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阅读实践总结

农村阅读实践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13 18:22: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阅读实践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农村阅读实践总结

第1篇

本次培训为我们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我们农村教师有幸聆听了专家对我们的理论指导。专题一听取了韦钰、李吉林、王珠珠三位专家讲座。其中李吉林教授的“情境教育特质及其独特优势”让我懂得了要以“情”为纽带,让情感走进课堂,给儿童宽阔的思维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之后柳琏教授为我们教授了《“多认少写”背景下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了“多认少写”的好处,传统的“四会”方法使学生知识量有限,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多认少写”对于学生开阔视野,开发智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王崧舟老师的《阅读教学要用好教材 》让我懂得了在教学中要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发掘文本的语言因素,立足文本进行适度拓展。王燕骅老师的《阅读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使我明白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主动阅读的愿望。要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引领学生学会提问。要珍惜学生提出的“真问题”,引导学生比较、筛选,提高问题的质量,并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在今后教学中,我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动起来,进入阅读情境,从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并且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张化万老师的《让学生快乐有效的习作》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想听了张老师的作文课,我今后的作文课也不会再是枯燥无味的了,而是会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习作。本次培训我最关注的是沈大安老师的《农村小学怎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因为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怎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农村学生知识面窄,教学资源匮乏,有的时候干脆把综合性学习当做阅读课或习作课来教。听了沈老师的课我才知道怎样挖掘本土资源和用好教材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我们培训的每一天都可以聆听到教育专家的报告,听取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几天的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使我的专业理论基础得到加强,从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中深受启发。没有理论支撑的研修是没有根基的。脱离了理论学习,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是肤浅的,是飘浮的。专家们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专题讲解,使我们农村一线教师进一步树立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观念、全局意识得到加强。即将改变我们以前孤立地进行教学的现象和模式。今后必须加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研究。这五个版块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很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训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编故事、编字谜、编顺口溜,字理分析等;口语交际教学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作用,不是为了交际而交际,而是生活中处处需要口语交际,这是一种生活、工作能力发展的需要;阅读教学,要注重语感的培养、注重语言艺术的感染、要注重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文道统一,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要求和标准,提问的艺术等;写作教学要注重兴趣培养,难易适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快乐有效地作文,克服痛苦无效或低效作文,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不是为完成任务而作文,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习作的机会与平台等;综合性学习方面,要制订计划,要注重活动过程的指导,进行活动成果的展示与分享,还要认真进行活动总结,要处理好实践活动与学生人身安全的的关系,教师要高度重视综合性学习,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实践等。

理论上得到加强和提高,具体的教学方法受到启发,这是本次培训最大的成效。虽然是看电视资源,实际上我们能够与专家进行面对面学习,节约时间成本,节约经济成本,十分方便快捷,真正达到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资源共享!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是,作为教师的提高学习永远不会结束!相反,这是继续教育一个新的起点,今后希望能够多参加类似的培训。我将要针对本次培训认真做好反思,认真整理学习笔记,特别是在下学期开学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以上五个版块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把我们在假期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主体性缺失;成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生,这里主要指的是苏北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些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缺失是指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是积极主动地投入,自觉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自主获取语文素养,根本不能把学习语文看成是自己生活的必需,而是被动地进行学习,把学习看作是家长要求的、教师规定的。具体成因表现为:人文环境落后,底蕴不足;家庭重视不够,投入稀少;学校语文薄弱,引导乏力;自身习惯欠缺,意识淡薄。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如何在学校里和课堂内得到有效转变、当前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缺失如何应对作为切入口,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反思和总结。

一、创设大语文环境

1.校园语文教育环境。任何校园都有语言文字现象存在,这些现象的优劣每日每时都直接地对学生产生着很大影响,所以一定要优化。校园语文教育环境主要包括:①学校的各种布告和书面通知;②各种长期性和临时性的标语;③各种展览橱窗;④各种讲话、报告、讲演、谈话;⑤各种校内广播等。加强校内的图书馆、阅览室文化建设,这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场所,对于学习语文来说尤为重要。不妨这样说,一名中学生如果只抱着语文课本死读,而不到图书馆、阅览室经常借阅书刊,就谈不到真正学好语文。

2.家庭语文教育环境。要使学生懂得正确对待家庭语文环境的意义,激发学生从主观上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并交付任务、教给方法,让学生向所有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宣讲优化家庭语文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检查家庭语文环境的现状并提出逐步优化的措施;把家庭日常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突出的积极现象和消极现象,随时记录下来;吸收积极的东西,摒除消极的东西,并以自己模范行动带动全体家庭成员;与家庭成员协作设计和布置家庭语文教育环境等。同时,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有目的性的培训,也可以建立家庭语文教育协会,以促进良好家庭语文环境的形成。

3.社会语文教育环境。社会的各个角落无不存在着语文现象,无处不可学语文,社会即课堂。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戏剧、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学语文;建立校外语文教育点,如图书馆、文化馆、书画院、博物馆等;聘请那些在语言文字工作战线上的学者专家作为校外语文教师和校外语文学习辅导员。

二、语文学习法指导

1.优化课堂程序。要改革课堂教学,必须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失重,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应该还主体地位给学生,把出发点、立足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主体性课堂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依据“自主学习――定向探究――讨论点拨――总结升华――拓展延伸”的程序开展教学。这五个阶段立足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设置必要的探讨范围,紧紧抓住课堂目标这根“缰绳”,避免讨论抓不住重点、流于形式、课堂活动华而不实的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做到:目标明确,线索清晰,更具科学性。

2.优化阅读指导。要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要巧妙处理好主导与自主的关系,也就是“扶”与“放”的关系。所谓“扶”,就是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反三”,以便自己去探索的过程。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去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扶”应侧重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比如有目的的进行阅读的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朗读与默读的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圈点批注的习惯、有意质疑的习惯、阅读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良好的阅读心理习惯等等;还应侧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比如要教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认知性阅读,体验文字,丰富语感;学会理解性阅读,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特殊对话,搞清楚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学会鉴赏性阅读,读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学会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三、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1.培养读书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早就形象凝练地道出了关于阅读的意义。光靠在课堂上的阅读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课堂外才能去读成千上万卷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为此我们不定期地开展“故事会”、“朗读会”、“向你推荐一本书”、“读书收获多”等活动。营造“以爱读书多读书为荣”的氛围,激励学生爱读多读,养成良好的读书风气。

2.培养动笔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要把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起来,在读书时勤动笔,圈点勾画精彩语句,编写提纲归纳结构特点,摘抄重点词句,勤写读书笔记等等。二要把读书与思考问题结合起来。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不能只是读书,在读书时要多动脑,能够从书籍文章中发现一些问题,联系实际思考一些问题,从读书中得到一些启示,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在读书后能够写出一些心得体会。三要联系现实生活去读书。脱离现实生活的死读书、读死书,不仅不可能有什么收益,反而会使思想僵化。学生一旦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必将经身受益。

3.培养质疑习惯。《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要让学生敢于提问,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嘲笑的心理疑虑;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该刨根究底,多角度、多方位地发问。对待学生的质疑,只要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能回答的,还是不能回答的,都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自己释疑。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释疑,在同类比较中释疑,在启发引导中释疑,借鉴工具书和资料释疑。

总之,在调查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问题的艰巨性与紧迫性,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我们必将用我们的微薄力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灵飞扬起来,让他们年轻的生命在语文的天地中舞动起来,展现出最美的人生华章!

【参考文献】

[1]刘淑芹.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动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13)

[2]马新建.略谈高中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292-01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自身努力从“教书匠”变为“专家学者型教师”的工具,它对教学设施和条件没有特殊要求,是农村语文教师可以实践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

笔者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7年,通过对部分教师调查和访谈,发现反思性教学现状在农村不容乐观,他们教学问题意识淡薄,忽视实践经验的理性化,教学反思的水平很低,下面我将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农村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

一、农村语文教师反思能力现状

1、缺少反思意识。强烈的反思意识是提高反思能力的前提条件。在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靠的是经验教学,几乎不阅读教学理论书籍,不更新教学理念,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课后反思和改进。他们重视研究教材,但研究学生不够,无视学生的情感需求。他们把课堂教学看成是自己的中心工作,只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认为“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教学就是“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教师多是各自教学,在教学上没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少教师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不能及时总结提炼,加上农村教师的接触面窄,听优秀教师上课的机会很少,所以能够引起共鸣的东西不多,久而久之,能够激发他们反思的东西逐渐减少,造成教学反思意识逐渐削弱,更谈不上良好的反思习惯。

2、缺少反思的良好氛围。在农村小学,一方面学校意识到教育、教学科研在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感到对教育、教学科研无从下手,他们各行其是,只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甚至有的教师保持沉默,他们独自进行备课、上课,在反思中独来独往,冥思苦想,相互间缺少深入的交流和真正的合作,逐渐泯灭了他们试图提出批判性问题的任何冲动,即使学校意识到反思在教育科研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就很难营造良好的反思、实践反思的氛围。

二、如何培养反思的能力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北师大教授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1、明确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增强反思意识。

反思意识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的,如果教育教学的理论储备不足就会导致教师反思意识的淡漠。同时反思要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也需要有新的理论作为支撑。据调查,教师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一般都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即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分析原因,“为什么这样教,好在什么地方”,“讲给谁听”,“题目适合谁做”等有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意识薄弱,导致教师还没有确立起反思的意识。我认为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足之处、教学中的亮点和成功之处、教学中的环节和细节之处都可以作为反思的内容。

2、创造反思的机会,营造浓厚的氛围。

作为农村小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鲜活的素材,搭建一个反思的平台。

学校每期的教研课应落到实处,上课的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设计以及设计说明;听课的教师诚恳地评课,自然地诱发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竞赛,学校应有意识的对教师进行启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细则,这些细则就是平时反思的重点内容,比如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主体作用的突显、合作学习的运用、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让听课的教师去很好的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

3、懂得教学反思的方法

(1)横向反思和比较。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2)个体反思和总结。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叫“课后思”;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叫“周后思”或“单元思”;对于自己本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这叫“月后思”;期中进行比较完整的阶段性质量分析,这是“期中思”;也可以做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3)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只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自己的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上接第291页)供更多更好的阅读材料,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

最近常听说这样一句话:“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人生。” 一种行为造就一种习惯;一种习惯造就一种性格;一种性格造就一种人生。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对语言功能的发展、英语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直接的作用。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减少他们阅读中的困难,让他们主动寻找阅读的乐趣。

1 培养学生“天天读,大声读”的良好习惯

朗读是阅读的第一步,它既可以培养默读的基本技巧,又能帮助理解巩固和记忆所读的材料。朗读既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有效途径,也是检查学生理解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如:范读领读随录音朗读齐声朗读有表情的朗读复述背诵等。定期举行朗读比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为以后的默读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 “无声阅读”的良好习惯

朗读毕竟会降低语调速度和深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正确的默读应该是用脑读,边读边记有关的重要内容,减少往返,以加快阅读速度。无声阅读是阅读时最大限度地直接将词语转化为义的过程,即见其形便知义,尽量去掉 词语的读音这一环节。因此,在学生具有基本朗读能力时,应及时把无声阅读能力 的培养提到日程上来,纠正错误的阅读方法,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

3 培养学生“猜词义”的良好习惯

在阅读时,会遇到一些与信息相关的生词,我们应指导学生不要急于去查字典,指导他们去捕捉所遇生词上下文的线索,利用句式结构,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词义,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和提高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成组视读”的良好习惯

成组视读也就是按意群阅读,它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 它要求在阅读时,把句子分为若干意群,整体领会意思。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是跳跃式前进的,并非一词一字地慢慢地往前移动。大脑对信息的接收,通过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连贯起来进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语段大意,通过眼 球转动,扫视整个意群。如:“What do you do in your spare time?”可分为两个意群读完 。在每个意群中,要把重点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上,如名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不必过多注意语法结 构方面的词,如冠词、介词等。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 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更新观念,打破旧的阅读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2] 梁承锋,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5篇

一、夯实基础

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农村中学的学生最大的缺陷是语音基础差,单词读不准,记不住,要用英语进行交际更谈不上。因此,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纠正学生不良的发音习惯,强化学生的语音基础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并将正音训练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其训练的形式、内容力求多样化。我们安排了归纳性的听写。如:同音异形字(wight,right),字母组合读音归纳的听写(work,worm,word,worse,worker,worship)等。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读、边写。听写时要求学生写出音标等等。再如听音复述,我们是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训练。如,首先听单词跟读,模仿,再听短语、句子、片段,逐步过度到听短文进行复述。这种经常性的严格训练,使学生的发音得到了校正,听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复习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时,我们主要以动词为中心,以五种基本句型为线索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记忆和对语法知识运用理解,并使学生对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英语句子结构和其变化规律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我们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认真分析、揣摩教材提供的语言现象。要求他们熟读和背诵典型的句型、片段,以积累材料。然后设计配套的汉语言知识进行纵迁横移、分散内化,形成语感。

二、提高能力

提高能力主要是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依纲据本,充分利用课文和课本中其他材料,辅之以课前的快速阅读材料,着力培养学生获取特定信息,理解文章大意和文章隐含意义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对语言知识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理解,并注意为书面表达积累材料。我们在课前进行快速显示阅读训练时,主要把落脚点放在获取特定信息和领会文章大意上。在阅读课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隐含意义的能力为主,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情感等。如,我们在复习 Senior Book2 A中 At the Tailor’s shop一文时,要求学生带着Why did the shop assistant show the crstomer the cheapest clothes? What did he really mean by saying“I know that getlemen like you carry only lange notel?”等问题进行阅读。然后老师给予相关的点拨,学生对文章的隐含意义就明白理解了。

在复习课中,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必须对文章某些的特定信息进行处理。像文章中的复杂句子,某些关键的词等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推敲。同时指导学生将词语的搭配、句子的结构、语言的层次、语境的限制、同义词的区别等进行归纳整理。必要是进行英译汉的练习,以加深或检查学生对文章意义的理解,培养深刻理解英语抽象意义和句意的能力。然后以缩写、改写、扩写、续写文章、段落、片段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书面表达材料,已潜移默化的方式积蓄提供语言信息的能力。

三、形成技能

通过了会考之后的高考英语试题只依纲不据本,所以我们还引导学生将掌握的语言知识向外延伸,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解答高考题的技能。

1.加强专题训练,归纳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短文改错训练时要求学生按下列四个步骤进行解题:①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了解文章的体裁。②判断文章中每句话的用词、词的搭配、词法、句法、等方面的错误。③判断句篇中的行文逻辑方面的错误。④再读全文全面审查。在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专题训练时按下列要求进行:①格式要准确。②根据提示理清写作要点。③语言力求简单化,多用简单句,尽量避免用复杂句。④注意人称和时态的一致。

2.加强解题速度训练,以适应高考大体的速度需要。现在的高考英语试题既考能力又考速度。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时一般按照《考试说明》的时间要求进行限时训练。在进行模拟考试时我们一般将时间缩短10分钟,以训练学生的答题速度。

3.应考心理素质训练。应考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的发挥的好坏。在考前模拟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从自己善于做的题型做起,使学生从成功的愉悦中获得灵感。这样学生在高考中也就会避免从头到尾的单一做题模式。然后我们就《如何对待高考》、《如何参加高考的第一堂考试》、《英语考试前的考试失利后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怎样对待高考失败》等专题举办讲座。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考场参加高考,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农村中学高考英语复习教学与城市中学相比在诸多方面有其共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夯实、提高、形成”的高考英语复习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其特殊行探索、总结出来的。它把归纳、总结语言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时提高能力,提高能力时夯实语言基础,最后形成解题技能。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受到传统观念、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中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还不高,学生阅读能力还有不少短板亟待解决。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村教学环境有了极大地提高,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但在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距离新课标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1.教学理念缺乏转变。在农村的一些学校和教师中还有存在着过重的应试教育观念,缺乏对学生角色的转变,课堂上学生完全是在被动下进行语文阅读的。一方面,教师未认识到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较长的周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阅读教学时间和教材保障方面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学生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有偏差,往往将阅读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文章中心思想”学习,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规划性。

2.阅读教学保障还不到位。农村教学条件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相对于农村和学生需求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参考教材数量缺乏。农村学校图书或是数量不多,或是内容陈旧,都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二是教学硬件保障不到位。一些农村学校虽然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在使用方面往往较为严格,甚至有的仅作为迎检的工具。多媒体等高技术教学设备的积极作用发挥受限。三是阅读氛围不浓厚。学校、家庭、农村的阅读氛围不浓,家长往往对子女的课外阅读有抵触心理,也影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四是缺少经典名著的引领。当前农村中最值得忧虑的是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娱乐化和消遣化倾向。与厚重难读的名著相比,轻松、幽默的卡通书似乎更受学生的欢迎。

3.阅读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指导。在阅读教学方法上,不少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对学生主体性尊重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遵循以我为主的方针,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解释方面,往往仅仅以教辅为标准,对学生的意见倾听不够。二是阅读教学活动单一。阅读教学活动应当是多样的,但不少学校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往往仅停留在对重点课文的精读上,没有采取更为丰富的方式来组织阅读活动。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把握的策略

针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转观念、提素质、讲教法、展优势、善引导五方面做好工作,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1.转观念,重视阅读教学。对学校而言,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为阅读教学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在教材保障、高技术教学设备使用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师而言,一要通过学习研讨新课标,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掌握并落实课改要求。二要将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使课内知识与课外内容相互补充,为学生打开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三要制订一个阅读教学的长期计划。对家长而言,要改变传统的片面认识,鼓励和支持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2.提素质,满足现实需求。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水平,以适应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一方面,要善于吸纳新事物。教师要善于学习、总结新事物,为学生开阔眼界和思维提供必要的引导,特别是对于课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给予指引,帮助学生选择更为科学的材料。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要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3.讲教法,构建和谐课堂。在教法方面,一要注重教学活动的组织。根据学校处在农村的情况,要突出农村特点,如在讲授《挖荠菜》一文中,笔者就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到田间地头采集一些野菜,而后在课堂上描述这些野菜的成长环境、个体特征等,从而将阅读内容生活化、体验化,加深学生的理解。二要突出集体性。阅读活动需要一个集体的氛围,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思想相互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多采取小组式学习的方法来鼓励学生交流沟通。

4.展优势,增强教学魅力。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针对农村多媒体教学设备少、使用频率低的实际状况,在教学中要做到准备充足,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图片、视频切身感受到阅读材料的内涵。

5.善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从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特点、重点语句等方面多引导,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同时,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表达自身的感受并善于从中发现学生的亮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求逆、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兴趣;阅读;教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52-02

长期的农村当前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非抓紧抓好不可。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笔者不断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培养本领,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在阅读教学整个过程中,将阅读的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意义。那么,怎么样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在实践中鄙人也总结了本身的几点做法。

1.刺激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个人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教育学生养成很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假设教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长处,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教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低年级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教育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大概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气增加兴趣。

2.教育学生阅读本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逐步教育学生具有独立阅读本领"。 提起阅读本领,很多教师就自然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便是培养独立阅读本领,这是对阅读本领的误解。没有真正领会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没有做到"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其实读懂并不错,难题是阅读本领不但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具有体会、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本领。这种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该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这里说的是"重点",自然还有别的本领。课标还提出"逐步教育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本领",当然还应当有语感,朗读、默读、背诵以及速读等本领等。这种各方面的能力还被表述为独立阅读本领,理解本领是独立阅读本领的基础和核心。

3.养成学生写作的习惯

社会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也不例外。大家都知道:阅读教学就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假设,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中的课文多为文章的经典或精品,表现手法高超,自然有许多不适宜小学生学习,但只要是文章,除了特殊的表现手法外,还有一般的、基本的表现手法,假设:写景物的课文,作者是如何选取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角度的,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按照如何的次序,将景物写具体的;写事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将一件或几件事写具体的,是按什么次序记叙的;写人的记叙文,作者是如何写人物的心理、外貌、神色和姿态、动作行为的,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和人物相互间的联系等等。又如:作者在具体描写中应用了哪些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这些语言有哪些特色,这些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等。

4.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第8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农村学生;走进生活

目前,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总体写作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写作水平,缩短城乡学生写作水平差距,是困扰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一道难题。

笔者在农村学校担任语文教师多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了造成农村学生写作水平落后于城市学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阅历浅,视野窄,生活积累少;二是农村学生课外读物缺乏,阅读习惯差,阅读量低;三是农村学生无意关注或不善观察,无法捕捉素材;四是农村学生认识上有偏差,把作文视为一种负担,对写作缺乏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学生既没有丰富的阅历,又没有足够的精神养料来充实,要求他们写出真正像样的作文来,确实是勉为其难。

作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根据多年在农村学校的教学经验看来,虽然我国广大农村在经济上还相对滞后,但是它有得天独厚的作文教学资源,如: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叶圣陶先生曾经告诫过我们: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还打过这样一个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为农村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身边拥有的这些作文教学资源,发挥农村学校在此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找到写好作文的活水之源,寻找适合农村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有效作文教学路子。

根据笔者多年在农村学校担任语文教师的实践经验,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来看,要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不应缘木求鱼,脱离农村学生现实生活,而应引领学生深入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了解自己的家乡,写身边的人和事,突出乡土特色,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写作。

一、引领学生走进农村大社会

1.写真事,抒真情―写熟悉的事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要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即“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在作文选材、立意等方面,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紧紧围绕学生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结合农村实际,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写传统的节日庆典、婚嫁迎娶等活动,或写喜事丧事、丑事恶事等;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劳动体验中发掘写作素材,写劳动中的酸、甜、苦、辣等各种情感体验……。虽然如此,但有些学生真要写起作文来还是觉得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足,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中受到太多的限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产生各种顾忌,不能自由表达,放开手脚来写。比如: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写记叙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情;写议的观点一定要正确。这些生硬死板的要求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枷锁,学生写起作文来,难免牵强附会,讲假话、大话、空话,自己不想说的话要硬着头皮说,自己想说的话却又不能说,搜肠刮肚,难有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消退,写作水平自然不易提高。

“真情实感”是文章最能打动人的因素,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便没有了灵性,假如学生不能在写作时讲真话实话、记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难免矫揉造作、乔装粉饰、无病,这样的文章不但难以打动人,反而让人读了之后产生反感、厌恶乃至恶心的想法。有鉴于此,《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用真情实感去打动人心。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应该解除学生写作的枷锁和束缚,对学生的作文要求不宜过高、过严、过细。笔者认为,在平时的作文练习时,应尽量避免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应分解作文要求,逐一实现,如:开始时只要求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便可随心所欲,只要内容真实、健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在达到一个训练目标后再增加下一个要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获得成功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总之,写熟悉的事物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好说,是避免学生作文假、大、空的可行之道。

农村学校有自身的特点,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立足于农村,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实际情况,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农村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自然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作文中常遇到的“无话可说”“有话难说”的问题,帮助他们从写作的困境中走出来。各地农村发展水平虽有不同,有自身特色,有的相对落后,却仍然保持着朴素自然风貌,有的已经逐步向城镇化发展,少数甚至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不管农村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留心观察,细心体会,总能发现农村有别于城市特点,其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都是城市难以企及的闪光点。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多留意自己所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独特的人、事、物,学会随时随地积累素材的方法,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

2.勤观察,细体验――写农村的景和事

广大农村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农村学生生于斯、长于斯,生活别有一番天地,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写作的摇篮,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田野稻麦……无一不是他们熟知的事物;摸鱼捉虾、插秧割稻、摘果捕鸟、上山下河……为他们留下难忘的记忆。五彩缤纷的农村生活,为孩子们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带来深切感受和独特体验,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宝贵资源,是农村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更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独特资源优势。

如何开发利用好农村独具特色的作文教学资源,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可以根据所在农村学校的当地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在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具体做法有:一是多写农事与农业科技进步,凸显农村特色;二是多写农村乐事、新事、美事,反映农村社会发展进步,传递新农村变化信息;三是多写当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表现当地农民的民族特色和生活风貌。在此基础上,总结学生作文实践经验,告诉学生:农村生活中时时有题材,处处有美景,只要用心去发现,亲身去体验,就会有所收获,写好作文其实并不难,写作文也并非想象的那样费劲,借以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3.走出校外,体验生活,学生畅谈,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学习,社会即课堂”,校外活动是极广阔的天地,农村学校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学生走出学校,与学生一道亲近大自然,深入乡村社会,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事一物,认识农村新事物、新现象、新变化,把乡村社会生活引入课堂。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乡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比如:游览名胜古迹,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参观当地农业基地、果园、农场,采访当地农业能手等,能够增加学生的切身体会,有效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农村主题畅谈会,一般两周一次。教师先确定主题,如:“看农家新貌”“问村史家史”“寻农家之乐”“我看家乡新变化”……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整理材料,利用作文课堂开展畅谈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发言,把各自搜集到的新信息传递给大家,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学生课外采集富有乡土气息的材料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了解家乡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在轻松的课余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完成了写作素材的积累,在生活中学会了写作,减轻写作对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引导学生走进校园小世界

丰富学生生活是为学生写作开源,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先在自身的头脑中形成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和在特定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换言之,学生如果不在写作前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观察和体验,提炼写作素材,将难以完成写作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以达到开拓学生写作空间的目的。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开展有益写作的实践活动,如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组织读书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开展征稿活动;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大赛、作文竞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组织成立校园文学社,每月编辑印发文学小刊物,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现写作才华的平台。这些措施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个人爱好,对作文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就目前条件而言,我们还不能做到为每次写作组织专门课外活动,大量的积累还是来自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间接了解生活和自然,体验丰富的情感。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会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如:摘录名言警句、优美语句;搜集各种资料,做成卡片;剪报成集、写日记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获得知识经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会必要的写作技巧。丰富的生活积累能让学生写作文时有更多的话可说,更能写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对避免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的出现是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