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7 15:39: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舞蹈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分别是基础理论课、技能课及教育实践实训。基础理论课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识公共课,一部分是学前专业理论课。通识公共课中,重点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知识的工具性为切入点,淡化理论知识的推导,注重对教学知识的挑选和更新,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如在《法律基础》课程当中,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性应重点突出对我国《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除掌握基本计算机知识外,可重点突出运用各种软件进行教具教案的制作,如运用PPT等软件制作动态动画等。对于公共课教学重点应放在针对专业的实用性上。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课程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是学前教育课程的一大主体。把这部分知识放在低年级开展有利于学生后期在技能和实践课程中对知识的领悟和升华。这部分知识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课程论、幼儿营养与保健等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些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在开展核心课程的同时,可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将相关从业资格证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大致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育婴师证等。
幼儿教师资格证是从事幼教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业资格证,因此可设置相应的课程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结构。针对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不到幼儿园教学的情况,可设置保育员、育婴师的专业知识,如早期教育的生活保健与护理,早期教育教学组织等课程,以此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适应除幼儿教师以外其他工作岗位,加强职业性训练。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也是培养的重难点。技能课属于实用技术,重点强调应用性和实施性,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化的重头戏。这部分课程主要包括教学技能如幼儿语言、数学、音体美的教学法和教师口语;音乐技能如钢琴、声乐、视唱练耳等;舞蹈技能如舞蹈和少儿舞蹈创编等;美术技能如简笔画和儿童画的创作辅导;幼儿游戏设计、手工制作等。在这部分课程中,应注意本土文化与教育技能的融合,可以开展相应的舞蹈、声乐和手工课程,如藏族的舞蹈、东北的剪纸、民族地区的蜡染、雕刻等。在课程中除了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上技能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把这种能力综合运用到教学中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如在美术课上,除欣赏经典作品外,还可启迪学生进行绘画构思与设计;舞蹈课上除了让学生会跳会创编外,还应让学生认识“身体语言”并将该语言带入教学中,提高教学组织管理能力;音乐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爱弹爱唱、敢弹敢唱、弹好唱好的能力;手工课除了锻炼学生利用日常物品制作作品的能力外,重点要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总之,技能教学不仅是基本教学技能的熟练和习得,更应是艺术素养的熏陶,使学生在几年职业化熏陶之下以饱满的职业姿态走上工作岗位。实践和实训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三大核心课程。实践实训对学生的知识促进作用非常显著,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如此。
在实践和实训中,学生不断丰富感性经验,体验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领悟和升华已习得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身职业化技能。真正的职业化培养应该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始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和实训课程应该贯穿三年学习整个过程,统筹安排好各阶段的实习活动,而非毕业前的突击实习。实践实训课程可以由教育见习、课堂观摩、案例报告、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呈现。如在第一学期设置1至2天到幼儿园的教育见习,重点是了解和熟悉学前教育活动,增强对幼儿园环境和教学等方面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理解;第二到第五学期每学期设置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到幼儿园进行专项教育实习,如幼儿园的教学安排、环境创设、一日活动安排、游戏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幼儿的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等;第六学期全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同时在第二到第五学期安排校内专项技能的实训,以观摩教学录像、教学比赛等形式开展。在寒暑假安排学生自主实践,并以报告形式总结假期中实践的困惑和经验,开学后由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通过一系列实践实训,学生始终保持对幼教职业的接触和认识,不断体验、升华、总结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幼教职业角色的历练中。实践证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基本依据,使岗位所需职业技能得到落实,才能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才会更具生命力。
二、培养职业认同,进行职业教育指导
职业认同感指工作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体验到乐趣。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因此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对其职业化有重要意义[4]。大学是学生形成职业观的重要时期,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的学生会建立起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在今后职业生涯中体验到更多积极情感。在新生入学时即可进行系统的职业认同教育,且贯穿学习生涯始终。如在入学之初,集中开展专项活动,由领导、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从不同层面对学前教育的职业特性、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就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教育。值得指出的是,教师对于本专业的肯定十分有利于学生职业认同度的形成与提升。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认同熏陶,强调职业特性和良好发展前景。职业教育指导通常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针对学前教育学生而言,从入学初就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使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清晰的意识。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学生依据自身个性特质、社会现实等因素选择职业生涯道路和目标,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
三、多元化的师资配置
1构建“多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目标
《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能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些具体标准的践行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得以重视。以《专业标准》作为引领,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应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层体系。总目标应从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构建:
1.1认知目标
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强烈动机,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体悟、修正、创新,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促进缄默知识的获得。通过实践体悟,引导学生在实践反思中有理论的提升。
1.2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价值观、儿童观、保教活动观等观念;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对从事幼教事业的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以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
1.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幼教事业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在实践总目标的构建基础上,各具体的实践教学分目标应根据实际实施特点进行制定。
2贯穿“全学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全学程的实践教学理念,从时间上看应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从内容上看应渗透至各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从方位上看应拓展至校内校外多个实训场所。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获得,都需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来实现。
2.1新生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系部领导系统详细的介绍,引领新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形式等专业特色有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今后学习与努力的方向。高年级学长与新生就学习体会、学习方法等进行交流沟通,从学生角度解答新生入学来的各种不解与困惑,使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与生活有深入了解,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参观琴房、画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等实训基地,观摩幼儿园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对专业获得初步的感性认知。邀请幼儿园园长、幼教专家、一线教师等就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坚定学生投身幼教事业的决心与信心。
2.2课程教学实践
课内教学是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前提与基础。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等各种类型的教学,按相关课程性质与要求,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与实际操作环节。《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游戏》、五大领域教学法等学科应结合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在课程讲授同时或者课程结束后1~2周安排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保教能力、教育教学组织能力、环境创设能力、教具玩具制作能力、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管理能力、家园沟通合作等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如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可以以说课、试讲等形式在多媒体课堂、综合活动室等场所进行。钢琴、舞蹈、美术、手工制作等艺术技能课程,与教师口语、计算机、健美操等素质课程的教学,应将学生实际训练与理论讲授紧密结合,在日常课程教学同时贯穿实践环节的训练。
2.3教育观摩见习
针对不同学科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观摩主题,制定下园观摩计划与实施方案。明确观摩任务,联系对口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结合课程安排定期观摩。组织学生做好观摩记录,撰写观摩体会。利用实习实践基地,每学期安排一周的集中见习,具体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幼儿园保育工作等。在学期末进教育教学观摩的讨论、反馈活动,有利于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观摩中的所看、所感、所悟有机结合,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丰富专业学习的体验性,学生从幼儿园真实情境中获得大量直观、鲜明的专业理念与实际感悟。
2.4技能考核竞赛
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弹、唱、画、舞、写、说、讲、做、演、玩等多种职业技能。在职前阶段应采取课程训练、专门训练、综合训练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每位学生通过技训练,掌握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同时在1~2门技能上有突出优势,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发挥自身特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制定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自身特点,结合自身优势项目,给予技能综合考核。同时,以赛促训,通过创设多样的技能竞赛平台如儿童故事创作大赛,儿童舞蹈创编比赛、简笔画比赛、手工作品展览、童话剧比赛、教学PPT制作大赛等,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给予有优势才能的学生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2.5第二课堂实践
除课内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之外,鼓励学生走下课堂,走出校园,在社会大实践中锻炼学习。第二课堂实践主要在周末或寒暑假进行,主要内容是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特别是与本专业能力拓展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如到农村幼儿园义务支教、自制玩教具捐赠到民办幼儿园和福利院、协助幼儿园大型演出的策划组织、儿童早教机构业务拓展等。学生在社会大实践中得以锻炼,体现了学有所用的价值,同时在实践中对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有了验证与反馈,更好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2.6毕业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有效的利用最后一学年集中安排的6~8周时间,全身心投入幼儿园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做到实习前有明确的实习计划和目标,实习过程中有经验反思,实习结束后有总结反馈,以保证实习的效果。顶岗实习作为教育实习的补充形式,多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以就业为导向,组织有意愿的学生到相应的幼儿园或早教机构,以准教师的身份承担保育和教育的任务,将理论与实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得以融合,真正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7科研训练实践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培养的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这是与原本中师培养的幼儿教师之间的主要差别。科研实践主要包括课程论文、调研报告、毕业论文、参与老师科研教研课题等形式。特别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从检索查找资料、选题、写作大纲的敲定、论文写作基本规范的实际运用、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规范科研意识。
3落实“宽覆盖”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为达成实践教学的目标,保障全程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实施,应积极落实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管理运行保障、师资保障、基地保障三个方面。
3.1管理运行保障
完善实践教学各种管理制度。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实践环节所占课内教学时数以及实践教学所占学分比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得以凸显。制定实践教学各方面的管理办法、措施,如实习实训大纲、实践环节考核标准、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等,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实践教学有序高效进行。
3.2师资保障
高校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学前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高校教师往往没有在学前教育机构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许多专职教师也缺乏长期深入的下园实践的动力与支撑。他们若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多形式多途径的进修培训,深入幼教一线定期观摩、调研。通过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在具体的见习实习环节,可以聘请幼教一线有丰富经验的幼儿园教师作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以充实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3.3校内外基地保障
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的重要保障。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建设好钢琴教室、舞蹈房、画室、作品展览室、儿童行为观察室、心理实验室、模拟儿童活动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室,以满足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需求。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教育基地,不仅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观摩、实训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从课堂到岗位之间零距离适应,而且能促进高校与幼儿园的深入沟通与合作,双方资源共享、互赢互利,共同发展。进一步拓展实践基地实习、科研、就业的三大功能。
4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规范、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应建立规范的评价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每次实习实训都应有实习实训报告、总结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做好记录,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可以是任课教师、校外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或是学生小组,综合不同评价主体的评定意见,给学生公平客观的评价。评价形式也应多元化,将原有的终结性评价扩展为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
作者:潘滨 潘怡 单位:1.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十美堂中学 2.上海市松江区泗泾第五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Z].2011(12).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学;课程设置;技能训练;教学方式
就当前的高职舞蹈教学来讲,依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高职舞蹈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对舞蹈课程的学习掌握其相关技能,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相关措施对舞蹈教学进行改革,对舞蹈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使舞蹈教学趋于完善,其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高职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和暴露的问题
实际情况是,国内部门高职院校受限于自身的办学经费、硬件设施以及师资的薄弱,因而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难以确保预先设置好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真正地达成。同时,受前述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当任课教师无法获得来自学校的资源支持时,其所能做的便仅仅是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单一保证,而罔顾人才培养目标能否真正实现。此外,部分国内高职院校仅仅将舞蹈类课程设置在选修课之内,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分情况加以选择,如此一来,使得作为选修课的舞蹈课程无形中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忽视,教学质量也就无从保证。还有就是,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的科学设置方面亦存在问题,此种问题多表现为:这些院校在舞蹈课程的开设时,过于注重和凸显专业主干课,而未对其它交叉性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诸如舞蹈心理学课程等,由此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专业舞蹈教育过于偏狭,不利于学生成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舞蹈人才。
(二)理论知识学习同专业技能训练未能实现科学的对接
从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其致力于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舞蹈应用人才,即,所培养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演出经验、舞蹈表演技能以及舞蹈编排能力。有鉴于此,高职舞蹈专业必须注重对学生展开系统的舞蹈专业技能实训,以此达成现代舞蹈人才培养目标。然而从国内高职舞蹈专业的生源情况来看,多数学生此前于中专、艺校就读,还有部分学生自普通高中升学而来。但无论学生此前就读于何种类型的学校,其共性特点表现为文化知识较为欠缺。如若高职院校未能实现对理论知识学习同专业技能训练的科学对接,则必然使升入高职的学生此前存在的理论知识不足的缺点被进一步放大,这样也将导致学生因理论知识素养的不足,影响到其在专业领域的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
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是能够激起学生极大学习兴趣的关键。当前的高职舞蹈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革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训练方法单一,而且专业性较强,可能会导致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二、高职舞蹈教学的创新思路
高职院校应当鼓励舞蹈专业教师进行大胆地教学方式创新,以此为培养现代舞蹈人才奠定基础,具体可以从下述方面着手实施教学改革:
(一)注重对舞蹈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以往高职院校多习惯于对舞蹈专业课程加以细致地学科划分,这样做的不利之处在于:易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舞蹈教育过程中出现偏科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舞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时,应当注重对内容相似或接近的课程类目加以整合,从而达到课程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以此帮助学生通过此种课程的学习,获得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舞蹈艺术类的课程应以此门课程为主,将此门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一门舞蹈艺术类必修课。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无从选择的情况,同时也为选学其它门类的舞蹈扩大了空间。还有就是,高职院校在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当落实好艺术素质教育内容,具体的做法是:在专业舞蹈主干课程之外,开设交叉性课程,如舞蹈心理学等课程,从而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
(二)强化舞蹈实践教学环节
任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的在于实践应用,因此,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应当强化舞蹈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获得将所学到的舞蹈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转化的契机。如:专业授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所习得的知识进行舞蹈动作的自由编创,对传统舞蹈表演剧目加以改编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能够夯实所学,并且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形成清醒地认识,进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有意识地补足和提升。
(三)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舞蹈专业教师要善于总结既往教学的得失,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如舞蹈专业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组织课上教学,为学生提供观摩舞蹈名家表演的契机,使学生在观摩地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吸收、揣摩和借鉴舞蹈表演名家的动作与经验,进而能够为己所用。舞蹈专业授课教师还可以制作结合某一舞蹈动作,制作微课教学资源,供学生下载观看使用。通过电视屏幕,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学习动作的兴趣会更高。另外,由于舞蹈教学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舞蹈训练,因此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多元化,避免重复单一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对舞蹈训练产生倦怠感。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舞蹈训练方法,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舞蹈进行训练,增加舞蹈训练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对舞蹈的长期学习中,保持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到舞蹈学习之中。
三、结语
以上,我们从高职舞蹈教学的现状入手,对高职舞蹈教学的创新思路展开了研究。新时期,高职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林林总总,面临的机遇也比较多,为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分析问题,创新思路,改革教学体制,激发学生兴趣,努力教好学生,以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的气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成长,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从而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真正以适应社会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今后还需要舞蹈教师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周黎.激励性语言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1).
[2]佘符甜甜.浅析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J].科技展望,2017(07).
[3]刘佳.从“课堂”到“舞台”——“表演式训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2017(Z1).
关键词: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音乐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品德修养上有着一定优势。目前,音乐专业已经发展成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创新,特别是教学方面。高职音乐专业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学生数量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活动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优化音乐教育质量。
一、高职音乐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音乐专业也有了飞跃性的进步,现已经成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从扩大招生以来,高职音乐专业生源越来越少,质量下降明显,是高职音乐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加之,高职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采用比较单一的模式,造成很多学生缺乏专业的音乐素养、技巧,缺少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音乐专业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起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如教学水平较低、师资力量匮乏、办学条件不完善、专业教学定位不当、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音乐专业的持续发展。要想推动高职音乐专业更好地发展,就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全力改善现状并为其发展提供动力。高职音乐专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学水平较低
教学水平是由很多标准来衡量的,涉及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我国高职音乐专业起步较晚,本身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再加上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持,在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建设上的投入不足,教学水平始终发展缓慢。
(二)师资力量匮乏
师资力量的强弱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重大,若教师的综合实力不高,将直接降低教学质量。高职音乐专业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教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较少,造成整个教师队伍缺乏创新力和创造力,教学活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开展。
(三)办学条件不完善
高职音乐教学以完善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如声乐教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室、钢琴乐器等。但是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多,专业教室数量不足,乐器匮乏,实训基础建设不利,不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
(四)专业教学定位不当
高职音乐教学内容具体包括声乐、舞蹈、钢琴等,其中声乐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声乐教学定位有欠妥当,造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当。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音乐教学的主要特色,但是实际上一味模仿本科教学,过于注重音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投入不够,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演唱方法、演唱技巧的发展,很多学生不具备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能力。这些使得声乐教学目标比较含糊,让人们对声乐教学产生质疑。
(五)教学方法落后
高职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性”为主要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音乐理论,更要有高超的演唱技巧,以及一定水平的跳舞、钢琴演奏等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音乐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一方面传授学生专业的音乐理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舞蹈能力、钢琴演奏能力等,让学生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然而实际情况是高职音乐教学一直参照本科院校,灌输型的教学方法依然在课程中占据主导,一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学生对声乐演唱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无法真正了解发音技巧。由于教学方法的落后、单一,课堂组织形式缺少丰富性和鲜活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六)舞蹈教学效果不佳
舞蹈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关系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进行音乐教学时不能忽视舞蹈教学,舞蹈是音乐教学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高职院校由于缺少教育经费,在舞蹈教师、舞蹈教室等建设上的投入不多,使舞蹈教学成为高职音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七)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音乐理论基础不扎实、声乐演唱技巧不佳,他们在层次上低于本科生,实践能力又不高,难以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成功就业。而且,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音乐人才培养没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俨然已经成为了高职音乐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八)学生基础薄弱
从1999年扩招政策实施后,高职音乐专业学生数量规模逐年减少,学生的音乐基础良莠不齐,有的学生甚至之前没有学过声乐,缺乏专业的声乐演唱能力。即使进入高职院校前学过声乐,很多学生的演唱基本功也不扎实。因为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效果参差不齐,为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经济投入,完善办学条件
在高职音乐专业发展中,学校应高度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办学条件,奠定音乐教学基础。高职院校提高对音乐专业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扩大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基地、乐器等方面的经济投入,增加专业教室和钢琴等乐器的数量,为日常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投入资金一方面可以来自高校本身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争取社会资金。高职院校与社会组织团体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既能够争取到一定的社会资金,也能够为音乐专业学生实践提供场所,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音乐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学历,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文化素质、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满足高职音乐教学需求。为适应当前教学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在师资建设上的投入,提高薪酬水平,用较高水平的薪酬和完善的激励措施吸引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进驻学校,发展“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结构。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多交流、多培训,做好后备力量的储存工作,将青年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解决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
(三)明确专业教学定位,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音乐专业应树立特色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办学思路,明确定位专业教学目标,并以工作岗位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科学方法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适合社会的用人需求。在专业教学定位上,既要考虑岗位的职业性,又要考虑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个性,务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计划。要延长教学年限至两年半,增加学生主修专业方向的课时。课堂上不仅要体现出技能训练,还要更多的渗透表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法、编创等实用性教学内容。基于这样的考量,将高职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着力发展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舞蹈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及文化素质。对于学生主修方向以外的辅修方向学科和理论课程应进行适当删减、调整和整合,还可以利用选修课、集体课、讲座等方式实施教学。针对实用及实训性较强的视唱练耳、合唱指挥等课程应适当增加课时或延长学习时间。在这一目标下,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覆盖音乐理论、声乐演唱技巧、舞蹈、钢琴等内容,并适时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当前文化市场的实际需求。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声乐、舞蹈、钢琴、音乐理论是高职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想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必须对声乐、舞蹈、钢琴、音乐理论教学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以改善以往教学不利的现状。在声乐教学上,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声乐演唱能力,高职声乐教学应基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采用“教-学-演-练”一体化教学方法,打破音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隔阂,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职业之间的有效衔接,革新声乐教学传统方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在舞蹈教学上,高职院校首先要提高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然后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舞蹈教学可以采用“身授法”,教师亲自示范舞蹈动作,边做边讲,让学生边做边体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深化对舞蹈技巧的理解。在钢琴教学上,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口传法、合作练习法等,利用新颖的组织形式提高钢琴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满足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需求。在音乐理论教学上,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消除课堂教学的乏味性。同时,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丰富音乐理论教学内容,如使用微课程视频,让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兴趣。
(五)严格入学条件,重视学生专业考核
高职院校在音乐专业上应当提高学生的入学门槛,除了要求学生达到高考分数线外,还要求学生到校考核,严格学生考核标准,选拔有音乐基础的学生进入本校音乐专业学习。此外,在大一阶段,学校要注重基础教学,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实力,尽可能消除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现象。而且,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层次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成长。
(六)注重工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持续加强工学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以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学习中,安排四周的顶岗实习,通过在真实的工作岗位实践,让学生了解具体的音频编辑的工作流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进行充分的应用。综上所述,高职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有着重大的教育价值。面对高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要认清现实,全面了解问题及其发生根源,另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落实革新进程,这样才能推动高职音乐专业持续发展,使之更好地应对当前挑战,并抓住发展机遇,寻求进一步发展的道路。所以在今后工作中,高职院校要立足实际情况,针对音乐教学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改善现状并促进发展,从而实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阿拉坦高娃.抓住机遇加强特色细心总结勇于创新———新疆高职音乐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24-125.
〔2〕于洲.高职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3+157.
〔3〕谢雅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4,126.
〔4〕徐柳.高职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76-79.
〔5〕唐小娟.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3:38-39.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培养21世纪合格幼师人才的目标,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德育为先,在做中教,做中学,大力推进行动导向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钢琴配弹”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造就合格的幼儿教师。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趋势的有关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大胆渗透新方法,采用集体课及分级管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全书共分六个项目。结合《幼儿歌曲弹唱教程》教材,选用当今幼儿园流行的幼儿歌曲为配弹练习曲目,大力提高学生边弹边唱的职业能力。
三、学情分析
c278 279 280的学生来自各个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零基础,通过一年半的琴法学习,掌握了一些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接触了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不足之处是:演奏水平有差距,少数同学的手指基本功比较差,需要不断地加强基本功练习,还有识琴谱能力较弱,都要长期进行练习,才会得到全面提高.乐理和声知识欠缺,需要从零开始学习歌曲配弹知识,边弹边唱的能力非常欠缺。
四、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3.教育学生爱惜钢琴等设施设备,培养学生安全卫生意识。
4.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能运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为儿童歌曲配弹,大力提高边弹边唱的能力,提高儿童歌曲即兴伴奏的水平,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6.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与人协作的专业素养。
7.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热爱并献身幼教事业。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和弦基础与初步伴奏的知识及应用
2.常见歌曲伴奏音型的处理与弹奏
3.钢琴、电子琴的演奏技巧
4.幼儿歌曲的即兴弹唱
教学难点:
1.歌曲配弹的和声知识掌握
2.各种不同伴奏音型的双手配合
3.幼儿歌曲的边弹边唱
六、具体措施及教学方法
具体措施:
1.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课堂形式,运用实训教室和多媒体教学
4.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5.分层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6.用归纳比较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归纳比较法、讲解法、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2.运用现代化设备,打击乐器为课堂增添色彩。
3.面向全体学生,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多培养学生的听力,演奏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弹、唱、演的能力,提高职业能力。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法:理论+实操
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考核成绩
改进回课检测交作业的方式,探寻多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如:个人展现,小组展现,开演奏会等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 、周课时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一) 3
第二周 大调中正三和弦的连接与应用(二) 3
第三周 和弦外音 3
第四周 大调中二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五周 大调中六级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六周 小调和弦的连接与应用 3
第七周 乐段、乐句、终止式 3
第八周 幼儿园歌曲伴奏常用和弦与音型 3
第九周 属七和弦及终止四六和弦的应用 3
第十周 进行曲风格歌曲伴奏 3
第十一周 抒情性歌曲伴奏 3
第十二周 舞蹈性歌曲伴奏 3
第十三周 歌曲分析及民族调式和声应用 3
第十四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五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六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七周 弹、唱、演实训 3
第十八周 期末检测 3
第十九周
(一)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所有课程的设计都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适应我国技术进步和更新的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程理念设计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侧重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立足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职业性四项原则。作为一门集幼儿五大领域(科学、健康、艺术、社会、语言)教育教学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学》课程自身综合性的优势和亮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师生合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选取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相对接的教学内容,在安排学生动脑动手活动(如探索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幼儿游戏活动创编规则和形式、制作幼儿园教学课件、儿童歌曲舞蹈视频化、儿童文学创编故事化、手工教具制作卡通化)、幼儿园教学实践模拟演练(如模拟幼儿课堂、故事角色扮演)方面给予倾斜,努力做好教育与“生产”的对接,从而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二)课程目标设计理念
《学前教育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我们将其情感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儿童观,具备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职业精神,勤奋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负责的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将其知识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和教育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科学的学前教育规律、方法以及育儿知识等。在能力目标设计上,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运用所学学前教育理论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具备科学的育儿能力;优秀的学前教学、管理、教研能力和评价能力,可以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制定教育计划,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有效设计组织幼儿教学和游戏活动,科学评价幼儿园课程方案和幼儿发展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三)课程思路设计理念
1.课程内容项目化。选择对学生未来从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作为课程的具体内容,用综合性的项目串联、反映、优化知识,将知识、能力相互联系和衔接,做到理论、知识、能力相辅相成,用理论催生能力,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巩固知识,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我们将课程划分为五大项目:学前教育基础知识项目,学前教育基本要素项目,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学前教育衔接项目,幼儿教师必备技能项目。
2.任务分配具体化。在每一个项目下,具体、明确地设置任务。如:项目二——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项目,设置学前儿童观、学前教育观、幼儿教师角色、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幼关系等五项任务;项目三——学前教育教学项目,设置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日常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等五项任务;项目四——学前教育衔接项目,设置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衔接、与社区的合作、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等三项任务;项目五——教师必备技能项目,设置教师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与幼儿、家长、幼儿之间的沟通)、制定教育活动方案能力、组织教育活动和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共七项任务。
3.教学方法多样化。主要教学方法包括:传统授课法和示范教学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衍生的案例分析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法、社会实践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及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要做到授课精练;观摩学习,善总结反思;模拟练习,多强化实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案例分析——设疑:小组讨论——讲解/模拟——指导/实践——巩固提升”,或“任务驱动实践——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讲解/示范——实践巩固”,或“观摩——重新创编——情境/角色表演——自评/他评——讲解总结——强化巩固”等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效率。
4.能力培养过程化。在课程项目教学中始终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以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幼儿游戏任务为例,教学过程由幼儿游戏概念、功能引入——游戏观察记录方法学习——自己动手设计游戏活动方案——指导小组模拟游戏活动等组成。再如,以学前教育教学项目——幼儿园日程生活为例,教学过程由教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内容理论——观看附属幼儿园一日生活实例录像——自己写出心得感想——幼儿园实践——反思——写一份幼儿一日生活安排的建议等组成。通过项目任务的模块化、具体化,将“教学做”贯穿在课程教学的每一项任务中,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5.考核评价阶段化。作为基础理论课,需保证期末书面闭卷考核60%的比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教案撰写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余40%的分值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作业、个人作业分别占考核成绩的10%,充分调动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准备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实践活动等作业任务。
二、《学前教育学》课程设计理念
教材资源包括李生兰教授的《学前教育学》,桂景宣的《学前教育概论》和黄人颂的《学前教育学》。其他课程资源主要有《幼儿游戏与表演》《儿童文学欣赏与表演》《幼儿舞蹈与创编》等。数字化资源包括省级、院级精品课程网址中的素材,国家及各省学前教育网等网站中的课程、活动视频及附属幼儿园实践教学提供的光盘案例素材。实践资源包括学院专业项目活动实训室、校内外两大综合实训基地及附属幼儿园实习资源。
三、《学前教育学》课程建设思路
(一)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课程改革向深度推动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参加国内外各级培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为课堂教学对接学生未来的幼儿园实际教学管理提供助力。
(二)推进院校教材编订改革
在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已编订的精品教材《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讲演》《儿童歌曲弹唱》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学院实际、理论教学需要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出发,编订学前教育理论专业教材,以项目为模块,以具体任务作为完整课程学习的过程,重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和幼儿园组织管理能力。
(三)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合作深度发展
一、“品”式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课程体系是教学的根本基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有效对接职业岗位角色。社会艺术管理专业自创建以来,抓住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以“品”式课程体系构建人才特色,构筑人才素质结构,厚实人才职业能力。
(一)以“品”式课程体系构建人才特色以管理课程体为中心,以教育课程体、艺术技能课程体为两翼的“品”式课程体系构建重管理、懂教育、通技能的人才特色,详见表1。
(二)以“品”式课程体系构筑人才素质结构在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匮乏的形势下,专业人才培养须以艺术培训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素质能力结构要符合满足艺术培训机构管理者的标准要求。以管理主干课程体为中心,以艺术教育基础课程体、思想政治理论等公共课程体为两翼的“品”式课程体系构筑人才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详见表2。
(三)以“品”式课程体系厚实人才职业能力21世纪的社会艺术培训教育产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专业培养人才必须与时俱进,增强职业适应力,提高职业竞争力。以艺术教育管理实践特色课程体为中心,以艺术技能优势课程体、选修课程体为两翼的“品”式课程体系厚实人才职业能力,详见表3。
二、特色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是践行教学与社会对接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2]。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凸显实践教学特殊功效,从明确目标到总体设计、教学模式、指标考评,实践教学自成一体,特色鲜明。
(一)实践教学目标目标一:职业技能。加强学生掌握音乐、美术、舞蹈、表演中的两项专业技能,丰厚审美素养和艺术鉴别能力,拓宽艺术知识视野,熟悉艺术教育规律和艺术教学方法。目标二:职业能力。塑造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目标三:职业品格。树立学生全员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坚强的心理素质。
(二)实践教学总体设计(见图1)
(三)实践教学模式
1.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主要依托《社会艺术教育管理实践》课程,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搭建理论与实训一体化平台。在5~7学期的教育管理实践课程中,根据学期教学目标需要,围绕教学主题创设相关情境。师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2.观摩展演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技能期间,以小组实践课、期中期末观摩考核、技能结业展演、艺术实践周展演多种形式,检验师生教与学成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鉴别力,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3.课外拓展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相辅助且有目的有系统的课外实践实训,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训练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1)主题班会。结合专业学期工作目标,定期召开班会,在学生管理小组引领下,学生独立完成主题设计、内容程序、效果评估等环节工作。(2)户外实训。每学期组织1~2次户外实训,全体专业师生深入部队驻地,在部队官兵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穿越电网、蹲萝卜坑、盲人排序等项目。(3)大赛、艺术专业考试等系列活动。不定期举行各种大型比赛、艺术专业考试等,锻炼和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
4.“3+1”式教学模式。学生在一至三年级期间,接受学校系统化正规化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艺术素养及文化素质的教育,到了四年级,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到艺术培训机构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写作,实习和论文配有专业教师指导,使学生完成“准职业人”的岗位实训。
5.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专业直接对接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专业与艺术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延伸校内教学,让学生利用这一平台直接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锻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有效增强学生职业素养与从业能力;同时艺术培训机构利用学校品牌资源、人力资源创造出经济效益。(四)实践教学考评(见图2)实践教学考评是保证和促进整体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和总结实践教学结构层次的重要依托。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见表4。
三、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人才的质量和教学的实效[3]。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专业自成立起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立足人才培养的前提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构成
1.专业师资是技能型、理论型、实战型教师的组合体。(1)技能型教师不但拥有坚实的艺术技能,还拥有相当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审美鉴别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掌握一定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开拓学生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2)理论型教师在具有扎实宽广的管理学或教育学知识的基础上,还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创新能力;且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会运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把枯燥单调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声有色地传授给学生。(3)实战型教师既有丰富的社会艺术教育培训的经历和经验,也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专业师资是老、中、青教师的集合体。以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为例:(1)45岁以上占教师总数的20%,这部分教师均为教授或副教授,教学经验丰富,承担专业主干课和专业实践课,有较高的教学与学术水平及帮扶青年教师的品格,是教学科研的核心力量。(2)45~35岁占35%,这部分教师基本都具有硕士学位,是副教授或讲师,担负专业技能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态度认真,勤学、踏实、敬业,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3)35~25岁占45%,这部分教师有的是研究生也有的是本科生毕业,他们热情,思维活跃,积极上进,在努力与进步过程中完成一定的专业技能课和专业基础课。
(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支撑
1.校内支撑。近年来,沈阳音乐学院办学规模迅速扩大。(1)本科专业种类扩充。在原有传统专业基础上增设新兴专业,如戏剧影视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商务与管理、应用舞蹈教育等。(2)师资队伍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在补充传统专业师资的同时,新兴专业也配备表演类、美术类、管理类、教育类等多种类别的教师。专业类别的拓展与丰富,艺术学科、边缘学科师资的丰厚与共享,为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专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储备了优质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撑。#p#分页标题#e#
2.校外支撑。(1)“请进来”。步入新世纪,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相辉映的是社会艺术教育市场蒸蒸日上,有规模、有影响的艺术培训教育机构脱颖而出。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现已与深圳育星教育集团、台湾美育音乐舞蹈教育辽宁总机构、沈阳爱乐文化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沈阳泛美钢琴培训中心等多家机构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关系,聘请这些机构中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实践教学专家,不定期地开展讲学、讲座。实战人士的热情参与积极配合,弥补了校内教师经验不够,实践能力不强等不足,充实壮大了教师整体实力,成为专业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2)“走出去”。专业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艺术教育活动。“走出去”让教师们及时了解艺术教育市场动态,拓宽视野、学习提高的同时,与中心及联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使之成为专业信息采集、学习交流的有效窗口。
(三)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保障
一、解放思想,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建校十几年来,白手起家,举债发展,办学条件十分落后。五年前,我校仅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公寓楼。几百名学生在破旧的砖瓦房内上课,舞蹈教室设在学生餐厅,更没有标准实验实训室。建校初期,基本建设主要靠贷款,我校负债近千万元。如何摆脱被动局面?如何在困难的形势下图谋大的发展?我校领导班子反复讨论,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我们一方面找领导要政策、要资金,一方面找市场寻求合作伙伴,谋划“借鸡生蛋”的发展机遇,用借一点、要一点、欠一点等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新建了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第二餐厅、阅览室,增加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
在实验室建设上,我们采取争取国家资助重点项目、学校投入等办法,筹集资金600万元,新建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电子电工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教室(教学计算机1000台)、数码钢琴房(数码钢琴72台)、多媒体教室、电子仿真实验室、电子电工基础实验室、舞蹈房,满足了学生实验、实训要求,为广大学生创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2007年,我校成功创建计算机专业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获国家、省级财政资助260万元。
在几年的时间内,我校从一个条件较差的学校发展成为全省一流的中专。五年来,我们用500万元的贷款巧妙运作,苦心经营,增加了3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省教育厅领导对我校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我校在职业教育处于低谷的大环境中,在自身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开拓进取,跨越发展,成为河南职业教育的一个亮点。
二、更新观念,调整办学思路,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调整专业设置,加强校企联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使学生在校能学到真本事,毕业能找到好工作。我校按照文化知识够用、专业技能过硬的指导思想,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了大批经济实用人才。我校积极开拓市内外就业市场,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并先后与我市二十多家企业签订了用人协议,与深圳康佳电子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北京会议中心等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电子、计算机、幼教等专业的学生往往不到毕业时就被“抢订一空”。一批批毕业生走出校门,用自己的实力在企业站稳了脚根,以优秀的业绩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在从事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中专生文化程度低,学习专业知识受到很多限制,致使中职学校很难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工人。而文化成绩较好的高中生片面追求升学,高考落榜后没有就业能力。我校借鉴发达国家的办学经验,创建综合高中,探索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统一的办学模式,获得了成功。2008年、2009年我校高中毕业生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稳定在58%以上,跨入了全省、全市的先进行列,高考落榜生就业率超过95%,创全国高中之最。综合高中以开设普通高中文化课为主,同时设置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实用文体写作、沟通与礼仪等职业教育课程,学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圆大学之梦,也可以凭一技之长直接就业。这种综合培养模式使学生升学有望,就业有门,致富有方。按照“综合办学、特色兴校”的要求,我们坚持高质量、低收费、多出路,让每个学生上得起、学得会、出得去。为每个学生搭建成功阶梯,既是我们的目标,又是我们的优势,我校的办学经验曾被《人民日报》、《濮阳日报》、《教育时报》、《青年导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