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7 08:43: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信息技术总结与体会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本文以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剪贴图形》这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任务驱动”与“情境创设”相结合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充满快乐体验、充满探究挑战的人生经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主题,展示任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

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把教材内容作适当改动,以主题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学生对各景物素材的复制、翻转、旋转等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美化草原图”,并把任务设置成难度不同的三个层次:复制图形,变出小树;翻转图形,变出倒影;旋转图形,变出风车。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主题任务的:首先,教师播放MT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欣赏,并引出课题。然后,出示素材和示范图,并引导“怎样把这些素材组合成完美的草原图呢?这就是这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样设计不但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而且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深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二、“集中演示”与“个体尝试”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集中演示操作步骤。这种“集中演示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接触新知或答疑解惑时,使用此方法是非常简洁有效的。加上学生可以跟着屏幕同步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要领。

但“集中演示法”还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集中演示”还应与学生个体的“尝试探究”相结合。为此,我在设置第一关任务──“复制图形,变出小树”时,先让学生看老师的集中演示操作,跟着屏幕演示一起练习复制景物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想一想操作的步骤和要领。

让学生从跟着老师模拟练习到自主实践、尝试操作,这是一个知识和技能逐步内化,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自操作才能体会到“先选中图形,后执行复制、粘贴命令”的要领。

三、“组间竞赛”与“组内互助”相结合

“竞赛评比”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但“竞赛评比”也有缺陷,会导致一些落后学生的失落感。因此,可以采取小组间的“竞赛评比”与小组内的“互助合作”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成就感与集体荣誉感。

为此,我在设置第二关任务──“翻转图形,变出倒影”时,先强调注意点——在选中状态下用“垂直翻转”命令。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助合作,在小组间竞争评比,评选“冠军小组”。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各异,导致了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不同。这时,采取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形式,不仅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提供了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

四、“自主学习”与“同桌交流”相结合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说:“一个好教师不仅奉送真理,而且教人怎样发现真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探索到的知识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分享。

为此,我在设置第三关任务──“旋转图形,变出风车”时,先让学生打开书本,认真读一读操作步骤,自学以后和同桌讨论收获和疑问。接着,师生交流分享学习经验:选中风车叶片后,先单击“旋转”命令,再单击“角度”选项,每一个叶片旋转的角度都不相同。学生掌握方法后,自主练习完成风车。

让学生研读书本,学习操作步骤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让学生形成有疑难先找书本帮忙、先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探索到的知识、自己的疑难困惑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了学生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意识,使学生懂得与他人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的重要意义。

五、“总结提升”与“反馈评价”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及时总结必不可少。精确的总结不仅可以理清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而且可以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总结不应该只是教师来进行,而是应该让学生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自主总结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态度和效果、学习的感受和体验等。并让总结提升与反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2篇

一、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

1.物理教师信息技术认可度不足

物理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体,只有教师认可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才能使物理课堂与信息技术得以结合。但是,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具有错误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这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应用计算机,就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整合起来了。大多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停留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上,教师用信息技术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优化课堂导入,虽然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结合仍然比较肤浅。

2.不理解物理教学信息化的目的

将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并不是单纯为了加强物理教学的时代性。很多教师不理解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一些物理教师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只表现在其网络浏览能力以及打字速度上,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物理学科教学本身的积极意义。教师不能将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学生本身的物理学习结合起来,影响了物理教学的信息化。

3.无法平衡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安于现状,不乐于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改变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不求创新,就很难结合信息技术去创造更多全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往往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直接地实现教学目标,没有必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还有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使用,影响了传统教学优势的发挥。不能将传统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教学活动的优势结合起来,阻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进步。

二、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

1.更新教学思想,创新物理教学

高中物理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将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的第一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暴露出来,教师只有突破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的限制,才能接触更加广阔的物理教育天地。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需要刻意追求,物理教师也不能有意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活动分割开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去展示物理教学内容,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高中学校管理者要重视物理教师的培训,引导物理教师建立开放的教育理念,让高中物理教师建立创新意识,意识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对高中生个人成长的影响。在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认清自己的教学主导地位,才能让物理课堂更好地服务于高中学生物理能力的提升。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设计

讲究高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方式,让学生、教师与信息技术、物理知识成为课堂中的有机结合体,才能使物理课堂更加科学合理。认清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信息技术在服务于物理教学的同时,服务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才能促进物理学科的进步。

比如,讲解“重力势能”时,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总结环节结合在一起。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当堂课所学内容的绝佳机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利用提问的方法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在提问互动中,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信息技术给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去展示一个以重力势能为核心的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考与回顾。在多媒体与教师的共同引导下,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也能接触到新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也会自然而然地提升。

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的形成,对于课堂教学氛围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初中物理学习内容相比,高中物理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如果教师只单纯讲解,会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用信息技术改革物理教学的手段,给学生更形象的物理知识获取体验,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用信息技术将传统课堂的优势与现代课堂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是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生主体;现代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112-01

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在日常教学中摸索和体会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身体力行地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并不断从中获益。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代替部分数学文字信息的板书,节省了画图与书写的时间,增加课堂密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教师、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交流。在几年来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现将我的几点见解总结如下。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很轻松的设计好精品导入课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们学校实施的“三项教育”和“三维教学模式”,都深刻体现了这一特点,学校还把苏格拉底的这句话刻在教学楼上,时刻警醒每位教师怎样进行常规教学。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我们抓住学生青春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好奇及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特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数学课程内容,让教师的“教”活起来,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认为应让学生更多地操作电脑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体验数学美的魅力。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高中数学学习更加直观形象,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意识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既是数学的特点,也是数学的优点。正如《课标》所说,“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育应“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信息技术推进了数学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体现了数学内容呈现方式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和抽象问题具体化等优势,但我们不能用“直观化、具体化”取代抽象的数学思维,直观演示不能取代空间想象。实验探索得到的结论,或由实验启发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经过严谨的数学推理才能验证其正确性。《新课程改革标准》在告诉我们要克服“双基异化”倾向的同时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概念,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认真研究数学教学的自身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哪些活动适宜在各种信息技术平台上进行,哪些活动必须离开计算机;哪些运算可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哪些运算必须安排笔算训练。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中每个步骤,适时、适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同时要考虑到制作课件的效率,以尽量少的投入换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效益。

高中数学难学,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感受。数学教材内容很大程度上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供一个便于学生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

三、电脑辅助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导教育的手段和工具被引入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中心由“教”转变为“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由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辅导者。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索、研究数学规律,培养数学思维和意识为出发点,以实验活动实际操作为中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是怎样进行的呢?我认为大体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1、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出科学的课堂问题;2、提出假说或猜想;3、收集证据进行推理论证;4、归纳总结得出一般结论并把结论推广和延伸,和别人进行交流,使之更加完善科学。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优化教学;但也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过度夸大其作用,试图以此盲目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在未来的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无节制,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为重点,设计好媒体使用的强度和时机。

第4篇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这次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水平,敬业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经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等水平还有待于不断地提高。特别是30多天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地复习、巩固、运用。真正的把教学和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融会贯通。

3、教育理念不断得到更新

通过30多天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远程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更能如鱼得水、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方法,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到班级管理中。在培训期间,老师们组织我们分小组研讨优秀的教育教学课例、教学设计、课题研究等,使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我们发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发现了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第5篇

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观念定位偏差,课堂纪律不理想

信息技术课就是微机课,和音体美一样,就是副课、玩的课,学生们大多就是这样认为的。上课就是去机房玩电脑,上网、听歌、打游戏,把进入机房上信息课当成是放松、娱乐的好去处,信息技术课的前一节课一下课,就好像黄河缺口了似的瞬间涌到了机房。然而第一章的两节理论课一上下来,学生们就感觉到乏味了,和自己想的怎么一点都一样啊。于是就碰到了以下的一些情况:上课之前就有学生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这节课别讲课了,让我们玩一会吧”,还有“老师,等会讲完课,把网给我们开一下吧”,类似的情况每年每届甚至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就应该是屡见不鲜的。

2教师教学重技术轻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其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而课本上的内容更新的较慢,这都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而有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为“教学”而教学,甚至把社会上的一些培训课直接搬到高中课堂来,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以后发展来说,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比学会操作技能更为有效。

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信息素养

虽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那么,信息素养的培养就不是一句空话。我认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如何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呢?

(1)注重集体教研。不仅跟本校的其他信息技术教师不断交流,还应充分的利用网络和其他学校的老师多多沟通,分享经验,总结问题,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完善。

(2)结合信息技术课的优势,通过网络学习最先的信息技术知识,或参加学科培训等不断给自己充电。

(3)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2采用合理的考核评价形式

目前的评价机制多重视课本知识的接受和操作方法的掌握,压抑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有的学生课本知识接受的一般,但是实际运用能力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制作出很有创意的电子作品,应该是很优秀的学生,但往往他们的考试成绩一般,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我们的教育在技能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信息素质的培养,而我们的考核体系如果不注重这方面的因素,那么所谓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3信息技术课堂也需要“整合”

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践来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打破信息技术课仅仅是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几种计算机的实用软件操作的老思想,而是结合课程目标,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逐步改变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方式。例如,我在上《信息的编程加工》这节课时,结合了学生刚刚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学生兴趣就很高,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4教学过程的“动”、“静”结合

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安静不下来,怎么办?我想这是很多信息技术课堂的普遍现象,但是如果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安安静静的,这肯定也是一节特别失败的课。我主张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动静结合。

“动”是指学生因为参与你设计的活动,围绕课堂教学目的探讨乃至争论,甚至交流操作过程时的相互走动。“静”是指思想的专注,完成自己的作业时,听老师的讲解时,自己思考问题时,都应该保持一份“静”的心情。上课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学生的“动”,调动学生的“动”,这样才有学生学习上的“静”,假如我们一味的抑制学生的“动”,学生又如何能喜欢你的课,又如何让他“静”得下来。所以信息技术课应该动静结合。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

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作为物理教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的变革呢?

一、认识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内涵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素质教育指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教育的完美结合的教育。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物理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叠加”“掺合”,而是使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内在的组成部分 ,使学生在德品素质、智力素质 、 审美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素质教育

(一)信息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是要培养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物理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不能脱离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物理知识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如天文、地理、航天、能源等各领域。而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资源环境,它可以用各种相关的资源来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物理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传授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学校的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物理素质教育

在现行的物理新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素质教育素材,只要教师用心挖掘、灵活运用,终究会“吹尽黄沙始现金”,达到理想的素质教育效果:①让微观世界放大及让庞然大物缩小。微观世界看不见,摸不着,庞然大物又说不清,道不明。在过去的教学中,只能让学生看看挂图或用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学生很难得到正确完整的认识与印象; 现在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微观世界加以放大,把庞然大物加以缩小,让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使许多情景不言自明,让错综复杂的情景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获取和理解。如:“布朗运动”“日心说”“地心说”“理想气体分子运动模型”“原子核反应等”。②可做实验的补充和难做实验的模拟。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离开了物理实验,物理学就不可能产生,更谈不上发展,因此,要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在信息时代也不例外,凡大纲要求做的实验都要做,不能做的实验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也要做。即使如此,许多实验可能看不清,可能过于复杂,可能呈现的时间过短,可能无法长期提供器材让学生动手,可能在教室中根本无法实施,但可利用信息技术来补充和模拟。如高二物理电学中的静电场、磁场,我们都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还有我们高中阶段做不了的实验,如“α散射实验”“原子核链式反应”等,也可以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或课件来展示在学生面前。

(三)运用信息技术渗透素质教育

新课标理念认为,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新型的教师角色。教学高一的“反冲运动”时,如果用传统方法把内容照本宣科地讲完,那么,这节课就会显得生硬、死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与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把这一节课进行优化,即把生活中的很多“反冲”实例,如火箭知识等,以资源的形式分类放在资源库中,学习时给学生定好目标与任务,学生就会在目标和任务的指引和驱动下,自觉地在资源库中寻找到相应的信息内容来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得出结论。在反冲的实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枪、炮发射时的视频;分析完物理过程后,可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讲火箭知识时,则可让学生观看我国自行研究的载人航天过程的视频。这样,火箭的形状、工作过程以及火箭反冲这一物理现象,学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总结完后,还可对学生讲述航天工作者为航天事业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造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如在粒子物理研究中,科学家们设计了使两个金核在高速状态下发生碰撞而释放大量的能量的现象来模拟宇宙大爆炸初期的高温高能状态,进而研究宇宙的形成与发展情况。在高中物理研究静电场的性质时,就有“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的学生实验,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利用恒定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在课堂的演示实验中,教师可用不同的方式来模拟显示电场线及磁感线。而信息技术则恰到好处地为模拟仿真物理实验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提供的这一切独特优越的条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想象,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学习物理的快乐,并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信息技术下教师角色行为的转变

第7篇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1)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中,我就利用播放超市的视频,让学生在“逛超市”中体会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一瓶牛奶的标价2元,这个2元就表示什么?顾客手中的6瓶可乐,这个6表示什么?在收银台计算的又是什么呢?从中学生可以体会单价、数量、总价在超市中的广泛应用。

(2)如在教学“直线的认识”时,我采用动画、着亮的方法来演示直线的特征。先显示一段画的较短的直线,然后从两头慢慢地向两边无限延伸,显示屏上展示出一条直线向两边无限延伸的动画,把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的特征,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同学眼前。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在一年级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后,教师让学生创作出生活中的美丽的图案,许多学生利用绘图功能制作的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拼搭的房子、机器人、汽车等形态各异,学生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中年级段的信息技术与“空间与图形”教学整合则应着重体现其利用信息技术感知体会。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中只有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采用多种形式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一思考,我积极转变思想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一)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小学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非常浓厚的,注意力一定是非常集中的,要做到这些多媒体就会成为我们教师的好帮手。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就从导入开始,导入中适当的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讨新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整节课学生的自我设疑、自我发现、自我探讨做好铺垫,同时也为这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优越性

1.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授新知识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练习、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智能的基本途径;又是动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2.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情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活动,并从学生的活动经验出发,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在“玩”中“学”,“学”中“玩”。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数学活动课,它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都能最大限度开发智力。多媒体技术及设备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我们在数学活动课中使用这一手段,无疑会收益更大。

三、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的一个先进工具已不容置疑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同样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数学教育的一大进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大脑思维,是改进数学教学的强大平台。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8篇

1.精心备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开发者和实践者。教师备课前首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教学的重难点等。对于信息技术课而言,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要有自己独特的钻研、解读和思考;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变更教材中知识的前后关系,吸取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丰富教材内容,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只有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才能在每一环节上认真设计,实现高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认真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是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基础条件。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只有摸清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才能准确制定学习目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科学备教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信息技术课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游戏教学法、讲授演示法、情境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差异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并根据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

4.做到精讲巧练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一般的学科教学,除教师精讲以外,更多的是学生的上机操作。学生只有亲手操作,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体会课程,才能掌握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操作,真正提高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由于学生好动的天性,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巧妙设计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巧设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5.多层次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原则是要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课改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一种面向终身需求、未来发展的评价体系。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注重评价对课程教学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拨和甄别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良好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提高。(1)做好多层次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沟通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实现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之间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制作经验,交流心得体会,从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衡量,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同时评价时要注意激励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中有进步都应当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信心。在实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应采用等级制(如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各个等次应明确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便于学生改进提高。

6.及时反思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