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6 16:41: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设立多元考核主体,确保考核的公正、公开、透明
针对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单一政绩考核主体产生的封闭式的“官考官”的考核机制,应该设立多元考核主体,破除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的执行者虚位困局,实行上级组织、民众和中介机构这三个考核主体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进行考核。上级组织在考核政绩的过程中,要使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要将静态考核和动态考核相结合。静态考核主要是指年终考核,这种考核无法反映党政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动态考核是指跟踪式和阶段式的考核,这种考核方法虽然实行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可以弥补年终考核的不足。静态考核和动态考核的统一,可以更加全面、合理、公平地反映出党政领导干部所创造的政绩。
上级组织不是评价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唯一权威,应该在自身考核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民众参政、议政的意愿和权利,为民众提供考核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机会和条件。人民群众与上级组织、广大干部对被考核对象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他们与被考核的领导干部之间往往很少存在私利纠葛、派系纽带、情感倾向等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收入有没有增加、就业选择是否宽泛、社会治安是否良好、住房上学看病是否有所保障等问题。如果这些方面能够令群众满意,那么他们对创造这些隐性政绩的党政领导干部的评价就会高。相反,那些严重,不注重深入基层掌握真实情况,工作缺乏科学依据,作风飘忽浮夸,不能勇于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干部,自然就不会被认可。将民众纳入政绩考核的主体,可以有效地遏制、弄虚作假。
将中介机构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体之一,是指中介机构秉承公正、公平、严谨、专业的宗旨,使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进行认真、规范的审查和检测。比如专业的审计人员通过标准化的审计方法对下级官员做的汇报、报表等进行严格的审核等。中介机构与政绩的创造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与上级组织和民众两个考核主体比较而言,身份更加简单,方法更加科学,态度更加端正,考核结果也更具有可信性。
二、健全考核内容,完善全面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考核评价标准是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对整个政绩考核工作至关重要。应当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按照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权责统一的原则设置考核内容和标准,使之综合反映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情况,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经济建设包括: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人均经济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经济发展速度应该和发展质量、人均经济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成正比关系。社会发展包括:人口素质和计划生育状况、社会稳定和治安状况、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公民道德水平、思想政治觉悟两个方面。政绩考核时,应该将公民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
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根据区域特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更要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统一化、规范化。将二者有机结合,在统一规范的政绩考核体系中,赋予不同地区政绩评价指标不同的权重结构和工作侧重点,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条件下的政绩,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建立政绩成本的科学分析机制
对政绩成本进行分析,是指不仅要看取得的政绩,而且要看创造政绩的目的和为谁创造政绩,并对为取得政绩所付出的投入和代价进行计量和对比,切实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不计成本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第一是政绩的经济成本。政绩的经济成本应该和取得的政绩成反比例关系,这样才能促使党政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减少经济成本的付出,避免铺张浪费,遏制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不计当地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片面追求工程的浩大,严重损害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行为。
第二是社会成本。看待所取得的政绩,不但要看它所付出的经济成本,还要看它能带来多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经济或者社会效益小,即使花费的不多,成本也是巨大的。这里我们应该遵循效益优先原则,通过效益看成本。那些不能发挥较大效益的工程和项目应该被否决掉。
第三是资源和环境成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只有将资源和环境纳入政绩成本分析中,才能促使党政领导干部对资源和环境负责,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四是民生成本。有些党政领导干部完全忽视人民的生活状况、社会治安状况、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状况、老年人社会保障状况等,因为这些民生问题完全可以隐藏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都被优先用于可以明显体现政绩的工程。将民生成本引入政绩成本的分析之中,可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整体进步。
在校企合作体制下,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能不能实现高效合作,通过合作办学从而达到为教育教学的提升服务;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有所加重的情况下,能否起到“中流砥柱”作用,贯彻落实相关体制,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对接至关重要。相应而来的对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应做出调整,在校企合作体制下执行一种更为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一、校企合作体制与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工作职能对接
(一)校企合作体制
校企合作体制是校企合作的组织架构和运行制度。校企合作体制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及相应组织体系,以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构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框架,如职教集团。二是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通过契约形式建立一种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如大学科技园。三是以资源链方式实现组织功能,组织化运作与市场化运作互为补充,探索定单培养、培训连锁超市、教学工厂等组织载体模式。四是行业主导。中小企业居多的行业,单个企业不具备单独与学校合作的条件时,由行业部门或行业组织出面牵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可进行合作研发、信息交流和疑难咨询、人才培训、委托开发、共同组织重大项目的招标和重大技术的引进以及技术转让。校企合作体制下,企业和学校的分工和起到作用如下表:
(二)校企合作体制下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工作职能的对接
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根据岗位设置一般分为七类:校机关党群部门、校机关行政部门、教学行政工作、保障部门(如后勤、离退休工作处等)、教辅部门(如电教中心、图书馆等)、附属单位(如附属学校、学报编辑部门校企等),每一类再分正职、副职等。
在校企合作体制下,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应该适应体制变化,在原有岗位工作职责基础上,增加校企合作这一岗位职责,成为贯彻执行校企合作体制的中坚力量,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校企合作。
二、传统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机制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重在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机理即相互关系。传统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以岗位分析为起点,绩效考核为中心,薪酬分配为结果的考核机制,而考核方法主要是个人述职、民主测评(包括师生员工的民主测评)、领导和部门评价等定性考核评价。
测评由共性和个性评价指标构成:
共性评价指标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类别设置测评内容和评价要点。德,主要从党性修养、理论素养、大局意识、坚持原则、道德品质等方面评价干部;能,主要从政策水平、组织协调、业务能力等方面评价干部;勤,主要从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评价干部;绩,主要从履行职责成效、解决复杂问题以及基础工作等方面评价干部;廉,主要从廉洁自律方面评价干部。
个性评价指标,立足于注重不同岗位工作的差异性,主要针对“绩”方面,如高校的党务、行政,以及具体分工细化的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等各岗位的职责不同,应该用不同的标准考评不同岗位的干部。实行个性评价指标考核,其前提必须核定不同岗位的工作量,对干部实行目标管理。以事业发展规划或当年的党政工作计划为基础,制定中层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目标,工作目标可以包括核心工作目标、常规工作目标、岗位工作目标、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等。考核时,依据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干部进行定量评价。
三、校企合作体制下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设计
党的十报告强调,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这对加强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完善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一)设计原则
1.坚持传统考核评价机制并有所改进。
仍然采取普遍考核与个性考核相结合,强化“合作”考核操作,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
2.突出合作中心主线,使考核导向更加鲜明。
加强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应当围绕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这一中心,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助推器作用,科学设置中层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品行指标塑造干部成为合作代言人,以教育发展指标引导干部成为合作发展人,以能力指标促使干部成为合作干事人,最大限度激发干部内动力、形成有效促进科学发展合力,引领干部在发展中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
3.创新“合作”内容设置,使考核内容更加全面。
对机关职能部门中层领导干部的考核:主要侧重于“德能勤绩廉”和“校企合作”服务,应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考核衡量的主要标准,主要考核其发挥职能作用,制定政策措施,加强综合协调等情况。
对二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的考核:主要侧重于二级单位“校企合作”科学发展的绩效与贯彻学校主要政策的执行能力。
对中层正职领导干部考核:重点考核其领导“校企合作”科学发展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道德修养和清正廉洁等情况。
对中层副职领导干部考核:重点考核其“校企合作”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执行能力、效能提升、履行岗位职责和廉洁自律等情况。
(二)中层领导干部具体岗位职责与考评内容设计
对于高校党群和行政部门的考评内容,可以参考其是否进行了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出台专门制度,引导和激励教职员工主动同企业合作,珍惜和爱护教职员工开展校企合作的热情,对承担技术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校企合作工作的教职员工,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物质奖励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对于教学系部及教学管理部门的考评内容,可以参考其是否在课程开发方面、双师型培训方面进行对接,同时在教材建设方面也应该针对企业发展方向进行相应调整。在这些方面学校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去除传统教育的单纯书本式教育。以便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整体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研究制定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有关政策,指导学校各专业开展工作。
对于人事部门的考评内容,可以参考其是否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协调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作,构建校企互利双赢的人力资源互动机制,制定一系列校企合作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组织第三方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校企合作水平进行评估。
对于招生就业部门的考评内容,可以参考其是否同合作企业相协调,使招生就业工作有更强指向性。
对于科研部门的考评内容,可以参考其是否推动了校企培训、咨询、技术合作、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机制的建立。
对于财务部门的考评内容,可以参考其是否开拓办学资金渠道,管理资金,出台激励政策,吸引企业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
对于后勤部门的考评内容,可以参考其是否整合了行业与企业资源,协调校企双方需求及利益,制定了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运行等合作事务的有关政策。
对于学生工作部门的考评内容,可以参考其是否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贯彻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学习目的,以及在企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理念。对在企业合作实习中的学生表现进行相应评估,制定奖惩措施。
(三)考评方法设计
【关键词】 党政干部 绩效考核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1 国内绩效考核研究发展
中国的人事考核制度源远流长,在西周时期官吏考核就己初步形成雏形,其考核标准近似于如今的德、能、勤、绩、廉。人事考核制度在秦汉时期称为考课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激励约束官员,并将考课等级作为官吏任免和升降的依据。在隋唐时期,大小官员的考核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明朝的考核制度分为“考察”和“考满”。而在清代对京官的考核则分称职、勤职、供职三个等次,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官员奖惩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可以看出在中国历代王朝都相当重视对官吏工作的考核,历朝历代把德才、政绩、清政廉洁等方面作为挑选提拔官员的标准,各官吏官职的上升或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考核的等次决定。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召开以来,我国各地兴起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这一体系的研究,特别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实绩工作考核、政绩考核方面以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作了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
2 我国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标准不够细分
在党政干部的考核中,测评表格一般就只是对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定性评价,从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这四个标准中给出相应的选择。由于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不同领导职务的具体考察标准,所以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中,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考察实际上均以“德、能、勤、绩、廉”这五项标准为选拔的依据。这些标准太过抽象化、定性化,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定量内容,而且在具体考核中没有对不同职务不同岗位的考核对象加以区分,全都以同一标准来考核衡量,不利于在实际考核工作中的操作。
2.2 考核方法不够进步
目前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普遍以下两种方法,即年度考核法和任前考核法,却忽略了对平时工作实绩考核,而平时的工作绩效恰恰是考核干部真实水平的关键指标。考核过程中一般采用听述职报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这“四步曲”进行,而且对于民主测评与个别谈话这两关被考核对象往往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导致考察者所了解的事情多是表面情况,是被考核者愿意被你看到了解的地方,所以考核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优点多,缺点少。
2.3 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在考核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重视经济的、物质的、有产值等一些具体量化的指标,只要“有据可查、有物可考”就可以了,严重忽略了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群众组织建设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导致了考核工作不完善。
2.4 考评成绩公开机制不健全
信息流通的闭塞与信息公开服务的不健全是我国政府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于政府机关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相关数据资料的公开更是慎之又慎,广大的公众从零星的信息中根本无法得到真正的东西,公众们所看到的只是政府能够且希望他们看到的。正是因为这样,党政干部的考核无法从根本上做到合理、公平、公正。
3 我国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具体应对策略
3.1 深入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的理论研究,建设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现阶段,我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还很不完善。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具有普适性、全局性。具体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施政者能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统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条件。首先,应具有成本意识。即应把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环境成本、机会成本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其次,要使指标权重科学化、精确化。学会综合运用各类评价尺度,从而使目标责任完成度具化为数值形态,。三要突出设置考评指标的科学原则。指标体系要按层次分类别细化,重点指标突出设置。
3.2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准确、及时、规范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信息系统
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信息的收集是否准确、及时、充分,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估指标的可测量性高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工作有了更多的有效手段。应从信息流与信息库两个方面入手,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保障绩效考核信息流。一是保障信息流的通畅。建设畅通的信息收集渠道,建立相关制度,使来自群众、各部门、领导的评价信息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二是扩展信息流的渠道。建立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信息数据库。依托大组工网、政务网等现代信息网络,将基层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情况录入数据库,通过设定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为考核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3 搭建公众参与、评议、监督平台,扩大绩效考评主体范围
如何评价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实际效果,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对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应不断拓宽公众参与考评的渠道,搭建广阔平台吸纳公众参与、评议和监督,实现多元化的绩效评估考核。除让公众参与考评外,还可以邀请民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多种类型的人员参加,努力扩大评估考核主体范围。绩效评估过程中应逐步形成反馈整改机制,对群众反映大、社会呼声高的问题进行限时整改或解释工作,保证绩效评估结果发挥积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改进,而且大大提高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的效益,进而提升了政府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刘旭涛.清华大学管理研修课程――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R].
[2]袁娟.日本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0月.
[3]王登峰,崔红.中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结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1):14-19.
一、加强机制建设,严格干部管理。
几年来,我局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入手,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构建竞争型的工作环境,先后探索、引入了三个机制,着力提升队伍建设的源动力。
一是竞争机制。xx年,为了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竞争环境,我局首次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聘任制,原创:对全局中层职务岗位实行了竞争上岗,到目前,已先后进行4次,在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中,局党委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制定了严密的工作程序,坚持任人唯贤,对有能力、群众公认的干部,坚决予以提拔使用;对能力差、工作责任心不强、群众公认度低的,坚决撤换,不论资排辈。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实施,有效地解决过去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变过去的组织上要为我要干,并使一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中层岗位,优化了中层干部的人员结构。
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局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由xx年的47岁下降到现在的3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由原来的56%,上升到96%;通过几年的竞争上岗,中层干部中已普遍树立了平和“下岗”的意识,营造了择优汰劣、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
二是交流机制。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在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同时,我局针对干部管理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用人不活、流动不快的问题,采取局所联动、城乡联动、优化组合的干部交流机制,在一般干部中实行了双向选择。在一般干部双向选择中,坚持按级负责的原则,由科、所长决定聘用一般干部人选,局领导不出面干涉,同时规定在双向选择中每个单位的人员交流比例不小于10%,凡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满6年的必须交流;对在双向选择中未被聘用的落聘人员,按待聘处理,并加大了对待岗人员惩处的力度,即:待岗人员在待岗期间不享受任何奖金,职务、级别两项工资发70%,若一年期满仍未被聘用的将按规定予以辞退。
双向选择聘用制实施后,广大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普遍增强,过去那种大事不犯,小事不断的人少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少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激励机制。几年来,我局逐步建立了一套干部考核奖励机制。每年年初分局对各科(室)和工商所提出工作目标,并制订岗位目标责任制。各科(室)所都对任务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特别是去年工商所对内部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实行责任片区管理模式,并健立了任务目标分解到组、分解到人,考核到组、考到人的管理机制,加强日常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评先挂钩,努力从机制上解决原来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以达到奖勤罚懒的目的。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
近年来,我局在严格执行国家局“六项禁令”、省局“二十条规定”等制度的基础上,从修定和完善制度入手,通过制度来规范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1、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先后制定、完善了干部岗位聘任、岗位目标责任、请销假、车辆管理、学习、会议、首问责任、政务承诺等21项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2、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负的责任,年初逐级签订廉政责任书,每月进行一次党风廉政教育,每年召开一次科所长述廉会,有效地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促进干部作风建设和工商管理职能到位。3、推行未位警示制。为了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xx年,我局按照杭州市工商局的统一部署,在全局公务员中推行了未位警示制,把未位警示制与责任目标考核、公务员年度考核结合起来,通过日常考核、半年、年度考核,按照一定的程序,在全局公务员中产生1—3名未位;对分局未位我们认真做好教育和惩戒工作,一是进行为期1周的培训。二是考核奖减半发给。三是指定专人帮教。未位警示的实行,在干部中引起了较大的震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完善督查机制。一是实现督查体制的网络化。分局、所两级向社会各界聘请了富有经验、责任心强的义务监督员50余人,同时在系统内部建立纪律作风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明查暗访。形成了局所联动,内查外督的强有力督查网络。二是实现督查工作的制度化。建立了督查工作定期汇报分析制度、督查情况通报制度、监督员会议制度、明查暗访制度,以制度促行督查工作的落实。三是实现督查工作的经常化。原创: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既是各项措施和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可靠保证,又是促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有效措施。分局在督查工作经常化上做到了三个结合:综合督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定期督查与随机督查相结合;内部督查和外部督查相结合。
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有效地规范了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转变了干部队伍的作风,为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科学考核,规范评价机制。
几年来,我局在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每年结合公务员年度考核、未位警示制和责任目标考核,按照客观、公正、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把民主测评、业务工作、自身建设作为干部个人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考核总分为100分,采取加分制和累计扣分制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其中民主测评占20分、业务工作40分、自身建设40分。民主测评,以局机关、工商所为单位,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干部之间的民主测评,按比例计算测评分数;业务工作,由各所根据年初制定的责任片区考核内容,年底组织考核,根据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考核到片区或个人的,按片区或个人的考核结果),按比例计算分数。干部自身建设,分参加学习、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三个方面,由局机关职能科室和各所平时掌握,每半年和年底进行一次汇总。综合三项分数,计算个人得分。个人得分,与奖金挂钩,与评选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挂钩,与未位警示挂钩。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中层干部 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岳文喜(1962- ),男,四川都江堰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邓勇(1965- ),男,四川安岳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管理中心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张健(1967- ),男,河南鹿邑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四川 都江堰 61183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38-02
学校组织是一个有机系统,就管理而言,学校组织有着十分明显的科层特性,存在权力等级体系,即存在着决策层、中间管理与执行层、具体执行层等。在学校组织中,中间管理层是联接决策层和具体执行层的桥梁和纽带,相对于决策层,它是执行层;而相对于具体执行层,它又是领导层和管理层,起着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作用,其地位异常重要。
一、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的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是指位于高职院校学校领导层与基层单位之间的教学、科研、后勤、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及附属单位的负责人。具体说来,可对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队伍做如下角色定位:
1.处于中间层的位置。中间层就意味着连接上层与下层,传递和反馈信息与情报,需要很强的协调沟通能力,需要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上有学校领导,下有普通教职员工,处于上与下的结合点上,是学院政令畅通的中枢,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层干部既要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又要指导本部门员工开展工作,是完成学院各项工作任务的基层指挥员,具有骨干作用,同时又是学院具体工作的带头人,具有模范表率作用。
2.处于执行层的位置。中层干部是学校决策的贯彻和执行者,学院领导班子层面所做出的任何决策,都需要通过中层干部去贯彻和具体落实。学校决策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中层干部的具体执行和实施。
3.处于中坚力量的位置。经过精心、严格选拔产生的中层干部队伍,整体上综合素质比较高,能力水平比较强,是学院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代表着学院的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是学院发展的中流砥柱。
4.处于参谋助手的位置。中层干部不仅要做到上情下达,更要研究分析所管部门工作和教职工队伍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为领导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二、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四川一些高职院校的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调研,发现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建章立制,扎实推进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抓好选拔配备工作,优化干部队伍学历、年龄、专业、性别结构,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但通过调研也发现,目前四川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不少高职院校的中层机构设置不太合理,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导致学校管理的整体效益难以发挥;二是不少中专升格的高职学院,由于思维惯性的影响,在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考核和监督等方面还与高职院校发展不相适应;三是很多高职院校都未能很好实现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有机统一,出现一些中层干部只对上级领导负责而不对群众负责的现象;四是未能很好实现教育培训与干部考察选拔任用的有机统一,出现重使用轻培养现象;五是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存在考核主体不完备,考核指标细化不够,方式单一等现象;六是未能有效地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监督管理,出现监督软弱无力、特别是群众监督流于形式等现象。
就中层干部个人而言,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政策理解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把握国家、地方及学院的相关政策,导致政策的贯彻执行出现偏差;有些人组织管理和指挥协调能力不足,专业知识更新不够,往往凭经验办事;有些人缺乏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工作墨守成规,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缺乏执行力;有些人缺乏责任心,对工作斤斤计较,严重影响学院整体管理效益的发挥。
三、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改进策略
面对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加以改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使高职院校自身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在于科学地发展,要求从机构设置、干部选聘、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都突出科学发展的要义。
1.科学设置中层机构,明晰职责,精简高效。高职院校中层机构的设置,必须结合国家政策和学院实际,科学论证,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反复论证,合理设置中层部门,明确界定各部门权力、职能、责任范围,使职、权、责统一,有效避免因职责交叉而出现的相互推诿。同时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定编定岗定职定责,使责权利统一。
2.健全中层干部竞聘制度,民主平等,公开公正。首先,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中层干部竞聘制度、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中层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中层干部试用制度等制度。同时,建立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干部推荐责任追究制、干部考察评价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配套的问责制度。
其次,坚持个人自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完善民主测评制度。利用学校网站、校务公开栏、会议等及时中层干部竞聘公告,让广大教职工充分了解竞聘岗位职责、条件等,鼓励教职工积极自荐,组织群众认真推荐。推荐、测评应考虑对干部的知情度和关联度,科学合理地确定推荐和测评的人员范围,既扩大参与面,又体现代表性。
最后,建立健全中层干部考察和试用机制。综合采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情况。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工特别是一线教师的意见,在一定范围内可动员校内各方面人员参与,多角度获取真实信息,减少用人上的失误。同时,要增加干部任用的透明度,坚持任前公示制和试用制。
3.抓好中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素质,提高能力。首先,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在干部的配备和后备建设上,不能搞年龄至上,一味强调年轻化,要做好老、中、青的结合,要根据高职院校管理的实际,合理构建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等,科学制订后备干部培养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地把后备干部安排到一定层次岗位上锻炼,并适时选派干部外出挂职锻炼,以开阔视野,增长管理才干。
其次,做好中层干部岗前教育培训。制订和完善中层干部岗前培训制度,加强对新任中层干部的岗前教育。培训的重点应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领导与管理理念的学习上,通过培训使其明确作为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道德、纪律等方面的素质,树立和强化其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最后,建立中层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定期轮训制度。通过中心组有系统地进行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管理知识与能力等的学习,提高中层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组织人事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干部培训工作计划,组织中层干部进行在职或脱产轮训,保证每年对中层干部轮训一遍。
4.创新中层干部考核评价方法,方式多元,科学有效。首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要求,提炼出易于评价的核心指标,使之科学客观、易于操作。在实绩分析操作方法上,将能量化的指标作综合统计分析,形成比较规范的评价意见;将难以量化的整合到民意调查中进行,通过群众满意度来检验。在实绩分析结果运用上,既重统计数据,又重群众评价;既重当前成果,又重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
其次,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对中层干部实行动态考核,把平时考核、定期考核、目标考核结合起来,既关注目标完成情况,又进行必要的阶段性检查,同时注意整个过程的监控,把中层干部依据考核结果分成优秀干部、合格干部、试用干部,并实行动态转换,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退。
再次,积极探索实行中层干部轮岗考核。为培养干部的综合能力和胜任多岗位及驾驭全局的能力,同时也为了预防腐败的滋生,对中层干部职位实行轮换制和严格的任期制。每次有1/3左右的职位实行轮岗,包括跨处、室,跨系、部之间中层干部职位的平职交流。通过构筑轮岗交流的平台,在较大范围、较高层次上整合优质干部资源。
最后,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为保障群众在干部任用与考核中的参与权、监督权,使干部真正对群众负责,就必须加大群众评价在干部考评体系中的比重。通过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等多方式、多途径,全面掌握干部考评信息,并采取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
5.完善中层干部监督制约机制,民主透明,有效制衡。首先,强化中层干部的自我监督意识。中层干部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监督的自觉性和自我监督的意识。
其次,完善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对中层干部的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及审计部门对中层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监察与审计责任,坚持对中层干部的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坚持离任审计制度。
再次,健全中层干部民主评议制度。通过民主评议会、党风廉政建设会、教代会等形式来强化民主监督机制。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检查中层干部党风廉政情况和为教职工服务等情况;通过教代会和有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会,对中层干部的思想道德及管理工作作出评议,并提出建议意见,以督促中层干部改进工作。
最后,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积极探索群众监督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积极推进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选择和任用干部的依据。建立干部工作成绩的好坏不仅依赖于领导和上级机关的认定,同时依赖于群众评判的干部任用和评价机制,避免有些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舒心”的现象;发挥“群众信箱”的作用,设立干部廉洁自律举报电话,专人负责接待受理群众反映的干部问题,拓宽群众的监督渠道。
总之,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关乎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大局,一定要做好中层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培训提高、考核评价、监督制约等工作,营造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的浓厚氛围,建设一支适应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中层干部队伍,推动高职教育的不断进步和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柏苓,高俊东,马国兴.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
[2]孙静华.五年制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2).
[3]夏慧.对加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
【关键词】铁路系统 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安全绩效管理
如何确保路局、路局党委各项部署得到全面落实,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驾驭安全能力和水平,保证运输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成为摆在铁路基层站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侯马北工务段(以下简称“我段”)借鉴路局领导干部安全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在全段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力实施运用安全绩效考核管理,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夯实了安全管理基础。
一、基层站段推行安全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中推行安全绩效管理是铁路站段实施安全管理的新载体,是发现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漏洞,有效改进和提升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全年各项安全目标的新举措,因此,推行安全绩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自2013年4月,按照路局的安排部署,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引入安全绩效管理以来,通过大半年的工作实践,安全绩效管理不仅激发干部的能动作用,提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效能,而且有力促进了基础管理、业务培训、队伍建设等工作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绩效管理在安全中的导向、监管、激励作用。
二、安全绩效管理基本内容和做法
制定安全绩效管理目标计划。一是立足实际,做好绩效管理引入前的准备工作。在实施绩效管理前,我段通过会议、网络、培训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树立起新的绩效管理理念,全面掌握绩效管理的内涵、流程、方法,并使不同层次的人员熟知自身的角色定位,逐步使其理解、接受、并积极主动参与绩效管理。二是层层分解,逐级完善岗位责任。按专业、分科室、车间对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流程进行了优化,制定完善了不同层级的岗位管理工作标准,为绩效目标的设定及量化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深入分析,科学界定绩效管理办法。在制定中,我段广泛征求科室、车间层级的意见,深入分析,充分吸取建议,制定了机关按专业和综合分类以及按照科室、车间中层正职、副职、一般干部职务不同的各层级量化指标,做到了人人头上有指标;同时,将定量和定性的指标相结合,确定了各部门、各职位的《安全问题通知书》发放指标,明确制定了配套的考核体系,最终形成了适合我段安全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
落实安全绩效考核评价。再好的办法,没有考核,难以保证管理效果,我段以考核促管理,按照制定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坚持客观公正、公开、差异的原则,以月、季、年为时间单位,定期进行绩效考核。此过程中我段注意纠正克服以下几种观念和问题。一是注意纠正考核认知上错误。由于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人员的绩效意识淡薄,对新的管理思想一时难以接受,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给干部“穿小鞋”,干部抵触情绪较大,容易使绩效管理实施效果不明显。我段采取会议、下现场宣讲政策,形势等,提升人员认知度,主动参与绩效管理。二是注意纠正绩效管理是人事部门事的理念。个别科室错误认为绩效管理是人事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其实,安全绩效管理是各科室、车间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存在于各个管理层级之间,每月站段领导、科室、车间管理者要对分管干部绩效进行评价、审核,对科室人员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纠正指导,是共同管理行为,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注意克服绩效管理过程不沟通问题。绩效管理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过程中往往部分科室、车间管理者,认为不完成就考核,沟通没必要,浪费时间,或是怕双方面对面谈问题会尴尬,缺乏沟通,进而妨碍了考核的指导帮助作用。我段坚持对管理者每月评价进行审阅检查,督促管理者加强指导。四是注意克服考核中的好人主义。考核是绩效的促进工具,但因为怕得罪人,容易导致绩效考核难落实,势必降低绩效考核的有效度与可信度。我段选取坚持原则、敢于管理责任心强人员组织考核组,解决考核难问题。五是坚决克服结果考核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考核评价时,个别科室、车间往往一评了事,致使评与不评一个样,评好评坏一个样,评价流于形式。我段坚持每月安全绩效分析,与被考评对象进行沟通,落实考评结果通报公布制度,逐步使绩效观念深入人心,发挥绩效管理在安全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2013年我段根据日常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对完成任务较好、在施工现场、突发事件处理、《安全问题通知书》发放、整体驾驭工作能力强以及具有较强进取心的6名干部提拔任用,对4名因能力特长突出的干部调整到新的工作岗位;对工作未达标、作用发挥缺失的98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通报,并按照考核办法进行了严格考核,有力地促进了绩效管理工作。
适时对绩效管理进行调整和改进。针对人员变动和新设备增加、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等,我段掌握实际,适时调整绩效管理指标。引导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面对新岗位、新任务、新要求继续积极进取。如在2013年11月份,根据大西客运专线工作的介入,为加强高铁施工监管和安全检查,强化干部履行介入工作职能,对新成立的运城北、临汾西综合维修车间干部的安全绩效量化指标进行了细化制定。再如针对安全绩效管理质量,10月份组织对全段干部的《干部安全检查写实手册》检查调阅,防止绩效弄虚作假,被动应付,提升安全绩效管理质量。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提高了干部安全履责的主动性。通过科学合理界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量化指标,开展排队促尾,公开“晾晒”绩效,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一改过去的被动检查为主动检查,干部都能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查隐患、堵漏洞、纠违章,全面卡控安全关键,现场安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是有力地推进了安全风险管理。各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实施前,每月干部检查发现的问题600余件,实施后,每月干部检查发现的问题平均为1500余件;下现场检查的人次也由原来的1900余人次增加到现在的每月3000余人次;《安全问题通知书》月月签发320余张,较以前的每月200余张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是干部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干部讲安全、论绩效、破难题在我段已形成态势,尤其是2013年的3次集中修期间,各级干部深入现场盯控关键、积极解决施工问题,业务科室的多名干部均超额完成了绩效量化指标,为确保施工安全的有序可控发挥了关键作用。在7月份高温时段,全段干部战高温、斗酷暑,深入一线添乘机车,徒步巡线,执行巡热制度,落实检查职责,发挥表率作用,确保了高温黄色预警期间设备安全稳定,在安全关键时期锤炼和检验了干部。
四是增强了干部学业务的积极性。随着安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干部普遍认为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业务实践,就不可能做出好的成绩,就不可能被提级任用,许多干部积极学业务、练技能,掌握新知识,可以说,通过绩效管理的实施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
四、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绩效管理认识有待提高。受站段对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大多倾向于结果考核,淡化过程管理的影响,个别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仍显不足,尤其是个别机关干部在认识上存在疑虑和观望情绪,绩效完成存在应付差事。
绩效考核评价有待完善。目前的绩效考核过于强调安全检查指标的完成,考核结果仅应用于干部职务调整、薪酬奖励方面,对于制度完善、人员素质提高和学习创新、发展潜力等长远或潜在产生效用的指标未能重视和体现;仅把绩效考核作为问题解决的手段,导致绩效评价的短期效应,不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实现安全长远目标。
绩效沟通有待得到加强。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与核心,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绩效考核中缺乏必要的沟通,不少干部仍有抵触情绪,造成对绩效考核工作不理解或误解。另外,考核结束后,与考核对象的沟通做的不够,导致考核结果运用,组织的处理决定没有充分发挥,警示效果不十分明显。
绩效管理过程监管难度大。由于我段管内点多线长,人员多,但绩效管理人员少,没有专业的检查监督队伍,导致过程管控顾此失彼,无法实施绩效的精细化管理。
五、改进和完善我段绩效管理工作的对策
营造管理氛围,深化绩效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在加强对绩效管理重要性认识宣传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探索绩效管理,加强交流与学习,同时,在运用中加强对反面典型的公开曝光。其次,积极营造加强绩效管理的氛围,不定期组织培训,让绩效管理的思想与理念深入人心,让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管理过程。
强化绩效分析,推进绩效管理工作。每月对关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判,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月度绩效指标完成统计制度,按季累计由分管领导评价排队,奖优罚劣,并把此考核评价作为考察识别、培养干部的主要内容,作为奖惩和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用人导向,纳入绩效管理制度。
加强绩效沟通,解决存在的不足。加强绩效考核组与科室、车间之间的沟通,以及考核者与被考核人员之间的沟通,通过沟通交流,让干部能全面了解科室对自己工作的真实评价,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绩效管理。
加大过程控制,实现绩效精细管理。充实壮大绩效管理队伍,健全完善绩效检查监督制度,针对阶段重点,制定每周、每月的绩效检查计划,深入现场、岗点,加强绩效过程管控,适时组织开展安全绩效“打假”活动,规范干部绩效行为,提升绩效指标完成质量,进而实现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的双赢,提高绩效管理整体化工作水平。
六、对绩效管理的思考和启示
(一)“四必须”:
必须常抓不懈,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安全绩效管理虽是一种好的管理模式,但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其功效,因此需要将绩效管理形成一种常态的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的具体分工与责任,解决好“谁主管、谁负责”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过程控管,明确管理重点,坚持月、季考核评价,分阶段确保实现安全目标。
必须奖罚分明,有效实施激励引导。绩效管理不只是考核,要必须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同时,不断拓展奖励的内容,激励干部积极作为,促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必须注重调研,做到任务分配有据。制定绩效指标必须加强调研,深入现场了解相关工作的现状,根据掌握的情况和人员配备,合理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绩效指标,让干部有完全的信心和决心完成任务,切忌任务过重,指标过高,这样无形地打击干部的进取心。
必须严格考核,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要选树责任心强、坚持工作原则的人员组成考核组,对照建立的安全绩效考核制度,每月对量化内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严格落实考核,做到不徇私情。同时,加强对负有考核责任人的监督,保证考核公平、公正。
(二)“四避免”:
避免绩效指标“霸王主义”。避免制定考核目标时硬压高目标,不调研,不依据客观情况,不征求上级和下级的意见,想当然,势必会导致量化指标执行不到位,考核对象消极应付,收效不佳,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管理效果。
避免绩效考核“秘密主义”。避免考核数据来源不可靠,或没有数据,考核凭印象,不公开考核内容,只是最后简单给出考核结果。这种考核,容易造成大家都不把考核当一回事,难以激发工作积极性。
避免绩效沟通“虚无主义”。避免绩效考核不进行沟通,使干部不认可考核,不能正确导向绩效管理方向,容易使绩效管理成了管理人员的“独角戏”,干部成了“剧外人”,没有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避免绩效过程“放任主义”。绩效管理既要关注绩效的结果,更要关注绩效的过程,要避免在绩效实行的过程中,对考核对象不闻不问,不真实掌握干部的表现和状况,只注重结果考核,容易导致规章制度不落实、过程弄虚作假、管理能力得不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书成.浅谈如何在企业中应用好绩效管理[J].才智,2011,(24).
[2]李建中.深化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之探讨[J].现代商业,2011,(35).
[3]袁玲,胡江娜.企业HRM绩效管理研究综述[J].企业导报. 2011,(21).
根据目前的生产运行和各项工作实际,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公司的具体安排部署,沙运司按照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目标任务,依据“讲责任让企业有名气,讲素质让员工有尊严”的发展理念和以“学习读书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干部责任,并健全一套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一支以教育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员工队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就沙运司建设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员工队伍情况报告如下:
一、沙运司干部员工队伍的基本结构
沙运司现有干部员工名,其中……
二、目前干部员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关于公司学习实践活动的整体要求,我们在开展调查研究中,着重就目前沙运司干部员工队伍中还存在着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员工存在不重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淡化,理论水平不高。特别对上级所作出的一些重大部署和决策反应迟缓、落实不够到位;
二是干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尚存在着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落实执行能力较差的问题;
四是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大,随之带来了专业技能人才的缺乏,并部分员工业务技能不精;
三是干部员工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于甲方的服务不够主动,并机关职能部门为基层单位服务还不到位,等。
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而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不断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和矛盾凸显期,同时,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特别对于沙运司而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紧密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对干部员工队伍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要着力抓好干部队伍责任的进一步强化。
在生产运行和各项工作中,各级干部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往往起着“先行官”、“领头羊”的作用。干部责任和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因此,根据沙运司目前干部队伍的现状,切实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才能够有效的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要建立一套体现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建立各级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的首要环节,有利于科学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因此,我们要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全面、客观、公正的实绩考核目标体系。
二是要建立一整套检验科学发展成果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在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过程中,重点要突出“三个注重”。
1、注重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统一。要把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有机结合,在注重年终目标考核的同时,采取目标责任单位自查分析总结、考核领导小组半年抽查等形式加强对干部履责过程的考核,及时掌握各级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素质表现和工作绩效,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同时要坚持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统一,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年终综合评价干部实绩提供记实依据,而且可以全面掌握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观努力情况,增强考核工作的深度,克服考核工作的肤浅性和片面性。
2、注重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统一。对能够量化的指标要准确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如党建工作成效、党风廉政建设等考核内容的要辅之以科学的定性考核,使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同时,也要突出考核重点,抓纲带目,以更好地体现目标优化,增强考核的实用性和导向性。
3、注重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统一。在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时,要加大员工群众对各级干部“评绩”的力度,增强其考核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三是要建立一个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要把领导干部是否具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标准和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真正把那些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1、要在干部的使用上发挥导向作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各级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说到底是把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作为干部升降去留的依据。只有把干部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的使用挂起钩来,考评体系的积极导向作用才能显示出来。要根据实绩考评情况,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对实绩考评突出的各级干部,在适当时候给予优先提拔重用。对考评中群众反映较差,工作实绩排名居后的各级干部,视不同情况,严格按相关制度规定给予组织处理。
2、要在干部的教育管理上发挥导向作用。要建立各级干部政绩档案,对干部的考核材料、群众测评、年度工作目标完成等情况及时记录归档,对干部的素质结构和能力水平进行年度比较分析,找准存在问题。同时,应及时把考评情况向干部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干部本人进行反馈,使每个干部对自己的政绩、群众公认度、存在问题有正确认识。对于有反映和存在问题的干部,视其情况分别进行诫勉谈话、批评谈话、警示谈话,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因人施教,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使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3、要在干部的奖惩激励上发挥导向作用。要将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将考核综合评价结果和等次向被考核单位和对象进行反馈,增强干部考核工作透明度,激励各级干部爱岗敬业,营造学赶先进、争创佳绩的良好氛围。要把实绩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真正解决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形成激励机制。对实绩突出的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要予以表彰奖励,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同时,对被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成员评优比例可适当提高,从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考核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成员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奖资格。
其次,要着力抓好员工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沙运司生产经营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员工队伍数量急剧增加,其思想和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从某种程度上说,对生产运行工作相应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着力抓好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刻不容缓。
沙运司把2009年确定为“学习读书年”,深入开展了“日阅千字、周写一文、月读一书、年考一技”系列实践活动,为打造学习型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条件。
就此,还要求结合各项生产运行工作实际,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严格按照公司“培训月”的要求和沙运司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安排,全面参加公司组织的专业对口培训,并要将学习培训成果切实予以消化吸收,并带回本单位、本行业、本岗位,搞好延续培训;
二是要切实落实全员岗位竞聘培训工作计划,并依据学习培训的相关内容,认真组织实施理论和实际考核,真正做到天天有培训、日日有课题、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提高;
三是要针对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工作机会,切实做好硫化氢防护等安全知识培训和持证上岗培训,以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
四是要根据防恐防爆的需要,聘请集团公司指定的专业培训机构,对派遣到国外工作的员工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使大家增长见识,提高了能力。同时,安排项目管理人员集团公司有关海外防恐培训;
五是要持续抓好周末员工职业化培训,真正做到岗位培训与日常培训有机结合,公司、沙运司培训与各单位、科室的自主培训有机结合,不断促使员工的素质得以提高;
六是要做好各类急需人才的选聘工作。根据国外项目、油田服务、泥浆回收利用、放空天然气回收和路桥施工等业务的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各种手段,选聘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进一步优化员工队伍,为沙运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要着力抓好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养。
目前,随着沙运司产业的不断扩大,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塔中放空天然气回收、油田环保产业和尼日尔、土库曼项目的成功运行,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擅*漠运输服务建设项目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我们说,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在技术攻关、各项工程建设与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骨干作用,以人才带动沙运司的稳定发展,并以国内外沙漠运输服务和各项工程建设培养人才。同时,要鼓励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针对沙漠运输、各项工程建设和运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就此,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管理使用办法,以使其在沙运司充分施展才华,有用武之地。
2、抓好高层次、能创新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就目前情况看,沙运司具有较高层次,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难度较大。对此,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加强新进大中专学生的培养,让他们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经营岗位上去锻炼。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师徒指导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建立起“技能-技术-管理”多元化的员工职业生涯教育培训规划,以加快员工成才的步伐。要想方设法,努力挖掘和潜心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和青年拔尖人才,以此来推动沙运司人才素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要因地制宜,切实抓好具有高技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的培养。
面对目前沙运司市场拓展的新形势,抓好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应立足岗位成才,并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为重心。要采取的力措施,积极鼓励广大一线技能人才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悉心钻研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把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与技术比武、岗位能手的推荐评比相结合,与使用、晋级、待遇相联系。要继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力度,进一步壮大技师队伍,深化岗位基础作业层的建设,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
4、切实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岗位操作能力。
一、沙运司干部员工队伍的基本结构
沙运司现有干部员工名,其中……
二、目前干部员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关于公司学习实践活动的整体要求,我们在开展调查研究中,着重就目前沙运司干部员工队伍中还存在着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员工存在不重视理论学习、政治观念淡化,理论水平不高。特别对上级所作出的一些重大部署和决策反应迟缓、落实不够到位;
二是干部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尚存在着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落实执行能力较差的问题;
四是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随着产业的不断扩大,随之带来了专业技能人才的缺乏,并部分员工业务技能不精;
三是干部员工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于甲方的服务不够主动,并机关职能部门为基层单位服务还不到位,等。
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而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不断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和矛盾凸显期,同时,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特别对于沙运司而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紧密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对干部员工队伍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要着力抓好干部队伍责任的进一步强化。
在生产运行和各项工作中,各级干部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往往起着“先行官”、“领头羊”的作用。干部责任和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因此,根据沙运司目前干部队伍的现状,切实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才能够有效的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要建立一套体现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建立各级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的首要环节,有利于科学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因此,我们要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全面、客观、公正的实绩考核目标体系。
二是要建立一整套检验科学发展成果的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在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过程中,重点要突出“三个注重”。
1、注重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统一。要把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有机结合,在注重年终目标考核的同时,采取目标责任单位自查分析总结、考核领导小组半年抽查等形式加强对干部履责过程的考核,及时掌握各级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素质表现和工作绩效,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同时要坚持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统一,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年终综合评价干部实绩提供记实依据,而且可以全面掌握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观努力情况,增强考核工作的深度,克服考核工作的肤浅性和片面性。
2、注重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统一。对能够量化的指标要准确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如党建工作成效、党风廉政建设等考核内容的要辅之以科学的定性考核,使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同时,也要突出考核重点,抓纲带目,以更好地体现目标优化,增强考核的实用性和导向性。
3、注重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统一。在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时,要加大员工群众对各级干部“评绩”的力度,增强其考核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三是要建立一个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要把领导干部是否具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标准和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真正把那些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1、要在干部的使用上发挥导向作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各级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说到底是把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作为干部升降去留的依据。只有把干部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的使用挂起钩来,考评体系的积极导向作用才能显示出来。要根据实绩考评情况,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对实绩考评突出的各级干部,在适当时候给予优先提拔重用。对考评中群众反映较差,工作实绩排名居后的各级干部,视不同情况,严格按相关制度规定给予组织处理。
2、要在干部的教育管理上发挥导向作用。要建立各级干部政绩档案,对干部的考核材料、群众测评、年度工作目标完成等情况及时记录归档,对干部的素质结构和能力水平进行年度比较分析,找准存在问题。同时,应及时把考评情况向干部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干部本人进行反馈,使每个干部对自己的政绩、群众公认度、存在问题有正确认识。对于有反映和存在问题的干部,视其情况分别进行诫勉谈话、批评谈话、警示谈话,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因人施教,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使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3、要在干部的奖惩激励上发挥导向作用。要将干部考核结果反馈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将考核综合评价结果和等次向被考核单位和对象进行反馈,增强干部考核工作透明度,激励各级干部爱岗敬业,营造学赶先进、争创佳绩的良好氛围。要把实绩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真正解决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形成激励机制。对实绩突出的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要予以表彰奖励,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同时,对被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成员评优比例可适当提高,从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考核排名靠后的领导班子成员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奖资格。
其次,要着力抓好员工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沙运司生产经营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员工队伍数量急剧增加,其思想和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从某种程度上说,对生产运行工作相应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运用科学发展的理念,着力抓好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刻不容缓。
沙运司把2009年确定为“学习读书年”,深入开展了“日阅千字、周写一文、月读一书、年考一技”系列实践活动,为打造学习型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条件。就此,还要求结合各项生产运行工作实际,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严格按照公司“培训月”的要求和沙运司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安排,全面参加公司组织的专业对口培训,并要将学习培训成果切实予以消化吸收,并带回本单位、本行业、本岗位,搞好延续培训;
二是要切实落实全员岗位竞聘培训工作计划,并依据学习培训的相关内容,认真组织实施理论和实际考核,真正做到天天有培训、日日有课题、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提高;
三是要针对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工作机会,切实做好硫化氢防护等安全知识培训和持证上岗培训,以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
四是要根据防恐防爆的需要,聘请集团公司指定的专业培训机构,对派遣到国外工作的员工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使大家增长见识,提高了能力。同时,安排项目管理人员集团公司有关海外防恐培训;
五是要持续抓好周末员工职业化培训,真正做到岗位培训与日常培训有机结合,公司、沙运司培训与各单位、科室的自主培训有机结合,不断促使员工的素质得以提高;
六是要做好各类急需人才的选聘工作。根据国外项目、油田服务、泥浆回收利用、放空天然气回收和路桥施工等业务的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各种手段,选聘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进一步优化员工队伍,为沙运司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要着力抓好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养。
目前,随着沙运司产业的不断扩大,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塔中放空天然气回收、油田环保产业和尼日尔、土库曼项目的成功运行,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擅*漠运输服务建设项目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我们说,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在技术攻关、各项工程建设与市场开拓等方面的骨干作用,以人才带动沙运司的稳定发展,并以国内外沙漠运输服务和各项工程建设培养人才。同时,要鼓励各类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针对沙漠运输、各项工程建设和运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就此,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管理使用办法,以使其在沙运司充分施展才华,有用武之地。
2、抓好高层次、能创新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就目前情况看,沙运司具有较高层次,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难度较大。对此,要突出重点,尤其要加强新进大中专学生的培养,让他们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经营岗位上去锻炼。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师徒指导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建立起“技能-技术-管理”多元化的员工职业生涯教育培训规划,以加快员工成才的步伐。要想方设法,努力挖掘和潜心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和青年拔尖人才,以此来推动沙运司人才素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要因地制宜,切实抓好具有高技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的培养。
面对目前沙运司市场拓展的新形势,抓好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应立足岗位成才,并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为重心。要采取的力措施,积极鼓励广大一线技能人才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悉心钻研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把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与技术比武、岗位能手的推荐评比相结合,与使用、晋级、待遇相联系。要继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力度,进一步壮大技师队伍,深化岗位基础作业层的建设,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
4、切实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岗位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