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基金管理论文

基金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1 14:39: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金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基金管理论文

第1篇

(一)急于求成的制度转轨带来了超重的历史债务。1995年国务院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开始向“统账结合”的模式转变。在转制过程中,由于“老人”和“中人”的退休金权益并没有以养老金的形式形成积累,于是就出现了“转制成本”。由于统筹基金无法填补这一缺口,所以我们就采用了混账管理的模式,统筹账户挤占个人账户资金,实行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

(二)基金征缴不力导致的新债务。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是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核心。但基金征缴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基金征缴中的“打折征收”,导致了“新隐性债务”。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对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采取“优惠征收”、“打折征收”的办法,加上我国在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等方面存在的“政策漏洞”,形成新参保人员“缴费少、受益多”的财务失衡状态,“新隐性债务”正在大面积生成。

其二,社会保险费拖欠、拒缴严重,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低,导致供款不足。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1月8日全国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千万元以上的有20余家。国务院体改办宏观司2000年5月的相关数据显示,当时全国累计发生企业欠缴养老金已达376亿元。另外,参保不缴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省区高达20%,全国总计达800万人。

(三)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提高。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问题。但我国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即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最快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所以,我国当前面临的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其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平衡的冲击也最为严重。

(四)提前退休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剪刀差。由于提前退休现象对养老保险基金具有少缴多支双重侵蚀,所以成为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危机的主要根源。

(五)基金投资管理不善,无法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刚性调节增长的需求。目前,我国的养老基金几乎全部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受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及国债期限结构的影响,基金收益甚微,保值增值困难。个人户收益也不理想。以辽宁的试点为例,2002年底个人户基金全年收益率只有2%,2003年通过协议存款等方式,个人户基金年收益率提高到了2.45%,但都远低于7%的平均工资增长率水平。在滚存结余基金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不善、使用不当的问题,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比较严重。

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一)变当前的“统账结合”制度为“统账分离”制度。统账结合模式下的混账管理导致了空账问题,空账的恶性循环是本质上的现收现付,既有可能导致即期养老金待遇的扩张性支付,也无法应对老龄化危机,同时还会阻碍劳动力正常流动。因此,必须实行“统账分离”制度,推行个人户“实账化”,并完善个人账户的有效管理,利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提高个人账户的经济效益,使个人账户资金能够名副其实,能够有效地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债务危机。统账分离后统筹基金的资金支付缺口通过盘活国有资产(包括居民的福利住房)等方式筹集资金解决。

(二)加强基金征缴工作。一方面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资金来源。扩大全社会参保范围有利于筹措资金,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稳定社会。因此,只要符合参保条件,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企业、集体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自由职业者等都应作为扩面的范围和重点,做到应保尽保。在养老保险征缴方面,新经济组织的职工要和国企职工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要规范征缴基数,杜绝渗漏。目前,参保单位通过瞒报、漏报缴费工资基数逃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抽样测算过程中发现,1999年缴费工资比1998年降低了5.7%(下降545元),而统计局统计的平均工资增长了11.6%。根据全国参保单位缴费工资与平均工资的统计比较,前者比后者也低了10个百分点。如果将参保单位缴费工资基数严格核实,至少可以使基金增收10%。

(三)尽快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方便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跨省区转移机制。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统一管理,可以建立便于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机制,工人不论转移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凭卡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则将根本解决因工人流动性而造成的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接的问题。

(四)应当杜绝提前退休。可以通过改革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实行替代率随缴费年限浮动来杜绝提前退休。如,以缴费15年作为“门槛”,缴费15年可领取社会平均工资的15%作为基础养老金,每多缴费一年多领1%,如果恶意中断缴费,按照离退休年龄差几年停缴的办法,一年扣0.3%。

第2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金;基金管理

养老问题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自1984年我国在部分地区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以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建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确立了国家、企业、个人多渠道筹资和基金实行部分积累的基本模式,确立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保障方式。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加强基金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保值增值,对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保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和对策。

一、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急于求成的制度转轨带来了超重的历史债务。1995年国务院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开始向“统账结合”的模式转变。在转制过程中,由于“老人”和“中人”的退休金权益并没有以养老金的形式形成积累,于是就出现了“转制成本”。由于统筹基金无法填补这一缺口,所以我们就采用了混账管理的模式,统筹账户挤占个人账户资金,实行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

(二)基金征缴不力导致的新债务。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是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核心。但基金征缴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基金征缴中的“打折征收”,导致了“新隐性债务”。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对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采取“优惠征收”、“打折征收”的办法,加上我国在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等方面存在的“政策漏洞”,形成新参保人员“缴费少、受益多”的财务失衡状态,“新隐性债务”正在大面积生成。

其二,社会保险费拖欠、拒缴严重,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低,导致供款不足。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1月8日全国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千万元以上的有20余家。国务院体改办宏观司2000年5月的相关数据显示,当时全国累计发生企业欠缴养老金已达376亿元。另外,参保不缴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省区高达20%,全国总计达800万人。

(三)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提高。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问题。但我国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即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最快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所以,我国当前面临的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其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平衡的冲击也最为严重。

(四)提前退休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剪刀差。由于提前退休现象对养老保险基金具有少缴多支双重侵蚀,所以成为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危机的主要根源。

(五)基金投资管理不善,无法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刚性调节增长的需求。目前,我国的养老基金几乎全部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受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及国债期限结构的影响,基金收益甚微,保值增值困难。个人户收益也不理想。以辽宁的试点为例,2002年底个人户基金全年收益率只有2%,2003年通过协议存款等方式,个人户基金年收益率提高到了2.45%,但都远低于7%的平均工资增长率水平。在滚存结余基金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不善、使用不当的问题,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比较严重。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一)变当前的“统账结合”制度为“统账分离”制度。统账结合模式下的混账管理导致了空账问题,空账的恶性循环是本质上的现收现付,既有可能导致即期养老金待遇的扩张性支付,也无法应对老龄化危机,同时还会阻碍劳动力正常流动。因此,必须实行“统账分离”制度,推行个人户“实账化”,并完善个人账户的有效管理,利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提高个人账户的经济效益,使个人账户资金能够名副其实,能够有效地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债务危机。统账分离后统筹基金的资金支付缺口通过盘活国有资产(包括居民的福利住房)等方式筹集资金解决。

(二)加强基金征缴工作。一方面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资金来源。扩大全社会参保范围有利于筹措资金,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稳定社会。因此,只要符合参保条件,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企业、集体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自由职业者等都应作为扩面的范围和重点,做到应保尽保。在养老保险征缴方面,新经济组织的职工要和国企职工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要规范征缴基数,杜绝渗漏。目前,参保单位通过瞒报、漏报缴费工资基数逃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抽样测算过程中发现,1999年缴费工资比1998年降低了5.7%(下降545元),而统计局统计的平均工资增长了11.6%。根据全国参保单位缴费工资与平均工资的统计比较,前者比后者也低了10个百分点。如果将参保单位缴费工资基数严格核实,至少可以使基金增收10%。

(三)尽快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方便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跨省区转移机制。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统一管理,可以建立便于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机制,工人不论转移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凭卡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则将根本解决因工人流动性而造成的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接的问题。

第3篇

关键词:接户进户装置设计施工

1城网接户与进户装置改造的必要性

城网低压接户与进户装置的范围是:从低压电力线路接户杆到室外用户集装箱一段线路叫接户线,从户外集装箱出线,端至用户配电装置一段线路叫进户线。接户线与进户线通过集装箱和室内配电箱的配电装置向每个用户供电。

城网改造前,低压接户与进户线供电距离较长,导线截面较小,用电负荷增加后,影响了用户供电电压质量,增加了线路损耗,运行多年,使导线陈旧老化,中间又有接头,容易发生断线,有的接户与进户线对公路、人行道对地距离不够,与电话线、电视线一起敷设,用电很不安全。用电计量一表多户,电量亏损大,用户经济负担大,负担线损不均,影响了用户间团结。用户室内配电装置未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家用电器设备外壳又未接地,用电很不安全。

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提高供电的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城网低压接户与进户装置必须进行改造。

2城网低压接户与进户线的改造工程

城网低压接户与进户线的改造工程,需经实际勘测设计后施工。

为使接户线档柜不超过25m,需改造低压线路,杆距为40~50m,当接户线档距超过25m时应增加接户杆或部分线沿墙敷设一段,在较长的巷内,当接户线的总长度超过50m时,需架设两线或三线接户线路,导线使用橡皮绝缘导线,导线截面为16~25mm2。

平房居民区,每个集装箱架一条接户线。接户线采用架空接线或一段沿墙明敷的方式,导线选用二心耐气候的铝心BVVLK型防老化护套线,其导线截面满足机械强度和载流量要求,一般选用10~16mm2的护套线。接户线对公路、街道和人行道的垂直距离,在电线最大弧垂时,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公路路面:6m;通车困难的街道、人行道:3.5m;不通行的人行道胡同:3m。

为使三相四线线路的中性线电流不超过配变额定电流的25%,生活照明接户线与低压线路的接线点要求从线路首端起按三相U、V、W和N线的次序循环依次T接在相邻电杆上。

楼房居民区和商业区,因照明负荷较大,下户线采用四心铜心电缆以同一基电杆引380/220V电压,电缆用架空敷设或地下埋深,通过电缆接线盒,沿楼房段采用BV铜心塑料线穿PVC管敷设,每4~6户引一相电源。导线截面选择要满足穿管后载流量要求,一般选16~35mm2导线。

平房居民区,照明接户线沿墙敷设段要与通讯线、电视线分开架设,交叉接近时其距离不小于0.3m。导线要求用瓷绝缘子固定,两支持点不大于6m。

平房的居民区,每户进户线导线选用BVVLK6mm2二心铝护套线,沿墙明敷的用∠40×5角钢横担PD-2针式瓷绝缘子固定,两支持点不大于6m。沿房檐明敷设的进户线用瓷珠固定,两支持点的距离不应大于2m。进户线对地垂直距离不得低于3m,进户端不小于2.5m。进户线穿越砖时要通过PVC管,不得于通讯线、电视线一起穿墙。沿墙和房檐敷设的进户线要与通讯线、电视线分开敷设,交叉或接近时其距离不小于0.3m。在楼房内进户线,要求布线用BV6mm2铜心塑料线穿PVC管后沿墙敷设。管内穿线要求导线截面总和(包括绝缘层)不应超过管内有效面积的40%,最小管径不应小于13mm。

接户与进户线施工注意事项:

①接户与进户线施工放线时,应作外表检查:绝缘护套线不得有机械损伤、漏心、无硬弯。放线时,谨防打卷扭折和其它损伤。紧线前,应使用摇表摇测每相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紧线时,每档接户线的弧垂应控制在0.5~0.6m。

②接户与进户线在墙上敷设时,要求导线平直。导线始终端用茶台固定绑扎,中间段用瓷绝缘子"顶绑法"固定,转角处瓷绝缘子用"侧绑法"固定,在房檐布线用瓷珠绑扎固定。瓷绝缘子、瓷珠与导线固定用20纱包铁心线绑扎。接户、进户线穿墙,集装箱进出端应作滴水弯。新线安装好后应拆除旧导线和绝缘子。

③接户线与带电主干线接线时,应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应注意线路的相序,防止相线与中性线错接。

3照明集装箱配电工程

3.1照明集装箱的结构

城网生活照明用电要求一户一表计费,为了集中抄表的维护管理方便,在每条接户线与进户线交界处安装照明集装箱,每个集装箱内不宜超过六户供电。

集装箱要求用1.5~2.0mm厚的冷钢板制造、喷塑工艺处理,能防风、防雨、防小虫进入、防盗电。

集装箱长×宽×高规格为:两表箱为400mm×600mm×180mm,四表箱640mm×650mm×180mm,六表箱200mm×650mm×180mm。

集装箱正面留有方型观察孔,能查看表底数。集装箱分为两部分:计量部分和控制保护部分,两部分间有隔板各装有防盗门、侧面,下面有带绝缘垫圈的进出线孔,电能表、保护设备装在箱内。

3.2照明集装箱配电装置的选择

六表箱配电装置电气接线见图1。

图中:HL100100A2P为两极隔离开关;DZ15LE100A2901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电流76mA,动作时间0.2s;JHD100/30A为一进六出电能表接线端子;kWh为单相电能表,220V,5~20A。

箱内配电装置选择原则:设备的额定电压不小于交流220V,额定电流不小于最大负荷的1.3倍。配线的导线截面在最高温度时满足载流量的要求。负荷的计算:考虑到同时系数K=0.6,平房每户按3kW计算,楼房每户按4kW计算。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作为进户线剩余电流保护之用,並可用来作为进户线的过载及短路保护,亦可作为接户线仃送电转换,隔离开关作为轮换电表、检修线路与电源隔离之用。

3.3集装箱的安装

集装箱配电装置间的配线使用BV型铜心塑料线。电能表通过专用接线端子与设备相连,接户线与隔离开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端子的连接,导线两端压接线鼻子后连接。

为抄表方便,平房居民区的集装箱安装在每排房的始端墙上,用膨胀螺栓固定。墙上安装困难时,可安装在接户线电杆上,用角钢横担固定。箱底座对地距离为2.2~2.5m为宜。集装箱的外壳用接地线与单独接地装置相连。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Re应满足下列条件:

Re=Um/Iop=50/0.076=658(W)

式中Um--通称电压极限,在正常情况下取50V;

Iop--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动作电流取76mA;

Re能使集装箱外壳带电时,保护装置能可靠动作断开电源。

楼房照明集装箱安装在楼道旁墙上,用膨胀螺栓固定,箱底座对地距离为1.8~2m为宜,箱外壳可靠接地。

4室内照明配电装置工程

4.1室内照明配电装置的选择

每一户照明用电,要求在屋内进户线处安装控制、保护的配电装置,其接线如图2所示。

图中:HL32A2P为楼房内两极隔离开关;HK132A2P为平房内两相胶盖闸;DZ47LE20(30)A190130mA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20A用于平房,30A用于楼房;RD30A为熔丝,用于胶盖闸。

室内照明配电装置的选择;额定电压不小于交流220V,额定电流按最大负荷电流的1.3倍选择。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为30mA零秒动作,作为防护人身触电和设备漏电保护之用,并且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也可以在正常情况下作为户内配线不频繁转换之用。胶盖闸或隔离开关作为室内布线检修与电源隔离。熔丝作为过载保护用。

图2(a)接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DE安装在胶盖闸之后,检修DE比较方便,缺点是胶盖闸零线若装熔丝熔断后,DZ将失去工作电源,保护将拒绝动作,因此N线不能安装熔丝。

图2(b)接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DZ安装在胶盖闸之前,保护范围较大,胶盖闸熔丝在N相熔断后,DZ仍有工作电源,仍能起到保护作用,所以N线可以装熔丝。缺点是检修DZ不便,单接点的保护装置接点必须控制火线,若控制零线,故障时起不到保护作用。

4.2照明配电装置的安装

平房屋内配电装置可以安装在木制的配电板上,配电板规格为300mm×300mm,板面必须要求用白铁皮包面,以防电器故障失火,板面配线要求BV铜心线。

第4篇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促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面对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时,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想实现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还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帮助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树立独特的品牌,增加企业经营利润。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重视创新,不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出现体制混乱、人员消极等问题,降低企业竞争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达到一定水平和高度。另外,企业管理者要引导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围绕科技进步与创新开展工作,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促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重组,提高企业生产力,增加企业经营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2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致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能够解决环境问题,我国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大力提倡绿色经济,企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耗重点,国家要求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中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因此,企业要想积极贯彻落实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缓解环境问题,弥补环境造成的伤害,例如污水处理等,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塑造企业形象,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传统企业管理模式资源浪费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科学进步与创新,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资源率,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日常发展过程中,重视引进科学技术,提高企业机械化程度,促进企业转型,能够减轻工作人员压力,节约成本,缩短产品生产时间,确保企业能够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节约资源的发展目标,转移劳动力,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

3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经济实力

现代企业主要生产经营目标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战略目标。企业劳动生产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提高企业生产率。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先进科学技术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生产力,另外,科技进步与创新还能够提高企业管理者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认识,引导管理者树立正确观念,能够积极引进新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效缩短产品生产时间,提高产品质量,与此同时,科技的运用能够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所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与企业管理相互结合,能够完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现代企业需要面对激烈的国家市场竞争进入国际市场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整体发展。因此,基于此种情况,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进入到国际市场,这时,科技进步与创新就会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进科技,能够实现发规模生产,为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产品,确保企业产品在质量、外观等方面能够与其他国家产品相媲美。另外,针对企业产品出口,可以考虑在进口国建厂,不仅能够节约运费,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能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与融合,丰富企业产品,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支持和帮助。企业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增强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能够促进我国外贸经济进一步发展。

4结语

第5篇

1.1项目申报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科学人才1993年以来,辽宁省共有2209人累计2777人次获得了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1993年以来,辽宁省有25名院士累计48人次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2003年至2012年,共有院士35人次获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1993年至2002年(13人次)的2.7倍。在中科院属高端人才③中,共有106位学者先后获得251项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其中18人21次获得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占中科院属各类高端人才总数的17%。

1.2科技产出成果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2001~2011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进步奖共61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591项,分别占全省获奖总量的4.1%、95.9%。“十一五”期间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励能力显著提高,分别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省级奖励283项,与“十五”期间相比,分别增加了5项和23项。

2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研究认识存在误区当前我国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虽然提高了对以自然科学基金为主要代表的基础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但还是普遍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不能全面认识基础研究的社会功能,缺乏对基础研究厚积薄发特点的深刻认识,在科技投入上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倾向。

2.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辽宁省没有针对自然科学基金出台过管理办法,2005制定的《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已远不能适应当前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需要;基金资助项目单位日常规章制度不健全,激励措施不到位,影响了科技人员积极性。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模式相对单一,没有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的重大、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相匹配,灵活性明显不足。

2.3资助数量不足自辽宁省成立自然科学基金以来,批准项目数逐年提高,近年年均资助数量已达到300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度资助项目数超过400项的地区已达到6个,由高到低依次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西;有一半省份年度资助项目数在200~400项,辽宁省目前处于第二梯队的中部。④随着辽宁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队伍的不断壮大,从事科研的人员数量快速增长,需要省自然基金扶持的项目和人才层出不穷,但每年自然科学基金的限项申报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各科研单位对增加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数量的需求十分迫切。

3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在强调研工作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围绕省级科学基金与基础研究工作实际,将调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增加基金工作公开、公正程度。完善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建议增设重点资助项目和杰出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并适当增加自然基金项目支持数量,扩大覆盖领域。

3.2大幅提高经费投入力度一是保障财政经费稳步提高。适当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财政科技拨款中的比例。二是努力拓宽经费来源。扩大联合基金试点范围,积极引导省内各市科技行政部门、大型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建立省市、省校、省所、省企等联合基金,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基金投入体系。

3.3科学修订评价体系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对自然科学基金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修改完善自然科学基金的评价体系。一是完善评审专家库和评审专家选择机制,建立专家库信誉评价机制。二是推行通讯评审中“双盲”评议办法,积极推进网上评审,完善同行评议制度,维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过程的公正性。三是建立有别于传统同行评审的评审机制,关注可能产生新思想的前沿性研究,关注有创新潜能的人才培养,实现基金项目立项评价的科学性。

第6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特征、薪酬管理的基本形式,进而对在该类企业建立年金计划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思路。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薪酬;年金

一、民营科技企业的特征

民营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制、生产、销售为主要业务,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具有新型运行机制的科技型经济组织。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l、高投入、高成长、高风险是民营科技产业的第一特点。高技术产业往往对设备、原材料的要求比传统产业更高,所需资金大大高于传统产业。而产品或服务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由于技术领先、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企业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可超常速成长。而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使科技型企业又面临较大风险。

2、人力资本是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第一资本。在科技型企业里,由于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与功能的创造性等特点,它是一种支配和运作货币资本的主动性的第一资本。

3、知识型员工是民营科技企业的第一资源。由于产业本身的原因,民营科技企业中.从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较高,并且具有高智力、高学历、高素质等属性。如深圳华为公司.8000余名员工中,大学学历以上的员工占到85%,从事产品开发的科研人员达3200多人.其中70%以上为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可见,民营科技企业的第一资源就是知识型员工。

4、激励机制是民营科技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民营科技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人们的知识、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而这一资产却存在于知识型员工的头脑之中,是企业无法拥有和控制的。基于知识型员工的不同特点以及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企业激励机制成为民营科技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

二、民营科技企业薪酬机制的基本形式

伴随着民营科技企业历经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的发展,薪酬机制也经历了3个阶段。

l、股权激励。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之初,很难有较多现金奖励给激励对象,“股份”自然成为企业家的第一选择。骨干员工、技术人才可以通过个人出资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成为公司股东,这样,不仅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也使激励对象和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由于民营科技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本的私有性、自主性、收益性、价值隐蔽性等产权特征也为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现实可能。然而,股权激励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刚创立的民营科技企业资产较小,激励对象往往能获得较多股份.对企业决策有发言权,可能会为增加自己的短期收益而放弃企业的长期利益:另一方面.企业创业初期实施激励约束机制较少,随着企业成长,早期的激励可能会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2、期权激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给予激励对象购买本公司股份的权力便成为主要的激励方式,获此权力的激励对象可以在期权计划约定的时期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和数量购买公司股份.激励对象付出越多,将来获得股价上升的回报也就越多。股票期权激励对象获得的奖励更多集中在股价上升带来的巨大收益上,将知识员工与投资者的长远利益捆绑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其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热情。近年来,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在激励上最突出的问题是怎样消除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之间的冲突,因此,四通、华为、联想等陆续进行了形式各异的股权期权激励和产权改革,希望有效实施长期激励。然而,随着美国“安然事件”以及微软公司宣布结束期权制度,期权激励的局限性也引起大家思考:企业的类型、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发展战略以及股市环境如何等等都成为推行股票期权的重要影响因素。

3、全面薪酬管理。当企业发展到成熟期,每年利润的绝对值较大,可以提取现金实施激励.从而可以选择更多的激励模式,进入综合化、系统化的全面薪酬管理阶段。同时,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上市,一些企业使用非流通股实施激励计划,缺少股票市场价格的衡量,只能以每股净资产值作为评价指标.带来了被激励者过于关注净资产变化而不重视其它业绩指标的问题。即使企业上了市,由于我国股市很不成熟规范,亦不能高估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采取全面薪酬机制很有必要。这个阶段,企业需要考虑激励的方式和时间。方式是指采用股票期权还是现金实施激励:时间是指受益人在短期内获得奖励还是长期获得奖励。根据这两个维度,激励模式也有4种主要的形式.企业可以将现金和股份激励相结合,减轻使用现金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笔者认为,民营科技企业可以将企业年金作为长期的现金薪酬形式,以弥补短期现金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不足。

三、企业年金计划对薪酬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在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

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与职工个人之间的民事协议,是在企业与职工之间劳动雇佣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福利保障关系的文件,主要规定企业在为职工开立的企业年金账户和企业为个人账户供款方面的义务以及职工可以享受与此有关的权利。

从薪酬管理角度分析,企业年金主要有如下功能:

1、企业年金对企业员工招募和甄选的影响。作为组织诱因中员工报酬的重要部分,企业年金能够与职业机会、组织声誉等其他组织诱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企业吸引高素质人才、挑选最佳员工的利器。

2、企业年金在员工激励和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一个人在充分激励后能发挥激励前的3—4倍的作用。企业年金能够提高退休金水平,满足员工退休生活较高层次的需要,降低了员工老年生活的不确定性,给在职员工一种安全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来回报企业。

3、企业年金在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年金作为一种劳动报偿或社会保障权益,能使员工老有所靠、老有所养。由于各国对企业年金计划普遍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员工的养老保险负担.使企业年金成了企业与员工劳动关系的剂.使员工和企业都能从计划中得到实惠,有利于改善劳资关系,减少劳资纠纷。

4、企业年金在企业广义薪酬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年金能够根据企业经营理念和自身实力的不同实行个性化设计,在完成企业薪酬管理目标的时候,往往能与工资、奖金和其它福利等作为一揽子薪酬统筹考虑.成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协调好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法宝。尤其对于科技型企业.雇主必须为员工的培训进行大量的投资使之胜任本职工作,因而一般不希望员工过早离开自己的企业。企业年金对员工来说是一笔延迟的工资支付,员工为了能在退休后得到足额的养老金.必须为这个企业一直工作到退休年龄。这样,企业的年金计划实际上就成了一种“隐蔽性合同”,发挥出“金手铐”的作用。

四、如何在薪酬体系下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企业年金是薪酬体系中福利工资的组成部分,应与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项目等为共同的薪酬管理服务,因此,企业年金计划的设计要以企业薪酬管理战略为基础:

(一)企业年金的目标必须反映薪酬管理乃至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1、确定企业年金计划的作用对象。由于员工的年龄和岗位等因素的不同,年金激励作用也不一样。新员工普遍漠视养老金计划.而关注养老问题的往往是老员工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任职期较长的员工。对于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经常需要招募新员工的行业,如零售服务业等.采用企业年金的方式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激励效果,企业年金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为薪酬战略目标服务。而知识型员工、经理、财务专家和技术主管则对企业年金比较感兴趣.对这类关键岗位任职人员往往有较大吸引力。

2、确定企业能够提供的福利类型及程度。不同规模和效益水平的企业能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待遇是不同的。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目标和薪酬管理目标的实现也必须考虑成本收益。如果企业年金计划目标的实现代价过于高昂,那么,成本低廉的其他制度安排将比其能更好地服务于薪酬战略目标。

3、确定企业年金计划的目标。是与其他企业争夺人力资源的需要,还是着眼于其内部的人才开发、保持其内部员工的稳定?这一目标将决定工具的选择和制度安排。职工持股计划、利润分享计划、股票红利计划这些工具将为员工提供较高的预期报酬.而退休金计划使员工退休后能够享受到比社会养老保险水平更加富足的老年生活,有助于留住人才。

(二)在现有薪酬体系下建立企业年金应进行准确的经济分析

由于企业年金的福利成本具有较强的刚性,即其福利的减少或收回可能将会对激励水平和工作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实行企业年金计划势必会加重雇主的福利成本。一旦建立,无论成本发生何种变化,雇主都得继续提供。因此,如果雇主决定为员工建立年金计划,就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年金福利的成本收益分析。

1、企业的基本经济状况。企业年金是通过雇主长期缴费而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制度,企业持续良好的经营状况是保证其正常缴费的物质条件。因此,不仅需要确定企业当前的经济状况,还要对企业的预期经济走势进行分析。尤其是以盈利水平为主要衡量指标的当期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和预期分析。

2、企业薪酬体系的状况。在企业人工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薪酬体系的各项目之间存在一种隐含的相互制约、此消彼涨的关系,而不同的薪酬福利项目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激励效应,如何组合各项目才能达到最佳的总体激励效应,要视企业实际状况f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等)加以权衡和选择。作为自愿利的一种,企业年金的建立应该放在企业整个薪酬福利体系的框架内来加以考虑。当薪酬体系的激励效应出现问题,需要兼具长期激励和较高弹性的工具时,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年金计划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3、在现有薪酬体系下确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分配方法。确定参加计划的员工:确定不同层级员工的分配系数。客观地说,每一类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薪酬战略无疑也将体现这一特点。为更好地发挥年金计划的效果,需对参加的员工根据职务等级、工作岗位、工龄长短、工作绩效等因素分为不同层级,并综合评价不同层级员工的平均贡献大小。贡献越大,分配系数也越大。确定每个员工的分配额度.根据薪酬体系分配用于年金计划的资金总额、层级系数,最终确定每个员工的企业年金额度。对于有特殊贡献者,可以另行增加额度或提高分配系数。

第7篇

1.1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概念

电力工程的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是指对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以及工作步骤进行合理、细致、科学的编排,其目的就在于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施工。而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则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具体施工进度,也可以理解为以计划管理为依据,指导施工程序的开展,并切实落实和完成工程项目。电力工程的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步骤包括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分析工程施工结构,计算工程施工周期,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实际的项目施工中,应密切关注施工进度,以确认其是否依据编制的进度计划来执行,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以确保项目进度计划的合理实施。

1.2项目进度计划的特点

①全面性。即编制的工程进度计划其内容应包括工程施工中的所有具体事项,并以此为依据具体详细的分析整个项目工程。②层次性。管理机构的层次不同,编制的进度计划也就应具有相应的层次性。③严肃性。在完成进度计划的编制后,进度计划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后才能形成最基础的项目进度计划,同时工程的施工也应依据项目进度计划严格地执行,以实现工程管理中对进度偏差的有效控制。

2电力工程中项目进度计划的影响因素

2.1施工场地的地理环境

电力工程的占地面积较大,为避免工程施工对市区生活造成影响,电力工程多建设在与城市距离较远的地方,且其地理环境较为恶劣,气候因素也比较复杂,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2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出身,其教育水平较为有限,而工程施工中的一些环节是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操作控制的,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受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专业技术的环节只得由民工代为操作,由于民工的技术水平有限,在具体操作中难以避免的就会有问题或是事故的出现,进而影响到电力工程的进展程度。

2.3项目相关单位的影响

作为电力工程的建设方,施工单位对项目的施工进度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作用,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为工程提供材料及设备的供应方以及运输单位等与工程项目开展相关联的单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带来影响,而项目的方案设计则是这些间接影响条件中对工程进度影响最大的因素。

2.4施工中的分配问题

在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中,若施工人员以及相应设备的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不仅会造成施工速度的降低,还会对项目的整体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出现工程延期交工问题。

3电力工程中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实施

3.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施工人员应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问题,并切实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依法开展电力工程的建设工作。

3.2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决定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因而,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专业技术的培训,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切实保证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3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

项目施工前,应系统分析编制的工程进度计划,并结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工程工期、质量标准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及时调整工程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以确保项目进度计划的科学合理性,进而推动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在项目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工程进度的跟踪调查工作,依据工程关键程序的施工事宜进行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

3.4合理规划工程方案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突发事故或其他事情的影响,在制定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时,应留置一些弹性空间,这样一旦发生不可预期的事故时,弹性空间就可以发挥出其作用,避免了因计划的不够周全而造成工程进度的延误。

3.5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提高工程质量

在电力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工程进度往往与工程质量不相符合,部分施工单位过分追求施工的进度,而忽略了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为避免这种情况,工程的监控人员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出工程质量的恒定标准,并依据此标准,规范电力工程的质量,使电力工程有序的开展进行,进而确保电力工程的项目质量。

4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危机,建制理念,新隐性债务

当前,在全球172个已经建立并且运行多年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正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基金财务危机。而在我国,这一危机又尤为突出,严重威胁到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如果不能及时应对这一危机,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流产之虞,并将最终导致养老保障制度的破产。因此,梳理当前危机成因,找出应对措施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财务危机

调查显示,2001年平均每3.65名在职职工“养活”1个退休职工,到2050年这个比例预计将是1.87∶1。到那时怎样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社会保险研究所和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共同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报告书中指出,我国养老保险正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财务危机。主要包括基金收不抵支且缺口逐年上升,风险赔付能力下降以及养老保险基金陷入危机的省市正逐渐蔓延和加重等。据调查显示,在我国,1997年基金收不抵支的城市有5个,1998年扩大到21个,1999年又增至25个;基金缺口1999年为187亿元,2000年为357亿元。据专家预测,统筹基金在未来25年间将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年均717亿元,总缺口1.8万亿元;按现行退休年龄推算,赤字运行年限将延长28年,年平均1030亿元,总缺口扩大至2.88万亿元。

尽管当前养老保险的财务危机是全世界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共同问题,但比较其他国家而言,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根源以及目前的现实条件,我国的这一财务危机显得尤为严重。

二、我国当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一)急于求成的制度转轨带来了超重的历史债务。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财务危机中,一个主要危机就是偿还历史债务的压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转制成本”。1995年国务院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开始向“统账结合”的模式转变。在转制过程中,由于“老人”和“中人”的退休金权益并没有以养老金形式形成积累,于是就出现了“转制成本”。这一历史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目前还存在争议。①由于统筹基金无法填补这一缺口,所以我们就采用了混账管理模式,统筹账户挤占个人账户资金,实行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这种空账运行就使得统账结合的新制度又回归到本质上的现收现付制。据专家测算,截止到2002年底,国内养老保险累计的个人空账规模为4800多亿元,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到2033年老龄化高峰期,当期支付缺口将达到4400多亿元,空账规模达14万亿元。

导致这一债务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自上而下的改革中,采取了急于求成的推进方式。改革前,由于“”的破坏,职工养老保险已经退化为单位保障,虽然在“”结束后也出台了一些恢复性的制度规定,但是单位自保的状态并没有改变,还未实现社会统筹。另外,对于中老年职工养老金历史欠账问题也还未找到有效的化解办法。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从传统的、由单位负责的养老保障现收现付制一步跨入全新的部分积累模式,显然操之过急。尽管新制度的框架符合我国的长期利益,却因缺乏现实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扎实准备与预案筹划,不仅未能真正解决原有体制下存在的基金不足问题,而且还带来了沉重的转制成本。

(二)基金征缴不力导致的新债务。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是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核心。但基金征缴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基金征缴中的“打折征收”,导致了“新隐性债务”。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对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采取“优惠征收”、“打折征收”的办法,加上我国在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等方面存在的“政策漏洞”,形成新参保人员“缴费少、受益多”的财务失衡状态,“新隐性债务”正在大面积生成。根据《深圳特区报》的记者调查,广东一些地方为暂时缓解眼前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对个体户、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新经济组织员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优惠征收”、“打折征收”的办法,即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50%征收养老保险金。从表面上看,眼前的支付危机暂时避免了,但是从长期看,“新人”的养老保险在财务上难以达到平衡,这就形成了“新隐性债务”。

其二,社会保险费拖欠、拒缴严重,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低,导致供款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93年到1999年因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不到位一项,就造成欠收养老基金472亿元。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字,2001年1月8日全国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千万元以上的有20余家。国务院体改办宏观司2000年5月的相关数据显示,当时全国累计发生企业欠缴养老金已达376亿元。另外,参保不缴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省区高达20%,全国总计达800万人。

其三,企业少报、漏报、瞒报上缴基数。按照现行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职工工资总额是我国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由于我国劳动报酬非工资化、工资非货币化严重以及劳动保险统计不够规范、准确和完善,就形成了统计工资总额大大小于实际工资总额。另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稳定的缴费工资总额又少于统计工资总额,综合这两种情况,可能使缴费工资总额缩小33%左右。据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检查,1993年漏报733.6万元违纪款中,其中有534.6万元,占72.8%是因企业漏报工资总额所造成的。

(三)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提高。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问题。但我国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即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最快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所以,我国当前面临的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其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平衡的冲击也最为严重。这种冲击主要体现在:一是老龄人抚养比②的快速提高使养老基金的支付增加,收缴减少,加重了入不敷出的矛盾。如我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的老龄人抚养比分别为7.43%、6.39%、7.98%、8.33%和9.92%。据推算,今后30年我国老龄人抚养比将继续快速升高,到2030年将会超过20%。另一方面,对现行的个人账户积累基金发放的方式提出了挑战。个人账户养老金现行的支付方式假设职工退休后平均只活10年,而且制度规定,10年后个人账户支付给退休者的部分由政府承担,如果未满10年退休者去世了,则家属可以继承其剩余部分。当老龄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高寿老人越来越多时,这种只有补贴、没有任何结余的个人养老保险积累制度显然也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困难。

(四)提前退休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剪刀差。由于提前退休现象对养老保险基金具有少缴多支双重侵蚀,所以成为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危机的主要根源。据对上海、广东、山东等13个省、市的调查,从1995至1997年3年间,新增离退休人员164.4万人,其中提前退休人员为51.7万人,占当期离退休人员总数的31.4%,年均支付提前退休的养老金为18.8亿元,占当期离退休金总额的23.5%。③

允许提前退休主要是出于缓解就业压力的目的。其他国家也曾经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用鼓励提前退休的办法,解决失业问题,但后来都被实践证明这对解决失业问题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却对养老保险基金造成了极大的侵蚀,致使养老保险发生危机。1982年出版的由美国劳工部就业标准局就业与退休问题专家M·H·莫里森撰写的《老龄经济学——退休的前景》反对提前退休,他强调“退休年龄对退休金费用有相当大的影响。在60岁开始退休,所领退休金的每一美元现值,大约要比65岁退休的高15%;如果55岁退休则将近高30%”。1985年出版的由著名老年经济学家J·H·舒尔茨撰写的《老年经济学》则指出“一旦退休年龄从65岁降低到60岁,退休金费用就要增加50%左右”。

(五)基金投资管理不善,无法满足养老保险基金的刚性调节增长的需求。自1992年开始,各地相继进行了两次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导致退休金水平上升。另外,为弥补物价和工资指数增长建立的调整机制,也极大地提高了养老基金的需求总量。尤其是2004年上半年,我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7%,通货膨胀率为3%,这给养老保险基金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然而在基金支付需求不断增长的压力之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和管理却依然问题多多,困难重重。投资方面,目前我国的养老基金几乎全部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受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及国债期限结构影响,基金收益甚微,保值增值困难。个人户收益也不理想,以辽宁的试点为例,2002年底个人户基金全年收益率只有2%,2003年通过协议存款等方式,个人户基金年收益率提高到2.45%,但都远低于7%的平均工资增长率水平。对滚存结余基金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不善、使用不当的问题,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养老保险基金都比较严重。

三、应对当前财务危机的政策建议

据世界银行专家分析,要安全平衡地度过养老保险金支付的高峰期,我国需2万亿元左右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在近期内我国显然难以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为缓解因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危机对我国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所形成的巨大冲击,我国应采取如下的相应对策:

(一)转变建制理念,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杜绝财务危机的制度根源。

首先,要转变建制理念,实现养老社会化。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危机根源还在于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现行制度的建制理念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锅饭”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意识形态残余。突出的表现就是政府家长作风,包办一切,管得过多,保得过厚。纵观当今世界,中国恐怕是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最高的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基金压力巨大。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缴费负担,压制了经济活力,同时也打压了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空间。企业负担过重,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空间狭窄,又反过来造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依赖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负担,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养老问题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政府责任。所以,中国要解决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危机,首先要转变建制理念,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提高社会和个人在养老方面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他层次的养老保险提供发展的空间,才能减轻企业缴费压力,增强经济活力。

其次,变当前的“统账结合”制度为“统账分离”制度。统账结合模式下的混账管理导致了空账问题,空账的恶性循环是本质上的现收现付,既有可能导致即期养老金待遇的扩张性支付,也无法应对老龄化危机,同时还会阻碍劳动力正常流动。因此,必须实行“统账分离”制度,推行个人户“实账化”,并完善个人账户的有效管理,利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提高个人账户的经济效益,使个人账户资金能够名副其实,能够有效地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债务危机。统账分离后统筹基金的资金支付缺口通过盘活国有资产(包括居民的福利住房)等方式筹集资金解决。

(二)改革退休制度,降低当期支付规模。

首先,要杜绝提前退休。可以通过改革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实行替代率随缴费年限浮动来杜绝提前退休。如以缴费15年作为“门槛”,缴费15年可领取社会平均工资的15%作为基础养老金,每多缴费一年多领1%,如果恶意中断缴费,按照离退休年龄差几年停缴的办法,一年扣0.3%。

其次,要适当提高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度。根据测算,在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另据测算,如果我们从2015年起,每3年把退休年龄提高1岁,用15年的时间到2030年提高到65岁,其结果将使2030年和2050年的老年赡养系数由37.0和47.5下降到21.1和30.9。我国现阶段男性60岁和女性55岁的退休年龄规定于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仅49岁,而目前已上升到70岁左右,应当说在我国提高退休年龄存在着较大的空间。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退休年龄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调查,当前全世界平均预期寿命是66岁,平均退休年龄为男60.5岁、女58.6岁。而我国当前的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1.4岁,但退休年龄却仅为男60岁、女50岁(女干部55岁)。所以,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的退休年龄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至于提高退休年龄与就业压力的相关性,尚缺乏实证性研究。即使有相关,也可以——更应该通过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以及提高教育年限、推动职业培训等方式加以化解。

(三)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基金供给。

首先,加强基金征缴工作。一方面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资金来源。扩大全社会参保范围有利于筹措资金,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稳定社会。因此,只要符合参保条件,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企业、集体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自由职业者等都应作为扩面的范围和重点,做到应保尽保。在养老保险征缴方面,新经济组织的职工要和国企职工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要规范征缴基数,杜绝渗漏。目前参保单位通过瞒报、漏报缴费工资基数逃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抽样测算过程中发现1999年缴费工资比1998年降低了5.7%(下降545元),而统计局统计的平均工资增长了11.6%。根据全国参保单位缴费工资与平均工资的统计比较,前者比后者也低了10个百分点。如果将参保单位缴费工资基数严格核实,至少可以使基金增收10%。

其次,拓宽融资渠道。要固化财政投入机制,以往政府财政投入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无法保证稳定的基金供应。因此,要固化财政投入。根据基金缺口测算,财政应每年拿出5%,即每年约700亿元,用25年时间逐渐消化掉基金缺口。建议中央以立法形式明确这一财政政策,以保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税收融资,国有资产变现融资以及债券融资等。

(四)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增进基金安全,促进保值增值。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营运管理。基金行政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也就是政府主管部门对基金营运实行监管;基金的营运管理就是业务运作管理,包括核定、收缴、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支付、投资营运管理等。为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我国应尽快统一管理体制,实行养老保险基金行政管理和营运管理分开、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设的管理体制,使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范化。借鉴国外特别是智利的经验,把基金交由多家非政府部门进行经营并引入竞争机制不失为一条可取的途径。

在基金管理中,尤其要加强对个人户基金的资本化管理运营。个人户的管理应是以户资本化运作为核心的一整套制度法规,包括:合理的管理成本、资本市场投资选择、投资收益、风险防范和金融服务。根据我国目前状况,对养老保险个人户基金的投资管理,采取全部委托方式为宜,即建立受托人、投资管理人和保管人分工负责、互相制约的管理体制,并相应建立一套风险监控制度。受托人,由省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充当;投资管理人,从我国现有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中选择;保管人,从四大国有独资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选择。个人户基金的资本化市场管理运营可以达到投资回报率和风险防范兼顾的目的。

(五)加强社会保险立法,促进养老保险社会化及可持续发展。应当看到,上文所提到的导致财务危机的众多成因中,大都和社会保险立法不健全有关,比方说提前退休问题、基金征缴问题以及基金管理运营问题。同样,在上文所提到的应对危机的对策中,也大都要依赖法制的保障才能奏效。所以说,加强养老保险乃至整个社会保险的法制化建设应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社会保险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如《社会保险法》;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法规;地方立法、行政机关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对于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而言,当务之急是制定和出台《社会保险法》。

此外,还要不断地推动养老保险的社会化和可持续性建设,要着眼于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提高政府信用和制度信誉。

注释:

①主要是测算方法和条件假设不同,另外,把这一债务看作是“转制成本”还是“隐性债务”,也会导致测算结果的不同。因为相对于隐性债务,转制成本的计算弹性要大得多,而隐性债务的计算通常采用中止法。世界银行和国家体改办分别于1996年和2000年进行了估计,数值分别为2.8万亿元、6.7万亿元。