展

这种教育信念的形成源自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历中的长期观察。他发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明的,好钻研的智慧”。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许不是因为智力原因,而在于他们看不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依存性),而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将其中的环节、步骤、操作之间的依存性展示在儿童面前,有助于儿童注意力的集中与思维活动的激发。苏霍姆林斯基在劳动教育方面突出贡献之一,是他发现了儿童思维生长与劳动教育之间具有相互建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劳动,并非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而且他认为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对学生有害。“缺乏动脑的劳动,也跟随便让人去搞一点什么体力劳动(以免他无所事事)一样,都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很有害的。我在十年期间对140名学生(从7岁到17岁)的智力发展和智力生活进行了观察,这些学生都是由于家庭生活的原因而不得不每年花几个月时间去从事不需要任何技能的、单调而沉重的体力劳动的。这种缺乏动脑的劳动的情况,在青年人的整个智力面貌上留下了痕迹。”“我想,有些思维品质是只有在双手从事精巧劳动的条件下才能发展的。”在他看来,“思维的本源和刺激就是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因此,他提出利用设计和装配各种装置、机械和仪器的劳动,促进儿童发展那些用来发现因果联系、机能联系、时间联系的思维能力,使儿童思维处在不停地运动与持续地探索中。在这种劳动中“信号多次地由手传到脑,又由脑传到手;脑教会了手,手也发展和教了脑”,精细化的劳动操作,从神经生物学意义上与“习得”的心理机制等方面不断促进儿童的思维走向细致化。为了进一步提升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水平,促使儿童的“思维装备”从“单核”升级为“双核”,他强烈推荐我们“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并且欣喜地告诉我们,那些学会了用双手工作孩子的典型特点就是“不断产生新的构思和具有发明创造精神”。

非常可贵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并不是神经生物学家,但他通过长期的经验观察,准确地发现了复杂劳动在智力训练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且像一个系统工程师那样,规划出一个全面锻炼思维能力的劳动教育体系。

二、劳动丰富完善学生的精神生活

“劳动从童年起就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成了他们的理想,唤起了他们的最深刻的欢乐感――发现世界、进行创造的欢乐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并没有停滞在思维/智慧的层面上,而是跨进了精神领域。帕夫雷什中学那些小小“设计者、育种者、电工和无线电工”们,在各种各样的创造性劳动中,检验着各种设想和猜测,而从中获得的发现,“能给人以人格尊严的内心感受”,个体的价值在一次次发现中得到切身的体验。那些经历着构思、设计、检验、修改过程、充满失败挫折甚至艰苦的劳动,则“考验着人的性格,锻炼着人的意志”,“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坚持精神、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遇到挫折不气馁的精神”。那些对劳动缺乏兴趣的学生,在辅导员的努力下,劳动激情被唤醒,产生了为自己所做到的事的自豪感。那些迷恋上劳动的学生,在爱上一样东西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精神,特意安排所有的小组都按照自己的独立性原则进行活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们努力使每一个少年学生都成为劳动者、思考者、探索者,使他们在有趣的、令人鼓舞的创造活动中来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各种各样的劳动角落点燃起关于未来的幻想的火花。

“我们的光荣的、艰难的而又扣人心弦的目标,就是在每一个人面前揭示劳动的伟大,努力把每一个人培养成劳动的创造者、诗人和艺术家。”

苏霍姆林斯基清醒地认识到:“紧张的体力劳动从来就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既定意图的手段。”这个既定意图,就是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思想品德、智力智慧、审美能力(或创造美)的能力等素质的全面提高。举例来说,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孩子们从创新劳动中获得的感悟,竟然能够从学生的角度,用马克思与但丁的话语写下这样的反思:“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在学业方面,丰富的劳动教育并没有让学生的成绩下滑,相反,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框架中,劳动教育开启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点缀,也不是用来调节令人疲倦的课程学习的手段,更不是做做手工那么简单,它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品德、智力、身体、心理的沃土中,并以反哺方式滋养着孩子们的灵魂,涵养着孩子们的智慧,促进着孩子们身心的和谐。

第3篇

9月初,山西省政府全面推进兼并私人煤矿的改革,明确将全省2840多座煤矿收归国有,到2010年仅保留1000座,标准为年产300万吨,单井90万吨。平均单井产能不到30万吨的山西煤矿试图一举超越后起之秀内蒙70万吨左右的单井规模水平。

产业集中度的蓝图之外,矿难问责的压力更显迫切。七大国有集团接过私人煤矿安全监管的摊子,山西各级官员可望不再因拙于防范矿难坐在火山口上,“走马灯”式换人的尴尬可不必再出现。

但此次源自安全生产辅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改革,其激进的措施,引发“世间再无煤老板”的社会感叹之外,亦使长期的官煤利益共同体骤然破裂,释放出各方冲突。山西煤老板罕有地集体以“钉子户”态度拖延之外,亦如前文所述试图发挥其传说中“手眼通天”的政治影响力,以对抗山西省煤政的高压。

改革带来的山西煤业前景,亦招致业内和学界评议。兼并完成之后,素以管理低效著称的国企,面临延长了的管理路径和叠加的管理层级,是否能有效控制减少矿难?民营资本被限制乃至出局之后,仅仅依靠资金匮乏和利润率相对低下的国企,能否令山西夺回全国煤炭一哥的地位?以数月之功解30年之历史痼结,跃进式的兼并背后,诸多法理缺陷和利益冲突,可能释放出恶果,使本次改革“盛事”,如同5年前的私有化一样猝然中辍。

与前述煤老板北京游说的行动相呼应,近日浙江省国土厅、司法厅及省协作办等部门,出人意料地了《浙商在晋投资煤矿企业在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背景下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的调研报告,质疑山西的整合措施无法律依据,也与国务院煤炭产业政策相冲突,呼吁中央政府重视山西煤矿国有化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维护浙江、福建等地民企在山西的合法权益。此外,福建省政府亦派员赴山西协商。

煤老板的政治影响力,于此已可见一斑。眼下山西政府设定的兼并期限迫近,但围绕煤改进行的各方博弈,却远未到定局时分,其结局也许饱含戏剧性。

安全与兼并的利害交易

120万吨的规模,尚不能确定保留,这个消息让李景玉有些大脑短路。

储量达到2000多万吨,设计生产年限20年,3年前开始建设的煤矿让李一举夺得了当地民营煤矿第一的称号。

要年产300万吨,才能确定成为兼并主体。李尚在等待命运的裁决。

让李感到无奈的煤业整合,最先从临汾开始,发端正是一再撼动山西政界的安全生产。去年4月15日,“12・5”矿难后新上任的临汾市领导班子,要求煤老板把生产管理权全部交给国家级大型煤炭集团。

“安全主体责任此后全部由企业负责,政府不再负有责任”,这样的改革设计,令政府官员的仕途有了一个缓冲带,国有企业代替政府煤管、煤监系统成为安全责任主体,转换身份后的私人煤矿即使仍旧发生矿难,问责也不再直接落到当地吏员头上。

今年初发生的山西屯兰煤矿矿难即是例证。出事煤矿隶属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事后该矿矿长和总工被免职,而事发地官员不致连坐。这与私营煤矿出事之后,一头对矿主追逃一头查办当地官员的情势相比,显为上选。

临汾的试行意见稿中,共有托管、租赁、收购、控股4种方式,为民营煤矿挂上国营企业的牌子。“虽然新建矿井要求为90万吨,但30万吨的矿井经兼并依然可以保留。”

临汾煤老板刘冬平选择了托管的方式,同意支付15%的管理费用,与一家指定的外省国营企业签订了合同,此后的生产管理与安全责任完全由对方负责。

领会了上面的意图,刘的第一个合同签得非常痛快,“政府和自己都省心,一点管理费,还出得起”。

但此次可称温和的改革尚未完成,强硬的反对意见纷至沓来,外省企业的介入被否决,刘的第一份合同失效。紧接着,省内五大煤炭集团被赋予兼并的责任。山西五大煤炭集团企业,按山西资源分布划定区域,区内民营煤矿收购或者控股,之前的托管、租赁已被剔出改革条款。

临汾地区内指定霍州煤电集团作为主体进行兼并重组,刘几经谈判,对方以1亿多元的价格兼并了他的煤矿,同时,他保留30%的股份。签订了第二个合同的刘,一度以为改革就此结束。

随后,今年4月,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悄然出炉,保留矿井从1500座缩减到1000座。“一下子把产能门槛提高到原来的3倍,以区域的全行业阵容占到了国内井工矿的高端,至少是为未来20年的产业发展布局。”有专家称。

对国有煤业集团来说,它们虽接手了矿难的问责,却可称改革的受益者,一举低成本解决了资源被私人盗采和发展储备两大难题。

谈判从头开始,兼并主体分外强势,从北京回到临汾的20多天,一轮又一轮的谈判令刘分外疲惫。国营集团一再压价,兼并陷入僵局。

直管模式与经济效益 2007年5月5日13时50分,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克城镇蒲邓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8人死亡。图为5月7日准备进入矿井的救援人员。

去年就职时表态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的山西省长王君,让民营煤矿基本停产一年后,对山西煤炭改革方案无疑有了更多重的考虑。

经过一年的金融危机,负责兼并重组的七大国营煤炭企业成为山西经济的中流砥柱。

2009年4月,在山西经济一季度负增长达8%时,国营煤炭企业却有着良好的表现。1-4月,山西煤炭产量17.40%,销量下降29.4%,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吨煤综合平均售价同比提高83元,销售收入同比增加63.95亿元,上缴税金61亿元,同比增加17亿元。煤炭企业提供的税费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了11.64个百分点。

这样的表现似乎应和山西的现实需要,被内蒙夺走产煤一哥座次后,多年在煤炭产业说一不二的山西,急切需要一次调整。而前述的金融危机局势下山西国营和私营煤矿态势的转化,被山西官方视为给此次改革提供了条件。

一份由当地政府替煤老板签订的框架协议,可以清晰地体现这次改革之后山西煤业的治理蓝图。

框架协议写明,兼并集团在当地设立非法人分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派出机构,行使业务处室管理职能,分公司对各个兼并后成立的子公司进行全权管理。

该公司设立经理一名、安全监察处长一名以及其他职位,“对6个子公司实行销售、供应统一管理,集中销售与采购”。其中一名行政副经理注明“由其他股东选派”,代表了煤老板们此后在企业中的现实发言权。

同时,分公司安全监察处长、总工程师、经营副经理部直管到下属6个子公司,子公司不再设相应的岗位。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准备机修队、监测监控队等管理部门,完全由分公司负责,子公司一概不管。

对各子公司的行政人事管理,亦完全由分公司掌控。“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各子公司股权结构、经营资源等实际情况,子公司设立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完全由矿业公司主事,唯有行政经理由其他股东选派。”

“这还要我们干什么,6个公司仅能派一个行政经理”,一位矿主提出,被兼并方需参与财务管理,甲乙双方共同定价,“否则他卖了我们也不知道”。

为避免子公司的管理分歧,私人矿主不得控股。子公司由评估之后的煤老板原有矿井资产和国营集团分公司的新注入资产合股而成,煤老板占的最高股权不能高于49%。但这并不能消解此后合资子公司中可能出现的剧烈矛盾。

山西焦煤一位副总称,大集团亦不赞成现在的激进整合模式。急剧的扩张之下,人才、资金都存在很大的压力。他举例称,山西焦煤是三大矿务局合并而成,但此次兼并了170多个煤矿后,拥有的矿井数是原有矿井的4倍,尽管火速培训了一批管理人才,但远远不够。

焦煤并不是人才荒最严重的兼并主体。“你说煤运这些企业,原来都没多少煤矿的企业,这次整合了190多个,它们哪儿来的成熟的管理人才。”整合之后,控股层级增加,管理环节拉伸,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是必然的。

对于山西省高度集中的行业蓝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员钱凡平认为,山西以为“提高了集中度就可以掌控市场,就可以提高价格”,“这个概念是不对的,并不是提高了集中度,就可以掌控市场,山西5亿吨的产能在整个煤炭市场中并不是最大的,产能的增量是向内蒙转移的”。“‘国进民退’并非一致的愿景,效率和效益是会下降的。”

兼并主体国营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盈利能力颇受质疑。根据资料,汾西矿务局2007年的盈利仅为1.2亿元,2008年的目标为1.8亿元。“如果让我生产,我比他们挣得还多。”矿主王武全说。王质疑,合股子公司成立之后,汾西矿务局如何筹措资金投入筹划中的巨大规模的新矿井建设,何从保证利润?

对国企的注入资金复产扩产能力,地方政府也不信任,临汾市政府要求各兼并主体每吨煤交100元保证金,之后按煤矿建设复产进度,连同利息一并返回。

“它进来后要停个两三年,那我们怎么办,没有煤,临汾的经济基本就停了,财政吃什么饭。”据了解其他地市亦有准备跟进者。这对于几乎天天去省政府报告兼并进度的国营集团来说,无疑是另一股可能绷断资金链的拉力。

为支持国营集团的兼并,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要求当地各类金融机构应积极支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在金融资源投放决策时,优先给予兼并重组企业信贷支持,对其贷款授信和不良债务回购等予以优惠。

由于银监会关于银行不能贷款用于企业并购的规定,这些贷款只能投放于以后的购买设备和矿井改造。但国营煤炭企业的低利润率,使银行贷款心存疑忌。彼时因煤改被迫出局的巨额民间资金,或将成为山西煤业发展的心痛之失。

兼并的利益震荡 2007年5月15日,山西省,工作中的煤矿工人。

今年4月,山西省政府出台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再次下发推进兼并重组的10号文件,兼并刘冬平的主体最终换成了阳泉煤业。

“如果说前两份合同,侧重点是以大型煤矿的经理和管理水平来管理个人煤矿的话,这次则有了本质的变化。”刘冬平说,要害变成了压价。其实质在于促使七大主体积极推进兼并:

签订完框架协议刘冬平深深后悔,30万吨的那次扩建,真不如不改,“在自己响应政府产业政策历时两年的建设中,那些保留下来15万吨的煤矿在1800多元煤价中,赚得盆满钵满”。

政策的不延续性及补偿的不合理性是此次改革的最大阻力,山西发改委一位人员称。

在本轮改革的拉锯中,煤老板当初在煤矿私有化拍卖中付出的资源价款,其补偿标准几经争议,最终确定为原金额的1.5~2倍。但眼下被关闭的私人煤矿,都没有到手退还的资源价款。

钱凡平称:“山西的这次改革是跟整个国家的改革进程不相适应。过去80-90年代煤矿赔钱的最低点,你怎么不说收购人家,现在形势好了,又要一刀切,这是说不过去的。这样事情的结果可能是糟糕的,到时大家都不安定,生产过程中反而容易出问题。”

即使兼并顺利完成,如果分公司利润无从实现,煤老板们当初投入的现金将被迫血本无归。而对于兼并后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私人资本缺乏发言权,煤老板们被绑在了国企利润的车辕上。

面对改革者的蓝图,煤老板当起了钉子户,“我不答应,绝对不答应,我现在高利贷问谁要去?我还得还贷啊,西安、吕梁、太原我都欠了不少钱,2亿多的差额让我怎么还?”吕梁的张二全称自己要当一次钉子户。

2005年,张兼并了两个煤矿,得到1500万吨的煤炭储量,但经过两年建设,2008年,他将要产煤,却收到了再次整合的通知。90万吨是保留的最低产量。他刚刚建成的煤矿已经被淘汰。张称他为煤矿投入2.7亿元,而此次的评估价为7000万元。

即使是7000多万元的评估价,张也没有拿钱走人的机会,他们坚持让他入股。控股方国营集团对于子公司的注资,并非通过现金,而是政府给予指标的煤炭资源。政府文件规定,七大主体用于兼并增资入股的煤炭资源,出让价款可只收取20%。

面对过于苛刻的兼并评估,煤老板们纷纷当起了“钉子户”,原本态度爽快的刘冬平也被裹挟其中,煤改推进艰难。

据称,临汾已经开始流传煤老板私下约定,“谁当第一,同行们打断腿。谁当最后,叫纪委查得要抄了家”。能等一天算一天,能拖一分钟算一分钟。

为破解利益僵局,一些大集团摸索出了解决渠道,即提前复产。

“对接是前提,谈判是关键,复产是出路,破解这个连环套唯一的方法,就是尽决复产。你反正也干不成了,你要8000万,国资委只评估4千万,好说,你快让我接手了,然后你赶快复产,复产后先不要注册合资公司,挣了4000万。再开始合资。”大集团伸出的橄榄枝,一时令各方点头叫好。

在利益支配下,临走前的煤老板突击采煤,无疑是新一轮事故的导火线,而冬季,每每又是大事故集中出现的季节。

本刊记者结束采访之前,部分煤老板已再次奔赴各地躲了起来,而他们还在谈判中的煤矿,却已经偷偷开产,抢在兼并之前捞回一点成本。10月12日,山西临县三兴煤矿的4人死亡事件,亦与此种背景关联。

此种变通无疑会使安全生产的“终极目的”旁落。9月下旬,山西高层再度出拳。9月23日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座谈会,坚决要求10月底基本完成主体企业到位和证照过户换发工作,11月份全部通过验收。

第二天,山西省纪委公布资源整合中“十条严禁”,对资源整合现阶段中被煤老板拱出的此一漏洞全部补缺。

但利益鸿沟难填,铁腕能否万全?

煤老板的政治影响力

煤老板在中国成了一个负面名词,但世上再无煤老板,并不是所有方面都喜闻乐见。保留煤老板出力最大和数量最多的,当属山西各地市政府。

外界口碑极差的煤老板,在各级政府眼中,却是它们行政的一大助力。随叫随到摊派式的捐款,成为官员解决财政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去年四川地震,山西某些地方政府规定煤老板捐款不能少于200万元。

临汾乡宁县前几年一直推行“一矿一事一业”,号召每个煤矿老板办一个非煤企业,以拉动就业与当地产业多元化,还有修路、盖新农村、绿化等公益事业。数年下来,已为当地一大特色。

失去煤老板后,乡宁在谈判中尝试将这种摊派式的任务,交给前来兼并的五大国营大矿。但强势的大集团不比煤老板。乡宁提出每吨煤另外收取非煤产业费、新农村建设金、地质灾害公益费140元后,遭到了大集团的严拒。“这种钱,我们绝对不会交,这明显是在违法收费。”山西焦煤一位副总称。

临汾一位当地官员称,这些副省级的大集团不同于煤老板,看看阳煤到乡宁谈判的人,比县委书记架子还大,再用对付煤老板的那种办法来,肯定是不可能的。

地方政府的争取让一批煤老板免于出局。山西省政府10号文件中地方煤矿25%的比例,比原定10%的水平大幅提升,正是源自地方政府推力。 2006年5月22日,准备观看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出的矿工。

目前,灵石县因为资源限制,无法开展大型综采,当地县政府与市政府大力争取下,省里终于同意民营企业互相兼并,既达到了重组的目的,又没有引起抵触。

这样的模式对其他地方来说,不可复制。

在与山西政府的直接对抗中,煤老板处于现实的弱势。但作为一个暴富阶层,煤老板拥有与高层权力交换的财富。

以拖延策略应对整合的同时,当地纷纷流传,一些煤老板在北京加紧活动,希望高层介入调整山西煤改方略,甚至有煤老板试图对山西当地政府提讼。

第4篇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业务指导思想还是存在偏差。虽然经过执法执纪整顿和专项大检查,民警的业务指导思想得到提高,但还是没有彻底正确处理好和解决好各种关系和矛盾。表现在:

1、突出安全稳定工作于首位,致使教育感化挽救的功能不凸显。目前还只立足于和满足于管得住、不跑人、不出“四防”事故的低层次水平上。教育工作如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未摆上重要日程。

2、重生产劳动、轻教育改造现象仍未清除。二者之间关系未摆正,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生产时间有充分保障,教育时间落实不足。

(二)敬业爱岗意识还不够,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

1、服务意识不强。少部分民警以管人者自居,为劳教人员提供服务时态度较差;有的民警叫劳教人员绰号,用语不文明。

2、开展“三课”教育和个别教育不够认真,有的民警仅仅追求在数量上,忽视质量,备课和上课则敷衍了事。

3、执行制度不到位,工作不够规范。有的不按程序办事;有的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个别中层以上领导存在老好人思想,在维护制度执行上怕得罪人。

4、对劳教法律法规缺乏深入扎实的研究,对情感管理探讨不够。工作满足现状,标准定位低,对如何推行情感管理,提高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方面的创新明显不足。

(三)纪律观念淡化廉政意识不强。主要反映在:

1、中队民警与劳教人员面对面,情感交流较多,在细节上放松对廉洁自律的要求。如有的民警有接受劳教人员递给的烟、水果、饮料等行为。

2、在执法过程中,没有紧绷文明执法这根弦,极个别民警在劳教人员顶撞时,控制不住情绪,偶尔会发生拍脑袋、拍肩膀等行为。

(四)执法随意性时有出现,影响司法公正。表现在:

1、对劳教人员日准则考核随意性大,不了解具体表现,仅凭个人印象或喜恶打考核分。

2、对劳教人员奖惩标准尺度不一。如先后对犯同一违规问题的劳教人员,有的给予扣罚考核分,有的却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了事。

3、对劳教班组长管理存在着偏宽偏软。个别班组长倚仗着协助民警管理生产的一些职责,对完不成任务的劳教人员进行打骂。

4、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还没有得到有效维护。目前中队基本落实了每周一日的休息制度,但个别中队因生产赶货,欠劳教人员的休息时间没有及时补还。

二、整改具体措施

根据我所查摆出的四个方面12种行为表现的问题,经过我所公正文明执法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体同志认真研究,确定以下五条具体的整改措施。

(一)从抓思想入手,进一步端正业务指导思想。要按照***厅长6月到我所视察时提出的坚持“六字”方针是硬的道理、安全稳定是硬的任务、发展是硬的要求、抓队伍建设是硬的措施的“四个硬”要求,积极探索人性化管理,拓展情感管理的服务面,克服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畏难情绪,增强教育本领,牢固确立“教育、感化、挽救”六字方针的业务主导地位。

(二)从抓教育入手,提高民警执法水平。

1、深入开展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通过理论武装工作,帮助民警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做贡献。

2、开展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培训。结合“四.五”普法教育,对全体民警进行学法用法教育培训,提高运用法律和严格执法的水平。

3、加大民警学历教育力度,提升民警的执法素质。制订未来5年民警学历教育计划,完成司法部提出的“7910”工程,积极倡导本科层次教育,并从有利于教育工作的角度出发,引导民警进修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矫正学等专业知识。

4、开展文明执法标兵和个别教育能手评选活动。通过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标兵演讲报告会等形式,推动公正文明执法活动的深入开展。

5、每季度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运用正面的和反面的有关执法典型个案教育和警示民警,做到警钟长鸣。

(三)从抓制度入手,保障执法活动的公正、文明开展。

1、制定本所落实《**省司法行政系统政务公开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促进勤政廉政建设,提高依法、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2、制定本所贯彻落实省局党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的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对执法权的运作进行有效规范和监督,从而保证执法活动的客观、公正、文明开展。

3、在场所内建立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制度,及时为劳教人员这一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切实保障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5篇

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案例一、活动背景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小学于2014年4月18日,对本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初步地了解了对学生、对父母、对社会、对学校、对同学的感恩状况,为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探索孝亲敬老教育的方法,提高活动效果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二、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人都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主动做家务活、学会照顾自己、积极与父母、与同学、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主动,不会让父母有过多的操心。但目前在校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生活的安逸,助长了学生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以学校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孝亲敬老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祖国,从而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此,学校又一次广泛深入开展了“尽孝心,行孝道,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

三、活动程序

(一)宣传发动(2014年5月中旬)

研究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召开全体师生动员大会,对活动开展进行详细的安排部署。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阵地,全方位地进行孝亲敬老教育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创设浓厚的孝亲敬老教育氛围,迅速掀起孝亲敬老教育活动的热潮。

(二)全面推进(2014年5月下旬至11月)

1.学――知德明理。

(1)以班级为主体,开展《弟子规》诵读会。

(2)教会学生传唱孝亲敬老歌曲。

(3)开展观看孝敬影片、吟颂孝敬诗歌、孝亲敬老故事会、阅读孝敬美文、征集孝敬格言的活动。

(4)举办“孝亲敬老”手抄报展览

2.“做”――导行明辨。

(1)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力所能及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给父母一个微笑,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孝敬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2)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孝敬爷爷、奶奶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培养敬老、爱老的品德。

(3)学会自立,自主。对学生进行自立、自强、自主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不让或少让父母操心,也是对父母的孝;不给他人添麻烦,也是对他人的爱。

(4)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尊师教育,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用语,遇到教师自觉问好,人人会讲“老师早”“老师好”;遇见年长者自觉问好,过路让座,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尊重长辈的情感。

(5)感激社会、报效祖国。利用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志愿者小队活动和德育基地、劳技基地等形式,培养和增强学生感激社会、报答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感。

(6)感激自然的赐予。开展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成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志愿者;最终达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学生们自觉行为的目的。

(7)抓好节假日教育活动,使孝亲敬老活动常规化、制度化。把周日固定为孝敬日,把“三八”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所在的周定为“孝敬周”。要求学生为父母、孤寡老人等长辈做好事、善事。“七一”“十一”开展颂党恩、爱祖国活动。

3.“评”――评价激励(2014年12月)

对本次活动中积极参与组织策划的班级和个人通过学生自荐,家长、老师、同学考查的方法进行筛选,评选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示范班,在学生中评选“孝敬之星”,进行全校表彰。

第6篇

一、调研课题

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工作目标

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形成机制。

三、具体做法

(一)调研重点

1、坚持需求导向,找准问题。

(1)学区班子成员将深入各学校(幼儿园),全覆盖走访学校教师,真心听取教师意见,达成100%目标。

(2)组织教师利用假期业余时间走进学生家庭,开展走访活动,真情倾听家长意见,达成100%目标。

(3)通过走访活动,真诚聆听学校师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与建议,达成找准问题目标。

2、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开展“校家村”大联动,解决问题。

(1)主动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动,推动家委会建设,促进家长与学校良性互动,努力构建育人合力。

(2)主动加强与村委会联动,围绕文明校园创建,优化育人环境。

(3)主动加强与各方部门联动,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项目推进、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等问题,化解难点,综合施策。

(4)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管理与实践感悟,有效提升师生、家长和社会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二)调研主体

学区党支部班子成员

(三)调研对象

学区班子成员要面向教师、学生、家长等工作、服务对象开展调研,做到教工调研全覆盖。

(四)调研方式

1、根据不同的调研对象和调研内容,因人、因地、因时采用适当的调研方式,以切实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解决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2、对于矛盾争议类问题的调研,可以采取多方走访,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于投诉意见类问题的调研,可以采取不打招呼,直奔主题,直插现场,暗访蹲点等方式;对于政策工作落实反馈类的调研,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于牵扯多部门职能的复杂问题调研,可以与相关部门联合调研。

3、充分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调研”专栏,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广泛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

四、调研进度安排

(一)方案制定阶段(2019年8月)。制定调研工作实施方案,召开支部委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二)调研实施阶段(2019年9月至10月)。学区班子成员深入各学校(幼儿园),开展调研,并记录好调研台账。

(三)问题集中梳理阶段(2019年111月)。对调研过程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全面梳理,找准症结、分析原因、汇总情况,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学校、责任人;学校班子成员梳理找准1-2个瓶颈问题,精准施策,能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协调研究解决。

(四)研究解决阶段(2019年12月)。坚持边调研边解决问题,对梳理出来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解决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汇总形成问题解决清单,确保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分工,召开座谈会,揭短板、摆问题、亮瓶颈,为研究解决问题理清思路提出对策。

五、调研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学区班子成员深入一线听取意见和建议,以上率下,形成示范。负责做好调研工作的宣传动员工作;宣传报道调研工作进展情况;收集、分析相关舆情反映;负责调研过程中的来信来访处理意见建议收集整理工作;结合调研,协调和推进教育改革与群团改革等重点工作。

(二)扎实改进作风

真心诚意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周密细致梳理排查问题,全面深入分析研判问题,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要求,及时回应服务对象、工作对象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其解决进度,同时做好相关解释引导工作,真正用好的作风赢得教师、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三)完善工作制度

制定具体调研方案,对调研中收集的问题要进行梳理、分类、汇总,形成调研台账,建立问题清单,及时梳理和反映学校调研工作动态,及时分享好经验、好做法以及以调研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典型事例和成效。

(四)严明组织纪律

在开展调研过程中,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洁纪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局党委要求,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7篇

为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简化企业辞退职工档案移交手续,我们对《北京市就业转待业人员档案移交接收暂行规定》作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北京市就业转待业人员档案移交、接收规定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落实企业用工自主权,简化企业辞退职工档案移交手续,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及各类集体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统称单位)等用工单位中就业转待业人员的档案移交,接收。

第三条  就业转待业人员系指具有本市城镇户口的辞职,被单位开除、除名,违纪辞退,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破产企业的职工;濒临破产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减的职工。

第四条  单位移交属于本规定第三条所列人员的档案,须在单位做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档案送达其户口所在地的区、县劳动部门;由区、县劳动部门将档案送街道、镇劳动部门或劳务市场服务机构保管。

各级劳动部门在接收上述档案时,不准向有关单位收取费用。

第五条  单位移交上述人员档案时须持《北京市职工待业保险金缴纳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须持《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待业保险基金花名册》,由单位人事、劳资部门填写《档案材料清单》(样式附后)和《北京市就业转待业人员情况表》(样式附后)

第六条  已在单位办理了出国手续或出国未归人员的档案由原单位保存。

第七条  在职职工因流动在劳务市场个人委托存档期满未办续存手续的,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均按自动离职处理,其档案应转送存档人户口所在地街道(镇)劳动部门。

第八条  市劳动局主管全市就业转待业人员档案接收的管理工作;区、县劳动部门接收、管理本区、县内就业转待业人员档案;街道、镇劳动部门负责就业转待业人员档案的保存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  本规定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即日起施行。

第十一条  本规定施行后,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件:

                          档案材料清单

-------------------------------------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政治面目|

---|-------------|----|-----|----|--

序  号|      材  料  名  称      |转入份数|  页  码  |转出份数|页码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10  |                          |        |          |        |

  11  |                          |        |          |        |

  12  |                          |        |          |        |

  13  |                          |        |          |        |

  14  |                          |        |          |        |

  15  |                          |        |          |        |

---|-------------|----|-------------

      |                          |        |

  档  |                          |  档    |

  案  |                          |  案    |

  转  |                          |  接    |

  出  |                          |  收    |

  单  |                          |  单    |

  位  |            (公章)      |  位    |            (公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核收人      年    月    日

-------------------------------------

    备注:1、此清单由档案转出单位填写应包括各种履历、学历、招工、工资

              等内容;辞职职工须有本人辞职申请;加盖公章后装入本人档案。

          2、空格部分需用斜线划掉。

                      北京市就业转待业人员情况表

第8篇

关注学科特点,体现思想性

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差异在于:它不是以知识识记和理解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明确科学信仰,树立主流价值观。因此,一份优秀的政治教学案,其核心价值应该在于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教案设计:以高中《经济生活》中“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笔者在设计时,首先从整体上考虑到“劳动是一种幸福”的这一主题思想的贯穿;然后分成3个方面,依次设计为“择业,实现幸福”“就业,挑战幸福”“维权,保障幸福”。

设计意图:一份优秀的教学案,其实是融会知识智慧与生命思想的载体。只有彰显人文与思想的教学案,才能显示政治这门学科的生命。劳动最光荣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进入产业大军的劳动者,他们面向全世界阐释了“吃苦耐劳”这一中国劳动者形象。以“有活干是件很幸福的事”为主线,能够唤醒学生主流价值观和生命的情感契合。

关注问题冲突,体现思辨性

著名教育家蒙旦曾提倡读书需“思辨”,他认为教学“不是要学生知道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成为更好更多地判断知识的人”。这和我们政治学科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而教案中的问题设计正是实施这一教育的具体手段。一种富有理性思辨的设问,让课堂回答既不能随意,也有话可说。这避免了只是“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浅表性地机械反应,使学生能从思维和知识上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论解释和现实分析,逐渐养成理性分析的品质。那么,什么是思辨性的问题设计呢?问题设计能引起学生多角度思考或者周延的思维导向,符合知识本身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

教案设计:就业难是近几年的社会热点,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却面临“招工难”的困扰。一边呈现人才过剩,另一边却招不到人。如此两难,原因何在?教师追问:“十几年来,‘就业难’发生了哪些变化?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究竟难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设问的形式看,这是对一个教学内容的连续三个提问,其中既有“是什么”,又有“为什么”。专注于引导学生如何辩证地思考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理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设问的内容看,就业难与招工难,正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存在对立,又存在统一。就对立性看,前者反映劳动力的需求不足,而后者反映供给不足;就统一性看,大学生群体和农民工群体面临着同样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都需要在劳动力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在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下,其就业的概率也就不尽相同。

关注资源整合,体现开放性

政治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内化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培养不是外部强加的结果,必须通过围绕主题的丰富情景,内在体验生成。因此,教案的设计更需要情理交融,拓宽阅读资源,优化结构,形成课堂知识的互补增值。

教案设计:本节课,笔者动用的阅读资源包括:导致就业难的落后观念;解决“就业难”“招工难”两难问题,既需顶层设计,又需增强就业能力;反馈问题阶段的“问题留白”。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阅读,使学生能从大量感性材料入手,不断体验就业难题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障碍;不断思考,从国家和个人层面入手找到合适的工作。

关注社会体验,体现求实性

如何才能通过教案的设计,让学生从生活逻辑出发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呢?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答案就是不仅从书本中找答案,还要在引入社会教育在体验中求实,不是坐而受教。

教案设计:笔者设计了“职场菜鸟,小心陷阱――请同学们来点评案例”环节。设计如下:小美应聘到一家快递公司上班,口头约定月薪为5000多元。可签订劳动合同时,小美发现合同上并未写明工资和岗位,仍在这份空白劳动合同上签字。实际上,他每月只领到工资3000多元。小美和公司屡次协调未果,最终被开除。小美要求公司支付当初承诺的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时公司拿出已经签订的劳动合同,小美居然发现这份空合同“被填”了,原来的劳动报酬处已填上3000多元。

设计意图:像小美这样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仍“被填空”的现象并不少见。尽管书本讲怎样维权时仅仅用了“签订劳动合同”的广泛知识,并没有继续细化。但针对现实,难道不应该与时俱进地深化社会知识吗?难道学生不应该进一步懂得“即使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合同文本若保留一些空白,可能发生根据单位的意愿随意更改,这也为劳动者以后维权埋下隐患”?因此,教案的设计不应仅是对教材的解读,而且应该向社会生活延伸,引导学生求实求是,丰富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