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梯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电梯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25 00:10: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梯顶岗实习个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梯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中职教育;旅游专业;工学结合;任务设计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无论是中职教育的从业人士,还是众多的用人单位;无论是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出台,还是广大的学生家长,无不意识到中等职业教育要工学结合。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是学校现代服务专业群中的重要专业,它有着鲜明的职业特色,也具有较高的实践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在注重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因此,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我们比较着中外职业教育的现状,反思我们相对落后的原因时,赫然发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国外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在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与其相似的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ACE)成立,来自40多个国家的协会成员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标志着这一教育模式得到各国普遍的认可。2000年,该协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其定义为“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可见,“工学结合”这一概念包括所有以学校与企业部门合作为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涵盖了各国各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和日本的“产学合作”等。

其实,在我国早期的教育政策文件中一直使用“半工半读”的概念,“工学结合”一词最早见于199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此后,职业教育围绕“产教结合的办学路子”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一次明确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些概念的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及相关职业教育观念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深入,在概念的使用上也由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逐渐过渡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持续百年不衰,思其原因,无疑是它始终体现出“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教育理念。

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促使学生走出校园,通过与社会、与同事的接触,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查自己的能力和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工学结合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让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就业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的学生。在当前职校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推行工学结合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形势使然。

多年来,许多专家及同仁对工学结合的研究已颇有建树,为我对该教学模式的认识、思考、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我不敢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研评,只能就旅游专业工学结合教学中的任务设计谈点粗浅认识。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实施工学结合任务设计的通常做法

旅游专业作为职业特色突出、实践要求高的专业之一,许多中职校在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时,在任务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得到很多有益的借鉴。

1.以身份定任务,双重身份,双重任务

南宁某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师生以“老师――经理”“学生――员工”的身份设置,完成身份角色的任务,在国家一级景点――明仕田园广西壮族民居博物苑进行实践教学。进驻实际工作岗位,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实践。教师除了以教师身份对学生进行管理外,将在管理层担任经理等职务,配合承担起经营和管理景区的责任;学生则将在学院教师和公司相关负责人的指导下,根据所学专业,在导游、客房、餐厅等工作岗位从事各项服务工作,通过真实的职场锻炼推进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2.

学习任务与实习任务交替进行,以企业订单方式设计任务,培养学生

杭州某职业学校按照“教育教学和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杭州纳德大酒店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对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提供指导,并共同参与完成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执行。学院安排学生参加酒店相关活动,择优安排学生在第三学年到杭州纳德大酒店顶岗实习。其主要特点是:在校学习与在岗实践交替循环,学校教学、企业培训交替进行;定期由酒店部门经理或主管轮流给学生讲授酒店实务、案例分析、操作技能;进行定单式培养,将学生、企业、学校三方有机结合,以酒店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对学生以企业订单方式设置实习任务;在为酒店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促进酒店管理专业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实施工学结合任务设计通常做法中的几点弊端

1.

任务设计内容狭窄,限制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的教学视野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过分放大了中职学生文化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影响,主观扼杀了他们在工作中可能会发挥出来的可塑性、创造性。

我们在为他们设计任务时,往往只考虑一些B级或以下岗位。这样,就导致中职学生无法零距离地了解其他工种、岗位,使他们教条地以为他们的专业就只有这点空间。自然,教师也就不会有中职学生出色的教学案例,局限了教学视野。

2.

任务设计过分迎合教学需求,忽视了企业利益,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不够,对承担实习任务的企业未给予相应税收优惠。如果因为教学需要,在任务设计时无视企业的实际利益,中看不中用,那么相对学校而言,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自然不高。最终只能是走过场,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技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就失去了意义。

三、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实施工学结合任务设计中的几点想法

1.

工学结合中的任务设计,应是在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思想认识都到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学校不能认识到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是实现国家职教战略、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它需要学生的配合、企业的支持;如果学生一味强调工作强度大,获取报酬低,生活待遇差,不明确工学结合的目的是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企业不能明白他们需要不断地补充新鲜的血液,今天不付出,明天就不会有合格、优秀的从业者,行业发展会遭遇强烈挑战……那么,工学结合就无法进行,任务设计也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此,如果专业教师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工学结合的目的就会落空。

2.

工学结合要健全中职学校与酒店合作机制

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中职学校首先要认真考察和选择酒店,选择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实习生的培训与日常管理体系的高星级酒店来保证学生在酒店的培训与顶岗实习的质量;其次,要与酒店认真研讨针对学生的合理合适的岗位,既要大众化也要个性化地设计岗位任务;再次,学校专业教师与饭店管理部门要无缝对接,适时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科学的处理和调整;最后,学校要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酒店培训与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到后期,最好能让酒店方的管理人才到本专业进行授课、开办讲座、提供咨询等,也要创造条件让本专业教师到酒店深入了解企业运行与管理情况,通过实际的新鲜的案例,反过来促进本专业的课堂教学。

3.

任务设计要注重职业理念和人格修养

树立“乐于助人、勤快、热情、整洁”的职业理念,培育“优雅、高尚”的人格修养,应当是每个工学结合学生的首要任务。不论学生有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不论学生有怎样的职业规划,我们都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起码的职业理念。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整洁大方,勤快地为顾客提供热情的服务,并以此为快乐,这是成为一个合格的旅游从业者的必要条件。邋遢、懒散地工作,或者不能传递快乐心情的旅游从业者是没有发展空间的。任务设计要注重职业理念和人格修养,使学生融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

4.

设计内容要科学、全面、具体、适用

以在酒店进行工学结合教学为例。

大家知道,酒店工作有三大系统:房务系统、餐饮系统、娱乐系统。每个系统都会有很多工作任务。工学结合中的任务设计应当充分覆盖这三个系统,使每个人在实践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地接触这些系统。

当然任务设计也应当结合个人条件,科学安排。很多酒店把人才分为A、B、C三类。把外形外貌上乘、热情优雅、学历较高的员工划为A类人才,赋予他们总台接待、大门礼宾、商务中心文员、大堂副理、餐厅迎宾员等岗位任务,另享特殊岗位津贴;外形容貌中等、学历初中左右的被划为B类人才,赋予他们餐厅服务员、楼层台班服务员等工作职责;把外形容貌一般、学历初中以下的划为C类人才,赋予他们客房服务员、公卫服务员以及其他后台服务人员的职位。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2-0064-04

一、国际化办学是经济发达地区

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本世纪初以来,苏州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即由以外向型、打造世界工厂为主,转变为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文化服务、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等九大行业,目的是把苏州建设成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高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中心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刺激了各类外资企业的进驻,至今仅在苏州落户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五星级以上酒店已达二十多家,这极大地激发了区域现代服务业经济对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的技能型人才的渴求。

作为一所引领苏州职业教育发展的标杆式学校,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苏旅财”)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发展契机,坚持国际化、特色化办学道路,以超前的全球化视野,坚持走国际化特色办学道路,形成了独特的五年制职教国际化办学“旅财模式”。学校先后与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芬兰等国家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其中中澳合作项目已成为省内高职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亮点。

2004年,学校与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合作办学项目正式启动,创建了国际酒店管理专业。该项目在全面引进澳方课程、教材、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国际化融合和本土化创新,目前该专业已经具有500人的办学规模,拥有28位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师资,招收72名海外留学生。中外教师共同备课,中外学生混合编班,在全英文教学环境中开展模拟酒店运营的项目式教学,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国内五星级酒店的青睐,甚至成为迪拜等国外城市酒店集团的酷爱。该专业的辐射示范作用凸显,带动了学校文化旅游专业群的共同发展和学校其他专业的共同发展。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融合路径

在学校与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利用和借鉴澳方的先进职教理念,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创设理实一体的育人环境,用国际领先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一)教育理念的融合

澳洲教育特色体现在“三大支柱”教育理念上。第一支柱: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第二支柱: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第三支柱:个人职业发展。“三大支柱”教育理念重在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发展能力的核心,使之逐步成为优秀的国际酒店管理者。

“三大支柱”教育理念与笔者所在学校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谋而合。在理念的融合下,形成了笔者所在学校独特的教学“四化”理念:学校设施酒店化,技能训练模块化,学生活动角色化,课堂教学情景化。这也有效培养了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融合

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课程设置根据酒店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每隔4年会根据行业需求和市场调查及时设置或者调整课程。诸如国际营销策略、跨文化沟通、Golf & Spa度假型酒店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热门课程;同时对一些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如营养学、市场学、西餐制作等也会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与合作院校同步更新内容,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并且,每门专业操作技能课程都紧紧围绕管理来展开。拿厨房操作来讲,学生既要学习烹饪课程又要学习如何管理好厨房,学校经常请国际著名酒店管理集团的总经理来开设讲座,他们带来的新理念、新信息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借鉴使用合作项目在国外现成的经验,可推动教师对我国酒店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加以提炼和总结,及时补充反映新时代、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内容,可使学生及时了解世界酒店业最新发展变化,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环境的融合

学校该项目以培育适应区域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营造了地道的国际化教学环境。一是教学硬件的国际化。该项目在一个仿真的酒店实训环境中,按照国际五星级酒店业统一标准,实行后台厨房、前台餐厅楼层分离化。如餐饮课上,一组学生在一楼厨房学习烹制西餐以及管理,将烹饪好的食物通过专用电梯送至二楼餐厅,再由另一组同学为客人提供餐厅就餐服务与管理;在房务课程中,一组同学在二楼前厅学习接待技能,另一组则在三楼客房学习楼层清扫、房间整理服务。所有课程表、设备说明等均为英文,学生直接在国际化教学硬件环境中接受最前沿的专业技能训练。二是教学软环境的国际化。为了适应国际酒店业发展的需求,学校项目授课语言为英文,从教材文字、课上交流、小组研讨到课后作业、学期考试、学生活动,中外师生全部采用英语口语作为交际语言,重点培养师生项目英语能力。该项目还实行学生会自治制度,通过自主举办全班大型活动策划等,来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各方面协调能力,提升参与全球职业竞争核心技能。

(四)教学过程的融合

中外教师共同研讨,推进教学内容、方法、观念的更新。在教学上,该项目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形式,形成开放式的师生互动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化了教与学的双向作用;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形成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主的形式,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需求、更具有实践性;突出中外教学资源共享,中外教师可登录澳方校园网站和笔者所在学校网站共享教学课件、案例、视频等资源库,开拓了教师的备课视野。如此,教师对该专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把握更准确,实现了中外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五)教学管理的融合

教学管理由外方驻校教务长和学校项目教学负责人共同负责,精确把握学时、学分,实行共管模式下质量双向监控和监督,严格实行淘汰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行为管理,特别注重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等,注重内涵培养;师资管理主要是通过开展活动、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形式,注重师资队伍的团队建设,突出师资教学和研究能力培养。

三、对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本土化改造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必须与本土化结合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国际化办学项目进行本土化改造。我们在全面引进澳方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消化吸纳,结合学校的现有教育资源和条件,形成了具有国际理念、本校特色的实景化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实景化实训教学模式获得2013年江苏省职业教育类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实景化”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技能

学校借鉴澳方教学模式,结合学校的实际,改造和建设了实训设施设备,使之成为一家能真实运营模拟酒店,开展校内实景仿真项目教学。应用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 lum)分析法(教学计划开发)进行课程开发,突出学生活动角色化,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模拟酒店的运作与管理。

近年来,学校先后为中澳合作项目投入数百万元,建立了与五星级酒店一致的西厨房、西餐厅、酒吧、前厅和操作系统软件以及客房等高质量的设施设备。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同时,参与整个酒店运作与管理,做到学校设施酒店化,技能训练模块化,学生活动角色化,课堂教学情景化。

专业操作课上,学生全部穿着工作服在操作室进行,每天全部采用真实的原材料、真实的制作过程、真实的服务过程,注重细节,甚至准备了真实的苏旅财专用“货币”以利于学生在项目的餐厅酒吧消费。这样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很多理论课程采用国际化的作业和考核方式,如团队报告、专业演讲。作业和考核内容均要事先送往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本部认可,每次考试特别是操作考试都要由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教师和国内酒店专家共同参与打分。部分理论课还创新采用实践化、技能化考核方式,如大型活动组织这门课,就采用分团队实际组织一次活动,从活动主题、内容、广告宣传、拉赞助、门票印刷、费用预算、原材料采购、食品酒水制作、服务等全部由学生组队独立完成,教师通过活动的组织过程、盈利情况等打分。这样的方式使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活生生的技能,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对各门课程融会贯通。

(二)“实景化”的实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国际竞争力

酒店专业性质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实习,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探索。学校中澳合作项目经常给学生创造实景化、多样化实习的机会,尤其是境外实习考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实习的效果。学校主要的实习形式和实习内容包括:安排学生在本地五星级酒店、经济发达地区五星级酒店实习实训,选拔优秀学生到澳大利亚酒店学习,帮助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继续深造。另外,学校还鼓励学生考取高级服务师证书,让学生从各种实践中,增强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实习内容和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使毕业生获得了很好的锻炼,从而提高了国际化素养,在求职和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实景化”管理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我们创设了多种形式的“实景化”管理模式。如在西厨房和西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会根据学号的顺序多次轮流担任助理厨师长或厨师长角色,承担一个学习项目的管理工作。如果一位学生担任了助理厨师长,他就要在厨师长(由教师或学生担任)的带领下,完成厨房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其他学生将扮演厨房员工,在学习烹饪技能的同时,配合好助理厨师长,完成当天的出餐任务。

助理厨师长在进入厨房之前会从教师那里拿到一张工作任务书,根据任务书和工作计划书逐项检查其他员工的工作,在确认达标后,再请厨师长(教师)检查。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给予评估和点评,讲明助理厨师长当天的活动中主动帮助了员工多少,管理中还存在哪些不足等;各位员工的操作活动哪些是优秀的、哪些还存在不足,并协助助理厨师长做好下一轮助理的交接班工作。在整个操作活动中,教师基本不直接管理,只是在助理需要时提供建议和帮助。

为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到实景教学的第二阶段,教师将放手让学生管理。从菜单的设计、原料的采购、成本的核算、人员的安排到最后的质量分析等,教师不会干预学生的工作,只是记录和打分,并做最后的讲评。

实景化教学提高了学生餐饮管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创新精神与合作团队精神。

学校把服务性行业规范引入校园管理,由学生主编、教师主审自主管理手册,最后由学生检查落实执行情况。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设立学术咨询室、团队活动室、就业指导中心等服务性机构,由学生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由学生定期组织大型活动课程,整个环节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化要有创新化发展

(一)专业群辐射

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经验已经成功推广到学校文化旅游专业群和其他专业。学校借鉴校内实景仿真教学模式,提出了“实景化实训教学模式”,在原有的教学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中增加了“实景化实训教学”环节,即“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景化实训—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内真实的实体中完成真实岗位学习,在提高学生服务技能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服务态度、应变能力和礼仪规范等。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避免了企业的“上岗培训”和“回炉培训”,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衔接。

(二)国际合作深化

学校在中澳合作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与俄罗斯、芬兰、美国、德国等国家职业院校的合作,吸纳借鉴、创新发展,为教师搭建了更多的海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海外学习交流和就业的平台,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双语”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学校突破传统“双语”教学的藩篱,在传统课堂上开展双语教学的同时,着重课后针对海外留学生开展“双语”教学,普及汉语,并运用学校在茶艺、烹饪、园林、传统工艺等方面的师资优势,对海外留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运用国际合作平台吸引海外学生开展中短期修学研修,开展集食、住、行、学于一体的中外旅游文化交流合作项目,为国际学生提供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技能等学习的打包式服务。

参考文献:

[1]蒋术良.我国酒店业人力资源流动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