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9 22:39: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税务系统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今年上半年,在市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信息中心按照市局制定的“三十项重点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市已经建成的广域网系统工程顺利通过省局验收,市局分别连通车管所征收点和开发区地税局,实现了全市地税税款征收全覆盖;全市征管数据实现新征管软件集中征收,集中处理征管数据的分局达78个,纳税户达31806户,上半年共集中征收税款(基金、费)33519万元;odps公文处理系统已经启用;市局及所属各县、市、区局的内部网站已经全面改版成功,网站内容丰富多彩,成为地税人内部信息共享的大好平台;12366语音涉税查询系统正式开通,对外网站正在改版中,改版后将实现网上申报等,信息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回顾今年我市信息化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认真做好网络化建设和验收工作。
2004年底,阜阳市本级、颍东区局、颍泉区局、界首市
局、临泉县局、阜南县局、颖上县局已经建成的广域网工程,今年上半年顺利通过省局验收,同时颍东区局、颍泉区局机关局域网也顺利通过省局验收。进一步做好对太和县局、颍州区局的机关局域网和广域网建设指导工作。今年3月份,市局根据需要开通与开发区地税局、与车管所地税征收点的2m广域网线路,实现了全市地税税款集中征收全覆盖。
二、切实做好华为网络工程师(hcne)培训工作。
为适应税收信息化工作需要,加强地税系统内网络建设和管理维护技术力量,提高税务系统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税务系统网络管理维护专业人才,我们组织一批具备网络基础相关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并专职从事县、市、区局网络建设及管理维护工作的人员参加的,在杭州华为网络学院举办了“华为网络工程师”(hcne)认证培训班。主要培训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华为交换机、路由器技术,广域网原理及配制,访问控制列表及地址转换,备份中心等有关网络知识。通过培训,使得我市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网络技术水平得到充分提高,为今年全面推行网络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将统一组织培训人员参加hcne资格认证考试。市局派出的两名同志参加培训,通过了认证考试并取得了hcne认证证书。
三、出台“两个办法”做好内、外网站改版更新工作。
为了适应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需要,根据省局工作部署和市局“三十项重点工作”的要求,市局于4月份下发了网站模版,并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进行修改,到目前市局和各县、市、区局内部网站已改版完成。为了加快网站建设步伐,使网站建设走向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为广大地税干部和纳税人服务,市局出台了“两个”办法促进内外部网站建设,一是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地税系统内部网站建设的通知》,对各单位网站建设的栏目设置、建设形式、连接内容、管理维护、数据安全和建设进度等统一规范;二是出台了《阜阳市地方税务局网站管理工作制度》,对网站的管理机构、信息管理、地税论坛管理和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要求,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规范了阜阳地税网站信息服务活动。
四、充分调研,认真做好征管数据市局大集中和推行网上申报的准备工作。
按照省局的工作部署,年底前要实现全市征管数据集中到市局处理。为了顺利实现数据集中到市局和网上申报,我们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充分进行了调研,采取一些办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充分掌握业务和应用需求,二是继续规范、深化全省统一征管软件的应用,提高计会统、发票管理、稽查管理等模块的应用水平,加强征管数据的采集、审核、录入和检查工作确保数据准确。三是做好数据集中的资料采集工作,及时清理征管系统内垃圾数据,保证集中数据真实有效。四是对纳税人做好网上申报的宣传工作,提高纳税人的认知度。五是做好网络和系统安全维护工作,为征管数据市局集中和网上申报提供线路和硬件支持。
五、配合相关科室,提高信息化工作的覆盖面:
一是做好向省局征管软件升级开发小组推荐专业人才和计算机人才的工作,一方面毫不保留地积极向省局推荐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完善阜阳市局专业人才的人才库建设。
二是配合基金科做好基金(费)征收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理顺征收业务规程,清除垃圾数据,提高基金(费)的申报率。
三是做好odps的推广应用工作。市局对各县市区局的odps服务器已经联调成功,配合办公室举办了两期odps应用培训班。
四是配合征管科做好发票管理信息化工作,提高发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门市开票已经全部实现微机开票。
六、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个改革,两个示范,两个规律,五个重点,六个追求”。这是山西省地税局带给我们的公共行政改革大餐的基本内容。
自2006年7月开始,山西省地税局开始启动“两个示范”改革,首创《办税操作示范》和《实务标准化操作示范》办税模型,引来各界瞩目,并于2007年在全省全面铺开,取得显著成效。
启动“两个示范”改革之后,山西省税收工作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自此,山西踏上了构建和谐税收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漫程。
税改起步
2006年7月,山西省地税局在省委省政府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总体布局下,率先在全省推出“两制”――“涉税事项首办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
“首办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着眼于优化全省地方税收环境,立足于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以“亲民、利民、便民、为民”为宗旨,针对地税机关和纳税人的交汇点、接触点,着眼于解决纳税人重大、急办、难办、常办涉税事项办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12类70多个小项的问题和困难;按照“有法定时限的一般压缩30%,无法定时限的明确时限”的原则,在对涉税事项的办理时间普遍减压的前提下,结合税收业务流程,编制涉税事项内部主要工作流程图,列举每一个涉税事项的受理部门、受理条件、办理程序,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地税系统行政管理改革。
同年10月,省局开始探索税收管理标准化的试点,将“两制”进一步提升,细化为面向纳税人和税收征管人员的标准化操作示范手册,即“两个操作示范”也叫“两个示范”。所谓“两个示范”,即主要围绕“办什么、找谁办、怎么办、什么时间办完、办完以后还有什么注意事项”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对办税流程进行全面的改造,简化流程,规范操作要求,对公共服务进行标准化改革,为纳税人和基层地税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科学、规范的税收工作参照标准。
据记者获悉,从2006年9月始,省地税局领导便亲自挂帅、现场指挥,攻关小组工作人员查阅研究了上千份文件,搜集、整理了数千万字的资料,通过上百次的深入调研与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并在高平、介休地税局经过两个多月的模拟运行,十易其稿。
当地许多纳税人向记者表示,措施出台以前,申请人在申请办理一项业务时需向税务机关的多个部门(包括办税服务厅、税源管理、征收管理、发票管理、税务稽查等)和岗位进行申请和报批,而且还时常遇到部门推诿、扯皮和需要行贿通关的现象。而现在,纳税人只需向税务机关相对应的某个部门或窗口提出申请,其他环节由税务部门内转审批,在规定的时限内申请人即可取得批复决定,避免了“多次跑、多头找”的现象,基本上当天就能办理完结。
根据试点运行统计,纳税人办理开业登记比过去节省时间30%,办理临时登记比过去节省时间50%,办理纳税申报也比过去节省时间50%。
由于其明显的效能,此举很快便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首肯,并在全省地税系统予以重点推广和试点,后又引起国家税务总局的重视,并下文表示“予以推广”。
著名政府管理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寿龙教授对山西省地税局的此项改革予以高度认可并表示:“这对于提高行政效能、完善公共服务、促进标准化操作有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两本手册”推动的改革
2007年12月13日,国家税务总局在湖南长沙举办了全国税务系统纳税服务培训班。在这次培训班上,国税总局专门邀请山西省地税局办公室主任尉子旺介绍了“两个操作示范”的有关情况。尉主任表示,山西省地税改革,重点在于“认识两个规律,抓住五个重点,实现六个追求”。
已有多年基层地税工作经验的尉子旺主任将办税规律总结为两条:一个是横向的规律,一个是纵向的规律。
横向的规律是指,“全国虽然各地都有税务系统,但所面对的性质基本是相同的,只有数量的差异,那么既然性质相同,就应该把共性和规律抽出来,搞成一个摸得着、看得见的实务性的标准化的东西。”
纵向的规律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在税务系统上存在着一条线,理想状态下,这条线是非常垂直的,而实际情况下,这条线是会发生扭曲或变形的,而使这条线进行变形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逐渐地放大,即中央的规定一直到省市县乡再到基层逐渐地放大;另一种是逐渐地缩小。但无论怎样,这条线中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在起作用,我们可以把中央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看成一张图纸,图纸对全国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盖楼房的人不同,对图纸理解的程度就不一样,因而盖出来的楼房也就不一样。既然我们认识到这样的办税规律了,接下来就是超越规律。”
那么如何超越呢?
山西省地税局经过认真总结,探索出的办法是,使连接中央和地方这条线扁平化,即:“由省级税务部门做出两个模型:一个是面向基层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模型,另一个是面向纳税人的模型。这种扁平化,减少了人为的因素,最终的差异是非常小的。”
这两个规律所具体体现的便是以下“六个追求”:操作简单化的追求、具体化的追求、标准下结果统一的追求、责任行政的追求、“以一带多”的追求、示范性的追求。“六个追求”全面改善和提升了山西省地税局政府公共服务的标准。
严格地说,山西地税局的“两个示范”改革,主要是由“两本手册”体现的。
这两本手册,一本是面向税收管理人员的《税收管理人员涉税事项标准化操作手册》,一本是面向基层纳税人的《纳税人标准化操作手册》。这两本长达1500余页的操作手册,涉及相关涉税事项的全部手续和程序,无论是税务管理人员还是纳税人,只要按照目录检索到相关的事项,即可按照手册中的指示逐一办理,方便简捷,被当地人喻为纳税人的“活字典”、“活地图”、“自助餐”和“绿色通道”,建立了一种“傻瓜式”的办税模型。
关于“傻瓜式”办税模型,具体主持税改工作的尉子旺主任强调:“基层工作人员不一定非要有博士的水平,甚至不一定非要有研究生的水平,基层人员和纳税人,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帮助他们把信息或者资源整合到一块,我们把法律法规制作成一种傻瓜式的办税模型,他们就可以用这套模型去有效地完成工作。”
参与调研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调研团专家认为,这种办案流程起码解决了程序正义的问题,有了规范的程序,一切涉税事项的办理都变得透明化和公正化,实现了“阳光政治”。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据本刊记者了解,山西省地税局的“两个示范”改革在全国地税系统尚属先例,成为中国地税系统公共行政改革的范本。
公共服务标准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决定了公共服务规模的大小、质量的高低、服务结果的好坏,而标准化则是现代公共服务的一种准则,也是一种国际范例。
山西省地税局的“两个示范”,共涉及70多项涉税项目。每一个涉税项目融入“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的规定内容,从受理部门、需提供的资料、办事程序、承诺时间都做出详解,办税过程中所有文书都有了标准化“范本”。为基层纳税人和税务工作人员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办税范本,实现了地税部门公共服务的标准化。
素有铁腕官员之称的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在2007年11月30日的调研座谈会上对“两个示范”改革予以充分肯定:“下棋有棋谱,税收有税谱,而‘两个示范’就是一个很好的税谱。‘两个示范’改革基本解决了四个问题:认识问题,胆略问题,方法问题,环境问题。敢不敢服务好是胆略问题,会不会服务是方法问题,愿不愿意服务是认识问题。”
“关键在落实”
“改革是自己割自己身上的肉。”这是山西地税部门同志感受最为真切的一句话。山西省忻州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永发说:“两个示范操作将办税过程透明化,这一举措主动将税务人员的执法过程‘暴露’在纳税人的眼皮底下,让全社会监督,是一种自我加压、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改革举措。”
郭永发认为:“执法标准化的缺失,容易导致两种现象:一是行政‘作为’与‘不作为’很难界定,人浮于岗、岗责脱节、互相推诿、拖沓办事的问题难以根治;二是行政‘乱作为’,权力交叉、多头审批、执法随意、人为设障、吃拿卡要的问题屡禁不止。而‘两个示范’实物标准化操作示范的出台,为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办税过程的标准化,形成了以‘管事’为核心,促进‘管权’、‘管人’的权力运行新机制,促进行政效能的快速提升。”
如果站在改革层面来说,山西地税的改革基本上属于一种行政管理层面的技术性改革,这种技术性改革有两个支点:一是面向征税人自己的改革,即行政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公开化和透明化;二是面向纳税人层面的改革,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标准化、透明化。那么,这个技术层面的改革能否进一步提升到制度改革的层面上去是值得思考的。
[关键词]税务;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
1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电子档案管理是指利用数字信息化的形式进行电子文件的记 录。它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来说,具有连续不断复制的特性。电 子档案管理操作较为方便,电子文件在形成档案之前,可以被任意 修改、增删,并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从而保证了档案页面始终保持 良好的整洁度和标准性。电子档案是依托于计算机系统完成的,它 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的多方位组合。电子档案克服了纸 质文件需要分类整理的弊端,它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自由组合 分类,并且突破了纸质档案的时空限制,检索查询也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电子档案占据的空间很少,解决了无限增长的纸质档案文件 与有限空间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应用到税务档案管理工作中,有效减轻 了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促进了税务档案信息的流通与共 享,使税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建档、服务一体化,同时也解决了征 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税务部门还能及时掌握税源动态,为税 收计划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降低了国家税收流失和征纳成本,从而使税收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出 了其应有的价值。
2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电子档案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税务机关之 中,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具体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阻碍 了电子档案在税务部门中的应用效率。因此,必须总结税务电子档 案管理的经验教训,并进行认真分析、探讨,找出相应的对策和方 法,切实让税务档案在税收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1税务电子档案管理设施尚不完善 税务机关要想有效管理电子档案就必须有过硬的硬件配置和 良好的软件系统支持。但是由于经费和技术的限制,我国多数基层 税务部门税务档案设施还比较落后。电子档案管理所需的相关设 备和档案管理软件不足,现有的电脑、扫描仪等设备落后陈旧、功能 不能满足目前电子档案管理的需求。这些都使税务档案数字化与 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脱节,严重影响了税务档案管理的性能。 2.2税务电子档案的安全措施不到位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做好网络系统的安全保密措 施是第一位的。在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保证电子档案的信息 安全和保密性,是提升税务电子档案管理有效性及科学性的重要保 证。当前税务电子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网络安全措施还 不到位。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有被黑客攻击和病毒侵袭的隐患。 我国许多税务部门电子档案的使用尚在初级阶段,电子档案的数据 系统滞后,如果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档案信息和数据就会丢 失,并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电子档 案网络系统,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3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改进对策
3.1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研究 当前总局的“金税三期”工程已经在全国各级税务部门试点 推行,这进一步完善了税收征管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助 于对系统的流畅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改进、提升。此外,在对税务档 案的六大系统模块管理、应用的基础上,要把每个模块功能加以细 化,加强高拍仪采集、高速扫描、本地上传等功能建设,使纳税人的 业务办理更加快捷方便。为了让电子档案的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利 用,税务部门还要拓展档案应用模块,把税务电子书、档案统计查 询、电子文件展示等纳入档案应用模块中,做到档案资源共享,为需 求者提供咨询、查阅服务。另外,税务部门要提高税务档案工作人 员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努力使税务档案管理人员做到既懂计算机 又精通税收知识,成为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税务部门 还要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加强税收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 从事计算机的开发管理工作。要加强对税收干部进行计算机知识 培训,强化信息数字化技术在税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要协同 相关技术部门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相关研究,解决税务档案管理工作 中存在的存储与压缩以及保密性、长期保存等技术问题,切实做好 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3.2规范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建立有效的税务档案管理模式 国家税务总局应该制定出一套规范、统一、切实可行的办公自动化流程,并根据当前各税务部门的工作软件实际情况,开发出能 够综合各项税务工作的应用程序,使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 范,提高税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税务部门要在规范和统一的征 管流程下,依照数据一致、一次录入、平台统一、信息共享的原则, 在保证行政管理信息和税收业务积累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在同一省 内努力实现税务系统软件开发的规范性、系统性、兼容性与全面性。 另外,税务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以及 各省的税收征管及档案管理办法,构建税务部门的电子档案管理模 式,制定出适合税务部门自身实际情况的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此外,税务部门应该完善税务电子档案管理的考核制度,让税 务电子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 作行为,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确立电子档案管理负 责人,由其负责电子档案校验、监督工作,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 时处理。同时,要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考核制度,结合税务系统的 绩效考核模式,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制,对电子档案的采集、整理、归 档、开发有明确的奖惩考核指标,激励档案管理工作者不断提高工 作积极性,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3完善税务档案安全系统,重视电子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 在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信息与载体是可以分开的,这就 造成电子档案文件信息随时都可能被更改、盗取,甚至有被毁坏的 危险。因此,保护电子档案资源信息的安全,是电子档案管理人员 的重要工作。当前能够保护电子档案资源信息数据安全的主要是 防火墙和病毒查杀系统。它采用了数据加密法和存取权限控制法, 以及数字时间印章法、数字水印法等安全保障措施。其中数字水印 法是利用特殊技术把作者自己设置的花纹、印鉴等标志隐藏到电子 档案文件中,在档案数据被复制、拷贝时,这些标志无法复制,这就 保证了文件信息的唯一性。数字加密法是按照一定的加密变换规 律,对没有加密的文件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让它成为无法识别的难 读数据,以此来保护电子档案不被窃取。数字时间印章保证了电子 档案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不会受到破坏。如果已经归档的文件 信息被删除或修改,该文件在网上登记或生成的时间不可改变。 然而一切安全保护措施都是相对而言的,当前的电子文件保密 技术和解密技术都在不断地升级和发展。所以,电子档案管理的保 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何时间都不能有半点松懈。另 外,一些脱机方式保存的光盘对归档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条件要求 较高。在保存光盘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光盘氧化。
4 结语
电子档案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提高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效 率。然而,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着税务电子档案管理设施尚不完 善,税务电子档案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需要税务部门加强办 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规范税务电子档案管理,建立有效的税务档案 管理模式,完善税务档案安全系统,从而使税务电子档案真正发挥 其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亓海燕 . 浅谈税务档案电子化管理[J]. 档案与建设 ,2016(1).
[2]侯春花 . 浅谈档案电子化管理和保存[J]. 科技资讯 ,2015(23).
[3]王雪琴 . 浅谈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几点认识[J]. 档案天地 ,2010(8).
一、内训兼职教师的培训培养
内训兼职教师是组织内部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培训开始在我国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各行各业在培训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内训兼职教师在组织内训中充当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内训兼职教师大多来自基层一线,对本职岗位工作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日积月累的对工作的感悟和思考,综合素质比较高,业务能力强,对本系统培训教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更加了解本组织的文化、运营及更容易掌握培训需求,能够较为快速地完成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能针对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时、自主地开发课程,而且讲课内容和案例更贴近组织实际,易于为参训人员所接受。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培训效果进行考察,落实改进措施;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形式促使新的工作理念和科学技术加以推广应用与转化;组织内训兼职教师在培训标准、目标、质量上能够迅速满足组织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有实力的内训兼职教师队伍,对于组织培训计划顺利、有效地实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及时性,降低培训成本,推进组织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以及对于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规模化、科学化和规范化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打造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内训兼职教师队伍已成为组织的一种必然。
二、行动学习法在内训兼职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实施
行动学习法是以完成预定的工作为目的,在学习小组成员支持下持续不断反思与学习的过程。行动学习最重要的方面是行动和学习两者的关联。学习者通过对过去行动的反思,对外部世界的反思,自己会有个清醒的认识,并通过对学习的反思,构建将来的行动。库博(Kolb )将这一过程描述为体验式循环学习。税务系统纳税评估兼职师资培训践行此理论时,在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方法选择、培训师资选拔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均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培训目标定位
纳税评估是当前税务系统正在进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贯穿于从申报、征收到检查等税收征管的多个环节,是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种重要税源管理手段。由于刚开展不久,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各地在实际操作上有不少的差异,有关如何给纳税评估进行定位、如何提高评估选案的准确性、如何分析纳税疑点、如何进行有效约谈、如何建立完善的评估工作运行机制和行业评估模型等疑难问题亟需得到规范性的指导和解答,税务基层一线岗位亟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支持,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通过更深层次的培训进一步提高。
纳税评估兼职师资递进式培训目标是:以树立现代税务教育培训理念为基础,以税源管理专业化目标为主线,以纳税评估培训核心内容研究为落脚点,通过培训、研讨和课程开发,使参训兼职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培训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培养他们作为兼职教师的成就感和效能感,使他们尽快成长为纳税评估专家、专业带头人或骨干力量,为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纳税评估工作,广泛提高基层税务干部纳税评估水平夯实基础。
2.培训课程设置
本着“保证基础、注重实践、强化应用”的原则,在纳税评估兼职教师递进式培训的20天时间里,课程设置分三大教学专题,16个教学课程及专题研究,共98个教学课时进行培训,力求做到有效实用,贴近参训兼职教师实际和组织培训要求。具体安排是:
专题一为行业纳税评估相关知识模块。开设税务干部廉政风险防范、宏观经济与税收形势分析、税源专业化管理与征管创新3个专题。主要通过学习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了解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走势,把握总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思路,拓宽参训人员的视野。在专题一理论学习过程中,参训学员将结合自身培训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工作实践和培训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为教学设计的主题,初步规划教学专题任务设计活动,为后续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做准备。
专题二是行业相关税收业务模块。开设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行业税收政策解析及实务操作、行业税收征管相关法律问题、税收执法风险及其应对、纳税评估约谈的技巧5个专题。通过学习培训,掌握某一行业生产经营流程、特点,研究某行业涉及的税收政策、征管方式、法律问题,总结分析该行业的税收风险点,提高参训人员的行业政策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专题二的学习过程中,参训学员将结合专题一设定的教学设计主题,具体着手课题(课程)设计及资料搜集及整理工作。
专题三是行业纳税评估实务。本模块开设纳税评估实践问题探讨、行业纳税评估指标方法及其运用、行业纳税评估风险点识别与模型案例分析、行业个性分析与纳税评估谋略、行业经营方式独特现象之“走票”分析及案例研讨、行业纳税评估典型案例研究、各地行业纳税评估工作经验交流7个专题。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一行业生产环节的纳税评估指标、方法和模型构建等内容,探讨该行业特点、经营方式及涉税问题,交流纳税评估典型案例及经验体会,提高参训学员纳税评估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四是培训教学技能训练。通过行动教学法、集体备课、教学演示、精品课展示及上述三个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参训学员对纳税评估岗位培训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等有更深入、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目标是让参训学员了解与教学策略紧密相关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并能结合工作实践设计教学课程主题,分析需求,开发课程,选择有关教学策略,提高参训兼职教师教学实战能力和实践技巧。
3.培训任务设计
基于来自基层的内训兼职教师拥有丰富的税收工作经历和一定的从教阅历,内训兼职教师递进式培训为参训者量身定制了附带任务的教学研讨专题和任务。研讨的内容是集体探讨培训教学上存有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探讨纳税评估疑难业务问题、探讨基层纳税评估教学内容范围。具体任务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第一步骤是探讨培训教学上存有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二步骤是每位学员在所提出的工作(培训)疑难基础上,选定一个专题,开发出一门针对性课程;第二阶段为,第三步骤是小组成员组内展示开发成果,第四步骤是集体研发设计出某一行业纳税评估教学方案;第三阶段为,第五步骤是在小组成员已开发的课程里筛选出最出彩的课程,由小组成员集体补正完善,共同打造一门某一行业纳税评估精品课程;第六步骤是每两组进行精品课程教学演示,并分别提出修改课程意见,第七步骤是全班集体展示成果。
任务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参训人员巩固及应用所学知识,并在行动学习中获得更多(包括课程成果、体会、经验等)。
4.培训组织形式
以行动学习法理论为指导,引导小组成员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质疑和在行动基础上进行深刻反思,从自己行动中学习,依靠行动学习小组共同研讨解决组织实际存在的问题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并保证小组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中,高效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习和发展。
一、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原因及状况
首先,财务管理技术的现代化是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原因。会计电算化被会计界称作是继借贷式记账法之后会计史上又一次重大革命。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本规范的迫切需要,抓好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的牛鼻子。因此,推广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并积极总结经验,加快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企业具备了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人文环境。一方面,作为企业的领导已经普遍认识到电脑化管理的重要性,需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企业的职员能够接受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有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的需求,并掌握了这方面知识和技能。正是在这样的现代化人文环境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推广才成为必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短短十几年,已经有上百万家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软件。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后,会计数据的采集、运算逻辑原则上没有改变,但处理的形式有所改变。一部分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进库单、出库单等不再填制记账凭证,而是把有关数据直接从业务部门的电脑终端输入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对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税务检查时遇到的问题
(一)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资料是通过将信息转化为代码录入处理的,因此在会计信息体系中,往往有许多资料都以代码显示。这就要求税务检查人员必须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财务人员一样,不仅要熟悉其汉字输出的会计资料,更要熟悉这些代码所表示的信息。
(二)目前,各行业的企业使用的电算化软件不尽相同,比如各商业银行使用的都是各自独立开发的软件,而不少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则是从国外引进的,不同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资料显示方式、格式都不一样,所以税务检查人员未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不可能对审查对象的的电子信息资料有更深入、更透彻的认识。
(三)税务检查人员不能够确定计算机对各项业务的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有关规定,无法检测出该系统的可靠性。
(四)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资料记录在磁盘、磁带或光盘之中,只能根据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来显示出来,难以直观的看到其处理过程和更改、修改情况,以及删去、篡改等痕迹。
三、对会计电算化企业实施检查应采取的方法
(一)采用传统的人工税务检查方法。税务检查人员在暂时还未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术之前,面对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审查对象,税务检查人员有必要采取绕过会计的计算机处理过程,运用传统会计数据模式来展开税务检查。具体的说,就是只把计算机当作数据处理工具,按照传统手工会计的要求和查账的需要,打印出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各种账册,然后按照传统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二)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检查方法。面对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情况,税务检查人员仅靠传统人工检查方法是难以圆满完成检查任务的,应该逐步适应以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提高税务检查的效率和质量。从当前的实践操作经验来看,较有成效的方法一般包括对会计电算化资料的分析比较、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以及会计电子数据等几方面的检查。
1.对会计电算化资料的分析比较。
税务系统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税务检查人员作为骨干力量,应当跟上时代的发展,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有关技术,使之成为手中的得力工具,在税务检查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后要逐步实现税务征管电算化,建立税务检查资料库,税务检查人员应运用计算机将企业的会计、税务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选择检查对象。
2.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检查。
税务检查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核,应着重对应用程序进行检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程序一般相当于传统会计系统的人工会计处理业务流程。税务检查人员应当向企业索取有关的计算机文档,包括程序说明书、程序流程图、会计数据的编码表以及对应用程序进行修改的权限管理,进而了解计算机对各项业务的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有关规定,检测出该系统的可靠性。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尽可能的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系统进行测试,设计一组会计业务检测数据模型。税务检查人员可以将自己设计的数据输入被查企业的电算化系统,将得出的结果和设计的结果比较,通过存在的差异可以进一步寻找线索深人检查。
关键词:经济 新常态 培训 质效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平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成为必然趋势,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阶段。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也是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作用的客观结果。这就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1]。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然使税收工作也呈现新常态。因此,税务培训工作必须要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用好其蕴含的新机遇,使培训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新常态下税务培训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三大特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下需要全面深刻认识税收工作的新特征和新要求。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挑战。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矛盾,处在解决问题、处理矛盾和防范风险的关键期,因此,完善税收政策,有效实施税收调控,达到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局面不仅仅是税收收入增幅相应放缓,更要紧紧抓住“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一重要特征,找准自身的定位和发力点。同时要把握改革的新常态,在法治的框架下,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新常态是方式的转变,结构的转轨,动力的转向。税务部门的转型之路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税务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在新常态下依法治税需要迈上新台阶,有效促进干部减少执法随意性,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这就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干部严明纪律、改进作风、健康成长。面对税收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准,作为税务干部知识储备和能力提高的机构,税务培训更需顺应形势,面对干部思想多元化、活力和动力、理想信念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新要求、新课题,做好培训和引导,更新理念,激发出税务干部创新的正能量正是今后培训工作不断追求的目标。
二、税务培训现状分析
(一)培训规模大,对培训需求和培训质效分析不够
目前全国税务系统干部人数将近80万大军,自2000年以来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数量和规模呈不断上涨趋势,培训班种类急剧增加,培训量从一年几十增加到几百个班,每年的培训人数也从几万人天达到现在的十几万人天,培训数量上的极速增长势必会对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在承接的各类培训班中,除了常规的初任班、任职班、知识更新和业务提升班外还有各地要求提升业务能力的培训班,参培的学员多数带着问题和希望而来,经过短暂的学习或多或少得到些收获。但是学员在培训后岗位上的表现如何,则很少跟踪、统计和研究,对培训质效缺乏深度的了解、掌握和总结[2]。
(二)培训方式的灵活运用和有机融合明显不足
目前税务干部培训的教学方式已经从80年代传统课堂讲授式、90年代的研讨交流、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过渡到地面培训和网络培训并存的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3],开辟了情景互动、微课程和实训平台等更加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由于越来越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按需施教,讲求实效方面前进了一大步。由于培训学员数量逐年上升,使得在应用上述方法教学时课前准备量加大,课上时间不够用,课后批改评判工作量较多,在培训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这些好的教学方式在应用上受到影响,组织不到位,甚至在培训中多选择比较习惯的教学方式,只考虑节省时间和成本而忽视了质量和效果。另外各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和相互融合还不够充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有的培训机构对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慢。除了少数教师的课题和授课效果得到学员认可以外,其他教师课题被选中的较少,甚至有的教师基本没有课时量。在师资管理上没有明显的责任界限和竞争机制,教师深入基层挂职锻炼、高层次的进修机会不多,系统内、高校和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开展的不够,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对教师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够等,造成部分培训师资需求难以满足,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没有形成有效的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
培训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有效的质量评价和改进机制,因而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和运用十分重要。在数量规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培训机构往往大多关注培训的需求、项目设计、实施过程,而忽略了评估环节。虽然建立了评估制度,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走形式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评估时学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填写问卷不认真,打分程度大同小异,意见和建议基本空白,给评估统计总结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难以作为下一步质量改进的依据,并且多数培训机构只对培训者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缺乏对培训过程的即时评估和培训后的评估,难以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对培训质量的提高和持续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三、新常态下提高税务培训质效的措施
(一)全面认识新常态,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培训质量
在经济新常态下发挥税收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和以法制思维推进税收改革,完善税收管理制度。这会引起税收组织结构、运作流程的新变化,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使税收工作理念和体制不断改进,职能改革与调整都需要在征管、法律、信息、服务等方面具备丰富的专业化知识和现代化的工作能力。作为行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时刻关注改革动态,分析出未来需求的新趋势。根据新的要求和不同区域、不同职能、不同层次公务员自身特点和规律大胆创新,通过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满足公务员的培训新需求,使培训后的学员达到学用结合,知行一致。
(二)适应新常态的需求,创新培训方式
目前在税务培训过程中往往注重课堂效果,课堂教学的创新更能激发学员的内生动力和潜能,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空间,培养学员潜在的求知欲、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在学员和教师教与学的互动参与中挖掘自身的经验和资源,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教师和学员两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优质高效的培训目标。
(三)加强高水平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是公务员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培训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考核机制。激励教师好学上进,具有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给教师创造挂职锻炼、进修、考察等机会,同时还要经常向知名专家学者、培训机构、知名高校沟通学习。随着经济、财税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要进行国际化的合作和交流,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培育创新型的优秀教师。建立和有效利用外聘教师师资库,与各培训机构和院校实现资源共享,为培训提供优质丰富的教师资源。利用培训平台打造各类名师和精品课程,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
(四)建立健全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培训效果必须通过质量评估体系的检验,才能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坚持搞好质量评估是提高培训质效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另外培训评估又是对投入产出合理性的检验,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手段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要使培训机构提高培训效率,充满活力和动力,必须树立全面评估的理念,建立科学完整的培训评估体系。另外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评估的具体工作,明确目标、收集数据、选择工具、进行有效的评估,最后将反馈结果的改进落到实处,调整和完善培训项目,将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的理念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
主动适应税收新常态,大力提升税务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使税务干部能力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在发挥培训的蓄能器和加速器作用的同时,为税收改革和稳定发展,实现税务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更好地体现税收服务经济的理念,做出税务培训者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绍史.改革创新奋力开拓努力做好新常态下发展改革工作[J]. 中国经贸导刊,2015(1):4―11
[2]赵耀等.我国党政机关人事干部培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3):79―86
关键词:纳税服务;管理服务;纳税评估;信息化;权益保护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0.0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0-16-03
一、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性
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是税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时展的要求。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税务机关优化纳税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纳税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税务部门的执法状况和服务水平,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是税务部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其次,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是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税务部门为纳税人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税法遵从,只有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纳税人自愿遵从税法、依法诚信纳税,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相辅相成,服务工作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
再次,纳税服务是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服务科学发展的职能作用,促进税收征纳关系更加和谐。
二、当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观念上:重服务、轻管理,缺乏纳税服务意识
一些税务干部单纯强调优化服务而淡化了对纳税人的管理;或者,在思想上没有树立起“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以管理者自居,没有将服务当做是执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1、在工作实践中,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地维护和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强化纳税服务不仅不会弱化管理,相反,还会对管理产生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税务部门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必然要求。一味地追求纳税人的满意度而忽视了对纳税人的税收征管质量,只能使优化纳税服务停留在形式上而非实质上。
2、在日常税收工作中,一些干部解答咨询问题不耐心,办理涉税事宜不快捷,给纳税人造成诸多不便,更不会主动替纳税人着想,了解纳税人的需求,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没有将服务当做是执法的有机组成部分。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服务观念未能入脑入心,没有坚持一以贯之,纳税服务理念有待改进。
(二)服务制度上:纳税评估制度不完善,缺乏考评体系的后续分析
这里的考评体系包含两方面内容,不仅包括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评价,也包括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服务评价。
1、纳税评估的理论意义在于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水平。纳税评估为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制度提供全面的信息来源,根据评估结果,为高等级的纳税人提供最佳纳税服务,同时对信誉等级低的纳税人加强培训和辅导,营造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收环境。纳税评估作为一项国际通行的税收征管制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纳税评估制度不完善,必将阻碍优化纳税服务的进程。
2、税务机关开展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是要通过调查看到纳税服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中找到更好的为纳税人服务的方法。“文明服务之星”评选、问卷调查等工作从不同角度显现出社会公众和广大纳税人对纳税服务工作的满意率、关注度、聚焦点和期望值,不仅反映了来自最基层的税情,而且为税务部门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并未对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如满意度高的为什么高,满意度低的为什么低,如何改善和纠正等。由此可见,税务机关没有形成一套从制度、实施到绩效评价、信息反馈、服务监督、业绩考评和责任追究的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机制。
(三)服务手段上:服务信息整合度低,基础数据来源不足
随着纳税人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正朝着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技术应用、服务理念以及管理流程等因素限制,一些地区税务机关在开展信息化纳税服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服务信息整合能力不足。一些地区税务机关研发应用了多种税收管理软件和服务平台,由于这些软件平台各自为政,信息共享能力不足,因此影响了税务机关纳税服务信息的整合供给能力。在与外部机构的信息合作方面,国税机关、地税机关以及税务机关与海关、银行、国库、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仍需加强。
2、数据来源不足,分析方法简单。税收分析作为综合性分析,要掌握大量的、真实的、完整的涉税信息。目前税收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综合征管软件及纳税人报关的税收资料报表,而这些数据中仍有大量的信息缺项、不真、不准,造成分析结果与实际差异较大,而基于这样的数据作出的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由于还没有较完善的功能齐全的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使税收分析资源不能共享,表现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查询方式单一,分析指标不完善,缺乏筛选比对功能,信息数据应用水平低,无法指导税源管理工作。
(四)服务深度上:税务干部业务素质不高,为纳税人维权机制不健全
纳税服务深度不仅体现在税务工作者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也体现在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上。
1、从税务机关本身来看,基层税务干部业务素质不高。不少干部税收政策水平较低,对征管程序掌握得不全面,不能总结和提高工作经验和创新意识,缺乏扎实的业务基础,甚至不能独立工作。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制约着干部队伍的建设,制约着税收事业的深入发展。因此,提高基层税务干部的素质是当前和今后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2、从纳税人角度来看,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机制不健全。税务机关在政务公开、税收征管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纳税人权利保护问题,但税务人员滥用权力、侵害纳税人权利的事件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置,就可能迅速扩大,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从而严重影响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有损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
三、优化和改进纳税服务的对策
(一)从服务观念入手,更新纳税服务意识,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1、树立广义纳税服务观念。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层次,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以纳税服务窗口为前台的塔型组织机构,逐步建立每一个税务机关都是纳税服务窗口的机构设置,使得税务机关的每个部门、每名干部都能按照“一窗式”的标准接待纳税人,无须在区分具体职责,形成“一人承办、转告相关、协调共管、限时完成”的工作机制。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税务机关不再是一个以办税服务厅为窗口的立体机构,而是平面化的多功能的服务平台体系。
2、树立需求导向理念。每个税务干部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尽快实现税收工作理念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我们要站在与纳税人平等的角度,从纳税人需求出发,科学规划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活动,严格公正执法,规范服务行为,简化办税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扶持和促进其不断发展。
(二)从服务制度入手,完善纳税评估制度,加强考评体系的后续分析
1、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纳税评估制度。一是研究确定纳税评估工作的核心任务,把握好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关系,真正发挥纳税评估的作用;二是研究确定纳税评估的风险识别和排序、案头审核、税务函调、实施约谈、实地核查、后续处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和有效衔接方式,清晰赋予各环节有限责任,有效防范执法风险;三是研究确立纳税评估工作使用的文书和规范,统一报告模板。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实现纳税评估工作的流畅、有序和高效。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促进征纳关系和谐,优化纳税服务方面的有利作用。
2、完善纳税服务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公平和操作性强的纳税服务监督、评价机制,从投诉、受理、调查、检查、处理等环节加以规范,对纳税服务工作进行奖励和惩戒,量化考核指标,并将纳税人的评价列入考核指标,让全体干部都要溶入服务意识,把是否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侵犯作为衡量标准,坚持以纳税人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摆正征纳角色的位置,确保纳税服务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衔接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纳税服务评议评价机制和服务质量、效果的保障制度,建立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的长效机制,将纳税服务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税收工作的主干线。
(三)从服务手段入手,完善信息化服务,加强基础数据采集
1、整合资源,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丰富信息化纳税服务手段。应整合国税机关、地税机关内部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提高税收征管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利用能力。最终实现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务网络化,税务机关办理业务“一次提交,内部流转”,为纳税人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同时,在财税银库横向联网的基础上,税务机关应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质检、社保、公安、银行等部门的协作,实现涉税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实时传递,并以此为基础拓宽申报缴税渠道,提升纳税信息服务能力。
2、加强基础数据采集,逐步建立数据应用体系。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确保各个系统的数据口径和标准一致,便于进一步整合利用。保证数据录入质量,加强系统内数据的逻辑性审核和合理性审核,减少人为差错,确保基础信息的准确、真实、完整。税务系统应通过数据挖掘、数理统计分析等信息技术,逐步建立起数据应用体系,为税收业务决策和战略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对重点行业、企业未来发展风险进行预警。
(四)从服务深度上,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加强纳税人维权建设
1、提高税务干部综合素质。
(1)加强教育。一是要努力学习掌握税收业务和政策法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财会、法律、计算机、写作、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注重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二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认真学习《税务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进行税务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和健康心理、自信心的培养,激发税务干部的斗志,增强税务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强化培训。一是要结合税收工作实际,认真抓好税务干部的培训工作;二是要加强与税收工作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计算机和写作等内容的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三是开展任职培训和领导干部轮训,提高各级干部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
2、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的制度建设。税务机关认真落实各项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有关纳税人权益保护规定,积极推动保护纳税人权益的法律制度建设。一是建立纳税人权益保护沟通制度,充分利用纳税服务窗口、定点联系制度和第三方调查等渠道收集纳税人对税收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纳税服务措施;二是建立健全对纳税人意见和投诉的快速处理机制,努力做到向纳税人及时反馈。加大纳税人民主听证、监督评议等工作力度,充分体现纳税人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谢旭人.中国税收管理 [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7.
0 引言
当前,互联网已在税务服务领域迅速普及。各税务服务机构也已开始了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信息化税务服务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但是由于缺乏相关规范和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各机构的信息化税务服务体系建设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税务部门自身的信息化总体水平低,纳税人信息化办税意识欠缺,内外部协调配合梗阻,同区级政府的沟通协调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税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进度及信息化办税水平的提升。W市目前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本文基于这一现状,深入分析W市信息化税务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入“互联网+”税务服务体系来改善现状,运用互联网精简税务服务中间环节,缩短服务时间,从而切实提高税务服务效率。
1 W市国税局信息化纳税服务发展现状
W市下辖四县四区,人口约384.5万。近年来打造了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培育了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新能源、现代农机装备、通用航空等新经济增长点,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W市国税局于2010年实施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改革后,由新设立的纳税服务局受理全市4万余户纳税人主动发起的涉税业务。随着2016年5月全面推进“营改增”工作的实施,服务对象将在短期内激增至6万余户。与此相对,全市服务厅(室)共有5个,窗口40余个;其中主服务厅2个,窗口30个,人均服务对象数量近1500户。该市国税局纳税服务工作将承受巨大压力,构建完善信息化纳税服务体系,推动效率提升和管理变革迫在眉睫。
具体说来,W市国税局信息化纳税服务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税务部门自身信息化总体水平低;纳税人普遍缺乏信息化办税意识;信息化税务服务体系内外部协调配合存在梗阻现象等等。在互联网时代,W市撤销作为驻区单位的区国税局后,同区级政府的沟通协调不如以往,获取其支持的力度有所削弱。
2 “互联网+”纳税服务体系在W市税务服务中的实践应用
近年来,W市积极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和东部发达地区信息化纳税服务经验,开展了“互联网+服务”系列工程,在信息化服务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一是开发电子发票开具系统,依托龙头电商优势,不断拓展电子发票使用范围;二是全面推开发票网上领用,确保速度、管控风险。目前,网上领票业务量已经接近全市总税控票领用量的90%,极大地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三是布局发票自助代开系统。在各办税厅、延伸点布置自助设备,方便纳税人就近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四是研发手机APP系统。实现了一键式纳税申报,降低了办税负担。
2.1 构建“互联网+”纳税服务体系
“互联网+”带来的纳税人类型多元化、业务多样化,必然导致服务需求的多元化。为此,W市基于群众的税务服务需求建立了“互联网+”纳税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运用实时、高效的电子网络来缩短办税服务时间,提高办税效率。
2.2 基于“互联网+”税务服务体系完善税务服务内容
2.2.1 打造全天候全覆盖的电子税务局 以业务全覆盖、流程简约化的在线服务体系配合岗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线下监控调度中心,实现前台服务与后台支撑的无缝对接。
①拓宽整合网上办税服务平台功能。对注册登记、发票管理、审批备案、业务咨询、投诉维权等所有由纳税人发起的办税事项,均实行在线办理全覆盖。同时,将原先种类繁多的应用系统整合至一个主办税平台,增强平台的稳定性和易操作性,最终做到“能够在一个页面上、用一种方法填报所有需要报送的报表”,使纳税人便捷办税的体验感受有质的提升。
②不断扩大掌上办税范围和功能。将网上办税系统、电子发票系统、12366咨询系统和微信微博新媒体平台,整合成一体化、便捷集约的移动服务平台。逐步实现通过智能手机APP,纳税人可以了解税收政策,掌握办税进度,缴纳税款;运维人员可以远程协助用户解决使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可将有用信息点对点推送,引导其错峰办税。
③开放智能叫号排队系统。目前各办税厅基本都配备了叫号排队系统,但其作用仅局限于将厅内办税人员编号排序,对缓解高峰期人满为患的矛盾用处不大,应将系统向互联网开放,实现在线查找最近空闲办税厅、查看等候人数,预约排队等功能。
④试行复杂事项预约服务。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政策争议、投诉维权等复杂事项,以及需要当面沟通处理的特殊事项,可在线预约服务,并依托线下调度中心实现跨部门协同联办,及时高效处理好纳税人的涉税需求。
2.2.2 完善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
①税务机关内部联动。按税务机关所处层级不同分工有所侧重。税务总局负责做好顶层规划,出台规范标准,保证信息化纳税服务体系安全有序推进;省、市级税务机关作为应用主体,负责结合实际、探索创新,丰富其内涵;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相互配合思想,完善更为科学详尽的操作规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各环节之间衔接,做到分工不分家。
②与地方政府外部联动。建立健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加强横向信息交流,促进横向资源共享,同时争取县、区政府支持力度,在人流密集区加大自助办税终端的投放力度,为纳税人提供7×24小时,持续性、全天候的纳税服务。
③与企业主体外部联动。强化技术服务单位管理,对依托税务机关开展业务的情况进行可量化的考核,完善纳税人投诉事件反馈机制,避免技术服务单位因过度追求利润而发生损害纳税人权益的行为;此外,探索将发票发售、文书送达等非核心业务交由成熟市场主体代为运作。
2.2.3 加强信息化纳税服务体系保障
①安全保障。信息化纳税服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坚守网络与信息安全底线,在开发互联网应用系统时应与信息安全保障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运行,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②人才保障。结合国家公务员招考,有针对性地补充信息技术新鲜血液。将全员培训和培养信息化纳税服务方向专业人才结合起来,努力在税务系统内部造就一支既有顶尖领军人才,又有为数众多的基层服务力量的金字塔形人才保障队伍。
③纳税人信息化能力保障。充分考虑纳税人对信息化的适应能力和认可程度,开发共性应用软件时,操作界面和流程设计要遵循“木桶原理”就低不就高,主动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使用者参与进来;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收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普及活动,使信息化纳税服务成为纳税人的主动选择。
3 “互联网+”税务服务体系的应用效果
通过“互联网+”税务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实践应用,W市的税务服务的中间环节进一步简化,纳税人申报途径从原来只能到办税厅申报,增加到了现在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机APP、自助机器等进行办理,申报时间大大缩短,并且网络申报率较以往来说大幅度提高(见表1)。总体来看,纳税人网络办税意识得到提高。手机税务服务APP试运行三个月,已使用逾10万次。移动税务局目前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手机APP已办理业务18万笔。
4 结论
W市运用互联网思维改进税务服务流程及服务形式后所取得成效,说明“互联网+”税务服务体系能够缩短税务服务时间,提高税务服务效率。W市在提升税务服务效率及服务质量方面为全国各大城市的税务服务机构提供了一套具有借鉴意义的成功经验。而纳税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打通“服务纳税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来赢得纳税人的满意度始终是税务服务基本宗旨。税务服务机构在网络办税服务工作中,应该做到思想准备不放松,扭住节点不减压,服务质效不掉档,技术保障不懈怠,加强督导不敷衍,尽全力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赢得纳税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