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1 02:19: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消毒制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环境卫生
1、经常保持室内外清洁和定期清扫的制度。每天1小扫,每周1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蟑螂等害虫。室外无碎砖、污物和污水,下水道要通畅,无蚊、蝇孳生地。
2、玩具柜及玩具要每天1次清洗消毒,保持整洁。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4、厕所要整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保证无污迹及臭味。
5、幼儿桌、椅、床每周擦1次。
6、幼儿被子、床单、枕套等要定期洗换,保持清洁,叠放整齐。
7、固定地点设垃圾箱,定期消毒清扫。
8、及时作好传染病幼儿大小便等物处理。
9、有计划搞好室内、外环境,做到“五化”(美化、绿化、净化、安全化、儿童化)。
二、个人卫生
1、合理安排婴幼儿一日生活,让他们饮食、睡眠和活动都有一定规律,生活得活泼愉快。
2、幼儿每人一碗一巾,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3、养成饭前、便后洗手、脏了随时洗手的好习惯。要让幼儿用流动水洗手脸。
4、饭后漱口,教育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5、教育幼儿每周洗头1次,夏季每日至少洗澡1次,随时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
6、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
7、保持婴幼儿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8、培养幼儿文明卫生习惯,如:不随地擤鼻涕,不要随地大小便,不把手放在嘴里,不用手擦眼睛,挖鼻孔等以及正确进餐、睡眠、穿脱衣服等。
9、保护婴幼儿视力。教室要注意采光,有良好的照明设备。看电视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小班不超过10-15分钟,大班不超过20-30分钟。电视机应放在距离地面1-1.2米桌上,并按着调试表获得最好的图象。第一排距离屏幕不少于2米,最后一排不超过5米。
三、消毒制度
1、洗脸巾专用,每日消毒,饭碗、盘、勺、筷每餐消毒,消毒后注意不污染。
2、餐桌使用前要用肥皂水进行擦洗,用餐后消毒,擦桌布要专用,用后消毒。
3、水果洗后削皮或剥皮食用。
为切实作好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把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做好通风消毒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以下制度:
1.每日早晨学生离开宿舍后,由宿舍管理员使用消毒液对宿舍进行喷洒消毒。
2. 每天早上宿舍管理员对宿舍开窗通风。
3.宿舍管理员要将消毒工作落到实处,不搞形式主义,必须作到定期、定时消毒,不得疏忽、怠慢。
4.宿舍管理人员在消毒时必须认真负责,不留死角。
隔离、清洁制度(汇编)
幼儿园开学开园疫情防控卫生消毒、隔离、清洁制度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
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以
下消毒卫生制度:
一、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早晨中午开窗通风两次,
每次不少于40分钟,幼儿教室、活动室每天用紫外线灯消
毒一次,每次1小时,紫外线灯每周擦一次浮尘,以免影响
消毒效果。
二、
口杯消毒。幼儿每人一杯,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
杯,消毒柜每日消毒一次40分钟。
三、
加强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保持幼儿个人的清洁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
幼儿用餐桌子使用前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一次,
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五、
桌椅、床头、门把手、水龙头等幼儿幼儿易接触的
物体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洗一次。
六、
幼儿寝室、活动室、厕所地面随时清扫。每日用含
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把擦洗消毒一次。
七、
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
毒液浸泡一次30分钟,并晒干。
1
八、
图书消毒。图书要迗到每两周翻晒一次。
九、
厕所要清洁通风,随时清扫,做到无异味,每曰用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冲洗、浸泡消毒一次。
十、床上用品消毒。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床单、
枕套每月两次。被子、床单、枕头每周爆晒一次,时间不少
于2小时。
十一、工作人员要保持仪表整洁,要勤洗澡,勤剪指甲。
给幼儿开饭前要用肥皂洗手。
十二、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2020年**月**曰
一、消毒要求与具体清洁操作方法
(一)
房屋空间每日开窗通风(早7:
30开窗,中午12:
00关窗)是控制呼吸道疾病流行或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
毛巾在集体生活中,毛巾的卫生不好是传染疾病
的途径之一,如传染沙眼、流感等病毒。要求擦手巾保证一
人一巾,要用肥皂水浸泡搓洗,并放在阳光下曝晒。在传染
病流行季节要求每天清洗消毒一次,用肥皂水浸泡搓洗,并
放在消毒柜里消毒,但要防止毛巾被烤焦。
(三)
口杯幼儿的口杯要一人一杯、专人专用,每天必
2
须消毒,每日在幼儿入园后必须放好已经消毒过的口杯。口
杯是幼儿喝水及吃药用的,在幼儿吃完药后教师及保育老师
要督促幼儿把口杯内的药吃干净后放在口杯架上,口杯要按
要求定时进行消毒。
(四)
玩具玩具是幼儿园必须备的物品,也是幼儿接触
最多的物品,尤其是小班幼儿喜欢将玩具放入口中,如果清
洁消毒不严,很容易传染疾病。玩具的清洗消毒是每周一次,
玩具可以用肥皂粉清洗,或用“优氯净”浸泡后再用清水冲
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晒2小时。室外大型玩具通过日光照射消
毒,但要定期冲洗。
(五)
被褥用品是幼儿每日生活的必需品,幼儿每人一
床一藝一被一枕。幼儿用的塾被和盖被每月晒一次,每次晒
2—4小时。如遇雨季,可将被褥打开用消毒灯照射半小时。
(六)
洗手每日用餐前、大便后用肥皂水擦拭洗手,并
用自已的擦手巾擦干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
痰盂每次用后要冲洗干净,有消化道疾病发生时
痰盂每次用后要浸泡,消毒痰盂的消毒液要每日更换,以消
毒液浸满痰盂为好。
(八)
卫生洁具垃圾箱内无溃,簸箕、抹布、扫把等要
放在幼儿碰不到的地方。餐桌抹布和其它抹布要分开使用和
清洗。拖把要准备2把(1把干拖),每日使用后要用清水冲
净,使用前先用清水拖1遍,再用消毒液拖1遍。
(九)
地面教室每日要拖,随时保洁并门前三包,拖把
3
使用后要摆放在不影响幼儿洗手上厕所的地方。洗拖把要有
专用水池,不准和洗毛巾、餐巾、口杯、玩具等共用1个水
池。
(十)食具食具必须在洗碗间清洗,不得将餐具放在洗
手池里洗。洗碗时先用洗涤剂将油腻洗净,再用清水冲洗后
放在消毒柜里消毒后才能用,餐具必须餐餐进行消毒。
二、发生传染病时的卫生消毒
(一)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发现传染病患儿时,室
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
应定期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
(二)
传染病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按卫生部消毒技术
规范,在其中倒入消毒液搅拌后倒入厕所。
(三)
传染病儿便器: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在千分之
3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种。
(四)
抹布、拖把分别在千分之3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
30分种,每日一次。
(五)
被褥清洗消毒:床垫、枕心、棉胎放阳光下晒4
小时。(六)柜子、扶手、门把等物体表面,每日上午用消
毒液擦洗一遍。
(七)
床单、枕巾、被套、枕套等耐热、耐湿的纺织品
用消毒液浸泡15—30分种。
(八)
地面消毒:地面是幼儿们活动的场所,经常会有
幼儿趴到地上,手经常接触地面,如有污染不及时清除,极
4
会造成病原菌的扩散。
(九)墙面消毒: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情况轻于地面,
通常不需要行正常消毒。当受到病原体菌污染时,可采取化
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常用二溴海因消毒剂溶液喷雾或擦洗
处理,墙面消毒一般为2.0—2.
5米高即可。喷雾量根据墙
面结构不同而确定,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
(十)桌子、椅子、凳子、柜子、水龙头等用品表面的
消毒: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
作,用清洁湿布,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除去大
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
必须采用严格的消毒处理。
(1)
化学消毒剂消毒:用含有效的二溴海因消毒溶液,
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的表面,当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有机
物时,可相应加大化学消毒剂量,并按产品说明使用。
(2)
紫外线灯照射: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
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米,照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30分种。
用高强度、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照射30—60分种。
(十一)玩具的消毒传染病流行或发生时,每周进行一
次消毒,要根据不同的玩具选用不同的消毒方式。耐热的木
制玩具:可以在开水中煮沸10—15分种。塑料和橡胶玩具:
可在有效二溴海因溶液中浸泡15—30分种。怕湿怕烫的毛
类玩具:可在烈日下曝晒4一6小时,借助太阳紫外线的照
射,将细菌杀灭。高档电动、电子玩具:可定期用酒精棉球
5
擦拭孩子经常摸的部分。
(十二)传染病检疫班级餐具要单独清洗消毒,幼儿不
能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直到检疫结束。走道最好也分开,并
加强消毒。
幼儿园环境卫生清洁制度
制定关于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制度,可以加强幼儿园卫生
工作,为师生营造舒适、整洁、幽雅的校园环境。下面是幼
儿园环境卫生管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
室外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
室外环境做到整洁、美观、所有墙面按园统一规划布
置不随意更改,教育幼儿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
不随意乱扔垃圾果壳等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操场、
花坛、走廊等场所的整洁。
3.
场地做到雨天无积水、阴井、下水道等有定期灭虫消
毒措施。
4.
绿化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到绿地无杂草、花坛无杂物、
定期修剪、教育幼儿不随意攀摘花草树木、加强爱护绿化教
育。
5.
操场内或过道上不随意停放自行车和堆放建筑垃圾
等杂物,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和道路的畅通。
二、
室内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
由教师、保育员负责教室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
6
工作,做到墙面完好无损、布置美观、教育幼儿不抠墙,不
弄脏墙面。
2.
不随意在墙上拉线、钉勾子、钉阁板等物、确保室内
整洁。
3.
建立健全环境清扫制度与四定制度。每月一大扫、每
周一小扫、分室分片包工、定人、定点、定时、定期检查。
4.
保育员要管理好室内的设备和自己的工作用具,如抹
布、拖把、扫帚等物,要按固定地点安放、不随意乱放。
5.
每天擦洗便池和厕坑、保持厕所清洁无尿垢、无臭味、
定期打扫走廊和擦坡璃窗,保持园内坡璃窗明亮、走廊清洁。
6.
保持各活动室无积灰、无垃圾,并做好灭蝇、灭鼠、
灭蟑鄉工作。
7.
园内做到无死角、库内存放物不宜过多,应离地、离
墙、防虫害和霉变。物品要按类堆放、排列整齐。保健老师
负责全面环境卫生检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
并妥善处理。
隔离制度幼儿园传染病隔离措施
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尽早切
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减低在园幼儿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
率,幼儿园保育员,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互相配合,共同执行“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有效预防
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
7
一、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在传染期内需进行隔离治
疗,不能参加正常的幼儿园集体生活;经医院正规治疗病情
好转,隔离期满并经医院复查和证明不再具有传染性,方可
恢复如愿正常的集体。
二、
各班教师应认真执行“晨检制度”,全面细致的了
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在晨检中发现儿童可能患有某种会发生
传染的疾病(如水痘,风疹,腮腺炎,麻疹,流感,痢疾,
肝炎和手足口综合症)应及时劝说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
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执行隔离制度,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幼
儿园的进一步传播。
三、
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把儿童生病,吃药的情况告
知保健人员和教师;当发现儿童已患有传染性疾病,应主动
将情况告知幼儿园,积极配合幼儿园严格执行隔离治疗制
度,避免传染性在幼儿园的蔓延和传播。
幼儿园2020年春季开园复学园区防疫通风
消毒制度
为切实做好我园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
到实处,做好消毒工作,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环境卫生
1.
应当建立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和检查制度,每周全面
检查1次并做好记录,为儿童提供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
2.
室内应当有防蚊、蝇、鼠、虫及防暑和防寒设备,并
8
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集中消毒应在儿童离园后进
行。
3.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米取湿式清扫方式清
洁地面。厕所做到清洁通风、无异味,每日定时打扫,保持
地面干燥。便器每次用后及时清洗干净。
4.
卫生洁具各班专用专放并设有标记。抹布用后及时清
洗干净,晾晒、干燥后存放;拖把清洗后应按标记存放。
5.
枕席、凉席每日用温水擦拭,被褥每月曝晒1〜2次,
床上用品每月清洗1〜2次。
6.
保持玩具、图书表面的清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1次
玩具清洗,每2周图书翻晒1次。
二、
个人卫生
1.
儿童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要求每人每
日1巾1杯专用。
2.
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当用肥皂、流动
水洗手,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做到勤洗头洗澡换衣、
勤剪指(趾)甲,保持服装整洁。
3.
工作人员应当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
后和护理儿童前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上班时不戴戒指,
不留长指甲;不在园内吸烟。
三、
预防性消毒。
1.
儿童活动室、卧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至少15〜30分钟,每日幼儿
9
放学后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1小时,在不适宜开窗通风时,
每日应当采取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2次。
2.
餐桌每餐使用前消毒。水杯每日清洗消毒,用水杯喝
豆浆、牛奶等易附着于杯壁的饮品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反复使用的餐巾每次使用后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1次。
3.
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易触摸的物体表面每
日消毒1次。坐便器每次使用后及时冲洗,接触皮肤部位及
时消毒。
4.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消毒器械和消毒剂。环境
和物品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应当符合要求。
注:如发现园外有类似传染病病例,按照传染病时期幼
儿园消毒制度进行责任区内的消毒工作;如发现班内类似传
染病的现象,则园保健老师负责监控,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
施;消毒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消毒常识,特别是消毒液的配
比,并每次作好消毒记录。
10
学校疫情防控40条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老师们、同学们、家长们:
度过特殊而漫长的假期,从今天起,我市各学校错时、错峰有序开学。同学们终于可以再次背起书包,踏入校园,在“立德而行,向美而生”的美好愿景中,“德润金昌·美育校园”号角已经吹响。为了确保师生顺利返校,拥有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市教育局发出倡议:
教职工“十做到”
1.做到职责到人,责任落实。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年级组、班主任、教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带头做好防护,带头参与防控。
2.做到防控流程熟练。自觉学习疫情防控知识,掌握学校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相关要求,主动做好学生动态排查跟踪、健康监测、防疫引导等工作,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努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能够有条不紊处置突况。
3.做到防控教育有效。开学第一课讲授防控知识,宣传先进事迹,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自我管控能力。中午、下午放学最后一节课任课教师反复提醒学生做好自我防护,确保学生安全。
4.做到教学有序高质。统筹在线教学与开学后教学工作的有效衔接。
5.做到教学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不从事有偿家教,不违规补课。
6.做到信息如实报告。开学前,所有教职工完整、准确、及时报告近期出行方式、出行轨迹等。
7.做到健康自测报备。主动检测体温,如实报告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8.做到日常防护到位。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戴口罩。
9.做到遵守学校食堂就餐规定。分散、错峰用餐,避免集中、扎堆就餐。
10.做到非必要不外出。不参加非必要的外出旅行、会议和活动,不参加集会、聚会和聚餐,主动远离人员密集场所。
校园防控“二十到位”
1.责任落实到位。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做好应急演练,健全学校、年级组、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制度,责任到人。
2.监测排查到位。全面掌握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出行动态,督促湖北及境外返金师生严格落实“到达前3天向社区(村)、学校报备,到达后遵守2次核酸检测和相关隔离要求。
3.入校管理到位。在学校门口建立测温通道,规范入校程序,严格执行晨午检、缺课登记、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4.封闭管理到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校园管理。教职工进出校园、宿舍区必须实名验证并检测体温和登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
5.日常管理到位。加强教室管理,尽量拉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分楼层定时按规定消毒、通风。
6.环境整治到位。加强教室、宿舍、食堂、留观室等和重点部位的通风、保洁及消毒,每天通风、消毒2-3次,组织师生开展“洁校”活动,彻底清理校内外卫生死角。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装运设备每日必须消杀。
7.宣传教育到位。加强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及时通报疫情信息,教育教职工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弘扬正能量。
8.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组织开展开学前安全隐患排查,加强消防、实验室、危化品、食品安全、校舍等管理。确保校车安全运行。
9.隔离措施到位。严格复课审查制度,精准掌握未能按时返校师生情况。按规定做好相关人员隔离工作。
10.复学组织到位。校门口设立测温区、消毒毯、报到处和临时隔离区,验证健康登记卡。强化“护学岗”高峰勤务机制。实行错时错峰上下学,各年级间隔10分钟以上。
11.教职工管理到位。不安排教职工聚集性活动,不组织各类研讨班、培训会等,不安排教师外出培训。
12.教学管理到位。合理安排调整教学计划。中职学校要掌握校外实习学生健康状况和出行动态。中小学校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3.重点场所管理到位。加强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宿舍、卫生间等重点场所管理,避免人员聚集。图书馆、体育馆、各类功能教室非必要不开放。
14.校园活动管理到位。暂停聚集性校园活动,减少线下会议数量,严控室内文体活动规模。原则上所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实行预约管理。
15.后勤人员管理到位。加强防护教育、管理和培训,上岗必须佩戴口罩。
16.校园服务到位。教师、家长和学生交流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做好开学前后师生、家长心理疏导,避免出现恐慌焦虑情绪。
17.防控物资储备调配到位。强化属地责任,多措并举筹措防控物资,确保口罩、测温仪、消毒液、洗手液等物资储备充足、台账齐备、发放合规。
18.设施设备配备到位。按要求设立独立留观室。水龙头、洗手盆、废弃医用物资专用垃圾桶等设备配备齐全,数量充足。
19.应急处置措施到位。师生出现可疑症状,第一时间向包校医院、卫健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做好隔离、转运、报告、消毒等工作。严格履行相关规定和程序,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20.管控检查到位。做好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具体到部门和人员,组织开展防控制度落实、错峰开学、规范办学行为等情况监管检查。
学生“五做到”
1.做到自我防护,家庭至学校两点一线,上下学途中不在其它地方停留,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合理选择步行、骑行或私家车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不走亲访友,不聚餐聚会,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品质。
2.做到自觉遵守学校各项防疫安排,遵守学校进校、入班时间。上学前,在家自测体温并向班主任报备,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报告老师。进入校园时,严格按照学校安排,自觉主动排队,间隔1米以上,接受校门口体温测量。进校前后如果发现体温异常,不要惊慌,按老师的引导到留观区等待医生和家长。进入校园后,应按规划路线行进。下课期间,同学间避免在教室、走廊等地聚集。寄宿生严禁串宿,要保持宿舍干净整洁、通风,定期进行大扫除。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按照正确方法勤洗手。
3.做到分时错峰用餐,进入食堂前做好体温检测,餐前洗手,排队、就坐保持安全距离,不面对面就餐、扎堆就餐。不在公共浴池洗浴。
4.做到坚持体育锻炼,每日保证1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间。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条件下,可开展室外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外出运动期间,注意佩戴口罩,保持人与人之间的适宜距离。注意用眼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5.做到家中有新入住人员(特别是从境外、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到金昌的人员)、或父母离金外出,主动向班主任老师报告。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按照正确方法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主动通过主流媒体了解疫情防控动态和防控知识,积极应对。
家长“五做好”
1.做好健康状况动态监测,全面如实向学校报告寒假及复学期间学生和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旅居情况(往返疫情较重地区的情况、与疫情较重地区或境外返回人员接触情况、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接触情况等),配合学校进行反复摸排,保护学生和他人健康。
2.做好孩子在家中的每日两次测温,做好孩子每日健康情况报告,若有疑似症状,及时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老师。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卫生、饮食习惯,避免感冒。提醒孩子坚持每天佩戴口罩衣服,勤洗手,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被褥、衣物等要勤换勤洗。
3.做好点对点接送孩子,随接(送)即走,不在校门口聚集、聊天。接到孩子后要迅速离校,不逗留,不观望。放学后直接回家,不去人员聚集场所。
1、办学思想端正,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坚持依法治校,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乱办学,不乱收费,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实行校长负责制,完善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坚持民主管理学校,推行校务公开。
二、教师管理
4、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所有教师持证上岗。组织教师进修,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5、加强师德建设。教育教师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搞有偿家教。
三、学生管理
6、德育为首。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7、规范学生行为。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8、坚持全员育人。学校有健全的党团和少先队组织,有班主任制度,有与家庭、社会联系与合作制度。
四、教学科研管理
9、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创造条件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秩序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不随意停课,不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活动。上好体育课、艺术课,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10、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1、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家庭作业量分别不超过1小时、1.5小时、2小时。
12、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制度。评价学生,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实行等级记分制,中学推行综合素质评定。不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
13、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4、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小学、初中学生免试入学,不留级,不开除。小学、初中每班学生数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4人。不举办复读班。
五、安全管理
15、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建立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16、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滋扰、防中毒、防意外伤害等措施落实到位。加强门卫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校车必须定期经公安交管部门检测。组织学生户外活动有安全措施。
六、校园管理
17、建设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优化校园环境,力求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校内车辆停放整齐,地面无杂物,墙面无污损。环境布置富有文化内涵,体现教育功能。
七、后勤管理
18、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制订食堂卫生制度和采购验收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建立学生宿舍值日制度,保证整洁卫生;建立宿舍管理制度,坚持夜间值班、巡查;建立发生群体性传染病、食物中毒应急制度,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19、建立健全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建立校舍定期检查、维修制度,及时消除危房。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计算机设备等分类登记造册,定期清查、检修、维护。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
八、档案管理
20、建有档案资料室,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学校行政、教育教学、教师业务、学生学籍、师生健康、人事、财务、固定资产、荣誉实物等各类档案,保管好、使用好档案资料。
附件:中小学校园管理等十项基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一)
中小学校园管理制度
一、校园规划完善,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校园力求做到净化、绿化和美化。
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建立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制度,教学、办公、生活场所卫生责任到班、到人,定期检查评比。校园环境整洁,无乱堆、乱放、乱建现象。校内排水通畅,道路平整,路面硬化。车辆停放整齐,地面无杂物,墙面无污损,无卫生死角。
三、搞好校园绿化。种好管好树木花草,无随意攀摘、践踏现象。校园绿化与建筑布局相适应,绿化覆盖率达三分之一以上。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布置高雅大方,体现教育性;校门端庄,校牌得体,校训上墙。按规定悬挂、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地图、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师生书画作品;校园内要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黑板报、宣传橱窗及时更新,内容健康;大力推广普通话,布告、通知等用字用语规范。
五、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杜绝学校周围有毒、有害和污染(包括噪声)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学校周边无电子游戏机营业点、歌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200米内无网吧。
六、校内商店具有经营许可证,不强迫学生消费,不出售无保质期和过期的食品。
(管理制度二)
中小学校舍管理制度
一、学校严格按照设计功能,确定校舍(含校舍附属设施,下同)的用途、荷载和使用年限。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校舍的使用功能。学校不得将校舍出借、出租给外单位或个人使用。
二、新建校舍要确保施工质量。竣工后的校舍须验收合格才可使用。
三、学校校舍未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拆建、改建,不得违章搭建建筑(构筑)物。确需改建的校舍,须报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由设计单位提出施工图纸,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
四、重视校舍安全。对建设年代久远、结构质量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地处山坡边、水岸边,抗震设防地区的混合结构、石结构的校舍,要经常检查结构安全。校舍的走道、楼梯和主要出入口不得堆放杂物,不得堵塞紧急疏散通道,不得在疏散通道加门、上锁。
五、建立校舍安全预警体系,制定防险救灾应急预案,切实做好防洪、防风、防爆、防雷、防毒等安全防范工作。
六、建立自然灾害安全教育预防制度。学校要教育师生自觉提高安全意识,维护校舍。发生灾害性天气时,要加强值班巡查,发现校舍损坏和险情时,要做力所能及的维护、加固。
七、建立校舍安全检查制度。对校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由具有资质的房屋安全鉴定部门做出鉴定。被鉴定为危险房屋的,应及时发出危险校舍通知书。属D级危房的要立即封闭停用,并限期拆除,及时改造。属B、C级危房的,要及时加固、维修或改建。
八、经常检查和维护学校的排水系统、供电线路及消防器材等设施。各类建筑物的竖向排水、屋面和地面排水应保持通畅,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对老化的供电线路,必须及时更换。要保证校园内消防器材的可靠使用。
(管理制度三)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要专人管理。注意防火、防雷电、防盗、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碎裂等,对各类仪器设备要经常维护,及时保养,确保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二、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要科学管理。仪器、器材等物品都应登记造册,摆放整齐。实验仪器、模型、标本、药品等,要分门别类,定橱定位,橱有编号,橱窗设卡,物卡一致,账卡相符。室内定期打扫,保持环境整洁美观。
三、学生进入实验室要遵守纪律,不追逐打闹。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
四、每次实验后应及时收拾好有关仪器、器材,并作好使用情况记载。每天使用后要关好门窗,切断电源、水源。
五、借用实验仪器和器材等要办理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不得转借他人,外借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六、实验前,学生应明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中提醒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注意操作安全,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督促学生整理好实验仪器,写好实验报告。
七、对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仪器、辐射材料、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存放于安全地点,指定专人保管。
八、师生须自觉爱护实验室内的一切仪器、器材和设施,损坏照价赔偿,并作好记载。仪器、器材每学期清查一次,及时做好报损报废和增添登记工作。
(管理制度四)
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制度
一、图书馆、阅览室专人管理。注意防火、防雷电、防盗、防尘、防潮、防霉、防蛀等。室内定期打扫,保持环境整洁美观。师生到图书馆、阅览室须保持安静。
二、新采编的图书、期刊要及时分类、编目、登记、上架。贵重图书应设立专柜,防止意外发生。
三、保证提供给师生借阅的图书流通量不低于藏书的2/3。师生借阅图书按规定办理借阅手续,阅后及时归还,不得转借他人。
四、校外人员借阅藏书、期刊必须主管领导批准。师生、校外人员损坏或丢失图书、期刊应照价赔偿。
五、期刊阅览室课余时间均对学生开放。阅览室的期刊不得外借,阅览时不得在期刊上涂画。
六、图书、期刊每学期清理一次,及时做好报损报废和增添登记工作,确保账、册相符。
(管理制度五)
中小学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是用于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和为师生提供信息网络资源的专用教室,必须专人管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
二、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必须由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工作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计算机和网络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和技术指导工作,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可随时使用。
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内的设施设备均要建档入册,注明厂家品牌、型号、配置、购置日期等,及时记载维修、维护、损耗情况。每台计算机随机备有使用记录本。
四、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必须装有牢固可靠的防盗门窗,配备消防灭火器材,并张贴警示标志,严禁易燃、易爆、易腐蚀、易污染物品入室,严禁在室内抽烟,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
五、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和网络安全漏洞检测,严防病毒侵入和黑客攻击,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工作。
六、学生要自觉服从指导老师和管理人员安排,入室应换穿专用拖鞋或使用薄膜鞋套,不吃零食,不乱抛垃圾。自觉遵守操作规程,不随意更改计算机设置,不自带软盘、光盘在计算机上使用,不从网上下载软件、程序。
七、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网。自觉维护网络秩序,规范上网行为,不打游戏,不进聊天室,不浏览不良信息,不虚假信息,不随意约会网友,不沉湎虚拟时空。
八、计算机使用结束后,要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包括班级、姓名、日期、上机时间、上机目的、计算机工作状况等),清理桌上杂物,恢复设备摆放原貌。管理人员应及时验看记录,检查设施有无缺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管理制度六)
中小学体育器材场地管理制度
一、各类体育器材均应登记造册,台账清楚,新购器材及时登记,物品实际数量与记录相符合。易损耗器材要定期补充,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二、可移动器材要有专室存放,专人保管。器材存放规范、有序,特殊器材有专用设备存放,贵重器材可由教师负责保管。保管室要做到安全、方便、整洁。
三、各种器材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容易造成伤害的器材不要让学生搬运。正常使用器材要登记,有器材借还和损坏赔偿制度。
四、室内体育场地有固定开放时间,按时开放使用。使用后要及时整理,保持清洁卫生。
五、室外场地、设施符合有关标准和安全要求。
六、场地、器材应定期检查,按时保养,及时维修,确保安全。
(管理制度七)
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管理制度
一、艺术专用教室(含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器材室等)供学校艺术课教学和课外活动使用,要制定有关使用、保管、器材借还和损坏赔偿制度,有专人管理,定时开放,提高使用效率。
二、各室所有艺术教学器材要登记造册,建立明细帐目,做到帐物相符。特殊器材有专用设备存放,贵重器材可由教师负责保管。
三、室内布置有一定的艺术氛围,各类器材摆放整齐有序,方便教学。各室要定时打扫,保持地面、墙壁、桌凳、器材清洁,环境整洁美观。
四、教学时要爱护器材,细心使用。平时对各种器材要经常检查、养护,出现故障要及时维修。
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各种器材使用要注意人员安全,有防火、防盗、防霉等措施。
六、认真做好教室、器材的教学及使用记录。
(管理制度八)
中小学食堂管理制度
一、食堂(餐厅)是满足师生生活需要、事关师生饮食卫生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场所,必须依照国家《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严格规范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确保食品清洁卫生,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二、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无健康许可证者不准上岗。从业人员出现各种传染性病症和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必须立即离开工作岗位。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经常洗澡、理发、剪指甲,工作服、工作帽要保持清洁。
三、食堂要有布局合理、相对独立的更衣室、操作间、售菜间、储藏室、清洗池和餐厅,并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四、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消毒,保持清洁。厨房设置和设施做到“三分开、一方便”,即生熟分开、副食品与调味品分开储藏、烹饪间与烧火间分开,炊事员流水操作比较方便。
五、食堂操作间要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六、食堂储藏间要做到防潮、防蛀、防霉,物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七、餐厅内要做到纱门、纱窗齐备,餐桌、餐凳摆放整齐,每天定时清洗打扫,确保通风透光,空气新鲜无异味。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八、食堂要严把食品采购关,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索要证明,主副食品要有质量安全标志,严禁采购过期、变质食品。
九、食堂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严禁向学生出售污染、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和可能影响师生健康的食物。食品要24小时留样,以便查验。
十、食堂要按周制定食谱、菜谱,力求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饭菜品种齐全,确保饭菜质优价宜,味道鲜美可口。
十一、食堂要严格财务管理,采购食品要验收登记,师生购买饭菜票要出具票据,要每天公布菜单和价格,每月公布一次伙食收支账目,自觉接受师生监督。
十二、学生用餐要自觉遵守纪律,购买饭菜有序排队。爱惜粮食,爱护环境卫生。
十三、学校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立即采取措施。
(管理制度九)
中小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一、学生宿舍是学校安全保卫和卫生工作的重点,必须切实加强管理,由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专门负责。寄宿制学校则应设立寄宿生管理办公室。
二、宿舍楼应有安全通道,有完好的防盗和消防设施,严禁将易燃、易爆、有毒及明令管制的刀具等物品带入宿舍,严禁在宿舍内燃点明火、私拉乱接电线或使用自带电器。男女宿舍区要明显分隔。建立宿舍夜间巡查、值班制度。
三、宿舍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地面无纸屑、杂物、积水,墙壁和舍门无脚印、污迹,并定期进行消毒,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工作。
四、寄宿学生要自觉遵守纪律,早晨按时起身、出操,晚上按时就寝、熄灯,有事外出必须请假,严禁擅自在校外留宿。
五、保障宿舍安全,妥善保管钱包皮夹和手机等贵重物品,全体室友离开宿舍时随时关锁门窗。未经批准不得留宿亲友同学,严禁留宿不明身份的外来人员。
六、维护宿舍环境卫生,生活用品、床上用品摆放整齐,不在墙上乱涂、乱贴,不随地吐痰,不乱抛果皮纸屑,不乱倒剩饭菜,严禁从楼上往下泼水、扔垃圾。
七、保持宿舍安静,不大声喧哗、起哄,影响他人休息,不讲粗话、脏话,不看黄色书籍,不抽烟喝酒。
八、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洗脚,勤洗勤换衣服、鞋袜,勤晒被褥。
九、爱护宿舍公共设施,未经允许不私自搬动、拆卸宿舍设施,注意节约用水用电,不开无人灯。
十、注意适当营造宿舍文化氛围,墙面布置积极、健康,催人奋进。定期进行文明宿舍评比。
(管理制度十)
中小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
一、学校公共厕所(盥洗室)必须切实加强管理,落实专人负责清洁卫生和设施维护工作。
二、公共厕所(盥洗室)应每天打扫二次,保持地面、便槽、洗水池内无垃圾杂物。逢卫生大扫除,安排班级学生打扫,重点清除墙面、门窗灰尘、污垢。
三、公共厕所(盥洗室)应确保正常供水,在频繁使用时段,水冲式厕所要保持间歇冲水,防止粪便堆积、外溢。
四、每周两次以上对公共厕所(盥洗室)进行消毒除臭处理。苍蝇、蚊虫孳生季节积极采取灭杀措施。
为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的政策和相关法规,保障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学校一定要提高认识,严防死守,对各种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送诊、早隔离、早治疗,认真做好学生每天入校前的晨午检工作。
基本原则:严禁非学校教师学生进入校园。所有师生进入校园必须配戴口罩。
检查原则:晨午检应对全体师生(不论是否缺课),一个都不能少。学校于每日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对学生和教师开展疾病症状的简单检查记录和报告,目的在于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传染疫情。
巡查原则:包括询问、观察和体检,做到“一看、二听、三问、四查、五测、六追踪”。
一看:仔细观察学生的面色(红润,尚可,一般,差)、精神状态(好,较好,一般,差),发现学生面色和精神状态不佳时,要及时通知校医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班主任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就诊,随时和学校保持联系。
二听:听患病学生、其家长和同学的阐述。
三问:每天了解特殊症状、因病缺课学生的家庭情况,家中有无成员发热,是否有疫情接触(不可隐瞒),有疫情接触学生(有医疗和家长证明)要在家观察两周才可到学校上课,并上报。
四查:学生有无常见传染病特殊症状。
五测:测体温。
六追踪:对没来校的学生,班主任要打电话了解情况并登记,如有发热学生要及时报告学校,并及时上报情况。
一、成立晨午检防控小组
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组 长:校长、书记
副组长:副职
成 员:年级组长、班主任、校医
主要职责:对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指挥和协调调度,提出防控措施并加强督促检查。出现疑似传染病或确诊传染病病症的师生上报、处置、追查,对消杀工作监督反馈,对学生活动进行巡视和提示,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风险排查、对传染病应对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和反馈。
二、晨午检报告、工作流程
1.入校检测,及时报告。所有师生进入校园前,由门卫室保安及值班老师在校门口用测温枪检测体温(体温﹤37.3℃),正常方可戴口罩入校;体温异常师生由校医复测并登记。对于发热学生立即上报校医及值班领导,并且隔离到临时留观区,联系家长,疑似发病立即送规定医院就医。
2.询问排查,严格考勤。上午第一节课、下午第六节课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对每日(上午、下午)到校的每位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了解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体温、是否就医、就医医院名称及确诊情况并通知校医,上报值班领导,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
3.及时处理,做好消毒。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咳嗽、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采取先报告、先隔离的方式,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并告知学校校医。患病学生隔离后,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及时对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校医在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坚持报告制度,做好追踪随访制。校医负责统计上报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制度(无病例也要报告,以便于统计、上报)。实行追踪随访制,由班主任分别对患病的学生进行每日追踪电话随访,及时了解其诊治情况。居家隔离病人做到“二不”即不上课、不外出。身体状况异常(发热、流涕、腹泻等)学生必须回家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学生凭医疗机构痊愈证明经校医确认后方可返校。
三、晨午检报告、操作细则
1.常规晨午检“因病缺课学生日统计报表”由班主任老师每天早晨9:30,下午16:30检查并统计好上报校医。(重大情况第一时间统计)并及时汇报校领导、并按照“突发卫生事件防控应急预案”应急处理、作统计直报。
2.教师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有发热症状,马上隔离,家属陪同送医院就诊。
3.学生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有发热症状,马上隔离,立即通知家长送医院就诊。
4.学生患水痘、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必须回家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凭病愈证明方可复课。
5.学生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在发病时期,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应劝其回家休息治疗,坚决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
6.病愈返校学生、教职工情况,询问身体康复恢复情况,查看医院诊断证明材料。
7.各年级班主任每天要及时统计学校患病学生人数及情况,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高度重视统计工作,认真履行疫情报告制度。
8. 校医要第一时间做好人员隔离工作,要及时通知总务处做好清洁消毒、切断传染途径,及时对疫源地进行消毒处理工作。
9.学校做好学生预防重大疾病教育工作,督促班主任做好晨午检工作。要做好任课教师的预防重大疾病的教育工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情况要及时通知。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地方性知识;制度绩效;嵌入性;地方性;采借性制度;原生性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2)02-0139-06
社会制度可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中也只是决定选择的总约束中的一小部分(尽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人们行为选择的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我国各民族文化之间不断相互采借和交流,形成了斑斓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对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当地居民地方性知识的基本部分,并形成具有明显地方性特点的非正式社会制度。这种基于特定地方性知识的非正式社会制度在制度绩效发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非正式制度研究的主要视角
制度是什么?制度就是社会规则体系。史漫飞和柯武刚把制度看做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诺斯则明确区分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他指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更正式地说是人类设计的、构建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它们由正式规则(成文法、普通法、规章)、非正式规则(习俗、行为准则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以及两者执行的特征组成。”把制度区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为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研究制度绩效提供了便利。
对非正式制度研究大致形成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视角。
第一,社会结构的视角。这种研究视角是和结构主义社会理论分不开的,它把非正式制度看做外在于社会成员的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探讨其对社会成员社会行为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涂尔干对“集体意识”的讨论是从结构主义视角研究非正式制度的典型代表。涂尔干把集体表象视为一种外在的、强制的社会结构,它能够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动形成规范和约束作用。正如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康芒斯所说:“如果要找出一种普遍的原则,适用于一切所谓属于制度的行为,我们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正式制度是一种规范和约束个体社会行动的规则体系,它先于具体社会成员而存在,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和制约。
第二,社会心理的视角。如果说社会结构的视角主要关注宏观结构,那么社会心理视角则主要关注非正式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心理基础。这可以看做是社会理论中旷日持久的结构一行动、整体一个体、客观一主观等一系列二元对立在制度研究中的反映。社会心理视角主要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视角,人们一般讨论非正式制度都是由此出发,探讨惯例、民俗、道德观念等的生成性过程及其与特定社会结构中社会秩序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第三,社会网络的视角。这种视角把非正式制度视为一种嵌入社会结构的社会网络,探讨这种网络结构对社会成员社会行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正式制度本身就是特定社会网络的一部分,并通过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差序格局”理论是这一视角的典型代表。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看,非正式制度就是一张人际关系的网络,每个社会成员都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节点”。目前流行的社会资本理论和关于中国社会的“面子”、“关系”、“人情社会”等研究理路就是从这一视角出发的,它已成为中国社会关系研究的主导性框架。
第四,社会文化的视角。这种视角把非正式制度理解为特定地域文化和由此形成的集体意识的一部分,主要强调非正式制度的历史生成性特征。马克斯・韦伯对与资本主义之间的选择性亲和关系的论述是这一视角研究的经典之作。在韦伯那里,无论是天职观、预定论还是基于宗教认同的禁欲主义理性算计,都属于非正式制度的范畴。他甚至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兴起资本主义,就是因为缺乏资本主义精神这种文化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正式制度就是历史文化的绵延,是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
总之,无论是“社会结构”、“思想习惯”还是“社会网络”或“文化积淀”,都把非正式制度视为一种与正式制度相对应的制度形式,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其生成性和历史性特点,并视其为制度绩效发挥的关键性力量。我们认为,非正式制度比正式制度更加复杂,也决不能从某种单一的视角来理解。非正式制度是一个复合体,它包含了以上四种视角的全部内容,深深地嵌入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结构中,是结构、也是心理,是网络、也是文化。由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等形成的特定的地方性知识是非正式制度的基础。因此,非正式制度是一种和特定的地方性知识相联系的、特定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认可的、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体系,一般包括风俗习惯、乡规民约、伦理观念、意识形态等,是一种“社会潜网”。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非正式制度就是一种看似松散实际结构严密的嵌入性社会结构,它决定着社会成员的行为,也为其所塑造。
二、非正式制度的两个特点:嵌入性和地方性
非正式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种可能的行为框架,规范其行为方式,并对违反者进行某种惩罚。当然,由于其“非正式性”,所以其规范的方式、强制力、惩罚方式与效果等方面都和正式制度有很大不同。本文主要侧重论述非正式制度的“非正式”性,强调其文化和知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正式制度有两个本质性特征:嵌入性和地方性。
(一)嵌入性
“嵌入”的本来意思是某种事物深深地植入另一种事物当中,从而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的现象和过程。非正式制度的嵌入性是说它深深根植于社会成员的内心和局部社会结构中,成为局部社会文化中的内生性规则和地方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有学者所说:“正式制度安排的作用是一个‘他律’的过程,非正式制度供给的作用则是一个‘自律’的过程。”这种“自律”与“他律”的区分道出了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方式――自我约束,即通过长期的社会化和文化涵化过程,非正式制度被内化为特定地域社会成员自身内心的信念、习惯、习性、良心和道德观念而发挥作用。
格尔茨关于巴厘岛人“斗鸡”(一种赌博)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论。他发现巴厘岛人在“斗鸡”赌博中下注时,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会赢得赌资,而是村庄认同。因此,巴厘岛人有时会做出非常“不理性”的选择:明知某只鸡必输无疑,仍然要义无反顾地为之下注,就是因为此时这只鸡牵连了某种社会关系――它属于自己所在的部落或村庄。在这里,规范巴厘岛人行为的并不是明文规定的法令和规则,而是每个生活于这种知识环境中的人都具有的、心知肚明的、不言而喻而又理所应当的行为规则。这种规则已经通过长期的社会化过程深深地内化在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成为其自觉的行为方式和评价标准。
由此看来,尽管非正式制度是“非正式”的,没有正式制度那样明确的惩罚体系和监督机构,但
生活于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违规行为的惩罚者和规则实施情况的监督者。如果某社会成员违反了非正式制度,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大海当中”,他所遭受的惩罚可能是遭白眼、无人搭理,也可能是被指指点点、冷嘲热讽,还有可能落到被孤立、被逐离等尴尬境地。这种以柔克刚的、悄无声息但又无处不在的嵌入性制约方式正是非正式制度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也是其区别于正式制度的重要特征。正是因为这种嵌入性,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正式约束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约的改变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制度变迁过程往往会形成“制度堕距”,从而对制度变迁和制度绩效产生影响。
(二)地方性
地方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它包括了“地方公民问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和心理归属等文化和心理的内涵,这些是维系地方整合与发展所需要的传统、地方性知识和观念”。地方的最大特点就是“地方性”,或“场景局部性”。正是特定地域的历史绵延过程造就了非正式制度的地方性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正式制度就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它是和普遍性知识比较而言的,是特定空间范围内历史绵延的结果。“所谓地方性知识,不是指任何特定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地方性不仅是在特定的地域意义上说的,它还涉及在知识的生成与辩护中所形成的特定的情境,包括由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形成的文化与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由特定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立场、视域等。”副正是因为地方性知识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绵延中形成的,因此具有历史性;也正是因为地方性知识是在特定地理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因此具有地域性。所以,任何知识都是地方性的。要理解非正式制度就必须理解地方性知识。
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对一次巴厘岛人斗鸡赌博前后当地人对自己的态度变化的精彩描述揭示了非正式制度的地方性特点。格尔茨夫妇刚开始进入一个巴厘人村庄时,被视为“闯入者”和“入侵者”,当地人对他们表现出一种“有节制的、幽默的、相当有礼貌和令人茫然的亲切”。但是当经历了一次在当地被视为非法的“斗鸡”赌博之后,他们突然成了当地居民接纳的对象和注意的中心,当地居民“有礼貌地、充满感情地、但却总是不断地询问‘为什么你们不站在那里告诉警察你们是谁?’”。就是因为在警察追赶时,格尔茨夫妇和当地居民一样,在人们“pulisi!pulisi!”的尖叫声中撒腿就跑。当地人接纳格尔茨夫妇的理由深刻而简单:深刻,是因为在这种封闭的村庄里,对不速之客保持必要的警惕是基本的行为规范,这种非正式规范是在当地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地方性知识的一部分;简单,是因为在因非法赌博而被警察追赶这种“社区重大事件”中,他们遵守了当地社区的非正式规范――逃跑,而不是停下来向警察表明他们与众不同的身份。这就给巴厘人传递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当地处理这种紧急事件的非正式制度已经内化在我(格尔茨)心中。
由此看来,非正式制度总是和特定的地方性知识联系起来,并成为当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一部分。显然,这种知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特定地域的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由于其形成于这种特定的地方环境,针对某些特定的社会行为,所以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性和情境性。离开具体情境来看非正式制度,将变得毫无意义。
众所周知,法律是一种由国家正式制定颁布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正式制度。然而就是这种正式制度,也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李斯特指出:“法律无非是隐蔽在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中的一系列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断重现或‘地方志’。用同一种方式来说,法律以各种形式依赖于有关历史的主张,所以它既界定又依赖一系列复杂的地方志和区域理解。”对于法律的理解,必须和地方性知识、非正式制度结合起来才更加清楚。实际上,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法律有两个涵义:一是上文所强调的,法律是在特定的地方性知识基础上形成的,与地方性知识具有非常密切的依存关系;二是法律的实施和贯彻,必须和地方性知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果说法律是地方性知识只是表明了法律是在地方性知识和非正式制度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那么法律执行则是法律如何和地方性知识和非正式制度相契合,以实现其最大绩效的过程。由此看来,任何制度,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只有和地方性知识联系起来理解,才能在实践上合情,在逻辑上合理,从而得以顺利实行。
三、地方性知识与制度绩效
制度绩效就是社会制度的实施效果,即制度是否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甚至出现制度设计的非预期后果,也可能出现同样的社会制度在不同地区出现制度绩效差异。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制度绩效问题”呢?作为地方性知识的非正式制度提供了一个解读的视角。
根据其形成方式,正式制度可分为采借性制度和原生性制度。采借性制度是从其他地区、国家引入的、被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的正式制度;原生性制度是在本土社会文化背景和非正式制度环境基础上形成的正式制度。由于二者和地方性的非正式制度关系不同,其绩效也必然存在差异。
(一)非正式制度与采借性制度的绩效
由于形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地方性知识中,采借性制度的制度绩效获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中国建国初期模仿苏联而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是非功过到近几年引起热议的所谓“中国经验”、“中国模式”能否适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普适性问题,其核心都是探讨采借性制度在不同地方性知识和非正式制度情境中的适用性问题。诺斯在讨论制度绩效时指出:“采用另一个社会的正式规则的国家(例如:拉丁美洲国家采用的宪法与美国类似)会有与其起源国家不同的绩效特征,因为他们的非正式准则和执行特征都不相同。”国内学者也提出,在制度变迁中,“即使能从国外借鉴良好的正式规则,如果本地非正式规则因为惰性而一时难以变化,新借鉴来的正式规则和旧有的规则势必产生冲突。其结果,新借鉴来的制度根本无法执行”。
这种由于采借性制度与当时当地的地方性知识和非正式制度情境之间不适应而引起制度设计目标难于达成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并不鲜见。比如,人们一直把英国的崛起归结为资本主义“两大革命”――工业革命和“光荣革命”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光荣革命”后所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那么,在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这种被西方世界视为具有广泛普适性的民主制度却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相反却被称为是“失败的民主制度”。这种巨大的制度绩效差异就是由于这种采借性的所谓“民主制度”没有与当地的非正式制度形成良好的契合关系,在强大的地方性知识和非正式制度情境中,正式制度变得束手无策。正如《晏子春秋・杂下之十》所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任何正式制度的推行都必须和特定的非正式制度“水土”环境结合起来。非正式社会制度并不是简单的社会规则,其背后有强大的地方性知识基础。如果不顾这种隐藏在制度表象背
后的地方性知识而盲目采借、推广被证明在其他地方有效的正式制度,视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结果必然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尴尬局面。
(二)非正式制度与原生性制度的绩效
原生性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性知识基础,因此一般不存在采借性制度的那种绩效问题。实际的情况是,原生性制度从一开始的制度设计就包含有移风易俗、改造传统社会的意图。特别是在中国这种晚生、外发型现代化国家的政府主导型现代化过程中,政府作为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必然要求改变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使其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原生性制度绩效问题的核心不是正式制度与地方性知识的对接问题,而是在强大的非正式制度情境中,正式制度以各种方式被消解,难以真正达到预期效果,甚至面临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成为解释和说明非正式制度合理性的注脚。
这一点在中国农村地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中体现得非常充分。笔者2010年2月在西北某村的调查中就耳闻了一起颇具传奇色彩的“计划生育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在该村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先宣传、鼓励,后强制要求生育二胎的育龄妇女无条件做绝育手术。当时赵某膝下已有一儿(哥)一女(妹),遂主动带领妻子到乡卫生院做了绝育手术,并成为当时乡政府宣传的“计划生育模范”。后来,其儿子20岁时,不幸身亡,未婚未育。自此以后,该村村民纷纷疏远他,村民家里举办婚庆丧葬等仪式时也不愿邀请他,怕沾上晦气,不吉利。赵某彻底丧失了在该村的“公民权”和“话语权”,一度十分沮丧、追悔莫及。所幸,后来其姑娘长大成人,1999年采用“倒插门”(招赘)从外村招了一李姓女婿,后来生育两个儿子,长子随母姓赵,次子随父姓李,并于2004响应政府要求做了绝育手术。至此,赵某才算终于洗清了半生“断子绝孙”的污名,重新回归村庄。
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关于巴厘岛居民“斗鸡”赌博的描述也展现了同样的非正式制度运行逻辑。在巴厘岛,“斗鸡”赌博被政府视为“原始的”、“倒退的”、“不进步的”,因此,除了少数场合,斗鸡是非法的,为政府所不允。为了阻止居民“斗鸡”,警察对赌博现场进行突然袭击,没收公鸡、钜铁等,对一些人处以罚款,甚至被罚在热带的阳光下暴晒一天作为训诫。然而,斗鸡作为“巴厘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种游戏形式,仍然非常频繁地发生。“禁止的结果是斗鸡经常在一个隐蔽角落以半秘密的方式举行。”。至此,政府的“禁(斗)鸡”令已形同虚设。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巴厘岛对“斗鸡”赌博的驱赶和惩罚虽然文化基础不同、非正式制度环境不同,相应地,国家正式制度的设计目标也不同,但是其效果则比较相似:要么付出高昂的制度成本,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要么形同虚设(在巴厘岛,“禁鸡”令似乎成了警察和民众之间的一种地方性权力游戏),成为一场没有结果的博弈。究其原因,就是这种以改造传统社会为目标的正式制度和当地的非正式制度之问缺乏一种良好的契合关系,从而导致了正式制度绩效的下降。
(三)非正式制度与制度绩效
无论是付出高昂的制度成本还是被迫落人“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非正式制度在制度绩效发挥中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视拥有强大文化背景和地方性知识为基础的非正式制度环境,任何设计良好的正式制度,其绩效也会成为“问题”。
不可否认,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和工业化逻辑的支配下,非正式制度的确阻碍了某些正式制度的绩效发挥,从而使国家社会建设目标难于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社会中形成的那种与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相联系的非正式制度需要进行现代性改造,以期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但是,旨在改造非正式制度的社会制度也会面临同样的制度绩效尴尬,从而陷入一个低水平循环的怪圈,人们似乎并未找出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制约问题。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中,政府在社会现代化中扮演了主导角色,这种制度张力显得更加突出。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立足于非正式制度自身角度来看,则非正式制度在一定范围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是因为:
第一,非正式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某种地方性知识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制度惯性,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涂尔干在讨论集体意识时指出,集体意识“严格是作为一个整体散布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但这不妨碍它具有自身的特质,也不妨碍它形成一种界限分明的实在。实际上,它与个人所处的特殊状况是不发生关系的,所以其人已去,其实在焉”。尽管这种说法具有明显的结构主义决定论色彩,但也的确道出了非正式制度的结构性特征:非正式制度一旦形成就超越了某个个人而成为一种弥漫性的隐性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自然而然”、“不言而喻”的合理性基础。这种相对独立性的发展规律就决定了非正式制度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强大的外部力量介入固然可以在短时期里促使传统非正式制度解体,但与此同时它所建立起来的并不是一个新的社会秩序,而是伴随着大量的社会失范、社会冲突和的社会“阵痛期”。
第二,非正式制度和地方性文化、居民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是地方社会秩序的基础。中国古代形成了强大的“无讼”传统和“礼治”秩序,社会秩序主要依靠乡规民约、道德规范、民间习俗等非正式制度来维持。时至今日,非正式制度仍然是中国基层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村社会秩序的基础。这并不是说非正式制度是万能的,而是说非正式制度总是和特定的地域文化和地方性知识联系在一起,是历史发展中不断选择的产物,对非正式制度的大规模改造必然带来社会失范。有学者主张要解决现代城市“陌生人社会”里“冷漠、相防、少事”的心态和社会信任问题,就要建立某种“社会共同体”,这似乎可以看做是对现代城市生活中非正式制度回归的召唤。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席卷全球,很多传统民族文化濒临灭亡,文化安全成为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人们纷纷提出要“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提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里所保护的就是非正式制度的文化基础。由此看来,对非正式制度的强制性改造实际上斩断了社会制度的文化根源,不仅会引起区域性社会秩序问题,而且会对文化安全造成人为的威胁。
总之,非正式制度的确是影响正式制度绩效的关键性力量。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相反的方面:一方面,非正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旨在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制度绩效,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另一方面,非正式制度也构成了地方社会秩序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在稳定压倒一切的今天,这种社会稳定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非正式制度无能为力,只能任其自然发展。对于中国这样的晚生、外发型现代化国家,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来说,这种自然发展过程显然不能适应国家整体现代化和社会发展要求。所以,通过某种方式,甚至制定相应的正式制度对非正式制度发展过程进行干预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干预必须要在正式制度自身发展允许的框架范围内,充分考虑到非正式制度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及其和地方性知识、区域文化的复杂勾连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既实现正式制度的绩效目标,又不会引起社会失范和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美)史漫飞,柯武刚,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5
[3](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86
[4],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张继焦,非正式制度、资源配置与制度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1999(1):200-207
[6]任保平,蒋万胜,经济转型、市场秩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J],学术月刊,2009(9):67-72
[7]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9
[8]盛晓明,地方性知识的构造[J],哲学研究,2000(12):36-44
[9](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美)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65
[11](美)诺斯,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5-10
[12]任保平,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秩序建设的信用制度供给[J],思想战线,2006(1):122-128
[13]陈涛译注,晏子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桦甸市白山学校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少年儿童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我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群防群控
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组
长:赵英波
正校长
全面负责。
副组长:王俊海
安全副校长
负责传染病安全管理
王秀娟
党支部书记
负责全面管理落实
组
员:
贾淑蕊:
校医
负责校园卫生消毒、传染病知识培训,传染病宣传教育。负责疫情报告,晨检汇总。
张久玲:
食堂管理员
负责食堂管理及住校生管理、食堂从业人员晨检。
李秀彬:
负责饮用水的管理。
各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传染病防控工作。
刘智慧:
幼儿园长
负责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1、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确保学生掌握健康知识。
2、充分利用板报、班会、国旗下讲话、致家长信、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3、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期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1、建立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每期入学进行一次查验。
2、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
3、加强校园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4、建立教室、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
1、早发现。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对可疑者应及时通知家长带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2、早隔离。建立留观室,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3、早报告。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协助家长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病因追踪报告。
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教学用房、宿舍、餐厅要通风良好;食堂建筑、设备及环境要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厕所应有冲洗和洗手设施;
2、要为学生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3、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1、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七、加强日常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1、每天开展校园清扫和消毒,并做好记载。
2、加强学生午餐和住校生的管理。
3、派专人每天查看学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责任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其工作实绩纳入考核与奖惩中。
4、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整改。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
荆家镇里仁中学 荆常新
读完陶继新先生的《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面对陶继新先生展现的每位校长的风采,书中流淌着各位校长的智慧,令我抚案沉思,思绪万千。感受20位名校长的治校之道,有以下几点收获与思考。
一、用思想引领学校的发展
20位校长各有所长,但共同之处就是都是有思想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而办学思想首先是一种信仰,一种理念,一种境界。从胡美山校长的人本思想到李升勇校长的从小处着手铸民族之魂的理念,到赵福庆的创新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念,它不是一个技术、形式的东西,它是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校长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办学思想体现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思路、计谋、策略和韬略,就是说,它不完全是一个根据文件怎么说就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在实践上级文件中体现他的计谋、策略和韬略;它是校长向自我的智力和体力极限挑战的过程。
二、教师的发展成就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学校的发展。胡美山校长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周奎齐校长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教师树学校品牌。侯溪萍校长关注教师的心理和谐与生命成长,学校只有为教师构建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才能长期保持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研业绩,增加学校的竞争力,才能提高学校在发展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联想到当前我县农村学生到县城借读不断升温的现象,家长选择的是“学校”还是“老师”呢?我想,与其说学生家长在择“校”,还不如说是在择“师”来得更准确。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就教师就是是成就学校,只有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发展。
三、用文化浸润学校
文化来自于读书,思想也来自于读书,20位校长都是爱读书的校长,不但自己爱读,也号召老师读。一位语文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备课上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科领域内,学校课本中的那些科学基础知识,只是自己知识海洋的一小部分。只有衬托着学校课本的背景越宽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才能自如、自然。
作为校长要带出一批爱读书的老师,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第一精神需要,让自己和老师们要有读书的兴趣,喜欢博览群书,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谈到读书,我发现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大多数老师整天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几乎可以说从没有看见谁煞有其事的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大多数老师竟仍然以可怜的老本,努力支撑维持着现状。
学生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只有读书在学校蔚然成风,这样在文化中浸润的学校才能有一定的生命力。
四、校长是教学科研的领头雁
20位校长既是行政领导,有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头雁。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高深莫测和高不可攀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一提到研究就感到害怕,实际上,我们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接触的学生每天都在变化,我们自身也在变化,如果我们的老师出现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没有看到教育现象的蓬勃生机,没有把自己看做教育的创造者。我们只有善于深入思考教育现象和教育原理间的关系,才能预防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校长只有日益深入钻研教育教学过程中微小细节,不断在教学研究中开辟新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成为教师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校长本人不参与教学研究,不能在研究中发挥首创作用,而指望教师主动精神的自然产生,那样的成功是很偶然和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