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1 12:56: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和谐社区建设汇报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区党总支十分重视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法律宣传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调委会、调解员化解居民矛盾、维护社区稳定的作用。几年来,积极化解了房屋拆迁、环境卫生、低保待遇、邻里矛盾等民间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98%。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缓和居民矛盾,秉公调解,维护了社区的稳定、和谐。
第一社区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采取引导、扶持、教育、管理相结合的手段和方式,做到一人一档,底数清,责任明。每季度由责任人对其进行面对面思想帮教,促进转化,同时帮助解决就业等生活困难问题。顾硕是年度劳教释解人员,在社区的帮助和教育下,他能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性活动。
为进一步确保辖区内安全稳定,社区还充分发挥由辖区民警、居民委工作人员及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组成“五组一站一队”工作网络,参与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义务治安巡逻员每天佩戴标志在居民区巡逻,足迹遍布了社区的每个角落,他们风雨无阻宣传法律知识、排解矛盾、化解纠纷,每月25日反馈收集情况,已形成制度。特别在重大节日期间及特殊敏感时期,对重点人有不良动向的,及时汇报,社区立即采取调解和稳控措施,并将其稳控在居住地。几年来,第一社区已成为无上访、无重大安全事故、无恶性治安案件的“三无”社区。
五年里,局直第一社区的普法工作任重道远。局直城建局、分局司法局领导多次前来检查工作,了解普法动态。遇到新问题,在精神和物资上都给与了指导鼓劲和大力支持。社区在普法材料内容上做到精全齐,这29本普法内业材料,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说明了他们工作的丰硕成果。
五年普法,居民群众男女老少法制理念增强,主动学法守法,违法乱纪现象基本杜绝。社区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从根本上杜绝了“法盲”的存在。
五年里,社区共评出了文明家庭、五好家庭40余户,这些家庭又以点带面,自觉学法带动了更多的人员守法,社区干部与群众通过共同学法,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普法成果显著,居民群众在社区活动室娱乐增智,男女老少在广场公园活动健身,社区生活一派和谐景象。
通过深入开展“”普法工作,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逐步形成,既享受权利又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逐渐树立,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大幅度减少,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社区树立“小社区、大文化”的发展战略,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20余场次,使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工作总结
一、经济运行情况
五年来街办经济运行良好,各项经济指标都能达到预期目标,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万达广场、裕华精品商厦、民安大厦等项目建设,对已投入16亿元的三个大项目,全面督促进度、协调工作、了解情况,及时协调增加保洁等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保证了重点项目按计划稳步实施;二是实行项目进度定期通报制度。实行每月召开一次项目建设年工作会议,由包抓领导汇报包抓项目进度。包抓领导定期对重点项目上门服务,到包抓项目点协调解决问题,同时聘请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为项目建设监督员,及时查找问题,反映情况,确保我地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街办几年来一直坚持“配强班子,加大投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工作原则,加强社区的软硬件建设。积极开展示范社区创建达标活动,出台了加强社区建设的七项举措,明确了创建和考核办法,扎扎实实地开展“六好”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截止目前,街道6个社区已达到了“六好”和谐社区称号;街道也被评为“六好”和谐街道;通过扶贫帮困、医疗救助、完善低保、就业助学、卫生达标、文艺演出等各个活动,真正做到关注民生、解决民忧。几年来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上百场。加强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调研工作,成立了“非遗”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实地调查,打造“古玩城”文化旅游一条街。目前地区东新街北侧面临拆迁,街道及社区干部深入住户进行摸底,特别是到待拆迁地区的贫困户及残疾户家中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确保弱势群体平稳拆迁。
街道计划生育工作一直以创建市级先进社区为契机,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为依托,以打击“两非”为突破口,以优质服务为重点,积极开展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和查证、验证工作,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计划生育示范社区和生育文化社区示范点的创建,认真做好辖区范围内入托、入学的外来学生父母婚育证明材料查验工作,并确定了地区励耘小学为查验工作示范点。
三、城管工作扎实有效
为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我们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日常保洁工作,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实行奖罚分明,调动了保洁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街办被市爱委会评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每年暑期街道领导对工作在保洁第一线的保洁员都会送去慰问金,毛巾、茶叶、白糖等防暑降温慰问品,同时开展每日为保洁员送绿豆汤活动,关注保洁员身心健康。规范收费管理,加大收费力度,确保收费额度的不断增加,同时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高收费质量和数量,与收费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目标,责任到人,摸清底子,建立台账,逐步向规范化管理迈进,防止漏征漏收现象的发生。同时,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工作,深入细致做好与各单位衔接、协调工作。
四、社会秩序平安稳定
每年街办都会开展安全大检查4次,消除安全隐患。与驻地单位、沿街门店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任务,细化了责任。加强平安创建宣传力度,开展警示牌进社区活动。举办“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坚持接待和领导包案制度,实行案件制度,干部、山川林业及有上访隐患苗头者百余人,成功调处了东四路市场拆迁、小区停水停电居民欲上访问题,确保地区稳定。近期,我们还针对万达工地民工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三项措施,确保重点项目工地民工维稳工作。一是加大监管工作,降低劳资纠纷。定期到万达、银丰等企业检查用工情况,要求企业依据《劳动法》规定,满足务工者的劳动权益;二是加强宣传力度,确保地区秩序稳定。街办联合派出所和企业主管部门组成联合宣传队,向务工人员宣讲法律法规常识,发送宣传册;三是通过建设“农民工之家”,“活动室”,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丰富务工人员业余文化生活。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我办事处将在总结近几年来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以“抓发展、保稳定、争先进”为主线,全力以赴,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强化税收征管措施,跟踪重点项目,确保经济增长。
1、全力以赴抓税收。一是协调目前在我地区经营的企业及建设单位,尽早理顺税源关系,足额缴税;二是查漏补缺,对地区经营户及出租房屋税源进行全面排查,严防漏税,做到应缴尽缴;
2、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严格落实在建项目、清理项目、引进项目、包装策划项目的包抓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定期通报制及上门服务制,加大跟踪服务力度,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困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扩大辐射效应,盘活地区资源。下一步充分利用万达民乐广场项目建设带动辐射周边的作用,盘活地区闲置空地及闲置楼宇,协调招商企业,牵线搭桥,积极引进实力商户进驻地区。同时加快地区东新街、东五路提升工作进程,打造尚俭路步行街特色街区,探索尚俭路步行街辐射延伸的路子,改善项目招商平台,优化企业投资经营环境。
4、发展总部经济,激活区域优势。我办将积极为企业总部经济搞好跟踪服务,经常到总部广泛征求意见,协助总部做好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为总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用真诚和行动感动总部在我辖区发展、贡献。
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提升进程。
结合总结前阶段提升工作考核情况,寻找差距与薄弱环节,下硬茬突破难点,一方面对未进行整治的驻地单位加强督促协调,下发整治通知书,进行限期整治;另一方面着力建设工地科普文化墙,在地区拆建并举的进程中,持续提升地区品位,谋划尚俭路周边的街景整治提升工作。同时做好“自选动作”,打造尚勤路汽车装饰一条街,扶持开创地区市场经营新格局。
三、坚持不懈跟踪服务,保证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年内确保地区重点项目实现“确保三开业,争取三竣工”。即保证民乐万达、天锡楼、永兴坊年内顺利开业,争取民安大厦、裕华商厦、东岳庙广场项目竣工;同时促进完成邮政酒店的转让衔接工作及民乐万达二期的顺利开工,确保重点项目在未来几年内对我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社区建设步伐。
一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我们将以街道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为契机,结合街道开展的“我为街道做点什么”的争先创优活动,人人争为街道做贡献。深入开展学习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实事做好。二是在创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的基础上巩固创建成果,不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继续加大对孤寡老人、弱势人群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力度,经常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扶贫济困结对帮扶活动,做好对辖区流浪乞讨人员的清理和日常管理工作。四是继续加强社区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五是积极开辟就业新渠道,推进社会保障工作。
五、发展特色文化,深入开展群众文化和文化广场活动。
继续把社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起来,广泛开展集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并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有重点的引导居民家庭文化设施建设。同时以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吸纳社区专业教师、单位文体干部及离退休人员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六、牢固树立“大”观念,加强工作
一、强化学习
首先是继续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在处理问题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议,对待工作不讲条件,积极主动地参预到各项工作中去。其次是根据工作需要全面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我分管的工作主要是解决民生问题,包括低保、优抚、劳动就业、残疾人保障等等,涉及到千家万户,每项业务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所有业务都需要从头学起。我一方面加强自学能力,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熟悉业务。另一方面主要是向老领导、老同事勤于请教,加强同市级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同时也能不耻下问,虚心地向年青同志学习专项知识,向社区工作者、公益性岗位人员、社区志愿者等了解最基层工作情况。通过采取阅读材料、查阅档案、拜访座谈、实地调研、参加会议、学习考察等多种方式,目前已经系统地掌握了相关的业务知识,可以实实在在地为西安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勤奋工作
我一直具有较强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上敢于坚持原则,有话讲在当面,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搞小动作,不怕为工作得罪人。同时也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积极向领导请示,善于同其它同志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尤其是在业务问题上,坚持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基层同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
1、推进落实,创新争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万元对牡丹立新办及所属6个社区进行升级改造。完成后6个社区全部达到省级300平方和谐社区标准,也是牡丹江唯一一个办事所有社区全部达到省优标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飞跃发展。其中西牡丹社区将建成一个千米社区,成为牡丹江地区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备、功能最先进的社区,也将成为牡丹江社区工作的最大亮点之一。同时我还在整合社区资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着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原则,对牡丹立新办及所属社区房产所有房产都亲自进行全面核查、测算,反复比对,最终拿出价值130万元的5套社区房产用以购置新社区部分房产,这种资源整合的模式今后会继续得以实践、推广。二是服务领先。我区是全市唯一的居家养老试点城区。我们加强领导、整章建制、规范服务,并对100名助老专管员和201名社区干部进行专职培训。9月份,在齐齐哈尔召开的全省居家养老工作现场会上,我代表牡丹江做了经验交流。目前这项服务已在全区全面铺开。三是培训创新。在全市首家开展了社区干部“星期六大讲堂”活动。与牡丹江大学联合,聘请民政、劳动、心理等专家、教授,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知识水平、提高业务本领,开展了六个方面内容的培训(政治理论、社区业务、政策法规、社工队伍建设、公文写作、电子政务),使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加强协调,确保稳定。一是处理出租车。区委区政府及时做出正确决策,机关干部全体包扶下到社区,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到每一个出租车主家讲解政策,化解矛盾,社区干部每天甲7点晚8点都要入户做工作,顾不上自已的身体,顾不上一家老小,放弃了一切休息日。我包扶温春镇65户车主,最难办的是南江村17户车主,因为他们用卖地钱买出租车,又相对集中,一直拒不出车。我就亲自和他们面对面谈,有时晚上谈到半夜,最后虽然对政策仍有疑问,但是被我们西安区的诚意感动了,全部同意出车。可以说西安区在这次中劝导最为成功,出车次数最多,付出的努力最大,为带动全市恢复正常营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为国庆60周年庆典创造良好环境。从九月下旬全区就进入高度敏感期,集中所有力量对不稳定因素进行大排查。所有属地不属事的上访案件都由各办事处负责,我就是相应包案责任领导。我们采取逐人见面、逐人掌握、逐人落实,采取有力手段,坚决稳控。对个别情绪激动人员,我也亲自为其疏导。基本上完成稳控工作。三是日常稳定工作。我分管的民政中的低保、廉租房、优抚,劳动中的仲裁,残联中的救济都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不好平衡的问题。今年廉租房实物配租73户。我专门主持召开了联席专题会议(街道办事处、纪检监察、民政、残联等部门参加),认真部署、周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不出现一点纰漏,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四城区唯有我区没有上访事件,在全市廉租房会议上受到表扬。8月份,我区一刑满释放人员能过
要求享受三轮车政策,立即采取多种措施给予解决,市委书记徐广国同志对此做出“落实得好”的批示。3、组织有力,全面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中,我负责推进的小组目前已超额完成任务157%,居全区第一名。二是双拥工作取得了突破。“八一” 建军节,我们不局限于驻区部队,而是邀请全市驻牡部队,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庆祝建军82周年酒会。会上还举行了我区18家单位与部队军民共建结对仪式。区委书记还亲自带队走访慰问部队15家,得到了市领导和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三是队伍建设上有新提高。在社区建设汇报上,指导民政工作人员在西安区首创采用多媒体形式汇报工作。同时还利用广电局的工作优势,为西安区在媒体及广播电视技术上多次给予帮助。
三、一点体会
随着对区里情况的了解和工作的深入,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西安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工作中处处体现出发展思路的超前性、功能定位的准确性、干群关系的和谐性,我认为西安区的领导班子能够坚强领导、果断决策,目前已经最广泛地凝聚起职工的共识,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蕴藏在职工中潜在的巨大能量,从容应对最严峻的挑战,显示出有效驾驭复杂局面的卓越能力,受到职工群众的衷心爱戴。
四、挂职收获
1、锤炼了务实作风。西安区的很多工作往往是“先干后说、多干少说、甚至干了也不说”,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讲排场,不搞形式主义。对于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始终坚持“不争论、不埋怨、不推诿扯皮,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务实态度,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气顺、心齐、有干劲。
2、开阔了工作视野。区里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近年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在这里挂职锻炼,使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区里工作的特色和经验,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使自己的思维跳出了原有的圈子,学会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学会了从宏观层面思考工作,增强了掌控局面的能力。
3、增强了适应能力。对于来自机关的挂职干部而言,最大的难题不是工作的难点,也不是快节奏的工作,而是工作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此,我就多听、多看、多问、多想。首先从自己的角度努力去理解、适应,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主动介绍自己的情况,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适应。同时,我坚持“谦虚自信”的准则,不害怕、不回避矛盾的产生,通过有礼有节的方式进行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认可。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的适应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与区里的干部们建立了真挚的友情。这半年,是充实的半年,愉快的半年,更是收获的半年。
五、存在不足与改进
一是深入基层调研不够。个别社区还未去过,对一些基层状况欠缺第一手资料。今后我想办法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
二是领导水平和协调能力还要加强。主要是因为工作经经历相对单一,对区里情况掌握不多。今后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整体利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社区;社区矫正;社会资源;非监禁刑罚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130-03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主要适用于下列罪犯: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管制的罪犯;被人民法院宣告缓刑的罪犯;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假释的罪犯;经人民法院或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刑满释放后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
从2003年7月开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为使此项工作稳步推进,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市试点。2009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2010年5月14日,辽宁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召开,大连、本溪两市将作为试点城市,我省其他城市也将选择一区一县,两个街道,两个乡镇作为试点,2012年将在全省铺开。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是为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而进行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对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现代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社区应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
为了作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为2012年全省全面实行社区矫正工作作好准备,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抚顺市社区矫正工作进行调查。
一、调查问卷反映的基本情况介绍
抚顺市现有36个街道、47个乡镇,301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为262个,新抚区50个,望花区70个,东洲区57个,顺城区67个,抚顺经济开发区8个,胜利经济开发区10个,三县城镇社区39个。除三县城镇社区外,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城市社区。
1.城市社区需要矫正人员的数量以及变化趋势。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在抚顺市城市社区除平山街道和张甸街道目前无需要矫正人员外,需要在社区进行矫正人员的数量大约是:690人左右,最多的是新抚街道(下辖8个社区)有130人,最少的是章党街道(下辖5个社区)有2人。
调查中,有23个街道反映社区矫正人员的数量变化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23个街道约涉及163个社区,约占全部社区的62%,其余11个街道反映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2.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社区矫正工作中普遍突出存在的问题是:社区矫正对象不好管理,工作开展难度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我们通过问卷进行了调查,按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排序,以下是造成社区矫正工作难以开展,反映比较普遍的原因。一是没有相应的立法;二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三是缺乏相应的管理资金;四是矫正人员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五是安排就业难度大。
上述五个方面的原因,在发出的调查问卷中占到了95%以上。矫正工作人员不足,现有人员急需培训,缺乏社会志愿者等也占到了发出调查问卷的70%以上。
此外,如何消除当地工作人员以及群众对矫正对象的恐惧、排斥和歧视,如何安抚矫正对象的家庭和本人的某些危害性的情绪,增加社会对矫正对象以及其家庭成员的认同感,为某些有家庭困难且符合条件的矫正对象办理低保等也占到了发出调查问卷的55%左右,这些问题,也成为社区矫正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障碍性因素。
二、社区矫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区矫正工作没有相应立法,是矫正对象不好管理的原因之一,尤其被剥夺政治权利类矫正对象不好管理。社区矫正是从国外借鉴而来,目前中国还没有立法。实践中,司法所实行社区矫正工作缺乏法律依据,权威性也不高。在假释、缓刑、管制、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等情况中,除“执行缓刑时,公安机关将罪犯交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刑事诉讼法》217条)尚有法律依据外,其他的社区矫正方式都没有提到基层组织或别的组织可以参与刑罚的执行。对于矫正对象而言,让他们服从社区组织管理、按时报到、按时交思想汇报,有些矫正对象能够接受,有些矫正对象不能接受。他们认为自己不违法犯罪就可以了,凭什么要到社区组织去报到、去接受管理。尤其是被剥夺政治权利类的矫正对象,按照法律规定,被剥夺的政治权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不得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结社活动;不得接受采访、发表演说;不得在境内外发表、出版、发行有损国家荣誉、利益或者其他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书籍、音像制品等;不得担任国家机关职务;不得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对于这些主刑已经执行完毕的矫正对象,这些权利与他们关系不大,是否享有这些权利对他们而言无所谓。所以,如果他们不服从管理,社区矫正组织就没有更好的管理办法,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
2.缺乏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现有管理主体多样复杂,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使得社区矫正工作难以正常顺利地开展。按照两高、两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公、检、法、司、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共同配合,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些部门未能充分履行职责。如,按照《通知》规定,公安机关在社区矫正中“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依法履行有关法律程序。对违反监督、考察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但在实践中,由于矫正对象的实际执行主体是司法局,但还需要公、检、法、司、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的共同配合才可以顺利开展矫正工作,所以,上述这些部门一旦不能积极有效配合,矫正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特别是《通知》中对公安机关的职责规定的不是很明确,所以,公安机关的管理力度就不像原来管理“五类人员”那样力度大。此外,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规定应该承担对矫正对象的技能培训任务,但在实践中,这项工作开展得非常有限,有些干脆就没有开展此项工作。
此外,司法所在工作执行中,没有强制措施作保障,对不配合、表现不好的矫正对象没有严厉的惩罚手段,也缺乏权威性。
3.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缺乏法律和政策性保障。没有专门的社区矫正经费投入,虽然一些地区将社区矫正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但就我市情况而言仍主要靠政府临时性拨款或挤占其他业务经费,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4.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也是造成矫正对象不好管理的重要原因。有些矫正对象被释放后,家庭不接受他(有的甚至就没有家),这些矫正对象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加之自身有“污点”,找工作很困难。此时,再叫他们到社区矫正组织去报到、去接受管理,使得他们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既然组织要管,就都给管了,包括帮助找工作,找住处等,如果管不了这些实际问题,那社区矫正组织的管理意义不大。
5.安排就业难度大,让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又不好组织,且效果不佳。实践中由于政府和社会没有为矫正人员提供专门的就业基地,法律也没有规定一些适合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负有接受安排矫正人员的义务,加之社会总体就业环境影响,所以,安排矫正人员就业难度非常大。按照规定,社区矫正对象要定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但在实践中,参加什么样的公益劳动,如何组织,是个难题,实践中,有的街道社区,组织矫正对象擦楼道、清理小广告等,但由于社区矫正对象分散,组织起来很困难,而且,即便组织起来,效果也不是很好,有人不愿意参加这样的公益劳动,认为自己可以找工作做,没有必要参加这种在别人监督下的集体劳动,这样有伤自尊心。
三、对策建议
调查中,在目前尚无统一的《社区矫正法》情况下,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从抚顺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符合开展实际工作的矫正组织体系。机构队伍建设是组织保证,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管理。应由市政法委牵头,成立矫正工作委员会,矫正工作委员会由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联合组成,具体分工为:
市公安局作为社区矫正执法主体的身份不变,依法办理刑事诉讼法、监狱法规定的相关法律手续,实施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包括对重新犯罪的矫正对象依法及时处理,对违法有关规定,脱离监控范围的矫正对象依法进行抓捕。
市司法局负责矫正工作的组织实施,成立联合办公室,各街道、乡镇成立以基层司法所为主,有当地公安民警参加的社区矫正工作组,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
司法所具体负责对本辖区矫正对象进行帮教,解决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监狱警察协助司法所具体实施矫正工作,其职责主要是,协助司法所开展对矫正对象的日常工作,对矫正对象进行考核,对违反规定的矫正人员及时收监,会同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协助当地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或及时依法抓捕,派驻社区的监狱警察,行政上隶属于监狱,业务上接受当地街道、司法所的领导。
检察机关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监督。
2.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手续材料、规范工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是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运行的关键。对于社区矫正,要严格规范各种手续,确保材料齐全。要做好公、检、法、司等部门之间的衔接,确保从外省市回来的矫正对象,及时纳入矫正范围,并把有关材料及时补充完整。按照规定,每一个需要社区矫正对象的相应手续材料是不同的。法院宣告缓刑的人要有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矫正对象接受矫正的保证书等,而从监狱回来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类矫正对象,则要有判决书、释放证明等材料。但在实践中,有些对象的材料不齐全,有的只有一张释放证明。这就给矫正组织为每一名矫正对象制定矫正计划、矫正方案造成困难,影响了矫正质量。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社区服刑人员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统一文书格式,加强档案管理,确保国家刑罚依法规范执行。
此外,在目前没有立法的情况下,鉴于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刑种、矫正期限、个人经历、需求不同,管理和教育的侧重和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建议对矫正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
3.建立专群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加强社区矫正组织的辅助力量。要建立专业矫正力量与社会矫正力量相结合的矫正工作队伍。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确保既有专职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提高专职人员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的聘用、管理、考核、激励机制。社区矫正工作是在社区实行的一种矫正罪犯的刑罚执行方式,所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为使兼职矫正力量既便于组织和管理,又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建议应该重点招聘公、检、法、司以及心理咨询等部门的退休人员,因为他们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时间和精力,他们能够胜任此项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发挥矫正人员的近亲属和所在单位人员的力量。
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实行社区矫正的目的是使矫正对象尽快融入社会,使其不再重新犯罪,成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但使他们融入社会的前提是社会、家庭要接纳他们,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这就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一些生活确实没保障的人,政府应该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金,解除后顾之忧,避免他们重新走上犯罪道路。这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困扶助,以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5.建立正常的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制度,矫正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社区矫正经费的保障制度,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经费、行政运行经费、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等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并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建立社区矫正经费动态增长机制。加大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力度,是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开展的基础性条件。社区矫正是国家刑罚执行工作,社区矫正经费应当由国家全额保障。
6.建立矫正信息网络,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探索分类矫正,严格管控措施,避免发生脱管、漏管,防止重新违法犯罪。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困扶助集中体现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和优势,是社区矫正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完善教育改造措施和方法,要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法制、社会公德等教育、加强心理矫正、监督管理等措施和方法,针对其不同的犯罪类型和风险等级,探索分类矫正方法,增强其认罪悔罪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促使其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