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资金安全论文

资金安全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26 04:38: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资金安全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资金安全论文

第1篇

【摘要】网络金融安全问题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是应对金融全球化负面影响的产物。网上银行的安全既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舆论长期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探讨网络金融概念特点,继而分析我国网络金融安全现状,最后提出改善我国网络金融安全几点对策。

【关键词】网络金融;风险;电子货币;对策 网络金融安全

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防火墙、网络监控、身份认证、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要素。而网络金融安全问题关乎我国的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因此,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审视网络金融安全问题。

一、网络金融概念特点

(一)概念

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是一种通过个人电脑、通信终端或其他智能设备,借助国际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无境域限制的联结客户与金融机构,以实现及时获取经济金融信息、享受网上金融服务、开展网上金融交易的金融活动。网络金融包括在线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网上期货、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等金融业务。

网络金融安全,是指金融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畅通快捷。网络金融安全包括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部分,系统安全主要指网络设备的硬件、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安全,信息安全主要指各种信息的存储、传输和访问的安全。

(二)特点

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自1995年10月18日开业以来,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浪潮。这一金融创新正彻底颠覆了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业态,银行由实体化向虚拟化发展,金融服务的时空界限不再明显。与传统金融相比,网络金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无界性。网络金融的无界性主要是指金融活动无时空局限,打破传统的金融服务时间、境域、空间、方式等限制。网络经营企业只要开通网络金融业务,世界各地的上网用户皆可能在任一时间、任一地点、以任一方式成为其客户,并以商家愿意接受的任一电子货币支付,交易地域模糊性给计量造成困难。

3、低成本。虚拟形态的网络银行交易成本远小于物理形态的金融机构经营成本,而且服务效率得到提高、服务质量没有降低。这是网络金融得以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4、加密性。传统金融下交易过程依赖于物理设置和现场办公,而网络金融下交易过程采取技术上加密算法或认证系统的变更或认证来实现。

5、信用性。电子货币和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一些电子商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涉足短期电子商业信贷、中介支付、投资理财顾问等金融或准金融业务,而金融交易信息传输保存的安全性、客户个人信息、交易信息和财务信息的保护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无疑,人的信用价值以及游戏规则的固化是网络金融快速发展基石。

二、网络金融安全现状

网络金融安全伴随着网上交易的整个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金融机构内部,网络系统自身的安全以及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内控能力。如由于软硬件配置不匹配、系统设计不合理、运行不稳定等形成的安全隐患;二是来自于金融机构外部,取决于选择的开发商、供应商、咨询或评估公司的水平,以及其他各种外来因素如黑客攻击、自然灾害侵袭等所造成的安全问题。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国内80%的网站都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有20%网站的安全问题还十分严重。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网上金融交易的最大问题,影响我国网上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网络金融活动中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

网络系统漏洞。互联网本身固有的技术体制存在缺陷。基于远程通信的便利,互联网并未考虑安全性问题,因而基于信任主机之间的通信而设计的TCP/IP协议缺乏安全机制,建立在互联网络为基础的金融网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防毒软件功能不强,造成网络运行不稳定,被病毒入侵、被黑客攻击,轻者数据毁坏丢失,重者烧毁硬件。目前全球的黑

客攻击事件,40%是针对金融系统的,我国则高达60%以上。

3、交易系统缺陷。按照我国有关规定,金融机构的网上业务要达到三级安全标准,但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安全状况都未达到这一要求,其自行开发、应用的网上交易系统大多未经过权威部门的检测认证,存在安全控制技术落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抗攻击能力不强、响应滞后、访问授权混乱、客户地址及邮箱等资源保护不力等情况。出现系统虚假信息泛滥;账户密码被黑客破译,数据资料、交易指令被篡改,资金被盗取,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被盗卖;信息传递的私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缺乏保障等等现象。

4、交易监管滞后。由于网络金融交易的不透明、虚拟性、开放性,增大了交易者之间身份确认、交易真实性验证、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网上支付和结算系统全球化,提高了信用风险程度。目前,我国网络金融运作监管经验不足、手段不全、技术落后、分业网上监管职责界定不清、内控制度不健全、网上业务定期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出现了网上业务运作中密码控制不严、软件控制功能薄弱、授权机制执行不力等问题。

5、协同机制缺乏。各银行网络系统各自为政,各行间信息隔绝,缺乏沟通协作。有的商业银行将其银行网络系统拓扑结构、建设实施方案等作为绝密材料被保存,行业间数据资源共享是一道屏障,造成资源资金浪费,延误了整个金融业的发展。 6、应急预案缺失。除上述种种因素外,金融机构未对停电、暴力犯罪等人为因素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金融的运行安全

三、网络金融安全对策

强化技术防范。网络金融安全防范中,技术防范是关键。金融企业应制定全面周密的软硬件装备升级换代方案,即时引进和应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金融电子化软件平台和金融电子设备核心技术,保证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升级,维护网络系统健康运行。要配备性能良好的内外网络防火墙、病毒防御与杀毒软件,定期升级,严格网络登录口(下转第235页)(上接第233页)令管理等。要采用数字证书等较高级别的网络加密技术,设置交易中的客户身份认证和交易密码。此外,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网络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网络安全系统、语音鉴别系统、电子转账系统、智能卡识别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提高金融装备国产化水平,夯实金融安全基础。

3、加紧人才培养。网络金融机构要培养一批既掌握计算机枝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又掌握金融实务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国家层面讲,要积极培养政治过硬、技术全面、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金融执法队伍,提高金融执法人员素质,严厉惩治金融犯罪和违法、违规活动。从企业层面讲,要通过不间断的全员培训培养教育,让全体从业人员全面了解网络技术安全缺陷,充分认识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危害性,掌握必要的软件系统安全技术、数据信息安全技术、病毒防治技术等。要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尽可能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麻烦,保证网络金融企业的经济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4、加强内部控制。网络金融机构要参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病毒防治、密钥等安全管理制度。要加强人员变动管理,及时注销、移交和变更原有的密钥等信息资料。要建立数据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可追溯性。

5、加强预警监控。掌控网络金融风险重在预警评估与防范。网络金融机构,要建立网络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专人监控业务运行,加工处理数据,研究数据指标,制定网络金融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发现指标逼近预警线,果断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以应对。

6、加强监管合作。面对网络金融市场高度国际化,大部分金融交易依赖于电子网络,网络银行资金日趋庞大和资金流动速度加快,但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存在先天性缺陷——技术漏洞,使得网络安全成为制约网络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金融管理机构有必要适时同外国金融监管当局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沟通信息,打击犯罪,规范业务合作的程序,交换网络监管措施,创造网络金融活动的准则。

[2]熊建宇.网络金融的特点及安全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10(31).

第2篇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资金风险 资金安全

中图分类号:D603. 9 文献标识码:A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创举,在促进住房商品化、加快城市住房建设、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经济发展以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镇住房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住房公积金规模的逐年扩大,资金运营中的风险不断显现,各地有关住房公积金的各类经济案件也时有发生。如何有效防范风险、加强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住房公积金资金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的原则。按照该原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管委会的领导下,承担着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的核心职责。但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日常资金运营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其职责的积极履行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缺乏内部风险控制。

作为住房公积金的运营管理部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代表广大缴存职工管理好这笔资金,从当前和长远的利益确保资金的保值和增值。但是一些地方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内部风险控制的目前不够明确,只局限于对工作人员的一般要求,没有从广大缴存职工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将内部控制贯穿于所有部门和人员的日常业务活动中去。有的还将内部风险控制主要局限于财务控制方面,对于业务决策和管理部门的相互制约控制较少,削弱了内部风险控制的整体效果。

(二)对资金归集使用监督不够。

在日常资金归集、提取和贷款发放等环节缺乏事前、事中的控制。目前部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资金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监督力度不够,个人控制资金使用,缺乏资金使用效益的预测分析。在财务管理制度中虽然有各种资金管理规定,也设置了一系列的监督岗位,但因为种种人为因素达不到要求,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不能在事前、事中控制资金的流向,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导致挪用转移资金、资金体外循环以及决策失误造成的资金流失等现象的发生。这些情况给住房公积金资金的保值增值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实践中,保证资金安全始终是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核心。财务核算中账簿与账簿、账簿与资金、账簿与财产的核对是确保资金安全的必要内容。但在不少地方的日常工作中,会计核对还很大程度依赖于手工或半手工记账,信息化程度非常有限。只有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与住房公积金业务同步发展,为资金安全运营提供必要的软件支持才能利用信息分析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会计数据的检查、校验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

(四)岗位设置不科学。

住房公积金管理有许多的共性,但不同地方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都会有自己的地方特色,都会依据自身业务运作流程设置相应的操作和岗位,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但在具体的执行阶段,不少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员工岗位操作仅限于表面化,缺乏相应的合规管理制度和量化的考核指标措施。岗位与岗位之间缺乏制约和监督,业务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服务经济服务群众并为广大职工管好钱的意识缺乏,容易出现漫不经心和不负责任的情况。

(五)内部审计部门职能不够突出。

内部审计作为单位的一个独立的职能机构,处于与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并存的监督系统的重要位置,属于专职的综合监督部门,具有监督、鉴证、评价、服务等多项重要职能,具有其他监督部门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少地方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组织架构不科学,内部审计部门职能不够突出,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住房公积金内审工作相对开展的时间不长,业务新,政策性强,难度也比较大,领导更多地关注业务发展,而对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关注和支持不够。

二、加强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住房公积金是国家强制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企业的稳定和和谐,关系到企业职工和广大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权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的贯彻和广大缴存职工的切身利益。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法律地位和行为方式都将发生根本变化,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决策者、管理者和缴存者都将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合法权益,更加关注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和住房公积金资金的安全。

三、加强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内部银行管理办法,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

资金的安全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而要保证资金安全就要确保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目前许多地方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重视资金筹集和资金分配的管理,而忽视资金运用的管理。在日常业务中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环节的管理,对各职能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在中心内部划分责任中心。树立资金有偿使用的观念,将银行结算机制引入中心管理内部,进行内部核算,定期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与职工的利益挂钩,使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职工都树立资金管理意识,并调动他们进行资金管理的积极性,以保证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

(二)注重信息反馈,加强资金事后控制。

对资金除进行事前的预测、规划控制,以及使用中的事中控制之外,资金的事后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个会计期末或一项经济活动之后,各职能部门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末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及时地反馈到决策部门。看资金的筹集与资金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与中心管理部门的规划是否相符,资金使用率是否低于年初目标计划,发放的个人贷款和项目贷款比例是否合理等。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又可根据资金管理部门所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

(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在业务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一套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严格实行内部牵制制度,对于"不相容职务"严格实行分离控制。根据相互协调和平衡制约的原则,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设置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和内部自律控制机制,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实行岗位分离。内部稽核审计岗位必须保持独立,确保内部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达到互相制约、预防风险的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责任权利,在各部门之间实现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制衡。

(四)坚持合规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首先要规范账户管理,保证资金专户存储。对新开办住房公积金业务的承办银行,在开立账户时,要严格执行报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审批的规定。同时,对各类资金实行分账户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资金使用专款专用、统一拨付。同时要严格按资金审批划拨流程操作,确保资金运作安全。实现住房公积金在银行账户间的网上划拨。通过使用网上银行定向支付和账户锁定功能,大大减少中心与银行间的交接环节,实现了资金实时到账,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大信息化建设,为资金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前台每天要向缴存单位和职工提供诸如账户管理、缴存、提取、个人贷款等业务,涉及大量的业务数据和资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建立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建立数据存储和数据备份制度,避免住房公积金业务数据和管理数据的丢失、泄漏、人为篡改和破坏等导致数据失效的风险。同时建设标准化计算机机房、建立系统运行在线监控制度、实行定期检测维护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实施内外网物理隔离措施、严格用户操作权限和密码管理等。

(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制定各项业务操作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并推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一方面提供给工作人员全面掌握各项不同业务的机会,同时可以从轮岗中发现问题,防止某些小利益集团的产生。健全有效的人员素质控制,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主要包括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客观公正,坚持原则和严守财会秘密。财会人员只有积极主动, 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方面素质,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

(七)建立内部稽核制度的控制 ,加大内部审计力度。

实行内部稽核制度,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货币资金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笔货币资金的收付都必须经会计人员认真审核,审查其手续是否完备、数字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合理合法;对一切现金、银行存款应及时入账,加强稽核工作。在核算和管理货币资金的过程中,认真审查货币资金的收付凭证,以及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大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

同时要加大内部审计力度,以防范风险为核心,内审部门必须把握中心整体业务发展的脉搏,紧密追踪业务发展的变化趋势,定期与其他职能部门一起对各项业务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高风险业务领域和风险控制点,利用审计成果,实施重点审计,真正实现动态、有效的监督。

(作者:经济师职称,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现就职于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已发表著作(1)《中国信用体系脆弱性与制度约束》 青海社会科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对制度约束下我国信用体系的经济学分析》山东社会科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参考文献:

[1]李敏.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监控技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唐予华、李明辉.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信息与质量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3]田曼华.企业财会人员绩效考核与激励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耿建新,郑磊.金融风险的信息质量特征与我国金融会计制度改革.金融论坛;2004年

[5]胡洁.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的适应性研究.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6]周宏妮.浅谈生产力促进中心财务管理应加强的几项工作.优秀学术论文选.2003年

第3篇

【论文内容提要】财务检查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真抓实干,不走过场,按照自己的职责和企业的经营导向进行工作,检查分支机构违反国家财经法纪、法规以及企业自身制定的文件规定的会计事项,主要看会计处理是否规范,财务处理流程是否正确,资金安全是否得到保障等重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财务检查内部控制监督

财务检查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监督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也是会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发挥出它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中的重要作用。

财务检查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真抓实干,不走过场,按照自己的职责和企业的经营导向进行工作,检查分支机构违反国家财经法纪、法规以及企业自身制定的文件规定的会计事项,主要看会计处理是否规范,财务处理流程是否正确,资金安全是否得到保障等重要内容。

一、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工作较差

从事相同业务,会计科目运用不一致,帐务流程错误,出现现金银行日记帐不是跟着凭证登,而是直接跟着原始凭证登录。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不规范;会计处理基础工作较差,部分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不规范;银行帐户管理不善,不会编制银行余额调,对帐不及时。

(二)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有些企业违背岗位职务分离原则,出纳兼管往来帐,银行印鉴和支票没有分开保管;现金付款没有收款人签字或没有交款人签字,预收货主款不打收据,大额提现退货款等现象。由于受各种人为因素的制约,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停留在本本中,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来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没有硬约束、硬程序,有章难循,有章不循,致使管理工作陷于被动。很多企业难以及时掌握分支机构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监督工作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则触目惊心。

(三)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目前在多元企业中,对自己所属的分支机构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无控制现象。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因不能及时掌握分支机构财务资金全面情况,很难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存在的原因

(一)人员素质比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

随着多元经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多元经营企业的财务人员中,不少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足够知识与经验,自然就很难发挥正确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内控制度是以确保会计资料真实性、可靠性与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为目的,来规范会计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有效的控制机制。目前,部分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控制体系,或虽然设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没有付诸实施,这样就不能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企业财产的安全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如何完善和发挥财务检查的作用

如何发挥财务检查的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增强服务,加强管理

加强财务基础管理,根据多元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业务相同或相似的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帐务处理流程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实现其统一性;对企业的财务要求既有统一性,又要有独特性,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统一性和个性化的有效结合。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即资金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通过“收支两条线”来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同时增强财务人员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要求。

(二)搞好培训,制定制度

有些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不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具体业务,集中培训、提高水平,使其有效的做好本职工作。

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制定相关的财务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监督。与其他规章制度一样,一旦制定,就要确保得到严格执行,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逐步形成以制度化管理,用制度管理取代以人管理,实现财务制度化。通过财务检查定期对分支机构的财务进行审核,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合法。

(三)加强控制,开拓创新

加强对自身以及分支机构运行成本的控制,实现费用支出合理化、明晰化。财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工作思路,开创工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服务好。

(四)加强财务基础规范化建设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待提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从一点一滴细微之处做起,可以采取理论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逐渐实现财务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

(五)财务检查日常化,形成长效机制

明确财务检查方向和目的,检查人员对本企业的情况熟悉,应将其检查方向放在经营管理及财务业务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上,并对整个运作过程进行参与和监督。开展财务检查,不应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对公司经营情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六)加强财务检查的力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第4篇

商业银行是一个国家金融、经济的核心,其经营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2008年9月起,华尔街爆发了百年罕见的金融风暴,并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各国股指暴跌,石油、黄金、期货等商品价格大幅下挫,失业率猛增……这场风暴振动全球!危机爆发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是美国次级贷款的恶化,而贷款恶化是典型的信用风险事件,也即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控制上有所欠缺和制度执行不到位。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1.直接影响较小

因我国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商业银行业务大部分集中在国内市场,盈利来源主要是存贷利差,国际化程度低及单一的收入结构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因祸得福”。比如工行持有雷曼兄弟债券金额为1.52亿美元,仅占工行总资产的万分之一,直接损失对其不构成实质性影响。

2.间接影响较大

危机爆发后,我国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状态,甚至破产,很多企业经营困难。货款回笼不及时,呆帐、坏帐多,贷款无法按时偿还或无力偿还,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等等。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同时,股市低迷,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下降;房地产行业低迷,住房按揭、抵押贷款急骤下降等等,这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影响很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逐渐加大,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管理迫在眉睫

1.加强信贷风险控制的制度建设和健全信贷责任追究制度

商业银行信贷制度控制是整个信贷风险控制的物质保障,构建贯穿于信贷业务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监督的控制体系:①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授权不清、分级混乱的情况,健全对贷款调查、审核、审批人员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信贷业务运营机制。②进一步完善贷审分离制度,彻底改变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和贷款的发放、回收由一个客户经理负责的现状,真正实现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③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稽核部门都属于内部科室,归该行领导,这样很难披露本行的信贷风险,无法独立开展工作。各商业银行的审计、稽核部门应由各地的银监部门领导管理,包括人事任免、工资待遇、工作范围等,商业银行无权干涉,使其能公平、公正、独立开展各项业务。

2.加强信贷风险的组织结构控制,其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①立足国内市场,对国外市场持谨慎态度。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国内市场庞大,特别是新能源、高科技产业值得关注。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谨慎介入,待时机成熟时再拓展国外业务。

②坚持信用等级评审条件,严格执行贷款准入门槛,对客户提供的资料应认真审核(包含抵押物、质押物、担保方的情况),到实地查看、核对,把实际运营情况和报表资料对比,是否存在虚假成分。确保第一、第二还款来源真实可靠。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应坚决杜绝。

③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奖罚分明、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的信贷组织结构,杜绝长官意志、、会计造假等现象,严格按审批权限审批。

3.加强信贷风险的人力资源管理

以人为本是任何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常识,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COSO报告、巴塞尔委员会都强调人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有:

①信贷人员的责任控制制度的完善,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制度。

②信贷人员操作风险的制度控制、审查。

③信贷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严禁从业人员无证上岗。

④信贷人员的奖罚、激励制度。

4.实行清产核资,全面清理损失,同时防范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

第5篇

1、根据公司核算要求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按照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好财务软件的初始化工作。

2、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第七年度的年终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按有关部门的要求,完成会计报表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3、配合外部审计机构对总公司上一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配合公司领导完成各责任中心经济责任指标的预算及制订工作,并做好公司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拟稿工作,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5、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分清资金渠道,认真审核每笔原始凭证,正确运用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凭证,进行记账。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编制有关会计报表,及时报送税务等部门;及时装订会计凭证;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出纳要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办法和银行结算制度,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及时准确登记银行、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6、配合销售部了解货款回收情况,做好货款回收工作。

7、积极筹措资金,从多方面保证公司资金运营的流畅。

8、努力加大新业务开拓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将重点集中在新业务领域,务必在认识、机制、措施和组织推动等方面下真功夫,花大力气,力争使在较短时间内投资、发展新业务,走在同业前面,占领市场。

9、完成公司董事会及ceo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加强基础防范、做好安全工作

1、货币资金安全。定期检查现金提取、送存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检查现金是否超库存存放;对有关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若有隐患,及时处理并向上反映;及时加以整改。

2、票证管理安全。做好现金、收据、发票、各种有价票证的管理工作以及安全防范工作,确保不漏不遗不缺。

3、负责防火安全。严格执行用电管理规定并保证每日下班时切断主电源;对办公室吸烟进行严格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地上无乱扔烟头。

4、负责防盗安全。定期检查安全措施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上汇报。

三、加强考核考评、提高工作质量

1、严格遵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有关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2、严格进行考勤工作。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保证每日工作的正常进行。

3、要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制度,促进企业管理整体水平提高。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根据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工作的要求,实行岗位责任制,规定每个员工必须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什么情况下应怎么做,以及什么不能做,做错了怎么办等细则。这样,每个岗位的每个责任者对各自承担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都清楚,要求人人遵守。通过实施这些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4、建立和健全自我约束的企业机制,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严格审核费用开支,控制预算,加强资金日常调度与控制,落实内部各层次、各部门的资金管理责任制。尽量避免无计划、无定额使用资金。

四、加强素质养成、推进队伍建设

随着后勤集团的不断壮大,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和日益加大的竞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日显重要。

1、认真学习会计法、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的财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树立牢固地依法理财的观念,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财经纪律,抵制不正之风。

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高校财务风险日益加剧。高校应从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理顺财务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管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贷款管理,有效防范贷款风险;加强科学管理,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强化高校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等措施防范财务风险,方可从人、财、物、信息等全面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十五”期间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财政投入不足、银行贷款还贷高峰、运行成本急剧膨胀、高校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投融资决策失误、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外部监管缺失等等。如何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确保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新形势下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当前高校财政压力和财务风险,新时期高校应从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理顺财务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管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贷款管理,有效防范贷款风险;加强科学管理,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强化高校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等措施防范财务风险,方可从人、财、物、信息等全面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理顺财务管理体制 

 

在新形势下,高校已经置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财务活动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要承担和面对风险,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高校教育目标。高校财务管理是严肃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从制度层面,从源头上防范经济犯罪、避免财产损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不是单纯的后勤服务工作,更不能把财务工作理解为仅仅是算账报账的服务部门,而应转变观念,应将其视为整个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保证,是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基础,是高校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参谋,同时也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守护者。因此,高等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要研究和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投入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需要和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树立风险意识,必须将财务风险意识贯穿于整个高校工作的始终。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 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校财务工作可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适度放权”的财务管理体制,坚持“财务集中,财权适当下放”的原则,以确保高校财务制度、经济分配政策、经济资源配置、财务收支预算、会计核算等高等统一。财务处作为高校一级财务机构,在高校党委、校长或分管财务副校长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负责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和确定范围内的会计核算,以及各类财务活动的管理监督;参与高校经济活动的决策和监管;负责所有涉及收费业务的组织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没有财务处的委托或同意不能随意向学生收费。 

高校财务工作要坚持做到三个统一,即所有经济活动统一高校核算;所有创收业务执行同一项分配政策;所有支出业务遵循统一的核算办法,保证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强化预算管理,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一)强化预算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管理工作抓得好,则可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高校应在财务处内成立预算管理科,专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审批、监管,建立全面的预算控制系统。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有所为,有所不为”,“与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的战略预算原则。 

高校要合理测算并严格控制支出预算;要切实加强对基建和设备采购的管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严格实行招标制度;对于道路维修、修缮、批量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专项经费全面实行项目管理,通过项目申报,对项目的目的、计划和效益等情况进行可行性论证,根据高校财力情况,列入年度预算。高校按照“经费包干、专款专用、结余留用、超支核减下年度指标”对各单位经费的使用范围、开支标准、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高校的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审核、辅导和监督,同时定期对校内各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依据预算对单位的负责人进行责任考核。 

预算的编制采取逐级编报,从高校的最基层逐级汇总上报,逐级审批,经各职能部门综合平衡后提交预算科审批,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高校内部组织经济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预算管理科负责监督预算执行情况,严禁无预算或超预算的情况发生,并以此作为院系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要加强预算项目管理,必须实行绩效评价工作。首先,建立绩效评价的专门机构。如在财务处设立绩效评价科重点对高校下达的实行项目预算管理的经费进行绩效评价,使高校的每一分钱用得合理,用出效益。其次,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实行资金使用问责制,资金使用量、任务完成量、质量情况及资金使用效果等将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同时结合经济责任制和经济效益挂钩,使责任人把高校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处处以节约和谨慎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再次,开展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各单位、各部门预算期内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也将逐步纳入评价考核。把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项目立项或本年度项目是否中止和安排预算的考核依据。高校根据各单位的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对其单位进行奖惩。对资金使用效益高的,给与适当的奖励并在下年度预算安排中享受先安排项目等优惠政策;对挪用、挤占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除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外,上年结余收回,下年度的预算定额下浮。 

 

三、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财务预警系统就是告知财务已经面临危险,要对此提早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体系。设立和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财务运作是十分必要的。财务预警分析就是通过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分析,及时利用财务数据和采用数据化管理方式,将单位已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管理者,并分析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和财务运作的隐藏问题。要实现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化解各类财务风险。 

(一)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高校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学校提供预警信号,使学校领导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学校应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形式加以表达,建立学校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周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学校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这主要是对学校筹资能力及其稳定性、学校偿债能力及其可靠性、学校营运能力及其合理性、学校成长能力及其持续性等有代表性指标重点进行分析。通过学校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对主要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潜在的风险。同时学校财务人员要参与到教学、科研管理的具体活动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 

四、加强贷款管理,有效防范贷款风险 

 

(一)政府应主动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高等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政府应全面落实对教育的投入责任。按照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明显高于财政性收入的原则,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应逐年增长,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为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提供稳定的基础。 

(二)坚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高等学校要积极争取更多的非偿还性资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及时、足额地收回学校的资金。要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市场化运作高等学校服务性职能,对后勤实行目标管理,依靠社会力量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产业经营能力,开发学校的资源,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要树立节约意识,压缩开支, 减少消费性支出, 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高等学校要健全资金管理机构, 负责学校经费收支和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 

(三)银行应加强信贷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行业信贷政策的引导,研究制定高等学校贷款指导意见,出台高等学校贷款优惠政策。国家开发行针对教育行业建设贷款需求大、期限长的特点,予以重点支持,化解目前高等学校商业贷款的风险。各商业银行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信贷管理办法, 明确信贷准入标准、风险评估标准、贷款期限、利率、发放形式、贷后管理措施。对现阶段高等学校贷款短时期内出现的难以还款的风险贷款, 根据学校的财力和发展潜力, 商业银行可以采取调整贷款期限和降低贷款利率浮动方式,帮助高等学校度过暂时困难,从而化解高等学校的贷款风险。

五、强化高校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一)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必须实行严格的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三管齐下制度,建立责权明确、管理科学、核算规范、激励与约束机制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对风险的预警能力。实行项目负责制和项目问责制,做到制度管人管事,按章办事,努力降低各种风险。 

(二)加大高校内审的监督力度。 

1.发挥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优势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发挥了解内部情况,对财务活动的监督日常性、及时性和深入性的特点,重点监督高等学校的预算执行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可以实行全过程的即时监控和阶段性定点监控,对高等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向学校作出报告。 

2.将高校资金安全纳入审计监督范围 

资金安全是目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审计部门也要将其纳入审计工作重点,实行银行对账单财务、审计双监督制,不定期现场检查,建立资金安全责任制,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避免资金安全风险的出现。 

3.加强对投筹资活动的审计 

审计部门要监督学校的投筹资行为,对投筹资程序进行监督,审查投筹资决策的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监督投筹资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论证,是否经过集体决策,是否落实了责任人。要加强对投筹资企业的监督,采取年审制, 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教育主管部门要构建高校贷款的政府监管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 

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对加强高校贷款管理、明确还贷责任、防范财务风险、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对高贷款如何控制、风险如何防范、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未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和规定。为此,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及时出台其相信的操作规程。 明确“谁贷款, 谁负责”的原则, 防止乱上项目, 适度控制贷款规模, 制定贷款审批制度。其次,也要加强对高校预算的管理,强化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督,加强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检查。 

 

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 

 

按照《会计法》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加强高校财务队伍建设,是做好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认真学习会计的相关法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务工作,加强思想观念转变、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学历教育和会计专业水平培训相结合。开展高校财务部门内部定期、不定期交流学习和校外培训学习相结合。再次,应认真学习掌握会计电算化管理的程序、方法和先进的管理知识。打造一支思想过硬、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素质精良的财会队伍。 

良好的财会工作环境,为做好财会工作提供了保障。高校财务部门要接受政府、税务、物价、审计、财政、银行等部门的监督,财会部门人员要及时了解、熟悉、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对高校的检查和审计,对其提出的问题,应及时认真研究并按期整改,并回馈整改信息。财务人员还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态度,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环境,为促进高校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卫民、尹北晖,新时期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途径探讨,会计之友,2008,(9下) 

[2]李露萍,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2007,(10)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产权式酒店;信贷风险;法律规制

    产权式酒店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的阿尔卑斯地区,由“时权酒店(Timeshare Hotel)”演变而来,最先由瑞士企业家亚历山大耐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成为风靡全球的休闲旅游度假方式。产权式酒店是指建设单位开发建设后将客房产权分割出售,酒店配套经营性用房及设施由建设单位或酒店产权人所有并由其统一经营管理的酒店,它是房地产业与酒店业、旅游业相互融合的创新型的投资产品,已成为一种投资时尚。

    投资产权式酒店可以通过贷款抵押的方式进行。贷款抵押是指购房人在支付首期规定的房价款后,由贷款银行代其支付其余购房款,将所购商品房抵押给银作偿还贷款履行担保的行为付款方式。由于产权式酒店销售方式、投资回报承诺等有违规之嫌,加之存在信息不对称,开发商、酒店管理者追求各自利益,产生道德风险,这些风险都会导致银行产生信贷风险。在国内,产权式酒店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已开发了200余家,新的纷争也伴随而起,中国农业银行桂林分行诉朱某、陈某、阳朔县某房地产旅游公司金融借贷纠纷一案就是最好的例证。目前,成都多家银行已暂停对产权式酒店贷款,究其原因,与其说是银行收缩银根,还不如说是为了保障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然而,在学术研究领域,关于产权式酒店的研究刚起步,学者们对产权式酒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经济和管理领域,而且主要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从法律领域研究比较少,且有待进一步深入。在法律研究领域,主要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视角,提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在银行利益保护角度,无论是经济还是法律方面,学者们都还未涉足。所以,本文拟以保护融资方银行的利益为视角,探讨对产权式酒店信贷风险的规制,以期银行业、酒店业和旅游业能呈健康而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权式酒店法律规制的缺陷

    在国外,分时度假产品比较发达,对分时度假产品购买者、消费者等相关利益者保护较为完善。如欧洲的《欧洲联盟分时度假指令》,要求成员国必须颁布分时度假产品的法律法规,并对“冷静期”制度、事先告知、标准合同文本等作详细规定。马来西亚的《旅游分时度假政策指南和要求》,要求每半年对外公开财务报表,实行强制信托制度。美国的《分时度假房产法案》,限制违规经营者,规范分时度假市场。但是,在对银行利益方面,仍然是空白。

    在我国,目前关于产权式酒店的专门法律法规,仅有《海口市产权式酒店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产权式酒店管理的规范性法规,明确了用地性质、建设销售流程及产权登记等问题。但该办法是一部地方性法规,不具有普适性,全国性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阶段。融资方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指引》、《合同法》、《担保法》、《商品房销售办法》、《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广告法》等等。

    然而,产权式酒店作为一种“舶来品”,投资方式、法律性质等突破了传统房产的内容,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并未对此作出区分,导致产权式酒店信贷风险远远高于传统地产。如:《商品房销售办法》第11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采取返本销售或者变相返本销售的方式销售商品房。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采取售后包租或者变相售后包租的方式销售未竣工商品房”。但在我国,产权式酒店的开发商大多数是高投资高回报率吸引顾客,承诺的投资回报率高达5%-12%不等。所以,开发商承诺的固定回报是有违反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这可能会导致买卖合同无效或撤销。同时,《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4条规定:“因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致使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目的无法实现,当事人请求解除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应予支持”,该规定大大降低了买卖合同与贷款合同之间的独立性,将买卖合同与贷款合同在效力上做一定程度的结合,使得买卖合同的无效或解除将直接导致贷款合同的解除。所以,一旦出现法律纠纷,银行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有效维护。又如,根据《房地产广告暂行规定》的规定:“房地产广告中不得出现融资或者变相融资的内容,不得含有固定投资回报的承诺”。由此可见,开发商以固定回报承诺吸引投资者,违反了国家相关金融监管规定的要求,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承诺固定回报将无法得到法律保护,这就必然会直接影响到银行如期收到还款,导致信贷风险的提高。

    二、产权式酒店信贷风险法律规制的完善

    虽然产权式酒店在国外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制度比较完善,但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需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进一步磨合。产权式酒店涉及利益主体众多,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对产权式酒店信贷风险的法律规制,不能简简单单地按照一般房产信贷风险规制。鉴于此,本文提出一些肤浅的建议,希望能引起相关实务部门的关注,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商业银行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

    以2004年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指引》为指导,实施贷前调查贷后监控相结合的风险控制体系。商业银行贷前应严格审查,对贷款人的房屋买卖合同、有关偿债能力以及其提供的一系列证明文件严格审查并作详细调查,实行严格的审批责任制度,避免发生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而导致贷款合同无效的情况。同时,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审批时,也应将开发商、酒店管理公司的资信作为考察对象,是否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信誉状况、经营能力等等,因为这些会影响到借款人日后的还款资金来源问题。贷后应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加强跟踪管理,及时发现风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保证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二)产权式酒店开发模式:开发商、酒店经营管理公司联合

    产权式酒店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委托经营关系中,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公司是开发商事先选定的,开发商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且酒店的经营业绩无利益牵连,所以开发商在选酒店管理公司时,仅以酒店销售业绩为终极目标,不考虑于酒店经营能力。另一方面,产权式酒店的性质决定了投资者不参与公司运营,酒店的经营利润除了受所处的地理环境、配套设施外,更重要的是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对于涉及到具有专业色彩的市场定位、经营方向、经营战略、经营策略以及管理方案等内容完全由管理者判断和决定。然而,投资者对这些因素无法监督,加之酒店必须整体经营,投资者众多且比较分散,投资者想退出或更换酒店管理者都比较困难,从而产生较大的风险。

    在该行业发达的欧美国家,酒店经管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开发商本身就是在酒店行业富有经验的经营者,因此我国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采取开发商与经营管理商联合开发的模式,这样具有以下优势:1.开发商在酒店修建规划时,会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影响酒店经营因素上,如:地段、周边的商务环境、配套设施等。2.经营管理公司参与酒店开发,可以把开发商、酒店经营管理公司和投资者利益捆绑在一起,避免三方因利益目标不一致给酒店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3.由于开发商与酒店的经营业绩有着利益关系,开发商少不了会监督酒店的经营管理和支持酒店发展,使之符合星级酒店标准。这样才能使产权式酒店发挥真正优势,才能保证兑现对投资者的回报承诺,进而保证银行还款来源。

    (三)担保公司为还款来源提供担保

    通过抵押贷款方式支付房款的投资者,还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投资收益。投资者在投资的头几年获得的收益,由房开商或酒店经营管理公司统一扣除并打入还款账户,以作为投资者对银行的还款。产权式酒店经营管理公司向投资者承诺的回报率,通常是80%—100%的出租率来计算的,然而,根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饭店出租率为61.07%,2010年全国饭店出租率为60.28%,2009年全国饭店出租率为57.88%。产权式酒店经营状况更为不理想,平均入住率仅有40%,整体收益率偏低,高投资回报率的承诺能否兑现,将是一个未知数。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性质决定了投资者不参加酒店的实际经营,无法对之进行监督,一旦酒店经营出现问题,投资回报承诺将无法兑现,必然会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因此,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应把投资收益是否进行强制担保作为先决条件,且该责任是无限连带的担保责任。实行强制担保,可以监督开发商或酒店经营着按时并按照约定实现投资者的权利,当酒店经营管理公司或开发商无法实现购买者权利时,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向投资者支付一定的赔偿金,从而更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实务的角度分析了企业信用证进口贸易融资常用的方式及特点,并从企业财务的角度探讨了相关对策。

一、信用证的特点及优势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广为使用的结算方式,这种支付方式使得买卖双方在履行合同时处于同等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重新找回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场交易所具有的安全感,解决了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信用证是有条件的银行担保,是银行(开证行)应买方(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保证立即或将来某一时间内付给卖方(受益人)一笔款项。卖方(受益人)得到这笔钱的条件是向银行提交信用证中规定的单据。信用证以银行信用取代了商业信用,给买卖双方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它发展至今,其程序己经规范化,相关的法律也较为完善,具有其他结算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信用证作为贸易融资工具更为安全可靠,为交易双方接受,能有效监控整个交易过程,极大地降低了贸易融资的风险,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信用证进口贸易融资的方式及特点

(一)进口钾汇

进口押汇是开证行给予进口商(开证申请人)的一项短期融资便利,即在进口时企业(进口商)委托银行开出信用证,在单证相符须对外承担付款责任时,由于企业临时资金短缺,无法向银行缴足全额付款资金,向银行申请并获得批准后,由银行在对企业保留追索权和货权质押的前提下代为垫付款项给出口商,并在规定期限内由企业偿还银行押汇贷款及利息的融资业务。

对企业来说,进口押汇是贸易融资的一种主要形式。首先,与流动资金贷款对比,办理进口押汇手续简单,企业在获得授信额度的前提下,在规定付款日前的5}7天内办理进口押汇手续,只需要提供一个进口押汇申请书。同时还可以与银行约定付款日即为起息日,使企业融通的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出现闲置。其次,由于进口押汇利率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再者,企业在办理进口开证后继续叙做进口押汇,等于完全利用银行的信用和资金进行商品进口和国内销售,不占压任何资金即可完成贸易、赚取利润。当无法立即付款赎单时,进口押汇可以使其在不支付货款的条件下取得物权单据、提货并转卖,从而抢占市场先机。如果在到期付款时遇到更好的投资机会,且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贸易融资的利息成本,使用进口押汇,既可保证商品的正常购买、转售,又可赚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对于银行而言,通过与进口商签订《进口押汇协议》,确定有效担保、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实现了降低风险的目的,并能获取押汇利息和手续费等收入。因此,进日押汇实现银企双方共赢。

(二)海外代付

海外代付是银行利用行的资金,为企业(进口商)信用证项下进口付汇_提供短期融资服务。在信用证对外付款日之前,企业如有融资需求,在开证行资金紧张或资金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由开证行联系外资银行或海外分行代为付款,在融资到期日企、n再偿还信用证款项、融资利息和银行费用的融资业务。

从融资的角度看,海外代付和进口押汇一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是开证行向进口商提供的短期贸易融资。但是海外代付业务的资金由代付行提供,不同于进口押汇业务的资金是由开证行提供,所以海外代付不占用开证行的资金。在现阶段各银行普遍资金紧张的清况下,海外代付就可以突破一定的局限,更为灵活方便。更为重要是海外代付业务需支付的费用一般情况下低于国内同期贷款的利息支出。近年来通过海外代付融资的利率,也远低于进口押汇利率,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费用水平。 (三)假远期信用证

假远期信用证是指进出口双方签订的贸易合同中规定了即期付款的条件。企业作为进口方要求出口方提供远期汇票并在信用证中规定该远期汇票可以即期议付,由开证/付款行办理远期汇票的贴现,对出口方即期付款,且一切贴现费用(利息和费用)由进口人负担。这种信用证,对出口方来说仍属于即期收款的信用证,但对企业即开证人来说则属于远期付款的信用证。

进口企业通过开立假远期信用证,明确了即期付款的条件和承担贴现费用的承诺,借助银行的资金同时,减少企业自身资金压力,兑现了对客户即期付款的承诺。进口企业开出假远期信用证,因出口方是及时收款,实现了资金的及时周转,进口企业可以以此为条件,向出口方提出在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有效地降低进口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获利空间,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三、企业信用证进口贸易融资对策

(一)重视沟通,有效选择

企业应当与银行多沟通,要求银行在建立高效的贸易融资授信审批和信用额度管理制度上研发更有效更灵活的贸易融资形式。

企业要密切关注银行在新形势下推出的各种形式的贸易融资产品,充分了解融资产品的审批条件、过程和重点,同时按时还款付息,维持企业良好的信用记录,在此基础上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以效益优先,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融资产品。我公司作为有色金属生产的大型企业,进口的原料是流通性较强的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周期较长,价值高,所以与此紧密相关的进口国际贸易融资尤为重要。2009年我公司全年进日铅精矿4. 5万吨,锌精矿20万吨作为生产原料,由于客户要求用信用证结算,开证金额总计达到1. 5亿美元,公司综合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和自身良好资信的有利条件,采用海外代付、进日押if、远期信用证等力一式融资议付信用证,缓解了由于出}7卜降带来的美元资金压力,也达到了快速提货、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还有效控制了资金成本,融资利率最低达到1. 2%(年利率),大部分为2% ^-3%,远远低于国内同期贷款利率。此外,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下,运用进口项下贸易融资推迟付款,到期采用人民币购汇偿还美元融资贷款节约成本。

(二)加强财务管理,组合避险工具

首先,企业还应着重练好“内功”,把握好企业经营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这些指标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银行对企业日常经营状况的基木判断,影响银行对企业融资业务风险的基本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