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8 16:27: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德育功能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往往补单纯地传授社会科学知识所代替,存在着与实际相脱离、与学校日常思想教育相分割的倾向,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这种现状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优势作用的发挥,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么如何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其德育的优势作用呢?
一、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基础。
要发挥思想政治的德育功,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义,了解思想政治课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的必学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到:不识字的人是文盲,不懂科学的人是科盲,文盲和科盲已严重阻碍祖国的社会义主建设。不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从小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废品和危险品。北京外语学院某大学生从学习尖子到校院死囚就是很好的例证。以事实教育学生思想课不学不行了。从第一节课就激发学生懂得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自觉学好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教师绝不采用学校既然设了这门课,又要进行考试,你就非学不可的强制态度,更不能认为第一节进行了学习意义的教育,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学习意义的教育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并逐步深化,有意识的揭示的教师的社会意义无和实用价值,要善于解答学生学一有什么用的疑问,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向往。其次,要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教学“引进外资”的“得”与“失”时,先引用我们现在用劳动力,同世界资本进行交换,到底是“引狼入室”还是“引羊入圈”这个问题,通过设疑,在学生头脑中掀起波澜,以促使学生思考、最后在争论中将主信号以“来料加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就如同把“羊”牵进来了,羊当然要吃草才以胀膘,便羊能生下小羊羔,还能挤奶、剪羊毛,因此,“引羊入圈”合算,是得在于失,用这样的方法教学,就能引起学习对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就“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学生对我闪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最多的要求就是名胜古迹懈们在教学过中一定要多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多给他们提出问题和讨论的机会,以澄清他们在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对人生和社会的模糊认识,他们所关心的社会热点总是教师不能回避。教师不能回避。比如在改革开放中,对党内存在腐败现象的客观现实,既不能回避,也不能牢骚了事,而应客观的、辨证的加以分析,可举一些我党惩治腐败的具有轰动效动效应的案例(如案),并更多的从下面举一些廉政实命名。使学生感到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是极少数的,宫的主流是好的,从而对我党的反腐败斗争充满信心,对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谦洁奉松的的必要性的更深刻的理解。
再如,我们讲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吸学生就表示怀疑,就会提出不少问题:资本主义在一段时期经济发燕尾服较快,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都在经济上存在一些总是两种制度到底哪种优越难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七十多年,到最后还是转向资本主义,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务淌有转变为社会主义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回避,我们应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事实和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进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教育。
再次,必须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整个学校的日常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传统化学工程使用处理工艺对有毒污染物的处理滞后性较强,通常是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再另外做针对性处理,不仅增加了处理成本,且治标不治本。比如传统工艺烟气除尘,虽然净化了气体,但是污染物直接转化为废渣废水,还需要另一道工序做清洁处理,无疑工序和成本的增加都使得效果不那么理想。绿色化学工艺的介入,可以直接在生产或排放阶段就完成清洁使命,通过化学反应达到预防、控制和消毒污染的目的。
化学原料是化学工程的源头,原料决定了生产流程和工艺的选择,绿色工艺的介入可以从源头上改变原料生产带来的各类化学污染,同时绿色工艺与化学工程的结合还可高效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实现深度开发利用,兼顾无污染、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必然会掀起一轮新的工业革命。绿色原料的典型开发应用比如甘蔗渣、稻草、麦秆以及木屑、树枝、芦苇等可加工成为酮类、酸类与醇类化学品。
在化学反应中使用选择性高的试剂也是绿色工艺应用的一个途径。以石油化工为例,生产过程中烃类选择性氧化反应较为普遍,作为一种强方热性反应,具有生成物不稳定、易进一步氧化等特征,所以,催化反应中此反应并非最佳选择,生成物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提取最终产物,所以,为改善这种情况,使用选择性高的试剂是最佳途径。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还能够降低分离产品的难度提升纯度,无疑实现了提升效益和减少污染的双赢,所以,绿色化学工程在这方面的研究实践也非常热门。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催化剂对提升反应速率效果显着,所以目前化学工艺领域积极研究无毒无害的高效催化剂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不一,不仅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化学分子深入研究也有助益,分子筛催化剂和烷基化固相催化剂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
2。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应用
分析绿色化学工艺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对绿色工艺的重视与开发也彰显了当前世界范围内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长达两百余年的工业化路程,使得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尤其中国作为当前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三废”问题十分突出,PM2。5问题也成为了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剑,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问题等推到了台前更加显着的位置。大型化工企业作为与人们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企业,石油化工与煤炭除去提供能源之外,还提供多种衍生化工产品为人们衣食住行服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消耗的大量原材料都警示着当前必须积极发展绿色化工工艺,以达到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目前而言,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主要以下几种:研发新科技、新工艺全过程控制污染;利用先进清洁工艺从源头控制污染;利用技术和工艺创新打造可循环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等。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作为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就目前来说,主要以三种表现为主,分别是清洁生产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及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使用生物技术服务可再生能源的合成,像有机化合物原料的应用经历了从动植物到石油煤炭的发展过程,现如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各类再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在绿色化工中,所使用的催化剂多以工业酶和自然界中存在的酶,酶与其他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生成物优良、污染少等优势,对于当前化工领域而言,生物酶的利用和研发就成为了绿色化工的重要发展方向。像丙烯酰胺的制备,最早使用丙烯晴,在环城生物酶催化后,不仅能耗与成本大幅度减低,且反应完全无副产物,对工业生产而言有多重积极意义。
除此之外,绿色化工工艺还广泛应用于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领域,生活中有众多具体应用实例。比如空调制冷多使用氟利昂,会造成臭氧层空洞、紫外线增多、温度升高,目前正积极寻求替代品且朝着低能耗方向发展,无磷洗衣粉减少对河流水域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可降解塑造制品对土地、水源危害都将进一步减轻,清洁汽油的使用可对大气污染降低,以上种种尝试都说明了在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领域,绿色化工工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无污染汽油的研发与应用,像低硫柴油、乙醇、二甲醚等,不仅经济环保,发展前景好,且制备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危害都不断降低,证实了绿色工程化工应用的优越性。
留学生身处异国他乡,周围的语言文化环境与本国的语言文化环境有着很大差异,容易产生“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深度焦虑症。对于留学生特别是本科学历留学生,这种情况则显现得尤为突出。
1.语言不通。来华留学生面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首先是语言障碍。语言是交流的基本工具,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留学生初到中国,基本的交流都面临巨大困难,要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则更是无从谈起。语言不通会导致留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恐惧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部分留学生由于长期语言水平不足,不能有效和教师沟通,不能充分参与到课堂和课外的学习中来,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的情况。
2.生活不便。语言的障碍以及由之而来的文化生疏会导致留学生在生活中的交际障碍。留学生有专业学习的任务,常常没有太多的机会与中国人接触。缺少沟通会造成留学生的文化误解。比如,中国人在市场购物时习惯讨价还价,而外国人不懂这个规则,或者因为表达有误不能有效地讨价还价,看到别的中国人花更少的钱买到跟自己一样的东西时,他们会觉得自己被欺骗。这种对文化的生疏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辅导,会对留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
3.文化孤立。语言上的障碍和生活上的隔离会最终造成留学生文化上的冲突和孤立。文化冲突首先表现在教学活动中,中西方在教育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方面具有很大差异,我国的教学方法侧重知识传授,教学模式侧重于以教师为中心,这与西方国家强调学生为主的轻松活跃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反差,很多留学生由于不能及时适应,学习兴趣减弱,学习成效低下。语言的障碍和交际的困难,使留学生容易退缩在自己的群体之中,减少与其他文化的交际,形成了文化上的孤立,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冲突也加剧了这种孤立。
二、通过留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实现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1.留学生第二课堂的定位。长久以来,第二课堂一直被认为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得不到学校和师生的重视。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手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实属两种相互独立的教育组织形式。因其人性化和开放性的特点,第二课堂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占有更明显的优势,应该更广泛地被利用。留学生第二课堂,作为留学生教学中的一个更为灵活的形式,相比于中国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有着更大的意义,更能发挥其育人功能。
2.留学生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第一,拓展知识,提高留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课堂能够对第一课堂进行延伸和补充,它能够克服第一课堂教师传授的单向性和被动性,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开放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容融入到各项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根本上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认知和体验,培养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和协作精神。因此,综合素质中所包含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文化素养等不能在第一课堂得到充分培养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来实现。对留学生来说,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够帮助他们掌握丰富专业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更能使他们通过参与到广阔的实践空间中,深入感受校园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氛围,是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文化、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第二,使留学生融入到校园文化氛围中来。第二课堂不仅给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沟通交流的机会,而且允许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施展自己的才华,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这对促进留学生心理适应期的顺利过渡,解决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留学生来自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单纯地通过第一课堂的教育或者行为规范的硬性约束,很难让他们真正理解并接受。形式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可以吸引留学生主动参与,并在其中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获得自信,同时又得到了思想上和行为上的锻造,以更乐观更开放的心态融入到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中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功能;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6-0121-02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处在一个“不断摆脱多变性特征而日趋稳定”且“仍保持多变性”的时期。这个时期正是我们加强其品德教育的大好时期。而在“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下,语文教学是更具有其特殊的功能与意义的。在一改再改的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它有丰富多彩、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自然美,有尽善尽美、催人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社会美,更有至真至纯、让人崇尚向往、竭力追慕的人格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能在带领学生于文学艺术的殿堂里探幽访胜、含英咀华的同时,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感染和人格熏陶,使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得到升华,让语文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绽开向真向善向美的花来,那该是一个怎样生动、和谐,碰撞着激情和人,情美的语文课堂。
一、贴近作品,以反复诵读吟咏轻扣作者脉搏
文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它极富感性魅力。人文味道极浓。而当教者是站在人文的平台上教语文,这些灵动的语言文字便会闪耀光彩,也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最优秀、最纯粹的优秀文化的哺育。在学习一些文句优美、直抒胸臆的抒情散文和诗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技巧的指导,如:重音、停顿、语音、语调的变化、语气的模拟等,来表达自己对文章意义的理解,在使文章“如出我心,如出我口”的过程中,完成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体会到一种极致的纯洁的美。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在选择意象、营造意境、讲究韵律及深层象征意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如同一首肖邦的《别离曲》,在和谐的韵律与轻盈的节奏中,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而这其中绘画的美、音乐的美和作者荡漾在柔波里的爱的情思不通过反复地诵读吟咏又怎能体会得到呢?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轻声的读、随性的读、闭上眼睛带上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去读、和着缠绵抒情的音乐去读,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和高雅的艺术氛围中与这只现代诗坛上的“夜莺”完成了一次和鸣。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这样说:“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表达的有力,细致,正确,都无与伦比。”当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吟咏做到这样彻底、深刻、细腻的声音的表达,我相信他已轻扣住作者在文字间跳动的脉搏。
二、走近作者,以近距离的观望轻叩作者心扉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就是因为它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蕴涵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要么是匡世济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染了读者,要么是作者对人生的深层思考触动了读者的心灵,要么是作者的崇高理想和旷达胸怀给读者以启迪……总之,文学作品总是不断地给读者以感动,动人心灵,启人心智,陶冶性情,丰富情感,构筑成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屈原的《离骚》无不让人为屈原高尚的节操和爱国情感而心生敬仰之情,心灵因之而净化;曹操的《短歌行》抒发的那种求贤若渴、忧济天下的怀抱和《龟虽寿》中表现出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士胸怀无不让人胸襟开阔;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真情流露和《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与恬静,让我们芜杂的心灵归于沉静;而《鸿门宴》中被李清照赞誉为“人杰”“鬼雄”的项羽挥泪拔剑、豪气冲天的悲壮一幕又怎能不勾起每个人暗藏心底的英雄情结?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人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而在教师精彩描述下、深情呼唤里从作品走出的或宽袖长袍、或横槊弹剑的人物形象更将以他们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们以惊叹,折服,仰望,膜拜。当我们能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蕴,作品也就真正成了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性、情感丰富、人格高尚的“人”的最宝贵的精神粮食。而那些隔着重重历史烟雾依然鲜活着的生命也定会在泛黄的书卷中含笑凝眸。
三、在实施以“育人”为大前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其中最为有效的途径
1.感染性。
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心理上他们可以相互诉诸感情,可以相互克制情绪,形成一定的共识,寝室成员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深受其感染。
2.倾向性。
寝室成员间相互诉诸情感时会各自形成对对方的评判与效仿,在潜移默化中对方的行为和意见也会影响自我,观念上会形成整体一致的效应,行为上也与外界不同。寝室文化倾向性具体表现在对事物的观察角度与评价和态度的统一性上。
3.潜在性。
学校的规章、制度、纪律、条例等外在强制因素对寝室的个体影响不足以构成寝室文化氛围,寝室文化的影响力摸不着但能看见效果,它营造的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对个体有所牵制,它的力度体现在它的无形约束力上。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功能
如今,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凸显,寝室文化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认真研究它对大学生有着如何的影响,了解寝室文化的根本性特质,在逐步构建寝室文化时注入高尚的情操,使寝室具有良好积极的文化氛围。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校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健全发展,才能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寝室文化也随社会化逐步变化,对大学生心理构建与人格塑造具有强大的功能,引领学生的文化思潮。其主要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舆论导向功能。
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以前必定有一个桥梁作为连接,校园寝室就充当了这一桥梁,他像是一个小型社会吸纳了外部世界的思想、理论、观念、思潮,而这些在其在内部内化,因此大学生的涉足视野变得广泛,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价值观也变得较为成熟。
2.规范约束功能。
寝室文化中的寝室制度文化是一种行为规则,而寝室成员通过投射效应,从室友对他的褒贬、毁誉来反省自己、约束自己和控制自己,这是寝室文化规范约束作用,进而达到反省自我的效果,这与外部世界的道德法律约束有着内在的不同。
3.情感平衡功能。
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讲,大学时光充满矛盾与冲突,心理变化迅速,情绪波动起起伏伏,这时他们更需要的就是倾诉,需要知心朋友。他们有着自己愿望、利益和要求,对合适的场所也相对依赖。课堂文化和其他校园文化载体在行为上有着极大的束缚力,而寝室则不然。相比寝室而言,它的自由空间更大,在心理调节方面有更大的施展空间,矛盾也好,冲突也好,在这里可得到简单的化解,对人的情感起到了平衡作用。
4.品质塑造功能。
大学生寝室文化具有净化和感染学生的作用,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未成熟。而寝室内部正好为他们的确立提供参考和帮助,因为每个人都有趋同心理,有时更倾向某种观点。因而各自的观点、态度以及价值判断也会随之而改变,从而各自的价值标准也会趋于雷同,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此得到完善和确立。
5.对大学生素质产生影响。
寝室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他们将来的成才也要通过这一关。寝室内在很多思想耳濡目染,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价值判断也相应得到提高和转变。大学生觉悟素养,道德标准,文化修为是构成寝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关键词:插图;互文功能;评价体系
一.引言
《论语》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纪录,集中体现了孔子的道德学问和政治主张,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儒家经典,“其博大精深之义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史”,[1]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外学者对《论语》的英译工作从四百年前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最受西方世界关注的中国经典之一。随着近年来插图艺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视觉化’倾向,即文字向图像化的发展。”[2]《论语》的英译本也出现了带有图像释义的插图本,提高了外国读者在阅读时的趣味性和理解性,无疑对《论语》的英译工作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二.插图的功能及有效性评价体系
Hunter[3],和Tang [4]等人对插图的功能作了分类: 装饰功能、解释功能、强化功能、扩展功能、互补功能等。对于中国典籍英译本来说,插图的核心功能应该是强化、概括、促进、扩展文本理解功能,我们把其概括为插图与文本的互文功能。插图的互文功能的有效程度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评价。(1)插图的技术处理 插图本身的变量包括插图画风、大小、形状、构图等。对这些变量作出合理的技术处理可以实现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2)插图的功能实现 每一幅插图体现的是装饰、点缀、解释还是扩展功能,在设计插图时就要有所考虑,并在创作过程中付诸实践。(3)插图的呈现方式 插图以单幅画还是多幅画呈现,是否附有文字说明,同样影响着读者对译文注释的理解。(4)插图与文本的关联性 插图与文本内容的关联度有多大,对于抽象文本的具象化程度,都是评价其互文功能有效性需要考量的因素。(5)插图的读者定位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普通读者和研究型读者,中国读者和外国读者,他们对插图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不同读者的要求决定了插图的风格、精准度、深度和与文本的关联度。
三.实例分析
下面以三个《论语》英译本为例,对其插图的互文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究《论语》英译本插图的理想化互文模式。这三个英译本分别是蔡志忠编绘, Brian Bruya 译的《孔子说》;周春才编绘, Paul White译的《论语图典》和于健主编并翻译的漫画《论语》全译本。
1.以《孔子说》为例
蔡志忠的《孔子说》采用了蔡氏特有的漫画形式,线条清晰明朗。插图兼具装饰性和解释,《孔子说》没有《论语》的原文,每一页诠释一个关键词,都附有一个装饰性的孔子漫画形象。每页都用几幅连续的小图诠释该词,每幅小图都附有中英文注释。蔡志忠的漫画风趣幽默,令人记忆深刻,比如对:“学如不及”的释义[6],用孔子的汗如雨下来表现对知识的渴求,用长了翅膀飞走的《诗经》来比喻遗失掉的知识。另外文字释义在原文基础上有所延伸,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一句的诠释,加入了“走开走开,太没礼貌了“(Go away, go away. You are so impolite! )和“哼,当主人的就看不起我们下人”(Hmph! It looks like our master just doesn’t care for our company.)这两个图文,从而促进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孔子说》适于年轻的普通读者,对《论语》的理解只有一般要求的读者。本书只收录了少量的箴言,未能囊括全部,而且对有关文化背景的延伸比较少见。
2.以《论语》图典为例
周春才的插图具有鲜明的中国画的特点,更具写实性,内容丰富,情节性强。本书收录了绝大部分《论语》的箴言,只有英文释义,每个箴言下面有一幅装饰性插图,基本都与本箴言主旨相关联。下面是一副或几幅小图诠释此句箴言,每幅小图都有较详细的英文注释,实现了装饰和解释功能。本书中出现了大量的关于古代的交通、礼仪、服饰、器皿、建筑的插图,对读者理解文本及文化背景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本书还有对文本释义的意义延伸。比如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诠释中,[6]对“思”和“无邪”的深意和典故作了图文阐释,使读者对文本有更深层的理解。本书对于研究型读者很有吸引力。由于版面的限制,本书有两个箴言的图文同时出现在一页,而且没有明确的分隔标志,再加上英语注释量较大,画面稍显拥挤,有时令读者产生一定误解。
3.以漫画《论语》为例
于健的漫画《论语》采用传统写实的画风,线条清晰,黑白对比突出,收录了全部的《论语》箴言,包括中文原文及英文释义。 每页诠释一句箴言,只用一到两幅插图,插图画幅虽小,但布局合理,起到良好的梳理读者思路的作用。插图情节性较弱,对文本释义的依赖性较强。本书也出现了描绘古代器物、建筑、日常生活场景的插图,对文本理解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孔子评价子贡:“你是那宗庙中盛粮食的瑚琏。”[7](The Master commented on Zi Gong,” You are like a hulian, a vessel used to hold grain at ancestral temples.”)虽然只有一幅图,但是作者选择了采用描绘瑚琏的插图,让读者对于此句的关键词有了直观的认识,也扩展了文化背景知识。本书适于研究型读者,尤其是从事语言和文化研究的读者阅读。
四.结语:基于对插图的功能,有效性评价体系及对三个英译本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插图对论语英译本在增强读者对阅读兴趣,理解深度,知识拓展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但如何设计,运用插图以发挥其全面的,最大的互文功能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究和实践的。
参考文献:
[1]王琰. 国内外《论语》英译研究比较 [J]. 外语 研究,2010.(2) 70-73
[2]高永红. 教材插图初探 [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 (3), 36-40
[3]Hunter B. Crismore A, Pearson PD. Visual displays in basal readers and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A]. Willows DM. and Houghton HA. (Eds). The psychology of illustration, Vol II [M]. NY: Springer Verlag, 1987, 116-135
[4]Tang GM. Textbook illustrations: a cross-cultural stud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of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 [J],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ssues of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 1994 (13)
[5]蔡志忠,布莱恩布雅. 孔子说 [M].北京:中国出版社,2013
现在一些美术馆也渐渐对教育功能重视起来,组织相关活动让更多的群体走进美术馆,或就馆藏品进行定期的教学研讨。例如,从2007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启动了10万大学生走进中国美术馆的活动,把门票送进校园,邀请涵盖以北京地区为主的近70所高校的大学生。另外,在儿童美术活动方面,有夏令营、主题日等。2005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各种儿童主题活动开展火热,每年都有近万名儿童走进美术馆。同时,中国美术馆坚持举办美术馆学术讲座,使美术馆成为公众终身学习、补充学习的一个空间。美术馆的教育功能是建立在收藏和保管的藏品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这些“家当”,展示、研究、教育都无从谈起。美术馆成立的基础在于典藏品的收集,收集不仅是美术馆足以傲人和有别于其它机构的特殊财富,也是美术馆教育功能发挥的根本依据〔2〕。而要购藏,就必须有资金的支持。收藏资金和运作资金是美术馆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没有足够的收藏基金,只能坐视大量优秀艺术作品流往境外。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国内美术馆长期以来缺少外国艺术品收藏,但人类大艺术是在交流中发展的,民族艺术的繁荣离不开外来艺术的参照和借鉴。事实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美术馆都因收藏世界范围的艺术精品而闻名于世。资金短缺以及目前外国艺术品的高昂价格是造成国内美术馆收藏稀缺的真正原因。2009年,文化部了《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标准及办法(暂行)》,其目的就在于对美术馆进行准确的定位,它主要针对美术馆的综合管理、建筑与环境、藏品资源、展览与社会影响、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估验收。该标准的出台,旨在让美术馆摆脱传统展览馆的陈旧模式,从以艺术家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转变,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服务平台。其中就规定重点美术馆年度收藏经费一般不低于300万元。虽然国内有些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馆,诸如上海美术馆、央美美术馆都达不到这一标准,但它提出了对美术馆购藏经费的硬性要求,并促使大家为这样的标准去努力。近几年,中国美术馆制定了抢救性的收藏20世纪中国美术大师名家作品的规划,并得到文化部、财政部的支持,决定每年拨给中国美术馆的专业收藏经费增至5000万。此外,广州美术馆和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每年各馆的市政收藏经费专项拨款已增至300万以上〔3〕。除了购买藏品以外,获得捐赠也是美术馆丰富其典藏品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在美国,个人捐赠有着良好的社会风气。在美国的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中,其收藏主要来自于捐赠,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收藏中,有90%的藏品都来自捐赠〔4〕。捐赠是将个人的财产转移为公共的财产,这本身就是一种化私为公的高尚行为,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5〕。这种行为理应受到相关部门的嘉奖和相应的税收减免等优惠待遇。美术馆另外一项重要功能就是研究,研究必然跟美术史挂钩。美术馆不是一个被动展示的地方,它应有自己的学术方向、学术标准。一个美术馆不仅要挖掘历史,借助美术史的眼光去展开工作,还要积极参与历史的建构,推动美术史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要积极地参与到当下的文化活动之中来。一个美术馆的功能、目标、定位很重要,这是大的框架。不过,如何向大框架里填进东西,如何来完善这个框架,即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来运作这些功能以实现其目标定位,这种态度和方式的关键所在就是史学意识〔6〕。例如广东美术馆在现代美术的研究方面就做了大量工作,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期刊、摄影、资料的搜集,从2003年开始在相关方面做了有序的收藏。并且,他们还追踪了那些被历史淹没的艺术家,还他们以应有的历史地位。所以广东美术馆在国内官方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收藏中拥有最强大、最完整的收藏,还有一块很有影响的是摄影收藏,在摄影界和国际上都有比较好的口碑。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集审美教育、收藏、研究于一体。在这个大框架里,需要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以充实其内涵,让美术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事业中释放出更大正能量。
二、美术馆经营理念的转变与功能定位的坚守
美术馆作为非盈利性的公益单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也在探索多元化的经营方式,转变经营理念。美术馆从殿堂文化走向产业化的经营形态,历经了200多年的探索与演变。这种探索目前的最大特征就是:经营产业化、手法企业化。产业化具体表现为诸如国际巡回大展、美术馆自营商店、产品种类与行销多元化、出租收藏品、连锁式美术馆等等。产业化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更有效地经营美术馆,将其资源运用发挥到极致。而企业化经营与管理则是达成产业化的手段。如位于纽约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建立了一种“特许经营”系统,在该系统下,于全球范围内所选定的地点建立附属的“古根海姆”美术馆,这些附属机构的建设成本由选定地的外国政府或地方提供,而这些分支机构展览的艺术品是从“母公司”借来的,它还同时向这些分支机构提供保管服务,并从中收取适当的费用作为回报。由此获得的这些额外收入使古根海姆美术馆圆满地完成其购买20世纪末的艺术作品的购藏计划。同时,那些分支机构无疑会为选定地带来声望和旅游业的发展,并且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西班牙毕尔包古根海姆从1997年10月开馆至2000年底,三年之中总共吸引了362.5万名民众。第一年的参观人数就超过评估值的三倍。而且一份民调显示,在这360万人中,第一年就有高达79%的民众是专程到毕尔包参观古根海姆分馆,次年这个比例更提高到89%。古根海姆美术馆对毕尔包城市再造的贡献毋庸置疑。它成功地将自己变成新闻话题,行销国际,并且巧妙地运用美术馆与商业的冲突性,创造了颠覆传统,结合商业模式与美术馆经营的连锁式美术馆〔7〕。再来看一下中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的代表——今日美术馆在经营方式上的创新与探索。今日美术馆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的纯民间美术馆。在2006年从今典集团的文化产业中完全剥离出来,就积极探索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尝试建立融资结构合理,系统完备的美术馆。尤其在资金链的构建上逐渐走向多元化,社会化和稳定化。一方面有来自国家的政策扶持,税收优惠,另一方面则来自美术馆自筹,包括社会赞助资金以及美术馆的门票、会员卡收入、咖啡屋、书店以及艺术礼品店等商业性收入。2008年初,美术馆进行了改制,实行所有权股份化,吸引4~5家中国大企业参与,每家持有一定的股份,让这些企业作为美术馆的长期赞助人,保证美术馆有长期的资金来源。美术馆市场化运作是为了谋求可持续性发展,为了积累发展的经费。但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丢掉公共文化事业的功能定位。应在市场化运作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强化自身功能,更好地为大众打造一个接受审美教育,为艺术家展示作品并与大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所以今日美术馆也在学术性和专业性上力争做到一流水平。包括创办刊物、出版相关书籍、策划学术研讨、甚至在做艺术的普及,承担一定的美育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艺术家的价值。让高雅艺术以市场运作方式开辟一个自我寻求生存发展的方向,同时将高雅艺术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去,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三、积极探索美术馆的现代经营模式
关键词:英语新闻、英汉差异、功能对等
一、英语新闻汉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国家与国家间加强信息的准确传达和交流。为了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人们每天都阅读各式各样的新闻。因此,新闻变得非常重要,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交流的过程中,英语新闻的翻译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它就像一座桥梁,联通了中国读者世界新闻。
二、英语与汉语的差异
翻译至少涉及两种语言。因此对于英汉翻译的译者而言,有必要掌握英语与汉语的差异。《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一书花了大量篇幅讨论形合和意合。形合与意合的差别是在clause(小句)之间是否使用connectives(联系用语),比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并列连接词和从属连接词。[1]
一般而言,中文属于意合语言,而英文属于形合语言。如:一个外国人,不懂中文,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挺不容易的。对这个句子的翻译,就不能按照中文句法,而应该考虑英语的形合问题。如译为:It is really not easy for the foreigner,who does not know Chinese,to have traveled much of China.[2]在这里,斜体的who是一个关系代词,在中文中不需要,可是在英文里却必不可少。所以形合注重的是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以形显义;意合注重的是隐形连贯(covert cohesion),以意统形。[3]
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任何的翻译实践都需要有一个系统而恰当的翻译理论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英语新闻的翻译也不例外。我们都知道新闻的功能是为了让读者获取信息,因此,新闻写作者和编译者就得尽力为读者服务。
尤金・A・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将动态对等定义为“译语读者对信息的接受与源语读者对信息接受达到同等程度”。[4]1984年,奈达用“功能对等”替换了“动态对等”的说法。在《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一书中,奈达指出“许多不同的译作事实上代表了不同程度的对等”。[5]他接着给功能对等下了两个定义:“功能对等的准确定义可表述为‘译文读者要能够设想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和赏析原文的,从而去理解译文’”;功能对等的理想定义可表述为“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赏析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赏析达到同等程度”。[6]对于大多数译者而言,要达到功能对等的理想水平实属不易、也不大可能,但是译者能够尽最大努力使译作与原文尽可能在功能上达到对等。
四、英语新闻的特点和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英语新闻汉译
任何文体都有其自身特点。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在报纸或网络上,以简单、易于理解的语言给不同教育水平的读者提供新闻信息。由于版面有限,而且考虑到读者的时间有限,报道者在新闻写作时不仅要压缩信息,而且要使信息清晰、有趣。[7]本文作者基于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翻译实践,在课堂上与老师的讨论收获,总结归纳出一些英语新闻汉译的策略。
(一)意译法汉译英语新闻标题
一般说来,新闻标题常采用一些简单的小词,但这些词在翻译时并不好处理,尤其是按字面翻译时,常常使读者不知所云。
例1.Drink Less Rather Than Shower Less To Save Water
这个新闻标题中的每一个单词恐怕我们在上中学时就已经熟知,可是要把它恰当地翻译出来并非易事。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前先阅读文章、甚至把文章翻译好再来翻译标题。为方便对比分析,本文将作者自己的译文和老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一并给出。
A.要节水,少喝水而不是少沐浴(reference version)
B.节水之道在于少喝而不是少沐浴(reference version)
C.少喝饮料比缩短洗澡时间更能节约用水 (author’s version)
可以看得出,三个译文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意译而非直译。选择意译法是为了让译文具有可读性,并最终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如果将其按照字面译为“少喝而非少洗澡为了节水”,那么不仅读起来不通顺,而且也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版本A和B都是参考译文,版本C是作者的翻译。经过翻译、课堂讲解、课后反思,本文认为在这三个译文中,版本B最佳,因为版本A将“drink”译为“喝水”,版本C将其译为“喝饮料”,两个都不能算错,但是不够准确。当然,“drink”既可以表示喝水,也可表示喝饮料,还可以是其他的饮品。因此,这里不建议将其具体化翻译为“喝水”或“喝饮料”,而版本B将其译为“少喝”似乎就能够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而且,版本B中的四字词语“节水之道”也是中文的常见用法。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新闻标题的翻译更多时候需采取意译的策略。由于标题通常是读者在阅读新闻时最先看到的,因此,译者也要在标题的翻译上下功夫,牢记“准确、简洁、生动”的原则,这样才能很好地翻译出英语新闻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