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5 23:06: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养猪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身残志坚,初养猪时喜忧参半
今年46岁的刘玉法是个乐观而坚强的人,1992年一场车祸造成了他左腿截肢,并负债3万多元。病情稳定后,刘玉法没有灰心,也没有被债务吓倒,他做起了粮店生意维持生活。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本镇五里桥村的刘英刚养猪致富的消息后,便立即到猪场考察。回来后他就在院子里养了4头猪,搞起了小规模试养,半年后肥猪出栏,每头净赚了600元。首次试养成功,给刘玉法带来欣慰的同时,也使他养猪的信心倍增。2009年,刘玉法承包了村里的2668平方米(4亩)荒地,贷款3万元,引进大约克和新长白原种猪各1头,购买仔猪30多头,办起了养猪场。然而,由于缺乏防疫知识,仔猪得了猪肺疫,一下死了8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积累经验,规模渐大效益翻番
严重的损失丝毫没有打消刘玉法的养猪热情,他总结教训,认识到:购买仔猪成本高、风险大,采用自繁自养方式风险小、有钱赚。于是刘玉法从泰安购买能繁母猪20头,开始了自繁自养。同时,他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养殖技术上狠下工夫,订阅了养殖报刊,积极参加县、镇残联举办的养猪技术培训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五严”的养殖路子,即:严把种猪关,每次购进母猪,他都到正规的良种场挑选;严把饲料关,每次他都要购买大型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严把技术关,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场内进行指导;严把管理关,严格按照管理程序科学喂养;严把防疫关,以防为主应对猪病。
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刘玉法的猪场,母猪选用的是壮、长、大的优良品种;育的肥猪体型好,瘦肉率高,生长快。为了降低养猪成本,他还自己加工猪饲料;平时猪出现感冒、拉稀、咳嗽等常见病,他都能自己医治;他对猪的管理程序也建立了档案,使猪病发生率几乎为零。刘玉法介绍,他去年还进一步改进了旧圈舍、增加了新设备,新建了占地800平方米的大棚猪舍,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效益翻了好几番。
养殖长毛兔,优势互补抗风险
因为生猪市场行情不稳,刘玉法又盘算着养殖效益看好的长毛兔。2011年2月份,他投资2万多元,在养殖场的空地上建了6排兔舍,引进良种,养起了长毛兔,目前存栏400多只。
―――唐慧娟
听着钢琴曲、轻音乐,享受着清洁优雅的环境;母猪生产时有专门的产房产床;人们进入猪舍必须消毒……这就是唐慧娟饲养的“绿色猪”的日常待遇。
唐慧娟原本是一家酒店老板,生意红红火火。这个漂亮的女人,为何弃商从农,甘心当一名女猪倌?
从跳舞厅到猪粪坑
1969年出生的唐慧娟家住江苏海门市包场镇幸福村,丈夫是一位海员。1995年,唐慧娟在包场镇开了一家饭店,生意红红火火。谁知,这一切让出海归来的丈夫看了很不高兴,他觉得妻子干的是伺候人的事情,低人一等,而且客人欠账很多难以讨回,最重要的是,深爱妻子的他总担心妻子在与客人的应酬中“变坏”,因此两人几乎天天吵架。唐慧娟被丈夫吵得心烦意乱,1997年1月索性转让了饭店。
谁知闲下来的唐慧娟却觉得浑身没劲,去医院也检查不出什么毛病。前面一户人家是养猪的,那年过年,唐慧娟去串门,正好看到小刀手到那家买生猪,一千块一头。她心里暗暗算了算,每头猪能赚五六百元,不由心动“眼红”起来。
说起来,唐慧娟和猪还真有着“不解之缘”。她的母亲是位小学老师,在艰难的岁月里,母亲靠养猪来养家,懂事的唐慧娟从小就帮忙喂猪。而她的父亲则在“三产办”工作。1996年春节,父亲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去了连云港调生猪。父亲时常告诉女儿,国家非常重视养猪业。
1997年8月,父亲将海门市政府下发的一个关于“生猪改良”文件带给女儿看。正是这个文件改变了唐慧娟的人生,养猪业诱人的发展前景一下子激发了她的创业热情。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她发现海门的猪肉消费三分之二依赖外地输入,而海门尚无一家规模化养猪场,显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她萌生了发展养猪业的念头。
除了父亲,亲朋好友一致反对,认为养猪是个又脏又累、令人瞧不起的行业,而且她对养猪一窍不通。几乎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嘲笑她放着好好的老板不当,竟要从跳舞厅跳进猪粪坑。但唐慧娟主意已定,1997年9月,她拿出全部积蓄,并贷款60万元,经过两个月的奔波,一个占地11.5亩,总投资120万元的养猪场办了起来。猪场取名为“兴旺”,饱含了唐慧娟对养猪业和未来的无限憧憬。
创业伊始,唐慧娟踌躇满志,以为苗猪养三个月就能卖掉,就在她想大显身手大赚一场时,一场措手不及的疫情砸懵了她的梦想。由于缺乏养殖和管理经验,加上还是传统的猪圈,以高价从外地首批购进的六百头苗猪,发生疫情一下死了一百多头。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围在餐桌前欢聚一堂,她却卷起铺盖住进猪场里,守着患病的苗猪,为“猪宝贝”打针输液。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七天内她没有好好睡过一次完整觉,没有吃上一口热饭菜。生猪病情得到了控制,她也瘦了一大圈,眼窝深陷。
苗猪渐渐长大了,正当她盘算收入时,又遭遇了养猪业近十年的行情最低谷,生猪市场价格大跌,平均460元购进的苗猪养成后出售仅卖450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到1998年年底,她亏损了40多万元。
面对接踵而至的挫折打击,唐慧娟没有灰心气馁。她总结经验,认为苗猪死亡是由于长途运输,苗猪抵抗力弱不适应环境所致,决定自繁自养降低成本。于是,她再次贷款30万元,从崇明购回六十只能育母猪。然而,命运之神再次与她开了场玩笑。由于没有打疫苗,刚生下来的苗猪患上了繁殖性蓝耳病,全部死亡。短短两年时间,她净亏90多万元。对于一个农家小户来说,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啊,也许全家人一辈子也难以还清。
巨额的亏损将唐慧娟压得喘不过气来。此时,流动资金几乎为零,一部分向别人筹借的资金已经到期,而猪场要购饲料、买药物,资金缺口之大使她焦头烂额、夜不能寐。为了不失信用,唐慧娟只有强撑着,向东家借了还西家。有时,为了还债,忍痛将刚刚培育成的初产母猪和一些经产母猪低价出售。每次她都对债主说:“猪场经营得很好。放心,我会连本带利一起还你的。”其实,此时的她手中只有一摞厚厚的欠条。那段时间,她经常一个人徘徊在通吕河畔,望着河水滚滚东流,两年来的艰辛苦痛犹如电影一般在脑海中闪回,泪水潸然而下。
终于有一天,要强的她对丈夫说了实情:“你借我几千块钱买饲料吧……猪场经营得不是很好……”关键时刻,丈夫显示出了对妻子的绝对支持,他不但拿出自己每月的工资贴补猪场,还鼓励妻子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家人得知情况后,也纷纷伸出了援助的手。爷爷拿出了枕头下的打酒钱,孩子拿出了积攒数年的压岁钱,母亲在每月工资发放之日将工资及时送给女儿……这些尽管是杯水车薪,却使唐慧娟坚定了挺过难关的决心。
100万学费“毕业”的养猪行家
接连两个跟头,近100万元学费,并没有使唐慧娟丧失信心,失败的教训将她磨砺得更加冷静、成熟,也使她认清了市场的无情和创业的艰难。痛定思痛,她意识到,要养好猪,光凭热情是不行的,技术和市场才是养猪业成败与否的关键。她先后订购了《养猪与防疫》、《中国农村科技》等书刊1500多册,所写的临床心得笔记竟装订了厚厚十多本。为了系统掌握养猪技术,她又毅然决定去江苏省泰州牧校参加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
丈夫亲自把她送到泰州,发现牧校条件特别简陋,地还是泥土地,教室宿舍都很破烂。丈夫心疼地对她说:“别学了,跟我回家吧。”最终,丈夫没能说服倔强的妻子,走的时候眼里噙满了泪水。
当时,唐慧娟的同学都是公派的,有工资拿,只有她是自费生。因此她特别珍惜这个学习机会,经常宿舍熄灯后,她还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有时晚上,同学来喊她去跳舞,为了躲避,她跑进了厕所,等她们走了,再回到宿舍继续学习。她还挤出时间参加了全国养猪技术研讨会,积极与专家交流,并把上海生物科技研究所的专家请来做兴旺猪场的顾问。她通过网络,虚心向专家请教,了解市场动态。
通过一年的培训,从良种选配到苗猪繁育,从饲料配比加工到疫病防治,从种猪产仔护理到苗猪等一整套技术,唐慧娟掌握娴熟。她先后撰写了《商品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等五篇论文,完成了畜牧兽医专业大专学业,获得了高级畜牧师职称。
就这样,边学习边实践,事事亲历亲为,唐慧娟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猪场,母亲因腰椎盘突出开刀、儿子脉管瘤动手术、爷爷病故,她都没在身边。她原本长着一手灰指甲,除了影响美观外,对生活并无妨碍,但在学习、接生助产技术时,灰指甲极易使猪的伤口发生感染,又影响手的力度准头。为此,她来到医院,拔掉了所有灰指甲,因未使用麻药,当场就痛晕过去一个多小时。
凭着家人的支持,凭着对事业的执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韧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她满怀信心:“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总归有一天,太阳要从我家门前经过!”
熬过了五年的行情低迷后,2003年,唐慧娟终于迎来了养猪事业的春天。这一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走上了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当年盈利40万元。
在这期间,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兴旺猪场的扶持力度,为唐慧娟扩大养猪规模提供借贷担保,为她解除了资金不足之忧。100万元的贷款帮助唐慧娟完成了猪场的扩建和改造,原有的猪舍进行了改造升级,饮水、投料、投药,保温、通风、防暑、粪尿处理等配套设施设备逐步得到完善;妊娠母猪实行限位饲养,产仔房采用高床网上分娩。
唐慧娟又敏锐地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加强,绿色食品在餐桌上犹受欢迎。据此,她积极发展无公害生猪生产。2003年,兴旺猪场被江苏省农林厅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兴旺猪场注册的“海盛”牌猪肉经国家农业部认证,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她兴建了生猪屠宰场,开设了无公害猪肉专卖店,走上了产、供、销一体化良性循环的道路,并成立了海门市兴旺肉制品有限公司。
一起打造非凡的女人花
见唐慧娟靠养猪走上了致富路,好多乡亲也养起猪来。然而,看到许多养猪户在跌跌撞撞中摸索,还在走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唐慧娟心里觉得特别不安,她决定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源帮助乡亲们走出困境。
包场镇浜北村养猪户潘庙海,由于缺少科学管理,养猪亏损了一大笔钱,负债累累的他意欲轻生。唐慧娟听说此事后,上门无偿支持他六头优质母猪,并指导他科学养猪的一整套技术,使他走出了困境。得知德胜镇双南村残疾人陈超养猪资金周转不过来,唐慧娟和丈夫一起为他送去猪饲料,还不时在电话中为他进行技术指导……几年来,她先后帮扶了一百五十多户养殖户。
在帮扶养殖户的过程中,唐慧娟萌生了兴办生猪生产合作社的念头,以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运作带动入社会员共同致富。但此举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他们说,创业容易守业难,你能照顾好自己那一摊就不错了。唐慧娟认为,自己养猪吃尽了苦头,不能让乡亲们再重复自己的老路。
2005年1月,唐慧娟成立了全省首家由个私养猪场创办的无公害生猪专业生产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社员已由成立时的29户发展到238户,拥有无公害生猪生产培训学校一所、专用屠宰场一个、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车一辆,聘请了八位畜牧兽医专家为技术顾问,常年为合作社社员提供培训和指导。2009年,合作社销售收入8000万元,返利社员利润120万元,户均纯收入5万元,带动生猪养殖户600多家,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历了十多年创业的风风雨雨,公司得到了长足稳健的发展,唐慧娟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科技读书示范户”等荣誉三十多项。照理说,她该知足了。唐慧娟却另有打算―――十几年创业经验的积累,才是她最大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2008年10月,她开始着手规划建设海门市鹏翔循环生态农业园。一期工程现已结束,占地60亩,投资1360万元,总建筑面积10580平方米,其中猪舍面积9600平方米,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并调试成功,进行电子智能化管理,真正做到生猪的福利养殖、集约养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清洁养殖。二期工程今年实施,主要建设科技培训楼、有机肥料厂、优质果园区、大棚设施蔬菜示范区、畜禽养殖示范区、畜产品精深加工区、淡水养殖示范区、休闲餐厅等。
【关 键 词】 生成性;模拟训练学习模式;教学案例
人教版《经济生活》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第二课的核心内容是价格和供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已有较多的体验。怎样使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更好地和经济学基本观点相结合?也就是如何提供恰当的外部条件(搭建支架)来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尝试使用了“模拟训练学习模式”来取代以前的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什么是“模拟训练学习模式”
(一)“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模拟训练学习模式”出于控制论原理在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学家把机械系统与人类进行类比分析,得出“学习是由个体的本性和对学习环境的设计所共同决定的”的结论:学习本质上就是个体体验自己行为的环境后果并且进行自我校正的行为,而教学则是学习者创设的一种能产生这种充分反馈的环境。
鉴于此,模拟训练教学通过模拟实践性训练,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获得心理体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所对应的教学任务。
(二)“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结构体系
“模拟训练学习模式”具有四个阶段:导向、参与者的培训、模拟训练本身和总结。详见下表:
一线政治教师非常熟悉的“模拟联合国”,其实就是“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一个应用。
二、教学案例:从“猪周期”看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价值规律)(注:本课例教学时间是双课时)
笔者从近十年一直困扰我国的“猪周期”这一经济现象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根据“猪周期”的“肉价上涨――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的循环轨迹的猪肉价格模拟游戏。
(一)角色分配
养猪户(代表供给总量):养猪户A;养猪户B;养猪户C。
消费者(代表需求总量):高薪者;较低薪者A;较低薪者B;贫困者。
学生分成8个小组,通过抽签分配,有7个小组分别扮演以上角色。一个小组承担观察者的角色。
(二)游戏规则
1. 假设养猪户A、B、C在2014年8月末均有生猪300头,平均每月有50头可以并且必须出栏。(注:猪、羊长到屠宰重量卖出叫出栏)
2. 假设高薪者月收入2万元;较低薪者A、B月收入都是3000元;贫困者月收入1200元。
3. 决策任务
养猪户的决策任务:在游戏的第1到第6个月,养猪户的决策任务是自主决定补栏与否及补栏的多少。补栏的数量不能超过100头,可在100头范围内自由决定。补栏的生猪将在6个月后出栏,已达到6个月期限的生猪,是否出栏及出栏多少由养猪户自主决策。因此在游戏的第7到第12个月,养猪户的决策任务是是否出栏及出栏多少(注:购买家畜进行养殖叫补栏)。如果延后出栏则成本增加100元/月/头。
假设养猪户是采用标准化养殖,成本约为15元/公斤。(玉米价格的6倍,是专家综合测算的结果)。
假设生猪出栏时的重量均为100公斤。
消费者的决策任务:以给定的收入为基础,理性合理的,依据自己的消费观做出对猪肉作出是否购买以及购买多少的决策。购买猪肉的上限是100斤/月。
观察组的任务:从第三方的角度冷静观察养猪户、消费者、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特点、决策的原因、目的和效果等,并负责记录相关数据。
4. 模拟游戏目标
养猪户的游戏目标:避免亏损,利润越多越好。
消费者的游戏目标:购买到物美价廉的猪肉。
5. 市场的环境变化、猪肉的价格由教师给出。教师在这里担任“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角色。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养猪户和消费者构成的不是代表整个市场,除了我们模拟的这些养猪户和消费者外,我们假设还有其他的养猪户和消费者。
教师介绍了以上游戏规则后,要预留2~3分钟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消化。他们会提出如“能否不吃猪肉”“1200元是人均收入还是户收入”“生猪会否卖不出去”等等很多问题,由教师一一解答后才能正式开始游戏。
(三)正式开始模拟训练
要求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市场条件的变化自主独立做出决策,且决策结果直接交给观察组中负责统计的同学,要注意保密。模拟训练共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2014年9月――2015年2月,要求学生根据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教师提供)做出决策:养猪户决定补栏数量,消费者决定购买猪肉数量,分月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教材观点“价格变动对供求的影响。具体过程如下:
1. 教师:“2014年9月,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时猪肉的价格是10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2. 教师:“2014年10月,发生了严重的猪瘟,生猪死亡率达10%(假设我们的养猪户没有损失)。价格还是10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3. 教师:“2014年11月,猪瘟的影响开始出现,猪肉的价格上升为15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4. 教师:“2014年12月,猪瘟进一步蔓延,生猪死亡了10%,这一次我们的养猪户也损失了10%。猪肉价格上升为20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5. 教师:“2015年1月,临近春节,要做腊肉等需求导致猪肉价格进一步攀升,猪肉价格为25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6. 教师:“2015年2月,春节,猪肉价格进一步攀升,猪肉价格为28元/斤。请各小组决策。”
以上每个环节,教师宣布了外部条件后,由各小组经过自主决策并将决定报给观察组的同学。时间不超过90秒。
6个月决策完成后,由观察组学生将各小组的决策结果抄录在黑板上。并由各参加者进行总结。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的结果帮助学生注意这样几个问题:描述训练中出现的事件以及他们的感觉和反应;分析训练进程;把模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相比较;④把模拟活动和课程内容相联系。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灵活机动的穿插讲授课本第二课第二目“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内容。
第二环节:2015年2月――2015年4月,要求学生根据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教师提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上个月的供求比决定这个月的猪肉价格)做出决策:养猪户在6个月之前的补栏数量范围内决定出栏量,消费者决定购买猪肉数量,分月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教材观点“供求和价格的相互影响。”
例如,如果2015年2月猪肉的供求比相对于2014年1月的大,标明供大于求,因此教师可决定2015年3月猪肉的价格有所下降,然后让学生作出决策。
第二个环节4个月决策完成后,由观察组学生将各小组的决策结果抄录在黑板上。并由各参加者如上个环节那样进行总结。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灵活机动的穿插讲授课本第二课第一目“影响价格的因素”的内容。
最后,可以根据前面给定的规则,让各小组计算出谁赚的钱最多,谁购买的猪肉性价比最高。教师可以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以鼓励他们在模拟游戏中的投入和表现出来的经济头脑。
三、使用“模拟训练学习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一)模拟游戏开始之前,要做好模拟游戏的设计,而模拟游戏设计的关键则是要尽量和真实生活的情形保持一致
笔者在设计此“猪周期”模拟游戏时体会到设计模拟游戏最关键的是要尽量和真实生活的情形保持一致。如笔者在前四次的教学实践中(注:本教学设计共上了8次重复课),学生的决策是公开进行的,这就导致在有些班出现了根据其他小组的决策来决定自己的决策的情况,甚至有些扮演消费者的小组作出一个月购买近5000斤猪肉的不合理的决策。这引起了笔者的反思:“为什么学生会作出这样的决策?一定是我的设计不合理。”由此笔者联想到在现实情况中不管是养猪户还是消费者其实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其他人的养殖或消费情况的,因此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学生决策的公开进行改为必须“保密”进行。调整之后类似的情形没有再出现,模拟游戏的过程和结果也能基本还原现实情况,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到“猪周期”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以更好达到教学目标。
(二)模拟游戏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做好总结和提炼
在模拟游戏中,因为学生极度投入,他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和经历着什么。因此,教师要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意识到作为这些模拟训练和他们自身反应基础的那些概念和原则,也就是我们的课本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在游戏进行中时就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也可以充分发挥观察组学生的作用。其次,则要在模拟进行一段之后及时讨论训练中出现的事件以及学生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反应,学生有什么样的困难和看法,在模拟游戏和真实操作直接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等。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下,科学地采用“模拟训练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但是“模拟训练学习模式”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教学模式,并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教学方法替代另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发挥组合效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作过程 中职学校 畜牧兽医 《猪病防治》课程
《猪病防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融猪生产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致力于解决养猪生产和猪病防治过程中提高养猪技术,预防猪病发生及防控猪病的难题,与养猪业的发展、猪肉食品安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紧密相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是中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利用我校建立示范校的契机,畜牧兽医专业对《猪病防治》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从现代养猪业需要入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为主线,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适应现代养猪业和新农村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积极研讨、设计并实践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一、《猪病防治》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只有对工作过程实施系统化设计,才能在满足社会或职业的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进而实现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理念
《猪病防治》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将突出以下几点:
1、以职业教育为出发点,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以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为前提,少而精,压缩猪病防治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一部分课堂理论教学放在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
2、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基础。注重课程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使课程内容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3、突出优势,有所侧重针对性强。分析畜牧兽医高职学生的优势,典型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对准市场压力拓展就业,对准市场需求办专业,对准猪病防治岗位设课程,对准职业能力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把侧重点放在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校企合作,按市场需求设计。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依据企业需要什么知识,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去设计课程。与企业联手,做到与企业零距离的接触、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谋发展,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学校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5、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采用引导式教学,通过大量的课程讨论、分组协作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同感,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开展社会调查、行业调查、市场分析、就业分析、职业资格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猪病防治》课程设计的针对性
第一,教学内容针对养猪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猪生产岗位猪病防治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第二,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脱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避免平辅直叙的冗长讲授,增强教学趣味性,将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教学。第三,针对畜牧兽医中职的特点,加强防治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做到实践技能操作娴熟。第四,针对猪生产过程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点,课程教学围绕猪这一活体动物进行,首先让它存活下来,不要发病死亡,在此基础上再探讨猪的生长与效益问题。第五,针对养猪行业脏、累、臭的特点,注重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能吃苦的爱岗敬业精神。
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编排
1、设计方案模式。在《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编排时,根据前期行业、企业调研,基于对养猪职业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在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广开思路形成课程开发设计方案。可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生产环节设置学习情境根据猪场生产与管理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典型工作任务与项目搭建课程结构,以场、种、养、管、防、治工作项目和实际生产工作环节发生顺序设计学习情境,按中等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养的要求和特点,结合现代养猪生产与猪病防治的临床实践,吸收先进成熟养猪技术与成果,优化重组设计课程内容。
2、理论与实践课时安排比例合理。例如,总学时126学时,理论教学52学时。多媒体教室上课,有实物和标本,边讲边展示;实验室上理论课,先讲后做;养殖示范场上理论课,边做边讲,实训场(种猪场)上理论课,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汇总共性的问题,集中在课堂上再讲。实训教学安排40学时,兽医站实习教学30学时,通过兽医站门诊病例治疗的实习,弥补一些见不到的病例。肉联厂实习教学30学时,在肉联厂屠宰加工过程中,学习对猪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疫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顶岗实习教学34学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实际生产中每一个岗位中,常见和多发的动物疫病,如何处理这些疫病。
3、校内和校外实训结合
学校与玉林春茂集团等公司校企合作,他们公司的猪场是按照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建起来的高要求、高标准的种猪场,猪场设施齐全,场技术力量强,拥有大中专毕业生员工,科研仪器设备先进,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开展养猪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场所。另外,在养猪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直接参与养猪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综合应用在学校所学知识指导实习,验证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想法。通过理论、实验、实训、实习等课程学习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提炼精华,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1、校企合作带动实践学习。2013年我校分别到广西养殖龙头企业广西巨东公司、广西春茂公司、广西扬翔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签约、揭牌仪式。这些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实战演练,不但使自己得到锻练和提高,而且给企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顶岗实习的学生,熟练后能独当一面,成为企业的一名临时放心的员工,学生也还能得到一份报酬。
2、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中职学生文化水平相对高职来说不高,所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易掌握。针对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尽量关注养猪业最新动向和最新实例,如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新疫情,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考评考核制度
考核检查是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和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方法之一,改进考评考核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课程设计时依照突出能力、注重操作、讲究实用、培养创新的原则,坚持知识与能力、人格并重,大力推行多元化考核办法,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校内理论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以此全面考核学生的生产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工学结合的实现,促进教、学、做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扛起锄头上山种果,扎起裤管下田种瓜”,这是永定县“农民讲师”苏仙棠的真实写照。20世纪90年代初,苏仙棠带着“找富路”的目的踏上外出考察的路程。一个多月的考察让他明确了思路:种果能致富,家乡种红柿更适宜。苏仙棠四处请教专家,钻研红柿栽培技术,带头开发荒山,高标准种植红柿。学成后的苏仙棠还向邻里乡亲印发技术资料,讲授技术,分析形势,发动群众开发红柿果园。在苏仙棠的带动下,全村成功开发红柿果园1500亩。然而,上山种果的成功没有使他停下发展的脚步,苏仙棠率先在大田种植西瓜,当年便获成功,还创造性地发明了用葫芦瓜苗嫁接西瓜苗的技术,使产量提高2-3倍,大大提高了西瓜的经济效益。苏仙棠集中培训群众,把自己积累和发明的西瓜种植技术传授给群众,实行统一育苗,统一管理,有计划地安排产品上市,带动群众发展西瓜产业,全村现种植西瓜800亩。
新型农民创业致富经——张凤梅:养猪女状元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张凤梅在丈夫的支持下,办起了规模瘦肉型生猪养殖场。她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很快掌握了养猪的技术和管理要领。“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她和丈夫商量,向周围想养猪的群众赊销猪苗、饲料,给予技术指导,并利用自己的营销网络帮助销售,然后收回猪苗饲料本钱。这样既可以帮助群众,又可以增加自家的猪苗销售,达成双赢。于是,她便实施了“赊猪苗饲料、传技术经验、帮出栏销售”方案,带动了大批群众发展生猪养殖。同村的张某,长期从事煤生意,想改行养猪找到她,张凤梅全力帮助他建立起高标准的专业养猪场。
新型农民创业致富经——江信灿:让芋子生“金”
江信灿是永定县仙师乡务田村农民。为让“六月红”芋子变成“金蛋蛋”,让家乡的黑土地“生黄金”,他着力在“科技兴芋”上下功夫,提高芋子的产量和品质,开拓市场,增加经济效益。江信灿把自家的“六月红”芋子地作为试验基地,主动邀请并配合县乡农业技术部门对“六月红”芋子种植进行研究,并参与试验,从中掌握了按比例施基肥、地膜覆盖栽培、营养袋育苗等科学种植技术。然后,江信灿热心引导、指导其他群众运用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六月红”芋子的整体种植水平,促进“六月红”芋子生产向标准化、技术化、规模化、无公害发展。同时,他努力拓展市场,以诚实守信构建营销网络,把产品销往本省沿海地区及广东、江浙等地,还引进了沿海蔬菜进出口公司,通过该公司以借船出海形式把产品远销到日本。
新型农民创业致富经——张涛:香菇大王
8年前,张涛和妻子到省城合肥一家建材城,租下一个摊位经营壁纸生意。2010年,因生意不景气,夫妇俩萌生了返村创业的念头。可是做什么呢?“当初选择种香菇也纠结了好久。在新河村,早先也有人种,但没干多久就干不下去了。妻子反对我经营这个,怕赔钱。以前一起打工的朋友也劝我三思。”张涛说。
经过多次论证,张涛总结出村里人种香菇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小规模经营,每户经营者只有一个或两个大棚,经营相对分散,很难形成规模和稳定的市场供应量;二是没有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生产管理水平比较低,出菇率和香菇的质量都不高;三是没有形成具有规模的集中销售模式。
最后,张涛决定“闯一把”。首先,他不用考虑土地使用费的问题,由于当地政府出台了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他所承包的土地每年只需缴纳几十元管理费就可以使用;其次,他有高中文化水平,肯学技术。
他在互联网上查到湖北随州的香菇产量很大、技术先进,产品远销海外。于是他托人花“重金”从随州请来一位技术人员,传授香菇种植技术。
总结了“前人”经验,加上几个月技术学习,张涛建起了香菇大棚。
“国家提倡‘科技兴农’,农民不能再‘靠天吃饭’,一定要掌握科学技术才行。”张涛说,种香菇需要保持5℃-20℃的恒温、85%-95%的湿度,他已经能熟练使用墙上的温湿度计来决定什么时候给大棚升温,什么时候给香菇喷水。“前几天,一个在合肥认识的小伙子联系我,说要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回家也自己弄几个大棚种香菇。”
大家好!我叫*,今年37岁,是*镇*山村人。六年来,我不畏艰难,开拓创业,通过规模养猪走上了一条发家致富路,由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成长为今天拥有50多头母猪、400多头肥猪、年出栏量超过800头的养猪专业大户。回顾几年来的风风雨雨,我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同时也享受到了一份从未体验过的成功喜悦。下面我把我的创业经历向大家汇报一下:
我汇报的第一点是:穷则思变,选准规模养猪路
98年以前,我和丈夫都在市肉联厂上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工厂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很长时间里我们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也不超过300元,而且发的还不及时,还时常以产品抵工资,遇上夏天分到手的肠吃不及就变质了,补贴家用的钱就更不用说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恨不能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眼看着孩子一天天在长大,父母一天天在衰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我心里那个急呀,晚上一宿宿地睡不着,一个问号总在我脑子里转悠:我30岁不到,这种没希望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呢?眼睁睁单靠企业挣的那两个钱日常开销都不够,怎么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就更别说应付个大病小灾的了。日子长了,琢磨久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在我脑子里形成了:我这么年轻,怎么就不敢下海一搏?!这样成天挂着,到老也不会有出息。果真能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说不定会绝处逢生,柳暗花明。我把想法告诉了丈夫,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分析研究经营项目,不成想还真把我们给难住了:贩水果、卖衣服,做的人太多,竞争大;开门市、经营饭店,投资大,承担不起;开个服装店、办个毛衫加工点,技术和资金都是瓶颈……市区里的挣钱行业几乎都在我们脑子里筛了一遍,就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在我彷徨无助、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栏电视节目打动了我。那天晚上的电视新闻里,市妇联的领导向全市妇女提出了“庭院开发”的号召,倡议广大妇女树立不出家门挣大钱的理念。当镜头切换到妇联领导带领一些镇、村妇女干部和一些妇女骨干到典型大户家参观时,看着那些圆滚滚的大肥猪,我的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原来项目就在身边,钱就在脚下呀!可不是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猪肉。再说养猪的周期也短,还多多少少和自己从前的工作有关,想起来就亲,干起来也肯定顺手。我俩一合计,最后一锤定言:就走规模养猪这条路。
我汇报的第二点是:义无返顾,初尝创业艰与苦
说干就干,1998年7月,我和丈夫一起辞职,从此把养猪当作我们毕生的事业用心经营着。养猪在农村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随便围个猪圈就能养。可要把养猪当作事业来干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首先我们得选择合适的养猪场所。经过一番实地考察,我们决定把猪舍建在丈夫的老家*镇*山村。该村地处309国道旁,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个干事创业的好场所。村领导得知我们回乡创业,非常支持,把能给的优惠政策都给了。老家的亲戚朋友更是竭尽所能地帮助我们,这给我增加了不少的信心。但这并不等于说我的创业初期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更多的人给我泼的还是冷水。这也不奇怪,由于我们年轻,村里没有几个人认为我们能把这摊活儿顶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养猪又脏又累,不比在厂里干活,年轻人遭不起那份罪,干不长久。有的说,规模养猪不比在家圈养,学问大,门外汉想搞大,难啊!说句心里话,当时这些议论传到耳朵里,我的思想压力也很大,心里觉得没底。大家可能也有这种感受,就是任何事真正动手干起来,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反而不会觉得那么累。但在没投入运营前,任何的闲言碎语都可能动摇一个人的信念,使人产生进退两难的感觉。好在我和丈夫彼此鼓励,相互搀扶,我们始终坚信:走过去,前面是片天,知难而退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信心鼓起来以后,我便和丈夫到几处养猪大户那里考察,一是考察猪舍的构造,二是吸取养猪的经验。几天过去了,构建猪舍的蓝图已在我们头脑形成。但正象大多数创业者一样,目标锁定了,设计成形了,资金却成了制约我们的瓶颈。有投入才会有回报,这谁都知道。可当时我们的全部积蓄只有5000元,对于我们要干的事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资金不到位许多事都没法干,我愁的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看到我们的窘况,双方亲戚都口挪肚省地伸出了救援之手,东拼西凑勉强凑足了开工资金。为了省点钱,我亲自上阵和男劳力一样推砖拉沙,手磨起了一串串的泡,腰腿也累得挺不起来,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猪舍建好后,我又马不停蹄地引进了新品种猪。为了稳扎稳打,我开始只购进10头小母猪,20头仔猪育肥。看着这些跑进跑出的仔猪,我心里乐开了花,它们可是承载着我的全部希望啊!正式运营起来以后,我发现花钱的地方更多,我知道自己今后的日子可能会更难。恰巧这时候,镇上电工组需要一名电工,我知道丈夫懂这行,就想方设法地劝他去。可他就是不依,他说:“两个人一起养猪都很累,你一个女人家单独干怎么能撑得住呢?”其实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养猪刚起步,正是个出钱不入钱的时候,家里总得有个经济保障。丈夫拧不过我,只好白天出去工作,晚上回来帮我,尽量减轻我的负担。就这样我忙里忙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大梁。
我汇报的第三点是:困难重重,吹尽黄沙始见金
“万事开头难”。创业伊始,我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99年夏天,购进的母猪经过我的精心饲养,有几头要产仔猪了。由于刚开始我不能准确推算出母猪的预产期,临产的时候我就整天呆在猪舍里。猪舍里气味难闻,蚊虫叮咬,经常弄得我头昏脑胀,饭都吃不下。终于挨到母猪生产了,数一数,一共产下21头小猪崽,我那高兴劲就甭提了。为了让小猪崽都能顺利吃上母乳,我把它们分成两组,一小时轮流一次,每回侍弄小猪吃完奶我都累得腰酸背痛,可我乐此不疲,因为它们是我的希望,是我的辛劳所得。然而开心的日子没过几天,母猪却突然不吃食了,自然也不下奶了,看着嗷嗷待哺的小猪,我急得吃不下饭,急忙求医。医生断言:传染性肠炎,治好的希望不大。听到这些,我如同五雷轰顶。我揣着希望不遗余力地喂食、吃药、打针;我不分昼夜地呆在猪舍里,整整七天七夜,然而小猪还是一头接一头地死掉了,最终只剩下4头。看着一年的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我心里那个痛呀,简直是撕心裂肺……
我知道,养猪不是买股票,不会一夜暴富,肯定要经历一番苦难,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我一路走下来,我也在不断地总结教训、吸取经验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99年冬天,天寒地冻,村里人都坐在热炕上看电视、玩扑克。而我的又一头母猪要产仔了,我不停地忙前忙后,提前给猪圈蒙上了塑料大棚,并向里面不停地吹暖风,最后母猪顺利产下了10头仔猪。我怕冻坏了小猪崽,提着一双肿胀的手天天去清理猪窝,给小猪铺草。由于长时间待在寒冷的室外,再加上整日的劳累,我病倒了。丈夫让我躺在床上休息,我哪里躺得下,这些猪崽就象我的孩子一样让我牵挂。我不顾丈夫的阻拦,拖着病体去伺侯这些猪宝贝。在我的精心看护下,一窝猪个个长得膘肥体壮,加上又赶上了好价格,收入达7000多元,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经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养猪初期对我来说,哪里都是个坎儿。刚开始抓来的那些仔猪来我家不久就出现了发烧、食量减退的症状,这可把我吓坏了,忙不迭地请来了好几名兽医,但都诊不出结果。有人说让小猪出去活动活动,说不定就好了。我宁可信其有,大清早就赶着小猪出去“遛弯”。婆婆见到了说:“甭费功夫,是咱们的运不到。”我不信邪,可眼睁睁地看着一群仔猪一天天消瘦下去,心里真像打翻了五味瓶。要是真有个好歹,且不说我所有的心血都白费了,还要欠上一屁股债。每每想到这里,满腹的委屈就化作泪水流了出来。或许是“天道酬勤”吧,随着秋天的到来,小猪也在凉爽的天气中慢慢恢复了生机,我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后来,经过实践和知识的不断积累,我才明白由于猪舍口建在朝阳的方向,日光长时间照射,小猪们得了日射病。
在购买选择猪饲料方面,我同样经历了一个过程。一开始由于资金少,我就自己买糠、麸、玉米回家配料。有时没有现钱,就只能厚着脸赊料。有一次一下向别人赊了6吨玉米,结果回家发现里面尽是泥沙,没办法我只能自己动手用簸箕一点点地筛。这还不算,后来我又发现尽管我每天一顿不少地喂食,猪看起来长得又胖又快还时不时得个什么病,尤其是大猪、强壮的猪,经过多方查询,才明白原来给猪吃的饲料营养搭配不当,缺少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过高引起的,严重时还能引起猪死亡,这种病叫水肿病。从那以后,我就是借钱也要让猪吃上好的成品搭配饲料,这样猪不但长得快而且强壮,同时还能提高母猪的生产数量和质量,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
我在摸索中不断地尝试,努力经营着自己的事业。这其中有失败,有成功;有痛苦,有欢笑。不管是经验也好,教训也罢,时间久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我是领悟到了,那就是:一个好的养殖户首先必须是一名好的兽医。因此,“铺下身子,加强学习,提高养猪链条上的科技含量”就成了我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事情。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我积极参加镇妇联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还一下订阅了五、六种这方面的书刊和报纸。我在认真钻研养猪知识的同时,有时也涉猎一些其它方面的养殖书籍,我发现养殖方面的许多知识是相通的,触类旁通的感觉常常让我喜不自禁,激动万分。为了能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在最初的两年里,我一天二十四小时,能有十六小时是待在猪圈旁的,就是希望通过样样亲力亲为,尽快掌握猪的生长生活习性。饲养过程中,我觉得有时猪也像人一样常常要患个头痛脑热,而这时忙着找医生既麻烦,又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为此我学会了配药、打针、输液。说实在的,这摊活儿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掌握起来着实不容易。就拿输液来说吧,输液要在猪的耳朵上进行。刚开始一人没法干,我便和丈夫一个把着猪耳朵,一个输。由于没有经验,血管经常找不准,找准了又刺不准,弄的小猪嗷嗷叫,我们也泪一把汗一把的。看着一个个猪耳朵被刺成了蜂窝眼,我举起的手停在半空,怎么也不忍心再扎下去。医生告诉我,刺准了血管有种“落空”的感觉,为了寻找这种感觉我得闲便练习,慢慢地掌握了一套技巧。现在我场里的七、八百头猪打针、输液全是我和丈夫两个人干。有了理论知识又丰富了实践经验的我,干起事来越来越顺手了。随着养猪业的扩大,丈夫辞去了电工工作,成了我最得力的帮手,这使我又迎来了一个创业的春天。2001年春,我们筹资扩建猪舍,并上了产床、喂料机等一系列半自动化设备。当时市场有种产床,处理粪便处设计得不太合理,对小猪和母猪的卫生都不利,我便和丈夫商量设计制造出目前我们用的这种既方便又卫生的产床,这种产床卫生、安全、可靠,既保证了生产质量又保证了初产仔猪的成活率;喂料机省工省料,科学合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汇报的第四点是:回报社会,扶贫帮困奔富路
多年来的摸爬滚打,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应该说我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乡亲们的热心帮助。为此我总是尽我所能地回报社会,千方百计地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从实践中积累的养猪经验是普通家庭养殖户很难获得的,我明白一头猪对于一个普通农户意味着什么,为此只要大家有求于我,我总是有求必应,尽我所能。并且还经常免费提供药,帮助养猪户搞好卫生防疫。为此,乡亲们都非常信任我,见面都热情地称呼我为技术员。我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有固定的销售网络,收购客户来我家收购时,常常会提前给我来个电话,预约一下数量,这时我总会首先想到村里的那些小养殖户,我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帮他们联系销售,并卖上个好价钱。我虽然没有读过很多书,但我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因为规模养猪如果体现在一家一户上,永远不会有大的作为,如果能发展到全村、全镇,那样才会形成一个长久辉煌的产业。不是我的境界有多高,我只是觉得人富了,爱心可不能没了,人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就得互相帮衬着,那样生活才会有滋有味。现在我们*山村606户,有85%的户养猪,喂养母猪的户达100多户,年出栏量在7000头以上,仅养猪业一项全村每年可收入70多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专业村。大家说,这里面有*的功劳,我知道那是乡亲们抬举我,我只是做了一点自己应该做的。
我发言的题目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快我乡扶贫开发步伐》。
*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公里,这里山大沟深,农业基础脆弱,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全乡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农业人口***户***人,耕地面积****亩,人均**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产粮**公斤。境内有天然草场**万亩,与邻县的草场相连,面积可达**万亩左右,群众历来就有养畜致富的传统习惯,发展养殖业潜力巨大。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把发展养殖业作为改变*面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性产业来抓,取得了明显效果,畜牧业发展向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方向发展。截止**年底,全乡各类大牲畜存栏8918头,其中牛7629头,猪存栏3218头,羊1810只,出栏各类商品畜4000多头(匹、只),较上年增长31%,其中牛出栏1540头。全乡8头以上规模养殖户296户。畜牧业产值达320多万。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人均达30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7.5%。回顾我乡畜牧业的发展过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初步确立科技兴乡,畜牧富民的战略思想
我乡地大,雨水多,水甜草丰,气候高寒阴湿,发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群众养殖观念陈旧,饲养技术落后,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乡党委、乡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历年来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确立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以养牛为主的养殖业,确立了“种草养畜,富民富乡”的发展战略,明确把发展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全乡农业的主导产业。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养殖信心,我们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邀请养殖大户,兽医站的技术人员,为广大群众分析养殖业形势,采取算帐对比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其次采取示范带动的方法,将乡牧厂承包给乡村干部经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牛存栏200多头,马30多头,年收入10多万元,示范效益十分明显,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乡养殖大户已由2001年的192户增加至2004年的296户。第三,从资金、技术方面为广大养殖户及时提供服务。先后为养殖户提供贷款60多万元,帮助群众解决了发展资金。
二、依靠科技,改良品种,提高效益
实践证明,良好的饲养方式,加之科学的管理,是快速发展养殖业,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关键,因此我们下大力气,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一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全乡养殖大户,到我县畜牧养殖技术较好的**养殖公司等地方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县畜牧中心技术员为养殖大户传授先进技术。三是狠抓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全乡近年来共引进秦川牛、西门塔尔、野牦牛等多个优良品种**头。促进了当地品种改良。利用扶贫资金和整村推进项目发展暖棚养猪**户,使暖棚养畜户达到**户,占总户数的**%,累计投资50多万元。四是注重防疫,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在防疫工作中,始终保持“春防,秋补,重点防疫,全面注射,四季防疫”的原则,乡有兽医站,村有防疫员,形成防疫网络,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不留死角。近几年内,全乡没有畜禽疫病的发生。
三、依托项目,整合资金,加快发展步伐
为了整合区域资源突出产业优势,首先我们在项目工作上,围绕畜牧业储备和争取项目,先后争取到,黄牛品种改良项目,暖棚养猪项目,舍饲养牛项目,整村推进暖棚养猪项目,世行基础母牛项目,种草(紫花苜蓿)项目等多个项目,整合资金80多万元,形成有效的资金投入,确保畜牧业迅猛发展。其次,在招商引资中,大力推介畜牧业。基本形成了公司+农户(即农民生产、公司销售)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养殖规模不大,群众观念、经营方式落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程度低。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力争使我乡畜牧业有更快的发展。
四、畜牧业工作打算
***年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为了实现我乡畜牧业的较快发展,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夯实一个基础,加快两个基地建设,强化五项服务措施。
(一)夯实一个基础即饲草生产
坚持立草为业,牧草配套,以草促畜,大力发展草产业。充分利用我乡**万亩天然草场、**万亩退耕还林面积**亩紫花苜蓿种草项目,引进阿尔冈金、苜蓿皇后等优质紫花苜蓿品种,高丹草、大力士高粱等优质牧草品种,大力推广饲草种植,力争推广种植面积1.5万亩。同时,积极争取对境内草场进行人工改良。新建青贮氨化池200处,900立方米,推广微贮,青贮氨化技术,力争青贮饲草1万多吨,解决发展畜牧业的饲草问题。
(二)加快两个基地建设
1、**村暖棚养猪基地建设,以整村推进暖棚养猪项目良种猪引进项目为契机,加强示范引导,抓好**暖棚养猪基地建设,力争养殖户达到500户,饲养量1000头以上。
2、以**、***等村为主的肉牛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项目200处牛棚改造项目和200头良种牛引进,**村舍饲养殖项目的有利时机,重点扶持发展集中联户牛棚建设和养殖量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力争5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500户,饲养量达4000头,其中1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达到100户,饲养量达2800头。
(三)强化五项服务
1、品种改良。首先利用基础母牛良种牛引进项目,年内计划引进秦川牛、西门塔尔、夏洛、海福特等良种肉牛品种5个200头。长白、杜洛克、汉普夏等优良猪品种3个300头。其次,恢复*兽医站冷配工作,计划引进良种牛冻精2千支,完成冻配1500头。
2、防疫灭病。继续抓乡村防疫网络建设,稳定防疫队伍,坚持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继续坚持“春防秋补,重点设防,全面注射,四季免疫”的工作原则,力争全乡无疫情发生。
3、技术推广。在做好良种引进的同时,首先组织全乡养殖户到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兄弟乡镇,县区参观考察,学习养殖经验,并把重点放在养殖大户和养殖场上,其次,邀请县畜牧中心技术员对全乡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年内计划举办2期,培训300人次。
1995年1月,希望集团投资的“光彩事业”扶贫单位――贵阳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成立,迈出了希望集团光彩事业在省外投资的第一步。随后,新希望集团先后在贵州投资组建了都匀国雄饲料有限公司、遵义嘉好饲料有限公司。自此,新希望集团公司在贵州的战略投资成型。这些作为扶贫项目的投资集群,如今成长为贵州200多家饲料企业的龙头。新希望集团在贵州投资项目的总经理刘国峰对企业的发展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把创业与扶贫结合起来,得民心者得市场。
刘国峰名片上的身份是新希望集团贵州片区总经理,后面排列着他所管理的企业名单:贵阳新希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阳希望饲料有限公司、都匀国雄饲料有限公司、遵义嘉好饲料有限公司。刘国峰1989年从四川西昌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先在一家国有企业杀猪,后下海到海南养猪,1994年11月加盟希望集团从事猪饲料生产。他笑着说自己的经历很简单,就是“以猪为中心”。1995年8月,认为自己当时在集团公司不算很优秀,但充满创业激情的刘国峰调到贵阳希望公司,开始了他在贵州的光彩事业。
贫困意味着商机,
得民心者得市场
《当代贵州》:把创业和扶贫结合起来是光彩事业性质企业的发展战略,您是如何理解创业与扶贫这一关系的?
刘国峰:扶贫与创业不是对立的,在贵州,农村的购买力和观念决定了我们投资企业的发展空间。我来贵州时发现农村购买力太低了。在市场上那些农民拿出一块包钱的手巾,一层层打开,里面就十几块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不收农民的钱或者贴成本价给他们,所以创业初期企业是亏本经营。
对农村市场的培育,我们采取先输血再造血,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培养农民的科学养殖理念,教会他们科学养殖的方法,农民富裕了,观念转变了,我们的市场空间就大了,也就形成了创业与扶贫的良性互动。
《当代贵州》:新希望集团在贵州投资的项目最初因为市场购买力低而处于亏损,具体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刘国峰:我1995年来时任贵阳希望公司原料部经理,1997年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和部分骨干销售员离开了公司,而此时贵阳市另一家饲料企业快速发展,销量达到了1700吨。贵阳希望只有2200吨,形势非常危险。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任命我为贵阳希望公司总经理。
1998年是整个集团公司市场的低谷,新希望集团原来销量近万吨的公司掉到了不足2000吨,而贵阳公司销量冲破了3000吨并直逼4000吨,在新希望曾经排名第二位。1998年是贵阳公司的第一次飞跃,在新希望集团内进入了先进公司的行列。我也荣获集团优秀总经理称号。
通过几年的发展,集团公司增强了在贵州投资的信心,都匀国雄、遵义嘉好相继投产,贵阳希望因市政拆迁,转而建立起贵阳新科公司。
目前,在贵州饲料市场上,我们占到了40%的市场份额。有的客户形象地说:希望公司找不到竞争对手,就左手打右手。
《当代贵州》:贵州“欠发达、欠开发”,但新希望集团在贵州的投资却在集团公司经营业绩中取得了最好的经营业绩,而您也成为集团公司优秀总经理,您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
刘国峰:贫困意味着商机,得民心者得市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对此都有充分体现,贵州具有很大的后发优势,“附加值”也最大。
《当代贵州》:在具体的策略上,公司是采取什么样举措应对市场变化,不断取得发展的?
刘国峰:在市场营销方面,我们采取营销重心下沉,市场精耕细作,市场疲软时促销方式多样化。在1998年即提出在内圈核心市场实行直销模式;2003年面对原料价格的疯涨,没有一味地追求利润,而是改造网络,与用户共渡难关;技术送上门,服务到终端。在贵州市场容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贵阳新科公司年销售量超千吨的大型县级市场达到了21个,在贵州各饲料公司中绝无仅有。另一方面,又以“深度分销”的营销理念进行精耕细作,在乡镇和村庄设立销售网点,率先全省饲料行业创办的科学养殖示范村,目前贵阳新科公司已有直销客户567个。健全的营销网络,确保了新希望在贵州的龙头地位。
做项目既要符合市场需求,
又要符合政府的产业导向
《当代贵州》:新希望集团在贵州的投资作为光彩项目带有扶贫性质,但企业投资必须考虑经济效益,这决定了企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刘国峰:做项目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又要符合政府的产业导向。“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扶贫开发是贵州的一项核心工作;我们的顾客是农民,农民致富的一个途径就是科学养殖,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投资行业选择是对的。今后我们将和贵州的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建设畜牧业大省等全省性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创业和扶贫结合起来,既有市场需求,又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样的项目是我们投资首选。
《当代贵州》:在培育农村市场和扶贫上公司有哪些具体措施?
刘国峰:扶贫的过程就是培育市场的过程。我举个例子来说,湄潭县复兴镇是一个边远贫困的乡镇,为了给村民寻找一条致富的道路,我们贵阳新希望公司在该镇选择示范村、示范点、示范户,对村民进行全方位养殖技术培训,派出技术人员全程进行技术指导,为村民们办培训班,向他们讲授如何运用现代技术饲养,如何进行疾病预防,如何进行品种改良等。为激发村民们运用新技术的热情,公司在几次市场调价的情况下在当地都坚持不涨价,并对养猪大户实行奖励政策。该镇两路口村目前全村畜牧养殖总产值达到700万元,农民新增纯收入200万元。村民唐河海原来准备养猪时遭到父亲强烈反对,但是一年后可观的收成让他70多岁的老父亲也坐不住了,加入到养猪的事业中来。技术扶贫是公司的一个成功尝试,技术的扶持是造血式的扶贫。除了每年为农村提供100万的扶贫助学资金、资助中国电影基金会在贵州农村的“万影计划”外,为了打破农村陈旧的饲养观念和技术,我们提出了技术扶贫理念,并启动“千村示范工程”,给我省许多贫困乡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两路口村就是一个例子。
《当代贵州》:按照做项目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又要符合政府的产业导向这一战略理念,公司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