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影像技术

数字影像技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21 17:36: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影像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字影像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抠像;蒙板;Alpha通道;Premiere

The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of Keying Technology in Digital Video Production

YANG Hua-yo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ity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3, China)

Abstract: Concerning the wide usage of Keying technology in digital video production, 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and present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y and typical problems in practice by analyzing Premiere Pro cs4, which provides a reliable process and method in realizing delicate Keying.

Key words: keying; matte; alpha channel; premiere

在影视制作中,为了增加画面容量、增强画面表现力,大量的镜头要通过后期合成制作。在影视合成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数字抠像技术,即是指将所需要的目标,从图像中分离出来,并且能够保持目标的边界细节的丰富及生动不存在视觉感知的变化,把前景画面元素和背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之后,合成为一幅新的画面或一个新的镜头,而那一个个层就是一幅幅抠像。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影像的抠像合成制作过程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可以通过各种轨道透明方式,进行画面的叠加合成。数字化影像的抠像合成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蒙板抠像法和色键抠像法。蒙板抠像法通常使用蒙板将画面的彩色部分与其它部分分离开来,通常以图像蒙板键和轨道蒙板键等特技进行抠像处理。蒙版的作用同Alpha通道是一样的,就是通过一个灰度图像对应像素的灰度值来控制前景画面的透明度,一般来说,蒙版和图像的大小是一样的,蒙版中的每个像索和图像中的每个像素是一一对应的。默认情况下,当蒙版中像素是黑色的,表示图像中与其对应的像素是完全透明的,当蒙版中像素是白色的,表示与其对应的像素是完全显示的,当蒙版中像素的颜色是灰色的,表示对应的像素是半透明色。色键抠像法主要利用影像素材自身高亮的变化或单一底色的特征将画面的彩色部分与其它部分分离开来,通常以亮度抠像键或色度抠像等特技进行抠像处理。

1 Premiere Pro系统中抠像技术的使用

为了把前景画面元素和背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下面重点来讲解这些视频特效的使用。

1.1 Lums Key(亮度抠像键)

亮度抠像非常适合明暗度反差比较大的处理,一般用于非常明亮或自身发光的物体。把明亮发光的物体放在黑暗的背景前拍摄,灯光只打亮被摄物体,就可以拍到背景全黑、前景明亮的画面,然后利用它们的亮度差别来提取通道。拍摄爆炸、飞溅的火星、烟雾等时常常使用这种办法。使用中一般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注意前景对背景光亮的影响,如火焰、爆炸等产生光亮会照亮原本是黑色的背景,使其与前景的亮度差异减小,干扰抠像;二不使用逆光照明,逆光光源的颜色叠加了被摄物体边缘处物体的反射光在被物体的轮廓处产生了一圈光晕,产生抠像色边,干扰抠像;三是注意前景本身与背景太近而留下较宽较重的内部阴影,如落在前景上的灯光阴影或爆炸后产生的黑烟挡住了火焰等,这些都会引起意外的干扰以至影响抠像效果。

1.2 色度抠像

色度抠像是应用得最广泛的抠像方法。顾名思义,色度抠像就是利用素材画面里前景信息与背景信息在色度上的差异来进行Alpha通道的提取[1]。蓝屏抠像(Blue Screen Key)和绿屏抠像(Green Screen Key)是色度抠像中最常使用的两种方式,所谓蓝屏抠像技术是指把特定的影像从蓝色背景中抠出,再与其它背景叠加,生成特殊的效果,绿屏抠像原理与之相同。

蓝屏抠像键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下:

1) 将背景素材:背景.mov拖到时间线vide01轨道中。

2) 再将蓝屏素材:人物.jpg拖到时间线vide02轨道中。

3) 从特效面板选取“图像蒙板键”特效,拖放到vide02轨道中影视素材上,设置相应参数,如图1所示。

从原理上讲,只要背景所用的颜色在前景画面中不存在,用任何颜色做背景都可以,但实际上,最常用的是蓝背景和绿背景两种。原因在于,人身体的自然颜色中不包含这两种色彩,用它们做背景不会和人物混在一起;同时这两种颜色是RGB系统中的原色,处理也比较方便[2]。为了便于后期制作时提取通道,进行蓝屏幕拍摄时,有一些问题要注意:首先是前景物体上不能包含所选用的背景颜色,必要时可以选择其他背景颜色;其次,背景方面应布光均匀、减少反射、不能有褶皱,背景色必须较纯,要尽可能避免背景或光照深浅不一;三是再次抠像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素材在拍摄时留下一些遗憾,如背景颜色不干净,光线不匀,人物与背景的阴影等等。这样在后期抠像时出现一些麻烦,但只要仔细地选取色键颜色,反复比较,并用放大镜在样本窗里(Sample)放大,用手形工具拖到各个位置仔细观察,一般也能抠干净。总之,前期拍摄时考虑得越周密,后期制作的效果也越好。

1.3 Image Matte Key(图像蒙板键)

图像蒙版是用一个图像素材作为蒙板,控制另外两个素材的透明叠加效果。蒙版素材的黑色表示透明、白色部分不透明,灰度部分半透明。

图像蒙板键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下:

1) 先利用PhotoShop设计蒙版图像文件。再将背景素材:背景.mov拖到时间线vide01轨道中,然后将需要添加蒙版的影视素材:人物.jpg 放到时间线vide02轨道中。

2) 从特效面板选取“图像蒙板键”特效,拖放到vide02轨道中影视素材上。

3) 在特效控制面板中,单击“图像蒙板键”区域右侧“■”按钮,弹出的窗口中选择一个灰度图作为蒙版,如图2所示。

图2 图像蒙板示意图

使用中一般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蒙版图像一般可以直接利用Premiere自带的宇幕制作工具建立相应的蒙板的标题文件,也可以使用Photoshop 建立蒙板,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蒙板形状和彩色部分形状一致;二是对于视频剪辑在拍摄过程中由于光线问题出现偏色、失色等情况,可以对视频剪辑素材利用色彩校正工具对原有一些缺陷进行修正后再处理,如color corrector(色彩调整器)效果;三是蒙版图像也可是动态Mask。利用Photoshop中对影片特效部分的每一帧画面都进行处理,建立蒙板,最终可以建立一个蒙板图片序列,将这个蒙板序列导入作为虚拟素材,并应用图像蒙板抠像肯定可以实现要求的效果。然而这样在两个软件之间反复切换,步骤过于繁琐,应用起来很不方便。可以采用MotionKey 抠像插件,它安装后会在Premiere的切换窗口中增加Motion Key一项。该切换将可以在Premiere中直接“抠”出物体,并为之建立Alpha 通道,并且可以建立动态蒙板。

1.4 Track Matte Key(轨道蒙板键)

轨道蒙版键蒙板也是应用得最广泛的抠像方法,是Premiere中功能最为强大的蒙版特效。使用该蒙板时,首先要指定一个蒙板轨道,然后用这个轨道上的素材作为蒙板图像来完成与背景的合成效果。轨道蒙版键所指定的蒙版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动态视频,还可以先对这个素材添加其他的特效,再去充当蒙版,由此可以看出轨道蒙版的使用是非常灵活的。

下面我们介绍“运动马赛克效果”例子,来充分反映轨道蒙版特点。

这个效果在影像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当画面中某个人物的面孔不希望被看清时,我们可以给这个人物的头部加上马赛克效果,并且当人物头像在画面中移动时,马赛克的区域也会跟随着一起运动,如图3所示。

轨道蒙版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下:

1) 将需要添加蒙版的素材:背景.mov拖放到时间线的Vide01轨和Vide02轨轨道中,再将蒙版素材放到Vide03轨道中,将两段素材和蒙版素材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对齐。

2) 从特效面板选取“马赛克”特效,拖放到vide02轨道中的素材上。

3) 为vide02轨道中的素材添加轨道蒙版特效,在特效控制面板的 “轨道蒙板键”参数设置中,将“蒙板”选项改为Vide03,将“合成使用”选项改为“蒙板亮度”,这样就可以看到效果了。

4) 为了保证人物头像在画面中移动时,马赛克的区域也必须跟随着一起运动,在特效控制面板通过设定蒙版的位置关键帧,可使蒙版中的圆形区域在整个动画播放期间一直和人物头部重合。

使用中一般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轨道蒙版与图像蒙版的工作原理相同,但它们的主要表达方式不同,图像蒙版只是为了合成多个画面,轨道蒙版更多的是表现蒙版的运动与变形[3];二是蒙版的绘制水平将直接影响轨道蒙版的最终效果,为了避免抠出来的前景对象边缘出现锯齿和硬边,通常还需要加入边缘羽化值,使抠像边缘呈现一定的柔和度。柔化程度可通过抠像插件的Matte图像观察较为直观,Matte图像中的灰色部分为羽化柔和部分。要获得适当的柔和,需要反复地调整抠像插件的参数;三是复杂运动场景抠像需要制作动态蒙版。动态蒙版抠像的缺点是如果被抠的对象运动幅度很大,边沿会很模糊,蒙版形状也就很难精确绘制了。

1.5 Difference Matte Key(差异蒙板键)

差异蒙板键效果可以通过对比指定的静止图像和素材片段,除去素材片段中静止图像相对应的部分区域。这种蒙板效果可以用来去除静态背景,并替换以其它的静态或动态的背景画面。可以通过输出未包含动态主体的静态场景中的一帧作为蒙板。

其它与抠像有关的特效由于使用相对简单、应用范围较小,本文不再论述。

2 结论

抠像是一个很复杂的技术实现流程,抠像结果的好坏决不仅仅依赖于对抠像工具的选取,必须根据最终所要实现的效果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地抠像方式,然后合理安排抠像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包括素材的拍摄获取及最终的颜色控制,这样才能得到最精细的抠像结果及最高的工作效率, 来实现自己的创意。

参考文献:

[1] 尹敬齐.premiere pro cs3影视制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第2篇

【关键词】 数字化 电影叙事 影像语言 故事 叙述

众所周知,电影艺术的重大发展与科学技术的革新进步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在电影发展史上,若干里程碑式的重要分期,例如电影的默片时代、有声时代、彩色时代和多媒体时代等,无一不与当时科技的重大变革和新成果的问世密切相关,以至于有的评论家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交流手段、一种工业――始终主要取决于技术的革新。”而在我们所身处的当下时代,最突出的技术特征毫无疑问便是数字化。数字技术大规模进入电影创作、制作和发行,使得电影无论从画面、声音、表演等各种元素,还是从制作、传输、放映、接受的各个环节,与传统电影的形式手段相比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因而被称为电影史上“一场不流血的革命”。

(一)电影数字技术概说

数字化的含义是指将一切以其它模拟形式存在的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电影数字化,从完整的意义上说,指的是电影从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播映方式的全面数字化,即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乃至放映诸环节全部实现数字化;在目前来说,主要指电影制作数字化。即计算机技术对包括前期创作、实际拍摄乃至后期制作在内的完整的工艺过程的全面介入。

电影数字化制作始干20世纪70、80年代,在90年代得到极大发展和兴盛。1 976年,乔治・卢卡斯导演影片《星球大战》,运用计算机控制宇宙飞船模型的运动轨迹以及摄影机的运动,可以说是数字化电影制作的先导;1984年,卡梅隆《终结者2》,实现了实拍画面与计算机生成影响的完美合成,影片中机器人杀手从融化的金属渐渐变成真人流进驾驶舱的画面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1988年,泽梅斯基导演《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实现了真人演员与动画人物的完美结合。90年代,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好莱坞,特别是在科幻片、灾难片中更是大显身手,如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采用计算机动画与机器拍摄模型相结合,在卡梅隆《泰坦尼克号》中,数字制作的海洋、豪华客轮、乘客与实物模型拍摄相结合,达到了几近完美的效果,而在《独立日》、《彗星撞地球》、《火星人玩转地球》、《透明人》、《黑客帝国》、《第五元素》等一系列科幻片中,数字技术更是将虚拟非现实呈现得栩栩如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数字化在这一时期开始走向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影片中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不是单纯地为了突出特技功能,而是更加有机地贴合剧情发展和影片表现的需要,追求“看不出来的特效”,以泽梅斯基《阿甘正传》为例,影片中飘飞的羽毛、阿甘与美国总统合影等经典画面,均是出自于数字技术的合成创造,却毫无生硬不自然之感,而是成为推动剧情发展和渲染情绪不可替代的点睛之笔。

时至今日,数字技术几乎贯穿于电影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电影的前期准备中,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带来极大便利,例如在拍摄之前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相应软件实现形象化预审视,用模拟图像的方式制作出三维动态的模拟片断,预先设计和审视拍摄效果,由此大大降低实际拍摄的成本。提高拍摄效率并实现更加完美的视觉效果。在实际拍摄阶段。计算机不仅能控制道具模型更加灵活准确地完成剧情所需要、而传统道具却难于表现的各种复杂高难动作,更能够精确控制摄影机的运动,拍摄到传统方式无法拍摄到的高难度镜头或是在惊险场景中摄影师无法达到的位置摄影,这样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传统拍摄方式中所可能出现的危险性,也使得拍摄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在计算机的精确控制下,拍摄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性也大为增强,从而为后期的复杂合成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在电影的后期制作阶段,剪辑和特效更是数字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使得电影编辑更加简便快捷,计算机生成图像、表现对象细节和运动的能力已经达到极为逼真的地步,同时,数字影像处理能对已有画面进行加工或变形,数字影像合成能够将不同的素材天衣无缝地合成为同一画面……

综上可知,数字化对电影制作带来的改变,一方面是使得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数字技术使得电影的影像和画面生成不再受制于传统的拍摄和剪辑模式,无论是计算机控制拍摄、还是数字加工处理合成乃至完全虚拟生成的画面,都意味着数字时代的电影能够更加自由、准确和充分地完成创作者的想象和意图,实现传统电影无法实现的影像效果。与这一符号特征的转变相联系,数字时代的电影叙事也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

(二)数字技术对电影叙事的影响

叙事学研究通常把叙事作品理解为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文本、故事、叙事话语。对文本的研究通常关注叙事作品的有机构成,如叙事符号及其表意性、象征性等;对故事的研究,主要考察被叙述的故事,如事件的功能、发展逻辑、深层结构和模式等;对叙事话语的研究,则主要是研究对故事的叙述,考察叙述话语和叙述行为,如叙述人称、视角、叙事时间等问题。电影叙事研究,主要是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运用叙事学理论和方法,探讨电影的叙事构成、特性、故事、以及电影的叙述话语、叙述行为等叙事问题。因此,本文对数字技术与电影叙事之关系的探讨,也拟在电影叙事的基本构成要素(影像语言)、故事、叙述等三个层面展开。

首先,从叙事的基本构成要素看擞字技术拓宽和加深了影像语言的叙事表现力。电影符号学家麦茨曾将电影语言的表意功能分为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在电影画面中被拍摄到的人物、景象、被录制到的声音等,属于直接意指的范畴:画面构图、景别、摄影机运动等等,属于含蓄意指的范畴。数字化技术无论在直接意指还是含蓄意指方面,都拓展了影像画面的叙事表现力。

具体来说,这种拓展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可以呈现传统技术手段无法呈现的奇观画面,丰富影像语言的表现内容,带来不同于传统影像语言的美学风格。一方面,某些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事件或事实,依靠传统拍摄和制作方法很难再现。但是依靠数字技术就能较好地再现出来。比如某些宏大的场面或建筑,如《泰坦尼克号》中的巨轮和上千名乘客、《角斗士》中的古罗马竞技场和群众场面等,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实拍,都是运用数字技术完成的;再如,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的摄影机运动,能够拍摄到传统方式无法拍摄到的高难度镜头或是在惊险场景中摄影师无法达到的位置摄影,比如《真实的谎言》中的战 斗机。总之,运用数字技术能够有效地呈现出现实事件的视觉特效,实现现实的奇观化。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能虚拟表现现实中不存在的事实,创造出完全凭作者想象产生的影像画面,或是将真实影像与虚构想象相结合而产生的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画面。前者例如《黑客帝国》中的虚拟空间、《独立日》中的外星飞船等,后者如《阿甘正传》中阿甘与总统握手的画面,等等。无论现实性或非现实性,数字技术无疑拓展了电影影像和画面的表现力,使得越来越多的新颖创意成为可能,而这些创意往往是传统电影手段所无法实现的。同时,随着影像语言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拓展,也带来了不同于传统影像语言的美学风格:或偏于壮美宏大,或偏于惊险而富视觉冲击力,形成所谓“奇观化”美学风格。

数字技术对影像语言叙事表现力的拓展。还表现为能够实现更具逼真感和冲击力的视听效果,增强影片的叙事感染力。数字技术对于电影而言尽管其在方法和手段上意味着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就其技术动机和目的来说,数字技术与此前诸多的电影技术革新一样,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呈现更具真实感的影像视听效果,可以说就创作动机而言,数字技术是传统电影技术发展的逻辑必然和形式飞跃。其次在制作层面,尽管数字技术在图像生成方式上具有极大的虚拟性,但另一方面却又遵循着更加严格的真实性原则,其创作仍以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认知为基本参照,并且其表现方法仍然遵循真实的事件逻辑和情感基础:因为虚拟生成的图像总是必然以某种真实数据作为蓝本或参照的,例如数字海洋的产生必须建立在对真实海洋的大量观测数据基础之上,数字演员是对真人演员进行运动捕捉后合成产生。即使是完全存在于想象中的科幻角色,创作者对于故事和角色的处理,依然会以人类社会的经验、惯例、以及具有普遍性的情感和价值等等作为潜在的参照前提,其表情与基本活动的设计也都是基于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生物体的某种普遍认知,当我们评价某个虚拟形象“栩栩如生”时,实际上就意味着这种潜在的真实性参照。因此,数字影像和声音能够呈现更加逼真的视听效果,意味着不仅能够更加仿真地呈现虚构对象,而且也能够更自由和更具真实感地表现那些存在着现实蓝本的对象的全部或细节。

数字技术的广阔可能性,还在于能更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影像语言的象征意味和表意内涵,这一点对于电影的叙事艺术表现力来说可谓至关重要。比如,依靠数字技术摄影机可以获得拍摄运动的极大自由,依靠计算机画面处理和合成技术也可以对画面进行再度创作,或者将不同表意内涵的画面合成在一起,这些手段都可以使电影创作者摆脱对物质现实平面简单的复制再现,而以一种更具主观色彩和象征意味的方式来呈现画面、表达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从而深化和丰富影像语言的表意内涵。例如,张艺谋曾经设想在《红高梁》中拍摄红高梁被日军机枪打得血肉飞溅的画面,囿于当时的技术手段而未能实现,而这一构思如果借助今天的数字技术就能轻松实现,其表意和象征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再如《阿甘正传》中在城市上空飘飞最后落到阿甘脚边的羽毛,这个画面就是由数字合成技术将实拍素材和计算机动画制作地结合在一起,充满象征寓意,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和无尽思索。

在故事层面,数字技术也为电影叙事带来了不少变化。首先,从故事特性来说,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得电影故事更突出视觉性、动态性、超常强度性。尹鸿在《当代电影艺术导论》中指出,受视听媒介与制作传播方式的特性影响,电影的故事通常具有视觉呈现性、动态变化性和超常强度性等特点。而在数字化电影时代,这些特性被更进一步放大和加强。由于数字技术带来了更多的图像生成方式和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数字摄影在表现非常规运动方面也比传统摄影更加自由和逼真,因此数字化电影故事的视觉呈现和动态特征也就体现得更为突出:同时,由于电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观众,对故事的强度要求较高,而数字技术的主要优势之一就在于它能够实现传统电影所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因此许多大量采用数字技术的电影在选择故事时,往往有意识地选择那些传统拍摄制作手段难以表现的、具有奇观化特征的内容,如超大场景的战争画面、超时空的科技幻想、毁灭性的人类灾难,等等,以此作为增加故事强度的叙事策略,特别是商业电影,往往是电影的数字化程度越高,这种奇观化倾向也就越突出。

从故事题材来说,数字技术使得电影叙事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对创作者而言,运用数字技术意味着可以根据创作需要、灵活无碍地创造出各种更具有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的电影影像。这种巨大的表现力无疑将使创作者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得到进一步拓展,电影题材也会随之扩大并延伸到传统电影难以触及的领域。另一方面,那些在传统电影中已经被演绎过多遍的故事母题,如战争、爱情,灾难等等。甚至是同样的故事题材,也可以在新技术的支撑下,通过更加多向度的艺术表现手段、在更多情境下被重新诠释和呈现《泰坦尼克号》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更为重要而目前似还未被足够重视的一点是,数字影像丰富的表意性除了可以更便利和更富想象力地表现事件的外部发展,也能更加自如、更加具象化地表现人们的内在心理、情感世界、乃至思想观念。在传统拍摄手法下,影像对物质现实的依赖性较大,而数字影像的创作自由,使得电影故事在表现主观现实方面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如何运用影像语言及深入地探索人类复杂的思想和心灵世界,这应该是数字化时代的电影叙事一个值得努力和期待的题材领域。

叙述话语是叙事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如果说故事层面的研究考察的是“讲什么故事”,那么叙述层面就是关注“怎样讲故事”。毫无疑问,数字技术可以使电影对故事的讲述方法变得更加灵活自由。例如数字控制摄影机的自由运动,可以带来视点的丰富变化和快速流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叙述角度的多样性和叙述节奏的变化。再如,通过数字合成,在一个不间断的画面里可以实现时空的自由组合,从而突破单一的线性叙事结构,使得叙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更为丰富。使整个电影叙事显得更有张力。例如在《泰坦尼克号》中,运用数字合成技术,画面从豪华的客轮和青春靓丽的露丝渐变为破败腐朽的沉船并拉回到监视器前满脸皱纹的老年露丝,故事时间的跨度之大和叙事时空的快速转换在一个不间断画面中完整地呈现出来,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张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电影数字化的叙事现状及其思考

综前所述,可以说数字技术对于电影的影像特性和叙事功能而言,具有极大的拓展和丰富意义,理应造就更多具有深刻艺术感染力的电影叙事作品。然而我们面对的电影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电影在大规模应用数字技术时,呈现出日益浓厚的奇观化趋向,然而在视觉冲击效果空前强烈的同时,电影叙 事的艺术感染力却并没有获得相应突破,反而有简单化和弱化的趋势。许多运用数字技术的电影仅仅片面注重突出数字影像的奇观性特质,而忽略了数字影像其实更具有丰富的表意可能:同时,由于过于注重和突出画面的奇观效果,因此在故事题材的选择上,当下许多大规模运用数字特级的影片过于偏向科幻、灾难之类的奇观叙事,电影故事的题材和类型在数字技术支持下,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拓展,反而有逐渐狭窄和定型化套路化的趋势,故事重心也往往更多地偏向事件的外部发展或人物的动作形态,而相对忽略人物内心世界或事件内部深层意义的开掘。在叙述层面,由于偏重强调画面的视听效果,因而表现出所谓造型压倒叙事的倾向。形成影片震撼眼球却很难感动心灵的审美悖论。

第3篇

数字艺术是运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程序等手段对图片、影音文件进行的分析、编辑等应用,最终得到完美的升级作品。它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三维技术的教学和商业设计等用途,并随科技进步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广义的数字艺术就是数字化的艺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都可以归类到数字艺术。数字艺术作品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数字艺术包括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虚拟现实设计、新媒体艺术等。交互媒体设计指以互动媒体为载体的设计,数字影像艺术包括数字动画、dv电影、数字影视广告和片头……;虚拟现实设计是指数字博物馆、数字商城这样的虚拟空间设计;新媒体艺术对应传统美术、雕塑,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和材料的纯艺术形式。数字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全新的传媒技术为基础,是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感觉巧妙融合一体的艺术。数字艺术作品必须在实现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手段。数字艺术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形式:录象及互动装置,虚拟现实,多媒体,电子游戏,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网络艺术,数字设计,电脑插画,电脑动画,3d动画,数字特效,数字摄影,数字音乐以及音乐影像等。也就是说,本文由收集整理数字艺术是艺术和科技高度融合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涵盖了艺术、科技、文化、教育、现代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数字艺术的运用领域以及它的影响度,以下着重从数字表演,数字影像两个领域浅析。

首先是数字艺术中的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是一个发展中的全新交叉学科,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光学工程等工程科学和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交汇点。在数字表演过程中,艺术家通过传感器和软件来控制表演空间中的图像、演员、音效和灯光等表演元素,将通过仿真技术实现的虚拟表演元素与传统文艺表演的表演元素融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手段来控制表演的空间和时间。这种虚实结合的新型艺术形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表演形式,也促进了技术手段的发展,并对艺术和技术的融合提出了挑战。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表演要素、表演方式、表演规律等急剧变化,多种表演艺术门类和多种工程技术要求实现天衣无缝的融合,从而促成了数字表演技术的诞生;而仿真技术为这种跨领域、跨平台的协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是按照文艺表演的生产服务流程,将数字化表演与现代仿真技术相结合,从而全面提升文艺演出创意、编排、演出、推广等创新能力的新型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数字表演的艺术性、技术性、社会学价值;数字表演的实体建模、空间建模、行为建模;数字表演的仿真创作平台、实现平台和呈现平台;广场与室内表演仿真技术、远程剧场技术和数字表演评估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有数字表演基础、数字表演建模技术、表演仿真平台技术和数字表演仿真应用技术等。

其次是数字艺术领域中的数字媒体技术在舞蹈影象中的运用随着人们的研究会越来越广。形成纷繁复杂的舞蹈影像世界。舞蹈艺术正朝着多元化、现代化、多媒介化和全方位感官刺激的方向迅速发展。从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纯肢体语言表达,到声、光、电多方位辅助表演,再到电脑艺术、行为艺术、展示艺术等多艺术门类的相互借鉴,舞蹈艺术表演和教学正走向一条艺术语汇更丰富、情感氛围更浓烈、视觉美感更具冲击力的变革之路。大众传媒的运用、传播拓宽了舞蹈爱好者和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视野,提高了舞蹈艺术全民参与和鉴赏的水平。舞蹈艺术的教与学在现代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逐步推陈出新,并在内部深化改革,最终赢得更大的发展。

影像舞蹈正是在这样的获取环境与需求中诞生,并成为舞蹈艺术的重要分支,在舞蹈作品舞台数字艺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计算机为平台的静态艺术。二是七个子项的动态艺术。它包括了两维静态艺术,两维动态艺术,三维静态艺术,三维动态艺术,视频艺术,虚拟现实和数字表演。数字艺术总体讲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专业。而数字艺术在舞蹈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动画。二,动作捕捉。三,动作跟踪系统。四,高清摄影及播放系统。五,三维立体投影技术。这是一种运动轨迹的建模,通过同步编舞,运用3d软件建设动作数字模型。六,影像和舞者互动装配系统。利用实时抠像到另一个空间上去跳舞。是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环境。这就形成了一个大种的舞蹈,是一个大众的互动世界。在舞台上,观众直接看通过舞者的动作经过播放在大屏幕上的数字影像。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影像手段,可以多角度展示不同舞蹈类型的文化背景,把握舞蹈艺术肢体语言的情感语义和形态构成。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容是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的。利用多媒体,可以使舞蹈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获得充分的感知

第4篇

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在舞蹈艺术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体现了时展的需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能促进舞蹈伴奏音乐的数字化发展,有利于现代数字舞蹈艺术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舞蹈影像 数字化

数字媒体技术在舞蹈影象中的运用随着人们的研究会越来越广,形成纷繁复杂的舞蹈影像世界。舞蹈艺术正朝着多元化、现代化、多媒介化和全方位感官刺激的方向迅速发展。从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纯肢体语言表达,到声、光、电多方位辅助表演,再到电脑艺术、行为艺术、展示艺术等多艺术门类的相互借鉴,舞蹈艺术表演和教学正走向一条艺术语汇更丰富、情感氛围更浓烈、视觉美感更具冲击力的变革之路。大众传媒的运用、传播拓宽了舞蹈爱好者和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视野,提高了舞蹈艺术全民参与和鉴赏的水平。

如今,舞蹈形态在网络中的延伸随着网络技术的猛进,网络传输的便捷、数码制作的低廉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促使舞蹈的网上传播与交流,虚拟表演与教学,以及舞蹈的远程互动表演等形式大量出现,使舞蹈从传统的舞台形态向全新的数字化形态延伸。影像舞蹈正是在这样的获取环境与需求中诞生,并成为舞蹈艺术的重要分支,在舞蹈作品舞台数字艺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计算机为平台的静态艺术。二是七个子项的动态艺术。它包括了两维静态艺术,两维动态艺术,三维静态艺术,三维动态艺术,视频艺术,虚拟现实和数字表演。 数字艺术总体讲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专业。

数字艺术在舞蹈中的运用其中一种就是动画,在舞蹈中增加动画的内容,新颖的音乐内容、丰富舞蹈的感受和体验的机会,同时,对舞蹈艺术的深层理解,更加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平时单纯通过舞蹈不能展现出来的内容,使得舞蹈艺术更加生动有趣。数字艺术在舞蹈中的运用尤为特殊的是有动作捕捉,利用运动捕捉技术基础与Motionbuilder软件应用,能够迅速及时准确地扑捉人物动态,并形成舞蹈动作记录下来,大大提高了人们舞蹈编排的效率。动作扑捉系统的运用最近越来越成熟,列如很多好莱坞大片中都运用运动扑捉这一媒体技术来展现影像。同样的技术在舞蹈研究中也被运用了,推进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数字艺术在舞蹈中的运用其中一种是高清摄影及播放系统,在舞台上,观众直接看通过舞者的动作经过播放在大屏幕上的数字影像。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影像手段,可以多角度展示不同舞蹈类型的文化背景,把握舞蹈艺术肢体语言的情感语义和形态构成。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容是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的,利用多媒体,可以使舞蹈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获得充分的感知。如杨丽萍的孔雀,在舞台上就运用了这一技术来更好地呈现舞蹈.

数字艺术在舞蹈中的运用三维立体投影技术,这是一种运动轨迹的建模,通过同步编舞,运用3D软件建设动作数字模型。灵活编排组合形式,全方位地分析舞美、队列、方位等舞台要素,图文并茂、完整清晰地展现,使得联想能够得以实现。

数字艺术在舞蹈中的运用,影像和舞者互动装配系统,利用实时抠像到另一个空间上去跳舞。是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环境。这就形成了一个大种的舞蹈,是一个大众的互动世界繁简自由控制,更有利于创新一种美感、一种意韵、一种符号、一种存在的方式等等。通过舞蹈艺术作品展现人们美好的思想情感、生动的生活画面、深邃的精神世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些透过舞蹈艺术语言流露出的或喜或悲、或抑或扬的人类积极的情感,感染着大众,使舞蹈更加普及化,每个热爱舞蹈的人都可以融入到舞蹈创作当中来。

参考文献:

[1]麦中凡等.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桂敬一.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3]孙小梅.舞蹈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第5篇

【关键词】全数字航测相机,ADS40,三线阵,POS

1 引言

全数字航测相机系统ADS40是全球首台商业机载三线阵传感器,它由德国宇航院与Leica公司联合研制。目前虽然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已经购买了ADS40用于航测作业生产,目前处在试验应用阶段,价格较为昂贵。是一种能够同时获得立体影像和彩色多光谱影像的多功能、数字化的航空遥感传感器。其立体成像部分由全色波段的前视、后视和R、G、B任一波段的下视三组CCD线阵组成,全色波段每组CCD线阵均由两条线阵按照交叉像元的方式构成超分辨率模式,完成对同一地面区域三幅影像的立体覆盖。彩色成像部分由红、绿、蓝、近红外四条CCD线阵组成,可分别成像,经融合处理合成真彩色影像和彩红外多光谱影像。能同时提供黑白波段、彩色波段以及彩红外波段影像。其全新的成像机理及较高的自动化数据获取处理方式为摄影测量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并对传统的摄影测量作业方式构成挑战。

2 ADS40相机的特点与技术优势

ADS40推扫式数字航摄仪由传感器头SH40、控制单元CU40、大容量存储系统MM40、操作界面OI40、导航界面PI40、PAV30陀螺稳定平台等部件组成。SH40集成有高性能镜头系统和惯性测量装置IMU,镜头焦平面上安置8条波段CCD阵列探测器,可以生成黑白、彩色及彩红外影像。相机采用单个镜头成像,相比数字航摄仪多镜头口径更大,镜头口径越大,镜头的畸变差越小,成像的质量也就越高;单镜头成像比多镜头成像在原理上更为简单,更宜实现,故障率更低,检校也更加方便。数据后处理设备即徕卡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3 ADS40的成像原理

推扫式三线阵CCD相机数字影像的x坐标为常量,对于

前视相机(代号l):x1=ftgα (1)

下视相机(代号v):xv=0 (2)

后视相机(代号r):xr=-ftgα (3)

线阵列推扫传感器的瞬时外方位元素对每一扫描行影像均有不同的数值,是时间的函数。ADS40采用先进的POS系统以及FCMS软件来控制、校正飞机的航线,可以认为其外方位元素的变化是平稳的,可表示为时间的线性函数,即可用下述数学模型描述:

Fi=F0 +Fy (4)

(4)式中含有12个未知参数,通过对POS(IMU/GPS)数据处理,就可以得到航摄时每个扫描行的外方位元素初始值,利用POS数据对0级影像进行纠正,就可以纠正摄影时飞机姿态变化(Rol,l Pitch, Yaw)造成的影像几何变形,产生1级影像。利用1级影像进行影像匹配、加入控制点进行光束法平差后,可以得到每条扫描行精确的外方位元素。它的8个波段所对应的各个线阵都位于焦平面上,在进行航空摄影时,便可得到以一条航线为单位的各波段连续数字影像。

4 ADS40与常规摄影测量的比较

4.1 外业控制及航空摄影方面:(1)ADS40相机在一定的基站范围内,在无控制或少量控制点的情况下完成对地面目标的3维定位。有控制情况下无需内业空三选点加密,相比常规摄影测量,大大减轻生产单位的外业工作量;(2)ADS40相机可以在飞机起飞之前输入有关技术参数,对飞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协调。全自动化控制,操作简单,即时监控和修正航线,提高航摄质量与效率,大大减轻摄影员的操作压力;(3)ADS40可航摄的天气大大高于常规光学相机,甚至可以在水平能见度小于3Km的云下进行大比例尺摄影;(4)ADS40相机获取的是数字影像,当天摄影完毕,影像可以立即下载,供下工序使用。而常规航空摄影后处理所经历的周期太长,专业处理胶片人员和中间环节会影响影像质量;(5)ADS40相机是三线阵推扫式的,获取的影像是以航线为单元的条带影像,其影像能构成3对立体以供观测,不考虑重叠度。常规框幅式相机需要考虑航向重叠度,增加经济成本。

4.2 数据处理方面:(1)在ADS40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数据后处理时,无内定向过程。常规框幅式影像需要进行人工内定向,处理较为复杂;(2)ADS40相机影像是以每条航线为单位,传统框幅式相机影像是以单张相片为单位,各立体像对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重叠度。ADS40影像在一条航线范围内,航向不需要接边,提高工作效率;(3)ADS40空三在大面积测区平差时效率较高,人工干预较少,只需观测有限几个控制点,其他均由影像匹配自动完成。ADS40成像机理的复杂性决定了数据后处理过程也较常规摄影测量复杂,选择高精度的IMU/DGPS和空三平差模型对于ADS40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5 结束语

总之,数码相机ADS40在我国的引进与应用,是实现全数字航空摄影的里程碑,是加快航测数字化生产与建设的又一有力工具,但ADS40相机毕竟是新事物、新设备,技术含量高、配套软件多,对其了解、认识、学习、消化、吸收和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只有不断试验、探索和研究,加快生产应用系统和接口的开发研制工作,才能使ADS40相机尽早投入到生产应用中。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屈光不正;远程诊断;数字化;影像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171-04

Abstract: Telemedicine application is the main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smart medic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will develop a application of the remote diagnosis technology of myopia diagnosis. The technology has important f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myop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re are three methods of ametropia inspection technology such as computer optometry technology, photography optometry and retina shadow optometry technology at present. Unfortunately these detection equipments are not only expensive, but also need stro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which leads to an clinician mastering the skill is very difficul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above disadvantages, we use retinoscopy theory combining with the digital image technology to develop a myopia inspection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household,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optometry check. The technology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video display eye shadow, Image recognition program aided inspectors to determine ametropia diagnosis , store image information, transfer diagnostic information and so on. Which make the inspectors more intuitive, simple and accurate diagnosis of myopia. The system is suitable for families ,school, community healthy center and hospital, Especially for the elderly, children, the disabled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of the patients. The functions such as images and video storage ,data transmission is available for clinicians to share myopia diagnosis of electronic data and remote diagnosis.

Key words: ametropia ; remote diagnosis; digital; image

1 概述

远程医疗技术应用是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建设内容,也是医疗信息平台之智慧医疗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本研究将开发一种能应用于远程诊断人眼屈光不正的技术,该技术将对广泛人群眼屈光状态的筛查和及时处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目前常用的屈光不正检查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电脑验光、摄影验光和视网膜检影验光。本研究将基于视网膜检影技术原理,结合数字影像识别技术,开发一套远程诊断技术装置。该技术装置具有视频显示眼底影动功能,可存储影像信息、传递诊断信息,使检查者更能直观、简易、准确地诊断人眼屈光不正,特别是针对老人、儿童、残障等沟通有障碍的患者,其影像识别程序可辅助检查者(特别针对非专业人士)判断屈光不正诊断[1-7],适用于家庭、学校、社康中心和医院等场所使用。系统中的影像、视频存储和数据传输功能可供临床医生共享屈光诊断电子病历和远程诊断。关于基于视网膜检影技术原理的数字化检影装置研究有:国内温州医学院曾有人将检影镜进行数字化改造[8],装置能将视网膜反光影动显示于屏幕上;另外,本研究小组曾对模拟眼数字化研究[9]和检影眼底影像进行数字化采集和该类装置的移动化改造[10]。而本研究的创新和重点研究内容在于设计眼底影像的识别软件,进而自动判断患者屈光不正性质。

本文第二部分提供了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包括系统总体结构图、模块图和数据流图。第三部分提出了一种数字化影像识别屈光不正的算法框架,在第四部分中我们总结本系统的特点和提供了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 系统设计思路

本系统主要设计目标是使用数字影像系统取代人眼观察,使在传统视网膜检影验光中,检查者直接观察到的被检者眼底反射光影转化为视频图像显示于液晶屏幕上,通过影像识别程序判断影动性质(顺动、逆动、不动、剪动),提示检查者有无近视、远视和散光,再通过液晶屏的数字显示标记来确定被检者的屈光不正参数,如散光轴向,来方便远程家庭检查者、医生更加准确地观察判断被检者屈光不正度数。

根据设计目标,屈光不正数字影像识别系统由图像采集装置、光源、模拟眼、机械装置、PC机、显示装置组成。其中图像采集装置视觉传感器由CCD视觉传感器、镜头组成。如图1所示。

光源来自传统带状光检影镜,机械装置由调节装置、固定底座、固定支架、运动滑轨组成,机械装置将视觉传感器、光源组合起来,通过调节装置可调整图像采集装置和光源的位置和角度,通过移动模拟眼支架在滑轨中的位置可以调节模拟眼与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工作距离,在X86平台的PC机上运行识别软件,对图像传感器采集的模拟眼图像进行分析。

带状光检影镜将带状光投射到模拟眼上,CCD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模拟眼图像后,传送到PC机上,识别软件将模拟眼识别为“正常”、“散光”、“远视”、“近视”四种状态,并将四种状态输出显示。系统数据流图如图2所示。

3 系统处理流程

3.1 总体流程

一种屈光不正的数字化影像识别方法过程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1)将带状光光源投射到人眼上,驱动带状光光源沿水平方向运动,采用CCD图像采集装置对人眼拍照,连续获取多帧原始灰度图像数据;

2)对单帧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眼球反射光带重心识别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的重心位置Peye_ctr(x,y),并放入眼球重心序列;

3)对单帧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带状投射光带重心和最小外接矩形识别处理,得到带状投射光带最小外接矩形的顶点坐标Rectlight(P0(x,y), P1(x,y), P2(x,y), P3(x,y))和带状投射光带的重心位置Plight_ctr(x,y),并将带状投射光带的重心位置放入光带重心序列;

4)对单帧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眼球反射光带角度识别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的角度值∮eye;

5)对步骤3处理得到的带状投射光带的最小外接矩形的顶点坐标Rectlight(P0(x,y), P1(x,y),P2(x,y), P3(x,y))进行处理,得到带状投射光带的角度值∮light;

6)对步骤四得到的眼球反射光带的角度值∮eye和步骤五得到的带状投射光带的角度值∮light进行比较,若眼球反射光带的角度值∮light和带状投射光带的角度值∮eye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作为散光处理;

7)对经过步骤二处理得到的眼球重心序列进行运动位置识别处理,若判断为不动,作为正视处理,否则,得出眼球重心序列的运动方向,包括以下内容:

对由连续n帧(n>1)原始灰度图像数据经过步骤二处理后得到的眼球反射光带的重心位置序列Peye_ctr(xi,yi) (其中i=1…n)进行运动位置识别处理,若任意眼球反射光带的重心位置Peye_ctr(xi,yi)与眼球反射光带重心位置序列的平均值Peye_ctr0 = ∑Peye_ctr(xi,yi) / n (其中i=1…n)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Diffeye(i) = | Peye_ctr(xi,yi) - Peye_ctr0 |小于预设阈值,则可判别为不动,作为正视处理;否则,可得出连续n帧眼球反射光带的运动方向(向左或向右),即眼球重心序列的运动方向(向左或向右);

8)对经过步骤三处理得到的光带重心序列进行运动位置识别处理,若判断为不动,作为错误识别处理,否则,得出光带重心序列的运动方向,包括以下内容:

对由连续n帧(n>1)原始灰度图像数据经过步骤三处理后得到的带状投射光带的重心位置序列Plight_ctr(xi,yi) (其中i=1…n)进行运动位置识别处理,若任意带状投射光带的重心位置Plight_ctr(xi,yi)与带状投射光带重心位置序列的平均值Plight_ctr0 = ∑Plight_ctr(xi,yi) / n (其中i=1…n)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Difflight(i) = | Plight_ctr(xi,yi) - Plight_ctr0|小于预设阈值,则可判别为识别错误;否则,可得出连续n帧(n>1)带状投射光带的运动方向(向左或向右),即光带重心序列的运动方向(向左或向右);

9)对步骤7得到的眼球重心序列的运动方向和步骤八得到的光带重心序列的运动方向进行比较,两个运动方向一致则判别为顺动,作为远视处理,两个运动方向不一致则判别为逆动,作为近视处理。

基于以上分析,整个系统流程框架如图3所示。

根据以上所述,在系统整个处理流程中,有四个步骤至关重要,即眼球反射光带的重心识别处理、带状投射光带的重心识别处理、带状投射光带的角度值识别处理以及眼球反射光带的角度值识别处理。

3.2 眼球反射光带重心位置识别处理

对单帧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眼球反射光带重心识别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的重心位置,包括以下步骤:

1)对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图像二值化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的二值化图像数据,有关图像二值化的详细内容请参见[11];

2)对眼球反射光带二值化图像数据进行图像腐蚀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二值腐蚀图像,有关图像腐蚀算法的更多内容,参见[12];

3)对眼球反射光带二值腐蚀图像进行图像平滑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平滑图像,有关图像平滑处理算法的更多内容,参见[13];

4)对眼球反射光带平滑图像进行图像膨胀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膨胀图像,有关图像膨胀算法的更多内容,参见[14];

5)对眼球反射光带膨胀图像进行图像腐蚀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腐蚀图像;

6)对眼球反射光带腐蚀图像进行最大连通域处理,若最大连通域不存在,则丢弃该帧图像,若最大连通域存在,则可计算出该最大连通域的最小外接矩形,从而计算出该最小外接矩形的重心位置即眼球反射光带的重心位置,并放入眼球重心序列。

根据上述步骤,简要介绍眼球反射光带重心位置问题,如图4所示。

3.3 带状投射光带重心及角度识别处理

对单帧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带状投射光带重心和最小外接矩形识别处理,得到带状投射光带的重心位置和最小外接矩形顶点坐标,并将带状投射光带的重心位置放入光带重心序列,包括以下步骤:

1)对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图像避位处理,得到带状投射光带避位处理图像数据,避位区域内的所有像素值置为0,避位区域将人眼眼球部分全部覆盖;

2)对带状投射光带避位处理图像数据进行图像二值化处理,得到带状投射光带的二值化图像数据;

3)对带状投射光带二值化图像数据进行图像腐蚀处理,得到带状投射光带二值腐蚀图像;

4)对带状投射光带二值腐蚀图像进行图像平滑处理,得到带状投射光带平滑图像;

5)对带状投射光带平滑图像进行图像膨胀处理,得到带状投射光带膨胀图像;

6)对带状投射光带膨胀图像进行图像腐蚀处理,得到带状投射光带腐蚀图像;

7)对带状投射光带腐蚀图像进行最大连通域处理,若最大连通域不存在,则丢弃该帧图像,若最大连通域存在,则可计算出该最大连通域的最小外接矩形,从而计算出该最小外接矩形的顶点坐标和该最小外接矩形的重心位置即带状投射光带的重心位置,并将带状投射光带的重心位置放入光带重心序列。

基于以上分析,带状投射光带重心及角度识别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

3.4 眼球反射光带角度识别处理

对单帧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眼球反射光带角度识别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的角度值,包括以下步骤:

1)对原始灰度图像数据进行图像二值化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的二值化图像数据;

2)对眼球反射光带二值化图像进行图像膨胀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的膨胀图像数据;

3)对眼球反射光带膨胀图像数据进行最佳二值化阈值处理,得到眼球反射光带最佳二值化阈值图像;

4)对眼球反射光带最佳二值化阈值图像进行直线拟合处理,若不存在满足条件的最长线段,则丢弃该帧图像,若存在满足条件的最长线段,则可计算出该最长线段与水平线的夹角即眼球反射光带的角度值。

基于以上分析,眼球反射光带角度识别处理流程如图6所示。

4 结论

本文将数字影像技术与传统光学设备的进行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化影像识别方法代替人工进行诊断,该方法可应用于远程筛查人眼屈光不正。该系统由摄像头(透镜)、CCD芯片、显示器等组成,通过数字影像系统取代人眼观察,可将眼底影动显示于液晶屏幕上供检查者观察。同时系统辅助影像识别程序设计,将采集到的眼底影动电信号,通过计算编程识别,自动判断影动性质、显示屈光不正性质(近视、远视及散光),可供非专业人士使用。该系统除了可以对人眼屈光不正进行有效的筛查外,它还能解决了视网膜检影验光法一直以来存在的主要两个问题:

其一,解决了学习视网膜检影验光法较难的现状。眼科医生和验光师只能靠经验来掌握该项临床检查技能,依靠语言和示意图进行交流,难免出现交流理解上的差异。

其二,解决了视网膜检影的昏暗环境所造成眼科医生、验光师以及患者的不适,特别是儿童易在昏暗环境中感受到恐惧,以致不能有效配合屈光检查的问题。

本系统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家庭,该技术能方便家庭成员使用,随时观察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屈光不正,如有问题可及时就诊,给予矫治,避免屈光性弱视的发生;对于临床工作,该技术能提高眼科医师、验光师以及全科医师检影验光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在本系统中患者眼底影动图像、视频可以存储,并可通过有线网络传输影像资料,以供临床医生共享资料或远程诊断。

尽管本文提出的屈光不正的数字化影像识别方法有着上述优势,但未来的研究还须在两个点上着力。一方面,没有对算法进行深度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工作中,系统只解决了屈光不正检测的效率问题,对屈光不正检测的准确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等。

参考文献:

[1] 娄志武,唐剑波,陆莉,等.小瞳检影法在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中的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57-58.

[2] 张宁,陶晗,张春丽,等.近视性学龄前儿童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散瞳后检影验光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26):222-223.

[3] 刘博,郑志刚,方燕.检影验光在圆锥角膜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34(3):252-256.

[4] 杨小红,郭瑞,尹东明.早产儿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婴幼儿屈光状态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660-2662.

[5] 曹宜,廖孟.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62-63.

[6] 李灿,陈潇,王恩洪,等.不同类型老年性白内障屈光状态变化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6):571-572.

[7] 赵丹妮,李平华.5~13岁儿童屈光不正状态的预测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31):3798-3800.

[8] 叶良,王晓幸,蔡显峰,等.基于数字化技术改造的检影验光理论的教学应用[J]. 健康研究,2010,30(2):159-161.

[9] 金晨晖,滕坚. 新型检影模拟眼的设计理论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9,1(1):50-52.

[10] 金晨晖,滕坚,张艳玲,等. 基于数字影像技术的视网膜检影验光装置的实验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14(12).

[11] 楚亚蕴,詹小四,孙兆才,等.一种结合方向信息的指纹图像二值化算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6(6):856.

[12] 李晓飞,马大玮,粘永健,等.图像腐蚀和膨胀的算法研究[J].影像技术,2005(1):37-39.

第7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响影视艺术

影视作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对最新的科技成果总是源源不断地进行使用。影视作品经历了无声到有声、黑色到彩色、小屏幕到宽屏幕,这些发展变化.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影视艺术开创一片新天地,它使影视艺术在审美取向、生产工艺、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的巨大的改变,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这场由数字技术引发的影视变革必定会给带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人文思考。目前,数字技术已经融入到了影视艺术制作的前期准备、现场拍摄、后期剪辑、宣传推广以及发行放映全过程之中。同时,通过网络、卫星等数字技术手段,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观看形式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选择在电影院观看,也可以选择在有线电视以及网络上观看,同时大大地提升了影视作品的感染力。

1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1.1使影视艺术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影视艺术的生产效率,这主要是由于其能够为影视艺术的生产提供新的创作手法和思路,使其拥有全新的创作空间,使其能够挑战传统影视的表现极限,并具有突破性的进展。数字技术已经融入到影视生产的整个过程之中,数字高清摄像机可以对人眼无法观察到的视角进行拍摄,使人们能够欣赏到更多奇妙的景观,而且数字技术使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更简单,不仅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和压力,还能够制作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影视艺术非常注重对影像时空的呈现和构建,数字技术则为其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为影视艺术多维空间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传统摄影机只能完成现实画面的再现和重组,在应用了数字技术后,影视创作不仅能够模拟真实,还能够建造真实空间,甚至可以超越真实,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视听奇观,从而使影视作品更具吸引和欣赏价值。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纪实美学的影像与客观现实的统一论,拓展了影视作品的功能性,使其不仅能够记录现实、复原现实,还能够完成对现实的虚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虚拟美学论,从而成为影视艺术的审美拥有了新的取向。

1.2对影视艺术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

数字技术的运用是一种超越真实的表现,它淡化了影视作品中的人为干预痕迹,同时也使其视觉感受越来越完美,使观众越来越难以察觉到其中的破绽,彻底颠覆了纪实美学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影视艺术本体的态度。数字技术给人们带给的全新体验,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影视作品的视觉表现力,这也使影视艺术创作的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重形式轻内核的现象,使影视艺术更趋向于景观艺术方向的发展,这使影视艺术发展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到底是该重内容还是应该重形式。其实这也与影片的创作环境、观众的审美需求等因素有关,不能单凭一点来断定影视艺术创作的倾向。我们要认识到数字技术既能够给我们带全新的视听效果,同时也能够展现人的精神内涵,所以数字时代的影视创作发展方向是要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在一起。数字化浪潮迎合了影视艺术改革的需求,但也有一些人对数字化影视艺术的发展持有怀疑态度。数字技术确实给影视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影视创作拥有多样化的创作手段,也大大地降低了影视制作成本,同时还能够充分地展现作者的创意,解决传统影视艺术中一切的不可能。但一些资深摄影师不能适应数字摄像机的操作模式,更依赖自己的拍摄经验,但我们不可否认数字化影视艺术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

2数字技术应用于影视艺术建议

2.1注重影视创作中人文关怀的表现

观众欣赏影视作品的目的在于从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感悟和情感交流。但目前数字影视艺术的发展方向更趋于形式化,过分注重影视作品的视觉表现力,而忽略了对人真实情感、审美体验的表露。人文关怀也能够充分地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所以作者在创作时一定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

2.2避免影视特效的过分应用

数字技术虽然能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但同时也影视了观众对真实信息的判断力,尤其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其所产生的负面作用会更大一些。所以,在影视创作中应用数字技术,要考虑上下语境的衔接,而不仅仅是特效的制作,以便于观众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影像识别。要能够将叙事与影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3有选择性地借鉴西方影视艺术理论

为了保证数字化影视艺术的健康发展,我们要能够汲取本文影视艺术理论中的养分,以此为参照和依据来推动我国数字化影视艺术理论的发展。首先,是视觉文化理论,视觉文化是建立在图像学、艺术史和媒体研究等多领域之上的一种多元化学科理念,它着重于视觉意义的制造、视像的中心性、幻像的构建和传播渠道的权利关系等核心问题;其次,是数字理论,它更突出表现为一种新的娱乐类型、新的交流系统、新的表现系统和新的音乐风格方面。

3结语

由此可见,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影视艺术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使科学技术的应用并不能看成是决定影视艺术发展的唯一因素。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影视艺术主要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升华,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多方面发挥其综合影响作用,使观众不仅获得超乎寻常的视听体验,同时在情感方面也有所体验和感悟。只有将数字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才能使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对影视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惠恭健.数字技术应用对影视艺术的影响[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03).

[2]申偲.数字技术下的影视艺术[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8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 艺术设计; 能力; 内容; 设计形式; 设计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疾速发展,人类社会飞快步入数字化时代。所谓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是指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相关文件)声、光、电、磁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然后把语音、文字、图像及其余信息转化成数字代码,用于传输和处理的过程中。那么数字媒体的艺术设计就是在数字化技术和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主要与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沟通、多媒体、网络、数字动画、广告和游戏、虚拟场景、虚拟产品的设计密切相关。数字媒体技术展现了艺术思维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它特指一种数字艺术的创作过程,也就是指数字显示模式下的艺术作品,可以这么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一场翻转世界的变化和前所未有的革命,影响力和效果性可见一斑,在数字技术时代的艺术设计领域和数字艺术设计领域影响空前。其核心和正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从设计思维角度看,设计能力得到拓展和延伸

数字化技术的全面介入与运用,把大部分理性工作打包和批处理掉,把设计师解放出来,譬如艺术设计中比较麻烦的建模语言、设计理念、组织方式、设计形式、设计效率等等,都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超越了传统,对现代的艺术设计的影响和改变特别深刻。加入数字信息社会的设计,那么设计的对象与心理环境都发生巨变,大量现代科学技术及新产品后浪推前浪,并且传统的产品设计也不断地汲取现代化的信息元素,令产品设计本身具有时代意义和智能化色彩。设计更人性化的产品,有人情味的冷产品,使人们在周围的环境,不再觉得奇怪,它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设计准则。除去数字技术的运用,也让我们拥有一个快捷方便、特别好使的智能型工具,同时也使我们能够在设计设计方面极大程度地扩展思维,拓宽设计思路,风格更为大胆,令设计的触点愈发广泛。

2 设计内容形式花样迭出,呈现极大丰富的态势

当一个新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出现时,视觉艺术的设计所涉及内容已得到极大丰富和全面扩展。网络、互动媒体、数字电视、虚拟空间、互动游戏等等,已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类的形式,数字化载体的发展,大大增加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与内容,拓展无限可能。源于相同的美学基本理论,类似的设计理论和视觉创意方法,在设计和表现的内容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不断发展和前进的产物,它具备先进性、丰富性、以及科学性、时代性等多重特质。因此,数字媒体设计在继承传统与借鉴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还必须脚踏实地,基于信息沟通,整合媒体与传播的复合形式、多门学科的综合,数字技术先进性的特点,将令这一新的学科潜景无限。

3 设计的手段方式进阶,得以全方位跃升

在平时,一般的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往往会专注于图表的设计与绘制,包括创意草图、平面图纸、天花板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效果图、以及大样图。术业有专攻,这些都由不同的人设计和创造出来。当一个作品全新出炉,大家可根据产品的设计图,一起讨论这些静态图形设计的有效性。虽然用户和产品都是动态的元素,是各种感觉的相互作用灵感碰撞过程的直接沿用,设计者必须依靠用户反馈意见,以得到设计效果反馈,这导致在设计和使用的不连续性之间会产生很多问题,造成设计师和产品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新媒体艺术的设计,数字化技术的充分利用,不仅有方便显示、存储方便、易于修改、设计效果稳定的优势,可以模拟实际的使用情况等强大功能的应用,及时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设计手段的条条框框,使构思、设计、制造和使用具备更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为我们的产品赢得更多的用户。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发展和演进过程中,不断接受挑战,不断曲折推进,在带给大家惊喜的同时,也拥有它自身的缺点。随着数字技术的优化导入,会使人们对工具抱有很高的期望和依赖心理,让人们产生一个很大的误区,觉得掌握数字化技术是相当于在从事现代艺术设计了,在现代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数字技术的运用掩盖了一些良莠不齐,难以提高整体素质。主要表现在许多设计师沉迷于数字技术技能和游戏美术设计,忽略设计理念创新,这才是设计的真正目的。此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应用软件的设计被引入,专业设计系统络绎不绝地出现,使得在同一时间的设计资源被管理和规范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和程序固然简单,它客观上影响了设计创意的发展。

数字化技术对现代艺术设计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人们生活的数字技术不是万能的,但生长在这个时代,不掌握数字化技术是万万不能的。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新世纪所扮演的角色,伴随着工具的使用,以人类的头脑这种最重要的元素来控制它,它是人与数字技术默契合作,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就是充当人类与自然相生相伴的工具,而人的意念才是驾驭它的重要元素,数字技术在新世纪的作用是作为人与自然,这才是人与数字技术最默契的合作方式。作为数字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学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也要与时俱进,数字媒体的长足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和成就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因此,正确认识理解和探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4 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在现代设计艺术生产的主要作用,它不会停 止的创造精彩的科幻故事和现代绝版神话,同时也以它无穷的破坏力开始制造着人类终结的倒数计时器,当所有的乐观主义者们数着向前迈进的步伐实现科技的大踏步时,悲观主义者们则杞人忧天地从相反的方向数着人类走向终结的脚步。在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中,科技将会发挥的敌人和盟友兼具的双重作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设计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新的视觉表达方式、艺术化的语言和风格,但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对现代艺术设计和创新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深层的期待,反过来它也会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清华大学设计院,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