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装配式施工总结

装配式施工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14 16:44: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装配式施工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装配式施工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绿色建筑;四节一保

绿色建筑具有能耗低、污染少、保护环境等特点,可为建筑用户提供自然、高效、安全、舒适的建筑空间。装配式住宅是绿色住宅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技术,可降低绿色建筑建设成本,与绿色建筑的“四节一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发展要求相符,建筑企业应在绿色建筑中推广应用装配式住宅。

1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优势

在绿色建筑工程建设中,装配式住宅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节能。装配式住宅在施工过程中,可减少人力、物力,在使用过程中,构件性能优于传统建筑结构,可减少建筑运行能耗,节能效果显著;②节材。装配式住宅建筑使用的施工材料可循环使用,材料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材料使用率显著提升;③节水。装配式住宅统一生产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施工现场配置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都较少,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大大减少,节约水资源;④节地。装配式住宅在工厂生产建筑结构构件,无须单独设置场地进行混凝土生产,可节约土地资源;⑤环保。在装配式住宅建筑中,施工现场以装配施工为主,无须运输水泥、砂石等材料,施工现场粉尘污染大大减少,且无需进行夜间施工,不会产生光污染、噪声污染,不会影响施工现场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2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优势,建筑企业应根据住宅建筑特点,选择合适施工技术,开展装配式住宅建设工作,做到“四节一保”,实现绿色建筑建设目标。以某建筑企业的小区工程项目为例,总结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策略。该小区工程项目用地面积约8万m2,住宅可建设用地面积69858.88m2,均为装配式住宅,要求预制率超过30%,其中装配式住宅中“三板”占比超过60%。设计人员根据该小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地理条件与工程建设要求,进行装配式住宅建筑、结构等专业方案设计,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工作,为装配式住宅施工提供详细指导,切实发挥装配式住宅优势。

2.1预制结构设计

在装配式住宅施工中,预制结构部件是基础环节,建筑企业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将建筑划分为预制柱、预制桩、预制剪力墙、内外墙板、楼板、屋面板、楼梯、阳台等结构构件,在工厂完成各个结构构件的制作,将其与施工现场浇筑的部分柱与梁进行拼接,或到现场拼接各种预制构件,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建设目标。为此,为保障装配式住宅建设质量,设计人员应按照规范流程与要求实施预制结构设计工作。

2.1.1方案设计

在装配式住宅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对装配式住宅的平面布局、立面、结构、建筑空间等模块进行设计。结合装配式住宅的平面布局与立面结构,选择合适的预制构件类型,在满足建筑工程对建筑空间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预制构件连接技术,再结合预制构件类型与连接技术,完成预制结构方案设计。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引进BIM技术,基于BIM软件的模拟功能,将装配式住宅进行结构拆分,计算装配式住宅的预制率,明确预制的建筑构件及相关参数要求。结合参数要求,在BIM软件中构建各个预制构件族库,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将重复利用率偏低的结构从预制构件族库内删除,改为现场浇筑施工,以此明确工程项目中预制结构的范围。在确保建筑工程预制率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协调预制构件与现场浇筑施工,避免二者占比不合理,加大工程建设能耗,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2.1.2初步设计

首先,结合方案设计成果,设计人员依托于BIM协同设计平台,整合各项工程项目数据信息,计算方案设计后的预制装配率等指标,准确拆分装配式住宅的预制构件,实施标准化设计,确保预制构件符合工程项目建设要求,为后续预制构件生产提供详细指导;其次,结合预制构件的设计成果,计算装配式住宅建设成本,优化改进装配式住宅的预制构件规格,提高装配式住宅建设效益;最后,明确设备管线的预留预埋要求,完成装配式住宅结构方案设计。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为:25个单体预制叠合板、13个预制剪力墙与3个预制空调板;通过初步设计的成本分析,调整预制构件的规格,转变为19个单体预制叠合板、9个预制剪力墙与1个预制空调板,减少了种类数量,节约预制构件施工所用的模板、人工等,提高了制作运输安装效率,每平方米节约成本近30元,并显著提高了装配式住宅建设的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

2.1.3施工图设计

在完成初步设计后,设计人员开展施工图设计,绘制装配式住宅的结构施工图,明确装配式住宅的装配构件拼接要点,为装配式住宅的施工提供依据。为保障施工图的准确性与指导性,设计人员利用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功能,对预制构件拼接的空间实施管线碰撞检测,分析机电管线是否存在交叉、重叠等问题,重新调整管线布局,通过翻弯、改道等措施,优化改进装配式住宅的空间布局,确保预制构件的装配更为科学合理,避免施工设计不合理导致返工,避免进一步影响绿色建筑建设目标的达成。

2.1.4深化设计

在装配式住宅深化设计中,设计工作分为土建与机电两个部分:第一,在土建深化设计中,主要对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的现浇部分进行结合设计,保障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设计工作涵盖结构设计、参数检测、参数统计三部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结合预制构件拆分结果,计算预制构件与现浇结合点,完成构造节点设计,并明确预留、预埋要求;在参数检测中,从装配式住宅建筑整体(即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入手,分析预制构件之间是否存在碰撞问题、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是否存在碰撞问题;在参数统计中,设计人员须要计算预制构件生产所需的混凝土体积与重量,明确预制构件的生产工程量,并统计预埋钢筋的规格要求与所需长度,为工厂原材料采购提供参考,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现象。结合上述深化设计成果,设计人员利用BIM软件自动输出预制构件拆分图、预制构件装配图及深化设计图等图纸。第二,在机电深化设计中,设计人员根据装配式住宅的土建设计成果、图纸等,选择合适的机电设备类型,综合部署机电设备管线,实施净空控制、支架吊架设计及荷载验算等工作,明确土建工程中应预留的机电管线孔洞,并通过BIM软件自动输出机电深化设计图。

2.2施工方案设计

在完成装配式住宅的预制结构设计后,根据预制构件生产要求、建筑工程设计要求,实施预制构件施工方案与建筑施工方案设计,指导装配式住宅施工,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提高装配式住宅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2.2.1预制构件施工设计

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建筑企业根椐设计好的装配式施工图纸设计预制构件生产方案,确保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质量、规格等方面符合建设要求。预制构件均采用装配整体式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工厂定制的钢模板,完成各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通过浇水与蒸汽进行养护,确保预制结构构件的质量与精度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同时,设计人员考虑装配式住宅的可持续性,将外墙结构与面砖的施工工艺设计为一次浇筑成型工艺,避免外墙面砖脱落,以提高外墙结构的密实性,预防出现开裂渗水等质量问题。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工程精度要求,设计规范的施工流程,将预制结构构件的精度控制在5mm内。以外墙板为例,设计的预制施工流程为:①制作钢模,根据小区住宅的外墙板大小,选择钢材制作模板,可循环利用约200次,且钢模板报废后可回炉重制,节约材料;②绑扎钢筋,根据设计方案要求进行钢筋绑扎;③铺贴面砖,选择节能环保性能优异的面砖材料,按照反打工艺的规范要求及流程铺贴;④安装窗框与预埋件,选择隔热性能优异的窗框材料,按照设计方案规定的位置安装窗框与预埋件;⑤浇筑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型;⑥养护脱模,选择蒸汽养护方案,循环利用养护用水,节约水资源,待混凝土结构强度符合要求后,再进行脱模;⑦全面清洗钢模板,以便后续重复利用;⑧将制作完成的外墙板运输至施工现场。

2.2.2装配式住宅施工设计

就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而言,装配式住宅常用的施工技术包括单元吊装组拼技术、BIM技术与产品保护技术等。在预制剪力墙施工流程设计中,设计人员考虑到剪力墙为装配式住宅的核心承重结构,在剪力墙内部设置钢筋大网片,以此提高结构强度;将预制剪力墙板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要求施工人员以剪力墙内部的定位件作为吊装设备的附着点,指导施工人员规范操作预制构件的拼装施工,保障装配式住宅施工质量。在上述施工流程设计中,装配式住宅施工配置的人员较少,且无需进行水泥砂石运输或搅拌等操作,可节约资源,降低施工现场噪声,减少环境污染。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方案中的施工流程为:预制剪力墙吊装→预制柱吊装→预制梁、预制楼梯吊装→预制楼板吊装→预制外墙、预制阳台板吊装→楼板上部钢筋绑扎→楼板上部混凝土浇筑。

2.3内部装修设计

在装配式住宅的结构施工方案设计完成后,建筑企业可遵循绿色建筑的建设特点,将装配式住宅的建设理念应用于内部装修中,优化改进内部装修设计,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的“四节一保”效果,提高装配式住宅的环保效益。在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中,内部装修通常采用工业化装修技术,并遵循装配式住宅的建设理念。在工厂进行装配式住宅装修材料及所需物品的生产,再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集成化装配完成内部装修。具体来说,工业化装修分为菜单式设计、工厂化生产和集成化供应三个环节,这符合装配式住宅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理念。在装配式住宅的内部装修中,工业化装修落实的重点在于建筑内部分隔、厨卫系统、给排水系统等模块的技术材料创新。因此,在装配式住宅的内部装修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注重绿色建材的应用,以落实绿色建筑建设目标。例如在分隔墙系统中,设计人员可通过绿色建材的选择与合理应用,发挥装配式住宅的优势。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设计的内部装修方案为:在吊顶体系设计中,选用薄型轻钢龙骨材料,减轻吊顶结构重量,延长使用寿命;在卧室装修设计中,选用双面双层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并在墙体内配置隔音材料,以提高卧室的隔音效果,为用户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在浴室装修设计中,选用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隔墙板(ALC)预制板作为墙体材料,可减轻墙体重量,且该材料具有较强的保温性能、防火性能与抗渗性能,具有减少建筑物能耗、提高建筑安全性的作用;在架空地板设计中,将地板设计为干式隔音双层架空地板系统,提高地板稳定性,减少噪声;在厨卫系统设计中,设计人员实施整体厨房与卫生间设计。在整体厨房设计中,设计人员整合建筑空间模数、厨房空间模数与厨房内各个构件的模数,如橱柜尺寸系数、配套设施(如电冰箱、烤箱等)尺寸系数,利用BIM软件构建建筑空间与厨房空间的模型,设计厨房开间与进深,再根据确定的厨房空间模型,部署橱柜与配套设施。在整体厨房施工时,按照设计方案逐一安装橱柜与配套设施,这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建筑空间来建设绿色建筑。在整体卫生间设计中,设计人员将卫生间划分为防水盘、壁板、顶板及支撑龙骨等部分,在工厂进行构件生产,与卫生间配置的洁具共同拼装,完成卫生间模块的设计与施工,现场无须进行湿作业,且构件标准化生产,提高材料利用率,节能环保。

2.4工程建设成效

在该小区工程项目中,设计人员结合绿色建筑建设特点与要求,优化设计装配式住宅的预制结构、施工方案以及内部装修,发挥装配式住宅的优势,显著提升建筑工程的性能,提高绿色建筑施工的效率。具体来说,该小区工程项目的装配式住宅应用效果如下:①在材料方面,从环保性、经济性与耐久性三个角度评估该小区工程项目应用的材料。其评估结果显示,施工材料的环保性评级与经济性评级均为b级,说明该装配式住宅所用材料属于绿色建材,碳排量相对较少,部分材料可降解,且材料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耐久性评级为c级,该装配式住宅所用材料可用年限为20年。②在生产方面,该小区工程项目使用装配式住宅施工,人工成本投入较少,施工人员培训工作简单,施工工艺简洁高效,生产性能优异,被评为b级。③在施工管理运维方面,装配式住宅可通过预制、吊装、组拼、连接等方式施工,施工效率与质量有保障,施工性能评级为a级;施工工艺流程简单,集成施工与精益施工管理有序,管理性能评级为a级;在装配式住宅投入使用后,结构构件质量有保障,内部装修材料技术先进,运维工作成本相对较少,运维性能评级为b级。④在综合性能方面,装配式住宅的适用性、安全性及耐久性相对较高,被评为b级。综合上述评级结果,根据《工业化住宅建筑性能综合等级评定表》,该小区工程项目的评级为Ⅱ级,整体水平较高,值得其他建筑企业借鉴学习。

3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住宅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助于绿色建筑行业发展。通过以上分析,设计人员应做好装配式住宅的预制结构设计、施工方案设计与内部装修设计,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建设,提高绿色建筑建造效率与质量,提升建筑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

[1]赵青.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居业,2020(4).

第2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安装重点;难点

引言:

打造绿色、环保的施工模式,融合现代化房屋需求,尤其是应当控制施工期间的污染问题,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质量。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务必充分认知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要求,总结预制装配模式的装配要点,在房屋安装期间融入规模化的控制体系,能促使建筑趋于规模化发展。另外,装配式小模块安装设计中工程设计,以便在协调墙体、梁柱、预制楼板的过程中进行吊装作业,提高施工进度控制质量。

一、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

1. 施工效率高

装配式建筑可在BIM技术的监控下监控预制构件的安装、使用情况,同时可监控预制梁、外墙、空调板等操作的状态,以便结合既定的施工要求进行加工监控。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仅需结合施工图纸细则进行设计,评价出各构件的组装需求,根据建筑构件的组装要求确立施工连接方案,能减少传统施工技术运行效率不高的不利影响。

2. 施工成本低

装配式建筑可在既定的施工支持下对构件进行项目设计,设计完毕后可将施工场地内的构件进行施工装配,期间可及时对建筑的进度进行调整。因此,该方法所需求的成本相对较低,施工人员可在BIM技术的监控下进行预制构建的组装过程。同时,该方法可在机械控制中进行施工,可节约传统建筑设计的人力成本的支出,且施工期间的污染性较低,所以可减少施工操作期间的能耗产出[1]。

二、装配式建筑安装重点及施工要点

1. 策划阶段

装配式工程进行期间,施工人员需统计施工图纸、内外业数据资料等方面的信息,根据建筑的应用需求展开分析、策划,可提高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统计装配式建筑的策划目标,根据工程定位、施工设计状态作出必要的调整,可消除设计方案不合理的不利影响。因此,施工策划期间,工程人员应当分析出也影响建筑质量的投资、使用、环境、功能要素,评价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标识出施工方案不科学的部分。另外,项目策划实践中,工程人员也应当确立约束性的控制目标,评价建筑方向及其应用之间的潜在联系,可消除外界环境、资金支持等不稳定因素的设计偏差。

2.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监控中,施工人员需根据平面、立面之间的设计模式进行结构规划,同时在强化监控细节的同时确定监控方向。因此,为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应当在标准控制实践中解决立面设计调整问题,并在必要的干预监控、结构分析的过程中应用个性化地设计标准进行评定[2]。例如在外墙体结构配饰搭配控制中,需根据建筑的地形、外貌特征、细节状态明确各个立面的纹路特征,能在统一化搭配控制中凸显出多元化立面设计需求。总之,立面装配中,应结合楼体结构、内外墙构件特征进行统计,并在科学的组合协调中进行搭配管理,有利于提升剪力墙的功能性价值。同时,为提高门窗结构的合理性,施工人员还需融入多元化的设计元素,选择污染小、方便装配的设计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预制梁设立期间,应当分析出预制梁的压浆参数指标,将该指标控制0.5MPa~0.7MPa之间。

3. 设计阶段

完善施工图纸的设计规划,结合BIM技术评价出设计图纸的问题,再确立相应的设计优化方案,提高施工步骤的核心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当明确建筑的安装要求,根据施工安装要求展开评价,结合关联性控制要点进行细节监控,有利于提高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其中,设计前应罗列出各项工艺的顺序及运行方法,监控出各项控制参数的应用要求,再结合预制构件的尺寸、连接状态进行安装配置,可在进一步思考控制中提高施工图示的合理性。另外,施工设计中应评价出管线、管路、施工元件结构的联系,再结合图纸状态展开精准化的控制筹备,有利于提高建筑本身的功能性,也能让各项预制设计指标及时满足应用标准。

4. 构件加工

在各类基础性构件的加工处理期间,施工人员应标注各类构件的应用场所及应用需求,尤其是应当分析出构件的功能性需求,可提升构件的加工效率。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构件进行初加工,依据构件的加工位置和生产要求监控出元件的使用要求。其中,施工人员应当重点审核构件的实际应用标准,包括于构件的尺寸、体积等指标。通过提高梁柱、墙面、框架等结构的功能性,再评价出构件的协调使用方式,能为后期楼板的预加工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

三、装配式建筑安装难点及提升方案

1. 重视施工质量管理

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案,分析材料吊装、墙面安装、标高控制、灌浆浇筑等环节的方法,依据标注控制工序确立施工方案、施工步骤内容,可及时对施工工序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解决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影响。例如在注浆工程期间,施工人员应分析出浆料的搭配、配比、使用等多方面的控制要求,同时解进行项目安全教育培训支持,帮助施工人员自主总结装配式工程的运行要点。期间,应当大力宣传注浆、做浆的安全控制需求,可在展示样板期间的同时进行安全做浆技术。通过建立可靠的控制制度和验收模式,能在分段施工、验收的过程中消除材料连接、尺寸应用不合理、连接效果不佳的不利影响[3]。

2. 落实安全管理技术

工程安全管理期间,应当采用BIM技术重点审查项目运行的难点,其原因是前期策划、设计期间可能会出现不合理的部分,故需要配置完善的控制思路。例如在预制叠合板安装、配置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注意一下要点。第一,复合板吊装时,采用模块化梁吊装复合板,其原因是吊装过程系统提升过程缓慢,可确保复合板的稳定性。在吊装作业期间,应当将控制距离固定在作业层300 毫米处,再给予必要的定位监控,避免叠合板受到外力的损伤。第二,应注意在吊板安装期间加设间距为150cm的支架,设定2-3 排的支架模型。通过在关键位置配置双层支架,可方便叠合板结构搭建完毕后,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始终大于70%,可为后期拆除工作提供建议。

3. 完善吊装操作控制

吊装工程进行期间,工程人员需明确预制构件的数量、型号、功能等指标,再给予不同构件展开必要的命名,可方便施工人员在信息化系统中对吊装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一体化分配管理。因此,吊装工艺进行时,施工人员应在材料进场后立即对不同材料进行标号编排,采用简单、科学的名称进行命名控制,能够让构件在自主命名的期间发现内墙、关键、梁柱等部件的埋设要求。另外,应正视对材料性能的监控与检查,利用相应控制系统监控处吊钩的功能性和形状,可及时避免材料变形的发生概率。例如试吊控制期间,需控制起吊装置的离地高度进行测试,确保离地高度月48cm,然后停止试吊操作。通过综合核查机械元件的运行状态,再结合关联性控制预案进行编制监控,必要时应当涂抹剂并及时清洁元件表面的垃圾。同时,叠合板应用期间切不可进行野蛮施工,应根据《构件吊装专项施工方案》方面的理论进行材料构架,可提高构建的功能性,可避免材料偏移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及时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发现管理、施工方面的运行要求和运行标准,再结合既定的控制逻辑展开质量监控和质量分析,有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功能性和使用效益。另外,装配式施工期间还需总结房屋的稳定性和承载功能,结合必要的收集、测试状开展项目评测,能够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冉.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20(12):29-30.

第3篇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结构住宅在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深入的发展,总体走向成熟。这些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的科研和工程应用起步较早,工业化水平已经很高。迄今为止,国外钢结构住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住宅体系,并且在住宅产业化生产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对住宅体系灵活性、多变性的研究阶段。这对我国住宅钢结构体系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中国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应工业化需求,且抗震性能优越、施工周期短、钢材可回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多高层住宅建筑中采用钢结构住宅的仅占了很小一部分,这其中既有人们传统观念难以接受的问题,也有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自身的问题。

1.1 政策背景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正式提出,始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要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具体提出了发展钢结构的要求。国务院(1999)第72号文件更是为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该文件明确提出:发展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扩大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 行业背景

2003年以来的大规模行业投资造成的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新开工面积负增长以及施工面积连续数月增速下降而压制了需求,国内外经济疲软导致家电、船舶、机械等涉钢商品消费萎靡。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挤压下,钢铁行业已由微利运行进入亏损状态。虽然2012年四季度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好转,下游需求的整体好转支撑钢价逐步上涨,但总体来说,现阶段是一个发展钢结构住宅的好时机。

1.3 发展现状

我国钢结构住宅起步较晚,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还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国内起步更晚,观望者多,需求量少,实施者少。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我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

2 国内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主要实践

钢结构建筑市场兴起于上海和广东,现在虽已遍布全国,但因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可将其分为北京、上海、苏杭、粤闽、天津等五大区域。钢结构建筑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如上海、杭州萧山、东莞和无锡等大中城市,而在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钢结构住宅发展缓慢,有些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

2.1 北新集团

作为北新建材发展新型房屋业务的重要平台,北新房屋成立于2002年,由北新建材与丰田、新日铁、三菱等公司合资设立,公司全套引进日本先进的轻钢结构房屋技术,以现代房屋制造业的标准化、精细化和定制化实现轻钢结构房屋的设计、制造、安装,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屋”。

成都青白江区清泉镇花园村项目是由北新集团全资子公司北新集成房屋有限公司与成都市青白江区政府合作开发的统筹城乡住宅项目,占地140亩,可容纳266户。这是青白江新农村建设的示范项目,同时也是成都市新型轻钢节能建筑。青白江区清泉镇花园村项目体现了北新集成房屋在建造过程、节能环保产品的集成以及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突破。

青白江区清泉镇花园村

2.2 远大集团

我国首座工厂化集成建筑在长沙建成,这是一栋前所未有的住宅楼。在全部零部件都是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房屋里,看不到任何管线路和风口,而房子却正在制冷或取暖,提供冷、热水;当主人远在千万里之外,可通过家里的电话自动打开空调和音响,或关闭窗户和电灯⋯⋯这种我国首创的全新概念的集成建筑,通过了湖南省建委组织的国内外专家的技术鉴定。据介绍,集成建筑的诞生掀开中国建筑史上新的一页,预示着专业化大工厂生产住宅的时代已经来临。

2011年在湖南省洞庭湖畔,远大可建一厂仅仅用了15天(360个小时)就建成了一幢高30层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酒店大楼。而且大楼主体框架建成用时仅46个小时,大楼封层耗时仅90个小时。这座大楼由远大集团建造,命名“T30”。大楼之所以建成神速,是因为其93%的部分不是在工地盖起来,而是在工厂生产,连内装修一起做完后运到现场,随后像拼积木一样拼装起来。

远大“T30”

2.3 宝钢集团

作为钢铁行业的龙头,宝钢集团一直致力于加大钢结构住宅领域的拓展力度。早在2008年,在武汉黄金口小区,宝钢和赛博思公司就开始开发建造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该工程被国际钢铁协会Living Steel(住宅钢结构)项目选定作为中国地区可持续性住宅的示范建筑。

宝钢、赛博思黄金口岸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

2011年,宝钢成立了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打造钢结构住宅从信息化管理、集成化设计、装配化施工到最后的装修建筑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希望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目标,核心业务范围将涵盖政府公用建筑、保障型住宅、商业建筑、商品住宅。

2012年,由宝钢集团牵头发起的国内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日在上海正式成立。据介绍,该联盟汇聚了宝钢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23家行业内知名的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涵盖技术研发、设计、工程施工、部品部件生产、房产开发等建筑产业链环节。

3 我国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阻力

3.1 市场接受度低

钢结构住宅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现阶段社会对这种新的住宅体系还存有疑问。毋庸讳言,钢结构住宅在防火、梁柱节点做法、楼板形式、配套墙体材料、经济性上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消费者由于长期居住在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中,习惯将混凝土住宅的优势与钢结构住宅的劣势作比较。强大的惯性力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3.2 设计方法滞后

传统的住宅设计和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设计无论从结构体系的设计、基本模数的确定、平面的定位方式、设计的指导思想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方案阶段,通用结构体系和专用结构体系没有区分,模数化、标准化的设计思想没得到足够重视;在施工图阶段,缺少对于构件及装配节点的深化设计,没有解决构配件的标准化定型和装配节点的构造详图设计,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阻碍了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发展。

3.3 标准规范缺乏

预制装配式住宅的相关设计、施工标准规范欠缺,与之相关的施工工艺、工法和安全规程也还未建立,甚至在某些方面和国内现行的建筑技术标准、规范在很多地方还不兼容,使得设计、审批、验收无标准可依。这对工业化住宅的大规模推广是一个障碍。

3.4 工程造价偏高

造价偏高是阻碍钢结构住宅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相比,钢结构造价明显较高。采用预制装配式的建造方式之后,构件作为工业产品进入施工单位,还增加了税收环节,在房价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消费者更难以接受。由于缺乏经济激励政策,众多开发商缺乏建造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积极性,因而阻碍了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应用。

3.5 部品部件发展滞后

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由于过去缺乏技术引导,市场需求没有达到产业化程度。因此,我国的相关产品功能性单一,工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住宅产业化标准的要求。目前,该技术零散而不系统,技术水平及标准参差不齐,不配套,需进一步研究创新并进行整合。我国钢结构住宅在建材和部品方面,目前建造轻钢结构试验工程所需材料许多要从国外运来,甚至有些由外商在中国大陆委托加工的部件,往往也只能到国外去采购,在国内市场上一时还找不到。这严重制约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和推广。

4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未来发展建议

钢结构住宅设计有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的特点,可以达到工厂化和装配化的要求,并且抗震性能优越、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好。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4.1 加强政府对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作用

在推广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道路上,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激励和扶持政策,对已建成的示范工程应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宣传,使之成为今后的发展模式。此外,政府还应当投入一定的科研资金,鼓励科研单位开展轻钢结构住宅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加强政府在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在政府主导项目中采用住宅产业化的建设,有助于推动住宅产业化生产产品为市场所接纳,也通过政府的示范效应,带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4.2 采用模数化和标准化的设计方法

目前国内设计单位大多数较少涉及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对于标准化和模数化的设计方法更是不甚了解,仍旧按照传统的设计方法去进行设计,影响了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因此,总结标准化和模数化的设计方法并加强对设计人员在标准化和模数化设计方面的技术培训是当务之急。

4.3 引入BIM技术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BIM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预制装配式住宅虚拟设计平台,可针对每个预制构件,建立构件信息化系统。在构件制作、施工前对构件进行虚拟三维检讨,以期在制作和施工前发现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予以解决。

结语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但从社会综合效益分析以及改善住宅品质、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熟练劳动力依赖等潜在价值来看,发展工业化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沈健伟.发展钢结构住宅遇到问题和对策及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2012年中国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2012,10:500-504

第4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裂缝控制;预制构件;质量控制;

一、装配式建筑发展形势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近年来,装配式建筑行业高速成长,市场规模不断上升。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的现浇模式,具有环保、质量、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在人口逐渐老龄化、建筑劳动力成本急剧攀升的背景下优势急剧攀升。根据住建部数据显示,明确提出到2020 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的目标的省市约占总数的21%,及至2024 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0 亿元。

装配式建筑还面临着诸多痛点,使得企业难以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同时制约行业的发展。如产业工人和资深技术人员紧缺、标准化程度低、构件连接技术落后、生产环节的增加也引发了更多的质量问题等。本文主要从装配式构件裂缝,阐述其发生原因、分类和控制措施,为今后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二、装配式预制构件裂缝形成机理与原因分析

国内外相关学者一般认为: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材料(包括水泥石和粗细骨料)变形受约束所引起的内应力大于材料抗拉强度的缘故,本质上是裂缝之间受拉混凝土拉伸变形和受拉钢筋拉伸变形之差。结合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材料准备、生产、运输、安装全过程,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 )混凝土的收缩。收缩是混凝土的一个主要特性,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由于收缩而产生的微观裂缝一旦发展则有可能引起机构物的开裂、变形甚至破坏。

(2 )温度应力。混凝土内的水泥在水化反应中发散出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升温,并与外部气温形成一定温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其大小与温差有关,并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开裂及裂缝宽度。

(3 )钢筋。配筋间距大、配筋率小的混凝土结构开裂多,无筋混凝土比有筋混凝土开裂多。钢筋的位置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钢筋/预埋件保护层不足,同样引起构件开裂。

(4 )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配合比设计不当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造成混凝土开裂不可忽视的原因。配合比不当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这几个因素是互相关联的。

(5 )养护条件。养护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如构件养护过程中升降温过快,蒸养过程中湿度不足、构件出窑时与环境温差过大等、养护温度不够导致强度不足均可能导致裂缝。

(6 )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振捣不均匀,或是漏振、过振等情况,会造成混凝土离析、密实度差,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混凝土内部气泡不能完全排除时,钢筋表面的气泡则会降低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钢筋若受到过多振动,则水泥浆在钢筋周围密集,也将大大降低粘结力。

(7 )构件自身原因。构件太薄或跨度、长度尺寸过大,而未采取补偿收缩措施,或者构件内外温度不一致极易导致变形不同步产生裂缝。

(8 )存放转运原因。存放场地不平整导致运输车颠簸;垫块高度不一、摆放位置不对或数量不足;堆场积水、沉降、受震;吊装过程中吊索水平夹角过小;吊装过程发生碰撞;转运时发生碰撞;

(8 )安装产生的裂缝。如暴力施工;安装时不铺设坐浆料或坐浆料铺设不平整;忽略调缝或调缝方式不当,导致间距过小或出现瞎缝;安装后立即加以大量或集中荷载;不提前浇水进行嵌缝;灌浆料未达到规定强度提前拆除支撑等。

三、裂缝控制关键技术措施

国内外相关学者已经在混凝土裂缝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结合预制构件裂缝产生原因和现场经验,从构件生产全过程甚至构件拆分提出以下裂缝控制关键技术措施。

(1 )材料方面。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及骨料级配,控制含泥量,优化配合比,降低水灰比,掺加补偿收缩材料,选用适应性好的添加剂等,可以减少混凝土自收缩。

(2 )加强生产过程管控。生产任务下达前编制专门技术质量交底;企业落实“三检”制度;管理人员监督好布料、振捣、养护、转运等工序质量控制,制定奖罚;转运前检查平整场地,规划路线;确保构件完好无损的交付客户。

(3 )构件生产企业与建筑主体施工单位做好技术交接。构件进场前由质检人员应做好相关质量检查,进场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抽查,对预制构件尺寸偏差、混凝土密实度、表面质量等指标逐一检查,并做构件损伤检测,对影响结构安全的构件坚决退场处理。

(4 )构件安装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合理选用吊具及吊钩;操作人员小心谨慎防止构件擦碰;按照施工图铺设座浆料并检查平整性;安装工程及时检查落实签名责任制。

(5 )设计应与构件生产施工人员良好沟通。如优化结构设计;在容易开裂的部位加设钢筋,以此有效减少裂缝产生;合理安排构件尺寸大小,钢筋间距及保护层;重要受力部位直接设计成补偿收缩混凝土;特殊部位采用高强或特种混凝土等。

(6 )预制构件拼装完成后,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刚完成安装构件上的荷载;当荷载无法减少时,应加设临时支撑;合理组织施工,在构件连接强度未发展前,禁止振动或干扰;需要时及时覆盖并进行温度湿度养护;防止后续施工对预制构件产生碰撞造成破损。

结束语

裂缝缺陷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并且覆盖构件生产使用全过程。裂缝缺陷的防治措施应从构件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以及后期的堆放、吊装、运输这些全过程进行控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从业人员,应系统深入的研究构件裂缝发生发展机制,分析裂缝的共性与差异性,采用合适方避免或修补措施,并总结经验,切实推动装配式构件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连接技术

0.引言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一种现代化的建筑结构模式,与传统的混泥土建筑方式不同的是,这种建筑采用组装的方式,水耗、能耗相对较少,不会产生固体废物垃圾、污水等污染[1]。同时,这种建筑方式还有助于实现住宅产业化,有利于建筑节能节排。采用装配式结构,主要是通过厂商预定、现场组装的方式来完成建筑的主体结构,在一些施工条件不好的地带有着良好的适应性。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在建筑行业,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为我国推广这种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剪力墙概述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一种现场装配的建筑形式,它主要是通过预制和半预制的板墙之间的拼接,以现场装配为主要形式,配合少量的现浇来实现整个建筑主体。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实用性,首先,这种建筑方式现场施工少,受高层建筑运输中的不便影响小,其次,这种结构建筑速度快,由于它是经过预制或者半预制而成的,因此在建造过程中速度很快,满足了现代商业化的趋势[2]。相对于装配式框架结构而言,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有着很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剪力墙结构中有着很多水平接缝、竖向接缝和节点,这些接缝和节点的存在,使得整个剪力墙成为了一个整体,同时,这样的连接方式也使得建筑物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大大提升,因而接缝和节点成了整个剪力墙结构的关键,决定着剪力墙的质量。

2.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研究现状

2.1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发展历程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首先在19 世纪末期的欧洲出现,主要是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结构,这种结构在一些工程中有着一定的应用范围。二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百废待兴,人们寻求一种快速恢复生产的方式,住宅产业化在这一时期被提出,这为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再次以后剪力墙迅速发展[3]。到了20 世纪 60 年代,这种剪力墙结构已经成为建筑的主流,广泛存在于一些国家之中。

在我国,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这种结构最开始出现在工业厂房、办公楼等生产型建筑之中,到了80 年代中后期,这种结构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其发展速度一度放缓,直到进入 21 世纪后,装配式结构才重新被人们所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了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住房产业化方面的优势及在降低能耗降低资源消耗方面的作用。当前,对于预制装配式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结构也逐渐增多。

2.2关于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的结构研究

Pekau 等研究了静力荷载下的预制装配结构的整体性问题,该研究一定程度上探讨了预制装配式的受力程度,但没有考虑到正常条件下的预制装配结构的受力问题,因此不具有代表性。有学者针对预制混凝土大板结构设计了预制剪力墙结构的模型,通过模型来测量剪力墙结构的各种性能,这种研究有着一定的参照性,但能够准确模拟剪力墙的实际状况是试验成败的关键。国内研究人员陈锦石[4]等用全预制模型进行反复荷载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发现,这种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比一般的水平要高,抗震能力也较好,达到了国家的地震标准。

3.国内外装配式剪力墙连接技术

连接技术是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保证其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关键技术,从当前的形势看,装配式剪力墙连接技术主要分为套筒灌浆连接、预留孔浆锚搭接、现浇带连接和机械连接等形式。本研究主要介绍以下三种:

3.1套筒灌浆连接

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是以先做好的套筒为连接形式,将连接钢筋插入套筒内,注入高强灌浆料,从而将钢筋和套筒连成一个整体,通过套筒内侧的凹凸槽和变形钢筋的凹凸纹之间的灌浆料来传力。

这种连接方式屈服点大,延伸率较高,抗拉强度较好,可用于装配式大板结构和框架结构中,以实现钢筋的可靠连接。

3.2现浇带连接

现浇带连接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连接方式,主要是通过在要连接的上下层剪力墙之间设置现浇带来实现,在这种连接中,钢筋是以搭接方式的方式为主,通过剪力墙安装后的现浇实现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的问题是,上层剪力墙的位置不好固定,现浇带顶面的混泥土夯实程度不够。

4.结语

尽管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及其连接技术在当前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对其研究和应用有着教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与传统的装配式框架结构相比,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有着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水平接缝、竖向接缝、边框节点等连接问题上,目前对于连接方式主要集中在“湿连接”,而对于“干连接”的研究较少。二是随着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应用范围的扩大,会在一些抗震设防区域使用,而对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能力和抗震级别的研究程度不够,不能对实际工作提供有效指导。三是对剪力墙的装配等规定不够规范,对其质量标准也缺乏严格规定。

【参考文献】

[1]李晓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在国外的发展与应用[J].住宅产业,2011(6) : 16-18.

[2]栗新.工业化预制装配式( PC) 住宅建筑的设计研究与应用[J].建筑施工,2009( 3) : 201-202.

第6篇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 检查井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市政行业不断引进国际新技术、 新工艺,传统的市政行业技术得到了不断更新和迅猛发展。本文从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探析检查井的工程优化设计及应用问题,致力于推进装配式检查井在国内更好的应用。

在当今这个时代,传统砖砌检查井在施工周期、结构强度、快捷拼装、受施工人员专 业技术水平影响等方面的缺点比较明显,而新式的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能够避免传统砖砌检查井的这些缺点,并且在这些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须符合现行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及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现如今,我国开发出的预制检查井主要通过拼装模块的设计思路进行,进一步实现检查井制作的模式化、标准化、工业化,从而达成促进国内市政工程技术的良好发展进步。

目前国内工程设计的方法与应用现状

在地下管道中检查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构筑物,它对城市功能的发挥、环境保护及人民生活都 有着重要影响。而现如今我国的地下管道检查井的用材及施工工艺还比较落后,主要采用黏土砖砌筑,已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快速发展。

现在,主要是日本在应用预制装配检查井较多,而他们所采用的机构方式主要是圆形屉式结构。可能有些读者不太明白这一术语,其实圆形屉式结构,就是说井型主要是圆形的,由一层层预制环圈叠落而成。而为何要采用这一结构,其实主要在于这个结构的优点,因圆形井筒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用配钢筋或者采用相对而言较少的钢筋就可以承受周边土体的侧压力和井室竖向压力,同时有利于模具制作及装配式产品的生产。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设计一般原则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按其形状分为圆形、矩形,其与管道的连接方式为刚性接口,但在与检查井相接的第一节管道上应设柔性接口。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污水检查井为同一井型。雨、污水井井身高度可通过多节井室组合调节。接入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管道为管顶平接,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主管、支管接入预留孔由生产厂家根据设计的管线高程和方向要求在厂内制作。设计应复核现场下游管道流水标高至地面高度须大于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雨水、污水检查井井体最小高度。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底按需要接入管道的行业规范进行设置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预留接管的孔径,需在井壁内侧、井壁外侧预留足够空间接驳。 排水检查井主管管径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可分为6部分预制:底板、底座、井室、支管接入段、收口、井盖,由现浇井环和不同高度的井室搭配,以满足不同覆土厚度要求。圆形井、矩形井的井身组合相同。

检查井由混凝土构件组合搭配而成,混凝土构件在工厂预先制作,然后运到施工现场按照规定方法组装:

止水橡胶圈 。为了保证井身节段接口的密封性和加快施工的速度,安放在构件接口凹槽位里的可压缩柔性橡胶圈。 底板底板底板底板 按照要求处置好地基垫层后,安放在垫层上部,承受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体重量、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底座 。按照要求安放在底板上,接入主管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构件。

井室。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体结构中用于调节井体高度的构件,其按照一定模数制造,与其它构件搭配安装。

支管接入段。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为接入支管,在井室构件上依据设计开设管口的构件。

收口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室与井环间过渡的锥体钢筋混凝土构件。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之安全措施与环保措施

安全措施

检查井机械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机械定期保养护使用之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吊装强度必须达到强度的70%才可吊装。

吊装须使用吊钩、吊环进行,严禁使用其他的吊装方式。

吊装过程中,吊装路线范围内严禁站人。

环保措施

散堆材料随用随收堆,用后的器材及时清场,将剩余材料回收到指定地点堆放好。

建筑材料、构件、料具等材料堆放应按总平面图布置,堆放整齐并进行标识,做到工完场地清。

施工作业区与办公、生活区明显划分并派专人进行清扫,宿舍周围环境卫生、安全。

采取防粉尘、防噪音措施,把粉尘、噪音和振动降到最低程度。

养护要点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养护时需要注意检查井体构件是否开裂,如开裂,应视严重程度采用封闭、补强,必要时更换构件等措施。

养护时注意检查井环与井筒结合是否牢固,有松动现象时应及时更换井环。应注意构件接头位置是否有漏水现象,因为安装橡胶条时没有完全将其压入凹槽内,易造成渗漏。

在养护更换构件时,必须清理干净接口位置的杂物。

养护维修接入新管时,先根据设计或现场要求,确定接入管位置、标高、管径,再由预制厂根据要求预制相应构件,最后运到现场安装。如现场条件限制,确有必要直接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壁上开口,应提出具体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在取得较多经验后才能逐步推广采用。

工程验收

预制钢筋混凝土井体构件应对所用模板、钢筋、混凝土进行检验;对制作成型的单块预制构件进行抗渗测试和拼装检验。井身结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制钢筋混凝土井体结构抗压强度,抗渗压力应符合设计规定;

结构表面应无渗漏裂缝,无缺棱、掉角,构件接缝严密;

井身闭水试验必须满足《给水排水满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相关要求。

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下列资料:

①原材料等成品、半成品质量合格证;②各种试验报告和质量评定记录;③隐蔽工程验收记录;④工程测量定点⑤轴线高程、平面偏移值;⑥渗漏水量检测值;⑦图纸会审记录、变更设计成洽商记录;⑧沉降观测记录;⑨开竣工报告;⑩竣工验收。

五、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技术关键与主要内容分析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技术关键

强度高:专业的预制生产厂制作,采用C40P6高标号钢筋混凝土预制,达到强度后由专业队伍现场安装,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了施工质量。

整体稳定性好:自重较大,企口承插连接,整体性能高。安装后可即时对沟槽进行回填,检查井不会位移更不会变形、破损。

闭水性理想:预制时采用防渗混凝土,振捣密实。安装时仅在 井筒与管道连接处用防水砂浆找平,相对砖砌检查井有较好闭水性。

上部设臵不同高度调节环,能较好的满足新建和改建的通用井体结构形式和模数系列。

配备专用吊具,便于运输、吊装。

6. 可靠易行的井室、井筒和接入管之间防水和密封处理 。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分析

1.定型,根据设计各种管线的管径及支管位臵确定检查井型式。 

2.根据检查井的型式,制作钢模板。 

3.生产制作,预制厂负责生产制作。 

4.安装使用,管线施工单位负责安装使用。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能够适用于快速拼装、工程 抢险、 结构强度要求高要求等市政任务。但是随着工艺技术的提高及工程设计不断优化,其经济效益也能够显著提高。它所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也表明了随着社会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将来能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结语现如今经济的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带来了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飞速前行,新的技术也成为潮流的风向标及当今社会的热门议题。它将应用于市政行业以及拓宽到各个领域当中去。就像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的引进使用一样,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其已经形成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现状的系列产品。虽然工程的使用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各相关领域都做出了很好的总结及提高,不难看出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技术的飞快提升和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余涛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优化设计研究》— 期刊论文2010年6月

第7篇

【关键词】装配式通道;构件预制;质量检验

装配式通道的工厂化生产和集中化应用是一个国家公路交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反映之一。国外研究和应用装配式通道技术已有很长的历史,定型结构和施工技术发展已趋于完善成熟。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形成工厂化生产和规模化应用,钢筋混凝土、钢结构、波纹管等装配式通道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公路通道、人行通道、城市污水管道等工程建设中,预制构件已实现工厂化、大批量、多型号生产,且形式美观。

装配式通道构件因预制质量高,便于运输,成本优势明显,本文对公路装配式管型通道的预制工法设计进行总结。

1.工法特点

(1)采用高精度钢模、低塌落度混凝土,风动振捣,蒸汽养护技术,快速生产高精度、高强度、高质量的预制构件。

(2)由于分块构件精度高,故同类构件可以互换组合,便于施工。

(3)与整体现浇施工相比,可以工厂化生产,简化了施工工艺,减少现场扎铁、立模、浇筑等一系列繁杂工序,加快施工进度。

(4)表面平整度好,生产占地面积小、场地要求简单、生产周期短、施工简易。

(5)施工作业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2.工法流程图

3主要工法设计

3.1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以获取准确的现场养护时间和抗压强度关系。由于混凝土强度高,外观要求高,最大密实度及干燥时最小收缩率均需达到抗渗要求,故控制水泥用量、水灰比及混凝土坍落度是保证构件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1)水泥用量不得超过500kg/m?。

(2)水灰比控制在0.4以下。

(3)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70±10mm为最佳。

(4)施工季节不同,混凝土配合比应作相应调整。

3.2 预制钢模板

(1)清洗模具。构件制造所用的钢模为高精度特殊钢模,侧板和端头板均可打开,第一次使用的钢模应分别编号,作记录,以后每次拆模后打开侧板、端头板,用铲刀对钢模清理,用压缩空气清除粘附在钢模上的水泥浆及杂物,同时清理各类芯棒;

(2)组模。清理好钢模后,安装端头板、侧板,并用定位销固定,严格控制组模质量;

(3)模具检查。模具组装完成后,由专职质检员用内径千分尺在模具指定位置检测宽度等质量指标,模具的内弧面须平整无翘曲,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钢模须重新打开清理,再合拢。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4)涂脱模油:使用喷雾器喷涂,然后用抹布均匀涂抹,使模具内表面均布薄层脱模油,如出现脱模油流淌,用棉纱布清理干净,保证四角无积油现象;

3.3 构件养护

3.3.1初次蒸汽养护

构件初次养护为带模蒸汽养护。蒸养分静养、升温、恒温、降温等部分,其时间控制应结合具体条件按不同季节通过试验后确定,一般构件蒸养制度按下列进行:

(1)静养期:2~4h。

(2)升温期:升温时间2.5h,每小时升温(15-20)℃。

(3)恒温期:恒温时间4h,恒温温度(50-60)℃。

(4)降温期:降温速度每小时(15-20)℃,保证蒸养后的构件温度与外界温差不大于20℃。

3.3.2二次水养护

蒸养结束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60%以上,这时进行脱模。然后进入水养池进行水养,确保构件完全浸泡在水中,入池时构件与池中水的温差不得大于20℃,养护周期7d。

3.3.3三次喷淋养护

水养完成后,将构件转移至专用堆放场地,进行淋水养护,保持构件外面湿润,喷淋养护至28d龄期。

3.4 构件堆放与运输

构件堆放场地应进行平整并应坚实,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构件按不同型号分别堆放,上下层构件间也需垫木隔开,以免构件碰坏,吊装堆放时应注意平稳、轻放,防止冲碰。

构件在移动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掉落或碰撞损坏。

4.质量检验与控制标准

4.1钢模检测标准

4.3 构件强度

每班做三组抗压试块,每拌200m3混凝土做一组抗渗试块,构件混凝土抗渗等级满足设计。

4.4 外观

构件缺角、缺边、麻面等外观缺损应小于1%,并及时修补,不得有蜂窝、麻面存留,其外观尺寸还需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

4.5 管节试拼装

为保证构件预制和安装精度,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若干环在专用场地上进行试拼装,用塞尺和钢尺测量构件环缝、纵缝和圆环直径,以检测是否符合要求。

5.施工安全

应遵照国家颁发的有关安全规定执行,搞好现场文明生产,建立一个文明、安全的施工环境。

(1)对构件生产的全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岗位责任制和各项操作规程学习;

(2)进厂后必须带好安全帽,不得在起吊物下站立或行走;

(3)一切机械设备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做好检查保养;

(4)各种吊运钢丝绳、夹具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并及时更新;

(5)构件堆放不得过高,安全堆放,避免倾覆。

6.效益分析

通过依托项目的检验和应用,本文对装配式管型通道的施工工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体系。

(1)高精度钢筋混泥土构件由于工厂化生产,简化了现场设施,其产品精度高,同类型可以任意互换,简化了施工现场管理,生产效率高;

(2)产品密实性好,强度高,大大提高了混凝土自身的抗渗能力;

(3)抗地下水侵蚀能力和防腐蚀能力提高;

(4)与整环预制构件相比,工艺简单、精度高、工效高、造价低。

(5)在通道应用方面,随着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预制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王胜斌,董阁等. 弹性支承法在装配式管通设计中的合理取值问题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67(6): 223-227.

[2]GB 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S].

[3]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S].

[4]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第8篇

关键词:装配整体式框架、建筑产业化、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我国建筑业仍停留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阶段,这种生产方式不但浪费材料而且不利于环保,效率低下,工程质量也难以保证;国内外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主要集中在构件节点连接方式、接合部受力性能以及不同连接方式下的整体抗震性能方面。连接方式是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核心技术,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实验研究和震害调查表明,只要预制构件的接合部位有可靠的连接,则预制混凝土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中国2009年11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我国以工业化为平台,通过工业化实现节能环保、质量稳定和效率提升,并利用规模形成的先发优势,最终确立可持续性竞争优势。

一、 建筑产业化,

建筑(包括量大面广的住宅)产业化是利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来建造、使用和管理建筑,以提高建筑生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建筑业的深刻变革。建筑产业化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变城镇化建设模式、全面提升建筑品质,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新型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综合了框架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的优点,克服了传统装配式房屋的所有缺点,由于采用了梁墙整体预制的方式,梁和墙可以采用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生产,或者在墙体材料中混入陶粒、珍珠岩、聚苯颗粒等材料,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甚至采用筛选过的建筑废墟破碎材料作为骨料,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真正的做到节能环保,适宜批量工业化生产,值得大范围推广,意义非凡。建筑产业化是建造方式的变革,是由现在半手工半机械比较落后的建造方式,转变成一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将是建筑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二、装配整体式建筑的施工工艺

1、预制柱的加工、运输和吊装

该结构体系采用高强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柱的形式,其承载能力是传统钢筋混凝土柱的20倍左右,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相比节约混凝土30%以上,降低成本的同时减轻了结构的自重。对于钢筋的锚固形式,采用弯曲锚固、钢筋锚固板锚固和钢筋墩头三种锚固形式结合使用。如图1和图2所示,这三种锚固形式的灵活应用不仅解决了钢筋过密无法绑扎的施工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约钢材。预制柱钢筋绑扎如图3所示,采用单片复合螺旋箍筋、连续复合螺旋箍筋对混凝土形成有效径向约束并满足高强箍筋配箍特征值和构造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待绑扎完成后,合上钢模浇筑混凝土。表面压光处理,之后,预制柱蒸汽高温养护,养护时间只需要九小时左右,大大缩减了项目工期而且还不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制作完成的预制柱运至现场吊装、校正、灌浆固定。

图1 弯曲锚固和钢筋锚固板锚固 图2 墩头锚固

图3 预制柱绑扎

2、、钢梁安装

用高强螺栓连接钢梁,工程项目后期预制柱与梁连接采用高强螺栓对拉节点形式,该节点形式较项目先期施工所用牛腿式节点形式施工更加方便快捷,缩短了工期,同时节约大量钢材,降低了成本投入。预制柱改用一次性预制、吊装双层,从而加快了柱子生产速度,成倍提高吊装、校正效率,缩短工期;另外双层预制柱较前期施工的单层预制柱省去了中间节点连接的钢板箍、锚固栓杆等材料及其相应施工工序。

3、预制板的吊装、浇筑施工

预制空心楼板吊装就位,,浇筑板缝完成预制板的安装。板端与钢梁搭接、板端板与板连接、板侧的连接分别如图4、5所示

图4 板端与钢梁搭接、板端板与板连接形式 图5 板侧的连接

装配整体式建筑对中国建筑业的影响

新型抗震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体系与传统现浇建筑对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成功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将对中国建筑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1、材料用量下降,节能减排:

(1)节省钢材。预制柱采用高强特钢制成的螺旋箍筋,这种高强特钢的强度是普通钢筋的4倍,使箍筋直径由12mm降至5mm;新型抗震预制预应力空心楼板中为预应力钢绞线,每平方米含钢量仅为4kg,而现浇结构每平米含钢量将近17kg。以上两项减少钢材用量4倍多,而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的含钢量持平,综合起来,新结构体系用钢量比现浇结构节约达20%。(2)木材、架子管等支撑体系基本不再使用。由于梁为钢梁,楼板、柱均为预制,现场装配施工,基本取消湿作业,木材、竹胶板除预制空心楼板板缝处少量使用外,其它工序不再使用;架子管等支撑体系除安全文明施工少量使用外,其它工序也不再使用。(3)混凝土方面,由于高强螺旋箍筋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柱的承载力,使柱子的截面变小,减少混凝土用量近30%;楼板为预制空心楼板,减少混凝土用量1/4;梁改为钢梁,不再使用钢筋混凝土,综合起来将节约混凝土近一半。

减少劳动人员数量。

由于梁板柱均在工厂批量流水预制生产,然后现场装配施工,基本取消湿作业,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数量近10倍。传统现浇结构每平米建筑需要人工2.5个,如果保证50万平米主体工程120天完成,每天施工现场作业人数要达到1万人,采用装配式结构后,包括各预制构件加工厂在内,作业工人总数不超过1000人。面对目前劳务市场中劳务人员数量变少、劳务人员技能变差、劳务人员年龄变大、劳务费用越来越高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降低成本。

由于新型抗震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的材料的用量下降,人工数量减少,成本比现浇结构将降低15%,降低造价200元/㎡。以建筑面积50万㎡白沟箱包广场工程为例,采用新型抗震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比传统的现浇结构建筑材料及措施费节约达8000万,人工费节约2500万,整个工程节约造价达1亿元,每平米降低成本200元。我国每年框架结构施工面积达4亿平米,如果用此新结构体系建造将节约造价800亿元,将为社会节约大量的财富。

提高抗震等级:

由于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的梁采用钢梁,楼板采用预制空心楼板,大大降低了结构的自重(经测算可降低自重41%),质量的降低可提高结构的抗震等级,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可比传统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大大提高,降低了地震灾害发生时,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提高建筑质量:

装配整体式混合框架结构涵盖全家居解决方案,避免了传统现浇结构施工产生的如胀模等质量问题。预应力空心楼板的使用,使屋面顶板裂缝问题得到解决,建筑观感更好,便于结构维护、耐久性好。

缩短施工周期:

由于预制构件工厂化批量生产,施工工序减少,而且受季节性影响较小,施工工期缩短一半。就白沟箱包广场50万平方米工程量而言,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仅结构主体需1年以上,而采用装配结构后只需半年。可见,采用此新结构体系可大幅缩短工期,缩短资金占用期限,提高资金周转率。

综上所述,此结构体系对国家和社会具有节能减排、低碳降耗、绿色环保的优势。对企业来讲能够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

总结:

装配式结构在欧美的应用相当广泛。在亚洲日本处于领先地位。发达国家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比重美国为35%,俄罗斯50%,欧洲为35—40%。近20年来,装配式结构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更加深入;另一方面人们发觉装配式结构的潜力还待进一步挖掘,尤其材料工业的发展,加工设备、吊装机械的进步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就目前来看,全国框架结构年施工总体量在2.4亿平方米左右,由此可见,装配式结构在我国建筑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装配整体式结构将具有节约混凝土、节约钢材、降低自重、提高抗震能力的优势。这些项目完成之后我们将真正的实现建筑产业化,打造节能环保、低碳降耗的绿色人居环境,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王召新,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王东辉、柳旭东,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混凝土,1002-3550(2012)01-0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