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9 19:42: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授课情况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任职教育 《电工学》课程 教学改革
1.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任职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关于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电路实践基本技能的课程,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学习为核心,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分析推导为主,实践教学为巩固强化理论学习而服务,课后作业、辅导均围绕着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与分析能力进行,课程结束考核也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理论分析能力,整个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
经过详细的调研和论证,探讨并提出对该课程实施以“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改革,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现实条件,本次教学改革先在一个实验班进行。
2.条件准备与前期调查
实验班的全部80学时《电工学》课程进行全程实验室教学,教学地点为电工综合实验室;任课老师由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所需实验设备、器材、演示板等将首先满足该教学班需要;教研室对该门课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效果评估。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课程组对现有教学演示板进行整理,重新制作一批轻便且实用的实物演示板,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
开课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欲望情况调查。学习欲望是学习的动力源,在学习中作用巨大。开课前,对学生必须进行学习欲望情况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欲望的程度,针对不同的程度实施必要的思想激励,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欲望进入学习过程。第二,学生的文化基础情况调查。学生的文化基础关系到课程开设的质量,必须对文化基础进行调查,摸清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以后提高《电工学》课程学习质量奠定牢固的基础。
除了基本情况调查之外,还组织行教座谈会,进行开课前思想状况了解,开课前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做到学习《电工学》课程前,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3.教学实施与管理跟踪
采用实验室授课的方式实施教学,并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教学进行管理跟踪。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分析探讨,并反馈到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每次下课前,布置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记录、跟踪、评价,督促学生提高预习质量。教研室每周设置固定的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学生预习、实践使用。第二阶段,授课阶段。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在课内共同存在的方式授课,让它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定律,达到对理论的掌握。第三阶段,课后辅导阶段。及时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化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和思想问题,提高学习的质量。
具体的管理跟踪措施有三种。第一,课程预习管理跟踪。主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管理跟踪,对人员进行管理,对预习的状况进行评价,以达到预习的良好效果。第二,课堂纪律管理跟踪。课堂纪律设立成绩记录表,用以对学生课堂纪律进行管理。第三,课后自习管理跟踪。课后自习主要对学生巩固加深课内所学知识进行督促指导,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4.考核评价与总结报告
平时成绩分为立理论平时成绩、实践平时成绩和课堂纪律成绩三块,做到全部课次都有记录,为学生的总评成绩提供依据。考试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课程结束后实施。免考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素质,突出技能特点,获学院、地市、省级以上电工电子竞赛等级奖励,取得国家电工职业证书者,就可免考,直接获得优秀。不符合免考条件的学员必须参加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又可以细化为平时表现成绩和作业成绩,平时表现又可细化为纪律遵守情况、实践操作表现和理论学习状况等,作业包括实践操作作业和理论学习作业两部分。课程结束考核也分成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两部分进行。
注重评价效果,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将《电工学》课程评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展日常评价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对老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情绪问题,二是解决学习理论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老师授课情况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授课方面的偏差,使授课始终有好的效果。第二部分,实施课程结束评价。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路综合能力做准备。
教改后的课程总结报告分为多阶段双向进行,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阶段性总结报告。按照教学节点,让学生把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总结出来,老师再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状况,以及授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下一步计划安排,撰写阶段性和总结性报告。二是课程结束总结报告。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情况、个人学习得失,以及意见建议等进行总结报告,任课老师写出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报告,课程组根据整个教改情况再进行总结分析。
5.结语
“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够使得学生的电路连接能力、电路测试能力、电路理论应用能力、电路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等五种能力同时得训练。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电路工程素质和任职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积累工作经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学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但一开始我就发现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生动有趣的课,认为教学效果会很理想,怎知反馈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后来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接触过。从而可知,我在上课前根本没有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备好学生的课。以后,要渐渐克服这一点。
二、全心投入,讲求方法,精神百倍,丰富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教学的领导者和参与者。讲求方法,丰富课堂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言,需要多应运。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课堂中的问题。
三,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培优转差,快乐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同,出现了优差分层,一方面,有的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们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成绩较好。因此,讲得太浅,没有照顾到整体,所以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而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对优秀生进行课外的知识补充,对差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辅导,使学生成绩整体提高。从而建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每一位教师尤其英语教师,大家都在不断的改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难免有失败和弯路。不过我坚信,只有不断创新和实践才能有进步,才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这是我一学期来的教学总结和感想,希望大家能给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小学英语学期总结
【摘要】 在生理学教学活动中,采用角色互换学导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教师授课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方法;学导式教学法;生理学
生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多,内容抽象复杂、难于理解记忆,学生学习起来常感到乏味,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生理教学工作者探讨的话题。我们在生理学的部分章节尝试了一种师生角色互换的“学导式”教学法,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1],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学导式”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1.分配任务以寝室为单位分组,提前一次课给学生布置下节课的自学内容。
2.分工合作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包括研读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查找资料(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写教案、制作课件(可修改现有课件或自制课件)、试讲,最后每组推荐一人担任小老师授课。
3.集体备课利用课余时间,把各位小老师召集到一起,由任课教师指导,进行集体备课。首先,明确学习目标。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指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其次,答疑解惑。小老师把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从同学们那收集的问题提出来,由指导教师和小老师共同解决。然后由指导教师提出创设性问题,检测小老师的备课情况。最后,提出授课要求,包括小老师之间授课内容的衔接、重点内容的强调、语言、仪表、举止等。
4.分段授课由小老师给全体同学分段授课,根据授课内容每人平均10分钟左右。然后向同学们提问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5.教师点评教师要认真观察并记录每位小老师及提问同学的表现,主要抓住闪光点当堂进行讲评,可以适当给予奖励。
6.教师总结首先把小老师在授课内容中表述不当之处和没讲清的问题加以阐述,澄清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补充遗漏的知识点。然后对小老师没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加以启发、点拨,组织同学们讨论,共同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总结所学内容,指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把分段授课的内容串联到一起,使学生对知识有总体认识。
2 “学导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能踊跃提问,每位小老师走上讲台及授课结束时,同学们都给以热烈的掌声;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原定每组派一人,有的派出两名以上,并且能反复试讲;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课下能主动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此法受到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3 “学导式”教学法的体会
与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手段的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角色互换的“学导式”教学法具有许多的优点。
1.“学导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能使学生踊跃提问,讨论时能更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强,在小老师备课的过程中,全寝同学能够共同研读教材,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讲课思路,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
2.“学导式”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2]给学生提供走上讲台的机会,能够调动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为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对胆小、自信心不足、不善表达的同学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鼓励学生总结提问,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散思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学导式”教学法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集体备课时,小老师会把自己遇到的以及从同学中收集到的许多问题提出来,任课教师从这些问题中可以总结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和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有针对性。这比教师授课、问卷调查和考试所得到的反馈信息更及时更准确。授课过程展示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讲述内容。此外,小老师的课堂表现,反映了大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任课教师挖掘他们的优点加以赞扬,能极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学导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学导式”教学法看似轻松,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不断扩充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方法改革后,学生的思维拓宽了,提出许多结合临床的问题,往往超出教材的范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面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4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的选择难易要适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它较适用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就能掌握的章节的学习。如“血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呼吸运动”、“消化过程”、“能量代谢及体温”等章节应用“学导式”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集体备课很重要通过集体备课,授课教师才能够掌握小老师的备课情况,及时纠正认识的偏差,避免武断,同时交待教学要求,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教师总结以保证教学质量多元化的授课风格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也容易分解。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对内容进行串讲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保证教学活动不流于形式,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锻炼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角色互换“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综合能力得以培养,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种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开学至今,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秩序,各项实践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根据教务处《关于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从第9周开始,进行为期一周的期中教学自查工作。其中的实践自查工作紧紧围绕学院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要点,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认真开展检查。通过检查使得实践教学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态势,进一步明晰后半学期的工作思路、提高了工作成效。现将检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组织阶段:
接到教务处要求各学院进行期中教学检查的通知后,本院领导十分重视本次检查,专门成立了教学检查工作小组,结合本院专业特点制定了期中教学检查方案,实践教学科结合学校要求和实践科教学自身特点,也制订了相应的自查工作。
二、检查实施阶段:
(一)检查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保持日常实践教学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通过不断细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程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本学期实践教学工作计划来安排学院的工作日程。
(二)常规教学检查
本次检查就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教学进度表、教学大纲、学生实验运行记录、教学仪器使用情况登记本、实验报告、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落实情况等各个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工作。
1.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
总体上看,大部分课程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较好,教学进度基本上与授课计划执行一致。这主要是由于本学期以来,实践科根据学院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对涉及实践教学的有关教学材料进行了监控,所以本专业的多数老师对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比较规范,基本上做到了按照大纲编制授课计划,也能严格按照授课计划的安排开展实践教学,并按照授课计划的安排进行。
2.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
根据学院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学院组织“教学督导”小组对每位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对涉及实践教学的教学材料,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制定的规范性及严谨性进行检查和指导。本学期至今我院教学秩序较正常,根据院日常教学巡查记录反馈,本院没有发现任课教师迟到、早退现象。
三、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教学检查,我们发现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极个别的教师实验报告批改需要细化、量化、规范化。
2.高年级学生对实验课上课积极性不高,个别班级学生存在迟到、早退、旷课现象。
3.有的实验课,实验环节较多,老师要负责一批学生的实验,存在对课堂的掌控力不够,个别学生有浑水摸鱼现象。
4.有的实验课爱学习的学生反映实验时间不够,是不是教学大纲的执行需要灵活处理。
(二)应采取的对策
1. 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实践教学全过程。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只要教师不断探寻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学生自然会喜欢的。
2. 开辟第二课堂,增加竞赛项目和参赛学生的覆盖面,让爱学习的学生有学习的地方。
3. 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从根本上让学生爱学习,变管学生学习为学生主动要学习。
以上就是我院的中期教学工作检查总结,既有其成绩,也有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为了创造出师生在教与学中的最佳组合方式,使教师主导作用的功能,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功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效益。我们把“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精讲点拨、强化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我们高中政治学科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新授课课堂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精讲善导”新授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介绍
精设学案,自主探究――创设情境,温故导新――交流互动,合作探究,释难解疑――针对训练,矫正落实――总结反思,自主构建,交流提高
三、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及操作
(一)、精设学案,自主探究。
本环节属于课堂前延部分,主要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首先教师需要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学情、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编写学案。编写学案时注意四点:(1)设计“真问题”贯穿始终,既启发学生思考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2)安排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活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仅为搞形式无谓浪费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3)针对重难点、考点、易错易混点等精选习题并体现层次性,这样既达到训练落实的效果又贯彻了素质教育。(4)学案上要设计疑难问题展示卡,有助于老师在批阅学案时集中学生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这样使备课、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其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并敢于放手给学生利用学案结合课本自主预习探究。先生就说过:“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学”中充分暴露思维、暴露问题,提高老师上课的针对性。老师如果怕学生出问题而不让学生“自学”,就会使学生养成了一种思维惰性,学到的知识也是假知识、死知识。学习的效率自然也高不了。
再次,学生应该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结合学案自主探究新课知识,完成自主探究相关问题,并把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如实填在展示卡上。
(二)、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创设情境是导入新课的基本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背景,在原有的知识背景中寻找到学生的新知识生成的最佳结合点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要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切入问题并对新知识形成感性认识。这样的情境既达到巩固原有知识的目的又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思考激发求知欲,也就是既温故又导入新课,同时因为是贴近学生的情境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三)、交流互动,合作探究,释难解疑。
本环节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有两步:
1、学生交流展示自主探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些成果,相互评析去粗取精;并作简洁评价同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正确的观点。
2、合作探究,释难解疑。老师首先要根据学情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提出合作探究问题(来源一是学生疑难问题展示卡出现比较集中并比较典型的问题,二是老师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而设计的问题);其次,各小组分工明确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学生相互质疑问难、辩驳解疑过程中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同时在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同学的观点来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观点达到“兵教兵”的效果。老师在该过程巡视检查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思维找准问题所在。最后,各小组把本组达成的一致意见交流共享,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辩论。在交流结束后老师要做准确、客观鼓励性的评价,并对出现的疑难、重难点精讲点拨,对知识、能力、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实现对本堂课知识的升华。
(四)、针对训练,矫正落实。
本环节让学生限时完成学案设计的针对性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完成后,老师展示答案,小组成员互批,错点当堂反馈。老师对发现的问题针对讲评点拨,及时矫正,甚至可以对错点变式训练达到巩固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47-02
当前的教学活动,尤其是针对工科专业学生的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是注重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指导教学的走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体现教学效果的好坏。如何把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课题之一。互动式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增进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模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一、互动式教学的地位及效果
互动式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钻研与小组讨论的方式,优化教学要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互动式教学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未来的社会价值,学习因此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致力于研究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与高效利用,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背景。本专业的教学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将工程应用与生活背景融入到教学过程,能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2],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交流,以生活或工程实际问题为基础开展互动,能有效发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上述两方面优势,必将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的好坏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将一个主题授课内容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所述主题授课内容可以是课程的一章,也可以是包括多章相关联的内容。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互动模式,主要包括:(1)归纳问题互动式,根据教学内容,归纳互动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熟悉教学内容;(2)案例互动式,精选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案例,设置疑问,开展分析,达到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3)综合讨论互动式,设置或精选课题,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专题报告,对课题开展讨论,提出见解。通过互动式教学实践,达到授业解惑、活跃气氛、增进师生感情的目的[3]。以上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准备和设计阶段。为取得预期效果,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创新性实践。
三、互动式教学的创新实践
针对授课内容的不同阶段开展互动式教学,探索不同阶段的创新思路,包括课前探索互动、课中案例分析和课后总结与综合讨论,此为本文互动式教学实践的核心内容。
1.课前探索互动。课前是指主题授课内容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于未预习的学生尚不了解授课内容。教师针对所授内容,预先传达给学生基本的概念,学生根据提示假想、构思、期望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熟悉,往往会有创造性想象。所以传达给学生的基本概念不应太具体,避免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仅作简要说明,让学生形成模糊概念即可。学生将想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发地在课堂上印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或是否具有创造性,也可在课后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拓宽视野。通过想象与印证,学生可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会有创造性的发现。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信心与学习动力都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不熟悉授课内容的情况下设想授课内容,构思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符合发散思维模式。发散思维是指针对问题沿着多方面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和答案的思维方式。课前的这种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思维,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前探索互动可以推广到一门课程甚至一个专业的教学。对于一门课程,教师在首堂课给学生传达课程的基本概念以及解决的基本问题,学生可以如头脑风暴那样设想课程的授课内容、想象生活或工程问题,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一个专业,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设想专业学习与工作内容,培养学习兴趣。新生导航课的功能即在于此,如何通过新生导航课传达互动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构造、思考学习内容、规划大学生活成为大学入学教育的关键课题之一。
2.课中案例分析。课中是指主题授课内容的中间阶段,也是教学核心内容的展示阶段。实践证明,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课中开展案例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精选案例使过程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印象深刻、气氛活跃,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案例的选择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生活性,所选案例与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2)具有工程实用性,所选案例来自于工程生产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学以致用;(3)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所选案例与经验相违背,通过层层分析,解决悬念,还原事实,这类案例兼顾趣味性和理论性,令学生印象深刻,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4)具有明确的答案,所选案例答案明确,反映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中案例分析适合于小型问题,在短时间内可得到剖析结果,否则会降低课堂知识容量,影响理论的系统学习。对于大型问题,可在课后综合讨论中完成。
3.课后总结与综合讨论。课后是指主题授课内容结束后的阶段,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为达到上述目的,可从课后总结和课后综合讨论两个方面开展互动。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提前预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准备[4]。(1)课后总结。传统的课后总结通常是指教师对所授内容进行再次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授课内容的脉络,分清主次。实践证明,该做法可以起到预期效果。本文所述课后总结是指以讨论的形式,印证学生在课前构思的授课内容、生活与实际问题等,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2)课后综合讨论。主题授课内容结束后,布置互动讨论课题,课题主要来源于生活与工程实际问题,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定课题的基本原则为:不宜太难,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不宜太简单,须查阅相关参考书或文献资料才能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搜集、整理和查阅资料的过程,全面应用并巩固所学知识;可以没有标准答案,采用不同的途径均可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可充分发挥想象和主观能动性,在竞争中创造性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开展不同形式的课题讨论互动。对于稍简单的课题,可以采用课堂即问即答的形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现场提出问题,学生即刻开展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各抒己见,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这种模式,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指出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避免盲目性。对于稍难的课题,学生在课后准备好课题的解决方案或成果后,以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并进行详细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讲解开始前或结束后,由学生自行总结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讲解进行中或结束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对课题进行充分讨论,肯定学生的工作成果,同时教师可适当指出课题的深入解决方向,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通过综合讨论,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以致用的过程。
四、结语
互动式教学因其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教的主导作用与学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提高教师的教W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教学质量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在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时,还应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对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将课程或主题授课内容按照进度划分为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互动手段,充分发挥互动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包装工程,2004,25(3):228-229.
[2]龙敬.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4,(30):119-121.
课后教学分析;课后分析;教学分析
1.课后教学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课后教学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和提高质量。就其主要内容来讲,课后教学分析一般应包括:一是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进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二是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是否恰当灵活;三是教学时间分配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和学习要求;四是教学效益和学习效果的分析评估;五是各类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六是教师的教学态度、责任心和教学艺术评价;七是对授课对象的学习态度和接受能力的分析判断等。因课后的教学分析实质上是一种自评行为,对所受课程进行分析总结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因此,其组织形式主要是教研室和教学组以会议或集体讨论的形式组织实施,必要时也可以由教学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2.课后教学分析的组织时机和基本方法
课后教学分析的时机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分析的效果。个人认为,课后教学分析的时机通常可以安排在授课结束后1~3天内进行,一般不宜拖后太长,以避免错过回顾检查、分析研究的最佳时间[1]。课后教学分析的时机选择一定要从效果出发,正确恰当的选择把握,以求得最好的分析总结效果。根据以往的实践和经验,课后教学分析可采取以下方法步骤进行:
预先计划。即在授课前就对课后的分析研究事先做出安排和准备。预先计划一般应包括:课后分析的目的和要求、课后信息采集的对象、教学分析采取的主要方法、教学分析的时间和步骤、课后分析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2]。课后分析预先计划的内容制定应灵活掌握,要紧紧围绕为什么分析和分析什么的问题,要依据教学分析和教学对象的具体要求来制定。
调查收集。作为课后教学分析研究工作的基础,关键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收集所需资料,通常可采用座谈调查法、专题调查法、抽样调查法、统计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五种方法。
集体研究。主要是指参与教学分析的人员,在各自完成调查了解和情况搜集的基础上,组织统一的集体汇集和讨论。形成教学分析的初步意见。其中包括对原始记录的整理和对大量表格、问卷的归类、计算、审核等一系列工作。它是综合分析的基础和必要的步骤。
综合分析。继收集材料、集体研究之后,对所获的信息资料进行进一步深刻透彻分析研究,把调查得来的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把表面的东西实质化,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综合分析是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把钥匙,也是教学分析研究成败的关健。
归纳提炼。在综合分析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对教学分析的情况做出判断和结论。归纳提炼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学形势,从而总结出贴近工作实际的经验与教训,达到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改进教学的目的。
3.组织课后教学分析的基本要求
要客观真实。在教学分析中,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要运用“两分法”正确地看待经验和教训[3],从而使教学分析始终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之上。
要深入细致。教学分析是一项科学性、研究性很强的工作,一定要周密,要细致,千万不可粗枝大叶,更不能蜻蜓点水的走过场,必须要深入进去,力求掌握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要善于研究。教学分析的实质就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一定要做到善于研究,科学研究,力求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研究出思想,研究出理论,研究出对策。
要多法并举。教学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的灵活运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班次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展开分析研究[4],以求取得客观真实、最佳的分析效果。
因此,采用有效方法和多种形式,认真搞好课后教学分析,及时分析总结授课的经验问题,既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教学理论和推动教学改革深化的要求。
[1]张 苏,李爱军,张晓燕.高职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2]李超伦.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0.27
要保证。因此,认真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是很有必要的,课前需要详细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课上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合理安排、注意安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后认真总结,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更好 贯彻 体育课 常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37-01
体育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并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达到全面增强身体素质的目标。
体育课的教学绝大多数是在室外进行,学生在课堂上不是静止而是在运动中。因此,受外界环境、自然气候、场地器材条件等影响较大。对学生的服装、组织纪律、学习的积极性、安全意识等要求较高。体育课也是一个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正是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所以为了更好的达到学校体育目的,完成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认真上好体育课,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课的组织有条不紊,学生安全得到保证,认真贯彻体育课课堂常规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的贯彻体育课课堂常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课前常规
1.1 制定教学计划
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每个学期开始时,教师要根据本学期季节、授课年级、授课对象、授课内容、时数、其它年级的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场地、器材制定出本学期符合实际的教学进度计划。
1.2 认真备课
由于体育教学是在室外进行,教学过程比较复杂。所以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是关系到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备课时根据教学进度计划、授课对象,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在总结以往讲授相同内容经验的基础上掌握重点、难点、疑点。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注意事项明确具体,安全措施切实可行。教案一定要明确本节课学习什么,改进什么,提高什么,巩固什么,做到有创新,有新意不重复过去的教案。
1.3 场地器材
体育课最大的特点是需要场地、器材,要想成功上好课对场地器材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提前到达授课地点,检查场地情况,需要画场地要提前画好,落实器材数量及安全性,安排学生提前把器材拿到指定地点。
1.4 登记请假
一个好的教师对课堂考勤一定是严格要求的。为了保证出勤人数避免出现无故请假、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请假制度。考勤表随课堂携带,学生因伤病或特殊情况不能上课必须有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或者相关证明。女生例假不能剧烈运动可向教师说明原因,由教师安排见习或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和相关辅助工作。所有请假、见习的学生都要进行登记。
1.5 教师仪表
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因此,教师上课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服装、仪表、形象。应穿干净合体的运动服,不带手机进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健康文明,精神饱满和良好的风貌。
2 课中常规
2.1 准时上课
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要在指定地点集合队伍,做到快速整齐不喧哗,检查出勤人数,向教师报告应到、实到人数,递交请假条。教师复查出勤情况,进行登记,宣布课的内容、重点、难点、疑点、要求、注意事项。如果是考试课,要介绍考试内容、标准、方法。避免学生跑老师站,学生做老师看。
2.2 检查服装
学生着装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课的效果。现在学生着装多样化,许多学生穿休闲服、休闲鞋、旅游鞋上课,佩戴首饰的也较多,手机也随身携带。
2.3 爱护器材
体育课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器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器材,还要教育学生爱护器材,该抬的器材必须抬起不得拖拉。上课前需要检查器材及数量,如果是单、双杠课还需要检查安装是否牢固。
2.4 安全措施
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教学安全,由于是在室外上课,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学生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学习过程又是在运动中,并且使用不同的器材。教师首先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学习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在管理方面提出禁止学生进行某些活动是必要的。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做好充分的专项准备活动并提出安全要求,对不适合剧烈运动的学生一定要分别对待。
2.5 场地安排
室外上课受场地限制,难免与其他班级相遇,教师除了课前与同时上课的教师协调好外,课上还需要注意场地上其他班级变化情况,尽量与其他班级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特别在场地轮换、器材交换过程中一定要组织好队伍,避免发生撞车。
2.6 教师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文明授课,讲解通俗易懂,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许多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做示范动作,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进行练习,熟练掌握示范动作的基本要领,课上做示范力求标准、熟练、舒展大方。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适时进行表扬,对不愿意活动的学生要给予提醒。
2.7 批评教育
课堂上难免出现个别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教师必须辅之于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教育时要区别性质、性别、对象等不同情况从爱护的角度出发,善意的进行帮助,讲明违反课堂常规的危害性及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学生心服口服,诚恳接受。
2.8 课堂总结
每节课予留2~3 min整理队伍,检查人数,进行本次课总结和评议,针对出现的问题、难点和经过多次练习才能掌握的动作应重点重复讲解,布置课外作业。对掌握动作快、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榜样。如果下节课是考试课还要介绍考试内容、标准、评分办法安排课后复习,告知下节课集合地点。
3 课后常规
3.1 交还器材
下课后教师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丢失,同器材保管员做好交接,如果有损坏或丢失应说明原因,并告知节课所需器材。
3.2 课后总结
认真总结本次课的得与失,对写好下节课教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课后要对本次课教与学全过程进行回顾,从中找出不足。青年教师还应该写好“教学日记”。
4 结语
认真贯彻体育课课堂常规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重要保证,课堂常规执行情况的好坏是教师组织能力、管理水平、业务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以及教师本人的思想境界、敬业精神、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和反映。为了让学生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去学习,课堂上除了严格要求学生执行课堂常规外,课前精心备课,写好教案,课后认真总结也很有必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