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毕业护理专业实习

毕业护理专业实习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04 23:39: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毕业护理专业实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毕业护理专业实习

第1篇

我们于07年7月份进入了郑州市中心医院,进行为期9个月的临床护理实践。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和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与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前的最佳锻炼阶段。在这里我要感谢郑州市中心医院给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实习环境和各种优越的实习条件,也感谢所有的带教老师对我的关心照顾和辛勤指导,让我能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拥有如此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医院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根据护理部的精心安排,我们分别手术室.外科.内科儿科等几个科室轮流进行实习。

我实习的第一站是手术室,在这里我们的实习时间只有两周,但由于是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对此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第一次走进手术室的时候,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一切看来都那么的新鲜。刚去的时候护士长给我们分别安排了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先带领我们熟悉了这里的环境,接着为我们讲解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刚开始的几天感觉仍是陌生和不解,因为是学生的身份,所以感觉就是站也不对,坐也不是。好在带教老师对我很好,什么事情都为我们讲解,有些事情也让我们去动手,慢慢的我们也熟悉了这里的程序。在这两周里,我们很认真的学习关于手术室方面的知识,了解手术室的工作性质,熟悉每台手术所需要准备的物品以及特殊器械,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对于无菌操作技术,如戴无菌手套.穿脱手术衣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等,都能够熟练准确的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短暂,对于有些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仍不是很了解,真是有些遗憾。由于是首次实习实践,所以医院对我们很是严格,并没有让我们进行临床操作。

第二个科室是神经外科,虽然已经实习了一个科室,但由于性质完全不一样,所以仍是陌生的。对病房的陌生。

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入病房实习,在病房实习和手术室完全不一样,在这里接触最多的是病人及其家属,所以对我们的要求也不一样,在病房实习要处处小心,回答患者的问题要求更是甚严,真可谓是如履薄冰。

在病房实习,由于是学生,所以开始只能转转病房,在累也不能当者护士长及科室的老师的面休息,感觉真的好累好累,全身都是酸痛,下班后回到住处倒床就是睡。身心具累。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情还是没有形成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带教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各个班的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比较快的适应医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能够尽快的适应医院环境,为以后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得上是实习阶段的一个收获:学会适应,是自己融入新的环境并在其中成长和生存。

随着时间的脚步,环境已熟悉,学习也逐渐进入正规轨道,在各个科室的病房实习阶段,了解最多的是各种疾病及其常用的治疗药物,如药物的用法及用量。掌握各项护理的基本操作。

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如导尿.插胃管.床上插浴.口腔护理,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各种基础护理的操作。

我知道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未入临床之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有了临床的实习,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护理工作,更具体而详尽的了解这个行业。进入临床的第二个收获: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

第2篇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护理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存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探索出适合于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护理专业是基础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为此,采用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2.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专业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这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护理教学仍然以教师课堂讲授和实训教学为主,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被动的“灌输”对象来进行培养的,教师往往过多地强调其接受性而忽视其能动性。由于许多学校没有建设实训基地,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的学校并不多,能让学生去医院见习的也不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梳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实践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仅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更是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2.3是运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

护理专业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员为目标,属于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保障,可以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上更为严格。

2.4可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

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通过让学生在医院进行毕业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更是为学生和医院创造了相互了解的平台。因此,通过建立与护理行业发展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3护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保证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质量,我校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省级财政重点资助的专业实训中心。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的建立和成功运行,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保障。校内实训中心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紧紧围绕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来进行,以实训教材的编写为主线,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例如,在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以疾病护理过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行完成整个护理程序等开展实训教学。

3.2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体系的建立

教学见习体系的建设以附属医院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临床见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启发及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实践、沟通协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自觉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3.3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而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笔者将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和保障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3.3.1加强校院交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我校多年来一直与多家“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如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这为组织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3.3.2完善毕业实习体系的机制和管理措施

学生到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时间定在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到实际工作岗位实践的基本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是保证毕业实习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毕业实习采取医院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等。应根据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由学校教师与医院临床一线专家共同负责制订和编写实习计划。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岗位训练和操作,全程跟踪学生的毕业实习,并将医院作为护理教学的实践场所,结合医院的实际护理操作流程讲解专业知识,以拓展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完成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再培训。

3.3.3建立毕业实习的考核评价机制

第3篇

论文摘要: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改革与课程内容改革。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通过对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调查,调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及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推进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岗位就业。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普高热”及高等护理专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出现生源质量差、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的局面,师资流失严重,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开设中职护理专业的学校纷纷要求并入高等医学院校或升格为高职院校,这将严重影响中职护理专业乃至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影响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关键。从教育学原理来看,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接受社会用人单位对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外部与内部的客观规律。笔者拟通过对安徽淮南市各级医院护理人员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探讨将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医疗行业用人要求结合起来,以国家护士执业考试的要点为基点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可行性,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护理岗位调查研究的过程

笔者设计了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问卷调查表,对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部分科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调查表汇总进行了统计处理;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由学生科主持,在各实习医院进行,并当场回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笔者还邀请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分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及部分优秀护士长座谈,征求对中职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认真分析。

护理岗位调查的内容与分析

为切实了解医疗卫生行业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以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分别对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医院)及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用人单位中职护理专业岗位需求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870份,实际回收852份,其中有效问卷738份,有效回收率为84.83%。调查问卷涉及安徽淮南市17所医院的院领导、护理部主任、部分科主任及护士长。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调查(1)政治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较好的各占97.28%、97.27%、89.29%、87.94%,认为我校毕业生法制观念一般或较差的占21.41%。(2)文化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文化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各占94.17%、90.92%;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差的方面依次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各占31.16%、15.31%、13.55%、6.23%,故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的培养。(3)业务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好的方面依次为: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能力,各占96.83%、95.39%、83.06%。评价较差的方面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健康指导与宣教能力、急救护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各占20.73%、15.58%、13.00%、6.78%、3.93%。(4)身心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的身心素质普遍反映良好。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调查调查表明,认为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各占42.82%、18.70%、16.12%、15.58%;认为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物理、数学、政治、化学,各占66.53%、56.91%、48.51%、40.24%。认为需要增加实践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外科护理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各占54.47%、40.38%、38.48%、36.99%、34.96%、33.47%、30.89%,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认为政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课程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的,各占56.77%、49.42%、48.77%、42.22%,因为这些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从调查排序可以看出,认为需要增加课时的课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法律基础、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人际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各占91.12%、84.14%、83.74%、78.18%、74.39%,这些课程多是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能体现时代特征的课程。

(二)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

中职护理专业的实习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和近一年的护理临床实习,对护理专业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会,并且非常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前途,通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助于了解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及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本项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218份,回收218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表明,选择在毕业后到二级以下医院就业的占58.26%,选择到社区医院就业的占10.09%,选择到乡镇医院就业的占5.96%,还有选择到外省就业的,占19.72%,说明大多数毕业生能够面对现实,实现就业目的。

在对“中专毕业后的打算”的调查中,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占66.05%,选择通过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占25.22%,说明当前在中等卫校中“就业导向”仍是主流。

在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中,认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46.79%,认为护理专业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23.39%,认为医学基础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17.43%。学生希望学校增加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的课程,另外认为增加实习、见习时间,特别是社区见习的时间非常重要,这与对用人单位护理管理人员的调查基本一致。对于教学方法,所有学生均不喜欢传统的授课法,喜欢案例式教学法的学生占38.53%,喜欢角色扮演法的学生占31.65%,喜欢多媒体授课方式的学生占29.82%,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就业途径方面,选择由学校推荐的学生占48.16%,选择由家长找关系的学生占36.69%。在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时,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是看中护理专业能学到一技之长,便于就业,这说明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就业率,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第4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生;岗位准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4-0150-01

前言:

临床毕业实习对于护理专业学生从学校到走入工作岗位的衔接来说非常重要,是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进行实践的重要过程。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做好实习工作才能为之后的工作储备丰富的经验,才能为成为一名具有高素质的护士做好充足的准备。但是,当前阶段,很多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实习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对待。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实习工作并没有引起重视,一些学生认为实习工作仅仅是“走过场”,让很多的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提高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和实习单位所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学校要创建良好的环境为其做好全方位的岗位准备,让学生顺利走上实习岗位,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1加强思想认识,做好思想准备

护理专业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在经过实习之后就将要走入到工作岗位。因此,实习期既是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过渡。让学生对实习做好思想准备,从思想上对实习予以深刻认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实习角色中,放松实习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作的准备。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将要实习的单位情况进行说明和介绍,让学生对实习环境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比如对于医院的规章制度、基本概况等等。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和教师彼此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利用班会时间或者小组讨论时间,给学生充足的发言机会。一方面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实习岗位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针对思想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第三,教师还可以邀请实习单位的老师到校给学生们进行讲解,给学生们讲一些实习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实习过程中发生的趣事。还可以邀请之前实习过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们从心理上对实习单位的人员和环境产生亲切感。

2严格实习标准,做好能力准备

教师虽然应当让学生放松心理,但是并不应当放松对实习的标准。反而应当严格实习的标准,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做好未来工作准备,进行能力的提升。只有严格的实习标准,才能让学生对实习引起高度重视,才能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实习前制定相应的心理预期,期望自己通过实习达到的标准。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实习准备工作进行跟进,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能力提升的程度;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制定理论综合考试,对于所涉及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内容应当进行重点考察,让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第三,教师还要强化学生的护理技能,在课程中重点练习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基础护理操作,例如静脉注射、无菌技术等等,通过实践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实习信心,通过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3制定实习安排,做好安全准备

护理专业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加上近些年来医院恶性实践的频发,让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有了极大的提升。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岗位实习之前应当帮助学生树立相应的安全意识。教师在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的时候,一方面应当关注护理实习生本身的安全,另一方面对病人的安全也要给予同样的关注和对待。首先,教师在进行实习之前,要对学生的实习工作做好安排,保证学生们的实习工作稳定而有序的开展。其次,教师在进行病人安全性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护理安全性的培养,注重学生防范风险意识的增强,严格依照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防止实习过程中对病人造成的伤害,以及护理事故的发生。第三,教师要强调学生对自我做好安全防护,增强护理职业防护意识,自身能够远离潜在的职业危险,强化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讲座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具有形象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4履行实习保证,做好全面准备

护理专业实习生所要做的准备是全方位的准备,其从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到心理准备,从安全防护意识到品性道德习惯都应当建立起准备工作,从而做到实习岗位上的万无一失。尤其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准备,其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需要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需要学生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提高。教师可以采用承诺书的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实习岗位所应当具备的各种行为准则,同时也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承诺予以践行。承诺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所要注重的礼仪礼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不应当做的技术操作,学生在实习单位所应当遵守的劳动纪律,以及相关的安全制度规定等等内容。这些内容看似没有实质效果,但是在实习生实习的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实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走入到实习岗位中,更好地融入到实习环境中,在实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加强自我素养提升,以及巩固在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准备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帮助学生做好身心两方面的准备,让学生平稳度过自己的实习期。

参考文献

[1]姬栋岩,姬光,张玉华.护理专业实习生特质应对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726-729.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一、职业精神的时代内涵

职业精神指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动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现代职业精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是对职业道德内涵的升华。它不仅反映社会精神和职业要求,而且反映特定职业的具体性征和具体要求,即它不是在普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现代职业精神强调具体职业的特征,表现为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角色、职业道德的不断认同,并用坚定的信念履行该职业义务。职业精神是指同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且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具有该职业自身特征的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其核心是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与职业良心。职业精神的本质特点有多种理解和认知:它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认同以及较为稳定的职业素养,它与人们的具体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精神表象,它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基本要素组成,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精神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理论体系既具有共性化特征,又愈发彰显各种专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职业精神在职业发展、职业成就与个人职业幸福感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在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中更加明显。社会的发展对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护理教育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护理技巧、技能,更需提升他们的职业文化修养和职业精神修养,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下文将对高职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护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探析。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护理院校普遍存在轻视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

目前,大多数护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占比较大,而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内容只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六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章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选修课程,并没有纳入必修课程体系。高职护理专业普遍重视对学生护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高职护理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职业精神教育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部分学生只为考试过关,并未从思想上接受职业精神教育,也很难真正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精神的真正内涵。

(三)学生自身对职业精神培养的轻视

就业率现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学校轻视职业精神教育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职业精神教育不重要,且职业精神教育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没有证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证明职业精神培养的成果,导致学生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轻视职业精神的养成,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不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缺乏行业针对性

职业精神具有强烈的行业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主要包括一般性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这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没有针对性,虽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了诸如护理伦理学等课程,但并未形成完整的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高职教育理念的偏差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重视专业教育,轻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在操作技能性比较强的护理专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影响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高职护理专业重技能轻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考体制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仍以高考成绩为录取标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高职院校并未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进行考核。

2.就业体制的负面影响

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的体制已经终结,学生毕业后完全被推向市场,自主择业。由于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为满足就业的需要,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从而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培养。

3.用人标准的负面影响

由于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没有标准化评价考核体系,因此,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成绩与毕业院校的知名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学校为提高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率,会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教育,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4.职业能力为评价导向的偏差

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之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骤增,学生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护理技能成为择业的一个重要筹码,加之护理技能可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而职业精神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所难免。

(二)学生自身对护理职业精神认识的偏差

除了高职院校与社会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不够重视这一因素以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也存在不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现象。笔者通过对100名在不同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调查发现,22%的学生认为“大众对护理职业持尊重态度”,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得不到尊重;只有5%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是高尚的职业,说明学生整体的职业价值取向已经偏离了职业本身的意涵。在对学生家长的调查中,71%的父母认为护理职业很好,支持子女从事这个职业;另有26%的父母认为有个工作就行,从事护理职业与从事其他职业一样,显示了这些家长对护理职业认识上的不足。对于学生不喜欢护理职业的原因调查发现,59%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很累,收入低,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37%的学生则认为护理职业是个受歧视的职业。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存在护理职业认识上的偏差,同时说明了加强护理职业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三)多元价值观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与影响

现代化伴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对整个社会和各个职业都形成了某种程序的冲击,例如视金钱为圭臬的货币哲学使一些人成为金钱的奴隶,急功近利,缺乏敬业、奉献、合作的职业精神,缺乏理想,不愿奉献,没有担当责任的勇气和信心,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也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择业时,家长和学生考虑最多是找一个薪资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的体面工作,把薪酬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导致一些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以致于对自己、就业单位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缺乏职业精神培育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高职护理院校中,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负责。思想品德教师多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他们给学生讲解的知识是一般的思想道德课程内容,并不能真正理解并向学生阐明护理职业精神的内涵。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具有护理专业知识,但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能力尚有欠缺,因此也不能达到职业精神教育的良好效果。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等,在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但是他们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障。这三类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职业精神教育方面都有局限性,达不到职业精神教育的预期效果。

(五)职业精神培育缺乏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职业精神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导向。由于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且护理工作与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重视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是应该且必要的。

四、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配备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

高职护理院校培养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是高职护理院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较少,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效果不佳,高职护理院校应设置职业精神培育专职教师以改变这种状况。专职教师研究的内容、课题和讲授的课程完全以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育为主,涉及护理专业知识,以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为核心。在选聘专职教师时,应选聘责任心强且有志于从事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研究的教师。

(二)完善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监督与评价体系

通过考察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前后行为的变化可以测试教育效果。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最重要、最急迫的工作是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精神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护理职业精神内涵,依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参数指标;其次,对条目细则进行行为标准上的详细描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设计明确具体的评价量表,根据此评价量表考核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状况。要使培育有好的效果,还要结合具体的激励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根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对护理学生作出评价,奖励得到较高评价的学生,激励护理学生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保障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效果。

(三)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1.在理论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内容

在高职护理院校教学中,专业理论课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在校就读的重要课程。因此,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要融入职业精神的教育,使职业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本行业的发展历史、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和职业形象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可以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处理问题,例如当病人与护士发生冲突时,护士该怎么办等,让学生通过处理这些问题培育自己的职业精神。

2.在实习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精神

实习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实习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通过实习,能够使学生了解行业规律,遵守职业规范,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的职业精神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培养。首先要加强实习实践前的职业精神教育。通过召开实习实践学生全体大会或各种形式的班会,向学生渗透实习的重要意义,进行责任和权力教育、安全教育和文化教育等,使学生知道在实习期间应如何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在实习实训期间,严格规范纪律,实行严格的考勤和管理,从各方面按照医院的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最后,对学生实施动态考核。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团队精神和创新举措等,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职业精神。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护理专业实践活动,如社区义诊实践活动和护理知识竞赛、辩论赛、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3.营建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引导。组织学生到医院感受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护理人员的角色,了解行业情况以及未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以唤起其职业兴趣。营造班级职业文化氛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促进班级职业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文化学习活动强化班级职业文化意识,也可以在教室、宿舍、实验室、楼道等位置张贴护理名人名言与先进事迹的介绍等,宣传职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的方式灵活多样。如通过鼓励学生撰写职业论文、开展职业实验、鼓励各类护理用品的发明创造等,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此外,还可邀请护理行业的成功人士来校做专题报告,以他们的成就与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这是培养学生护理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总之,职业精神培育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与家长、医院以及社会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司志敏 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第6篇

高职学校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是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学校学生在入学、毕业后,其就业方向更有针对性,高职学校所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个学生所学的专业技术,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就业机会和就业辅助指导,使其正确平稳地完成学业,步入社会,这也是高职学校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那就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本文就提出几种目前较为有效的护理专业就业指导模式,希望能在广大高职院校中得以正确开展。

1.个体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会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中心,其中的主要服务就是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相关的个体个性化就业指导。护理专业学生属于注重实践技能与经验积累的专业,所以该方法是针对学生在实习前的一种心理型就业指导模式,旨在希望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启发教育、理想共同探讨等形式,从学生的心理上打开通路,帮助学生构建良好心态,从而解决就业问题。当然,个体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强调个性化,所以学生在这里可以咨询一切关于护理专业的问题,包括各大目标医院单位的具体情况、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种不受任何外部因素限制、气氛宽松且灵活的就业指导模式最受目前护理专业的学生欢迎。在指导风格上,也更适合护理专业中众多性格内敛的女性学生。

2.伴随式就业指导模式

所谓“伴随”就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迈入工作岗位,就业本人还一直会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联系的一种就业指导模式。这种伴随式的就业指导模式有两个好处,对学生来说,它解决了学生就业初期的一些与用人单位的沟通问题,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就业市场和行业需求;而对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来说,这种伴随式的服务方式让他们通过学生了解了目前该学生所在医院的相关行情、现状,并且也能够快速得到用人医院的意见反馈与实时评价。学校可以根据市场反馈这一点来及时调整自身的办学条件、丰富就业指导资源、进一步完善将来对新一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最终打造自身高职院校在护理专业的良好声誉与社会地位。[2]

3.贯穿式就业指导模式

贯穿式就业指导模式强调对高职学生在学期间的全程就业指导。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具有很强的就业目的性,所以高职学校护理专业不能仅仅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而是要将就业指导与就业理念从学生踏入学校开始就贯穿始终。所以说,高职学校应该改变就业指导观念,因为就业指导不是为了就业而展开的应急性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事实证明短期培训达不到就业指导的理想效果,所以就业指导应该成为高职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护理专业中分学年、分层次、分人地开展下去。简言之,这就是学校通过将就业压力施加给学生,让他们认清现实,将压力转化为学习中的动力,从而做好自己的学生期间规划;到了大二学期,学校就应该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相应的就业指导活动,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医疗机构的用人机制,进而为他们设计自我推荐材料;过了后,就业指导会逐渐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时地在学校相关的就业信息,并培训他们的应聘技巧。此时的就业指导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心态为重,从心理学的角度鼓励他们要勇敢自信,敢于担当和竞争,摆正心态迎接和步入社会。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一种就业指导模式,都希望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和对自我审视的能力。因此,各个高职学校应该针对自身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与对市场的了解,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并且丰富和完善自我的业务能力,真正地去调查和了解学生,在帮助护理专业学生顺利完成课内辅导和课外实践的同时,也为自己在社会与市场上营造了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邓腊梅.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基层就业问题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2]汪庆玲,戴鸿英,巫向前,等.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08(10).

(作者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7篇

关键词:高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

一、高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人民群众对于公共医疗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于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提出的更高要求。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专业护理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护理专门人才的重任。近些年,为了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护理专门人才的需求,相当数量的高校都相继举办了护理专业,并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根据护理专业多年建设的经验与护理工作的具体属性,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理论够用、实践为重。这样的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的存在,也势必会影响到高校护理专业的建设与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更会影响到高校会理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方向路径,尤其会影响到高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二、高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见的建设与实践,举办护理专业的各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日趋完善,很好的支撑了护理专业才的培养。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虽然各高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各高校办学经验与水平不尽相同,但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还是存在和暴露出很多共性问题。

(一)校内实训情境创设不理想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举办护理专业的高校,在落实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通过校内实训来提升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护理专业实训课程的任课教师发现,如若通过校内实训提升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实训情景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如果校内实训情境创设不理想,学生的实训效果自然会打折扣。学生就很难通过校内实训,掌握医疗救护过程中的突况与具体的应急处置程序措施。同时,不同的病患因患病类型、成都与个体身心发展等存在的差异,可能需要护理人员要掌握更多的除去工作程序、操作技巧以外的方法与艺术。而现阶段的,通过校内实训强调整齐划一的基本的标准操作要领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的。而这样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对于专业学生来讲,是走上工作工作岗位,迅速实现角色转换,出色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所不可或缺的。

(二)实验实训教学队伍建设滞后

我国高校护理专业实验实训教师大都是医护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护理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的。他们的教学内容、方法、理念、技巧大都源自于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和自身接受专业教育实习阶段的短暂实践经验。而护理实际工作却突出强调实践经验对于开展本职工作、协调好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这正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举办护理专业的高校在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存在的短板。

(三)校外实习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是“N+1”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根据学历层次、学制上的区别和差异,专业学生在规定学制(N+1)内,在校学习N年,在校外实习1年。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走上目标就业岗位前,通过1年的实习期的专业实践,掌握实际工作经验与技能,能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然而,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在教学内容衔接与有机融合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教学环节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这样的人才培养安排看上去是合理的,但实际上这样的安排很容易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人为分隔。专业学生在校学习N年后,1年的实习期间,学校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的学习指导因种种原因很难全面跟进,而,专业学生所在的实习医院对于学生在实习期偏重于使用,而非教育。这就使得预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很难得到完全实现。

三、高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策略

第8篇

近年来,为了与现代的职业教学理念接轨,使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更顺利地向临床过渡并适应临床工作,实现护理专业顶岗实习,达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我们对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了教学改革,改变以往两年理论学习,第三年临床实习的2+1教学模式,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教法改革,在校重点培养学生整体综合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为了改革2+1培养模式,加强在校基础护理实训课程,建立模拟病房,实行模拟临床实践教学。第4学期改革教学模块,缩减理论讲授课时,增加临床见习课时,让学生亲临医院,面对面和患者沟通,实施临床操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实习单位沟通,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充分条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熟练地应用技能,使在校学习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缩短在校学习学习与临床实际技能应用的过渡期,实现护生顶岗实习。

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和过程

实施对象是2011级护理专业部分学生进行2+1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是以我校2011级大专高级护理3、4、5、6班,共4个班的学生为实施对象,参与研究学生总生数244人,年龄段为18―20岁。实施对象均为高考招生的秋季班。入学由学生科依相同的专业的随机编班,授课教师从选择对象中随机抽取单元实验班和对照班,3、5班为实验班,4、6班为对照班。

对照班按照教学大纲计划要求实施教学,应用传统讲授法施教,主要按教材内容和实践计划系统教学,实行第三学年实习。实验班在以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实施新的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尤其是《基础护理学》要缩短理论讲授课时,增加技能操作课时,对操作内容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标准。临床课同样压缩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实习前临床培训、模拟病房技能实训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见习,实行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重点加强在校期间的实践技能培训,为使学生顺利实现顶岗实习做好准备。首先由教师对教材内容重点部分精讲,并增加学生的在校实训课时,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操作,并在实习前强化培训和结合临床模拟病房技能实训、临床见习来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技能并提前适应临床,为学生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创造条件。

二、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模拟病房”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我们用问卷调查法,调研访问法对在校生、实习生、带教老师及毕业生进行调查教学效果与考核评价。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考核。根据调查与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教学效果。

1.问卷调查,所有实施对象及带教老师,实事求是的对问卷内容作出客观评价。问卷调查人数学生共244人,从实验班和对照班随机平均抽取人数,合计赞成率占96.7%,带教老师总人数38人,合计赞成率占92.1 %。

2.理论和技能考核情况 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采用相同考试内容进行理论和实操考核,考试方法是学生2人1组,监考教师2人一组,让学生互相检查,实体操作,监考老师对学生同时评分,然后对考试成绩进行汇总。结果表明基础护理学实操考核情况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优秀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及格人数对比无差异。护理临床课毕业考试情况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及格人数对比无差异。

三、课堂效果

从调查结果说明,“模拟病房”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而“模拟病房”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针对性强,通过学生之间的实体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自学、分析问题、口头表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等方面的能力,深受师生欢迎。

四、体会

病案设计好坏是关键,护理专业临床课病案设计好坏,是能否组织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好的病案能使护生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角色模拟是激情,学生之间的学习、实操均以学生为主体,互换护患角色,实体操练,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使其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全面化、具体化,巩固性好,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