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汽车维护保养实训总结

汽车维护保养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06 15:13: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汽车维护保养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汽车维护保养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生产性实训 基地建设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合作开展实训教学的有效手段,已逐渐被高职教育所采用。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院校项目建设期间,项目院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产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年9月完成建设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期间,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企业共同建设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基地等多个集模拟、生产为一体的实训基地。本文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等方式,对其建设过程、管理模式、实训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相关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1.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情况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创办于2000年,是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中的重点建设专业,得到了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建设期间,该专业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项目化、生产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改革,先后投入300万元资金与企业合作建设了汽车运用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

1.1基地概况

基地按一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标准改造场地和配置设备,结合教学需要建设了兼具实训教学功能和对外汽车维修服务能力的厂区,成为融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学研结合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中心,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实训基地。目前,基地设备总值近200万元,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员工39人。对外承接汽车大修、总成维修和各类汽车专项维修、维护保养等业务;对内承担学生企业见习、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同时还是教师挂职锻炼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的重要场所。

1.2基地建设与运营管理

①建设模式

因学校教学与管理人手紧张、缺乏经营经验及客户资源等原因,学校从基地设计伊始便制定了“筑巢引凤”的建设计划,决定引进一家规模较大,具有经济实力和丰富客户资源的企业参与建设及承担经营管理。经过公开招标和多方筛选,学校与海南宝驹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基地于2011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称为海南宝驹乐(博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站。目前,基地已成为德国博世公司授权的博世汽车维修站。

②经营管理

按双方合约约定,合作企业向学校支付风险抵押金和年度管理费用,负责实训基地日常经营和教学所需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和保管,添置各类耗材配件等。学校选派人员担任基地的副总经理,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双方在责权利明确的基础上,及时沟通解决各种问题。在保证生产经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确保基地完成实训教学任务,承担提供教师挂职岗位、推荐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及向全校教职工提供优惠的汽车维修服务等合同义务。

1.3实训教学项目的开发、实施与保障

按合约规定,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教学项目开发团队,负责设计和开发实训项目。既保证了本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开展的实训项目有以下几类:

①专业见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询问等方式了解企业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要求,认识各类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熟悉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环境等。

②现场教学。任课教师在实训基地工作现场开展教学工作,包括案例教学、课内实践和专项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典型故障处理能力等岗位技能。

③顶岗实习。经实训且已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学生,将以合作企业员工的身份按企业要求带薪顶岗实习,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为就业做准备。

1.4保障机制

① 合约保障。在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中,除了对资金、设备、场所、人员、项目管理等作出约定外,还明确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如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时间、多少项目用于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等。

②组织机构与制度保障。学校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处,负责指导和协调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制定了配套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保障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实施。

③工作机制保障。为融洽基地经营与教学关系,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学生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等事宜以及双方的协调工作。

1.5教学效果

为了解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过去一年的教学效果,特针对该专业学生和教师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经前期测试,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可信度(Cronbach's Alpha)分别为0.85和0.72。今年5月对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和老师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共收到教师问卷8份,学生问卷75份,其中三年级学生9份、二年级学生37份、一年级学生29份。调查结果如下:

①实训教学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学生主要参加的是专业见习类实训;二年级学生在已完成多门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开展了专业见习、课内实践和专项训练等实训教学;三年级学生已进入毕业实习阶段,部分学生被安排在该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②学生对基地的满意度

第2篇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文/闵?捷

摘?要:本文介绍了民办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研究成果。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在民办院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路;通过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机电与信息工程类专业、艺术设计类专业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过程,总结出民办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实现零距离就业。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探索

课?题:本文系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广东民办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接珠三角区域经济的策略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202080。

一、实践探索

1.调研珠三角企业、高职院校,寻求合作路径,拓展思维空间

调研了珠三角有代表性的企业及高职院校,与企业管理人员探讨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可行性和合作路径,与高职院校同仁交流实践教学的优势与劣势,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楚。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梳理了建设生产性实习基地的理念、思路。

2.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创业园为主线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生产性实训基地:广义理解为,根据专业实际,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者虚拟工作空间中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对接专业与岗位,提升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的实习实训基地。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种。

高职院校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要求。单纯性的验证教学环节已经不能满足对人才的培养。只有在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的条件下,加强校企合作,落实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环节与校外顶岗实习环节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开发虚拟化的工厂、车间、工艺,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提供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认知,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岗位(群)特色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如下尝试。

第一,构建以商棚为平台的跳蚤市场。这是经管类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原生态形式。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大学一年级学生主要以学习专业理论为主,实习的内容以认知实训为主,实训课一般是上完某一理论课后进行的专业专项能力训练。例如,学生学习完市场营销学理论课程,就可以利用商棚的形式开展某个产品的周末促销实训。这种生产性实习基地具有投资少、管理简单的特点,适合实习课时短的项目。

第二,构建以创业园为平台的生产性实习基地。根据经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的主要岗位(群),如工商企业的行政管理岗位、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综合管理岗位、市场营销岗位、销售岗位、物流管理岗位、国际贸易岗位、会计、出纳岗位等,通过创业园这一平台,让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开自己的公司、运营自己的公司,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实践专业知识。具体而言,就是学院提供创业园这一平台,创业园由创业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平台管理,创业园的业主全部从大一在跳蚤市场练摊遴选的经营业绩较好的项目和团队。创业园的经营和管理全部由学生承担。老师只是辅导,当导演、当配角。学生是中心、是主角。

经管类教学实训创业园的场地约150平方米。创业园实行区域功能定位,主要细分为:主题产品(服务)经营功能区、外引项目孵化推广功能区、咨询科技服务功能区、教学做一体化功能区、电子商务经营功能区等五大功能板块。

主题产品(服务)经营功能区:按照管理类现有专业状况设立市营、工商、国贸、物流四个类别的主题产品(服务)经营区,主题产品(服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根据各个专业课程实训、集中实训、综合实训的项目,从引入的产品中遴选。该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分析能力和专业实战能力。

外引项目孵化推广功能区:按照创业管理和创业教育的要求,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同时引入若干企业项目,由学生参与运作项目,项目引入、规划、推广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即引入什么项目、项目评估、项目运作,由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指导进行。该项目主要培养学生创业认知、创业评估、创业实战能力。

咨询科技服务功能区:根据主题产品(服务)经营、外引项目孵化推广需求,设立公司创立、工商、税务登记、法务援助、会计、广告、项目评估等服务,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咨询和服务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功能区: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在创业园设立一个功能区,主要是进行园区人力资源培训和服务管理类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或者承担园区企业的人力资源外包业务培训。

电子商务经营功能区: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基于学院专业特点,在创业园设立一个电子商务功能区,将以上功能区网络化,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构建立体格局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创业园,主要培养学生网络经营管理服务能力。

我们认为学生创业从入校一年级在跳蚤市场简单经营小微产品的草根创业,到有专业课程学习支撑的创业园项目孵化式创业,再到网上开店和经营实体店真实式创业,是学生创业的渐进式培养路径,也是基于对高职教育规律和创业实践规律把握的现实选择。

3.机电与信息工程类各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第一,基于汽车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汽车技术服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校内除了发动机、底盘、电器等基础性实训室外,还有建成了汽车整车实训车间,配备的相关设备可以开展洗车、常规维护保养等等服务项目。汽车专业教师团队,经过企业学习、调研,对学校师生用车实际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向院方提交汽车美容保养服务具体执行方案,并在校内以专业教师为首,优秀的汽车专业学生为骨干力量组成服务小队,每逢周二周五下午对校内教职工车辆开展汽车美容保养服务。目前多数服务项目为洗车、打蜡及抛光等基础性美容项目。

第二,基于电子商务专业开办“淘宝创业班”。“淘宝创业班”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实践的综合平台。学生通过创业活动,能够直接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局面。

“淘宝创业班”学生在专业指导教师的辅导下进行创业活动,创业形式可以采取个人、团队等。根据“创业班”的发展目标,具体的创业模式如图所示。

个人模式:创业班学生可以自己或者在指导教师推荐下进行销售商品选择,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搭建淘宝店。学生在淘宝店经营过程中,有专业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和帮助。

创业学生每月要向指导教师提交一份创业记录,创业记录主要包含如下内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创业过程中主要用到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需要指导教师补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团队模式:“淘宝创业班”中几个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创业团队与公司合作,通过网络营销帮助公司推广品牌和产品销售;同时,擅长技术开发的学生可以组建成一个技术团队,为公司提供商务网站开发和技术支持。

通过这种企业级合作,学生真正成为企业中的一员。在这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检验和消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最终要把创业团队打造成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受企业欢迎的创业标兵。

在创业过程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专业方面的不足,通过“淘宝创业班”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补充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学生的创业实践可以保证教学更贴近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实现了人才与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

第三,基于计算机类专业开展软件开发训练。计算机类专业学习软件编程等相关课程后,需要通过实际项目开发才能得到真正锻炼。计算机专业教师组织计算机协会及相关优秀学生,尝试参与并逐渐承接学院各项各类管理系统(平台)开发及维护,且与校外泰克、粤嵌等企业共同承接项目进行开发制作。目前已参与过的项目有:机电系网站改建、汽车专业课题申报网站建设、汽车专业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机电系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建设等。

4.艺术设计类各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自设工作室,有偿接受外来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采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法,在校内先独立建设一个面积约80平方米的艺术设计工作室,由富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从申报建设到建成后主持运作。模拟中小型广告设计公司运作模式,为校内各单位(包括学生社团和商户)和校外客户提供广告设计与制作服务。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设计活动,结合课程教学,当项目与课程相同时,可以项目作品充当课程作业。当学生课余时间较一致时,集中作业,反之则远程指导作业。项目组人员构成及职责如下。

项目负责人:主持工作室的运作,人员和任务的统筹、管理、培训,指导各种项目的创作。

指导教师:结合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设备管理员:建设期间负责设备和安装的验收;运营期间负责全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快速排除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小组负责人:协助项目负责人管理工作室成员,维持日常工作的进行,跟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进展。

设计师:负责创意、设计、作品制作和生产监控、验收。从学生中选拔品学优秀者,分成两个小组,根据自身课程,利用课余时间轮流上岗。

客户服务人员:接待和联系客户、洽谈业务、组织提案、收集反馈意见、传达客户要求,联系制作、安装单位,送货收款。

二、小结

上述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主见;有利于学习能力的获得以及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市场意识,实现零距离就业;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高尚情操;有利于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杨群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张翠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1(1).

[4]金卫东.关于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5]孙连杰.高职院校“四化一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6]张长学.淄博职业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8(6).

第3篇

[关键词]鄂西北;汽车维修;人才需求

[DOI]10.13939/ki.zgsc.2015.11.065

1 调研背景介绍

根据从十堰市公安交管局统计得到的数据可知,2013年十堰市全年新增车辆27588台;2014年十堰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增至近65万人,机动车总数增至57.6万余辆,其中轿车新增1.6万余辆,私家轿车同比增长4%,并且以每天近百辆的趋势在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在给汽车维修业带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该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鄂西北地区汽车维修工特别是中高级维修技师需求量巨大,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增长与汽车维修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该地区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2 调研目的和意义

为了能够给鄂西北地区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为本地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本文对该地区汽车维修行业实际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一方面为制定汽车维修以及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使人才培养方案既能够满足鄂西北地区乃至湖北省相关企业对汽修人才的实际要求,同时又符合高职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

3 调研方案设计

3.1 调研对象

2014年9―12月,我们对鄂西北地区十堰市组织开展企业调研,筛选了16家在汽车维修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调研分析对象,十堰市一类维修企业(4S店)共14家,调研了7家,调研覆盖比例达50%;二类维修企业共73家,调研了9家,调研覆盖比例为12%,基本反映出鄂西北地区维修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

3.2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十堰地区汽车维修行业岗位需求;维修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要求。

3.3 调研方式

问卷调查、座谈、走访、会议交流等。

3.4 调研数据汇总与分析

(1)汽车维修专业人员及相关岗位需求统计(见下图)

鄂西北地区汽车维修人员需求情况

(2)职业岗位对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调研。对调查表填写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结合企业相关人员访谈情况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规格及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具体要求(见下表)。

职业岗位对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

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具备必需的机械、电工电子等技术应用能力;

3.掌握汽车构造原理和维修诊断知识与技能;

4.掌握汽车售后服务知识与技能;

5.具有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技能;

6.具备正确使用外语专业资料的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1.制订工作计划能力;

2.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4.评估总结工作结果的能力

①企业除注重新员工的专业能力外,对综合素质如能否适应工作环境,吃苦耐劳,是否能承受工作压力,能否与人合作等社会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可以通过平时上课有意识培养,也可以通过实习实训进行专项锻炼。一般来说,没有任何汽车维修相关知识的学徒工经过2年学习锻炼,也能成为小师傅(中级工),高职学生一般半年就能成为小师傅(中级工),2年以后就能成为大师傅(高级工),十堰市泽美汽车销售服务公司(通用雪弗兰4S店)经理甚至连没有任何基础知识的学徒工都要,关键就是要吃苦耐劳,这也是高职生需要重点锻炼的一点。②应该具备对车辆的简单故障判断与分析的能力,对车间维修工具的使用维护保养的基本能力。应该有守时遵纪,敬业爱岗,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良好的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4 解决汽车维修企业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矛盾的对策

区域内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培养,要注重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逐步实现高校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教学内容上要始终保持与未来工作岗位的相适应,切实做好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保证学生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基于实际调研结果,个人认为企业维修企业相关岗位人才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4.1 校企合作实现学生职业能力阶段性递进

学生在校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后,需要深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学校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制订一系列学生实训计划,前期的实训内容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汽车养护方面知识,从宏观上对当前汽车维修企业在运行管理上的机制以及该行业的人才供需情况,从这些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汽车维修行业;中期实训应该着重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企业要给学生配备专门的师傅来讲授他们更多的维修和检修技术,逐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效果;后期实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学习汽车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综合故障检测和排除能力,在企业技术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整车故障检测、故障处理等工作。此外,企业和学校之间还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的方法,让更多的在校生逐步转变过企业员工,构建更为全面的校企合作体系,推行职业素质教育和现代企业管理规范在实际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4.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汽车维修专业涉及学科面较广,该专业主要面向于汽车生产、维修、服务类企事业单位的汽车维修工、汽车故障检测等岗位,既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以企业构造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熟练的汽车维修技术来完成客户汽车维护、保养、疑难故障解除等工作。因此,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要从这一目标出发,从教育教学计划到教材制定,再到学生企业实训整个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3 高校专业设置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互动

近些年,国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适用性专业人才。鄂西北地区汽车维修行业需要主动去适应发展需求,研究目前缺乏的人才专业内容,保证行业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鄂西北地区汽车维修行业在专业人才需求方面,缺乏更多的是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人才,在这一点上需要依赖汽车维修人才市场法则,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优势。

4.4 改进汽修专业人才教学方法

汽修专业更加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需要结合实际操作来进行更多的训练。为了能够适应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更为系统的汽车维修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来学习现代先进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以及整车检测流程,进而培养能够与时俱进的专业汽车维修人才。

5 结 论

经过调研,本文较为系统真实地对鄂西北地区汽修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了解,结合调查情况要逐步提高汽修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并结合本地区高校学生培养和就业情况,提出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为鄂西北地区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发展提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继续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以期能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电梯安装 维修保养 职工培养 问题解决

1.电梯安装设计技术支持

1.1.电梯安装工的培养

现如今,电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汽车等交通工具一样的常见,作为一种垂直运输工具,现代化生活中,高楼林立,为了人们方便省力,电梯,必不可失。然而,我们在享受了电梯带给我们的便捷之后,我们应当感谢电梯安装工,是他们把电梯带入了我们的生活。

电梯安装工序并不简单,所需类似轿厢等的井道机械部件也很多,对电梯进行控制的电器也必不可少。

电梯安装工的培养,不仅仅是通过取得电梯安装操作证的考试,还要定期进行。1.1.1.可以开设培训班使他们熟悉电梯安装相关的大量安全知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都是一样的,还要对电梯的组成与它所具有的性能,安装电梯工艺要求有所掌握。1.1.2.在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还要进行技能方面培训,对员工动手能力进行提高,通过开设实训班,把电工仪表、高低压变配电设备提供给学员以供使用,让他们从实践中得到提高技术能力。

1.2.电梯安装检验技术

1.2.1.电梯安装技术

此处怎么是空的啊?

1.2.2.电梯安装后的检验

电梯在完成安装之后需进行以下检验工作:一、检验电梯运行空间――井道,井道,是封闭的,井道的大小直接影响电梯运行的安全性能,若在电梯完成安装后发现不对进而整改,非常麻烦,因此在我们进行楼宇施工中就要对电梯安装进行监检,通常,以电梯顶层高度规范为前提,50mm是井道内部相对运行部件最小间距。二、检验机房,在过程监检过程中也能够解决一些机房问题,首先检验通往机房的电路是否畅通,还有就是机房内部消防系统,机房应保持通风,要做到防雨防盗,还要检验机房面积以及高度是否达到标准等。三、检验轨道,电梯运行导轨,安装质量对电梯运行的安全性、舒适度以及可靠性都有影响,检验轨道,我们应先检验轨道支架,焊接是否到位,作为受力主要部位,必须万无一失。导轨安装,安装人员对导轨的打磨不够认真,无法保真平滑过渡,电梯运行舒适度受导轨的安装位置直接影响,过程监检重点就是减少电梯运行阻力。四、检验轿厢组装,对轿厢所有面进行安装水平度以及垂直度都有相关规定。关键在于安装完轿厢悬挂钢丝绳后,对其采取静平衡试验,使得电梯安装质量大幅度提高。

1.3.电梯安装过程的监督与记录

安装电梯时,过程监督必须现场确认部分较为隐蔽工程,比如说主机“工”字承重梁,不能用砖砌,只能浇注混凝土。用膨胀螺栓对导轨支架进行固定,依据安装技术以及所需打入深度,把符合规格膨胀螺栓打入其中。但凡是安装过程中隐蔽的工程,有必要要求施工单位对相应过程记录及其相应的检验确认见证给提供出来。

对完整的电梯安装程序进行记录,重点反映电梯安装质量,也直接影响着过程监检。施工工程的记录始于施工人员进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最终安装调试完成后记录结束。每一步安装步骤都有相应记录,电梯出场资料主要有安全部件型式试验报告与实验记录,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资料在安装电梯过程中要高度重视。

2.电梯保养技术支持

电梯的保养应该找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来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的,具有维保星级资质的单位更理想,单体的组成部分有机械部分与电器部分。

2.1.电梯机械部分保养

2.1.1.用油电梯曳引机

曳引机的液位应该位于曳引机外罩上俩刻度之中下面的刻度之上,要是液位没有达到下面刻度,就应该加油给曳引机,若加油不够及时,长时间工作的电梯没有进行良好,电梯曳引机与电动机就有可能被损坏无法进行工作了。所以应当及时给曳引机加油,让它保持良好。

2.1.2.清洗和电梯轿厢导靴

业内人士都明白,有油杯位于导靴上同时运行于导轨上,定期清洗以及加油油杯,可降低电梯运行时产生的摩擦,还应打扫干净轿厢,尽量使导靴的工作环境无严重灰尘,保持微尘。

2.1.3.保养电梯的厅门、轿门

电梯厅门以及轿门是电梯故障频发点,所以要重视厅门和轿门的保养工作。第一点,要给门的上坎架加油,让它保持良好,尽量避免电梯在运行中门的开启发生卡阻现象。其二,注意检查控制电梯门开关的部件,比如光幕型触板开关线等等。电梯门经常开闭,开关线在频繁使用下有可能被损坏,所以应及时更换需更换部件,减少事故发生。

2.1.4.保养电梯对重以及缓冲器

有必要对对重以及平衡链固定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它们固定可靠,就蓄能缓冲器而言,应当注意其是否处于规定的位置以及所处位置是否牢靠。就液压式耗能缓冲器来说,应当要注意其液位是否达标,还有它的电气安全装置是否在正常工作。

2.2.电梯电器部分保养

电梯电器部件包含有全部回路电器开关等等部件,它对电梯的作用就相当于大脑对我们人的作用,被称为电梯的“大脑”,它们对电梯的大量行为都进行控制。所以,日常电梯保养工作应把电梯电器部件的保养工作看为重中之重。

2.2.1.尽量避免安全回路封线路回接

电梯门系统发生故障,技术人员图方便通过电梯门回路短接来查找故障,这样十分危险,原因就是当技术人员探头观察井道内故障时,这时的电梯在运行时由于厅门安全回路短路无法给出正确状态信号,电梯运行到这里时不会停下来,就很有可能发生事故,一般情况下不能这样做,如果现实的确需要进行短接安全回路,应当把哪个部件出了问题检查明白,单一的检查测试该部件。在结束了保养或者急修之后,必须记住要拆除短接安全回路,若电梯故障排除有多人进行时,短接安全应由一人完成并告知他人。

2.2.2.清洁机房

电梯工作所需电子部件数量很大,机房环境对电子部件影响较大,比如温度、湿度等等都是影响因素,进而影响电梯运行。

机房有过多灰尘,影响电子部件散热,过热就会损坏,要降低接触器与继电器的接触电阻。电阻大了就会烧坏部件。还要降低机房湿度,湿度大,印板上线间以及管脚间易发生短路,烧坏元件。因此要定期清洁机房,清扫控制柜,保证其清洁。

3.总结

电梯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现代化科技,我们应当爱护使用电梯,必须按规定时期检验电梯工作情况,及时排除故障,保障人员安全前提排除电梯故障,尽可能降低电梯事故发生率,多部件的电梯,发生故障的地方以及发生什么样的故障都是不确定的。规范保养电梯,是我们维保、生产电梯的厂家以及公司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向勇.浅谈电梯安装工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0-07-23

[2]卞敬. 电梯安装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06-20

[3]国宝,贾鹏.电梯保养的有关问题[J].品牌与标准化.2011-06-15

[4]孙培江. 浅谈电梯设备的维护保养[J].科技信息.2009-07-15

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汽车维修专业

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被国家第一批列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的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而多媒体教学正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实现职业教学改革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能有效地解决汽修专业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学员易接受、掌握汽车各系统工作原理和进行汽车各部分模拟拆装、故障诊断及排除,能变教师费力地教为学生主动地学,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致盎然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从根本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

1. 汽修专业课改课程、教学对象浅析 现代汽车是集机械、电子、通讯和液压传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因此现代汽车维修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特别与通讯和电子技术结合日趋紧密。传统的汽车机械修理已越来越少并大多由专业机械加工部门完成,现代汽车修理厂的主要任务是故障诊断、换件修理及维护保养。汽车维修这种职业功能的变换,掀起了近期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对该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课程改革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凸现模块性、实践性,原理理论课大量压缩,实践技能课时大大增加,比以往突出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

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的教学对象大多是中考落榜者,他们中大多数文化基础薄弱、思维面狭窄、对学习信心缺乏,所以在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得相当困难,特别是对于汽修专业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学习,更是束手无策。他们大多虽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形象思维能力比相对要强些,他们虽对抽象的理论的理解常表现出没有耐心、甚至没有信心,但他们对技能实践却表现出相对浓厚的、持续的兴趣。

针对课改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凸现的原理性、实践性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高效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如何实现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目标,还有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应发挥出怎样的作用。

2. 多媒体教学在实现汽修专业课改目标过程中的意义 汽车维修专业课改突出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但我们要正确理解汽车维修专业新课程改革下的专业原理性和技术性、实践性的关系。对技能要求大大提高本身就包含了对实用性理论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如忽视了学生对大量实用性原理的理解,而光谈所谓的技能,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充当汽修企业中无应变能力的“机械手”,难以满足现代汽修企业和社会的对汽修技术需求,更难以说明我们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取得成功。

在缺乏多媒体和实习设备、检测仪器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顶多加上一张挂图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只能让学生对照教材、挂图凭想象去理解汽车知识原理,抽象的诊断维修教学过程只会导致教学内容的难以理解,只会体现汽修专业课程难度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等特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理论与实践难以对号。而且传统的汽修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不但给中职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本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缺乏生动和吸引的说教课堂,同样也会导致教师难教,甚至教师产生怕教、厌教的情绪,完成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核心任务便无从谈起。

现代汽车维修涉及面广,越来越体现出本专业的学科跨度大、与通讯和电子技术结合日趋紧密的特征。最近有专家提出的“原理修车”新概念,这个新概念使得实用性的理论更显在汽修中的重要性。我们绝不能认为新课程改革加强了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对理论原理的暗弱和忽视,我们不能认为两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要求我们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在相对以往被大量压缩的课程和有限的课时中对理论原理部分内容进行高效的解说,才能有效地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进行打下基础。而运用各式各类的多媒体课件、软件进行灵活多样的直观教学,在发达国家的机械、汽修类专业课教学中应用得非常成功、非常广泛,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3. 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汽车修理行业是很重视操作经验的,尤其是近年来汽车检测设备在现代汽车维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汽修专业教学设备有限,根据本修专业课程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尽力贯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的直观性教学原则:通过学生观看汽车多媒体仿真教学软件,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通过各种多媒体感性、形象地展现具体知识,加以教师语言的形象解说,引导学生对各零件、部件及工作原理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汽车理论及原理,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减轻学习过程中理解抽象理论的困难,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汽车各大部分的结构、相互关系,发展本专业学生认识能力。只有认识到更好地深化认识和运用实用的知识原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才能在随后的实践中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解决汽修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缺陷,就要将理论课堂与实验课堂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把理论教学课堂搬到实验室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前不久,南京某校成功地示范了“多媒体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教学公开课。该公开课上采用“多媒体理实一体化”的新颖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并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使三者相互融合与补充,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课堂上一位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和实物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内容,让学生熟悉配气机构的作用、分类、工作原理以及拆装的步骤;接着由另一位老师对桑塔纳发动机配气机构进行实际拆装的示范讲解。两位老师默契的配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了实物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难想象缺少多媒体手段的条件下,欲实现上面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并获得如此好的教学效果将是不可能的。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生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生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一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直观演示法、视频展示现场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包括利用现代制作的各类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料。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是教师以多媒体展示各种实物或者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如采用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软件,能采用二维与三维结合的方式生动、详尽地展示电控发动机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动态工作过程和原理,学生们看的尽心,听得尽情,兴趣盎然。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生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生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视频展示现场法:视频展示现场法即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拍摄的生产一线的老师傅的操作,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或反思、巩固学过的技能知识,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方法。这也是汽修专业课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方法。当然,根据汽修专业的特殊性,必要时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有目的的、计划明确的参观,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维修工作氛围,回校后做好参观总结,并以视频重点回顾操作过程,附以解说突出技术要点,加深体验和印象。

计算机仿真模拟法:计算机仿真模拟法对理论原理高效的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同样对汽车检测、排故实训教学有着巨大的效益。仿真模拟教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主要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具体的汽车工作原理、技能操作的仿真模拟系统,通过模拟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趣味性的情景中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达到掌握基本原理或模拟进入生产现场实际操作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宜于汽修专业理论认知和技能实习前的教学,通过模拟系统的使用,不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汽车各部工作原理、各类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而且缩短了实习教学的适应时间,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率,有效地提高了实习教学的目的性和实习效果。

一些中职校的专业设备较为陈旧,供学生实习的电喷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四轮定位仪、侧滑和制动实验台,以及适合现代汽车的检测设备,如解码器、示波器等设备几乎没有。而现在的汽车排故实训模拟系统实现了多种功能:包括远程故障设置、线路电压实时检测、多人实时读取故障码及数据流、联机故障诊断考核及考核自动记录与评估等功能――这是以前教学条件所无法想象的。使用汽车检测设备真实情境的模拟器能模拟汽车检测设备如解码器、示波仪、编程器、汽车专业万用表等汽车故障诊断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工作的真实情境,能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在实际情境中使用一些现代检测设备打下可靠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实践证明: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仿真技术,这应当是目前实验、实习设备不足的职校进行汽修专业教学的一个较为经济而有效的选择:实训与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与实训成本大为降低,实现了汽车各部系统实训与教学方式的新突破,不仅能实现学生接受知识“多”而“趣”、教学效果“好”而“快”,节省了理论课时数、多参与实践,而且节省了大量重复设备的投入费用,并提高有限实验实习设备的使用率。

4. 中职汽修专业课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大量教学实践证实有效的现代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如何走进我们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怎样让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更有效地应用于本专业教学,多媒体教学在其中究竟应扮演什么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也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时应当注意和必须考虑的问题。

现代中职课堂教学同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在汽修课堂教学实践中也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得到贯彻落实的。上好汽修专业课,使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自然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如何“引导”学生,我认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意识基本上决定了多媒体课件发挥的效应与作用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教学效果的走向。

解决中职汽修专业课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有效减少教学中的“不良”现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当然,较为理想的选择绝不是一层不变的选择,任何一个优秀课件、一项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整体上去把握多媒体教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多媒体教学就能做到灵活运用,扬长弊端,务求实效。也只有让多媒体教学方法与汽修专业自身的特点充分有机结合,这样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才能翻开新的一页!

5. 结束语 如果说目前的汽修专业课程改革是为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社会需求的而制定的本专业战略、战役目标,多媒体教学就是实现这一战略、战役目标的灵活多变的有效战术。 多媒体教学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实现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目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它最终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替代本专业的实践实习环节――汽车检测与排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必须融入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学改革目标中去,融入到现代先进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模式、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工厂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去,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应有作用。只有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充分适时、适地地使用多媒体、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使学生尽可能多掌握一些的实用性理论,并在充足的实习实践中运用原理、提高维修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汽修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命力,才能使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得以可靠实现,“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改革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2] 刘万年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程》

[3] 关文达. 汽车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 张建俊.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第6篇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发展的好坏,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是办学者,就是校长。未来十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发展成就如何,取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还是校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校长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又拥有最大的可能和机遇。葛道凯司长重点就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和关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认识这两个方面,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汇报和探讨。

葛道凯司长指出,《教育规划纲要》第六章专门为今后十年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部署了四项任务。这四项任务分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这四项任务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汇总《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总共有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办学规模上,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关于高等职业院校,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第二,在管理体制上,要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第三,在结构布局上,要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加大对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第四,在办学机制上,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第五,在教育教学上,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第六,在队伍建设上,要着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第七,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要支持建设实训基地,改革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和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的建设。第八,在政策环境上,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完善职业学校教育支持政策,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葛道凯司长在阐述上述八个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教育规划纲要》关于职业教育的主要精神,即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落实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调整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布局。

葛道凯司长详细汇报了自己对于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认识,认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是要贯彻好、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关于职业教育的部署要把握好三句话。一是要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性。二是要牢牢把握“推动改革创新”和“强化内涵建设”两条主线。三是要始终坚持“问题入手、重在行动”的思想方法。葛道凯司长最后特别强调,我国校企合作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需要学校校长和教师们立即行动起来,与企业界紧密合作,加强国际交流,推动我们职业教育由注重规模扩大尽快地进入到“保障规模、强化内涵、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转折。

北京师范大学孙玲副校长在论坛上做了“深化校企合作,助力经济腾飞”的讲话。她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公民自立于社会,实现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提供了可能。她特别强调,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还远远不止于塑造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了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进入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成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并最终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关键。

孙玲副校长指出,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我国今后十年间的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规划。在这些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等四大任务;并把“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列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首要举措。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突破口。这也是本次论坛以“深化校企合作,助力经济腾飞”作为主题的缘起。孙玲副校长指出,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得到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大力支持,发起、创办了“中国职业学校校长论坛”。邀请政府官员、中外专家、企业领导、知名校长,围绕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所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经过七年的磨砺,论坛已经初步成为一个集官方与民间、学校与社会、国内与国际多重视角的高峰论坛,得到了同仁们的肯定与认可。她期待着,这个论坛能够不断壮大,能够成为职业院校校长们探讨办学理念、交流管理经验的平台,能够成为校企之间深化产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供需互动的平台,能够成为中外同行加深了解、深化合作的平台,为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日,本刊特别邀请了“2010年中国职业学校校长论坛”的部分主讲嘉宾,聚焦校企合作这个话题,从产、学、研等多个视角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他们是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教授、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何振伟部长、北京劲松职业高中贺士榕校长、广东省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曹永浩校长。

《中国教师》: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各位专家接受我们的访谈,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与法规制度建设现状是怎样的?

赵志群:在校企合作方面,现在是职业院校做了很多工作,但企业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里的关键是缺乏科学可行的制度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目前,这方面国际上谈论最多的是“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谈到现代学徒制度,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德国的双元制。其实,德国并不是唯一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国家,其制度甚至可能都不是最完善的。德国以输入为导向的、分离式的学徒制(职教管理由联邦和州政府等不同部门承担)加大了部门合作的难度,限制了地方政府在职教发展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而广泛实施学徒制的其他国家如奥地利、瑞士和丹麦等的做法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美国和加拿大也建有针对年轻人的现代学徒制度,包括系统地针对工作的培训和正式的课堂学习。加拿大的中学学徒制革新项目结果表明,社会和经济界对学徒制显示出了很强的需求。一些学院如乔治亚学院等,也在校企合作方面建立了非常好的实施制度。由于这些院校与我国职业院校的情况非常类似,因此其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何振伟:吉利产业与吉利教育是校企合作的直接产物。1997年,几乎与创办汽车厂同时,吉利在浙江临海办起了第一所汽车工业学校,即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从2001年到2008年,又先后投资创办了以汽车专业与社会专业相结合的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以及中国第一所重点培养汽车车辆工程博士与硕士的研究生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这几所学校为吉利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建议国家研究出台关于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法律,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创办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创办工厂或企业,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力度,加大行业企业在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标准方面的参与度,从而形成校企合一、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

贺士榕:职业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依托企业支持办学。企业随着市场的变化也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双方互利互惠,合作的积极性很高。但合作带有暂时性、多变性等特点,希望政府能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帮助校企双方形成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曹永浩: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地方产业和地方经济服务。地方政府要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一是模式示范。要允许学校带土地、设备与企业合作,对成功的模式可作为示范推广。二是表彰奖励。省市有关部门对校企合作要有一个定期的表彰、总结和推广制度,比如可以开一个全省的交流会来推广经验,对实施校企合作好的学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者给奖金,或者挂牌。三是督导评估。哪个企业没有做好,要通过督导评价给予惩罚或者批评。四是政策扶持。用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成果的形式,在办学经费和招生上给企业办学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推进校企合作更快更好地发展。这好比一辆汽车,有车有油,可以开上路,但如果在汽油里再加点添加剂,就能跑得更快。

《中国教师》:校企合作有了制度保障之后,在模式与运行机制上也应该有所创新,各位专家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供借鉴?

何振伟:吉利是一家“学习型企业”,始终坚持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发展需求的“企校合作”战略,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合作机制,通过“双境培养”“双师共教”“双证融通”的三双模式,利用吉利汽车产业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组织资源――生产基地、汽车研究院、国内海外销售公司、动力总成事业部等,为相关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优越的校外实习场所,形成了具有吉利特色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链。

同时,吉利汽车产业联手吉利教育,于2010年启动GM1000计划(吉利认可的千名研究生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潜力后备人才的“熊猫”计划,培养中基层骨干人员的“金刚”计划,培养高效运营团队的“帝豪”计划,以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全球鹰”计划。这样,职业教育为产业提供智力资源,产业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践支持。

贺士榕:为了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层开展,职业学校如何选择恰当的合作模式?在我看来,职业学校应该按照“因地制宜、深挖资源、不拘形式、互惠互利”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

多年来,劲松职业高中积极探索“集师资培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实习就业为一体”和“国际国内相结合”的全方位校企合作之路。我们采用政府投资、专家设计、“前店后校”等模式,走进企业、共享企业资源;走出校门、实现自主经营;捕捉机会、校企联合;紧跟首都经济发展,面向行业岗位需求,长短结合、稳定灵活,选择适合自身的校企合作模式,牢牢抓住内涵建设,培养适销对路各类人才。

曹永浩:校企合作应该注重“双向互动”的原则,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互动来实现校企的深层合作。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一是“请进来”,通过“车间进校”引进了东莞汇丰精密模具车间、深圳通发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学校为两个企业提供车间场地,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走出去”,与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合作,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使用牧野公司自有资源(师资、设备、课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日制教育。学生在学校及企业合作培养下完成学历教育。

通过实行“车间进校”“企业课堂”,学校共享了企业的设备、材料、人才、管理和企业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固定可靠的实习实训场所和高水平的实习指导“师傅”,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了“无缝对接”。

赵志群:谈到模式和机制创新,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创新。实用主义认为,创新是在特定范围内从未出现过的新事物。职教创新可以在宏观层面(如运行机制)、中观层面(如行政管理或实施机构)和微观层面(如具体教学过程)进行。创新不必是原创性的,即它们也许已经存在于某个地方,比如其他国家或地区,或在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中。作为一种新的、有发展前景的解决方案,职业教育创新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善现有状况、解决紧迫问题,或者开启新的可能性。创新不仅是一个新的观点,更是可实现、有操作性的模式。创新一定是能够在实践中落实的,并且具有可评价的效果。创新的结果应当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目前,针对实践的有组织创新的过程和结构正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即从技术模式(将“新产品”直接引入到教育现实)转变为参与模式(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开发创新并将创新运用到日常实践中)。因此,广大职教实践工作者已经逐渐成为创新的主体。

《中国教师》:校企合作如何实现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方面的改革?

何振伟: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改革方面,校企双方应该建立“资源共享、过程共管、责任互约、互利共赢”的有效机制。

在吉利自办学校和校企合作的案例中,我们根据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和学员的水平,以培养学生和学员的应用能力为主,专业理论课以实际实用为原则,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其一,针对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和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吉利创造了独具特色的“311”人才培养模式:3门职业基础课,1门“以人格本位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课,1个围绕岗位或职业而设计的专业课程体系,即以终为始,缺什么,学什么。形成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基础,以“综合岗位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为重点的特色人才质量观,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岗位标准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其二,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良和补充,将企业的二次培训、顶岗培训提前引入和嫁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改变,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合作编写教案,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行“走动”和“轮换制”。

贺士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或许在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方面的不同。职业教育必须紧跟产业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2007年开始,劲松职业高中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办学和行业专家委员会两大优势,在中餐烹饪业、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等领域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整体改革。通过对国外先进课程模式的直接引进,吃透精髓,消化改造,推出了与国际接轨的“多元选择课程模式”。通过对引进课程的分析和本土化改造,编制或使用了各专业的模块化教材。在教学模式上,依据教学改革新理念,将“任务驱动”理论具体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各专业各自形成了“模拟仿真教学模式”“菜单式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以及“任务式考核”“合作式考核”“选择式考核”“案例分析式考核”等考评模式。

曹永浩:深度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校企共建课程。应该由企业提出岗位需求,在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岗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实现对岗位能力的培养。

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的“企业课堂”――牧野班,企业提出的岗位需求主要针对牧野设备操作员和牧野机床加工工艺员。我们和企业共同分析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最后确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牧野精密加工技术、牧野设备加工操作、设备维护保养、牧野伙伴企业相关设备的操作理念。这些课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与此同时,“企业课堂”的课程考核和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评价机制,参照采用牧野公司的企业的评价标准。

赵志群: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传统的课程质量控制方式主要是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通过教务部门或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手段实现。按照这种方式,被评价者总是在课程结束后才被动地接受检验。即便是最准确的评价,充其量也只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因此要想对课程质量进行主动和适时的控制,必须寻找更加科学的技术手段。

这里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系统和灵活的“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简称M&ES)。它是一个能够向有关人员连续反馈课程运行状况的信息、识别获得成功的潜能、尽早发现问题并保证及时调整的系统化工具。课程的M&ES包括两方面工作,即“内部监控”和“外部评价”。内部监控主要由学校进行,而评价则由外部专家承担,二者相辅相成:监控提供基本数据资料,评价使用监控获得的资料并赋予其价值;没有监控就没有足够的原始数据,也就失去了评价的基础。

《中国教师》:针对校企合作,在校长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和要求?

何振伟:校长应该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和市场意识,了解行业,理解企业;要熟悉现代管理,能够凝聚一个经营团队,依托行业优势资源,以育人为己任,关爱师生,并有效经营学校。管理好一个职业学校与经营好一家企业,二者是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应该始终把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淡化传统的“以教师、理论内容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倡导“以学员、以应用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师资建设要注重培育教师的启发式教学观念,也要注重理论框架的搭建,还要注重实践经验的传递、实践中难题的研究。要有计划地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及时了解企业所使用技术、技能、做法,以及所遇到的难题。还应该从企业聘请一些既有理论又会操作的技术人员与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升,或者直接担任学校的特聘教师或兼职教师。

贺士榕:作为校长,我一直认为,闭门造车无法培养出职业教育大师。必须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通过参与企业实践与活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打造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让教师拥有先进的理念,站在领域与技术的最前沿,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成立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定期进行指导和评价。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换到企业学习的培训制度,使他们随时掌握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方法,并消化吸收,有机运用到专业建设和教学中去。

在实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之后,近几年,我们又进一步确定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打造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教师队伍”的更高目标。学校骨干专业的教师都有到境外企业学习、培训和交流的经历。他们先后赴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实训。同时我们也注重通过国际校企合作,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应邀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讲学或参加国际行业技能大赛和技能交流;接待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企业员工培训,最大限度地实现我校教师的价值,宣传中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高端化的校企合作使我们的教师具有了国际化的理念、多元化的知识和一流专业化的技能。

曹永浩:现在提倡教育家办教育。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人物,一个好教师能教育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就能成就一所好学校。职业学校的校长既要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随时根据社会发展、经济形势变化,灵活广纳各种元素来丰富自己的办学理念。

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要在教师的聘请和准入制度上有突破,允许职业学校外聘一批资深的企业技术人员、精通行业企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可占学校专业教师比例的50%以上。

赵志群:技术和社会发展,对职教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教师素质和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职业的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指职业行为向社会公认的高度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专业化的职业(Profession)指那些专业能力要求高、由于劳动组织方式固定而能力构成明确的社会职业群体,它能够提供独立而可信的服务,具有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因此,要想建立“职业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须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立和发展培养职教教师的专门学科,包括系统、独立和具有一定学术权威的学科体系以及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这为我国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专业和学科建设以及学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中国教师》: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对我国当前校企合作状况的全方位解读,相信我国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背景资料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