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6 01:44: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脱贫攻坚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日常工作推进情况
(一)日常工作有序推进。一是继续保持政策、措施和资源的投入力度,紧紧围绕国家“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要求,及时制定了《县2020年16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量化全年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做到谋划不漏项、标准不降低、目标不动摇。二是组织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2次,研究审议了阶段性重点工作、资金项目等,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扶贫项目资金安排高效。紧扣县委、政府六大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及时开展年度扶贫项目评审和论证,经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及时下达2020年度项目资金10335.6万元,安排实施项目39个。对已安排的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推进有序有力,并加大对资金和项目监测力度,定期通报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实施扶贫资金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做到精准资金使用,切实提高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水平。
(三)问题整改有力。一是对照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自查发现问题8条,省级交叉成效考核反馈问题9条,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制定了《县脱贫攻坚2019年各级督导考核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方案》,并在县第二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上要求,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主动认领,扎实开展整改,目前,已完成国家成效考核自查问题整改4条,省级成效考核反馈问题5条,剩余问题正在抓紧整改中。二是对照省委第九、第十一巡视反馈问题开展了2019年脱贫攻坚方面自查,共计查找问题9条,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措施,压实责任,明确时限,截止目前,完成整改5条,剩余4条正在整改。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准确核实手机app数据。及时按照省攻坚办《关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扶贫对象信息数据核实核准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全体帮扶干部,及时下载国扶子系统手机app,注册登记后,核实核准帮扶户家庭成员、收入、生产生活条件和帮扶措施等信息数据,并及时在系统内修改完善。
(二)认真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攻坚办于3月底制定印发了《县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并迅速行动,组织相关部门、乡(镇)及工作组开展了督战,深入实地逐村逐户解剖筛查,并安排五大片区督导组开展了“回头看”督导,已全面完成督查核查工作,共计查找出“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问题23条,已完成整改23条,排查出脱贫监测户1户、边缘户3户,现正组织相关部门与乡(镇)制定下步帮扶措施,确保有效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绝对贫困。
(三)及时实施“帐帐相符、账实相符”核查。为迎接全国核查普查工作,确保我县脱贫攻坚信息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特制定《县“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核查工作方案》,并于4月9日召开领导小组会安排部署“帐帐相符、账实相符”核查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会后五大片区核查组庚即深入各乡(镇)实地开展相关工作,截止目前,以全面完成核查工作,共计查找个性问题1886条,共性问题108条,正在制定下步整改措施。
(三)扎实整改“回头看”大排查问题。按照去年和“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存在问题,认真制定整改台账,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责任、时限”要求扎实整改,截止目前,“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回头看查找问题10条,已全面完成整改,“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查找问题106条,已完成整改92条,剩余14条为湾坝乡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因泥石流受灾导致安全隐患,纳入避险搬迁救助,正在实施建设中,计划6月前全面完成建设。
(四)做好全国核查普查准备。按照中央、省、州要求,及时成立了核查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办公场所,明确责任分工,目前,初步确定组织抽调56人组成国家核查普工作组。
三、巩固脱贫成效工作推进情况。
(一)落实“四不摘”持续巩固成效。坚持摘帽县“四不摘”要求,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持续实行“双组长”制,强化组织队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直接抓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格局,持续强化工作措施,常态化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18个扶贫专项、“五个一帮扶”等日常工作,并围绕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全国核查普查、防返贫致贫和帮扶等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壮大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扶持,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障贫困户收入稳定,努力增强脱贫群众致富能力,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确保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打赢“收官战”。
(二)扶贫项目开工复工、资金支出等情况。3月受疫情影响,导致部分项目无法施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消除疫情带来困难,县攻坚办组织相关行业部门、乡(镇)采取措施,及时推进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截止目前,2019年续建项目24个投资4722.7万元,其中开工建设16个、完工8个,共计拨付资金2716.22万元、拨付率57.51%;2020年新建项目39个投资10335.6万元,其中未开工12个、开工建设19个、已完工8个,共计拨付资金2716.22万元、拨付率26.28%。
(三)脱贫摘帽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1.退出贫困村“五有”、已脱贫户“一超六有”达标、巩固情况和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目前,我县19个已退出贫困村“五有”、1877户6950人脱贫户“一超六有”全部达标,后续重点围绕“巩固脱贫成效”目标任务,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基础设施、惠民政策等方面下大力气,制定巩固提升方案,一是2018年、2019年分别统筹整合贫困村每村100万元产业扶持周转金和非贫困村50万元产业扶持周转金,入股隆之汇公司,实现全县63个行政村全部股权量化、保底分红,在全州率先实现非贫困村拥有村集体经济。二是2019年共计整合涉农资金10778.7964万元,实施项目86个,其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58个、产业发展类项目16个,其他项目12个。三是持续发展就业、医疗、教育等各类民生政策,2019年,完成技能培训27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95人、转移就业280人;拨付两免资金171.5万元、发放贫困户中职学生特别资助136人6.8万元,全县辍学率为0;落实医疗健康扶贫十免四补补助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域内住院治疗个人支付比例占比为4.55%。确保所有贫困户2019年“两不愁三保障”均达标。
(二)非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结合2019年“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情况,今年4月又全覆盖开展了进一步排查,并组织五大片区督导组深入乡(镇)开展实地复核,摸清了非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2019年和2020年共计排查出边缘户20户,其中因残、因病有致贫风险的13户、因学有致贫风险的3户、因灾有致贫风险的2户,其他原因有致贫分险的2户,下步将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和乡(镇)分户分类制定帮扶整改措施,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达标。
一、基本情况
(一)社区(社区)情况简介
**社区位于**县城北面,**集镇区,平均海拔约1900米,年平均气温10oC—11.6o℃,年降雨量900—1150毫米,无霜期220天。周边与**边社区、**社区、**社区、**区接壤,还与**县**乡接壤,辖6个社区民组,分别是**脚组、**组、**组、**院组、**组、**组。全社区共有1347户4122人,有汉、苗、彝、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3.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394人,低保户29户77人,历年来危改户为137户。总面积为6.9平方公里,有耕地3028亩,林地2500亩,森林覆盖率24.7%。
(二)党支部情况简介
**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36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女党员9人,少数民族党员4人,30岁以下党员7人,30—50岁党员5人,50—60岁党员5人,60岁以上党员19人。今年计划发展党员1名,为***。
(三)社区“两委”情况简介
党支部书记:***,男,汉族,52岁,1966年9月9日出生,于2009年9月开始担任此职。
主任助理:***,男,汉族,31岁,1988年2月24日出生,于2017年10月开始担任此职。
支委委员:***,女,汉族,26岁,1993年5月16日出生,于2016年12月开始担任此职。
***,男,蒙古族,32岁,1987年7月17日出生,于2016年12月开始担任此职。
***,男,汉族,34岁,1985年5月5日出生,于2016年12月开始担任此职。
居委委员:***,女,汉族,26岁,1993年5月16日出生,于2017年2月开始担任此职。
***,男,汉族,36岁,1982年7月14日出生,于2017年2月开始担任此职。
***,男,汉族,23岁,1996年9月13日出生,于2017年2月开始担任此职。
(四)党支部活动情况
党支部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季度开展1次党员大会,每月开展1次支部委员会,每季度开展1次党课学习,每年开展1次组织生活会。
二、工作思路
坚持以“四场硬仗”为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按照镇党委、政府集镇规划,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社区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三、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历年脱贫情况(2014年—2019年)
我社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394人,其中2014年脱贫8户41人,2015年脱贫6户37人,2016年脱贫9户43人,2017年脱贫8户46人,2018年脱贫15户85人,还有系统贫困户35户142人,2019年计划脱贫29户128人。民政兜底脱贫6户14人。特惠贷方面,2019年上半年,我社区共发放特惠贷28户,贷款金额140万。贴息金额1.087264万元。
(二)、“两不愁”工作情况
我社区贫困人口均有肉、有米,四季有换洗衣服,有安全饮水,全社区共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个,解决,1347户4122人口安全饮水工作,通过自来水解决安全饮水1347户4122人。
(三)、“三保障”工作情况
1、教育保障
(1).基本情况:我社区有学校6所,教师238人,有学生4365人。全社区共有初中生179名、高中生26名、本科生12名。
(2).控辍保学情况:我社区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36人,现有辍学生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辍学生0人。
(3).学生资助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儿童学前教育补助3人次,每人每年获得500元,初中49人次,每人每年获得1250元,高中26人次,每人每年获得1900元,大专2人次,每人每年获得4500元,本科31人次,每人每年获得4830元,我社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总共获得资助总金额270880元。
2、医疗保障
(1).我社区有卫生室1个,面积为60㎡,目前正常运行,社区卫生室有人员3名,分别是:崔*、周*、严**,可以容纳20人同时就医,可以常见疾病,老百姓患病后主要是去卫生院及社区卫生室就医。
(2).我社区应参合3433人,已参合3552人,参合率103%,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应参合394人,已参合394人,参合率100%。
(3).我社区患大病、慢性病人数2人,均签约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团队属于我镇卫生院。全社区签约家庭医生共394人,均全部报销,报销比例是90%-95%,没有因大病、慢性病返贫的。
3、安全住房保障
我社区2018年系统内危房8户,启动8户,启动率100%;竣工6户,竣工率75%;竣工未入住0户。
系统外危房1户,启动1户,启动率100%,暂未竣工。未竣工户为陆明艺户,因未修建完成原因未入住,入住的期限2019年6月底。
无老旧住房整治。
四、产业发展情况
(一)种植业发展情况
全社区共有耕地3028亩,可用耕地主要是酸性土壤,主要种植马铃薯、蔬菜,面积为2708,经济效益马铃薯亩产值1500元,蔬菜亩产值2000元-4000元(包含白菜、莲花白、辣椒等),受益贫困群众39人。其中辣椒种植由经营主体流转农民土地,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二)养殖业发展情况
全社区共养牛140头,养猪1200头,无养殖大户。能繁母牛养殖,每头能产生经济效益5000-7000元,受益贫困群众50户。均由社区社一体化合作社提供防疫、配种等技术指导,并由合作社找销路,保证销售通畅。
根据各派2020年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意见建议,我县高度重视,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和派提出的意见建议,把民主监督作为改进扶贫工作、提高脱贫质量的重要途径,现将民主监督意见建议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责任落实方面。“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达到100%。2020年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40次,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12次、脱贫攻坚联席会议21次,安排部署、会商研讨脱贫攻坚工作,克服疫情和洪灾影响,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县27名县领导、62个县级部门和183个企事业单位联系帮扶30个乡镇436个村,全县6838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实现县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全覆盖。
(二)政策落实方面。制定脱贫攻坚政策性文件60余个,针对疫情影响制定十项措施,形成完成的政策体系。脱贫攻坚以来,全县完成贫困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住房新建24057户,“两建三改”25440户,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财政投入8900余万元代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补充医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100%全覆盖,“一站式”结算医疗费用应报尽报;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负责制,落实教育资助资金28165万元,惠及建档立卡、孤儿、特困供养等贫困家庭学生24.41万人次,贫困户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率100%;采取分散打井、集中供水、管网延伸等方式,解决5168户11117人贫困人口饮水问题。
(三)工作落实方面。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园区(基地)169个、扶贫养殖车间30个,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受益贫困人口21467人。实施务工奖补,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提供“点对点”专车服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累计兑现奖补资金3296万元。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就业19559人,通过就业扶贫示范基地、扶贫车间稳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743人。以挂牌督战、防返贫监测帮扶、百日攻坚和问题整改清零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常态化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全县大排查发现问题57267个,中、省反馈问题615个,自查问题30580个,全面整改清零。大力推进消费扶贫,30家本地企业申报获得“扶贫”集体商标,通过建专柜直销、平台网销、促销奖补、以购代扶等方式实现农副产品销售总额3.57亿元。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县上下坚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始终聚焦未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紧紧围绕“一超六有”核心指标,全力克服疫情和洪灾影响,狠抓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圆满完成脱贫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2748户5935人贫困人口减贫任务,33465户78242人已脱贫人口脱贫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986户2173人边缘易致贫户“一超六有”全面达标。
一、包村基本情况
东关社区:原评定精准扶贫对象6户15人,目前未脱贫1户3人,巩固脱贫户3户9人。
西关社区:共有贫困户3户4人,2018年2月底李红方因病去世、二季度动态调整中王凯出列。现有巩固脱贫户1户2人。
二、认真排查摸底
我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帮扶工作队员深入摸排贫困户情况。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摸清各贫困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帮扶社区及贫困户需求,并针对相关需求完善工作计划。同时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
三、政策落实情况
东关社区:享受金融扶贫两户;享受危房补助1户;享受技能培训1户。
西关社区:杨香兰享受慢性病救助政策;范晓东享受残疾补贴。
四、存在问题及措施
1.东关社区4户贫困户目前均无耕地且均有家庭成员患病,帮扶较为困难。下一步将针对实际困难,细化帮扶措施,以第三产业为主,对拥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开展技能培训,同时积极争取相关社会力量支持,帮助相关人员就业。
2.西关社区巩固脱贫户范晓东2016年脱贫后因低保户无法脱贫再度返贫,2018年10月再次脱贫为巩固脱贫户。针对范晓东患先天智障,二级残疾,无劳动能力,其母杨香兰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需药物维持,家庭无收入来源等情况,我单位根据扶贫政策并结合其家庭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帮扶计划,防止再度返贫。
五、今后帮扶计划
一、整县推进精准扶贫。我们整合各类财政资金16.79亿元,对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时制定开发规划、同步启动整村推进,让所有有发展愿望的贫困户同时开展脱贫行动、同等享受政策扶持。为1.6万余名贫困学生发放一补资金1100万元;为1.3万名扶贫对象落实了医疗扶贫政策;提高了农村低保、五保保障标准;免费组织电商培训3400人次。全年实现33个重点贫困村达到了出列标准;20079人脱贫,超出省定任务11%;易地扶贫搬迁完成7789户22438,超出省定任务8.6%。
二、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我们制定了“一村一业、一户一策”产业奖补办法,先后改造老基地13万亩,新建基地5.2万亩;新增畜禽3.6万头、15.3万只;组织劳务输出2.6万人次;新增12家龙头企业、54家合作社、37个家庭农场、77个种养大户,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突破性发展乡村旅游,培植了百里景廊、百里果廊、百里绿廊三条乡村旅游长廊。
三、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了重点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步伐,全年完成村级公路建设11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客车目标;解决了1.1万人口饮水问题,超过省定水平;完成危房改造9704户;自然村生产生活用电覆盖率达到100%;村级公共文化(图书)室建设比例达100%;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
四、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坚持“抢前争先快上、政策口径快定、凝集人心快干、疑难问题快解、同步脱贫快推”,科学谋划、精准发力。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工作队包村、乡镇领导包点、帮扶干部包户责任制。建立“日报告、周通报、旬督办、月考评”工作推进机制,截止年底,在建房屋4366户11314人(集中4134户11785人),搬迁入住及购房4395户14924人(集中1555户4707人,分散94户282人、购房456户1395人)。
五、创新举措成效显著。建立了“政府担保贴息、银行扩大放贷、保险分担风险”的金融、保险扶贫举措,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亿元。择优选定医疗保险、财产保险、种养殖保险、价格指数险、政银保五大类10个保险产品,防止因灾因学因病返贫。设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秦巴电商产业园建成投入使用,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和平台落户**、上线营运,村级网点达378个,电商从业人员2300余人。深入开展“走穷亲、送政策、商发展、立信任、促脱贫”活动,及时补齐精准扶贫工作短板,帮助贫困对象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让各项精准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一、基本情况
我乡属于半农半牧区,截止2016年底,全乡共有农户475户、2831人,。劳动力1419人,各类困难群众714人(包括贫困群众、残疾人、五保户、孤儿等)。全乡人口中有妇女1063人(18周岁以上女性),青年978人(14至35周岁),儿童438人(7至13周岁)。全乡共有3个建制村,“十三五”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共有1个,上村,通过精心筛选,共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共计266人。并已全部建档立卡、精心分类、精确衔接。
二、主要做法
面对脱贫面大、人多的实际情况,我乡紧紧围绕“筑牢思想强基础,结构调整强农业,关注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证。
(一)把握关键细谋划,推进有力有序。一是精准识别贫困户。我乡为开展好扶贫攻坚工作,严格按照“六看七不进八步法”识别要求,专门成立了村评审委员会,由村两委成员、三老干部、老党员、村民小组组长等组成。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评定,村干部审查,村评审委员会开会通过,然后交由乡政府审核,最后通过开村民大会确定贫困户名单,并张榜公示,经过先后8次260余人次走村入户核实评定,最终确定了全乡贫困户146户690人(其中上村64户266人,下村41户181人,纳休村41户243人)切实做到不落一户贫困户,不纳一户非贫户。二是严格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上村落实了村联系领导措德,帮扶部门县总工会,第一书记陶俊峰,农技员邹流旭,驻村工作组以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维稳副书记勇忠泽舟为包村组长,成员由俄疆措、马小龙、阿西准、旦真、尼科、泽让旺吉6人组成。驻村工作组累计走村入户1000余人次。做好了辖区内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建立了贫困户档案,做到了困难群众底数清、致困原因清、困难程度清、技能特长清、帮贫需求清。
(二)突出特色巧创新,增强工作实效。一是挖掘了一批市场前景大、易于本土化发展的产业,在征得群众的同意后,今年,先后在上村成立了盘羊子孙养殖合作社、手工业缝纫合作社、黑青稞种植加工合作;纳休村成立了80亩紫甘蓝种植基地、80亩洋芋种植基地、300亩油菜种植;下村实施了1500亩油菜种植,并拟于2017年在下村成立高原河谷奶牛养殖合作社。通过村级议事,确立了集体产业经济贫困户和非贫户按不同比例的分配机制,既拉动了贫困户经济收入,又确保了非贫户的利益,有效激发了先富带后富、村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活力。二是制定了“上村脱贫攻坚作战图”、“乡脱贫攻坚工作政策解读”、“上村落实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倒排工期表”、“上村脱贫攻坚干部帮扶台账”,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
(三)聚焦中心抓落实,推动经济发展。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村今年累计投入资金1459.3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521万元的3000亩农田灌溉工程、村级幼儿园维修加固和村级卫生室改造等项目已竣工使用,投资231.75万元的3座人畜共用桥、20户暖棚建设、39户危房改造和1户移民搬迁等项目已进场施工,投资642万元的3.6公里通组路、4公里河道治理和1公里夏牧道建设等项目已开招投标,投资64.6万元的公共卫生设施配备和文化站建设等项目已进入采购阶段。二是推动产业发展增收。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手工业缝纫合作社和黑青稞种植加工合作社,申请政府投资213.9万元、自筹资金99.1万元,预计实现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444元;成立纳休村80亩紫甘蓝种植基地、80亩洋芋种植基地,300亩油菜种植,采取“支部+种植能手+贫困户”的协会经营模式,除去成本,预计收入18万,贫困户能够实现年人均增收2153元;下村1500亩油菜种植,每亩补助200元,按照贫困户种植面积,预计实现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560元。三是依托部门帮扶资源增收。充分借助县总工会、县农行、尼姑寺管委会人力和资源优势,筹集项目资金20.23万元,实施了乡中心校音体美多功能活动室、3个村民活动室和打造模范职工之家等项目建设并投付使用;依托工会组织优势补助职工群众活动资金3.5万元,举办了妇女节文娱活动、建党日联谊活动、药山远牧点赛马会等6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借助职工之家和群团社会服务平台筹集帮扶资金2.5万元,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和高龄老人、关心贫困群众和困难农民工、关注贫困党员和三老干部等22期帮扶活动;进一步凝聚了人心、传播了正能量。四是五个一批”落实情况。对照“六有”大数据平台,上村纳入“五个一批”的贫困户64户266人。其中,就业发展266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5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254人;医疗救助扶持一批52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161人;下村5户28人全部纳入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做到了精准配置、因人施策。并计划年内兑现生态奖补资金10.45万元、低保兜底资金60.96万元、教育助学资金16.04万元、藏区新居资金76.75万元,确保了人人不愁吃、不愁穿,户户医疗、教育、住房有保障。
四、存在困难
一是脱贫意识薄弱。受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情况的影响,贫困代际传递程度深,贫困群众依靠政府扶持摆脱贫困的愿望强烈,贫困户“小农意识”的思想比较重,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科技知识和种养技术,争先致富的发展氛围不浓。二是扶贫根基薄弱。乡土地受高山地势和退耕还林影响,土地难以成片流转、成片经营开发,产业发展不能上规模,新建合作社的产品竞争力和农牧业资源综合开发能力有限,产业转型升级缺乏强有力地支撑。
一、住房安全保障
严格按照中央、省、州有关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精准识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严格按照农户提出书面申请,村委会进行初审并公示,村级审核合格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查,乡镇审查合格后报县住建局核准备案的程序,紧扣“两不愁,四保障”识贫标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确定为改造对象,并根据农户坪定结果确定改造等级。
二、住房政策
宣传工作制作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明白卡并免费发放到了各镇,
1、身份必须属于四类重点对象,即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及贫困残疾人家庭。
2、具备其中一种身份即可。现居住房屋确系C、D级危房(局部危房和整栋危房)。
3、户主必须是所在行政村的农村籍户口。以上三条必须同时具备,方能纳入农村危房改造保障范围。符合条件的农户则可向所在村委会提出农村危房改造书面申请。
不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保障的情形
1、在乡镇有安全住房或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的;
2、有工商、车辆登记(小型农用车除外)、家庭成员有财政供养人员的;
3、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范围的;
4、曾享受移民搬迁、大中型水库拆迁安置、廉租房等其他住房保障政策的;
5、不符合危改政策的其他情形。
三、组织保障
(一)严格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对口援建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实行专帐管理、封闭运行、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涉及改造的各个乡(镇)人民政府按期将核定的资金发放人数及金额报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时将资金拔到农户个人帐户。
一、基本情况
XXX隶属XXX茶源街道办,距街道办3公里,距县城23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22个自然村寨;全村户籍人口1101户4961人,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6%;国土面积28.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00亩,林地面积24600亩;现种植茶叶面积达12898.6亩,实现人均2.6亩茶。2020年全村种植林下食用菌(红托竹荪)260亩,种植菌种14.8万棒,用工2098人次,其中贫困人数681人次。覆盖贫困户入股XXX金农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林下菌药项目35户467人;现有村集体经济累计11.87万元。农户收入主要以种值茶叶、入股分红、外出务工、养殖猪、牛、家禽等为主。XXX属2017年全县脱贫攻坚出列村之一,现有贫困人口433户2015人,截止目前,已脱贫415户1941人,尚有未脱贫户18户74人(一般贫困户1户6人,低保贫困户17户68人),今年拟通过促进就业,增加帮扶项目,促进贫困农户增收,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二、主要做法(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筑牢脱贫成效根基采取“产业优化”的方式,筑牢巩固提升基础。2020年共调减低效农作物944亩,其中蔬菜120亩,茶叶165亩、水果15亩、薏仁米47亩、饲草12亩、花生407亩、小米64亩、水稻114亩,完成率100%。为解决群众替代作物种子采购困难问题,政府统一发放花生种10000斤,解决群众560户2520人,其中涉及贫困户111户462人。小米需求农户122户458人,其中涉及贫困户21户102人。全村16000亩茶叶种植覆盖10800亩,其中投产12140亩;覆盖农户1588户7260人,其中涉及贫困户234户978人。2020年以来,XXX发展林下食用菌(竹荪)种植,目前已整治地块260亩,种植220亩,整地待种40亩,菌种到位13.6万棒,用工1557人次,其中贫困人数665人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破巩固提升瓶颈。一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项目,因地制宜推行“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二是健全利益联结方式。通过资金量化入股获取保底分红+利润二次分红收益、土地资产流转获取流转收益、参与生产经营获取贡献分配收益、参与扶贫产业发展,获取政策奖补收益。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强化资金项目监管,规范公示公开制度,加强扶贫资产和利益分配监管。目前全村共有合作社15 家,合作社成员总数1101户4961人(贫困农户成员433户2015人),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82.4658万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达11.87万元。其中,2014年至2019年带动农户增收132.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为9.69万元。
通过“产业入股”的途径,强化巩固提升成效。全村共投入资金1401万元发展产业5个(其中,种植产业1个、养殖产业1个,加工业3个)。一是入股欣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XXX173户贫困户入股种植白芨,第一批10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7146元;第二批73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二是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49户精准贫困户带资入股XXX江西坡镇兴农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代养,每户年均可实现增收1600元。三是16户入股XXX福娘茶有限公司,每年户均可增加收入6000元。四是利用省领导集团帮扶资金入股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公司,户均2万元资金带帽入股,XXX共236户精准贫困户参与入股,公司按每年入股分红模式进行分红,并且在茶青收购中充分让利贫困户,按照市场价格上浮5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茶青,上浮10%的价格收购非精准贫困户茶青,按目前市场估价,贫困户每年可增加收入每亩6000元以上。五是利用省集团帮扶资金入股才华手袋有限责任公司,7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2000元。
(二)促进稳岗就业,巩固带贫减贫成果全村共有劳动力1040户206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15户1063人、易地搬迁劳动力164户410人,建立就业扶贫车间1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2人。采取一系列就业方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一是通过就业培训,累计组织或推荐贫困劳动力培训388次146人;二是通过网格员、结对帮扶责任人等带着岗位信息反复入户共商动员、推荐岗位等形式,推荐就业614人,其中省外就业372人,省内就业242人;未就业劳动力7人,其中1人为贫困劳动力,由村前沿攻坚队组织网格员及帮扶责任人继续引导推荐就业。三是大力开发护路员、保洁员、护林员、治安协管员和护水员等“十大员”公益性岗位65个,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56人。四是通过政府主导、引进社会力量等方式,由村创办和致富带头人领办就业扶贫车间,组织贫困劳动力从事服装纺织、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工艺等生产生活或来料加工业务,为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三)加大小额信贷宣传,确保扶贫资金精准用于巩固提升。
自2016年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以来,XXX狠抓“特惠贷”办理,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确保扶贫资金放水到田。通过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切实解决贫困户在发展生产加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全村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53.9万元,覆盖贫困户233户,助力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生猪、黄牛养殖产业。
(四)加大财政投入,助推“两业”托起巩固提升重任。
2018年以来,XXX共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32.3万元,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种植茶叶和入股合作社等,覆盖贫困户97户416人。其中2019年用财政扶贫资金5.3万元发展生猪养殖,覆盖贫困户4户15人,用财政扶贫资金14万元发展黄牛养殖,覆盖贫困户8户30人;2019年用财政扶贫资金56万元发展长毛兔养殖项目,覆盖28户贫困户116人;2020年用财政扶贫资金22万元,按户均1万元入股民安公司茶产业扶贫合作项目,覆盖22户88人;2020年5月用财政扶贫资金35万元,入股XXX金农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林下菌药项目,共覆盖贫困户35户167人。实现持续、稳定增收。2020年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投入20万万解决贫困户、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2089人次。
(五)动态监测预警,织牢防贫返贫网底。
一是严格对照识别标准。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外的农户中,按照“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标准,组织村级指挥所等相关人员开展摸底工作并提出名单,由网格员、村级、镇即层层审核把关、综合平衡后,扶贫站负责录入边缘户相关信息。二是规范识别进入程序。严格按照“村级指挥所提名、核实、村级指会议研判、镇人民政府核准、录入系统”等程序规范操作,确保识别精准、进入规范。三是动态核查,精准跟踪。目前,XXX对摸排查出的边缘户共计12户84人,脱贫监测户17户75人,对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逐户建立工作台账,研判制定解决措施,补齐短板,并明确干部结对帮扶,对其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等原因导致困难的,综合用好低保兜底、就业扶贫措施、产业扶贫措施和“四险一金”(农调扶贫险、新市民安居险、新市民就业险、防贫扶助险和农民扶助金)等保障政策,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防止返贫、致贫,解决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存在的短板问题,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六)其他巩固脱贫成效措施
一是坚持茶产业作为XXX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劳动力技能培训。抢抓脱贫攻坚机遇、乘势而上,立足XXX在茶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创新茶叶基地建设机制,茶叶龙头企业培育机制,茶叶品牌打造机制,茶产品市场开拓机制,形成合力,推进XXX茶产业发展。大力培养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培育茶叶种植专业户,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茶农收入,巩固脱贫成效。二是组建XXX劳务队,加大劳务输出力度。XXX将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进行统计,已组建一支128人的劳务队,主要集中从事茶叶管理和林下食用菌种植用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民生活习惯有待改善、卫生意识有待提高,村庄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加强;二是需盘活村集体资产,引进人才,培育新型发展产业,把茶产业做大做强方面存在困难。三是群众的自身发展的动力不足,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四是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口多,在家的基本上是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未成年人,产业发展难度大;五是各村民小组没有污水处理管网,人居环境整治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