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2 06:47: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品德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游戏能帮助幼儿实现移情体验。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适当的教育与训练,能使幼儿逐渐学会辨别较复杂的感情。游戏则给儿童提供了大量想象的机会。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儿童进一步体会他人的感受.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游戏中。红红在去“超市”的路上摔了一跤,坐在地上哭。佳佳看见了跑过来,掏出手帕为她擦去眼泪,并且说:“我上次在公园也摔了一跤,我也哭了。明天就不疼了。”佳佳还扶红红去“医院”挂号看病,在佳佳的帮助下,红红很快破涕为笑,又继续游戏了。这说明幼儿在游戏中能更自然地亲身体验为小朋友提供帮助所产生的情感,移情发生了作用。游戏能帮助幼儿学会分享。游戏的假象性、象征性及愉快的情绪体验,常常使幼儿发自内心地对人宽宏大量。比如,多多喜欢玩转马,他转了一圈又一圈,发现小浩在旁边已等了很长时间,就说:“小浩,你去别处玩吧,我还要玩很长时间呢。”小浩说:“没关系,我等你好了,我喜欢玩转马,你能不能也让我玩玩?”多多想起自己以前等别人从转马上下来的感受,毫不犹豫地跨下马,对小浩说:“你先玩吧!”小浩高兴得跨上马,说:“多多,下次我也让你玩。”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分享。比教师制造种种规则来强迫分享效果要好得多。在游戏中,孩子们共同拥有游戏材料的支配权,在角色意识的驱使下,往往会使分享频率增多。游戏能帮助幼儿学会协作与互让。在多人共同合作的游戏中,孩子们学会用协商的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少了一种材料怎么办?多了一个伙伴他要担任什么角色?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协商的技巧,知道了轮流、等待、合作等方法的具体运用.形成和加深了儿童间的友谊,体验到了共同完成任务后的愉。需要指出的是在幼儿阶段。我们不宜过多地用竞争去鼓励幼儿。而应宣传集体分工协作、团体间的爱,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
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游戏。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已有生活经验.尊重幼儿的意愿,避免过多地指责孩子的游戏行为。比如,玩“服装店“的游戏,营业员一边卖服装,一边做服装,他们又画、又折、又剪,并能迎合“顾客”的要求,要什么服装就可以做什么服装,营业员随时可以上下班,幼儿可以互相交换角色,轮换扮演。这样的游戏既能满足幼儿喜欢游戏动作的要求,又包含了热情、友爱、自制力等教育因素。同时,尽量创设条件,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提高其交往技巧,促进幼儿道德社会化的发展。一是帮助幼儿选择交往的同伴。在机会均等和自愿为主的原则下,小班阶段,我们采用“同组选择”、“跨组选择”、“异性选择”、“全班选择”等方式,逐步扩大幼儿的择友面;中班幼JL.~U利用值日生优先的形式,在全班范围内任意选择同伴:大班则用插姓名卡的方式,让幼儿有机会和所有同伴一起游戏。此外,还可通过全园大带小活动。打破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交往面。二是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巧。如语言技巧中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突出重点的意愿表达,简明扼要的事件陈述,完整无误的信息传递等,都有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在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炼上,教幼儿懂得谦让、轮流、等待,不做与角色身份不符的事,懂得齐心协力的好处。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其对游戏的专注和坚持。一是用角色来制约。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和材料来延长幼儿注意的时间,并用角色职责来制约其频繁变换游戏的行为。如,为所有的游戏区增添角色标志和装饰物(医生的白大褂、服务员的帽子、警察的头盔),让其履行好角色的职能,培养幼儿对游戏的专注和坚持。二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情景.让幼儿体验完成活动的快乐与自豪。比如玩小吃店制作面条、馄饨,我们让能力弱的幼儿直接在模板或拉花上压出蛋糕形状或花纹。让能力强的幼儿利用辅助物自制蛋糕。这样,所有参与此游戏的幼儿都能获得满意的游戏效果,且都克服了一些小困难,这对幼儿意志的培养很有益处。三是用评价来鼓励。对年龄小的孩子,要多鼓励多夸奖,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对大班幼儿的活动表示关切、赞赏,防止能力强的幼儿事事代替或排挤其他幼儿,并特别鼓励那些肯动脑筋、做事有始有终的孩子。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旁观、不管,只有在教育因素参与下的幼儿自主行为才是有意义的,通过教师巧妙安排,自然地将游戏活动转化为幼儿的自身需求。一是以榜样来帮助幼儿了解。针对年幼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我们结合故事、图片及日常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再现。切身体会这些榜样人物在活动中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我们也用树立身边的“好孩子”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样的孩子最勇敢.什么样的孩子最懂礼貌。二是利用不同游戏的特殊作用帮助幼儿练习。比如角色扮演与礼貌、交往能力相结合。手工制作与不怕困难相结合.数学游戏与诚实相结合,体育游戏与勇敢相结合,通过这些有重点的具体练习,逐步帮助幼儿解决行为与习惯问题。教师要对游戏进行间接指导。帮助幼儿克服不良行为的性格倾向。间接指导要求教师置身于幼儿的游戏之中,以游戏角色的身份给孩子以指点,使孩子及时得到暗示和引导。一是委以角色重任,让平时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儿童树立自尊。并帮助、引导他们妥善解决好各种矛盾和纠纷。让同伴感觉到他们也是能干的孩子。二是及时正面评价。树立幼儿的自信。三是利用游戏冲突,进行性格疏导。帮助幼儿比较错误行为与正当行为间的差别,采取措施拒绝幼儿的不合理需要;利用游戏规则,让幼儿懂得个人要服从集体的道理。
幼儿阶段是个性形成的重要关键时期,不管是优秀的思想品德,还是劣质的思想品德都极易形成,并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幼儿是社会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培养教育好他们具有优秀的品德,使他们茁壮、健康成长,是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要善于利用周围环境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我们善于从周围环境中,从幼儿容易接触到的、易理解的事物着手,并把他和祖国的形象联系到一起,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培养幼儿热爱周围环境,热爱周围人的情感。培养幼儿要由小及大,逐步向外递增。如由爱自己的家、幼儿园到爱自己的国家。也要从身边的人开始,再到农民、工人、公司经理等。
2.对幼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画册、影像等方式进行宣传,把英雄人物形象化,让幼儿对革命传统教育有一定的认识。
3.培养幼儿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培养幼儿对敌人的仇恨之情,对英雄烈士的敬仰之情。
4.进行初步的国际主义教育。让幼儿了解到在这个地球大家园里还有很多国家,各国家之间就应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更要去敬仰国际友人,感激他们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
二、要适时对幼儿进行集体友爱的教育
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是离不开集体生活的,培养幼儿热爱集体,关心伙伴的意识非常重要。要依据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要求,如小班幼儿需要愉悦地在一起,中班幼儿需要知道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大班幼儿则需要懂得帮助自己的同伴,能评价自己的行为。
三、要对幼儿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劳动,劳动创造一切。为此,十分有必要对幼儿进行爱劳动的教育。教育幼儿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者的成果,初步认识劳动者们劳动的社会意义,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此外,我们还要教育幼儿不说谎话,有错误要勇于承认,不把错误推给别人,未经允许不动他人的东西,教育幼儿要诚实,不隐瞒所犯的过错,敢于承认。
幼儿时期受到文明礼貌教育,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幼儿的知识经验少,在幼儿德育中更要重视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对,什么不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向良好的思想品德方向发展。
【关键词】品德教育渗透环境活动家庭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91-0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那么,怎样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真正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呢?
一、有机融合、注重环境的潜移默化效能
一是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以教师的积极性、兴趣性诱发幼儿愉快情绪,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发现、分辨身边世界中的真善美,诅咒、厌恶身边的假恶丑,让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中受到熏陶。
二是创设展示道德美的环境。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品德教育需要布置环境。如:以"我是中国人"主题的爱祖国教育环境,以"谁的小手本领大"为主题的爱劳动教育环境,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爱父母、爱家庭教育环境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重点,幼儿的品德在师生共同布置的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开展"娃娃家"、"图书大家看"等活动,帮助幼儿培养友爱合作、慷慨大方、共同分享等良好品德。
二、有效整合、注重教育教学活动的潜移默化功能
一是在各科领域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抓住各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有机渗透。教唱《毕业歌》时,开展"我要感谢的人"活动,让幼儿表达、交流:"我们就要毕业了,在幼儿园学习的这几年里你最想感谢的是谁呢?你怎样来表示感谢呢?"有的说要感谢老师,有的说要感谢阿姨,有的说要感谢XXX小伙伴,还有的说:我会经常给你打电话的,有的互相抱在了一起。天真稚嫩的话语,留下了他们对老师、阿姨和小朋友的爱。再如:在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之后,开展"扣纽扣、系鞋带、穿衣裤"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己穿鞋系鞋带、穿衣系纽扣、互相帮助等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是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一年四季有不少的节日,可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的感恩教育:教师可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幼儿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妇女们的情感。节日当天,引导小朋友把亲手做的大红花、节日贺卡献给妈妈、老师。还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进行交流。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懂得了尊敬妈妈、奶奶等长辈,知道了感恩。结合"五一"、"十一"、"九九重阳节"等节日,组织幼儿收集、倾听、观看、说唱、表演、绘制、剪贴等,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深化幼儿道德认识和情感。
三是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渗透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应当从情感教育入手,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入园时,启发幼儿"问好"、说"再见"; 盥洗时,提醒幼儿排队不推也不挤、节约用水等,教育幼儿守纪律,讲谦让;进餐时,要求做到碗里、桌上、地上都干净,进行爱惜粮食、不挑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让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与衣服、翻好衣领,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让幼儿轮流做值日生、归类玩具、摆桌椅、整理图书、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进行竞赛性游戏时,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使幼儿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胜利的道理;在玩跳皮筋、跳绳、拍皮球游戏时,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器具;走独木桥有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教师及时而恰当地进行勇敢与尝试教育。
三、双向教育、注重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功效
关键词:幼儿 品德 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17-02
随着计划生育的落实,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有其在经济上的优越性,在品德上却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少孩子是小霸王、小懒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起了孩子的早期教育,甚至胎教。却是关注知识教育的多,关注品德教育的少,而教育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期,因此,注重幼儿的品德教育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1 养成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对夫妇晚年得子,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一天夫妇要出远门,担心孩子饿死,临行前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告诉他想吃的时候就咬一口。可夫妇俩回来时儿子还是饿死了,因为他只知道吃嘴边的饼,却不知把饼转着吃。也许你会笑它的过于夸张和荒诞,可现在有的孩子上大学了,母亲在学校附近租房住,照顾生活起居的事并非没有。
听朋友讲起报纸上刊登的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后到一家知名公司应聘,约好八点钟面试,他八点多到了那里,递上自己的材料后,老总说:“你去左边第二会议室把我放在桌上的黑色公文包拿来。”当时这位研究生觉得我如此优秀的一个人才,还没有面试就对我指手画脚,没听清第几会议室,便又问了一遍,才磨磨蹭蹭地把包拿来。老总说:“面试已经结束,你可以走了。”他为什么没有通过面试呢?第一,迟到,不守时;第二,对方说话时没有仔细倾听;第三,去拿东西时磨磨蹭蹭无效率,且态度不好。此后不久,此应聘生的一位同学(在校成绩平平)来此公司应聘,被录用了,而这位学业优秀的学生去了一家不知名的企业,两个月后他跳楼自杀了。由此可见,良好的品德习惯对人的一生多么重要。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要不了多少天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在很大程度上,与长期形成的习惯有关。
道德习惯在德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过去我们的教育,整天唱高调,说的多,做的少,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抓紧行为习惯的培养,才能使孩子成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可以说德育的中心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它是德育里看得见、摸得着的“质”的指标。
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个名词叫“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这个年龄阶段,再进行这种教育就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生都难以弥补。
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印度狼孩卡玛拉1920年被发现时8岁,人们努力通过教育和训练企图使她恢复“人性”,但至1929年死去,她的智力才能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其根本原因就是错过了关键期。另一个相反的事例是,1972年人们在东南亚大森林里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迷失的日本士兵横井庄一,他远离人类生活了28年,当他获救后,人们只用了82天时间的训练,就使他恢复了人的习惯,一年后还结婚了。虽然他过野人的生活比卡玛拉多20年,但是因为他没有错过受教育的关键期,使对他的教育训练比狼孩容易的多。
那么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呢?一般认为,是幼儿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以前。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毫无道理的。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象一包融化了的铁水,可以浇铸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如冷却的铁水变成了砣,改变就难了。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可塑性强,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
所以,幼儿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是极为重要的。
2 良好品德习惯的内容设置
在对孩子的品德习惯的培养方面,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盲目性太大,今天孩子懒了,进行劳动教育,明天孩子骂人了,进行文明教育,这种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就进行什么教育的方法是错误的,我们应当制定具体的德育计划,使他们便于理解掌握。
思想品德教育,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方面。由于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特征表现的差异,在德育内容方面必须有所区别,但在这种差异之中,共性的心理和行为依然存在。德育内容的设置既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特征表现出的差异,又要注意共性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特征。依赖性和以兴趣为主的求知需求是儿童个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与其心理发展的特征相联系,儿童期个体在认识上的主要形式是领会,因此在内容设置上应具体、细化,便于理解掌握。比如根据小中大班不同年龄的幼儿设置不同的德育内容,同一内容设置难易与深浅不同。例如幼儿园小班(3~4岁)认识国旗,能分辩是不是国旗。幼儿园中班(4~5岁)认识国旗,知道爱护国旗。幼儿园大班(5~6岁)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尊敬国旗、国徽,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
3 养成幼儿良好品德习惯的方法
德育实施的途径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本文着重探讨了幼儿园德育中所利用的教育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利用的教育方法很多,如言教法、身教法、游戏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指导法等,因孩子年龄小,还处在具体形象的感性思维阶段,对枯燥的言教印象不深,也不感兴趣,我们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 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在幼儿园,老师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老师的品质,自觉的道德行为,也会为学生们所效仿,在一定意义上说,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在幼儿园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注意,既使是与其他老师聊天,也有许多小耳朵在听着。今年流行呼拉圈,我们班也有一个,课间老师们便轮流晃,非非的妈妈说,他也跟妈妈要呼拉圈,我们说:“非非真是个爱锻练的好孩子,在家也很爱劳动吧,平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后来非非的妈妈跟我们说,非非进步很大,在家自己洗脸洗手娟,也不让喂饭了。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孩子、老师、家长讲话时,彬彬有礼,经常说请、谢谢、对不起,孩子也会经常说不客气、没关系,老师经常习惯性的将垃圾扔进垃圾箱,学生也不会乱丢垃圾。
3.2 情境教学,趣味学习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道德规范的内化,以及道德行为的训练,其结果是收效甚微得不到学生的认同,这些知识的种子不能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将有关道德培养的内容设计成情景剧,在班上公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 奖惩结合,正负强化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环境优越,什么东西都不稀罕,可他们却对老师奖给的东西很看重,哪怕是一张贴画,一枚瓜子,一片黄瓜,很奇怪是吗?因为得到这些东西意味着老师赞美他欣赏他。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我们为幼儿设立了许多奖项:劳动积极分子奖,文明礼貌奖,乐于助人奖,进步奖,卫生宝宝奖等。每日一评,奖品不多,五花八门,有时是枚瓜子,有时是张帖画,有时是粒爆米花,有时是块饼干,却使幼儿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惩罚的办法很少用,最多是让犯错误的小朋友单独坐在一边反思十分钟,讲一讲自己的反思心得,小朋友称那个位置为反思角。还有一种是自然后果惩罚法,比如有的幼儿知道保护自己的书却喜欢撕别人的书,我们就把他的好书与别人撕坏的书交换,让他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3.4 实践锻炼,养成习惯
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嫌孩子做太麻烦,看他做,你比他做还累人,还不如替他做了省事。还有的是心疼孩子,觉得孩子这么小,怎么能让他做,等他长大了自然什么事都会做了。父母的这种心理,培养了一批小懒虫,为了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我们在大班实行了值日生制度。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周一至周四的卫生由各小组负责,内容包括摆桌椅、擦桌子、扫地、洗勺子,周五的卫生由老师负责。值日生制度实行以后,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主人翁意识也大大增强了,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也爱劳动了。
3.5 故事吸引,提高兴趣
针对幼儿还处于形象具体的感性思维阶段,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真人真事。形象故事,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一次《海洋里的动物》常识课上,我由海洋里动物的多样性讲到这些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由此延伸到我们要保护环境。孩子们都说的很好,什么保护环境美化环境不要污染环境,但似乎都在背台词,明显没有引起他们心灵上的震动与共鸣。我忽然想起前几天报上登的一件事,就对孩子们说:“给你们讲件真事吧,就发生在我们济南动园。”孩子们马上坐正身子望着我。“动物园里的一头鹿突然死了,为什么呢?叔叔阿姨都很奇怪,便把鹿的肚子剖开,又剖开它的胃,在胃里发现满满的全是方便袋、小食品袋、雪糕袋……”孩子们瞪大眼睛望着我,“为什么?”他们没有说话,心中却充满深深的疑惑……这堂课给幼儿的影响是深刻的,使他们暗下决心要做个环保小卫士。
3.6 家园联系,合作教育
曾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回家很累了,但还是端了盆水到婆婆面前说:“妈,你洗脚”,婆婆慈祥地笑了,这场面被几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用他那稚嫩的小手,跌跌撞撞地端了盆水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洗脚”。多感人的场面,这说明教育幼儿不单是幼儿园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教师抓了家庭教育可以得到许多帮手,不抓家庭教育就可能增添许多对手。多与家长沟通,取得教育上的一致,才能真正收到教育的效果。我们设立了家园联系手册,每周五发给家长,周一收回,我们会在家园联系册里写上孩子的近期表现,奖励的、改进的,以及我们近期对孩子教育的主要单元要求,这样我们的教育工作延伸到了家庭,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综合来说,幼儿德育任重道远,高尚的道德同高度的智慧一样,经过缓慢的过程才能达到。我们要耐心地对待儿童经常表现出来的缺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使之习惯成自然,培养出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
参考文献
[1] 仇春霖.德育原理[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7.
[2] 翟树刚,刘保良.思想品德教育[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9.
[3] 任宝祥,张蕃.外国教育家论德育[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8.
[4] 张小永,孙明红.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材料教师用书(小班上、下)[M].明天出版社,2004,12.
一、指导思想幼儿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对幼儿进行初步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教育和训练,是幼儿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我们特制定此计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纲要>>的要求,结合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向幼儿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高我班幼儿的思想素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情况分析1、我班有幼儿38名,整体思想品德状况不理想,主要呈现以下几点: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太差如:有抢玩具现象;上课要插嘴;解小便要吵架,不排队。2、大部分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3、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不足,不会同情、体谅、帮助关心他人。4、不爱惜劳动成果,吃饭掉饭粒,本子随意撕,自来水任其流。5、意志品质不够坚强,做事不认真,没有克服困难的精神。6、文明行为习惯缺乏,没礼貌,不谦让,爱打架,说脏话。
三、措施、内容: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进行纠正、改善,促进幼儿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对此,我们设计以下方案:一常规教育,常抓不懈。1、班级每天进行晨谈,根据周计划、日计划,切实际地开展,充分发挥晨谈的教育作用。2、有重点围绕季节、时事展开、丰富幼儿的知识,指导幼儿了解初浅的德育知识。3、开展系列活动,介绍先进人物如:雷锋,引导幼儿学好样,做个守纪律、好行为的孩子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常规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品德、行为也得到同化。5、有效发挥德育氛围的主渠道教育作用。二学习标准,培养习惯。1、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照本班幼儿水平,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2、学习先进园的德育工作经验,用于实践。3、学习有关文章、理论,对照实践,寻找差距,不断做好本职工作,抓好思品工作。
四、具体工作安排:一月份1、常规教育让幼儿熟悉一日生活常规。稳定情绪,较快地适应学前班生活。2、礼貌教育进行初步的礼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早”“好”“再见”等礼貌用语。二月份1、常规要求:教育幼儿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知道洗手的正确方法。2、组织幼儿春游,进行季节教育,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三月份2、进行爱集体守纪律教育。3、学习自己整理玩具,整理书包。四月份2、培养爱父母的情感。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鼓励幼儿大胆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五月份2、进行总结。六月份1、常规教育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上课不插嘴,积极举手回答问题。2、毕业典礼。培养孩子对老师的情感,知道要毕业了,离开幼儿园,离开老师,心里会很难过。3、进行总结。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57-1一个“有礼貌、懂谦让、团结友爱”的孩子,相信大家都喜欢。我这里所指的“品德”着眼在小班孩子的教育上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同情等。
孔子曾告诫人们:“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现代的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早期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3岁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此期间,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出现的某些障碍未能及时得到妥善的消除等原因,幼儿会表现出一些品德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那么怎样对待这种情况呢?
一、幼儿执拗纠正的方法
幼儿执拗的表现是成人不顺从他的意愿就发脾气,即当幼儿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便出现执拗。造成幼儿执拗的原因大多是在家庭中家长对幼儿的放纵、娇惯所致;有的是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自己的要求经常得不到满足,幼儿便以执拗来反抗,发泄不满;还有的是因为身体不适、疾病潜伏也易使幼儿执拗发脾气。像小周言就是比较“执拗”的,我们这俗称“犟”。
小班幼儿自制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时就会出现哭闹等执拗现象,针对幼儿气质性格及对事物的理解力不同,纠正执拗的方法也不同:
1.转换方式,满足要求。如小班幼儿刚刚入幼儿园的时候,会出现不让父母离开、哭闹不休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答应幼儿让其妈妈或爸爸把他送到小椅子旁边,幼儿坐好了,妈妈或爸爸再走。教师要及时地给幼儿一些新奇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想和妈妈或爸爸多待一会儿的愿望,同时也被玩具所吸引,于是终止了执拗。
2.冷却情绪。当幼儿执拗发生后,教师不要对他过度的注意,既不必劝说也不要指责,教师去做自己的事情,给幼儿造成一个没有人注意的感觉,幼儿看达不到目的,往往就会出现情绪缓解。如小一班候锐小朋友和同伴抢玩具,自己赌气到门口的小椅子上坐着,嘴里嘟囔着:“我不玩玩具了”。老师怎么劝说也不行,这时候教师不再劝说也不再指责,到一边忙自己的事去了(实际上一直在观察着他的变化)过了一会儿,候锐开始东张西望了,于是教师及时地走过去,问他是否要到小朋友中间去,侯瑞爽快地答应了。
教师要注意,此方法适用于性格外向的幼儿,且“不理”的时间不宜过长。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
3.其他原因。小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有的时候身体不舒服,可是不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这也是造成幼儿执拗的原因之一。另外小班幼儿年龄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要面子,有自尊心,教师要注意不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如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批评、指责他或者当着他的面向别人说他的短处等,这种情况下的幼儿也可能发生执拗。
因此,只要用一颗爱孩子的心,去关心、爱护幼儿,对幼儿的合理要求予以满足,注意正确引导,幼儿的身体健康、情绪愉快,是很少发生执拗行为的。如有发生,不可大惊小怪,只要及时弄清原因,对症下药,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二、打人等过激行为的矫正
小班的幼儿道德品质处在初步形成的阶段,控制力较差,语言发展迟于动作的发展,因此,和小伙伴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抢东西、打人、抓人之类的侵犯行为。但只要及时正面强化友爱教育,及时制止幼儿的这种无意性攻击,侵犯行为是不难矫正的。具体做法如下:
1.要使有此行为的幼儿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幼儿打了人,要及时批评指正,不能让他有别的收获。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对老师、同伴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爱心。
2.避免幼儿有模仿侵犯行为的范例。如教师不能动手打幼儿或吓唬幼儿:“不听话打你”。同时教师要教育幼儿打人、骂人是错误的,并要求幼儿犯错误后自己去道歉。
我国幼儿教育界关于幼儿德育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有共识的观点认为:幼儿德育是培养幼儿德行、品德的教育,是成人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以促进幼儿品德自主建构的教育。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情感教育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关于“渗透”一词,《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就是要使品德教育进入到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
1.游戏活动中缺乏品德教育的渗透
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学派认为,儿童是他自己道德的建构者,儿童的品德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品德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儿童的品德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建构而发展起来的。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幼儿园大多数游戏活动,教师是主导者、指挥者,在游戏目标的制定、游戏组织过程和游戏组织形式的确定方面,缺少儿童主体性的发挥。杜威说过:“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强迫它喝水。”儿童也是如此,我们要把一些道德认识有意识地灌输给儿童,但是我们不能强迫儿童去执行。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娃娃家”中,儿童在分配角色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明明想扮演爸爸,浩浩也想扮演爸爸,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不休的时候,老师说:“好了,不要吵了,浩浩扮演爸爸。”明明听完老师的话不情愿地嘟起了小嘴。这个案例中的教师只是采取了强制性的手段,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分配角色,而没有教会儿童谦让、懂得分享,缺少了对儿童品德教育的渗透。
2.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发展、获得知识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多数教师忽略了这一点。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上,有的教师重视认知、技能目标而忽视了情感道德目标。例如小班活动“小兔子捉迷藏”的活动目标是: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学习蹦跳,并能按照音乐节奏和情节进行表演。活动目标只是突出了儿童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儿童团结、协作等品质的培养。其次,在活动过程中,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也缺少关注。同样是在“小兔子捉迷藏”教学活动中,军军在跑的途中把琪琪撞倒了,军军不但没道歉,反而嘲笑琪琪跑得慢,琪琪委屈地哭了。此时老师怒斥军军:“军军,你怎么这么没礼貌,下次再这样就别玩了!”,说完之后又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活动继续进行。当儿童发生口角和争执时是品德教育渗透的良好机会,但是案例中的教师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忽视了儿童的品德教育。教师应该重视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对儿童进行教育,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受谦让、分享、团结、协作的意义。
3.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疏漏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品德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在现实中,幼儿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关注较少。早晨儿童入园时的一句简单问候,自由活动时的一句礼貌用语,用餐时的良好习惯等都是儿童良好品德的表现,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教育。儿童生活无小事,任何一件小事对儿童来说都是一次教育的契机,都会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儿童的品德教育不是以老师为主体的强加的渗透,而是以幼儿为主体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使幼儿知行统一
儿童通过游戏活动探究世界、认识社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年龄小,获得知识较少,品德认识尚浅,游戏是儿童获得品德认识、体验品德行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品德教育的渗透,从目标、内容到游戏过程要渗透有关品德教育的要素。要引导儿童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协作、诚实公正、遵守规则,学会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该做的,哪些又是不该做的,学会分享、学会谦让。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说“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当幼儿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时,要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跌倒了,乐乐把我扶起来我觉得不那么疼了。”有的说:“我的玩具丢了,欣欣帮我找到了,我很高兴。”让幼儿感受合作互助的快乐,渐渐地形成自觉的行为。对于那些不懂礼貌、抢别人玩具的小朋友也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强化儿童的品德认识。
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感
儿童认知的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是在与外界积极的、主动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认知能力、完成认知建构的。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发展都是需要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儿童掌握知识、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品德教育的渗透。要达到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中班活动《拔萝卜》中,教师让儿童充分体验到团结协作的快乐,感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帮助别人既能让别人高兴,同样也能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在大班《认识家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幼儿园在哪里,幼儿园里有什么,有哪些特点;其次让幼儿了解所生活的城市及各行各业的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等,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幼儿园可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节日活动,抓住一切教育时机培养儿童诚实善良、勤劳俭朴、勇敢坚强等道德品质。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幼儿园日常生活是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小事,随时随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早晨入园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礼貌问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自由活动时,让幼儿学会谦让、互助,不争夺,不独占玩具和图书,关心小朋友,愿意帮助同伴做事,能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用餐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不抢夺别人的东西,吃饭时候不大声说话;午睡时,不打扰别人休息,别人休息的时候要轻轻走路等。儿童品德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环境的作用和熏陶。
关键词:品德教育 幼儿品德培养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心理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也就是说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及早被重视。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要遵循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规律
幼儿年龄小,在进行抽象的道德概念教育时,要与具体形象相结合,要在适应的情景中进行。在情境中进行教育,就是教育者利用或设置某种特定的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并以这种情境作为教育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对孩子的礼貌教育,除了我们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形式外,在每天接送幼儿时,教师主动说“请、谢谢、别客气、您早、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每天的重复训练中感染幼儿,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以具体的指导,使之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品德。在日常现实情境中,教师引导幼儿做一些关心他人的事,帮助朋友穿衣裤、系鞋带、扣纽扣、叠被子等。通过自我服务,如擦桌椅、种植等活动,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爱劳动的好品质。
二、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该以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逐步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如看见有小朋友摔倒了,要把小朋友扶起来;喝水时小朋友们要排好队,不能推,不能挤;玩玩具时不能乱扔玩具,不能用玩具砸别的小朋友;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归还;游戏、学习时要学会和别的小朋友合作等等。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抓住时机随机进行教育,又要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
三、通过训练与练习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
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着重加强道德行动的训练。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行动举止来表现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幼儿抓起。幼儿要从小养成生活习惯、公共场所守秩序的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的习惯等。
道德行为习惯 ,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稳定的道德行动习惯。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培养幼儿劳动观念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在班里活动时爱护桌椅、玩具、图书等,启发幼儿与玩具、图书交朋友,比比看谁做得最棒。在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看见地上有碎纸片和果皮时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内;看到花园里的花该浇水时,主动给花浇水,在劳动中逐渐培养幼儿的义务感、责任感以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下去有了一定的实际经验和必要的劳动技能时,幼儿就会树立起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在品德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家庭的作用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除了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外,他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品德起步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就训练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就能使孩子在以后日常的行为表现中逐渐对道德认识,并能对道德情感进行深化吸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对一个人会产生终生的影响。父母在家庭中要有意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只要没有危险就应放手让幼儿去实践,还要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不过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父母不能因此就对孩子训斥,或者动手,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相反地要多鼓励和进行耐心教育,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一步步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在繁杂的家务劳动中,有孩子的一份贡献,他就感到非常自豪。第一次做某件事感到很新鲜,例如叫孩子到楼下奶箱中取奶,他很快就会拿回来,并且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如果要他每天去做这件事,那么愉快的心情就会逐渐淡漠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需要及时鼓励,坚持不懈,使幼儿的优秀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巩固。
总之,及早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同情体贴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热心地帮助人,不轻易打扰别人等是培养文明行为和大公无私精神的基础,也是奠定良好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胡金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价值与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10(7).
[2]张文芳.幼儿园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